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初中生物科学探究方法十篇初中生物科学探究方法十篇

初中生物科学探究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8:38:27

初中生物科学探究方法篇1

关键词:初中物理;探究教学;科学方法;教育初探;研究分析

我国教育课程的改革创新,对学生的全面性综合能力也有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因此,只有真正地将“过程与方法”作为初中物理课程的主要目标,并积极关注有关科学方法的教学,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将我国初中物理教学的效率。而初中物理,它本身就是被做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自然学科,所以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一定要采取合适的教学方式,尤其对于物理实验的原理、设计等,更要观察、显示、数据等多方面的知识与能力,因此,只有使用开放式的教学方式,才能真正地提升学生的全面性综合能力,下文将对初中物理探究教学中渗透科学方法的教育进行初探分析概述。

一、合理地利用物理教学实验,从中逐渐渗透科学方法

在初中的物理探究教学当中,一定要将原有的抽象化的知识点变得具体化,来展示给学生,教师可以利用与之相关的物理实验或者物理模型,并从中逐渐地渗入科学方法,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可以清晰地理解实验过程当中的知识点,还能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积极性。

如,在进行“真空是否可以传递声音”的授课讲解过程当中,初中物理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做出与之相关的物理实验,可以在一个完全被封闭的塑料罩中放上一个闹钟,调制到合适响铃的时间以后,逐渐把密封罩里的空气抽空,这样在闹钟响起的时候就会完全听不到,通过这一物理实验就可以很好地证明,真空环境中是不可以传播声音的。总而言之,教师可以在进行物理探究教学过程当中合理地加入一些科学方法,这样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探究能力。

二、利用初中物理基础知识,从中逐渐渗透科学方法

对于初中物理探究的教学过程来说,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自主探究来进行相关的物理教学,而这样做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传统教学所带来的问题,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研究、解决问题。由于探究教学的重点就在于探究上,所以,教师一定要根据实际的教学要求,来合理地利用物理的基础知识,并从中逐渐地渗透与之相关的科学方法,这样才能真正地让学生对物理知识抽象的概念逐渐形成具体化的印象,从而增加了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的效率。

例如在学习摩擦力相关的物理知识时,可以使用探究学习方式,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际经验来进行解答,用轮胎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等案例,能够使学生真正地了解运动产生的摩擦力,也能使学生了解到物体之间的挤压也是存在摩擦力的,在进行一系列的讲解后,可以提出类似“摩擦力的产生与物体间的压力大小是否有关?”等问题,这样通过实际的实验探究中,就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对物理摩擦力的知识掌握。

三、利用物理所产生的现象,逐渐渗透科学方法

由于初中物理是一门具有比较强的实践与操作性的学科,所以,要合理地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很

多初中教师在进行物理探究教学的过程当中,都可以很好地将物理现象作为主要的说服力,并让初中生通过一系列的物理现象来证实自己的思考,在从中逐渐渗透与之相关的科学方法,这样不仅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物理的教学效率,还能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就能让学生在实际的物理探究过程当中,逐渐地进行分析、论证,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初中物理教学的效率。

由于初中物理是一门具有比较强的实践与操作性的学科,所以一定要将与之相关的科学方法逐渐渗透进去,这样才能真正地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真正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刘玉贺.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渗透方法教育探析[J].学周刊,2013(27):39.

[2]潘桂珍.初探初中物理探究教学中渗透科学方法的教育[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3(8):153-154.

初中生物科学探究方法篇2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探究式教学法;教学改革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探究式教学发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运用,就是引导学生像科学家搞科研一样在实验的过程中学习和获取知识。初中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更能体现物理学科的特点,更能遵循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或者教师积极为学生创设物理情景,提出研究课题,然后让学生设想实验方案,并通过学生亲身做实验,验证实验方案,得出实验结论,最后把结论应用到生活中,解决与物理知识有关的问题。

一、初中物理实验同探究式教学法结合的表现形式

1.多种形式的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包括在课堂上教师操作演示、师生共同演示、学生小组演示、学生演示等多种形式。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励学生学习兴趣是很重要的。要求教师在进行演示实验探究教学的过程中,要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状态,深入研究教学内容,深入研究开展演示实验教学所应采取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巧妙设计一些趣味性浓厚的演示实验。要注意把学生的观察和思维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一方面通过观察促进思维活动的展开,另一方面又通过思维指导观察活动的进行,在逐步认识物理概念、规律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2.多种类型的操作实验

从教学目的的侧重点划分,学生操作实验可分为四类,即研究性、验证性、测定性和基本练习性实验。学生操作实验探究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围绕某个问题独立进行实验,观察现象,分析结果,从中发现科学概念或规律,以获得知识、培养探究能力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

3.科技小制作、小实验

科技制作探究包括科技小制作、小设计、小发明等。教师要利用物理活动课和实践课,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智力发展水平,遵照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导学生因地制宜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如实验室闲置器材、学生身边的物品、廉价的材料等,设计和制作完成这类科学性、趣味性很强的实验。

