信用风险的典型案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8:05:57

信用风险的典型案例篇1

钱七虎院士在中国地下工程安全风险管理进展、挑战及对策中指出隧道工程建设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方向,包括开展基于大数据技术的tBm/盾构施工的分析与控制研究,以及数字隧道向智慧隧道的发展,提出智慧隧道“智”体现四个方面:透彻感知、全面互联、深度整合、智能服务。  

岩土工程施工工序复杂、工种繁多,施工事故不仅与设计、操控有关,还与地层、地下水、环境等因素相联系,造成很多事故机理难以完全摸清,且在风险评估过程中,由于人类本身经验的相对缺乏、风险评估的时间不充裕,或者风险管理实施者主观的不确定性等原因,可能造成风险因素识别不全面、风险评估可参考性不强、风险对策不合理等后果,从而使得风险管理达不到其原定的目标,甚至失效。为了充分、有效地利用人类以前的风险评估经验,吸取以往的事故教训,神经网络、(BR((ase-Based Reasoning,案例推理)、RBR(Rule-BasedReasoning,规则推理)等智能化分析工具应用于岩土工程施工安全评估能够很好地解决风险评估过程中时间、经验不足的问题。   

华中科技大学的刘博基于案例(((BR)和基于规则((RBR)混合模式设计地铁施工安全事故案例库的结构化模型,其搜集了国内外(国内为主)71个地铁工程施工安全事故案例,分析典型案例的表示形式、内容特征及统计规律,并通过对特征的相似性、案例库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分析,论证历史案例重用的可行性。叶婷婷等将案例推理的原则应用到构建集成情境的地铁施工安全动态辨识知识库中,运用案例推理和专家识别的方法构建知识库的主要运转方式,分别运用案例推理、专家识别实现知识库自动识别器、人机识别器的运转,并通过双方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实现知识库运转。李兴高针对泥饼等盾构掘进中典型事故,基于典型事故掘进参数数据,利用Bp神经网络实现故障识别和分析,对于泥饼故障,文献选用了扭矩、推力、推进速度、闸门压力、出土温度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指标,以事故发生与否作为输出指标。   

林鹏研发了一种在混凝土坝区为工人提供安全保护和各种服务的实时隧道定位系统,基于该系统,实现在线、实时跟踪、智能识别功能,还具有工人紧急呼叫、跟踪历史和位置查询等功能,现场应用表明,该算法可靠、准确(3-5米精度),可提供实时定位服务。

信用风险的典型案例篇2

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活动方案1

一、活动目的

(一)通过开展公众宣传夯实公司发展基础,提升公司客户服务品牌,提高客户忠诚度,促进公司经营管理各项工作。

(二)通过开展公众宣传,广泛宣传普及保险知识,提高保险行业公信力,更广范围激发保险需求。

(三)通过开展公众宣传增强保险行业竞争力。提高保险意识,主动应对来自银行、证券等其他金融行业的市场竞争,更好地发挥保险核心竞争力。

二、组织安排

(一)保险公众宣传日活动根据中国保监会统一部署开展。云南省内活动由云南保监局主办、云南省保险行业协会协办。分公司及各州市县机构为主要参与单位。

(二)为确保保险公众宣传日活动的有效开展,分公司成立保险公众宣传日活动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杨荣灿

副组长:袁淑鹂、汤云、杨林

成员:潘俊、胡继雄、李孟坪、刘刚、陆玲、黄家锐、叶凌、杨学辉、丁媛、张微、郝云亮、陈世康、黄欣杰。

领导小组设办公室,李孟坪负责保险公众宣传日活动日常组织和管理工作,并做好与保险监管部门工作联系。各机构要成立相应的活动领导小组,明确活动日常组织协调联系人,接受当地保险行业协会的指导和监督。

三、活动主题

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的主题是保险,让生活更美好,20xx年保险公众宣传日的年度主题是xxxx,围绕保险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工作成效开展宣传。

(一)充分展现保险行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所发挥的功能和作用,集中反映近年来保险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工作成效,向社会公众展现保险业勇担社会责任的精神风貌。广泛宣传保险风险管理的行业特性、保险业的历史和文化,以及守信用、担风险、重服务、合规范的核心价值理念,树立保险业良好的社会形象。

(二)针对市场上有关保险业的热点问题和公众认识误区,有针对性地向公众普及保险知识,进行风险提示,提升大众保险意识,提高保险服务资源使用效率。

(三)宣传日活动期间的宣传材料,由分公司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收集下发各机构使用。

四、活动安排和责任人

(一)6月19日,各机构通过邮箱上报活动方案和联系人姓名、联系电话等信息(责任人:李孟坪,各机构活动联系人)。

(二)7月7日,分公司通过晨会进行动员,各机构也要通过适当形式进行动员,落实责任,组织所辖县级机构做好活动开展前的各项工作(责任人:李孟坪,各机构活动联系人)。

(三)7.8活动日当日开展以下活动:

1.云南保监局启动云南人民广播电台Fm101.7频率、春城晚报财富周刊云南保监局署名专栏、信息导移动互联网宣传门户、保险监管政策学习微信公众平台、消费者教育短信平台等五个平台开展保险公众宣传活动。

2.外媒宣传:活动日当天,分公司在当地主流报媒对公众宣传日活动予以正面宣传报道。内部宣传:通过总部《大地简讯》及分公司《云南大地简讯》、《云南大地快讯》、分公司微信群、分公司短讯平台、分公司对外门户网站(网址:)等渠道,采取形式多样方式开展公众宣传。各机构也要通过当地主流媒体和网站进行对外宣传,扩大大地保险公司公众宣传面(责任人:李孟坪、丁媛、左巍,各机构活动联系人)。

3.职场宣传:分公司及各级机构,要充分利用营业场所悬挂保险,让生活更美好横幅,利用门头LeD显示屏滚动播放7月8日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条幅,张贴统一发放宣传海报,在公司职场内外主动向公众和客户发放宣传折页。宣传海报及折页由分公司负责发送给各机构。(责任人:李孟坪、左巍,各机构活动联系人)。

4.分公司客户服务体验活动:邀请分公司大客户,体验客户服务平台、理赔流程、保护消费者权益等方面的情况。让客户零距离感受大地保险公司的服务品质,增进客户对公司服务品牌的理解和信任,树立保险行业和公司良好的公众形象(责任人:胡继雄、黄欣杰)。

5.配合云南保监局开展保险运营和服务体验活动。云南保监局邀请社会监督员、媒体记者、消费者代表参观昆明交通事故快处快赔服务点,了解体验轻微交通事故保险案件处理情况,增进公众对保险公司的了解和对保险业务的理解,让公众切身体验到保险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和人性化的服务举措,提升行业形象(责任人:胡继雄、黄欣杰)。

6.各机构要在7.8活动日当天,组织开展保险进学校公众宣传活动。每个机构至少要安排到一家中小学向师生宣传保险知识,宣传公司有关学平险承保理赔方面的基本常识,借机加强公司与校方长期业务合作的关系(责任人:各机构活动联系人)。

(四)活动日当日,分公司将对各机构活动组织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对未按要求开展活动的机构予以通报批评。各机构要加强对所辖县级机构和其他渠道网点宣传活动组织实施情况的检查,确保公众宣传活动全覆盖。宣传活动须严格遵循公益性等基本要求(责任人:李孟坪,各机构联系人)。

五、活动要求

各机构要确保活动开展过程中安全、有序、平稳进行,注意维护好活动秩序,应急保障措施到位,确保不出问题。

活动结束后,各机构要认真进行总结,认真统计相关数据,并在活动总结中具体体现。及时上报宣传信息稿件,每机构至少上报1条宣传信息,至少在当地报媒或网站刊登1条宣传信息,随时报送相关图片资料。于20xx年7月9日前邮件向分公司联系人报送电子版活动情况总结。

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活动方案2

按照保监会20xx年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活动工作要求,为进一步强化我省保险业的公众宣传意识,推动行业形象持续改善和社会公众保险意识不断提高,确保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活动扎实深入开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活动内容

7月8日为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活动的主题为xxxx。20xx年度活动主题是xxxx。宣传内容分主题宣传和自主宣传两部分。主题宣传包括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主题、保险典型案例宣传主题及行业形象广告片宣传主题,自主宣传包括我省保险业创新年建设宣传和保险监管核心价值理念、保险行业核心价值理念宣传等。要通过宣传活动,充分展示保险保障功能和作用,展示我省保险行业履行社会责任、服务民生的良好形象。

二、活动原则

坚持务实、节约、高效的原则开展宣传活动。宣传活动坚持公益性。

三、活动工作机制

成立福建保险业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活动工作小组,工作小组负责宣传活动的统一督导和实施。工作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保监局办公室,负责活动的组织协调和督促指导工作。

省及各设区市保险行业协会要加强对会员公司的活动协调,制定实施方案,组织当地保险公司积极开展宣传活动,努力做到上下联动,呈现全局活动有中心、各地工作有亮点的格局。各保险公司要加强组织落实,明确专人负责,相应成立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活动工作小组,制定具体工作实施方案,开展宣传活动。其中,总公司已经制定统一方案的,可依据总公司标准制定我省具体实施方案。各公司方案中应有包括分管领导、责任部门与联络人的名单。

