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部存在的问题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8:43:17

行政部存在的问题篇1

关键词:行政单位内部控制缺陷对策

政单位是指由我国政府运用国有资产而设立的、用以提供一系列公共服务的社会组织机构。行政单位内部控制具体是指行政单位为了实现预先设定的目标、控制风险、保护资产安全完整而采取的一系列有关制度制定、操作流程、管理方法和控制措施的总称。通过有效的内部控制,行政单位的各项工作可以顺利进行。换句话说,行政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国家加强监督管理的一个重要举措,通过内部控制体系,行政单位的工作效率会更高,管理会更规范。但是不同性质的行政单位内部控制差异较大,执行力度也千差万别,导致行政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有许多不足之处,影响其正常运行,难以发挥出内部控制的最大作用。

一、行政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

首先,行政单位作为行使公职权利的部门,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保证社会公众利益,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能够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而且能及时发现和弥补财务及其他工作中的一些漏洞和错误,使公众利益得到更有效的保障。其次,政府部门工作能力、工作效率直接影响着公共服务质量,强有力的内部控制有利于行政单位提高管理水平、办事效率和治理能力,科学规范的内部管理制度真正能让行政单位完成好国家和人民赋予的使命。再次,每一个行政单位都有一定的工作任务和发展目标,内部控制是完成这些任务和目标的辅助及保障,在社会经济新形势下,各个行政单位面临各种新的挑战,加强内部控制特别是财务方面内部控制,既可以使行政单位的工作顺利平稳进行,又可以实现单位制定的发展目标。总而言之,加强行政单位内部控制不仅可以控制风险、保护资产安全完整、保证经济活动的合理有效进行,还可以提高单位整体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更好地履行社会保障职能。

二、当前行政单位内部控制的缺陷

(一)内部控制意识淡薄

内部控制作为单位防范和管控经济及管理活动风险而建立的内部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行政单位开始逐渐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但是仍有部分行政挝淮嬖谡体内部控制意识不足的问题,有些单位认为内部控制仅是财务部门的一项工作,财务制度就是内部控制制度,没有认清内部控制对行政单位发展的重要性,也没有意识到管理者与各部门之间在内部控制过程中的责任,在出现问题后相互推诿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都是由于缺乏正确的内部控制意识导致的。

(二)内部控制制度缺失

长期以来,行政单位内部控制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保驾护航,现有的内部控制也仅仅是一个原则指导性文件,并未建立完整可行的内部控制法规体系作为指引,并且已有的规范文件仅涉及经济活动,非经济活动并未纳入内部控制范畴,所以现行法规并不能给行政单位内部控制的健全发展做出指导。另外,虽然大多数行政单位结合现有法规和自身情况制定了财务和管理方面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制度不够细化,偏离实际,流于形式,影响力有限,无法约束所有工作人员,导致在实际操作中内部控制政策执行力不足。所以,当前不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法规无法为行政单位提供保障。

(三)内外部监督力度不够

内部监督在行政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内部监督能及时发现并纠正行政单位经济业务中发生的失误和舞弊,及时向领导反馈单位内部控制中的缺陷和改进意见。但很多行政单位却忽略了内部监督的重要性,单位内部很少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即使有的单位建立了内部的审计部门,但内部审计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属于“平行机构”,权威性和独立性不够,而且内部审计人员业务水平不高,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不能够满足日常工作需要,这就导致内部控制监督职能难以发挥。此外,行政单位外部监督方面,不能充分利用外部审计力量对单位内部控制设计及运行情况进行监督,也会对内部控制效果产生一定影响。

(四)信息沟通机制不畅

高效的信息系统与沟通有利于行政单位建立科学的内部控制体系,如果单位中各部门之间的信息能得以快速的收集和传递,那么就能使内部控制信息得到充分发挥和利用。而我国行政单位信息化建设推进较慢,行政单位在上下级信息沟通上存在着严重的信息滞后问题,领导与下级机构缺乏及时有效沟通,导致实际工作效率的下降;有些单位还没有将行政单位日常的经济活动及其内部控制流程措施在单位信息系统中及时更新,单位不能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有关的信息,信息公开透明度低,长此以往,不利于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与完善。

三、改进行政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对策

(一)增强内部控制意识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环境、新形势,行政单位必须要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提升内部控制思想意识,营造较好的工作环境与工作氛围,充分调动起行政单位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各行政单位的领导和工作人员要充分认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增强内部控制意识,特别是主要单位领导及部门负责人应以身作则,树立“岗位责任”观念,将权利和责任落实到人,履行好单位内部控制职责,提高内部控制工作的严肃性。各单位还应积极开展宣传和培训,让单位内部全体员工对内部控制工作做到熟悉和了解,树立正确的内部控制理念,提高全员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使全员都能积极参与到内部控制建设中,积极营造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为内部控制制度实施创造出有利的环境。

(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在新形势下,我国行政单位的发展策略、业务处理、工作理念等都会发生重大变化,行政单位为了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分阶段实施、按步骤调整,明确岗位职责,细化工作流程,从大局出发,从细处着眼,层层落实,不断提高,循序渐进,从各项分散独立的制度到形成全面系统的制度体系,使内部控制体系能够更好的适应经济新环境、政治新形势。首先,在国家层面,各立法部门应从实际情况出发,结合现有规定和试行办法,制定出更加详细、权威、可实施的行政单位内部控制法律法规,使得各个行政单位在进行内部控制活动时有法可依。其次,各行政单位要全面梳理本单位的业务流程,结合单位具体的实际情况,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充分调动所有人员的智慧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充分发挥出内部控制的全面性和制衡性特点,并严格遵照制度执行。不仅要把经济业务纳入到内部控制制度,还要建立健全权力制衡机制。同时,建立和完善预算编制工作机制,进一步规范预算编制程序,完善预算编制方法,严格预算执行,落实预算执行责任制。最后,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如果有不妥之处应及时{整,以保证制度的可操作性和规范性。

(三)加大内外部监督力度

首先,行政单位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起内部控制监督机制,杜绝行政单位管理人员,并对内部控制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及时纠正,进而促使内部控制制度不断完善。其次,科学合理地设置内部审计组织机构,保证其能够独立、公正地发挥内部审计应有的效果,也要选择较强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水平的业务人员,从而提高行政单位各项工作的管理水平。最后,要充分发挥外部监督作用,财政部门作为公共资金使用计划的审批者和分配者,有义务对资金使用的方向和效率进行持续跟踪和监督,外部审计部门的职能就是对公共资金使用过程的合理合规性进行审查,对相关部门和岗位受托责任的履行结果进行审计,纪检监察部门对负责公共资金使用过程中单位与人员的违法违纪情况进行监督、调查和惩处。这些外部监督组织既有权威性,又有强制性,受到国家法律保护,对行政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有效的监督、指导和保障。总之,只有通过内部审计与外部监督紧密结合,形成合力,才能促使内部控制制度向着更完善的方向发展。

(四)构建信息沟通渠道

信息与沟通是行政单位保证信息收集、制作与传递,确保信息在单位内部与外部之间的有效沟通。行政单位应当积极推进信息化系统建设,将内控流程嵌入信息化系统,及时准确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及时有效,促进内部控制制度的良好运行。进一步完善信息沟通制度,建立多渠道的上下级沟通机制,对单位内部管理层和外部相关部门进行有效沟通和反馈。内部控制信息化系统还可以促进行政单位内部各层级之间、单位内部和社会公众进行交流,避免由于沟通不畅导致的矛盾,排除人为干扰因素,保证日常工作顺利进行。

四、总结

总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特别是社会公众对政府信息公开的要求呼声越来越高,要求政府行政效率不断提高,使得社会公众对行政单位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行政单位针对内部控制不仅要给予高度的重视、严格依照相关的法律法规执行、坚决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还要加大内外部监督力度、构建信息沟通渠道等,促使行政单位内部控制迈上一个新台阶,推动我国行政单位稳步健康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玉玲.初探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J].财经界(学术版),2014,(01).