二、初中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法的操作程序

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是在观察总结科学家、教育教学工作者探索实践和吸纳先进教育理论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因此,它遵循着“问题—假设—设计—验证—总结—评价”这样一种程序。这一模式还特别注重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具体实施方法和步骤可以分为:引入课题激发猜想->进行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实验->分析总结->评估交流。为了充分利用反馈信息的促进作用,教师应与学生一起对其探究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及时、准确的评估。

三、初中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法的效果分析

为了深入的实验探究式教学活动,主要侧重于探究过程和方法的训练,侧重于实验技能、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及创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同时也加强对学生归纳、总结、演绎、推理、评估、交流和拓展应用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对于学生进行力学密度探究式教学实验,在“接受式教学”模式下,却较难有效地解决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难。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习科学的中心环节是探究,探究式教学是中学科学教学的一种有效方式。使学生经历“密度知识与技能”的探究学习过程,锻炼和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具体说就是掌握一些简单方法,其一,探究的程序化方法: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其二,具体方法:归纳法、比值法、演绎法。主要教学过程为:(1)通过情境创设,提出问题。(2)借助已有认知,做出假设(教师学生互动)。(3)依据实验设计,进行实验并纪录数据。(4)分析试验结果,形成结论。(5)进行组间交流,实施评估。(6)运用密度概念,解决问题。

通过上面对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的效果分析,说明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主要的好处总结如下:(1)有利于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实施,当前,开展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己成为我国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2)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动机,一堂物理课实施探究式教学是否成功,关键是教师做到巧设悬念,也就是如何引导、启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的问题。(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学生一旦充分理解所学知识的内在联系,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那么学生的探究精神便会油然而生。(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在实验探究教学中,教师可随时创设探究情境,启发学生思维、想象,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考、主动探究的心理状态之中。

参考文献:

初中生物科学探究方法篇3

关键词初中物理探究式实验教学必要性重要性策略

初中物理教学对于初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影响,初中物理教学手段和模式应该随着初中物理教学内容变化而不断改革和创新,初中物理教学中探究式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应该不断创新和完善才能够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才能够全面提高物理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物理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实施探究式的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创新教育和改革物理素质教育的必要途径。

一、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概念

(一)探究式的实验教学是在物理知识的引导下,在教师知识教育的感知下完成的,探究式的实验教学能够使学生在进行物理实验中得到实验的乐趣,体会到科学的力量,还能够发散科学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够采用探究式的实验教学手段和方法来获取物理知识和学习物理知识是改革教育的一大进步,也是物理教学手段创新和完善的进步。

(二)探究式的实验教学手段和方法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能够亲自发现物理方面的问题,并且通过实验和探究不断解决问题,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知识的体验,能够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发挥主体的作用。

(三)初中物理教学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能够对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发散思维产生一定的影响,而探究式的实验教学能够融合问题性和启发性,能够在物理知识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过程和结果的双重成就感,能够满足物理教学对学生整体的要求,能够为创新教育和实施素质教育做好先锋。

二、探究性实验教学手段和方法对于初中物理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现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探究式的实验教学还存在很多实践方面的问题,主要是因为物理实验设备不够先进或者是师资力量不够,而且一些物理教师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思想、观念和理念上还是存在很严重的滞后性,初中物理教学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探究式的实验教学手段和方法能够有效改善这种教学的状况,能够让学生在探究式的实验教学中体会到实验教学带给自身的乐趣和成就感,还能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体会到动手实践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二)探究式的实验教学就是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问题的质疑,通过对物理知识的好奇心,学生就能够针对问题做出实验,并且最后自己解决问题,通过探究式的实验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能够提高学生对于物理知识探索的好奇心。

三、初中物理教学中采用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策略和途径

(一)探究式的实验教学的教学设计

探究式的实验教学都有教学的重点和实验的目的,学生能够在实验的过程中找到教学的重点和实验的目的就是成功,因此对于物理教学,首先要进行教学设计。针对物理教学的内容有效地安排探究式的实验,学生可以带着问题自己试验找答案,也可以在试验中不断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就是将教学目标和重点进行归正,将教学内容过程化。

(二)对教学设计的内容进行质疑

只有质疑才能够发现问题的本质所在,探究式的实验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观察又能够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造的能力,在进行力学的研究和实验时,什么是动滑轮?什么是静滑轮?动静滑轮结合又会对力学产生什么效果,这些学生都能够通过实验自己找到答案,对内容质疑的过程就是对问题的答案深化的过程,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

(三)自主进行实验

自主实验就是动手操作能力、创造能力和思维发散都能够达到有效,自主性和自发性对于实验的质量和效果来讲都是非常必要的,教学设计有了,教学设计的内容有质疑就会自己亲自去探索,学生在实验时,不能够依赖教材中实验的过程和步骤,要提前做好实验准备,要发挥创造性和想象力,将要进行实验的目的、实验的过程以及实验的结果做报表,然后根据实验真正的过程和结果找到问题的所在,从而加深物理知识的印象。

四、结束语

探究式的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对于初中物理教学来讲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影响,初中物理教学最重要的就是实验,学生能够在亲自动手实践中体会到科学的无穷魅力,体会到科学的神奇,能够提高对物理知识学习的兴趣,对物理实验教学的肯定,物理探究式实验教学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还有科学态度,能够在不断实践中体会到科学实验带给自身的乐趣,学生还能够在物理实验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解决问题,全面提升物理知识水平。

参考文献:

[1]曹建立.对初中物理探究式实验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探究性学习与素质教育,2009,06,02.