四、活动具体安排及职责分工

(一)主题宣传

1.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主题。7月8日当天各单位要开展互动活动和宣传活动。

(1)互动活动

a.组织公众参观福建保监局12378保险消费者投诉维权热线中心,了解保监局信访投诉处理工作相关情况。

b.组织公众参观福建省保险行业协会人民调解委员会、福州仲裁委员会保险仲裁中心,了解诉调对接工作、保险仲裁工作等相关情况。

c.组织公众参观福州市道路交通事故快速处理服务中心,了解发生轻微交通事故后,车辆快撤、快处、快赔相关情况。

d.在福建保险网开设与网友互动栏目,为公众答疑解惑,普及保险知识。

(2)宣传活动

a.各保险机构根据各总公司的统一部署,组织好本系统统一的宣传活动。

b.网点宣传。所有保险机构网点在7月8日当天通过悬挂横幅或电子显示屏形式进行宣传,时间应当保持一周以上,内容可以在下列选择:7月8日是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保险让生活更美好、倾听由心互动你我、了解保险安心消费、明明白白买保险实实在在得保障。

此外,各保险公司还可以选择1-2个面积较大、人流量较多的网点,设立宣传点,安排专门人员,现场面对面回答公众的咨询提问。现场宣传应做到安全、有序、平稳,应急保障措施要到位,确保活动安全。

c.短信宣传。各保险公司应当通过通信运营商或公司自有等渠道,向保险消费者发送至少2条以上关于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内容的短信。其中统一发1条短信,内容是:尊敬的客户,保监会确定每年的7月8日为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希望您了解保险、理解保险、善用保险。倾听由心,互动你我!保险,让生活更美好!。

d.网络宣传。在福建保监局网站、福建保险网开设福建保险业20xx年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活动专栏,普及保险知识,进行风险提示。

2.保险典型案例宣传主题。在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前后一段时间,由行业统筹资源,统一开展以保险理赔典型案例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活动。

(1)报纸宣传。行业在《海峡都市报》开设专栏,连续刊登福建保险业理赔典型案例。其中,7月8日当日刊登一期。各保险公司可根据各自实际,在主流报纸媒体刊发相关理赔案例的报道。

(2)电视宣传。行业在福建电视台公共频道《西岸财金》栏目连续播出福建保险业理赔典型案例。其中,7月8日当日播出一期。各保险公司可根据各自实际,在电视媒体播报相关理赔案例。

(3)手册宣传。编印保险理赔典型案例手册,产、寿险各一册,作为《保险消费知识手册系列》的分册。省保险行业协会组织各保险公司做好手册的征订、发放工作,各设区市保险行业协会负责组织当地保险分支机构做好手册发放工作。

(4)视频宣传。以电视宣传的典型案例内容为基础,制作产、寿险理赔典型案例视频光盘。组织所有有条件的保险机构网点统一在视频播放器上进行滚动播放。

(5)网络宣传。在福建保监局网站、福建保险网宣传保险理赔典型案例,同时向全国及省内主流财金类网站推荐福建保险业理赔典型案例,并介绍各公司、各地宣传典型案例的情况,扩大影响力。

3.行业形象广告片宣传主题。根据保监会要求,于7月8日起开始在我省地方电视媒体投放由保监会组织拍摄制作的行业形象宣传广告片,推进行业整体形象改善提升。

(二)自主宣传

重点围绕我省保险业创新年建设宣传和保险监管核心价值理念、保险行业核心价值理念等内容开展宣传。保监局宣传保险监管核心价值理念、保险监管创新等,促进行业进一步依法合规经营。保险行业协会统筹资源,宣传普及保险基础知识,总结展示行业创新成效。保险学会加强保险创新理论研究,服务行业发展,提高行业影响力。保险公司重点宣传保险产品、保险服务等方面的创新,如宣传农业保险、大病保险创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宣传保险公司通过创新加强诚信服务理念、提升服务品质的情况,宣传保险行业核心价值理念、普及防灾减灾知识等。

五、活动要求

1.高度重视,充分认识活动意义。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活动是保监会安排部署的、为全行业发展打基础、树形象的重点工作。各单位务必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确定分管领导为第一责任人,明确专门的机构和直接责任人,保障人、财、物的投入,确保宣传活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信用风险的典型案例篇3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纪委四次、五次全会和省、市纪委全会、省工商局党风廉政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加强对全系统干部职工的廉政风险岗位教育,增强反腐倡廉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干部职工明确岗位职责,增强廉政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进一步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风正气顺”的工作环境,为全市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廉政纪律保障。

二、活动目标

结合《工商局廉政风险点防范措施表》和《工商局职位说明书》,明确岗位职责、设计教育内容、落实教育措施,针对不同的工作岗位设置相应的教育内容,实现有针对性、个性化的教育,使教育的方式从灌输式走向互动式,更加体现组织的关爱和提醒。教育的内容从抽象走向具体,更加贴进党员干部的思想、工作和生活。

三、教育对象

全市工商系统干部职工,以及直属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工作人员。

四、教育方式

1、网上党校;2、廉政短信;3、谜语竞猜;4、oa屏保

5、警示基地;6、警言书签;7、知识竞赛;8、典型宣扬

五、教育内容

1、核心价值观教育。结合“学习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树立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积极引导党员干部树立工商核心价值观,崇尚爱岗敬业精神,遵守职业道德,无私奉献,诚实守信,廉洁自律,秉公办事。切实增强职责意识,自觉抵御各种腐蚀和诱惑,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树立工商队伍的良好形象。

2、作风纪律教育。深入学习《公务员法》、《党员处分条例》、《公务员处分条例》、《工商局廉政风险点防范、岗位责任制汇编》等法规知识,根据岗位职责要求,选择有关党纪条规和国家法规内容,有针对性地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岗位干部进行党纪和国家法律法规教育,深刻理解和掌握其内涵,做到依法办事,增强抵御各种诱惑的能力。

3、典型示范教育。大力开展向先进典型学习活动,同时注意发现、培养身边勤廉典型,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辐射作用,使党员干部赶有目标,学有榜样。各单位可以通过组织党员干部观看电视专题片、举办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和读书演讲活动等形式,开展向本单位勤廉典型学习活动。

4、警示教育。根据不同岗位、不同工作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警示教育。要充分运用反面典型案例,深入开展“案例剖析”活动,组织人员撰写心得体会。同时,每月组织所属人员观看一部廉政教育片要制度化,适时组织重要岗位人员到局警示教育基地接受警示教育。

5、廉政风险谜语有奖竞猜月活动。我们请地方谜语专家将查找出的廉政风险点表现形式及防范措施制作成谜语,用1个月的时间,市局机关和各直属局、分局在工商文化网廉政之声栏目上,同步组织开展廉政风险谜语有奖竞猜活动,以此加深对廉政风险点防范管理内容的了解,从而提高认识,自我防控。

6、廉政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廉政文化进机关”活动,要通过组织各种廉政文化活动,营造一种廉洁、高效、勤政、为民的浓厚氛围。

六、活动步骤

此次岗位廉政教育,从4月中旬开始到11月底结束。具体划分为四个阶段进行:

1、动员部署阶段(4月底前)。各单位按照《方案》要求,制定具体的工作实施方案,并召开动员大会,明确岗位廉政教育的具体内容和方法步骤,进一步明确这次教育的重要意义。

2、学习教育阶段(5月初—9月底)。各单位要认真组织开展“学习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树立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党纪法规知识学习、典型事迹报告会和警示教育活动。领导干部要亲自授课,也可以邀请地方专家进行专题辅导。同时,要针对教育的内容,采取相应的教育方式,以期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3、梳理完善阶段。(10月)。各单位要组织所属人员,针对工作岗位中新暴露出的风险点,完善防范措施,以此来约束干部的行为。同时对本单位《廉政风险点防范措施》进行完善。对出现问题的人员,在依纪依法进行处理的基础上,开展廉政谈话活动。

4、总结提高阶段(11月)各单位要认真做好岗位廉政教育总结,及时总结出自己的经验和特色,力争形成一套能够在全系统推广的经验材料。

七、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严密组织。各单位纪检监察部门具体负责这项廉政教育工作,制定具体的活动方案,并于月底前上报市局监察室。广大干部职工要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长期性、重要性和紧迫性出发,充分认识深入开展岗位廉政教育的重要意义,及时解决本岗位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对教育、制度、监督不到位,措施不得力的,要坚决执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到实处。

3、加强宣传,浓厚氛围。各单位要及时向市局报送本单位岗位廉政教育活动落实情况的信息,并主动通过多种途径在本地电台、电视台和新闻媒体宣传本单位开展岗位廉政教育中的特色做法和好的经验,积极营造浓厚的教育氛围。

信用风险的典型案例篇4

关键词:操作风险;损失事件;案例分析

abstract:inthispaper,domesticandinternationalbankingoperationalrisklosseventsdisaggregateddataandsectoraldisaggregateddatatostart,usingcasestudymethodandforeignbankstoconductacomparativeanalysisofoperationalriskstudyfoundthattheperformanceofChina’sbankingoperationsintheformoftherelativeriskofmoreseriousandfocused,mainlyininternalandexternalfraud-typeevents,andcommercialbankingsector.typicalanalysisofforeigncasefurtherillustratestheriskofseriousandfocusedonouroperationalreasons:thecreditsystemandtheurgentneedtoestablishandperfectthelegalsystem;bankinginternalcontrolsystemandtheincentivesystemisplaguedbyproblems;bankingbusinessmodelisstillsub-sector,andthesingleproductstructure.

