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作业管理案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8:34:21

学校作业管理案例篇1

【摘要】本文从建立科学的管理流程、构建科学的管理体系、实施规范化的管理工作、推广规范化管理指导、完善规范化的管理制度等方面对档案管理规范化建设进行了论述,指出了要用有效的措施与科学的手段来避免、克服、防范档案工作出现的诸多不规范现象。

关键词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管理建设

档案信息是一种无形资产,也是学校的宝贵财富。为避免档案信息资源流失,必须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因为只要有了规章制度的规范和约束,才能保证档案工作合理化实施,这也是档案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保证。本文结合重庆科创职业学院档案馆的管理工作实践,对高职院校档案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建设进行探析,意在提高高职院校档案管理水平与质量。

一、开展规范化管理建设实践工作

规范化管理建设是指为使我校档案馆对档案资源、工作流程、管理方法开展管理与服务的各项工作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取得最佳效果,实现最佳目的,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指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系列规则而开展的系列科学有效的管理建设活动。

(一)构建科学的管理体系。我馆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按照学校领导的指示精神,针对读者的需求和我校的教学运行特点、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学校发展规划,在业务管理工作实践中形成了纸质档案管理、电子档案管理等工作模式。

1.档案收集:(1)收集的材料包括:收集本校党政管理、教学、等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声像材料以及上级机关公文,会议交流材料等。(2)内容要求:要求归档的文件材料齐全完整;载体和书写材料等符合标准。

2.档案整理:纸质档案材料整理分类排列编号编制卷内目录装订填写软卷皮封面卷内备考表负责人签字、整理立卷人签字与立卷时间分类入柜排序的整理工作流程。

3.档案保管安全管理要求:档案库房是存放学院档案的重地,我馆严格按照库房“八防”——防盗、防火、防潮、防尘、防虫、防鼠、防高温、防强光和防霉要求加强库房管理。

(二)实施规范化的管理工作。为提高接收、整理、加工、保管、借阅等各项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有效地规范各项管理工作行为与操作方法,我馆在学校主管领导的支持下,制定了《档案规范化管理条列》等实施系列管理标准,特别是《技术管理规定》,以通俗易懂的文字、图、表的形式对档案的装订材质、尺寸、规格、字体、组装形式、组卷内容、立卷方法等都作了认真与详细的规范化规定,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为提升我馆的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建设提供了技术保障,使我馆的档案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三)完善规范化的管理制度。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是开展各项管理工作的前提与保障。我馆针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各个管理环节与管理模式,围绕规范档案管理工作,从实际出发,结合学校规范化管理建设的总体要求,先后制定了信工学院档案管理规定,学院档案实体分类方案等为主的管理运行制度,以确保各项管理环节的畅通、有序、到位;使我馆档案管理工作进入制度化管理进程,做到了有规可依,有章可循。

二、开展规范化管理建设实践的思考

通过开展档案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建设,我们虽然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要清楚地认识到我馆目前仍存在一些不足,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找出差距,总结经验教训,寻求科学的解决路径,提炼出有效的解决方法,形成科学的规范化管理建设思路。

(一)要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学校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档案管理工作,自觉提高档案管理意识,将档案管理与各部门的工作管理结合起来,将档案管理作为部门管理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众所周知,档案资源是为学校各项管理工作服务的,所以,学校各部门在强调教学工作的重要性时,也不要忽略了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思想上要树立档案资源保护意识,在实际行动上要对档案管理工作抓严、管紧,对档案资料要严格整理和保护,坚决杜绝档案信息资源的流失现象。要认真研究档案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档案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建设,提高档案工作管理质量与水平,让档案资源更好地为学校发展服务。

(二)加强档案人员培训。从总体来讲,我校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高,要适应学校的发展与变革中的档案工作管理,还需要加强对档案人员的培训教育,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首先,要加强档案人员的专业培训。档案人员必须具备最基本的档案管理的专业知识,对档案工作内容、工作流程、服务方法有细致的了解,对档案工作事务有清楚的认识。因此,应不定期地对档案的分类、整理、立卷等一整套档案工作的规程进行培训,让档案人员熟悉业务技能,增加专业知识。

其次,要保持档案人员的稳定。由于档案工作相当繁琐、细致,既有大量机械重复性的简单劳动,还有精深细密的脑力劳动,另外还存在繁重的体力劳动,面对像收集、立卷、组卷等机械、单调、缺乏技术性与创造性的工作,档案人员容易产生枯燥乏味的情绪;面对技术含量高的工作又表现出恐惧、厌烦情绪;而面对大量繁重的体力,又会体力透支,容易产生失落、悲伤的情绪,所以,档案工作的职业特性容易造成档案人员的不稳定性。

参考文献:

学校作业管理案例篇2

一、工商管理教学中案例库建设的重要意义

建立符合我国大中专院校教学实际的工商管理案例库意义重大。首先,它是工商管理教学的基本保证,没有好的案例支撑,教师们即使是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其次,我国经济转型期的深刻变化是西方国家没有经历过的,因此国外的案例很难让学生进入情境,难以诠释其理论概念;再次,案例库还具有对知识进行储备和管理的功能;此外,通过案例库的建设,还可以加强大中专院校之间,大中专院校与企业之间的交流,更好地实现教师、学生、企业之间的资源整合功能。

二、工商管理教学中案例库建设存在的问题

1.案例数量不足。在目前的工商管理教学中,案例数量严重不足,原创性案例更加有限,使得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只好用举例教学来代替案例教学,但是很难达到案例教学所能达到的教学效果。

2.案例质量不精。案例库不仅数量不足,案例的质量也不精,很多案例直接从互联网和报刊中转载而来,其内容大多停留于对企业的片面宣传报道,没有探及深层次的管理问题,因此质量大多不高,难以完成理想的教学效果。

3.案例陈旧,时效性差。教学所使用的案例大多比较陈旧,很多都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因此时效性和针对性不强,提不起学生讨论研读的兴趣,更无法反映工商管理专业的前沿理论成果。

4.案例的本土性较弱。教学中采用的大多都是欧美国家的企业案例,或是直接改编于外国企业,很少能够真正反映我国企业在转型期所暴露出的问题,更无从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意见,这对我国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是十分不利的。

5.案例库素材来源渠道有限,企业案例难以采集。目前教学中的案例主要来自于对经典案例的改编,更主要的是对企业案例的采编,但由于我国大多数企业对工商管理案例库采编认识不到位,不愿将企业信息及数据公之于众,因此使采编工作难以获取真实有效信息,企业案例采编工作难度较大。

6.案例采编的经费投入不足,教师积极性不高。案例采编工作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成本较大,目前对于案例库采编的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使得大中专院校教师对案例的开发与采编完全出于个人兴趣,积极性不高。

三、工商管理教学中案例库建设的发展对策

1.提高大中专院校对案例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建立案例反馈机制。工商管理案例库建设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大中专院校对案例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只有提高大中专院校领导及教师对案例教学的认知水平,进一步明确案例教学法对我国工商管理专业教育教学的重要意义,提高案例的使用率,才能够做好工商管理案例库的建设。同时案例库的建设还需要一批热衷于案例研究案例教学的教师,在大中专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要适时地评估教师案例教学的效果,建立案例教学的反馈机制,并对在案例研究案例教学中表现优异的教师进行物质奖励,以提高其积极性。

2.大中专院校要成立专门的案例中心组织,完善制度标准。工商管理案例库建设,必须要有一个由专职人员组成的稳定组织。各大中专院校应设立案例中心,各课程授课教师参与其中。组织成员不仅进行案例采写、编辑、整理,还需要与其他大中专院校、企业进行日常联络和交流,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发挥各自优势特长,并注意完善相关的规范制度和入库标准,推动案例库的持续发展。

3.多渠道搜集案例库素材资源,加强素材库网站建设。在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过程中,中国企业的兴衰给中国工商管理案例库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库资源。因此大中专院校要加强与企业的互动,在素材库建设中注意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帮助企业分清形势,梳理思路,获得企业的认同和支持,实现大中专院校教学与企业发展的共赢。并通过与国内外其他案例库、大中专院校及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互通有无,多渠道搜集案例库素材资源。

4.加大案例库建设的资金投入,落实资金保障。案例库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除了依靠国家或学校的支持外,还需要广泛挖掘一切可能的资金来源,如获得基金组织资助、依靠个人优势进行咨询、培训,都是可能获得资金来源的途径。

5.积极开展校企合作,进行案例库市场化运作。积极开展校企合作,通过校企合作帮助大中专院校为企业和社会培养大批既懂理论又懂实践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对工商管理案例库进行市场化运作,可以加强大中专院校、教师与企业的良性互动,共同提高,实现大中专院校与企业的更好发展。

学校作业管理案例篇3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专业案例教学法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8-0327-02

