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应急预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8:47:02

审计应急预案篇1

建立应急审计预案,还面临很多问题。

1、正常审计项目是年初计划安排或临时交办,如没有政府的交办或上级审计机关的安排,应急审计缺乏立项依据。

2、审计法规定的程序包括3天前发通知,10天内征求意见,难以满足突发事件的需要,如按常规方式审计,其结论无法在第一时间发挥决策参谋作用。

3、审计的内容不仅仅是单纯的财务问题,往往涉及到事件的流程,要在第一时间提出审计意见或建议对审计人员的素质要求高。

4、应急事件一般涉及的范围广,部门多,情况灵活,审计过程中难以把握统一的尺度。

因此建议:

1、政府在制定处置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时,应把审计监督列入其中,与其它相关部门一起形成监管合力。

2、制定应急事件资金审计的特殊操作规程和办法,出台有关法规,完善审计法规,增加有关应急审计程序方面的规范。

审计应急预案篇2

【关键词】体育赛事应急预案编制

应急预案又称应急计划,是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为了保证能够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行动、降低事故损失而事先制定的有关计划或方案。它是在对潜在的重大危险、事故类型、发生的可能性及发生过程、事故后果及影响严重程度进行辩识和评估的基础上,对应急机构职责、人员、技术、设施(备)、装备、物资、救援行动及其指挥与协调等方面预先做出的具体安排。应急预案应当明确在突发事件发生之前、发生过程中以及结束之后,谁负责做什么,何时做,以及相应的资源准备和策略等。

一、大型体育赛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的基本原则

应急预案的制定是为了可以减少突发事件管理中出现的缺乏全局观念的行为和不合理的行为,使突发事件的应对与管理更加合理化、科学化。应急预案的制定需要明确行动的具体目标,以及为实现这些目标所做的各项工作安排。这就要求制定者不仅能够预见事发现场的各种可能情况,而且能够针对各种可能情况制定出具体可行的应对措施,达到预定的目标。

(一)完善制度原则

所谓完善制度原则是通过制度的形式来确定大型体育赛事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的重要性和强制性,即:将大型体育赛事的应急预案制度化。这也是应急预案的系统性、长期性、战略性、强制性的内在要求。

(二)系统协同原则

系统协同原则是指为了保证应急反应系统的高效协同与快速反应,建立统一的突发事件应对系统与指挥中心,以统一指挥应急管理的全过程。

在应对突发事件的过程中,如何处理资源需求与资源匮乏之间的矛盾是应急决策是应急决策必须面对的一个主要问题。这就要求按照统一指挥的原则,统一资源的规划调配,以提高资源使用效率,避免不同部门或局部之间因争夺资源而产生冲突,从而改变因过激反应造成资源使用浪费的现象。

要从全局出发,抓住关键环节、分清轻重缓急、避免分散指挥造成以各自为中心、只见局部不顾全局的局面。同时,要集中优势资源解决最紧急的问题。应急状态下必须要有一个强有力的统一指挥的组织机构来协调和决策。

对突发事件来说,统一的指挥系统针具有全权决策的权力。明确划分权利与责任,规定不同组织层次和部门、岗位其相应的工作与职责,不仅有利于明确分工、责权到位,还有利于事件的处理流程顺畅,环环相扣,同时也可避免出现问题时相互推诿,逃避责任。

(三)事件分级原则

事件分级原则是指根据突发事件的类型与影响程度的差别,采取不同方式的处置办法和反应力度,同时在应急预案中明确界定不同层次、类型的指挥机构的动员权限。事件分级原则要求在应急管理预案制定的过程中,通过对突发事件的类型、影响范围、危害程度以及表现形式等因素的分析,确定应急指挥机构的不同级别层次和专业性能,并规定直接参与处理突发事件的人员队伍和需要动员的范围,制定应采取的技术手段和处理原则。

在应急管理预案中,把突发事件分级需要做两方面的预先评估:一是对各种可能发生的、潜在的突发事件的特征、影响范围与危害做出评估,并划分出相应的分类;二是客观分析各部门以及相应公共组织拥有的技术条件、资源与应急管理能力,然后对应对突发事件主体的能力与资格做出评估。

2004年12月14日北京市政府公布了《北京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救援预案》,该预案中将北京市所面对的突发公共事件划分以下四个不同的等级:一般突发公共事件(iV级);较大突发公共事件(iii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ii级);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i级),并分别针对不同等级的突发事件制定了不同的处置预案。

(四)信息公开原则

信息公开原则是指赛事举办方应该向体育赛事的参与者提供可靠、真实的公共信息,这是其最基本的社会责任之一。当处理突发事件时,实事求是也是应该成为体育赛事组织者公布事实的态度。

著名突发事件管理专家帕金森认为,突发事件发生后,信息的失误传播会造成真空,导致黑白颠倒、不真实的流言横行,而此时“无可奉告”的答案更加助长了此类问题的产生。失实的消息不仅会引起公众的猜疑,还会导致不正确的报道,使公众认为社会组织采取了掩盖手段阻止信息传播,从而对社会产生抵抗情绪。由此可见,控制和处理突发事件的基础是对传播进行有效的管理。突发事件相关信息的公开与如实公布既有利于赛事组织管理者公信力的建立,又有助于消除赛事参与主体的从众效应和恐慌情绪,在尊重民众知情权的同时,也便捷了突发事件的处理。

二、大型体育赛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基本内容

应急预案在深入分析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发生后应急人员所需要的应急准备和所需要采取的应急行动的基础上,根据研究内容制定出的一种指导性文件,其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七个方面的内容:

(1)预测、辨识、评价紧急情况或事故灾害;

(2)应急各方的职责分配;

(3)应急救援行动的指挥与协调;

(4)应急救援中可用的人员、设施、设备、物资、经费保障和其他资源,包括社会援助和外部援助资源等;

(5)在发生突发事件时保护生命、财产和环境安全的措施;

(6)现场恢复;

(7)其他,如:应急培训和演习的规定、法律法规的要求、预案的管理等。

(一)基本预案范式

(1)预案令

领导应根据国家、省(市)相应法律和规章的授权规定,签署预案令,并宣布应急预案生效。这主要是为了明确实施应急预案的合法性,保证应急预案的权威性。赛事领导在预案令中不仅要表明对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工作的支持,还应督促各应急机构制定标准操作程序、完善内部应急响应机制、积极参与应急预案的编制与更新以及预案的培训、演习等。

(2)方针与原则

3.应采用统一格式编制各项应急功能的标准操作程序;

4.应按照应急准备、初期响应、扩大应急和应急恢复四阶段描述程序中规定的各项任务;

5.应与应急功能设置中有关各部门职责和任务的内容一致;

6.应规定相关部门执行程序时应保存的记录,包括保存样式和期限。

标准操作程序的描述应简单明了,一般包括目的与适用范围、职责、具体任务说明或步骤,负责人有关附件(检查表、附图表等)等,标准操作程序本身也应尽量采用检查表的形式,对每一步留有记录区逐项检查核对时做标记使用。

(四)支持附件

应急预案支持附件中应包括:

1.危险分析附件

危险分析附件由下列内容组成:突发事件灾害影响范围预测;突发事件危险面登记表与分布;重要防护目标一览表与分布;事故后果预测与评估模型;其他危险分析资料等。

2.通讯联络附件

通讯联络附件由下列内容组成:赛事组织内部所有应急机构、应急组织、应急设施联络方式;外部可利用应急机构的通讯联络方式和备用联络方式。

3.法律法规附件

法律法规附件应由下列内容组成:我国有关大型体育赛事突发事件应急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技术规范和指南性材料;国际上有关体育赛事突发事件应急的公约、建议书和技术指南等。