[2]刘永泽,唐大鹏.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几个问题[J].会计研究,2013,(1).

[3]张学华.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26).

行政部存在的问题篇2

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我国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为生态保护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政治保障,为生态保护参与综合决策创造了条件,促进了我国生态环境执法革新的步伐。目前,我国的环境法制建设不断加强,环境行政执法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过去那种环境保护无法可依的局面,环境行政执法在环境保护中也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民群众环境意识、民主意识、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给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和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也使环境行政执法工作中暴露出一些问题,一些地方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问题在根本上还没有得到解决,这种现象不仅损害了环境法律法规的严肃性和环保部门的执法形象,还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环境违法行为,严重制约着我国环境法制建设的发展。

一、我市生态环境行政执法概述

中山市生态环境局设有办公室、综合科、法规与宣教科、审批服务办公室、水与海洋生态环境科、大气与应对气候变化科、自然生态保护科(土壤生态环境科)、固体废物与辐射管理科、生态环境数据管理科、执法监督科、执法一、二、三科、人事科、机关党委等十五科室。主要负责建立健全生态环境制度、生态环境问题的统筹协调和监督管理、参与生态环境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生态环境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生态环境准入的监督管理、生态环境监测及宣传等工作。中山市生态环境局指导镇区生态环境行政执法工作。

2020年机构设置相关文件精神要求,镇街一般设置党政综合办公室、人大办公室、党建工作办公室(组织人事办公室)、纪律监察办公室、公共服务办公室、综合治理办公室等6个综合性办事机构和综合行政执法局。

除上述规定设置的机构外,石歧、东区、西区、坦洲、古镇、沙溪、横栏、三乡、东凤、黄圃等镇街设置宣传办公室、发展改革和统计局、工业信息和科技商务局、城管住建和农业农村局、生态环境保护局、应急局。

南区、五桂山、南头、港口、三角、板芙、阜沙、大涌、神湾、民众、南朗等镇街设置宣传办公室、经济发展和科技统计局、城管住建和农业农村局、应急管理局、生态环境保护局在综合行政执法局加挂牌子。

随着我市政府开通12369热线以来,收到广大人们群众的大力支持,其中对于环境污染现象的投诉也越来越多,其中不仅反映了全民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提升,同时还体现了人民群众对于环境问题的关注度提高。虽然我市环境行政执法队伍不断壮大,环境行政执法水平日益提高。但是,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实行过程中的许多规定并未得到很好施行。

二、我市镇区环境行政执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因素

环境保护法律现赋予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审批、许可、检查、验收、建议限期治理、调查、处罚、调解、监督等环境管理权力,就目前的现状看,环境管理逐步纳入依法办事的轨道,依法行政的水平逐步提高。但坏境执法与立法宗旨存在差距,这给环境行政机关正常行使行政执法活动带来诸多困难。

(一)环境行政执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1.违法处罚的不当

企业环境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是造成污染反弹、环境行政执法不到位的一个因素。如有些企业违法排污作为降低成本,追求利润的“捷径”,环境法律、法规授予环保部门的一项重要处罚措施是罚款,而罚款的数额与企业违法情节、环境危害程度、违法得利不挂钩。对于偷排行为,环保部门只能作罚款的行政处罚,不会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违法所得。因此,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是污染反弹屡禁不止的一个很大因素,污染反弹此起彼落,更显环境行政执法的不到位。

2.环境行政执法队伍素质不高

由于历史及各方面的原因,环境部门特别是基层环保部门的机构,队伍一直偏弱,执法任务繁重,执法人员少,还有执法人员一身兼数职的现象,影响了正常的环境行政执法的能力。就拿我市一个镇区的生态环境部门来说,全分局有工作人员14名,其中3名是公务员,1名工勤,其余10名是合同工,14名工作人员里,只有3名公务员有执法证。环境行政执法能力严重不足,执法人员对法律理解不深,不能正确运用法律法规条文,对违法事实与处罚依据条款不相对应,调查处理的程序不规范,不注意事实证据的收集,证据不全面,对违法者的违法事实掌握不准,导致在适用自由裁量权时把握不准。环境执法人员的素质与当前的环境形势及所肩负的任务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

3.执法设备、基础设施落后

乡镇环境保护公益性强,回报率小,因此对社会资金缺乏吸引力,政府没有发挥主导投资作用。乡镇聚居点由于单体市场规模小,其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难以进行市场化运作,因为必须依赖财政资金。而乡镇行政组织普遍财源不足,连应付生产性基础设施都不够,更难以建设污染治理基础设施和购置执法设备。

(二)造成镇区环境行政执法困境的原因所在

1.环保认识不到位

一些地方政府领导对科学发展观和政绩观认识不到位,为了本地区、本部门的利益,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环保法制观念淡薄,在建设项目的安排上,往往是考虑发展生产的需要,而不考虑环保的要求。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和自我发展的独立法人,他又往往以效益不好、资金短缺为借口,迟迟不建设污染治理设施,将环保治理投资和运行费用当作作额外的经济负担,直排、偷排污染物的现象屡有发生。有的企业为追求经济利益,擅自闲置或不正常使用治污没备,致使污染物严重超标排放。

2.环境管理体制不完善

由于我国的环境管理体制立法在体系方面有很大缺陷,各种立法规定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立法之间缺乏统一和配合,因此在执法过程中,有些问题仅靠环保主管部门一家是不行,需要的是有关执法机关协同配合。再一个就是由于各环境行政机关的执法职能职责范围划分不够明确,相互关系没有理顺,现在除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外,其他相关部门没有将环境保护事前防范、预防为主提到相对的高度,以致各个执法机关之间缺乏协调配合,在执法过程中自身违法的问题时有发生,形成一些环境问题积重难返。

3.镇区财政困难

受地方财政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限制,环境执法经费不足,环保没有固定的资金来源,环保投入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相适应。许多基层环保机构的执法装备远远达不到标准,环保部门要加大对环境管理往往力不从心。

三、解决我市镇区环境行政执法工作解决问题的对策

环境行政执法难的现象,不仅制约了我国环境法制建设的发展,也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造成了重大的负面影响,切实解决我市镇区环境行政执法问题,十分必要。

1.加大处理力度,以“铁腕”治污

李克强总理指出,向包括雾霾在内的污染宣战,就是要“铁规”治污加“铁腕”治污,对那些违法偷排、伤天害理的行为,政府绝不手软,要坚决予以惩处。“铁规”加“铁腕”,方能刹住污染之害。

我过现行法律处罚力度普遍偏轻造成违法成本低,从而形成“执法不停,罚款不断,但排污不止”的怪圈,也是环境污染屡禁不止、愈演愈烈的制度性原因。在这方面,发达国家的做法值得借鉴。2007年10月9日,美国电力公司因生产造成的酸雨污染环境,被美国环境保护署、8个州政府和十多家环保组织提起集团诉讼,最终被迫与司法部门达成和解协议,同意接受46亿美元的巨额罚金。这么高的违法成本之下,谁还敢以身试法?

