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责任审计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8:19:01

经济责任审计总结篇1

一、基本情况

2000年以来,全县已对122名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了审计,共查出违规金额34380.29万元,其中,主管责任32039.36万元,直接责任234093万元。根据审计结果和审计建议,先后对7名求真务实、政绩突出的干部予以提拔晋升,有100名调离转任,有15人被免职撤职,有3人移交纪检、监察机构追究责任,有2人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我县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得到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制度。论文百事通近几年来,我县把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纳入全县工作的总体部署,作为提高行政水平,树立党政形象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不断加强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领导,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成立了县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为组长,组织部长、分工副县长为副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协调全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制定和落实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规划和计划,解决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建立联席会议办公室和审计局业务科室的基础上,2001年5月县里又成立了“经济责任审计办公室”,为审计局内设副局级行政单位。制订落实了一系列工作制度。从2000年开始,先后制发了《对县直行政事业单位法人代表进行离任审计的意见》、《对全县国有企业进行年度审计的意见》、《关于对国有企业、行政事业单位、乡(镇)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进行定期审计的意见》等,对经济责任审计的形式、范围、内容、程序、方法、结果与评价等做出了一系列具体的规定。2001年,结合我县实际,县委、县政府又下发了《关于建立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审计的对象、范围、时限、方法以及对有关问题的处理办法,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进一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

(二)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审计质量。为适应新形势下审计工作的需要,进一步提高审计质量,我们在严格执行《中国审计规范》的前提下,积极创新工作方法,搞好经济责任审计。一是创新审计手段。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被审计单位实现了电子网络化,为提高审计效率,加大监督力度,一方面加大投入,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购置了23台计算机,开展了计算机辅助审计。同时积极开展了运用内控评审制度为基础的审计,对了解到的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以发现被审计单位可能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分期分批组织人员外出培训学习,提高了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二是创新审计机制。为实现审计工作的高质高效,积极进行了工作机制创新。建立并实行了各项工作机制:信息资料共享制度,加强审计部门与纪检和监察部门的合作,实行信息资料互通共享,尤其是对人民来信资料互通有无,增加了审计人员对被审单位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建立了审计结果通报制度。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由审计机关单独出具后,分别报送县委书记、县长、人大主任、纪委书记、组织部、人事局、监察局并抄送给被审计单位及领导干部本人,增加审计的透明度。建立了谈话戒勉制度。对审计中发现问题较多、性质较严重仍任职的领导干部。区分情况由分管领导或纪检监察部门出面进行谈话、打招呼,敲警钟。建立了整改报告制度。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反映的问题必须限期整改,将整改落实情况报联席会议办公室。建立了跟踪检查制度。审计项目结束后,在规定的时间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组成联合检查组,有重点的对被审计单位进行跟踪检查,促使被审计单位认真整改,对“新官不理旧账”的问题必要时采取组织措施。同时,实行了严格的分级负责制、质量追究制和集体定案制度,进一步完善了经济责任审计的制度体系,促进了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是创新审计方式。针对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比较集中、量大、面广的特点,采取辐射式工作方法,全方位多渠道搞好审计调查,确定审计重点。主要做法是:通过召开不同层次座谈会,广泛搜集有关情况,了解社会各阶层人员对被审计人的评价,以确定审计重点;采取抽查有关大型会议纪录,以及领导班子会议纪录,寻找审计突破口,确定审计重点;延伸调查,通过向被审计人的主管单位或财政税务、纪检、等部门调查,确定审计重点。在审计中,坚持以资金为主线,以各项指标完成情况及债权、债务、决策有无失误为着力点,以廉政建设为突破口,开展经济责任审计。

审计手段、方法和机制的创新,大大提高了审计的力度、深度和广度,有效地查处了一系列违法违规案件。2001年6月,我们在对华闻纸业有限公司原法人代表任职期间的经济责任实施审计,先对该公司进行了审计调查。从县纪委、局等有关部门提供的信息资料上了解到,该公司部分职工上访,主要反映企业拖欠职工工资、职工养老保险金、职工集资等问题,根据这一线索与公司部分中层干部和职工代表进行了座谈,进一步证明了上访所反映的问题的真实性。审计人员同时索取该公司的有关资料,并认真进行分析。在做好以上工作的基础上,确定以职工反映的企业资产、负债和损益的真实性为重点审计内容,审计范围限定于该公司原法人代表的任职期间。通过审计,主要发现该公司存在偷漏税金、决策失误、财务管理混乱、经营成果不实等违法违纪方面的严重问题。偷漏税金问题。通过审计发现,该公司存货中的成品资金占压较大。通过实地盘点查实,有的成品已经销售并办理出库手续,按规定应作为产品销售收入,计提增值税。但该公司未减少帐面成品数额,采取收入不入帐手段偷漏税金,将应交国家的税款作为企业的流动资金周转。审计查明,该公司未入帐收入达3000多万元,偷漏税款500多万元,既违反了税收政策的严肃性,又影响了财政收入的及时入库。决策失误问题。1998年,该公司原法人代表去国外市场考察兰湿革项目,支付考察费用26万余元,由于对该项目缺乏充分的可行性论证和研究,导致项目失败,给企业造成损失。经营成果不实问题。该公司少计成本费用、虚报利润3900多万元,造成经营成果不实。其中:(1)少计提职工养老金、职工工资、集资利息等1680万元;(2)应摊未摊的费用110万元;(3)应列未列的产品降价损失、贷款利息、排污费等1910万元;(4)所属分公司虚报利润200多万元。财务管理混乱问题。该公司由于部分科室的收支不纳入财务管理,逃避财务监督,所管资金未建财务帐簿,未设立银行帐户,存放的原始单据杂乱无章,科室购置的固定资产未纳入财务管理,形成帐外资产。有的外欠贷款已经收回,但迟迟不交财务,致使资金形成体外循环。在支付麦草提成、供应部费用时以假名出帐,巧立名目乱支乱用,致使费用过高,支出失控。依据审计的有关资料,县检察院、县公安局以该公司存在偷税行为、原法人代表犯有渎职行为,依法将其隔离审查,在此基础上,审查发现该公司原法人代表存在经济犯罪行为,现已被法院判处十年有期徒刑,其他涉案人员也分别受到应有处罚。

又如,去年在对某商场进行财务收支审计时发现,该企业置上级三令五申于不顾,在长期拖欠职工工资、职工养老保险、银行贷款、企业经营状况相当困难的情况下,大肆吃喝招待、挥霍浪费,三年间,共支出招待费用23.6万元,吃喝招待的场所涉及县城的大小饭店,除未注明地点的外,仍有62家之多,有的饭店吃喝次数达135次,招待费支出每月达6000多元,数额之大非常惊人,严重损害了职工的切身利益,败坏了社会风气。县纪委、监察局及时召开了全县流通企业负责人、财务负责人会议。在会上对该企业吃喝招待费支出违纪问题进行了通报,为教育本人和广大党员干部,商业局党委给予商场负责人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并撤消其经理职务。

这些案件的查处,揭露了当前经济工作中存在的一些普遍性和深层次的问题,主要表现是:虚列财政收支;挤占挪用专项资金;企业盈亏不实;违规收费、不合理摊派;坐支预算外收入;招待费超支;票据使用不规范、支出手续不合规;纳税意识不强,出现偷逃税款现象;行政事业单位忽视固定资产管理,固定资产核算失真;帐外债权债务不及时入帐,帐内债权债务清理不及时等。

(三)加强成果运用,强化审计效能。经济责任审计是手段,审计成果的运用是目的。几年来,我们始终把该项工作看作是“管干部、正党风、促发展”的重要措施,高度重视审计成果应用,真正使经济责任审计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在工作中,我们建立和完善了领导小组为工作决策层、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为成果运用层、审计机关为实施操作层、经济责任审计办公室为组织协调层的四体联动、协调共抓的运行保障机制,强化了审计成果运用,使审计结果顺利进入了“三个程序”,做到了“四个结合”。进入“三个程序”,即一是进入党委政府用人程序,对主要领导干部的任免调整不见审计成果不做决定。二是进入党纪、政纪、法纪程序,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该交哪个部门就交哪个部门处理。三是进入经济决策程序,县委、县政府及时听取有关情况,充分运用审计成果和建议,改善经济运行。