随着中国的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过渡到大众化教育阶段,高等院校普遍存在的定位不明确问题日益突出。为强化办学特色,实施“异轨竞争”(许祥云,2008),一部分科研实力较弱的本科院校提出并践行“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办学理念。应用型本科教育致力于培养基础知识扎实,具有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会学习的“应用型人才”(陈盛,2007)。对于工商管理专业来说,培养目标应该是“面向企业等组织从事职能管理的应用型人才”(郑春华,2008)。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应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除了掌握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基本理论之外,更应该学会运用这些基本理论来解决经营管理中的实际问题。要实现这样的培养目标,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增强实践教学体系并开展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是启发式教学方法中的一种,一些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工商管理专任教师已在课堂中运用这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决策能力,对于实现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然而,当前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教育在实际推行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少的困难和不足,本文拟探讨其中的阻碍因素并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推行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案例教学在模拟真实的情况下,激发学生的主动行为,让学生从被动的吸收知识者的角色中摆脱出来,培养学生的实际管理能力,其中包含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沟通说服能力和系统分析能力等,并极大地丰富学生关于各行业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树立管理权变论的理念。具体来说,案例教学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1.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决策能力。管理案例教学法的主要特点,在于它以一系列来自于实际和具有高度仿真性的案例,为受教育者提供尽可能接近于社会实践的真实而具体的管理情景(陈德智,2005)。具有高度仿真性的案例所提供的信息往往是凌乱的、隐含的和不完全的。案例教学迫使学生在错综复杂、瞬息万变的情况下,快速、准确地把重要和不重要的事区分开来,并学会在缺少足够和必要信息的情况下做出正确而果断的判断。

2.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案例教学的过程,通常要经过小组、大组团队的有效合作,在合作中相互沟通,在沟通中增进合作。在这个过程中教会学生相互沟通、尊重他人,同时学会聆听和说服别人。从态度与世界观层面上,全面打造学生的沟通及说服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团队效率提升能力(陈树文,2006)。

3.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案例教学与学生处于消极被动状态的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学生在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参与对于他们学习并理解管理知识起着积极的作用。学生在课前需要认真准备,查阅文献,构思和拟写发言提纲;课堂上应该积极参加小组和班级讨论,并要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珍惜向他人学习的机会;课后需要进行总结,撰写案例分析报告,这是学生再次进行独立思考并锻炼文字表达能力的过程。

二、面临的阻碍因素

1.工商管理专业的本科生普遍缺乏实际工作经验,这严重制约了他们驾驭案例的能力。根据学习的建构主义观点,学习是一个建构的过程,是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及意义对相关的新的知识进行的积极的处理(再构),并且这个过程的实质是对相应的观点、技能和思维等的整合(王沛、康廷虎,2004)。基于这样的逻辑,学生在学习案例前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直接影响到他们对案例的理解程度。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的学生绝大多数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实际工作经验,对中国国情以及中国企业的实际状况了解不多,这使得他们缺乏充分理解案例内容的知识基础,对相关问题的认识往往流于表面。

2.教师从事案例教学的能力普遍偏低。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任教的多数管理学教师取得的是科学学位,而且来自名校的比例不高,这就导致他们在读书期间几乎没有机会获得正规的案例教学训练。因而,他们完全是通过自我摸索来领悟案例教学要领的。此外,这些教师通常缺乏企业管理的实践经验,部分老师的实践经验甚至与学生差不多。这些因素使得很多教师对案例教学方法领会不深、方法运用不当、对案例课堂讨论的组织不力。

3.缺乏反映中国国情特别是地方特色的好案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工商管理案例教学多采用来自国外或国内知名高校编写的案例。由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技术等环境的差异以及教学目的和教学对象上的差异,国外案例对学生没有亲切感,难以和学生今后的管理工作联系起来;而国内知名高校编写的案例在规范性方面与国外案例尚存在差距,并且,其采集的样本企业多是国内知名企业或其他地方的企业,而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及学生特点使得大部分学生毕业后在当地的中小型企业工作,这就导致国内知名高校编写的案例不一定是学生们特别感兴趣的。

4.领导和教师还没有充分地认识到案例教学的重要性。哈佛和毅伟等知名商学院之所以在案例教学法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功,首先是因为学院领导对案例教学的认识很高,还因为拥有一批热衷于案例研究和案例教学的教师。目前,国内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相关领导对案例教学法的认识不充分、不全面,在发展思路、人才引进和培养、人才考核、资金支持以及机构建设等方面没有给予案例教学法足够的重视。

5.民族文化特征使得案例教学法在中国遭遇某种程度的“水土不服”。案例方法首创于美国,它产生于美国或西方的文化或历史传统的特定的背景中,因此,我们发现案例方法强调个人主义、推理的力量、论辩和自我表现,以及质疑权威和官方观点的愿望(小劳伦斯・e.列恩,2001)。依据霍夫史蒂德的研究成果,中国在权力距离和集体主义文化维度上的得分远远高于美国。这使得中国学生一般不会在公开场合挑战教师和其他同学的观点,学生往往不太适应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无法获得的主动性,而教师也不大适应部分地丧失主动权和掌控权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文化特点导致中国课堂上的案例教学缺乏效率,甚至使得实际执行的模式与哈佛等院校所倡导的标准案例教学法大相径庭。

三、对策与建议

1.从领导和制度上重视案例教学。相关领导需要充分认识案例教学对于工商管理本科教育以及院系乃至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有条件的院校可以考虑设立专门的由专职人员和兼职人员组成的案例教学研究机构,致力于整合学校和地方资源,从事案例教学方法研究、案例采写、编辑与整理,案例查询系统的建设与维护、与其他机构的联络和交流等方面的工作。还需考虑从物质和精神上激励教师从事案例的教学、研究和编写工作,制定正式的办法来计算案例编写方面的工作量及相应的报酬。

2.大力提高教师从事案例教学的素养。从事案例教学的教师必须经过专门的培训,熟悉并习惯于这种教学法。一个教师从不熟悉到熟悉案例教学,至少要花二三年的时间(史美兰,2005)。因此,必须鼓励教师赴案例教学开展得较好的国内知名商学院甚至国外名校进修相关课程,资助相关教师参加案例教学法方面的培训;鼓励有条件有意愿的教师去企业从事一段时间的实际管理工作,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大力提高管理学教师的实践工作能力。并且,要大力推动相关教师之间的合作学习,仅靠教师的单独摸索是难以构建一支合格的案例教学队伍的。

3.力所能及地开发一些能够反映地方特色的管理案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理念决定了它们应该植根于本地区的社会经济之中,从各院校各专业所处的环境、条件以及需求的实际出发,制定富含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刘国买、许德仰,2008),从而培育出当地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当然也不例外。目前,大多数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的管理学案例选用的或者是西方企业的管理实践案例,或者是国内大型企业的经营案例,难脱教条主义的讲授模式。探索使用具有地方特色的管理学案例,是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解决高校与企业在合作办学中存在的矛盾,培养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的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马俊苹,2007)。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积极开展与地方企业的合作,挖掘具有鲜明特色的地方企业案例。

4.加强实践教学,与案例教学相得益彰。实践教学是提高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生实践能力的关键一环。应用型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应构建由课堂实践、模拟实训、课外工作实践和校外实习四大模块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这可以增加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并增强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丰富并改善学生用以理解管理案例的知识基础,有助于他们更深入地挖掘案例中所包含的信息。

收稿日期:2011-07-29

作者简介:周俊(1978-),男,安徽庐江人,讲师,博士研究生,从事战略管理与国际商务研究。

参考文献:

[1]小劳伦斯・e.列恩.公共管理案例教学指南[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40-41.

[2]陈德智.管理案例编写与教学[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35-36.

[3]许祥云.应用型本科教育:实施“异轨竞争”的理性选择[J].江西蓝天学院学报,2008,(2):1-4.

[4]陈盛.应用型本科人才模式若干问题的思考[J].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08,(1):1-6.

[5]郑春华.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68-70.

[6]史美兰.体会哈佛案例教学[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5,(2):84-86.

[7]王沛,康廷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述评[J].教师教育研究,2004,(5):17-21.

[8]刘国买,许德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研究[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8,(1-2):131-134.

学校作业管理案例篇4

关键词:工商管理;教学;案例库;建设\\案例教学法是放进高校培养工商管理人才的重要途径,不仅仅是在高校中,社会上对相关人才教育培训也利用相同教学方法,实践证明,建立工商管理教学案例库能够有效促进工商管理教学展开。随着工商管理重要性不断加强,国内一些高校及科研机构开始着手商管理案例库建设。由于我国在相关方面仍旧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在建设商管理案例库过程中对案例收集以及案例分析存在不足。

1工商管理教学中案例库建设重要意义

工商管理教学中建立案例库是工商管理教学的重要基础,缺乏优秀案例之处,教师即使教学水平再高也会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状况。其次我国经济同西方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异,由于体制差异,我国经济转型过程是西方发达国家没有经历过的,难以直接将国外案例引进教学中,因此对某些抽象概念难以解释。其次商管理案例库具备知识储存以及知识管理功能,通过建立商管理案例库能够加强各大中专院校间的密切交流,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为社会培养更多专业人才。

2商管理案例库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案例数量不够

工商管理教学知识点较多,大多学生不具备社会经验,在教学过程中难以理解,此时大多需要通过案例帮助学习。当前商管理案例库中案例数量明显不足,很多知识点无法找到与之相对应的案例,教师在教学中只能够通过自身见解向学生举例说明,教学效果往往不明显。

2.2案例质量不精

工商管理教学案例库中现有案例难以同工商管理教学知识点一一对应。除此之外一些知识点虽然能够找到与之相对应的案例,但其中大多只是为了迎合教学而从杂志或者网络上直接转载而来,叙述较为片面,未更深层次问题探析,案例质量不精,无法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2.3案例时效性不强

