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热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8:36:40

世界经济热点篇1

一、教学内容专题化选择的原则

教学内容的选择是任何一门经济类公选课程设计最重要的一个方面,需要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对象的不同,综合考虑“三求”,即学科要求、学生诉求和社会需求,为此需要兼顾三个基本原则。

1、三个基本原则

一是基础性原则(学科要求),关注本学科的知识体系和关键知识点,将这些内容传授给学生,也就是“学科体系有什么就教什么”。目的是将已有的知识结晶高效传授给学生,这是教育存在之根本原因,也就是传统教育所采取的主要原则。

二是针对性原则(学生诉求),即要考虑学生的诉求,采用拉动型教学,根据学生的关注点去安排教学内容,也就是“学生要什么就教什么”。这种重点考虑学生需求的“点菜式”教学安排,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是实效性原则(社会需求),即考虑到社会的需求,当前社会要求学生具备哪些知识和能力,教学中要重点传授这些内容。即使由于课程自身特点导致涉及的实效性内容不多,但在教学内容设计时,也要尽量考虑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相结合。

上述三原则可以根据课程性质的不同来确定优先级的顺序。专业课必须考虑到基础性原则,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注意搭建本学科的理论框架。公共选修课则更应该关注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学内容的选取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2、《世界经济热点问题解析》内容选择的具体原则

实际上,世界经济热点问题没有现成的教材。当然也可以从国内众多的《世界经济学》教材中选定一本,略加变动教学内容后进行授课,但这可能导致授课内容被迫注重基础性原则,而忽略了公选课要注重的后两个原则。另外如果过于注重后两个原则,虽然教学效果好,但是对于缺乏经济学素养的理工科学生来讲,只是能搞懂所讨论的专题,不能形成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也只是达到了“授鱼”而非“授渔”。因此如何专题化类似《世界经济热点问题解析》公选课的内容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基于基础性原则。《世界经济热点问题解析》的核心内容是分析当前世界经济热点问题背后隐藏的世界经济一般运行规律,主要体现为什么是世界经济、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关系、世界经济运行主体及其运行的一般机制、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和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等。

基于针对性原则。《世界经济热点问题解析》公选课的内容选择上要考虑学生的需求情况。学生学习需求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和课间随谈来获得。问卷调查在第一堂概论课课后进行,概论课讲述世界经济学的学科性质和基本框架,在课后对全体选修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并回收分析,了解学生选修本课的目的、感兴趣的议题、需要解决的问题等。

基于实效性原则,《世界经济热点问题解析》内容选择上,要反映当前社会需求和热点,主要体现为所讲授的内容要有助于学生解释和解决当前的一些社会现象和热点问题。

二、教学内容的专题化设计

河南科技大学公选课《世界经济热点问题解析》共计30个学时,10次课,除去各1次相关世界经济热点视频学习和随堂考试,共计安排8次专题。遵循基础性原则,把握世界经济学理论体系的特点,将教学内容分为8个专题。

专题一是世界经济导论,结合中国的实际,从最基本的经济测度指标GDp谈起,循序渐进导入经济的本质是什么、何为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等。专题二是世界经济发展模式探析,从分析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利弊开始,进而考察其他国家经济发展模式,最后一般性总结世界经济发展的模式。专题三是世界经济中的贸易问题,回顾历史上国际贸易战,并结合实际谈我国对外贸易遇到的倾销反倾销问题,进而分析贸易战背后的主导因素和变动趋势。专题四是世界经济的汇率问题,结合中国当前人民币汇率的先升后降这一现象,分析什么是汇率、汇率与贸易关系、汇率变动决定因素等。专题五是世界经济中的能源问题,考察历史上历次能源危机引发的世界经济波动,总结能源价格波动影响世界经济波动的传导机制,如何采取措施减少不利影响。专题六是世界经济的周期波动问题,结合2008年世界经济波动,探析区域经济波动是如何传导扩散,最终导致世界经济波动形成的,进而总结世界经济周期波动的特点和变动趋势。专题七是世界经济一体化问题,以当前的热点问题tpp为分析对象,考察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和决定影响,以及中国如何加快融入世界一体化进程。专题八是世界经济协调治理问题,结合2008年金融危机,分析世界经济失衡、出现波动,已远非一国之力能治理,需要世界各国协调一致的采取措施来共同应对。

三、专题化教学过程

1、专题内容的调整

教学内容的专题化设计的最大优点是实现了一种在保持学科体系完整性下的灵活性。在保持基础性原则不变的情况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需要和现实情况来调整各个专题化的教学内容。如笔者上学期在讲到专题二世界经济发展模式时,结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讨论中国经济一直高速增长,为啥遇到发展瓶颈,为什么要改变经济发展方式,世界其他国经济发展怎么样?为什么世界最大的经济体美国会出现金融危机,其经济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等。在讲授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时,结合参与金砖国家峰会,分析了中国为啥看重金砖国家。同时结合最近媒体关注的tpp,分析其对中国的影响,并从国际关系学的角度分析为啥美国意欲主导tpp等等。

2、专题化教学内容的灵活导入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因此,专题化教学内容要注重灵活的导入方式:

一是可以采用故事诱导法,以一个醒目的疑问式话题引入,形象描述出一种问题情境,从而诱发学生思考。如在讲解专题七(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可以假设世界上只有一个国家,贸易没有任何阻碍,经济发展会怎么样?在进一步假设,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完全自由贸易和完全封闭对世界总产出和各国经济会有怎样影响等,让学生感受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利与弊等。

二是采用时事诱导法。时事应该是当前各方热议或关系到学生切身利益的问题,学生们有深入了解的兴趣。如讲授专题四时,可以联系2013年人民币汇率一路升值,追问汇率为啥升高,对就业有和中国经济有啥影响;而到2014年后人民汇率连续贬值,这背后的推动因素是啥等。

总之,课程内容专题化设计的关键在于专题的合理确定和每个专题的问题导向性。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能够保持一定程度的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又能根据学生需求和社会需求灵活组织内容,真正兼顾基础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三原则。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每一个专题的学习都能使他掌握解释一类现象或者处理一类问题的概念和方法,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

[1]龚新湘.高校公选课教学内容模块化探讨[J].大学(学术版),2011(9):26-29.

[2]陈炜,邝季萍.新时期高校公选课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2):34-37.

[3]李太龙.博弈论公选课的教学内容与方法探析[J].教育探索,2012(1):17-19.

世界经济热点篇2

[关键词]时效性;教材;世界政治

世界局势发生急剧而深刻的变化,正如所言“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是一门的现实性很强的课程,思政教育需要“把握好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环境”,此课程为适应时势发展的需要,应该尽快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提高此课程的时效性。

一、提高时效性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政策导向性问题

“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是思想政治的核心课程之一,此课程在引导学生具备国际视野的同时,务必引导学生识别披着“自由、平等、博爱”外衣的和平演变策略。党的报告指出,大学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清楚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西方国家自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了和平演变策略,成功地诱发东欧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体制转变。自苏联东欧剧变之后,中国就成为和平演变的主要目标。“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政策性、导向性。不仅我国重视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国际上一些名牌大学同样将它们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贯穿在学科体系之中。

(二)处理好学科之间的关系

世界性的问题大多存在历史渊源,表面上是军事、政治问题,深层原因则涉及经济与宗教,又与各国的历史文化、地理位置、风俗习惯等存在盘根错节的关联。教师在准备一个专题时,往往因材料过于纷杂而选择困难。而学生面对如此广博专题,知识储备、相关问题的理解程度存在很大的差异,教师难以深入地把问题讲解清楚。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涉及多门学科的专业知识,如何处理各学科之间在教学中的关系,是本课程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应处理好世界政治、世界经济、国际关系三者之间的关系。通常,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侧重于世界政治、国际关系,对世界经济方面讲授不够,没有充分论证、揭示世界经济的基础地位。以特朗普与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展开贸易战为例,经济利益是国家利益的基本组成部分,经济因素是国家制定相关政策的最重要的依据之一。