“四个结合”,一是经济责任审计与干部奖惩使用相结合。坚持将经济责任审计作为干部奖惩使用的重要依据,坚持凭实绩论升迁,依贡献兑奖惩。在每年的年度考核中,把审计成果作为重要内容,排名次、定奖惩,让干部心服口服。2001年以来,我们还对所有人大任命的、审计范围内的干部,在任命前必须听取审计局局长向人大作专题经济责任审计报告。报告经人大常委会讨论、采取无记名投票表决通过后,方可任命。这在我县已形成一项制度。对此,《山东审计》杂志作了专门报道。二是经济责任审计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相结合。我们把审计结果作为全县党风廉政建设的晴雨表,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特别是经济违法违纪问题,及时组织纪检监察部门予以查处,采取有力措施予以纠正。如2000年有群众来信反映,某单位负责人擅自把大量公款借给个体户搞经营的问题。县委把这一问题交给县审计局去落实,经过任期经济责任专项审计,查明该负责人在三年多的时间里,私自向个体户借出资金87万元,其中半数以上无法收回。县委、县政府及时这一案件移交司法机关立案查处。检察机关立案侦察、,县法院做出判处其三年有期徒刑缓期执行的刑事判决。三是经济责任审计与推进依法行政相结合。根据当前建设“法治政府”的需要,我们坚持把经济责任审计作为推进依法行政、打造“阳光政府”的重要渠道,及时抓住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进行重点审计,并把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反映出来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分类汇总,通报全县,起到警示作用。如去年对全县部分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及县直部门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时,发现了部分乡镇长在任职期内存在虚报财政收入、挤占挪用专项资金、违规收费、不合理收费等方面问题;县直部门负责人任职期内存在截留收入、滥发奖金补贴等的问题。对上述问题,县委、县政府专门下发文件转发了县审计局《关于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情况的通报》,把审计情况和存在问题向全县公布,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尤其是在领导干部中起到了很好警示作用。四是经济责任审计与实施工作指导相结合。经济责任审计不仅要查处问题、评价政绩,还要通过分析提出建议、服务决策、服务经济发展。近年来,我们坚持把经济责任审计作为县委、县政府发现问题、改进工作、有针对性指导工作的重要途径,及时避免了一些可能出现的问题,促进了全县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近几年,审计部门共提交重要信息100多篇,在经济决策中发挥了智囊、参谋和助手作用。如对在审计中发现的国有资产流失过快,部分改制企业内部监督弱化等问题,我们及时研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加快了企业改制步伐,加大了改制力度。去年以来,对全县13家县属工业企业中的10家成功地进行了改制,剩余3家也在积极筹划过程中,目前还启动了事业单位改革改制的试点工作。

三、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从当前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实践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审计方法相对单一,技术手段缺乏刚性,影响监督深度和审计效率;由于审计部门没有司法职能,审计执法手段较为软弱,削弱了审计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效果与质量;审计成果运用相对滞后,先离后审、先升后审和对审查成果的整改不力使审计行为也往往滞后。此外,改革与政策不同步、财经审计法规不配套,以及审计人员、政治素质、业务水平不相适应等问题,也影响和制约了经济责任审计作用的发挥。

经济责任审计总结篇2

一、审计项目完成情况

近两来,共安排并实施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22个(正在征求意见单位2个)。其中:县直党政机关13个,乡镇5个,企事业单位4个。被审计对象中,正科级领导干部20人,副科级2人。共查出被审计对象任职期间单位违纪违规金额1118万元,有问题资金142万元,直接收缴县财政31.5万元,追回被挤占挪用的资金112万元。根据被审计对象应承担责任,对其做出了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评价,针对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及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了整改意见和建议40条。上报审计结果报告20篇,领导批示达10篇次;发出审计信息6条,被上级审计机关和县委县政府采用5条,被审计单位采用5条。

二、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根据县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小组安排和县委组织部委托,20__年以来对县委组织部XXX、县委办公室主任XXX、县委XX部长XX、县XX局局长XX、XX乡乡长XX、XX镇镇长XX、XX局局长XX、等19位同志进行了离任审计;对县XX局局长XX、XX局局长XX等3位同志任进行了任中济责任审计。延伸审计了被审计领导管辖的部分单位。从审计结果看,虽未发现这些同志个人有侵占国家资财的行为,但存在一些管理方面的问题:

(一)XX乡、XX局等单位滞留、挪用专项资金计56.45万元。其中:XX乡42.41万元,XX局2.04万元.

(二)XX镇20__年收到土地出让金2.36万元,矿补资金107.40万元,未纳入政府财政预算管理。

(三)县XXX局:1、对重大项目投资可行性论证不足。20__年该局对外投资53.22万元,虽是经局领导班子研究决定,但因环评未获通过,项目最终流产,该局投入后无一笔收益,可能造成损失。2、20__年—20__年无依据收“取培训”及“会议费”7.45万元,违反了国务院《关于治理乱收费的规定》。

(四)县XX局:1、XX基金征收不力,20__年—20__年仅征收4.96万元(20__年分文未征),其征收标准和范围与安徽省物价局皖价[20__]275号文件和市政府XX号令要求相差甚远,属失职行为。2、网络公告费收入2.02万元不入会计账,直接发放给职工。3、丢失盖有县XX局公章的《安徽省行政事业性收款收据》共5本,一直未作任何有效的遗失申明。4、无依据向县XX局收取“顾问费”2万元。

(五)XX局少数下属单位违反“收支两条线”规定。XX局20__年试卷印刷费1.38万元未缴入财政专户;XX中学将20__年收取学生的书本费、杂费9.85万元坐支,至审计之日尚未入帐等。

(六)县XX局审计挤占挪用保证金且管理不够规范。发现98年度XX科从取保证金中借出2万元用于所买车,20__年该科动用2万元买车并且动用2.1万元以个人名义定期储蓄,保证金无明细账且部分案卷缺少银行缴款原始凭证。

(七)少数单位存在不合规发票及白条列支问题。XX乡政府部门20__年至20__年不合规或白条列支金额达30多万元;县XX局20__年6月至20__年底,不合规票据列支金额20多万元;县XX局及其下属也有类似现象。此外,被审计单位普遍存在财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账务处理不规范的现象。

对上述问题,对被审计对象应承担的责任作出了实事求是的界定和客观公正的评价;同时,分别向被审计单位提出了整改意见,对违纪问题依法作出了审计处理决定。截止目前上述各单位整改工作已基本到位。

三、几点做法

(一)领导重视,不断加强机制建设。一是认真传达贯彻省市20__年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会议精神,及时向县委县政府领导汇报情况,并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搞好经济责任审计的具体措施。加强了对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领导,成立了县长任组长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及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随着县领导成员和工作员的变动,及时调整了县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小组和联席会议人员,为我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规范、有序开展提供了必要的保障;特别是今年,先后召开了三次有关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会议,解决了经济责任审计中遇到的很多问题。二是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的建设。县委、县政府两办印发的三个《经济责任审计暂行办法》为我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在制度上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今年,根据我县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了适应干部监督管理工作新形势、新任务的客观需要,推动我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走上规范化轨道,印发了《县关于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有关问题的意见》、修改并认真执行《县党政群机关、乡镇、事业企业单位领导干部任期(中)经济责任审计办法》。三是县纪

检、组织、监察等各成员单位领导高度重视和积极支持,形成了经济责任审计较强的合力。审计进点和审计实务结束时,一般情况下纪检监察和组织人事部门都派领导到场,研究解决问题;四是及时成立了县经济责任审计分局,充实了经济责任审计力量。县经济责任分局为副科级单位,核定事业编制7人,现实有人数7人。

(二)转变理念,创新工作。今年我们努力尝试三个方面的转变:一是从“就审计论审计”的传统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转变到关注领导干部权力和责任的内在联系。坚持职务、权力和责任一体化的原则,把经济责任审计内容与领导干部经济决策权、经济管理权、经济政策执行权行使情况结合起来,通过对领导干部“三权”的行使和执行廉政规定情况的审计,评价其经济决策能力、经济管理能力、执行经济政策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比如:对县局局长XX同志任中审计着重对该同志任期内对XX基金征收不力的问题进行认真调查分析,对该同志工作不到位,单位管理不善的情况作了责任界定和客观评价。二是从重视直接审计效果转变到重视直接审计效果与重视控制效果并重,进一步增强领导干部自觉履行经济责任的意识。加大任中审计的力度,通过任中防范、离任监督,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在预防腐败中的作用。在审计范围上,以财政、财务收支和资产负债为基础,以经济决策为重点,以经济管理为主线,覆盖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全过程;在责任追究上,严格执法,努力使干部感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三是从以违纪违规审计为主向违纪违规审计和管理、绩效审计并重,努力探索规范领导干部用权行为、考核用权效果的经济责任审计路子,对领导干部权力运行过程和权力运行结果及效益进行评价。