[2]张萍.浅析初中物理探究式实验教学[J].教育天地,2010,03,06.

[3]范建云.例谈初中物理探究式实验教学的实施途径[J].数理化研究,2010,05,06.

初中生物科学探究方法篇4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探究性学习学习过程

引言

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一个新的教学目标。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彻底改变学习方式,由过去主要听从教师讲授,从学科的概念、规律开始学习的方式变为通过各种事实发现概念和规律的一种方式。探究性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有利于塑造学生独立的人格品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1]。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优化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下面笔者就如何优化初中物理学习过程问题进行了探讨。

1.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

情景教学,就是以生动形象的情境激起学生学习情绪的一种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他们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实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也就是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适当的情境,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2]。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如何利用情景教学鼓励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呢?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课堂表演等方法。例如,在学习“摩擦力”这部分内容时,学生总是很难弄清楚摩擦力的方向。教师可以通过制作详细的幻灯片进行演示,一遍不行还可以演示第二遍。幻灯片中还可以加入有趣的声音和图片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声音时,我们可准备一些乐器,乐器的声音千奇百怪,先吸引学生,再让学生亲身体验声音是如何产生和变化的;在学习“光的直线传播”时,电灯发光,但是我们并不能观察出它是直线传播的,此时,我们可以应用别的发光体,比如手电筒。将教室的灯关掉,打开手电筒就可以明显观察到光的直线传播。实验虽然简单,但是要在大规模的背景下完成,不仅吸引了学生,还让学生身临其境,学到知识的同时还提高了学习热情。

2.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探究性学习

与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探究性学习相比,传统的教学模式的缺点是整堂课是教师的“独角戏”,只是教师单方面地向学生灌输课本知识,没有互动和过多的交流,这样根本没法保证一堂课的教学质量。然而,探索性学习要求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互动、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实践中勇于探索和创新[3]。

例如,教师可以把讲台让给学生,让学生当老师,使整个课堂完全成为学生与学生互动的场所。这样,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讲课的同学会力所能及地把知识讲明白,不仅自己学到了知识,还练习了胆识,锻炼了自我表达能力;听讲的同学可以提出一些不懂的问题,也可以提出上面同学的不足,帮助其改正。这样,全班同学互相帮助,互相监督,不懂的问题共同讨论,不仅都参与到了学习中,还激发了学习热情,调动了积极性。另外,教师还要对该活动进行适当的总结,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指正和鼓励,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

3.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开展探究性学习

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基础阶段,也是关键阶段。要想利用探究性学习优化物理学习过程的作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物理学科在学习过程中涉及很多物理实验,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科学性。

实践表明,探究存在于科学的前提下,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就是探究。科学是什么?科学不仅是大把大把的理论知识,更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是一个探索的过程。物理作为初中学生刚刚开始学习的一门自然学科,它要求学习者具备一定的观察力、一定的实践能力。然而,思想和心态都不成熟的初中生该如何以正确的心态、科学的态度对待这门学科?可见,初中生开展探究性学习与科学的学习态度是互利共生的: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开展探究性学习;在探究性学习中培养科学的学习态度。

总之,物理是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的一门综合学科,学生应该做到实事求是,以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学习;自己独立思考、积极主动、脚踏实地地研究问题。

4.把握探究性提问的方法和时机

探究性学习往往是在探究性问题的指引下开展的。然而,教师在提出探究性问题时要注意提问的方式和时机。例如,在学习平衡力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入生活中的实例,比如讲桌上的黑板擦是静止不动的,教师就可以提问:为什么黑板擦在桌子上是静止不动的?它所受的力有哪些?这些力有什么关系?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引出了平衡力的概念。相比开门见山就讲知识点更有吸引力,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结语

笔者结合多年从事初中物理教学的实践,探讨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探究性学习模式。总之,探究性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如果不亲自参与探究,学生就无法理解科学探究的艰难,无法体会科学家在科学研究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因此,参与探究可以帮助学生领悟科学的本质。初中物理教师应切实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需求,注重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并对教学方法加以不断完善与创新,优化初中物理学习过程。

参考文献:

[1]魏世平.育人成才:探究性教学法在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成才之路,2013(6):44-45.

初中生物科学探究方法篇5

关键词: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教学设计

【分类号】G633.91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有效满足初中生物的教学要求,教师应该一改传统的机械、填鸭式教学方法,将探究式教学融入到初中生物教学中,不仅仅注重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应该积极的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环节中,不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的必要性

1.1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在初中生物课堂上,教师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其中最重要的是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分组设计自己的探究方案,当学生针对生物课本上的某一方面内容思考自己小组的探究方案时,小组内部的成员需要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并将不同的想法加以融合。探究方案完成后,每一组需要将自己的探究方案运用简明易懂的语言表述出来,并且与同学之间展开激烈的竞争,同学需要针对探究方案的不足之处提出自己的建议,不断完善探究方案。在完善探究方案的同时需要学生之间形成合作的关系,共同对探究方案进行研究,可以在交流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1.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思维能力