加大对污染者的处罚力度与强度,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对于严重污染事件之类的单次环境违法行为,提高罚款的额度,增加处罚的威慑性。二是对偷排、废危倾倒之类的重复性的环境违法行为,每重复发生一次即视为一个单独违法行为,规定“按次计罚”,这样叠加累计以大大提高其违法成本。从以上两个方面来加大处罚力度与强度,将会极大提高违法成本,让违法者感到“得不偿失”从而产生巨大的威慑作用。

2.加强干部队伍能力建设,提高环境执法人员的素质。

加大经费投入,强化软硬件建设。各级人民政府切实加强地方环境保护机构的软硬件建设,使其能有效地独立行使职权,使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与所负担的任务相适应。大力提高环境行政执法人员的素质,环境行政执法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加强环境执法队伍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强化硬件建设,对重点污源安装主要污染物在线监控装置,实现在线远程定量化监控,确保污源治理设施正常运转和长期稳定达标排放。

加强法规学习,规范执法行为。通过各种形式,加强环境法规学习,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提高现场执法能力依法行政水平。通过队伍能力建设和素质培养,打造一支训练有素、精通业务、善于管理、为政清廉、吃苦耐劳的环境行政执法队伍。

3.完善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机制

一是执法机构要独立。环境执法部门对于政府以及其他部门的依附性和隶属性较弱。环保执法机构作为一个独立的执法个体,应当弱化其与政府以及其他部门的领导关系,避免受到过多的干预。二是执法权力要独立。环境监察执法主要是以执法权为基础,对于环境执法主体而言,具有完整的、独立的环境行政执法权也是其独立的标志。环境行政执法权主要包括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等权力。环境执法主体掌握的权力越充分,其独立性就越强;反之,当执法主体与其他主体分享行政执法权,或者对于其他主题的依赖性越强,其独立性就越弱。三是执法程序要独立。执法程序独立是指环境监察执法部门在行驶执法权、进行行政执法时,能够避免其他部门的不当干预,即在行政执法过程中能够保持独立,不受其他部门的直接的干预和挑战。无论是立法、司法和行政部门,都不宜直接干预环境执法的过程。

环境行政执法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只有立足本国的实际情况,迫切需要进一步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切实转变职能,真正建立起符合法治政府要求的行政执法体制、权力运行机制,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我们也只有沿着这条路一直向前,真正使环境行政执法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真正做到执法为民、执法利民。

参考文献

[1]周洁.《地方政府环境保护执法困境及破解》,《西南政法大学》,2018(3).

[2]贾珍珍.《浅析环境监察执法现状及问题》,《中国科技博览》,2016(1).

[3]霍沛民.《环境执法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大科技.科技天地》,2011(3).

[4]程晓珍.《浅谈我国环境执法存在问题的处理对策》,《科技致富向导》,2014(5).

行政部存在的问题篇3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财务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18-0121-02

随着我国财政制度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内部控制管理的作用日益突显。内部控制作为现代企业、事业单位提高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手段,对单位的工作效率有着重要影响。近些年来,行政事业单位不断加大内部控制的力度,但仍然存在着内控意识薄弱、财务基础工作不到位、内控管理人员素质有待加强以及内外部监控力度不足等问题,需要我们从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寻找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1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所存问题的分析

第一,内控意识比较薄弱,内控机制不够健全。就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单位对于内部控制这项工作并不是很重视,对于该项工作缺乏一个基本且正确的认识与了解。在实际控制过程中,认为只要按照规定来实施预算的编制,获得资金或者使用资金就可,却未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导致单位财政经费支出出现失控。部分财务工作人员自身的控制意识也比较低,在一些关键环节或者涉及经济业务的处理上,缺乏日常的控制以及监督,且职责权限也不是很清楚。尽管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已经构建了相应的内控机制,但是因某些原因,这些机制并未落到实处,在发生问题时,未严格按照这些制度以及措施来实施,使得违章不究或者有章不循等现象频发,导致所制定的这一系列内控机制变成了一种摆设,未充分发挥其作用。

第二,财务基础工作的不到位与不规范。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财务基础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其内控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整个单位的运营情况。就目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基础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为资产管理较为松散,在配置资产时随意性较大,未综合考虑单位自身的情况,导致资产的利用率降低,出现了严重的资金浪费现象;另外在购置以后没有及时入账,且也未构建相应的资产盘点机制,导致资产经常处于一种混乱的状态中,即有账无物或者有物无账,使得账实不符,最终造成资金流失问题的发生。二为岗位设计的不科学与不合理,存在着一种普遍的现象,即多个岗位兼职,这种方式很容易导致贪赃舞弊或者等现象出现。三为凭证工作不够规范,在原始凭证审核上随意性比较大且手续也不够严密,同时在报表或者账簿等一些会计档案资料的保管上,不够规范以及严谨,使得其完整性以及安全性得不到保障。

第三,内控管理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是很高,预算编制不够合理且科学。就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工作情况来看,控制管理人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以及专业素质相对较低,缺乏一种自我升值以及自我提高的意识。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中,预算编制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预算编制,不仅可帮助单位更好地划分资金,同时还可有效规避一些风险,但是从目前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工作来看,对于预算编制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依旧缺乏一个正确的认识,未严格按照相关要求与法定程序来实施该项工作。

第四,监控力度不够。一是在内部监督方面,内部审计作为内部监控的重要方法,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还没有设立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或者是设立了,但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与严肃性没有得到保证,从而使内部审计工作流于形式。二是在外部监督方面,国家审计部门、财政部门往往将监督的重点放在了行政事业单位对于资金的使用层面上,监督的内容是单位使用资金是否合理、合法,而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合理却往往不在监督的范围之内,这也是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力度不够的一个重要原因。

2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的相关建议

第一,良好内控环境的构建。在强化单位内控工作时,首要任务就是进行内控环境的构建,特别是思想意识的转变以及认识的强化。首先单位中的领导人必须要重视内控工作,树立一种第一责任主体意识;其次,单位内部相关部门与员工同样也需要提高其内控意识,树立一种正确的内控观念,了解并熟悉相关的内控制度以及方法。此外,还应加强单位内各项经济活动所存风险的分析,构建相应的评估机制,全面、客观且系统地实施评估,针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或者偏差,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来予以解决,尽早消除各种问题,以此为内控工作的实施奠定好基础。

第二,对单位内控中一些关键岗位进行合理且科学地设置,合理进行职责权限的划分,分离不相容的各岗位。同时还应将集体决策和授权批准有机结合,在进行某项经济业务之前应通过授权批准,可借助于书面的形式来授权批准,并明确相应的责任,要求单位各管理层应在所授权的范围内开展各项工作与行使自身所有的职责,构建相应的联签机制以及集体决策机制。

第三,构建相应的资产管理机制以及定期清查制度,通过账实核对、资产记录、定期盘点以及实物保管等各项措施的实施,使资产的安全性以及完整性得到保障,坚决不可让未通过授权的人来处置资产,以免导致资产浪费或者流失等现象的发生。同时还应加强预算的控制,强化预算编制工作,尤其是一些大型经济活动或者重大事件的预算,必须要采取全过程的管理,构建预算实施预警制度,科学且合理地明确预算的范围以及内容,加大监督力度。此外,还应加强单位会计工作的控制,构建完善的会计管理机制,加大财务管理人员专业技能的培训力度以及职业素养的教育力度,增强其业务水平,使会计基础工作得以规范化,严格按照规定来进行财务单据的填制、归档以及审核等,并妥善保管。

第四,完善监督机制。建立健全监督机制是确保内部控制制度有效实施的一个重要保证。一是行政事业单位要尽快建立独立性较强的内部审计机构,并赋予这一机构相应的职权,从而维护内部审计机构的权威性。只有在这种环境下,内部审计人员才能够更好行使相应的职权,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系统的稽查,确保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及时性与真实性。二是政府要重视外部审计的作用,要定期组织财务部门与审计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审核,督促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工作,最终实现单位内部会计审计与外部监督合力,保证内部控制制度全面、有效地执行。

3结论

综上所述,在当前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经济时代下,行政事业单位对其内控工作必须予以高度的重视与关注,提高单位内各部门以及员工的内控意识,基于成本效益这一原则上,分离不相容的各项职务,并采取互相制约和监督的方式,确保单位内所开展的各项经济活动实现规范化与合理化,确保资金使用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确保财务信息资料的完整性与真实性,以免出现腐败或者舞弊等现象,继而进一步提高内控质量与水平,提供更为全面且系统的公共服务。

参考文献:

[1]冀斌.浅析如何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能力[J].现代农村科技,2013(17):73-74.