(三)改进方法,增强效果。一是精心组织,合理安排,全局动员,全体参与,同时,把经济责任审计与财政财务审计、专项资金审计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整合审计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努力缓解审计人员力量不足与审计任务繁重的矛盾。二是明确审计目标,并以此为导向搞好审前调查工作,掌握审计对象的特点,确定审计重点,有的放矢地进行审计查证,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三是根据被审计人职权范围向其所在单位的二级机构延伸,审查有无利用其二级机构从事违规违纪的行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XX主任的经济责任审计时,延伸审计其下属的XX发现,该负责人擅自从公款中转出资金533341元,挪作他用,审计及时将资金和利息如数追回。

(四)规范操作,提高质量。坚持严深细实作风,今年以来在执行审计程序方面有了很大改进,从项目立项、方案制定、现场审计到文书归档,严格按行政执法和审计规定的操作规范实施。

(五)强化学习,提高素质。一是制定实施了星期一学习制度,坚持领导班子轮留主持学习,从未间断,从而提高和加强了审计人员的政治和业务理论水平;二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请领导上课、实行工作交流等多种方式方法,加强人员的学习、培训,按2-3年轮训一遍的的要求,努力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技能、审计手段、操作方法及整体素质,以适应审计工作新发展的要求;三是经常举办审计方法、审计经验交流会,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四是通过形式多样的审计学会活动和内审协会活动提升素质;第五是党建活动正常化,提升全局审计人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六)强抓廉政,促进发展。研究制定了《县审计局审计工作纪律规定》、《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纪律》,并上网公布,接受被审单位和社会监督;成立“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小组”、“审计人员遵守审计工作纪律督查组”,设立审计工作“廉政监督员”,由专门人员对实施的审计项目下发《审计人员遵守审计工作纪律情况调查表》、《审计回访表》等进行审计回访,建立审计人员廉政档案,对审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廉政情况等进行情况反馈,并将反馈情况作为个人年终考核的主要依据之一。同时,设立优秀项目奖、廉政形象奖、勤奋奖、学习进步奖等奖励机制,充分调动全局人员的积极性,激励全局人员团结一致、勤奋工作,以创建一支和谐、务实、进取的审计队伍,为提高审计质量,促进审计工作新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

我县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提高审计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以适应实际工作需要,是我们的当务之急。今年以来,我们不断加强审计人员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培训,采取每周定期集体学、鼓励

自学和轮岗培训等办法,充分调动大家的学习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为较好地完成审计任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四、审计工作存在的困难及问题

今年以来,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条件及环境有了一定的改善,但仍然一些问题。主要是:一是经费来源不稳定,目前主要靠非税收入返还,专项经费尚未得到保障。二是审计力量不足与任务繁多的矛盾仍然突出。三是审计的制度化建设、审计手段的更新、审计评价标准化体系建立工作等等都有待于加强。四是部门之间的协调和审计成果的利用还需加强。

五、几点打算

一、加强审计项目管理。按照重要部门(乡镇)领导干部2-3年轮审一遍的原则,突出监督重点,适度增加任中审计数量,年初下达任务量要占全年任务的百分之八十以上。

二、加大整改督查力度。由干部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相关部门成,在规定的整改期限到达后,跟踪检查,督促建章立制,确保监督成效。

三、加大审计成果利用。与纪检、组织、监察、司法等成员单位密切联系,资源共享,手段互补,增强干部监督实效。

经济责任审计总结篇3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收支结余审定原则方法

我国对地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实施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已有多年,2010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中办发〔2010〕32号),《规定》的第14条明确了“经济责任审计应当以促进领导干部推动本地区、本部门(系统)、本单位科学发展为目标,以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情况为重点,以领导干部任职期间本地区、本部门(系统)、本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为基础,严格依法界定审计内容”。第15条、第16条、第17条分别规定了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干部,党政工作部门、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等单位主要领导干部,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归纳起来主要是被审计对象在任职期间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其中具体内容之一是被审计对象任职期间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如何对这一具体内容进行审计,虽然各地审计机关和不同审计人员都回绕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的审计总体目标开展审计,但在如何审定任期财政财务收支结余的原则和方法上均有自己不同的见解和方法,操作并不一致,审计结论也就出现差异。有的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对此情况未予考虑,只在审计报告和审计结果报告中按照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会计报表数字予以反映,未任期收支结余进行审定。笔者认为只有在正确审定被审计对象任职期间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结余的基础上,分析收入和支出的性质,才能正确界定被审计对象的经济责任,才能对被审计对象做出适当的评价,因此正确审定被审计对象任职期间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结余显得尤为必要。

一、任期收支结余的审计原则与责任界定办法

1、正确界定前任与本任和本任与后任的责任

因为经济责任审计是对特定人特定时期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审计,而经济活动具有连续性,这就存在本任领导的决策、效果都或多或少反映在后任期间。因此,审计时必须划清前任、本任和后任责任,前任的功过是非不能计算到接任者身上,本任的经济责任也不能推给前任或后任者身上。但由于我国党政领导干部所任职的单位均为党委、政府、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或各级党政工作部门、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等单位,这些单位实行的会计制度是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或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而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记账基础主要是收付实现制(又称现金制或实收实付制),而不是权责发生制(又称应计制)。收付实现制是以款项的实际收付为标准来处理经济业务,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计算本期盈亏的会计处理基础。在现金收付的基础上,凡在本期实际以现款付出的费用,不论其应否在本期收入中获得补偿均应作为本期应计费用处理;凡在本期实际收到的现款收入,不论其是否属于本期均应作为本期应计的收入处理;反之,凡本期还没有以现款收到的收入和没有用现款支付的费用,即使它归属于本期,也不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所以,收付实现制无法准确界定政府及其部门机构的财务权利与责任,故不能从财务的角度全面系统地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状况和债权债务状况,任期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反映的财政财务收支结余数据和债权债务数据也就不能满足权责一致、权利与义务对等的要求,归属本届任期权责的应收应付经济事项有可能并未在任期会计报表中反映,不应归属任期权责而提前收付的经济事项有可能已在会计报表中反映,诸如此类,单凭任期会计报表汇总收入支出结余来界定前后任财务上的权利与义务和经济责任,界定被审计对象任期财政财务收支结余就会难免出现错误和遗漏。

怎样解决经济责任审计实务中的这一难题,目前国家审计署和省级审计机关并未作出规定,笔者认为审计人员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对重大的收入、支出事项可以暂时放弃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实行的收付实现制原则,而采用权责发生制原则兼顾客观性和收入与支出配比原则,来界定前后任在财务上的权利与义务,实现权责一致,界定被审计对象任期财政财务收支结余。有人可能会提出这样处理不符合会计制度的规定,违反了合法性的审计目标,且存在人为调整任期收支结余的可能。笔者认为经济责任审计人员只要站在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立场,按照权利与义务对等、权责一致的原则,将任期收支结余的调增调减事项详细列举出来,力求真实反映被审计对象任期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结余状况和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就能被前后任被审计对象所接受,可以被委托部门和本级党委政府所认可。

2、正确界定主观责任和客观责任

经济活动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因领导干部、、法律法规和财经纪律意识淡薄、、放任管理等主观因素导致的国家、集体财产流失,收支出现巨额赤字属主观责任;而因自然灾害、上级指令、通货膨胀或进行探索性改革等客观因素造成的影响,而造成的损失和失误,应属客观责任。被审计对象坚持民主科学决策,积极招商引资,培植财源,大力发展地方经济,只要后续财力可以得到增长保障,可预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可实现,即使暂时出现收支赤字,也值得予以肯定。

二、任期收支结余的审计方法

经济责任审计总结篇4

论文摘要: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是审计人员和被审计人员共同关注的焦点,是企业高管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的核心,直接影响到审计工作质量和审计效果,直接影响到被审计的企业高管人员及其所在企业的利益。文章首先介绍了企业高管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定义及分类,分析了当前企业高管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企业高管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模式。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是审计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责任审计的核心。审计评价好坏,直接关系到组织、人事、纪检监察等部门对企业高管人员的选拔任用,关系到被审计人员的声誉名望,甚至关系到被审计的企业高管人员的政治前途。因而,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倍受企业高管人员、审计部门以及审计人员的关注。可见搞好审计评价既是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质量的关键,也是实现经济责任审计目标和防范审计风险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概述

(一)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定义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是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对企业高管人员任职期间的财政、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进行审计,在审计结果报告中对其应负经济责任而作出的结论性评估,是审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责任审计的核心。

(二)企业高管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分类

审计评价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按照评价结论肯定性分类,审计评价一般分为肯定性评价和否定性评价;按照审计评价结果量化分类,审计评价可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按照审计项目整体分类,审计评价分为单项评价、专题评价和综合评价。

