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教学流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8:32:24

小学音乐课教学流程篇1

[关键词]农村;小学;音乐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4244(2013)11-294-2

音乐教育是文化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它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发展音乐教育,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它对人的心灵有着美化作用,还可以陶冶情操,还对智力的开发有着一定的作用,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素质教育实施的今天,加强农村小学音乐教育迫在眉睫。

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是一个漫长而浩大的工程。近年来,随着党的“三农”政策和农村教育政策的逐项落实,随着各级人民政府在财力、物力的大力支持下,农村小学教育基本实现“两基”目标,极大改善了农村小学教育的基础设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偏远农村的教育资源和办学条件,学校的师资水平和教学资源配置不合理,仍然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笔者就其在新寨小学调查了解,其音乐教育问题还有很多,下面笔者简单说说其看到的问题和我的看法。

一、存在问题及现状

(一)学校方面

1.新寨小学地处铜仁市碧江区滑石乡,学校开设一年级至六年级共6个班,各年级音乐课每周1节,只有一个音乐老师。因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音乐课让课给其他课程的情况比较普遍。师资为教育之根本,农村学校音乐师资严重匮乏,在师资方面该学校也是不够的,现在新寨小学里的音乐老师只有1个,一个人要教学校里所有的班级,还要身兼班主任。

2.教育形式单一。在音乐课上基本都是唱歌课,教师比较流于形式,一堂课下来,主要就是教唱,一学期下来,同学们都是在老师的教唱下学习,形式单一。缺乏创造性教学,不能很好的提起学生的兴趣,在知识学习上也很乏味、单调,激发不了学生的音乐潜能。

3.学校不重视音乐课程的发展。学校相关领导重智育和升学率的现象较多,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音乐课程未纳入学校统考科目的范围内,音乐课成绩也未列入学生成绩评优的范围之视内;学校唯一一位音乐老师是在2012年招考进入这所学校,在与这位老师的交谈中了解到,学校不重视音乐课,音乐老师在学校里受到歧视,所有学校留不住老师,这些种种现象显然阻碍了音乐课程的发展,阻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

4.其音乐教学环境不理想,教学设备单一,就只有由碧江区统一配备的一台电子琴。至于说音乐专用教室、钢琴、多媒体等都只能是教师的梦想。

5.课外文化艺术活动缺乏。城市与农村相比起来,区别是很大的。在城市的小学里学生除了在学校里接受音乐教育外,还可以参加艺术节、合唱比赛、观看演出等。而在这里的孩子只能是靠音乐老师来学习歌曲,学生每天放学后还得帮助家中处理日常家务、农活,就算有心想系统地学习音乐知识,这也是很难实现。

(二)家庭方面

1.通过笔者与学校附近几位家长的谈话交流中了解到,他们对“在学校上不上音乐课”这一问题大多数家长是报着“无所谓或者是没必要的态度,认为孩子能不能有个好前途,全靠语文、数学这两门课程,能学好语文、数学就能上初中,然后再通过考学来完成家庭致富路”;这样的思想已经根深蒂固,而其他科目如音乐等便不在家长的考虑范围之内,这显然阻碍了孩子专门学习音乐、也阻碍了一样教育的发展。

2.大部分家庭经济不景气,无力承担比较奢侈的音乐消费(如购买乐器、聘请专门的音乐指导老师),其它乐器暂且抛下不说,就钢琴这门课程,在初学钢琴期间的一节课的市场价已在50元人民币以上,对农村孩子来说,显然是一个非常高的门槛,这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无疑导致学习程度和学习效率在将来深度、发展上的不统一,从而进一步扩大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陷入一种恶性循环。

3.学校里孩子们的父母亲绝大多数的文化素质不高,父母亲大多在外务工,就极少留在家里的父母亲他们大部门的时间都在田、地间干活,这严重制约了他们思想中的教育观,这也就形成了农村特有的思想风俗,无形中就导致了学校领导不重视音乐教育的发展。

(三)社会环境方面

随着科技的发展,流行歌曲在村里也流行起来,该类歌曲内容大多与爱情有关,部分歌曲歌词粗俗不雅,但就是因为歌词易记、歌曲旋律简单、容易上口被大众所广泛传唱。特别是村里外出务工,春节回家之后最为典型,而小学里的孩子们心智还不成熟、思想还不稳定,考虑到流行歌曲对孩子思想的影响,所以不宜学唱流行歌曲;而比较传统的歌曲只能在少数文化素养较好的家庭中流传,无法影响和动摇周围的人群,使得音乐的教育作用得不到很好的实施和发展。

二、对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几点对策

音乐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塑造孩子们完美的人格极为重要。音乐教育通过认识歌曲、教唱歌曲、理解歌曲背景,学习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训练、欣赏等途径对学生进行美育,既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又能活跃学生的音乐细胞,不断指引着学生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不管是学校还是家长都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加强各级教育机构的领导和管理,立足于服务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关键点,对碧江区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做一个全面的分析和了解,尽快实施和落实碧江区农村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做到观念与体制变革的辩证统一,万万不能把力量微薄和金钱当是无法落实的理由;同时还得改变传统的教唱模式教学,除表述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外,应适当向学生灌输一些音乐理论基础知识,让学生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二)加强音乐课硬件建设

学校的教学设备单一,农村小学当前可能因为认识不够,也可能因为经济情况限制,致使大部分农村小学音乐硬件设备稀缺,成为当下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发展的重大阻碍。如此想来,一节音乐课是否成功显而易见,学生觉得课程单一,难以使学生感到好奇,无法使学生产生学习歌曲的兴趣,使得音乐课程的作用大大降低。

教育部门和相关单位应适度考虑加大对音乐教学设备的资金投入,争取丰富教学设备,这对音乐课程质量的提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果没有好的教学设备,纵使有专业的音乐老师使出全身本领,也很难以收到预想的教学效果。

(三)充实音乐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教育部门和相关单位,还有学校领导应该改变观念,了解音乐教育的重要性,重视音乐课程的发展,考虑对音乐老师多关心和了解,不要有今年把老师招进来,明年就调职,只把这个学校当作一个跳板的现象发生。

新《课标》中提到:音乐课的教学课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所以,要求所有的音乐课都应该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过程,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让学生走进音乐、参与音乐,这样在实践中活动中获得音乐审美感受。老师在组织教学时,最好把音乐课设计为一个让学生让能够主动参与进来音乐活动,这就包括了很多,比如:音乐鉴赏活动、音乐表现活动、音乐创作活动等等。在音乐活动的同时把有关的课堂知识融进音乐活动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到音乐方面的知识并能够很好的掌握音乐知识。所以,老师应该重视丰富自身的知识与修养,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四)丰富校园、课外文化生活

在保证智育发展的前提下,学校相关领导应重视课外活动的开展,建立课外音乐兴趣小组并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的音乐和活动,比如在农村学校开展一些文艺晚会、艺术节、音乐文化讲座等音乐活动,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来充实校园文化生活,增添校园音乐活动的氛围。

(五)城乡帮扶

各部门领导在转变观念的同时,希望可以让农村小学与部分城镇小学建立帮扶关系,让诚镇小学的老师能够每一个星期或者每一个月到农村小学教学一次,又或者让学生来到城镇小学每一个月听课一次,这样就能减小城乡音乐教育的差距,这样就能给想要学习音乐的学生搭建一个平台,让学生不受家庭经济的制约也能接受音乐教育。

(六)加强宣传、引起重视

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音乐教育可以帮助开发学生的智力,可以使学生变得聪明,能培养学生的时间感、韵律感、平衡感和团结意识,能增强学生的理解力和想象力,还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所以,希望各级教育部门、相关单位以及学校领导能够重视音乐教育的发展,把音乐教育真正落实到实处。