[2]隋欣,钱忆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完善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6):161.

[3]胡炎晴.浅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2013(3):68-69.

行政部存在的问题篇4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现状

现阶段的行政机构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内部审计慢慢融入到里面。因为社会情势还有单位内容的变化,产生了大量的问题。详细现状可见:缺乏内部审计意识。中国的传统计划经济对行政机构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很多管理人都遵循传统方法。对财务工作还有内部审计工作关键性的理解没有到位;没有考虑到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在很多机构的组织结构中,审计部门依旧缺乏独立的人格,还把内部审计人员编入财务单位或是另外的部门,并且审计单位也在其他单位的管辖范围内。这种情况造成了审计人员工作量大,还伴随其他因素的干扰,审计工作质量差;审计工作落后,市场经济还有社会情势持续改变。大量的行政单位仍然遵循传统的工作模式,也就是主要关注财政收支审计,并未展开一定的扩展,不适应现阶段社会的发展;内部审计并未做出正确定位,内部审计工作不是基于真正的单位情况的变化,做出及时调整,工作目标还有单位,或者是部门整体目标的差异,最大限度地制约着内部审计的实施效果。

(二)内审在行政事业作用有限的原因分析

1.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够到位

现阶段,中国大量行政机构对内部审计职能的理解有偏差,在开展相应工作的环节中出现了诸多问题。例如,一部分行政机构没有独立的部门,其详细的内部审计工作大多数是财务单位或是其他单位来完成。然而,在这样的工作方式下,很容易造成行政机构内部审计工作欠缺一定的独立性以及公平性。内部审计构架也没有充分的参考效应,很大程度影响到行政事业机构的内部审计作用的体现。

2.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偏低

现阶段,公共机构的内部审计人员通常缺乏专职审计员。从别的地方转移的内部审计师具有相应的业务水平以及较低的工作能力。他们没有具备审计的专业知识以及理论知识,所以无法顺应内部审计工作的一些需求;在现阶段的公共机构内部审计员中,全职工作人员相对少,大多数是兼职人员,后续的教育跟不上,审计人员缺乏专业知识以及技能,缺乏计算机内部审计以及网络信息内部审计等内部控制;内部审计师的构架不科学,而且大部分工作人员都源于会计或是纪检监察人员。即使他们存在相应的会计知识,但他们对审计工作的理解不充分,不具备胜任能力。内部审计师的专业素养较低。审计工作中的行为不标准,风格不稳固。十分影响到了审计工作质量的增强。

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对策

(一)提升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与认识

能够利用优化机构管理的内部审计专业教育。例如,省审计办公室组织相应单位管理人员参加统一的内部审计工作培训,不但可以科学增强管理层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关注水平,并且也可以增强管理能力。更好的落实管理工作。或者地方审计局可以到行政机关组织相关的讲座以及培训,重点是负责财务工作以及审计的领导,以及各单位的领导进行讲座和培训,培训师将评估参与培训的领导人。评估是领导力评估以及未来选拔任用的核心根据,以确保领导人员可以在培训以及讲座环节中真正获取一些经验。此外,能够利用推广工作优化单位领导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关注水平。例如,在各行政机构中张贴标语,宣传指标,使领导人员在组织宣传的时候增强思想认识和层次。利用以上措施以及手段,领导人员可以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工作在培训学习,组织宣传,参与宣传过程中的关键性,让领导者认识到内部审计部门的重要性,确保内部审计单位的工作以及独立性的重要性,进而缓解中国行政事业机构内部审计部门缺乏独立性,工作过于形式,以及领导关注度低等方面的问题。

行政部存在的问题篇5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政府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和内部审计构成了我国审计监督体系的三大主体。随着行政事业单位职能的明确与转变,管理职责日益清晰,内部审计必然成为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行政事业单位的“免疫系统”,根本目的是提高组织自身的“免疫力”,促进其发展。内部审计能更真实地摸清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规模、来源渠道和使用方向,发现并揭露存在的违法违纪问题,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内部审计对财务数据异常的反映更加灵敏、快捷,能及时发现并尽早控制各种舞弊行为并揭露,等问题,严肃财经法纪,促进党风廉政建设。但在审计实践中,内部审计在行政和事业单位中尚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其作用也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工作显得相对滞后,亟待我们寻找存在的问题,探索解决的对策.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对实施内部审计的认识存有偏差

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对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产生了偏差,认为财政部门实施了预算外资金和罚没收入的收支两条线管理、行政事业单位编制了部门预算、资金实施了国库集中支付、物资的购买实行政府采购,行政事业单位不需要再开展内部审计,于是将内部审计等同于纪检监察,对内审的职能和作用认识发生了错位。

2.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到位

目前的行政事业单位内审机构的设置状况是:少部分行政主管部门设置了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大部分行政主管部门虽然也设置内部审计机构,但基本上没有配备相应的审计人员;部分行政主管部门虽然配备了审计人员,却没有相应的独立审计机构,如有些单位将所属内审机构置于监察室或纪委之下,根本谈不上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事业单位基本上没有设置独立的审计机构,只有极少数较大的隶属省级以上的事业单位才有一个不健全的内部审计机构。

3.内部审计领导层次不清,权威性、独立性和有效性受限

内部审计是部门单位实施内部监督,依法检查会计账目及其相关资产,监督财政收支和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的活动。如果是分管财务的负责人分管审计,显然内部审计监督基本难以真正发挥其作用;如果是分管纪检监察的领导分管审计,由于分管纪检监察的领导一般不过问财务、物资财产管理,一般情况下难以完成内部审计的主要任务;如果是财务负责人兼管内部审计工作,那么实施内部审计就难以达到独立审计的要求,这样的监督只能是流于形式。

4.内部审计工作定位不准确,目标不能做到与时俱进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应紧紧围绕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中心,应在服从、服务于本部门、本单位总体目标的前提下适时开展内部审计工作,而实际工作中有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往往不能根据本部门、本单位总体工作目标的变化适时调整其工作目标,致使审计工作目标脱离本部门、本单位的总体目标,因而削弱了内部审计的工作效果。

5.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不能适应内部审计的要求

目前,从数量上看,内审人员还不能适应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需要;从结构上来看,一方面,内审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多是年龄较大财务人员;另一方面,内审人员大部分是由长期担任财会工作或纪检监察工作的人员转任或兼任,这些人员虽然具有一定的财会知识及经验或纪检监察工作阅历,但对审计工作还不胜任,而且这支队伍也不稳定。从审计人员自身来说,有的是安于现状,有的是对内部审计工作岗位不满意,因而不能及时更新知识和充实审计知识。严重降低了内审工作的质量,也削弱了内审工作的力度。

6.内部审计工作内容过于单一,无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目前不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仅限于开展财务收支审计,纠正违纪违规事项,实施审计的事后监督作用。由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中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和财会人员素质的提高,账务处理上的差错将会越来越少,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单一财务收支审计已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新形势的要求,内部审计工作必须不断拓宽自身的工作内容才能适应现代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要求。