4.教育、培训、训练和演习附件

教育、培训、训练和演习附件应由下列内容组成;教育、培训、训练和演习计划;应急人员培训考核大纲;其他有关突发事件应急教育、培训、训练和演习的工作安排。

三、大型体育赛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过程

(一)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小组

大型体育赛事管理部门可以直接委派负责筹建预案编制小组的成员。成员在预案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或突发事件处理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预案编制小组的成员应精心挑选。编制小组的规模取决于赛事的规模以及资源情况。小组通常由各部门、各层次人员代表构成,目的在于鼓励参与,能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来,增加了参与者所能提供的总的时间与精力,增加了应急预案编制过程的透明度,也易于加快进度,为预案的编制过程集思广益,从某种意义上加强了应急管理中的预防工作。

把应急预案指派给具体部门或专家,对大型体育赛事组织内部其他成员的影响就是导致他们共同推卸责任的现象,从而大大降低了应急预案编制的意义。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中赛事组织管理者需要来自各部门的消息,并在组织安排上应接近高级管理层。

小组成员的任命应由上级领导以书面形式任命,并且明确小组中的正副领导者。任命书向所有员工公示,这样做便于预案编制工作的展开及信息交流。应急预案编制小组成员必须直接参与预案编制过程的各个阶段,应定期开会评价预案的进展情况。特别强调,应急预案小组的成员应该密切联系,精诚合作,众志成城。

(二)应对突发事件危险分析和应急能力评估

1.相关信息的收集

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小组之后,首先小组应着手分析体育赛事可能面临的危险以及赛事应急实施能力。其次就是收集有关信息,如:大型体育赛事的有关计划与政策、已建立的应急预案及可能发生突发事件。然后分析风险,从而确定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这是编写应急预案的关键环节,也是应急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2.熟悉赛事有关计划和政策

熟悉场地设施,了解赛事有关的方针与政策是分析应对突发事件实施能力的第一环节。因此,应急预案编制小组在进行应急管理和编写应急预案之前,应该阅读和参考以下文件:体育场地设施平面图,疏散撤离计划,防火方案,治安程序,安全与卫生方案等文件。

3.符合外部组织要求

预案编制小组应加强与政府机构、公用事业机构和团体组织等部门联络与沟通,不仅要向他们了解在不同的情况下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还应该掌握编制应急预案可利用的资源。在大型体育赛事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过程中,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小组要同以下机构保持联络:行政主管部门,地方体育局,地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紧急医疗服务机关,电力机构等,并从以上机构获取有关的信息。

4.应急预案的评审

在进行修改或制定新的预案之前,应急预案编制小组应该对已有的预案进行评审。相关预案评审的范围涉及已有的预案,以及政府相关应急预案等。

对突发事件相关预案的评审可以深刻理解过去处理突发事件管理的方法及思路。相关内容包括评价报告,自然灾害、防火预案、球场暴力、恐怖事件应急预案,以及所涉及的应急停车等类似活动的操作规程。对上述内容的评审和检查可以保证应急预案的连续性。预案编制小组在检查这些预案时,应特别注意应急预案的时效性。

同时,赛事应急预案编制小组还应清楚掌握以下几项内容,包括有政府和社团组织社会应急网络的运转,政府应急预案,从而使赛事应急预案编制小组能充分了解政府机构或社团是如何准备、应急和从突发事件中恢复的,这对及时、有效的处理突发事件有很大的帮助。

内部潜在风险的分析:内部潜在风险分析是评估事故或灾害发生时对赛事造成破坏(或伤害)的可能性,以及可能导致的实际破坏(或伤害)程度,通常可能会选择对最坏的情况进行分析。风险分析可以提供下列信息:发生事故或同时发生多种突发事件的可能性;对人造成的伤害类型(急性、延时或慢性的)和相关的高危人群;对财产造成的破坏类型(暂时、可修复或永久的)。

目前来说,准确判断事故或灾害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现实的。因此,不需要将精力集中于精确的定量分析事故或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在描述发生事故或灾害的可能性时,可以用相对性的词汇(例如,低、中、高),但关键是要在现有资料和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评估。

应急能力评估:通过风险分析可以对已有的应急资源和应急能力进行评估,从而清楚了解应急救援的需求和不足。应急资源和应急能力对应急行动的快速性和有效性具有直接影响。制定预案时应当在在现有应急资源和应急能力的基础上,选择最有效现实的应急策略。

赛事的应急资源主要包括应急人员、应急设备、应急组织对策及应急后援;应急能力包括人员的技术、经验和接受的培训等。

应急人员主要包括应急管理小组、公共信息管理人员、疏散小组、消防人员和保安。应急设备主要包括个人防护装置、营救设备、灭火装置、通讯设备、医疗设备等。预案制定者通过对事故发生可能性及危险性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自身情况制定所需的设备清单,进行具体的工作部署。

救援设备是应急救援工作重要的基础条件,为保证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应急预案编制小组应制定救援装备的配备标准。装备的日常保管工作十分重要,只有装备处于良好的使用状态,才能在事故发生时就能立即投入使用。应急人员应根据各自承担的救援任务和救援要求选配救援装备。在选择装备时,要特别注意装备的实用性、功能性、耐用性和安全性。救援部门要制定应急救援装备的保管、使用制度和规定,并指定专人负责,定时进行检查。同时,要做好应急救援装备的调度使用工作,保证事故发生时应急救援的紧急调用。

(三)应急预案的编制

应急预案的编制必须建立在大型体育赛事突发事件的分析结果、应急资源的需求现状以及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的基础上。此外,在编制预案的准备期间,应充分收集和参阅已有的应急预案,避免应急预案的交叉重复,并与其他相关应急预案保持协调一致。

预案编制小组在设计应急预案编制的格式时,应充分考虑以下几点:

1.合理性。应合理地组织预案的章节,便于读者能快速地找到所需要的信息。

2.逻辑性。保证应急预案每个章节及其组成部分在内容上的相互衔接。

3.一致性。保证应急预案的每个章节及其组成部分都采用相似的行文结构。

4.兼容性。应急预案应尽量采取与上级机构一致的格式,以便各级应级预案能更好地协调对应。

(四)应急预案的评审与

应急预案的评审:为确保应急预案的合理性、科学性以及在实际情况中的适用性,预案编制单位或管理部门应依据我国有关应急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及其他有关应急预案编制的指南性文件,组织开展预案评审工作。应急预案的评审可以分为内部评审和外部评审两类。

1.内部评审

内部评审是指在编制小组成员内部实施的评审。在预案初稿编写工作完成后,预案编制单位应内部组织编写成员对其进行评审,以保证预案内容完整、语言简洁流畅。

2.外部评审

外部评审是由上级机构、赛事同级机构实施的评审。确保预案被各阶层接受是外部评审的主要作用。根据评审人员的不同,又可分为上级评审和同级评审。

应急预案的:大型体育赛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经过各级评审并通过后,应由赛事组织领导签署,同时并报送上级有关部门和应急机构备案。

四、建议

(一)本文是根据大型体育赛事应急预案的一般编制而言,各地应根据具体情况相应改变。

(二)由于篇幅问题,本文的应急预案编制没有具体到应急事件分类中的某一类,如火灾、恐怖袭击等,各地可分开制订应急预案。

参考文献:

审计应急预案篇3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最新版全文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管理,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增强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国务院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备案、培训、演练和修订等工作,适用本办法。

