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绩效考核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8:39:53

单位绩效考核方法篇1

关键词: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弊端对策

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绩效考核所要追求的目标是合理的分配、有效的激励和科学的发展。考核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而绩效评价则扮演着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方法使用得当可以有效地对单位运行状况进行及时的反馈,据此可以科学地制定今后的人事政策,增强活力,吸引人才,从而成为大幅度提高组织绩效的助推器。绩效衡量使用不当很可能产生打击组织士气、降低团队效率、妨碍质量改进等负面影响,成为组织变革和绩效提升的拦路虎。目前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中较为普遍存在的问题(兼论解决方法)有:

一、重结果轻过程

在出成果之前,人们无视正在付出的努力;即使看见了,也不敢贸然苟同其人果真能出成绩。结果是,越是干面上工作的,干事务性工作的,越是能立竿见影,认同度高。这容易造成短视现象。所谓“大器晚成”,即目标越是长远的,越不可能短期见效。而一些多年才能见效的工作,如周期较长的科研项目、基础研究、业余进修等,尽管从事者同时期投入的时间、精力、体力、脑力与同行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有时甚至贴上部分财力,面对奖励、晋升也只论文有靠边等的份。直到硕果结成,享受成功之时,鲜花和荣誉才接踵而来。这是一种情况。第二种情况是,因长期得不到单位的重视与支持,熬到成功之日,恐怕也到了离开该单位之时。第三种情况,就是奋斗多年,也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以传统的管理方法,“狗熊”非他莫属。而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却是鼓励有价值的失败。一些著名公司规定每个员工在几年内必须有一次合理的失败,象微软公司愿意录用有失败经历的人,以此鼓励创新。事业单位也到了该改变观念的时候了。

如何缩短投入、付出与得到相应评价的滞后时间,鉴定出人力资源的潜在价值,确是一个难题。这就要求人力资源部的同志独具慧眼,本身具备广博的知识并深入基层了解每位员工。特别要了解和研究处在以上三种情况下的同志。可以把他们的长远目标分解成几个阶段进行考察,并给与相应的支持,改善环境,创造有利条件,促使其早日成功。必要时给予技术上的指导,使其少走弯路。

二、重表面轻深层

在投票表决还是主要评价方式的现阶段,要改变“重表面、凭印象”评价人的情况难度就更大了。因为认识过程本身就由浅入深,浅层的东西看得见、摸得着,深层的内涵挖掘起来费神、费劲。评价一个人时会自觉不自觉地联想到他在单位呆的时间长不长,是否经常加班加点,找他办事的人多不多等等。

答案是肯定的话,只要没有大的失误,评价绝对差不了。当然,每个单位都不能缺少这样一部分员工,这是某些工作性质决定的。然而,其他一些成绩相当或略胜一筹的同志,恐怕就没有如此幸运了,虽然他们在家里加班加点、狠下工夫。殊不知在工作模式已向家庭化转变的今天,家庭与工作的关系已密不可分,只是办公的地点不同而已。重“表面”的另一表现为,对专的工作认同度高,对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性尚未充分认识到。有的人做单纯的一项工作,有的人同时兼几项跨度较大的工作。在总工作量差不多的情况下,所需的脑力则大相径庭。面对今天快速发展、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环境,一人多岗能为单位节约成本、提高效益,但目前多数人只认“专”的好处,未识“博”的益处,不考虑掌握一项技能与同时掌握数项技能之间的关系,导致评价结果有失偏颇。

三、重老员工轻新员工

一个新员工,除了作为引进的人才外,即使他是单位里最努力、也最具能力的,一二年内很难得到大家的公认,获得应有的评价。因为结论的得出、信息的传播,都会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特别是多数投身事业的员工,往往缺少与人“沟通”的时间;对与自己无直接关系的信息也很少去主动获取。这就导致了“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尴尬境地。

如何为年轻人开辟绿色通道,加快成长的步伐,是人力资源工作者面对的课题。可采用的方法有:对三年内的新员工定量(票数)方面的考评结果进行加权,如第一年的加100%,第二年加70%,第三年加40%,具体可视各单位的情况而定;也可直接设“新员工奖”,近三年的至少每年有一个。随着社会发展的多样性,考核、激励也应多样化,对不同的群体制定不同的标准,并严格实施。不能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的人,否则会磨损特色,千人一面。

四、重个人轻团队

现在各单位、媒体比较侧重宣传个人,把奖金与个人的业绩挂钩。付出劳动得到相应的回报,本来无可厚非。但有些成员为了达到个人的目的,封锁重要信息,给同事设置某些障碍,部门领导没对本部门成员进行及时培训,如只需一年就可掌握的工作要领,三年、五年还未能进入状态,实行的是一种信息不对等的恶性竞争。久而久之,团队战斗力必然尽失,即便某个人本身较优秀,整个部门的工作也难以做好。

解决办法:

第一,任用魅力型领导。这些领导在判断力和能力上有绝对的优势,善于创建组织的未来远景,能清楚地向下属阐明目标与要求,鼓励下属为达到目标而努力;中层管理人员也由原来考评、监督者的角色转变为智能型教练,并能为所领导的部门顺利开展工作提供建议、协助、鼓舞和激励。

第二,强调团队内部协作。部门是一个以完成特定任务为目的的团队,合作是每个成员的共同义务,因而要形成目标一致的团队。通过职业道德教育、优化组合等手段,发挥每个人的特长,既分工又合作,并在实施中通过随时协调、沟通,以求达到局部目标与整体目标的一致。消除冲突,达到融合,是利益共生体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求成员必须通过充分的沟通与尊重,消除习惯性的防卫,建立起信任关系,促进团队内部的协作。

第三,设奖时应重团体,轻个人。优秀团队是部门领导被评为优秀个人的条件之一,个人利益要通过集体利益得到体现。另外,在工作中确有突出成绩的,如在省级以上获奖的可评为优秀个人,其他的应从严掌握,宁缺毋滥。

五、重物质轻精神

我国这些年的企事业管理改革中,偏重于在分配上做文章,有的干脆把激励机制等同于分配机制。

这固然有其积极的意义,但是,过多的利用物质刺激至少会带来两方面的负效应:一是把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在物质利益上,必然弱化精神追求;二是人们过分追逐物质利益会变得目光短浅,缺乏大局意识。在利己主义的环境下,分配很难“摆平”各方面的关系。

分配摆不平,物质的激励作用就会弱化或丧失,甚至有些人会相互攀比,产生不满情绪。

在一个对人才创造性、个人素质和工作积极性要求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高的时代,具有献身精神的人才已经成为企事业最好的竞争资源。我们不能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要提高薪金和物质待遇,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以这种观念来进行人才管理,仍然是把人才看作使用的工具,而不是有思想、有理想、有感情的人。只靠金钱来调动人才积极性的人事管理工作是极其有害的。

培养人才的献身精神是当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重要的课题。首先,要确立“人高于一切”的价值观,把员工看作最重要的资产,他们值得信赖,应当受到尊重,能够参与决策,能够挖掘自己最大的潜力。要满足员工的安全定制论文感、平等感、方向感、信任感,在此基础上要使员工有成就感、荣誉感,确保每一个人都能够得到自我实现的机会,成为他们所梦想成为的那种人。其次,要试行各种有效的用人制度、精神奖励制度等等,使员工在工作时不是因为不得不做才去做,而是愿意去做。

参考文献:

[1]崔会保,吴宗杰.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探析[J].科学管理研究,2002,20(2).

