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堂的节奏训练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8:21:24

音乐课堂的节奏训练篇1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节奏训练

在小学阶段开展音乐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有利于提升校学生的艺术气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在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为节奏是音乐的基础,是构成音乐的骨架。分析和研究节奏训练的方法有助于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修养,进而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的重要意义

节奏是学习音乐前提和基础,学生了解和掌握了节奏,有助于对音乐旋律和节拍的学习和理解,有利于深化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小学是学生受教育的初始阶段,在这一阶段开展音乐教学,尤其是开展节奏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艺术气质的形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在基础教育阶段,就要进行基础的教育,在音乐教育中节奏训练就是最基础的教学内容,节奏训练有助于学生掌握牢固的音乐基础知识,有利于后期音乐教学的进行和开展。

其次,节奏训练有助于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可以使学生用心感受音乐的旋律和韵味,进而提高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加强节奏训练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传统的师范教学对学生而言十分枯燥,教师只是通过播放音乐,带领示范让学生了解基础知识,很多学生的音乐节奏感不强,自然对于音乐的领悟十分有限。

节奏训练是影响音乐教学的主要因素,也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关键环节,教师要善于利用节奏教学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小学生比较好动,好奇心较强,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点,有效的采取节奏训练的方式,采用合理的节奏授课的方式,促进小学生音乐素养的形成。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的有效策略

(一)运用语言让学生感受节奏

人类的语言是一切学科的基础,语言是生动形象的,语言也是富有节奏的,因此,教师要利用语言的节奏引导学生进行音乐节奏的训练。语言节奏训练主要是通过说话练习的方式,让学生逐渐掌握说话的是节奏和旋律。通过加强语言节奏训练,可以有效解决学生的试唱问题,还有助于提高音乐教学的效果。教师可以结合语言的节奏,如短语、词组、简单句,让学生结合语言做出一些动作,鼓励学生边诵读、唱、跳、拍掌及跺脚,进而提升小学生对节奏的认识。

(二)以游戏的形式开展节奏训练

小学生由于年龄及性格特点,很多学生好奇心较强,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和认知规律,多开展课堂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节奏训练的质量。例如教师可以采用奥尔夫教学法,将班级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教师播放一段节奏感极强的音乐,让学生随着音乐节奏做出动作,或摆动身体、或拍手跺脚等,还可以让学生排好队,进行前后踏步等。这种类似游戏的节奏训练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训练的同时还可以运动,促进身体的发育,这是一举两得教学方式。小w生在参与和体验的过程中了解节奏的含义,小学音乐教师要把握学生的身心特征,将节奏训练与游戏紧密结合,进而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

(三)通过打击乐器教学,培养学生的节奏掌握能力

小学音乐教师可以将打击乐器引进音乐课堂,打击乐器是有效展现节奏的一种乐器,而且旋律节奏较强,声音清脆,小学生容易接受,学习起来也相对简单。打击乐器声音响亮,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教师在进行打击乐器教学时,学生会被教师的表演和教学环节吸引,进而关注节奏训练的内容。教师通过使用三角铁、双响、沙球、快板等打击乐器的展示,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师示范后鼓励学生演奏打击乐器,学生按照打击乐谱加强练习,通过训练学生可以实实在在的感知节奏。其次,音乐合奏也是一种有效促进节奏训练的方法。

(四)结合生活现象加深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掌握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节奏的存在,它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如跑步、呼吸、舞蹈等等,都与节奏有关,教师要有效利用生活中含有节奏的元素,加深学生对音乐节奏的理解和掌握。小学生天性好动,教师要利用这一特点,让学生动起来。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是不可忽视的教学内容,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手段开展节奏训练,如语言节奏教学、游戏节奏教学、打击乐器教学,最后将生活与教学紧密结合,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进而提高小学生的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音乐课堂的节奏训练篇2

[关键词]音乐教学;节奏训练;音乐审美

我国高校音乐教学一直以来属于艺术类专业的重点学科,节奏训练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教学内容,通过节奏的培养,学生对音乐会有全新的认识,并且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但是,在节奏训练教学中,教师很容易将节奏训练与音乐知识分离,使两者之间没有很好的联系,无法让学生有带入感,一旦学生的节奏感没有建立,对日后的音乐学习将会产生十分大的影响。

一、节奏训练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我国高校音乐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欣赏教学为主,通过教师营造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浓厚的音乐氛围中欣赏音乐,从而学习音乐知识。但是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若加强节奏训练,则可以事半功倍,丰富教学的趣味性,达到综合素质教育的目的[1]。目前在高校音乐课堂中的节奏训练已经受到不少教师和学生的欢迎,以往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常常感觉枯燥,不懂欣赏,对音乐专业能力的学习较为排斥。但通过基础的节奏训练,加强学生的韵律感知能力,对提高学习效率有积极影响。并且高校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多数处在模仿时期,通过节奏模仿,学生的音乐课程不仅增添了趣味性,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音乐课堂的参与度。对高校学生进行音乐节奏训练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可以通过节奏训练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和节奏想象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不同的方法渗透,将节奏感准确且全面的灌输给学生,让学生在节奏感下有丰富的想象力,激发音乐创作灵感。我国高校公共艺术类学科中,节奏训练是音乐创作教学的有力支持,同时也能够启迪学生的音乐思想以及塑造其个人文化内涵。所以,节奏训练在高校音乐教学中十分重要。