各级领导应该加大宣传力度,走村串户,争取做到每个家庭都了解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可以在宣传的同时,适当的做一些文艺方面的汇演,提高农村家庭父母的文化素质,介绍音乐教育的作用。

(七)传统音乐结合流行音乐

现今的科技水平提高了,流行音乐在农村广为流传起来,而传统音乐却无人问津,在现今流行音乐风靡的时候,学校的老师应该积极起来,把流行音乐与部分传统音乐结合起来教授,教会学生唱健康的流行音乐,在学习流行音乐的同时也不要忘记我们的传统音乐,争取让传统音乐也像流行音乐一样流行起来,让音乐教育发挥出不可或缺的作用。

三、总结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农村音乐教育要担当起这个历史的重任,为了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为此提高对农村音乐教育的认识。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对社会主义文化精神的提高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应正确认识到当前农村小学音乐教育中师资力量、音乐课硬件建设、课外文化建设等问题,转变音乐教育观念,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把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农村小学教育离不开政府和有关教育部门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和引导,但我坚信,在相关领导和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定会迎来充满阳光的春天。

参考文献:

[1]熊秋玲.对农村音乐教师工作环境的思考(学术版)[J].大众文艺,2012,(11).

[2]李雪明.浅谈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J].素质教育论坛,2010,(20).

[3]李萍.农村基础音乐教育的现状与反思[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4).

[4]何维刚.农村中小学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中学教学参考,2010,(6).

[5]郑斌.浅谈中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展望[J].中学教学参考,2010,(21).

[6]盛秀红.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下旬),2012,(2).

[7]宛凤杰.对小学教育现状与教育发展剖析[J].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2011,(11).

[8]徐小琴.浅谈思想品德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1,(33).

[9]唐艳辉.我国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及对策[J].学周刊(a),2011,(8).

[10]徐文芝等.浅谈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金色年华(下),2010,(10).

小学音乐课教学流程篇2

一、在小学音乐课中应用流行歌曲存在的问题

由于流行音乐不同于正统的音乐,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教师或多或少会对流行音乐产生一些片面的认识,也因此在平常的教学中不太重视流行音乐在音乐课堂中的教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音乐教师教学理念传统。

小学音乐教师的教学理念,对于流行歌曲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引入有重要影响。很多小学音乐教师认为自己的任务就是教好课本歌曲,让小学生会唱课本中的儿歌足矣。在小学音乐教育创新发展的今天,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已经成为必要目标。落后的教学思想阻碍了教师教学创新,影响了小学生音乐能力的提高。

2.音乐教学内容单一。

小学音乐课堂是欣赏性与学习性的课堂,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意识不到教学内容丰富的重要性。每一节课,教师按照小学音乐教学大纲按顺序给小学生播放音乐作品,循环学习课本歌曲。没有新的内容融入小学音乐课堂中,会影响小学生音乐学习过程的趣味性,不利于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

3.音乐教学模式死板。

教学模式影响着小学生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一直以来,广大小学音乐教育工作者利用上一辈传递下来的方法开展小学音乐教学。在课堂中,先给小学生播放课本歌曲的音频,再组织小学生集体演唱。教师一句一句地示范,小学生一句一句地重复。在课堂结束环节,教师让学生单独演唱,检测学生的课堂学习成果。单一的教学模式,影响了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不利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目标实现。

二、小学音乐课中流行歌曲的作用与应用

现代的课堂是多元化的课堂,现代的学生也是多元化的学生,他们爱好广泛。流行音乐闪耀着时代的光辉,大部分流行音乐积极向上,富有时代美感,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将流行元素渗透到音乐课堂中,不仅可以调动音乐课堂的气氛,更可拉近课堂与小学生的心理距离。

1.利用流行歌曲,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动力。小学生对音乐学习有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探索、追求,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愉。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流行歌曲的引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流行歌曲的优势,打造全新的小学音乐课堂,需要教师找到正确的切入点,用流行歌曲组织丰富的小学音乐学习活动。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除了课本中传统内容的学习外,教师要给小学生留一些表达自我的时间,留出时间给小学生创造展示个人才华的机会,促进小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表演,让小学音乐课堂更有个性。一些小学生在乐器演奏方面具有优势,会利用表演机会给大家演奏钢琴或者拉小提琴。有的学生从小学习舞蹈,会在旋律下积极舞动自己的身体。还有小学生会演唱自己喜欢的流行歌曲,传播正能量。用流行歌曲的引入,给小学生创造更多建立音乐学习自信的机会,让小学音乐课堂变得积极起来。除此之外,音乐课堂中的才华展示,还会影响小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态度。在课堂中,一位小学生的学习成绩较差,但唱歌很好听。教师给小学生机会,让其演唱自己拿手的曲目。大家为其表演所震惊,纷纷鼓掌,并给予喝彩。这不仅使其建立了音乐学习的自信,更增强了其他学科的学习信心,成为自主学习者。

2.利用流行歌曲,净化学生心灵。

小学音乐,是一门具有德育功能的学科。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落实德育教育,有利于小学音乐教学目标的全面实现。很多小学音乐教师意识不到德育教育落实的重要性,只顾着传授音乐专业知识,忽视了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当前的流行歌曲中有很多德育内容,小学音乐教师要积极挖掘流行歌曲中的德育因素,利用音乐教学引导小学生建立社会责任感,形成多种优良品质。

比如在教学《小乌鸦爱妈妈》时,教师可以将周杰伦的《听妈妈的话》引入音乐课堂中,组织小学生通过听与唱,将歌词转变成为对个人行为的要求。

“妈妈的辛苦不让你看见

温暖的食谱在她心里面

有空就多多握握她的手

把手牵着一起梦游

听妈妈的话别让她受伤

想快快长大才能保护她

美丽的白发幸福中发芽

天使的魔法温暖中慈祥”

这样的歌词具有较强的德育功能,在引入流行歌曲时,教师要向小学生提出这样问题:你们做到歌中所唱了吗?让小学生自主反思个人行为,通过回忆日常生活片段,理解妈妈的辛苦,成为孝顺的孩子。

3.利用流行歌曲,拓宽学生音乐学习视野。

在小学音乐教学改革过程中,课本音乐歌曲的学习不再是第一要务。加强小学生的音乐感受,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已经成为重要的教学目标。感觉与鉴赏是音乐教学的关键内容,对于当代小学生来讲,课本中的歌曲并不能满足其音乐学习的需求。多多引入内容丰富与情感真实的流行音乐作品,让学生聆听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才能引起小学生的共鸣。

小学音乐课教学流程篇3

一、让流行音乐进课堂的必要性

1.流行音乐作为大众文化影响广泛

流行音乐作为世界三大音乐种类之一,它能被最广大的群众所接受、认同和喜爱,而且也在更深层次以它的特性影响着其他种类的音乐。如《我的太阳》本是一首艺术音乐作品,但是现今却有人用上流行音乐演唱的方式去演绎,让更多的人了解、感受了这首音乐作品,愉悦了人们的身心,这不是正是所有的音乐所要追求的最终目标吗?