工商管理教学案例库通过较长时间累积逐渐完善形成,因此其中一些早期案例已经较为陈旧,很多案例时间上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效性和针对性不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时代背景差异较大导致难以理解案例内容,同时将不具备时效性案例运用于教学中难以体现工商管理专业前沿理论结果。

2.4案例本土性较弱

工商管理教学案例库中有一部分案例主要借用于国外教学案例,对我国现状反映不足,难以暴露我国目前存在的问题,学生难以在教学中得出建设性意见,教学效果不佳。

2.5工商管理教学案例库材料来源有限

当前我国工商管理教学案例库主要通过各杂志、新闻、网络、国外文档借鉴等渠道,难以收集到本土较为经典实际案例。当前教学中很多案例是对传统经典案例的改编,我国大多企业对工商管理认识不足,不愿将相关信息公诸于众,因此相关材料收集有一定难度。

3工商管理教学案例库建设对策

3.1提高大中专院校对工商管理教学案例库重要性的认识

工商管理教学案例库建设能够最终成功主要取决于各大中专院校能否认识到商管理教学案例重要性。当教师教学认识上升后才能进一步明确工商管理教学案例库库对我国工商管理教学的重要意义。案例需要被教师运用于实际教学中才能发挥其作用,教师首先对工商管理教学案例库感到不满才能促进其主动进行案例丰富与更新。通过工商管理教学案例库建设能够培养起一批注重案例教学的教师,便于提升案例教学效果。通过在大中专院校中建立反馈机制让教师机学生讲教学中存在的案例问题及时反馈出来并由全社会人员共同努力逐渐完善工商管理教学案例库。

3.2大中专院校成立专门案例中心组织

工商管理教学案例库的建设并非一朝一夕,因此需要有稳定的组织支持,并由专门人员进行维护。各大中专院校应建立专门案例中心组织,让工商管理教师参与其中,展开教学心得交流,对教学中使用案例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对教学中需要引进或更新新案例的部分进行汇总。专门案例中心组织内部需明确责任,展开案例收集、编写、整理。其次各大中专院校以及企业间需展开定期交流,发挥各方优势将推动工商管理教学案例库持续建设。

3.3拓宽工商管理教学案例库案例收集渠道

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水平发生翻天覆地变化,中国企业兴衰在过去一段时间持续进行,因此给工商管理教学案例库建设提供丰富资源。各大中专院校需要加强与企业的互动,定期展开校企交流,调动企业在工商管理教学案例库建设中的积极性,帮助企业分清当前市场形势,促进企业和学校共同发展。学校能够为企业提供理论与实践兼具的综合性人才,企业能够帮助学习不断优化教学资源,二者相互协作,实现共赢局面。

3.4加大工商管理教学案例库建设资金投入

工商管理教学案例库建设需要一定资金支持,处国家和政府部门的支持外,还需尽可能挖掘一切外来资金,例如社会相关组织、个人捐献等。通过充裕资金为工商管理教学案例库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同时将工商管理教学案例库从无偿行为转变为有偿行为。对于工商管理教学案例库建设过程中有特殊贡献的人员给予一定资金奖励,激发工作人员在工商管理教学案例库建设过程中的积极性。

4结束语

加强工商管理教学案例库建设对提升我国工商管理教学质量有重要现实意义。工商管理教学案例库是工商管理教学基础,也是加深学生理解为未来社会培养众多有用人才的重要途径,工商管理教学案例库建设过程重需要提高大中专院校对工商管理教学案例库重要性的认识、成立专门案例中心组织、拓宽工商管理教学案例库案例收集渠道、加大工商管理教学案例库建设资金投入,推动我国工商管理教学更快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柴小青.关于工商管理教学案例库建设的思考[J].学术论丛,2010(6):23-28.

[2]高丽.刍议工商管理教学中的案例库建设[J].学术研讨,2012(5):102.

学校作业管理案例篇5

关键词: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教师角色

行政管理专业课程中案例教学模式的使用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但是由于当前许多高校行政管理课程案例教学起步较晚,其发展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其中教师角色定位不清,师生互动不足,学生参与能力差等问题较为明显.教师角色定位不明的问题严重制约着案例教学方式的实施效果,也限制了学生对行政管理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

1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基本状况分析

1.1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的基本内容

案例指的是通过对特定的事实进行选择和加工,使其反映出生活中某个特定内容.行政管理案例则是对行政管理实践中某个方面特定内容的真实场景分析.案例教学法在高校行政管理专业中的应用主要是在对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特点进行分析以后,充分结合行政案例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或者小组讨论,把握案例中蕴含的行政原理,理解行政管理工作的工作方式、工作作风、工作要点、沟通协作能力,提升学生的行政管理综合能力的教学方法.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课程中案例教学的应用需要教师依据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对以政府为中心的行政管理部分的基本事实的分析,引导学生了解当前行政管理的基本状况,分析行政管理能力,并针对行政管理问题进行讨论和解析,以提升学生的行政管理认识,培养学生行政管理能力.在适用案例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承担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是培养具备过硬专业知识和丰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的关键因素.教师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作用,并从创新型人才、实践型人才培养的目的出发,转化自身的角色定位,由传统的知识传输者转变为学习引导者,使学生成为行政管理学习活动的主体,发挥学生的作用,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1.2行政管理专业推行案例教学,转换教师角色的必要性分析

在行政管理专业中适用案例教学不仅仅是行政管理专业培养要求所决定的,也受到了行政管理专业学科特点的制约.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要求为政府部门及企事业单位培养出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良好的管理素质、综合性的管理能力等特征的专业人才.行政管理专业人才不仅要能够学习和把握行政管理中的基本理论问题,也需要具备处理突发状况及紧急事项的应变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不能仅仅依靠传统课堂教学方式进行,而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征和行政管理专业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分析,通过案例模拟的方式,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中进行谈论、分析,从而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逐步培养学生的行政管理思维.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承担起引导者的角色,通过对学生特点的把握,利用恰当的案例让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行政管理思维,并综合多种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决策能力和管理能力.另外,受到行政管理学科社会属性的制约,行政管理事务往往与政治、经济、社会、法律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特别是政府机关的公共产品管理活动,都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相连,单纯依靠理论讲解是无法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的.而以问题为切入点,充分利用生活实践中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模拟训练、分析、讨论,才能够充分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推行案例教学方式,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有充分的实施必要性.

2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中教师角色定位存在的问题

2.1教师教学理念落后,案例教学认识不足

当前多数高校教师的教学思维仍然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思维,其以理论教学为主,习惯上使用板书和课本进行教学,他们一方面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特征和需求,另一方面也忽视了行政管理专业教学的实践性特征.教师在实施案例教学策略过程中,往往由于担心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能力不能满足案例教学的需要,而不愿改变自身的教学方式,甚至坚持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观念制约了案例教学的适用,也使得教师无法在案例教学中恰当发挥自身的作用,不能有效指导教学进程,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另外,部分教师认为案例教学就是举例子,在教学过程中仅仅用几个简单的事例说明自己的观点,这种观点将案例教学法简单化、片面化,不能让学生充分置身于模拟案例的环境中进行谈论和分析,也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也有教师认为案例教学就是要利用案例展开教学进程,教学过程以案例为中心,甚至每节课都让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和理解.这种方式过于夸大了案例教学方式的作用,将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割裂开来.事实上案例教学以实践视角为指导,其需要依托于系统的理论基础和基本的理论认知,其不可能完全取论教学方式.

2.2教师实践经验缺乏,知识结构未能满足案例教学需求

当前许多高校的师资力量建设不足,对教师的招聘和培训均以理论教育为基准,忽视了教师实践经验的重要性.许多教师甚至直接从政治学或者社科学转就业而来,自身的行政管理基础薄弱,特别是经济学和法学知识知识欠缺,且原有知识较为陈旧,不能适应教学需要.另外,案例教学法中教师要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就需要充分利用自身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对教学案例进行分析,同时还要以负责人的教学态度研究学生的特征,把握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这就对教师的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经过日常的积累和学习,并积极的投入到学生工作中才能保证案例教学方式的顺利开展.

2.3教师对案例教学方式把握不足,案例使用不规范

教师在使用案例教学方式的过程中,往往会陷入到角色误区中.部分教师采用了自由教学法,提出教学案例以后,教师仅仅提出一个教学任务或者讨论论题,就放任学生自己进行讨论和分析;部分教师则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担任了“演说者”的角色,提出一个案例后,让学生进行简单的思考和讨论以后,就自己对案例进行分析和演讲,忽视了学生作用的发挥;部分教师则认为自己应当在学生之间承担“裁判者”的角色,当学生出现分歧的时候,教师就容易为学生居中裁判.上述几种方式都损害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没有让学生充运用自己的思维,开动脑力提出自己的看法,因此,这几种角色定位都是不恰当的.另外,案例教学需要充分把握学生的特征和学习基础,而教师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对学生的基础性分析,选用的案例或者篇幅过长或者过于复杂,使得学生由于知识储备不足而无法充分参与到案例教学过程中.

2.4学生参与性主动性不强,师生缺乏双向交流

长期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师成为课堂的主导者,不管是对教学任务的安排,还是对学生作用的分析都存在着不少问题.这种错误的角色认知使得学生成为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倾听者,其被动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不愿意主动思考,也不愿参加问题分析和讨论,甚至当有想法时也不愿表达,学生主动性受到制约.另外,由于当前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本专科教育中每个班级的授课人数一般都在50到60人.学生无法充分参与到案例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的效果不佳,甚至部分学生在整个教学阶段中都没有与教师进行交流过.

