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财务审计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8:28:50

高新财务审计篇1

关键词:新财务会计制度;高等学校;内部审计;影响

中图分类号:F239.45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7-000-01

一、高校内部审计的理论基础

1.高校内部审计的概念

高校内部审计主要是指负责高校内部审计的专职人员,按照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对该学校的经济活动进行定期,定量的审核检查,并对检查的资料进行归纳和整理,以确保其资料的合规性,并针对审计活动出具相关审计报告。高校设立的内部审计单位一定要具有独立性,这样才能良好的起到监督学校经济活动合法性的作用。

2.高校内部审计的内容

由于高校自身的经营性质,决定了高校内部审计的内容。高校内部审计的内容主要涉及到收入审计,支出审计,财务预决算的审计以及经济责任审计四个方面的内容收入审计主要是对高校的各种收费项目进行审计,审核内容主要是看有没有合规票据,是否存在乱收费现象,是否设立专用资金户等等。

支出审计主要是对高校支出的经费进行审计,审核是否存在乱开支的现象,是否存在挪用专用资金的现象,是否存在购买的固定资产账实不相符等等。

财务预算的审计,主要是对高校经费预算进行审计,主要审核高校是否存在经费超出预算的状况。通常每个高校都会设定经费预算标准,不经批准不得超出该标准。

经济责任的审计主要是针对离任责任主体的审计,主要审计离任前相关人员的经济责任进行审计。

二、新财务会计制度下高校新制度内容分析

对比新旧会计制度,我们不难发现新的会计制度在会计主体,会计师职责,资产管理,负债风险控制,财务监管方面都做出了相应的明确和调整,这就使得高校财务制度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第一,会计计量的变化,新会计制度下,营业税改增值税,高校的计税依据,计税方法,以及税率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这就会直接或间接影响高校的税负,从而影响高校的经营活动。此外新会计制度的实施,使得高校的会计计量更加真实可靠,更能准确的反应高校的资金运转情况。

第二,会计核算内容的变化,新会计制度下,高校的会计核算方法更加明确细化。如新会计制度下,适当调高了固定资产的单位价值标准,并采用权责发生制对固定资产折旧进行相应的核算,弥补了旧会计制度下不能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真实价值的现状(因为旧会计制度下不计提折旧)。此外还细化了会计核算科目,如累计折旧,高校会计核算还新增了政府收支分类,部门预算以及国库集中支付等相关内容的核算,并新增行政管理支出等会计科目,使得高校会计核算更加细化。

三、新财务会计制度对高校内部审计的影响分析

新财务会计制度对高校内部审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审计类别,审计内容,审计职能三方面的影响,下边我们将从这三方面进行分析。

1.审计类别

根据高校内部审计的内容,高校内部审计的类别可以分为收入审计,支出审计,财务预算审计以及经济责任的审计。但是新的会计制度下,由于新增政府收支,国库集中支付等内容,相应的审计内容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如,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强调了财务预算审计的重要性,这就要求高校相关部门对于预算的收入,预算的执行,预算的支出进行严格的把关,并根据新制度将固定资产的审计也纳入到相关的流程中,以确保审计的完整性和严谨性。此外,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审计报告的范围应该相应的进行扩充,除了对原有审计内容进行评价以外,对于高校的效益,风险等也要作出相应的评估。

2.审计内容

新财务会计制度下,财务收支内容更加细化,这就要求高校在进行收支方面审核的时候,要严格按照新财务会计制度进行逐条审核,如审核财政补助收入,科研教育收入,经营收入等等,以确保账目的规范性,合理性。对于高校的支出,要区分经营支出和事业支出,其中新会计制度下的事业支出又包括教育事业支出,科研事业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后勤保障支出以及离退休支出五个部分,进行审计的时候要一一对应其相关内容。对于年末的结余要进行合理的分配,以防止账实不符的情况。而对于一些其他的支出,如对外捐赠,转让,报废等行为要严格按照新会计制度进行审计,以防止出现乱支出的现状。此外,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另一审计重点就是对于资产的审计,重点审计资产的折旧,即固定资产折旧归于累计折旧。无形资产的折旧归于累计摊销。

3.审计职能

旧财务会计制度下,高校内部审计的职能主要是对高校的经济活动的合法性进行相应的监督,从而提高高校的风险防范意识,从而促进高校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旧会计制度下强调的是发现错误,改正错误。但是新的财务会计制度,对于审计又提出了新的要求,新会计制度强调审计职能的防范性,它要求相关审计部门进行角色的转换,即由原来的监督职能向管理职能进行转变,不是仅仅督促高校部门的活动,而是引导高校进行正确的决策。这就要求高校审计要建内部控制制度,财务信息披露制度以及风险防范制度,在内部审计的程序上加以控制,进而做到为高校更好的服务,从而促进高校的整体财务管理水平,将高校的经营风险降到最低。

四、结束语

审计工作,是每个企事业单位经营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因为它不但可以起到监督企事业单位日常经济活动的作用,还能帮助企事业单位防范风险。不同的经济环境,不同的会计制度,审计工作具有不同的内容和含义。新财务会计制度的时代已经到来,高校相关财务部门应该仔细领会新会计制度的宗旨,结合各高校自身的情况,适时调整自身的审计内容,审计方法,及审计流程等等,以适应新会计制度的发展,从而真正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惠.新制度对高校内部审计影响分析[J].财会通讯,2015,13:99-101.

高新财务审计篇2

虽然我国新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实施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是综合分析医院财务审计工作的现状,仍然发现不少问题。

(一)内部审计工作缺乏主动性。根据卫生部门的相关规定,拥有300张病床的医疗机构要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并且配置专职审计人员,并且对审计机构与人员的职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但是结合工作实践发现,很多医院虽然设置了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但是其职能却没有发挥出来,更多的医院将内部审计机构作为迎接上级相关部门检查的虚构部门,而不是站立在加强医院财务管理、防范财务风险角度出发的,结果导致医院在审计工作的过程中没有深入的医院的管理领域,使得医院的财务风险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比如医院收支虚假问题的出现就是财务审计工作不主动造成的,很多医院将卫生部门拨入的科研经费纳入到“其他应付款”科目中列支。结果导致不能对医院的科研经费具体进行审计监督。

(二)财务审计的工作范围比较狭窄。医院的资金使用情况不仅关系到医院的正常发展,而且还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相关,比如国家为了缓解老百姓的就医难问题会对医院进行一些财政拨款,同时也会对医院的医疗设备等进行更新支持,因此医院的财务审计工作就显得格外重要,通过严格的审计可以将这些资金用于国家预期的方法上,但是目前医院的财务审计范围却比较狭窄:一是医院财务审计的方式比较狭窄。医院在财务审计时将工作重心放在事后的监督审计方面,而忽视了对事前、事中的监督审计,结果导致一旦医院资金出现风险迹象后不能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导致风险的发生,医院资产的流失;二是医院的财务审计停留在监督层面,而没有扩大到风险管理、效益评价以及责任分析方面。