单位绩效考核方法篇2

通过在事业单位推行绩效管理,有助于在单位内部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内部人员的绩效水平比较,找出参照对象从而比较出差距,进而为事业单位人员提高自身素质和服务水平提供依据和方向,从而在宏观上提高整个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和促进事业单位改革。绩效管理的开展与否,在较大程度上决定着事业单位改革进程和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考核的一般方式与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绩效考核中,一般采用两种考核方式,即序列比较法和等级评估法。(1)序列比较法。序列比较法就是根据一定的考核方式对单位职工的绩效进行排序,即传统的大排名方法。这种考核方式,首先要制定考核依据,同时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之后将职务相同的职工进行排序和比较。这种考核方式能直接看出差距,也有助于奖励先进,鼓励后进。(2)等级评估法。等级评估法就是对各项工作进行划分,分成不同或者相互独立的几个模块,然后针对每个模块制定工作标准,对标准划分为几个等级,如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或者优秀、称职、合格、不合格等。然后,事业单位根据相应的工作标准,对单位职工的实际工作成绩和表现,分别就相应模块进行打分和评级,最后进行加权得出总体成绩。这种方式的自由度较大,但是客观性不强。但是,根据笔者的实际工作中的经验和调查,发现我国大多数事业单位在绩效管理工作当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未对绩效考核予以充分重视。目前,有些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流于形式,尤其是在采取等级评估法考核时,部分事业单位职工仅仅出于个人感情而进行评价,并未对考核人的实际工作进行详细的考核。而且,有些事业单位也只是为了完成上级指定的考核任务,只是为了考核而考核,从而导致在实际采取绩效考核的方式时,考核流程形同虚设,不能真正起到管理作用。二是考核指标只定性不定量。有些事业单位,比如科研类事业单位,由于其服务于社会的性质难以用具体数量来考核,从而采取定性而不是定量的指标考核。由于定性的考核方式,一般是采用等级评估法,这种考核方式自由度非常大,而且常常会缺乏科学的定量标准,因此也会导致考核流于形式。考核质量和考核效果难以达到预先设定的标准,而且由于主观性较大,因此考核结果的可信度也难以保证。三是考核缺乏沟通。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考核过程中进行上下级之间的沟通就尤为必要。但是在一些事业单位中,领导与职工之间的沟通较少,往往是考核方式和考核指标主要由领导直接确定。这样的话,就容易导致考核体系忽略了单位职工的实际工作,而且由于沟通不充分,也导致单位职工对绩效考核的抵触,甚至是拒绝参与单位绩效考核。这就脱离了设立绩效考核的初衷。四是职工个人考核与集体考核的脱节。事业单位是服务于社会的组织,职工是其组成部分,职工的个人工作是单位工作的组成部分。理应将对职工个人的考核与对单位的绩效考核结合起来。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单位的绩效考核和个人考核是脱节的。尤其是在单位内部部门和个人之见表现较为突出。由于只注重职工个人工作绩效考核,从而导致个人主义的出现,只关注自己,不关心集体。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事业单位团队的发展,也不利于事业单位形成和睦团结的工作风气。

三、加强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的对策

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后的今天,我国社会和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对事业单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加强并优化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是促进事业单位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举措。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强事业单位绩效考核。

(1)从观念上重视绩效考核。事业单位是为社会服务的,人才是其存在和发展的根本。而推动绩效考核,可在较大程度上引入竞争机制,从而促进事业单位的活力和发展,才能促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推进和可持续发展。因此,首先应从观念上重视绩效考核。需在单位的领导和职工之间形成共识,只有推进绩效考核,才能促进单位内部的竞争,只有竞争才能促进单位活力和持续发展,从而将职工的个人发展和单位的发展联系到一起。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发挥充分作用,在单位领导和职工双方面做好工作,充分说明绩效考核的积极作用,从而促使单位从整体上重视绩效考核。

(2)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目前,随着管理学的发展,绩效考核的方式已经有很大的变化,不再局限于序列比较法和等级评估法,例如现在已经开始广为采用的目标考核法和平衡计分卡等多种方法。因此,事业单位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充分考虑单位领导的想法和职工的建议下,选定一种适合单位自身的绩效考核方式。在选择考核方式时,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充分论证的情况下,应该积极与单位职工进行沟通,可以采取大家普遍可接受和认可的方式,之后上报单位领导选择和确定。绩效考核方式的确定,在较大程度上会对单位职工的积极性产生影响,如果绩效考核方式选择的好,那么就能起到对职工的正面激励作用,而如果沟通不充分,选择不合适的绩效考核方式,那么将在一定程度上对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产生不离影响,甚至可能引发职工的反抗情绪。因此,选择何种绩效考核方式对于采取和推行绩效考核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3)采取定量的绩效评价体系。正如在前文中所分析的,定性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自由度较大,主观性较强,因此并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改革和加强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应该尽量采取定量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笔者认为,平衡计分卡的考核方式就是一种较为先进的定量绩效评价体系。事业单位选择这种评价体系,可以根据单位自身业务实际,将其分解为几个不同的维度,如财务、工作量、学习、服务水平等不同的几个模块,并对每个维度设定具体的指标。采取这种定量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可以将整个评价体系和指标进行公开,从而能将绩效评价过程做到公开、公正和公平。

单位绩效考核方法篇3

关键词:行政单位人事绩效考核改革

一、行政单位人事绩效改革现状

行政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即考核者通过与被考核者共同参与制定考核标准与内容,通过预先制定的考核程序、方法,对被考核者的综合素质、实际成绩等进行衡量、评价与考察,将考核结果作为被考核者晋升、奖惩、辞退以及调整的依据。不论是企业,还是行政事业单位,人事绩效考核都是十分重要的。不仅能够决定着单位或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同时也能够推动企业或单位内部管理水平的提升。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绩效考核改革浪潮逐渐掀起,一些企事业单位逐渐对绩效考核给予重视。但是就目前行政单位人事绩效改革现状来看,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重视程度与认识不足