3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中教师角色转换的对策分析

通过对案例教学方式的内容及应用的分析,针对案例教学过程中的教师角色定位问题,我们需要首先明确教师的角色意识,让教师充分认识到自己努力的方向,并有意识的对教学环境、教学方式、教师能力等方面进行发展,从而正确的处理案例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1推动教师观念转化,重视教师角色定位

推动案例教学方式实施的重点是要转变教师的思想认知,正确分析教师角色定位,让教师在案例教学方式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促使教学效果的改善“.教学法只有充分触动到学生的感觉器官,并激发学生的情绪,促使学生发挥其积极的意志作用,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才能够真正的发挥教学方法的效用.”因此,教师必须要充分认识自己在案例教学方法中的角色,转变传统教学方式中的定位,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并根据学生的特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必须要认识到自己的引导者、辅导者角色,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引导学生合理定位学习目标,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要作为倾听者,要能够耐心的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对案例的分析;作为学生的导演者,为学生安排案例分析和讨论的分配;作为学生的答疑者,要为学生解答遇到的疑惑,并纠正学生认知中的错误,分析学生解答的过程.教师要充分利用自身的角色引导学生深化认识,处理实际问题,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3.2强化师资力量建设,完善教学物质条件

行政管理专业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离不开教师的推动,同时案例教学法又对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既要具备足够的行政管理知识、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知识,同时又要能够从行政管理事务中提炼出适当的案例,并利用自身的实践经验组织案例教学.因此,高校必须要强化师资力量建设,一方面要为教师创造足够的专业学习机会,通过组织培训活动、学术研讨会、学术交流活动等,提升教师的专业基础知识;另一方面,要充分增强学校与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的合作,利用挂职或者顾问的方式提升教师的实践经验,深化教师的实践认知.同时教师还要强化自身的科研能力,通过进行专业研究,促进案例教学方式的实施.另外,高校还应当在物质条件方面进行完善,适当运用小班教学方式,通过控制班级人数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同时还要充分改善学校的物质条件,为学生准备案例教学所需的影像设备或者计算机设备等,为学生创造丰富的物质条件,促进案例教学的推进.

3.3搜集案例资源,根据学生情况适当使用案例

鉴于案例教学法中案例的重要地位,高校应当通过多种形式合理促进资源共享,推进高校合作.当前诸多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方式都较为落后,许多教学案例过于陈旧,甚至学生们能够在网上搜索到答案,因此,搜集案例资源,促进案例资源更新是推进案例教学的关键性因素.高校作为重要的资料搜集者,要加大资金投入,利用竞争机制,鼓励众多行政管理人员参与到案例创新过程中,强化案例更新,并利用知识产权保护措施促进资源共享.另外,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还应当重视对案例的选择和适用,通过对学生基本情况的分析,按照案例的难易程度选用适当的教学案例,促进学生的消化吸收.

3.4发挥学生积极性,推动学生参与案例教学活动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与学生的主动参与作用同等重要.因此,教师必须要创新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参与到案例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利用多种方式为学生创造参与机会,例如利用小组合作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造小组中起到作用,并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主动进行交流.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情境创设等方式让学生通过鲜活的案例,让自己从当事人的角度考虑,从而更好的为学生提供可操作空间,激发学生主动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结

案例教学法是推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项有效措施,因此,其在行政管理专业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在案例教学法中教师角色定位不清,角色转换不积极等问题的发生也制约了案例教学的实际效果.为了更好的促进案例教学法在行政管理专业教学中的适用,提高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能力,高校和教师都应当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明确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并准确定位教师的角色,让教师通过多种途径提升自我,从而推动行政管理专业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龚虹波.案例教学中案例的选择与组合———以《公共管理案例分析》教学为例[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01).

〔2〕苏曦凌,黄舒婧.运用案例教学提升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创新能力[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4(11).

〔3〕吴江,叶永成.强化网络教学拓展实践教学平台———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手段创新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

〔4〕吴江,叶永成.树立三大意识构建四位一体实践教学方法———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方法创新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6).

〔5〕陈路芳,谭玉龙,杨建亮.对提高民族地区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就业竞争力的思考———以广西民族大学行政管理专业为调查对象[J].高教论坛,2009(08).

〔6〕李中生.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行政管理专业课内实践教学模式探究———以通化师范学院为例[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2(11).

学校作业管理案例篇6

关键词:财务管理 案例教学法 应用型人才

        0 引言

        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财经类高等院校培养出适应能力较强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而目前高校教学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案例教学法正具有实践性,它在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应用,正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贯彻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思路的新型而有效的教学方法。

        1 案例教学法的起源与发展

        案例教学法(case methods),是指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通过对含有问题的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一教育情境进行分析、讨论,甚至去实地调查,使学生能够在此基础上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互动式教学方法。最早的案例教学法雏形起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其中最著名的是哲学家苏格拉底所采用的“问答式”教学法。后来西方国家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在法律和医学方面的教学上,且时间较长。到20世纪初,案例教学法才应用在管理类学科的教学上,最初出现在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这种案例教学法到了1980年,才受到师资培养的重视,并将其视为一种相当有效的教学模式。而我国教育界开始探讨案例教学法,则是1990年代以后的事。

        2 案例教学法与应用型人才培养

        上面分析反映,案例教学法在我国的运用比较晚,而传统应试教育的弊端也日益凸现,推向社会的毕业学生动手能力弱,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差现象较严重。为此,教育界和社会各界对改革教学模式、推行素质教育的呼声愈发强烈。很多高校在重新对人才培养方向定位过程中,已经开始逐渐重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正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方法,对它运用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3 案例教学法应用于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可操作性

        3.1 涉入领域的综合性 财务管理专业涉及经济管理、金融、会计、税收、经济法、数学、计算机、统计等学科知识,是综合性较强的管理类专业,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采用案例教学法正是将各类学科知识综合到案例教学中去,在案例分析与探讨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经济对人才的要求。

        3.2 较强的社会实践性 财务管理是基于企业再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而产生的企业协调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社会实践性。而财务管理专业正是培养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一门学科体系,它的专业特色是从大量财务实践中概括出财务活动的规律性,在理论上做出概括与总结,再通过理论指导和发展实践,使实践活动取得更好的效果。财务管理作为一门实务性很强的专业,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在提高学生实践技能方面所起的作用就显得格外重要。

        3.3 政策理解的准确性 财务管理专业是一门政策性很强的专业,如筹资决策、投资决策及股利分配决策与公司法、证券法密切相关。这就要求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能够根据财经法规、政策、制度,按照企业管理的目标,组织企业财务活动,正确处理企业财务关系,最终能够圆满完成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案例教学法能够在课堂中将实际企业财务活动状况反映出来,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以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身份去分析和讨论如何运用国家相关的政策、法规,使企业经济活动满足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根本目标。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财务管理专业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其在教学实践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可操作性,充分体现了案例教学法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然而在当前我国高等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所使用的案例教学法却不尽如人意。

        4 财务管理专业案例教学法存在的问题

        4.1 不能正确运用案例教学法 在财务管理专业教学中,很多高校教师对案例教学法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现象上,误以为案例教学主要是为了增加课堂的生动性,案例正是调解剂,是对讲授知识的举证。这种认识是将案例教学法的本质当作简单归纳法或证明方法,不可能实现案例教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掌握与综合能力相结合、知识传授与思维激发相结合的教育目标。

        4.2 案例缺乏真实的企业环境背景 没有很好的案例来源,案例教学便无从谈起。在我国高等院校财务管理教学中,案例教学法尚属起步阶段,案例多来源于国外实务,而由于国外的经济制度和管理体制不同,其案例多不适用于我国国情。这就给财务管理专业案例教学法的实施带来弊端。而我国高校教师在收集、调查和整理编写有关案例过程中,多受自身社会实践经验的限制,所编写的案例质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都对案例教学法的实施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4.3 教师缺乏社会实践 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学一直是以知识灌输为主,教师接触企业实践较少。所以教学过程主要还是从书本到书本,偏重于财务管理理论内容的课堂讲授与习题练习。在针对青年教师的培养过程中,虽然青年教师也接受了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学习与训练,有的也可能参与了一些本学科专业的科研项目,搞了大量的科研工作,但大多数都没有承担过具体的财务工作。没有接触过财务管理实际工作,对案例教学的效果会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4.4 学生群体过于庞大 财务管理专业案例教学法要求教师能够轻松的驾驭课堂。而在当前的高等院校财务管理专业案例教学中,教师面对的学生数量较多,要做到将大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并且,在有限的时间里,不可能使所有的学生都有表达自己观点,发表个人见解的机会。因此,有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打消,使得运用案例教学法教学失去意义。

        5 完善财务管理专业案例教学法的建议

        5.1 提升教师的实践技能水平 财务管理专业教师的社会实践技能培养是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关键所在。为此,高校可以采取有计划、分阶段的派送教师到企业去实习实践,了解企业的财务运作的真实情况。在实地分析和解决财务问题的同时,扩充管理实践知识,以此带动财务案例的开发与研究,为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提供丰富的实践素材。这样才能做到对学生的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为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打下良好基础。学校还可以通过建立稳定的科学研究基地和实验基地,开展财务管理实践与调研、业务交流与研究、技术咨询与服务,以此来支撑学科建设的发展和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