2.流行音乐的文化特征与培养对象相吻合

作为青少年群体的一部分,流行音乐范畴的教育正是符合了兴趣教育的轨迹。不都说兴趣的最好的老师吗?为此,充分注意学生的兴趣,从他们的兴趣入手,那将事半功倍。但假如我们在教育的同时无视他们对音乐本身的感受倾向,这样的教育那将是失败的。现在哪个孩子不会来上一段这样那样的流行音乐?所以,让流行音乐进入课堂是时展的必然。

3.流行音乐的提前教育

国外音乐教学体系都非常注重创造力的培养,他们在课堂上大量引用当前流行节奏、旋律做教材,开展教学活动。笔者在观摩一节音乐课时看到老师用上了当时很流行的一首周杰伦的歌《双节棍》,在熟悉的音乐节奏里老师让学生即兴创作出另一首说唱音乐的歌词,让熟悉的流行音乐作为一种辅助工具带动学生的再度创作,学生们都完成的很出色。但是像这类学生的即兴创作活动在我们的真正的教学过程中却是少之又少,所以从小就对孩子渗透关注当今的主流音乐对其培养音乐兴趣及敏感度都是有直接的帮助的。

二、流行音吩诮入课堂时的注意点

1.取之有“道”

这个“道”就是我们在选择流行音乐的内容上要符合我们小学教育的大目标。我们在课堂中增设流行音乐的目的就是要学生更加全面的了解音乐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所以第一要在内容上进行选择,我们首先要从音乐史上和各种地区风格的音乐中要进行内容上的悝别,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选择一些内容适合我们学生学习的流行音乐。如许美静的《阳光总在风雨后》,歌曲的内容健康向上,表达了一种坚定的信念;又如韩红的《天亮了》所表达出来的对妈妈的爱,也是能让学生感受亲情的好歌曲。还有感人至深的《一个真实的故事》、王力宏的《龙的传人》、刘德华的《中国人》等等。其次,要注意音乐的风格和表达方式的选择。如果只增添一种地区风格的音乐或是某个人的音乐的风格的话,那就起不到让学生多了解音乐目的了,那在课堂中增添流行音乐元素的意义也就荡然无存了。在演唱的形式上也要有适当的取舍,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嗓音条件、兴趣所在、整体气质来选择教学的内容,引导其用科学的的通俗的发音方法来演唱各种流行曲风,达到用自然、清晰、正确表达各种曲风,运用一些合奏的音乐来影响学生的整体印象的协调与平衡的感觉。

2.有教有类

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流行音乐教育的时候要注意我们教学内容和手段的“多类型”。流行音乐在小学音乐教育的介入,并不意味着传统的古典音乐和民族音乐的摒弃。恰恰相反,我们更要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多种教学内容和手段的结合,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全面兴趣。如在欣赏《梁祝》时我们可先让学生看看陈美的小提琴演奏的现场画面,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后再来学习小提琴协奏曲这样的的效果应该会事半功倍的。在演唱的方法改善的同时让学生学习一些即兴表演方面的内容,如果学生能在尽情演唱的同时也能够挥洒激情,使歌曲能够更加完美的演绎画上点睛之笔。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教学方法可以运用,如在教学潘玮柏的《反转地球》时?就可以就地取材地加入一些节奏和视唱的练习,让学生无形中学习了音乐知识。又如在教学节奏xxxxxx跨小节不规则节拍时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那样可顶不喜欢学,但如果用上对比教学的方法那就不是这么回事了,现在的一些港台的流行歌曲中这样的不规则的节奏型的运用很普遍,在这个节奏型的教学中用上周杰伦的《霍元甲》的副歌那这个难题就迎刃而解了。流行音乐小型性、简洁性、通俗性的特点作为小学音乐课的信息库是再合适不过了。

3.授之以“渔”

让流行音乐进入课堂还有一点要特别注意的就是要树立学生对流行音乐的正确认识。教师把流行音乐引进课堂可能会导致有些学生认识上出现一些偏差,认为流行音乐老师在课堂上都可以教了,那就良莠不分全盘皆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应该去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流行音乐,在各种流行音乐之间进行内容的对比让学生自己具有一定的辨别能力,比如让学生欣赏歌曲《记事本》和《蜗牛》,通过比较、分析学生得出《蜗牛》这首歌积极向上,充满朝气,而《记事本》所表达的男女之间的爱恨情仇,消极悲观,不是正确的人生态度。这样才不会使学生进入一个流行音乐的误区。

四、增设小学音乐课堂中流行音乐元素所面临的问题

1.相关课程教材的编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有关的教材,再有能耐的教师也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

2.教学方式的完善。流行音乐乐器演奏的欣赏,可以采用教师的指导与观摩名师教学光盘相结合的形式,同时指导学生观摩并分析国外、国内名师的教学或演奏录像,以进一步提高演奏水平。因为流行音乐的乐器如电声乐器大多来自于国外,其发展时间长,技术比较成熟,尤其是对各种流派音乐风格把握得比较准确,换句话说就是能够学到正宗的流行音乐。

面对这些困难,一方面需要教育界及社会各界关注和支持小学的音乐教育,另一方面,我们教师也要积极探索,积累经验并加强学习交流。

总之,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增设流行音乐,将拓展孩子们的艺术视野,提高孩子们的音乐鉴赏力,通过与各种形式的音乐进行近距离的沟通,让孩子们从音乐中找到快乐,体验到美,使音乐课堂成为塑造美好灵魂的圣殿!

【参考文献】

[1]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m].海教育出版社,2012年1月

小学音乐课教学流程篇4

关键词:中学音乐课堂改革"活动+创造"法创新能力培养

音乐作为一门课堂,更是一种艺术,因此,中学音乐课堂教学改革必须要顺应新课程标准,创造出适合于当代学生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深入教学改革,从而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是目前,我国中学音乐教学方法过于落后,不仅影响音乐教学效果,而且影响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因此,对中学音乐课堂改革中"活动+创造"法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讨有其重要的教学价值和深远意义。

一、中学音乐教学现状

目前,我国中学音乐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整体上来讲,还是比较教条化。音乐教育作为一门素质教育的课程,其主要目的是陶冶情操,培养兴趣。但是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很多时间仍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这样,很难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首先,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忽略了兴趣的重要性,没有确实考虑到学生的接受水平。其次,再加上,目前一些中小学音乐教师大部分来自师范院校,接受的都是专业的培训,但是对于音乐教学实践并没有达到应有的教学水平,音乐教学方式过于老化,课堂教学呈现满堂灌的现象,而且情况比较严重,影响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必须要进行一定的改革;第三,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不高,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实际相脱离,影响到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因此,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的创造力受到了束缚,创新能力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二、中学音乐课堂改革

在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音乐教学也进行了深化改革的阶段。而音乐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和目标就是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小组合作法。针对目前中学音乐教学现在发展态势,需要不断地进行新课改,实行有效"活动+创造"式的课堂改革,在具体的实施中,可以学生每4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师生共同参与,教师给学生搭建平台,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交流学习的能力和质疑解疑的能力。与此同时,并且在课堂教学的管理上,也要不断地完善。通过小组合作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音乐热情和积极性,而且可以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同时,需要在此基础上,完善音乐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从课堂教学中,感受与鉴赏音乐本身的艺术美,培养学生的表现力与创造力,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与相关文化知识。

2.创造技法。创造技法,简单来讲,就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两个和两个以上的知识(知识面)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进行知识的相互交挫,重叠,连接等产生新结果,从而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思路,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也是一种智力激励法,这种方法还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寻找知识的规律。比如教师在讲有关于民歌的部分时,可以融入一些具有中国风的流行音乐,首先,要求教师要先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当下的许多学生对经典的古典音乐不了解,甚至于不喜欢,这是由于音乐教育中的长期的不重视所造成的,而且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所学以及所欣赏的内容很多都是重复的,使得音乐教学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因此,教师可以将课本上的音乐与校园里的流行音乐进行结合,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接触音乐的兴趣和热情,而且可以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懂得触类旁通,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方法。