二、企业高管人员经济责任评价存在的问题

(一)审计评价范围、内容不统一

当前学术界对企业高管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范围、内容仁者仁见,智者见智,看法不统一。大多数审计评价只是将被审计的企业高管人员所履行的经济责任存在的问题原则上归为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而没有对企业高管人员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责任性质、责任大小等作出具体的分析、研究和评价。

(二)审计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不统一

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所采用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不统一,审计评价往往带有片面性,缺乏审计事项总体定量评价,甚至有的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把被审计的企业高管人员所履行的经济责任无关的事项也作出评价,如行政管理、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安全保障等。有时对审计事项作出审计评价时往往带有片面性、主观性和推断性,没有充分的审计证据,有的用词不当,用词模糊。这给全面、正确审计评价带来了困难,影响了审计评价的全面性、客观性、公正性。

(三)审计评价内容不全面

对被审计的企业高管人员进行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时,往往从表面上简单地进行审计评价,对产生问题的原因没有深人细仔的分析、研究,只是用简单的数字来说明问题,如企业固定资产增值情况,其资金来源是企业自有资金还是银行贷款或专项资金等购置,又如企业产生亏损,是成本开支较大还是产品质量、销售渠道等原因造成经营收人偏低,一般没有进行具体分析、说明和披露。

(四)审计主体和审计对象认识上存在问题

审计主体是实施审计的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由于经济责任审计开展时间不长,起步较晚,在审计程序、审计内容、审计方法等方面还处在完善和发展阶段,尤其是审计评价,缺乏统一认识,没有的统一的规范和标准。而在审计工作中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又缺乏经验,对某些问题难以做出恰当的评价,得出合理的结论。而且有些企业高管人员和所在单位对经济责任审计认识不够,思想上有抵触情绪,对经济责任审计不协助和积极配合,错误地认为是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吃了饭没事干,上门来查找茬,拖延提供审计材料,甚至有的还隐匿被审计资料,阻碍审计实施,影响了审计的真实性,使审计评价难以作出准确的、合理的审计结论。

(五)审计评价定性不准确

审计评价结果是组织、人事和纪检监察等有关部门作为被审计的企业高管人员任职和提升的重要依据。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对被审计的企业高管人员进行审计评价时如果依法办事,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又怕承担责任,又怕企业高管人员的各种矛盾转移到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身上,这样常常会影响审计评价的准确性。

(六)审计评价存在主观意愿

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时,常把与工作无关的业绩和与经济责任无关的责任加以评价和认定,错误地认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是对企业高管人员进行全面考察、评价。超出了审计范围和内容,增大了审计风险,例如在审计评价中某位高管人员”工作认真、爱岗敬业、任劳任怨、办事果断、作风正派、生活俭朴”等,被评为先进个人,获得全国或省市一等或二、三等奖,为本单位争得了荣誉等方面进行审计评价。

三、构建企业高管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模式

(一)企业高管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原则

1.全面、客观、公正原则。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时,要注意全面、客观、公正,对审计中所查明的客观事实基础上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既要确认业绩,肯定成绩,又要查出问题,指出其失误。对所存在的问题,要一分为二地分析问题,既要分析客观原因,也要分析主观原因,不受个人偏好或他人意见影响。

2.综合性原则。在评价企业高管人员经济责任时,应对其所涉及的经济责任进行全面评价,既要评价其已履行的经济责任,又要评价正在履行的经济责任;既要评价经济责任好的方面,又要评价经济责任差的方面。在评价企业高管人员经济责任时,要进行综合性评价,得出正确的审计结论。

3.重要性原则。在评价企业高管人员经济责任时,应对所涉及到的重要的经济业务和经济活动进行重点评价,对一般的经济业务和活动作一般性的评价,既要突出重点,抓住主要问题,但又不能忽视次要问题,面面俱到。对查出企业高管人员存在的经济责任问题,要按问题的性质、情节、结果的不同进行分析、区别对待,对重大的问题进行评价,对一般的问题、缺点、过失,则通过交换意见等方式进行沟通。

4.相关性原则。凡与企业高管人员经济责任有关的问题,如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真实性和有效性等,均加以评价。凡与企业高管人员经济责任无关的问题,不给予评价。在进行企业高管人员经济责任评价时,还应将权利和责任对应起来,紧紧围绕企业高管人员经济责任进行评价,明确划分企业高管人员应承担的经济责任。

5.谨慎性原则。在实际审计中,经济责任审计仍然实行的是抽样审计,是以样本结果来推论总体,最后得出审计结论。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评价企业高管人员经济责任时要坚持稳健、谨慎态度,审什么评什么,不审不评。审计未涉及到的问题不易评价,事实不清的不易评价,证据不足的不易评价,不属于审计范围的不易评价。在审计评价时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应坚持谨慎性原则,提高审计质量、减少审计风险。

(二)企业高管人员经济责任评价方法

1.业绩比较法。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进行企业高管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时,不仅将被审计的企业高管人员的业绩与前任进行比较,又要与企业所在行业进行比较,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

2.量化指标法。运用能够反映企业高管人员经济责任情况的相关经济指标,分析其完成情况,进行准确的审计评价。

3.环境分析法。将被审计的企业高管人员的行为放入相关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中加以分析,作出实事求是的客观评价。

4.主观、客观因素分析法。对企业高管人员的具体行为或事项进行主观和客观原因分析,推测其具体行为或事项是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原因,分析该具体行为或事项是由于企业高管人员主观过错或主观创造力,还是客观因素的影响,进而作出审计评价。

5.经济责任区分法。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进行企业高管人员经济责任评价时应要区分现任责任与前任责任、个人责任与集体责任、主管责任与直接责任、管理责任与领导责任、错误责任与舞弊责任、主观责任与客观责任等,正确区分不同责任之间的界限和不同责任人之间的界限,做到责任清楚、明确。

(三)企业高管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内容

1.遵守财经法规情况评价。审计评价企业高管人员是否贯彻执行了国家法律法规、方针和政策,是否依法经营,最主要的是看其是否遵守国家的财经法规、财经纪律和有关法规,是否制定了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并有效执行。通过对企业高管人员经营管理活动的评价,可以了解其政治觉悟和政策水平。不能机械地看企业效益和利润,还要检查和评价是否合法经营,对于严重违反财经法规和有关法规的应客观评价。

2.资产、负责、损益真实评价。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对企业高管人员所在单位的资产、负责和损益的真实性评价是对企业高管人员进行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资产、负责和损益真实性审计评价是效益审计评价的基础。效益评价必须以真实性评价为前提,只有真实的效益评价才有意义。

3.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的评价。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评价,应在核实资产真实性的基础上,结合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部分期初和期末的增减变化来进行考核和评价,以说明资产是否保值增值,以及增值的幅度。

4.企业经济效益和经济责任指标的完成情况评价。在审计实际工作中应针不同单位,选择不同的主要经济指标,进行对比分析评价。在利用一些经济指标时可以采取与期初比较,还可以与本地区、本行业相比较。通过纵向、横向比较,可以看出被审计的企业高管人员所在单位的管理水平和企业状况,正确、全面评价企业高管人员经营管理水平和经营业绩。

5重大投资决策管理效益情况评价。企业重大投资决策是企业经营决策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对企业高管人员重大投资决策的审计评价,可以看出企业高管人员的决策预见性、综合分析决策能力以及决策水平。发现企业高管人员决策严重失误时,要计算因决策造成的经济损失,要分清企业高管人员决策中的责任,促使继任者总结经验,接受教为今后工作提高决策水平。

6.内部控制健全性和有效性的评价。被审计的企业高管人员所在单位内部管理工作是否健全有效,是衡量其经营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评价被审计的企业高管人员履行管理责任和管理水平、能力的重要内容。在审查中应重点注意被审查和评价被审计的企业高管人员所在单位内部管理机构的设置是否健全、合理以及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合理以及执行效力等。

7.企业高管人员廉政建设情况的评价。通过审计,审查被审计的企业高管人员所在单位报销各项费用、发放奖金、补贴、对外公务活动开支情况以及是否合规、真实,有无侵占国家财产,有无向下属单位报销开支等,所在单位是否有账外账或私设小金库,对此作出客观、公正、准确的审计评价。

(四)企业高管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

i.企业财务效益状况指标:(i)投资报酬率二年度净利润/年度所有者权益*i00%;(2)净资产收益率二年度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3)营业利润率=利润总额/营业收人总额*100%。

2.企业资产营运状况指标:(i)总资产周转率二营业收人净额/平均资产**100%;(2)应收账款周转率二营业收人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100%;(3)存货周转率=营业成本/平均存货成本*100%。

3.企业偿债能力指标:(i)资产负债率二负债总额/资产总额*i00%;(2)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00%o