目前,国内多数行政单位都没有将绩效考核付诸实际,还仅仅流于形式。这主要是因为行政单位中的管理者与考核者没有对绩效考核给予充分重视,且认识不足。多数行政单位中的领导为了能够使单位“和谐”发展,便在进行考核实践过程中,不对表现不好、工作未完成者进行惩罚,甚至有些考核者都是临时拼凑,考核也没有统一的、严格的标准,年重大考核也都仅仅是填个表格就应付了事的。这些情况,必然会导致绩效考核工作的价值与作用无法发挥,也会影响到整个行政单位中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心态、情绪等。

(二)考核方式方法不够科学

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人事绩效考核时,考核的内容十分单一,例如一些行政单位的考核仅仅是让员工写年终总结,并不做其他考核安排,也没有按照相关制度与规定,对员工进行全面考核,这与绩效考核的目标与意义是相悖的。其次,绩效考核的指标体系也并不健全,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导致绩效考核的结果不能够反映出员工的实际工作情况,从而导致员工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大幅降低。再次,多数行政单位中的绩效考核监督机制并不健全,在绩效考核过程中,不深入到群众层次,不聆听群众的评价与呼声,绩效考核具有严重的领导个人主观色彩,影响到绩效考核结果的公正性与公平性。

(三)奖惩管理体系不够健全

多数行政单位的奖惩管理体系不够健全,导致绩效考核的最终目的无法达成。行政单位绩效考核的目标,是为了能够让员工发挥出工作主动性与积极性,更好的完成本职工作,切实履行好自身工作职能,通过数据、信息的方式来体现出员工的工作能力与综合素质。但是由于缺乏奖惩管理体系,导致上述作用无法得到发挥。多数行政单位对绩效考核的重视程度不足,因此也没有发挥出绩效考核的信息反馈功能,更加没有建立健全科学的、系统的奖惩管理体系。例如绩效考核的结果并没有和员工薪酬、奖金、福利、晋升等挂钩,考核结果的重要性丧失,不与员工自身利益相关联,无法起到激励员工的作用。

二、推动行政单位人事绩效考核改革的建议

通过上文分析可知,由于诸多原因,导致目前国内行政单位绩效考核改革进程缓慢,绩效考核的作用与价值无法发挥。因此,必须要改进行政单位绩效考核管理工作,推动行政单位人事绩效考核改革进程。

(一)提高对人事绩效考核的认识

行政单位中的管理者与考核者,必须要对人事绩效考核具有全面的、科学的认识,认识到人事绩效考核的重要作用和价值。具体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1.加大宣传力度,从行政单位中的领导者、管理者与考核工作人员入手,通过组织讲座、进修、培训等方式,来转变员工观念与认知,使其能够充分认识到绩效考核的重要性及其对自身的影响作用;2.摈弃固有认知与偏见,可以让专业绩效考核人员举办一些讲座、培训等,让全体员工参与其中,摈弃对人事绩效考核的固有认知,纠正对人事绩效考核的偏见,让全体行政单位员工都对人事绩效考核的必要性、重要性有充分认识;3.提高可操作性,通过让全体职工了解人事绩效考核的内容、评价标准、体系、流程等方式,能够让行政单位绩效考核的可操作性有所提高。本着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定性的绩效考核,来对被考核者的职能发挥、履行情况以及工作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整体性认识,然后再通过定量考核,对被考核者的工作任务细化完成程度、失误情况等进行分析,采用数据分析方法,来科学、合理的分析考核数据,这样便能够保证人事绩效考核的可操作性、合理性与公平公正性。

(二)建立健全评价制度体系

行政单位人事绩效考核必须要具备全面性与科学性,行政单位的工作性质与工作任务不同于其他企事业单位,因此也不能够将其他单位的评价制度体系直接拿来使用。为了要满足人事绩效考核的全面科学性,必须要根据行政单位自身实际情况,来对人事绩效考核进行细化,根据不同的职务、职位特点与性质,来进行有类别的、细化的人事绩效考核。同时,要将能力考核放在主要位置上,将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避免考核结果掺杂领导主观成分,要保证领导评价与群众评价相结合,实现绩效考核的公平性、科学性、公正性、合理性。

(三)构建监督问责机制

为了进一步保证人事绩效考核的公平公正性,首先要保证人事绩效考核能够顺利开展,因此有必要制定出科学的、严格的监督问责机制。建议应当联合纪检监察、人事部门等,共同完成人事绩效考核工作的监督工作,同时要制定出全方位监督流程,包括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与事后监督三方面,明确公示、举报制度与规章,并要将这些规章制度宣传给所有行政单位中的工作人员,建立起举报制度,让所有工作人员意识到自己是人事绩效考核中的一位参与者。另外,要对人事绩效考核中的违规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惩罚,实行问责制度。

三、结语

综上所述,人事绩效考核是行政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不仅能够为行政单位中的人才培养、工资分配、职称考核等提供依据,同时也能够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主动性与积极性。因此,有必要在行政单位内部建立起科学、系统、合理、公平、公证的绩效考核制度体系。本文对国内目前行政单位人事绩效考核改革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个人建议,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朱晓东.推进绩效考核体系改革[m].劳动保障世界,2011,12

[2]王芳.浅谈如何加强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管理工作[J].经营管理者,2011,12

单位绩效考核方法篇4

一、绩效考核的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业绩导向,逐步建立以聘用合同和岗位职责为依据、以工作绩效为重点内容、以服务对象满意度为基础的考核办法,调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促进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绩效考核的对象

本意见所指的绩效考核对象是指市、镇(街道)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不包括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事业单位市管干部的绩效考核,由主管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办理。

三、绩效考核的原则

(一)分级分类、按岗考核的原则

绩效考核按照管理、专业技术、工勤三类岗位及相应岗位等级分别实施。

(二)突出公益性、注重实绩的原则

绩效考核应突出职业道德、服务质量和服务对象满意度等岗位业绩情况,注重工作实际表现和贡献。

(三)客观公正、简便易行的原则

绩效考核工作应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按照规定的内容和程序进行,确保考核工作的透明度和考核结果的公信度。考核指标与方法要科学合理,力求客观、适宜、简便、注重实效。

(四)激励先进、促进发展的原则

正确使用考核结果,通过绩效考核结果的运用,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高事业单位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四、绩效考核内容

绩效考核内容由个性指标绩效考核和共性指标绩效考核两部分构成,全面考核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德、能、勤、绩、廉”。

个性指标是指与工作职责、工作任务直接相关的指标。事业单位及其主管部门要根据各类、各等级岗位的不同特点和要求,依据岗位职责,全面考核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工作效率、服务对象的满意度等岗位业绩和成效情况。对担任领导职务的人员还要考核其所在单位目标责任落实及单位内部运行管理等情况。

