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思想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8:29:09

初中物理思想方法篇1

2011年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中明确提出:“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综合反映人类在探索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等过程中的成果.物理学不仅含有人类探索大自然的知识成果,而且含有探索者的科学思想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纳依曼阐述道:“今天教育内容的百分之八十以上都应该是方法……方法比事实更重要”.“物理教学必须从传统的‘学科教育’转向‘科学教育’,应该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科学知识,还要为他们的素质发展奠定必需的科学方法、科学能力和科学品质的基础”.

按广义的知识观,物理学思想、方法属于知识的范畴.科学知识分为:

事实性知识.包括自然科学领域的具体事实和科学技术史中的事实;

概念性知识.包括自然科学领域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和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规律性知识;

程序性知R.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具体实验与制作技术.

程序性知识的本质是方法与步骤的运用.

物理学思想、方法是指自然界中探索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等过程,反映到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它是对物理事实与物理理论(概念、定理、定律、公式、法则等)的本质认识.在物理教学中,是指研究物理现象、描述物理现象、实施物理实验、总结物理规律、检验物理规律、分析、解决物理问题时所应用的各种手段与方法.物理思想比一般说的物理学概念具有更高的抽象和概括水平,物理概念比物理思想更具体、更丰富,物理思想比物理学概念更本质、更深刻.物理学思想、物理学方法二者密不可分.中学物理学中出现的科学方法,例如理想模型、理想实验、控制变量、等效替代和转换法等方法,都体现着一定的物理学思想.

2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物理学思想、方法的梳理

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蕴含的物理学思想、方法大致有:(1)观察和实验方法(包括观察的方法,实验设计、过程中的一些思想方法,实验数据处理的程序与方法,如猜想与假设法、控制变量法、放大法、等效法、转化法等);(2)比较和分类方法;(3)理想化方法(构建物理模型法、理想实验法);(4)分析和综合方法(包括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因果分析、综合等);(5)数学方法(包括用比值定义物理量、图象法、极值思维方法、临界问题分析法、估算法、对称法、比例法、数形结合法、平均值法等);(6)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如等效替代法、近似处理方法、累积法、审题的方法、整体法、逆向思维法、符号化或抽象法等);(7)特殊化方法、非逻辑思维等方法.

初中物理的确蕴含了丰富的物理学思想方法内容,不但方法种类多,而且有些物理学思想方法出现的频率也相当高,这说明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加强物理学思想方法教学不但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切实可行,是一个颇具开发价值的研究课题.

3渗透物理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策略

在当前物理教学中,有些教师缺乏物理学思想、方法教学的意识,主要表现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对具体知识、技能训练的目标比较明确,而忽视了物理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注重了知识的结论,削弱知识形成过程中思想、方法的训练;在知识应用过程中,又偏重于就题论题,忽视了物理学思想、方法的提炼;在小结时,注重了知识的系统的整理,忽视思想、方法的归纳提高等,致使物理教学停留在较低的层次上.

物理教学的目的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好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求发展学生的智能,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学习习惯.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素质.在实现教学目的的过程中,物理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是学生形成良好认知结构的纽带,是由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是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意识(观念)、形成优良思维品质的关键.因此,加强物理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是深化物理教学改革的突破口.

3.1在概念、规律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物理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教师加强物理学思想、方法的教学,首先要有意识地从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过程的实施、教学措施的落实等方面来体现.使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育目的获得和谐的统一.在备课时必须把物理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从钻研教材内涵的层面加以挖掘,从物理学思想、方法的高度,深入钻研分析教材.通过概念、公式、定律、原理等的教学,渗透物理学思想方法的内容.物理概念作为观察、实验和科学思维相结合的产物,在应用中具有定性或定量的特性,要求表述科学准确;学习时需要层层深入,全面到位,由形象到抽象使认识螺旋上升.通过创设情境,引入概念,以生活中具体情境或实例为载体,强化对物理现象的实际感受.在思维加工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本质特征,形成概念.巩固深化,理解应用意义,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对概念的准确定位,达成认识的深度.

在构建物理概念的教学过程中使用隐性科学思想、方法,重在让学生感受科学思想、方法,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和熏陶,初步体会科学探究涉及的思想、方法和策略.如在学习密度概念及密度应用等之类概念时,通过隐形渗透观察法及科学实验方法、步骤,让学生在使用天平测质量、量筒测体积的同时,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归纳,得出结论:同种物质的比值是一定的(有前提或控制条件),不同物质的比值一般不同的特征.形成密度的概念,突破重难点,达成教学目标.在初中阶段由比值法定义的概念贯穿于力、声、热、电各个部分;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等知识内容时,通过隐形渗透理想化方法及物理学家探究的过程.引导学生对比亚里士多德及伽利略的观点,引发学生积极讨论、交流、碰撞,体会理想实验、理想模型、科学推理的思想、方法在建构概念形成规律的过程中的应用.可以实现传递科学思想、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逻辑思维的教学目标;在概念、规律复习过程中,用显性比较和分类的方法,通过明晰的分类,帮助学生构建、形成系统、完整的知识结构.通过比较,异中求同、同中求异,辨析相似的知识,加深理解提升能力.

