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效果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8:39:24

语文教学效果篇1

新课标倡导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做课堂的主人,要实现这个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而且这种参与要是深层次的,且具有实质性,这样学生才能在参与中获得最好的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参与学习主动性的目的不在于“参与”,而是以此为手段促进学生的发展。具体来说要从以下几点做起,首先,语文教师应当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被动参与或部分参与的状况,同时要避免片面理解新课标的要求,为了追求活跃的课堂,而让学生盲目参与讨论交流的状况。其次,教师应当多为学生提供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要给他们创造展示自己的平台。因为每个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方式、学习能力、智力水平,以及性格特点等都是有差异的,因此,教师应当设计有层次、有差异的活动环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不同的活动环节,这样就能使每个学生都能有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能使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作用和能力,并在获得成功体验的同时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特别加强对后进生和性格内向学生的引导,因为这两类学生常常被忽视,若他们长期处在“旁观者”“局外人”的状态,不仅得不到良好的发展,对班级整体教学质量也会有很大的影响。

二、加强课堂中的互动交流

沉闷的课堂会使学生感到压抑,提不起学习的兴趣,更不用说有高效的学习成果了,因此,有效的课堂教学离不开活跃的课堂气氛,而营造活跃课堂气氛的需要加强教学中的互动交流。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上的交流方式是单一的,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而且学生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缺乏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往往不太理想。在新课改下,语文教师应当改变这种单一的互动方式,将师生单一互动变为师生双向互动、生生互动、小组互动等多种互动方式,进而营造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主体性,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是快乐的、自由的,他们的学习效率会大大提升。小学语文课堂加强互动交流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教师应当以平等的身份和学生交流,要加入到学生的互动中,不能以高高在上的姿态随意打断学生的交流,否则会抹杀他们表达的欲望,甚至使他们不敢发言。其次,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多层次的交叉性的互动,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间互动等,这样学生就能从各种互动中展示自己,认识自己,进而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再次,互动交流虽然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且互动的方式多种多样,但是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不能盲目设置和使用互动交流,而应当依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状态等灵活控制,以便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

三、激活学生的思维,挖掘他们的潜能

虽然小学生的生活阅历、学习能力、理解能力都有欠缺,学习要依赖教师的讲解和指导,但是他们也有求知的欲望,有学习的潜能。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首先,教师要善于运用提问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进而激活他们的思维;其次,要鼓励和引导学生质疑,并让他们尝试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等解决疑问;再次,教师也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开启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逆向思维等。如有的课文结尾具有开放性,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续写,比如可以让学生续写《卖火柴的小女孩》等,使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学会学习、获得知识、提高能力,进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合理运用教学评价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语文教学效果篇2

关键词:语文;基础课程;教学反思;教学效果

要想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语文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仅仅重视教学方法、技巧是不够的,更要重视在教学之后的反思工作,只有通过反思,才能更有效地找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除此以外,由于学生与教师在教学中占据着同等重要的位置,因此不仅要让教师做好“教”的反思工作,更要让教师引导学生做好“学”的反思工作,只有双方共同努力,才能有效保证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一、教师做好语文教学反思工作,提高“教”的效率

1.备课阶段的反思工作

备课阶段是每一个科目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在语文教学中也不例外,但是由于语文是一门基础课程,学生几乎每天都要学习新的知识,因此语文教师的备课工作量也会更大。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不仔细、遗漏知识点的情况,由于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会按照备课内容进行授课,在按照缺少知识点教案授课的过程中势必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基于此,语文教师备课阶段的反思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如果教师能够及时反思自身的备课工作,不仅能够发现自己在备课过程中出现的细节问题,及时为学生讲授遗漏的知识点,还能够发现备课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从而使备课工作更加完善,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2.教学方法的反思

教学方法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只有良好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更好地融入语文教学中,因此,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接受语文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语文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更要重视在教学后期对教学方法的反思,在反思过程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一是及时测评不同学生对同一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对此内容的分析,能够使教师发现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在尊重个体差异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不同的教学方法;二是及时总结自身在使用该教学方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避免教师将教学方法形式化,从而使教学方法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提高教学效果。

