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审计的分类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8:25:07

工程审计的分类篇1

自2001年安然等事件爆发以来,内部审计的地位得到提升,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公司治理、风险管理等结合得更加紧密,内部审计从企业后台被推到前台,并与董事会、高管层、外部审计共同构成公司治理的四大基石[1]。内部审计地位的提升、范围的扩展和审计重点的转移对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个人技能、审计工具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我国内部审计正处在转型的关键时期,内部审计人员能否适应从财务收支审计向内部控制审计的转变、从经营层业务导向审计向战略层治理导向审计的转变、从事后审计向全程审计的转变、从查错防弊导向审计向价值增值导向审计的转变,以及是否具备开展公司治理审计、内部控制审计和风险管理审计的职业胜任能力,决定着我国内部审计能否顺利实现转型。因此,要实现我国内部审计事业与国际同行业的尽快接轨,实现我国内部审计的顺利转型,当务之急是构建我国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框架。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并分析我国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的基本情况,并借鉴国内外关于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方面的研究成果,设计了我国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框架。

问卷调查与分析

(一)基本情况

基于研究的需要,本文设计了《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调查问卷》,借鉴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内部审计发展研究中心的成果,问卷内容涉及我国内部审计人员对职业胜任能力的掌握情况,对我国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框架和培训机制设计内容的相关建议等[2]。具体内容包括四大部分:(1)内部审计人员所在企业基本情况;(2)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情况;(3)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知识、个人技能、审计工具与技术素质;(4)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的提升情况。问卷调查采用网络调查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面向全国范围内的内部审计人员共发放问卷600份,实际收回有效问卷550份,问卷有效率为9167%。本次问卷调查涉及的行业包括电信、金融、服务、教育、房地产、钢铁、电子、投资、生化、工业、农产品加工、酒、石油、制造业、综合产业等,笔者对收回的有效问卷按照不同标准进行分类统计的情况如下:根据被调查对象所在企业的性质进行分类,有限责任公司的占4545%,国有独资公司的占1818%,股份有限公司的占3636%;根据被调查对象所在企业的隶属区域进行划分,东部地区的占8364%,中部地区的占1273%,西部地区的占364%;根据被调查对象所在企业的规模进行分类,大型企业的占40%,中型企业的占5636%,小型企业的占364%。

(二)统计结果与分析

本次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显示,891%的调查对象所在企业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机构隶属情况如表1所示。本次问卷调查的一项内容是要求被调查对象根据其工作所涉及的审计类型按照工作量大小进行排序,再按照排列最先到排列最后的顺序对选项分别赋值11分到1分,并对11个选项加总分后取平均数,最后得出主要审计类型的得分情况如表2所示。同时,本次问卷调查对被调查对象所在单位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构成也是通过排序方式进行的,各专业人数的平均得分如表3所示。

另外,本次问卷就被调查对象对专业知识重要程度的认识、个人技能、审计工具和技术以及职业道德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在被调查对象对专业知识重要程度的认识方面,会计学、计算机和管理学最受关注,财政学和经济学次之,法学和工学再次之,外语受到的重视程度最低(如表4所示)。在个人技能方面,多数被调查者认为沟通协调能力、管理能力和专业判断力很重要,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变革能力、实际操作能力次之,写作能力受到的重视程度最低(如表5所示)。在审计工具和技术方面,被调查者对内部控制工具运用的重视程度最高,而商业分析工具的使用受到的重视程度最低(如表6所示)。在职业道德方面,正直诚信、廉洁、保密这三项得到的重视程度较高,职业审慎、遵纪守法、社会责任、追求卓越等也均得到不同程度的重视,但重视程度相对偏低(如表7所示)。

(三)调查结论对框架设计的作用

根据问卷调查的统计与分析结果,本文认为此次调查结论能对我国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框架的设计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1.在设计思路方面,由于我国多数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主要对公司经营行为进行审计,内部审计机构的总体地位、权力、独立性和客观性得以保证,因此框架基本可以按照内部审计机构设在董事会、监事会之下或与纪检、监察部门合署办公的情形进行设计。

2.在框架内容的分类方面,由于多数被调查对象持有注册会计师或注册内部审计师证书,因此在设计框架时可以根据注册内部审计师、注册会计师相关教材的知识结构对会计学、审计学的相关专业知识和审计技能进行相应的分类和规定。

3.在对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的具体要求方面:(1)由于传统审计类型(如财务审计、内部控制审计、合规审计、经济责任审计、舞弊审计等)仍然受到多数企业的重视,因此应对这些方面的职业胜任能力提出较高要求,同时,对在国际趋势影响下日益受到重视的风险管理审计、投资项目审计也应提出一定程度的胜任要求,而对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的专项审计、it审计等审计类型可在框架设计中暂时提出相对较低的要求。(2)根据内部审计人员对各类专业知识重要性认识的调查结果,在设计框架时应对会计学、管理学、计算机、财政学、经济学等学科的专业知识提出相对较高的要求,对法律、建筑学、外语等学科的要求则不应过高。(3)根据内部审计人员对各项个人技能重要性的认识,在设计框架时应对沟通协调能力、管理能力、专业判断能力、变革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提出较高要求,对实际操作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要求则不宜过高,但对写作能力方面的要求应不仅仅限于内部审计人员能够撰写审计报告,而是应要求多数内部审计人员能够结合工作实践来撰写论文并公开发表。(4)根据内部审计人员对各种内部审计工具重要性的评价结果,在设计框架时应对内部控制工具、风险管理工具、信息技术软件和分析工具以及经营管理工具的使用提出更高要求,而对商业分析工具和计算机辅助审计工具则可以暂时不作要求。另外,在计算机使用要求(归属于信息技术软件和分析工具)方面,本文也作了相应的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在设计框架时应对文字处理、inteRnet上网技术、eXCeL软件、查询数据编程语言提出相对较高的要求,对基本编程和独立编程等难度较高的能力则不必过高要求。(5)在内部审计人员对各项职业道德重要性的评价结果中,尽管某些职业道德受到内部审计人员重视的程度较低,但本文认为这些职业道德仍然对我国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王棣华和张守凤认为,内部审计人员应遵守廉洁自律、办事严谨、遵纪守法、保守秘密等职业操守原则[3]。因此,本文认为正直诚信、廉洁、保密、职业审慎、遵纪守法、社会责任和追求卓越等七项职业道德均应当成为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具备的职业素质,并且根据我国《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独立性和客观性也应列入其中。

我国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体系

国外大多数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框架将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分专业知识、个人技能、审计工具与技术三类。借鉴此分类方法和屈耀辉等人的观点,本文将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划分为专业知识、职业道德、个人技能、审计工具与技术四类[4]。这四类职业胜任能力在重要程度上有所区别,从而形成以专业知识为基础,以个人技能、审计工具与技术为主体,以职业道德为普遍约束力的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这四类职业胜任能力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辩证的统一体[5]。

(一)专业知识———基础

专业知识是一个职业能够得以正常运转的基本要件,从业人员如果不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则工作无法正常进行,更无法产生工作成果,因此,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框架中的基础内容是专业知识,在此基础上才能够进一步探讨个人技能和审计工具与技术。为方便查阅、使用我国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框架,本文依据问卷设计中的相关内容,将专业知识部分以学科作为分类标准,个别学科(如会计学、管理学)根据国家学科分类标准,下设分支学科进行具体规定,其中会计学下属的审计学、财务管理等学科内容按照问卷分析的结果,依照注册会计师和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辅导教材的分类方式进行分类。框架中学科的先后次序依据问卷调查所反映的内部审计人员对各学科重要程度的认识来排列,如表8所示。

(二)个人技能和审计工具与技术———主体

内部审计工作复杂性的特点决定了个人技能、审计工具与技术对内部审计人员的重要性。个人技能的高低对内部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之间的沟通、对最新审计知识的学习或对上级机构的工作汇报都具有重要影响,对审计工具与技术的掌握程度则直接决定了内部审计人员能否运用适当的工具或技术进行正确而高效的审计工作。因此,个人技能或审计工具与技术的缺乏都会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正常进行产生重大负面影响,可以说,这两类职业胜任能力是将专业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的必需素质,也是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的主体部分。本文对各种能力和审计工具与技术的分类依据问卷中的相关内容来确定,各种能力和审计工具与技术的先后次序依据问卷调查所反映的内部审计人员对各种执业能力重要程度的认识由重到轻进行排列,并借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的相关调查结果予以确定[6],如表8所示。

(三)职业道德———普遍约束力

职业道德对内部审计人员在整个工作中都具有普遍约束力,也一直是各个国家重点强调的内容。框架中个人技能的发挥和审计工具与技术的使用都是贯穿整个内部审计工作过程的要素,因此职业道德对两者具有普遍约束力。借鉴陈佳俊和贺颖奇的分类观点,本文将职业道德的具体内容分为两个级别九项要素,其中九项要素依据问卷调查所得结论而定[7],如表9所示。四、我国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框架的具体内容针对目前我国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的相关规定存在层次不分明、分类不细致、范围不全面等状况,本文认为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框架的总体设计思路为:按照分类别列示、分层级规定、全面覆盖、方便查询的要求,采取内容细分类、人员分层级[8]、按需定程度、整体成体系等措施,将各类职业胜任能力进行细致分类,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分出层级,并对各层级人员应具备的各类职业胜任能力规定掌握程度,并使用表格体系结构,以方便不同层级内部审计人员的查询使用。一是内容细分类。在框架中将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为专业知识、个人技能、审计工具与技术三大类职业胜任能力;第二层次为隶属于三大类职业胜任能力的学科名称或项目名称;第三层次为各学科或项目名称下的分支学科名称;第四层次为各分支学科的具体要求。二是人员分层级。在借鉴国外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框架按层级划分的基础上,根据我国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人员的层级数和层级名称,在框架中将内部审计人员划分为三大等级,共包含六个层级,以使得框架更符合我国实际情况。三是按需定程度。在确定内容和人员层级的基础上,根据案例分析和问卷调查结果,借鉴国外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框架的相关规定,对各层级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具备的各类具体职业胜任能力作出明确规定。四是整体成体系。框架采用表格形式来体现,表中纵标题和横标题分别表示各类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种类和各内部审计人员层级,表格内容为各层级内部审计人员对相应职业胜任能力内容应当掌握的程度,这样可以方便内部审计人员从具体学科分类或人员层级两个角度进行相关内容查询,既实用又便捷。

工程审计的分类篇2

【关键词】内部审计质量评估绩效模型

一、引言

审计质量是内部审计工作的生命线。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改进组织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体系上的作用,必须以高质量的审计工作为基础。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是一项为开展内部审计质量评价与改进程序而制定和执行的政策和程序,是对内部审计进行全面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也是内部审计机构进行自我评价、实施自我控制、实现自我提高的有效手段,对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推动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为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价值,提升内部审计工作的规范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人民银行在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各级分支机构持续开展内部审计工作考核及优秀内审项目评选活动;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出台并实施了《内部审计人员现场审计考核评议办法》,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胜任能力等进行综合考评;总行内审司于2012年对31家分支机构开展的“两网分离管理专项审计”进行了质量分析与评估,迈出了人民银行审计项目质量评估的第一步。在理论研究方面,魏泰安(2010)分析了人民银行内审项目报告在语言表述、内容结构、审计评价、审计建议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途径;孙燕(2007)分析了影响人民银行内部审计质量的因素,对审计过程、审计分析、审计评价等方面的质量控制提出了改进建议,并建议建立内部审计的质量评价体系。