Keywords:operationalrisk,lossevents,casestudies

中图分类号:F830.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2265(2010)03-0064-04

操作风险是银行业最古老的风险之一,伴随着银行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很多国际活跃的银行业早已重视操作风险的管理和防范。但直到巴塞尔委员会将操作风险纳入银行业三大风险之一,其重要性和迫切性才受到广泛的关注。操作风险是当前国际银行业面临的最重要的银行业风险之一,而且随着银行规模和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操作风险在总风险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已经给一些银行造成了重大损失,因而成为其最重要的风险。

本文对国内外银行操作风险进行归纳总结,对其风险根源进行分析,并结合案例研究,发现我国银行操作风险集中于内部欺诈。中外典型案例的分析进一步说明了我国银行业操作风险严重且集中的原因:信用体制和法律制度急需建立和完善;银行业内控制度和激励制度存在弊端;银行业仍然是分业经营模式,而且产品结构单一。

一、国内外银行业操作风险数据说明

首先,对中外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损失事件类型进行比较分析。从表1分析可知,中外商业银行操作风险表现形式既有相似处也有不同点。相似之处是,操作风险发生频率和损失强度较高的损失事件都集中于几种损失事件类型,即外部欺诈,执行、交割以及交易过程和客户、产品以及商业服务。不同点是,“内部欺诈”这种损失事件类型是我国银行业操作风险损失频率和损失强度最高的事件,损失频率为57.75%,损失强度为67.5%;而且,相对外国银行业而言,我国银行业操作风险事件的损失频率和损失强度更为集中。内部欺诈占操作风险损失事件的损失频率和损失强度分别是57.75%和67.5%;然而,国外操作风险事件中的内部欺诈损失强度只占总损失的7.23%。

其次,对中外商业银行跨业务部门的操作风险进行比较分析。我国银行业中的商业银行部门是操作风险损失发生频率最高的部门,为74.65%,而且几乎覆盖了所有操作风险所导致的损失额度,高达97.59%;外国银行操作风险事件发生频率和损失强度最高的业务部门都是零售银行业务部门,分别是61.10%和29.36%,同时其商业银行业务部门的操作风险事件损失的单位额度比较高,因为其占有的损失强度(28.95%)是其损失频率(7.22%)的四倍。由此,对中外银行业来说,商业银行业务部门都是单位损失强度很高的部门。

二、国外银行操作风险案例分析

银行业操作风险损失原因归为四种原因:人员因素、产品因素、流程系统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人员因素包括员工故意与非故意所导致的内部欺诈、外部欺诈以及雇用合同与工作场所安全等问题导致的损失。产品因素主要是指对客户的专业服务和产品特性或设计等所导致的损失,这也是外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损失频率和损失强度排在第四位的损失类型。流程系统因素包括业务中断和系统失误,交易处理或流程管理的失误,以及交易对手关系的破裂等内控系统在内。外部环境因素主要包括自然灾害,战争、政治、经济及社会危机等无法控制的外部事件。

(一)巴林银行案件

1995年2月的最后一周,巴林银行最终倒闭,毁于新加坡分行期货期权部门经理里森投资失败。里森看好日本股市并投资于日经指数期货,期间由于用于清算记录的电脑故障频繁,无数笔的交易记账工作都积压起来,系统无法正常工作,已经导致大额的损失。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95年1月18日,日本神户大地震,其后数日东京日经指数大幅度下跌,使低迷的东京股市更是雪上加霜。里森一方面遭受巨大损失,另一方面在没有授权的情况下购入大量日经225种股票指数期货(日本股票的平均股价期货),进行投机。截至1995年2月26日,里森总共购进2-4万张合约,此间日经指数由19000日元水平跌至17500日元左右,每张合约损失约12万英镑,亏损金额在3.7-4.5亿英镑之间,而此时巴林银行的流动资金和储备资金只有2亿英镑,资不抵债,必须变卖资产或接受收购,才能清偿4亿英镑的债务。最后,由于信息交流不充分,英格兰银行的拯救计划失败。巴林银行最终倒闭。

巴林银行的倒闭发人深省。首先,里森的职业道德问题是巴林银行倒闭的直接原因,1992年他在新加坡工作时就开始从事未经授权的交易,随着交易的失败,里森为了掩饰其投资失误,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伪造文件,性质已经由冒险变为内部欺诈。其次,巴林银行的内控漏洞为里森提供了可乘之机:第一,内控制度存在严重弊端,里森兼管交易部和清算部,即集业务操作权和管理监督权于一身,能够逃避监督,且在出现亏损时能够隐瞒亏损而等待转机;第二,高级管理人员缺乏对风险管理和控制的意识,缺少有效的内部监管措施,进一步纵容了里森的欺诈行为;第三,账户管理混乱,留下的未清理账户“88888”为里森的欺诈交易提供了掩护和工具;第四,巴林银行当时使用的系统落后,系统运行存在的问题,信息交流不畅,也无法及时发现“88888”这个错误账户。最后,衍生金融产品的复杂性和风险性,以及外部环境的难以预测性,最终葬送了巴林银行。由于里森判断失误,投机金融衍生产品导致巨大的损失,而且加上日本地震这种外部因素给里森的投机以致命打击,巴林银行资不抵债而倒闭。

(二)法国兴业银行欺诈案

2008年1月,法国兴业银行交易员凯维埃尔―个人欺诈行为亏损47亿欧元(约合500亿元人民币)。凯维埃尔在深信欧洲股市大涨的情况下,2008年1月初操作一个以欧洲主要股票市场指数变化为基准的金融工具,开始做多。根据套利交易的规则,必须对现实市场特征的投资组合做反方向操作以对冲风险。然而,凯维埃尔一手真实,一手虚拟,作了一个表面上的套利交易,以银行数百亿资金伪造交易数据建假仓,盗得密码进入it系统取消交易,赌单边看多,交易金额高达500亿欧元。但是,欧洲市场巨幅震荡,降幅超过了4%,交易所要求追加保证金,此时凯维埃尔无法为其交易追加足够的保证金,欺诈行为便由此被揭发了。

法国兴业银行欺诈案件的警示,银行员工的“职业道德”是该事件的根源,但同时金融衍生产品的结构性和预期性是此操作风险事件的重要原因,而且内控和交易系统的严重漏洞为交易员违规交易提供了条件,市场风险仅仅是违规事件暴露的触发点。

具体而言,首先,人员的道德问题构成了“人祸”,虽然凯维埃尔的初衷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但事实上已构成了欺诈行为。他盗用了操作人员管理的it系统权限,同时伪造数据和交易;而且早在2005年他赌国安联保险公司的股票下跌而单边做空。其次,内部控制存在严重问题。第一,系统问题,能被交易员盗取密码说明银行和整个安全系统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第二,风险控制的漏洞。实质上,凯维埃尔为单边投机交易而伪造的数据都记录在法国兴业银行集团的系统中,但风险控制人员并没有核对净仓交易额的平衡关系;第三,上级的纵容。为了盈利目的,凯维埃尔的行为得到了上司的默许和纵容,这也是银行业内普遍存在的情况。最后,对交易的金融衍生产品预期失误,在市场剧烈震荡所需补缴的保证金触发了事件的暴露点。

(三)爱尔兰联合银行案件

2002年2月8日,爱尔兰联合银行(alliedirishBank,aiB)的全资子银行全冠银行的交易员Rusnak被发现存在欺诈行为,造成的损失共计达6.912亿美元。1997年前后,交易员Rusnak在货币远期交易中,由于对日元走势的错误估计,遭受了巨大损失,他开始编造虚假期权,制造真实的远期交易已被套期保值的假象,以此来掩盖他的损失;而且这种欺诈不断重演,直到2001年底。2002年1月,银行发现资产负债表交易头寸和2001年底的外汇交易额都存在问题,才开始关注Rusnak的交易情况,到2002年2月8日Rusnak的欺诈被发现。

爱尔兰联合银行案件同样揭示了银行操作风险发生的几个原因:

首先,交易员Rusnak存在“职业道德”问题,长期在货币远期交易中进行欺诈,编造虚假期权和确认书;而且,Rusnak利用了投资理财部主管Cronin对他的信任(没有对他的行为给予更多审核),同时利用投资基金部经理Ray对他的袒护以及Cronin对Ray的信任,威逼后台工作人员。