3.教学内容的反思

正确的教学内容是保证学生接受良好教育的前提,因此,为了使学生能够深入地学习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理解沟通能力,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内容,其反思方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是根据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反馈情况,通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直接反映出教师在讲授语文知识时内容是否丰富,是否充分地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二是全面分析自身在教学过程中,讲授的知识面是否符合学生年龄特点、性格特点,是否有助于学生今后的成长,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需要补充的教学内容,促进学生进步。

二、引导学生进行语文教学反思工作,提高“学”的效率

1.培养学生对上课认真度的反思

要想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效果,仅仅依靠教师的努力是不够的,要想使学生更好地发挥主体作用,教师就要培养学生对上课认真度的反思,语文教师应该以以下几方面为切入点,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第一,教师要及时进行课堂评价,在评价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阐述自身在该节语文课程中是否紧跟教师思路进行了学习,并让学生互评,通过自评和互评能够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到自身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没有认真听讲的行为,从而避免该行为,更准确地掌握语文知识;二是如果教师在教授语文知识过程中发现某位学生不认真听讲,教师就应该及时提醒学生。例如,教师可以询问该名学生:“你怎么理解老师刚才的话?”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认真听课,保证学习效率。

2.培养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反思

除上述内容外,在引导学生反思的过程中,语文教师还应该培养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反思,通过该反思的引导能够使学生发现自己对知识理解的不足,从而及时向教师询问相关的知识,更深入地学到语文知识。但是在此^程中,教师不仅应该重视学生的反思,更要结合学生对不了解知识的反思进行自我反思,让学生提出一些教学建议,及时了解自身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从而不断完善语文教学,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作为学生学习中一门重要的课程,语文教师不仅要从自身教学做起,使学生能够更积极地融入语文教学中,更要在教学后及时反思自己在教学各个环节中存在的不足,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学习的反思,使学生能够在自身与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更全面、深入地找出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从而有效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段平平.试论农村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智慧[D].湖南师范大学,2015.

语文教学效果篇3

就学生而言,兴趣缺乏极为普遍。高中的语文教学没有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部分学生总是认为语文能力是通过长久的学习积累起来的,语文是自己使用的母语,日常生活中随时都在使用,无论怎么学习,提升幅度都不大,只需要在考试以前进行简单的复习就可以了。因此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将多数时间用在了其他科目的学习上。其实语文的魅力是无限的,只要长时间坚持,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就考试而言,得分技巧研究大行其道。虽然素质教育一再被强调,然而要将应试教育完全变成素质教育却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实现的。高中生面临巨大的升学压力,而学校则面临着升学率这一巨大的竞争压力,这就导致学生学习语文时的重点成了钻研解题技巧,部分学生甚至将各类型的参考资料作为教材,而语文教材中那些经教育界行家里手精挑细选的文章,岂是那几本简单的参考资料就可以取代的?这种抛弃精华的学习模式根本不能真正帮助高中生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

就教师而言,教学技能与素质也参差不齐。撇开高尚的品德情操修养、丰富的知识素养、稳定的心理素质不谈,不少教师连优秀的教学能力品质尚待进一步形成。语言是教师特殊的劳动手段。语文教师语言的清晰性、流畅性、启发性、逻辑性和情感性,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和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教师应凭借自己的语言感染力,去开拓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因此,语文教师的语音语调要尽力做到抑扬顿挫,音韵和谐,节奏分明。倘若课本是语文教学的灵魂,那么语文教师则是语文课堂的主导。教师的责任在于传道、授业、解惑,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学习水平、教学习惯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效果。作为语文教师,不但要将语文知识传授给学生,还必须要将学生的主动性充分挖掘出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倘若教师自身的水平不高,就必然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

针对以上问题,作为语文教师,可以在以下方面给予关注和调整:

首先,是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会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提升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重视培养与激励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时,教师应当注意加入激趣这个部分,利用这个部分充分开动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去感受语文的魅力。例如,教师可以运用创设情境、设置问题、直奔主题、引用名言警句、运用成语、背古诗、讲故事、看图画、猜谜语以及听音乐等方式,让每一堂语文课都充满吸引力,让学生感受到语文课堂的想象力、活力与激情。通过激励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能够让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产生共鸣,实现“亲其师,信其道”的目标,最终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其次,是积极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语文老师在进行教学时,一定要注重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在对待学生方面一定要做到一视同仁,在启发和引导学生的这一过程当中应该做到循循善诱,应该机智且灵活地对待教育教学的过程,适当地采用课堂实训,在对高中生进行评价的时候应该做到公正且正确。将学生放到一个开明的环境当中,才能够将其的学习热情完全地激发出来,促使他们积极的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才能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此外,教师要想确实有效地完成课程机会,就应做到善于应用情感进行沟通与交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

具体而言,在文本中出现有清新爽然基调的时候,教师授课就应该保持心情的愉快与欢乐;而如果文本当中的基调是婉转哀怨的时候,老师在进行授课就应该让自己的心情随着文本的气氛而变的沉郁幽婉。对于逻辑性强、周密的议论文,语文教师在进行教授过程中,应该做到随着文本的深沉而严肃,随着文本的激昂而振奋。

再次,是要使语文教学融入“人文味”。语文教学首先必须要具有“人文味”,因为语文教学是人文教育的重要部分,而人文教育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所谓人文教育,就是指要将人类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等通过知识传播和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的品格、气质、修养,并成为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人文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人文教育,那么必然会走向消亡。而语文学科恰好是人文精神滋养的沃土,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使语文教学融入“人文味”。

语文教学效果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兴趣;素材;作文修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是学生运用自身所学语言文字知识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能力则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体现。”写作教学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足可见一斑。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笔者对切实提高小学作文教学效率的方式方法进行了简单的总结、归纳。

一、让学生爱上写作文

很多学生视作文写作为“洪水猛兽”,对其有着较强的恐惧及抵触心理,此种精神状态下完成的作文自然不尽如人意。因此,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想提高所教学生的作文创作水平,首先应当想方设法打消他们对写作的畏惧感,即让他们逐渐爱上写作。

例如,为了让学生写好记叙文,我特意带领他们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拔河比赛。活动期间,参与拔河的选手摩拳擦掌、兴致勃勃,底下的群众更是看得不亦乐乎。即使活动完结之后学生仍意犹未尽,沉浸于其中久久不能自拔。趁势,我启发他们道:“刚才结束的拔河比赛非常精彩,大家能用手中的笔把活动中的有趣片段记录下来吗?记得文章中一定要明确写出人物、时间、地点、事件、起因和结果哦!”在我的鼓励与引导下,学生都积极、主动地融入文章写作中,不仅写作兴趣得到了激发与保持,而且写出的文章也较平时更加真实、生动、有趣。上述活动实践表明,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活动,有利于使学生逐渐爱上作文,并写好作文。

二、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叶圣陶先生道明了生活与写作的真实关系,即写作依靠于生活,取材于生活。

为此,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对于这一点,我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进行了很好的实践。如,我会从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地组织一些与作文写作内容密切相关的实践活动。例如,在学习了三年级下册《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这篇课文之后,我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认真回忆现实生活中父母严格要求自己遵守社会公德的真实例子,并以此作为自己创作“看不见的道德标准”这一话题作文的写作素材。这一实践活动很好地帮助学生体验了社会生活、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素材,同时也为他们日后的作文写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教会学生自行修改作文的方式方法

教育实践表明,修改作文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手段之一。鉴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在作文修改的活动中有效放手,将修改的充分归还给学生,在教会他们修改作文技巧的同时鼓励他们对自己的作文进行有效修改。如教导学生在写作完成后,自己首先要多读几遍,特别注意文章中是否存在用错的汉字及标点符号,认真修改不顺畅的语句,反复品读体会文章的调理是否妥当合理;还可同他人进行文章习作的互换,彼此对对方的习作进行修改……特别需要指出的一点是,当学生完成对文章的自我修改后,教师必须要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与鼓励,这样才能在确保他们修改积极性的同时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及水平。

总之,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一线教育工作者必须对其予以高度重视,并不断付诸于实践去探索、去总结。我想,唯有如此,方能保证学生写作水平的切实提高。