就已有的研究与实践来看,由于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在人民银行的开展历程还较短,尚未形成规范化的质量评估体系,影响了评估的全面性、准确性和客观性。同时,现有的研究与实践侧重于审计项目实施的规范性,对内部审计工作实现的价值关注不够,不利于内部审计自身工作绩效的持续提升。在内部审计不断趋向于关注绩效的发展过程中,其自身工作的绩效水平、对组织的贡献程度也日益得到关注和重视。因此,内部审计质量评估程序的设计,不仅要确保内部审计活动的开展遵守内部审计准则和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而且应有助于内部审计活动增加价值、改善组织的治理。本文试以eQa模型为基础,借鉴《中国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手册》中关于质量评估的标准体系,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模型,为系统衡量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绩效、不断提高人民银行内部审计工作水平提供参考。

二、评估模型介绍

(一)eQa模型

eQa(europeanQualityaward)即欧洲质量奖,该奖项主要颁发给在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中取得实质性进步的卓越组织,其建立的卓越质量模型(如图1)的核心价值观在于:通过学习创新,不断改进质量管理的过程,使所有利益相关者得到满意的结果。

模型分“手段”、“结果”两个方面对质量及其绩效进行评估,9个方块分别代表着卓越质量的9类评估要素及其权重,其中“手段”方面的5类要素是达到“结果”的方法或途径,体现了全面质量控制的过程;“结果”方面的4类要素是已经实现或正在实现的目标,体现了质量控制所取得的效果。“手段”和“结果”在评估中的权重相同,在质量管理中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模型中的箭头方向则展示了模型的动态性,即“学习与创新”带来“手段”的改进,以此又推动了“结果”的改进。

(二)中国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标准体系

2012年4月,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出台了《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办法(试行)》,同时了《中国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手册(试行)》(以下简称《手册》)。该《手册》按“内部审计环境”和“内部审计业务”两个类别建立了包含19个评估要素、34个评估要点的内部审计质量评估体系,并在评估程序、评估方法和评估要求等方面提供了具体指引,是目前对内部审计质量进行评估的指导性规范。

(三)eQa模型与中国内部审计质量评估体系的综合运用

从国内外质量评估理论的发展趋势来看,质量的内涵已经从最初的产品或服务质量,逐渐发展为包括组织规划、人力资源、客户以及所有利益相关方的多种系统要素,质量管理的目标也从追求遵循规范到追求利益相关方的满意乃至组织整体绩效的提高。eQa模型与中国内部审计质量评估体系均是全面质量管理思想的体系化表达,不同之处在于:中国内部审计质量评估体系侧重于对内部审计准则、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遵循情况的评估;eQa模型则对质量管理的过程、实现的结果给予同等的评估权重,体现了对质量绩效的高度关注。从持续提升内部审计工作业绩和价值的角度出发,有必要将这两个评估体系进行融合,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模型。

三、人民银行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模型的构建

为使评估模型更贴近内部审计工作,我们以eQa模型为基础,根据人民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的实际对评估要素及其权重进行调整,同时借鉴中国内部审计质量评估体系的相关指标,并根据模型要求对指标进行增补,形成了绩效视角下的人民银行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模型。

(一)基本框架

在质量评估模型中,“手段”类的评估要素主要反映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过程。内部审计的质量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内部审计的组织领导、战略规划、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与各方的协调沟通等多个方面。因此我们将“手段”类的评估要素确定为组织领导、员工、方针战略、协调与沟通、审计项目管理5项。模型中“结果”类的评估要素主要反映内部审计工作达到的绩效水平,也就是内部审计对于各利益相关方所体现的价值。目前,人民银行内审工作的组织形式为:分行对总行负责、中心支行对分行负责、县支行对中心支行负责,同级内审部门对本级行党委或行长负责;各级内审部门在本级机构开展同级监督、对下级分支机构开展审计,同时对本辖区系统的内审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在此机制下,内部审计工作的利益相关方应包括内审部门员工、审计对象、内审部门所在机构、本级机构领导层和上级内审部门。因此我们将“结果”类的评估要素确定为员工结果、审计对象结果、领导结果、对组织的贡献4项。形成的模型框架如图2

各评估要素的主要内容以及权重确定如下:

1.手段类

组织领导:权重为10%,主要评估内审部门所在单位的领导在重视支持内部审计工作方面的表现,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员工:权重为9%,主要评估为提升审计人员的胜任能力与职业道德素养所开展的教育培训工作情况。

方针战略:权重为8%,主要评估为持续提升内部审计工作业绩水平所做出的规划,内审部门自身的制度建设、计划管理等。

协调与沟通:权重为9%,主要评估内审部门与本单位领导层、各同级部门、下级单位之间的关系,相关工作是否能得到重视、配合与支持。

审计项目管理:权重为14%,主要评估在具体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对相关准则的遵循程度。

2.结果类

员工结果:权重为10%,主要评估内部审计部门人员的胜任能力与职业道德素养。

审计对象结果:权重为14%,主要评估审计对象对审计工作的满意程度,对审计结论和审计建议的接受和采纳程度。

领导结果:权重为12%,主要评估内审部门所在单位的领导、上级内审部门对本级内部审计工作的满意程度。

对组织的贡献:权重为14%,主要评估内部审计工作在改进本单位治理体系、提高本单位履职水平上发挥的作用。

(二)指标设计

在本评估模型中,在“手段”类评估指标的选择上,我们在很大程度参照了中国内部审计质量评估体系所提供的指标。在“结果”类的评估指标方面,我们借鉴iia关于评价内审部门绩效的相关标准,以内审部门员工的发展、审计对象对审计结果的满意程度、审计建议被采纳的程度、管理层和上级部门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满意程度、内部审计工作对组织的价值体现等为主要评估指标。形成的指标体系如下表1:

(三)评估流程与方法

内部审计的质量评估在人民银行系统引入的时间不长,单位领导层对聘请外部评估人员评价本单位内部审计质量往往不易接受,在思想上还需要有个认识的过程,因此从内部审计质量的自我评估入手较为现实可行。《中国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手册(试行)》对质量评估的开展流程提供了详尽具体的操作指引,同时列举了资料检阅、问卷调查、访谈等多种评估工具并举例说明其使用方法,可成为人民银行在开展内部审计质量自我评估活动时的行动指南。

在评估结论方面,在对每个评估指标逐项打出分数后,根据本模型框架的要求按照“手段”和“结果”两个类别分别汇总,根据汇总得分所处区间分别从遵循性和绩效性两个方面做出相应的评估结论:

“手段”类指标汇总得分在41-50分的属于“总体遵循”;31-40分的属于“部分遵循”;等于或低于30分的属于“未遵循”。

“结果”类指标汇总得分在41-50分的属于“绩效优良”;31-40分的属于“绩效一般”;总分等于或低于30分的属于“绩效较差”。

四、结语

审计质量关系着内部审计工作成效和内部审计部门的信誉。低质量的审计不仅浪费组织的资源,对组织治理造成不良影响,最终也会损害内部审计的形象与地位,甚至影响内部审计的生存与发展。多年来,人民银行各级分支机构始终高度重视内部审计的质量问题,但质量不平衡的现象仍然存在,只有通过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组织管理,不断提高工作质量,才能为人民银行依法有效履行央行职责提供坚强保障,从而取得领导和同事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增强内部审计工作的权威性、公信力和话语权。建立和实施内部审计质量评估程序是构建内部审计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快实施人民银行内部审计战略转型的需要。本文建立的人民银行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模型,从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过程和结果两方面入手,为系统衡量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绩效提供了一种可资参考的思路。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对内部审计质量评估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在指标选择、权重分配和评价结论设定等方面均有待于更多的实践检验,需要更加充分的数据资料来进一步支持、丰富和完善,以提升评估体系的成熟度和可靠度,为推动人民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的转型与发展提供有效帮助。

参考文献

[1]袁俊.美国、日本和欧洲质量奖[J].质量与可靠性,2005(01):49-54.

[2]孙燕,黄东学,赵峰.浅析人民银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J].河北金融,2007(02):18-17.

[3]魏泰安.对提高央行基层行内审报告质量途径的探讨[J].西部金融,2010(10):64-65.

工程审计的分类篇3

对审计实施过程的审理包括:审计实施方案的执行情况和审计程序是否符合规定。1.审计实施方案执行情况的审理。审计实施方案的审理关键在于审计实施方案对审计组的现场实施过程是否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重点关注:(1)审计现场实施是否根据审计实施方案中明确的审计事项、审计分工、审计方法和步骤逐项落实;(2)每个事项的审计过程和审计结论是否在审计工作底稿中完整记录;(3)对被审计单位违规的财政财务收支行为、对审计结论有重要影响的审计事项等是否严格按新国家审计准则的要求分别编制审计工作底稿;(4)对于审计工作底稿中记录的审计查实问题是否客观真实写入审计组审计报告,是否存在隐瞒、遗漏现象(杨金花,2012),特别需要重点关注写入审计报告的问题和重要事项的审计证据,以及审计汇报中存在争议的事项、审计对象提出异议的事项、出具决定和移送处理书的事项、界定领导干部责任的事项等的审计证据,具体审查证据是否按合法的程序取得并以合法的形式固定;(5)审计证据与审计结论是否符合内在逻辑关系,审计证据是否存在冗余现象。2.审计程序合规性的审理。审理人员对审计程序合规性的审理必须以法律、法规和国家审计准则的规定为依据,对审计实施各阶段程序进行审理。主要是审查是否按规定送达审计通知书、是否要求被审计单位提供书面承诺、是否按规定征求了被审计单位(包括相关责任人员)的意见并对被审计单位的意见采纳情况进行说明、符合听证条件的是否按规定履行了告知义务。从依法审计的角度讲,对审计程序合规性的审理,也是审理机构的一项重要职责。虽然,按照《国家审计准则》第一百四十三条的规定,审计实施方案本身的恰当性不是审理的内容,但是审理工作应当以审计实施方案为基础。因此,审理机构可以从审计实施方案编制的合规性、要素的齐全性、审计步骤和方法的可操作性等方面提出建议供审计组参考,并关注审计实施方案是否按规定审批,遇到应调整的事项是否按规定程序获得批准;审计目标是否可行、审计内容是否结合调查了解的情况进行了细化、审计重点是否突出、审计分工是否明确;在遇到审计机关统一组织审计项目,有审计工作方案的情况下,关注审计实施方案在审计目标、审计内容和重点等方面是否与审计工作方案保持一致。

二、审计结论类文书的审理

审计结论类文书主要包括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和审计移送处理书。审计结论类文书审理的重点是:(1)应关注审计查证事实的表述是否清楚;(2)审计查出问题适用的法律法规是否正确;(3)审计评价、审计查出问题的定性和处理处罚、审计移送处理是否恰当等。与审计复核的不同之处在于,审理人员可以直接对审计结果类文书进行修改。当前更为重要的是需要关注:(1)审计机关对性质相同的不同项目,在问题定性、法律法规运用、审计意见与审计处理是否一致;(2)同类审计文书中同类事项的语言表述、格式套用是否一致;(3)被审计单位负责人的承诺、上次审计整改情况、本次整改要求、审计结果公告告知等章节有否遗漏,以确保对外审计报告格式的一致,确保审计机关对不同的被审计对象提出审计结论的公正性。