共性指标是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应具备的能够提高工作绩效的品质,涉及个人、团队、组织和社会等多个层面,具体包括自我学习、工作态度、协作意识、工作纪律、职业道德等情况。

五、绩效考核的方法与程序

单位绩效考核方法篇5

一、当前绩效考核面临的问题 

随着事业单位机构臃肿、从业人员在众多等问题凸显,事业单位如何减政提效成为近年来改革的难题之一,如何通过科学、公正、合理的制度规范打破“平均主义”和“大锅饭”、激励员工发挥积极性、使事业单位回归公益性、履行社会责任,成为当前体育系统运行发展面临的难题。 

1.对绩效考核及绩效工资认识不到位。随着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事业单位逐步建立起以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新的人事管理制度,也在健全岗位考核制度与薪酬绩效发放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但是,目前大多数事业单位的人员管理由于受旧的管理模式和思想观念的影响,特别是在绩效考核方面还一直沿用党政机关的人员考核办法,考核的形式、内容和要求不符合事业单位的特点,考核流于形式,经常是为考评而考评,绩效工资往往成为工资发放形式,没有体现业绩完成及服务质量,扭曲了绩效考核的真正意义。 

2.考核方式过于单一,缺乏细化标准。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每年进行一次,一般是放在年终考核,对平时的工作业绩缺乏动态跟踪和评价考核,考核结果缺乏平时工作表现和业绩事实依据,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绩效考核机制。目前体育系统考核主要参考公务员的考核内容,分“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没有岗位类别、职务层级和内容要求,考评标准过于笼统,没有给出详尽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标准,考核评价弹性过大,只能凭印象打分,考核结果的信度和效度差。 

3.考核结果不够透明,缺乏激励导向功能。目前,由于缺少有效监督机制,大多数考核结果仅仅单位掌握,作为评先选优的依据,没有与职工进行正式的沟通和反馈,也没有分析目前工作绩效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改进工作绩效的具体措施,考评结果对个人工作绩效的改进和人的全面发展帮助较小。 

二、绩效管理与绩效工资特点 

体育系统绩效管理的重点就是绩效工资管理。绩效工资就是“以绩取酬”。主要是以最终的劳动成果确定员工薪酬的工资制度。简单说,首先对员工进行有效考核,以此为基础,实现工资与考核结果相挂钩。主要目的是考核在不同部门以及不同级别的职位上,工作量的多少,目标任务难易程度,执行力快慢,工作效率高低,工作业绩优劣等等。单位利用绩效工资对员工进行有效调控,以刺激员工的行为,通过对优异的和平庸的收入调节,鼓励员工追求符合工作要求的行为,激发每个员工的积极性,努力实现工作目标。主要存在以下特点: 

1.绩效考核要坚持客观公正、民主公开、注重实绩的原则。根据岗位特点,分类设置考核内容与考核重点,将平时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业绩考核与民主测评相结合,重点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按劳分配,实绩取酬。 

2.实施绩效工资与清理规范津贴补贴相结合。现行事业单位工资主要分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目前,基本工资作为固定部分,只占全部工资的30%左右,工资结构比例不够合理。绩效工资的实施在提升基本工资的同时,规范津贴补贴,发挥绩效工资指挥棒作用,体现效率公平。 

3.绩效考核以提高工作效能和服务水平为导向。通过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办法,制定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办法,从而充分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导向作用,调动广大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当前绩效管理与薪酬改革方面的建议 

1.转变观念,更新对绩效考核的认识。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也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充分认识绩效考核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体育系统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工作顺利推进的重要前提和思想基础。一是要转变单位领导对绩效考核及工资发放的认识,加强对绩效考核的内涵、功能、目标和任务的学习,深刻理解到绩效考核工作在人事管理和单位长远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积极参与本单位绩效考核办法的制定、组织和实施,同时,要求单位人事部门和其他部门管理人员熟悉绩效考核的原理和应用方法,为实行绩效考核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二是加强单位员工的思想教育,使员工认识到绩效考核不仅是领导层和人事管理部门的事,而是关系职工切身利益和全局工作的大事。单位以往的绩效管理制度已经不能满足单位的日益发展,开展绩效考核工作离不开广大职工的理解和支持,从而调动员工对绩效管理改革的积极性,踊跃参加单位的绩效工资管理,使管理改革合理的进行。 

2.夯实基础,做好考核前的基础工作。一是科学制定考核制度。细化分类考核内容,根据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人员三类岗位的特点,实行分类考核,不同的岗位制定相应的考核内容;重点考核工作业绩,考核结果要能反映员工工作能力的强弱、完成工作数量和质量的好坏。二是科学设置业绩指标体系。结合三类岗位的职责、内容,完善岗位说明书,明确细化工作标准,采用定量为主、定性为辅的考核方法,对思想政治、工作表现等主观性内容设置定性考核标准,对工作业绩等客观性内容实行量化考核,设置关键业绩指标和评分标准,关键业绩指标应以事实材料为依据,通过量化考核评价标准,力争使考核结果更加客观、公正。三是实行全方位考核。采取年终考核与平时考核相结合、个人自评与领导考核、群众互评相结合的全方位考核。考核周期可根据工作实际确定为年、半年、季度或月度,将平时的考核情况纳入职工年度总体考核结果。考核评分者的选取应与职工绩效具有相关性,根据评分者的职级不同,确定相应的考核评价权重,力争使考核能从不同层面真实地反映实际工作绩效。 

单位绩效考核方法篇6

关键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主要是以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为对象,对其绩效进行合理、科学的考核,确定基本薪酬。绩效考核不仅可以完善事业单位对人力资源的管理,还可满足人力资源的工作需要,同时体现事业单位公平、公正的原则,提高绩效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基于绩效考核的需求,我国事业单位逐渐制定考核标准和考核制度,优化对人力资源的管理。

一、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现状

根据我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际情况,进行绩效考核的研究,提出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

1.绩效考核观念不成熟。受传统薪酬制度的影响,我国事业单位对绩效考核的认识不足,无法保证绩效考核的正常运行。例如:某些事业单位虽然推行绩效考核,但实际仍然按照传统薪酬制度执行,既不能正视员工工作,也无法给予员工工作上的肯定。由于绩效考核的观念不能被事业单位全体人员接受,无法避免事业单位薪酬制度中的“资历论”和“年龄论”,增加其实施的难度。

2.缺乏绩效考核体系。事业单位中的绩效考核,在执行方面缺乏有效的体系,导致量化指标不到位。部分事业单位过度追求绩效量化,过于细致地规划量化指标,严重忽视员工实际绩效,无法保障绩效考核体系的真实性,降低员工对考核体系及量化指标的认可度,进而影响到绩效考核体系的构建,致使人力资源管理中,极其缺乏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