语文教学效果篇5

关键词:教学凭借语文阅读教学效果

教学凭借是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黄厚江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所谓教学凭借,是指支撑和推进教学过程和学习活动的教学设计。在阅读教学中,根据文本,合理设计教学凭借,能为学生搭建学习平台,激活思维,深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有效地推动课堂教学。教学凭借类型多样,可以是与课文相关的文本,可以是文章的背景材料,也可以利用图画、音像、实物等资料。本文就以《我与地坛》《秋声赋》等课文为例,谈谈教学凭借在技校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一、利用相关文本,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课文《我与地坛》选取了原作第一、三部分。在这两个部分,作者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从古园的破败中看到了蓬勃的生机,体会到不管怎样微弱纤细的生命都有自身的价值,从而走出了死亡的阴影。对于作者如何从地坛中获得生命启迪这一问题,单从课文部分来分析过于单薄。在教学中,可以引入原作的第四部分进行分析。在这部分中,作者写了一对中年夫妻十五年来每天都到园子里散步,这份真挚的爱情可与时间抗衡;一个热爱唱歌的小伙子,每天独自歌唱也不觉得疲惫,这样的激情,不管结果怎样,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满足;一个爱喝酒的老头,每天都悠闲地在园子里消磨时光,显出从容的生命气度……这些都让作者体会到,无论悲伤与快乐,无论激情与无奈,无论从容与执著,都是完整人生的组成部分,有了这些,生命才不会苍白。

二、巧用名家点评,拓宽文本视野

欧阳修的《秋声赋》以秋声为描写和议论的对象,表达了作者对宦海沉浮、人生苦短的感慨。对于无形的秋声,作者先通过三个比喻直接描摹,再通过与秋声有关的事物间接渲染,突出了秋对万物强大的摧残力量,使读者如临其境、如睹其形、如闻其声。教师讲解时,可引入这一评论,引导学生分析秋之色、容、气、意、声,体会作者如何将无形的秋声描写得绘形绘色,把秋声之肃杀之气渲染得生动形象。

三、因势引入背景资料,突破教学难点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由宴游谈到生死及人生的意义,由纵情山水之乐写到感慨情随事迁之痛、吊古伤今之悲,犹如平地惊雷,使文章曲折起伏。但由于文章由乐到悲之间没有任何的感情缓冲带,加上学生原有认知水平的局限,使学生对文本内涵的理解存在一定的难度。此时,如能乘势引入时代背景,就可以打开学生的思维,突破教学难点。

魏晋时期,经历了漫长的社会动乱,政治斗争异常激烈,文人士大夫惨遭迫害。这样的环境让文人们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常有人生无常之感。“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不得不兴尽悲来。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又不仅停留于此。魏晋时期,玄学清谈盛行,文人们放浪形骸,不屑实务,把死和生等同起来,认为生便是死,死便是生。但作者并不认同这种看法,他认为“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只有明白了死才懂得怎样生存,只有明白了生命的流逝,才知道存在的意义,肯定了个体生命的价值。

四、运用图画图片,形象生动

中国古典诗词具有“诗中有画”的特点,景与情密切相关。例如柳永的《雨霖铃》,可谓字字皆景,处处皆情。

离别前,“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凄楚的声音——寒蝉残鸣;萧条的景物——寒秋傍晚,雨后长亭,衬托出人物内心的离别之苦。离别时,“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一对恋人不忍离别、又不得不离别的画面跃然于纸上。于是想象离别后,“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今宵酒醒何处,烟柳岸,晓风残月”。第一幅画:月下,烟波浩渺中孤舟独行,只有空阔的楚天相伴,怎能不让人产生无限的惆怅。第二幅画:凌晨,一钩残月,阵阵寒风,柳丝飘飘,一种孤寂凄苦之情油然而生。教师讲解时,如能借助多媒体放映优美的中国山水画,就能让学生在直观感知画面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进入词中意境。

教学凭借的形式,还有相关知识、掌故轶事等。在设计教学凭借时,要注意以为教学服务为目的,以教学内容为依据,遵循简约、适当的原则。

参考文献:

[1]黄厚江.教学凭借设计在阅读教学中的意义——教学凭借设计和运用之一[J].中学语文教学,2012(4).

[2]黄厚江.阅读教学凭借设计的常见类型——教学凭借设计和运用之二[J].中学语文教学,2012(5).