目前,一些学校片面地杜绝流行音乐,这种做法是极其错误的,教师可以加以适当的引导,让学生认真分清民族音乐与流行歌曲的特点,了解流行音乐之所以流行的特点,强化学生的知识结构,而且,流行音乐中活泼跳跃的旋律,不仅符合年轻人的身心特点,既丰富音乐课堂教学内容,而且使得课堂教学形式列加具有新颖性,自然对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三、注意事项

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在改革过程中,学生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应注意事项有以下方面的问题:

首先,教师要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避免学生把音乐课作为休息调整的课,对于自己的学生,可以建立相应的回访制度,按照新课程标准执行,教师可以多参加一些研讨会、现场课,与其他的教师进行交流与沟通,更加深入了解中学生需要学的内容与需要掌握的音乐知识,根据自己对教材的把握和实践经验,科学设置音乐课的教学内容。

其次,中小学音乐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具体做法如下: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是所有素质教育进行的一个前提和根本保证;教学要做到以人为本,尽可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多给学生展示的空间;多以成功的音乐名人的故事感染学生教育学生,潜移默化;利用第二课堂活动,给学生创造一个交流学习展示的平台,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教师一定要博学多才,以一变应万变;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多鼓励孩子,多从创新型的教育中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精神。

另外,采用正确的教育理念。中学音乐教师应该以何种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创新能力,这一直都是一个热点问题。一、教师成为学生的精神启蒙导师,既要让学生学习音乐,更加要让学生喜欢音乐,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在学生心中播种下兴趣的种子,最终让学生爱上音乐,进而才能达到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目的;二、加强学生学习和鉴赏音乐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中的美感,强化对音乐的整体认知,以优美动听的音乐熏陶学生的音乐情感。

四、总结

总而言之,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学生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要学生的兴趣为入手点,以丰富有趣的教学方法,让音乐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使得音乐课堂艺术化,并且采用活动创造法,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走进音乐殿堂,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李刚.音乐课堂也需"互动"[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

小学音乐课教学流程篇5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师角色;课程改革

【分类号】G623.71

一、前言

随着教育改革越来越深入,人们对教师角色的转变也有了新的发现。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小学音乐课程的设置就是为了完善学生的素养,培养学生的音乐基础,提升学生因欣赏音乐的能力。音乐教师要认清音乐课程的性质,抓住音乐教学的特点。顺应教育发展的方向,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及时转变教师的角色。在新课改的环境下,教师的角色已经从过去的传授知识的角色转变为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引导者的角色。这也符合新课改的基本要求。

二、传统小学音乐教师角色认知与特点

(一)传统小学音乐教师的角色认知

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师认为教师应该以教学活动的主体。这种教学观念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非常注重音乐知识的传授,轻视音乐情感的培养。这体现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在传统的小学音乐课堂上,教师是课堂的主人,学生在课堂上必须听从教师的话。当老师教授音乐知识时,学生要记老师教的知识点,学生如果没有按照的老师要求做,那么必然会受到老师的批评。在教学课堂过程中,老师没有意识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重视学生的主动性以及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兴趣。这是长期以来的传统的教学观念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体现。此外,由于传统的教学观念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活动,教师的角色认知也存在一定的偏差。这主要体现为,很多小学音乐教师认为教师是音乐知识的传授者,是音乐技能的教导者。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进行音乐技能的传授。很多教师教授音乐的相关知识,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而忽视了学生的音乐情感,更忽视了学生对音乐的审美取向的培养。

(二)传统音乐教师角色认知的特点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师不得不改变传统的教师角色,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音乐将教学活动。然而,由于传统的教学理念在教师意识中根深蒂固,很多教师还存在着传统的教师角色认知。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师角色认知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1)教师角色固定化。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都是由老师决定的,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老师按安排,听从老师的教学要求。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师认为教师角色就是固定的,就是传授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的主体。这种角色认知就会使教师不管在什么时候都离不开音乐教学内容,音乐课堂就会变成讲授音乐知识的场所,而不是培养音乐兴趣、提高音乐审美情趣的地方。(2)教师角色是单向的指导者。在小学音乐教师的意识中,小学生知识面狭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比较有限。因此,在师生关系中,教师是绝对的主导者,教师是给学生魇谥识的,教师有权向学生命令和要求,学生只能听从教师的要求。这种观念导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变成单向的知识的传授关系,而不是双向的互动关系。师生之间的联系非常脆弱,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不平等的。这不利于师生之间交流感情,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更会加剧师生之间的对立,不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小学音乐教师要转变教师角色,

在新的教学背景下,教师已经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引导者,是素质提升的推动者,是思想交流的陪伴者。知识虽然是音乐教学的一部分,但是音乐更注重情感的培养和审美情趣的提升。在新课改下,小学音乐教师要转变教师角色。

(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

新的教育理念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教师角色由教学内容的支配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引导者。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不要急着去指出学生的错误,当学生忘记课堂知识时,教师也不要忙着去批评指责学生。教师需要认识到自己是学生的引导者,要主动耐心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有效记忆课堂知识。比如,学生不明白教师在课堂上教授的音乐技巧,不明白各种乐器之间的区别。教师就要耐心地指导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帮助学生了解相关音乐技巧,同时也可以播放有关介绍乐器的音频或者视频,通过观看视频,加深学生对音乐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总之,教师要做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多鼓励,少批评;多帮助,少指责。这样才能真正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二)教师是学生平等的交流者

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强调合作探究。合作探究包括同学之间的合作探究,也包括师生之间的合作探究。在师生两者之间,老师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更加丰富,学生懂得的东西更少一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师生之间是不平等的。实际恰恰相反,教师应该是学生平等的交流者。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保持师生对话的平等性。学生自尊心非常强,自我意识比较强烈。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与学生加深交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对话中,教师要肯定学生的思考成果,不管对与错,都要适当的鼓励和指正。比如,在教授校园歌曲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校园的感受,探讨校园与我们之间的关系。然后播放校园示范歌曲让学生欣赏。学生在交流中能够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更加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去,对音乐的兴趣也会增加,对校园的认识也会改变。

四、小结

新课改以来,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的更新已经成为教育界的一个潮流。其中,教师角色的问题尤其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到底处于一个什么样的角色一直以来都是教育工作者经常思考的问题。音乐课程是小学阶段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音乐教学改革是新课改的重要内容。新课标强调师生角色的准确定位。传统的师生角色已经不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传统的音乐教师的角色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总之,小学音乐教师要转变角色,做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平等的交流者。

参考文献

[1]孙红成.面向多数强调基础[D].湖南师范大学,2014.