二、提高课程时效性的对策

(一)调整教材内容

教材的观点普遍落后于时事的发展。例如:原来通行的观点认为,在冷战之后,世界局势成为“一超多强”,“一超”为美国,“多强”为俄罗斯、欧盟、中国、日本等。而现在,金灿荣认为当前是“二超多强”的观点得到广泛的认同,“二超”是中、美,而印度则被认为是新兴的重要大国之一。欧盟作为一个最有成效的区域组织,在国际政治、经济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多数教材观点还停留在2016年以前。但教材内容相对滞后,由于英国脱欧正在进行之中,各种观点在网上流传,教师难以识别可信赖的信息,难以形成全面而可靠的认知体系。有些教师为避免麻烦,依然按原来主流教材将西欧视为一个整体。这种偏重讲授已成为历史的僵硬知识的授课方式,削弱了学生对本课内容的掌握和领会。不仅不能解答学生的疑问,而且容易使学生厌倦此门“过时而无用”的课程。

由于本课程教材内容相对滞后的问题不可避免,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调整是极其必要的。首先,考虑到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及学生自学和复习的便利性,需要谨慎采用全部课程使用专题教学的方式,也需要慎重对待对教材进行过度删减的做法。其次,针对教材内容的调整,可考虑在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适当删减,并援引新近发生的现实热点问题,增加对现实热点问题的深度追踪与分析探讨,补充更新教学原有内容。再者,对于重点、热点问题,可采用專题教学方式,形成以教材扎实理论与原则,以解析最新热点问题为应用和实践的模式。针对教材相对滞后于形势发展的问题,建议适应安排时间将时事问题引入课堂。根据情况可以分别安排“时事课前评”“时事课中评”和“时事专题评”,使课程紧密联系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联系国家的政策,解决教材往往落后于形势变化的问题。

(二)建立学科教学团队

建立教学团队是提高课程时效性的必要措施之一。提高课程时效性,需要把新近发生的重大国际事件解读列为教学内容,近几年来,重大国际事件往往是各种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综合表现。教师首先将最新发生的重要事件进行全方面的了解,才能较为准确地向学生传达信息。如此就要求教师短时间内掌握不同学科的最新动向和前沿理论,这样的工作对于一个老师来讲是较难达到的。从专业角度,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国际关系学、地理学等相关因素都是学科大类,该课程涉及多门学科专业知识,体系庞大,内容丰富。同时,该课程又是一门融理论教育、知识教育和价值观教育三位于一体的课程,教师既要具备一定政治素养,也要具备广博的知识,还要求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和方法思考问题。因而这门课程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

单独一个教师同时具备以上各学科的素养是较为困难的,建立教学团队是一个值得尝试的解决办法。由于需要各个相关专业的教师参与共同教学,具体如何实施需要进一步探讨。部分高校采用不同专题安排不同专业的教师讲授,这样做法的优点是深化了某一专题的内容,但却容易造成割裂相关专业之间的内在联系,不能使学生形成统一认识。教学团队的成员应该来自相关的各个专业。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多召集几个专业的教师参加。

(三)时事热点问题与双语教学相结合

越来越多的高校将此课程列入英汉双语教学计划。时事热点问题既是该课程的重要部分,也是时效性较强的部分。重大事件在国际上同样产生热烈反响,相关的英文资料十分丰富。这些材料学生容易产生兴趣,教学效果较好。双语教学的引入有利于“培养学生世界的视野”,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以多元文化的视角对问题进行反思。