7.制度不完善、工作不规范,导致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议难以执行

现有的内部审计依据主要包括《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及《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和大量具体准则,其法律级别明显偏低,亟待建立一套比较完备、健全的内部审计法律规范体系。就具体行政事业单位个体来说,根据已有内部审计法规并结合自身特点所制定的内部审计规范非常少,导致在具体内部审计工作中,常常遇到依据不明确,无法定性的问题,无形中给内部审计工作带来了许多障碍。

二当前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行政部存在的问题篇6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必要性;问题;对策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概述

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是对制度的执行进行监督,提高会计资料的真实性、有效性,通过对资金、物资、会计信息进行控制,从而实现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目标。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其职能是开展各项公共服务,因此前提条件在于保护资产的安全性,提高会计核算质量。内控工作的开展,能够提高资产使用效率,继而优化社会公共服务。

我国在2014年颁布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其目的在于实现内控工作的规范化,切实提高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和财务管理水平。分析内控方案的必要性,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内控制度要求事业单位的全体员工均要遵循,能够规避错误、减少舞弊行为,保证内部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实现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第二,内控工作的开展,有利于事业单位更好的履行职能,有效降低工作风险,避免腐败现象滋生,从而保障社会和国家的发展。

二、现阶段内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主观能动性

尽管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工作中,已经出台了相关文件,但是在具体执行中,并没有渗透到实际的生活和工作中。如此导致的结果,是内控规范成为纸上文字,仅仅作为一种指导思想而存在。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对规范内容并不了解,或者领导没有发挥出带头作用,因此单位内部并没有形成公开透明、互相监督的管理架构。领导的权威性既有利也有弊,一旦出现盲目决策的情况,就会带来一些问题;而基层工作人员的主观意识薄弱,难以及时反映问题,如此问题就会越积越多、越来越严重,不利于整个部门的发展。

2.内控机制不完善

第一,健全的内控制度,是保证内控效果的前提和保障。然而,部分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建设不完善,体现在制度分布比较零散;或者这些制度的覆盖范围小,不能囊括所有的业务类型、岗位职责,尚未没有形成体系;又或者内控制度的建设相对完善,但是在具体的落实上存在难度,缺乏必要性的配套执行措施,导致制度形同虚设。第二,和经营性企业相比,事业单位在性质、运营目标、地位等方面均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内控规范出台以后,部分事业单位对于内控制度的定位不准确,与此相关的程序和制度也没有得到良好的匹配;甚至个别单位在内控制度的制定上,接近于企业的内控制度,和单位的实际业务不相符,影响公共服务工作的开展。

3.执行力不到位

在事业单位中,上下级阶层和服从意识存在的时间长,内控制度作为一种新型的事物,必然会遭到传统事物的阻碍。单纯从内控的实现途径来看,主要依靠审计部门、纪检部门的力量,然而这两个部门归属于同一个领导的现象依然存在,因此监督和约束的效力明显减弱。在这种背景下,内控工作在实际执行上会受到多种因素的阻拦,造成执行力薄弱的后果,和预期内控目标相违背。

4.内控监督体系缺失

分析前我国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特点,可见内部审计机构的建设不健全,因此内控监督缺位、内控监督体系缺失,进一步降低了内控执行力度,形成恶性循环。除此之外,内部审计机构也存在形同虚设的现象,审计工作流于表面,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内控监督的作用难以有效发挥。通过分析可知,内控监督体系缺失的重要原因,在于律法体系不健全,而且没有对内控监督进行详细规定,这一问题的解决具有长期性,必须加强对于规范的理解,并从单位自身的实际情况和业务特点入手。

5.财务人员素质低

财务人员作为内部控制的经手人,自身的素质也会影响到内控工作质量。当前工作人员中,部分人员业务水平差、综合素质低,工作内容仅限于财务核算,对于内部控制没有全面的理解,因此也就难以有效开展内控工作。新常态下,事业单位内部也在不断变化,这就要求财务人员及时更新知识体系,加强内控知识的学习,以便适应新型的经济环境。调查发现,个别财务人员通过财务舞弊手段,对资产进行挪用、贪污,会损害单位利益和国家利益。

三、完善内部控制的改进对策

1.增强内控意识

事业单位中内控工作效果不佳,很大的一个原因在于工作人员缺乏内控意识,从这个角度来看,加强宣传力度,是做好内控工作的前提。在具体的操作上,除了工作人员主动接受内控信息以外,单位还应该定期组织培训活动,并采用考核方式、奖惩措施等,促使工作人员学习内控知识。另外,形成内控意识,是提高员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对于事业单位而言,不能认为宣传工作出力不讨好,尽管在表现上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但实际上具有重要的作用,时机成熟后能够促使内控工作出现质的飞跃。

2.健全内控法律法规

完善内控法律法规,才能够保证内控工作的开展有法可依,因此事业单位必须建立内控流程体系、监督审计体系。具体来说,首先应该详细了解单位的各项业务开展情况,考虑到单位的实际情况,保证内控流程和业务流程相互匹配,产生相互牵制的作用。然后应该建立事后监督制度,以财务部门为中心,除了常规的会计核算工作以外,还应该对单位内的各个部门、岗位进行监督和核查,将内控风险降至最低。最后,审计机构的建立应该具有独立性,直接对上级部门负责,针对单位内部的控制情况,进行监督和审计,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完善内控机构

上文已经提及,组织架构的不合理,或者机构分工不明确,由此引起的审计部门、纪检部门归属于同一个领导管理,成为事业单位内控工作的重要影响因素。内控组织机构不健全,就会造成严肃性、权威性的缺失,继而导致内控工作虚有其表。针对于此,事业单位首先应该建立具体存在的内控部门,并赋予一定的权力,同时要肯定和宣传工作效果,为内控工作创设良好的环境。另外,内控部门还要保证分工明确,部门之间应该相互配合,从而逐级完成内控目标,真正发挥职能作用。

4.发挥内审监督作用

内审监督的作用,是为了保证内控工作的科学性、真实性。第一,通过对内控工作的落实进行监督和检查,来评价内控制度体系的完整性、有效性。第二,有利于及时发现内控执行中的不足和缺陷,从而制定有效的整改措施,促进内控体系的完善,提高工作质量。第三,在监督和评价的作用下,为内控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的意见和建议,为单位领导的决策提供信息和依据,保证内控管理的科学性,避免出现重大的失误。

5.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能够为会计基础建设提供有利条件,继而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在素质提升上,一是要做好员工培训工作,通过培训班、研讨会、座谈会等形式,增强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二是要加强法律知识学习,提高员工的职业道德,能够避免违法犯罪的产生,有效抵制各种诱惑;三是要鼓励工作人员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单位为员工提供更多的进修学习机会。在会计基础建设上,一是要制定会计基础工作的标准流程,要求会计人员在工作中严格遵循;二是监管单位内的岗位设置情况,明确岗位职能;三是出台任免机制和考核机制,鼓励员工竞争上岗,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严肃活泼的工作氛围,避免出现滥竽充数的现象。

四、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内部控制能够保证内部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促使单位更好的履行职能。通过分析可知,当前内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集中在缺乏主观能有浴⒛诳鼗制不完善、执行力不到位、内控监督体系缺失、财务人员素质低等。对此,相应的改进对策如下:增强内控意识、健全内控法律法规、完善内控机构、发挥内审监督作用、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参考文献:

[1]刘永泽,唐大鹏.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几个问题[J].会计研究,2013,(01):57-62.