(三)财务审计人员的能力有限。随着医院经营环境的不断变化,新的财务核算模式对财务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医院财务审计人员的能力比较有限,他们不能适应现代医院财务工作的要求,造成内部审计自身能力差的原因:一是医院管理者对财务审计工作的不重视,没有将财务审计作为一个独立性的机构看待,导致财务审计人员对本职工作的认同度不高,他们认为自己的工作无关紧要,为此就会在工作中出现消极态度;二是对财务审计人员的在职培训缺乏新的理念。目前我国对医院财务审计人员的教育培训仍然停留在传统财务监督的层面上,而没有对财务人员的综合技能进行综合培训;三是财务审计人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也比较有限。会计电算化的应用,要求财务审计人员也要学会利用计算机系统对财务现状进行审计,但是很多人却不懂得计算机系统知识。

二、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对医院财务审计工作的影响

从总体来看,新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的适用范围更加全面,旧的《财务制度规则》只是适应于各级各类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而新制定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则适应于各级各类国有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同时强化了医院的预算管理。新颁布的规则更加强化了预算管理,对医院预算管理的规定更加具体、详细。其中该规则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增设了“财务监督”。具体到57、58、59条中规定的内容。新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对医院审计工作产生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一是丰富了医院自筹审计的内容。新的规则增加了医院审计科目的内容,比如对“现金”科目的审计由原来的只审计资金的使用流程,到现在需要审计资金的使用目的、制度以及新旧制度现金科目的衔接问题等;二是收入和支出审计的内容变化。

三、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下提高财务财务审计的对策

(一)建立完善的财务审计规则制度。建立完善的财务审计规则制度是规范医院财务审计工作的重要依据,通过规则制度开展重点审计。一是要开展物资购销比价审计。医院要对物资采购、销售环节进行严格的物价控制制度,通过比价控制审计对医院的物资使用情况进行审计,以此降低医院成本的支出,缓解就医者的费用负担。比如对医疗器械等设备的购买要进行综合物价对比,以此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二是要对临床科室进行绩效审计。医院要重视临床科室的绩效考核,采取成本核算法对医疗项目进行核算,并且将传统的事后审计前置为事中审计,以此强化临床医护人员在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的成本核算意识。

(二)加强财务审计的独立性地位。基于当前医院审计部门职能缺失的现状,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财务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稳定的内部审计关系。医院的管理者要高度重视内部审计工作,要组织全员的工作人员学习新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并且将制度学习与贯彻落实党的群众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根据医院的年度项目计划,对全院的科室职能进行划分与沟通,让他们自觉参与到医院的财务审计工作中。尤其是医院的一把手要高度重视财务审计工作,形成下上协调作业的财务审计工作模式;二是整合医院资源,提高内部审计机构的权威。医院要对全院科室资源进行整合,比如医院要对所有的固定资源进行整合,在保证现有医疗水平的基础上,通过职能科室之间的整合,构建以内部审计机构为核心的审计中心,以此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权威性。

(三)提高内部审计管理意识。造成内部审计工作不积极的很大原因就是医院的内部审计意识比较缺失,因此医院要提高财务审计意识:一是要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审计意识。很多时候内部审计工作不到位的根本原因就是内部审计人员的审计意识不高,因此医院要加强对审计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审计意识;二是医院要对审计人员进行岗位考核,将专业能力强、业务素质高的工作人员纳入到内部审计队伍中,并且将不符合内部审计工作岗位要求的人员清理出内部审计的队伍中;三是要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在职教育培训,定期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培训,及时将最新的知识灌输给财务审计人员。

(四)创新医院财务审计的内容。针对当前医院在审计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医院审计内容还不全面的问题,在新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制度下,医院审计要不断丰富其内容,扩大审计工作的范围,将涉及到医院所有业务的活动都要纳入到医院的审计工作中:一是医院要加强对“小金库”的专项治理。“小金库”的设置,不仅不利于医院的健康发展,而且还会加剧医患关系的进一步紧张,因此医院要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活动,对医院科室的奖金分配、会议费用以及各种业务培训等费用进行严格检查,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通知相关科室进行限期整改;二是加强对经济合同的审计监督。医院的物质采购是有着严格的规则制度的,因此审计人员要从强化合同内容方面入手,对合同的订立、条款等进行严格的规范;三是做好风险预警与内控建设。医院财务审计工作需要建立全面的风险预警机制,及时通过预警机制将财务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四、结语

高新财务审计篇3

基于教育新常态发展,国家加大了对高校的支持力度,尤其是科研以及基建经费支持力度的提高大大增加了高校的财务工作难度,例如基于高校自主招生政策的实施,高校的收费权限得到一定自由权,因此在新形势下加强财务收支审计工作显得格外重要:首先高校财务收支审计是职务犯罪的有效保障。近些年我国高校经济职务犯罪的案例越来越多,分析原因主要是高校审计工作赋予流失化,没有及时发现犯罪分子的经济问题,最终导致国有资产流失严重。完善的财务收支审计则是腐败问题的重要打击武器,通过审计可以对高校的收支情况实施监督审计,从而从根本上规范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其次财务收支审计也是规避高校财务舞弊的重要手段。近些年高校“乱收费”现象突出,专项资金被挪用现象集中,通过财务审计则可以及时发现高校乱收费问题,从而督促高校进行整改,以此进化高校的环境,实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最后加强财务收支审计也是适应新环境的必然要求。基于教育新常态发展,高校财务工作面临国库集中制、公务卡改革以及绩效预算管理以及公车改革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对高校财务工作都会产生影响,因此通过审计可以提高高校适应财务新环境的能力,防范财务风险。

2高校财务收支审计存在的问题

在新形势下,高校财务收支审计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显,尤其是2015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直属高等学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意见》(简称《意见》)该意见的出台为高校财务收支审计工作提供了参照,有效的提高了高校财务审计工作,但是基于种种因素的限制,高校在财务收支审计中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

2.1高校财务收支审计观念淡薄

虽然基于反腐倡廉以及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不断完善,高校的审计观念不断增强,但是基于财务新形势的变化,高校在财务审计中仍然暴露出审计观念淡薄的现象:一方面高校管理者审计意识淡薄。例如国家出台了诸多关于内部审计的规章制度,但是高校在具体的实施中却不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甚至部分高校管理者忽视审计工作,认为审计工作属于表面工作,不予重视;另一方面高校审计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不强。部分审计工作人员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他们往往会采取朦胧的工作方式。例如对于高校存在的违规使用财政资金的现象不予制止。

2.2高校财务收支审计全局性不够

基于高校财务收支来源较多,例如学生的学费、政府的拨款、银行信贷以及企业支持等这些资金数额比较大,因此需要高校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对资金的管理。但是事实上高校对于资金的收支审计往往侧重事后审计,也就是对资金的使用票据等进行审计,这样对于高校资金的使用效益而言没有实质性的价值,因此事后监督审计难以及时制止错误的使用方式,无法将损失降低到最低。

2.3高校财务收支审计监督机制不健全

健全的审计监督机制是提高审计工作的重要保证,然而实践中高校在财务收支审计监督机制建设上存在缺陷:一方面是高校内部审计监督的独立机制不健全。高校内部审计是高校内部的财务审计工作,然而当前我国高校实行,而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的个人利益受制于高校管理者,因此很多时候基于现实利益的考虑,内部审计人员不得不选择“同流合污”。例如去年查处的高校腐败问题,属于典型的从高校管理者、财务处长以及审计人员的连串犯罪;另一方面高校的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例如高校财务收入部门的岗位权限设置不合理,造成相关人员的权力过大而缺少约束,容易出现腐败。