二、节奏训练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1.利用多媒体进行节奏训练

节奏训练的最直接方法就是为学生创造一种音乐环境,而在音乐的世界里,节奏占据了主要位置,是整个音乐的灵魂,任何音乐都有十分鲜明的节奏,学生在学习音乐专业知识时,应该把节奏训练作为学习的第一课,而且任何物体都会发出不同的声音,组合到一起就会变成一种全新的节奏音乐。由于节奏的变化有多种,这正是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作力的一种方法。举例分析,在音乐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播放为学生提供节奏音乐,先用简单的、常见的节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带着问题欣赏音乐[2]。例如,在多媒体课件中播放火车的声音、时钟的声音、汽车鸣笛的声音等,通过多种节奏声音组合到一起,让学生从中寻找共有几种节奏,通过形象化的引导方式进行节奏学习,为学生们创设学习环境,通过与日常生活中常见情况的联系,让学生有带入感,从而提升课堂效率。在深入教学法中,需要以领悟及感知为主要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多媒体播放的形式进行自主学习。在深入教学中,教师可以设定某一个特定音乐类型,利用多媒体播放音乐节奏分解元素,让学生了解到某一时期的音乐节奏元素的变化,然后带动学生进行自我发挥简单创作。这样一来,便能够让学生深刻领会到音乐内涵,同时增强学生节奏感知能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2.利用打击乐器进行节奏训练

打击乐器是创建节奏音乐的主要乐器,并且在课堂中应用打击乐器能够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打击乐器面前,无论对打击乐器的了解多少都想尝试一下,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好奇心的特点引入打击乐器的节奏训练法。例如,教师进行打击乐器的表演,让学生跟着节拍拍手,再让学生自觉发现课堂中的“打击乐器”,包括课桌、水桶、黑板等,将这类元素融合到教师的表演中,体会打击乐器带来的节奏音乐。例如在“四分音符为一拍”的节奏型训练中,分别讲解2/4拍、3/4拍和4/4拍的不同点和相同之处,为每一个节奏类型命名,增加学生的记忆点。在对学生的练习中,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组学生通过不同方式进行节奏控制,一组学生拍手,一组学生发声,一组学生拍桌子,三组学生分别制造不同声部的节奏,节奏速度统一,内心要有拍点,不要受到其他声部节奏的影响,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节奏音乐[3]。随后教师对训练进行评价。在打击乐器节奏训练中,教师要注重节奏变化的不确定性,在培养学生节奏感时先利用单一节奏训练,以免为学生造成过多节奏因素的影响,后通过音乐节奏乐谱的讲解,让学生感受节奏训练的重要性和魅力所在。

3.利用课外活动进行节奏训练

高校音乐教学不能仅限于课堂中,还应该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利用课外活动进行节奏训练。教师组织学生在课外组建打击乐团,在乐团中提升自身创作能力和相互学习能力[4]。在学生组建的打击乐团中,教师可以给予多方面的辅导和训练,利用鲜明打击乐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中进行节奏训练,通过语言、画面、声乐方面的培养,培养出学生的节奏感,利用课外乐团的组建进行锻炼。这样一来,在多渠道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音乐思维能够得以增强,并且在音乐想象力方面也得到了提升。由于节奏训练本身的律动性比较能受到学生的青睐,节奏训练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及综合素质,同时,高校中是组建乐团的最佳地点,有着音乐环境和传播空间,学生在乐团中的参与度得到提高,在音乐课堂中养成自主学习意识,提高教学效率。

三、节奏训练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反思

高校音乐教学中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有一定的要求,教师要在教学中完成自我能力的提升,在教学领域中积极探索、完善自我。所以,在节奏训练中,教师需要利用自身人格魅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带动学生自身节奏感的形成。就目前来看,高校音乐教师在教学中会存在两个问题:

(1)无法与音乐艺术教育联系。在声乐教学和节奏训练方面,高校音乐教师均有一定的艺术素养和教学技巧,但是在节奏训练和艺术教学的结合方面却比较吃力。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精力会集中在技巧训练上,在课堂音乐欣赏中无法完全贯穿节奏训练,也无法让学生体会到节奏的魅力,所以,节奏训练效果一般[5]。

(2)音乐教师对打击乐器了解不多,无法展开打击乐的节奏训练。由于打击乐器种类繁多,教师无法确切地掌握每一种乐器的使用技巧,因此,利用打击乐器在节奏训练方面得不到很好的开展。针对以上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不求“精”,但求“通”,并提升自身的理论讲解能力,在节奏训练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演奏技巧和理论讲解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完全发挥自身能力与魅力,才能让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既让学生感受到节奏的魅力,又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毛广平.节奏训练在职业院校音乐教育中的实践探索[J].黄河之声,2011(13):64-65.

[2]高鸣.浅谈师范类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舞蹈课程中节奏意识的培养[J].大学教育,2014(18):131-132.

[3]黄梅.安徽省地方音乐在高校音乐专业视唱练耳教学中的运用[J].宿州学院学报,2013(10):72-76.

[4]赵静.山西民间音乐在高校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新乡学院学报,2014(01):93-94.