3.2在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中,有意识地运用物理学思想、方法

适时地对某种物理学思想、方法的关键点或要素进行概括、强化和揭示,对它的名称、内容、规律和运用等有意识地适度点拨,不仅可以使学生从物理学思想、方法的高度把握知识的本质和内在规律,而且可使学生逐步体会物理学思想、方法的精神实质.学生在运用方法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物理思想方法篇2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问题;思考

【中图分类号】G182.2【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1326-3587(2012)11-0056-01

在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要让学生重在理解,通过在实验过程中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训练。初中物理教学产生的效果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在整个初中阶段物理学习所取得的成果。同时,在初中物理启蒙教育学习过程中也会发现很多的问题。

一、应建立起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它是求知的动力,也是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源泉。学生在从事一件感兴趣的活动时,身心都需要得到不断的满足和发展,同时就会产生愉快、满意,富有生机的情绪,这是客观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这种现象还可以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自主性和积极性的一种核心因素。而物理本身就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所以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利用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操作时去检验所学的知识和探索发现的规律。只有建立起浓厚的兴趣才是学好物理的基本前提。

(一)加强实验是提高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重要手段。

当前,有很多学校并不重视物理实验课的发展,其实初中学生普遍对实验课都很感兴趣。物理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而实验课也是学好物理课的必备条件之一,它可以用来引导学生对事物的观察、感知、思考的过程。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的学习方式,来激发对学习物理知识所产生的浓厚兴趣。在实验教学课上要保持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充满想像,然后通过学生自己做实验、观察、来培养学生对实验过程的归纳和总结。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运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有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原理的理解、实验方法、操作过程、实验结果等得出相应的结论。

(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

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向往。在实践中,兴趣对人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兴趣也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催化剂,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达到教学目标,教师就要优化教学方法,采取不同的启发式教学来引导学生,给学生广阔的参与教学活动的空间,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主动的发挥能动性,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比如通过演示“冷水使热水沸腾”、“三棱镜分解白光”、“纸盒烧开水”、“被纸片封闭在倒转的玻璃杯中的水不会流出来”等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的一些小实验,就会引起学生的疑问,从而激发起他们浓厚的求知欲望。在课堂上利用这些有趣的事例和有趣的实验来为学生设计问题,促使学生产生一个认知的驱动力,从而活跃思维,增加积极性。同时,这种发散思维也可以起到一个很大的作用,所以实验教学给学生带来的乐趣是物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三)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

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也是有效培养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用循序渐进的方法让学生接受新知识,理解新内容。同时,学习物理知识也不能脱离事物而随意的推理,要从具体事物所体现出的现象中去探寻其背后的规律,只有弄清了现象与规律间的必然联系,才能正确理解所学的物理规律。

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通过学习方法的指引,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有效的知识点,还可以对开拓思维和提高学习能力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在物理学科中的启蒙教育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分析观察得出的结论,在进行物理学习中要从实验出发,在第一个实验开始就要把学生的观察引向正确的联想当中,在提高观察的正确性,还要指导学生重视实验操作,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步骤怎样进行等,最后得出什幺样结论,这样会使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更加深刻,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

(一)要培养学生有预习的习惯。

学习物理新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提前做好预习,它对学习物理非常重要。学生在阅读能力较弱的一项中,教师就要进行了充分的训练和指导,让学生有步骤的在阅读和思考这两方面加以提高,阅读时要熟悉教材,了解内容,对内容产生疑问,边读边思考,思考不懂的问题,向教师提出疑问。

(二)加强有效的练习。

学生在思考时所提出的问题,结合归纳所学的知识可以养成动脑分析的良好习惯,教师加强学生练习的过程也是巩固知识和提高能力水平的重要环节。在初中课堂上,教师在为学生讲解练习题时,还要做好科学思维方法的示范教程,体现出导向作用,可以引导学生有分析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因此,教师指导学生有效的练习,是培养他们学好物理的方法之一。

(三)提高学生课后总结的习惯。

初中学生对于课后总结归纳的能力较单薄,主要还是依靠教师来帮助学生揭示知识的有效规律,总结各章结的知识要点,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必须提高总结课堂知识的能力,增强理解和认识。

三、结合初中物理教材的内容

学好物理是对学生未来进一步学习发展和从事工业化生产,可以起到极大的作用和影响,所以物理教材就是学生手中最有效的武器。

(一)现代物理教材安排得科学严谨,具有完整的知识体系,并且内容生动活泼,图文并茂,编排形式及内容的安排很贴切于学生实际的要求,课题的引入通俗易懂,对学生很有吸引力,也较容易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现代教材中还包含了一些最基本的物理概念、定律和基本的实验技能与方法,只要教师可以充分的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分析课本,学生就会对课本内容的印象深刻,从而也发挥学习的能动性。同时,物理学是从实践和实验中发展起来的,教材中用实验得出结论正是学习物理最基本的方法,初中阶段的物理实验一般都是很简单便于操作的也是便于观察的。