2.4缺乏高素质、强专业的审计队伍建设

基于新形势变化,高校财务审计人员的素质暴露出一些问题,例如高校审计人员不能熟练的应用互联网设备,无法满足“互联网+审计”模式要求;审计人员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很多审计人员认为自己的职责就是对高校的财务进行审计,而关于财务风险以及财务工作水平提高等问题缺乏主动、积极的思考;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有待提升,在反腐倡廉的新形势下部分审计人员仍然不懂得收敛,为了自己的私利而不顾国家利益。

3新形势下高校财务收支审计问题的解决路径

基于高校所面临的新形势,高校必须要不断优化内部控制制度,提高财务收支审计工作水平,实现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3.1提高高校财务收支审计的观念

基于新形势新要求,高校要营造审计氛围:一方面高校的管理者要从自身意识层面入手,树立审计意识,重视审计工作,并且为高校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而提供必要的支持。例如高校管理者要组建内部审计工作小组,对重点项目进行跟踪审计,同时还要赋予内部审计人员一定的职责,给予相应的经费支持;另一方面审计人员也要提高审计意识,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从事自己的审计工作;另外高校也要加强对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培训,增强职业道德素质,让审计人员自觉遵守“八项规定”、“三严三实”和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的新要求,坚定信念、纯洁思想,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强化自律意识,端正态度,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审计工作中去。

3.2创新高校财务收支审计模式

一是继续推进内审工作全面转型,由真实性、合规性财务审计为主,向以真实性、合规性的财务审计与以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管理审计并重的转变;二是以管理审计和效益审计为重点,积极开展内控制度审计和管理效益审计。同时高校在做好各项常规性审计工作的同时,要突出重点做好以下两项工作,对教育部门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复审,督促问题尽快整改;根据高校的实际况制定出完善的解决对策,并且切实落实到行动中。

3.3完善审计制度,公开高校内部的财务

针对高校中存在的利益关系问题,高校要构建独立性的审计部门,例如将内部审计机构人员的职务晋升等与审计质量相结合,降低高校管理者的权限,避免出现因考虑管理者因素而不能公正客观的对财务活动进行审计。当然作为关键的还是要健全高校财务信息披露制度,及时将财务审计结果通过高校的网站、财务报表等载体进行公布,从而让社会、师生及时了解审计结果,实现高校审计的全面监督。长期以来高校财务信息披露不完整的问题成为高校财务舞弊出现的重要因素,因此高校必须要严格按照相关会计规定对收入、支出等信息进行披露,尤其是要对科研费用的预算和核算等财务信息进行公正披露。

3.4构建高校财务审计的评价体系

高校审计评价体系需要包括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制度、评价标准、评价方法等方面,应该循“方法科学、内容全面、制度规范、操作简便、客观公正、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该体系可以由评议指标和基本指标构成,评议指标是用来判断影响财政效益非定量因素的,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定性分析结论。基本指标可以反映评价的基本内容,在此基础上能够形成初步结论。为了使现代高校财务审计工作的需求得到满足,高校的财务管理部门应进一步健全财务审计体系。由于现代高校扩招后学生数量的增加和对师资力量的需求,以及基础设备仪器和建设购买等活动,需要完善传统高校的财务审计评价体系,来使高校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财务审计管理的能力得到提高,并对高校的财务审计活动做出有效的指导和规范。高校财务收支审计工作是基于新常态发展提高财务管理的重要选择,通过强化财务收支审计工作能够实现高校的全面可持续健康发展,因此高校必须要正确认识财务审计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严格按照财务审计新规范新要求落实财务审计整改工作,做好相关审计工作为高校的长远发展而保驾护航。

作者:吴微单位:辽宁省审计厅

参考文献

[1]施鹏飞.事业单位财务收支审计中的问题及对策[J].新经济,2016,(5).

[2]闫军刚.新形势下高校财务审计的难点与对策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6,(34).

高新财务审计篇4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审计;创新;策略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审计工作主要是审计人员依据相关法律对单位内部的财务预算、计划等进行监督和审核。财务审计工作是行政事业单位日常工作中的重要部分。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审计工作存在一定的缺陷:缺少独立性,审计部门职能无法完全发挥;审计工作流程不规范,无法有效监督单位的财务活动;审计人员工作意识不强,对自身所在岗位没有足够重视。新形势下,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工作要求进一步提高,创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审计工作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1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审计的内涵和意义

1.1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审计内涵。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审计工作就是内部审计部门按照国家审计法的相关规定,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审核、管理,包括年度财务计划审核、财务活动预算、财务活动收支审计、资产资金投资审计等[1]。1.2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审计意义。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能够完善行政单位的财务制度,合理界定经济活动范围。通过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能够遏制徇私舞弊现象,消除经济活动的负面因素,有利于行政单位中经济责任的履行和落实,为国家审计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在保护国家资产和资金安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2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审计工作面临的要求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政治体制改革的逐步开展,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审计改革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审计工作呈现了新的特征和趋势[2]。外部化特征明显。内部审计部门是监督行政事业单位的重要部门,能够规范经济活动,为纪检部门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参考。法制化要求明显。我国内部审计工作起步相对较晚,缺乏法律的强制约束。近几年,相关法律法规相继出台,明确了审计工作的法律地位,强化了内部审计工作法制管理。独立性要求日趋明显。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内审部门缺乏独立性,在行政工作中流于形式,无法在单位各项事务开展时发挥客观的、独立的评价和建议作用。审计人员素质要求提高。能否最大限度发挥审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决定了审计部门工作能否高效开展。内审工作有复杂化的趋势,这就要求审计人员除了需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工作能力和经验[3]。

3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审计工作创新策略

3.1明确内部职责划分,强化内部审计功能。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对象是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具体审计工作,在单位各项事务开展时发挥客观的、独立的评价和建议作用。第一,内部审计应以管理目标为导向,在明确本职工作的基础上,扩展审计的范围,将服务范围扩大到其它部门,规范本单位的财务活动,并向管理层提供具有可行性的建议,为领导层的相关财务决策提供参考建议。第二,审计部门应发挥联动效应。新形势下,国家审计工作的范围已经从单一的财务活动审计扩大到了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也需要向深层次进行延伸,在审计目标、审计方法、审计结果反馈、审计计划制定等方面与国家审计工作保持同步,最大化发挥内部审计职能。第三,应进一步强化审计结果在工作中的应用。内审部门应定期对财务活动和财政制度进行审计,及时发现并上报相关问题。3.2完善审计人员培养模式,提高综合素质。一项制度的落地、一个部门的运转最终都是由人来贯彻执行的。在财政审计工作改革升级的新形势下,应提高内审人员的全局观和大局观,提高职业道德,确保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内审工作的内容和面向的群体有复杂化的趋势,这就要求审计人员除了需要掌握法律、金融、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工作能力和经验。因此,应加强审计人员培训工作。政府相关部门应定期组织开展内审工作培训课程,通过网络教学、集中培训等形式,提高内审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技巧。此外,行政事业单位可以指定工作技能较强的内审人员定期向其他行业人员支援本单位的行业知识,丰富整个审计行业的工作知识储备,提高审计部门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还应对本单位审计工作从业人员进行选拔,扩展内部晋升渠道,将适合审计工作的优秀人员编入审计工作队伍,通过一定的奖惩机制,鼓励审计人员对现有工作进行创新,对于有特殊贡献的人员应将优秀资源对其予以倾斜,提高进修和深造学习机会。3.3完善法律制度,明确审计部门职责。目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审计工作中的法律法规缺乏针对性,现有的审计法律规定由于法律层级较低,无法控制审计工作中的潜在风险,进而影响审计工作质量。审计部门是行政事业单位的核心部门,应积极推进内部审计机构的建设和完善,将责任落实到个人,明确各级审计部门的相对独立性,明确领导部门对下级机构的责任,对无法履行审计义务的、审计效率不高的部门进行取缔或合并。另外,应将内审工作并到行政事业单位的行政日程中,定期进行工作汇报,及时发现和解决审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将审计工作开展的情况作为评价领导干部的重要指标,为领导干部的考核、聘用提供参考依据。3.4丰富创新审计方法,提升审计工作水平。科学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提高审计工作的精准性。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搭建信息交流平台,可以实现财务审计信息的内部沟通交流,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资源信息的共享,并能在一定范围内规避潜在的审计风险,保障审计工作质量。以互联网为依托,还可以建立全国性审计系统,促进各行业审计专业知识的传递,促进各领域审计人员的沟通交流。除了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还应调整审计工作的整体思路,从注重事后处理转向注重事前预防,将审计工作贯彻到行政事业单位的各个领域,强制审计人员参与单位的决策过程,从根本上杜绝行政资源的浪费,避免徇私舞弊情况的发生,保护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和资产安全。