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三条应急预案的管理遵循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原则。

第四条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负责应急预案的综合协调管理工作。国务院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本行业、本领域内应急预案的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应急预案的综合协调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辖区内本行业、本领域应急预案的管理工作。

第二章应急预案的编制

第五条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当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一)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规定;

(二)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实际情况;

(三)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危险性分析情况;

(四)应急组织和人员的职责分工明确,并有具体的落实措施;

(五)有明确、具体的事故预防措施和应急程序,并与其应急能力相适应;

(六)有明确的应急保障措施,并能满足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应急工作要求;

(七)预案基本要素齐全、完整,预案附件提供的信息准确;

(八)预案内容与相关应急预案相互衔接。

第六条地方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根据法律、法规、规章和同级人民政府以及上一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应急预案,结合工作实际,组织制定相应的部门应急预案。

第七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xx),结合本单位的危险源状况、危险性分析情况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特点,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按照针对情况的不同,分为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

第八条生产经营单位风险种类多、可能发生多种事故类型的,应当组织编制本单位的综合应急预案。

综合应急预案应当包括本单位的应急组织机构及其职责、预案体系及响应程序、事故预防及应急保障、应急培训及预案演练等主要内容。

第九条对于某一种类的风险,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制定相应的专项应急预案。

专项应急预案应当包括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特征、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预防措施、应急处置程序和应急保障等内容。

第十条对于危险性较大的重点岗位,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制定重点工作岗位的现场处置方案。

现场处置方案应当包括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特征、应急处置程序、应急处置要点和注意事项等内容。

第十一条生产经营单位编制的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之间应当相互衔接,并与所涉及的其他单位的应急预案相互衔接。

第十二条应急预案应当包括应急组织机构和人员的联系方式、应急物资储备清单等附件信息。附件信息应当经常更新,确保信息准确有效。

第三章

应急预案的评审

第十三条地方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组织有关专家对本部门编制的应急预案进行审定;必要时,可以召开听证会,听取社会有关方面的意见。涉及相关部门职能或者需要有关部门配合的,应当征得有关部门同意。

第十四条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等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单位和中型规模以上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组织专家对本单位编制的应急预案进行评审。评审应当形成书面纪要并附有专家名单。

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编制的应急预案进行论证。

第十五条参加应急预案评审的人员应当包括应急预案涉及的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和有关安全生产及应急管理方面的专家。

评审人员与所评审预案的生产经营单位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第十六条应急预案的评审或者论证应当注重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基本要素的完整性、预防措施的针对性、组织体系的科学性、响应程序的操作性、应急保障措施的可行性、应急预案的衔接性等内容。

第十七条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经评审或者论证后,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公布。

第四章应急预案的备案

第十八条地方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应急预案,应当报同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的应急预案,应当抄送同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第十九条中央管理的总公司(总厂、集团公司、上市公司)的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备案;其所属单位的应急预案分别抄送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备案。

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中涉及实行安全生产许可的,其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按照隶属关系报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备案;未实行安全生产许可的,其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的备案,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确定。

煤矿企业的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除按照本条第一款、第二款的规定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备案外,还应当抄报所在地的煤矿安全监察机构。

第二十条生产经营单位申请应急预案备案,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应急预案备案申请表;

(二)应急预案评审或者论证意见;

(三)应急预案文本及电子文档。

第二十一条受理备案登记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应急预案进行形式审查,经审查符合要求的,予以备案并出具应急预案备案登记表;不符合要求的,不予备案并说明理由。

对于实行安全生产许可的生产经营单位,已经进行应急预案备案登记的,在申请安全生产许可证时,可以不提供相应的应急预案,仅提供应急预案备案登记表。

第二十二条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指导、督促检查生产经营单位做好应急预案的备案登记工作,建立应急预案备案登记建档制度。

第五章

应急预案的实施

第二十三条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生产经营单位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应急预案的宣传教育,普及生产安全事故预防、避险、自救和互救知识,提高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技能。

第二十四条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将应急预案的培训纳入安全生产培训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内重点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培训工作。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组织开展本单位的应急预案培训活动,使有关人员了解应急预案内容,熟悉应急职责、应急程序和岗位应急处置方案。

应急预案的要点和程序应当张贴在应急地点和应急指挥场所,并设有明显的标志。

第二十五条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提高本部门、本地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能力。

第二十六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的应急预案演练计划,根据本单位的事故预防重点,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综合应急预案演练或者专项应急预案演练,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现场处置方案演练。

第二十七条应急预案演练结束后,应急预案演练组织单位应当对应急预案演练效果进行评估,撰写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报告,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对应急预案提出修订意见。

第二十八条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每年对应急预案的管理情况进行总结。应急预案管理工作总结应当报上一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的应急预案管理工作总结应当抄送同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第二十九条地方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应急预案,应当根据预案演练、机构变化等情况适时修订。

生产经营单位制定的应急预案应当至少每三年修订一次,预案修订情况应有记录并归档。

第三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急预案应当及时修订:

(一)生产经营单位因兼并、重组、转制等导致隶属关系、经营方式、法定代表人发生变化的;

(二)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工艺和技术发生变化的;

(三)周围环境发生变化,形成新的重大危险源的;

(四)应急组织指挥体系或者职责已经调整的;

(五)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发生变化的;

(六)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报告要求修订的;

(七)应急预案管理部门要求修订的。

第三十一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及时向有关部门或者单位报告应急预案的修订情况,并按照有关应急预案报备程序重新备案。

第三十二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配备相应的应急物资及装备,建立使用状况档案,定期检测和维护,使其处于良好状态。

第三十三条生产经营单位发生事故后,应当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有关力量进行救援,并按照规定将事故信息及应急预案启动情况报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第六章奖励与处罚

第三十四条对于在应急预案编制和管理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人员,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生产经营单位可以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三十五条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未按照本办法规定备案的,由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给予警告,并处三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六条生产经营单位未制定应急预案或者未按照应急预案采取预防措施,导致事故救援不力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并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第七章附则

第三十七条《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备案申请表》、《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备案登记表》由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统一制定。

审计应急预案篇4

早在2002年,福建省三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就意识到,三钢作为钢铁生产联合企业,其生产过程存在着可能导致重大事故发生的设备、设施或场所的重大危险源,应该及早地建立事故应急预案,防止发生突发性重大安全事故和环境污染事故。在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开展重大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以及应急能力分析基础上,编制出了三钢重大事故应急预案。根据应急预案内容组织实施了事故应急救援综合演习。2005年6月对预案进行了修订完善,形成了符合企业自身特点的重大事故应急预案。

本文着重就企业级事故预案(或者说现场预案)的编制与实施中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成立预案编制小组

编制预案工作,首先是企业领导对安全生产有高度负责的态度,有把防范事故的关口前移的要求和决心,支持并投入资源来制定事故应急预案;其次,选择参与预案编制人员,组成预案编制队伍。预案编制人员来自不同部门、不同专业领域,除参预预案制定外,还要参加将来的预案讨论和修订、评审工作,同时又是预案实施中有重要作用和影响的人员,所以,应选择责任心强、容易合作共事,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文字能力的人员进入预案编制队伍。预案编制人员应包括安全、环保、消防、治安保卫、物资供应、生产调度、车辆运输、通讯联络、工程抢险抢修等部门单位的代表;三是,预案编制组成人员确定后,应明确编制负责人,制定编制计划,指定执笔人员,保证整个预案编制工作按计划实施。