音乐课堂的节奏训练篇3

一、高职音乐教学节奏训练的重要性

目前的高职音乐教学主要采用欣赏教学的模式,教师通过课堂氛围的营造,使学生能够在音乐欣赏中逐步掌握音乐知识。如果能在音乐欣赏里增强节奏训练,将极大地加强教学的趣味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今节奏训练越来越受到音乐专业学生的欢迎,使学生摆脱枯燥乏味的感觉。节奏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出音乐创作的灵感,所以节奏训练在音乐教学中非常重要,深化了学生的文化内涵。

二、高职音乐教学节奏训练的应用

(一)节奏训练的多媒体辅助作用.节奏是音乐的灵魂,也是音乐专业的第一课。采用多媒体进行节奏训练是当前使用较多的方法之一,多媒体课件可以随时播放多种多样的节奏音乐。教师可以首先采用较为简单的节奏,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例如时针的走动声、火车驶在铁轨上的声音,都是非常有节奏的,也是生活中所能碰到的。还可以对某个音乐类型进行设定,以提高学生的感悟力为目标,采用多媒体分解音乐节奏的元素,使学生能够对音乐节奏的变化进行了解,强化学生的自我发挥和自我创造能力,对音乐内涵能够更深入地领会。

(二)节奏训练中的打击乐器使用。对于节奏训练来说,打击乐器是非常重要的道具,如果将打击乐器应用到课堂,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来尝试,这样有利于节奏训练的开展。例如,教师在使用打击乐器进行表演的时候,可以让学生用拍手的方式跟上节奏,并发掘更多的打击道具,包括水桶、桌子等,使表演的元素更丰富,从而体会到打击乐器所带来的乐趣。节奏通常分为1/4拍、2/4拍、3/4拍、4/4拍,每一类型的节奏有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打击乐器来增强学生对节拍的记忆力。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四个小组,每个小组控制一个类型的节拍,以此来进行节奏训练通常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并最终组合其一首完整的节奏乐曲。教师还可以评价学生的节奏打击效果,并注意节奏在动态变化时的不确定因素,让学生首先掌握单一的节奏,然后逐步掌握复杂点的节奏,最后讲解乐谱。

(三)通过课外活动加强节奏训练。高职院校的音乐教学,不能局限在课堂之中,可以通过课外活动加强节奏训练。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组建打击乐团,在课外进行各种活动,相互学习,相互提高。教师还可以利用画面、声乐、语言等方面的手段,对学生的节奏感进行培养,然后通过课外活动巩固锻炼。这种多渠道的教学方式,可以不断增强学生的节奏思维,提高音乐方面的想象力。节奏训练充满着律动感,本身在年轻人中间就比较受欢迎,在坚持练习下,学生的反应能力将大幅提高,也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音乐课堂的节奏训练篇4

一、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应用节奏训练的意义

节奏决定着整个音乐的起伏,对于音乐的情感表达有着重要意义,每一个音符的使用都决定着节奏的不同特色。由此可见,节奏对于音乐的重要性,但是要想很好地掌握节奏是很难实现的。传统教学对音乐课程的重视程度不高,音乐课教学效果很差,教师都是进行单方面的灌输,学生并不能在课堂上跟上教师的授课步伐,对于音乐专业知识也不能理解。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可以给学生提供沟通途径,方便学生理解教师讲授的音?分?识,教师也可以实现有效的音乐教学,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二、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应用节奏训练的对策

1.通过让学生了解歌曲的背景进行节奏训练

歌曲的创作背景往往体现着歌曲的情感,理解歌曲中蕴含的情感可以使学生更快地把握该歌曲的整体节奏。创作背景源于生活,学生对于生活中实际发生的事情是比较感兴趣的。例如,初中音乐教学中有首歌曲是《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这首歌曲就是通过了解创作背景进行节奏教学的最好示范。它的创作背景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其中包括学生对教师职业的向往和对教师职业的崇敬敬意,当学生明白这首歌曲的背景之后,就会了解到整首歌曲的节奏是平缓抒情的,之后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带着对教师的情感进行演唱,学生对歌曲的把握会更好。

2.让学生倾听自然的声音,激发学生的音乐激情

音乐和生活是息息相关的,音乐的创作灵感往往来自于生活经历,也就是说,生活的每个角落其实都有音乐的身影,所以教师在进行节奏训练的时候结合实际生活会得到很好的效果。

例如,初中音乐教学中有一首歌为《鸟啾和蝉鸣》,教师可以让学生感受自然的声音来进行学习。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对蝉鸣和鸟啾的声音进行模仿,使课堂氛围更加轻松,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得到提高。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配乐的演奏,让学生动手操作,感受不同事物发出的不同声音,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让学生体验多声部的节奏

节奏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多声部的音乐训练最能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所以对中学生进行多声部的音乐训练是很重要的教学内容,这项节奏感受能力的培养应该在中学阶段就开始进行。多声部节奏训练可以为学生的音乐节奏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节奏感知能力和记忆理解能力,真正实现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全面教学。例如,在进行《G大调弦乐小夜曲》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分组,分组方式可以采用性别分组,也可以采用抽签的方式,让两组学生分别模拟演唱两条不同的旋律,给学生一定的练习时间,之后两组学生进行合唱,教师给予一定的手势指导,让两条旋律在相同的节奏下进行演唱,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使学生掌握多声部的演唱技巧。

4.采用合适的乐器对学生进行教学

乐器是演唱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是离不开乐器伴奏的,乐器在课堂上的使用不仅可以更好地实现节奏训练和音乐教学,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乐器特长,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以涉及乐器种类较多且比较简单的《说唱脸谱》为例,涉及的乐器有三种,分别是大锣、小锣和铙钹,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三组,每组分别学习其中的一种乐器,然后进行练习,当学生将自己所学乐器的节奏掌握了之后,就可以把三个不同的节奏进行融合,加深对音乐内容的理解和学习,使音乐课堂变得更加有趣。通过音乐节奏的训练,能够提高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和乐感,同时促使学生主动学习音乐,真正实现寓教于乐,提升初中音乐教学效率。

