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初中数学教学反思笔记十篇初中数学教学反思笔记十篇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笔记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8:09:25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笔记篇1

关键词:数学笔记教学情感评价方式

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在课程理念中提到“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终身学习,越来越受广大初中教育者及学生的重视。作为良好的传统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课堂笔记在日常教学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大部分初中数学老师都会要求学生记笔记,大部分学生也都有记笔记的习惯。

课程理念中提到:“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应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又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又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一直以来,笔者定期检查学生的数学笔记。通过数学笔记,教师建立了与学生交流的有效途径,实现了交流、反馈和评价等功能。借此评判、调整并培养学生的情感目标,帮助初中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的学习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同时也能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初中数学教师利用笔记对教学情感目标的评价是可行的、可操作的。

一、数学笔记、情感目标及情感目标的评价方式的概念

1.数学笔记:属于数学学习的读书笔记的一种。它借助文字、图、表、数学画、数学小报、例题集和错题集等形式记录数学学习或活动中值得记录的知识点、易错点、思路和一些数学问题的思考理解及争论等。从初一开始培养学生记数学笔记的习惯对学生很有价值,不仅可以发挥和实现教师的智慧、学生的个人智慧和集体智慧相结合,而且可以促进初中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提升初中生智力和感情的升华。

2.情感目标:数学本身是抽象的,而新课程标准要求,要把抽象的数学变成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数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的教学目标之一。因此,初中数学教学的情感目标与知识目标是紧密结合的。初中数学的情感目标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学习兴趣、数学审美观和数学学习体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积极情感;同时以数学的逻辑性和严密性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最后以数学特有的文化内涵提升学生的价值观。

3.情感目标的评价:使用数学笔记对学生进行评价是一种质性评价。评价者,也就是教师,是最主要的评价工具,从评价对象也就是学生的角度解释评价其及其行为的内部意义,最终所关注的是被评价对象自己的观点,尊重被评价对象对自己行为的解释。教师对学生的情感目标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又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心。

二、数学笔记作为评价方式在初中数学教学情感目标评价的可操作性

数学笔记作为评价工具是可行的,它实现了评价情感目标的目的。从文字中,教师可以捕捉到学生知识学习的掌握情况、情感态度的变化等信息,实现监控学生情感变化的目的,教师可以及时对学生进行评价,同时进行有效引导,帮助学生专心学习,端正学习态度,保持积极的情感态度。一个学生天天坚持做数学笔记,体现了他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意志力;一个学生的数学笔记干净整洁、一丝不苟,体现了他严谨的数学思维方法和态度。

三、数学笔记对初中数学教学情感目标评价的促进作用

1.数学笔记促进师生的交流,促进教师的有效教学。数学笔记是师生交流的平台。初中阶段数学学习内容较多,课堂知识容量较大,为培养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拓宽师生、生生多向、多时的沟通模式,数学笔记极大地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有助于消除学生对教师、对数学的恐惧感,使得师生、生生间零距离地沟通、交流,也有助于解决学生在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实现无声的心灵沟通。

教师通过数学笔记走进学生中间。曾经一个初一年级男生数学成绩一开始不是很好,可是笔者发现他每次课堂笔记都记得清楚认真。这对于一个男生来说是非常难得的。笔者当堂表扬了他,相信他这次考试肯定出色,果然他在单元测验中得了满分。这可是破天荒第一次。此后笔者继续鼓励,他的数学成绩慢慢进步到班级前三。还有一次,一个平时数学成绩挺好的学生,我发现他这几天的笔记记得特别潦草,而且也不详细,偷工减料,于是就问他什么原因。原来连续两次单元测验他都考得不理想,有点泄气。笔者鼓励了他几句,他回去重新补写了笔记。之后的考试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了。

通过数学笔记,教师不仅能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总结,更能了解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心理、情感状态,有助于教师及时地评价和指导。

2.数学笔记作为评价工具,提升学生学业水平。以数学笔记作为评价学生学习的一部分,所有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参与互动,极大地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观;体现了以生为本的主体观和面向全体学生的全员观。它多角度、多层面地测评学生的学业水平,尊重学生的个体特长,注重学生数学、创新思维的培养,是一种较科学、合理的初中数学学业水平评价模式。

上课前的预习笔记,让学生质疑问难,带着问题听课,帮助学生集中精神听课,不开小差,通过积极思考,培养解题思路,提高学习成绩。

上课时,让学生记提纲。提纲反映了本节课的要点、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对于学生理解、掌握新知识及课后复习很有帮助。其次是记方法。老师在讲解例题或者习题时,让学生记下解题思想、方法和技巧,这对开发学生智力、培养思维能力大有好处。接着记问题。学生把课堂上没有听懂的知识或疑点记下来,课后与同学讨论或请教老师,这样能更好地理解、掌握新知识及新旧知识的联系。然后要记新增内容。有的老师在上课时会补充一些课本外的知识,但也是考试常考的内容,这些知识帮助学生拓展思维,扩大知识面。最后还要有典型例题。有些好的例题,尤其是考试的核心内容,把它们记下来。还有些题目可以把它们变式,从而做到举一反三。

比如刚学一个知识点,让学生将该知识点的条件和结论搞清后作好笔记,旁边附注一条例题,说明该知识点如何使用,最后应注明该知识点通常解决什么问题及使用该知识点时容易出现的错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习惯用不同的色笔进行标注,有助于学生在体验和感悟中学数学,强化数学思维和数学思想方法的训练,把数学课上出真正的数学味来。