二、危险性分析和应急能力评估

1、危险分析。危险分析要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分析两个步骤。组织将可能存在的重大危险因素识别出来,作为下一步风险分析的目标。在危险识别时,应该注意满足国家法律、地方政府法规与规章及其标准要求。危险危害辨识可采用经验法,例如,有可供参考的先例、有以往经验可以借鉴的危险、危害因素辨识过程,这样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应用系统安全分析方法进行危险、危害识别,过程、方法比较复杂,专业性强,一般较少使用。根据危险危害辨识结果进行风险分析,分析紧急情况的可能性和对组织的潜在影响。危险分析尽可能全面、周到,根据潜在影响来确定各类危险的大小,确定出重点关注的风险。但要完全准确地分析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是不太现实的,所以,不必过多地把精力集中到对事故可能性的精确定量分析上,可以用相对性的词汇来标识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关键是要在充分利用现有数据和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评估。

2、应急能力分析。依据危险分析的结果,对已有的应急资源和应急能力进行评估,明确应急救援的需求和不足,采取不同的对策措施。应急资源包括应急人员、设备(设施)、装备和物资等;应急能力包括人员的技术、经验和接受培训等。应急资源和能力将直接影响应急行动的快速、有效。制定预案时,应当在评价与潜在危险相适应的资源和能力基础上,选择最现实、最有效的应急对策。

3、采用经验法开展危险与应急能力分析。危险危害与应急能力分析包括的内容很多,同一内容又有多种不同分析评估方法,占用预案编制的时间长,工作量大,即便都采用定量分析法也会因为危险危害因素众多而降低了分析的准确性,况且危险因素处在运行变化的环境下,所以,建议采用经验法开展危险分析、应急能力评估,用定性分析法进行风险判定。如果企业有安全评价,或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或者建立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经历,那么可以直接利用其中成果,减少预案编制中的工作。

三、预案的编制与评审

1、预案的编制。根据组织风险与应急能力现状,按照法律、法规和本单位相关规定编制应急预案。如是大型企业,预案可以根据组织内部责任主体或影响范围分级编制,把预案进一步细化为分厂级、车间级(应急措施)来编制或控制,以提高预案的针对性、条理性和有效性。比如,公司级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预案,只对预案的指导思想、企业基本情况、重大危险源的确定与分布、应急救援组织机构设置、救援专业队伍的组成及分工、信号规定及汇报制度、事故处理、制订预防事故措施、紧急安全疏散、工程抢险抢修等方面作原则性的规定,各阶段、各部门具体工作未作详细描述,仅凭这个预案是不能组织应急响应和应急救援的,它只是公司总的预案、总目标,是指导性文件。因此,还要根据具体的危险源制定应急分预案(或应急程序文件),针对具体的危险装置、设施或场所规定作业程序,指导较为复杂的应急行动,使某些应急行动程序化、标准化,确保应急人员在执行任务时不会发生误解和误操作。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二级单位由于对编制应急预案不了解,在制定预案时按总预案编制方法来制定,缺乏有效的针对性,在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中被作为不符合提出。

2、预案评审与实施。为保证应急预案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预案编制完成后,应组织各级、各类管理人员,应急响应人员和预案编制人员,对编制的预案进行充分的讨论和评审,广泛收集意见或建议,经修改充实后报批实施。

实施应急预案不能单纯理解为对预案的培训或演习。应急预案经批准实施生效后,就融入组织的整体活动,是企业管理工作的一部分。机构调整、人员变动、生产装置、设施等条件和资源的变化都会带来应急方案内容的变动,这点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否则,错误的预案造成错误的指挥,不仅影响应急救援行动,还存在扩大事故危害的风险。

3、预案应被广泛知晓。应急预案经编制形成文件,但应急准备工作并没有结束。预案经批准实施后,组织应通过多种途径广泛宣传、培训,让相关人员了解和掌握如何启动紧急情况警报系统、如何自我防护、如何安全疏散人群等基本操作,使预案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4、应急救援器材完好备用。对于正常下不常使用,而在紧急状态下必不可少的救援物质,如空气呼吸器、氧气呼吸器、固定式或便携式一氧化碳报警器、苏生器和应急照明灯等器材随时处于备用状态。救援物质不仅要齐备,还要定位存放,定期检测,有专人负责管理。

四、预案的演练与实施

1、多种形式演习,保证应急能力。预案的作用是指导应急人员日常培训和演习,在紧急状态下指导应急行动按计划有序进行,防止因行动组织不力或现场救援工作的混乱而延误事故应急响应行动。讲应急演习,使人联想到军事演习,以为要动用许多物质,花费很多精力,所以对演习往往是讲得多,做得少。明知演习很重要却懒于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失去了应有的作用。其实可以适当组织桌面演练。组织者对演练情景进行口头演习,锻炼参演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相互协作和职责划分的问题;还可以针对某项应急响应功能,或其中某些应急行动进行演练活动。这样的演习好操作,成本低,能保持应急人员的应急响应能力,达到锻炼和提高队伍的目的。当然,最好进行全面或大部分应急响应功能演习,以检验和评价应急组织的应急运行能力。

2、善于利用废旧设施、场所组织演习。为达到真实的应急响应和救援效果,建议利用废旧设施或场所组织演习。2004年5月,三钢利用煤化工公司废弃系统,就成功实施了大型事故应急救援综合演习,收到了很好的现场效果,从中发现了预案中存在的不少问题,使预案得到了及时修订和完善。但组织这样的演习机会并不多,应当珍惜。所以,在实地模拟演习时,组织单位应认真设计演习方案,充分考虑可能发生的情况;参加演习人员(参演人员、控制人员、模拟人员、评价人员和观摩人员)要认真体会和扮演角色,按要求完成所各自承担的演习任务。

3、演习的人身安全应放在首位。应急演习是针对模拟事故条件下,执行实际紧急事件发生时的排练活动。在做应急演习方案或设计演习情景时,应将参加演习人员、社会公众的安全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加以考虑,不要因为演习而造成重大事故。当演习的对象或其周围安全区域内,存在危险化学物质、危险设施或场所时,如油库、煤气、氧气等危险区域,应特别注意演习安全,防止易燃物质产生火灾,由火灾引发爆炸、连环爆炸,毒物泄漏等事故。

4、应重视演习记录。演习记录不全或没有记录,缺乏演习评价、总结资料,致使演习结果评估不充分。主要原因是:演习方案制定不周密,只关注演习本身的组织,忽略了演习评价人员的作用;其次,评价人员对应急预案、演习方案不熟悉,观察演习责任心不强,没有能够很好地记录下观察结果。

5、演习评价不可缺少。演习结束应及时组织总结与讲评,它是全面评价演习工作的重要步骤。这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往往被参加演习的单位或人员遗漏,以致于演习组织部门在演习结束后要去追补有关评价资料,使得演结评审匆忙、草率,降低了演习评估质量,不利于应急预案的修订与完善。

审计应急预案篇5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风险分析

abstract:withtherapiddevelopmentofeconomy,constructionisincreasing,inthebuildingconstructionprocess,safetymanagementhasbecomeakeylinkintheconstructionmanagementandsoullink,intheprocessofconstruction,reasonablesafetymanagement,safetyengineeringtoachievecontrollablestate,isthefoundationtoguaranteeconstruction,hazardanalysisandriskanalysisofreasonable,deploymentofexistinghumanresourcesandmaterialresources,controlofsecurityinmaximum,achievethegoalofsafeproduction.