音乐课堂的节奏训练篇5

关键词:探讨;小学;音乐节奏训练;音乐兴趣

一、学会聆听是小学音乐节奏训练的首要方法

所谓音乐的“聆听”,即是指集中精力欣赏音乐,在这个过程中,听音乐的人会与音乐达成一种十分和谐而融洽的关系,从而对于音乐有深刻的体验与理解。聆听建立在声音的基础之上,但是又升华于声音,因为它是被赋予了人的感彩的,同时也是被赋予了人的感性和理性思考的。从另一种角度上来讲,聆听是人类理解世界和融入感知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因此,学会聆听至关重要。进行音乐节奏训练的第一个方法就是让小学生学会聆听。聆听是有层次结构的,也就是说聆听的技巧是由浅入深的,程度不同,总结起来,音乐聆听有低、中、高三个等级。小学生属于儿童群体,他们的聆听技巧需要教师用心培养塑造,儿童时期正是聆听可塑性最强的时期,因此,教师要多加关注,用心培育。

二、小学音乐节奏训练的重中之重是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对于现阶段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部分问题,我们可以将传统教学与数字化教学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培养学生对于学习音乐的兴趣来进行音乐节奏训练。教师需要给学生把音乐知识做一个完备的讲解,然后需要结合多媒体给学生开展音频视频教程。除此之外,教师也应当让学生了解相关的乐器。教师也可以为学生进行一些声乐的示范表演,这样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音乐教学不仅仅是体现在课堂上,还应当走进学生的生活,教师可以联合商议,在一定的时间段内为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参加,让每个人都能够有个人展示空间,发挥自己的特长,在舞台上表现自己。

三、开展课堂游戏是小学音乐节奏训练的重要方法

开展课堂游戏是小学音乐节奏训练的关键方式,教师需要传授给学生们如何把握音乐节奏特征。例如,在《义勇军进行曲》中豪迈向前、热血无畏的精神;《动物狂欢节水族馆》中的钢琴表现出灵动欢快;《大象》中的沉稳与厚重。这种理念是至关重要的,这是一部曲子,一首音乐的灵魂所在,体现出了作者的心情,孩子们通过律动方面的课堂游戏进行节奏训练,从而得到一种美妙的体会。

综上所述,对学生进行音乐节奏训练是至关重要的,同时,教师也应当努力探索提高小学生音乐课堂兴趣的思路及方法,培养良好的音乐素养,对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当多多关注孩子们,帮助孩子们运用音乐的力量赢得人生。

音乐课堂的节奏训练篇6

关键词:节拍感知节奏节奏感

音乐能陶冶情操,更能净化人的心灵,因此在音乐中掌握节奏是极为重要的。节奏感是节奏训练的中心,是指具有敏锐、敏捷的感受、领会和能正确表达音乐作品的音值相互关系,特别是在低年级中让学生掌握节奏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音乐感受、理解、表现能力。

从节奏教学入手,更加有利于音乐教学,采用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方法,组织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各个感知器官,感悟音乐,创造音乐,唤醒孩子们与生俱来的音乐本能,从而潜移默化地陶冶情操。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因为低年级孩子的注意力时间短,必须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注意学生的实际特点,充分挖掘教材资源,设计新颖的教学方法,时时设计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创造,在自己的空间里合作、学习。

一是借助律动、游戏、感知节奏。律动、音乐游戏等教学内容就是让儿童感知节奏、节拍。孩子们在愉快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头、手、脚及身体其他部位感知音乐节奏。如:四分音符的时值用“走”的时间体会,八分音符的时值用“小跑步”的时间感知、通过一些小歌曲可感受两拍子和四拍子的教学。

二是借助“划拍”培养学生的节奏感。用“划拍”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音乐是培养儿童节奏感的一个手段。如:我在指导学生划四二拍时,通常让学生强拍拍手,弱拍拍腿,或是强拍拍手,弱拍击掌心,握拳是休止,等等,还为孩子们编了音乐律动(手指操大拇指弯弯,食指跳跳,中指钩――,分别表现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及二分音符),孩子们非常熟练地掌握了节奏,并很受了四二拍的时值。

三是借助制作打击乐器,培养学生的节奏感。首先我鼓励学生收集啤酒瓶盖,然后让家长帮助把瓶盖用细铁丝串在一起(提醒注意安全),制作简易打击乐器,同学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戴在手脖上,配上其他打击乐器,完美地为歌曲伴奏,使学生充分体验到音乐课堂的轻松和快乐。

在日常教学中,力求突出这些方面的训练:

一、让节奏进入学生日常生活,激发学习节奏的兴趣

节奏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节奏,因此,我们可以把节奏对应到生活中的具体环境中,让节奏进入生活。例如:低年级小朋友初学节奏,我先让他们从慢入手,如哗哗哗的流水声到《小雨沙沙》里的“沙沙沙”“沙沙沙”下得快的雨点声,等等,都体现出强、弱规律,让学生感觉节奏的快慢,更加形象地记住具体的音符时值。