世界经济热点篇3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1.地理位置:半球位置:大部分位于(北半球、东半球);纬度位置:地跨寒、温、热三带;大部分位于北温带;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与北美洲相望。亚洲面积:(4400)万平方千米,几乎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3),是世界上面积()的大洲,亚洲六个地理分区:(东、南、西、北、中、东南亚)六个地理分区。亚洲与其它洲的分界线;亚、欧洲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流-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亚、非洲界线:(苏伊士运河)。亚、北美洲界线:(白令海峡)2.地形特征:①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3.气候特征:①(气候类型复杂多样)②(大陆性气候分布广)③(季风气候显著)。掌握: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及气候特征(图见课本p71-7)。4.河流特征:主要河流:湄公河在我国境内称澜沧江,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长江是亚洲最长河流。5.亚洲的世界之最:(1)除南极洲外,平均海拔的大洲。有“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世界陆地表面最低处—(死海湖面)。(2)世界上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世界上的湖泊――(里海),世界上的半岛――(阿拉伯半岛),世界上的群岛――(马来群岛)第七章我们临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一节日本(首都:东京,重要港口:横滨、神户,国花:樱花)一、多火山、地震的岛国1、领土组成: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数千个小岛及其周围海域组成。的岛屿:(本州)。(掌握图上位置)(2)位置:纬度位置:北半球,东半球,北温带。海陆位置:日本是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东临太平洋,西临日本海。与亚欧大陆隔海相望。(3)多火山地震的原因: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和(地震)。(4)海岸线特点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对日本的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和对外经济联系十分有利。2、自然环境:(1)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狭小,且多分布在沿海。(的平原是关东平原。山峰(富士山),是日本的象征,也是一座的活火山。)(2)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海洋性季风气候)二、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1、资源特点:两多一少,水能资源和森林资源丰富,矿产资源贫乏,是一个资源小国。2、工业发展模式:(“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形成了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说明日本资源贫乏,国内市场狭小,经济对外依赖性强。)3、日本发展经济的有利和不利条件:有利条件——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航海业发达;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先进的科学技术。不利条件:资源贫乏,国内市场狭小。4、工业分布:日本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原因:沿海港口条件优越,便于巨型船舶可以停靠;便于进口(原料,燃料),出口(工业产品);沿海城市和人口集中,是国内的消费地。p235、主要工业区及其分布:京滨工业区(东京、横滨)、名古屋工业区(名古屋)、阪神工业区(大阪、神户);濑户内海沿岸——濑户内工业区;北九州工业区(北九州)p236、对外投资对象:日本投资建厂的主要对象有(欧洲、美国、东亚和东南亚地区三、东西方兼容的文化1、文化特点:(东西方兼容),传统与现代结合。2、民族和传统服装:(大和民)族占绝对优势,传统服装:(和服)。第二节东南亚一、十字路口的位置和范围:(1)范围:(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2)位置:纬度位置:热带;海陆位置:地理位置极其重要性;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被日本人称为“海上生命线”。原因:日本从波斯湾进口石油,向西欧等国出口工业产品,都要途经该海峡,因而日本把它称为“海上生命线”。(3)国家:内陆国:(老挝)。临海国:越南、柬埔寨、泰国、缅甸。岛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文莱、东帝汶。二、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1、地形: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2、气候:气候类型(热带季风气候)分布中南半岛和菲律宾半岛北部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对农业的影响雨季种,旱季收(热带雨林气候)。马来群岛大部和马来半岛南部,特点全年高温多雨随时种随时收3、主要粮食作物:水稻,主要经济作物:是世界上橡胶(泰国)、油棕(马来西亚)、椰子(印度尼西亚)和蕉麻(菲律宾)的产地p29三、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1、中南半岛上山河分布特点:山脉,大河多由北向南延伸,具有(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特点。中南半岛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2、主要河流: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怒江)注入印度洋,湄南河、湄公河(澜沧江)红河(元江)注入南海(太平洋)3、主要城市及其分布特点:红河:河内(越南首都)眉公河:金边(柬埔寨首都)、眉公河:万象(老挝首都)、湄南河:曼谷(泰国首都)、伊洛瓦底江:仰光(缅甸的大城市,原首都)。4、人种:东南亚居民绝大多数是(黄种人)。5、(东南亚)是世界上华人和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新加坡比重。6、东南亚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新马泰是重要的旅游路线。主要的旅游资源是:缅甸仰光的(大金塔),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柬埔寨的(吴哥窟),泰国曼谷的(水上市场),越南的(下龙湾),花园城市(新加坡)等(图p33)。第三节印度(首都:新德里)一、世界(第二)人口大国1、位置(1)纬度位置:(热带,亚热带)(2)海陆位置:西临(孟加拉湾),东临(阿拉伯海),南临(印度洋)。位于我国的西南面,是南亚面积()的国家。2、自然环境:(1)、地形:北部:山地---喜马拉雅山脉南侧,中间:平原---恒河平原,南部:高原--德干高原。二、水旱灾害频繁1、印度大部分地区地处热带和亚热带,以(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为旱、雨两季,雨季为6月至9月,旱季为10月到次年5月)为主,由于受(西南季风)的影响,年降水量极不稳定,(水旱灾害)频繁。(乞拉朋齐)是世界上降水最多的地方。2、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和(小麦)。3、两次(绿色革命):60年代后,实行了绿色革命,粮食不仅能够自给,还有一定的余粮可供出口;2004年进行第二次绿色革命,提高了粮食生产,改善了生态环境。三、迅速发展的外包产业1、印度承接的软件外包业务约占全球服务外包市场的2/3,印度形象地称为“(世界办公室”。2、(班加罗尔)是印度软件外包产业的发源地。第四节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一、国土辽阔1、位置范围(1)范围:由东欧平原和北亚地区组成,地跨亚、欧两洲的国家,是一个传统上的欧洲国家(2)位置:纬度位置;东、西两半球;处北温带和北寒带。海陆位置:位于亚欧大陆北部,东临太平洋,西临波罗的海(大西洋),北临北冰洋,西南临黑海和里海。2、自然环境——地形、气候、河流和湖泊(1)地形:以平原,高原为主。(主要地形区分布:东欧平原/乌拉尔山/西西伯利亚平原/叶尼塞河/中西伯利亚高原/勒拿河/东西伯利亚山地。(2)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气候特点为: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降水较少,夏季较多。奥伊米亚康为北半球的寒极。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的影响,俄罗斯东西部气候差异大,气温是南高北低,西高东低;降水是南多北少,西多东少。(3)河湖: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皆由南向北注入北冰洋;伏尔加河自北向南注入里海,被俄罗斯人誉为“母亲河”(欧洲最长的河流)。中西伯利亚高原南部的贝加尔湖是世界上蓄水量、最深的湖泊。二、自然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1、俄罗斯自然资源特点:种类齐全,储量丰富但分布不平衡,东多西少。2、主要工业区及特点:圣彼得堡工业区(俄罗斯食品和纺织工业最发达的地区)莫斯科工业区(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乌拉尔工业区(钢铁为主)、新西伯利亚工业区(煤炭为主);3、工业特点:重工业发达,轻工业落后。三、发达的交通:1、交通特点:交通部门(齐全),均很发达,但不平衡。欧洲部分非常(密集),以莫斯科为中心呈(放射状),亚洲部分比较稀疏,但有一条亚欧大陆桥(西伯利亚大铁路:符拉迪沃斯托克—莫斯科)2、主要运输方式:铁路和管道运输。(1)客运主要方式:(铁路和公路);(2)货运主要方式:(铁路和管道)。3、俄罗斯管道数量多,与石油、天然气储量、产量丰富有关。4、五海通航:伏尔加河是欧洲第一长河,全长3600米,是俄罗斯航运价值的河流,通过运河与(波罗的海),(白海)、(黑海)、(亚速海),(里海)相通,称为“五海通航”。6、主要城市及其特点:莫斯科(俄罗斯首都)的城市,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圣彼得堡)是第二大城市和重要港口。7、俄罗斯文化:俄罗斯人对(交响乐)和(芭蕾舞)等艺术有这特殊的爱好。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第一节中东一、范围:中东比西亚多了一个埃及,少了一个阿富汗一、世界热点地区热点一:(地理位置);一湾:(波斯湾);两洋:(大西洋,印度洋);三洲:(亚、非、欧)三洲交界地带;五海:(里海(世界的咸水湖)、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苏伊士运河)沟通了地中海和红海,(土耳其海峡)沟通了地中海与黑海,因此战略位置十分重要。热点二:(丰富的石油);1.地位:中东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2.分布及主要产油国: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主要产油国有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沙特阿拉伯、伊拉克、科威特、伊朗、埃及等国家;3.石油输出路线:p53运量好望角线。热点三:匮乏的(水资源):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为主,河流稀少,主要的河流有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约旦河。热点四:(宗教纷争);人种:以(白种人)为主,主要是阿拉伯人,大多数居民信仰(伊斯兰教),少数居民信仰基督教、犹太教和其它宗教。(耶路撒冷)被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看作圣城。第二节欧洲西部一、自然环境1、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北部山地:(斯堪的纳维亚山脉),中部平原,南部山地:(阿尔卑斯山脉)。2、气候: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冬季温和,夏季凉爽,年降水量较多,季节分配比较均匀。二、人文环境1、(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欧洲西部占欧洲的一半左右,这里人口稠密,国家众多,绝大部分是(发达国家)。为了进一步加强联系,本区的区域性国际组织,即欧洲联盟(简称欧盟)。2、工业发达,以(加工制造业)为主。欧洲西部从事制造业的人口比例很高3、繁荣的旅游业:入境(游客数量)与(旅游业收入)居世界前列。p58(掌握图)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一、范围与位置:1、范围:撒哈拉沙漠以南;2、位置;纬度位置,南、北回归线之间,赤道穿过,热带。海陆位置: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一湾:几内亚湾;一半岛:索马里半岛;一岛:马达加斯加岛)二、自然环境1、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东南高、西北低2、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气候类型分布特点:(1)以赤道为中心,大致呈南北对称分布;(2)以热带气候为主,热带草原气候面积最广。3、河流:尼罗河(世界最长);4、资源;矿产资源丰富,如金刚石、铜。三、人文环境1、人种:黑种人的故乡;2、经济;特点;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①出口:矿产,木材,畜产品或热带经济作物等初级产品;进口:机械,汽车等工业制成品;②弊端:初级产品价格低廉,工业制成品价格昂贵,制约了本国经办济的发展;③形成原因:长期受到殖民主义者的统治和控制;④出路:发展民族工业和多样化农业。3、人口、粮食、环境:本区是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地区。人口增长过快,需要更多的粮食和肉类,于是人们砍伐森林,开垦草原,以扩大耕地面积,或过度放牧,导致土壤肥力下降、草原退化,加剧了土地荒漠化,使生态环境逐步恶化。解决措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中素质。第四节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位置;纬度位置:赤道以南,南回归线穿过热带,南温带;南半球,东半球。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北与亚洲隔海相望。一、自然环境:1、地形:东部:山地——大分水岭;中部:平原——大自流盆地;西部:高原2、河流:墨累河(的河流)――发源于大分水岭;自东北向西南流,注入印度洋。二、三个美誉:1、世界活化石博物馆:几千万年以前,澳大利亚大陆同其它大陆分离,长期以来,自然条件比较单一,动物演化缓慢,又没有大型食肉动物的侵扰,许多珍奇的原始动物生生不息,一直繁衍至今。特有的动物有:袋鼠、鸸鹋、树袋熊、鸭嘴兽等。2、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绵羊数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1)、地形与农牧业:西部海拔不足1000米的广阔的低高原,中部是大面积的平原,地下水丰富,牧草优良,没有大型肉食动物,适合露天围栏放牧。(2)、气候与农牧业:澳大利亚的中、西部和北部地区为广大的热带沙漠气候和热草原气候区,较为干燥,适宜牲畜过冬和繁殖。东南部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西南部地区冬季温和湿润,夏季高温干燥,这样的气候特点既适宜畜牧业也同样适宜耕作业,因此这些地区发展了混合农业。p76活动1、(2)、2、3、、坐在矿车上的国家:澳大利亚矿产资料十分丰富,许多矿产储量居世界前列(铁矿),采矿业发达。城市,人口分布;集中在东南沿海。原因:东南部气候温暖湿润,适宜人类居住;东南部多良港,对外交通便利;东南部经济发达;东南部是移民最早登陆的地方,开发较早。首都:(堪培拉)工业中心,港口:(悉尼)第二大城市:(墨尔本)。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第一节美国(首都:华盛顿,面积世界第四)一、范围与位置1、美国本土+阿拉斯加+夏威夷群岛2、位置:纬度位置:美国本土——北温带和亚热带,阿拉斯加州——寒带和亚寒带,夏威夷州——热带。(北回归线穿过夏威夷州,北极圈穿过阿拉斯加州,世界跨热、温、寒三带的国家),位于北半球和西半球;海陆位置:美国本土三面临海,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东南临(墨西哥湾),美国北与(加拿大)相邻,西南与(墨西哥)相邻,阿拉斯加临(北冰洋和太平洋),夏威夷临(太平洋)。二、自然环境1、地形:分南北三大纵列带:东部:山地——(阿巴拉契亚山脉),中部:平原——(中央平原),西部:山地——(落基山脉,科迪勒拉山系)。平原占总面积一半以上。2、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由东向西递减。(受墨西哥湾,大西洋的影响)3、河湖:河流:密西西比河(世界长度第四)世界淡水湖群:五大湖(苏必利尔湖)世界淡水湖,三、人文环境1、人口:超过3亿;人种:白种人,黑种人,黄种人(华人和华侨最多的城市是旧金山、洛杉玑和纽约);民族:(美利坚民族)2、经济:农业:(1)农业:美国农业具有两大特点:(机械化)和(专业化)。(2)美国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①地理位置:美国幅员辽阔,本土大部分处在温带和亚热带,夏威夷州位于热带,热量充足,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美国本土三面临海,受海洋影响,气候温暖湿润,对农业生产十分有利。②地形:美国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1/2)以上,耕地广大,约占世界耕地面积的(10%),土壤肥沃,对农业发展有利。③气候:水分条件较好。④美国河湖众多,(密西西比河)是世界第四长河,它纵贯美国中部,水量大,流域面积广,(五大湖)是世界的淡水湖群。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为农业灌溉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美国在其优越的自然条件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农业,成为世界上的农业大国,许多家产品的生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大国。高新技术产业发达。汽车城——(底特律)硅谷——(旧金山)3、资源消耗大国:美国是世界的(资源消耗国)和(废物排放)国,应对世界资源的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负主要责任。第二节巴西(首都:巴西利亚)一、位置1、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属于热带2、海陆位置:拉丁美洲东部,东临大西洋,邻国众多,国土辽阔。二、自然环境1、地形;北部:平原——亚马孙平原(世界平原);南部:高原——巴西高原(世界高原)2、气候:热带雨林气候(亚马孙平原),热带草原气候(巴西高原)3、河流:亚马孙河(世界水量、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长度第二)4、资源:木材,水电丰富,缺乏能源矿产(煤,石油)。三、人文环境1、人种:白种人,黑种人,黄种人,混血种人——民族大融合。2、经济:工业:分布在东南沿海和接近矿产产地。(分析原因:自然条件,人文条件)。农业:分布在东部沿海(分析原因:自然条件,人文条件)。以热带经济作物为主为主,咖啡,甘蔗,柑橘产量世界第一。3、城市化问题:城市分布在东部沿海,东南部尤为密集。(分析原因:自然,人文条件)。首都:(巴西利亚)。城市工业中心:(圣保罗)。四、热带雨林:1、环境效益:(提供木材,调节全球气候,提供新鲜空气,涵养水源,保护淡水资源,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提供良好的生境,维护生物多样性。)2、减少原因:外国公司砍伐,垦荒。3、雨林减少产生的危害;森林遭到破坏,水土严重流失,珍贵野生动物遭劫,加快全球变暖速度。4、《21世纪议程》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保护雨林。第十章极地气候名称范围中心代表动物特殊名称南极地区南纬66.5°S(南极圈)以南的区域陆地(南极洲)企鹅“冰雪高原”、“白色沙漠”、“风库”北极地区北纬66.5°n(北极圈)以北的区域海洋(北冰洋)北极熊在北极点,每个方向都指向南方;在南极点,每个方向都指向北方我国建立的南极考察站:长城站(第一个建立);中山站;昆仑站(2009在南极点建立了我国首个位于南极大陆内陆地区的科考站)。南极洲拥有的世界之最:①跨经度最广的大洲(360°)②海拔的大洲③气候最寒冷的大洲