[2]田祥宇,王鹏,唐大鹏等.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特征研究[J].会计研究,2013,(09):29-35.

[3]周卫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信息化探究[J].财务与会计,2016,(15):55-56.

[4]唐大鹏,于洪鉴.基于风险导向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研究[J].管理现代化,2013,(06):66-68.

[5]骆良彬,乔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的几个重点问题[J].财务与会计,2016,(13):64-65.

行政部存在的问题篇7

【关键词】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

为了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内部控制,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财政部于2012年11月29日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要求各级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和事业单位于2014年1月1日起执行。自2014年施行以来,督促了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内控体系的建立,在不同程度上规范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经济活动,有利于内控目标的实现,为依法治国、顺利完成“十三五”规划奠定基础。相较于企业内控体系的成熟,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由于机构庞杂人数众多,经费保障方式多元化,且经济活动不是单位的中心工作,绩效评价难以量化,导致单位内控体系建立相对滞后,对照内控规范的条例,笔者将侧重从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实施过程中存在主要问题入手进行分析并探讨解决方法。

一、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实施存在的突出问题

1.内控意识不强,组织机制建设不到位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中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一些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内控意识较为淡薄,重业务发展,轻内部管理,对于下发的内控文件学习流于形式,认为内部控制只是财务部门的事,内控理念缺乏,有的领导长期“一支笔”“一言堂”,甚至还认为内部控制是对自己的控制,建立内部控制反而成了捆住自己的“紧箍咒”。《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中规定:“单位应当单独设置内部控制职能部门或者确定内部控制牵头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内部控制工作。”有些基层单位没有及时建立内部控制职能机构,简单地将财务的会计控制等同于单位的内部控制;有些基层单位虽然确定了内控的职能部门或牵头部门,但单位各部门之间职责分工不明确,内部控制中的沟通协调和联动机制不到位,导致内控相关工作机制无法制定和推行。

2.风险评估不足,配套管理制度不完善

风险评估决定了内部控制的方向要求,目前随着经济业务的发展,新的情况层出不穷,一些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对管理过程中内部或外部的各种因素导致的风险识别和评估不足,而这些风险将不同程度地影响单位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根据适应性原则要求“内部控制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的实际情况,并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单位经济活动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不断修订和完善。”部分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相应的内控制度不健全,有的内控管理制度与国家有关管理制度脱节,有些单位现行的规定、流程、制度主要用于应付上级检查,不与工作实际相结合,得不到严格的执行,形同虚设,没有发挥应有的控制作用。

3.专业能力缺乏,内控监督机制不健全

内控监督是单位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及时加以改进。它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证,是对内部控制的控制。要想使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逐渐完善,则需要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督机制,而当前的行政事业单位并没有完善的监督机制和内审人员,其审计的权威与独立性有待加强,这种现象导致在审计过程中会不同程度受到其他部门的干扰,进而使审计达不到预期的结果;另一方面,有的行政事业单位建立起监督机制,但是监督力度不够,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能力不足,部分单位缺乏专业的审计人员或总体素质不高,有些单位直接将内部监督工作委托给,而有些中介机构对行政事业的业务不熟悉,内部审计只专注于财务的会计审计,没有对单位的内控进行全面评价,加上一些单位没有危机感与紧迫感,对发现的一些问题重视程度不够,只求不出大事,安于一时,得过且过,使内部监督机制形同虚设,无法发挥其应有的监督作用。

4.考核机制不健全,员工积极性不高

有效的考核机制是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证,而当前的行政事业单位往往缺少完善的考核制度与权责分明责任制,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怠于工作,缺少危机感,大大影响了内控制度执行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内控无法发挥预期效果。

二、完善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具体措施

1.强化内控意识,建立内控组织保障机制

一要加大制度学习和内控宣传,优化内部控制环境。要充分认识内部控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高内控意识,首先要做的就是强化单位领导者的内部控制意识,并促使他们要定期的学习内部控制方面的知识,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另外将内控意识贯彻落实到全员的工作中去,定期对他们进行培训,从而使单位上下对内部控制知识的统一认识,根据内部控制自身具有的风险及容易失控的特点,与单位实际情况相结合,向单位各级人员宣传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理念,以此调动单位各个职能部门承担内部控制责任的意识。二是要建立内部控制组织保障机制,单独设立内控职能部门或联合办公机构,充分发挥经济活动相关部门或岗位的职能作用,建立单位各部门在内部控制中的沟通协调和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内部审计部门、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作用。

2.有效风险评估,完善配套管理制度

风险评估过程是全面而复杂的,识别和分析风险是一个重复不断的过程,这需要行政事业单位认真关注各单位(部门)中各个领域的风险,要结合业务实际和工作性质认真梳理本单位的业务流程并进行风险评估,制定切实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明确内控的关键岗位和各部门职权,对现有规章制度进行修订,与时俱进,并制定一些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的内控制度。

3.提高专业能力,健全内部控制监督机制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设置内部审计部门,并确保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工作独立性,负责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会计报告的编制和披露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更好地实施对内部管理控制、内部会计控制和财务控制的再监督;要加强内控专业人员特别是审计人员的专业培训,建立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职业道德水平高的审计队伍,确实达到内部控制制度提出的要求。同时要发挥单位纪检监察部门监督作用,严格执行党的纪律,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坚决同腐败现象作斗争,确保政令畅通,促进监察对象正确履行职责,依法办事,廉洁奉公,勤政高效为人民服务。

4.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积极性

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建立公正的考核制度,使员工增加危机感,使员工更具有风险意识,为内控发展保驾护航,做到领导与员工都要奖惩分明,这样才会调动员工积极性,促进内控效果优化,使内部控制制度快速发展。

三、结束语

我国各行政事业单位已经全面进入实施阶段,内部控制是一项系统性且复杂的工程,所以行政事业单位应该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分析自身存在的问题,强化内控意识,建立内部控制组织和监督机制,形成有效的考评制度,提高专业人才的职业素质,不断改善内部管理,提高办事效率,促进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健康事业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行政部存在的问题篇8

1.对内部审计认识不足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行政事业单位全面推行,实行了政府采购、公务卡结算制度管理、收支两条线管理等,一些行政事业单位领导认为,国库支付系统网络实时监控和政府审计的监督就足够了,单位的内部审计没有必要。由于一些领导对内部审计的认识不足,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无内部审计机构或者缺乏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导致内部审计工作缺乏或者由财务部门、纪检部门来负责,审计工作无法开展或者形同虚设,甚至一些单位根本没有专业的审计人员,多数是由财务人员兼任。

一些单位领导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虽然设置了内部审计机构,但没有把该项工作纳入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中心位置,导致一些领导、部门或业务经办人员对审计工作不配合,有偏见,认为审计谁就是和谁过不去,百般阻挠审计,致使内部审计工作难以开展,审计人员也被边缘化,严重影响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

2.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不规范,缺乏独立性

独立性是审计的本质特征,也是审计区别于其他管理活动的独特之处,表现在组织机构、业务工作和人员等方面的独立。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也不例外,但相对于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确实很低。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虽然按国家相关规定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但往往只是形式,迫于压力,为了完成上级的政治任务,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审计工作没有真正展开。一部分是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了,但人员配备不规范,没有专职和专业的审计人员,往往由财务人员、纪检部门人员兼任;另外一部分是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规范,内部审计机构挂靠于纪检部门,甚至是财务部门。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和人员与其他部门和人员相互交叉,开展审计业务,独立性根本无从谈起。