4结束语

行政事业单位在维护社会正常运行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推进经济社会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工作则是重中之重,审计工作质量影响着行政事业单位其它各项工作的开展。新形势下,应创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审计策略,明确内部职责划分,强化内部审计功能,完善审计人员培养模式,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创新审计方法,提升审计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丁晨妍,丁欢新.新常态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制体制创新研究[J].商业会计,2019,651(03):35-37.

高新财务审计篇5

1、现阶段农村账务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农村财务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

农村财务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参差不齐,工作方式不规范。不能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财务核算,账簿和凭证不全,审批签字混乱、账目不细化最终成了糊涂账和流水账。会计制度的不完善和不规范,容易导致财务信息的失真,还会产生村书记和主任两套账的现象。离任村干部的审计没有进行规范的工作移交,还会出现呆账死账。

1.2、农村财务审计制度和体系不完善

农村集体经济对财务审计工作没有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和体系,透明度不高,甚至有些农村的村干部身兼财务会计职务,透明度不高。财务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管理工作混乱,打白条顶账、小金库和票据管理不规范现象普遍存在。甚至出现村财务管理人员私设小金库、私人借贷和贪污公款等现象时有发生。

1.3、农村财务审计工作内容不全面,实施不到位

农村财务审计的主要内容是审计农村集体经济的收入、负债、折旧以及农村集体经济的真实性、合法性和经济效益进行审计监督。而现阶段审计工作只是针对财务收支进行核算,没有将固定资产增值和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审查范围。审计工作制度落实不到位,流于形式,对于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得不到落实整改,缺乏有效执法手段。这样违纪违法人员和现象得不到惩治,还有些财务审计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财务管理工作的混乱,村务的不公开化,缺乏有效的监督,也使财务审计工作精与搞形式,流于走过场,搞假公开或半公开。

2、提高农村财务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的策略

2.1、将财务审计工作摆到农村工作的重要位置

结合农村审计工作的实际情况,给予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的支持。从机构设置、人员配置、工作安排等方面予以重视,增加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将审计报告纳入村干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和提拔聘用条件中,特别做好干部的离任审计工作,充分发挥财务审计工作的监督作用。

2.2、加强培训学习,提高财务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

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财务审计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强学习培养审计工作者廉洁自律、公平公正、恪尽职守、保守秘密的基本审计职业道德,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实事求是地开展财务审计工作。有计划的开展业务培训,提高审计工作人员的业务技能,增强责任意识、提高财务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同时,要加强培养审计人员为人民服务的意识,自觉接受广大农民的监督。

2.3、建立完善的财务审计制度和体系

构建完善的农村财务审计体系强化财务审计职能。各级村委会应成立专业的财务审计工作组,规范审计程序和模式、使审计结果透明化、有效的执行审计结果。有计划的开展季度审计、年度审计和村干部离任审计,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农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发挥民主协商制度,落实农民审计职能,科学、有序地推动农村财务审计工作,提升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

2.4、结合实际实事求是,创新财务审计模式和方法,制定好审计内容和重点

高新财务审计篇6

关键词:高校;财务审核;措施;建议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9.071

高校财务审核作为高校财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当前高校财务审核工作现状,发现高校财务审核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将有助于提高高校财务工作能力,解决财务问题提供基础资料和分析思路。同时,高校财务审核作为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环节,通过对财务审核工作的全面梳理和完善,有助于高校进一步厘清财务管理各个环节的权责利关系,减少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风险。

1高校财务审核工作现状

1.1关于财务审核人员建设方面

伴随我国经济与社会的高速发展,新会计制度、新会计准则不断与实施,高校财务审核工作也面临重大变化,不断更新的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工作对象、工作手段、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也对高校财务审核人员的职业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高校财务审核人员在掌握与熟悉应用财务方面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要了解、熟悉与财务会计工作相关的其他专业如审计、税收、财政、金融等知识。

虽然在工作实务中财务审核人员积累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但是仅仅依赖现有的知识已经难以跟上经济形势快速发展的步伐和我国新会计制度和准则不断实施的节奏。但是由于高校编制所限,高校财务人员配置有限,高校财务审核人员工作任务重、工作压力大,导致财务审核人员在处理日常的纷繁杂乱的财务报销业务后,难以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主动学习最新的财会专业技术知识、实时更新会计工作相关的经济理论和法律知识,导致目前高校财务审核人员知识面狭窄,会计理论单一,对相关财会法规不熟悉,对财务政策理解不到位,职业判断能力不强。有的财务审核人员态度消极,工作缺乏责任心,工作中敷衍了事,不能履行审核人员的职责。

1.2关于财务审核制度建设方面

目前,我国高校等事业单位一般实行“一支笔”审批制度,即由单位领导或分管财务的领导对有关的原始凭证进行审核签字,再由财务人员审核后办理记账与付等会计业务。由于单位领导或分管财务的领导(“一支笔”)不具备一定的财务专业背景和知识,作为财务报销的第一责任人的单位领导或分管财务的领导(“一支笔”)们在审核签字过程中,由于对原始凭证的真伪、经济业务发生的性质、项目开支范围等财务日常报销的要求不太熟悉和了解,在审核签字过程中难以有效发挥监督作用。另一方面,财务审核人员在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十七条相关规定进行原始凭证审核时,对发现的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不予受理,对记载不准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予以退回并要求更正时,难以获得报销人员的理解和支持,从而削弱了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互相牵制和监督的作用。

1.3关于财务审核信息化建设方面

高校财务审核信息化是将会计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建设成开放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高校信息化是高校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从高校内在管理要求而言,由于高校财务审核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和人员,重视高校信息化建设有助于高校内部各个相关部门间的相互沟通与协调,有助于打造部门信息共享的财务信息平台。从高校财务工作的外部工作环境来说,高校财务系统与财政、银行、税务等社会外部系统关系密切,加强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有助于高校财务信息与社会其他资源形成数据对接和信息共享。