课后让学生整理笔记,把一天内容按自己的理解和思路整理下来,尤其是课前预习时的问题和难点,如果在课上得到解决,就把它整理下来;如果是自己在听课后解决的,更要详细总结。通过整理数学笔记,对于探索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归纳、概括能力,从而搞清楚数学知识结构有着极大的帮助。尤其是通过整理易错题目,定期复习巩固,不会学了就忘,错了又错,提高了自信心、学习兴趣和效率。

3.改善学生对数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评价与传统的课程评价方法不同,它不仅关注学习结果,更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学习策略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并由此作出评价,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学生通过数学笔记肯定自己或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行为,改善自己对数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造就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有道德、有思想的新一代学生。

例如学习了“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后,笔者让学生自己在笔记上记下这三种角的判别方法,培养严谨的数学思维方法和态度;让学生从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复杂图形分解为基本图形并画下来的过程中,感悟渗透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化归思想。再如通过展示“三线八角”基本图形并让学生画在笔记里,让学生体验几何图形的规则美。

4.及时了解学生状态,调整教学。通过数学笔记可以看出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态度,为教师下一步的教学方案的调整提供依据。一个学生的课堂数学笔记字迹潦草,可能是这个学生的个别现象个别问题,教师可以单独交流。如果很多学生都这样,说明上课教师的速度太快,学生来不及记,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反思并且调整。一个学生的课堂笔记记载的解题步骤简单,可能是该生成绩比较好也或者是偷懒。如果大家都这样,说明学生已经掌握了这个知识点,教师可以加深上课内容。

总之,通过定期检查学生的数学笔记,了解评判学生的情感态度,有助于教师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主动学习的精神,使数学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掌握、体验和感悟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徐强.数学笔记在高中数学教学情感目标评价中的实验研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高中版),2013(9):32.

[2]张素平.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新课程导学,2014(17):4.

[3]尚学鹏.记好数学笔记提高学习效率[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2(28):87.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笔记篇2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策略

从初中到高中,很多事务都是新鲜的,高中的学习、生活是他们期待的,每位学生都想学好,都憧憬三年后能考上一所好大学。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许多学生到了高中成绩一落千丈,特别是数学成绩。高一没打好基础,高二就跟不上,因此学好高一数学很关键,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更重要。

下面就如何培养高一新生数学学习习惯,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培养学生有效的课前自主学习习惯

从内容和要求来看,高中数学与初中相比更为抽象、思维灵活多变、容量大、节奏快,如果被动学习就很吃力、听不懂,而有效预习能使目标明确、效率高。如何预习达到目的呢?

首先,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便于更快进入课堂学习,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展开:

1.复习已学内容,从教材中筛选出存在疑惑的地方,及时做好标记。

2.初步弄清学习内容、找出重点、难点和疑难的问题。

3.预习新课要提前做好准备,课后练习题要想想、做做。上课时集中注意听讲,解决疑难问题,提高学习效率。

二、培养学生课上“听、记、想”三者有效结合

课堂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核心阵地,如何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做到“听、记、想”三者有机结合特别必要。在对课堂教学内容有了一个初步了解后,学生对自己本课学习内容中的重点、难点已经了然于胸。部分学生可能存在一些不正确的想法,觉得简单易懂的会忽视,课堂中不愿意认真听课,也有的学生,一旦某个知识点难以理解,则放弃继续耐心参与课堂学习,久而久之,学科重难点依然难以解决。事实上,教师在课堂中侧重讲解的,主要是对关键知识点的理解、典型例题解题思路和方法等,学生自己看书可能达不到期望的效果,因此,课堂听讲相当关键。教师要对学生的听课要求加以明确:

1.紧跟课堂学习节奏,关注思路分析。要求学生必须尽最大努力跟上课堂学习的节奏,不必囿于部分知识点暂时难以理解而影响后面内容的学习,尽可能关注教师在课堂上对某些知识的分析过程、典型例题的思路点拨,相关定理的推导。

2.积极开动大脑,敢于适时发表观点。听课绝不只是盲目跟随,更需要对教师在课堂中所提及的每一个观点加以转化,反思自己的思考是否和老师的思考一致,若存在偏差原因在哪里,哪一种方法更为合理等。对课堂中发现的问题当堂不便于提出的,可以课后及时找老师交流。

3.科学记笔记,便于以后回顾与反思。很多同学均清楚数学学科中记笔记的重要性,但也有不少学生只是为了记笔记而记笔记。也有部分学生仅满足于课堂听讲,笔记较少。数学学科对学生的要求较高,在较大的课堂容量、较多的思维训练中,单靠大脑即时记忆显然无法保证学习效果,且课后也难以反思。可以将部分笔记较好的学生加以展示,引导学生科学记好笔记。还可以让部分借助笔记记录和使用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学生,介绍笔记记录和使用方法,带动大家科学记笔记。

在课堂学习中,要求学生用好自己的眼睛,看清教师的板书;专心听,倾听教师对典型例题和关键知识点的分析;主动说,勇于在教师的引导下表达自己的观点;及时记,便于课后反思和巩固。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在课内外练习中培养独立作业习惯。作业要做得整洁、美感、有条理,这是培养逻辑思维的有效途径,且能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作业要提倡效率,拖拉作业的习惯会使思维松散、注意力不集中,这对培养数学能力是无益的。

做作业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提高运算能力,若非特别复杂的计算绝不选择计算器。计算能力的提升也是数学学科之必须,总是依赖计算器得出看似准确的结果,势必难以提升数学学习能力。

2.审题的角度及推理思维习惯。不同类型、不同知识点的习题,审题思路既有相同的方面,也存在差异性。切不可边作业边看笔记和教材,可以先复习后做作业,也可以在作业整体基本完成后,对存在问题的知识点加以强化,在强化的基础上再次检查作业,弥补缺陷。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笔记篇3