三、审理工作的程序和方式方法

1.审理工作的程序。审理工作在审计报告书面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以及审计业务部门完成审计报告等审计结果类文书代拟稿的起草、审核和复核等规定程序后进行。审理机构可以要求:(1)审计组补充重要审计证据;(2)需要对审计结果类文书作重大修改时,应将全部审理材料退还业务部门,要求其进一步核实、修改。业务部门收到退回材料和审理意见书后,应予以认真研究,并及时修改审计结果类文书,逐一说明审理意见的采纳情况。审理过程中,审理机构与业务部门有争议或涉及重大事项应进一步了解、沟通,对仍存在争议的向业务部门分管局长报告。审理完毕,审理机构将审理后的审计结果类文书连同审理意见书报机关领导审定。需要指出的是,审计实施方案是审理人员开展审理工作的基础,为了便于审理机构完成对审计实施过程的审理,原则上审计组应当在分管领导审定审计实施方案后的3日内,将审计实施方案统一上报给审计机关审理机构,便于其提前掌握方案具体内容,有针对性开展每个项目的审理工作。2.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为更大程度促进审理工作的客观性、公正性和准确性,审理人员可采用多种方式方法开展审理工作:(1)深入审计现场。对于一些重点项目开展跟踪审理,审理人员可以报经分管领导同意后,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深入审计现场,通过了解现场审计推进中的具体情况,先行开展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的审理。在项目实施阶段结束后,若审理人员在审理过程中认为有必要到被审计单位实地了解核实有关情况的,经分管领导同意也可以深入了解项目实施具体情况。(2)网上实时跟踪了解情况。审理人员还可利用ao与oa的交互功能,查看审计组上传的现场数据包,及时了解情况,关注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情况,发现疑问及时与审计组进行沟通,帮助审计组及时调整思路,切实执行审计实施方案中明确的各项审计事项。(3)参加项目汇报会议。为了更加全面掌握项目整体情况,实现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审理机构可参加审计项目实施方案的汇报讨论会议、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阶段性汇报会议、项目审计报告的汇报会议,以掌握更多的情况,为后阶段的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4)询问相关审计人员。审理人员在审理过程中应就相关问题及时与审计人员及业务部门沟通,充分交换意见,全面了解情况。审理机构在审理过程中遇有重大争议或涉及重大事项时,应当及时向分管领导报告,或提请召开审议会议,进行集体研究,听取各方面专家的意见。(5)参加交换意见会。审理机构在审计组的审计报告书面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之前,可根据需要安排审理人员参加与被审计单位召开的交换意见会,充分听取被审计单位的意见,便于掌握审计过程中审计组与被审计对象持不同意见的情况,从而在审理时抓住重点、提高效率。(6)审阅材料。业务部门完成审计结果文书代拟稿后,审理人员应对以下材料进行查阅审理:审计工作方案、审计实施方案;调查了解记录、重要管理事项记录、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证据;审计组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被审计单位对征求意见的审计报告的反馈意见、审计组对被审计单位反馈意见采纳情况的书面说明;业务部门出具的书面复核意见;代拟的审计结果类文书;审计定性、处理、处罚适用的相关法律法规;其他相关资料。(7)根据需要召开审理会议。审理人员应当对审计项目审理的过程和结果予以记录,并针对审计查实的主要问题、与审计业务部门存在意见分歧的情况、补充、修改、完善审计查实问题的措施方法等提出具体意见。审理机构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可以召集审计业务骨干、有关专家等召开项目审理会议,在提出审理意见的基础上,开展集体研究讨论,最后出具审理意见书。

四、推进审理工作的几点想法

工程审计的分类篇4

关键词:工程项目;竣工结算;审查;控制;工程造价

中图分类号:tU7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工程竣工结算时的工程造价是指工程建设时的具体支出的固定资产的全部投资费用,为了达到很好的控制工程造价和实现良好的工程效益,应该重视工程结算审查工作。审查工作需要由技术高、素质高的审查人员完成。由于工程建设本身具有资金流量大、工期时间长、人员配置不齐等特点,结算审查工作的进行会有一定的难度,要做到全面审查,重点审查。结算审查的重点可以放在三个方面:工程量的正确性、费用计取的准确性和定额套用的合理性。审查时要把收集过来的竣工资料和设计、施工图纸结合起来,通过相关文件规定对其进行审查核实。工程竣工结算涉及到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之间的利益关系,处理不好很容易引起纠纷,为了避免不必要问题的发生,又能很好的控制工程造价,使工程结算工作顺畅进行,应重视工程竣工结算的审核这一关。目前我国工程的审查主要通过政府部门对中介机构的委托完成,先中介机构对工程结算进行审查,再由审计部门对工程结算进行二次监督。

1重点审查方面

(1)工程量的审查

对工程量的核定是结算审查的首要之举,一定要把握好这个关键工作。该阶段的工程造价因为工程量量大、项目繁多和图纸显示不清等原因比较常出现高估冒算现象。审核之前要先弄清楚一些工程量的计算准则,划清计算范围,比如基础和墙体、混凝土柱高、柱和梁、主梁和次梁的划分,计算尺寸要和施工图图示尺寸一致,因此审查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一些投资金额较大的分项工程如高级装饰项目、钢筋混凝土构件(梁、柱、板)等应特别审查;2)审查时要注意一些容易存有漏洞或者容易混淆的分项项目,比如在计算房建工程的内外砌体墙的净体积时,要先扣除墙体连接的柱、梁和门窗的体积,不应出现不扣或者少扣现象;3)避免出现多算现象,比如钢筋混凝土构件连接处的计算,不应对各构件交接处的钢筋进行重复计算。还有一些工程分项的卫生器具、仪表、管道的阀门等已经计算了定额,施工单位不应把它们再计入安装部分的工程量。

(2)费用计取的审查

审查前制定一套建设工程的取费标准,可以根据建设期间的合同要求和建设工程费用定额(与计价定额一起使用)相关规定制定标准。审查时,查看各项费率、换算系数、价格指数和价格差的调整计算是否符合取费标准。核实实际费用时要关注的几个方面是:1)制定的取费标准是否和地区的分类和工程的分类相符合2)采用的预算定额是否和取费定额配套使用;3)各项费用的计取基数是否符合标准,一般采用工程所在地的当时材料价格计算的工程费用之中的人工费和机械费之和、直接工程费、人工费作为取费基数,这样可以和实际的材料价格浮动相联系,更能接近工程实际造价;4)费用计取是否有漏项或者多项。

(3)定额套用的审查

定额指的是在合理的劳动人员配置和材料机械的使用情况下,完成合格的工程项目所消耗的资源量的标准。定额要按照实际的工程量套用,主要指的就是工程的直接费,该类费用包括人工费、材料费和机械费。进行定额换算时要选用合适的计量单位和基价。审查定额的套用主要是这些方面:1)审查所用的定额是否和相应的工程规范规定的定额标准一致;2)工程预算中的各个分项项目中的工程名称、规格、预算定额和计算单位是否和设计文件里面的一致;3)把握好预算定额套用,避免出现少套、错套、高套等影响工程项目的直接费用的问题。

2其他方面的审查

(1)隐蔽验收记录的审查

工程竣工验收主要是为了查看工程施工是否符合质量和设计要求,要是工程项目达到这些要求,那么工程的造价也达到了设计要求的造价。工程建设中有很多隐蔽的工程,计算工程造价时很容易忽略这些隐蔽工程的造价,造成实际造价和预算的不符合,在工程结算之前要做好隐蔽工程的验收记录工作。很多工程例子,在工程竣工结算之前,没有做隐蔽工程的验收记录,结算时只能通过相关人员进行补录,或者根本没有把隐蔽工程计入其内,这种现象不仅会产生严重的工程质量问题,也会使计算的工程造价不真实,很有可能其中有浑水摸鱼、乱收费的现象。隐蔽工程的验收记录通过了监理工作人员的确认后,要盖上建设单位的公章并标明验收记录的日期,这样可以防止造假记录和补办记录的现象发生。审查人员要严格的审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合理性,尽量从小的方面来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

材料用量及差价的审查

工程建设所用的材料种类比较多,结算审查时应该把工作重心放在造价比较高、消耗量比较大的的材料方向,比如钢筋、水泥、混凝土、砖块等材料。审查的方面主要是:1)材料的消耗量和实际是否符合;2)选用的材料是否符合预算的直接费的价格;3)材料有替用和变更时是否有签证;4)材料的实际价格和差价计算是否正确。

设计变更签证的审查

当原先设计方案跟实际工程现场情况不符合时,可能回更改设计方案。审查设计变更时要注意由设计单位提供的变更图纸是否有设计人员和校审人员的签字盖章,并且有没有经过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的同意。当有比较大的设计变更时还要经过原先审计部门的批准。审查的另一个重点就是要注意变更工程量的计算,对没有通过变更手续的工程不能计入结算,符合变更要求的工程量的计算就要进行相应的调整计算。

(4)工程类别和附属工程的审查

不同的工程类别和不同的施工单位资质,对工程的取费不同,所要要对工程类别和施工资质进行审查,确定了工程类别后要按相关规定进行核对。结算审核时要分清主要工程和附属工程,对于一些水电供暖等的附属工程,不应再计入施工费用,这样可以避免重复计算。

避免计算误差过大

工程建设的工程量大,分项项目多,竣工结算时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很容易出现一些计算误差,所以要求结算时要尽量做到严谨细致。不管分项工程工程大小,都要进行仔细认真的审核,横平竖直都要计算到位,避免计算误差过大导致工程造价价款多算或者少算。

工程审计的分类篇5

关键词:内部审计档案管理问题对策

一、加强对审计档案特性的认识

审计档案是反映审计机关进行审计(含专项审计调查)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审计档案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管理工作,深刻把握审计档案的特性,是提高审计档案管理质量的基础。它有其特性,通过对其分析,可以加深对审计档案管理规律的认识。其特性主要有:

1、形式的专业性。这是审计档案突出的特性之一,审计档案在形成过程中区别于其他会计文书档案,它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审计档案的立卷归档涉及范围、排列顺序、保管期限,《审计机关审计档案管理规定》中有明确的规定。因此,审计档案的分类归档整理都是建立在审计工作和审计档案的专业性特性之上的。

2、内容的多样性。这是审计档案明显的特性之一。由于审计业务的不断拓展,审计项目涉及预算执行、财务收支、会计报表、干部经济责任、科研经费审签审计、基建维修工程项目的结算与决算;设备材料采购的价格审计、程序审计;单位经营理念、内部控制、风险导向控制及经济效益审计;审计业务涉及单位、部门一切经济活动有关的领域和范畴。审计档案所要记载的内容广泛、多样,手段复杂,程序固定。只有依据其多样性的特性,采取相应措施,才能确保审计档案的有效利用。