3.内部审计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参差不齐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业务素质普遍偏低,大部分是从财会人员中抽调过来的,虽然会计知识丰富,但在审计方面,审计系统的专业知识欠缺;有的内审人员在职业道德方面欠缺,缺乏责任心、怕得罪人、怕打击报复,得过且过,有的甚至徇私舞弊或者迫于领导压力,出具与事实不符的审计结论;有的业务知识不足、知识更新滞后、知识结构单一,导致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难以提升。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改进措施

1.广泛宣传内部审计的重要性,提高认识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是独立监督和评价单位内部各项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的专门组织。政府相关部门通过各种媒体加大宣传力度,行政和业务主管部门组织全员学习、领导培训,再通过政府手段行政发文、政府审计、财政监督等方法来提高对内部审计的认识,只有认识提高了,观念转变了,单位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和专职审计人员的配备才能规范化,审计工作才能顺利开展,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保驾护航的作用。

内部审计是单位内部实施的监督,是建立在组织内部的审计机构,从属于本单位领导,为本组织服务。内部审计的目的是在于协作组织有效实现目标,改进工作程序,实现增值。内部审计独立开展工作依法检查会计账目及相关资产,监督财政收支及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的活动,是一个组织整个管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特殊环节,内部审计的特殊地位是其他部门所不能取代的。

2.规范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提高独立性

组织机构的独立是审计工作独立性的保障。在形式上,组织机构的独立表现为审计应独立于被审计单位或者部门之外,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强调要与单位内部其他职能部门要相对独立,要与财务、纪检、监察部门分开设置,部门之间不能有行政隶属关系。内部审计人员的配备,必须是国家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通过的人员,必须是专职,不得兼任,只有组织机构和人员保持了独立,才能对被审查事项作出正确评价和鉴定。内部审计机构是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独立行使本?挝坏哪诓可蠹乒ぷ鳎?对本单位主要领导负责并报告工作。

3.加强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

行政部存在的问题篇9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全国“两会”、国务院第一次廉政工作会议和省委九届二次全会、省“两会”以及省政府第一次全体(扩大)会议、省政府第一次廉政建设暨加强政府执政能力建设工作会议精神,通过学习讨论活动,进一步强化机关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进取意识、效率意识、执行意识,切实解决当前工作中存在的执行不力、落实不够的问题,达到解放思想、振奋精神、提高认识、推动落实的目的。

2、基本原则:

为确保提高政府执行力大讨论活动顺利开展,要坚持以下原则:

1、坚持注重学习,以素质提高促进执行力的提高。坚持从加强学习入手,不断提高我处干部职工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通过理论学习,认清差距,转变观念,提高素质,促进执行力的提高。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实效促进执行力的提高。要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把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应用到工作中来,使思想观念更加符合无线电管理事业发展的工作实际。

3、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大力推进领导干部的执行力提高。一个单位的执行力状况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那里的领导干部执行意识。领导干部要发挥表率作用,带动和引导党员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立足本职,服务大局。

4、坚持围绕工作重点,逐步深入、分步实施。把提高政府执行力大讨论活动落实到解决影响我处无线电管理工作发展的关键问题上来,从而推动宜昌市无线电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目标要求和主要任务

1、目标要求:通过开展提高政府执行力大讨论活动,进一步加深对党的十七大、全国“两会”、国务院第一次廉政工作会议和省委九届二次全会、省“两会”以及省政府第一次全体(扩大)会议、省政府第一次廉政建设暨加强政府执政能力建设工作会议精神的理解,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宜昌市无线电管理工作的发展实际,建立长效机制,建立健全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工作机制和评价机制,促使广大党员干部把心思和精力用在工作上来,用在服务上来。通过转变思维方式,创新工作方法,推动工作落实。

2、主要任务:开展提高政府执行力大讨论活动,要将学习讨论和查摆问题结合起来,开门征求意见、开门欢迎监督、开门接受评议,认真查找工作中存在的应急不灵、政令不畅、执行不力、落实不够、作风涣散、效力不高的问题。在自查过程中,要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和干部职工的思想实际,深入开展“六查六看”活动。制定整改措施,建立长效工作机制的评价机制,做到自我教育、自我改进、自我提高。

三、方法步骤和时间安排

大讨论活动采取自己找、群众提、互相评、上级帮的办法,从4月初开始,集中安排3个月时间,分三个阶段进行。1、动员部署。根据省办的统一部署,制定宜昌市管理处的实施方案,并及时召开动员大会。“一把手”亲自动员,各科、站认真组织学习,充分认识开展提高政府执行力大讨论活动的重要意义,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迅速在处掀起提高政府执行力大讨论活动的高潮。

2、学习提高。采取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系统学习党的十七大、全国“两会”、国务院第一次廉政工作会议和省委九届二次全会、省“两会”以及省政府第一次全体(扩大)会议、省政府第一次廉政建设暨加强政府执政能力建设工作会议精神。联系工作实际,边学习,边查找问题,进行深入思考,通过学习提高思想认识。

在学习提高阶段,重点组织开展“三个一”活动。3、广泛征求意见。采取座谈、走访、问卷调查、设置征求意见箱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和建议,重点是征求服务对象和广大干部群众的意见;征求本单位各科、站之间的意见;征求与本单位联系密切的相关部门的意见。1、查一查政务值守,看是否存在反应迟缓、应急不灵问题。

重点检查政务值守制度是否健全、落实;看是否存在未建立经常性值班制度,或未严格执行值班制度问题;是否存在值班人员素质不高、业务不熟、态度生硬等问题;是否存在雇请临时工、保安等非正式人员顶替值班问题;是否存在值班人员脱岗、离岗和怠岗,值班电话无法接通或接通后长时间无人接听的问题;是否存在部门负责人联系不畅,回话不及时等问题;是否存在突发事件信息不按规定及时报送,迟报、漏报、瞒报信息等问题。

2、查一查执行落实,看是否存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问题。重点检查省委和省政府决定、决策、指示的落实情况,是否存在落实省政府重要会议议定事项和省政府批示事项不积极、不坚决、打折扣,甚至长期得不到落实的问题;是否存在不按要求报告办理情况、以各种理由拖延不办、以及办理延误又不说明原因的问题;是否存在简单地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以指导思想落实指导思想的问题。

3、查一查工作作风、看是否存在作风涣散、纪律松弛的问题。重点检查机关工作人员精神状态和工作秩序,看是否存在意志衰退、精神萎靡、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的问题;是否存在上班早退、脱岗串岗、上网炒股、聊天嬉闹玩游戏等问题;是否存在开会迟到早退、接打手机、短信聊天、打瞌睡、替会旷会等问题;是否存在履职尽责的积极性不高、得过且过、缺乏创新精神的问题;是否存在不讲政治、不讲原则,热衷于散布各种流言蜚语和小道消息,损害党和政府形象的问题。

4、查一查工作效率,看是否存在人浮于事、办事拖拉的问题。重点检查办事效率,看是否存在办事拖沓、不负责任、贻误工作的问题;是否存在对发展机遇认识慢,对上级意图理解慢,对新生事物接受慢,推动发展动作慢,影响又好又快发展问题;是否存在审批项目过多、程序繁、耗时长、管得多、卡得死,该交的不交,能放的不放,或“瘦放肥不放”、“明放暗不放”影响发展环境的问题;是否存在工作环节过多,领导批来批去、部门转来转去、开会议来议去,群众跑来跑去,事情始终不能有效解决的问题。

5、查一查大局观念,看是否存在部门利益至上、本位主义严重的问题。重点检查服务大局和团结协作的情况,看是否存在本位主义,把部门利益凌驾于全局工作之上,做工作以部门利益为中心,办事以自己喜好为标准的问题;是否存在有利益就争,无利益就退,合口味就办,不合口味就拖,表面答应好、实际没行动的问题;是否存在整体意识、团队观念淡漠,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互相推诿,甚至互设障碍,缺乏协作配合的团队精神的问题。