当前我国高校财务信息化特别是财务审核信息化建设由于层级复杂部门众多、信息资源整合难度比较大、高校领导重视不足等原因,导致我国高校财务审核信息化建设滞后于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的要求,也桎梏了高校财务审核工作的发展。

2改进高校财务审核工作的措施与建议

2.1提高财务审核人员自觉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背景下,知识观念与职业技能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时代的车轮滚滚前进,把固步自封、不思进取的人无情的甩在身后,成为时代激烈竞争的淘汰者。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会计人员面对越来越多的新问题和新情况,需要高校财务审核人员予以及时、正确的解答与处理。高校财务审核人员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勇于面对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工作环境。高校财务审核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应坚持发展的眼光,认真专研,拓展领域,开阔眼界,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质,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不断提高综合素质,遵纪守法、依法办事。

2.2建立激励机制,提高财务审核人员乐于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目前由于高校在岗位设置、职称评聘、职务聘任等方面对一线教学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给予更多的政策倾斜,从而降低了高校财务审核人员对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

高校应创造条件为财务审核等财务人员在工作、学习和生活方面提供条件,建立健全财务审核人员的激励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和奖惩制度,坚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原则,对财务审核人员的工作进行客观综合的评价。对于那些考核结果优秀的财务审核人员,除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外,还要给予必要的精神奖励,要大力宣传先进典型,树立榜样,对其给予职称评聘、职务聘任方面的政策倾斜。

2.3增加人员配置,缓解财务审核人员工作压力

伴随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高校的资金来源也由单一的财政拨款方式转变为多渠道的资金筹措形式,除国家财政拨款外,还有学杂宿费、科研经费拨款等非税收入,以及提供培训进修和校办后勤实体经营收入等,伴随高校资金流量的剧增,高校财务审核人员的工作量也大幅增加,财务审核人员既要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外,必要时还要为报账人员解释报账流程和报销相关规定,对不予报销的原始发票还要给出合理的解释,导致财务审核人员的工作量每天都处于饱和状态。然而受高校事业编制和财务保密性要求所限,高校财务部门人员编制普遍偏低,导致财务审核人员配置没有和高校财务工作量的持续增加形成合理配比。增加高校财务人员配置比例,打破制约高校财务审核工作完善和发展的瓶颈,将高校财务审核人员从过度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才能真正提高高校财务审核人员安于工作乐于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4建立健全财务审核内部控制制度,提高财务监督职能

当前我国高校财务审核内控制度尚未形成完善健全体系,伴随我国经济法制的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必然成为高校财务审核工作的新要求。会计作为一项经济管理工作,具有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两项职能。然而目前我国各高校财务审核工作对会计核算职能重视有余,对会计监督职能重视不足,从而不利于高校财务监督管理职能的有效发挥。高校加强财务审核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真正地重视源头、夯实工作过程,促进高校财务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一是要建立健全财务审核人员工作制度,要求财务审核人员严格遵守会计法相关规定不得审核原始凭证,保证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二是建立健全高校部门间的监督制度,明确监督的范围,落实监督责任,最大限度地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三是引入外部监督机制,依靠外部监督力量的独立性和客观性为高校财务审核工作的规范发展提供合理化意见,提高高校财务审核工作的效率。

2.5加强财务审核信息化建设,提高财务审核工作效率

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与各学科各行业的结合日益紧密。加强高校财务审核信息化建设将极大促进于高校财务审核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升。加强财务审核信息化建设首先要对高校财务工作进行全方位的梳理和整合,目的在于对财务审核各道环节进行细化和优化,寻找现代信息技术与高校财务工作最佳结合点和介入点,用最低的投入实现最佳的效果,从而实现财务审核工作效率的全面提高,实现财务审核信息化建设的高效性。其次要借助校园网络建立财务审核信息化共享平台,接受广大教职员工的监督,共同维护财务审核工作的健康发展和有序运行。

2.6提高财务部门与财务审核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

高校财务部门应重视宣传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提高财务制度的普及度,促进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相互理解和尊重,提高财务工作特别是财务审核工作的效率。高校财务部门应借助财务审核信息化建设的成果采取多种形式和手段加强财务审核工作宣传,可以利用校园网络建设成果方便报销人员随时通过登陆了解学习等高校各项财务制度。从事财务审核工作的会计人员应提高服务意识,杜绝“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不良现象,主动与报销人员沟通和交流,提高工作效率,保证业务熟练、程序规范、高质高效地为全院师生提供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潘虹,黄宏杰.加强高校财务审核工作的管理[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

[2]陈默.从“报账难”看高校财务报销审核岗位存在的问题[J].财会研究,2015,(2).

高新财务审计篇7

关键词:农村财务,审计,农村经济

 

0.引言

近几年来,随着农村集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为了切实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工作,要将农村审计工作作为一项主要工作抓紧抓好。把农村审计工作当作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突破口来抓,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财务审计,加强审计监督,克服农村财务管理混乱,巩固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的社会稳定。

1.加强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重要意义

1.1推行农村财务审计,有利于揭露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集体所有制是我国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一种形式,集体的财产属于集体成员共有,任何个人不得侵占、挪用。但是,目前农村一部分人尤其是一些基层领导干部,利用职权侵占集体资产、大吃大喝、奢侈浪费现象时有发生;账目管理混乱和乱收乱支现象屡见不鲜。论文参考网。这些不良行为严重削弱了集体经济力量。推行农村财务审计制度,能及时发现并纠正农村基层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正确、全面地落实农村政策,促进农村干部依法、依规地执行政策和管理财务。

1.2推行农村财务审计,有利于强化农村财务公开制度的落实

目前,仍有一些村组的账务没有公开,或者是公开的内容和账内反映的内容不一致。因此有必要在农村推行农村财务审计制度,定期对村财务实施审核、检查,将经过审核的内容向村民公开。这样,有利于村民了解村组财务的收支状况,也还群众一个明白,有利于改善和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农村社会稳定。

1.3推行农村财务审计,有利于提高农村财会人员的业务水平

目前,我国农村财会人员普遍存在着年龄偏大、文化业务素质偏低的情况。大部分农村财会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知识培训,通过推行农村财务审计,帮助农村财会人员提高业务素质,以审计促进他们按照现代会计制度要求,完善会计科目、报表、凭证,确保账目规范;以审计促进基层财会人员按照会计制度建账、记账和报账,保证会计资料的全面性和真实性。

1.4推行农村财务审计,有利于农村集体资金合理、有效使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集体力量不断壮大,积累了一定规模的农村集体资金。但是,农村集体资金在使用中却存在着诸多不合理的现象。如果能够推行农村财务审计,可以对农村集体资金的使用提出合理化建议,便有限的财务资金用于壮大集体企业、提高农业科技含量、改善农村基础条件等急需用资金的项目上,促进农村各项工作步入一个良性的发展轨道。