(二)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相结合。教材中每讲到一个概念和规律都会注重把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起来,这个效果也是很明显的。教师易传授,学生也易懂。

(三)还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操作技能的训练,教材大纲中明确提出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的能力并应用于物理知识。

四、物理思想教学的方法

物理思想教学是物理学的灵魂所在。能把一个复杂的物理问题解决好,仅靠扎实的物理知识,过硬的分析综合能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科学的、丰富的物理思想,初中物理教学中让学生知道物理学研究的方法和方向,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科学的逻辑思维方式。例如“牛顿第一定律”教学中理想化的科学假想推理思想的理论等,都是有利于对今后学好物理的关键所在。

初中物理思想方法篇3

一、结合真实情境,体验控制变量

结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思维特点以及初中物理教材的实际,并分析新课改对教学改革理念的指导,可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控制变量法,促进学生提升自身的理性思维能力。在多因素变量相关物理知识的分析和解答过程中,运用控制变量的第一步就是结合真实情境,体验控制变量。

案例1: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容器装物体”比赛,竞赛结果以装完物体后容器总质量大小来区分。第一步,a和B组选择不同材料的容器,一个是塑料瓶子,一个是玻璃瓶,且保证容积一样大,都装满水,最终称重比较。第二步,C和D组选择相同容器,相同的玻璃瓶,内径不同导致容积不同,都装满水,最后称重比较。第三步,选两组装不同的物体:水和沙子,其他都相同。第四步,装满和装一半的区别,其他都相同。游戏后,引导学生分析,决定游戏成败会涉及四个方面的变量。在比赛过程中,要想达到公平性,就需要从这些变量入手进行分析。

案例分析:通过学生在游戏情境中玩装物体游戏,引导学生在游戏情境中感受和体验控制变量对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应用控制变量分析和解决问题。在游戏过程中,给学生想象的空间,促进学生自主思考、主动探究。

二、深入探究活动,渗透控制变量

在了解和体验了控制变量对于分析问题的重要性之后,根据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学习控制变量的第二步,就是进行模仿训练。首先,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其次,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控制变量的思想,通过这两步之后,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实验,促进学生深入实验探究。再次,教师在学生实验探究中使渗透变量的思想上升为理念,并用来学会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和探究问题。

案例2: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时,针对这个物理实验,在探究的过程中,需要渗透控制变量的思想。可以引导学生在不同的接触面,比如水泥地面、玻璃界面上使得相同质量物体滑动,结合弹簧测力计拉动物体滑动所显示力的大小,来分析接触面对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另外,引导学生在同一水平地面,拉动不同质量物体,观察需要力的大小的区别。通过控制变量,还可以分析其他因数对滑动摩擦力大小是否有影响。

案例分析:通过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来进行物理实验和对知识的分析,从而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促进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提升。

三、感知概念规律,运用控制变量

初中物理知识以概念的掌握和实验的探究为主,理论和实践是相辅相成的,并且物理概念大多是通过大量实验不断总结出来的。为了更好地掌握概念的来源、发生和发展,需要通过实验来进行分析和说明。而实验的探究以及分析,在初中物理阶段,基本分析方法就是控制变量。

案例3:在学习“导体的电阻大小影响因素”的相关知识时。运用控制变量思想,引导学生对相关理论进行探究和分析。首先,学生进行猜想,导体电阻可能与横截面积、导体长度、导体材料有关。其次,通过阅读教材,进行实验探究,运用控制变量思想,开展验证性以及探究性实验,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案例分析:通过课本概念的说明,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研究和分析,借助实验中的控制变量思想,从而对理论进行验证,又反过来得出或发展理论。

四、落实应用实践,掌握控制变量

在领悟、分析、运用了控制变量思想之后,就需要进一步加强应用实践,从更深层次角度掌握控制变量方法的应用策略以及注意事项。在应用控制变量进行实践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从学生思维模式出发,以生动的引导性语言、灵活的教学方式、丰富的实验手段,适度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和分析,使得学生掌握控制变量的应用方法,并能够自主进行实验创新和改进。

案例4:在进行“电流做功多少因素的探究”实验时,可以创新实验方法。第一种比较传统的方法是开门见山法,就是用过电压表、电流表以及灯泡的亮度来分析;第二种是创新方法类比法,将其余水流做功类比,猜测其与电流、电压大小有关,从而再应用控制变量进行分析。

初中物理思想方法篇4

一、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初中物理教学中一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物理实验教学。物理实验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实验教学活动中,不仅可以让学生的理解知识能力得到提高,增加物理知识储备,而且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学生而言增加了一个重要的实验平台,能够通过各种不同的物理实验可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不但使学生获得了丰富的感性认知,强化了学生对物理的主体印象,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调动学习热情。