[3]朱斌.阅读教学凭借设计的基本原则——教学凭借设计和运用之三[J].中学语文教学,2012(6).

语文教学效果篇6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课程

现在,农村问题已经成为了我国建设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尤其是对于农村的教育问题,国家领导人以及公众都给予了重点关注。农村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点、难点之一便是小学生语文课程的教学工作。之所以将其作为重点问题,是由于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工作,甚至生活过程中,都需要利用语言以及其他语文方面的知识,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尽自己最大力量,提升农村小学语文课程的教育教学效果。而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知道如何才能够提升教学效果,对于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措施提高教学效率。

一、农村语文教师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

1.读写方面出现了非常严重的脱节问题

语文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听、说、读、写,而最重要的就是读和写,二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但是由于部分农村语文教师对语文的教学方式研究不够深入,于是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将读写分离开展,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二者之间出现了脱节的情况。

也有些语文教师认为农村学生读的能力相对来说比较薄弱,所以在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视读的训练,而轻视写的培养。然而如果过分重视读而过于轻视写,就可能使得学生不能够将相应的语文知识进行综合运用,与此同时,学生长时间没有进行写作,就可能在写作的过程中经常出现错别字。

2.教学过程中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语文教学内容,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比较灵活,可以从不同的方面进行分析。但是有些农村语文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经常利用定向思维,给予固定的答案及见解,这样就使得学生没有机会利用自己的创造能力去理解文章,或者提出自己的意见,从而使得他们本来就薄弱的创造能力更加薄弱。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有具有一定程度的创造能力,才能够发挥自己的潜力,给出有新意的答案。

3.教学中对小学生的道德素质及综合能力培养不够

部分农村学生家长的文化水平以及道德素质并不高,为了能够让小学生从小就能够拥有比较良好的道德素质以及综合能力,就需要语文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本的相关内容,教育小学生应该如何做人、如何做事。

但是有些语文教师仅把教育教学工作的目的定位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对其道德素质教育以及综合文学能力的培养不太关注,甚至置之不理。

二、如何提升农村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效果

1.平时的教学中要锻炼学生的各种基本能力

小学语文课程可以从听、说、读、写这四个方面进行教学工作,与此同时,将这四者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让小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获得提升。

无论是先人的经历还是教师的经验,都告诉我们要想学好语文这门课程,就需要多读书,读好书。小学生的学习经历及文学功底相对来说比较弱,所以需要让他们从优秀的文章以及伟大的作家身上,学到良好的写作技巧并培养良好的文学素养。

小学语文教师在注重读书的过程中,还需要将读写进行融合,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意义上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但是对于农村学生来说,其学习环境有很多限制,所以语文教师需要提出适合农村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否则不仅不能够事半功倍,还可能伤害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比如要想锻炼小学生的书写能力,可以让他们养成写日记或者随笔的习惯,让他们将自己感兴趣或者觉得有意义的事情,都运用自己所学习的语文知识描述出来。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小学生的书写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会有所提升。

2.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以及提升

现在教育领域一直提倡实行素质教育,而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中,也包含良好的道德素质及较好的综合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从小学开始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

语文课本中有很多内容,都涉及到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如何与人相处,所以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些有趣的小故事,让学生既愿意听课,又能够收获相应的语文知识或者做人的道理。

农村教育过程中,小学语文课程的教育教学问题一直被人们所关注,也需要相应的专家学者能够利用自己的知识及经验,提出各种能够提升语文教学效果的建议,尽量早日达到提高其效果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刘红岩.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研究[J].杭州师范大学,2012(04)

语文教学效果篇7

教育是发展变化的,观念是在不断更新,新课程改革的启动势在必行。在课程改革中教育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教育是一个重要的教法。

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提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的一个重要目标。

事实上,这是语文教学中长期以来不被重视的一个问题,过重的政治色彩和复杂的知识体系使得语文教学索然无味;而能将语言能力的培养溶入到一种积极、愉悦的情感氛围中,语文教学不失为一块沃土。