(一)预习方法的指导

初一学生往往不善于预习,也不知道预习起什么作用,预习仅是流于形式,草草看一遍,看不出问题和疑点。在指导学生预习时应要求学生做到:一粗读,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掌握本节知识的概貌。二细读,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反复阅读、体会、思考,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作出记号,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方法上可采用随课预习或单元预习。预习前教师先布置预习提纲,使学生有的放矢。实践证明,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能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听课方法的指导

在听课方法的指导方面要处理好“听”、“思”、“记”的关系。

“听”是直接用感官接受知识,应指导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1)听每节课的学习要求;(2)听知识引人及知识形成过程;(3)听懂重点、难点剖析(尤其是预习中的疑点);(4)听例题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5)听好课后小结。教师讲课要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要注意防止“注入式”、“满堂灌”,一定掌握最佳讲授时间,使学生听之有效。

“思”是指学生思维。没有思维,就发挥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思维方法指导时,应使学生注意:(1)多思、勤思,随听随思;(2)深思,即追根溯源地思考,善于大胆提出问题;(3)善思,由听和观察去联想、猜想、归纳;(4)树立批判意识,学会反思。可以说“听”是“思”的基储关键,“思”是“听”的深化,是学习方法的核心和本质的内容,会思维才会学习。

“记”是指学生课堂笔记。初一学生一般不会合理记笔记,通常是教师黑板上写什么学生就抄什么,往往是用“记”代替“听”和“思”。有的笔记虽然记得很全,但收效甚微。因此在指导学生作笔记时应要求学生:(1)记笔记服从听讲,要掌握记录时机;(2)记要点、记疑问、记解题思路和方法;(3)记小结、记课后思考题。使学生明确“记”是为“听”和“思”服务的。

掌握好这三者的关系,就能使课堂这一数学学习主要环节达到较完美的境界。

课堂学习指导是学法中最重要的。同时还要结合不同的授课内容进行相应的学法指导。

(三)深后复习巩固及完成作业方法的指导

初一学生课后往往容易急于完成书面作业,忽视必要的巩固、记忆、复习。

以致出现照例题模仿、套公式解题的现象,造成为交作业而做作业,起不到作业的练习巩固、深化理解知识的应有作用。为此在这个环节的学法指导上要求学生每天先阅读教材,结合笔记记录的重点、难点,回顾课堂讲授的知识、方法,同时记忆公式、定理(记忆方法有类比记忆、联想记忆、直观记忆等)。然后独立完成作业,解题后再反思。在作业书写方面也应注意“写法”指导,要求学生书写格式要规范、条理要清楚。初一学生做到这点很困难。指导时应教会学生(1)如何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2)如何将推理思考过程用文字书写表达;(3)正确地由件画出图形。这里教师的示范作用极为重要,开始可有意让学生模仿、训练,逐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这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十分重要。

(四)小结或总结方法的指导

在进行单元小结或学期总结时,初一学生容易依赖老师,习惯教师带着复结。我认为从初一开始就应培养学生学会自己总结的方法。在具体指导时可给出复结的途径。要做到一看:看书、看笔记、看习题,通过看,回忆、熟悉所学内容;二列:列出相关的知识点,标出重点、难点,列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这相当于写出总结要点;三做:在此基础上有目的、有重点、有选择地解一些各种档次、类型的习题,通过解题再反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归纳出体现所学知识的各种题型及解题方法。应该说学会总结是数学学习的最高层次。

学生总结与教师总结应该结合,教师总结更应达到精炼、提高的目的,使学生水平向更高层发展。

二、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形式

(一)讲授式

它包括课程式和讲座式。课程式是在初一新生入学的前几周内安排几次向学生介绍如何学习数学,提出数学学习常规要求的课。讲座式可分专题进行,可每月搞一至二次,如介绍“怎样听课”、“如何学习概念”、“解题思维训练”等。

(二)交流式

让学生相互交流,介绍各自的学习方法。可请本班、本年级或高年级的学生介绍数学学习方法、体会、经验。这种方式学生容易接受,气氛活跃,不求大而全,只求有一得,使交流真正起到相互学习促进的作用。

(三)辅导式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笔记篇4

进入中学后,科目增加、内容拓宽、知识深化,尤其是数学从具体发展到抽象,从文字发展到符号,由静态发展到动态……学生认知结构发生根本变化。加之一部分学生还未脱离教师的“哺乳”时期,没有自觉摄取的能力,致使有些学生因不会学习或学不得法而成绩逐渐下降,久而久之失去学习信心和兴趣,开始陷入厌学的困境。这也往往是初二阶段学生明显出现“两极分化”的原因。因此重视对初一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这里仅对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内容及形式谈几点拙见。

一、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内容

根据学生学习的几个环节(预习、听课、复习巩固与作业、总结),从宏观上对学习方法分层次、分步骤指导。这种学习方法具有普遍性,可适用其它学科。

1.预习方法的指导。

初一学生往往不善于预习,也不知道预习起什么作用,预习仅是流于形式,草草看一遍,看不出问题和疑点。在指导学生预习时应要求学生做到:一粗读,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掌握本节知识的概貌。二细读,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反复阅读、体会、思考,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作出记号,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方法上可采用随课预习或单元预习。预习前教师先布置预习提纲,使学生有的放矢。实践证明,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能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听课方法的指导。