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扮演的是主体者的角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也由传统课堂上的主导者变成了现在的引导者和启发者,改变了教学内容仅仅局限于课本上的传统模式。初中物理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将枯燥无味的教学活动转变成吸引学生兴趣和专注力的物理趣味实验,巩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验教学的最终目的还是通过物理现象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我思考能力,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对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思路

1.探索式实验的教学方法。我国的教育深受传统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束缚,形成了教师是课堂上的主导者并占据主体地位,而学生只是教师教学活动的配合者,常常处于被动地位的局面。因此,长期以来,学生的动手能力比较弱,学不会自己动用大脑进行独立的思考,不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目前学生们理解能力和学习特点,如果教师将课堂上的教学活动转化为通过实验课的方式来进行教学,那么就会增加学生的动手操作机会,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对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例如,在对学生进行阿基米德原理教学时,根据研究浮力的大小与相关联的因素这一教学目标时,教师可以通过给定学生独立思考或者分组探讨的时间,提出浮力的大小可能与深度、密度、形状相关联的猜想,然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或小组内提出的猜想进行实验,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

2.做教材中没有的实验。现在的初中物理教学中,物理知识并不仅仅存在于物理课本上,有些物理实验甚至都没有在物理教材中涉及到。因此,教师可在教堂上增加一些教材中没有涉及到的物理实验。拓展实验教学主题。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要懂得举一反三,这样才能慢慢地将整个物理学体系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增加学生的物理知识。实验教学用到的物理器材非常多,教师可以用学校中实验室内的教学器材,也可以自备一些小的器材,更可以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物品巧妙地用来进行实验活动。事实证明,优秀的学生并不是靠自己的死记硬背来获得好成绩的,而是他们都对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通过在培养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学习物理,是具有很强的突破性的;而部分学生物理成绩差的原因并不在于智力水平上的高低,而是在于对物理学习缺乏兴趣,缺少了对物理学科的理解和认知。因此,作为物理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在课堂上多给学生展示一些比较奇特的物理实验现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

3.提高实验教学的自主性,突出教学的新颖。在初中物理试验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性,教师可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物理现象的发展。在实验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独立自主性和主观能动性,教师只要在一旁不时地加以指导或者给些具有参考性的意见和建议,放手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自己选择所需要的实验器材,在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享受到更多的乐趣和实验成功的成就感,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就物理现象会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特别是提出的一些新颖的问题,更能体现出实验教学的自主性。

4.创新思维的培养。在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根据初中生的理解程度和学习特点,教师不光要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更要在提高成绩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该是在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占据首要地位的一大方面,学生只有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才能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景、求新求异等方式引导学生形成了发散性思维,拓展学生的事业,鼓励学生换个角度对物理实验现象进行思考和探究,从而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要求学生可以适当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对物理实验现象从一种非常规的角度进行思考,探究出物理现象的多面性,从而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是创造的基础和前提,是学生善于思考和乐于思考的催化剂。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试着从各个方面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让学生养成在思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的新策略

1.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目前我国的教育教学方面必须改变以往的用传统思想和传统教学模式教授学生的教学方法,而是转变成更为开放、自由的新的教学方式。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可以让学生直接参与教学活动的计划和制定,通过使学生在全面地了解教学活动的环节和教学目标后,让学生对物理教学有了深刻的把握,并且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这样既可以方便教师制定教学计划,又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地位。

我国沉重的课外作业负担也是传统教育的一大特色,教师可以适当地减少课外作业,将部分课外作业转化为课堂上的物理实验。同样是巩固学习过的物理知识,但在本质上却大不相同:课外作业多了,不仅使学生的学习压力过大,而且会造成学习效率低,学习效果并不好,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物理成绩。但是如果完全放弃布置课外作业,则会使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思考能力下降,同样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因此,最好的选择就是将部分课外作业当作物理实验课上的实验直接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这样既可以减轻学生的负担,又可以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不失为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好方法。

2.保证物理实验设备满足物理实验课上的需要。实验设备和工具是保证物理实验顺利进行的前提,但是只有符合数量、质量和规格的实验设备才能够用于物理实验,一方面是处于对学生安全的保护,另一方面就是为了提高实验质量,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初中生正是处于接受和学习知识的黄金时期,所以,为了让学生接触到丰富的物理知识,学校一定要在物理设备的购买和维护上投入大量的资金,保证所有的设备能够随时正常投入使用,有效地发挥其作用。

3.实验室实行开放式的实验模式。学校的实验室能够实行开放式的实验模式,就表明学生能随时进入实验室进行物理实验,这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虽然传统的实验室模式是由教师带领进行物理实验并且保持了实验室内的卫生整洁和实验设备的安全性,但是却阻碍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脚步,对于学生中的一些创新性想法和实验,传统的实验室模式并不能给学生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去验证自己的想法,削弱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日积月累会对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造成很大的阻碍。相反,开放式的实验模式恰恰能弥补传统实验室模式的不足,所以,开放式的实验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是有良好的帮助作用的。