世界经济热点篇4

1.1学科综合性

从课程名称和内容上看,《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是一门学科综合性极强的课程。内容既涉及世界经济、国际政治、世界军事、国际关系和世界历史等方面的内容,又涉及政治学、外交学等方面的知识。正是由于这门课程的多学科交叉性,才使得学生可以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并在此基础上用独立的观点和视角客观地分析现实热点问题。

1.2时效性

从时间上来看,《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主要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当代世界政治、经济和国际关系的发展与变化。但课程名称中的“当代”本身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概念,时间也一直在向前推移,这就决定了这门课程是一门时效性很强的课程。战前的有关部分只作简要回顾,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当代,重点是介绍现实的发展变化,并预测它的发展趋势。因此,除教材中涉及的二战后世界经济、政治、军事、外交,各主要国家对外关系所发生变化的内容以外,还需要及时更新补充教学内容,尤其是国际社会的一些热点时事问题必须让学生了解。

1.3政策性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也是一门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政治理论课,除了要讲述各国的政治经济状况外,还要分析各国的外交政策,也包括我们国家的外交政策,阐述我们党和国家在国际交往和国际斗争中的方针政策,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和政治敏感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时刻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注意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功能,使学生对我国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和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主张有深刻的领会。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认识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2提升《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任课老师的专业素养

2.1拓宽知识面

教师是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的载体,提高教学效果必须依赖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充实自己。《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的综合性和多学科交叉性决定了任课教师必须不断进行专业学习,优化知识结构,同时还需要拓展知识面,具有全面而丰富的知识储备。教师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多关注有关经济学、政治学以及国际关系学等方面的知识,使自己形成全面而丰富的知识结构,从而使自己的授课内容更有深度和吸引力。

2.2把握时事前沿动态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的时效性决定了任课老师必须把握理论和时事前沿动态,还要关心时事,不断地给教学内容提供新的案例和资料。“当代”教师如果死捧教材,照本宣科,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如果能及时将国内外最近、最新重大事件融合到课堂中去,并引导学生去分析和讨论,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教学方法也最有助于帮助学生正确看待世界经济政治发展变化态势。因此,我们在课堂讲授过程中,不仅要讲述教学大纲所要求的重点难点,还需要把握时事前沿动态,并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与当代热点问题相衔接。

2.3理论与现实相结合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不是一门简单的国际形势课,它有自己特定的课程体系、基本内容和基本理论,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理论性。当代大学生又是对新事物、新观点最敏锐的群体。“当代”课程的内容倘若不能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论采用何种先进方法,都不可能得到学生的认同。因此,教师在《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的讲授过程中,一方面要使学生了解当代国际社会问题研究中影响较大的学派、学者和有代表性的思想观点,另一方面也必须把理论教学的着眼点切实放到联系实际、解决问题上。最终能达到既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修养,又增强其分析和观察国际问题的能力的教学效果。

3采取多种方式改进《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1选好教材,分专题组织课堂讨论

教材是一门课程知识结构的载体,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依据。“当代”课程经过20多年的发展,教材版本的可选择性也较多。本人在教学过程中选用的是冯特君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因为这本教材不局限于讲授当代世界的经济和政治局势,还包括当前主要大国之间国际关系的内容。并且相比较其他版本的教材,这本教材把美伊战争等近几年发生的国际热点问题补充进来,更凸显了课程的时效性。另外,在“当代”课程教学中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对世界局势的思考,比如采用分专题讨论的方式。专题讨论是对教材的深化和进一步梳理,有助于突出重点,解决难点,也可以增强学生对现实问题的思考能力。分专题讨论首先需要老师结合教学内容和目的确定专题讨论的主题,然后可以让学生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收集和整理材料、思考问题,最后是教师按照专题的内容组织课堂讨论,并在最后进行总结补充。这种方式可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也拓展了教学内容。

3.2以热点问题为中心进行课堂讨论或辩论

热点问题是国际社会现实的重大或敏感的问题,是国际舞台上的焦点、亮点。针对热点问题组织课堂讨论和辩论是把“当代”课程理论和现实结合的最有效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也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性和主体性,最终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可以以有争议的重大问题以及国际热点问题为材料提供讨论的中心,比如:如何看待普京对俄罗斯政治的影响?如何看待“金砖四国”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然后指导学生分不同的角度去找资料、分析,写成小论文或发言材料,按照观点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和辩论。最后由老师根据学生讨论或辩论的情况进行归纳分析,在这个过程中养成学生们对现实问题进行客观的分析。

3.3多用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案例教学把生动鲜活的事例带入课堂,把理论和实际、抽象与具体结合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当代”课程教学中使用案例教学法,首先要求教师在案例的采用上要选取一些具有典型性、时代性、新颖性、可读性和知识性的案例;其次教师要把案例教学融入到相关的各个章节,把有些重点问题作为案例来讲解以帮助教学。比如在讲述当今世界政治发展的趋势与特点这一章中“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这一部分的时候,可以借助被称为“世纪瘟疫”和“世纪杀手”的艾滋病给全世界人民所带来的威胁这个案例来讲解;在讲述冷战后俄罗斯和其他独联体国家的经济与政治这一章时,可以结合俄罗斯的政治现实选取“普京的新政”和“俄罗斯的能源外交”等案例来讲解。教学实践证明,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更能突出课程某些章节的生动性和重要性,并且可以更深入系统地分析问题。