小学音乐课教学流程篇6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困惑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C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8.038

音乐是人类共有的精神食粮。古代《晋书・乐志》说:“是以闻其宫声、使人温良而宽大;闻其商声,使人方廉而好义;闻其角声,使人倾隐而仁爱;闻其微声,使人乐养而好使;闻其羽声,使人恭俭而好礼。”说明音乐中的“五音”可以把握人的性格与行为。而音乐家贝多芬认为:“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谁能说透音乐的意义,便能超脱常人无以振拔的苦难。”说明音乐又具有感化人、塑造人、拯救人的作用。实践证明,学习音乐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力、敏捷的思维能力,发展情商和提高语言技巧,提高数学演算能力有着独特的功效。音乐对人类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如此之大,笔者认为有必要正视中小学音乐课堂的得失与成败,发扬好的一面,改进不好的一面,使音乐课堂真正发挥其美育作用,达到塑造人的目的。

1中小学音乐课堂的困惑:学生喜爱流行音乐远胜教材音乐

为什么现在很多中小学生越来越不喜欢音乐课,流行音乐对他们的吸引力远远超过音乐教材的歌曲对他们的吸引力呢?这是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最大的困惑。

流行音乐,是指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被广大群众所喜爱,广泛传唱,流行一时,甚至流传后世的器乐曲和歌曲。这些乐曲和歌曲,根植于大众生活的土壤。因此,又有“大众音乐”之称。

据调查,某小学五年级某班57位同学有47位同学喜爱流行音乐,5人喜爱戏曲音乐,3人喜爱军营歌曲,只有2人喜爱教材歌曲。

另据某中学进行的音乐课调查问卷显示,喜欢流行歌曲(音乐)的比例高达100%。

笔者觉得,上述这种现状是对当今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一个重大挑战,也是对我国中小学音乐教材的巨大冲击。相关资料统计显示,90%以上的学生对流行音乐非常喜爱,甚至有些狂热,只有小部分同学喜爱教材歌曲。其主要原因是流行歌曲无处不在,不在影响他们。而中小学生辨别是非能力比较弱,从而产生很多弊端:第一,中小学生中出现一些追星族,他们整天只关心明星的动态,不关心学习。第二,很多学生从网上下载自己喜爱的流行歌曲,戴着耳机边走边听,有些还摇头晃脑,这样很可能会在不经意间危及到他们的生命。第三,他们整天唱的都是流行歌曲,满脑子都是情啊、爱啊、苦闷、抑郁等,从他们身上已感受不到青春少年那种纯真。

虽然流行音乐对青少年造成了很多的负面影响,但流行歌曲中也有一些优秀作品对青少年起到正面作用:第一,优秀音乐作品对学生有思想教育的作用;比如那首《中国人》,歌曲表达了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流露出一腔爱国热情,激励学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繁荣而奋发图强。第二,一位音乐家曾这么看待流行音乐:“流行音乐给学生营造了一个宽松、舒适的成长环境,并积极帮助他们提升鉴别能力和抵抗诱惑的能力,流行音乐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在紧张之余,缓解学生的身心,给紧张的气氛抹上一点镇定剂、清凉油。”第三,现实生活中流行歌曲已成为人们表达各种情感的一种重要方式。

所以,我们要辩证地看待流行音乐,客观地认识与评价流行音乐。正视并勇于接受现实,按自然发展规律制定相应的措施,改善中小学音乐课堂的不足,把流行音乐中部分优秀音乐作品引入音乐课堂,只要把握得当,笔者认为这会为中小学音乐课堂的发展带来生机,甚至是质的飞跃问题。

2提高音乐教材内容的适宜性

学生不喜爱音乐教材歌曲的原因除了他们无法抗拒流行音乐的诱惑之外,还有音乐教材内容的适宜性问题。

首先,有些教材在编排方面存在着缺陷,缺乏与其他学科的衔接。例如,教学进行到抗日战争和红军长征为题材的《游击队歌》等历史教育内容的歌曲时,历史课还没有学到这些章节。这样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很难理解歌曲的内容和情感,更谈不上正确地表现歌曲。我们很多经典歌曲创作的意义在于歌颂祖国和人民革命,如果学生不能更好地理解这些音乐,那么这类音乐就失去了其创作的意义。再如,《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这首歌出现在小学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材,有老师反映不知道怎样才能把这堂课上得更好,因为学生对少年先锋队不是很了解或者理解不透,歌词对他们来说难以理解而且篇幅过大,只有一节课的时间,让人无从下手。如果只教歌曲的表演与演唱,就不能很好地发挥其教育意义;如果先说一段关于少先队的故事,让他们了解歌曲再去表现歌曲,根本达不到教材所要求的业务量。音乐教材与其他学科的无连接性,给音乐课堂的如期进行带来很大的困难。

其次,教材中外国歌剧的内容过多、过深,超出学生的理解能力范围。歌剧本身就是一门较深奥的综合艺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教师深入、细致地讲解,由于学生本身的综合素质和各方面能力还没有达到去理解如此复杂歌剧的水平,给教师和学生带来很重的负担感。且学生在歌剧音乐中感受不到快乐,反而觉得压抑,音乐课也就失去了其本身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学生何谈喜爱音乐课呢?但歌剧也是音乐的重要部分,教材中需要安排一些适合学生演唱的歌剧片段,比如,歌剧《卡门》选段《街头少年合唱》,因为这段音乐是作曲家专门为青少年创作的,当学生看到演唱者与自己年龄相仿时,就有亲近感,自然就对此歌剧产生兴趣。所以,教材中对西洋歌剧的安排不宜太难,且歌剧选段要适合学生的年龄段,这样才有可能提高学生对歌剧的兴趣。

再次,教材的歌曲特点是:第一,音域太广。我们的授课对象是十一二岁的少年,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开始进入变声期,许多学生的声音不如童声甜美、明亮。特别是变声期的男生,音高不准,声音浑浊、沙哑,声带易充血、损伤。如果让他们大唱特唱音域宽广的歌曲,他们能唱好吗?唱不好他们会感兴趣吗?第二,内容太陈旧。很多音乐教材内容是上个世纪改革开放以前的歌曲,对于学生来说与现实有脱节感。而学生对流行歌曲的热衷,除了流行歌曲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他们心理需求外,还因为流行歌曲的内容现代感强、贴近生活、浅显易懂、旋律流畅、节奏明快、朗朗上口,容易引起学生跟唱的兴趣。这也是当今青少年学生喜欢这些歌曲而不喜欢教材歌曲的原因之一。

因此,音乐教材所选的歌曲要注意时代性、适龄性、适宜性,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对音乐教材的喜爱程度。课改专家必须明确中小学音乐教材改革的基本思路,在观念上确立学生是音乐教育的主体地位,从中小学生的兴趣出发,选择符合其心理、生理特点的音乐作品,在教材中加入一些优秀的时尚流行歌曲,如《让世界充满爱》、《天堂》、《我的朋友在哪里》等,这些歌曲有呼唤友谊,有歌颂生活,有赞美家乡,有激发爱国之情,学生在感受音乐美的同时,也受到了教育。

3提高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教学艺术的升华

音乐课堂的形式和教学手段过于单一,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才能让音乐课堂活跃,受孩子们的喜欢呢?笔者通过研究、实践,总结出以下一些方法:

第一,教师要熟练掌握各种教学方法:如奥尔夫教学法、柯达伊教学法、综合音乐感教学法等。通过熟练运用各种教学法来提高教师的教学手段与教学艺术。

第二,教师发挥自身特长进行课堂教学,利用各种小型乐器的教学吸引学生,比如箫、笛、葫芦丝、打击乐等,让这些乐器成为我们音乐教学的一部分。这样,我们的音乐课堂层次才会更丰富,也会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与积极性。

第三,教师可以通过制作不同的教具和Cia多媒体课件,结合其他艺术门类的表现形式,引导学生来表现音乐作品。例如在上《春天在哪里》这首歌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一个足够的想象空间,引导学生想象春天,结合唱、奏、跳、小品、绘画等不同的表现形式,让同学们表现春天里的花与草、猫与狗、春雨与万物等,这样他们就会很自然地表现春天了。

第四,教师可以在“表现歌曲”这个环节中加入群体活动,如齐唱、歌舞、合奏等表现形式,这种互相配合的群体性音乐活动也是一种以音乐为纽带的人际交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第五,要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教学设计必须新颖、活泼、层次丰富,课程安排必须合理,课堂操作灵活多变,重点、难点合理搭配,让学生对音乐课堂充满期待和向往。

第六,在课外,可以多营造浓厚的艺术氛围和搭建开展文艺活动的平台,调动学生参与表演和比赛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己组织建立属于他们自己的文艺社团,如:吉他社、舞蹈队、合唱小组等,锻炼他们的组织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学习能力等。

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为主的审美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的理想境界所吸引、陶醉,并与之产生情感共鸣,使学生能在音乐欣赏课中逐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和鉴赏。它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音乐具有陶冶情操、开启智力、活跃思维、影响世界观的形成等功能,是大家都普遍认同的。乐曲的旋律美、歌词的语言美、音响的意境美、表演的体态形态美、演唱演奏的情感美,是其它学科难以达到和比拟的。所以,我们必须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作用,重视音乐教材的课改,针对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生理特征,横向连接各个学科,纵向结合时代气息,制订出以审美为主线,突出审美教育本质特点的、科学的、人性化的、可操作性强的音乐教材。这样,离真正解决中小学音乐课堂的困惑为期不远了。

参考文献:

[1]王晓春.今天怎样做老师[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屠兰兰,罗迎春.中小学音乐教育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m].浙江大学出版社.