初中物理思想方法篇5

关键词:初中物理;物理思维;教学思考

一、初中物理教师应该树立科学的教学观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积极探索,树立科学的教学观。这不仅表现在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认真准确的把握课程标准对于学生物理能力和知识掌握的要求,同时也表现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深入学生的内部,深入教材的内部,积极挖掘身边的有利资源,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物理学习能力的方法。

在应试教学的影响下,教师对于分数的关注往往超过了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关注,我们应该认识到在一段时间内,应试教育的方法将会继续存在。在这一现状的基础上,教师应该在超越应试教学的基础上,对教学、对教育有着自己的理解和认识。教学大纲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定义为三个维度,即知识方面、能力方面、情感方面。后两个方面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关注度仍然很低,教师应该认识到能力方面和情感方面的培养对于学生的重要性,学生的培养应该是全面的,并不是应试能力和分数所能全面评估的,对于不能评估的部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给予关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着重表现在学生物理思维的形成,以及抽象能力的培养,这应该成为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点。

二、初中物理教师应该在教学内容上进行相应的改革

初中物理是未来学生高中物理学习的基础,在学习内容上,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大概是相同的,都涉及到力、热、电、光、原子和原子核等物理现象。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呈现了一些区别和各自的个性化特征。这主要表现在初中物理主要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从而得出一定的抽象知识。但是高中物理在初中物理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的是对物理模型的建构,以及物理概念的理解,学生所研究的问题,来源于生活但是更加抽象,研究的问题更加复杂。可以说这种教学过程的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的发展,从形象到抽象,从具体到普遍,层层深入。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分析,对于我们形成科学的教学方法十分重要。教师应该认识到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的渐进化过程,在同一个维度上,对物理问题进行思考和理解。也就是说初中物理教师在研究初中物理的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以及教学目标等基础上,也要对高中物理的相关内容进行思考和把握,从而建立统一的教学观念。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于高中的物理知识进行有意识的渗透,这样学生在未来的学习过程中,初中知识和高中知识的衔接就会相应简单一些。

三、初中物理教师应该建立系统的物理教学高度

物理课程是一门形象能力和抽象能力结合得十分密切的学科,物理知识涉及到人们生活的日常世界,同时又高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以物理概念的形成为例,很多物理概念虽然是抽象的概述,但是在具体的表达上往往会运用各种隐喻,具有形象性的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物理知识主观和客观相结合的特点。只有耐心有效的进行观察,才可能真正认识日常形象生活背后的物理知识。根据以上的论述,我们知道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建立系统的物理观,同时也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渗透,培养学生形成系统的物理观。良好物理观的形成具有方法论上的高度,对于解决具体的物理问题以及日后物理知识的学习都十分重要,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形成抽象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四、在教学的过程中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物理教学是一门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学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现阶段初中物理的教学方法较多,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w科目进行适当的改革和结合,现在使用较为广泛的方法有物理模型思维法、物理演绎思维法、物理类比思维法、等效原理思维法、量纲验证思维法、科学猜想思维法、比值法以及反证法等。这些方法的使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使较为高深的物理知识以更加形象生动的方法给予展示,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性以及教学效率都十分重要。以科学猜想法为例,在学习阿基米德定律时,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联想河水中游泳和海水中游泳有何不同,可以大胆地得出猜想,浮力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观;通过引导学生学生感受米桶离开水面的过程中,逐渐变重的现象,可以大胆猜想浮力可能与物体侵入液体的体积有关。这有利于形成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记忆点,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提高课堂教学

初中物理思想方法篇6

一、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20以内的数和最基础的加、减法口算,几何形体、简单的统计、认钟表等教学内容。

本册教科书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习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二、班级情况简析

一年级学生由于刚进校因此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少数同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方面: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并学会读写;初步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初步学会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通过具体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感受并会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通过实践初步学会简单的分类,经历和体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的过程,并完成相应的图表。根据统计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2、数学思想方面: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数出物体的个数,比较事物的多少,比较简单的长短、大小、轻重等。在数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如在认识20以内数时通过比较、排列发现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在学习“分与合”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认钟表”时进行比较、综合和判断等。能用“分”与“合”的思想进行初步的数学思考,能联系具体情境探索一位数加、减法,并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正确地、有条理地说明自己的算法;对估计的过程能作出自己的解释。在探索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之间位置关系的过程式中,发展空间观念。感受简单的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具有对简单事物和简单信息进行比较分类的意识,具有简单的统计思想。3、解决问题方面: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能对简单的几何体进行简单的分类,能联系情境描述一些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在教师的组织下收集有效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表示问题解决的结果等。体验与同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4、情感与态度方面: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产生好奇心,有学习数学的热情,有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能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感受,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会读写20以内的数2、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3、理解20以内各数的组成,初步领会“个位”和“十位”的含义。4、20以内的退位减法。五、渗透教育1、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和学习习惯的培养。2、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集体、爱大自然的教育。六、教学措施1、教者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勇于创新,坚持教学“六认真”。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选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电教媒体。3、不断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4、对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拓宽知识面。5、重视学困生的补课工作。七、课时安排周次内容课时1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52认位数、认数53认数54认数、认物体45~6分与合(国庆节)67~9加和减(1)1510期中考试311~12加和减(1)813~14统计、认数(2)、认钟表715~18加和减(2)1719期末复习5[1]