3.4借助多媒体资料,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

世界经济热点篇5

[关键词]全球化;祖国疆域;爱国主义

[作者简介]郭水兰,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广西南宁530226

[中图分类号]C-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6)11-0099-03

笔者在学习爱国主义内容时,所看到的教材和学习资料对爱国主义的概括有遗漏并显得系统逻辑不够突出,觉得有必要从全球化对国家构成要素的影响来再认识和概括新时期的爱国主义。笔者认为,国家由疆域(领土、领空、领海及其孕育的资源)、公民(国民或子民)、三个要素构成。那么,爱国主义的内容应包括对国家的疆域、公民、的热爱。本文只谈对祖国疆域的热爱。

一、全球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

“全球化”一词是t・莱维在1985年首次提出来的。他用“全球化”来描述近20年来商品、服务、资本和技术在世界各地的扩散。因此,全球化的原意是指经济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为一个整体――世界性的市场,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后来,学者们从各自研究的领域和角度来认识和界定全球化。所以,全球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包括贸易、生产、金融、信息、科技、文化、军事、经济体制等各方面的内容,并对政治、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产生影响。

全球化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5世纪至19世纪70年代,这一阶段的基本特征是国际之间的贸易不断增加。英国首先成了“世界工厂”。英国工业产品大部分在世界市场上销售,并从世界各地获取粮食和工业原料。第二阶段:19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世界中心向美国转移,建立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发展格局。19世纪60至70年代开始,随着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顶点,生产逐步走向垄断阶段。到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整个世界已经被英国、法国、美国等国家分割完毕,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垄断阶段。到20世纪初期,已经形成了资本主义体系的世界经济。二战之后,美国依靠其工业生产、国际贸易和黄金储备等方面的优势迫使他国通过了布雷顿森林协定,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来,这是加速发展阶段。特点是美国称霸世界开始衰落,形成全球化参与的多元化局面。经过20世纪70年代经济的大调整,各主要经济大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发生了变化:日本经济地位迅速崛起,西欧经济实力也不断提高,美国的经济地位继续下降,出现了美、欧、日鼎立的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同时,善于抓住机遇的国家和地区,如亚洲“四小龙”等正在向发达国家靠拢。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也积极参与或被卷入全球化的大潮中。现在,作为全球化基础和发展阶段的区域化也已如火如荼,可以说,全球化时代已经到来。

二、全球化对国家疆域的影响

在全球化发展之前,国家有固定的疆域,国与国之间有明确的疆界,居民一般在国家的疆域范围内活动。全球化对国家疆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全球化使国家的边界多样化。现代国家中,各国的管辖权局限在本国的国境线范围之内,国与国之间明确的疆界是自然地理上的边界。随着信息、经济、体制、文化等多层面全球化的发展,国家明显分为多个层次。除了传统的自然地理边界以外,还有信息、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边界。

2.全球化使国家某些方面的边界模糊。从交往的自然障碍来看,由于现代交通的发达,国家的自然地理边界已经不存在,但在思想中、在社会制度和社会管理中仍然明显存在;从信息通过通讯技术克服了自然地理、国家地域边界的障碍在全球自由传播来看,可以说没有国家边界,但为了本国的利益和安全,必须捍卫自己的“信息边疆”;经济边疆互相渗透,但“国民生产总值”仍然是主要的经济发展计算和计划的形式;对于人类共同面临的许多问题,如人口、环境、贫困、、跨国犯罪等等,需要相关国家达成共识,统一行动,它体现了无国界性,但在组织管理方面却是有国界的;政治的边界在国际法的保护之中,但霸权主义在盛行;从文化的发展来看是无国界的,但各国的文化会保持下来,而且还要创造自己的特色,这又表现为有国界性。

3.国家的信息和经济边界依据各国的实力处在扩大或缩小的过程之中。“信息边疆”容易突破、渗透。哪个国家的信息技术力量强大,就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获得他国的经济、政治等各方面的信息,还可以把本国的信息输入他国,对他国进行信息干预,达到对他国实施信息“侵略”和“扩张”、扩大自己的“信息边疆”的目的,信息技术力量较弱的国家则可能成为信息侵略的对象,导致信息边界相对缩小。经济边界随着各国经济的互动而处在扩大或缩小的过程中。一国经济渗透到他国、利用他国的经济资源,其经济疆域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别国的经济渗透到自己的国家,利用本国的经济资源得以存在和发展,经济疆域则缩小了。这一扩大、缩小之间的差,便是该国的实际经济疆域。当然,全球化对某个国家经济边界的影响能否产生、能产生多大程度的影响、产生什么性质的影响,与该国参与全球化的程度、对全球化的认识、态度及其决策密切相关,与该国的综合国力紧密相联。

三、全球化时代热爱祖国疆域的基本要求

目前我国疆域存在着:一是台湾与大陆统一、实现祖国领土完整的问题;二是捍卫信息、经济、政治、文化等边界,保护自然环境的问题。所以,新时期对祖国疆域的热爱主要表现在:

1.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香港、澳门、台湾等地与祖国大陆相分离。现在,香港和澳门已经回归祖国,可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还没有完成,一些“”分子还在图谋台湾的“独立”。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都是炎黄子孙,台湾历来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全球化快速发展的时代,作为全球化一个发展阶段的区域化正在高速发展,各国、各地区在全球范围内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已经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不管是从历史来看,还是从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需要来看,台湾都没有理由也没有必要从祖国的怀抱中分离出去。我们热爱祖国,就要反对任何分裂祖国的图谋,维护祖国领土的完整。另外,我国在黄海、东海和南海大约有12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处于争议中。我国对有争议地区的政策是“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在全球化高度发展的历史条件下,这是英明的决策。但这决不意味着放弃这些地区的。海洋不仅是一个国家的安全边界,还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我们必须认真考虑如何维护这些海洋的问题。虽然我们暂时还无力对这些海洋进行开发,但我们可以尽快展开初期的勘探工作,

显示我们的存在,维护我国的海洋。另外,要加强海军建设和对海洋事业的保护。

2.热爱和建设祖国的信息边疆。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时代,信息技术成为一国对他国进行文化、经济、政治、军事渗透的最便捷而有效的手段。掌握先进信息技术的国家,用其信息技术可以对他国进行文化渗透,以及伪造本国信息,非法获取、改动和销毁他国信息来达到自己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军事等各种侵略目的。因而“信息渗透与反渗透,信息霸权与反霸权已成为新时期维护国家和独立的重要内容”。有人扬言“要用网络撑破中国的万里长城”。我国也有部分人在互联网上发表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图片,泄露国家秘密。所以,捍卫祖国的信息边疆成为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之一。

我国各种信息产品的研究制造者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捍卫祖国的信息边疆作出了重要贡献,一般公民也有责任和义务保护祖国经济、政治等各方面信息的安全,以保密有利祖国信息为荣,以出卖有害祖国信息为耻,大力维护祖国的信息安全和名誉。

3.热爱和建设祖国的经济边疆。经济全球化之前,由于自然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优势地位.哪个国家的军事力量强大,就可以扩大地盘,掠夺财富。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形成,商业、生产、金融等经济手段成了一国从他国获得财富的主要途径。当前,我国一方面大力引进外资和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来发展本国经济,另一方面也积极到国外投资,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也存在着合资外企采取各种手段把利润从我国转走、独资外企千方百计避税等问题。

我们要在激烈的国际经济竞争中保卫祖国的经济利益,避免“富国越来越富,穷国越来越穷”现象发生在我国,扩大祖国经济的对外渗透能力,企业人员的经济活动要坚持自主创新,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来发展自己,每一个公民要做到以维护祖国的经济利益为荣、以崇尚科学为荣、以辛勤劳动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为祖国经济建设中贡献自己的力量为荣;以损害祖国经济利益为耻、以好逸恶劳为耻、以骄奢淫逸为耻、以没有为祖国的经济建设贡献力量为耻。

4.热爱和建设祖国的政治边疆。由于跨国流动的增多,全球问题的严重化和全球意识的增强,促使国际体制和国际调节机构在地区和全球层面上扩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政治的全球化倾向。大国间以条约、协议等形式寻求战略依托,构筑新型的双边、多边关系,但西方政治霸权从来没有停止过。