其次,爱尔兰联合银行的子银行全冠银行存在严重的内控问题。一方面,投资理财部自身的监控存在漏洞。Rusnak是投资理财部的前台交易人员,他的交易行为本应该由负责报告和后台确认对其进行监控。投资理财部分为三个部门:投资基金部(前台负责交易)、资产负债管理与风险控制部(负责报告Var限额、交易损失和交易对家的信用情况)、财务管理部(后台负责确认)。但是,部门和信贷评估人员失职,并且相互推卸责任,都不认为自己负有进行调查的责任,都认为是对方的责任;后台人员没有始终如一地确认交易,1999年后台部门(财务管理部)的内部审计进行了交易确认的抽样调查,但没有抽查到Rusnak的任何一笔交易;投资监控人员软弱、欠缺经验,这些工作人员经验不足,未接受过正规训练,管理松散。而且,投资理财部主管Cronin的信任和投资基金部经理Ray的包庇,纵容了Rusnak的欺诈行为。

最后,金融衍生产品的结构复杂性和走势的预测性,也是这次操作风险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全冠银行的交易员Rusnak对其交易的货币远期和货币期货中的日元走势判断错误而产生的巨大损失,形成了Rusnak进行欺诈的经济压力。当然,银行内绝大多数员工对金融衍生产品知识和经验的缺乏,也为Rusnak的欺诈提供了机会。

(四)结论

上述三件操作风险案例都是几种操作风险损失事件类型的综合。所以,在数据收集的实践中,很难将每个案件完全归类到某种损失类型,更难将损失金额准确的分离到所包含的不同损失类型中。

对上述三个典型操作风险案件的分析可知,它们都具有某种程度上的共性,即员工的机会主义倾向,金融衍生产品的复杂性和风险性引发的经济压力,以及银行内部控制上的漏洞提供了操作风险事件发生的机会。而且,后两者的客观存在进一步纵容了银行员工的机会主义倾向,并加剧了银行员工的道德风险,增加了操作风险案件发生的可能性,同时扩大了操作风险案件损失规模和影响范围。这也进一步证明了,任何操作风险案件都涉及银行员工,银行员工的职业道德和技术能力是操作风险的最根本原因,金融衍生产品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是现代银行业操作风险发生和扩大的重要原因,同时,内控(前面假设的监督属于内控的范围)的漏洞是操作风险不可或缺的条件。

三、我国银行业操作风险案例分析

通过国外银行典型案例的分析,我们意识到:银行员工的职业道德和技术能力,银行内控系统的薄弱或漏洞,是操作风险发生不可或缺的条件。我国银行业操作风险亦是如此,总结2003年以来媒体公布的29起案例可知,我国银行业操作风险具有三个显著特点:第一,操作风险损失事件类型绝大部分是欺诈,占案件数量的93.1%,包括内部欺诈(51.72%)、外部欺诈(10.34%)和内外勾结欺诈(31.03%)。第二,内部员工参与的操作风险欺诈案件占82.76%,尤其是操作风险案件大多数都涉及到银行管理人员。从29件案件中,涉及银行管理人员的有45%,占银行员工参与欺诈案件的52%。第三,操作风险案件涉及的产品类型主要是存款、贷款和金融票据,占72.41%。除此之外,上述操作风险案件中很多不涉及具体的业务,而是纯粹的贪污受贿和挪用资金。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我国银行业操作风险事件具有集中的特点

第一,我国银行业经营模式不同,当前仍然是分业经营,绝大部分业务主要集中在商业银行业务部门、零售银行业务部门、支付与结算业务部门和业务部门,特别是商业银行业务部门;第二,我国银行业亟待完善的法律制度和监管力度,银行业的“违规金额”随监管力度的下降而急剧增加。

当然,不论是国外银行业还是我国银行业,实际上,操作风险的损失事件类型是交叉在一起的,例如,客户、产品和业务服务往往会与内部欺诈和外部欺诈交织在一起,业务中断和系统损坏也会与外部欺诈中的黑客破坏相交叉;而且,随着组织结构的“扁平化”,整个银行系统和所有的业务部门都“以客户和市场为中心”,以此重新整合为包括各种业务部门在内的“项目小组”。所以,中外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所导致损失很难被清晰准确地归因到某种事件类型和业务部门。因此,实际工作中,我们更应该把操作风险视作一种整体性的全局性的风险。

(二)中外银行业操作风险案件既有相同点又存在很大的差异

相同点表现在:银行员工的职业道德和技术能力是操作风险的根源,而且内控的薄弱和漏洞是引发操作风险必不可少的因素。差异则表现在:首先,我国银行业操作风险的纯粹欺诈更为明显和严重,说明了我国的信用体制和法律制度急需建立和完善;第二,我国银行业员工的道德风险更加严重,这是我国银行业包括内控制度和激励制度在内的银行治理结构存在弊端的必然结果,也是法律制度不完善和监督力度不够的后果;最后,目前我国银行业仍然是分业经营的模式,存款、贷款和金融票据是银行的主要产品,为了使得银行乃至金融业真正与国际接轨,并具有国际竞争力,我国银行业的经营模式急需向国际化和混业经营转变。由此来看,我国银行业操作风险案件更具有“中国特色”,而不会发生在具有较完善的法律制度和公司治理结构的发达国家中。

参考文献:

[1]何广文.德国金融制度研究[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0年版.

[2]刘积余.美国银行业大变革透视[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年版.

[3]鹿野嘉昭著,金熳宁译.日本的金融制度[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版.

[4]刘桂平.中国商业银行再造[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年版.

[5]田玲.德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m].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信用风险的典型案例篇5

[关键词]有效控制;商业银行;声誉风险,对策;利益相关者理论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2.14.024

[中图分类号]F830.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2)14-0037-04

1引言

如何界定商业银行的声誉风险,是有效控制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的前提。在中国银监会2009年的《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指引》中,商业银行的声誉风险被定义为:由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及其他行为或外部事件导致利益相关方对商业银行负面评价的风险。定义中提及的利益相关方包括商业银行的股东、客户、雇员等交易伙伴,也包括政府部门、当地居民、本地社区,媒体等受到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客体。

在商业银行需要重点关注的各类金融风险中,声誉风险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尤为突出。2005年5月,美国货币监理署(oCC)署长朱莉·威廉姆斯(JulieL.williams)在芝加哥联邦储备银行就大银行声誉风险管理发表了演讲。他指出,声誉风险是“当今最令人困惑,最难管理,也许是最令人畏惧的风险”。根据商业银行的业务特征及诱发风险的原因,巴塞尔委员会将声誉风险列为商业银行风险之一,并在2009年,《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指出,商业银行应将声誉风险纳入其风险管理体系中,并在资本充足率评估和流动性应急预案中适当涵盖声誉风险。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主要风险及其所包含的风险因素,影响到声誉的风险(见表1)。

2商业银行有效控制声誉风险的现实意义

2.1有效控制声誉风险是降低实质性损害的需要

声誉是商业银行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基于持久努力和长期信任建立起来的无形资产。良好的声誉是商业银行生存之本。商业银行一旦被发现其金融产品,服务存在严重缺陷(如电子银行业务缺乏足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或内控导致违规案件层出不穷,或客户投诉大幅上升,或缺乏经营特色和社会责任感,那么即便在大量的时间和金钱用于事后的危机管理,也难以弥补对商业银行声誉造成的实质性损害。在激烈竞争的市场条件下,声誉风险的损害可能是长期的,甚至是致命的。

2.2有效控制声誉风险是应对金融危机和提高金融市场竞争力的需要

中国银监会公布的2008年年报第一次明确提出,由于受金融危机和国内资本市场大幅调整影响,国内银行业理财业务方面的损失而迅速扩大客户投诉数量,不断增加部分银行类金融机构的声誉风险和法律风险。这要求银行业高度重视声誉风险管理,并将声誉风险纳入本行公司治理及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近年来,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提高,特别是在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中,商业银行的表现是令人刮目相看的,但商业银行不能因此而放松对声誉风险的有效控制,尤其是当前商业银行比较生疏但又特别需要关注的声誉风险。

2.3有效控制声誉风险是从根本上改变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需要

根据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对134家商业银行的高级风险管理人员调查显示,总体上声誉风险是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最大风险,就市场价值而言,排在第一位,就收益而言,排在第六位,需要特别提及的是,声誉风险对上市商业银行在合规方面所受的影响尤其明显。从商业银行市场价值角度看,有效控制声誉风险是增加其市场价值的有效途径。

3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的典型案例分析

3.1国内外典型的声誉风险管理案例

案例一:1994年美国信孚银行客户之一宝洁公司宣布其在两项利率互换(利率互换是金融衍生产品的一种,是指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的一定期限内,根据约定数量的同种货币的名义本金交换利息额的金融合约)中遭受1.02亿美元的巨大损失,并拒绝向信孚银行支付这些损失费用,公司给出的原因是,在交易中美信孚银行没有向宝洁公司充分揭示潜在风险,在法庭审查此案时,一盘反映信孚银行如何教育新员工的录像带提供了极为不利的证据,录像显示,信孚银行的市场人员将互换运作解释为:“让信孚银行参与其中,将客户的资财骗光”。在与宝洁公司发生纠纷的同时,信孚银行还受到来自另一个客户吉布森·格雷延公司的,原因是该公司受到信孚银行的一名高级主管的误导。信孚银行最终被法庭判定有欺诈嫌疑,致使其信誉一落千丈,经营一直处于低谷,最终于1999年被德意志银行兼并。