1.改变传统的教师角色,寻找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契合点,优化教学效果

教师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感召学生,会使学生受益匪浅。因为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师的行为、活动已经潜移默化地达到了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目的。语文教师尤其如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内容包括千年的文化结晶。这一文化体系本身就对知识分子的人格提出了较高的规范和要求。语文教师作为这种文化的直接传播者,势必使学生产生共鸣,直接对其产生深远的教育意义。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新时期语文教学的开放性。许多译介的同胞民族和外国作品、介绍科学知识的文章等等,都走入了语文课堂。但总起来说,都是熔铸着真、善、美的篇章,这就要求教师时刻保持一颗童心,引领学生一起穿越历史、遨游太空:感受月球的凄寒荒芜;领略异地的风土人情…在这种心灵相通、情感愉悦的平等、和协的教学氛围中,其效果自然会事半而功倍。

2.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寻找读者与作者的心灵契合点,陶冶学生情操

进入中学阶段,语文学习的目标不能简单定位在阅读与分析课文的基础上,而应将其逐步拓展到文学这个艺术领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材中选编的课文大多娴雅精致、脍炙人口,从方方面面反映不同作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领略和感悟,往往集风景美、道德美、人情美于一体。

阅读和学习这些文章,要注重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寻找与作者心灵的契合点。对于中学生来说,在这一阅读过程中,往往最能使其与作者产生共鸣的东西便是真挚的情感。优美的作品是作者真挚情感的外化,只有真情最容易打动学生稚嫩而又单纯的心灵。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所能做的就是积极创设情境,做一个忠实的引路人和点拨者,让学生打开心扉,尽情感悟,去做主动的探究者而最终得到愉悦的心理体验。这样才能陶冶其情操,培养其审美能力。

3.改变传统的学习方法,寻找学习者之间的心灵契合点,优化学习效果

语文学习是一种内化知识从而陶冶情操的活动。对于同一文本的体验而言,个体之间势必存在差异,甚至比较巨大;新课改要求教师给学生自学,助学,多一点提出看法的机会,所以当教师的每位人应课前准备好,设计好每一节课的课堂教学把课本上封闭型的例题、习题改造成开放型的问题,为学生提供猜想的机会,应尽可能多地创设宽松热烈的研讨环境,启发学生在学习中猜测与存疑,在学习中一起争论与反驳解答,便思想相撞,沟通,从而相互激励,彼此促进,更便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深化,还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每位学生参与教与学的过程,变成以前的教师讲,学生只听的教学法,把学生变成课堂的真正主人。当几个学习者在一起进行交流、探讨后,可能每个学习者的体验就会更深一层。

语文教学效果篇8

一、小学语文复习课教学的重要性

1.对知识进行查漏补缺

现在小学语文课程一般都是45分钟,而实际上学生专注听课的时间仅为总时间的40%~70%,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会相应产生变化,再加上课堂效率并不是百分之百的,在知识的掌握上难免出现疏漏。而现在的小学生的课业压力大,时间安排紧密,在课堂上没掌握的知识,很可能就此成为学生知识框架中的一个缺失。这种缺失并不仅仅存在一节课上,而是总会有所发生,阶段性的复习课教学能够将重点内容及时从头进行梳理以及讲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知识框架会得到相应的完善。

2.提高能力水平

小学语文的教学任务重、章节难度大,很多教学内容并非一次讲授就能立即被学生理解,学生需要结合自己的体会对其中的内涵进行领悟,如诗歌中诗人的情感,类似这些问题学生理解是需要一些时间适应的,而在复习教学中再次对这些内容进行串讲的话,学生离上一次讲课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理解起来相对难度较小,理解程度也更深,对于学习语文能力的提升也就越显著。但是,在组织期末复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钻研教材,精心设计练习,避免单调的练习,以追求语文复习的高效、有趣。

二、提高小学语文复习课教学效果的措施

1.更新教学观念

复习教学并不是对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一种深化和提高,通过复习教学,唤醒学生们的记忆,把知识调动出来,而后通过一定的题目或者是练习对知识进行巩固提升,使存在于学生脑海里的知识能够运转起来,这样的一个轮回能够有效地使学生理解这些知识,并转化为自己的能力。