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依靠自己的力量,同任何国家友好相处,在国际上取得了较高的政治地位,美国也不得不与中国改善关系,建立“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最近,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成功召开,除了原来的六个成员国,还增加了四个观察员国。历史证明,热爱和建设祖国的政治边疆,就要拥护和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我们要继续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继续加强建立国际间的政治合作以扩大我国的政治边疆。我们不称霸,也不允许任何国家损害我国的尊严和。同时,还要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5.热爱和建设祖国的文化边疆。文化是国力中的“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敌对势力时刻不忘“我的商品到哪里,我的价值观就到哪里”,从来没有放弃动摇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经济较发达并掌握先进信息技术的国家,通过经济文化化、文化经济化对他国进行文化渗透和文化侵略。西方(主要是美国)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通过商品的全球流通、跨国公司的全球运作和信息高速公路渗透到世界各地,体现了他们的文化殖民主义――文化帝国主义。

我们热爱祖国的文化,一方面要勇于面对文化全球化,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学习和吸收世界先进文化;另一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文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努力创造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争取在世界文化交流与竞争中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竞争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6.热爱祖国的自然环境。热爱祖国,必须热爱生养我们的这片土地及其孕育的各种资源,努力建设我们的家园,对自然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

世界经济热点篇6

自2008年华尔街爆发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衰退再次爆发。世界上发生了许多大事:阿拉伯之春,卡扎菲之死,欧债危机,拉登被击毙,制裁叙利亚,美伊关系恶化,奥巴马重返亚太,把美国和加拿大排除在外的拉美及加勒比国家共同体成立。一时之间,这个世界好不热闹。仔细分析,这些事件的发生不是孤立的,而是有其内在联系的。而这些恰恰是我们进行教学的好素材,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这些热点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1.帮助学生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观点

例如我在教学中结合上两次重大世界经济危机的史实来帮助学生理解经济决定政治。上一次世界经济危机华尔街股市崩溃引发世界经济大萧条,欧洲多国经济步履维艰,国内矛盾日益尖锐,平民暴乱不断,各国政府内阁动荡。例如法国从1929年11月塔迪厄第一次组阁到1935年5月议会选举,法国共更换了8届内阁,都因无力应付经济危机先后下台,每届平均任期不到4个月。如今华尔街爆发金融危机,美债务屡创新高,美元出现了信任危机,欧盟也爆发债务危机,欧元面临破产的挑战,世界经济衰退再次爆发。西班牙、希腊、意大利更换总理,日本首相走马灯似的换人,法国的总统因为危机的爆发没能连任……

2.世界不是孤立的,历史事件的发生是有其内在联系的,让学生发掘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

上一次经济危机后,主要国家政府动荡之外,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人民也掀起了反对帝国主义转嫁危机的斗争,出现了新的反帝高潮。经济危机使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关税战、倾销战和货币战导致资本主义世界的不断分化,出现了各种货币集团和经济集团。1933年6月,66个国家在伦敦召开世界经济会议,试图稳定货币,实行关税休战,结果不但没有成功,反而使各集团之间的对立越来越尖锐。在资源战日益激化的情况下,资源自给率较低、金融力量相对薄弱的德、日、意逐渐相互靠拢,形成了法西斯集团;而垄断了国际市场、资源相对雄厚的英、美、法面临着法西斯国家的争夺,逐渐捐弃前嫌,于1936年秋分别签证了《三国货币稳定协定》和《三国黄金协定》,一定程度上调节了三国之间的经济矛盾。两种不同类型的帝国主义国家在经济上的分化对立和重新组合,为以后两大政治军事集团的形成铺垫了道路。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伏笔。

如今华尔街爆发金融危机,欧美出现债务危机。欧美贸易保护主义再次抬头。美国是世界上的唯一超级大国,到处推行霸权,在石油美元的现有世界经济游戏规则下。中东成为了各种利益矛盾的交织中心。中东有着丰富的石油。中东经历五次战争,以色列和阿拉伯世界的矛盾一直不可调和,世仇将是战争的种子,一旦温度、湿度合适就会破壳而出。在欧美发生经济危机之后,为了缓解危机,欧美列强说一套做一套,开始带着伪善的面具,策划和支持阿拉伯之春,从中渔利,发动战争掠夺财富,控制伊拉克,捅死卡扎菲。美国航母战斗群海湾集结,现在利剑出鞘直指俄罗斯的战略支点叙利亚和伊朗。

德国二战后的今天再次跃居欧盟老大,中国经济稳步前行,在逐步推行人民币国际化,摆脱美元的束缚。日韩菲越强占瓜分中国的东海南海,并不断挑起事端。日本和二战时的德国惊人的一致,当时的德国奋力疾呼要和平不要战争,背后违反凡尔赛和约疯狂发展军备。日本现在大讲中国,违反条约积极壮大军事力量,已有航母数艘。日本已经认清美国终极目标。日本扩军的目的已经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剑指我中华民族。

当今世界依然有两大政治组织北约和上合,而比约为主导的对叙利亚的制裁在联合国遭到了上合中的俄罗斯和中国反对票。

3.让学生提高自主思考能力

经济危机是战争的根源,而战争是解决矛盾的终极手段。二战本质上是经济危机后各国力量对比变化后,国际关系体系与之不匹配。最终导致了二战的发生。也许像二战那样的战争是没人能预测到的。但是历史有惊人的相似。第三次世界大战会不会在将来的某一天突然以人们不可想象的情况下发生呢?毕竟自华尔街爆发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衰退再次爆发。美欧不甘心自己的衰落,依然要维持自己的石油和美元霸权,为了维护自己的奢华生活不断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掠夺,世界的矛盾不断的激化。最终会通过什么方式解决,我让学生要有自主的思考能力,要通过历史不断提高思考和判断能力。

4.提高认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世界经济热点篇7

“快”指的是对经济领域重大消息的快速反应。在2014年,如对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规模化传播。

20世纪90年代之后,我国城市中出现了企业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双轨制”。20多年来,在企业、事业和机关单位退休的老年群体之间,退休金水平差距不断拉开、加大,城市的老年群体收入不平等现象逐渐突出。

2015年1月1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决定从2014年10月1日起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建立与城镇职工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其最大的亮点就是“并轨”。这对于全国3000多万机关和事业单位人员来说是头等大事,受关注度非常高。央视产经组记者通过人社部的资源,了解到这一重大信息的时间节点,提前布局,从2014年10月~2015年1月,连续推出《聚焦养老金》《破除双轨制》《养老金・围城》《养老金・未来》等多组报道,点面结合,解读政策,剖析案例,分析现状、建议未来。在国家重大政策中,实现了“快速反应+深度解读”的规模化传播。

“慢”指的是纪实性报道,或称“走基层”报道。央视产经组的“走基层”报道,提倡“让镜头跟上国家改革和社会难题的步伐”。

这种走基层,就是深入剖析富有挑战的改革案例,展现地方政府改革最前沿的举措和成果,记录地方政府如何大胆突破,触及核心矛盾,满足实际需求的过程,用生动鲜活的电视语言讲述改革背后的艰苦历程,还原改革进程的不易。在这方面,《老梁讨权记》就是很好的例子。在推进行政改制,广东佛山向社会组织大规模“放权”的时代背景下,记者蹲点佛山三个多月,通过记录平洲珠宝玉器协会会长梁晃林向政府部门争取评估定价权,政府部门最终以服务前移的方式下放权力、勇敢先行先试的复杂过程,对“简政放权”这个抽象的时代概念进行了生动鲜活的展示。

“大项目”,是彰显媒体影响力的重要手段。受题材和思路限制,央视产经组在项目方面还缺少真正能带动士气、带动人心、带动收视率的大手笔。但2014年在这方面还是有所突破,我们力求打造自己的品牌,比如《透过榜单看经济》。

2014年第三季度,多张榜单连续公布,财富中文网公布最新世界500强榜单,中国企业联合会公布中国企业500强榜单等等。我们打造“连锁榜单”的概念,传递“世界榜单看中国,中国榜单观世界”的二维理念,寻找榜单里的经济规律。从世界500强榜单中,归纳出“实体经济回暖,世界经济热信号”的趋势,还从全球新兴市场国家兴起、各行各业新老力量交替,以及中国企业利润水平和努力的方向两个层面给予有理有据的分析。从中国企业500强榜单中,归纳出“民营企业成榜单亮点500强中占四成”、“500强企业研发强度连续下滑”等十多个热点话题进行放大,并邀请评论员杨禹在虚拟演播室盘点10年来小榜单反映大变化,国家富强、社会进步、企业发展的脉络清晰。

抓住各种社会现象的经济属性展开深度观察和深度调查,这是产经报道的核心优势。为了能深得下去,我们明确了两个视角,即:“世界事件,中国态度”;“中国事件,世界围观”。