2.改进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策略

2.1加强农村审计的法制化建设

从目前实际来看,迫切需要出台一部由权力部门制定颁布的农村审计条例,规范农村审计的执法标准,把农村审计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抓好农村审计的制度化、标准化、法制化建设,从而真正实现农村审计工作程序化,审计处罚法制化,做到审计追回款、罚款专户储存、专账管理制度化,审计反馈正常化,确立农村审计是国家审计的组成部分,各级农经管理部门要围绕经营管理的重点任务,积极推进法规制度落实,使农民负担和集体财力管理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严格执法,有效地解决改革和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2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审计人员业务素质

提高审计质量的关键是人,要对审计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不断拓宽审计人员的知识面,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业务技能。通过业务培训,使审计人员的业务知识得到及时更新,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新形势。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近年来村级集体资产越来越多,村干部在任期间掌管的经济权力也越来越大。论文参考网。土地征用与补偿、计划生育、退耕还林还草、良种补贴、救灾款物发放、社会事业发展等等不仅与村干部息息相关,而且也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村干部的财务是否存在问题也就成了农民关注的热点。

2.3改进方法,不断创新

农村审计工作要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不断改进审计方法,创新技术。一是要坚持利用审计调查与专项审计调查结合的工作方法。二是积极抓好日常审计。结合农村财务审计和村务公开,严格审计程序,严控非生产性开支,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杜绝违法违纪现象发生。同时,突出抓好农村干部的离任审计。对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严肃查处。论文参考网。三是违规责任具体化。对在农村财务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实行责任追究制。农村财务的月份联审记账由乡镇经管会计负责,农村财务管理由乡镇经管站站长负责,村级财务开支预算审批由乡镇分管领导负责。

2.4强化农村财务审计监督

农经部门要结合农村改革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农村审计队伍,规范农村审计行为,特别是县乡两级农经部门要配备专职或兼职审计人员,依法履行村级财务审计监督职责。实行村账乡镇的地方,审计监督工作由县级或市级农经部门统一组织实施。为提高审计质量,各级审计部门要积极配合和支持农经部门开展农村审计工作,加强业务指导。当前,要积极开展村干部离任审计,发包及上交款、土地征用补偿以及“一事一议”筹资等专项审计,重点审计其资金的筹集和支出使用和挥霍浪费等现象的发生。加强农经部门应与纪检、监察、组织联系等部门的密切配合,解决农经部门审计处罚权问题。

总之,强化农村财务审计工作,对于维护农民切身的利益,规划农村经济秩序,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推动新农村建设有着十分重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郭晓文,彭欢.创新乡镇审计模式规范农村财务管理[J].农村经营管理,2009,(11).

[2]荣丽,张志雄.关于注册会计师与农村财务审计的思考[J].中外企业家,2009,(10).

高新财务审计篇8

关键词:财政审计;目标;范围;内容;方法;创新

中图分类号:F2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3-0-01

一、对财政审计目标与范围的再认识

(一)财政审计目标的再定位。国家审计机关是宏观调控的职能部门,其重要职责是监督国家资金使用是否合理、高效。然而,传统财政资金审计目标是重点监督支出的真实性、支出范围与额度的合法合规性,对资金使用效益的评价不够重视,很难适应经济发展对财政审计的新要求。财政审计目标的确立必须要顺应财政体制改革的新要求,进行有效的重新定位,根据公共财政基本框架逐步建立的客观现实,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经常性审计,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式,逐步解放思想,树立全新的财政审计理念,将规范预算管理和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作为财政审计的核心目标。

构建新时期财政审计的总目标框架,应立足审计自身的独立性,充分把握经济发展总体目标和审计自身目标。财政审计总体目标应以促进公共财政体系的完善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的落实、促进经济结构优化转型、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总目标。

财政审计还应根据财政审计政策目标和措施的多元化特性,建立一系列“审计目标组合”,包括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局部目标和全局目标的组合等。合理进行目标分解与组合,能预防和抵御经济社会运行中的系统、矛盾和风险,实现多目标、跨领域的综合审计,促进社会各系统的功能平衡。因此,财政审计应在“财政审计大格局”的基础上实现审计任务的综合化,将审计目标和审计领域进行搭配、整合。

(二)财政审计范围的再定位。基于上述对财政审计目标的重新定位,对财政审计的内容与范围也应做出相应调整。一是要结合财政制度改革,深化预算执行审计。对财政部门进行审计,要重点检查和揭露预算执行中存在的弄虚作假及违纪违法等一些问题,促使财政预算实现细化预算和规范管理;二是要围绕党和国家在“十二五”期间的中心工作,更好地为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服务,以重点项目、重点资金、重点单位的财政支出作为审计监督的重点;三是要积极开展审计调查研究,将审计调查的重要内容聚焦于政府部门关心的热点问题、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问题、财政支出管理中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突出问题,进而撰写出有分量的综合调查报告,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的宏观调控川。

二、财政审计内容与审计方法的创新

(一)财政审计内容的创新

1.突出对财政支出的审计。通过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公共财政框架下的财政管理重点必然要由财政收入转变为财政支出,因而,财政审计的研究重点必将转向财政公共支出。财政审计的开展必须围绕预算管理及其预算支出特点来进行,以确保财政支出合法合规性以及绩效性的实现。具体地,应突出财政支出管理审计、公共部门行政管理成本审计和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审计等。

2.加强对转移支付资金的审计。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实施有利于缓解地方政府困难、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实现社会公平。加强对转移支付资金审计,一是审查转移支付的形式的合规性,是否符合新型公共财政支出的要求,是否遵循公共服务均衡化原则;二是审查一般性转移支付数额的确定依据是否科学可靠,审计公式化转移支付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各要素的数字是否符合实际情况;三是审查审计项目设置的合法性,其中,着重审查补助地方支出的项目设置和补助办法是否经过了法定审批程序,财政部门有无擅自设立补助项目、制定补助办法等超越权限的行为;四是审查专项转移支付有无明确严格的依据和规范的分配方法,分配过程有无太过随意、透明度差,进而导致财政资金低效甚至无效运作等问题;五是要审计结算依据是否合规、真实。

3.实施财政风险审计。如若管理不善,各级财政也将会面临未来无法偿还到期债务、入不敷出甚至引发财政危机和经济危机的风险。因此,应将财政风险审计作为在新时期财政审计的重点内容,对财政风险水平进行评估,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其中应重点加强对政府各种隐性债务与或有债务的审计。一要认真审查地方政府各类债务管理的规章制度是否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悖;二要从财务管理上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和控制,应认真审查报表、账本、凭证等会计资料以及借款协议,把握地方政府的真实债务负担,发现债务管理问题;三要根据债务资金的流向,跟踪检查使用债务资金的项目和单位,为财政部门加强对债务资金使用单位和项目的管理提供依据。

(二)财政审计方法的创新

1.坚持审计与审计调查相结合。审计和审计调查可以分别单独实施,也可以结合进行。审计与审计调查相结合,可以审计为主,辅之以审计调查,或者相反。如对教育经费的审计,在对财政部门、教育部门和部分重点高等院校教育经费进行审计的同时,只要对其他的院校作一些专题调查便可掌握问题的全貌。

2.积极推行计算机辅助审计。目前财税管理信息化和网络化的程度日益提高,给财政审计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国家审计机关应以此为契机,大力研究开发以网络为基础的计算机辅助审计(caatS),使财政审计能够尽快适应新技术发展带来的变化,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手段,扩大审计范围、提高审计效率、节约审计成本、加强审计监督力度。为此,应该建立健全计算机辅助审计的相关法规,制定财政审计中应用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具体操作准则、指南和操作法规,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3.实施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审计公告分为事前公告和事后公告两种。事前公告是指在审计项目开始前,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审计的目的、审计范围和审计时间等,以鼓励和支持相关人员提供审计证据,支持配合审计工作的开展。事后公告指审计工作完成后,将审计结果通过报纸、电视等媒体或会等形式进行公告。

参考文献:

[1]胡俊刚.维护财政安全是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n].中国审计报,2009-12-28005.