在听课方法的指导方面要处理好“听”、“思”、“记”的关系。“听”是直接用感官接受知识,应指导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1)听每节课的学习要求;(2)听知识引人及知识形成过程;(3)听懂重点、难点剖析(尤其是预习中的疑点);(4)听例题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5)听好课后小结。教师讲课要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要注意防止“注入式”、“满堂灌”,一定掌握最佳讲授时间,使学生听之有效。“思”是指学生思维。没有思维,就发挥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思维方法指导时,应使学生注意:(1)多思、勤思,随听随思;(2)深思,即追根溯源地思考,善于大胆提出问题;(3)善思,由听和观察去联想、猜想、归纳;(4)树立批判意识,学会反思。可以说“听”是“思”的基储关键,“思”是“听”的深化,是学习方法的核心和本质的内容,会思维才会学习。“记”是指学生课堂笔记。初一学生一般不会合理记笔记,通常是教师黑板上写什么学生就抄什么,往往是用“记”代替“听”和“思”。有的笔记虽然记得很全,但收效甚微。因此在指导学生作笔记时应要求学生:(1)记笔记服从听讲,要掌握记录时机;(2)记要点、记疑问、记解题思路和方法;(3)记小结、记课后思考题。使学生明确“记”是为“听”和“思”服务的。掌握好这三者的关系,就能使课堂这一数学学习主要环节达到较完美的境界。课堂学习指导是学法中最重要的。同时还要结合不同的授课内容进行相应的学法指导。

3.课后复习巩固及完成作业方法的指导。

初一学生课后往往容易急于完成书面作业,忽视必要的巩固、记忆、复习。以致出现照例题模仿、套公式解题的现象,造成为交作业而做作业,起不到作业的练习巩固、深化理解知识的应有作用。为此在这个环节的学法指导上要求学生每天先阅读教材,结合笔记记录的重点、难点,回顾课堂讲授的知识、方法,同时记忆公式、定理(记忆方法有类比记忆、联想记忆、直观记忆等)。然后独立完成作业,解题后再反思。

二、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形式

1.讲授式。它包括课程式和讲座式。课程式是在初一新生入学的前几周内安排几次向学生介绍如何学习数学,提出数学学习常规要求的课。讲座式可分专题进行,可每月搞一至二次,如介绍“怎样听课”、“如何学习概念”、“解题思维训练”等。

2.交流式。让学生相互交流,介绍各自的学习方法。可请本班、本年级或高年级的学生介绍数学学习方法、体会、经验。这种方式学生容易接受,气氛活跃,不求大而全,只求有一得,使交流真正起到相互学习促进的作用。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笔记篇5

一、课前预习方法

七年级学生往往不善于预习,也不知道预习起什么作用,预习仅是流于形式,草草看一遍,看不出问题和疑点。我们认为学生在预习时应该做到:一读,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掌握本节知识的概貌。二分析,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反复阅读、体会、思考,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作出记号,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三准备,在课前就要做好上这堂课的准备,如学习用具(包括文具和自制的一些学具)、相关学习资料等等。例如:我们在学习第一章《有理数》这一节课前,就可以先将教材浏览一遍,初步了解这一节知识是要学会理解有理数产生的必然性、合理性;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能灵活运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将有理数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然后就需要分析一下这一节课的知识要点是有理数概念的形成及运用过程,领会分析、总结的方法。在合作讨论中学会交流与合作,启迪思维,提高创新能力;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和从不同角度对有理数分类,可提高应用数学能力和培养你的分类思想。最后就是要为上课做好准备。总之我们只有做好了课前的预习,做到有的放矢,上起课来就会觉得很轻松。实践证明,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能使我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能逐渐培养自学能力。

二、课堂学习方法

课堂学习主要是要做到“听讲”、“思考”、“探究”、“记笔记”相结合。“听讲”包括听老师讲和听同学讲。听老师讲主要是听知识的引入过程,对新知识学习的要求,以及对重点、难点、疑点的点拨。听同学讲就是要了解别人对问题的分析和解法,或者是对新知识学习的疑问。“思考”就是思维。没有思维,就不能真正的参与课堂学习。在思维方法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1)多思、勤思,随听随思;

(2)深思,即追根溯源地思考,善于大胆提出问题;

(3)善思,由听和观察去联想、猜想、归纳;

(4)树立批判意识,学会反思。

“探究”就是要学会与同学交流合作。

在探究的过程中应注意做到:

(1)要明确探究的问题;转贴于

(2)在“思考”的基础之上要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要以理服人;

(3)要学会听取别人的意见,做到取长补短。

(4)经过探究之后要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使自己的知识、能力得到升华。“记笔记”很多同学都能做到,但是七年级学生一般不会合理记笔记,通常是教师黑板上写什么学生就抄什么,往往是用“记”代替“听”和“思”。有的笔记虽然记得很全,但收效甚微。因此我们在作笔记时应该做到:(1)记笔记服从听讲,要掌握记录时机;(2)记要点、记疑问、记解题思路和方法;(3)记小结、记探究结论、记课后思考题等。

总之,只有做好了以上几个环节,我们在课堂学习中就会事半功倍,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课后复习巩固及完成作业方法

七年级学生课后往往容易急于完成书面作业,忽视必要的巩固、记忆、复习。以致出现照例题模仿、套公式解题的现象,造成为交作业而做作业,起不到作业的练习巩固、深化理解知识的应有作用。为此在这个环节我们应该每天先阅读教材,结合笔记记录的重点、难点,回顾课堂讲授的知识、方法,同时记忆公式、定理(记忆方法有类比记忆、联想记忆、直观记忆等)。然后独立完成作业,解题后再反思。在作业书写方面也应注意“写法”,在书写格式上要规范、条理要清楚。为了作到这一点,我们应该注意训练自己的一些做作业的能力:

(1)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的能力;

(2)将推理思考过程用文字书写表达的能力;

(3)正确地由条件画出图形的能力。

这里可以根据教师的示范有意的模仿、训练,逐步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这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十分重要。