4.企业盈利能力指标:(1)销售毛利率二(营业收人一营业成本)/营业收人*100010;(2)资产净利率=净利润/平均资产*iUo%a

5.社会效益指标:(1)社会贡献率=任职期间企业社会贡献总额/任职期间平均资产*100%;(2)社会积累率二任职期间上交国家财政总额/任职期间社会贡献总额*1000l00

6.企业发展能力指标:(i)资本积累率二(年末所有者权益一年初所有者权益)/年初所有者权益*100%;(2)利润增长率=(本年营业利润一上年营业利润)/上年营业利润*100010。

7.企业高管人员廉政建设指标:违纪违规资金率。违纪违规资金率二违规资金总额/审计资金总额*100%。

经济责任审计总结篇5

科学合理安排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经济责任审计任务重与审计力量不足的矛盾较为突出,必须根据工作需要和审计机关承受能力,按照“积极稳妥、量力而行”的原则做好各项统筹。一是加强项目计划管理。以重点单位、重点环节、重点不足作为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采取多种形式处理好项目数量与质量关系,监督关口前移,及时发现和解决不足,化解离任审计相对集中给审计部门带来的压力。二是加强审计对象安排。根据被审计单位资金运行状况及资产规模情况,制定分类别分级别管理办法,突出三个重点,即资金掌控大的单位且领导任职时间较长的,群众反映较大或有举报等线索的,工作成绩突出、拟选拔任用的领导干部。三是加强审计信息管理。积极研发具有信息存取、数据查询、统计浅析浅析等功能于一体的经济责任审计管理系统,将以往审计发现不足、倡议采纳情况及其他审计成果纳入其中,便于审前调查开展及审计成果浅析浅析运用。

创新经济责任审计思路和方式策略。一是在审计思路上,应逐步完成从就账论账、查错纠弊到审查决策、规范管理、检查政策执行等方面的转变,充分体现被审计单位行业特色和对象特点。二是在审计方式上,要不断提高审计工作透明度,积极推行审计公示,在审计进点会议上公开审计范围和审计内容,公开审计组成员和联络方式,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审计结果和整改结果,接受舆论的监督。三是在审计策略上,要灵活运用多种策略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坚持经济责任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效益审计、固定资产审计相结合,审计查账与审计调查相结合,审计核查与个别谈话相结合,本级审计与延伸审计、后续审计相结合,缓解人少事多的矛盾,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

逐步建立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针对经济责任审计责任界定困难、评价难度大、随意性较大的不足,应探索新形势下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内容和策略,划清现任责任与历史责任、直接责任与主管责任、主观责任与客观因素影响的界限,逐步建立起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按照客观公正、规范统一、稳妥谨慎、全面衡量的原则,可以尝试从以下指标入手:任期内执行国家经济政策和财经法规的执行能力,任期内完成经济指标的效果,财政财务收支中违规违纪不足应承担的责任,重大经济决策及效益情况,国有资产管理使用及其保值增值情况,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效益情况,个人廉洁自律情况等。

注重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的利用和转化。一是审计成果应服务于内部规范管理,力求做到查出一个不足,完善一项制度,堵塞一方漏洞。二是审计成果应服务反腐倡廉工作,对审计发现的违法乱纪典型不足和线索,一查到底,追究责任。

三是审计成果应服务干部培训和选拔。把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纳入干部档案,作为考察评价的依据,同时将经济责任审计列入党校培训内容,提高领导依法行政和规范管理的水平。

编写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范本。

一是规范审计工作依据,将经济责任审计相关法律法规编制成册,便于查找和学习。二是规范审计操作程序,对审前调查、实施方案、审前公告、入户审计、汇总取证、底稿编制、撰写报告、征求意见、出具报告、整改落实等流程作出明细规定。三是规范审计范围和内容,按乡镇、街道、委办局、事业、企业,分类确定审计范围、审计内容和审计重点。四是规范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策略,对领导干部任期重大经济事项决策和实施程序做出“规范、较规范、不规范”的评价;对财务报表真实性按真实程度做出“真实、基本真实、不真实”的评价,对财务合法性按“合法、基本合法、有违法行为或严重违法行为”的评价等。五是规范责任界定,对存在的不足、引用的法律法规和界定的经济责任进行汇总归类,编印成参考对照表,使经济责任的界定得到了基本统一。六是规范相关文书格式,按乡镇、街道、委办局、事业、企业分类制定经济责任审计文书写作格式,对不足分类和定性明确衡量标准,使审计报告、结果报告、审计专报等文书格式达到规范和统一。

经济责任审计总结篇6

【关键词】经济责任内部控制审计评价

经济责任审计是强化企业管理和对经营者进行监督的重要举措。皖国资评价[2006]108号《安徽省属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管理办法》规定:省属企业要组织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认真做好各级子企业和重要业务部门负责人的任期或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切实做到未经审计不解除经济责任。所以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这就要求审计人员积极探索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方法,科学评判企业经营者经营业绩和经济责任。那么如何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笔者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明确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做到有的放矢

(一)审查资产是否得到保值增值,且资产质量状况是否良好。作为企业责任人,无论其所在企业性质如何,资本来自何方,均应保证在其任期内投入的资本保值、增值,并且资产是完整的,未受到损失。首先要防止亏损,保证投资者投入资本保值。对其资本保值、增值结果可采用以下指标,例如资本积累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不良资产比率等进行分析判断。其次要拥有适当的偿债能力和变现能力,防止发生财务风险。主要看单位资产负债结构处于合理状态,有无长期拖欠形成呆账、坏账和由于资金管理不善而造成的其他重大经济损失问题,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再次要使固定资产不断更新并扩大其生产能力,使资产质量得到改善。www.133229.Com只有做到这些,才能保证企业在资本金保值、增值的同时,具有先进的生产技术水平,能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否则,资本虽得到保值,但设备陈旧,生产技术落后,企业难以发展,经营者仍属未能有效履行其经济责任。

(二)审查遵守法规制度情况,无违纪违规行为。评价任期经济责任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检查企业的经营活动是否遵守法规制度,有无违法事项。作为一个企业领导,无论其所在企业规模大小、经营性质如何,均应在国家规定的法令、规章、制度范围内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不能有违反国家法规的行为;同时,企业领导也必须遵守企业的章程、决议、制度,在进行决策或贸易交往时均不应与之背离。特别是在大额采购、工程施工等方面单位领导人有无违反国家财经法纪,转移国家财产,挥霍浪费等行为。

(三)审查财务收支合规。一个企业向国家或社会有关单位提供的经济信息,包括会计信息、统计信息或主要业务信息,都应真实、正确,不能虚假、错误。如果虚假不实,企业制定的经营决策、计划、目标都将发生错误,经营管理也无可靠依据。因此,企业经营者应把保证经济信息的真实、合规、正确作为一项经济责任。新会计法已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四)审查单位经济效益状况。在现代企业中,获得利润,提高单位经济效益是最重要的经营目标之一,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企业生存的动力。所以实现的利润总额或税后利润总额,是常见的评价企业领导任期经营责任、衡量其实现盈利目标的指标。企经济效益是个综合性指标,除了对盈利目标的评价以外,还涉及经营方针或经营决策是否正确的评价。比如:开发产品品种的目标是否达到?在市场上竞争能力是否取得预期的效果?提高产品质量的目标是否达到?对扩大市场销售数量起了多大影响?技术改造方案是否完成?对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扩大生产能力、节约资源消耗,取得何等成效?提高资金利用效果的目标是否实现?筹资决策是否取得良好的效果,等等。审计人员应针对企业中存在的主要效益问题,审查其取得的经营业绩,也是经营者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一项重要内容。

(五)加强对高风险投资业务的审查。审查企业是否从事高风险投资业务,是否对从事高风险投资业务进行严格控制和规范管理。对于从事与其主业相匹配、规模与现货相适应的期货投资和从事股票投资的企业,是否设立专门机构和由专业人员进行专业化操作,对于未具备条件的企业要及时进行清理。对违反国家规定或超范围从事高风险业务投资的相关责任人,要提出警告并限期整改,以免发生重大损失的。

二、合理的评价

评价是审计组完成审计后,向委托部门表明的对被审计人履行职责情况的最终意见。经济责任评价意见是经济责任审计的核心。当审计报告清楚地表明“怎么样”的时候,合乎逻辑的评价也就顺理成章了。