二、培养学生听音乐的良好习惯

节奏是为了学习音乐服务的,光靠节奏是无法将音乐的美升华的,所以培养孩子音乐节奏感时让节奏和歌曲结合在一起,既能加深孩子对歌曲速度的理解,又能加强乐感的理解及体验。怎样把节奏融入歌曲呢?我们要抓住低年级学生好动这一特点,经常加以律动进行训练,我把对节奏的练习从音乐动作入手,在教学活动中,或是在课余时间,调动学习的积极性。选择节奏感强的曲子,从学生进教室到出教室,都让学生用各种方法练节奏走步。走的方式多种多样,按照音乐的节拍、速度、强弱可以走出不同风格的脚步,音乐快时,快走;音乐慢时,慢走;音乐强时,重走;音乐轻时,轻走,等等。如:学习《火车开了》歌曲时,按照音乐的节拍、节奏、速度、力度念歌词,以便更好的掌握音乐的节拍、节奏、速度、力度。让孩子们在教室里排成长队,模仿火车开动的轰隆轰隆的声音,亲身感受火车开动的有规律、有节奏的转动的音响效果,当学生熟练后,再选力度有变化的乐曲,在速度、力度、音区上加以不断变化,既训练听觉又训练节奏,达到协调的动作再现音乐的目的。

三、打击乐器进课堂,强化节奏感

把打击乐器引进课堂,学生易于接受,打击乐器演奏起来清脆、响亮,各具特色,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把从前嘴里念,手上拍、脚下走的节奏过渡到三角铁、沙球、双响筒、快板及自己制作的串铃(酒瓶盖串起)等简单的打击乐器的演奏,可一一演示,然后反复练习在一起合奏,如有节奏打不准的同学,可以放下手中的乐器听别人演奏,反复训练之后,学生就不知不觉地演奏出和谐动听的曲子,课堂气氛处于极端活泼、愉快之中,特别是用自己制作的酒瓶盖串起来演奏《铃儿响叮当》,非常快乐、优美,而且孩子热情高涨,表演欲极强,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培养了节奏感,为今后的合唱、合奏教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总之,低年级课堂音乐节奏感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训练、培养与积累的过程,我们必须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进行,把节奏教学有序地渗透在课堂教学过程之中。同时,根据教学内容,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不同形式的节奏培养和训练。那么,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把握和表现水平一定会大大提升,真正成为音乐节奏表现的主人。

参考文献:

[1]陶铸.钢琴[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9.

[2]车尔尼.车尔尼练习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5.

音乐课堂的节奏训练篇7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乐理知识视唱练耳教学奥尔夫音乐

在国家政策的带动下,学前教育成了很多学生选择的专业。那么如何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学生,就引发了人们的思考。我们要认真对待学前教育专业所开设的每一门课程,《乐理与视唱》是高职院校学前教育的专业必修课,是专业基础课。这门课程使学生初步了解五线谱、乐理、视唱的基础课,为学习声乐、钢琴、幼儿合唱与指挥等的专业技能课程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

《乐理与视唱》这门课程分为两部分内容:乐理和视唱练耳,如何把这两部分内容融合在一起,使其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呢?选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大部分没有音乐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更需要将知识融会贯通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主动学习和培养音乐情操,如何更好地教学就需要老师进行思考和研究。

一、了解和理解专业基础知识

《乐理与视唱》课程是乐理理论知识指导视唱练耳的实践,学习音乐理论知识的同时结合优美的旋律提高兴趣。

1.乐理的理论知识包括五线谱的认知、记谱法、音乐节奏、音乐术语、音程的构建、调式等六部分内容。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要根据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授课。不能只讲理论,否则学生将听得索然无味。乐理部分的内容是音乐知识的理论指导,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但是比较枯燥,授课教师要通过有趣的节奏练习和音乐游戏环节加深学生对乐理知识的学习和理解。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不但同学感觉亲切、新颖,而且能活跃思想、发展思维。学前教育专业主要培养幼儿教师,学生性格要活泼、开朗,有创造力。在课堂教学中要多举例、多提问,经常以儿歌做示范,分析儿歌的节奏和其中所包含的乐理部分的知识,要保证课上学生学得轻松、老师教得舒心。

2.节奏是音乐的生命,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存在,所以音乐的节奏练习在乐理部分是非常重要的。把音乐的各种音响、音调要素在时间上加以组织,这就是音乐节奏的功能。在教学中,我们要通过日常节奏的基础训练,训练时运用口读、手拍等形式强化学生对节奏的印象,从而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学唱旋律前先进行节奏训练,一丝不苟。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

3.视唱练耳能训练学生唱和听的能力。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掌握两种唱名法,具有良好的视唱和听辨能力。优美的旋律很好听,但是需要正确把握节奏、音准、音色和音感。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要强调基础知识的掌握,先从C大调音阶入手要求音准,接下来进行三度和五度的音程练习,最后要培养学生识谱的能力,要求快速识谱。逐步使学生达到既具备唱的能力又能音准、节奏准确。练耳是培养学生听记谱的能力和听记幼儿歌曲的能力的主要途径。训练时要有系统地逐步发展音乐的听觉、积累音乐语言,注重培养音乐注意力和记忆力。

二、开设和创新课程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是具有现代教育观念、熟练掌握幼儿教育业务、品德高尚的专业型和技能型人才。这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如何突破专业基础,开设和创新教学尤为重要。

强化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研究在传统视唱练耳及基本上乐理教学中,课堂的教与学基本上以教师为主。在视唱教学课堂上,学生视谱即唱,课堂音响来源多是钢琴音色,以钢琴作为辅助工具听音记谱。同样,基本乐理的教学课堂也是老师表演的舞台。学生不能自主发表个人的想法。事实上,乐理视唱练耳教学采用单一钢琴音色及纯听觉技术训练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学中利用计算机音乐制作技术和多媒体系统提高视唱练耳与乐理教学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可以在课堂中引进国内外所使用的各种视唱练耳软件如earmasterpro4.0、earDower3.0、eocnre4.5.3、auralia等,探索适合高职视唱练耳和基本乐理教学的运用多媒体软件的教学途径和方式。