四、小结或总结方法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笔记篇6

关键词:数学;初中;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4-0069-01

进入中学后,科目增加、内容拓宽、知识深化,尤其是数学从具体发展到抽象,从文字发展到符号,由静态发展到动态,学生认知结构发生根本变化。加之一部分学生还未脱离教师的“哺乳”时期,没有自觉摄取的能力,致使有些学生因不会学习或学不得法而成绩逐渐下降,久而久之失去学习信心和兴趣,开始陷入厌学的困境。这也往往是初二阶段学生明显出现“两极分化”的原因。因此重视对初一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

根据学生学习的几个环节(预习、听课、复习巩固与作业、总结),从宏观上对学习方法分层次、分步骤指导。这种学习方法具有普遍性,可适用其它学科。

一、预习方法的指导

进入初中后,无论学习内容、学习范围,还是学习方法,与小学比较起来,都有很大差异,具有新的特点。要求初中学生的学习具有更大的独立性与自觉性,学习方法必须灵活多样。

初一学生往往不善于预习,也不知道预习起什么作用,预习仅是流于形式,草草看一遍,看不出问题和疑点。在指导学生预习时应要求学生做到:一粗读,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掌握本节知识的概貌。二细读,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反复阅读、体会、思考,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作出记号,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方法上可采用随课预习或单元预习。预习前教师先布置预习提纲,使学生有的放矢。实践证明,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能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听课方法的指导

小学数学是中学数学的基础,数学体系的严谨性,运算的精确性,推理的逻辑性,要求学生必需有扎实的基础。事实上,一部分小学毕业生数学知识根本不过关,该记住的知识没有记住,该掌握的内容没有掌握.故进入初中后在听课方法的指导方面要处理好“听”、“思”、“记”的关系。

1.“听”是直接用感官接受知识,应指导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1)听每节课的学习要求;(2)听知识引人及知识形成过程;(3)听懂重点、难点剖析(尤其是预习中的疑点);(4)听例题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5)听好课后小结。教师讲课要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要注意防止“注入式”、“满堂灌”,一定掌握最佳讲授时间,使学生听之有效。

2.“思”是指学生思维。没有思维,就发挥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思维方法指导时,应使学生注意:(1)多思、勤思,随听随思;(2)深思,即追根溯源地思考,善于大胆提出问题;(3)善思,由听和观察去联想、猜想、归纳;(4)树立批判意识,学会反思。可以说“听”是“思”的基储关键,“思”是“听”的深化,是学习方法的核心和本质的内容,会思维才会学习。

3.“记”是指学生课堂笔记。初一学生一般不会合理记笔记,通常是教师黑板上写什么学生就抄什么,往往是用“记”代替“听”和“思”。有的笔记虽然记得很全,但收效甚微。因此在指导学生作笔记时应要求学生:(1)记笔记服从听讲,要掌握记录时机;(2)记要点、记疑问、记解题思路和方法;(3)记小结、记课后思考题。使学生明确“记”是为“听”和“思”服务的。

三、课后复习巩固及完成作业方法的指导

小学数学主要是四则运算,单向思维,学生一进入初中,知识内容发生了质变:一是用“字母”为主的符号表示数,二是建立有理数概念,引进了负数。事实上,很多学生思维能力无法跟上这两个飞跃,暂时的进度跟不上,一时的学习“吃力”,部分学生就视数学为畏途,产生自卑感,出现兴趣倾斜。

初一学生课后往往容易急于完成书面作业,忽视必要的巩固、记忆、复习。以致出现照例题模仿、套公式解题的现象,造成为交作业而做作业,起不到作业的练习巩固、深化理解知识的应有作用。为此在这个环节的学法指导上要求学生每天先阅读教材,结合笔记记录的重点、难点,回顾课堂讲授的知识、方法,同时记忆公式、定理(记忆方法有类比记忆、联想记忆、直观记忆等)。然后独立完成作业,解题后再反思。在作业书写方面也应注意“写法”指导,要求学生书写格式要规范、条理要清楚。初一学生做到这点很困难。

四、小结或总结方法的指导

由小学进入初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发生了较大变化。从心理上说,初一年龄都在13岁左右,正处在有意识记向意义识记、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的时期,而部分学生对这两个转化开始不适应,若不能较快适应这两个转化,渐渐跟不上教学要求,这是产生数学和后进生的原因之一。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笔记篇7

关键词:数学;学习;解题;思想

笔者在教育事业奋斗了二十年,每次接手七年级新生之后,总会听家长反映,孩子在小学时数学成绩尚可,怎么一到初中就不行了呢。今天,我就和大家聊一聊,学生的初中数学该怎么学。

其实,初中数学的学习与小学是不同的。小学几乎是教什么考什么,有的考试题目甚至是反复练过多遍的。而初中考试考的是解题思想,几乎没有哪道考题是做过的原题,所以要求学生有归纳总结、触类旁通等灵活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那么,这种能力是如何培养出来的呢?

一、在专注听讲的同时,领会教师交给的解题思想

有些优秀的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会得到一些结论。这些结论是教师凭多年经验总结出来的,是知识的精华,是解题的捷径,学生应该记录到笔记本上,经常翻看,加强记忆。因为有些结论,学生自己是总结不出来的,或者会很耗费精力。我们通过利用“他山之石”,每次都会有收获。忘了是哪年的教师节,我的已经毕业学生的家长送给我一份珍贵的礼物,就是他的孩子在初中三年写下的数学笔记。满满六本,每本里都是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的重点题型、易错题型以及我总结的结论。学生管我叫老陈,把我总结的结论叫老陈语录,用红色的笔记得格外醒目。这是个有心的孩子,平时上课看不到他记笔记,只是认真听讲,笔记都是回家后自己补充的。这个学生从七年级入学时的八十多分,到中考时差两分满分,中间每一点进步,在他的笔记上都能体现。