在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中,教师起着引导的作用,通^教师向学生下达探究任务之后,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完成探究方案。同时学生的探究方案需要向全班同学进行表述,让同学和教师理解自己的探究方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在学生了解其他同学探究方案的同时,会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在不断地提问和讨论中,学生会逐渐形成自己的见解,不仅仅有助于学生对生物知识、探究方案的掌握,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思维能力。

1.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师在布置完生物探究任务之后,进行探究的全过程都需要学生进行完成,教师只是作为引导者和解惑者。一般情况下,探究任务是分组进行的,在一个小组内,会根据学生的特长和任务的需求进行分工,每个人都有自己负责的部分。从撰写探究方案、准备器材到记录实验过程等生物探究的全过程,都需要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打破了传统生物教学的局限性,学生在探究式课堂上,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将其付之于实际操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1.4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

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在设计探究方案时,往往会设计出具备许多变量的实验方案,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进行实际操作的实验方案要求只有一个变量,因此学生需要对探究方案进行不断地分析和探究,对各种自变量和因变量进行分析,从中选择出最恰当的变量,形成探究方案。学生在确定探究方案的过程中需要掌握基本的分析能力,要学会取舍,并对现有的数据、材料进行分析归纳。最后形成探究方案,得出具有建设性的结论。在这一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

2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相关措施

2.1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出良好的探究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首先,教师应该善于提出一些具有趣味性和科学性的问题,在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探究。例如,在学习“叶绿素”相关知识时,教师想要让学生知道叶绿素的形成与光有着密切的联系,根据蒜苗是绿色,蒜黄是黄色向学生进行提问,在好奇心的趋势之下,设计探究方案,进行实验。其次,教师在创设探究情境时,应该时刻谨记发挥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教师的引导之下,使学生可以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自己的思维,对生物问题进行探究。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加强问题的新颖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进行生物探究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

2.2教师适当点拨,确立学生的探究主体地位

在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该作为引导者,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点拨,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更加自主、独立的投入到学习中去。教学经验显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性越强,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就越强。例如,在学习“人体所需的有机物、无机物”时,教师以学生每日的食谱为题材进行教学,要求学生设计自己的食谱,食谱中的食物应该包含蛋白质、无机盐、维生素等可以促进身体发育的物质。学生在设计时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地位,并且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览和评选,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成为探究式教学的主体。

2.3对探究进行合理评价,鼓励学生进行创新

对生物探究式教学进行合理评价是探究式教学环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探究式教学改变了传统生物教学的方式,可以通过学生本身对生物内容进行探究和实验,拉近学生与生物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得学生对生物学习产生兴趣。教师应该意识到对探究式生物教学进行评价的重要性,在对学生进行合理评价时,不应该仅仅关注探究结果,探究过程和学生的实验操作也是相当重要的,合理的评价有利于引导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同时教师应该从具体的探究活动中获得灵感,鼓励学生进行创新,促使学生敢于向结论和探究方案提出质疑,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在不断地探究中进行改进、反思,从而提高学生进行生物探究的能力,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综合素质。

3结语

初中生物教学是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的融合,在初中生物教学方面,教师应该打破传统教学方法的局限性,将探究式教学用于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的进行情境创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要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合理评价,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能力。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引入探究式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思维能力、科研能力等多方面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初中生物科学探究方法篇6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的方法有:问卷调查、课堂观察、访谈。

1、主要内容

为了方便起见,本研究的科学探究内容专指课程标准和人教版教材中所明确要求的实验探究。

调查问卷包括学生问卷和教师问卷,问卷是在广泛参考相关问卷的基础上由笔者自己设计的。学生问卷包括八年级卷和九年级卷,两个问卷都是由17道题组成,除16题是填空题、17题是开放性题目外,其余15道题都是选择题。除第11题和第15题外,其他15道题是完全相同的。

教师问卷旨在了解初中物理教师的探究教学行为及探究教学观念,由28道题组成,除最后1道题是开放性试题外,其他都是选择题。

2、主要被试

本研究以湖南省某县农村初中2008年下学期所有在校的物理教师和八年级、九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这些研究对象可以代表绝大多数湖南省初中物理教师和学习物理的学生。

按照交通便利程度(便利,比较便利,闭塞)将该县的乡镇分为3类,在这3类乡镇中随机抽取6个乡镇,在初中超过3个的乡镇中抽取2个学校,在初中少于或等于3个的乡镇中抽取1个学校。这样,共选取了8个学校中的八年级、九年级学生作为被试,进行问卷调查。八年级学生样本数共253,九年级学生样本数共224(由于其中一个学校没有九年级,因此九年级的学校只有7个),发放调查问卷共477份。八年级收回有效问卷214份,有效回收率84.58%;九年级收回有效问卷209份,有效回收率93.30%。

按照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初中物理教师40a.作为被试,对他们进行问卷调查,这40名教师分布于12个乡镇的17个学校。回收问卷36份,回收率90%。