        5.2 甄选案例材料 高质量的案例是搞好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前提条件。近年来,我国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与世界不断接轨,每年都有许多新准则出台,这就引起会计理论和制度的不断变化,从而也引起一些财务管理理论和方法的改变,这些改变也使某些过去经典案例失去了现实意义。因此,选择和编制财务管理案例是紧扣时代的重要举措。首先,选择或编制案例要适应教学目的的要求。在介绍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及当时的政治、经济环境时,要做到让学生透过纷繁复杂的情况,抓住主要矛盾,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其次,选择或编制的案例具有实用性。好的案例必蕴涵一定的问题,能启发学生思考。问题越深入,越能给学生留下较多的思维空间,教学效果越好。从这方面讲,又体现了案例教学的实践性。

        5.3 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的“一言堂”授课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财务管理案例讨论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所起到的作用不容忽视。具体而言,要求教师在案例讨论前不仅要详细了解案例的相关材料,还要精心准备一系列的问题来引导小组讨论。分小组讨论可以解决学生数量较大,教师难以驾驭的问题。在小组讨论中,要求教师具有极强的控制课堂的能力,要做到使学生的讨论激烈、尖锐而又真诚,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讨论中来,并使讨论范围不偏离主题。

        案例教学法已成为我国许多管理院校所接受和采用的教学方法,在实践中取得了初步成效。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是能够贴近实际、培养和锻炼学生管理技巧、分析判断和决策能力的最有效的方法。进一步研究和探讨财务管理专业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方法,提高案例教学法的良好效果,对高等院校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谢正婷、顾颖,试论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法[j],科技经济市场(2009.9)

学校作业管理案例篇7

【关键词】《管理学原理》;课程改革

1.《管理学原理》的课程定位

《管理学原理》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发展中的科学,它既具有应用的广泛性与实践的艺术性的特点,又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抽象性特点。随着我国企业模式的多样化的深入发展和高等教育教学目标的转变,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既要重视和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更要重视管理理论的应用,加强实践环节的学习和运用。

目前我校《管理学原理》教学存在教学手段当落后、实践环节薄弱等问题。我校的《管理学原理》课程面临着严峻挑战,改革势在必行。更好地响应学校培养创新基层管理应用型人员、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号召,实施“做管理思想的践行者”的商科理念,促进同学们对管理的实践认知,其教学改革对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甚至是创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极探索创新高效的教学方式,应改革教学方法,推行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案例式”+“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建立实习基地,培养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我们更要教会学生怎样应用知识,但是“管理学”课程现行的教学方法存在着许多不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地方,我们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改变以往教师单向“灌输”的教学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我校《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现状

对管理学教学的反馈我们发现学生对“管理学”教学中的教材内容、课堂内容、实践环节等方面,普遍存在着一些看法。

(1)课堂教学内容照搬教材较多,“管理学”教材不符合我校高职高专教学和促进创业的要求,目前校所用的“管理学”教材虽然属于高职高专专用教材,但教材的编写理论偏多,实践内容较少,并且与我校学生日后所从事职业的相关度很低。因为在我校所有开设《管理学原理》课程的专业的“管理学”教学中,教师用的是同一本教材。虽然说管理是具有普遍性的,管理理论普遍适合于各类组织,但我们在授课的过程中不可忽视了管理的艺术性,也就是它的权变性,当面对不同的管理对象时,管理方法同样有所不同,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所用教材应有所针对性。在我们的管理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教教科书”,而学生则是“学教科书”。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最关心的是学生对教科书中的知识懂了没有,学生最关心的是对教科书中的作业能否顺利完成。

(2)授课形式单一,缺乏创新目前,我们的“管理学”课堂教学大多仍然以口述加板书为主,几乎都是教师讲,学生听,而且一讲到底。这种“填鸭式”、“满堂灌”依然是高职院校基础理论课程教学方法的主旋律,教师只铭记“传道授业解惑”的古训,忽视了学生个性需求种消极的学习态度。这样的教学方法,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因为在这样的授课方式中,教师其实只是仅仅传递了教材上的字面信息,由于“管理学”的学科特点,这些信息其实学生自己基本上也能看得懂或者至少自我感觉能够看得懂,这样他们也就没有什么兴趣去听。这对我们“管理学”的教学是相当不利的,因此,对“管理学”教学方式的改革迫在眉睫。

(3)案例分析课堂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我校的教材每章后面会有一个案例,在“管理学”的课堂上,教师也想用一些生动的案例去吸引学生的兴趣。但问题是我们缺乏适合教学的合适案例。但我们的教师普遍实践能力欠缺,案例多选择国内的企业案例,案例的适用性差。特别是对我们的高职教育来说,更是要注重学生实际岗位操作技能的培养,所选的案例最好要与他日后所从事的行业相结合,但我们的教师和学生普遍都没有行业的实践工作经验,因此使案例教学变成了案例介绍,失去了其应达到的教学目的。

(4)教学实践环节薄弱,尽管“管理学”的特点对该课程在实践教学方面提出了一定的要求,然而,现有“管理学”课程主要还是以课堂教学为主,偏重于理论讲授,案例和现场实践教学较少。这种教学方法很难把学生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论文实践能力,不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可眼下对很多学校来说,要实现这样的实践教学显然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还需要教师不断地努力去实现。

3.我校《管理学原理》课程改革的思路

3.1明确课程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以教材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根本宗旨。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新型的学习方式,构建自主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体现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突出思维开发和能力培养。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设计上,要侧重学生学什么?怎样学?学的结果如何?教师如何指导?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把发展空间留给学生,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50分钟的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中,以“教会学生学习”为根本,树立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认识主体和发展主体的思想,致力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主体的回归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学校作业管理案例篇8

一、案例教学与公共管理类卓越农村人才培养的关系

(一)公共管理类卓越农村人才的基本特征

1.具备以五优五强为标志的公共管理基本素质

公共管理工作的根本目的在于增进社会大多数人的公共利益,为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服务。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力发展农村公共管理,提供农村公共服务,关键在于人才建设,要努力培养一大批热爱农村管理、热心农村公共事业,有创新意识和服务精神的卓越农村人才。在农村从事公共管理工作,环境条件艰苦,个人待遇偏低,工作难度较大,需要有长期艰苦奋斗的顽强作风、不怕困难的思想准备、不计名利的精神境界,要牢固树立服务国家、服务人民、服务三农的强烈社会责任感。因此,公共管理类卓越农村人才总的素质要求,就是要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具备五种优秀品质和五种超强本领。

五优,即在意志、品德、知识、能力、责任等方面,具备信念坚、品德优、知识丰、本领硬、责任重五种优秀品质。五强,即在服务三农实践中具有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带得动五种超强本领。公共管理类卓越农村人才应是在服务三农过程中能够带领农民致富、带动农业做强、带动农村发展,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五优五强高水平应用型人才。

2.具备判、守、写、说、做五项基本的公共管理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的培养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生命线。公共管理是以追求公共利益为目标,以公共事务和公众服务为对象,以公共性、非营利性、公共资源效率等为基本价值标准的管理活动。公共管理类卓越农村人才,作为三农发展的中坚力量,在促进农业增效、帮助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繁荣过程中,应在判、守、写、说、做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公共管理专业能力,即公共利益价值判断能力、公共程序公正性执守能力、公务文书撰写能力、公共政策表述能力、具体行政行为执行能力等五项基本的公共管理专业能力。

(二)案例教学在公共管理类卓越农村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案例教学法最早由在医学、工程技术学、法学等教学实践性强的学科发展起来,然后逐渐扩散到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领域,被广泛认为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公共管理领域应广泛开展案例教学,这已成为国内外公共管理学界近年来的共识。在公共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通过模拟公共管理情境或重现公共管理现实场景的方式,让学生置身于仿真的公共管理环境之中,有利于其加深对公共管理的理解,提高公共管理专业能力和培养公共管理素养。

1.激发学生服务三农的社会责任感

农村公共管理环境的艰苦性、三农问题的复杂性、城乡差异的现实性等等,使得广大青年学生不愿到农村任职和工作,导致农村各类人才,包括公共管理类卓越人才缺失严重。实际上,大学生对农村公共管理的认识是模糊的、抽象的或刻板化的。通过大量的农村公共管理案例的运用,可以使大学生对其更加清晰化、具体化和丰富化,从而增进大学生对服务三农的社会责任认知。在大量的案例分析中,可以通过对天下为公等公共管理精神的渲染,诱发学生服务三农的社会责任意识,也可以通过让学生解决复杂疑难问题从而发现自我价值感,激发学生投身于农村公共管理的建功立业的豪情。

2.培养学生卓越的公共管理专业能力

理论知识不扎实、社会经验不丰富和实践机会很稀少,是公共管理类大学生专业能力提升的瓶颈。案例教学是当前快捷而有效地培养和提升学生公共管理专业能力的途径。通过案例教学,可以使公共管理专业学生能够在鲜活具体的公共管理案例中活学活用公共管理理论知识:在细致入微、条陈缕析中,提升学生的公共利益价值判断能力;在运用公共管理理论、原理、规程等过程中,强化学生的公共程序公正性执守能力;在激烈的讨论和交锋中,提升学生的公共政策表达能力;在对具体公共管理问题的分析和处理中,培养学生的公务文书撰写能力和具体行政行为执行能力等基本的公共管理专业能力。