3.绩效奖励体系不完善。绩效奖励体系是绩效考核的一部分,主要是为激励员工工作而设定的奖金。目前事业单位中绩效奖励制度极其不完善,仍然遵循传统平均分配的原则,忽视贡献较大的员工,由此降低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进而降低绩效奖励体系在事业单位中的影响力,导致其无法发挥鼓励员工的效果。

二、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的建设途径

通过对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相应的建设途径,保障绩效考核在事业单位中发挥有效性,具体途径如下。

1.提高事业单位对绩效考核的认识。事业单位应重点在人力资源中,实行绩效考核的宣导,确保员工对绩效考核的正确认识。首先将绩效考核的实际思想理念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中贯彻,最先保障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正确理解,进而确保事业单位各级部门的认同;然后明确绩效考核的方式,告知事业单位所有人员绩效考核的方法,例如:事业单位将员工的绩效考核发放至个人手中,促使其根据考核指标进行计算,如发现不合理处,及时向人力资源部门汇报,进行绩效的二次考核,严格保障绩效考核的明确性;最后构建绩效考核系统,保障事业单位员工可通过个人通道,对自身的绩效进行查询,其中包含个人绩效情况、实际完成情况等各项因素分类,提高绩效考核的实施力度。

2.构建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绩效考核体系是绩效考核的核心思想,既可以约束绩效考核的内容,又可提高对绩效的管理。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体系的构建可在遵循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上,实现大同小异的构建,根据事业单位不同部门的不同职责,设置相关的考核体系和量化指标,保障其符合事业单位部门的实际工作内容。如:某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体系主要分为绩效计划、统计、考核、评价、复核五步,对绩效考核的质量做量化的考核,切实发挥绩效考核体系的管理意义,既为绩效考核体系的实施提供环境依据,也为绩效考核体系的构建提供指导,深化绩效考核体系在事业单位中的实际效率。

3.保障绩效奖励体系的执行力。绩效奖励体系对员工工作情绪具备一定的鼓励作用,因此事业单位需提高奖励体系的执行力,根据部门员工的实际工作情况和对部门的贡献,依据绩效奖励体系,给予相应的奖励。例如:绩效考核奖励体系中,设置多项薪酬奖励,不论是个人奖励,还是集体降低,事业单位必须遵循绩效考核奖励体系的实际规定,杜绝出现私扣奖励、奖励少发、均发的现象,实际做到奖励公平,以此提高员工对工作的积极性,进而保障事业单位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

总之,绩效考核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属于重要的管理内容,对人力资源、事业单位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对绩效考核的利用,处于动态发展与更新的状态中,通过有效、合理的途径,实现优质的绩效考核,既可以满足事业单位在社会发展中的需求,又可以体现人力资源的优势。

参考文献

[1]吴婷.浅谈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制度[J].才智,2012(23):12-14

单位绩效考核方法篇7

关键词: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事业单位

目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收入主要由岗位工资、薪级工资、津贴补贴、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五部分构成。其中前四项基本是按月固定发放,而奖励性绩效工资需要首先对工作人员按照一定规则进行绩效考核之后发放。岗位绩效工资一方面保障和规范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收入;另一方面使绩效考核的观念深入人心,通过绩效考核并依据其结果分配奖励性绩效工资,有利于调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高了事业单位的整体效益。

在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的实际操作中,能否制定合理有效的绩效考核办法是关键。本文总结工作实际,以目标管理法的理念就制定其他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办法、具体考核和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提供一个思路。

所谓目标管理法(英文简称mBo法)是指由主管和下属共同讨论和制定工作人员在一定时期内需要达到的绩效目标,以及检验目标的标准;经过贯彻执行后,到规定期末,主管和下属双方共同依据标准,对照目标,确认成绩,查找不足,评价工作人员的绩效,兑现奖惩,并制定下一阶段的绩效目标。目标管理法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在实际操作中,有以下环节和步骤:

一、确定考核对象

理论上说,绩效考核的对象应该是事业单位的每一个工作人员,但若如此考核,则工作量巨大。为此我们将考核对象调整为事业单位的各组成部门,各部门的工作人员由部门负责人考核。这样既提高了效率,也有利于事业单位部门负责人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特别要说明的是,事业单位的领导集体的考核理论上应由上级主管部门负责,但为了便于绩效工资的分配,可将某领导分管的各部门的绩效考核的最高得分作为该领导的绩效考核得分。

二、明确组织领导,建立考核机构

任何办法,都需要人去落实。组织领导和考核机构是绩效考核的另一个关键。工作人员的选择要特别突出公道正派和群众信任。可以成立绩效考核领导小组和领导小组办公室,前者统揽全局,后则负责具体工作。由事业单位“一把手”任绩效考核领导小组组长,单位副职任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任绩效考核领导小组成员。由事业单位督查部门负责人任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督查部门、人事部门、行政办公室人员为工作人员。

三、确定考核流程

通过对实际工作的总结,摸索了自查自评、重点抽查、民主测评、综合评定的考核流程。即每月月底各部门上报下月工作计划和本月工作总结,并对照计划,自查自评本月工作,确定成绩查找不足;考核办不定时对各部门工作进展情况、工作人员履职情况进行抽查;月底绩效考核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民主评议确定各部门绩效考核得分,并将抽查和考核结果公示,接受监督。

四、明确考核的内容

绩效具有多维性的特点,为了方便操作,主要从遵守纪律和工作完成情况两个方面考核。可以制定“共同目标”和“业务目标”两个方面的考核内容。

共同目标是指劳动纪律、行政效能、廉洁自律、服务态度四个小项的内容。劳动纪律主要包括按时上下班、严格请销假制度等;行政效能主要包括做好优化发展环境工作、依法履职、遵守限时承诺制和信息报送任务等;廉洁自律包括廉政教育、签订目标责任书等;服务态度包括执行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等。

业务目标,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按照三定方案规定的职能职责依法履职,二是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本部分内容具有动态变化性的特点,要求各部门按月上报工作计划和总结。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工作计划和月度总结要明确每项工作完成的质和量的标准,能够量化的必须量化,不能量化的应提出完成标准,工作计划要分解到个人。

五、合理设置评分细则和基准分值

目标考核实行基准总分100分制,其中共同目标设40分,四个小项均占10分,本项目只设扣分规则,设置如迟到、早退扣1分等内容;业务目标设50分,按月度计划动态分解分值,本项目除设扣分规则外,如工作完成不好或延期完成的扣5分,也设有加分规则,如工作完成好受到上级部分表彰的加2分。剩余10分,由考核小组民主测评决定。本部分可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灵活设置。