3、调查过程

477份学生调查问卷委托物理教师发放到被试,再由物理教师收回交给笔者。40份教师问卷由笔者发放到被试。于2008年12月完成所有调查问卷的回收工作。

笔者于2008年9月至11月对被选取的8个学校中较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3所初中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蹲点考察,运用田野考察法进入科学探究课堂,通过随堂听课了解课堂教学的真实情况,并做了详细的课堂实录。又于2008年9月至11月对部分物理教研组长、物理教研员、中学校长、物理教师进行了访谈,旨在了解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对科学探究的看法和重视程度。

问卷的统计与分析、课堂实录的整理与分析、访谈材料的分析均于2008年12月至2009年1月由两位作者共同完成。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调查问卷的数据进行了统计与分析。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教师有了探究意识,但探究教学程度不高

学生问卷调查显示,只有3.3%的学生认为教师没有经常开展探究活动,43.7%的学生认为自己经常开展探究活动,因此可以说教师已经有了探究意识。关于实验前教师是否经常鼓励学生进行实验设计的问题,只有17.7%的学生认为老师极少鼓励学生进行实验设计,有46.5%的学生认为老师经常鼓励学生进行实验前的实验设计,这也说明教师已经有了探究意识。

从笔者的课堂观察中所获得的信息如下:很多教师把探究实验改成验证性实验,甚至有一小部分教师把学生的探究性实验改成了教师的演示实验。即使部分进行探究的教师也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他们严格控制着学生的实验过程,学生很少参与探究。学生没有合作意识,每个实验小组基本上都是由一个学生做实验,其他人在旁观。学生没有探究意识,不能发现问题,不能进行猜想和假设。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较差,只能按照教师给的实验步骤完成实验。学生的依赖性很强,总是直接从书本上找结论。

参照上述内容可以看出:新课改后,农村初中物理教师有了初步的科学探究意识,但离真正的科学探究还差很远,所谓有探究教学中的探究程度不高。究其原因,访谈时教师们普遍认为:农村初中课堂纪律较差,学生物理基本功差,实验技能极低,无法进行探究教学。

2、八年级、九年级的物理探究教学行为存在明显差异

问卷调查中,认为自己经常参与课堂探究活动的学生,八年级有65%,九年级只有22%,61.7%的九年级学生认为自己只是看老师做实验。对两个年级学生的相关数据分布进行卡方检验,检验结果说明,八年级学生参与物理探究活动的程度极其显著地高于九年级学生。

3、物理科学探究课堂教学行为存在区域差异

统计结果显示,对于科学探究教学行为的探究性程度,交通便利学校与交通较便利学校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交通较便利与交通闭塞学校之间则无显著差异,交通便利与交通闭塞学校之间存在极其显著差异。可见,农村初中物理科学探究课堂的教学行为存在地域性差异,越是交通便利的学校,其教师的探究教学程度越高。

4、科学探究难易程度导致科学探究课堂教学行为存在差异

探究内容有难易之分。按照是否需要准备实验仪器或实验仪器准备的难度、探究要素的多少、实验操作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是否容易得出探究结论,笔者把探究内容分为较难的探究、中等难度的探究、容易的探究3个级别。结合聚类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较难的和容易的、中等难度的教师探究内容之间的教师探究程度均存在着极其显著的差异,而容易的与中等难度的探究内容之间的探究程度无明显差异。因此,越容易探究的内容教师探究程度越低,对通过教师做演示实验就可以清楚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较容易得出结论的探究内容,教师一股选择做演示实验,不再让学生进行探究。如,对于“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个问题,教师们表示:这个探究现象很明显,做个演示实验就可以让所有学生找出或理解“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没必要费力去准备探究仪器让每一个学生都动手做一次。

三、研究结论

初中生物科学探究方法篇7

关键词:观察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等;效代替法;累积法

初中物理教学现状

随着初中物理新课标的不断推进和实施,初中物理教学面对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重要阶段。教材中从每一个问题的提出到实验的设计,再到实验的过程及结论的得出,自始至终都穿插、渗透这各种科学探究问题的方法,这几年的升高中考试,对于科学方法的考察也开始成为热点内容之一,但在初中教材当中很少涉及这些方法,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常常“无据可依”。因此,将初中物理中涉及到的常用的一些科学方法进行梳理、总结是很有必要的。

科学方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由于初中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有限,但物理知识多数都比较抽象,那么学会一些科学方法,对他们理解和解决一些比较抽象的问题具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在探究影响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时,由于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有正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两个因素,所以需要运用控制变量法来探究这一问题。还有,空气看不见、摸不到,但我们可以利用转换法,根据空气流动(风)所产生的作用来认识它。这只是初中物理中运用科学方法的很少一部分,还有许多物理问题需借助科学方法来解决。所以,学生对科学方法的认识和掌握是非常必要的。

初中物理主要涉及到的科学方法

在初中物理阶段,主要涉及的科学探究方法有观察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等效代替法、比较法、放大法、理想实验法、归纳法、分类法、逆向思维法等科学方法。在这里,我就观察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等效代替法和累积法向大家做一些简单的介绍。