3、一事一档性。这是审计档案区别与其他档案所具有独特的特性之一。这一特性是有市场经济活动的复杂性所决定的。《审计机关审计档案管理规定》有明确要求,审计档案案卷按审计项目立卷,不同审计项目不得合并立卷。跨年度的审计项目,在项目终结的年度立卷。

二、目前审计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对审计档案的管理不够重视。现在社会和单位对审计工作的希望值是越来越高,内审项目的任务是越来越重,而审计资源又很有限。内审机构一年到头忙于应付日常纷繁复杂的审计项目都很紧张。部门领导往往是关注审计结果质量较多,当一个审计项目只要把审计报告或审计意见书或审计结果报告送达出去,该项目审计就算结束。档案则采取“谁主审,谁立卷”的方法,由主审人员自行整理案卷。主审人员经常老项目没结束新项目又上手,没有时间对审计档案的分类、归集、整理进行仔细研究。因审计任务重部门领导对审计档案的检查、督导要求也没有对审计结果质量来的重视与严格,有的甚至存在归档不及时,资料不齐全的问题。

2、对审计档案的复核与检查不够严格。审计项目很多财务会计资料都是来源于单位与部门的会计资料。现在大多数单位和部门的会计业务都实现电算化,很多审计数据都是通过电子稿来反映。为了节约审计成本,审计人员一般只对审计中发现的主要问题进行摘录,或对审计数据筛选出的选样资料进行抽样统计分析与核算后,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或审计日记。而对原始的电子档和样本资料并不完全打印。内部审计组在进行审计复核,检查时,对查出问题的结果进行检查复核的仔细和严格,而对原始样本的数量和质量情况,主要还是以听主审人员汇报或抽查部分结果的多,存在部分复核督导不到位、检查不够严格的现象。

3、部分审计档案缺乏完整性。根据《审计机关审计档案管理规定》要求,审计文件材料应当按照结论类、证明类、立项类、备查类4个单元进行排列。规定中对4单元的文件材料都有具体说。但是在审计项目归档实施过程中,特别是内部审计机构,很难完全按照规定来执行。如某内审机构一年要有二三百项零星维修工程的结算审计,在人员少、任务重的的情况下,一般只能在审计结束时,内审部门根据审计金额的大小出具审计报告或工程结算审核单,在实际建档时零星维修工程和小型基建工程就难有立项性文件书(审计通知书和审计实施方案)等。只有一份结论报告或审核(定)单。至使内部审计在部分审计档案整理时存在文件不完整现象。

4、审计档案的分类、归集、整理不够规范。内部审计机构由于按照“谁主审,谁立案”的原则来进行审计档案的整理归档。由于审计人员本身对审计资料的理解有时存在差异,如对会计报表审计时,对报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报表附注说明各自排列的顺序不一。有按审计内容内容先后排列,有按审计时间顺序排列。又如在对审计项目结果进行回访或后续检查时,也存在对审计建议落实情况审计工作底稿的排列顺序不统规范,有的放在结论性材料中,有的放在证明性材料或备查类材料中。

三、解决内部审计档案管理中问题的对策思考

针对上述提到的问题,我们必须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与对策,才能有效地提高审计档案的管理质量。

1、加强对审计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各级审计机构领导要加强对审计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把加强审计档案管理列入审计项目质量的重要环节来抓,认真组织本部门人员学习领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审计机关审计档案管理规定》精神。做到把抓审计档案管理质量与审计立项任务同布置、同检查、同验收、同总结。制定有关审计档案管理办法,把对审计档案的检查评比与审计人员的审计质量考核评比结合起来。

2、加强对审计档案管理完整性的检查。内审机构领导要安排人员兼职承担审计档案员的职责。按“谁主审,谁立案”的原则完成档案案卷时,要由专人对结论类、证明类、立项类、备查类4个单元内容完整性、准确性、排列顺序的规范性进行检查确认,对不符合要求的退给原整理人员进行调整修正。保证在上交上级档案部门时所有案卷统一规范。

3、加强行业系统内审计档案管理评比。近年来,各地方内审协会都在开展审计质量评比,评比主要围绕审计项目的规范性、成效性、创新性等方面开展,对审计过程中执行内部审计有关制度、规范情况,审计取得的成效,审计意见落实和整改情况,以及审计方法和技术创新等方面给出的分值占到92%以上,对案卷资料齐全,装订整齐,归档及时,管理规范分值只占8%左右。审计项目质量的优劣主要还是通过案卷中的具体内容来反映。建议主管部门在评比打分时应加大档案管理方面的分值比例。应发挥专业审计协(片)会的作用,不定期有针对性的对系统内的审计档案进行检查与评比。请审计专家对检查评比结果进行指导与评讲,举办档案管理专题讲座,对审计人员进行审计档案重要性和规范性教育。

4、加强审计档案现代化管理。在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仅靠原始的手工操作,已难以满足内部审计档案管理与发展的需要,必须将计算机、光盘、复印机、影像等多媒体等先进技术和设备参与到审计档案的收集、整理及加工工作中去,这样才能使审计档案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

参考文献:

工程审计的分类篇6

分包结算审计问题,角度不一样,重点及方法也不一样。从建设方的角度是如何控制工程造价,从承包方的角度是如何控制承包方风险和提高工作效率。通信工程项目承包方为控制风险,重点是审核材料的数量和价格、赔补的真实性;为提高工作效率,提出了四种操作可行的审核方法。

关键词:

通信工程;结算审核;降价窗口期;参考量

0引言

现有文献都是从建设方角度阐述分包结算审核,从承包方的角度,却鲜有文章阐述。文献[9]以建设单位提交的工程竣工资料为依据,对施工单位编制的工程结算的真实性及合法性进行全面的审查,是核实工程造价的重要手段。文献[14]加强预结算的管理,重点审计工程量、取费标准、材料和定额。目前通信工程现普遍采用总承包和专业分包的施工方式,对于总承包方,分包结算审核的意义是基于事实情况,控制风险、实现企业利润、实现多方合作共赢。由于通信工程不同于其他行业工程,整体投入大,单项目数量多,运作周期长,建设环节多、项目类型多;还有通信工程具有专业化和技术化程度要求高、施工复杂,工程跨公共区域的施工情况多,工程协调难度大,沟通赔补工作量大。诸多通信工程的特点,决定了通信工程其分包结算审核面广点多、设备多样、情况错综复杂。结合分包结算审核的实践经验,分包结算审核主要问题是材料数量和价格的准确性,以及赔补费用是否虚增。通过实践总结出合适的步骤和高效的方法,能使分包结算审核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分包结算审核的重点及步骤

分包结算审核的目标是审核分包方结算费用,避免高估冒算、虚增费用给承包方造成利润损失。通信工程分包结算也需审核:工程量、单价和费率。但由于通信工程每种设备材料都有降价窗口期,且施工地点主要集中在公共区域,所以除审核以上三方面外,更重要的是材料的数量与价格、措施赔补。以下重点探讨材料数量、价格的审核和措施赔补的审核。通信工程不同于其他行业工程,许多行业有材料相关的涨价预备费。而通信工程没有材料的涨价预备费,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通信材料成本快速降低,却有材料的降价窗口期。由于每种材料降价窗口期的时间点不同,建设方为减少资金占用,经常需要承包方或分包方购料。承包方采购重要材料外,其他均由分包方购料。因此,每个项目都存在建设方供料、承包方购料和分包方购料的多种组合情况,每种情况都有不同的材料数量和价格。所以材料数量和价格的审核情况相当复杂,很容易出错。再者,材料处在降价窗口期,通信工程的材料价格波动比较大,承包方既需规避建设方审计材料高进低出的风险,也需防范分包方结算审核低进高结的风险。还有,通信工程施工现场材料品类多,管理困难,容易出现材料丢失或过度浪费。从建设方审计,材料按出库价直接折算成金额,冲抵施工费用,采用多退少补的方式结算,材料无任何实质性的损失。但对承包方和分包方实际是造成收入亏损,需双方共同承担。材料审核的重点是防止上述情况的发生,一旦发生上述情况,承包方如何将风险损失降到最小。为此,材料审核的重点及步骤如下:

1.1材料数量的审核

(1)审核预算材料。实际上,施工图预算的材料使用量就是一份材料需求总计划。在材料的领用和自备过程中,当出现材料总量大于预算时,应立即查清原因,是变更签证造成,还是材料计划有误。(2)审核进度材料。审核材料消耗量是否准确,有无任意扩大消耗量,提高材料损耗率的问题。仔细核查施工日志,核对施工日志的工作内容与设计图纸或竣工图纸的内容是否一致,有无虚增或变更签证情况。同时,承包方建立工程管理台帐,详细记录工程进度相关的各类数据变化和对应的时间节点,分包结算审核时应参考工程管理台帐,依据进度情况分析材料使用量。(3)审核分包方材料的管理流程。审核分包方材料领用和购买的内控制度,要求分包方的每项材料都必须有可追溯性。同时将项目材料需求表、材料领用表、材料转料情况表、对料汇总情况表以及建设方出库单逐一统计比较审核。然后审核分包方签字盖章是否与授权领料人完全一致,避免分包结算费用不认可,出现未扣、少扣或多扣材料费的情况。(4)审核购料数量与实际数量。防止出现分包方购料报告数量虚增的情况。重点审核购料报告的审批流程和信息的完整,分包购料报告是否说明购料原因、材料名称、材料数量及单价、相关方的审批意见,购料是否及时报承包方物资供应部门进行批价,是否按规定程序组织采购等内容。(5)审核竣工材料。工程竣工后,建设方将会审计工程造价,出具项目决算书。参考决算书的材料数量,重点是对比审核施工设计图、结算竣工图和项目决算书三者的材料数量,分析材料数量偏差的原因,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包结算。(6)审核材料的名称类型。重点审核同类型的材料采用不同的材料名称重复计算。实际分包结算审核过程中,多次出现分纤箱抱箍和单吊抱箍,实际上是同一产品,只是不同的叫法而已。以上是材料数量审核的重点,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即可准确的确定材料的使用数量。通信工程的大部分项目,材料使用数量与工程量成线性关系。材料使用数量决定工程量,材料使用数量多,其对应的工程量大。审核材料使用数量的同时,也可根据材料使用数量快速地审核出工程量。

1.2材料的价格审核

(1)建设方供料的价格审核。由于同样的材料,建设方采购的批次时间不同,其材料单价不同,而出库时并非完全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经常会出现多批次材料同时出库的情况,即同种材料对应多个批次、多种价格。材料的价格审核主要审查决算书的材料与建设方出库单的情况是否一致;同时审核建设方出库时约定的材料价格与消耗使用时行情价格差。重点防止分包方低价领料高价结算的情况。还需审核材料单位与价格的对应关系,需做到每种材料单位与价格完全对应。实际分包结算审核过程中,有些分包方常用模糊方式蒙混过关。如pVC管线单位是根,价格却用米;光交接箱实际使用单个光交箱(不含光模块),结算价格是含光模块的整套价格。(2)分包方购料的价格审核。分包方购料价格的审核时重中之重。材料价格是影响工程分包结算总价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最终的结算金额。但是,分包方购料的价格难以确定,市场价格差异悬殊,材质相同,产地不同,渠道不同,品牌不同,将导致价格不同。审核人员应检查分包方是否根据要求进行市场询价,排除分包方故意抬高材料价格、增加结算费用的可能;加强和完善对工程材料以次充好的检测和鉴定;要求分包方原则上就近购买,并提供材料的各项检测数据和相关票据凭证;对于工程工期较长,或有阶段性停工的情况,或处于降价窗口期的材料,可根据材料使用的具体日期,采用分段分量的计价方法。分包方一般申报价格偏高,审核人员需及时与物资供应部门联系,确认施工时的行情价。审核价格时,对比分包方申报价与施工时的行情价和建设方的外审价,原则上按照三者的最低价进行分包结算审核。同时,对于分包方购料的项目,尽可能缩短结算周期,避免材料价格下降冲减承包方的利润。