六、绩效考核结果的运用

绩效考核结果的运用,即核算各部门奖励性绩效工资的总量。具体算法是,首先将各部门得分与部门人数乘积加总,即得单位绩效考核总分。再将事业单位当月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额除以考核总分,即为每分工资数。某部门的当月绩效工资总量即=部门得分×人数×每分工资数。在这里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分配没有考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身份和岗位等级,各部门内部的分配可以参照本办法执行。

参考文献

单位绩效考核方法篇8

关键词:事业单位;绩效管理;绩效考评

中图分类号:D630.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2-0071-02

2012年4月16日,新华社首次《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出,今后5年,在清理规范基础上完成事业单位分类。事业单位建立绩效考评制度作为事业单位监督制度建设的一部分被正式纳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八项措施中。

绩效考评制度,是指靠凭着对照工作目标或绩效标准,采用一定的考评方法,评定员工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员工的工作职责履行程度和员工的发展情况,并将上述评定结果反馈给员工的一种制度。

建立健全绩效考评制度的最终目的是改善员工的工作表现,以达到企业的经营目标,并提高员工的满意程度和未来的成就感。绩效考评的结果主要用于工作反馈、报酬管理、职务调整和工作改进。

一、当前事业单位绩效考评制度存在的问题

事业单位绩效考评制度在建立与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考评目的不明确

绩效管理系统的目的主要有三个:战略目的、管理目的、开发目的。绩效考评是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当按照上述目的进行考评。但事业单位现行的绩效考评内容基本上由“德、能、勤、绩”四方面构成。尽管考核角度比较立体,但绩效考评的指标内容很难体现组织总体目标的具体化,很难体现组织科学管理的目的,因而很难明确体现出绩效考评目的的层次,也很难将被考核者进行全面立体的评价,因此,大多数事业单位的绩效考评结果很难有效地利用于员工的使用、培养、晋升、聘任、奖惩等方面,考核成为例行公事,形式的成分多于实质的内容。

(二)考评方法过于简化

在我国事业单位现有的考评体系中,考评内容和指标笼统,考评方法粗略。考核内容基本上由“德、能、勤、绩”四方面构成,绩效考评结果一般分为四等次,即“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而许多单位往往没能将其进行科学地细化,在考评过程中,许多单位为了避免矛盾,将四等次按照一定比例分配到各个部门,而各部门将“优秀”的指标采用轮流坐庄的方法在部门内平衡,如果考评结果涉及职称评定的问题时,往往都将“优秀”落实给了职称评定人员,使绩效考评失去了应有的意义。有些单位在考评中仍然采用较为简单的打分法,将其他方法作为补充,使得考核过于简化,有失针对性,导致考核工作流于形式。

(三)考评周期过长

我国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中目前许多单位采取的是年度考核,即一年考核一次,而且没有平时考核作为辅助,这样容易放大被考核者近期的表现,而忽视其在全年大部分时间或工作重点时段的表现。这种对被考核者平时的表现不建账、不作资料积累的现象,使年终考核与平时工作脱钩,导致绩效考核结果失真。

(四)考评激励功能不明显

绩效考评的根本目标就是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实现组织目标。因此,激励是绩效考评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功能。从需要层次理论来看,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事业单位职工的需要,这一需要的满足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在许多事业单位中,绩效考评与员工的职务晋升、工资待遇关联性不强,一些从事创造性工作或者在工作中做出较大贡献的员工,往往也得不到应有的绩效激励。从期望值理论来分析,人之所以愿意从事某项工作并达到组织目标,是因为这些工作和组织目标会帮助他们达成自己的目标。但由于上述绩效考评现象的存在,直接导致了员工对绩效考评的信任,严重影响了员工参与绩效考评的热情和积极性。另外,考评的结果与奖惩挂钩不紧密,而且奖惩缺乏法制性,有的单位只是把绩效考评当做管理工作中的一个环节,以至考评流于形式。

(五)考评反馈渠道不畅通

考评反馈的目的是使领导和下属对绩效考评结果进行双向沟通,分析绩效目标未达成的原因,研究提出改进绩效的方向和措施,以帮助员工提高绩效水平。当前,事业单位在考评工作结束后,很少向考核对象反馈意见,即使有反馈也多是下达通知,谈不上双方沟通,基本上都疏忽了绩效反馈这一环节;被考核者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很少能够通过绩效考评得到改进,从而使考评结果不能充分有效地利用和转化,导致考评作用失效。

二、完善事业单位绩效考评制度的对策

完善事业单位绩效考评制度是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重要保障措施。当前,完善事业单位绩效考评制度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明确事业单位绩效考评的定位和考评内容

当前,我国事业单位按照社会功能,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从事公益服务三个类别。不同类别的职能部门其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工作重点、工作职责均有差异,不能用统一的评价指标来考评所有的人。所以,事业单位进行绩效考评时,要依据“精简高效、结构合理、群体优化”的原则实行分类评价,不同地区、不同类别、不同层级的工作人员应用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应根据单位特点、人员结构等情况,可用定量为主、定性为辅,领导为主导为主、群众参与的考核方法,建立科学的、量化的多方位评价体系,对被考核者的思想政治表现、职业道德、社会伦理道德、政策理论水平、本职业务能力、协调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出勤情况、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和效益等方面进行考评。这样,既能增加绩效考评的可操作性,又能提高评价的效率。

(二)采用科学多样的考评方法

事业单位的绩效考评应逐步实现日常考核与年终评估相结合,才能保证绩效考评工作的全面性、具体性和客观性。

在事业单位的日常考核中,应对工作人员平常表现进行持续评估和积累,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整体印象,为年终的绩效考核提供可靠的基础资料。在事业单位的年终考评中,应注意多种评估方法的有机结合,如平衡积分卡、全视角考核法、关键指标法等先进的考评方法结合使用。同时,为保证考评结果的客观公正,事业单位在考评时还应综合运用多种定量与定性方法。尤为重要的是,无论采用何种方法,考评标准必须具体详尽,尽量以最大限度降低凭印象打分的现象。另外,由于事业单位中层干部在单位中发挥承上启下以及横向沟通的作用,是单位管理的“枢纽”,因此,这一层次的考评还可考虑采取360度考评方法。各种方法科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绩效考评体系,就会极大地提高绩效考评的效度和信度,最终实现提高绩效考评质量的目标。