[2]肖振东.把握机遇深化以财政为主题的财政审计[n].中国审计报,2010-08-18006.

高新财务审计篇9

[关键词]企业;发展;内部环境;财务审计;创新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7.02.011

[中图分类号]F239.6;F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2-00-02

随着我国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也得到了更新和发展,财务制度与社会发展是相适应的,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时代在发展,理念在改变,在新的社会时期企业内部环境财务审计模式必然出现很多不足,存在很多与社会理念、经济制度矛盾的地方,需要不断完善创新,此时就体现出了新模式构建的重要性。一个科学合理的内部环境财务审计模式能够确保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环境的良好性,对于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和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企业内部环境财务审计工作的重要性

企业内部环境审计工作主要包括财务审计、绩效审计及合规性审计三大部分。其中财务审计是内部环境审计的核心内容,直接关系到整个环境审计工作的质量,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所以说一个科学合理的审计模式是整个财务审计工作的重点,审计模式直接关系到整个财务审计工作的整体规划、审计标准以及审计方式等,是整个财务审计工作的基本保障,要想做好财务审计工作就必须有一个科学合理的、与经济制度及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审计模式。

企业内部环境财务审计工作水平不仅能够保证财务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对于自身内部管理水平的提升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能够在优化内部管理结构、提高内部管理效率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良好的审计工作能够对企业内部的经济活动有很强的监督管理作用,能够有效提升企业内部资金使用效率,同时还能有效避免企业内部腐败现象的发生,降低企业经济风险。

2企业内部财务审计的现行模式分析

现阶段财务审计模式主要有三种:财务导向审计、问题导向审计及项目导向审计。这三种模式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在我国企业发展过程中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财务导向审计主要以财务报告为工作中心,通过对企业内部的财务报告进行分析,从而判断和了解企业内部的整个经济活动,这种模式过于注重形式,最终结果的准确性要依赖于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对企业经济活动的评价有很强的不稳定性。问题导向审计以企业暴露出来的问题为中心,这是一种企业内部财务审计完善的重要模式,通过问题的分析研究,把握问题的根源,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措施,可以说这是一种自我完善式的审计模式。项目导向审计主要以企业负责的重大项目为主,对项目的整个过程中的经济活动进行分析研究,一方面能够确保整个项目资金效益最大化,另一方面能够对项目进行有效完善,防止目标出现偏离。

现行传统财务审计模式一直引领我国企业不断向前发展,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制度的变化以及社会主体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现行财务审计模式的局限性逐渐显现出来,再加上企业内部对财务审计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和了解,导致企业内部财务审计工作水平得不到提升,严重限制了企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缺乏完善的运转模式

一个完善的审计模式不仅要明确审计从何着手,更要有具体的“着手”措施,即涉及具体的环境审计方面的内容,现性审计模式在这一方面存在很大的漏洞,仅仅提出了一个问题的构想,并没有具体展开进行分析,同时现行的审计模式对于不同领域的审计工作“一视同仁”,缺乏科学严谨的审计方法策略,造成审计工作内容不细致,表现得不能令人满意。

2.2企业缺乏对审计工作的重视

企业的重视程度直接关系到整个审计工作的开展状况,要明确审计工作对整个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但是目前大部分企业对审计工作的认识不到位,认为审计工作可有可无,企业内部缺乏一个良好的环境来确保审计工作的发展。同时,在审计员工的招聘上要求较低,对员工的培养力度不足,造成了审计工作人员的素质较低,员工的工作态度消极,导致审计工作形式化严重,严重影响整个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

3科学合理的企业内部环境财务审计模式构建探究

要想保证审计模式的科学合理性,必须立足我国经济发展状况以及现代企业发展模式,以市场经济为背景,在原有三种审计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形成一种目标明确、过程具体的新的审计模式。

3.1新模式构建方向探究

3.1.1财务审计职能

企业要进行部门改革调整,加强财务审计职能,形成独立的内部环境财务审计部分,确保财务审计工作规范化、独立化的同时提高其在企业内部的地位,以便更好地发挥出财务审计职能。企业内部要加强对审计工作的认识和宣传,便于企业内部其他部门认识和了解到财务审计工作的重要性,便于发挥其职能。同时有关企业的各种性能优化问题上,要立足于内部环境审计工作,在确保其职能发挥和提高的基础上进行调整。

3.1.2财务审计方式方法

科学合理的财务审计方法是保证财务审计工作质量的关键,传统的财务审计方法效率低,可靠性得不到保证,财务审计人员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审计方法,明确其他先进企业的会计审计方法,结合自身企业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引用,对传统老旧审计方法进行改革创新,确保审计工作效率。

3.1.3审计人员素质

审计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直接决定最终的审计质量,企业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企业提高对审计员工的重视程度,确保审计工作者的企业地位,同时要注重对审计工作人员的培养工作,提高对审计工作人员的要求,结合企业情况为其制订具体的培养计划,同时为员工开展自由发展的平台,鼓励员工努力提升自我,确保审计员工的工作能力、思想意识等与社会保持一致,保证审计工作正常开展。

3.2新型目标导向式财务审计模式的构建

新型目标导向式审计模式的核心是“目标”,即围绕着企业的既定目标开展审计工作,对审计目标、审计内容以及具体的审计依据进行分析,从而确定一个完善的审计方案,这种新型审计模式更符合现代企业的发展。

3.2.1审计目标和对象的确定分析

审计目标是整个模式的中心,所有的审计工作都围绕着审计目标展开,审计目标主要围绕对内部环境保护、内部环境治理相关资产等检查和监督,确保企业内部资源的完整、信息的可靠。审计对象则主要是企业内部与目标相关的经济活动信息,主要包括会计信息以及其他能够反映与目标相关的企业收支信息,要确保审计对象的可靠性和完整性,这与整个审计工作结果的可靠性有很大的关联。

3.2.2审计内容的确定

审计内容是审计模式的主体,一个完善的审计内容需要包含资金财务、会计信息以及内部控制的审核控制。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的侧重点,其中资金财务审计主要对企业的资金具体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确保资金落实情况;会计信息审计则以确保会报表中信息的准确可靠为主,排除隐藏在报表中的错误确保报表准确性,同时还能确保报表制定的规范性及数据的正确性。内部控制则是以控制理论为依托,确保环境内部组织关系协调,形成一个完整和谐的内部环境系统,确保财务审计与环境内部其他组织相适应。

3.2.3财务审计依据

审计依据是整个审计模式的关键,只有审计依据准确可靠才能确保最终的审计结果的正确性,审计依据主要包括法律法规、企业内部制度及科学理念等。例如:环境法律法规、与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经济发展理念等。

4结语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企业要想不断发展必须不断改革进步,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压力,企业做好内部环境管理工作非常关键。财务审计作为企业内部环境财务审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企业要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明确现行模式中存在的各种局限性,立足于实际情况,认识到构建一个新的审计模式需要从审计职能、审计方式方法及审计工作人员等角度出发,同时要认识到目标式财务审计新模式的优势,发挥创新意识,不断促进财务审计模式完善与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冯雅君.现代社会财务审计的必要性及其存在的风险[J].现代经济信息,2014(12).