三、应用国际先进音乐教学法

随着音乐教育的普及和发展,我们要学会引进国际先进的教学理念,比如奥尔夫、柯达伊、达尔克罗兹等世界音乐教学法音乐教学法。通过节奏、律动、歌唱、欣赏和表现表达等多个维度诠释幼儿音乐教育的教学模式,从而让学生掌握音乐知识。

1.奥尔夫教学法的创立背景和教育理念。“奥尔夫教学法”为联邦德国著名音乐家卡尔·奥尔夫(carl·orff1895-1982年)所创建。它赋予音乐教育全新的反传统的观念和方法,对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音乐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反思我国音乐教育现状,仍长期使用以歌唱、教学乐理知识为主体的陈旧模式,忽视学生对音乐的情感激发和体验,忽视学生在音乐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个性和创造性。受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和现代舞表演的影响和启示,我产生了将音乐和舞蹈结合在一起,创造一种具有原始风格、富于表现力和主动精神的新型音乐的想法。

2.奥尔夫教学法的特点。奥尔夫认为为儿童音乐才能的发展应从其自然趋势出发。如四分音符为走步,八分音符是跑步的节奏等。他认为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不是旋律。节奏可以脱离旋律单独存在。应当说奥尔夫强调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因此,奥尔夫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并且要结合语言节奏、动作的节奏训练和培养儿童的节奏感。因此,一开始上课就要安排一些有节奏的语言朗诵练习。如: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喵喵喵∣∣猫来了∣叽里咕噜叽里咕噜∣滚下来就这么一个小儿歌,你可以把他变成各种节奏来朗诵,再结合一定动作或舞蹈加强节奏,使学生在边朗诵边跳或边拍掌边跺脚等过程中,培养对节奏的敏悦感。这种基本节奏练习,应在儿童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穿行。

3.奥尔夫教学法在课程中的应用。在日常教学中,首先我们要遵循三大原则:一切从儿童出发;通过亲身实践;主动学习音乐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其次,我们要将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开发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上,让他们自己组织音符和节奏,然后加以分析和实践,始终保持活跃的细胞完成音乐的学习和创新。

高职学生要提高自身的音乐专业性、实用性和技能性。在《乐理与视唱》教学中,要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促其开拓知识面,学习音乐的理论和实践。

参考文献:

[1]许敬行,孙虹.视唱练耳(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5.

音乐课堂的节奏训练篇8

关键词:节奏音乐游戏

节奏是音乐作品的脉搏,是旋律的骨架。任何优秀音乐作品都有鲜明的节奏。学生在理解音乐作品时,首先面对的就是节奏,只有掌握了这部音乐作品的节奏,才能真正理解它的旋律美。所以说,掌握节奏对理解一部音乐作品尤为重要。音乐教师要注重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提高学生理解音乐作品的能力。

格林卡曾说过:“真正创造音乐的是人民,作曲家只不过是把它们变成曲子而已。”歌曲中的节奏就来源于我们人类的自然生活,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创造着节奏,编织着节奏。音乐课堂中笔者常常引导学生从感知生活中我们创造的节奏开始,让学生去发现它,感受它,记录它,再重新创造它。

一、感受节奏,认识节奏

如果我们在学生刚开始学习音乐,就把节奏拿出来教给学生认识,在学生还不明白节奏的重要性,对节奏缺乏基本的感知的情况下,恐怕学生是很难接受它,更别提运用它,表现它。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玩各种不同的音乐游戏,扮演不同的角色,模仿节奏,发现节奏。

课堂就是生活,老师可以把生活的场景带进课堂,让学生在玩音乐游戏的活动中感受节奏。例如:我在组织学生玩“铁牛进山”的音乐游戏时,学生们先自主探究,然后小组合作:一部分小组设计搭出各种不同的山洞的造型,一部分小组设计模仿各种交通工具。在学生做好准备后,组织搭山洞的小组排列成各种错落有致的小小山洞,模仿各种交通工具的小组在老师的发号令下,学生分别模仿各种交通工具前进行驶,穿过小小山洞,并发出不同的汽笛声。小汽车、小火车、拖拉机、小轮船……钻过了一个又一个造型别致的小山洞,发出各种不同节奏的鸣叫,整个课堂就像一个美丽的大自然,学生们仿佛走进了山野,坐在了各种交通工具上,身临其境一般。整节课学生的欢声笑语在空气中弥漫,不知不觉学生在情景中就感受到了生活中的节奏。

二、记录节奏,表现节奏

当学生在不同的音乐节奏游戏中,感受到节奏的美妙,能正确认识到节奏时,我们就可以告诉孩子这些节奏是由各种不同时值的音符按照不同的拍号有规律的组合在一起,交织出的美妙。在学生对节奏产生了一定兴趣,并有一定的感受后,就可以教给学生认识节奏,记录节奏,表现节奏。我们仍然可以创设不同的情景,让孩子在音乐游戏中,快乐的掌握节奏,表现节奏。例如:老师可以和学生玩“你说我拍”的游戏,老师按节奏朗读儿歌,学生根据老师朗读的节奏为儿歌拍打节奏。老师还可以带领学生一起玩节奏接龙游戏,我们每学习一首新歌的时候都可以让学生按乐句玩节奏接龙游戏,一开始学生还不能正确的表达节奏的时候,老师就要逐句的教给学生念节奏,打节奏。当学生能正确的表达节奏,老师就可以带领学生玩节奏接龙游戏,可以老师和学生进行接龙,也可以学生和学生进行接龙,这样既训练学生的反应速度,又考验学生对节奏型的掌握,是学生既喜欢又容易组织的音乐节奏游戏。这样每节课反复的训练,学生就能对节奏有正确的认识和把握。