初中物理思想方法篇7

关键词:台阶同化顺应直观性

高中物理难学,难就难在初中与高中衔接中出现的“台阶”。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学生普遍不能一下子适应,都觉得高一物理难学。如何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降低初高中物理学习的台阶高度;如何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特点和学习特点,渡过学习物理的难关,就成为高一物理教师的首要任务。本文结合笔者近年来在初中和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和体会,阐述在高一物理教学中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一些做法。

一、注意新旧知识的同化和顺应

同化是把新学习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整合到原有认知结构模式之中,认知结构得到丰富和扩展,但总的模式不发生根本变化。顺应是认知结构的更新或重建,新学习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已不能为原有认知结构模式所容纳,需要改变原有模式或另建新模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学生以旧知识同化新知识,使学生掌握新知识,顺利实现知识的迁移。高中教师应了解学生在初中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并认真分析学生已有知识,把高中教材中研究的问题与初中教材中研究的问题在文字表述、研究方法、思维特点等方面进行对比,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差异,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顺利利用旧知识同化新知识。

许多事例表明学生能比较自觉地同化新知识,但往往不能自觉采用顺应的认知方式。在需要更新或重建认知结构的物理新知识学习中,应及时顺应新知识更新认知结构。

二、加强直观性教学,提高物理学习兴趣

高中物理研究复杂物理现象时,为了使问题简单化,经常只考虑主要因素,而忽略次要因素,建立物理现象模型,使物理概念抽象化。初中学生进入高中学习,往往感到模型抽象不可以想象。针对这种情况,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多做一些实验,多举一些实例,使学生通过具体的物理现象建立物理概念,掌握物理概念,设法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有许多聪明的、天赋很好的学生,只有当他的手和手指尖接触到创造性劳动的时候,他们对知识的兴趣才能觉醒起来。”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通过实物演示直观教学,使抽象的物理概念与生活实例联系起来,变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特点。

三、改进课堂教学,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开始于疑问与惊奇,问题启动于思维。”改进课堂教学,每一节课都设法创设思维情境,组织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物理抽象能力、概括能力、判断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在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中,按照物理学中概念和规律建立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运用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类比、等效等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工,抓住主要因素和本质联系,忽略次要因素和非本质联系,抽象概括出事物的物理本质属性和基本规律,建立科学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着重培养、提高学生抽象概括、实验归纳、理论分析等思维能力;讲解习题时,可以采用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策略的选择和运用能力。

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用简单的方法把刚才还觉得十分复杂的问题解决了,心里肯定有喜悦和惊奇的感觉,对这种解题方法、思维过程的印象也会十分深刻。

四、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指导

思维模式为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维程序和一般性思维方式,但是要有效解决一个具体的物理问题,还必须掌握一些特殊的解决方法和技巧。例如:解决力学中连接体的问题时,常用到“隔离法”;对于不涉及系统内力,系统内各部分运动状态相同的物理问题,用“整体法”解答比用“隔离法”简便。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学生,常常上课听得懂、课本看得明,但一解题就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物理知识理解不深,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指导。

高中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心理及物理这一学科对学生思维能力、抽象能力、运用数学的解题能力都比初中有更高要求,学生能否在尽量短的时间适应高中学习,顺利跨过这个学习台阶,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提高的主要因素。搞好高初中物理教学衔接,降低高初中物理学习台阶高度,是一项需要多方合作、统筹安排的系统工程。要从高中物理教学方面想办法,从初中物理教学方面想办法;从教材、学生方面想办法;从教法、教师方面想办法。初高中教师都应重视这个问题,加强理论学习,共同努力,为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做出贡献。

初中物理思想方法篇8

二、班级情况简析

一年级学生由于刚进校因此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少数同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并学会读写;初步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初步学会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通过具体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感受并会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通过实践初步学会简单的分类,经历和体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的过程,并完成相应的图表。根据统计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数学思想方面: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数出物体的个数,比较事物的多少,比较简单的长短、大小、轻重等。在数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如在认识20以内数时通过比较、排列发现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在学习“分与合”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认钟表”时进行比较、综合和判断等。能用“分”与“合”的思想进行初步的数学思考,能联系具体情境探索一位数加、减法,并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正确地、有条理地说明自己的算法;对估计的过程能作出自己的解释。在探索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之间位置关系的过程式中,发展空间观念。感受简单的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具有对简单事物和简单信息进行比较分类的意识,具有简单的统计思想。