总体要求:审计评价应本着慎重、负责的态度对被审计人任职期间范围履行职责的情况做出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评价。评价标准问题是经济责任审计的一个难点,特别是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原因是在于任中审计属事前或事中监督,各项经济行为将要或正在进行,执行结果的还未见分晓,审计部门在此时介入,对事项的评价的恰当与否以及审计建议提出都存在一定的风险和难度。所以在评价单位领导人员经济责任时,必须依据查证的内容,采取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和写实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以定量为基础,定性为结果,无法定性的问题,应以写实反映。对证据不足的、评价依据或标准不明确的事项不评价,超越审计职责的或审计未涉及的事项不评价。(定性标准是从性质上判断被审计者的经济行为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要求。它主要包括真实性审计标准、合法性审计标准、效益性审计标准以及内部控制制度及其执行情况的考核标准。定量标准是指从数量上通过比较分析考核和评价被审计者经济行为的量化标准。主要是指一些技术经济指标。)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评价:

第一,在述职报告的基础上就审计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审计结果逐项提出评审意见,包括任期内企业的经营目标及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情况;各项财务收支和经营收支是否合规合法、财务计划的执行和决策情况是否真实有效,以及企业领导人任期内遵守财经纪律情况等。

第二,通过内部控制制度测试,分析企业管理体制的健全性,评价管理控制机能。评价企业领导人任期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运行状况。完善的内部控制是单位健康向上运行的保障。

第三,突出前任遗留事项的处理情况。确保单位经济事项的延续性和发展的可持续性,防止事项长期遗留形成更大的损失或增加处理难度。

总之,作为审计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积极总结和积累经济责任审计的经验.对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需要我们在将来的工作中去认真地、不断地研究和探索,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就是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经济责任审计,最终实现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淑芬.对建立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审计评价体系的几点思考.中国内部审计,2008,(6).

经济责任审计总结篇7

经济责任审计是一种独立的经济评价活动,其目的是依法评价有关经济责任人在其任职范围内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随着改革的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形势下,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党政领导干部在管理事务中所涉及的经济事项越来越多,权责更加明确,经济责任也越来越突出。从1995年开始,部分地区对县以下党政机关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进行了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试点,并形成制度,把经济责任审计作为领导干部离任、奖惩兑现、选拔任用的必经程序,纳入干部经常性的监督管理之中。此后,各级审计机关按照“积极稳妥、量力而行、提高质量、防范风险”的原则,在全面推进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和县以下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同时,积极开展了县以上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试点。据截至2004年11月底的统计数据显示,当年各级审计机关共完成了对2.3万多名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其中党政领导干部占到95%以上。由此可见,对党政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已经成为各级审计机关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但此项工作尤其是对县以上党政领导干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时间毕竟不长,还有一些问题需要在理论上进行探讨,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

中办、国办印发的《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对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做出了原则规定,各级审计机关对县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基本参照此规定执行。在具体的审计实践中,如何确定党政领导干部尤其是县以上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和重点,目前还正在探索,做法不一。笔者认为,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和重点,主要由经济责任审计的总体目标和党政领导干部经济管理活动特点亦即其履行与经济活动有关的法定职责所决定。总体上,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及重点主要包括如下四个方面:

一、财政财务收支情况

财政财务收支管理是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职责的主要体现。因此,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是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基础和评价领导责任的基本依据。其主要内容包括:

一是预算管理及执行情况。预算管理及执行结果,体现了领导干部及其所领导的部门依法行政和管理、使用国家资金即理财的能力及水平。审计应以真实性为基础,以合法性为重点,以预算执行和工作计划目标的完成情况为主线,在揭示典型性、连续性和严重违法违规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查证和分析领导者本人所起的作用,确定应负的责任。在预算执行审计中,对有预算资金分配权的,应对预算资金的分配情况进行重点审计。

二是其他财政财务收支情况。包括组织预算外收支情况、往来账款情况、对外担保情况、固定资产管理情况等。从近几年的审计实践看,部门在预算外资金、对外借款、担保等方面管理比较薄弱,容易出现问题,往往与领导者具有一定的联系甚至直接的关系。审计的重点应集中在违规审批环节和借款、担保形成严重损失方面。对资产的审计,应突出长期无偿占用国有资产、违规处置国有资产,造成国有资产和收益的流失等方面。

三是内控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制度建设是有效管理的保证,执行制度是关键,健全部门制度并严格贯彻实施,是领导干部的一项重要职责。必须结合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所发现的问题,通过对内部控制系统的健全性、符合性和功能性进行测试和评价,找出制度设计的缺陷和执行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揭示问题的实质和管理的动态状况,进而有效确定和客观评价领导的经济责任,实现财务收支审计结果的升华和人格化。

二、投资项目及重大经济决策事项

投资项目及重大经济决策事项是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职责的集中体现,往往与领导干部本人的经济活动联系更为紧密,尤其一些重大事项往往需要领导干部做出决策和决定。项目的论证是否充分、投资的决策是否民主和正确、项目的进展是否顺利、建成后的效益、效果如何及对重大经济事项如何处置将更能体现领导干部驾驭经济的能力,也更能落实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应以项目为依托,以领导干部决策为重点,以项目执行的最终效果为依据。首先要摸清在领导干部任期内,都有哪些经济决策事项,在摸清投资(决策)项目的总类、总体投入规模及总体效益、效果的基础上,选择部分与领导决策密切相关、投资大的项目或决策事项,审查其决策的背景、决策的过程、决策的执行和落实情况、决策的效果情况,以此来确定和评价领导干部的任期经济责任。

三、总量经济指标或行业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党政领导干部不如企事业单位和国有金融机构领导干部在参与经济活动方面直接、具体和深入,但在地区、部门(行业)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重大经济事项决策、部门系统的管理等方面则具有更大的决断力和影响力。为了评价领导干部的任期经济责任,需要做出定性分析评价,但没有一定的数量基础和量化指标,就无法全面、准确、客观地做出定性评价,因此需要把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考察。考虑上述两方面因素,在具体审计实践中,需要选择一套能够科学反映领导干部及部门经济成果的指标体系,通过审计或采集,进行量化的比较分析,做出综合的定性结论。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经济及业务指标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但有层次区别,是多层次、多方位的,因而在审计中,应结合本部门、本地区的实际,选择那些能够综合、客观地反映领导干部业绩的指标,如财政财务收支数额较大、运作时间较长,政策性较强、体现部门特点和领导干部主要职责的指标,采取多层次、多形式的方法,收集数据资料,有重点地进行审核,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汇总、整理、归纳和比较分析,以全面、准确地评价领导干部的主要业绩和责任。

经济责任审计总结篇8

关键词:国家理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

政府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以下简称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是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展开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审计新领域。由于当前国家政治授权产生的问题与信息不对称问题比较突出,因此,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是当前对权力监督的一个重要手段,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印发的两个“暂行规定”和2006年修订通过的新审计法为经济责任审计提供了法律依据。但由于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尚处于探索阶段,尤其是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制尚未建立起来,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对象特殊,审计范围广泛,不同层面的党政领导干部的工作范围、工作对象差距很大,因此,探索和规范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具有重要意义。更为重要的是由于经济责任审计是针对“个人”的责任审计,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直接涉及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的是非功过,关系到党政领导干部的升黜,因此,审计评价是经济责任审计诸环节的核心与关键问题。本文拟在现代西方产权经济学的国家理论基础上,构建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的整体框架,并扼要探讨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具体评价指标设置的原则,为进一步出台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的实施细则或经济责任审计准则的制订、规范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提供一个参考依据。

一、相关研究评述

界定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内容是构建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框架的基础。2006年修订的新审计法第25条规定:“审计机关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国家机关和依法属于审计机关监督的其他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在任职期间对本地区、本部门或者本单位的财政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负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审计监督。”,这仅仅给出我国经济责任审计监督的总体内容,对构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提供了指导意义。现实中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十分复杂,想用一把尺子来界定其审计内容是很难做到的。吉林省审计学会课题组[1]在总结一些典型地方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归纳了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内容。他们将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范围分为四个层面、三个范畴和二个系统。四个层面主要由省部级、地厅级、县(区)局级、乡、科级四个层面的干部。三个范畴主要包括块块领导干部、条条领导干部、事业单位领导干部。二个系统包括党委系统和行政系统。并提出采用一般分类与特别分类两种办法来探讨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认为党政领导的经济责任审计的一般内容应该包括三个方面:(1)审计党政领导干部所在地区、部门、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性。(2)审计党政领导干部在执政期间重大公共投资项目的效益。(3)审计、评价党政领导干部在执政期间主要工作目标完成情况。最后根据行政区党委,行政区政府领导、政府部门领导界定了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特别内容。在审计署2007—2008年立项课题研究报告(2009)中,以蔡春教授领衔的西南财经大学课题组[2]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方法研究》将党政领导和企事业负责人的目标经济责任的内容分为治理责任、管理舞弊控制责任、经济权力控制责任、效益或绩效责任和环境保护责任,并根据各类目标经济责任,构建相应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将党政领导经济责任评价指标分为民主政治建设和绩效两个方面的评价。民主政治建设方面主要包括权力范围、组织结构和问责体系、信息透明度、廉洁自律、申诉和执行机制、党风廉政内部监督制度落实、政务公开程度等指标;绩效方面包括真实性、客观性、合法性、投入产出的“3e”、内部控制、资源利用等指标。青岛市审计局课题组[3]的《部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方法研究》将政府部门分为经济运行管理部门和社会事务管理部门,在确定部门经济责任审计内容的基础上,将部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分为经济决策权指标、经济管理监督权指标、经济执行权指标和履行廉政职责情况指标四大类。刘世林和牛玉韬[4]认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应与评价对象、评价责任、任职目标、评价范围挂钩,并构建了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给出的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一级与二级指标为:(1)财政财务收支评价(主要包括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资金收入与支出、企业财务收支情况等)。(2)资产管理与购建评价(主要包括资产综合情况、长期资产管理情况、流动资产管理情况、固定资产购建情况等)。(3)经营业务管理绩效评价(主要包括综合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环境情况、领导干部决策能力和水平等)。(4)个人及行政执法情况评价(主要包括组织性违法违纪情况、个体性违法违纪情况)。?