信用风险的典型案例篇6

(一)指引体系不完善

第一,缺少基本指引。基本指引是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统领,然而理论界与实务界对指引中涉及的概念、原则、目标等观点不一,无法形成统一认识,导致基本指引的制定困难重重。第二,应用指引不完善。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实践性极强的任务,需要应用指引进行指导,但对特殊行业单位的忽视、未严格遵循基本指引、缺失指导意义的方法,致使应用指引缺乏可行性和开放性。第三,案例示范不完备。具有示范作用的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案例库,应当包括普遍的成功案例和经典的企业示范,但是,信息化建设时间短暂,案例文本格式不规范,未分门别类提炼案例,导致案例不具备充分的广泛性和经典性。

(二)内部控制不健全

当前,我国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普遍存在着内部控制不健全的问题。首先,内部环境不适宜。为了建立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组织结构应适当变动,但多数企业并未调整,加上权责分配的不规范、企业文化的不合适,管理会计信息化举步维艰。其次,风险管理不规范。信息化赋予风险管理新的含义,不仅要维护实物的完整,还要保护信息的安全,但部分企业还停留在传统的实物保护上,加之无法及时识别风险、控制措施不科学,致使风险无法得到有效控制。最后,内部监督不到位。监管制度的缺陷、流程方法的不足、岗位制约的弱化,这些都导致内部监督无法充分发挥监管职能,使得管理会计信息化缺失有效的内部监督。

(三)缺少全面性建设

神东煤炭建立与业务流程深度融合的全面预算信息系统,实现了预算管理从财务预算到战略预算的飞跃;中外运久凌引入作业成本法,推进了整个企业流程的再造;华润集团使用平衡记分卡弥补6S管理报告体系的不足,实现了6S管理体系、战略管理模型、信息系统平台的整合。虽然这些企业成功实现了管理会计的信息化,但他们建立的信息系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完整的管理会计由预算管理、业绩评价、报告分析等构成,相应地,管理会计信息化体系应当包括预算信息系统、业绩评价系统、报告分析系统等,但就我国实际情况而言,建立管理会计信息化体系的企业寥寥无几,信息系统的全面性有待提高。

(四)设备技术水平低

第一,软件设备差。建立管理会计信息平台必须配备高水平的软件设施,但部分企业无法做到该点,eRp、Sap、金蝶的缺失,信息系统独特性的缺乏,系统日常维护的不足,运行环境风险管理的不完善,加之信息资产本身无形性、易损性、复制性的特点,使得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处于低劣的软件环境。第二,硬件设备落后。管理会计信息系统需要先进的硬件设备作为支持,但是部分企业使用技术落后、外观破旧的设备,不注重设备的日常维护和定期维修,将其放置于不适宜的物理环境,导致硬件设备易受外界损害,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缺失先进硬件设备的支持而无法做到与时俱进。

(五)财会人员素质差

首先,基本素质有待提高。部分财会人员文化知识浅薄,判断能力不足,难以协调管理会计工作,职业习惯不佳,不能谨慎处理和保护信息资产,基本素质无法满足管理会计岗位要求。其次,专业素质无法满足要求。管理会计引入时间短,多数财会人员管理会计知识匮乏,对管理会计工具方法的特点、适用情形、优缺点不了解,信息技术水平低,实践能力较差,无法灵活使用eRp、Sap、金蝶等会计软件,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亟待增强。第三,政治素质较低。某些财会人员缺乏全面精通的政策水平,自我约束力差,无法抵制权钱诱惑,做出违反职业道德守则和财经法律法规的行为,政治素质有待提高。

二、加强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一)推动指引体系建设,提供制度指导约束

首先,利用专家咨询机制,深入开展会计研究,总结管理会计普遍规律,明确管理会计基本概念、原则、方法等,形成统领性的管理会计基本指引。其次,严格遵循基本指引,提供诸如经济增加值、作业成本法、平衡记分卡等具有指导意义的工具方法,并理清工具方法的特点、适用情形、优缺点等。最后,规范案例文本格式,引入国外经典案例,丰富案例库内容,按规模、性质、阶段等标准分门别类提炼案例,建立广泛性和经典性并存的管理会计信息化案例库。

(二)健全内部控制管理,创造高效管控平台

第一,完善内部环境。根据信息化建设情况调整组织结构,规范企业权责分配,适当改革企业文化,为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营造适宜的内部环境。第二,规范风险管理。充分了解风险管理全新内涵,同时保护实物资产和信息资产的安全完整,建立风险识别机制,及时采取风险管理措施,做到“事前防御、事中控制、事后消除”。第三,加强内部监督。弥补监管制度缺陷,完善监督流程方法,严格执行动态监督,强化岗位制约作用,保证内部监督充分发挥监管职能。

(三)强化财务集成管理,建设全面信息系统

全面性是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特点,是重核算变为重管理决策的标志,因此,强化财务集成管理,建设全面信息系统,是加强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措施。明确预算管理、业绩评价、报告分析等组成部分的特点、内容及结构,加强企业对管理会计信息化体系的认识,以便顺利开展信息系统的全面性建设;引入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实现信息的最大化利用,建立财务共享中心,借鉴其他企业经验建立信息系统,为建设全面性的管理会计信息化体系提供便捷之路。

(四)引入先进软硬设备,提高信息技术水平

设备水平关系到信息化建设的成功与否,应当引入先进软硬设备,提高信息技术水平,为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提供技术支撑。软件公司在研发管理会计软件时,应当为客户改造软件留下空间,企业合理选用eRp、Sap、金蝶等会计软件,同时加强软件日常维护,定期清理内存空间,拷贝管理会计信息,营造一个安全的软件环境。购买高科技硬件设备,设置专门岗位负责日常维护和定期维修,控制湿度、温度等影响因素,保证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拥有高技术硬件设备的支持。

信用风险的典型案例篇7

一、完善基金风险防控机制,切实打牢风险防控工作基础

(一)完善组织机构,强化管控责任。落实以局长为组长的基金风险防控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和职责,监督、督促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工作;完善部门监管机构的建设,配备专职风险防控人员,执行机构管控,压实监管责任。

(二)制定监管方案和措施,细化落实责任。一是制定2021年基金监管工作要点,指导督促组织各部门开展风险管控工作;二是按市级总体要求制定社保基金常态化监督措施,落实责任,按照“谁管理、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要求,限定工作时限,压实工作任务,指导督促各部门开展常态化监管工作。

(三)完善制度、规范,严格落实制度管人管事。一是结合各部门工作调整、更新,及时修订、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部门管理制度和相应的经办规范,严格落实执行。二是严格落实社保基金定期分析预警制度,密切关注政策执行中的风险问题,及时掌握动态,采取措施,及时防范和化解基金支付风险。三是严格执行要情报告制度,推进典型案例分析、典型案件通报、运用典型案件组织警示教育工作。

(四)配合川渝地区社保基金风险防控合作。按照上级统一部署,推进川渝社保基金风险防控工作合作,打牢共同防范化解社保基金风险的基础。

二、推动运用基金监管系统大数据,积极配合上级推进基金监督数字化转型

(一)全面推动监管系统运用。应用人社部基金监管信息系统、人社部稽核考核系统、全省统一的社保基金风险防控子系统和综合管理子系统等信息系统,落实开展社保基金系统常态化监督,积极运用大数据分析手段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制定出台相关工作规则,推动数据协同,定期处理预警信息,坚持问题导向,对系统发现的问题,分析原因,并建立长效监管机制,确保监管系统运行成效。

(二)配合系统建设。配合建设全省就业创业信息系统、失业保险基金风险防控子系统,实现社保基金数据化监督全覆盖,确保基金监督数字化监督全覆盖。

三、强化常态化监管措施,有效堵塞管控漏洞

(一)继续抓好“三个全面取消”和“三个全面落实”等基础工作。研究解决新业务、零星业务中的“三个全面取消”,巩固成果。积极研究解决局各经办部门落实不相容岗位分离、重要敏感岗位不使用编外聘用人员和基金财务业务对账等三个基本制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二)持续做好内部审计工作,建立基金监督和内部审计相互促进的工作机制。一是加强审计、监察管理和内部控制的管理力度,分类分阶段对社保基金(职工养老保险费一次性补缴、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信息补建补录、职工养老保险转移的线下转入信息手工录入和存在有一次性养老保险补缴信息的转出、有视同缴费年限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养老金领取资格审核、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养老金特殊补调整、定期待遇认证、失业保险稳岗返还)等重点风险业务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实地核实,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二是深入分析审计核查的问题,找准经办、管理风险点,建立内部相互促进管理机制,降低经办风险,有效堵塞风险漏洞。

(三)加强数据共享,防范欺诈冒领。一是畅通部门协调机制,主动联合区公安、法院、司法、检察等部门,严格按照《市区防范欺诈冒领社会保险待遇信息共享实施办法》(德市罗人社[2020]67号),按月共享数据,建立总台账,与人社部稽核考核系统疑点数据、省风控子系统疑点数据、综合管理子系统联网数据、经办系统数据及社保经办中发现的疑点等数据,全面开展核查、核实、比对,等多举措核实工作,全力查处死亡冒领、重复领待、服刑人员领待等情形中的欺诈骗保案件。二是继续推动欺诈骗保投诉举报案件的查处。