2.把知识进行系统化

所谓的语文的学习,就是文章的学习,只不过在学习的时候分为了现代文、古文、诗歌等形式,并且对这些不同的形式采取不同的教学目标,更加具体地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教学过程中的分是有很大的作用的,其不但能够使知识学习更加具体化,减小学习难度,同时充分考虑到了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但是这些板块化的知识终究需要集合在一起,才能发挥每个部分不具有的功能。分本来就是为了更好地合,通过知识之间的综合对于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知识板块之间的借鉴和互通也更便利,比如在学习散文的时候有诗化的语言,往往我们不能对散文中诗化的语言进行理解,但如果把诗歌单元与散文单元结合,对于教学来说效果也就更显著。

3.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小学语文教学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具体情况,学生在这个时期好奇心比较重,对其进行教育的时候要注重调动其学习兴趣,防止其产生厌学情绪,影响教学效果。在加深学生理解方面,我们可以采用模拟情境法,这个时期学生们充满了好奇心,为了实现效果最佳的复习,教师要系统分析课程的特点,在复习的过程中可以采取模拟情景的做法,例如复习一首诗歌,就可以画一幅图画,让同学们猜这是什么诗、表现了作者怎么样的情感、画中有哪些事物等问题,通过模拟情境,有助于学生进行思考和回忆。在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可以采取竞赛的形式,如对于单词就可以由老师进行统一的读,学生进行默写,这样能使学生高度集中,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4.科学评估

复习课节次可能相较于一般课程要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评估,给予其鼓励,“好学生都是跨出来的”,尤其是小学生,其对于鼓励的反应性很高,所以在复习的过程中对于学生们的进步要及时给予鼓励,这样才能促进其不断进步。

三、总结

小学语文复习不仅关系到学生的知识框架的完整,还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能力的锻炼,为了更好地锻炼学生的能力,提高其语文素质,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更新教学观念,进行系统化教学,综合利用各种教学方法以及对学生进行科学评估,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复习课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语文教学效果篇9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效果;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思想

语文是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教育可以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并改进教学方法,用科学先进的教学思想指导教学实践,切实增强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一、老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不仅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需求来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而且要充分考虑个人专业水平和教学风格。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由于每个老师的性格、知识水平及专长都是不同的,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风格也就不同;加上教学方法和老师的个人特点是密切联系的,都是在教学过程中自己摸索出来的,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不一定对每一个老师都适用。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一定要结合自己的特点去摸索教学方法,切忌死搬硬套或者机械地模仿。

二、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教学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教学也一样,每个学期初教师都要根据课标的要求制定语文教学工作计划,然后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教学。实际教学中,又要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把教学方法落实到每一节课中,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课外让学生多阅读书报、课外书,以拓展知识面,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结合课文中的听说训练,加强对学生日记、作文的训练,从而培养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同时我还利用一些教研活动,来弥补自身的不足,不断提高语文课的教学质量

三、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在课堂教学之前,老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符合小学生的实际,做到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经常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还可以设计一些有开放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方法上,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教学内容,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的教育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此外,老师还要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留给学生自由交流和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独立思考,增加学生的学习乐趣。

四、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途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努力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老师要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激起他们探讨和发现知识的热情。只要老师心中有学生,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积极为学生服务,就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提出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进展和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悟性和智慧。

五、鼓励学生质疑,培养他们多思、善思的良好思维习惯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应教给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质疑问题的方法。如“揭示矛盾法”,即把课文中看似有问题的地方揭示出来。此外,还有“辨别差异法”“比较优劣法”“找原因法”等。通过这些方法训练,可以使学生渐渐掌握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方法,养成多思、善思、大胆质疑的好习惯。此外,教师还应当鼓励学生大胆地对现有的结论和教师的讲解进行质疑,目的是培养他们多思、善思的良好思维习惯。值得注意的是,在“质疑”这一环节中,学生往往会提出很多问题,有的问题和理解课文内容关系比较密切,有的则关系不大;有的问题带有普遍性,有的问题只有个别学生不理解。因此,教师应当在学生提出问题后马上梳理归纳,有的当时解决,有的则放到“研讨”环节中去理解。