二、案例教学在公共管理类卓越农村人才培养中的实施及成效

在公共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摈弃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独唱式教学方式,消除学生学习上的怠倦感、乏味感和教师教学上的无力感。这就需要积极探索以提高学生课堂抬头率,增强学生课堂参与率,提升教学效果为目标的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案例教学法在多学科领域的成功实践经验表明,其已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2]。在农林类院校公共管理教学中,应鼓励教师围绕公共管理类卓越农村人才培养的需要,根据课程教学内容需要采用多种类型的教学案例,积极探索各种行之有效的案例教学方式,通过案例教学将公共管理理论和实践问题呈现出来,活跃课堂气氛,强化教学互动,优化教学效果。

(一)建构三位一体的案例教学体系

课程建设、系列教材、案例库建设是案例教学非常重要的三个方面。三者相辅相成,有机结合,构成了三位一体的案例教学体系。湖南农业大学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1.加强公共管理案例教学课程群建设加强案例教学课程建设,是避免案例教学的偶然性、即兴化和点缀化的必然要求,是发挥案例教学在人才能力培育中的作用和功能的根本举措,是长期有效推进案例教学法的可靠依托。湖南农业大学结合中国公共管理领域的实际问题,紧跟时展步伐,创建了一批案例教学示范课程,如市政学、公共管理基础、公共行政学、公共政策学、公共事业管理等课程。这些课程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并形成了公共管理案例教学课程群。目前这些课程多数已申请校院精品课程、网络课程、慕课等建设项目的立项。公共管理案例教学课程群的形成具有良好的示范效应,为案例教学在其他课程中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2.推动公共管理案例教学系列教材的建设

教材是承载教学内容、体现教学方法及开展教育教学的物质载体和基本工具。公共管理案例教材建设是推动公共管理类专业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全面推进综合素质教育,培养卓越农林人才的重要保证。加强公共管理案例教学系列教材建设,既是案例教学法得以坚持和贯彻的现实需要,也是推进公共管理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湖南农业大学结合公共管理类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组织教师编著导引与案例系列教材。依托学校优势和专业特点,湖南农业大学已编著并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等出版了《案例教学论》、《市政学导引与案例》、《公共事业管理学导引与案例》、《公共政策学导引与案例》、《湖南省公共管理硕士案例大赛优秀案例集》等有关案例教学的著作和教材,即将出版的教材有《公共管理基础导引与案例》、《公共危机管理导引与案例》、《农村公共组织学导引与案例》、《县乡政府管理导引与案例》、《农村社会管理导引与案例》等。这一系列教材的出版,初步建成了案例教学教材体系。

3.搭建公共管理案例教学支撑平台

案例教学的长期有效开展必须要有强有力的支撑体系。结合大数据技术、网络信息技术建构的案例库及案例中心网站、网络案例平台,是进行案例教学的核心支撑平台;专门的案例教室和案例讨论室则为案例教学的开展提供了独立可靠的空间。湖南农业大学建立了公共管理案例库和案例中心网站。通过组织教师和学生利用社会调查的方式原创或搜集二手素材编写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教学案例,已建成了具有300余个教学案例的案例库。其中,原创案例《猪漂黄浦江的痛与思》还入选了全国公共管理教学案例库。通过案例中心网站使用、结合信息化技术,不断更新和丰富案例教学内容,实现师生教学的有效互动。湖南农业大学还建设了1个大型的案例教室和2个案例讨论室,为案例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二)采用卓有成效的案例教学方法体系

1.案例编选标准化

案例教学不是举例教学,即不仅仅是在教学过程中列举或呈现某个公共管理的实例,而是每个教学案例应具备培养和训练学生判、守、写、说、做等公共管理专业能力的功能。这就要求在公共管理案例教学实践中有针对性地编选案例,以便有效施教、有效育才。案例编选标准化是有效的案例教学方法体系的有机构成部分。总的来说,一个有效的教学案例应体现4个1+[3],如表1所示。

2.互动方式多维化

良好的教学互动是开展案例教学的有效途径。多样化的互动方式,是丰富课堂教学、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的有效方式。在案例教学实践中,可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和实现教学目的的需要,灵活运用三种互动方式。

(1)教师主导式。这种案例教学模式是由教师主导案例教学过程,辅以多向师生互动讨论。教师课前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及教学目的的需要,编选合适的教学案例,准备教学场景和设计教学流程;在课堂上由教师讲授和展示案例材料,描述案例冲突和关键问题,提出多种可能的决策方案,采用设问的方式,征询学生意见,组织和引导学生对各种意见进行质疑、讨论和总结,达到醇化公共管理知识以及提高分析和处理问题能力的目的。这种案例教学模式适用于课时有限的教学内容,宜采用小微案例。

(2)学生表演式。这种案例教学模式也可称之为角色扮演式。通过模拟案例情境,由学生分组扮演案例涉及的利益相关方,进行各方利益表达和决策。这种方式可以通过仿真的形式再现案例故事,让学生身临其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提升处理公共管理问题的能力。学生表演式案例教学模式要求课前准备充分、学生参与度高、形式生动活泼,如果组织运用得当,教学效果非常显著。在这种案例教学模式中,教师貌似沦为配角,但其作用仍非常关键,主要是做好课前准备,组织案例演示实施,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

(3)分组辩论式。这种案例教学模式首先是由教师对案例的基本情况进行介绍;其次是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各组在内部进行充分的观点表达和意见沟通交流的基础上,形成各组统一的观点;再次,各组选派代表逐一表达观点,在此过程中穿插各组间相互提问、质疑、答辩。教师的主要作用就是组织辩论,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总结、归纳出关键问题,引导案例讨论的方向,进而使同学们在相互交锋中逐步达成较为一致的认识,共同找寻所讨论的公共管理问题可能的解决之道。

3.教学流程合理化

整个案例教学过程是由诸多环节构成的复杂流程控制过程,而案例教学的有效开展和实施离不开科学合理的流程控制。成熟、稳定的案例教学流程主要包括课前案例教学准备、课中案例教学实施和课后案例教学追踪等三大关键环节。

(1)课前案例教学准备。主要包括:一是课程案例教学计划与大纲的制定。课程组事先通过深入而充分的讨论,确定某门课程在多大程度上采用案例教学、哪些环节和内容采用案例教学及案例教学课时数等。二是教学案例的编选。根据课程教学内容来确定原创教学案例、改写教学案例或引用成熟案例。在当前公共管理案例匮乏的情况下,鼓励教师原创或改写案例。当然,在经过多轮案例教学的积累或国内已有比较成熟而丰富的案例的情况下,案例编选环节可简化为教师只需根据编选标准为相关教学内容找到合适的教学案例。三是案例教学设计。主要是教师要事先吃透教学案例,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或状态,掌握教学方式方法的设计,做好教学场景和基本条件的准备等。

(2)课中案例教学实施。课堂教学是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是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得以完成的关键所在。在案例教学实施中,需要巧妙采用教学方式方法。案例教学方法不同于传统的授课方法,教师要树立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既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要注意教师主导作用,引导而不干预,介绍案情要含而不露,不亮观点,不作提示,同时要发挥案例教学组织者的作用,保证讨论不偏离主题和有序推进,避免学生讨论信马由缰、天马行空。教师还要在课堂中及时进行总结和点评,结合相关公共管理理论和原理进行画龙点睛,对学生的新思路、新观点和新见解予以及时的肯定和鼓励

(3)课后案例教学追踪。主要包括:一是检查作业和课外辅导。从学生的角度来看,课外作业完成的质量可以真正反映学生是否掌握了相关理论和知识。在案例教学中,课堂教学教师可能只是提示了相关案例问题,但是对于案例的深入研究和延伸思考都需要学生在课外完成。对于学生完成的作业情况,教师要及时检查和评价,帮助学生改善和提升其研究分析能力。二是案例教学反馈。案例教学要安排反馈环节和设置反馈渠道,教师要及时了解和掌握案例教学效果。三是撰写教学后记。案例教学结束后,授课教师、助教及课程组任课教师一起进行讨论和思考,撰写教学后记,以进一步改进案例教学的效果。

(三)开展影响广泛的案例教学竞赛活动教学竞赛是提高案例教学质量、加强案例教学交流和推广案例教学方式的重要途径。为了在公共管理专业学生能力培养过程中积极推进和推广案例教学的应用,湖南农业大学在内部开展了课程间的教学竞赛,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在此基础上,2015年,在湖南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支持下,由湖南农业大学承办、《中国行政管理》杂志社协办的湖南省首届高校公共管理(mpa)案例大赛在湖南农业大学隆重举行。大赛共吸引了来自省内9所高校的15支参赛队百余名研究生参赛。来自全国mpa教指委委员、国务院学科评议组、省外兄弟公共管理学院以及湖南省直机关的22位专家领导受邀担任大赛评委。大赛展示了湖南省公共管理学科风采,搭建了公共管理案例交流分析平台,开创了湖南省公共管理案例分析展示的新模式,极大促进了湖南省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提高了公共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此次大赛获得了国内高校和媒体的广泛关注,《中国行政管理》杂志、《湖南日报》、mpa教指委官网、红网、凤凰网、各大高校网站等媒体均进行了深度报道,为公共管理案例教学的推广应用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6]。在2015年成功经验的基础上,2016年湖南农业大学举办了第二届湖南省高校公共管理(mpa)案例大赛,再次获得了广泛关注。湖南农业大学在公共管理案例教学中的实践经验也获得了广泛赞誉。