[3]张华.中小学教师教育科学理论学习现状调查报告[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8,(2).

小学音乐课教学流程篇7

关键词:流行音乐;中小学音乐教学;课程设置

音乐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有理性、有表情地歌唱和感受音乐的能力。通过音乐艺术形象,培养学生的革命理想,陶冶高尚情操,启迪智慧,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流行音乐是否要进入音乐课堂呢?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流行音乐”尚未进入中小学音乐课堂的原因

(一)师资配备的缺乏

笔者在念小学、中学的时候,由于缺乏音乐老师,音乐课基本上是改上自习课或上其他“比较重要”的课程。这种现象至今仍然存在,尤其在农村的广大学校更为普遍。进入90年代以后尽管音乐师范教育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从全国整体师资配备状况来看,音乐师资配备情况仍然不容乐观:一方面是虽有师资但是由于对音乐学科不够重视而不上课或改上其他课,另一方面是根本没有相应的教师。再加上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尤其是西部广大地区以及东部部分农村地区)由于经济原因而无法配齐期音乐课所需要的各种设备。这不仅给音乐课的开展造成了巨大的困难,而且也使得教师的正确引导不能正常的进行。

(二)过多地排斥和批判“流行音乐”

如今,流行音乐在商业利益驱动下发生了“质”的变化。产生了部分文化含量极低的音乐。这使得批判的浪潮更是一浪高于一浪。相当数量的中小学课堂仍将“流行音乐”排斥在外。笔者以为这样不仅失去了“流行音乐”优秀的一面,而且过度地排斥“流行音乐”还会让广大中小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也失去了让学生了解“流行音乐”并加以引导的机会。

因此,笔者认为:“流行音乐”不应被拒之中小学生音乐课堂之外。相反,应该努力挖掘其优秀的,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作品让中小学生欣赏。一味地让学生欣赏“高雅音乐”未免有些单调,让优秀的“流行音乐”作品也进中小学生音乐课堂不仅能丰富他们的听觉视野,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在中小学音乐课堂引入“流行音乐”的原因

(一)“流行音乐”中不乏较高艺术价值的作品

例如:《爱的奉献》、《懂你》、《我的中国心》等等。这些作品与那些“呐喊式音乐”、“周杰伦式音乐[5]”有很大区别。它们都是以友情、亲情、甚至民族感情为主题,歌词积极、健康;曲调明朗动听。这些作品早已唱遍了大江南北,感染过无数个人、激励过无数个人。

(二)“流行音乐”的形态特征更适合中小学生的审美心理发展特点

中小学生处于审美感知发展的。萌芽、发展和逐渐走向成熟阶段。而且人生阅历没有成人丰富。因此,他们更加喜欢单纯、活泼、明朗的音乐。而这点“流行音乐”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三)排斥和批判“流行音乐”会让学生产生抵触的情绪

“初中生已经处于追求、思索,似懂非懂的彷徨时期。他们对家长、老师及他人都存在一定的看法,不愿他人过多的干涉和管教自己,否则就会伤害到他们的自尊心。”[6]过度地排斥“流行音乐”易诱发他们的逆反心理,这样不仅事倍功半,反而还会给普及“高雅音乐”带来了不必要的困难。

(四)“流行音乐”的存在与发展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不管我们喜欢与否它都会停止发展,更不会因为批判而消失。既然它的发展是一种无法逆转的潮流,我们为什么就一定要排斥它、遏制它?为什么就不理性的接受它、分析它,甚至学习它呢?“流行音乐”的存在发展必然有合理性,“流行音乐”的发展速度之快也必然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在推动它,认真分析,研究找出其中的原因不是也能为推广“高雅音乐”提供一些经验和帮助吗?

因此,笔者认为,优秀的“流行音乐”不仅不应被排斥在学校音乐课堂之外,而且应该用来丰富中小学音乐课教材,应用到中小学生音乐欣赏中去。当然,盲目的应用也是不行的,这就要求教师正确把握住这把“双刃剑”。

三、“流行音乐”进入中小学音乐课堂的途径

(一)选择优秀的、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流行音乐作品是正确把握的前提

目前,市面上“流行音乐”花样繁多,五花八门,这给选择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是,只要认真辨别还是可以加以区分。笔者认为“歌词”的健康积极与否是评判的重要标志之一。像《老鼠爱大米》、《猪之歌》此类的音乐就是文化含量比较低的“精神快餐”,要不得,而像《龙的传人》、《从头再来》这样的音乐,歌词就比较极积,文学素养也比较高,值得欣赏。

(二)欣赏课从“流行音乐”到“高雅音乐”让学生感受不同形式的音乐

传统的音乐课都是以欣赏为主,学习基本乐理知识为辅的模式,比较单调。而课堂如果能从学生喜欢的“流行音乐”开始的话,能激发学生的好奇与热情。接着再放国外优秀音乐作品让学生进行比较欣赏。

(三)选择优秀的流行音乐与“庸俗”的流行音乐进行比较

当然,这是所说的“庸俗音乐”是指那些歌词文化含量低,甚至不健康的,旋律性较差,甚至没有旋律只有节奏的音乐。通过比较让学生能提高辨别“流行音乐”的雅俗的能力,从而引导学生选择积极、向上的流行音乐进行欣赏。这样不仅能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也间接为普及“高雅音乐”创造了有利环境。

(四)并与姊妹艺术相结合,陶冶中小学生高尚的情操

“歌之不尽则舞之”是佐证音乐与舞蹈血肉关系的经典概括。舞蹈作为音乐课程模块之一,是陶冶高尚情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良药”。选择旋律优美,节奏活泼的流行音乐作为伴奏能在很大程度上放松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学生对艺术美的认识。

四、结语

优秀的、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流行音乐”不应被拒之中小学音乐课堂之外,而应该探索性地加以利用。若有可能的话将它们作为学校音乐课的补充教材,使其和“高雅音乐”一起在提高学生审美情趣,陶冶高尚情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道路上发挥优势,互相促进。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将有助于中小学生走上正确的音乐欣赏道路。并在音乐艺术的“陶冶”“促进”下健康成长。(作者单位:厦门海沧实验中学)

参考文献

小学音乐课教学流程篇8

关键词:音乐知识音乐梦想艺术文化创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2B-0083-01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在经历、思想、情感乃至人格等方面进行交流、沟通与碰撞的过程,应是一个精彩灵动的过程。在对小学生进行音乐教育的同时,把教学内容中的知识、技能、艺术与文化内涵等转化为灵动的音符,实现对他们的学习与创作启发,达成其个人音乐梦想的实现与音乐能力的成长,本文以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材为例,展开用灵动的音符放飞学生音乐梦想的探析。