三、运用节奏,创编节奏

当我们创设不同的情景,让学生在音乐游戏中扮演生活中的各种不同角色,生动的模仿各种各样不同的节奏,积极、愉悦的表现节奏,让本身枯燥乏味的节奏训练变得真实,用最本真的生活诠释了节奏,感受了节奏的美,真正理解了节奏。当我们咿呀学语,蹒跚学步的时候,我们就在创造节奏。音乐课堂引导我们发现我们创造的节奏,然后记录它,表现它。最终要求我们把我们创造的节奏有规律有组织的排列组合,让他们释放出更美的灵动。

节奏学习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作品,感受并表达音乐作品。创造性的活动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老师可以创设各种情境,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节奏创编。例如:创编“长江号子”:老师带领学生一起扮演船夫的角色,边划船边喊号子,师领生和把学生带入江上划船的情境中,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当学生感受到当船夫的快乐,激起了兴趣,然后请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创编“长江号子”,并创设情境表演自己设计的长江号子。整节课学生都在扮演船夫的快乐中,学会了创编节奏。

音乐游戏的形式是丰富多彩的,节奏训练的方式也是千变万化的。就像格鲁克所说的那样:“质朴和真实是一切艺术作品的美的原则。”笔者在音乐教学节奏训练中尽量挖掘生活中孩子们的感受,引领孩子去体悟,去感知,去创造。

节奏要融入生活中,它才会鲜活;我们要在生活中发掘它,它才会真实;我们把鲜活、真实的节奏运用到音乐作品中,音乐作品才会有灵气。节奏训练贯穿每节音乐课的始终。我们音乐教师要不断积累好的训练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音乐学习中灵活的掌握节奏,运用节奏。

参考文献:

[1]赵易山.节奏与读谱训练教程[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

音乐课堂的节奏训练篇9

一基础训练

认音:初学阶段识谱这一课题非常重要,试想如果连乐谱都看不清楚,那么又如何来弹奏?因此在这一阶段需要让学生对五线谱上的线与间上的音和简单的节奏概念有一个基本认识。笔者认为这时的识谱训练可以和弹奏技术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教师在课堂上可以稍为多花一些时间来进行这方面的训练,让学生在课堂上写写音符、抽唱乐谱中的各个单音等。例如:首先要认识五线谱的线与间、谱号、中央C等,对于重要的音高不仅仅要认得出,还要能够在键盘上做到看一眼就能弹出来的水平,当学生一旦认识了这些重要的基本音高就需要慢慢地拓展他们的视野,对于上加线、下加线上的音,高音谱号、低音谱号上的音都要有清晰的认识,同时能迅速地找到它们的位置,如:钢琴上有许多的C,但中央C只有一个,它的写法一定要记牢,防止学生不分音区的乱弹。有的学生到了一定的程度还是会把不同音区的音混淆,因此,教师在学生学习的最初一、二年内要时时的给学生复习、归纳,防止遗忘、混淆。

节奏节拍:识谱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既要分辨出音的高低,又要照顾到节奏的长短。往往有的人在识谱时只注意到了音的高低,而忽视了节奏的准确性,实际上也就造成了识谱的一部分错误。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还要求学生掌握一些重要的节奏节拍,例如:2/4、3/4、4/4、3/8、6/8节拍的意思,要告诉学生节拍就是音乐进行的时值和尺度,乐曲中的每一个音都包含在整个时间中,而它们本身又是时间的具体代表。教师还可以把一些典型的节奏型音节让学生唱,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视唱:学生认识了音符,学习了节奏节拍之后,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拿出一些时间来让学生多唱唱乐谱。在唱乐谱之前首先可以先唱唱节奏,用“哒”来唱,第二遍再唱它的音高,开始可能是不很流畅的,但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就会慢慢地好起来。唱熟了之后再开始弹,就简单多了,学生起码不会把音乐弹的错误百出。

二调整好心态

有了一定的识谱基础后,并不见得学生就能百分之百的把乐曲看得很清楚,这时教师还要注意要让学生调整好心态。有的学生天生急性子,有的则属于马大哈,做事浮躁,他们有一种急于求成的心理状态,一拿到新谱总会产生一种急于“完成”的强烈欲望,虽然这是积极的一面,但是往往错误会因“急”而生,因此,在弹奏之前,要先有一个浏览的过程,仔细地看谱、分析结构、调式及节奏特征,所以,要想把谱子识好,首先要调整好心态,要平心静气,一步一个脚印,否则就会出现欲速则不达的后果。

三慢练

心态调整好了,在练习的一开始,我们还需要进行慢练。慢练既属于弹奏上的技巧范围,也是识谱的范围,是识谱好坏的一个前提,也是练琴之本。如果一开始就弹的很快,那么乐谱上的东西就会视而不见。任何事情都有一个由慢到快、由生到熟的过程,识奏也是如此,每一个音符我们都认识,但是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再反映到我们的双手,就需要有一个过程和一定的时间,在科学的练琴方法上,众多的专家也一致强调这个问题,提出了练琴的万能法宝是慢、慢、慢,因为我们虽然谱子看清了,但一弹起来就顾不了那么多了,最后把自己陷入了音符和拍子的大海之中,哪里还顾得上看它的结构、音乐表现、音乐术语、力度、速度要求等等,还是会出现很多发现不了的错误。所以,一开始的慢练是很重要的,弹熟了之后,也要经常停下来去读读谱子。