(三)确定规范适宜的考评周期

在日常工作中的平时考核是检验考评对象履行岗位职责的日常情况,是年度考评的依据。定期考核是以平时考核为基础,对考核对象一定时期内进行的全面考核评价,是考核的最终确定形式。因此,事业单位的各级管理者既要通过日常工作了解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表现,又要通过定期考核来评价工作人员的全面业绩状况。考评的周期应根据不同性质、不同层次、不同岗位、不同考核目的来决定。一般说来,对高层管理者、科研工作者,考评期限以年度为宜;对中层管理者,以季度考评为宜;对一般操作性工作者,以月份考评为宜。另外,各事业单位也可根据各单位实际情况,灵活调整考评周期,也可以采取每月、每季度进行一次小型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积累起来,年终进行一次全面的总考评。这种日常考评与定期考评相结合的方式,能避免年度考核中的“近因效应”,从而提高能够绩效考评的准确度,使得绩效考评的有效性进一步提高。

(四)实施充分有效的绩效反馈

绩效考评的结果须要充分有效地反馈给被考核者,以至于达到改善提高的目的。事业单位在向被考核者反馈时,可以采用正式反馈,也可以采用非正式反馈。正式反馈包括面谈式反馈、集体讨论式反馈和网络电子信函式反馈。其中以面谈式反馈为主,另外两种反馈形式为补充。非正式反馈是指对于一些特殊岗位的员工或特殊的员工,通过以上的几种正式反馈方法都很难达到既定目的,因而需要采用一些非正式的反馈方式进行反馈,以提高绩效反馈的有效性。

在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过程中,对于事业单位类别的划分、事业单位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资金的弥补渠道、员工工资的核定等问题,都不同程度上需要通过绩效考评制度进行落实,因此,绩效考评制度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事业单位改革,所以,完善事业单位绩效考评制度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杨耀清,叶玲,吕志军.浅论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改革与绩效考评的关系[J].会计师,2010,(1).

[2]方诗国.事业单位绩效考评初探[J].兵团建设,2011,(17).

[3]李学.非理性绩效考评、组织依附与目标置换—地方政府微观失范行为的分析框架[J].公共管理研究,2010,(1).

[4]王庆军,陈永志,孙超平.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360°绩效考评[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0).

[5]章锦欧.关于对事业单位绩效考评工具库的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0,(11).

单位绩效考核方法篇9

关键词:水利机关;绩效考核;人力资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F2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4-0103-02

随着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日趋深入,事业单位人事管理逐步向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发展,2007年,水利部出台《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实施意见》,将水利事业单位所有岗位划分为管理、专业技术及工勤岗位三类,这是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也是职工管理逐步向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化,标志着水利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正逐步向规范化、科学化迈进。今后,对不同类别岗位之间的岗位职责要求以及对任职者的素质、能力的要求将会越来越高。

如何准确反映机关后勤部门各岗位工作人员实际的工作绩效,有效地调动机关后勤职工积极性,促进职工能力素质的提高,从而保证机关后勤各项工作目标的实现?本文从所在单位绩效考核工作现状分析及措施建议两方面进行探讨。

一、机关后勤绩效考核工作现状及问题分析

由于事业单位工作性质相对抽象,考核指标不便量化,目前事业单位又没有有效的绩效考核方法值得借鉴,因此,近几年来机关后勤的绩效考核一直套用传统的考核模式,以“德、能、勤、绩、廉”五项指标来考核评价干部的任职情况。理论上考核结果也作为了干部晋升的依据,但事实上,这种考核起到的激励作用并不大。究其原因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考核指标过于笼统抽象,指标雷同,没有具体的考核要素;二是考核定性部分过多,评价者受主观因素影响打分,考核结果容易带来非议;三是考核重身份轻岗位,与现时从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改革模式不相适应;四是考核个人业绩凭印象分;五是考核与收入分配脱节,考核结果没有与薪酬奖金、职务升调等挂钩,职工失去“争优”动力;六是考核结果只注重优秀票,个别单位科级以上干部人数多,优秀得票多。相反不称职票忽略不计,使考核失去奖优罚劣意义。

针对以往考核中出现的问题和弊端,2009年,机关后勤部门全面推行项目管理,职能部门以此为契机修订了考核办法,尝试借鉴上下级、周边360度绩效考核方法,对个人的考核设定能力、态度和业绩等关键考核指标,对单位的考核设定综合指标和业绩指标,考核与项目管理口径一致,分为管理部门和生产单位设定不同的权重分值,业绩考核依据项目管理系统综合评价数据,基本实现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原则,考核过程借助职代会平台,考核结果在年度预留绩效奖金中兑现。

从去年试行情况看该办法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各单位对这种相对公平的考核方式基本认同,并从如何完善该考核办法的角度提出了改进意见,比如,建议在考核过程中实行职工代表听证制度;建议微调考核指标权重分值;建议将单位和个人的考核结果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公示;建议缩短考核周期,实行月度考核;建议加大年终考核奖励力度,设立绩效考核专用奖励基金等等。这些诚恳而积极的建议,对于做好今后绩效考核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尽管目前的考核办法需要完善的地方还很多,但总体上是朝着规范化管理的目标迈进。

二、进一步做好机关后勤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工作的建议

2009年实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后,目前水利机关后勤部门人力资源主要包括管理、专业技术和工勤三类人员共363人,其中,管理岗位141人,专业技术岗位40人,工勤岗位182人,现有的人力资源已成为单位发展的核心资源,只有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变被动管理为主动开发,才能带动经济建设真正促进后勤经济发展。绩效考核正是对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培养,如何加强考核工作,解决考核中存在的问题,使绩效考核工作科学化、规范化,使绩效考核真正发挥奖勤罚懒、优胜劣汰的作用,个人建议应从以下几个环节加以完善:

一要加大绩效考核宣传力度,考核力争全员参与。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同项目管理一样,绩效考核工作目的都是为了奖优罚劣,提高职工积极性,促进单位整体效益的提高。建议通过宣传、鼓励,使单位领导、考核对象、广大职工充分认识到绩效考核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绩效考核对象不仅仅局限于干部,而是全员参与,才能使绩效考核真正发挥其作用。

二要进一步量化、硬化考核指标,增加绩效考核的可操作性。机关后勤各项工作涉及面广,工作繁杂琐碎,事务性工作多,量化难度大,能否在制定考核指标前,事先编制岗位说明书,收集归纳全中心300多个岗位进行岗位描述分析,以担任各个岗位所需具备的能力素质和目标任务作为制定考核指标的依据,进一步细化、量化。目前,各岗位工作任务已经在项目管理系统中体现,并且有具体的数据可以利用。

三要进一步规范绩效考核方法和程序。在执行考核过程中,有单位提出考核不能一杆尺的问题。为此,建议尝试采取“分类分项同比”考核,即管理部门尽管没有工作任务不产生产值,但可以成本控制来与兄弟单位横向比较。生产单位考核指标也应该还是按管理、保障服务单位、企业,不同性质的单位间进行比较,相对公平。