六、经常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

积极的评价往往会对学生产生正面的引导作用,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积极的评价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可以让小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增强他们学习的动力。所以,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老师应该以鼓励性的评价为主。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表现及时鼓励和表扬。在课堂上,老师对学生的积极引导和评价会使小学生信心倍增,使他们更主动地探索知识,从而使课堂教学提高一个层次。因此,我们一定要恰当地表述对学生的评价性语言,既不要伤害小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又要及时地指出学生的错误。老师的评价必须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才能获得学生的信任,同时学生也会因为获得老师的鼓励而觉得高兴。而那些虚假的,不真心的评价,不仅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反而可能挫伤他们的自尊,使他们失去学习信心。

七、老师要多给学生沟通交流、体现个性的机会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老师总是滔滔不绝地讲,几乎占据整个教学时间,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只是倾听者。我们必须采用一些新的教学方式,来活跃课堂气氛,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只有这样语文教学目标才能顺利实现。此外,老师还要注重小学生合作交流、公平竞争精神的培养,引导他们积极地思考问题。同时老师还应该为小学生提供体现个性的机会,让他们在沟通交流中提升学习语文的兴趣。

八、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

近些年来,不仅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发生了大的改变,同时教学手段也逐渐多元化,其中多媒体教学工具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多媒体教学工具的使用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它为我们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是有些老师过于频繁地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过于依赖多媒体课件,课堂上自始至终都在使用课件,课堂成了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课。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教学需要合理地使用多媒体工具,要科学适度,恰到好处。此外,多媒体教学工具也要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结合,互相补充。

小学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语文教育更是我们学习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我们必须十分重视这一阶段的教与学。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是我们开展教育活动的关键,同时也是我们的职责。为了增强语文的课堂教学效果,我们必须坚持现代教育理念,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尽管目前我国的小学教育中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但只要我们有坚定的决心并积极实践,就一定能够增强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小烨.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11).

语文教学效果篇10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学效果

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是我们开展教育活动的关键,同时也是我们的职责。为了增强语文的课堂教学效果,我们必须坚持现代教育理念,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本文以教学实践为基础,深入研究如何增强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1老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不仅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需求来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而且要充分考虑个人专业水平和教学风格。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由于每个老师的性格、知识水平及专长都是不同的,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风格也就不同;加上教学方法和老师的个人特点是密切联系的,都是在教学过程中自己摸索出来的,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不一定对每一个老师都适用。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一定要结合自己的特点去摸索教学方法,切忌死搬硬套或者机械地模仿。

2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在课堂教学之前,老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符合小学生的实际,做到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经常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还可以设计一些有开放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方法上,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教学内容,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的教育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此外,老师还要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留给学生自由交流和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独立思考,增加学生的学习乐趣。

3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途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努力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老师要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激起他们探讨和发现知识的热情。只要老师心中有学生,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积极为学生服务,就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提出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进展和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悟性和智慧。

4经常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

积极的评价往往会对学生产生正面的引导作用,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积极的评价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可以让小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增强他们学习的动力。所以,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老师应该以鼓励性的评价为主。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表现及时鼓励和表扬。在课堂上,老师对学生的积极引导和评价会使小学生信心倍增,使他们更主动地探索知识,从而使课堂教学提高一个层次。因此,我们一定要恰当地表述对学生的评价性语言,既不要伤害小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又要及时地指出学生的错误。老师的评价必须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才能获得学生的信任,同时学生也会因为获得老师的鼓励而觉得高兴。而那些虚假的,不真心的评价,不仅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反而可能挫伤他们的自尊,使他们失去学习信心。

5老师要多给学生沟通交流、体现个性的机会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老师总是滔滔不绝地讲,几乎占据整个教学时间,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只是倾听者。我们必须采用一些新的教学方式,来活跃课堂气氛,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只有这样语文教学目标才能顺利实现。此外,老师还要注重小学生合作交流、公平竞争精神的培养,引导他们积极地思考问题。同时老师还应该为小学生提供体现个性的机会,让他们在沟通交流中提升学习语文的兴趣。

6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发挥自己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通过多种方法激起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促使他们养成积极思考的好习惯。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一些老师刚提出问题就马上叫学生回答,没有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如果学生无法回答,老师就马上启发诱导,要求小学生在短时间内找出答案。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没有多大的帮助。我们必须改变这种状况,在课堂提问后必须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引导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

7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