四强化训练

音乐课堂的节奏训练篇10

视唱练耳是一门有关音乐的启蒙,以及进入专业层次学习的必备训练手段和技术性理论课程,历来受到从事音乐专业教育的人们的重视。它是培养一个人的视奏、视唱、音高的听辨、节奏的把握,以及乐曲表达等多方面综合能力的音乐基础学科。每一个学习音乐专业的同学,只有在此方面接受严格而规范的训练,才能更好地进行其他相关音乐课程的学习。培养和提高学生基本的音乐能力,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对音乐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将视唱练耳课程更好的适应当前多媒体的音乐环境,确保学生的音乐基础能力能够真正满足实践的需要,已成为当前视唱练耳教学中急需突破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多媒体;视唱练耳;教学

【中图分类号】J613.1

传统授课形式的单调,无法调动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目前我们绝大部分的视唱练耳教学基本上还是延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上课的教具往往只是钢琴、黑板、粉笔等,教师只是给学生进行乐曲范唱、视唱伴奏、听写弹奏,教学形式单调枯燥,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对视唱练耳课程产生厌倦的情绪。随着数码多媒体技术在音乐教学上的广泛应用,视唱练耳教学也呈现出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如采用数码miDi系统可以用不同的速度反复播放各种不同音乐风格、不同声部、不同音色的视唱乐曲。让学生耳朵听着音响,眼睛看着乐谱。手上打着拍子,愉快地跟唱乐曲。

一、在视唱方面的训练

传统教学中,教师范唱并且以钢琴伴奏带动学生一起练习,一堂视唱课下来,教师往往很辛苦,但是又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那么运用电脑多媒体系统后,我们可以利用一些音乐制作软件为视唱曲目制作视听音响,。在学生视唱之前可以先让学生听听视唱曲目,了解一下曲目的调性、音准、节奏。在课堂上合理运用音乐软件的编辑功能,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实际情况,播放曲目的速度、音调和示范音色。视唱练耳教学中既省时又省力,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这样可以取得较高的教学效率和质量。

课前我们还可以制作好视唱曲目的伴奏,其中既可灵活运用除钢琴之外的数百种音色,还可以运用不同风格的打击乐器,穿插不同类型节奏,让学生体会到不同的音色和伴奏风格,为学生以后参加各类型演唱、演奏、合奏、协奏打下良好的听觉基础。在制作的音乐伴奏下,一方面学生的视唱练耳训练融入到了实际的音乐作品中来,同时将不同声部从整体音乐结构中剥离出来,让学生对每个声部都能清晰听辨,这样的听觉训练既可以从整体到局部,又可以从局部到整体。另一方面学生所获得的是从音色、节奏到音乐情绪的立体的多方位的音乐感知。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但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及早适应多元化的音乐发展,并且将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和增强社会竞争力。这种训练手段同时满足了学生对音色、音高、和声、现代节奏、乐队合奏、协奏、交响作品等音乐要素乃至整体音乐作品的吸取。

二、在节奏方面的训练

节奏通常有“音乐灵魂”之称,在视唱练耳教学的训练过程中占有相当的比重,也是最具有训练难度的。因为节奏训练要求精确性的掌握和对不同风格的把握。电脑音乐系统内具备全人类发明的几乎所有代表性的打击乐器效果,。它不仅音真,而且表现力度具有手感,从全套爵士鼓到木鱼,从拉丁鼓到梆子等百余种打击乐器都能从合成器的键盘上找到相应的位置。每一种打击乐器又可以任意编成节奏型,可以即时播放,又可以根据教学要求即时改变速度、力度,与传统日常节奏训练的教学相比不可同日而语,其效果和效率有天壤之别。

三、练耳方面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钢琴训练为主,无论是音程、和弦,还是节奏旋律,都是以钢琴弹奏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训练。这种长期的形式单一、音色单一的训练方法使得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厌烦,逐渐丧失学习的热情。面对这个难题教师可以运用计算机多媒体系统,特别是运用一些视唱练耳方面的软件进行练耳的训练,可以达到比较好的效果。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练耳大师》教学软件进行练耳教学。《练耳大师》是一款交互式多媒体听觉训练教学软件,它包括旋律音程与和声音程的性质及音高听辨;原位与转位和弦的音高听辨;长短不一、风格各异的四声部和声听辨;数十种调式音阶的类型及音高听辨;十多种拍子类型,1—6小节长度的节奏视奏、节奏模仿、节奏对比练习;。每一项训练内容又根据不同的练习难度分别设定不同的课时。《练耳大师》有着极强的互动性和开放性。在音程性质听辨中,教师可以按照教学进度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在同度至两个八度之间设定听辨材料的范围、听辨的音域、旋律音程或是和声音程、旋律音程的进行方向。在音程的音高听辨中,可以设定是否指定调性、显示调号、显示旋律音程的第一个音域和声音程的低音、参考音等。在和弦听辨中,可以设定听辨材料的范围、听辨的音域、柱式和弦或是分解和弦、分解和弦的进行方向等。不但可以听辨传统和声范围内的各种和弦材料,也可自己设计一些现代和声的和弦材料进行听辨。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要求,教学进度自行设计每一课的训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