(一)观察法

实际观察是学习初中物理学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学生直观了解和获得感性材料的基本途径。观察法要求学生要注意力高度集中,还能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如在做气体膨胀对外做功的实验时,学生只听到“嘭”的一声,同时看到瓶塞被弹出,对瓶口出现酒精烟雾则无需注意,但这需要老师及时交代,提醒学生。在指导学生观察时,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老师通常会用正、反对比观察进行讲授,如探究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时,老师会让学生观察增大气压和减小气压两个正、反面的现象后再给出结论。

(二)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是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探究被改变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的科学方法。

这个方法贯穿在整个初中物理教学中,例如“探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的关系”,研究导体中的电流与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关系时,控制导体的电阻不变,改变导体两端电压大小,看导体中电流的变化;研究导体中的电流与这段导体电阻的关系时,控制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改变导体电阻大小,看导体中电流的变化。最后得出欧姆定律。除此之外,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等实验时,每一个实验涉及的因素都比较多,所以,就更显示控制变量法的特点及重要意义。

(三)转换法

转换法是对于要研究的对象是一些看不见、摸不到、量不着的很细微现象或很不容易测得具体数据的物理量的规律时,把它们转化为学习者比较熟知的看得见、量的出来、摸得到的大的具体的现象或容易测得的物理量,再来认识它们的科学方法。

转化法在初中物理中也跟常见。比如,在探究分子运动时,由于分子看不见、摸不到,但通过墨水的扩散现象就可以认识到分子的运动;在探究磁铁磁性强弱时,可以通过吸附在磁铁上大头针的数量来判断;测不规则小石块的体积时,转化为测排开水的体积;测液体压强时,转化为测液柱变化的高度差等等。还有一些物理量不易测得,如电功率、电阻、密度等。对于这些物理量,则可以根据定义式转化为直接测得的物理量,再由其定义式来计算它们的值。转化法的使用,促使学生的思维得以发散,转化的思维方法得到训练。

(四)等效代替法

等效代替法是在保证某种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相对来说很复杂的物理问题和过程转化为效果相同或相等的的、比较容易研究的物理问题和过程来研究和处理的科学方法。

初中物理中,比如说在研究合力时,一个力与两个力使弹簧发生变形是等效的,一个力就代替了两个力;在平面成像的实验中,利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因为无法真正的测出物与像的大小关系,所以利用一个完全相同的另一根蜡烛来等效代替物像的大小。这些都是使用了等效代替法,尤其是平面镜成像实验,运用了等效代替法后,使学生更加直观、准确地得出结论。

(五)累积法

累积法是指在测量很小的量时,常常将很小量累积成一个相对较大的量的测量方法。比如,要测量书的一页纸有多厚,可以把一百页书累计起来测量总的厚度,再除以一百。再如,测一颗米的质量、计算心跳一次的时间,对于这些不易测取的物理量,均可以用累积法来测量,这样测量出来的物理量误差小,更接近真实值。

在探究一个物理知识或物理规律时,并不单单运用一种方法,往往伴随多种方法同时使用。这就要求学生要理解并掌握每一种科学方法,能够用科学方法迅速地抓住问题的关键,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所需条件。这也是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表现。

科学方法使用的意义

学生通过对科学方法的不断了解和掌握,不但加深了解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理解和运用,还能将所学习过的物理科学方法灵活的运用到新的知识中去,或者应用于自己在生活或其他课程学习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情境中去,激发并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作为教师应该教给学生发现物理现象问题、分析问题所在和最终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这样做既是发掘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自主能力的关键,也是教师给予学生的最具生命力的教育,达到了“授之以渔”的目的。(作者单位:陕西理工学院)

参考文献:

[1]张秀娟.信息技术在经济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05)

初中生物科学探究方法篇8

关键词:初中生物;探究式学习;教学实践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领悟科学的本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积极思考,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农村初中的生物教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尤其体现在实验教学条件方面,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充分综合利用农村独特生物自然条件,以教育培养目标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课堂主体作用,做到精讲多练,讲授与电化教学融合,理论教学与实验融合,实验教学与校外实践融合,形成利用农村得力条件的探究式教学模式,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理念,主要目的在于转变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多种能力的挖掘、发展,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意识。探究式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类似于科学家探究活动的方式获得科学知识,并学会科学的方法和技能、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科学观点和科学精神的一种学习活动。笔者结合自己在生物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学习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和做法。

一、积极转变观念

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主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正确理解科学探究的含义,充分认识到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认真学习新的教学理论,不断更新自己的思想,并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

二、改变教学模式

探究式学习不同于一般的教学模式,要创设科学探究的情境,让学生真正置身于科学探究中,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感觉自己真正像科学家一样在研究生物学科中的现象及问题。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调查研究、信息搜集与处理以及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最终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实现价值观。值得教师注意的是,创设的问题情境既要有探究环节,还必须有探究内容,探究内容要与教学内容紧密衔接。

三、传授探究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平常的生物教学中,直接传授给学生知识远没有教会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重要。例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我们就要大胆地走出去,把探究空间延展到田间和村寨,而不仅仅局限于课本和校园,了解田间和村寨生物的同时,还要学会对调查的生物进行归类,为以后的探究作好准备,并且初步认识生物的多样性以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在传授探究方法的过程中,初中生物教材中关于“生物与环境”的内容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方法训练的绝好素材,可以设定多种探究情境和生物种类,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科学探究的活动方案,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教学活动,了解学习过程,学生自然就学会思考,知道怎样学习,在亲自经历这样一个个探究活动以后,顺其自然地学会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四、指导课外实践