1.3赔补费审核

通信工程的施工地点绝大部分是在公共区域或物业方的区域,有各种不可预料的情况发生,导致赔补存在的因素多。前期已设计好的路由和设备安装点,由于开挖、破路、损坏绿化、穿墙洞、用电等,可能需赔补或变更。能通过赔补协调一致,尽量用赔补方式解决,不能用赔补方式解决的,就采用变更。建设方为了减少管理成本,通常会对措施赔补费用采取打包的方式交给施工方。赔补费用具有不可确定性,有不少单位支持通信的发展,可以免赔;也有不少的物业公司需赔偿的费用不多,但赔补协商过程比较长,就会影响整个工程的进度;有的单位甚至阻止施工,漫天要价,导致赔补费用大幅度增加。审核的重点是分包方是否虚构赔补费用或赔补费用过高,稀释总承包方的利润。(1)核实赔补的真实性。毕竟也有不少的单位支持通信建设,分包方存在虚假赔补情况。赔补费必须有赔补报告,报告中明确赔补方和分包方名称、工程名称、工程影响程度、赔补原因、赔补金额、监理方的意见以及建设方的批复意见,重点审核这些信息是否完整、内容是否涂改、意见是否明确等。(2)审核是否虚增金额。存在分包方与赔补方串通套取赔补的情况。这就要求分包方提供付款凭证,凭证应有承包方、分包方、监理方和赔补方的签字确认。审核赔补费报告与凭证的金额是否一致,以及凭证的完整性。做好了材料和赔补的审核,也就完成了绝大部分分包方结算审核的内容,基本上保证了分包结算审核的准确性。下一步是通过选用不同的审核方法,缩短审核时间,提高审核效率。

2分包结算审核的方法

分包结算审核是一项细致且庞大繁重的工作,由于工程规模类型不一样,采用合理灵活的审核方法,可提高审核的准确率和效率。结合工作实践的思考,承包方常用的方法是:分组归类审核法、重点审核法、类比审核法和全面审核法。(1)分组归类审核法。审核人员根据分部分项类型,对通信工程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组和归类,查找疑点,揭露问题的方法。分组归类审核法主要是针对分项的类型多,或有多个专业分包方参与,宜采用此方法比较快捷。例如:基站工程、室内分布工程和动力环境监控工程。基站工程单项目是由若干站点组成,可将每个基站工程分解成土建、线路、设备安装、设备调测等,将工作内容相近的进行分组归类,可快速定位可疑事项,为审核工作寻找线索,进而查出各种错误或挤干分包结算水分。这样,可快速审定工程量和材料数量。(2)重点审核法。以某项业务内容为切入点,验证结算工程量材料量与建设方定案审计真实性、合理性的审核方法。主要是针对项目类型单一,结算标准明确的工程;或协议明确的固定单价合同和按比例结算的合同。如:基站的维护工程、oBD扩容工程和FttH的合作共建楼盘。合作共建工程的工程量材料量是按端口数量进行结算,只需核定端口量即可。(3)类比审核法。对已完成的大量分包方结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每种类型的分包结算参考量,对拟审工程采用参考量对标的审核方法。主要针对同类专业分包数量多,能够形成比较准确的参考量。如:主干线路工程,工程设计大致相同,设备安装地点不同。统计已结工程,得出主干工程皮长公里或光纤芯公里的参考量。对拟审工程的值与参考量进行比较,在规定误差范围内,说明拟审的分包结算正确,反之,可根据偏差情况找出差错原因,加以修正。(4)全面审核法。要求审核人员全面了解工程的施工工序,对各类费用进行详细核查的方法。审核的重点内容有:竣工结算依据、变更签证、定额子目套用、工程量、材料数量和价格、夜间加班费和赔补费。这类方法重点针对工程量与材料数量线性关系不明显的工程,或施工时间长,其他费超常规的工程。如割接工程和机房整治工程。

3结论

综上所述,面对复杂多变的通信工程分包结算审核,通过抓住分包结算审核的重点:材料和赔补;同时,对不同类型的通信工程,采用恰当的审核方法,能大幅度的提高通信工程分包结算审核效率。当然,也要求审核人员熟悉财务管理,了解通信工程的现场施工情况,有项目管理经验,这样分包结算审核工作将会快捷迅速。

参考文献:

[1]王春鹏,拜俊鹏.谈通信工程建设全过程管理及有效措施[J].价值工程,2012(12).

[2]黄惜烈.概述通信工程管理特点及其应用策略[J].无线互联科技,2012(5).

[3]郭玉林,于清贤.工程项目施工阶段造价监控的必要性[J].工程造价管理,2016(4).

[4]黄仁平.浅谈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20).

[5]徐东旭.关于通信工程建设的探讨[J].工业a,2016(8).

[6]兰昱.通信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探讨[J].信息通信,2016(8).

[7]刘艳平.通信工程施工项目的管理措施解析[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6(20).

[8]李令威.通信工程建设项目的进度管理研究[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6(18).

[9]张志国.通信企业内部工程竣工结算审计[J].中国内部审计,2003(4).

[10]姚雪琴.通信工程项目的结算管理[J].科技研究,2014(21).

[11]刘玉波.工程分包审计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审计与经济,2016(1).

[12]陈琼.对通信工程造价结算审核的几点思考[J].通信电源技术,2013(4).

[13]刘辉.工程分包结算中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经营者,2015(5).

[14]董静.工程预结算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16).

工程审计的分类篇7

关键词:审计软件应用发展探究

一、引言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使审计工作由手工审计转向计算机审计。计算机审计的应用与发展对审计理论与实务、审计方法与技能产生重大影响,探究计算机审计的具体应用与发展十分必要。2002年4月29日李金华审计长宣布金审工程开工。通过金审工程:增强审计机关在计算机环境下查错纠弊、规范管理的能力;建设一个审计专用网络;开发一批软件,满足审计业务需求,在推广应用中不断完善;建立一个数据库群;培养一支胜任审计信息化的新型队伍。李金华审计长曾说,在网络经济时代,如果不搞计算机审计,将会失去审计资格。

二、审计软件的分类

审计软件的类型较多,笔者把它分为三类:一是计算机辅助审计类,集成业务管理系统与办公信息系统,具备公务处理、信息管理、信息共享三大功能,用计算机取代人工书写和计算等操作,完成日常审计业务工作,包括审计业务管理(审计文书类)、审计台帐、审计计算、文件摘要,法规库及检索、收发文书管理、机关内部管理等。二是信息系统审计类,主要是电子数据的采集、转换、分析和对计算机信息系统本身的审计,即从现有的会计信息系统中获取数据查错纠弊,以及对信息系统及控制的审计,亦称it审计,it审计师目前是“稀缺人才”。三是网络审计类,是建立在网络基础上的审计信息系统,实施在网络环境下对经济管理和财务会计信息进行审计,实现现场审计与远程审计相结合,事后审计与事中审计相结合。

三、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的具体应用

这里介绍笔者在审计机关实际开发的第一类审计软件。整个设计开发的思路是从实际工作出发,根据审计机关的工作性质和要求,并考虑到:(1)将审计业务和办公自动化系统综合起来,协同运作,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2)建立移动审计工作平台,将笔记本电脑取得的现场审计资料与服务器数据库同步复制。(3)建立电子审计档案,保存任何年度审计档案历史资料和原始记录。(4)建立法规资料库,方便查询,特别是现场审计查询。(5)建立审计对象台账,能够查询审计对象的基本情况和财务资料。笔者在审计部门密彻配合下,通过详细需求分析和调查研究,提出了系统总体方案,经过系统分析、设计,程序设计、调试、测试,解决了以上的这些具体问题。

(一)审计业务及办公管理系统的功能

1、审计业务管理。它是该系统的核心,其作用是解决审计工作中的各项审计档案的编制、存储。按照审计流程进行设计,它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审计项目管理,有添加、按年份、按被审计单位、按管理科室编辑、查询等功能。首先按业务科室添加被审计单位名称及基本情况,在这里登记日期、项目序号、单位名称、计划审计时间、实施审计时间、审计组长,管理科室,然后按年份、按单位列出要审计的单位,双击某单位名称即进入下一层,其他科室可以看到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列表,但不能看具体内容,只有自己业务科室可以进入下一层;第二层是审计业务操作项目,主要是审计文书,项目共有18个,是目前审计过程中需要处理的文档,窗体采用单选按钮选择,然后对某年、某单位、某种文档进行添加、编辑等具体操作;第三层是某个具体审计项目的操作,这些审计内容由审计人员录入、编辑、打印、查询,每项只有在基本情况设置业务管理科室和分管领导权限才能操作,他们可以按年份、按单位操作以上内容,系统设置了身份权限、操作权限。这些文档操作管理采用数据库技术,格式设计与原有手工格式完全相同,格式统一规范,打印标准、整洁。这18个审计业务项目分别是:审计实施方案、审计通知(发文底稿)、审计取证记录、审计工作底稿、汇总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业务部门审计意见书、审计会议记录、审计意见书(发文底稿),审计决定(发文底稿)、审计取证材料清单、卷内文件目录、法制机构复核意见书、会计摘录,审计组关于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报告意见的说明、承诺书、审计结果报告(发文底稿)、审计记事本。

2、审计对象台账。用于审计工作中需要记录的被审计单位的一些财务数据,包括单位基本情况,企业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利润分配表,事业单位台账、行政单位台账、电话簿子模块。这里记录被审计单位历年的财务数据,能够方便需要时调用。

3、常用审计计算。其作用是快速计算一些数据,自动乘税率、折旧率,算比率、小计、合计,多项求和、汇总,该模块有七个选项卡:所得税计算、流转税、折旧表、利润分配计算表、财务指标,工资附加、计算器。

4、法规资料库。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文件及法规摘录,用于各个科室摘录的文件、法规,可按科室、发文字号、文件标题查询;二是文件及法规库,收录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种法规,包含添加法规、编辑法规、打印等功能,按来文机关查询法规目录子模块,双击某条目录即可以查看具体的内容,

5、文书管理。用于内部办公文档管理,集成在一个软件中使用起来更方便,它包括归档文书目录,收文登记、发文登记、拟稿等子模块,可以添加,删除、查找、打印记录,收发文机关采用双击后从初始数据中自动录入的方法,保证数据的一致性,保证按收、发文机关查询的正确性。拟稿按办公管理规则设计工作流程,区分用户名和部门名称以进行发文底稿的拟定。

6、机关内部管理。用于审计机关内部日常事务的管理,包括工作动态情况和审计请求,审计业务进度表、审计统计报表、机关内部管理制度这些内容。可以在局域网内体现出各科室审计人员当日外出工作地点、审计汁划实施时间、机关管理制度的查询等内容,使得管理科学化、规范化,