二、学习数学离不开多做题

笔者要求学生除了做学校发的练习册上的题以外,家里还应该准备2~3本自己买的练习册。利用闲暇时间多做一点数学题,对学生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很有用处。这些练习册不用都做得满满的,因为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并且这样要求也会使学生产生反感。我要求学生在自己的练习册上找到当天老师讲的重点题型,回家练一练,看看自己掌握没有。再找到看着比较生疏的题型做一做,锻炼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每天早晨到校后在早读老师来之前的一段时间,是我留给学生问问题的时间,他们可以利用这个时间把遇到的不会做的题目向我提问。另外,在练习册的选择上也是有学问的。要选对应版本的正版图书,并配备有详细答案的练习册,这样用起来比较方便。

三、合理利用自习课、课间等琐碎时间

前面我们讲的整理笔记、补充练习都是需要在安静的环境下,用大块时间来做的。有的学生总说没有时间来做。其实,平时自习课和课间这种琐碎的时间我们应该利用起来,做一些琐碎的作

业。以前一个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在做经验介绍时曾经说过,他每天回家时作业就基本做完了,都是利用琐碎时间来做的,而晚上大量的时间都是用来补充和总结。

四、家长应正确对待成绩的波动

只要学生没有知识的疏漏,仅仅是因为经验不足、分析有误或者理解偏差出现的成绩波动,家长不要太责备,而是应帮助他们作试卷分析,总结经验,以备下次应考。如果学生出现了知识的疏漏,而欠缺得比较少时,家长应该提供条件,让学生将欠缺的知识补上,恢复他们的自信。如果知识欠缺得太多,那我只能说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收获,就是给他们做简单的题目,再循序渐进。所以,家长必须了解自己的孩子属于哪种类型,好对症下药。同时,还需要多与老师沟通,及时了解情况,不要把孩子放到学校就不管了,并要正确对待老师反映的情况。

五、认真对待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在的中考数学,很多题目是要和实际结合的。有实际经验才能很快理解题意,找到解题思路。对此,家长可以利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给孩子设置情境。比如,商场里有“满200返100”活动,到底是打几折?它和买赠活动,和打六折活动到底哪个合适?存款和买理财产品到底哪个收益多?到期能多多少?水费、电费、电话费应该怎么算?套餐和实际消费哪个合适等。通过这些实际问题,不仅能让学生爱上数学,也可以增长学生的常识,而这些常识在考试中都是有影射的。

最后,作为一名教师,忠心地说一句:“有什么样的家长,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让我们一起做一个合格的家长,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学生。

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笔记篇8

【关键词】高一英语课堂笔记记笔记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108-02

一、引言

记笔记是一种常见的学习策略,目前国内外普遍认为它有两种潜在功能:有助于新信息编码的功能和为以后复习作准备的外部贮藏功能。而且,经过大量实验,记笔记已经被证实是有助于学习者的学习,特别是在学习者的知识应用层次方面有着显著的效果。有研究者对北京市1200名中学生(初一至高三)进行记笔记方面的测试,其中状况较严重的是初一和高一,由此可见,大多数高一学生不能正确地运用记笔记策略,因此,高一是指导和培养学生做好笔记的关键时期。而高一英语是初高中英语衔接教学的重要阶段,刚刚由初中步入高中的学生对于高中新课标教材中词汇量猛增、语法难度加大的变化有些力不从心,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的学习策略与新的教学内容不相适应,特别是学生没能有效利用记笔记策略。有资料显示,高一学生习惯记英语课堂笔记的人数只占总体的三分之一。可见,高一学生并没有把记笔记当成一种重要的英语学习策略。因此,必须首先了解高一学生的英语课堂笔记现状才能保证学生有效地使用记笔记策略。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了解高一学生英语课堂笔记的现状,增强学生对笔记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学生记笔记策略运用的能力,以此增强学习效率。

(二)调查对象

本调查选取了临汾市第五中学(高中)高一年级两个自然班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三)研究工具

本次研究采用的是问卷调查法,以班为单位,共发放问卷96份,当场收回。剔除无效问卷5份,有效问卷共计91份,考虑到任课教师在场可能造成的影响,由研究者本人担任主试,保证问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因此,此次问卷调查结果有效。

(四)问卷设计

本问卷共有26题,包括英语课堂笔记的五个维度,分别为:

(1)笔记认识:调查学生对英语课堂笔记重要性的认识

(2)笔记期望:调查课堂笔记对学生英语学习的作用

(3)笔记结构:调查学生记课堂笔记的形式结构和内容结构

(4)注意分配:调查学生听课与记笔记关系的处理能力

(5)整理复习:调查学生对课堂笔记的整理和复习情况

每小题有5个选项,从“非常同意”到“非常不同意”分别计1―5分,被试针对每个项目进行自我评定。计算各维度的平均值,得分在1―5分之间,分数越高,表明被试在相应方面的情况越好。将每张有效问卷的结果录入计算机,运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

三、结果与讨论

(一)学生对笔记的认识

调查结果显示(如图1),学生在笔记认识维度的平均值为4.10,得分还是比较高的,这表明高一学生在英语课堂笔记的态度方面还是很积极的,绝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在英语课堂做笔记是有必要的,被试学生还是认识到了记笔记的重要性。但是,调查结果也说明了有一部分学生记笔记并不是为了真正学好英语,而是产生了盲从的心理和随大众的现象。高一是初高中的衔接时期,高一学生做笔记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初中打下的基础,初中就形成了记笔记的好习惯,高中自然会继续保持。