初中学生刚刚接触生物学科,对生物学有较强的新鲜感,对生物学科中的各种现象比较好奇,这就为我们在以后的实践课打下坚实的基础。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新生还没有系统学习生物学知识,在课外实践时会遇到不少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学生不知道如何来解决,如何克服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教师要综合考虑课外实验题的难易程度,科学命题,并在课外实验的过程中加强指导,对课外实验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或困难充分预判,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这样,课外实验出现的问题不仅能得到有效的解决,更能让学生明白科学实验的严谨性,体会到实验成功的喜悦感,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强化他们的科学探究意识。

五、合理进行分组

初中生物科学探究方法篇9

一、从课程设置看衔接

小学从三年级至六年级均设置了《科学》课程(江苏教育出版社),有8个分册;初中在七、八年级设置了《生物》课程(江苏教育出版社),有4个分册;高中设置《生物》必修和选修(人民教育出版社)各3册,本文只涉及必修3个分册。下面表1、表2分别是小学《科学》各分册和高中必修3个分册中与初中《生物》有联系的部分内容比较。

仔细比较上述两表中显示的各教材分册中所涉及的内容可知,在有关生物学最基本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方面,小学《科学》和初中《生物》之间有关联的内容很多,并且在初中《生物》中这些内容的阐述比较仔细、深入,涉及面更广,技能要求更全面;而高中《生物》在遗传变异、生态系统、生命活动的调节、科学探究的过程、生物技术等方面与初中《生物》联系紧密,在初中《生物》的基础上,更加加深拓展了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再加上选修的内容,为学生以后接受专业生物学教育做了很好的铺垫。其中,初中《生物》教材的设置起到了很好、很明显的衔接作用。

二、从教材内容看衔接

鉴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小学《科学》中的有关生物学的内容,较少涉及生物体的组成结构、生理功能,较多描述外部形态、生活习性,例如“我眼里的生命世界”“吃的学问”“养蚕”“我们长大了”等,因此明显侧重于宏观知识方面。

高中《生物》加大了细胞水平、分子水平的研究学习,例如:细胞膜的有关知识、酶的作用和本质、核酸、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及基因的有关内容等。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也从小学、初中的定性分析的要求向定量分析转化。随着高中学生身体、心智、能力的水平发展,研究学习的内容也向更深更高的层次发展,高中《生物》更侧重于微观知识方面。

而初中《生物》在比较详细阐述各典型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宏观知识外,也开始涉及生理功能的实现等一些微观方面的学习,例如:营养物质在体内的消化吸收过程、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细胞核的作用等,知识认知开始由宏观向微观发展,初中《生物》教材的这些内容安排起到了“承下启上”的衔接作用。

三、从教学策略看衔接

生物科学不仅是事实和理论众多,也是一个不断探究的过程。因此,在小学、初中、高中的生物课程中安排有不少科学探究的内容,也是学生必须理解、掌握的内容。对于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策略,3个阶段也各有侧重。

小学《科学》侧重于让学生观察和体验,用学生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来达到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识记。例如:观察小动物、怎样搭配食物、养蚕、种油菜、做酸奶等。学生通过观察,亲眼目睹了一些奇妙的生命现象的产生、发展,而对怀有极高好奇心和求知欲望的儿童来说,没有比看一看、摸一摸、种一种、养一养等更好的策略来提高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了。

高中《生物》的教育策略中很重要的一点是研究,即科学探究,并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勤于动手和动脑”[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1]。在高考试题中有一种非常重要的题型是“实验设计”,强调排除偶然因素对实验的影响,对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要求较高,能体现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该题型完成的程度能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这一策略实施的程度。

在初中《生物》中也安排有不少实验,绝大多数是科学探究的验证性实验。要求学生在了解科学探究一般过程的基础上,要会“提出问题”、要知道如何针对问题“作出假设”,并能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及时记录、分析数据,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并相互“交流”。在探究的过程中已开始对“如何让实验更准确”、设法排除偶然因素对实验的影响提出了初步的要求。

从小学《科学》的观察,到初中《生物》的验证,再到高中《生物》的研究,初中《生物》无疑又处于“承下启上”的衔接阶段。

四、从学习方式看衔接

无论是小学《科学》,还是初、高中《生物》,其教育部制定的课程标准中,有两点是一样的,即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法。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2]学习小学《科学》如此,学习初、高中《生物》也是如此。学生在像科学家一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了学习的乐趣,增强了探究能力,在获取生物学知识的同时,也形成了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为进一步学习和步入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

教师只需提供科学探究的机会,为探究性学习创设情境,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精心组织,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体即可。在此过程中,初中《生物》中的一些实验,理所当然在小学《科学》和高中《生物》之间起到了“承下启上”的衔接作用。

五、从本地区教育实际看衔接

众所周知,初中生物学在初中课程设置中必不可少却又“无足轻重”。由于高考指挥棒的作用、社会对减轻学生负担的要求等原因,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市的“中考”科目中没有生物学,小学毕业会考当然也不考《科学》。所以,初中生物学的“地位”一直不高。