油价是跟每个家庭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2014年国内成品油价格11连降,我们在下调幅度最大的那一次(10月底)推出了“跌跌不休话油价”报道。针对“油价连续下调背后深层次的原因”这一民众核心关切,从我国成品油的定价机制开始层层剥茧。我国成品油价格是和国际油价关联的,要想探究国内油价六连降的原因,首先就得关注国际油价的走势。我们通过纽约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货价格走势和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比对,以及业内专家分析等方式,对国际原油价格将会持续下跌的形势做出准确预测,并深挖出此轮国际油价下跌的真实原因――世界经济增长缓慢,石油供应供过于求。那么问题又来了,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缘何不救市呢?油价大跌,哪个国家受影响最大呢?哪些国家会因为油价下跌而受益呢?可以说,在探究国内油价下跌的原因以及国际油价下跌对我国相关产业造成的影响之前,我们就已经条分缕析了石油与政治、与资本的密切联系,让观众明白了世界全景局势。

再比如我们推出的新闻观察《工业4.0――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和方向》,这组报道紧扣中国经济的风向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紧扣“制造业大国中国产业转型的方向和路径”这样一个产业界、学界、政界都关注和思考的命题,紧扣国家领导人出访德国后双方将开展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工业4.0”合作这一最新成果,深入浅出地讲解工业4.0跟百姓生活的关系。工业4.0也就是工业生产的数字化,简单地讲就是智能工厂加上智能制造。我们从德国为何推“工业4.0”讲起,最终回到中国制造如何抓住机遇弯道超车这样的身边故事。

除了这四字秘诀,2014年我们还主打“冷眼旁观、逆向思考”类型的观察性报道,针对当下新出现的经济现象,在多数民众一头热的时候,我们要问一问这样是不是健康,用我们的冷静思考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建议。

比如针对各地车展繁多的现象,我们没有像往常那样报道车展本身,而是通过层层揭露车展不同主办方的利益黑手,提出真问题――中国究竟需要多少车展?

对于新能源汽车这样的话题,我们避开产业政策等既有角度,聚焦新能源汽车投资“热”,以记者在云南红河调查的实际情况,揭露了火热投资热情背后盲目上马、未批先建、低水平重复建设等问题,以及越是工业基础薄弱的西部地区,上马新能源汽车项目的热情越高等现象,呼吁对新进入的新能源乘用车项目设立技术门槛和安全标准。

此外,我们认为做有温度的新闻是职业记者的天职,以经济视角关注民生类社会现象是我们应该不断探索的。2014年开年,我们关注了四川绵阳人民医院的“走廊医生”兰越峰,啃下“过度医疗”这个“人人嘴里有,个个笔下无”的硬骨头,使得“过度医疗”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

世界经济热点篇8

作为新兴的发展中大国,在后经济危机背景下,巴西希望借助2014年世界杯和2016年奥运会让本国经济驶上快速道。历史上,体育曾拯救过巴西经济,20多年前巴西通货膨胀率曾接近2500豫,1993年底,面对通胀一筹莫展的佛朗哥总统任命刚出任外交部长不久的社会学家费尔南多·卡多佐担任财政部长,于1995年大刀阔斧实行“雷亚尔计划”,把巴西从恶性通货膨胀泥潭中拉了出来,1995年,卡多佐以绝对优势赢得大选,当选巴西总统。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经说过,没有卡多佐,就没有今天的巴西奇迹。

有媒体表示,“雷亚尔计划”能成功实施与1994年巴西队赢得美国世界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对此,卡多佐这位前巴西总统表示深以为然:“1994年,巴西足球在20年沉寂之后再次复苏,在巴西队点球战胜意大利队赢得大力神杯后,‘雷亚尔计划’得以在升腾的国民信心中顺利推出,在通胀中拯救了巴西。”

在2016年奥运渐行渐近之际,里约州工业联盟透露,巴西企业计划2012至2014年在该州投资2115亿雷亚尔(约1057亿美元),较2010至2012年预期投资额高出67.5豫,这些投资的相当一部分和2014年世界杯以及2016年奥运会两大赛事有关。巴西希望通过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全面修建圣保罗至里约间的高铁、通信、安保等基础设施。

两年内接连举办两大体育盛事,巴西已成全球资本的投资新热点。巴西政府会再出台两项新的“加速增长计划”,专门针对两届大赛,在确保世界杯和奥运会成功举办的同时,进一步推动巴西经济增长。有巴西人开玩笑说:“里约著名的耶稣山耶稣像张开双臂的原因,是因为世界上的钱都在涌向里约热内卢。”

世界经济热点篇9

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一旦出名,大众的注意力就会往这个地方集中,一旦集中,各种各样的事情都会发生,一些原本就存在的或者本来是无足轻重的小问题也会被舆论放大,一时间感觉甚嚣尘上,好不热闹。对于善于评论的段子手或者能舞点笔墨的人来说,有这样的热点供消费,自然是不能放过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网红经济的繁荣,所谓水涨船高,也是这个道理。

首先,网红经济的本质还是明星经济,或者换个角度也可以说是粉丝经济。网红的着力点其实不是“网”,网只是助推器,关键是在于“红”,“红”不是动词或形容词,而是名词,是指名人或者知名的事、物等,只不过名人更常见,特别是女的比较常见,所以大家往往喜欢等同于那些颜值高的、甚至是“蛇精女”,直接形象化了,这种等同其实偏差还是蛮大的,但不管怎么说,都是靠“红”来进行经济上的转化,销售的基本上也都是“红”的影响力,买单的差不多也都是粉丝。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只要出名的,聚集了大量粉丝的,无论是人还是物,都能转换成网红经济。为了在眼球经济中保持受捧热度,网红们需要对自己进行精心雕琢,以防止粉丝们因审美疲劳弃之而去,为此他们甚至不惜压缩私人空间,煞费苦心地包装各个生活场景并努力迎合粉丝们的互动需求。

其次,网红之所以会成为一种现象,会升格成为网红经济学,很重要的原因是借助了移动互联网这个助推器。我们知道,互联网对信息的处理具有快速、海量和放大的特点,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又把“网”的作用提高了一个层次,所以网红们的热点效应就会出现叠加,其舆论能力就会被放的很大。

第三,大部分的网红来去都是一阵风,能沉淀下来的,靠的还是内容。网红经济是以内容创作为基础的,保持优秀创意、创新精神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现在的网红已经不像几年前的“芙蓉姐姐”、“凤姐”、“干露露”等这样的纯粹靠吸引眼球来扩展影响力和发展的群体,目前比较热的基本上都是靠内容起家的,比如说papi酱,大家记住的虽然是papi酱,其实根本原因并不在于她的颜值,核心的还是她的内容触动了大家,她的吐槽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另外像一些淘宝上的网红,早年可能仅仅靠拍拍照片、卖卖萌就能奏效了,但现在完全不行,做的好的基本上背后都是有一个团队在做整体的内容策划。还有大家比较熟悉的一些网红,比如罗辑思维的罗振宇、鸿观的宋鸿兵、晓说的高晓松、秦朔朋友圈的秦朔等,甚至之前的任大炮,基本上都是靠持续的内容来维持其影响力周期的,没有内容或者内容稀少、内容质量差的往往就是一阵风,来的快,走的也快。

第四,资本联姻的网红成为一股非常强势的力量。以前的网红往往只是单兵作战,其影响力转化的渠道大部分都落在了淘宝店和微商上面了,很难带来可观的或者说可以拿得出手的经济效益。但是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生物进化论的兴起,很多资本越来越重视单点影响力的作用,只要发挥的好、引导的好,完全可以进化成一颗参天大树,具有非常高的溢价能力,网红的资本作用越来越明显,网红背后的资本力量也越来越集中。

今年3月19日,被称为“2016年第一网红”的papi酱正式获得真格基金、罗辑思维、光源资本和星图资本的联合投资共1200万。在随后举办的广告拍卖会上,papi酱的广告更是拍卖出了2200万的天价。这被认为网红经济史上的标志性事件。事实上,各路资本在去年就已开始布局。21世纪经济报道进行的不完全统计,去年以来,网络直播平台吸引的融资额就已达到50亿人民币。百度视频、爱奇艺、腾讯视频、网易、乐视等互联网巨头均表示看好网络直播对视频产业的革命性影响,已经或者即将进入直播产业。当前的市场以及融资数据都在说明,网络直播行业正在成为一个庞大的新兴市场。