(二)学生对笔记的期望

学生对笔记期望的得分平均值为4.13,这一维度得分也较高,说明学生对英语笔记信息的作用和对课后复习、作业、考试作用的期望都非常高,认为课堂笔记对英语的学习能起到很大的作用。总之,英语作为高中的一门主要外语,特别是高一就要打好做笔记的基础,基本的知识点都要牢记,而通过笔记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理清重点,更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应用教学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三)学生做笔记的结构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的笔记结构这一维度得分整体较低,平均值为3.68,说明被试学生还是不能很好地安排笔记结构,但在形式结构上还是比内容结构要做得好些。例如,学生会用不同颜色的笔和简明的符号标记不同的笔记信息,而很少有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记笔记以及注明自己的思考,这可能与高一学生还是看重笔记表面形式而不注重思考有关。英语的教学内容大部分以记忆为主,因此学生对于记录的内容应给予进一步加工,即进行思考编码才能转为长时记忆,永久储存在头脑中。

(四)学生在听课与记笔记的同时注意分配的能力

注意分配维度(平均值=2.75)是所有维度中得分最低的,显然,大多数学生不能很好地处理听课与记笔记的关系,在记笔记时无法专心听讲,记笔记这一行为影响了其对后续内容的听讲和思考。另外,讲课难度对于学生记笔记的影响要略微大于讲课内容的速度,这说明速度和难度都是影响记笔记效果的重要因素。所以,要做到听课和记笔记很好地结合,否则,记笔记会影响听课的效果,只顾做笔记而错过讲课的重点内容,这样的笔记意义不会很大。

(五)学生对课堂笔记的整理复习

这一维度的得分平均值为3.39,反应出学生在笔记整理复习方面做得不是很到位,很少有学生在课后整理英语课堂笔记,大多数学生会在考试前复习英语课堂笔记,而不会有平时的积累复习。有研究表明,自己做笔记并且对笔记内容进行整理复习的学生,与那些只做笔记课后不复习的学生相比,英语学习明显占优势。而且,遗忘规律也表明复习笔记要及时而且要进行分散性复习,不要等到考试前才复习,这样,笔记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四、结论与建议

高一学生普遍认识到课堂笔记的重要性,大多数学生认为课堂笔记对其英语学习是有帮助的。但是,在英语课堂笔记的结构安排、分配听课与记笔记关系和整理复习这些方面还很欠缺。这说明学生还没有掌握正确的做笔记方法,而且,学生处理注意分配的能力较低,也没有养成整理和复习笔记的好习惯,没能正确理解笔记的应用价值。

高一英语老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做笔记是一个好习惯,教会学生合理安排笔记结构和如何做到听讲思考与做笔记两不误,为此,老师要反思自己讲课内容的难度与速度是否影响学生做笔记的效果,要消除笔记对课堂学习的负面影响,让课堂笔记真正成为学生英语学习的好帮手。此外,老师还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复习课堂笔记,正确点评学生的笔记,逐步提高学生笔记策略运用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胡进《关于记笔记策略的研究综述》[J].心理学动态,2001(1)

[2]李董平等《中学生课堂笔记发展特点的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1)

[3]孙继民《记笔记研究的理论模式与实践》[J].外国教育研究,2004(8)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笔记篇9

关键词:初高中教材衔接    学生心理     教学方法      学习方法。

从目前现状来看,高中化学与初中化学相比,无论是知识的难度,还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都存在质的飞越,课本内容和所编选的习题与各类考题之间存在的较大差异,而大多数初中学习和高中的学习又都是在几乎完全互不了解的不同的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教与学中的衔接问题必然产生。而随着义务教育高中化学课程改革的推进,中考考试与评价选拔制度改革实验的发展,初高中教学衔接中产生的矛盾更为突出,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和议论的热点问题。

1本地区的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问题的原因。

经过调查研究笔者发现,我们本地区的化学教学衔接问题成因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分析:

1.1初、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内容编排上的差异。

新课改下的初中化学实际上开始认识化学、了解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习的是粗浅的化学常识与化学基本观念。初中化学新课程提出的五个学习主题(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表明初中化学教育是提高公民科学素养的化学启蒙教育。教材语言比较通俗,直观性、趣味性强。

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规定高中必修化学,是学习化学科学核心内容的基础教育,高中化学必修模块提出的六个学习主题(熟悉化学科学、化学实验基础、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物质结构基础、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突出了化学学科知识的教学;多数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基础、实验化学)以化学学科体系为线索,为化学专业学习提供基础,帮助学生了解、把握在社会生产生活广泛应用的化学知识。

1.2初、高中学生的心理差异。

早在两千多年前,大教育家孔子就能根据学生的不同心智水平及不同的性格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这不能不给新时期的教育者以深刻的启迪。所以要正确处理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问题,还要我们正视初高中学生的心理差异。

初中生,是半幼稚和半成熟、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复杂的时期。而高中生已接近成人,此时观察事物的自觉性、稳定性、精确性和概括性也逐步提高,思维也有更高的抽象概括性,并且开始形成辨证逻辑思维,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明显的发展,结合这一特点,高中教学更侧重于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学习的能力。例如初中化学以形象思维为主,通常从熟悉的、具体的、直观的自然现象或演示实验入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而高中化学除了加强形象思维外,还通过抽象、理想化的模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

因此才从初中入高一的学生由于心理发展的不成熟,要适应高中学习和要求,也必然要面临一个衔接过渡的阶段。

2有效解决初高中化学教学中衔接问题的策略。

根据以上两点分析,及近十几年在教学中的实践研究及调查研究,笔者认为要顺利解决初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衔接问题,以下几点做法收效比较高:

2.1认真研究初高中教材,从教学内容上做到有效衔接。

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深入、透彻的研究高中教材和新课程标准是进行教学之前必须完成的基本任务。认真找出初高中知识的结合点,完善知识的衔接,这项工作的成败将直接影响到高一学生对化学课的学习质量。例如,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初中化学教学在这方面要求不高,从得氧和失氧的角度浅显地描述了氧化还原反应,在高中教材中,用得失氧的观点简单地重复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后,就引入了用化合价升降的观点来分析,接着再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用电子得失的观点来分析氧化还原反应。为便于衔接,有必要明确从定性、定量两个方面对高一新生进行这些方面的复习巩固,明确这些基础知识的重要性。

2.2全面了解学生基础,从学法引导上做到有效衔接。

2.2.1教会初三毕业生转换学习方式,指导学生学习方法。

初三学生刚接触化学一年就深入到了高中,可以说绝大多数的学生仅仅处于化学的入门阶段,还有相当部分学生甚至还没有入门。而此时又面临从初中到高中学习方法的转换,学生的压力和困惑是极大的。因此在刚开学的第一月,应该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培养。特别要让学生对自己有信心,不能放弃对化学的学习。当然,信心是来源于成功体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严格把关,绝对不讲那些难度很大的题,尽可能地对知识进行淡化处理。

2.2.2教会学生做笔记。

初三学生的笔记做得非常的被动,绝大多数学生只习惯于记下老师写在黑板上的内容,没有习惯从老师的讲授中抓出教材上没有的信息,应该教会学生从老师的讲授中搜寻信息,然后很快的记在笔记本上。当然此时记下的信息量不会很大,再利用晚自习的时间对课堂上的笔记进行整理、反思……2.2.3教会学生进行学习反思。

就是在平时应该对学生进行一些特别的要求,比如应该要求学生对每一次练习、测验、考试试卷的每一道习题进行认真的分析,找出该题的考点,并在试卷上标明,该考点是教材的哪部分章节的内容,作好知识的链接,同时在教材上也可以作上标记,突出在某次考试中该知识点以何种形式出现。然后分析当时做题时的想法,错误的原因,现在对该知识点的了解程度,以及对题目的理解程度和考试后的收获。

3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从教学方法上落实衔接工作。

初中化学的教学方法由于受到初中生知识水平及初中化学做为入门学科的限制,较多的采用灌输式的讲解方法,进入高中后,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则应更多地采取启发式,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内容。

笔者的做法如下:

(1)倡导个性化学习和教学,创设积极的、开放性的课堂学习情境。(2)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3)初、高中教学都要留有余地,要把握好“度”,使尖子生有求知欲。(4)注重理解,精讲精练。把好讲课、习题、作业的质量关,不搞“题海战术”

总之,做好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教学新课题,它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裴新宁主编。化学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笔记篇10

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内容方面的指导,它包括预习、听课、复习巩固和作业,学结等学习方法指导,必须从七年级就抓紧抓好,这是因为刚入初中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科目少,知识内容浅,多以教师的教为主,学生所需要的学习方法简单,进入初中后,科目增多,内容拓宽,知识深化。由于学生年龄小,致使一部分学生因不会学习或学习不得法而成绩逐渐下降,久而久之便会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因此,从进入初中开始,对学生进行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

1、预习方法的指导

七年级学生往往不善于预习,也不知道预习起了什么作用,使预习流于形式,草草地看一遍书,看不出问题和疑点,在指导学生预习时要求学生做到,先粗略地浏览数学教科书的有关章节的内容,掌握本章节知识概况,对重要的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反复阅读、体会、思考、注意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对于难于理解的内容作出记号,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方法上采用随课预习,再单元预习,然后再章节预习。预习前教师先为学生拟定预习提纲,使学生预习有的放矢,养成预习习惯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高效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前提和基础。是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的桥梁和纽带。

2、听课方法的指导

在听课方法的指导方面要处理好听、思、记的关系

听,是直接用感管接受知识,应指导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1)听每节课的学习目标要求;(2)听知识的引申及知识的发生及形成过程;(3)听教师对重点、难点的分析;(4)听例题等解法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5)听课堂小节,教师要掌握最佳的讲授时机,使学生听之有效。

思,是指学生的思维,学生不积极思维,就发挥不了其主体作用,在思维方法指导时,应注意:(1)多思、勤思、随听随思;(2)深思、即追根求源地思考,善于大胆地提出问题;(3)善思,由听和观察去联系、猜想、归纳;(4)树立批判意思,学会反思,可以说:“听”是“思”的基础和关键,“思”是“听”的深入,是学习方法的本质和核心,会思考才会学习。

记,是指学生记课堂笔记,七年级学生一般不会合理地记笔记,通常以记代听和思,因此,指导学生记笔记时要求:(1)记笔记应服从听讲,掌握记录时机;(2)记要点,记疑点,记解题思路和方法;(3)记小结、记课后思考题,使学生明白“记”是为“听”和‘思’服务的。正确处理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就能使课堂这一数学学习的主要阵地达到较为完美的境界。

3课后复习巩固及作业方法的指导

七年级学生课后往往急于完成书面作业,而忽视必要的复习巩固和记忆,以致出现按例题模仿,套公式解题的现象,甚至抄袭,为交作业而做作业,起不到作业的练习巩固和深化理解知识的应有作用,为此,在这个环节上的学习指导上,要求学生每天先阅读教科书,结合笔记作记录的重点、难点和解题的思维方法,回顾课堂讲授的知识、思想方法,同时记忆公式、定理、性质、法则。然后独立完成作业,解题后再反思。同时要求学生书写格式要规范,条理要清楚,字迹要清楚,教会学生:(1)如何实施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之间的互相转换(2)如何将推理思考过程用文字书写表达;(3)由已知条件画出正确的规范的图形。

4小结和总结方法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