(四)重视日常抽审,强化日常监管。一是认真完成审计稽核任务。严格按照市局下达的任务,按时按质完成每月养老保险、工伤保险等待遇审计稽核工作,主要核查大金额、新增待遇人员等疑点数据,及时发现经办问题,有效规范待遇发放经办行为。二是严格一般业务和重点风险岗位业务的日常抽审工作,按照市局社保基金常态化监督要求,按月按质完成一般业务和重点风险业务的日常核查工作。严格政策,严把经办流程,及时反馈经办问题,及时纠正经办等错误,及时遏制经办风险。

四、狠抓专项整治,强化重点防控

(一)认真完成上级审计反馈问题的专项整改工作。严格按照市2020年度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审计工作要求,配合做好审计资料报送,对审计反馈的问题,分析并查找问题原因,及时上报说明并整改,分类建立问题台账,持续做好应整改问题的跟踪督查。

(二)认真组织社保基金管理风险防控年度专项检查。按部厅市局统一部署,结合我区实际,着眼解决问题,扎实开展内控专项检查。

(三)继续加强社保基金专项审计监督。一是继续全力配合市局聘请第三方机构对重点领域进行审计监督。二是配合上级社保基金审计和社保基金决算会审,对发现的问题组织核实和严肃整改。

(四)配合上级机构开展社保政策执行专项监督工作。一是密切配合有关机构开展社保政策执行监督检查,促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失业保险稳岗返还等社保领域中心任务落实,助力全市政策统一,令行禁止。二是适时组织政策执行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根据部、厅、市局的统一部署、社保审计问题整改要求和实际工作需要,紧盯提前退休审批、一次性缴费参保、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失业保险待遇发放等高风险业务,通过专项整治规范政策执行。三是切实纠正政策执行中的违规问题。建立社保基金函询、约谈、风险提示等工作制度,推动存在问题的整改,运用多种方式纠正违规问题。

五、加强风控宣传教育,强化作风建设

(一)及时抓好政策宣传。及时传达部、省、市、区委、区人社局等社会保险风险防控会议精神,强化社会保险基金监管、经办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宣传,形成知法、懂法、守法的良好氛围。

信用风险的典型案例篇8

通过分析现有检验检疫风险管理模式下的问题,对信息化风险管理解决方案的可行性进行探讨,提出文件预警、案例预警、自动建议预警、诚信预警、廉政预警、智能布控、盲查盲验等七项功能,着力于实现风险管理业务系统智能化、自动化,并对该方案的预期成效进行进行评价。

【关键词】

风险管理;风险预警;诚信廉政;智能布控

我国出口企业应对国外技术壁垒形势严峻,许多国家在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和检验检疫要求等技术层面实施的保护措施呈现越来越频繁、技术要求越来越苛刻的趋势。据调查,2014年,在全国出口企业中,有23.9%受到技术性贸易壁垒不同程度的影响,因退货、销毁、扣留、取消订单等直接损失达685亿美元,技术性贸易壁垒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出口的第一大非关税壁垒;同时,进口产品发现的质量问题日益增多[1]。检验检疫作为监管部门,亟需智能化系统构建风险管理措施,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率、针对性、实时性、可追溯性。

1现有检验检疫风险管理模式具有以下问题

由于缺乏有效的信息化解决方案,新业务管理思路的落实存在瓶颈,需要智能化、自动化的信息化手段予以支撑。目前,风险分析的意识普遍加强,风险分析在业务工作中的应用逐步深化,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辅助系统,在风险分析以及预警过程中难以有效实现[2],存在诸多不足:(1)风险预警数据支撑不足。由于数据过于分散且存在电子版与纸质多种介质,缺乏稳定有效的数据源为风险分析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参考。(2)缺乏量化手段。由于现有数据未能实现数据数字化,进而影响了管控逻辑化及量化,影响了效率及公正。(3)风险预警滞后。一方面发现对不合格产品逐级上报,再按程序进行风险预警,存在周期较长的问题,另一方面国外法律法规召回等信息更新频繁,外来风险召回或通报案例的产品还是存在滞后现象。(4)风险预警缺乏针对性。检验检疫相关工作涉及专业广泛,商品门类丰富,同时各项法规要求等信息一般以文件、通知的方式予以下发,没有与每一个工作岗位甚至是每一批申报货物的信息进行关联,缺乏针对性,需要检验检疫人员自行手机学习落实相关预警信息,费时费力,容易掌握不全面,这就需要系统跟岗位跟货物关联,筛除大量无关信息,当岗位或货物相关时及时提醒,以便及时与当前工作相结合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5)风险预警缺乏智能化高效反馈机制,规则的调整比较滞后,不及时,亟需搭建智能预警系统实现实时分析数据,动态调整,高效反馈,把好预警的有效性及实时性。(6)风险管理措施的落实,主要靠人工通过建立台帐记录、人工核销等方式进行,费时费力且容易存在人为因素干扰,易存在“打招呼、暗箱操作”甚至“权力倒挂”等可能,且由于施检人员对要求的解读不同易造成把关尺度不统一等问题,影响风险布控的客观性、权威性。(7)现有风险管理系统多样化功能单一,信息量不全,风险预警应将企业诚信、法律法规文件要求、检出结果、廉政等多种风险统一纳入管理,使不同个岗位的业务人员执行不同环节的工作任务都能始终保持风险意识。

2信息化风险管理解决方案的可行性探讨

结合以上问题,我们根据近年来业务信息化建设在风险管理方面的经验,探讨并提出了信息化智能风险管理的解决方案,实现与业务信息化系统的有机融合与互动,风险管理模块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搭建,包括“五大预警、1个布控、盲查盲验”,即:“文件预警”、“案例预警”、“自动建议预警”、“诚信预警”、“廉政预警”、“智能布控”、“盲查盲验”等七项功能,着力于实现业务系统智能化、自动化。将文件要求、典型案例、诚信记录直接作用到每一批具体的报检单据,提示风险,减少人工操作的工作量。同时对于布控等敏感工作,减少人工操作透明度差、公正性容易受到质疑的问题。(1)文件预警系统将业务相关的文件、警示通报等,根据具体的内容从HS编码、输出国家、出入境类别、收发货人四个方面建立标签,并在用户页面同时开发预警信息提醒功能,通过比对系统自动将文件等要求进行提醒。(2)案例预警管理者可以对于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进行标注并附要求性的说明,案例预警的信息通过HS编码、输出国家、出入境类别、收发货人四个字段与申报信息进行自动关联比对,对于符合预警条件的申报货物自动提醒用户。(3)自动建议预警预警系统根据业务系统数据动态情况、检出率、疫情动态信息从HS编码、输出国家两个方面掌握检出率的发展趋势,对于高风险进行自动提醒,指导用户前瞻性地开展业务工作,掌握某国家总体货物质量水平和疫情风险。(4)诚信预警从诚信风险预警方面建立机制,记录每批单证的诚信情况。根据违规次数及情节严重程度系统可直接提醒,甚至系统自动或用户电脑录入生成黑名单。系统根据规则要求的管控措施在企业申报时形成管控行为,例如加大抽验比例。(5)廉政预警系统根据用户的行为,根据设定的风险因素,从每天流转的大量数据中,将相符的风险行为进行集中提醒与公示,为执法过程监督提供线索。(6)智能布控当需要对商品进行抽批、留验等布控措施时,我们可以先定义风险点,分析出风险因素,如HS编码、输出国家、出入境类别、收发货人等,对各风险因子的逻辑关系、量化数值、加权因子进行定义[3]。通过综合风险分析,从上述因子出发形成量化的可执行的智能布控措施并开发相应的信息化程序,在需要布控的环节,自动执行布控措施,针对每批货物的具体申报信息现场组织规则按逻辑运算,形成该批商品的最终风险系数[4],并通过相应界面展示给用户,精细、智能化布控。(7)盲查盲验为了最大限度降低“打招呼”、“暗箱操作”等对执法公正性的干扰,可在风险管控信息化系统中,通过“盲查盲验”规避隐藏蜜柑信息,来控制廉政风险。黄岛局在“云平台”项目中率先提出这一思路:将一批货的部分敏感报检信息及报检号隐藏,通过系统生成新报检号,仅在系统内将新报检号与原报检号相关联,随机进行拆分,由不同的人去查验;科长不能进行定向分单;科员施检的时候不知道报检号、收货人、发货人等敏感信息;施检完毕前,货主、科长、施检人员都不能知道具体施检人员;任务分配与查验场地查验准备紧密衔接。