7、初始数据。其作用是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减少相同数据的重复录入。包括收发文机关、文件缓急、密级、科室、签名、审计计算税率、发文性质、操作人员等。这些初始数据子模块将数据一次录入,多次调用,如其他模块需要收发文机关,只需双击编辑框,即打开收发文机关窗体,选择机关名称自动录入,减少人工汉字输入,避免数据重复输入造成的不一致性。

(二)审计业务及办公管理系统的特点

使用该审计软件办公与传统手工办公不同之处:(1)实现了审计机关内部各个业务科室审计网络办公的需要;(2)满足了审计业务与局长办公检查、监督控制、年终评审的工作流要求;(3)实现了移动办公和审计工作平台;(4)实现了拟稿发文的工作流程;(5)集成了传统办公文档、收发文管理、文件摘录、法规等办公资源。该审计软件突出的特点:(1)移动办公;(2)签名:亲手签名与自动签名;(3)集成性;(4)贴近用户,用户界面友好,操作简便,不需要专业技术很强的人员;(5)多用户系统,把整个审计局办公协作起来,形成一个自动处理的工作流系统;(6)突出实用性,能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满足业务员的手工习惯,功能齐全;(7)安全高效,易维护,易扩展,可移植;(8)数据实时、准确,自动计算;(9)行业性强,符合计算机信息管理要求,达到办公自动化管理的

要求。

(三)审计业务及办公管理系统解决的关键问题

辅助审计软件针对实际办公中存在的难点进行创新研究,以确实解决实际困难为出发点,以提高工作效率、管理科学化为目标,经过正式投入运行,在实际运用中解决了以下一些关键问题。

1、该系统实现了网络办公,移动办公,既能网络运行,又能单机运行,可外出移动办公,克服了以往信息孤岛的问题,审计人员可使用笔记本电脑外出审计,将审计业务内容写在笔记本电脑上,回到办公室后运用审计同步功能模块,将移动办公的内容与局域网服务器数据库进行同步,共享网络信息,这个方案比远程拨号和无线移动上网更经济,更容易实现,解决了办公人员回来再写一次的重复劳动。因为外出办公时被审计单位不一定能够提供拨号上网,而无线上网成本高,in.met与intranet的安全也是问题,所以采用单机作业,回来后再与服务器数据同步的方法是可行的,从而提高了信息传输的准确性、及时性。

2、审计通知、审计意见书,审计决定、审计结果报告都是一样的发文底稿格式,按照业务科室拟稿、核稿、签发、会签的流程来实现。这里简要介绍发文底稿工作流程实例:(1)业务科室通过审计业务管理模块进入某被审计单位某年的发文底稿拟稿;(2)科室负责人核稿;(3)分管局长接到通知核稿并签发;(4)多个部门会签。每步有不同的身份、权限,并保留原始记录以区分责任。

3、采用手写板亲笔签名或者用扫描保存的图形签名字段值,根据局长口令自动签名,受口令和权限限制别人无法冒名签名。

4、审计业务各个项目要求的表格格式是固定,格式及内容不希望在网络中被人修改,在本系统方案选择中通过对目录服务和邮件系统的分析,从简单实用出发,不必专做目录服务和邮件系统,邮件系统可独立设置运行,满足办公通知、发文需要,因此不采用电子邮件方式传递文件,使用数据库技术,采用c/S结构,运用身份、权限,工作流控制实现办公流程需求,使用数据库技术对文档进行跟踪和管理。

(四)审计业务及办公管理系统的具体应用效果

该软件已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受到上级机关和专家的肯定,得到本地审计人员的好评,据审计人员反映可提高十倍的工作效率,以前需要法规要翻阅文献,现在有了法规库即可查询;以前完成各个审计业务项目报告要重复写或录入许多内容,现在可以直接从数据库中得到自己前面做过的相同内容,减少文字录入,编辑工作,减少重复劳动;因为能够使用该系统外出办公,审计结果不再需要回来重写一遍;各类审计发文,报告、结果等文档打印输出规范化,比手写或woRD处理规范、清楚、整洁、美观,且查询显示方便、准确、及时,改变文档存储、查询方式,减轻劳动强度,特别是审计业务管理功能受到本地审计人员欢迎,为工作带来便利,把审计人员从手工操作中解脱出来,更好地完成审计任务,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四、审计软件的发展探究

审计业务及办公管理系统从整体上考虑可利用资源,结合计算机网络协作优势,把系统设计成一个审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解决了审计工作中审计计划编制、审计项目管理、审计业务导向、审计认定、处理汇总、审计统计、内部管理、外出办公等涉及的主要问题,满足审计机关计算机审计实施的需要和对信息技术的需要,在实际运用中见到成效,发挥作用,取得一定应用成果。但它也存在一些问题,从计算机审计功能角度看没有包括数据采集、数据转换、数据筛选查询、数据分析功能,从软件开发模式看,该系统目前没能集成数据的采集、转换功能。如何从被审计单位财务软件中发现财务数据问题,以及发现所使用的财务软件的违规作弊行为,这些问题可采用前面分类中谈到的第二类软件,即信息系统审计类软件解决,将一类和二类软件结合起来使用使计算机审计功能完善,目前这二类软件已有现成软件可供选择,这是各级审计机关应积极采用的一种方式,通过一类软件解决一般性审计业务的处理,通过二类软件完成电子数据审计和信息系统及控制的审计,这使办公自动化上一个层次,向电子政务迈近一步,同时审计人员信息技术水平得到锻炼、提高,以适应未来经济与信息技术的发展。

随着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电子商务的兴起,网络购物、网上定单、网上支付结算的出现,inlemet在经济工作中将得到广泛应用,同时也将改变审计信息的收集方式,改变审计信息加工方式,改变审计信息的输出、传送,存储和检索等方式。数字经济审计将会大力发展,将会需要掌握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经济管理与财务会计技术的审计师来从事独立的经济监督、评价和鉴证活动。在数字经济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由核算型向管理型、决策型、网络化转变,出现网络财务,由此带来网络审计的需要。网上交易和结算活动是即时的,动态会计和动态财务突破了原来的制约,使审计工作面临挑战,面临新的课题,网络审计将成为未来发展趋势。网络审计从狭义上讲指借助计算机联网技术,以磁性介质存储数据以便用网络来传达、查阅,使审计工作与计算机网络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提高审计水平。从广义上讲指在网络环境下,借助信息数据库,运用专业的审计软件对共享资源和授权资源进行实时、在线的审计服务。包括对网络经济的审计和对网络系统的审计两大类。对网络系统的审计可分为对系统开发的审计和对内部网络功能与控制的审计。因为网络财务报告产生差错有两种情况:一是由于经济业务本身的处理差错,另一种情况是经济业务本身处理是正确的,且不存在人为过失,而是由于网络财务系统中存在程序错误或安全漏洞使运行中产生错误结果。电子商务环境下被审计主体有两大类企业,一类是传统企业实现信息化,另一类是虚拟企业,网络审计的对象从传统审计的会计报表、资料转为原始资料和系统功能。网络环境下将要对网络财务、网络会计、电子支付,电子结算等系统的设计及运行结果进行审计,即要建立审计及辅助审计的网络系统,将遇到网络安全和网络系统的内部控制审计等诸多问题。这与传统审计相比不同,网络审计是建立在网络基础上辅助审计的信息系统,被审计对象从桌面转向互联网络,包括对被审计网络系统的开发过程,运行过程、结果及内部控制等情况的审计,审计的具体内容除了企业的经济活动和财务记录以外还包括其使用的系统网络及外部网络,网络审计通过网络充分发挥计算机高速准确的优势及审计软件的专业的优势,对海量的网络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进行操作,完成工作报告,网络审计具有很强的实时性,隐秘性,使审计有效性得以提高,网络审计将向纵深方向发展。

五、结束语

工程审计的分类篇8

关键词:工程项目;结算审计;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F239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建设项目竣工结算审计是指施工单位根据合同内容完成全部施工过程,经验收合格完成后,向建设单位上报最终结算成果,建设单位经初审后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工程审计部门,根据合同、图纸、定额以及各种施工资料对施工单位上报的结算内容进行全面审核,确定最终工程价款的过程。竣工结算审计是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以及工程审计单位共同参与的过程,关系到三方的利益,因此,做好结算审计,有利于工程项目的发展。

一、工程项目竣工结算审计常见的方法分析

1、全面审计法

这种审计法是通过对工程项目全过程进行分别的审查。并且,全面审计法的计算方式是与图纸预算方法基本一致的,都是按照国家规定的预算定额来对每一个施工环节进行全面的的审查。通常情况下,这种审计方法的出错率较小,设计结果的精确性非常高。然而,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有很多的不足之处,由于全面审计法涉及的是全过程的工程项目量,这就加大了审计人员的工作难度。

2、标准图审计法

标准图审计法的含义是指通过图纸施工或者利用标准图纸施工的工程项目,先集中审计力量对标准预算或者决算造价进行编制,并以此作为标准对比进行审计的方法,一般对于按照标准图纸设计或者是通用图纸施工的工程,其地面以上的结构基本上相同,可以集中审计力量对一份预决算造价进行细审,以此作为标准图纸的标准造价;或者是将这种标准图纸的工程量作为标准,进行对照审计;而对设计变更部分以及局部不同的部分,通常只需要作单独审查,此方法的优点是耗时短效果好易定案。

3、对比审计法

可以说,在所有审计方法里,对比审计法是工程造价管理中比较常用的设计方法,其最主要的审计内容是指审计部门以同类工程中的工程造价为参考,并对拟建的工程进行审计,但是,在实际中应用这种审计方法时,应该特别注意几个方面:首先,审计人员在参考已完成审计的同类工程造价的过程中,对于施工图纸中的相同部门,可以根据拟建工程来进行审计,然而,不同的部门要进行分别审计,不可以采用审计对比法。其次,拟建工程与参考工程两者之间是有区别的,其建筑面积存在很大的差异,那么,针对这种现象,可以利用参考工程与拟建工程相同工程量这一点进行对比审计,由于这一过程较为复杂,审计人员必须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对拟建工程进行认真仔细的审计,避免审计结果发生误差。最后,如果拟建工程与参考工程的建筑面积不同,可设计图纸中有着相同点,审计人员就可以将这些相同部分采用对比审计的方法。

4、筛选审计法

不同类型的建筑工程项目,在建筑物的设计、构造等方面也存在着极大的差异。然而,无论是在任何工程项目建设中,各个阶段的施工量在建筑面积上并不会产生较大的价差。因此,审计人员就可以对该类建筑工程采取筛选的方法,根据国家规定的定额标准来进行工程造价的计量工作,这种审计方法不仅能够对整个工程项目的工程造价进行全面的估算,还可以对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确保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1]。

二、工程项目竣工结算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1、工程审计人员的素质有待加强

工程审计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审计结果。个别审计人员故意刁难施工单位预算人员,以此要挟收受好处。还有审计人员与施工单位相互勾结,抬高工程价款。个别审计人员责任心不高,直接用施工单位的计算底稿,不认真计算。如在复核某审计单位的审计成果时,发现工程量均为整数,经核实其工程量未经计算,只是在施工单位基础上胡乱删减一番,凑够审减额,能拿审计费就行。