一、音乐教学树立音乐梦想的路径

对小学生而言,由于身心成长的阶段性与自身文化知识与音乐知识的影响,决定了其音乐梦想的多样性和不稳定性,小学音乐教学是促成这种多样性梦想的路径。

(一)音乐美引导

音乐作为一种美的载体,从形式、内容到精神,都充满美的发现与提炼。因小学生理解能力与接受能力限制,音乐教学中主要运用较为感性的音乐进行音乐美的引导,体现在两个方面:音乐旋律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乐曲或歌曲的节拍、乐器的音色与乐曲中情绪基调初步了解的基础上,用心体验其中的美。如在教学《小小雨点》前,为学生播放《小松树》的木琴独奏,欣赏纯音乐。音乐氛围美。音乐本身所蕴含的感染性。让音乐的美在学生学习中不断积累强化与提升,为他们树立音乐梦想奠定基础。

(二)音乐艺术熏陶

小学音乐教学,是对小学生创造性、主动性与系统性的音乐艺术熏陶过程。运用教育的计划性与教学技术,为小学生创设良性的熏陶氛围。如学生在学习《乒乓变奏曲》时,教师可以通过打鼓进行音乐多样性艺术熏陶,还可以根据打击节奏与乐器的变化,学习打击乐的其他艺术,如学生可以按照某种旋律打击课桌、文具盒等,满足音乐学习的需要。

(三)音乐文化教育

“音乐教学是运用音乐中的灵性文化,让音乐在儿童心灵生根开花的过程。”无论是成熟的音乐作品,还是正在进行的音乐创作,都是音乐文化的不断创新与运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运用灵动音符引领小学生畅游音乐文化的海洋。

二、运用“灵动音符”放飞音乐梦想的课堂操作

小学生音乐梦想的树立与成长,需要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不断创造性呈现,乐动的音符才能让学生灵动成长。

(一)激发学习热情

用音乐和多彩的活动激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减轻精神负担,优化精神环境,应该是音乐课的优势所在。大胆让流行儿童歌曲进课堂。由于流行儿童歌曲简单易学,包装制作华丽,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在课堂教学中,我会选择一些优秀的流行儿童歌曲让学生学唱。

(二)基础知识教学

在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乐动的音符是音乐的基础知识。学生在此基础上,提高各种能力,教师展开教学创新。在小学阶段音乐基础知识主要有两类:①基础的乐理知识。如关于音乐的旋律、种类、渊源、创作技巧、表演技巧等,在小学生阶段主要有简单的识谱教育、音乐类型教育等,让小学对音乐有基础的了解和兴趣;②基础的乐器知识。主要指乐器的种类、小学生常见乐器的演奏以及乐器的音色与功能等。

(三)创作能力培养

“音乐作为一种实用性很强的课程,运用全员参与、乐在其中、扶放结合的形式培养小学生的创作实践能力。”尽管教学实践中,小学生音乐创作会受到音乐知识与自身能力限制,但教师也要积极地培养他们的创作能力与创作习惯,把小学生的音乐灵感转化为音乐作品。培养方式有两种:①歌词创作。即教师鼓励小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与感悟,进行歌词写作,指导他们或套用他们喜欢的曲子唱,或者让家长、教师与其他人帮助谱曲,完成最为简单的创作过程,实现音乐灵感或才华的开发与积累。②多样性作曲。作曲作为一种要求较高的艺术创作过程,小学生虽然不能真正运用需要的知识把其物质化,但可以运用多种方式,如哼唱、简单的乐器演奏等方式进行作曲,实现他们音乐灵感从精神意识到现实的转化。

小学音乐教学的基础性,对小学生的音乐兴趣培养、运用音乐享受生活美化生活与音乐才华启蒙培养,具有奠基性与启发性作用。随着小学生的成长,他们会运用更多的音乐形式,把各个阶段的音乐梦想放飞,或抒发当前的成功体验,或树立远大理想。

参考文献:

小学音乐课教学流程篇9

关键词:优质课;现状;关注音乐;真实

中图分类号:G62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394-01

随着新课程的进一步升华和改革,教育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新课程改革不仅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科学钻研能力和对知识的深层理解能力,而且对教师的教育水平也是一个挑战。面对这样一个教育环境,要进一步加强和提高教师的这一能力和水平,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研讨是最好的一种方法,优质课比赛是加强教师之间研讨和交流的最佳途径。因此,近几年部级、省市级都加强了优质课竞赛的程度和步伐。目前,我们也看到了一些崭新的、非常具有灵性的音乐优质课呈现在我们眼前:音乐课不再单纯追求知识技能而是注重了音乐兴趣的培养,更加重视学生的音乐体验和审美感受。教师减少了说教,而是突出了音乐的学科特点,更加关注音乐了,教学方法也有了明显改变,能够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方法与手段,从感性入手,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关注。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都充分体现了音乐新课程目标的艺术境界。

1.中小学音乐优质课的现状

一堂好的优质课给人的回味是无穷的!但是,面对越来越多的优质课,许多教师觉得"高不可攀"。例如:那些如表演般的优质课,那些过多的展示个人才艺的、那些精美如电影一般的课件、那些眼花缭乱的教具等等;有许多的优质课过多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喧宾夺主削弱了音乐的艺术功能、有些课堂过于注重了情感方面的启发和"煽动",而忽略了音乐要素的构成等等。这些都是我们音乐优质课近几年来一直存在的现象,都是比较注重音乐以外的东西,而对音乐本体的课堂教学过程展示不够。这些教学形式和现象都离老师们平日里实际的常规教学相差太远。

优质课,是给大家提供一个课堂教学教研的范例,传达先进教学理念、探讨科学教学方法的阵地。对于展示教师个人的教学艺术、教学风格,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学习都是很必要的。但是课堂教学是一个千变万化的、复杂的动态过程,受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以及家庭教育等多种可变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我们在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中,却一直无法准确把握"度"。在一次全区音乐教师培训中,大家在讨论一个话题"什么样的课才是优质课?"。老师们的对优质课的看法可谓是五花八门,但都不约而同的提出:表演型的优质课,不上也罢。每位专职音乐教师一周大约14到20节音乐课,有多少时间可以做精美的课件?有多少精力可以准备这么多教学道具?又有多少同行能作为"智囊团"进行集体打磨?

优质课不是表演课,讲课不是演出,教师更不是演员。当前,接到比赛任务的优质课一般都是这样进行的:首先是任课教师个人先备课、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具、学具,然后选个班级作为公开课来试讲,学校有关领导、教研团队的教研员、教师们一一到场听课,课后大家讨论,修改出一个认为比较合理的教学设计之后,还要不断地更换班级试讲,体验各种可能的突发问题。如此几番,连一个微笑、一个眼神都要经过细细的斟酌,把这堂优质课上得烂熟于心。真正到了比赛的时候,只管按"剧本"进行,在课堂上做表演即可。现场看起来十分活跃的课堂气氛,其实都是"昨日再现",学生成了老师表演的陪衬,把"互动"当作是任务。因为,有见解的观点、问题,赛前老师和同学们见面交流时,都提前给各位同学了。