3信息化风险管理解决方案的成效预期

以上信息化风险管理解决方案可为风险管理提供智能化、自动化的有效支撑,有效解决风险管理思路的落实存在瓶颈的问题,该智能化风险预警系统投入使用可以预期有以下方面成效:(1)系统通过介质上传文件、典型案例、日常业务流的动态走势可实现数据量化。(2)综合智能系统的自动运算执行,大大提高了风险管理的效率,提高了风险管理的时效性。(3)通过智能化系统可改善上报程序多,进行风险管理不及时的问题。另一方面国外法律法规召回等信息更新、外来风险召回或通报案例的也能得到有效推送、提醒。(4)针对不同岗位不同商品推送有效预警信息筛除无关信息,极大地节省了人力成本,避免了无效信息,便于集中高效处理当前业务工作,使业务流程更加顺畅。(5)风险预警可实现智能化高效反馈机制,通过智能化系统加实现与业务系统的互动,及动态调整,大大提高预警的时效性、前瞻性。(6)风险管理措施的落实直接、准确。风险管理系统经风险评估后直接输出结果,这种“傻瓜式”的操作方式可让工作变得更加规范和简单,检验人员在检验监管中“自由发挥”的空间越来越小,监管有效性得到加强,系统在业务模式创新的同时对廉政风险防控发挥了积极作用,可做到尺度统一、信息透明、监管高效[5]。(7)可实现智能自动布控。根据HS编码、输出国家、出入境类别、收发货人等因素在需要布控的环节,自动执行布控措施。(8)风险管理智能系统将企业诚信、法律法规文件要求、检出结果、廉政等多种风险统一纳入管理,强化了痕迹管理,通过该系统的每个报检批的检验检疫结果包括抽检比例、判定结果都会留下痕迹,记录在数据库中且不能更改,而且系统可实时查询某一批单证记录从而全面掌握一线监管人员的实际操作情况。由于信息的透明性,可追溯性,规则的统一性,可实现执法的公平、公正、公开。同时将企业诚信纳入管理,有利于实现“内廉外诚”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编者.打破贸易壁垒发展绿色产业[n].中华合作时报,2015年1月30日,a6版,

[2]李宗,华菊.浅议检验检疫风险与防范管理[J].江南论坛,2012(3):54-55.

[3]段文仲.模糊综合评价在检验检疫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检验检疫科学,2006,16(1):16-18.

[4]闫华红,董旭.企业信息化风险的识别与评估[J].中国科技论坛,2013(6):70-80.

信用风险的典型案例篇9

[论文摘要]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和实践性的新型教学方法,它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接受知识能力,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和观察能力,锻炼其实践能力。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中正确地运用案例,能取得较好教学效果。

一、案例教学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是通过对一些真实、典型案例的讲解、分析和讨论,将抽象的、一般性的书本知识融人到具体的案例分析中去,使学生从生动的、有代表性的个性中去理解书本知识,掌握必备的流程规则。《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专门讲授国际货物买卖理论和实际业务的课程。其交易过程、交易条件、贸易合约履行细项及规则,都远比国内贸易复杂。具有以下特点:

1、实践应用性强

《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专门研究和处理国际问商品交换具体过程的课程,其中涉及到贸易术语的使用,贸易合同的签订以及合同的履行,违约的处理等各环节,如交易磋商、租船、投保、报验等内容。因此,这门课程所介绍的每一个知识点在国际贸易中都有具体的操作环节,即直接指导对外贸易业务的实践应用工作。

2、与国际惯例和法律密切相关

这门课程涉及到许多与国际贸易相关的国际惯例、法律,如《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等等,这些国际惯例广泛地被世界各国接纳、使用。因此,学习国际贸易实务,必熟悉这些惯例和法律。

3、涉外性

《国际贸易实务》中所介绍的都是涉外贸易,它的做法与国内贸易不完全相同。在国际贸易交易中,洽谈对象均为国外的交易商,在交易的每一个环节中(如询盘、发盘、还盘和接受过程,贸易合同的签订过程,申请开立信用证的过程,填写各种单据的过程以及到银行结汇等环节)都要使用英语这个工具来完成交易。

《国际贸易实务》所具有的这些特点,必然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相关的理论知识,熟悉其交易流程和有关单据,而且还需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作为中职教育目标是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由此对应的中职教育应以实用为先导。在传统的教学中,《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是以理论为中心的,注重强调各个知识点,忽略了《国际贸易实务》的实际操作性,这种常规教学法片面强调理论知识的讲授,忽于实践的结合,很难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应该在明确教学目的指导下,改变过去重点讲授各个理论知识点为设计出典型的案例,让学生通过案例去理解知识、运用知识,从而对所学知识产生感性认识。通过案例的分析、鉴别,学生可以了解理论知识是如何应用于实践的,在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案例教学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的实施

1、案例的准备

根据每章节和课程总的教学目标编制案例教学计划,明确案例教学目标和内容,教师应着手收集、编写、设计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案例。

案例选择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因而选择的案例既要与特定的教学内容以及特定的教学环节很好地结合,又要与当前进出口业务实际联系密切,更要具有一定程度的疑难性,给学生开辟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能够运用国际贸易实务知识深入分析并解决问题。

根据案例教学实践,在编写教案时,已经按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将案例收集在内,这些案例要涵盖国际贸易术语、货物质量、出口包装、货物的运输、保险、货物检验、索赔、不可抗力等国际贸易领域中的重要内容,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分析此案例时所需涉及到的知识点,以及讨论中可能出现的任何问题,并应引导学生提前查找、仔细阅读相关资料。

2、案例辨析与讨论

由于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应用性、操作性极强的课程,讲授的过程中,教师要尽量避免学生死记硬背,应该通过案例辨析与讨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

首先,教师推出案例。这一环节的关键在于巧,既要选准切人口,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要向学生指出案例中必须注意的地方,讨论的难度,要达到的目标;

其次,学生分析讨论。案例讨论是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在讨论中,教师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讨论。而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引导学生讨论,教师应少讲多“点”,应允许有不同观点的同学进行辩驳,这样才能深入挖掘,达到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同时锻炼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当然,在讨论脱离了主题时,或是在一些细节上纠缠不清时激师要把讨论引回到正题上。授课教师应力争班上每个学生都至少有一次发言的机会,当学生提出的方案大致相同时,为了确保讨论的顺利进行,教师必须给予及时的帮助,设法启示学生提出另外一种方案,引发大家的探讨,从而引导他们由“学会”到“会学”到“活用”。

例如:在本课程的教学中,贸易术语部分是重点也是难点。贸易术语中cif是目前国际贸易实践中采用得最普遍的一种贸易术语,而它的特点之一“象征性交货”很多学生不能理解,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在此,我们可以通过案例来讲授,并采用讨论的方法,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有这样一个案例:有一份cif合同,货物已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和装运港装船,但受载船只离港1个小时后,因触礁沉没。第二天,当卖方凭齐全、正确的提单、保险单、发票等单证要求买方付款时,买方以货物全部损失为理由,拒绝接受单证和付款。在课堂上,老师可以把案例讲出来后,先让同学们展开讨论,引导同学们思考在上述情况下,卖方有无权利凭规定的单证要求买方付款。

经过学生们的积极思考和讨论,可以掌握在该案例中,卖方是否有权利凭规定的单证要求买方付款主要看两方面:一方面看卖方在轮船触礁沉没时是否已完成交货任务。据(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的规定,按cif成交的合同,只要卖方按期在约定地点完成装运,并向买方提交合同规定的包括物权凭证在内的有关单据,就算完成交货任务。即使货物在运输途中已灭失,买方也不能拒收单据和拒付货款。本案例中,卖方已把货物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和装运港装船,完成交货任务。因此,从这点看,买方拒收单据和拒付货款是不合理的。

从这里可以看到:在cif贸易术语下,按时提交合格的单据,是卖方完成交货任务的证明。因此,在cif贸易术语下,卖方凭单交货,买方凭单付款,这是象征性交货的特点之一。

另一方面要看发生触礁沉没风险是在装运港船舷风险划分之前还是之后。据(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的规定,在cif下,卖方只负责风险划分之前的一切风险。而本案例中,轮船是在离港1小时后触礁沉没,所以这一风险应由买方自己承担。所以买方以货损为由拒付货款也是不合理的。

通过老师的对案例的解释、引导,同学的积极思考和讨论,学生对cif条件下“象征性交货”的理解豁然开朗。

3、案例的总结

案例分析、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及时总结本次讨论,指出本次案例讨论思路、讨论难点、重点,主要解决的问题,总结中要注意不要简单对案例做出结论,也不要单就某人的表现和存在的问题作出评价,而要对整个讨论情况做述评,指出讨论中的优点和不足,对案例涉及的理论问题、关键问题,给予澄清,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这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

三、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应注意问题

1、甄选合适的案例

案例选择是案例教学的关键。一般来说,选择案例要考虑案例的典型性、真实性和分析价值等原则要求。一个典型的案例往往能使学生深刻理解所学内容。另外,根据教学进展的需要,选择与教学内容有内在联系的案例,是使案例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而案例教学必须适应国际经贸易活动实践迅速发展变化的实际,如在贸易术语方面的案例选择上,传统的案例主要是fob、cfr、cif术语,但是,由于运输方式的变化,现实业务中fca、cpt、cip货交承运人的术语使用越来越普遍,在教学中必须反映这些术语的案例。又如,实务中涉及到班轮运输情形下利用提单进行诈骗的案件时有发生的内容,在这类案件中选取一些进行讨论和讲解是必要的。因此教师在选择案例时要明确案例所涵盖的知识点,要为学生设计、构造一系列典型的具有较强操作性和诱导性的案例,所有案例最好来源于实际工作中最常见的问题和最实用的职业技能。