Keywords:Constructionengineering;constructionmanagement;riskanalysis

中图分类号:tL3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目前,施工企业虽然具备技术、经济人才,有较丰富的管理经验,但是由于缺乏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的统一指导思想和编制方法,编制的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对安全控制缺乏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甚至经过专家认证会的方案在操作中仍出现重大安全险情或事故。如何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已成为建筑行业安全管理的热点问题。

1、目前,建筑工程重大危险源施工管理上存在的突出问题

1.1重大危险源施工辨识能力不足

因城市发展进程需要,特别是对一些经济发展中地区,新建高层建筑的大量涌现,然而施工、监理企业因技术管理上滞后,仍旧保留着传统的、陈旧的安全管理思路,对深基坑、悬挑脚手架、高大模板系统等新型施工认识不足,继续沿用着老套的管理思路,凭经验施工现象依然非常突出。施工前期思想上不重视,对重大危险源施工辨识能力不足,准备工作不到位,导致后续管理混乱。

1.2.重大危险源施工方案的论证审批把关不够严格

建筑工程重大危险源施工不仅仅是危险性大,而且技术要求也很高。一些二、三级施工及监理企业因技术力量相对薄弱,对重大危险源方案的论证审查缺乏有效控制手段。论证会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邀请的专家专业条件不符合、方案编制与施工图纸严重不符等问题。论证结束,未将专家意见落实到施工方案中而直接进行审批实施,这些都为今后的施工安全埋下了隐患。

1.3.监理单位未能认真履行安全旁站监理职责

随着建筑工程重大危险源施工的不断普及,监理单位安全旁站监理的职责和作用在施工过程中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其中包括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施工技术要求有否达到施工方案要求等等,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重大危险源施工的安全性。然而监理单位一方面因待遇低、不愿学习,技术力量薄弱;另一方面,“重质量、轻安全”的思想仍很严重,认为施工安全是过程性的,敷衍一下就可以了。

1.4重大危险源验收程序执行不够到位

在建筑工程中,无论是安全还是质量,验收程序是非常关键非常重要的一步。验收通过与否,直接影响到下一道施工程序的开展。一些施工企业为了追求施工进度或者为了简化程序,在施工准备工作完成后直接进入施工阶段,使重大危险源施工安全失去了最后一道保障。

2、辨识建筑施工现场的危险源

根据《安全生产法》的定义,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建设施工中的危险源是指施工活动中可能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以及环境破坏等潜在的安全隐患。施工现场的危险源是造成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如何科学有效地控制危险源,事关能否消除安全隐患,保证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根据风险管理的一般理论,对施工现场危险源风险的管理应该包括对其辨识、评估和应变策略。建筑施工危险源的辨识工作应在项目经理的领导下进行,项目经理组织相关人员组成危险源管理小组,依据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结合自身企业的施工特点和具体项目的施工内容、工作条件,通过询问交谈、现场观察、事故树分析以及安全检查等方法进行危险源识别。危险源的辨识工作应遵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主次分明、不留死角”的原则,还应发动全员参与,与现场有机结合。建筑施工的主要危险源来自施工现场机械、材料、施工方案等的不安全状态;指挥者和作业人员的麻痹思想、不安全的行为举止;还包括施工环境、季节、气候等复杂的不安全因素。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常见的危险源包括:脚手架(包括落地架、悬挑架、爬架、附着式升降架等)、模板及支撑、起重塔吊、物料提升机、大型机械的安装、使用及拆卸、超过5m的深基坑开挖、基坑失稳与排水、高度大于2m的高空作业、局部结构工程或临时建筑失稳、焊接及切割、打桩作业、火灾爆炸、食物中毒、高温中暑等。考虑到施工作业现场危险源的三种状态:正常、异常和紧急;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和将来,危险源清单应根据具体项目特点、规模和施工工程种类的不同进行及时动态更新。

3、建筑施工重大危险源控制策略

在对建筑施工中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和风险评价之后,按照“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的原则,认真贯彻《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对重大危险源管理的规定,“施工单位应当根据建设工程施工的特点、范围、对施工现场易发生重大事故的部位、环节进行监控,制定施工现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针对施工作业中的每个重大危险源,都要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明确责任主体,保证安全措施落实到位。施工单位应建立“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审查专家库”,对分部分项工程中存在的每一个重大危险源,都应编制控制目标、技术及管理措施、责任部门,检查部门,实施时间。例如,重大危险源土方开挖,控制目标:确保无管线事故、气体泄漏、倒塌、坍塌等。技术及管理措施:1)编制专项技术方案,并报监理和公司技术负责人审批;2)土方开挖前对地质、水文和地下设备进行调查和勘察工作;3)对不明管线加以保护措施;4)对土体裂缝采取打土钉等技术措施;5)基坑内及时排水,坑边设防护栏;6)作业前必须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及技术交底。责任部门:公司技术部。检查部门:项目部及监理部门。完成时间:施工前及施工中。专项施工方案应由施工单位专门技术人员编制,并交由施工单位负责人和监理工程师签字。对危险性较大的工程,其专项施工方案最终还必须经过专家库的审核批准。在对具有重大危险源的部位进行施工前,施工单位还必须对施工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及安全技术交底。施工中应加强现场监督检查,保证技术及管理措施严格落实。应急救援预案是建筑施工重大危险源管理系统的重要构成部分。施工单位应针对各重大危险源可能发生的事故编制应急救援预案,并落实应急责任。应急救援预案中应明确应急救援的组织机构及职责、发生安全事故后的应急措施、应急救援小组人员的联系方式、就近医院的地址及电话。项目部成立应急指挥部,负责平时应急预案演练,组织实施危险源的评估,检查应急响应准备和应急预案状态,发生安全事故后做好指挥与协调,并保证应急物资的储备。

4、如何进行安全施工方案编制

4.1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审核、审批及专家论证审查应特别注意的几个问题专项安全施工方案的审核、审批及专家论证审查应严格按照以下程序和要求进行,避免走过场。

4.4.1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审核的要求

1)建筑施工企业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编制的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由施工企业技术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及监理单位专业监理工程师进行审核,审核合格,由施工企业技术负责人、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签字,经专家论证修改完善后方可实施。

2)安全专项施工方案是施工组织设计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应是施工组织设计的细化、完善、补充,同时需突出分部分项工程的特点和特殊质量、安全技术要求。

3)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的内容主要包括,编制依据、分部分项工程概况、影响质量、安全的危险源分析及相关措施、施工准备和部署、设计计算书和设计施工图等设计文件、质量检测和相关观测预警措施、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专项工程安全检查评价方法,应急预案。

4)专项施工方案中有关设计计算必须由施工方委托有设计资质的单位设计或经设计单位复核审查认可加盖正式设计出用章后方有效。

5)监理单位对专项施工方案审核的重点是方案的编制、组织、实施、应急措施可行性、组织、程序和行为主体是否符合国家及地方标准规程。

6)专项分部分项工程安全评价依据《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JGJ/t77-2003)执行。

4.4.2专家论证审查办法

1)建筑施工企业应当组织不少于5人的专家组,对已编制的安全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论证审查。

2)安全专项施工方案专家组必须提出书面论证审查报告,施工企业应根据论证审查报告进行完善,施工企业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后,方可实施。

3)专家组书面论证审查报告应作为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的附件,在实施过程中,施工企业应严格按照安全专项方案组织施工。

目前部分施工单位对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审核、审批及专家论证审查停留在应付政府主管部门检查的层面上,不够重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的施工单位在没编制完专项安全施工方案的情况下,就开始施工。

(2)有的施工单位编制好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后,不经施工企业技术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及监理单位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核就开始实施。

(3)施工企业技术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及监理单位专业监理工程师只负责签字盖章,对专项安全施工方案的编制质量不管。