以上研究对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但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局限性:(1)审计内容界定和审计评价指标框架的构建多采用归纳法对评价指标进行分类,没有运用演绎法,将审计评价指标框架构建在一个扎实的理论基础上。(2)各研究采用不同的分类标准构建审计评价指标框架,但由于主要采用的是归纳法,没能显示各类指标之间逻辑关系,同时各类指标也难免存在一定的重复交叉内容。本文拟以现代西方产权经济学中的国家理论为基础,着眼于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整体框架的构建及具体评价指标设置的原则,但本文并不涉及具体的审计评价指标的构建。?

二、以国家理论为基础的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框架的构建?

现代西方产权经济学中的国家理论包括规范的国家理论和实证的国家理论。所谓规范的国家理论,主要是对国家行为的矛盾性质进行思考,它有三个基本内容:一是从国家在某些方面所具有的任何其它组织和个人所无法替代的角度论证国家行为的合效性;二是从信息的缺失和国家行为的个人性来论证国家行为所包含的违背经济效率原则的性质;三是界定国家经济行为的边界;而实证国家理论主要是探索国家行为根据的理论,主要是关于国家的本质和对国家“悖论”的解释。由于规范国家理论可以为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内容提供了理论依据,所以这里是以规范的国家理论来构建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框架。根据规范国家理论,国家在产权界定、保障私人权利、提供公共物品等方面具有任何其它组织和个人所无法替代的作用,具有合效的性质;但由于国家行为的强制性(即非市场自由交易)和关于国家行为成本和收益的可靠信息的缺乏以及国家行为的个人性可能导致国家行为对帕累托效率的偏离,具有违反效率的性质。国家经济行为的边界是国家组织比其它任何组织和个人具有优势的经济领域。图1是从规范国家理论的角度,给出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的整体框架。

在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实务中,六个审计评价模块可进行相应简化:(1)国家界定产权的法律法规的制定具有很强的程序性,一般不能归结为党政领导的“个人责任”,因此,有关法律法规的制订一般不作为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与评价的内容。(2)权利范围模块并入日常行政与执法和重大经济决策两个模块中,但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由于现代国家大多偏离了古典经济学中的充当“守夜人”的国家模型,现代国家基本奉行凯恩斯的经济干预政策,不仅是公共物品的供应者,而且充当了私人物品的供应者和需求者,因此,重大经济决策审计评价不仅包括了提供公共物品经济决策,也包括了其它如大额非常规经济拨款、大额非日常采购等重大决策。总之,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框架可分为四个模块:(1)日常行政与执法,简称“日常行政”评价模块。(2)重大经济决策,简称“重大决策”评价模块。(3)遵纪守法与廉政建设,简称“遵纪廉政”评价模块。(4)工作业绩、经济目标完成情况与社会满意度等,简称“工作业绩”评价模块。?

由于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具体指标在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党政部门之间存在很大差异,且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具体指标也是动态变化的,所以本文将着重于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整体框架的构建(如表1所示)。?

在以上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几个模块中,重点和难点是重大决策中的重大经济决策和工作业绩的评价。重大经济决策的特点是:(1)重大经济决策责任一般可以直接问责到负责人。(2)重大经济决策的效果复杂,往往涉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很多效果无法进行定量分析。(3)重大经济决策的效果往往具有时滞性,甚至有的项目的短期和长期效果是矛盾的,党政领导重大经济决策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按照决策—执行—结果的顺序,主要是对三个方面的评价:重大决策的合规性评价、执行过程评价和结果的效益性评价,效益性评价是对重大经济决策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公平性和环境性评价,即通常说的“5e”评价。显然具体评价指标对于不同的重大经济决策也是不同的。由于公共投资项目是重大经济决策中最为复杂,审计评价最难的,所以这里给出公共投资项目的评价指标体系,如表2所示。?

表2党政领导重大公共投资项目?

决策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

评价内容层次与具体指标

合规性立项程序合规性;可行性研究科学性;概预算合理性

决策执行过程项目内部控制及其执行情况(项目责任制、建设程序控制、现场控制);概预算执行情况;项目进度;项目质量指标;项目安全指标

效益性经济效益(常规的财务指标如投资回收期、投资收益率、财务净现值,财税贡献等);环境效益(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等指标);社会效益(增加就业,增加群众收入,促进公平等)?

党政领导的工作业绩、经济目标完成情况和社会满意度的评价在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政府部门间的差异最大,变化最大,这方面的评价往往存在着指标设计争议大,数字不易获取,缺乏客观评价标准等困难,工作业绩评价指标如表3所示。

表3中社会和谐度评价的具体指标包括恩格尔系数、贫困人口占总人口比率、就业率、居民平均受教育程度等;社会满意度评价的具体指标包括基尼系数和群体事件发生率等;干部管理水平评价指标包括:中层以上干部群众评议合格率、中层以上干部群众投诉升降率和高级技术人才流失率。?

三、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设置的原则?

下文笔者将在扼要分析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特点及各评价模块间的逻辑关系基础上,总结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设置的原则,但完整具体的评价指标不是本文研究内容。?

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目标是对党政领导在任职期间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的评价,包括对“经济履行过程”和“经济履行结果”的评价。“日常行政”模块是对党政领导日程行政执法的经济履行过程的评价,包括对财政财务收支、行政执法、资产管理、内部控制、权力范围等内容的评价;“重大决策”模块是对重大经济决策程序合规性、决策执行管理与重大经济决策结果的效益性等三方面的评价;“遵纪廉政”是反映党政领导在日常行政和重大经济决策过程中的遵纪守法和廉政建设情况;“工作业绩”模块从履职结果上集中反映了以上三个模块的履职情况。由于不同类型、不同级别政府部门的工作业绩表现不同,所以该模块宜分不同类别、不同级别设置评价指标。各模块的逻辑关系如图2所示。?

?

图2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模块的关系图?

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与国企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相比,具有的特点主要有:(1)由于党政领导从事的社会宏观经济、社会事务和行政事务管理工作,其工作结果大多不能进行定量分析,所以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设置应涵盖党政领导履职过程与履职结果,而对国企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偏重于负责人对企业最终经济业绩的影响。(2)动态性。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及政治体制的改革,党政领导的职责与目标经济责任在不断发展,因此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应是动态发展的,这点在“遵纪廉政”和“工作业绩”两个评价模块中表现更为突出。(3)差异性。区域党委、区域政府、政府部门之间;经济管理政府部门与社会事务管理政府部门之间;不同级别政府之间,其党政领导的经济责任存在很大差别,因此,不同类型和级别的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的设置存在很大的差异,这点在“工作业绩”评价模块表现最为突出。?

综上所述,我们可将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的设置原则总结为:?

(1)逻辑统一原则。各评价模块的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的设置保持逻辑一致,应避免指标间的重复、脱节和冲突的现象。(2)过程与结果并重原则。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的设置要涵盖党政领导履行经济过程和履职结果。(3)动态发展原则。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的设置要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与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在评价指标的框架内,做到动态调整和不断发展。(4)一般指标和特殊指标相结合的原则。正如上文所述,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工作业绩”评价模块上,为了设置简化科学的评价指标,对“日常行政”、“重大决策”与“遵纪廉政”三个评价模块,可设置通用的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至少可设置通用的二级评价指标,而对“工作业绩”模块,可分不同类别、不同级别设置特别的评价指标。

参考文献

[1]吉林省审计学会课题组.谈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内容的界定[J].审计月刊,2007,(4).

[2]西南财经大学课题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方法研究[R].审计署立项课题研究报告(2007—2008),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9.?