三、持续推进公共管理类卓越农村人才培养案例教学的路径

(一)促进理念创新理念是行为的先导。要推进公共管理案例教学,必须在理念上进行创新和革命。首先是要充分重视案例教学在公共管理类卓越农村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和功能,要促成教师教学理念的变革,使教学方法由传统的单向灌输式授课为主转变为以教学互动的案例教学为主,将案例教学作为公共管理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二是将能力培养的理念渗透到案例教学的各个方面。在案例的编选、案例教学的实施及案例教学总结与评价等环节,都要着眼于学生服务三农的精神及判、守、写、说、做等卓越专业能力的孵化,致力于五优五强公共管理类卓越农村人才的培养。三是诱导学生学习理念的变革。通过大量的案例教学,优化学生的学习环境,促成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以案例分析为主的学习方式,增强其主动学习意识和自我培养、自我训练、自我发展的学习理念。

学校作业管理案例篇9

案例教学;有效性;对策

案例教学(Casemethod)是由美国哈佛法学院前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朗代尔(C.C.Langdell)于1870年首创,后经哈佛企管研究所所长郑汉姆(w.B.Doham)推广,并从美国迅速传播到世界许多地方,被认为是代表未来教育方向的一种成功教育方法。哈佛大学商学院为了适应培养高级管理人才的需要采纳了案例教学,并在长期的管理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演进而使其成熟起来的。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有战略远见的福特基金会的大力赞助下,哈佛商学院办起了持续11个暑期的案例法讲习班,吸引了数以百计的院校来参加。这对于扩大与发展这种方法起到了十分巨大的作用,半个多世纪以来,美国的管理院校一直利用案例作为教学工具,以帮助学生们能象管理专职人员那样来思考间题。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人,伴之而来的是全国教育与培训的大发展。人们意识到,在学习现代管理新概念的同时,必须大量引进在外国建立起来的模式和理论,也有必要学习不同的管理教学方法。因此,我国很多的管理院校,通过各种途径邀请外国教授按他们本国的方式讲授管理课程,以使我们博采众长,找出适合中国管理的教学方法,从此,哈佛的案例教学法在很多管理院校开始尝试。但是,案例教学法决非是排他的,唯一有效的管理教学法,而是与其他教学法互为补充,相辅相成的。同时,我们应该看到,案例教学的有效性取决于多种因素。

1.影响案例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从国内外管理院校案例教学的实践来看,案例教学能否有效实施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其一是案例的质量,即案例的适用性与创新性。原则上讲,案例应来源于工商管理实践,其情境及相关信息应是真实的而非虚构的,并留有有待考查和论证的信息或问题。案例的内容要为案例教学的目的服务,真正做到“主动参与式”。另外,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选择合适的案例。其二是教师驾驭案例教学的能力。案例教学要求教员不仅对课堂所讲内容非常熟悉,而且要举一反三,上下贯通,真正主宰课堂活动。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应该具备丰富而扎实的理论知识,其次还应该具备一定的管理实践经验,再次应具备有效组织案例教学的能力。其三是课程体系及课程设置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课程体系应体现管理知识的系统性、广泛性与前沿性。课程设置应符合从管理基础知识(或管理知识体系框架)到专业课知识,再到综合性课程的时间安排。其四是学生的适应性。学生的适应性取决于学生的层次与来源。本科生既缺乏系统的管理理论与知识,又缺乏管理实践及社会历练,影响案例教学的实施效果。

从本科管理类课程实施案例教学的情况看,以上几个因素或多或少对案例教学的有效性都有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缺乏合适的案例。国外的案例在使用中有“水土不服”之感,国内的现有的很多案例从内容上看,是真正“编”出来的,还有一些“案例”,只能当作具体的实例和演示用的例证,而不能作为“参与式”教学的案例。虽说国内有案例教学的平台,但使用案例库中的案例有一定的条件。对很多地方管理院校来讲,还未能共享其案例资源。另外,选择适合本科教学的案例较少。

教师缺乏管理实践。从目前看,大部分教师无企业工作的经历,也无为企业进行管理咨询的经历。有关企业的运作也只是从书本上学到的,若要把管理实践的案例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地引导学生去讨论,再去总结评价,确实有点力不从心。

学生缺乏主动性与参与意识。我国高等院校的学生,大都长期接受传统的教学方法,对案例教学还有一个适应过程。一些院校在尝试案例教学时发现,学生(特别是本科生)对此法虽然很感兴趣,但在课堂的具体实践中往往缺乏主动性和参与意识,更缺乏辩论。最终以“提问式”结束所谓的“案例教学”。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课程的设置存在问题,这就使学生在处理一些课程案例中有关信息时,由于缺乏对一些知识系统性的了解,而导致思维紊乱,不能把所掌握的资料逻辑地组织起来,进而影响主动发言与辩论。学生缺乏实践。很多院校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学生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受到很大的冲击,基本是流于形式。学生的“实习报告”来源于相关书本(资料),对企业管理实践没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2.提升案例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从某种程度上讲,案例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有效的实施案例教学,必须从这个“系统”中的相关要素(学生、教师、案例等)人手,使其具备相应的环境与条件,然后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协调,最后达到预期的效果。

加大案例编写的投入力度。组织案例编写团队,鼓励教师到企业一线采写案例素材。案例的编写要讲求适用性,编写好的案例要经过课堂实践的检验再予以推广使用。另外,还应注意,案例需要不断的创新。

加强管理基础理论教学。案例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讨论、辩论来强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灵活运用。但在案例教学的实践中,由于案例分析讨论占用了课时而使理论教学缺乏系统性。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在于教师对课程构架体系及内容融会贯通的程度与高度概括总结的能力。否则,就会顾此失彼。

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为教师创造参与管理实践的机会。鼓励教师深入企业寻找课题,为企业解决管理中的问题,以此来提升教师的管理实践能力。为有效驾驭案例教学奠定基础。

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习实践机会。加大实践基地建设投入的力度,有效落实教学实践环节。改革实践环节的考核方式,鼓励学生参与各种管理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作者系长春工业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主任,副教授)

[1]王江.高职管理学教学中实施案侧教学的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05.32

[2]张忠.我国管理学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前沿,2006.12

[3]沈亚平,王骚.公共管理案例分析[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09

[4]卢文刚.公共行政管理教学方法改进与优化[J].中国行政管理,2005.02

学校作业管理案例篇10

关键词:财务管理学 案例教学 素质教育

一、引言

近年来应试教育的弊端日益凸现,直接导致了我国教育界和社会各界对改革教学模式、推行素质教育的呼声愈发强烈。财务管理学的教学也不例外。1990年美国会计教育变革委员会(accountingeducationChangeColnmission)在第一份公告中声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成为主动的参与者而非被动的信息接收者,应该界定和解决那些需要利用多种信息来源的非结构性问题。这在会计教育领域被视为是更多使用案例教学法的一种号召和呼吁。财务管理学是一门极具应用和操作性的管理学科,开展财务管理学案例教学是对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收的授课型教学法的一种突破,同时也是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过渡的新途径。要实现财务管理学的素质教育,应该从教育思维、教学观念、课程设置编排、教学内容及其方法等进行全面统筹安排,本文拟从教学观念、内容及方法等角度对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法的内容、利弊及相应措施等方面做一些探讨。

二、财务管理学案例教学法内容描述

(一)案例、案例教学及教学风格案例教学法源于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其教学特点是;精选现实中经典案例,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模拟、专题讨论等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认真总结,将抽象的理论融于实务操作。在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中,案例及其选择是案例教学的基本要素。所谓案例是指人们试图解决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所依赖的环境、事实、意见等;案例教学是指以案例为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够有机会处于决策者的位置,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提高分析能力、动手能力的目的。财务管理案例表现为多种形式,大多数都用归纳法进行教学,或是情况诊断,或是决策研究,或是二者结合。具体可将多种形式的案例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评价案例,描述成功或失败等一系列案例组织起来教学,能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时候特定的管理抉择和管理风格是有效的;另外一种案例叫决策案例,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像管理决策者一样进行思考。当然,许多案例往往是把评价和决策联系起来,要求学生不但要分析情况,还要给出行动方案。因此财务管理案例教学首先要求学生掌握基本财务知识和基本财务分析技术,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进入特定事件的现场,通过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提高其分析、识别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正确的财务管理理念、工作作风、沟通能力及协作能力。另外,开展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另一基本要素则是要培育一种苏格拉底式的循循善诱的教学风格。在案例教学中,教师的职责是促进讨论而不是写正确答案,即使学生有正确答案,也不应轻易表态,而给学生分析问题的机会和分析案例的责任感并对其观点进行评论和归纳总结。