6、查一查服务质量,看是否存在服务意识不强、服务不到位的问题。重点检查依法行政和履行服务承诺的情况,看是否存在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服务发展的意识淡薄的问题;是否存在服务承诺不落实、服务质量不高的问题;是否存在职能转变不到位,重管理轻服务、重审批轻服务的问题;是否存在不秉公执法、不严格执法、不文明执法等问题;是否存在“人难找、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的问题。

通过“六查六看”查找我处机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深刻分析原因,针对查出的问题,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目标,落实整改措施。整改方案和措施要突出重点,不走过场,不打“檫边球”,做到真查真改、真整真改,务求取得明显成效。1、广泛开展评议。组建评议小组对管理处机关提高政府执行力大讨论活动的成果进行评议,动员干部群众主动参与评议,面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自觉接受人大的工作监督、法律监督和政协的**监督,加强舆论监督。评议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向群众通报。

2、建立长效机制。在积极应用大讨论成果的同时,深入研究探索、建立健全和完善相关制度,形成不断提高政府执行力的长效工作机制。要建立领导督办机制,强化领导责任。形成一级督办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执行落实机制;要建立日常工作检查督办机制,以达到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严明政纪、改进工作的目的;要按照“改革创新、转变职能、从严管理、高效服务”的要求,完善工作运行机制,提高工作效率,要健全审批监督机制,规范执法行为;要落实工作奖惩机制,形成闭环效应;要落实协调会商机制,增强执行合力。

3、搞好经验总结。大讨论活动结束后,认真搞好总结,使大讨论活动真正取得成效,落到实处。

四、组织领导和工作要求

执行力是政府工作的生命力,提高政府执行力事关发展大局、事关群众利益、事关党和政府形象,是建设服务政府、法治政府、责任政府、效能政府和廉洁政府的本质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是促进宜昌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优化发展环境的迫切需要。必须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狠抓落实。

1、成立领导小组,落实具体责任。成立“开展提高政府执行力大讨论活动领导小组”,胡勇同志担任组长,陈继银任副组长,吴兴华、史建、向黎明成员。具体协调工作由综合科负责。

2、加强组织协调,严格工作标准。要严格按照《省无委办系统开展提高政府执行力大讨论活动的实施方案》确定的方法步骤,精心组织、周密部署。要确保开展大讨论活动与抓好当前工作“两促进、两不误”。要把大讨论活动与更好的完成全年工作目标任务结合起来,既确保高标准完成工作任务,又确保大讨论活动不走过场。

行政部存在的问题篇10

中央纪委二次全会提出,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要整体把握地区、部门、单位的政治生态状况,注重动态分析判断,聚焦政治立场、政治原则、政治担当和政治纪律,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协助党委(党组)有针对性地、与时俱进地加强政治生态建设。

x课题调研组,从政治意识、选人用人、党内政治生活、廉洁程度、政治文化等方面,对全县政治生态现状梳理分析,查找存在的问题、剖析原因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存在问题

少数干部“四个意识”树得不够牢。一些被调查者认为“政治意识不强,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到位”是当前政治生态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些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政治站位不高,缺乏必要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工作中存在着监管失察、责任缺失等问题。

有的单位“两个责任”落实不到位。多数被调查者认为“管党治党责任传导不到位”是影响或破坏一个地方政治生态最主要的因素。主要表现在少数单位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嘴上说得多,实际做得少。一些基层党员干部对管党治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仍存在“重发展、轻党建”“重业务、轻党务”的思想;一些基层单位党组织召开民主生活会“红脸出汗”不激烈,仅仅依靠纪委通报形成震慑,没有真正将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担当起来。

选人用人导向存在一定错位。部分被调查者认为当前存在“选人用人导向不正确”问题。此次调研了解到,选人用人环境还不够公开、透明,论资排辈、超配干部、“潜规则”等情况不同程度存在;一把手违反规定程序提拔使用干部仍有发生;乡镇干部缺乏岗位交流,工作激情退化,干部“能上能下”激励机制作用发挥还不明显。

少数单位党组织党内政治生活不严肃。部分被调查者认为所在单位或地区“党内政治生活随意化、平淡化”;个别被调查者表示所在单位“执行党内生活各项制度不严”。有的单位领导重业务轻党建,用班子会议代替党委会议,把履行党建工作职责等同于开会讲个话、发文签个字、活动露个脸,“一岗双责”没有落到实处;有的对党内政治生活的涵义认识肤浅,把党内政治生活片面地理解为组织生活会、民主生活会和“三会一课”,以为开了会就是抓了党内政治生活;有的单位党员领导干部没有按规定参加双重组织生活,组织生活会、民主生活会开的较少、质量不高。

一些干部不收敛不收手,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少数被调查者认为“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今年1至9月,全县收到群众信访举报同比增长70.5%,立案同比增长65%。这说明,不收敛不收手的违纪违法行为仍然存在,特别是扶贫领域贪污挪用、截留私分、虚报冒领、抢占掠夺以及基层干部吃拿卡要、盘剥克扣、优亲厚友等问题时有发生。

“四风”问题仍存回潮复燃之势。一些被调查者认为“违规发放津补贴、同城吃请、私车公养等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依然表现突出。调研中了解到一些单位和干部仍存在不吃公款吃老板、躲进单位食堂和农家乐大吃大喝、超标准公务接待、午间饮酒、同城吃请、违规出入私人会所、“一桌餐”接受吃请等隐形变异“四风”问题。

原因分析

少数干部对党的政治建设认识不够。有的党员领导干部把经济建设、业务工作与政治割裂开来;有的党员干部认为自己就是普通基层干部,职务上没有奔头,政治离自己很远。上述这些问题,归根到底还是政治站位不高,没有从政治高度认识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和落实“两个维护”的重要性,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树得不牢。

少数单位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压得不紧不实。一些单位和部门主要领导对全面从严治党还存在片面认识,认为是“软任务”,是成效不显的务虚工作,对如何落实从严治党要求主动思考不多,仍然把全部精力放在业务工作上。有的党组织书记履行主体责任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以签订责任书代替责任落实,层层传导压力变成层层推卸责任。

人情社会干扰客观存在。部分基层干部仍然热衷于通过亲戚、朋友、同学、老乡、战友等各种“圈子”走访交流、沟通联系、维系感情。调研显示,一些领导干部通过多种途径编织的关系网,或明或暗地影响着本地本部门本单位的政治生态。

对策建议

切实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落实“两个维护”作为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保持政治定力,把牢政治方向,增强政治自觉,要善于从政治角度审视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政治建设的根本要求,坚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持之以恒抓好党性教育,不断强化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把严肃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作为政治建设的重要保障,加强对党纪党规和相关法律的学习宣传,坚决查处违背党的政治路线、破坏党内政治生态、搞“七个有之”等问题。

全面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强化责任担当,各级党委要认真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和“一岗双责”,抓好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各级纪委(纪检组)要全面履行监督责任,积极协助党委(党组)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风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加强对各地各部门各单位党组织履行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情况的监督检查。用好问责利器,对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维护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失责、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力、选人用人问题突出、腐败问题严重、不担当不负责的,坚决查处,严肃问责。

严格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坚持民主集中制,严格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由集体讨论、按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公开决策。严格党的组织生活,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领导干部参加双重组织生活、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等各项组织生活制度,提高党内政治生活质量。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打消党员干部自我批评怕丢面子、批评上级怕穿小鞋、批评同级怕伤和气、批评下级怕丢选票的思想顾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