[2]秦项茹,纪海荣.财务审计模式的创新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5).

[3]许婷婷.企业内部环境财务审计的现行模式与新模式构建[J].中国内部审计,2014(2).

[4]俞米娜.企业内部环境财务审计运作模式构建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3(4).

高新财务审计篇10

关键词:财务审计;创新模;公立医院;财务

1公立医院的财务审计的问题

在互联网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公立医院资源配置、医药供应、患者消费以及医疗采购等活动均可利用互联网有效快速地完成,并且现金已逐渐被电子货币取代,成为了互联网交易市场结算的主要工具。在此种变化下,公立医院财务审计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种挑战主要表现在互联网财务审计与常规财务审计相互影响引起的结算困境、常规财务审计模式过渡到互联网财务审计的创新问题上。现就当下公立医院财务审计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析[1]。

1.1公立医院审计职能弱化

因公立医院领导对内部审计职能认识不足,因此忽视了对财务审计的重视力度,导致财务审计效果得不到发挥。相对于其他类型的经济体,公立医院业务比较单一,实行收入与支出两方面管理,其会计处理较为简单。正因为如此,公立医院领导未提高对财务审计工作的重视力度。另外,大部分公立医院领导在医学领域中成就较高,具有精湛的医术,未接受过系统财务教育,潜意识认为财务审计工作便是算账和记账,因此,造成公立医院财务审计工作不被重视,导致财务审计工作落不到实处[2]。

1.2财务审计者素质较低

通过分析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来看,公立医院财务相关人员的总体素质不高,例如知识结构逐渐老化、管理观念落后、业务能力不足、创新意识不强以及工作效率不高等。事多人少问题长期存在,阻碍了公立医院财务的发展建设;另外,人才严重流失、财务编制基数不足、中级职称编制过少等,加大了财务部管理的矛盾[3]。

1.3不完善的财务审计制度

规范公立医院经济活动的基础便是公立医院财务审计制度。客观上来说,当下公立医院财务制度沿用的均是往常制定的标准,即便在其长期发展中有所改变,但实质上并未出现较大的变化。诸多制度均遵照公立医院管理的相关规定制定出,以此应付检查。制定出的制度既未盖章,也不是文件,甚至连日期也无。另外,部分重大经济事项无对应制度,一旦出现问题,无法明确具体责任人,进而造成事故出现后相互扯皮与推诿等情况的出现[4]。

2公立医院财务审计创新对策

2.1创新财务审计的目标

对比常规的财务审计对象,当下公立医院财务审计对象出现了实质性转变,往常财务审计的任务主要是管理物质形态的资金,但在互联网时代下,公立医院财务审计已逐渐转向为资源及信息的管理。在互联网经济时代中,公立医院财务审计不仅面临着全新的机遇,还需要接受与之相应的挑战,若想使公立医院财务审计工作得到进一步发展,公立医院需结合当下互联网经济的表现特点,及时把握发展趋势,将创新财务审计作为目标。例如在互联网经济下,公立医院财务部门需及时摒弃常规财务审计观念,适时形成动态、高效、协调与科学的创新理念,使财务审计整合资源、指导经营决策、制定经营方案以及优化资源配置等作用得到真正发挥,进而使公立医院经济效益得到提升[5]。

2.2强化互联网经济体系建设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互联网经济系统属于关键组成部分,公立医院可借助星型拓扑结构,同时利用光纤技术有效连接各个楼宇和科室,进而组建出互联网经济系统,集合数据共享、信息交互于一体,使各部之间相互协调。建设统一标准的互联网经济系统,主要原因在于能够实现互联网财务实时化、一体化管理,构建出自动审计、结算和优化资源配置的管理体系。若想使上述目标尽早实现,需强化公立医院各部门之间的建设,即依次建设管理药房、后勤物资、住院收费、财务以及药库等管理子系统,其后再有效连接融合各个子系统[5],如此一来,便可构建出一体化的财务审计互联网平台;利用各系统数据共享功能,财务审计子系统可整合公立医院科室库存数量、资金运转、物质消耗以及成本核算等数据,进而实时管理公立医院的资金,将物质采购和处理计划及时制定出,达到资金经济与使用效益的最大化[6]。

2.3创新财务审计工作方式

互联网经济的高效发展逐渐暴露了常规财务审计的弊端,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在于常规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当下公立医院互联网经济业务的高效发展。为确保公立医院财务审计在互联网经济时代中得到积极创新,可由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推进固化办公室模式,取代传统的移动式办公,以使时间利用率得到最大程度提升,保障财务审计自由发展,达到解放劳动力的效果。②合理配置资源,使互联网灵活性得到充分利用,强化流动资金投资管理,使公立医院获取更可观的经济效益。③转变报表、结算形式,尽可能达到无纸化办公的目的,如此不仅能使财务审计的效率得到提高,亦能够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低碳经济发展,帮助公立医院构建积极向上的社会形象,进而获得更丰厚的效益。构建财务制度,使其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主动借鉴市场机制,参考价值规律,对卫生资源合理配置。因多数公立医院支出需以医疗服务收费的形式来补偿,并且其收费的标准需根据成本明确,因此,为使公立医院内部支出管理得到加强,需对药品经营、医疗服务业务的财务成果正确核算,规范收费标准,优化成本核算方式,提高并加强公立医院管理基础工作,使财务审计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构建将财务作为中心的考核体系,提高社会效益的过程中尽可能减少耗费,最终使效益得到提高。将筹集、投放以及使用资金作为主线,通过合理的渠道对资金进行筹集,并使资金的结构得以优化,使其周转速度加快,最终使资金使用效率进一步提高[7]。

2.4提高财务审计者的整体素质

互联网经济时代下,公立医院财务审计工作繁重,因此需要一定的管理能力,相关管理者不仅仅需要对现代化科学技术有效掌握,还需对电商理论知识有深入的了解,因此公立医院要尽快通过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技能及素养,其能积极完善当下管理的现状。通过分析公立医院财务审计可知,财务审计人员需保持竞争紧张感,动态化了解市场行情变化,将互联网技术与个人财会知识相互结合,进而达到高水平管理的目的。同时,公立医院需加强培训财务人员,适当提高招聘人才的门槛,综合考虑管理技能、创新意识与专业技能,如此方可适应当下经济时展的要求。另外,还需及时更新管理观念,拓宽管理人员的知识面,进而培养出一批批高素质高水平的财务人员。公立医院经营者需提供充足的支持,加强对财务工作人员工作的重视力度,激发其岗位热情,进而积极参与管理工作中。构建完善的岗位责任制,准确详细划分财务人员的职责,定期开展业绩考评,通过精神鼓励或者物质奖励的形式使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得到充分激发。鼓励管理人员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将公立医院难点、热点问题与同行业及同仁们积极交流,指导其学习先进科学的财务审计经验,掌握财务审计中的新动态,更好地为公立医院提供服务[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