(二)案例教学中学生的主要职责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中学生的主要职责是准备和参与,让学生进入企业(公司)的财务管理角色模拟处境,面对复杂多变的财务管理环境,学会采取某一种立场,做出财务决断或决定,即决定作什么或不作什么。具体操作过程如下:首先,阅读财务管理案例。分三步进行:粗读,为了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阅读,学生首先必须粗读案例,获得案例里所隐藏的基本信息;精读,即彻底了解案例中所提供的数据、信息和事实;进一步阅读和查找教师推荐的相关资料或根据自己的判断查找相关的信息来支持自己的理解和分析。其次,角色转换。在组织和整理财务管理案例中的相关数据和信息时,必须进行角色换位,以财务决策者的身份考虑问题。如案例的主人公是谁,由谁来做出决策,决策后的结果如何,案例中的企业(公司)性质如何,从事何种业务,其战略目标是什么,营销、生产、财务政策分别是什么等。第三,分析财务管理案例,形成观点与方案。分析案例过程是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中最关键的环节。站在财务决策者角度,在信息不完全或不确定前提下对案例做专题分析、引导性分析和综合分析。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推荐自己认为可行的方案。第四,积极参与财务管理案例讨论。在现实工作环境中,―个人的工作能力大致取决于三个方面:分析、沟通和说服他人的能力,而这三方面的能力在案例讨论中可以得到全面锻炼。因为在财务管理案例讨论中,不仅要求掌握基本知识的前提下具有综合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而且要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当中去,具有主动性,能够以案例中的“身份”去观察与思考案例中的问题,运用职业判断,针对案例提供的资料充分思考、讨论,这样才能达到案例教学的预期目的。而且还能让学生与其他人观点共享,使自己的观点经受挑战,使认识更加全面,更加深刻。最后,写出财务管理案例分析报告。经过充分讨论后,学生应根据自己的观点写出案例分析报告,对以前的分析与讨论作一总结,加深理解,并使自己的观点在大量数据和事实的支撑下得到进一步提炼和修正。

(三)教师的角色定位 在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不可忽视,需要适当引导、详细记录和组织学生的案例讨论。具体而言,在案例讨论前不仅要详细了解案例的数据、事实细节和相关材料,还要精心准备一系列的问题来引导小组讨论。如每班分成5个小组,每小组约10人,小组中一人执笔,一人做交流发言,一人做必要的补充说明;在小组讨论中,教师可适当作些简短的评论,以提问的方式使讨论继续。当然,教师要避免成为案例讨论的中心,避免给出肯定的观点或答案。在案例讨论时要认真听取学生的发言并予以记录,并时不时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在案例讨论中,教师还需控制课堂讨论,使学生的讨论激烈、尖锐而又真诚、相互尊重,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讨论中来,并使讨论范围不偏离主题。

三、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法的优势与缺陷

(一)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法的优势 案例教学旨在配合理论教学的内容和进度,通过教师讲授财务管理的理论知识和组织案例讨论,引导和督促学生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个别到一般、由局部到全面,经过调查研究、独立思考、独立决策,有序地完成财务管理教学规定的全部内容,使学生能融会贯通、学以致用。与传统教学法相比较,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具有以下方面的优势:一是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教学模式。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主体,向学生灌输大量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方法,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而在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的应该是学生,教师只是发挥引导作用,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形成―种交流、互动的立体模式。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会学比学会更重要,点金术比黄金更金贵。如在财务管理教学中,充分利用案例,结合社会现象来设计大量的全真模拟案例,运用“提出案例―掌握知识―分析案例―提出疑问―解答疑问”的教学模式,通过详细解读案例背

景资料,教师首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展开讨论,找出案例涉及的知识点,并运用相关理论分析、评价、总结,并形成结论。因此,一方面学生不仅学到了新的财务管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运用财务知识进行独立思考,对知识的掌握不仅灵活而且牢固;另一方面教师通过寻找、设计案例及案例教学;对每位学生学习情况、分析问题的能力等有更多了解,并在师生的相互提问中扩大了学生知识面。二是有助于学生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应用已有的理论知识,学习和掌握一些科学研究的方法,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开展调查研究,进行成果交流活动,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法中,以案例为切入点,学生根据案例的需要收集相关的信息和资料,在此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对这些信息资料的分类、整理、分析,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思维的不断深化中,既掌握了基本的理论知识。又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有利于学生学会沟通与协作,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在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全球经济走向―体化的时代背景下,人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人的就业、工作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人际沟通与协作能力是现代人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从适应时展的层面上讲'提高大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中,往往需要经过小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形成―种思维的相互撞击,擦出“火花”,从而形成合理的解决方案。因此,学生在案例讨论甚至是争论的过程中,能够学会尊重他人,学会认真、仔细地聆听他人意见,学会用语言去说服他人,有利于学生人际相处能力的提高。

(二)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法的缺陷 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作为一种互动式的教学方式。较之传统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等方面发挥着它明显的优势,同时也加快了高校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进程。但应该清楚地意识到在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中所存在的不足和自身的局限性。一是缺乏适应案例教学的师资。我国高校的教师普遍是在完成学业后直接进入高校担任教师,往往缺乏实际工作的经验,无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这样就缺少组织案例教学的能力。由于受传统教学思路的限制,形成了以“我”为主的观念,在课堂上不愿意放弃“主角”,而甘当“配角”。然而,案例教学对教师这一角色的要求较高,教师不仅对财务管理本身的知识要非常精通,对管理学、经济学、经济税收法律等方面的知识也要有足够的了解。并且,教师还要具备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完成好课堂教学的任务。譬如在案例讨论前教师不仅要启发、引导学生;在学生发生争执时还要能运用一定的技巧结束争论,继续讨论;同时还要注意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能越俎代庖,使学生形成依赖心理。因此并非所有的教师都能适应案例教学的需要,教师应当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进行案例教学,不能为“赶时髦”而进行案例教学。二是对学生的要求也较高。在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中。学生是教学的主角,学生的积极参与是发挥案例教学作用的重要前提。因此,案例教学对学生的要求也比较高。国外案例教学实践证明。案例教学针对的学生群体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整理、分析能力,而在我国高校继扩招后,学生素质普遍有所下降,其相关专业知识比较薄弱,适应案例教学显然具有一定的难度。另外,学生参与案例讨论的积极性普遍不高;真正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分析,参与案例讨论的往往只有那么几个学生,其余学生则“搭便车”。三是财务管理案例教材的缺乏。教材是教学的基本工具,一部既适合我国国情又符合国际规范的财务管理案例教材为提高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效果提供了基础和保障。但遗憾的是,目前财务管理案例教材并不能适应财务管理本科教学,针对中国财务管理问题的财务管理案例教材更是稀缺。具体而言,有些财务案例教材要么直接从国外引进,案例背景与中国企业实际情况相差很远,因为财务管理要受理财环境的影响,国外案例虽是好案例甚至是经典案例,但却不符合我国实际;要么就是编写的模拟案例,或是例题的“改编”或“放大”,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也不利于学生思路的开阔;还有一部分案例直接来自报纸、杂志等刊物上的内容,缺乏必要的专业性内容,没有针对性,不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因此,一部既符合我国实际又融专业知识于一体的优秀案例教材是推行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基础和关键。

四、财务管理案例教学完善的措施

(一)大力提高适合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师资质量 前文已述及,案例教学对教师基本素质的要求比较高,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可以胜任案例教学。因此为了提高案例教学的效果,高校应打破教学工具、教学设备校园化的传统思维,积极与制度完善、管理科学的先进企业取得联系,让任课教师定期到企业进行上岗培训,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再回归课堂,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二)教师有责任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技巧常言道,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改进做法的着力点,是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技巧中最讲究有“活”有“动”,教学活动应是开放的、有序的、活而不乱的动态系统。因此,教师不仅要有精湛的专业知识。对起专业支撑的基础知识也要有足够的了解。还要具备调动学生积极性,完成好课堂教学的任务。譬如在进行案例教学前,教师应作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预先发放案例,要求学生事先进行案例的熟悉和资料的查阅;熟悉案例中所涉及的主要经济、金融环境知识。在案例教学进行时,教师要具有启发、引导的能力,在学生发生争执时能够运用一定的投巧结束争论,继续讨论。同时,还要注意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能越俎代庖,使学生形成依赖心理。必要时还需进行必要的启发和提示,避免“冷场”状况的发生。

(三)组织恰当的案例,撰写教材 为了撰写优秀的财务管理案例教材,在教材体例、案例选取、内容体系的设计思路上应充分体现财务管理在理论、实务与政策三个方面的有机统一。通过案例教学,学生能够在学习财务管理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继续提升自身清晰的专业理念、高超的专业技能和敏锐的专业判断水准;充分体现财务管理活动对特定的理财环境和案例教学的实践性、操作性要求。案例来源尽可能选取带有“中国特色”的真实案例,并以上市公司案例为主;在案例的选取和内容安排在尽可能反映财务管理课程的基本问题、知识点,既要考虑全面,又要能突出重点,还要把握难点;便于教师教学和学生自学。在案例写作和体例上,每个案例内容有教学目的与要求、背景知识、案例资料、分析思路、思考题及小案例等部分,这样既方便教师的教学组织和安排,同时也能使学生能自主阅读,因为案例中对每个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并得出结论,可供学生们分析借鉴和参考。另外,教师还可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和发现现实中的经典案例,学会筛选、甄别,整理出对自己有用的资料,然后在课堂上讨论、交流,形成分析报告,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提高,也无形中培养、锻炼了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撰写毕业论文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