2、竣工结算审计不参与施工现场,审计滞后

由于工程造价审计一般不直接参与工程建设,它主要是以工程资料为依据来进行间接审计。在现实工作中,一些施工单位将对自己有好处的变更签证提供出来,而对自己不利的工程资料就隐藏起来,有些情况业主方或监理人员工作疏忽,也提供不齐全的资料,而审计人员又不掌握工程实际情况,工程造价审计质量就无法得到保证。有时图纸上有的项目,实际并没有施工,或是各单项工程有交叉的地方,重复计算。审计人员只能通过间接的反馈工程信息资料了解工程情况,审后的工程造价不能确定是否准确。

3、竣工结算审计变更、签证量太大,与图纸界限不清

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现场的实际地质情况及施工环境和图纸不一样,导致施工内容和施工工艺发生改变,发生图纸变更及现场施工签证,变更、签证是影响工程造价的关键因素之一。施工单位都是低价中标,往往想靠后期增加变更、签证来增加利润,如果建设单位负责人没有控制好,就会使得变更签证工程量很大,结算比预算高出很多,甚至出现好多变更、签证与图纸界限不清甚至重复的情况,给后期审计带来很多的困扰[2]。

三、加强工程项目竣工结算审计的有效策略探究

1、加强审计制度和人员队伍建设

对于审计制度,应该按照木地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办法和机关国家建设项目审计准备的要求,结合自身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有利用市场竞争力的规章制度,使审计制度有章可循,减少不必要的错误。另外,还要加强人员队伍的建设,工程决算审计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要求工作人员洞察能力比较强,知识面比较广,懂审计、会计、法律、工程预算等方面的知识。

2、审计工作应向项目前期深入

审计人员要在招投标阶段就介入,对招标文件进行审查,避免出现招标文件内容不合理或招标范围不明确的现象。在签订合同时,审计人员应注重合同的严密性、完备性审查。对影响工程造价的各项条款把关,比如材料价格、取费依据、索赔处理等,均应作明确规定。施工过程中,审计人员在施工现场进行跟踪审计,进行过程控制,了解施工现场,为结算做准备。

3、要求送审资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对每一个送审项目都要求施工方将结算资料分类装订成册,由建设主管部门审查合格后方可报审。所有结算资料要真实完整,杜绝补签资料现象。

4、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软件

如今,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计算机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工程结算审计工作中,有效的解决了以往传统审计工作中存在的弊端,大大提高了审计工作的效率与质量,降低了错误率,通过利用计算机系统来减少审计人员繁重的工作任务量,逐渐实现了工程结算审计工作信息化管理的发展模式。目前,越来越多的审计计算机辅助软件被开发出来,这势必将会成为我国工程造价结算审计工作未来主要的发展趋势。

5、对合同、协议、招投标文件的审核

对合同、协议、招投标文件进行审核是进行审计工作的先决条件。目前,许多工程合同签订后,甲乙双方都会签订补充协议。大多数的补充协议都会对合同的结算调价条款进行补充或更改。进行工程造价审计时,必须要仔细研究合同、协议、招投标文件,确定工程价款的结算方式以及合同的计价类型。

6、工程量的审核

施工单位一般会通过虚增工程量,重复计算工程量来增加造价。审减工程量是降低工程造价的基本手段。在审计工程量时必须首先要熟悉图纸,再根据工作细致程度的需要、时间的要求和审计人力资源情况,结合工程的大小、图纸的简繁选择审核方法。采用合理的审核方法,一些图纸不明确的工程需要进行现场计量,审计人员则一定要到现场,按计量规则进行计量。对隐蔽工程可以通过查阅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来确定其真实情况。

7、材料价格的审核

在实际的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中,材料价格是十分关键的因素之一,更是工程造价结果有效性的重要保障。因此,审计人员在对材料价格进行审核时,主要是根据建筑双方所签订的合同法为基本标准。一旦合同中规定了不允许对材料价格进行调整,那么,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就不可以对其做出调整,反之,如果合同内允许施工过程中对材料价格进行调整,审计人员就要结合实际的施工情况来确认最终的材料价格,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麻烦[3]。

8、取费标准的审核

审核单位工程造价,在进行审计的时候,应该了解各类材料的价格,掌握市场动态,掌握一定区域内同一时期的平均工程造价指标,能对材料的单价做出准确的判断。对照工程施工合同,检查取费标准是否与合同中的一致,有些施工单位为了在报结算时,擅自提高工程等级,按高一类别进行取费,从而造成了工程造价提高的情况。审核工程费用的计算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审核工程各项费用的计取是否符合相关文件的规定,取费的系数是否与施工单位的资质相符,有无重复计费的情况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尽管审计过程中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只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并能严格执行,树立诚信体系,加强人员管理,工程造价的真实准确性便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参考文献:

[1]雍承鑫.建设项目结算审计控制措施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01):32-34.

工程审计的分类篇9

关键词:金融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审计风险防范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9.65文献标识码:a

1.金融审计风险概述

金融审计风险主要指金融审计人员参与金融机构审计时,因个人行为不当或业务素质不达标,出现疏漏、错误或信息技术方面的问题,导致审计意见缺乏参考性,审计结论不正确。当前,国家审计机关很重视金融机构审计工作,将商业银行审计监督作为该过程中的重点内容,有助于金融风险防范,实现金融改革,提升银行经营效益。但是,因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及管理方面缺失,加之受审计方法及审计人员等因素影响,使银行审计过程中,相关问题及风险频发。相关责任人应结合金融审计要求,提高对该问题的重视度,实现预期审计目标。

现如今,商业银行已经不再秉承财务收支审计方法,而是风险审计、管理审计和效益审计并重。领导层和审计人员逐渐提高了对该项工作的重视度,将审计风险控制作为日常关注重点。

2.金融审计风险类型

2.1违规操作风险

该项风险主要诱发因素是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工作时,没有严格遵守内部审计准则。当前,银行系统已经制订了完整的内部审计准则、操作规程、办法等,使内部审计操作过程更加严谨、规范。实施内部审计工作时,必须严格遵守此类规章制度。但具体工作实践中,常因内外部因素影响,出现问题及偏差,导致内部审计部门执法行为不当。

2.2取证不当风险

该风险主要是由审计证据不充分或不恰当所致。其普遍存在于现场审计工作中,很多是因技术层面的不足导致的。依据现行内部审计操作规定,发现问题之后,应有充分的证据予以证明,其不仅仅是查出问题这么简单,也需要进行论证。倘若该项工作落实不到位,会使审计结论不具备说服力。

2.3查证不实风险

该风险主要由于重要事项查证结果不属实,或揭露不全面。银行内部审计工作,多检查银行主业业务,尤其是一些潜在风险较高的业务及内容。银行的业务特点决定了其风险识别难度较大,内审监督工作也容易遭受质疑。银行内部审计部门仅通过事后检查,无法保障资金安全。该过程中,很容易因查证不实或业务人员素质不达标,引发风险情况。

2.4定性不准风险

该类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政策规定或业务规章制度等引用不当,措辞不规范等。其在内部审计中较为普遍,严重制约了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内审人员在判断问题时出F错误,误导被审事项中尚未实现的结果,推断与实际不符;审计报告中,夸大了被审事项差错;经审计检查,发现问题性质较为严重,但审计报告中并未全面反映,被审计单位存在严重的违规作弊行为等,导致审计结论定性不准确。

3.金融审计风险成因分析

金融审计风险产生原因较为多样,定性难度较大。倘若审计过程中管理不当或审计技术、方法等使用不当,都会导致审计质量普遍偏低,引发审计风险。同时,审计人员个人素质也是影响审计工作的又一大因素。应依据金融审计风险类型及具体情况,对问题成因进行全面分析,以具备清晰的认识和了解,为后期审计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实现预期金融审计目标。

3.1内部审计人员知识构成不同

内部审计人员缺乏扎实的专业基础,日常工作中也未经正规严格的培训,无论是综合分析能力,还是把控能力均比较低;人员知识结构搭配不科学,多从事财务会计、信贷和个人银行业务等,新业务板块及网络人才普遍偏少,更枉论能够独立执行各审计业务的综合性人才。该类情况使审计过程中的风险增加;专业知识陈旧,缺乏更新,不注重审计业务培训,且针对性不强;理论与实践脱节,因审计人员业务经营管理参与度低,尚不能够对操作细节进行全面把握,导致业务操作能力普遍不强,增加审计风险;没有依据金融审计工作要求,构建相关激励机制,使人员流失严重。

3.2审计理念及方法滞后

现代商业银行已将内部控制流程作为审计重点,但仍有很多银行仍停滞于常规审计中,仅进行账表查证,并未对审计风险控制问题进行全面考量,导致审计风险增加;审计资源与审计项目不匹配,加之无权进行外部调查和取证,一些外调线索无法查实,增加审计风险;部分商业银行仍采用传统审计手段,信息系统中尚未对审计数据接口进行添加或预留,致使审计效果不佳,严重制约了业务审计的深度和广度;没有正确判断审计对象内部控制系统风险水平,测试范围和重点选取不当,也未正确执行审计抽样工作,使审计误差增大,出现审计风险;部分审计人员没有严格参照审计准则及程序开展工作。

3.3审计部门和审计对象不协调

内部审计部门并未对监督和服务关系进行科学处理,部分内审人员仅注重问题查找,没有提出实用性审计建议,不能够对审计过程中的各类问题进行有效解决;仍有一些审计人员没有认识到内部审计工作重要性,总是有意逃避,很容易产生审计风险;内部审计方式过于单一,对账项查阅较多,座谈、交流、调查问卷等比较少,沟通渠道不畅。

3.4内部审计管理体制弊端

各商业银行均改革了内审体制,但仍无法满足国际现代商业银行要求。很多商业银行没有实施总行垂直领导体系构建,审计体系缺乏独立性,决策层不能够对审计信息进行全面掌握,缺乏透彻性理解;仍有部分商业银行对内部审计工作缺乏认知,内部改革工作不够连贯,部分审计人员存在后顾之忧,不利于内部审计队伍整体素质提升;尚未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激励约束机制,导致审计人员在日常金融审计工作中,积极性普遍偏低。

4.金融审计风险防范对策

审计部门及人员应依据金融审计风险类型及成因,提出针对性的防范对策,对审计过程中的各类问题进行有效规避,将金融风险降到最低,最大程度保障经营效益。

4.1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首先,依据金融审计工作需要,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培训,使其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以及较强的宏观把握和综合分析能力;其次,依据年度审计工作中的重点内容,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针对性培训,确保培训内容的全面性;第三,与主业务部门建立良好的沟通互动关系,积极参与到各部门业务培训中,聘请经营部门业务主干讲授金融审计相关内容,提高审计人员专业认知;第四,依据该项工作要求,制定完整的年度学习计划,使该过程更具制度化和规范性;第五,提升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使其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以达到良好的风险防范效果。