[3]青岛市审计局课题组.部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方法研究[R].审计署立项课题研究报告(2007—2008),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9.?

[4]刘世林,牛玉韬.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和评价程序[J].中国内部审计,2006,(12).?

经济责任审计总结篇9

一、影响经济责任审计的首要要素

在经济责任审计进程中,受客观和主观要素影响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是多方面的,其景象也是比拟复杂的,首要显示在以下几方面:

(一)经济运动的多样化、复杂化。跟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开展,经济情况、财务治理体系体例的不时转变,多种经济成分的渗入和经济治理形式的不时革新以及固定资产投资进程周期长等要素,轻易惹起审计人员的失策,并由此影响到审计任务质量。

(二)审计内容和审计工夫影响经济责任审计任务质量。从工夫上看,经济责任审计普通都在3年以上,有些长达8年以上。而组织人事部分托付审计时明白审计时期,普通为离任的前3年工夫。然则因为一些经济事项所触及到的问题,必需进行追踪审计,有的长达8年之久。大大的添加了审计任务量,并在某种水平上也影响了经济责任的审计任务质量。

(三)被审计单元违法违规行为的荫蔽性和屡次承受审计监视的顺应性,添加了审计任务难度,并影响到经济责任审计中任务的质量。有一些单元经过屡次与审计机关的接触,经常想方设法躲避和面临审计机关的反省,为了小集团好处,以及小我中饱私囊,他们逼上梁山。这些都给我们的审计任务带来很浩劫度,并影响到经济责任审计的任务质量。

(四)缺乏紧密的质量监视节制准则,影响经济责任审计任务质量。审计机关自展开经济责任审计任务以来,把审计任务质量放在首位,不时总结和完美经济责任的相关准则,收到了较好的结果。然则在实践任务中,依然存在监视节制不详细,不紧密。比方,对贯彻执行审计“三级复核制”也还流于方式,以致于呈现一些忽略和掉误。

二、节制经济责任审计质量的办法

我们以为,发生上述问题的缘由是多方面的。对此必需予以综合管理。其办法应是:

(一)进一步完美经济责任审计质量节制准则。审计准则是约束标准每一个审计人员在每一个审计项目中,可否到达预期的审计结果的根本包管,而各项准则假如欠亨过任务理论去修订和完美也是不克不及很好完成审计目的到达预期审计结果的。详细来讲,没有一个卓有成效实在可行的审计质量节制准则,也就不克不及完成审计目的或许也就出不了一份客观公平的审计申报,也起不到审计监视的真正目标和效果。因而在经济责任审计任务中必需在原准则的准则根底上,经过理论,仔细总结,不时改良和完美经济责任的质量节制准则。

(二)增强审计人员的培训和经济责任审计课题研讨,树立合适当地经济责任的审计标准系统。审计人员的本质对审计质量起着要害性效果。为此,必需增强审计人员的专业培训,不时进步审计人员的任务程度,并连系当地区和任务实践,研讨若何把国度公布的司法律例和审计原则,运用到实践任务中去。还在此根底上,制订和完美经济责任审计任务标准系统。

经济责任审计总结篇10

关键词:任中经济责任审计;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审计风险;防范

任中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对领导干部在职期间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过程中,所收集的会计资料不可靠、不真实、未能全面了解责任者所在单位的情况而做出了错误的估计和判断,从而导致对责任者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不准确或发表了不恰当的审计意见,引起不良后果的可能性。

一、任中经济责任审计与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对比

从审计工作量和审计力量来看,任中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量比离任审计少,由于工作量少,因此需要的审计力量也就相对少。任中经济责任审计的时点可以根据相关部门的需要灵活确定。比如一个任期五年的领导干部,可以在任期对其内进行一至两次任中经济责任审计,也可以在这五年期间,对其作出的重大决策及时进行专项经济责任审计。这样一来,在领导干部离任时,可以极大的减轻审计人员的工作量。而离任审计却是在领导干部离任时,要对其长达五年的经济责任进行全部审计,需要众多的审计人员和审计人员工作量大也是可想而知的。

从审计时效性来看,任中经济责任审计的时效性比离任审计更强。任中审计可以对领导干部在职期间经济责任进行及时的审计,如发现问题,相关部门可以进行时事监督,还可有效的帮助领导干部纠正错误,为国家减少损失。就算领导干部错误已成,进行任中审计也能很好的分清责任,找到相关责任人,解决问题。离任审计审查的事项时间跨度大,要对领导干部离任后所有重大和不重大事项进行统一审计,因此不能做到像任中经济责任审计一样如此的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如果再加之单位财务部门人员如有变化,则对所审计的事项难度就会加大,那么对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效力就会大打折扣,其效率和效果也自然不如任中经济责任审计。

从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作用来看,任中经济责任审计的结果侧重于监督,离任审计的结果更侧重于评价。离任审计的审计结果在领导干部离任后,对领导干部在任期间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评价的作用大于监督的作用,因为领导干部已离任,之前与领导干部有关的事项已成定局,这时审计结果只能对其以前的事项进行评价和作为以后任用、考核的依据。而任中审计的审计结果不但能动态的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进行评价,更重要的是能对在职领导干部的行为进行监督、规范,有助于廉政建设。

从审计难度来看,任中审计和离任审计各有其难度。离任审计由于时间跨度大,涉及的相关人、事、物也多,因此组织和开展离任审计工作难度自然也就大。任中经济责任审计由于近几年才逐渐被重视,很多被审计的领导干部对其认识度还不够,多少带有抵触情绪,如在获取任中审计资料时,由于领导干部还在职,不配合任中审计而不提供完整的审计资料也是有可能的,由此给任中审计带来一定难度。同时,由于经济责任审计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因此对任中审计和离任审计进行评价时,也存在一定难度,但离任审计在我国已开展十几年,在进行结果评价时,其难度总体小于任中审计。

二、任中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及防范

经过任中审计与离任审计的对比,作者发现了以下具有任中审计特点的审计风险。

1.来自审计对象的风险

首先,从审计难度来看,存在被审计对象不配合甚至阻碍审计工作,从而导致相关审计风险的可能性。比如,由于任中审计并没有得到领导干部普遍认可,甚至存在抵触情绪,在被审计过程中有可能故意刁难审计人员,导致审计人员不能获取完整的审计资料,审计范围受到限制,从而引起审计风险。这时,我们就需要被审计对象为任中审计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审计环境,领导干部应转变思想,提高认识,积极配合工作,自觉接受监督。同时,纪检监察机关应积极主动配合审计工作,对被审计对象的违法违规行为就及时查处,绝不留情,保证审计工作正常进行。

其次,由于考核压力而带来的审计风险。有些领导干部想急于提高政绩或达到考核要求而进行造假,在明知道会被进行任中审计的情况下,其造假手法则会更加隐避和高超,由此增加审计难度而加大审计风险。这时,可以加强对被审计对象的职业道德教育,经常对其进行相关培训,还可以加大违法违规的处罚力度,对以后想造假的人员起到警示作用。

2.来自审计人员的风险

首先,从任中审计工作量来看,由于其比离任审计少。就容易给审计人员造成一种错觉――工作量少,工作难度就小,则不需要投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这样一来,审计人员就容易掉以轻心,工作易出错,就可能增加审计风险。其次,从任中审计结果的作用来看,审计人员可能因监督不到位而引起审计风险。如上述提到的,被审计对象更高超和隐避的造假手法,需要审计人员更认真和小心的去识别这些风险;再如,被审计对象做出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发展的决策,这时需要审计人员在审计或评价时结合现在和未来考虑更多的因素,以防未来该决策出现问题后再来问责,这也需要审计人员加强监督。对于这两方面风险,可以从加强审计人员责任心、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和自身业务素质来预防。

3.来自审计评价的风险

从审计难度可知,任中审计结果的评价难度比离任审计大。从这方面来说,虽然我国经济责任审计普遍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但是离任审计在我国也开展十几年了,多少还是有一些固定化和程序化的评价标准。而任中审计开展时间短,总体不如离任审计成熟,由此因评价失误而带来的审计风险也较大。在这一点上,审计人员可以在离任审计的评价体系下,适当增加适合任中审计的指标,同时删除不适用指标,以适应实际情况。当然,最根本的还是尽快完善任中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标准。

三、结语

总之,随着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审计环境日趋复杂化,审计风险已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特别是任中经济责任审计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审计风险突出性。因此,审计机关、审计人员及被审计对象都应积极参与到任中审计风险识别和防范中,从根本上有效控制审计过程中的风险。(作者单位:重庆理工大学财会研究与开发中心)

参考文献:

[1]封扣琴.关于完善任中经济责任审计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2013(31).

[2]唐丽茹.浅议经济责任审计风险[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