(4)该组织专家论证审查的分部分项工程未组织专

审计应急预案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原则;程序

一、遵循原则

高职院校在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时,应遵循五个原则:

1.居安思危,重在预防。“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编制应急预案,健全应急管理体系,不仅是高职院校提高管理能力的重要举措,也是学校维护社会稳定、服务地方经济的重要工作。

2.全面覆盖,减少危害。高职院校应充分考虑学校可能发生的所有突发事件种类,要制定学生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以及学校所在区域容易发生的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事件等方面的应急预案。此外,预案应覆盖学校的管理和教学环节,不仅针对学生,也要针对学生家长、教师、校外人员制定预案。

3.明确职责,协同应对。高职院校在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时,应充分考虑调动所有部门的应对积极性,明确各部门在工作中的职责,互相配合协作,整体联动,以达到快速应对突发事件的目的。

4.灵活适用,重在实效。高职院校的不断发展带来了很多新变化、新形势,也不断出现办学过程中的新问题、新事件。只有认真总结每一次突发事件应对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及时修订完善应急预案,才能不断提高预案的实效性。

5.加强演练,提高质量。预案演练应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不能走过场。针对预案演练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制定整改措施,真正达到检验预案、磨合机制、锻炼队伍的目的。

二、应急预案编制的程序分为七个阶段

1.成立编制小组。在编制应急预案前,高职院校应梳理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类别,根据学校各部门的职责分工,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小组。该小组要明确预案编制任务、职责分工和工作计划。编制小组的成员最好包括院校综合协调、学生管理、教学管理、宣传、安全保卫、后勤、校医院等部门负责人和相关专家,共同完成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保证预案中各工作部门的职能明晰,促进彼此之间的协调配合。

2.基本情况调查。(1)高职院校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学校名称、法定代表人、法人代码、详细地址、邮政编码、行政隶属关系、师生人数、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学校的特殊状况、交通图、疏散路线图、应急设施平面布置图及其他情况说明。(2)突发事件的风险点排查。由高职院校各二级部门进行全面排查,对存在风险隐患的设施设备、各种物资、教学用实验耗材、校内外实践实习基地情况、管理流程等进行逐一登记并详细说明风险点,汇总到预案编制小组,预案编制小组根据全校的情况进行增补说明。(3)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说明,包括所处区域的社区基本情况、环境治安情况、与所在区域政府部门联系方式、周边大中型单位、重要基础设施、道路等基本情况。

3.风险评价。根据梳理出来的突发事件风险点,进行易损性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结合周边环境状况,进行突发事件的风险评估。(1)对突发事件本身的界定,结合突发事件的种类,对不同突发事件发生的几率、诱发因素、带来危害的强度、可能持续的时间、发生的区域及关键点进行评估。(2)对突发事件的影响方式进行界定,包括该突发事件给学校和师生带来的影响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是否会引发其他的相关事件;事件对学校的作用范围等。(3)对突发事件的后果进行界定,包括可能给学校和师生带来什么样的损失;如果增加投入以减少该类突发事件,需要付出多大代价;如何用最有效的方式降低事件发生的概率。

4.应急能力评估。评估包括硬件评估和软件评估,前者是指高职院校应充分了解学校现有资源,针对不同的突发事件类型,按照应急准备与应急绩效之间的差异与因果关系,对学校在应急处置过程中的财力投入、物资保障、场地设施等进行评估,确定上述资源是否能满足应急需要的效果。后者是指高职院校要充分做好师生的调研工作,了解师生对学校应急管理运行机制的接受程度和了解程度,掌握主要职能部门工作人员的应急意识、过往经验、应急处理技术水平、接受的专业培训等方面的情况,查找应急管理运行机制实际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5.应急预案编制。高职院校应具体分析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类型和影响范围,针对分析结果编制相对完整的预案,在预案中对应急机构的指挥协调、组成人员、岗位职责、应急设施设备、救急物资、救援行动的开展等方面做出预先的具体安排。

6.应急预案的评审、与更新。评审主要分为外部评审和内部评审。外部评审是由高职院校的上级主管部门、相关单位、环保部门、周边公众代表、专家等对预案进行评审。内部评审由高职院校组织校内涉及部门、师生代表等进行评审。预案经评审完善后,由学校主要负责人签署,按规定报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和所在地政府部门备案。高职院校应根据自身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更新应急预案,进行评审并及时备案。

7.应急预案的实施。高职院校应由突发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组织落实预案中的各项工作,进一步明确各项职责和任务分工,加强应急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实现应急预案持续改进。

参考文献:

审计应急预案篇7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完整版全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工作,迅速有效处置生产安全事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办发〔2013〕101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公布、备案、宣传、教育、培训、演练、评估、修订及监督管理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应急预案的管理实行属地为主、分级负责、分类指导、综合协调、动态管理的原则。

第四条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负责全国应急预案的综合协调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应急预案的综合协调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有关行业、领域应急预案的管理工作。

第五条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负责组织编制和实施本单位的应急预案,并对应急预案的真实性和实用性负责;各分管负责人应当按照职责分工落实应急预案规定的职责。

第六条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分为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

综合应急预案,是指生产经营单位为应对各种生产安全事故而制定的综合性工作方案,是本单位应对生产安全事故的总体工作程序、措施和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

专项应急预案,是指生产经营单位为应对某一种或者多种类型生产安全事故,或者针对重要生产设施、重大危险源、重大活动防止生产安全事故而制定的专项性工作方案。

现场处置方案,是指生产经营单位根据不同生产安全事故类型,针对具体场所、装置或者设施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

第二章应急预案的编制

第七条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当遵循以人为本、依法依规、符合实际、注重实效的原则,以应急处置为核心,明确应急职责、规范应急程序、细化保障措施。

第八条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当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一)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规定;

(二)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实际情况;

(三)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危险性分析情况;

(四)应急组织和人员的职责分工明确,并有具体的落实措施;

(五)有明确、具体的应急程序和处置措施,并与其应急能力相适应;

(六)有明确的应急保障措施,满足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应急工作需要;

(七)应急预案基本要素齐全、完整,应急预案附件提供的信息准确;

(八)应急预案内容与相关应急预案相互衔接。

第九条编制应急预案应当成立编制工作小组,由本单位有关负责人任组长,吸收与应急预案有关的职能部门和单位的人员,以及有现场处置经验的人员参加。

第十条编制应急预案前,编制单位应当进行事故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

事故风险评估,是指针对不同事故种类及特点,识别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分析事故可能产生的直接后果以及次生、衍生后果,评估各种后果的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提出防范和控制事故风险措施的过程。

应急资源调查,是指全面调查本地区、本单位第一时间可以调用的应急资源状况和合作区域内可以请求援助的应急资源状况,并结合事故风险评估结论制定应急措施的过程。

第十一条地方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根据法律、法规、规章和同级人民政府以及上一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应急预案,结合工作实际,组织编制相应的部门应急预案。

部门应急预案应当根据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明确信息报告、响应分级、指挥权移交、警戒疏散等内容。

第十二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相关标准,结合本单位组织管理体系、生产规模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特点,确立本单位的应急预案体系,编制相应的应急预案,并体现自救互救和先期处置等特点。

第十三条生产经营单位风险种类多、可能发生多种类型事故的,应当组织编制综合应急预案。

综合应急预案应当规定应急组织机构及其职责、应急预案体系、事故风险描述、预警及信息报告、应急响应、保障措施、应急预案管理等内容。

第十四条对于某一种或者多种类型的事故风险,生产经营单位可以编制相应的专项应急预案,或将专项应急预案并入综合应急预案。

专项应急预案应当规定应急指挥机构与职责、处置程序和措施等内容。

第十五条对于危险性较大的场所、装置或者设施,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编制现场处置方案。