今后几年,在资本的作用下,相信也一定会有很多强势的网红被孵化出来,一些原来的网红也大都会和资本进行联姻,共同开花结果。

第五,网红的边界是法律而非道德。当网红的经济能力逐渐被开发出来之后,大量的想成为网红、希望通过网红迅速带来经济利益的人就会涌进来,或者原本一些才华不怎么样的网红为了千方百计地维持自己的热度就会刻意去突破一些底线,寻找一些个性的、另类的事件来消费粉丝、娱乐大众。

互联网传播的是信息,信息的表现形式一般只有四种,即图片,视频,音频以及文字,其中除了音频外,基本上都是视觉要素,所以大部分网红为了吸引粉丝的注意力,首先想到的就是吸引眼球,比如前几年的芙蓉姐姐们。“吸睛大法”一旦用多了,用过火了,基本上都会误入歧途,进而突破道德的约束,引起舆论的纷争,然而这种“纷争”也是早前网红或者能力差一些网红的目的,他们往往会陷入到这种纯粹的眼球陷阱里面出不来。这种情况下,在网红的世界里,道德的约束力不但很差,还极有可能会成为网红的工具,成为网红的帮凶。

还有一些以“言论自由”为幌子的一些暴民“网红”,肆意传播负面信息,攻击政府、攻击同行、攻击竞争对手......总之,他们用所谓的“吐槽”和“谩骂”的方式宣泄各种不满,甚至把攻击当成是营销的手段,不断地突破道德底线,甚至是不惜触犯法律。

网络本身是充满包容性的,但是网络上的“自由”,不是为所欲为的自由,不是绝对的自由,不能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无论是网络世界还是现实世界,主体都是人,一些关系到公序良俗和基本的权利和义务的本质并没有发生改变,适用于线下的道德感和法律规范同样也适用于线上。所以,一些“玩过火”的网红开始遇到问题,比如任志强的微博被关闭,papi酱的粗口被限制,网络主播的涉黄、涉暴力的行为被禁止......

在去年的乌镇第二届互联网大会上,曾向全世界表达一个观点:互联网世界不是无主地,互联网也需要规则,网民也需要一个天朗气清的网络环境,营造一个安全的、积极的互联网世界也是各国政府的职责,也符合全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世界经济热点篇10

北京大学校长助理、经济学院院长刘伟日前在中国经营报举办的“再建30年”改革高峰论坛上表示,我国宏观经济具有三重复杂性。第一个首要的矛盾,就是从总需求来看,结构性的失衡矛盾突出,投资需求增长显然过快,消费需求的增长显然相对不足。这些年我国的重要投资品价格上升、需求扩张,由此导致的煤电运油整个产业链全面紧张和固定资产投资需求增长过快的表现已经不仅仅是统计数据上的显示,而是直观地在现实生活中得到了印证。第二个矛盾体现在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失衡上。我国现在既面临通货膨胀的压力,同时又面临通货紧缩的威胁。一方面是Cpi、ppi、上游投入品的价格、商品零售价等4个价格指数达到1997年以来少有的新高,另一方面通货紧缩对国内经济的困扰没有解除,城市登记失业率连年提高。第三个矛盾就是国际收支和国内经济之间的失衡。中国开放以后,在国际贸易上明显的收大于支,使得我国的外汇储备已超过1.7万亿美元,在汇率不变的情况下,结算的时候,付出的外汇储备量越来越大,加剧了国内宏观经济的失衡。(摘自:《中华工商时报》2008年6月30日)

李志能:做好经济可能退潮的准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室副主任李志能日前在“第十届金牛上市公司高峰论坛”上表示,应该认识到经济周期的必然性。当前经济周期临近“退潮”,企业要为退潮的可能性做好充分的准备。李志能指出,企业要深耕投资者关系网络,确立投资者信心。应按有关专家的建议,建立稳定的分红机制,明确让股权投资收益能够与银行利息相比拟,同时,通过企业回购股份、高管增持等方式,缓解大小非解禁的影响,进一步稳定市场。李志能还认为,离开国家的经济和金融安全去谈市场规则是没有意义,企业利益应该服从国家利益;作为龙头企业,对整个产业的生态和健康发展要承担起责任。同时,要重新审视企业发展的模式。他还建议,要转换企业成长机制,加强现金管理,提高现金储备等。(摘自:《中国证券报》2008年6月30日)

王庆:“热钱”数量被高估

国际投行摩根士丹利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日前表示,热钱的问题在中国是被夸大了,中国不应畏惧“热钱”。他说,“热钱”的流入在今年前五个月似乎确实出现了加速;然而,其实绝对量却比一些流行的估算值要小很多。王庆表示,令“热钱”成为热门话题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担心“热钱”流入一旦突然转为流出的时候对经济产生的潜在负面冲击。而事实上,中国经济的主要基本面还是保持良好的,当前形势不会给经济的中期投资前景带来大幅恶化,并因此使资本流动的方向发生根本性逆转。(摘自:《广州日报》2008年7月4日)

点评: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专家学者们都在所谓的“热钱”问题上争论不休,而近日,“热钱”更是成了一个炙手可热的名词。热钱的规模究竟有多大?它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又是如何进入我国的?它是在加速涌入还是正在流出我国?在这些问题上,专家们似乎各持各的理,并未达成某种共识。若如此,关于热钱数量的争论,岂非如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张岸元先生所言,不过是个“伪命题”?

高善文:热钱流入与紧缩政策有关

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日前在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举行的“汇率改革回顾与前瞻”专题研讨会上表示,面对国内持续的信贷紧缩局面,从境外市场通过各种方法筹措资金,成为企业一种非常自然的选择,这就表现为大量热钱的持续流入。他说,讨论热钱流入的问题,此前人们更多地是从供给的角度研究和讨论。其实,如果从需求角度看,热钱的流入是与持续实施的紧缩政策有很大关系的。他说,面对持续的信贷紧缩,企业资金压力很大。面对这样的压力,企业有很多办法来解决,比如可以放慢存货的积累速度等。此外,企业还会采取另外的办法,即从境外市场通过各种方法筹措资金,这就表现为大量热钱的流入。从历史数据看,多年以来所谓的热钱流入、流出,在更大程度上跟国内资金的松紧是联系在一起的。企业选择这样的方式,对企业或者对整个经济来讲未必是坏事。现在,基本可以做出这样的预言:如果把信贷调控放开,用不了几个季度,热钱基本上就会消失。(摘自:《证券时报》2008年7月14日)

陶冬:食品通胀已过工资通胀开始

瑞士信贷董事总经理、亚洲区首席经济分析师陶冬日前在21世纪房地产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讲时表示,除了能源通胀、食品通胀之外,中国还有第三块通胀──“工资通胀”。这是美国欧洲、日本所没有的。工资与物价的攀比上升,是导致上世纪七十年代滞胀的因素。他认为,中国的通货膨胀在2007年基本上是食品通胀。食品通胀最坏的时间已经过去了,随着基数的效应随着生猪的供应,食品通胀会在今后一段时间逐步稳定。他表示,真正令人吃惊的,是工资的上涨。由于工资的上涨,中国会出现第二轮的通货膨胀,可能会带来接近或者是超过双位数的通货膨胀,这种情况如果出现了,中国可能会面临比现在严峻得多的宏观紧缩政策。在1993年―1995年期间朱基一口气加息350个基点,人民币出现了一次过的大幅调整,信贷政策出现一刀切的情况。他表示,这种情况是否会在中国出现,他不敢说100%有把握,但是整体宏观形势上,相信2009年的情况会比2008年按的情况更惨,中国会面临的是出口的下滑和消费的下滑,还有固定资产投资上面的摇摆不定。这是中国2009年长期宏观政策要面临的问题。(摘自:金融界网站2008年6月28日)

罗杰斯:商品牛市要到2020年

美国著名经济分析师罗杰斯日前表示,目前处在牛市当中的不是股票也不是债券,而是商品市场。在中国,将“商品”翻译成“期货”则更为合适。罗杰斯认为,每隔30年左右有一个商品大牛市。他的逻辑是:供需的失衡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得到调整,而历史也验证,商品的牛市通常持续15-20年。因此,从1999年开始,商品牛市要持续到2014年甚至2020年。在未来10多年里,包括粮食、黄金、重金属在内的一切原料价格都将上涨。(摘自:《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7月1日)

薛涌:美国将再次成为“世界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