但在七八年前,为了使高中生物学在高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加强了对初中生物学的要求,我市实行了在初中八年级进行生物学会考,并将会考成绩纳入中考考生的总成绩的方法。从一开始的只统计“优、合格、不合格”,到以满分5分计入中考总成绩,再以满分10分计入中考总成绩(最近几年又不计分数了),近几年来小学毕业会考也将《科学》列入考查范围。

在小学毕业会考、初中中考、高中高考三级考试制度中,初中生物学要为高中生物高考作铺垫。而初中生物学会考的内容当然更注重与高中生物学的接轨,凡高中生物学中涉及初中生物学的部分(如表2),都成为会考重点。这更实际地体现了初中生物学“承下启上”的衔接作用。当然,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及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全心全意为学习服务。

综上所述,初中生物学在小学和高中相关学科间起到了桥梁作用。作为初中生物学教师,为了更好地完成初中生物学的教育教学,应该对小学《科学》、高中《生物》中的相关内容了然于胸,做好学科知识的“承下启上”的衔接工作,为教育事业多作贡献。

参考文献

初中生物科学探究方法篇10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兴趣Underthenewcurriculumstandardsofjuniormiddleschoolphysicsinquiryteachingexploratorymicro

【Keywords】newstandard;thejuniormiddleschoolphysics;probingintotypeteaching;interest新课标下,对初中物理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着重强调科学探究的过程。教师在进行物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讲解时,还应让学生通过类似科学家的探究活动,在体验探究乐趣的同时,培养对物理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从传统的、被动的接受物理知识转变为积极地、主动地去进行物理知识的探究,让学生的探究思维得到提升。本文笔者结合初中物理教学工作中的实际情况,对新课标下初中物理探究教学进行了如下探讨: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学生住住对自己感兴趣的物理现象和原理及规律等十分感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应想方设法来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从而激发起学生对物理进行探究的欲望。要让学生明白,物理是来源于生活,也要让物理知识体现在实际生活中去。例如,教师在讲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这一节课时,事先让学生准备好一些能够发声的常用的简单物体:如梳子、木棍、铃铛等,课前,先让学生拿着各自带来的器具进行不同程度的吹、弹、拍等,导致物体发出声音,让学生感受一下声音的世界,再让学生用手触摸自己讲话时的喉咙。这样,学生们手脑并用,十分好奇,然后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你们听到什么样的声音?声音又是怎样产生的呢?慢慢地引导学生进入物理探究学习的角色中去。通过学生互相讨论和教师的正确引导,得出物理结论:声音是因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2巧设探究情境,营造探究气氛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巧设探究情境,来营造探究氛围,让学生通过自主的活动,去体验、去感悟、去探究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从而获得科学知识。例如,在讲解光的折射这一节课时,教师可以事先发给学生一张硬白纸片、一杯水、一个激光手电筒和一支长吸管等,让学生结合教材前面所讲的光的直线传播的原理,来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先让学生把长吸管斜水中,观察一下得出的结论是,水中的吸管看上去变弯了,然后再让学生把长吸管拿出来,竖直地水中,这时学生观察到的结果是:从上面看上去水中的吸管好像变短了,再从旁边看过去,长吸管变粗了许多。通过学生对实验情景的探究,经过合作交流,并得出以下探究结果:光在水中也是直线传播的;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会改变原来的传播方向,这就是所谓的光的折射,通过学生对实验情境探究,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气氛,还能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记忆得更深刻。

3教师重视引导,采用恰当的探究方法

在具体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采用恰当的探究方法,让学生进行物理知识问题的探究。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要采取扶一把的态度,可以利用填空题或思考题,让学生结合已学的物理知识和经验,把要进行探究的内容巧妙的联系起来,这样学生把已知的知识与探究内容相结合起来,就能增强学生的探究信心。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进行引导时,一定要设计好实验过程或步骤,不管是完全正确的设计方案,还是错误的设计方案,都要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的设计原理,并进行判断这种设计方案是否恰当,让学生在探究中形成科学的探究能力。例如,在分析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教师先进行演示,移动蜡烛和光屏,让学生都能观察到放大的像、缩小的像和看不到像。等学生观察完后,教师再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什么情况下可以得到放大的像,什么情况下可以得到缩小的像,什么情况下看不到像呢?什么情况下像是正立的、什么情况下成的像是倒立的?所成像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系呢?通过教师提以下问题,再让学生自己大胆进行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并一一得出结论。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还让学生掌握了科学探究的方法。

4从生活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与生活实际关系密切。因此,在初中物理课堂探究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去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还应按照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通过开展各种社会调查和各种科学活动,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物理问题。例如可以观察材料的保温性能,还有电冰箱中的物态的变化等等,这些活动都是学生平时日常生活中要接触到的,

经历的理解来探究新的物理知识。只要让学生不断开展探究活动,一方面能使学生更好的经历发现科学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另一方面,还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对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因为人类对自然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而科学的本质在于探究,只有通过不断的探究,并正确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才能让学生对未知事物的探究感兴趣,才能让学生在体验科学探究乐趣的同时,拥有较强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