现场处置方案应当规定应急工作职责、应急处置措施和注意事项等内容。

事故风险单一、危险性小的生产经营单位,可以只编制现场处置方案。

第十六条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应当包括向上级应急管理机构报告的内容、应急组织机构和人员的联系方式、应急物资储备清单等附件信息。附件信息发生变化时,应当及时更新,确保准确有效。

第十七条生产经营单位组织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中,应当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或者实际需要,征求相关应急救援队伍、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意见。

第十八条生产经营单位编制的各类应急预案之间应当相互衔接,并与相关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应急救援队伍和涉及的其他单位的应急预案相衔接。

第十九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编制应急预案的基础上,针对工作场所、岗位的特点,编制简明、实用、有效的应急处置卡。

应急处置卡应当规定重点岗位、人员的应急处置程序和措施,以及相关联络人员和联系方式,便于从业人员携带。

第三章应急预案的评审、公布和备案

第二十条地方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组织有关专家对本部门编制的部门应急预案进行审定;必要时,可以召开听证会,听取社会有关方面的意见。

第二十一条矿山、金属冶炼、建筑施工企业和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的生产、经营(带储存设施的,下同)、储存企业,以及使用危险化学品达到国家规定数量的化工企业、烟花爆竹生产、批发经营企业和中型规模以上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编制的应急预案进行评审,并形成书面评审纪要。

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编制的应急预案进行论证。

第二十二条参加应急预案评审的人员应当包括有关安全生产及应急管理方面的专家。

评审人员与所评审应急预案的生产经营单位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第二十三条应急预案的评审或者论证应当注重基本要素的完整性、组织体系的合理性、应急处置程序和措施的针对性、应急保障措施的可行性、应急预案的衔接性等内容。

第二十四条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经评审或者论证后,由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公布,并及时发放到本单位有关部门、岗位和相关应急救援队伍。

事故风险可能影响周边其他单位、人员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将有关事故风险的性质、影响范围和应急防范措施告知周边的其他单位和人员。

第二十五条地方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应急预案,应当报同级人民政府备案,并抄送上一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的应急预案,应当抄送同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第二十六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应急预案公布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按照分级属地原则,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进行告知性备案。

中央企业总部(上市公司)的应急预案,报国务院主管的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备案,并抄送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其所属单位的应急预案报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主管的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备案,并抄送同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前款规定以外的非煤矿山、金属冶炼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企业,以及使用危险化学品达到国家规定数量的化工企业、烟花爆竹生产、批发经营企业的应急预案,按照隶属关系报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的备案,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确定。

油气输送管道运营单位的应急预案,除按照本条第一款、第二款的规定备案外,还应当抄送所跨行政区域的县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煤矿企业的应急预案除按照本条第一款、第二款的规定备案外,还应当抄送所在地的煤矿安全监察机构。

第二十七条生产经营单位申报应急预案备案,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应急预案备案申报表;

(二)应急预案评审或者论证意见;

(三)应急预案文本及电子文档;

(四)风险评估结果和应急资源调查清单。

第二十八条受理备案登记的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对应急预案材料进行核对,材料齐全的,应当予以备案并出具应急预案备案登记表;材料不齐全的,不予备案并一次性告知需要补齐的材料。逾期不予备案又不说明理由的,视为已经备案。

对于实行安全生产许可的生产经营单位,已经进行应急预案备案的,在申请安全生产许可证时,可以不提供相应的应急预案,仅提供应急预案备案登记表。

第二十九条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应急预案备案登记建档制度,指导、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做好应急预案的备案登记工作。

第四章应急预案的实施

第三十条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各类生产经营单位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应急预案的宣传教育,普及生产安全事故避险、自救和互救知识,提高从业人员和社会公众的安全意识与应急处置技能。

第三十一条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将本部门应急预案的培训纳入安全生产培训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内重点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培训工作。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组织开展本单位的应急预案、应急知识、自救互救和避险逃生技能的培训活动,使有关人员了解应急预案内容,熟悉应急职责、应急处置程序和措施。

应急培训的时间、地点、内容、师资、参加人员和考核结果等情况应当如实记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档案。

第三十二条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提高本部门、本地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能力。

第三十三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的应急预案演练计划,根据本单位的事故风险特点,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综合应急预案演练或者专项应急预案演练,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现场处置方案演练。

第三十四条应急预案演练结束后,应急预案演练组织单位应当对应急预案演练效果进行评估,撰写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报告,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对应急预案提出修订意见。

第三十五条应急预案编制单位应当建立应急预案定期评估制度,对预案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进行分析,并对应急预案是否需要修订作出结论。

矿山、金属冶炼、建筑施工企业和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等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企业、使用危险化学品达到国家规定数量的化工企业、烟花爆竹生产、批发经营企业和中型规模以上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每三年进行一次应急预案评估。

应急预案评估可以邀请相关专业机构或者有关专家、有实际应急救援工作经验的人员参加,必要时可以委托安全生产技术服务机构实施。

第三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急预案应当及时修订并归档:

(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及上位预案中的有关规定发生重大变化的;

(二)应急指挥机构及其职责发生调整的;

(三)面临的事故风险发生重大变化的;

(四)重要应急资源发生重大变化的;

(五)预案中的其他重要信息发生变化的;

(六)在应急演练和事故应急救援中发现问题需要修订的;

(七)编制单位认为应当修订的其他情况。

第三十七条应急预案修订涉及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应急处置程序、主要处置措施、应急响应分级等内容变更的,修订工作应当参照本办法规定的应急预案编制程序进行,并按照有关应急预案报备程序重新备案。

第三十八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应急预案的规定,落实应急指挥体系、应急救援队伍、应急物资及装备,建立应急物资、装备配备及其使用档案,并对应急物资、装备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使其处于适用状态。

第三十九条生产经营单位发生事故时,应当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组织有关力量进行救援,并按照规定将事故信息及应急响应启动情况报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第四十条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和应急救援结束后,事故发生单位应当对应急预案实施情况进行总结评估。

第五章监督管理

第四十一条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应当将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工作纳入年度监督检查计划,明确检查的重点内容和标准,并严格按照计划开展执法检查。

第四十二条地方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每年对应急预案的监督管理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并报上一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第四十三条对于在应急预案管理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人员,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生产经营单位可以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四条生产经营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九十四条的规定,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5万元以下罚款;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按照规定编制应急预案的;

(二)未按照规定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的。

第四十五条生产经营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一)在应急预案编制前未按照规定开展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的;

(二)未按照规定开展应急预案评审或者论证的;

(三)未按照规定进行应急预案备案的;

(四)事故风险可能影响周边单位、人员的,未将事故风险的性质、影响范围和应急防范措施告知周边单位和人员的;

(五)未按照规定开展应急预案评估的;

(六)未按照规定进行应急预案修订并重新备案的;

(七)未落实应急预案规定的应急物资及装备的。

第七章附则

第四十六条《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备案申报表》和《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备案登记表》由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统一制定。

第四十七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可以依据本办法的规定,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实施细则。

第四十八条本办法自2016年7月1日起施行。

 

看了“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还看了:

1.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实施办法

2.解读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3.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最新2017版

审计应急预案篇8

【关键词】电力工程;安全管理;质量控制

在国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电力工程占据了重要的位置。而且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于电力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现如今,电力作为一种商品,在生产和经营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则。因此,电力安全问题就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点。因此,只有对电力工程进行安全管理,同时做好质量控制工作,才能从根本上保证电力事业的长足发展。