2.关注音乐,做真实的优质课

一位来自英国的音乐老师在看了一堂中国的音乐优质课之后,提出了一个忠告"不要忘记音乐教师的使命,不要越权"。他告诉我们:"不要忘了自己是音乐教师,所授课的内容、价值、目标不要背离音乐的本体"。我们许多的音乐教师也都常常把"关注音乐"挂在嘴边,在强调注重审美教育淡化音乐知识技能教学的同时,却往往忽略了音乐的本体。我们的许多音乐优质课,实际上更多的是关注课的形式和方法,而不管教学内容和课程类型。例如:有一节地方民歌的唱歌课,由于地域性方言发音不同,应多引导倾听和教唱。而教师花在课堂上的倾听、教唱环节时间太少,自学和小组讨论设置偏多,导致歌唱任务无法完成,音乐课上完了,歌曲还是不会唱。这样的音乐课表面很热闹,但是滥用的合作式小组学习与探究式学习过于泛化,自主学习又缺少了有效的指导,反而降低了课堂的音乐教学效果。

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落实到每一节课上,使每一堂课都达到优质课的水平,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所希望达到的理想境界。那么,什么样的音乐课才是优质课?笔者认为,在音乐新课程标准的条件下,一节优质课,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就是要看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学习的兴趣、自主的程度、参与教学的程度、合作的效率和探究的深度,以及学生在本堂课中的收获。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就是要看课堂中教师丰富的音乐素养,机智、良好的应变教学组织能力。关注音乐,能依据新课程标准施教,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来安排教学活动,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恰当地把握对学生学习指导的"度",体现人文性、审美性和实践性。

一堂好课应该是一堂真实的、有待完善的课,上课应该是以"真实"为前提,常态下进行的课,它需要的是"真实的遗憾,不要虚假的完美"。笔者曾经听过这样一种说法"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只要是真实的,就是有缺憾的"。其实,任何一堂千锤百炼的优质课、示范课,当我们课后静静反思时,总会觉得有一些小小的不足和遗憾。所以,有缺憾恰恰是真实的反映。然而,正是在不断找寻策略、解决不足、弥补遗憾的重建过程中,我们优质课的课堂教学才有了一次又一次的提升和飞跃。所以,让我们把上好一节优质课的理念,融进日常的每一节课堂教学中,努力实现优质课常态化,常态课优质化!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吴斌

[3]《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朱慕菊主编

[4]《音乐审美教育》廖宗马,人民音乐出版社

[5]《论音乐教育》姚思洒,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

[6]《让优质课常态化让常态课优质化》保康县实验中学,陈香屹

小学音乐课教学流程篇10

关键词:中学音乐教学实效性问题举措

中图分类号:G633.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1(c)-0000-00

音乐课堂是初中课程中富有美感和富有情趣的课堂,音乐教育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更能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将中学生潜在的思维充分挖掘出来,使中学生能够受到音乐的熏陶。但是,由于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没有受到充分重视,有些时候音乐课程被其他的文化课程占用,学生在小学阶段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被压制,导致中学阶段学生并不重视音乐课程。所以,身为初中音乐课程的引导者,教师必须要注重发挥音乐对于学生的成长作用,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从本质上提升音乐教学的实效性。

1丰富课堂形式,培养学生音乐兴趣

课堂形式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想要提升中学音乐教学的实效性,必须要丰富音乐课堂形式,注重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首先,教师可以丰富唱歌的形式,初中学生处于青春期,在这个阶段中,学生具有很强的荣誉感、求胜心和表现欲望,初中学生还具有很强的娱乐心理,更渴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赞许。因此,音乐课堂上,教师要设计出符合学生的模式,教师可以组织歌唱比赛,还可以组织合唱。

其次,教师可以组织课外活动,通过课外活动来补充音乐课堂,对课外活动进行充分利用,进而丰富中学生接触音乐的模式,同时释放和缓解学生在其他课堂上积攒的压力。正规的音乐演出能够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比赛或者演唱会。丰富多样的音乐课堂对于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浓郁的音乐学习兴趣是提升中学音乐教学实效性的前提和基础。

2开展合作学习,提升音乐课堂有效性

探究、合作、自主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方法,在教育改革过程中,合作学习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合作学习能够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互帮互助,进而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升,将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发挥出来。

首先,教师要营造和谐、愉悦的教学环境。教学环境就是教学氛围,教学环境是指教师和学生对于课堂的感受与知觉,在初中音乐课堂中,和谐的教学氛围不仅能够将学生创新意识唤醒,还可以将学生创新的潜能有效开发,增强学生的合作与交流。在布置音乐教室的过程中,要保证布置的教室能适应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特征、年龄特征,同时,还要和音乐课程相符。教师可以张贴学生演出的照片,在钢琴上摆放美丽的花朵,张贴中外音乐家的画像等等,这样的环境能够使学生感到亲切,在音乐教学中放松自身。

其次,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开展合作性表演,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商讨表演、自由组合等形式来进行表演,这些节目都是学生精心编排的作品,因此,不管节目的质量高低,都会赢得教师和学生的热烈掌声。通过艺术表演,学生发挥了自己的个性,通过合作表演和合作学习,学生收获到自信和快乐,教师收获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应用多媒体,展示立体音乐课堂

伴随着网络时代的不断来临,网络信息技术得到了高速发展,教育教学领域也离不开多媒体的支撑和辅助,音乐课堂更是如此。多媒体能够为学生提供生动的演示、绚丽的画面,也由此受到了师生的广泛喜爱和欢迎,成为了当今最为流行的音乐教学模式。

由于初中学生喜动不喜静,多半有张扬的性格,多媒体教学恰好符合初中学生的性格特征,因此,正确、合理运用多媒体开展音乐教学,能够使抽象的音乐知识更加形象化、生动化,还可以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激发出来,从本质上提升初中学生的音乐素养,促使学生在轻松和愉悦的音乐环境中健康成长,这符合了音乐教学的“人文性”。在应用多媒体开展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开展课堂设计,在教学活动中以审美体验作为根本,强调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还要在ppt中设计教师和学生交流沟通的环节,以便制造出活跃和积极的课堂氛围。教师在设计多媒体课件的过程中要遵循适度的原则,在设计人文场景的时候,根据学生的认知程度来设计,教师还要引导中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参与其中,多媒体最为重要的特征就是实效性,想要发挥实效性,就要求教师必须要因势利导、结合实际,充分利用多媒体来进行情境的创设,使中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4开展情境教学,加强学生理解力

初中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不仅在音乐教材中,更在生活中,中学生更喜欢流行音乐,因此,健康、积极的流行歌曲能够吸引中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激发出来。新课程要求教师使用情境教学法来进行教学,进而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升,情境教学的方法是一种能够快速调动中学生唱歌的音乐教学手段,情境教学能够从本质上提升中学音乐课堂教育教学的效率。情境教学法能够在课堂中营造良好的氛围,对中学生对音乐的审美心境进行培养。例如,在教师教授学生一首新歌曲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和学生展开讨论,探讨时下最流行的热门歌曲,激发学生的兴趣,找到即将教授的新歌曲和学生生活之间存在的联系,教师还可以为中学生播放将要学习的歌曲的音频或mV,为中学生讲解和解释歌曲创作的历程,使中学生对歌曲创造背景进行充分了解和掌握,使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回忆故事,这样不仅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兴趣,最终提升中学音乐教学的实效性。

5结语

综上所述,提升中学音乐教学的实效性不能一蹴而就,中学音乐教学实效性要求教师在长期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懈摸索和探究,不断尝试,通过一次次的失败取得成功,只有这样,初中音乐课堂才能够有所进步,焕发出无穷的魅力和无限生机。

参考文献

[1]王屏.初中多媒体音乐教学实效性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3,(02).

[2]杨雯.因势弄潮构建活力课堂――初中音乐课堂中创设教学高潮的实践研究[J].成功(教育),2010(01).

[3]姚男,高见.多媒体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以《黄河大合唱》教学为例[J].河南科技,20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