2、处理好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之间的关系

在国际贸易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他们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既不能采取传统的讲授从头讲到尾,也不宜将整个课程全部都使用案例教学。基本理论知识与案例教学二者结合才能相辅相成。如在讲述“货款的支付”一章时,有这样一个案例:中方某公司收到国外开来的不可撤消的信用证,由设在我国境内的某外资银行通知并加保兑,中方在货物装运后,正拟将有关单据交银行议付时,忽接该外资银行通知,由于开证行已宣布破产,该行不承担对该信用证的议付或付款责任,但可接受我出口公司委托向买方直接收取货款的义务,对此,你认为中方应如何处理为好?对于这样一个案例分析题,如果学生连最基本的概念,如什么是信用证,什么是不可撤消的信用证,什么是保兑,什么是保兑信用证以及不可撤消的信用证,保兑的信用证各当事人应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和义务等都不知晓的话,就很难对该案例做出一个正确的判断。就此教师必须先讲解这些基本的概念之后,为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加入案例。

3、根据教学内容,合理确定案例教学方式

信用风险的典型案例篇10

[论文摘要]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和实践性的新型教学方法,它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接受知识能力,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和观察能力,锻炼其实践能力。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中正确地运用案例,能取得较好教学效果。

一、案例教学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是通过对一些真实、典型案例的讲解、分析和讨论,将抽象的、一般性的书本知识融人到具体的案例分析中去,使学生从生动的、有代表性的个性中去理解书本知识,掌握必备的流程规则。《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专门讲授国际货物买卖理论和实际业务的课程。其交易过程、交易条件、贸易合约履行细项及规则,都远比国内贸易复杂。具有以下特点:

1、实践应用性强

《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专门研究和处理国际问商品交换具体过程的课程,其中涉及到贸易术语的使用,贸易合同的签订以及合同的履行,违约的处理等各环节,如交易磋商、租船、投保、报验等内容。因此,这门课程所介绍的每一个知识点在国际贸易中都有具体的操作环节,即直接指导对外贸易业务的实践应用工作。

2、与国际惯例和法律密切相关

这门课程涉及到许多与国际贸易相关的国际惯例、法律,如《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等等,这些国际惯例广泛地被世界各国接纳、使用。因此,学习国际贸易实务,必熟悉这些惯例和法律。

3、涉外性

《国际贸易实务》中所介绍的都是涉外贸易,它的做法与国内贸易不完全相同。在国际贸易交易中,洽谈对象均为国外的交易商,在交易的每一个环节中(如询盘、发盘、还盘和接受过程,贸易合同的签订过程,申请开立信用证的过程,填写各种单据的过程以及到银行结汇等环节)都要使用英语这个工具来完成交易。

《国际贸易实务》所具有的这些特点,必然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相关的理论知识,熟悉其交易流程和有关单据,而且还需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作为中职教育目标是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由此对应的中职教育应以实用为先导。在传统的教学中,《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是以理论为中心的,注重强调各个知识点,忽略了《国际贸易实务》的实际操作性,这种常规教学法片面强调理论知识的讲授,忽于实践的结合,很难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应该在明确教学目的指导下,改变过去重点讲授各个理论知识点为设计出典型的案例,让学生通过案例去理解知识、运用知识,从而对所学知识产生感性认识。通过案例的分析、鉴别,学生可以了解理论知识是如何应用于实践的,在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案例教学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的实施

1、案例的准备

根据每章节和课程总的教学目标编制案例教学计划,明确案例教学目标和内容,教师应着手收集、编写、设计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案例。

案例选择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因而选择的案例既要与特定的教学内容以及特定的教学环节很好地结合,又要与当前进出口业务实际联系密切,更要具有一定程度的疑难性,给学生开辟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能够运用国际贸易实务知识深入分析并解决问题。

根据案例教学实践,在编写教案时,已经按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将案例收集在内,这些案例要涵盖国际贸易术语、货物质量、出口包装、货物的运输、保险、货物检验、索赔、不可抗力等国际贸易领域中的重要内容,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分析此案例时所需涉及到的知识点,以及讨论中可能出现的任何问题,并应引导学生提前查找、仔细阅读相关资料。

2、案例辨析与讨论

由于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应用性、操作性极强的课程,讲授的过程中,教师要尽量避免学生死记硬背,应该通过案例辨析与讨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

首先,教师推出案例。这一环节的关键在于巧,既要选准切人口,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要向学生指出案例中必须注意的地方,讨论的难度,要达到的目标;

其次,学生分析讨论。案例讨论是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在讨论中,教师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讨论。而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引导学生讨论,教师应少讲多“点”,应允许有不同观点的同学进行辩驳,这样才能深入挖掘,达到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同时锻炼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当然,在讨论脱离了主题时,或是在一些细节上纠缠不清时激师要把讨论引回到正题上。授课教师应力争班上每个学生都至少有一次发言的机会,当学生提出的方案大致相同时,为了确保讨论的顺利进行,教师必须给予及时的帮助,设法启示学生提出另外一种方案,引发大家的探讨,从而引导他们由“学会”到“会学”到“活用”。

例如:在本课程的教学中,贸易术语部分是重点也是难点。贸易术语中cif是目前国际贸易实践中采用得最普遍的一种贸易术语,而它的特点之一“象征货”很多学生不能理解,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在此,我们可以通过案例来讲授,并采用讨论的方法,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有这样一个案例:有一份cif合同,货物已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和装运港装船,但受载船只离港1个小时后,因触礁沉没。第二天,当卖方凭齐全、正确的提单、保险单、发票等单证要求买方付款时,买方以货物全部损失为理由,拒绝接受单证和付款。在课堂上,老师可以把案例讲出来后,先让同学们展开讨论,引导同学们思考在上述情况下,卖方有无权利凭规定的单证要求买方付款。

经过学生们的积极思考和讨论,可以掌握在该案例中,卖方是否有权利凭规定的单证要求买方付款主要看两方面:一方面看卖方在轮船触礁沉没时是否已完成交货任务。据(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的规定,按cif成交的合同,只要卖方按期在约定地点完成装运,并向买方提交合同规定的包括物权凭证在内的有关单据,就算完成交货任务。即使货物在运输途中已灭失,买方也不能拒收单据和拒付货款。本案例中,卖方已把货物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和装运港装船,完成交货任务。因此,从这点看,买方拒收单据和拒付货款是不合理的。

从这里可以看到:在cif贸易术语下,按时提交合格的单据,是卖方完成交货任务的证明。因此,在cif贸易术语下,卖方凭单交货,买方凭单付款,这是象征货的特点之一。

另一方面要看发生触礁沉没风险是在装运港船舷风险划分之前还是之后。据(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的规定,在cif下,卖方只负责风险划分之前的一切风险。而本案例中,轮船是在离港1小时后触礁沉没,所以这一风险应由买方自己承担。所以买方以货损为由拒付货款也是不合理的。

通过老师的对案例的解释、引导,同学的积极思考和讨论,学生对cif条件下“象征货”的理解豁然开朗。

3、案例的总结

案例分析、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及时总结本次讨论,指出本次案例讨论思路、讨论难点、重点,主要解决的问题,总结中要注意不要简单对案例做出结论,也不要单就某人的表现和存在的问题作出评价,而要对整个讨论情况做述评,指出讨论中的优点和不足,对案例涉及的理论问题、关键问题,给予澄清,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这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

三、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应注意问题

1、甄选合适的案例

案例选择是案例教学的关键。一般来说,选择案例要考虑案例的典型性、真实性和分析价值等原则要求。一个典型的案例往往能使学生深刻理解所学内容。另外,根据教学进展的需要,选择与教学内容有内在联系的案例,是使案例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而案例教学必须适应国际经贸易活动实践迅速发展变化的实际,如在贸易术语方面的案例选择上,传统的案例主要是fob、cfr、cif术语,但是,由于运输方式的变化,现实业务中fca、cpt、cip货交承运人的术语使用越来越普遍,在教学中必须反映这些术语的案例。又如,实务中涉及到班轮运输情形下利用提单进行诈骗的案件时有发生的内容,在这类案件中选取一些进行讨论和讲解是必要的。因此教师在选择案例时要明确案例所涵盖的知识点,要为学生设计、构造一系列典型的具有较强操作性和诱导性的案例,所有案例最好来源于实际工作中最常见的问题和最实用的职业技能。

2、处理好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之间的关系

在国际贸易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他们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既不能采取传统的讲授从头讲到尾,也不宜将整个课程全部都使用案例教学。基本理论知识与案例教学二者结合才能相辅相成。如在讲述“货款的支付”一章时,有这样一个案例:中方某公司收到国外开来的不可撤消的信用证,由设在我国境内的某外资银行通知并加保兑,中方在货物装运后,正拟将有关单据交银行议付时,忽接该外资银行通知,由于开证行已宣布破产,该行不承担对该信用证的议付或付款责任,但可接受我出口公司委托向买方直接收取货款的义务,对此,你认为中方应如何处理为好?对于这样一个案例分析题,如果学生连最基本的概念,如什么是信用证,什么是不可撤消的信用证,什么是保兑,什么是保兑信用证以及不可撤消的信用证,保兑的信用证各当事人应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和义务等都不知晓的话,就很难对该案例做出一个正确的判断。就此教师必须先讲解这些基本的概念之后,为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加入案例。

3、根据教学内容,合理确定案例教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