4.2优化审计技术及方法

首先,构建科学的内审模式,坚持风险导向原则,注重审计程序中的重点内容把控,加大对复核、督导和考评工作的重视;其次,准确评价审计对象内部控制水平,合理确定实质性测试的范围和重点,科学选择抽样方法,必要时适当增加审计样本数,实施扩大测试;第三,加大内部审计软件开发力度,使其与内部业务具备较高的匹配度,注重非F场审计工作,实现内部审计工作目标;第四,加强审计风险理论研究,加快审计技术创新。内审部门要认真研究银行各类业务发展趋势,实施经验总结,以科学理论对内部审计实践工作予以指导。

4.3内审部门应与审计对象沟通

首先,内部审计部门应明确监督与服务的关系,并对其予以正确处理,建构良好的服务意识,将整改和服务发展作为重点实施内容及目标,由以往被动审计转变为主动审计,以该种方式,对金融风险进行有效防范;其次,审计对象应注重观念更新,加大对金融审计工作的认知度,认识到内审部门在金融审计工作中的重要性,以此为基础,实施防弊纠错,通过充分应用内部审计手段及方法等,使内部控制制度更加完善;第三,内部审计人员应注重沟通过程中的灵活性及多样性,对审计对象进行充分调用,使其对审计工作予以配合,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及效率。

4.4深化内部审计体制改革

首先,依据金融审计工作要求,转变传统工作体制,使该项工作更具独立性,提升内部审计工作权威;其次,注重审计机构管理,采用科学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在日常工作中,将审计工作人员积极性调动起来,使其充分参与到金融审计工作中来;第三,实施审计人员结构优化,提高金融审计人员业务素质,以对金融审计工作中的各类风险进行有效规避;第四,依据金融审计工作要求,实施审计风险控制标准构建,使其更加科学、合理,并将内部审计风险责任追究制度落实到个人,从而将审计风险降到最低,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浪费问题。

4.5制定完善的奖惩措施

审计工作极为细心严谨,应对审计过程实施严格控制,以免出现差错或疏漏。审计部门应制定完善的奖惩措施,以此来激励审计工作人员,使其认真对待日常工作。金融审计中,细小的偏差便会产生不可估量的损失,应不断检查和修改,实施风险控制,最大程度降低失误率。

5.结束语

综上所述,金融审计风险较为常见,对内部审计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应明确金融审计风险类型及成因,从思想上加以重视,提出针对性的防范措施,提高审计人员素质,优化审计技术及方法,深化内部审计体制改革,制定完善的奖惩措施。同时,内部审计部门也应注重与审计对象进行沟通,为该项工作执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工程审计的分类篇10

关键字:建筑工程土建预算审核技巧分析

中图分类号:tU761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建筑工程这一行业跟随着有着蓬勃发展的迹象。建筑工程的土建中在施工之前需要进行一项完备的预算审查,初步鉴定这项工程大致需要耗费多少资金和价值,针对土建的预算审查分析,在其中的操作中存在着很多技巧性的问题,土建的预算包含着整个工程建设中的各个环节和部分,同时做好土建的预算也是控制整个工程造价的一个重要环节。

1.建筑工程土建预算的审查技巧

1.1重视搜集完备的依据性文件。

审查人员必须向有关部门和人员搜集完备的编制预算的依据文件、材料,包括:

(1)建筑和结构专业提交的全套土建施工图;

(2)总图专业提交的土石方工程和道路、挡土墙、围墙等构筑物的平立剖图;

(3)工程所在地区的综合预算定额、建筑材料预算价格、间接费用和计取费用的有关规定文件;

(4)工程所在地的类似工程预算文件及技术经济指标。

1.2抓住审点

(1)工程量和单价的审查

(2)审查时应注意:

1)编制预算时所使用的综合预算定额是否适用于本工程;

2)预算书中不得重列综合定额中已包含的工程量范围;

3)是否按定额规定的规则计算工程量;

4)防止出现张冠李戴,错套单价的现象。

(3)各分部审核的重点不同

1)土石方分部

应注意、本分部仅适用于土石方、满堂基础及基础定额中未综合的土石方项目。

运土数量中,是否已扣除了回填土数量。如有地下室土石方工程时,在计算承台或砼基础时应扣减挖、填、运土的含量。计算挖土高度时,不得把底板(或承台)的底标高作为挖土高度,应扣除原泥皮线标高。地下室土方量要计入工作面的土方量。要辨明挖土的土壤类别,以防止套错单价。对高地下水位地区应注意增列地下水排水费用。

2)基础分部:

打桩分部的定额仅适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的陆上桩基工程,不适用打试桩及在室内或支架上打桩。

审查时应注意有否忘列各类桩基所对应的机械进、退场费用及组装、拆卸费用。对于冲(钻)孔桩、灌注桩、人工挖孔桩等1米内的砍桩头费用,定额已包括,不得重列。超过1米砍桩头及吊运机械费用,不得漏计。

人工挖孔桩定额已包含扩孔5cm砼工程量,预算中不得重计,人工挖孔桩的弃土工程量不得漏列。

3)墙体分部

砧石墙定额仅适用于平墙,非平墙每m3应增加1.4工日。

墙基与墙身的分界线划分应符合规定。内墙、外墙、框架间墙与非框架间墙应分别计算。墙体工程量不应包括门、窗洞口及0.3m3以上的孔洞数量。

计算墙身长度中,属于框架间墙应扣柱位。墙体高度计算,墙顶是梁应扣梁高,墙顶是板应扣板厚;设有构造柱的砧砌体应计算拉接筋的工程量,一层砌体檐高在3.6m以下者,均应扣除定额内的垂直运输机械费。墙体计算中不得把门连窗、异形门窗按矩形门窗扣除。

4)脚手架分部

审查时应注意满堂脚手架的计算有否漏计增加层;住宅底层层高低于2.2m的柴火间不能计算脚手架;六层以上或檐高达20m以上应计算高层建筑增加费;临街房屋应增加防护措施增加费;天棚高度超过3.6m时应计算满堂脚手架;有装饰墙面(天棚)之一为装饰、刷浆或勾缝时满堂脚手架应计算50%;墙面和(天棚)均为勾缝或刷浆时应计算20%的满堂脚手架。

2.土建预算的审查方法

2.1土建预算的审查一般方法

(1)全面审查法。

这种方法也是重新编制预算,一般这种重新编制的预算包括:新学者审核的施工图预算、像维修这类投资不多的工程项目、像挡土墙围墙和道路这类比较简单的工程项目、由施工单位审核的的设计单位的预算或者建设单位审核施工单位的预算。这中审查方法的优势是预算的精度高,缺点就是重复工作,浪费资源。

(2)重点审查法。

指审查人员重新编制新的施工图预算,侧向于造价高或者功能多的重点分项工程。通常是用于施工单位审核的的设计单位的预算和建设单位审核施工单位的预算。跟前一种方法相比,这种方法工作量比较少,但是效果没有前者好,通常还需要重复编制预算。

(3)分析比较审查法。

该方法是对比前两种方法工作量大和周期长的缺点的基础上摸索出来的,即在分析总预结算材料时,总结出同种工程的造价和工料消耗的规律性,理清各自用途的不同。采用单方造价、各种结构比例、分项工程比例、专业投资比例和工料消耗五个指标来对不同的对象进行审核对比,对于不符合规律的分项工程,进行重点审核,找出差异的原因。

(4)常见病审查法。

预算的编制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在审核时也常出现一些不同程度的常见病。一些施工单位审核的施工图预算的常见病有:工程量计算出现正误差、定额单价高套正误差、项目重复正误差和综合费用计算正误差。对于预算初学者和工作人员常犯的常见病有:工程量计算出现负误差、预算项目遗漏负误差。审核施工图预算时要时刻注意这些常见病,找出不合理的地方,补充完善的预算内容,统计实际的工程量和合理的定额单价以便确定合理的工程造价。

3.土建预算的审查技巧分析

(1)工程量和单价审查

在工程量和单价审查时应注意:

1)编制预算时所使用的预算定额是否适用于本工程;

2)确保预算书中没有重复综合定额中的工程量;

3)是否按定额规定的规则计算工程量;

4)禁止出现错套单价的现象。

(2)各分部分项工程预算的审查技巧

1)基础分部。

审查时要分别标明各类桩基对应的机械组装、拆卸费用和进、出场费用;要注意看像钻孔桩、人工挖孔桩和灌注桩之类的低于lm的坎桩头费用是否在定额中已包含,若包含则不得重计,超过lm的坎桩头费用和机械使用费要计算进去;计算人工挖孔桩的工作量时要计算弃土工程量,不得重算已在定额中包列的扩孔5cm混凝土工程量。

2)土石方分部。

计算运土量时要查看是否把回填土数量包含进去;对于有地下室的土石方工程量计算时,要计人工作面的土方量,注意要把承台和混凝土基础的挖、填和运土量扣除;计算挖土的高度时,应扣除原先的泥土皮线标高,二不能把承台的标高作为挖土高度;对于不同的挖土类型要分别计算,不能套错单价;在高地下水压的地区的计算要包含排水费用。

3)墙体、门窗分部。

应熟悉墙身和墙基的分界线规定,对于非平墙应按每立方米增加1.4工作日计算,对于不同部位的墙应分别计算,计算墙体工作量时不能把窗cu、门和体积大于3.3m3的孔洞算进去,并且不能把异形门窗和门连窗看成是规则的矩形去除掉;计算墙身的长度时,应扣除框架间墙的柱位、墙顶梁的梁高和墙顶板的板厚。门、窗的工作量应与墙体计算时扣除的面积相等,审查门窗时要注意门窗数量是否与平面图中的数量相符,还要审查对应的玻璃种类和厚度,如果与定额不一致则必须换算。

4)柱、梁、板分部。

计算柱、梁、板的工程量采用的是计算图标尺寸的实际体积的计算方法。审查时注意过梁、板与平板、梁板之间的分界线,对于悬挑梁高度在lm以上的钢筋混凝土要按钢筋混凝土墙计算,高度在1m以下的按钢筋混凝土天沟计算;计算梁板时要扣除板厚、主梁要扣除柱位、次梁要扣除主梁的宽度;钢筋混凝土的计算量不能按投影面积计算,应按实际体积计算。

5)屋面分部。

因屋面的防水必须用到防水粉,所以防水粉的用量已经在定额里面,若实际情况不同时要进行换算;设计采用的屋面与定额规定的不同时要进行换算;屋面的总的面积之和应约等于一层的建筑面积.

(3)各项费用审查。

各项费用计取基数是按人工费和机械费之和计算。查看工程类别、工程所在地,上述两项会影响企业管理费和税金。对无定额可套而用市场造价套价的特殊材料项日只能计取规费和税金。审查建筑工程其他项日费、劳务分包企业的取费要根据承、发包双方签订的合同。

4.做好复核工作

完成预算审查之后,为了检验审核成果的可行性,必须采用类比法。即利用工程所在地的类似工程的技术经济指标进行分析比较,进行可行性判断。如差距过大,应寻找原因,如设计错误,应予纠正。预算审核是一项细致的技术经济工作,虽有技巧,但应在正确的工作方法和丰富的业务知识指下,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结束语:

要想保证建筑工程造价的合理性、投稿投资资金的使用效率、避免出现工程成本投入超支等情况,就必须全面了解和掌握以上内容。只要这样,才能保证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实现经济效益最优化。

参考文献:

[1]杜敏华.谈建设工程的预结算审核[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05).

[2]乔萍.提高工程造价预结算的审核水平控制工程费用的支出[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