四要加大考核结果的应用力度。考核成果的利用是发挥绩效考核作用、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关键。考核结果可以作为薪酬、奖金、晋升、调动、职工教育培训的依据。比如,除年度预留奖金外,能否另外设立绩效考核奖励基金;或连续两年或三年获得优秀等次的职工上调一档岗位系数;或在评选后勤服务明星时,优先考虑获得优秀等次的职工;连续几年获得优秀的职工奖励外出专业技能培训学习的机会等等。考核结果的合理应用,会促进单位管理的良性循环。

五要重视绩效考核的总结、反馈环节。考核工作结束后,及时地总结考核中的经验不足便于改进工作,同时根据考核结果,分析职工队伍现状,找出不足,提出整改意见供领导参考。在绩效考核的反馈环节,使被考核者了解自身表现与组织期望之间的差距,及时的沟通,从而通过考核对被考核者起到激励和鞭策作用。

另外,做好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工作还需要建立激励机制,如物资激励、精神激励和情感激励、参与激励、培训激励等。如设立职工专项奖励基金,如对作出突出贡献的部门和个人给予奖励;在项目管理单项奖励基础上,对完成产值高的部门给予奖励、对提出合理化建议被采纳的个人给予奖励等等;如设立职工培训教育基金,用于职工专业技能人才的培训,加大职工自考资质的奖励幅度等等。

尽管我们还在绩效考核规范化的道路上摸索,还有许多问题需完善。但相信,有各级领导的重视、干部职工的配合,加之有效的激励机制作支撑,机关后勤人力资源绩效考核工作定会发挥“催化剂”作用,促进单位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宋卫平.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人才资源开发,2008,(10).

单位绩效考核方法篇10

[关键词]绩效考核事业单位考核指标

事业单位的编制主要有三类:一是少量的行政管理人员,二是大量的专业技术骨干,三是一部分从事后勤保障的工勤人员。现今人力资源已经成为第一资源,只有变被动为主动管理,以充分使用人力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可以充分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起到鼓励、支持、规范、指示的作用,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素质与涵养,来保证单位工作目标与任务的实现。因此,加强绩效考核问题研究,解决当前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迫在眉睫。本文将着重探讨绩效考核制度在事业单位中的应用问题。

一、事业单位在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

1.观念问题。现在大家对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许多传统老旧的观念依旧禁锢着事业单位员工的思想。有些事业单位领导对绩效考核不重视,精力都放在完成单位的工作任务上,只是在年底的时候随便组织起一个考核小组,根本无视考核的质量。还有很多事业单位的员工也不了解考核的重要性。结果是大家“轮流坐庄”,民主测评走过场,流于形式,都做老好人。这样造成在本职工作中有积极创造性的员工的工作热情受到了打压,绩效考核的真正作用丧失了,甚至还起到了相反的作用。

2.考核指标过于笼统,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现在的绩效考核指标大都由“德、能、勤、绩、廉”所囊括。这些方面用在实践中具体操作的弹性很大,等级区分不明显。许多单位对不同的岗位与工作人员采用相同的评价标准,没有充分体现不同岗位在职者的工作能力与贡献大小。还有许多单位考核分为优秀、及格、不及格,线划的过于宽泛,未能表现出员工之间的实际绩效差别,在单位的考核结果中沦落为没有不及格的,大家都是优秀与及格。

3.绩效考核方法过于单一。目前,许多单位使用更传统的“得分”,然后加权平均作为最终结果。这种方法虽然简单,但在评估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是一个大问题。采用过于简单的方法来进行绩效考核,考核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必然受到不利影响,导致考核流于形式。如果事业单位的绩效评价主要采取“量表评分法”,但设计一个形式简单的评估流程,减少了考核的信用度和效率。此外,单位大都在年底突击进行绩效考核,依据的是年底的工作业绩,并没有将日常的工作业绩纳入考核指标,这样就使得考核失去了重要的依据。

以上这些问题,第一,严重影响评估工作效果,使得绩效考核工作流于形式,让单位领导班子无法了解的员工的实际情况,由此容易导致错误的决策。第二,真实性受到质疑,影响绩效考核的客观公正性,也很容易形成工作人员到错误的方向发展,不利于调动员工。

二、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应用问题解决方法

1.注意日常评估相结合的综合考核。各级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不仅要通过日常工作了解实际工作中工作人员的业绩,而且还可以通过综合评估方法全面了解工作人员在某一段时间内的工作绩效。可采取每月、每半年一次的持续考核与年终总结相结合的工作人员考核方法。每月评估的评估工作在平常时期,并逐渐积累形成的整体印象,并为半年、年底评估提供更详细的基础资料。日常和定期评估相结合的综合考核方法,克服了年度评估的“近因效应”,形成更为长期的影响力,以便更准确的评估工作人员的工作业绩。

2.考核指标必须细化、量化,具备可操作性。绩效考核指标应符合以下三项条件:第一,对不同层次或不同类型的测试对象,考核指标体系应该是不同的;第二,在不同层次或不同类型的测试对象的评价,评价指标应给予不同的权重;第三,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指标的可比性,以加强评价。在这个前提下,根据不同机构的特点和岗位职责,在“德,能,勤、绩、廉”的方面设置一些详细的指标。每项指标的考核,应加以具体和详细的说明,以减少对考核理解的不同导致不同的偏差。因此,事业单位要根据不同层次或不同类型的测试对象,将绩效考核指标细分为“个性指标”和“共同指标”,使用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相结合形式的指标体系,以克服原有评考核过于机械,死板的不足之处。

3.建立绩效考核与员工个人收入之间的联动关系。现在不少事业单位都建立了系统的工资标准,要将员工的个人收入与绩效考核的结果形成正相关的关系。要根据自己单位岗位目标任务的要求和考核情况,及时进行绩效工资和奖惩兑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形成奖优罚劣,奖勤罚懒,“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实现劳动报酬和单位效益挂钩,既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又使集体和个人利益都得到较好的体现。

4.考核程序贯彻民主集中制。一般的考核程序是由领导考核自己属下的工作业绩,再由同事之间互相考核。目前这种状况造成了两种极端的情况。领导来决定绩效考核的话,会造成领导按照个人的好恶以及与员工的私人关系来评判。而由员工打分或者投票来决定的话,同样也会产生不利影响。应当采用先民主后集中的方法加以管理,既要避免领导的不公而且也要防止出现老好人的现象。

三、结束语

绩效考核应用方法中各种问题是长期困扰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问题。尤其是在当今这个知识经济的时代,面对国内外社会经济环境复杂多变,事业单位必须转变观念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大力加强包括绩效考核制度在各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改革,为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