3、解决问题方面: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能对简单的几何体进行简单的分类,能联系情境描述一些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在教师的组织下收集有效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表示问题解决的结果等。体验与同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4、情感与态度方面: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产生好奇心,有学习数学的热情,有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能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感受,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中国教育查字典语文网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会读写20以内的数3、理解20以内各数的组成,初步领会“个位”和“十位”的含义。

4、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五、渗透教育

1、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2、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集体、爱大自然的教育。

六、教学措施

1、教者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勇于创新,坚持教学“六认真”。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选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3、不断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4、对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拓宽知识面。

5、重视学困生的补课工作。

七、课时安排

周次内容课时

1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5

2认位数、认数5

3认数5

4认数、认物体4

5~6分与合(国庆节)6

初中物理思想方法篇9

每次总有学生反映高一的物理怎么这样难,上课能听懂,作业却不会做,同初中的物理完全不同。

上了高一后,学生应着力培养自己思维能力,掌握研究物理的思维方法。下面我从物理的思维方法方面谈谈初高中物理的衔接问题。

一、建立合理的物理模型和理想化过程------科学抽象法

合理的物理模型和理想化过程是抽象思维的产物,是研究物理规律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比如,研究物体的运动,首先要确定物体的位置。物体都具有大小形状,运动的物体,各点的位置变化一般是各不相同的,所以要详细描述物体的位置及其变化,并不容易。但在一定条件下,把物体抽象为质点,忽略物体的大小形状,问题就简单了。如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车身上各部分的运动情况相同,当我们把汽车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它的运动,就可把汽车当中质点。引入物理模型,可以使问题的处理大为简化而又不会发生太大的偏差。对于比较复杂的研究对象,可以先研究它的理想模型,然后对研究结果加以修正,即可用于实际事物。例如,忽略分子的体积和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理想气体是不存在的,它只是实际气体在一定程度上近似,对于高温低压下不易液化的实际气体,如氢、氧、氮、氦气和空气等,在常温常压下就可看成理想气体,这样处理误差小,应用简便。“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导出就是把空气当作理想气体,然后在一定条件通过实验观察、研究气体状态变化时,压强、体积、温度三个参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在不同条件下理想气体的三个实验定律,即玻-马定律、查理定律和气体的状态方程。在常温、常压下,用理想气态方程处理实际问题,带来的误差小且非常简单。但对高压、低温条件下的气体就不适用了。不过,从分子的引力和斥力两方面对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加以修正、推广,得范德瓦耳斯方程即可应用于实际气体了。

高中教材中,要建立大量的物理模型,如“质点”、“单摆”、“理想气体”、“点电荷”、“核式结构”等都是理想模型,还有大量的理想化过程,如“匀速直线运动”、“简谐振动”、“等压变化”、“绝热变化”、…

…这就要求学生了解到,建立合理的物理模型和理想化过程,对于学习和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性。学生要主动思考在处理较复杂问题时采用的具体分析、合理简化、科学抽象的方法,这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

,以免学习接触到理想模型时感到陌生,或认为是凭空想象的。

合理假设逻辑推理验证结论是研究物理学得主要方法之一,这对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空间想象力很有利。

理想实验也是物理学中一种特殊的科学思维方法,它是在系统的观察与实验的基础上,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对实际过程作出更深入的逻辑分析和抽象的一种方法。如伽利略的斜面实验和自由落体实验。初中介绍伽利略的斜面实验,目的不是单纯地让学生了解惯性定律发现的历史,关键是使学生懂得逻辑推理和理想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①从用力推小车,小车运动,停止用力,小车还能继续运动的感性认识出发,分析得出,运动着的物体,若不受外力作用仍要作直线运动,初步突出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仍能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本质联系。

②如图,用毛巾铺在斜面下端的水平木板上,让小车从斜面滑下,它在毛巾上通过的距离很小。撤去铺在木板上的毛巾,再让小车由斜面同一位置滑下来,它在平板上通过的距离就远得多。在愈光滑的平面,小车运动得愈远。从这一事实分析得到:运动物体速度的变化是受到其它物体作用的缘故。

③在以上实验事实的基础上,运用想象和推理,就可设想一个理想实验:让小车在绝对光滑的平面上运动,它不受任何阻碍作用,则它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里突出了小车这个物体不受其它物体的作用时,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这一本质联系,而摒弃那种某一物体要受到其它物体不变的作用(即恒力作用),才保持匀速直线运动这一乍看起来合乎一般“经验”的事实。

二、对感性材料的深加工------归纳法

归纳法是从个别事实中概括出一般规律的思维方法。它对学习和研究物理学有重要作用。许多定律和公式都是运用归纳法总结出来的。例如,高中必修课《电磁感应现象》,学生可以联系初中学习的阿基米德定律时的思维方法:观察实验分析推理归纳结论。首先在生动的“电磁感应”实验中获得鲜明的感性认识,然后对各种电磁感应现象进行比较与分析,就可以初步认识到:

①闭合回路中部分导线作切割磁力线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

②磁铁与闭合线圈作相对运动时,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

通电螺线管(原)与闭合线圈(副)作相对运动时,闭合线圈(副)中产生感应电流;线圈(原)中的电流突然接通或断开时,闭合线圈(副)中会产生感应电流;通电线圈(原)中的电流强度大小发生变化时,闭合线圈(副)中也会产生感应电流。

这些结论,都是从实验事实中抽象出来的,只分别反映了“电磁感应”现象的一个侧面,而没有反映其本质。把这些结论归纳起来,得出“穿过闭合回路所围面积通量发生变化时,会产生感应电流”的结论。“磁通量的变化”并不是直观感知的对象,而是一个抽象概念,是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抽象思维的产物。我们借助磁通量的变化,便能够形成关于电磁感应现象的相对完整的认识。

应当注意的是:初中教学强调以实验和观察为基础,在此基础上抽象的概念,归纳为规律。因为初中生的思维还属于经验型,需要感性材料作支持。高中生的思维虽属于理论性,但对一些比较抽象内容的理解上,仍需借助于一些经验型思维或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更高层次的转化,来理解这些抽象的内容。这种转化在高一年段表现尤为突出。

三、跟已知的理性知识相类比------类比法

类比推理是人们认识事物的思维形式之一,它能帮助从已知事物的有关理论建立假说去说明新事物;用某些已知的属性来说明未知的属性,以增强说服力,使人们容易理解。例如,惠更斯把光现象与声现象进行类比,提出光的波动说,德布罗意从光的波粒二象性类比得出微观粒子的二象性原理。因此,类比也是物理教学中一种常用的方法。例如,初中“电压”与“水压”类比来说明电压的作用,即抽水机(保持)水压水流,类比得出电源(保持)电压电流。利用类比教学时要注意,类比推理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需要经过实验的验证,才能确定。如“水管中有水流动的必要条件是水管两端有水压”,与此相似“导体中有电流的必要条件是导体两端有电压”,此结论理由不充分,只能说“可能有电压”,至于是否有电压,有待于实验的验证。如果不注意推理的严密性,容易使学生在将来的学习中滥用类比,导出不正确的结论。

高中学习时则应根据已经熟悉的类比法,来处理教材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例如,把电厂类比于重力场、电势差类比于高度差、电势能类比于重力势能,就比较容易突破“电势差”与“电势能”两个难点教学。同样,电容器的电容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若把电容器跟盛水的直筒容器比较,水量相当于电量,水深相当于电势差。不同的直筒容器使它们的水面升高1厘米所需的水量不同,这与使不同的电容器电势差增加1伏所需的电量不同相类似。这个比喻可以帮助学生形象的理解电容的含义。

初中物理思想方法篇10

一、初、高中物理教材的差别显著

初中物理教材的文字叙述通俗易懂,语法结构简单,且其公式参量也较少,实验原理简单,易于操作,因此,学生对初中物理并不感到太难。高中物理每节的内容较多,篇幅较长,语言叙述较为严谨、简练,叙述方式较为抽象、概括、理论性较强。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方式的要求大大地提高和加宽了。初中学生进入高中学习,往往感到模型抽象,不可以想象。

二、学生学习方法上的不适应

初中物理,由于涉及的问题简单,现象直观,容易理解,概念、公式少,容易记住。题型简单,转弯少,易计算。因此,初中生的学习方法比较机械、简单。习惯于简单的计算,不习惯于复杂计算;习惯于仿,不习惯于创;习惯于课堂合唱,不习惯于独立思考。进入高中后,由于定义、规律、公式多,方法灵活,题型花样多。由于理解能力差,即使背得到定义、公式,因不解其意,便往往乱代公式,而对万花筒式的题型变化,更是束手无策。

三、对学习物理的产生心理障碍

大部分的学生觉得成绩比初中退步了,对现在的成绩感到不满意,而且对学习高中物理有较大的心理压力,少了求知的热情,成功的喜悦,只靠考试、升学的压力是无法产生浓厚兴趣和学习欲望的,反而会出现“惰性心理”,完全依赖老师课堂讲解,思维惰性大,思路狭隘,只能套用知识,不能灵活运用知识,只能模仿,不能创新,思维僵化。

针对高一学生学习物理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加强直观性教学、提高物理学习兴趣

高中物理在研究复杂的物理现象时,为了使问题简单化,经常只考虑其主要因素,而忽略次要因素,建立物理现象的模型,使物理概念抽象化。初中学生进入高中学习,往往感到模型抽象,不可以想象。针对这种情况,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多做一些实验,多举一些实例,使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物理现象来建立物理概念,掌握物理概念,设法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通过实物演示的直观教学使抽象的物理概念与生活实例联系起来,变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提高了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更快的适应高中物理的教学特点。

2.改进课堂教学,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水平

改进课堂教学,每一节课都设法创造思维情境,组织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物理抽象能力、概括能力、判断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用简单的方法就把刚才还觉得十分复杂的问题解决了,心里肯定有喜悦和惊奇的感觉,对这种解题方法、思维过程的印象也会十分深刻。

3.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