1.电力建设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

1.1施工现场安全保障体系要进一步完善

对于电力建设工程来说,其施工环境都较为复杂,而且工种类型也相对较多,涉及到的领域也相对较广。因此,在电力工程的施工现场,建立健全安全保障体系显得尤为重要。从根本上说,安全管理体系需要具有明确的管理目标,将预防和控制有机结合,深入落实责任制度,同时要将相应的法律法规等进行有效落实,强化生产人员的责任制度。要对施工材料等进行严格地控制,同时根据人员任务以及设备的数量等做好相关的记录。只有完善施工现场的安全保障体系,才能保证施工现场的安全。

1.2应急预案要完备

由于电力工程的施工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在施工的过程中遇到突发事件的可能性较大。而且造成经济损失或者是人员伤亡的几率又很大。因此,做好应急预案有一定的必要性。其中应急预案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对伤亡事故的应急预案。第二,机械设备的应急预案。第三,火灾事故处理应急预案。第四,恶劣天气的应急预案。

对于应急预案进行制定需要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应法律和规范来进行,同时保证应急预案编写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另外,预案内容要符合电力工程发展的需要,可操作性要相对较强。应急预案并不是直接编写,而是要经过一定的演习和训练,确保其可行性的基础上才能得以实施,这样主要是为了使得救援工作更具时效性。

1.3安全技术措施的编制要完备

所谓的安全技术措施就是在进行电力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深入贯彻落实安全原则,运用技术手段来对施工条件进行完善,避免出现工程失误,减少安全隐患。在技术措施制定之前要对其进行安全管理,对于工作的性质以及内容等进行严格地控制,同时加大研究的力度。要保证技术措施编制的每一个环节都实现程序化和规范化,避免随意性过大。其中施工技术措施包括安全施工技术和项目施工技术等多个方面,因此,需要兼顾多种施工技术,增强审核和批准的科学性。

2.电力建设的质量控制措施

2.1施工方面存在的问题

有些电力企业由于自身的设备以及素质的问题,进行独立施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会采取承包的形式来进行施工。在这过程中,施工企业收取相应的管理费用。但是在具体的施工工程中会出现管理不当的问题,造成电力线路的不规范或者是基础设备使用不当等。施工单位没有严格按照施工图纸来进行具体的施工工作,出现的质量问题比比皆是。不仅如此,监理单位也没有做好自身分内的工作,监理工作做得不到位。这就会在电力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存在更多安全隐患,严重影响工程的质量。甚至造成一些的资源和设备的浪费。

2.2解决问题的方案

(1)加强施工前管理,首先要健全竞争有序的电力建设市场,实行全过程招投标制,促进公平竞争,技术进步,选取优秀的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并将其名单、资质、参与过的重大或主要工程名称在媒体及有关部门予以公示。同时,加大设计、监理、施工单位黑名单的曝光力度。减少行政干预,加强合同管理,以合同管理为核心,明确各方职责权利,并在合同管理方面做好以下工作:督促落实,承包合同的签订。任何一项工程,不管它的资金流量有多少,都要有具体的经济合同来约束。没有合同的签订,任何经济关系都不具备法律效力。

要严格设计审批制度,设计审批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①工程设计审查是贯彻“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环保”建设方针的重要措施,也是基本建设管理的重要环节,设计是否科学、合理、完整,关系到整个工程能否满足使用要求,工艺技术是否可靠先进,结构、消防是否安全可靠,投资、环保能否保证可持续发展等大事。②工程设计审查是保证设计质量,促进设计水平提高的重要措施。通过审批,一方面可及时发现设计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消除隐患。另一方面,鼓励设计人员创优秀设计,把压力变动力,促进设计质量的不断提高,通过审查,确定设计的收费标准,使设计成果与经济效益真正挂上钩,体现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区别。完善设计变更手续,严肃设计变更流程。

(2)加强施工中管理,要循规为纲,将规章制度落实到具体的行动。施工过程要严格贯彻执行各种规章制度,以检查督促落实,分级管理,不越级指挥,责任分清。要严格按照国网公司关于规范基建施工相关管事规定,按程序办事,从施工准备到竣工验收必须按要求一一落实,每道程序都不放松。对监理单位的项目部人员到位情况,监理大纲编制情况,人员基本素质及责任心问题,都要逐一落实。施工单位、材料器具、施工组织设计、人员安全培训、持证上岗状态,人员到位情况是否受控,还是形同虚设,是以分包代管还是完全不管,这些都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的保障能力。进入施工工地的人员必须进行安全知识教育,考试合格后,考卷归档,人员方可进人工地。特殊作业持证上岗。

(3)加强施工过程的监理管理,增加安全技术交底及施工人员接受交底的签字项目栏,使工程项目时刻处于可控、在控、受控状态,做到有人管、有人问、有人落实、有人监督,有人负责。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正在进行电力体制改革,因此电力安全问题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因此,在电力建设工程的施工中为了避免出现安全事故,需要进行安全管理工作,同时要对每一个环节的质量进行严格控制。与此同时,电力工程施工人员还要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进一步实现电网的整体安全,保证电力事业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在亭.对电力工程建设安全工作的探讨[J].湖北电力,2004(S1).

审计应急预案篇9

2020年上半年水旱灾害防御股主要做了以下工作:1、对全县水库、河道、泵站、水电站、骨干水工建筑物、小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中小河流治理、中型水闸除险加固工程等进行汛前检查,对检查出的防汛安全隐患督促相关单位立即进行整改。2、督促乡镇编制2020年度小水库防汛应急抢险预案、小水库运行调度方案、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圩区重要河道堤防防汛应急抢险预案,其中小水库应急抢险预案、小水库运行调度方案、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圩区重要河道堤防防汛应急抢险预案已报县防指并批复;3、淠史杭灌区杭北干渠0+000~9+272渠道除险加固工程完工验收等建设管理工作;4、防汛值班值守工作;6、淠史杭灌区现代化改造规划设计基础资料调查部分资料补报工作;7、2018年县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竣工验收工作准备工作;8、治理工程至二期项目建设管理工作;9、交通运输局2020年危桥改造项目朱槽沟河桥、杭北干渠沙岗园艺场桥工程防洪影响评价、县合纵高速施工4标段部分跨河临时工程防洪评价报告书审批工作;10、灌区灌溉及生态用水调度工作;11、环巢湖流域(片)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一期)——杭北灌区、舒庐灌区部分支渠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建设项目(一期)项目项目建议书及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工作;12、完成了小水库雨水情自动测报系统招投标等建设管理工作;13、2020年水价改革项目相关工作、14、水利扶贫项目相关管理工作;15、局扶贫、民生工程日常管理工作。

二、2020年上半年工作存在的问题

1、2018年县高效节水灌溉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工作进度不理想;2、治理工程至二期施工进度有待提高。

审计应急预案篇10

第二条工作原则

(一)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互相配合、共同做好气象灾害应急工作;

(二)气象灾害应急工作应当坚持防灾与救灾并举、以防为主的原则,做好灾前预警、灾中应急、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三)气象灾害应急工作应当实行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形成应急合力。

第三条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

2、《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

3、《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4、《气象行政处罚办法》;

5、《防雷减灾管理办法》;

6、《北京市防御雷电灾害若干规定》。

第二章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第四条应急指挥机构

公司应急领导小组组长由总经理担任,组员由各部门经理和项目经理部经理组成。指挥机构设在公司行政办公室。

第五条职责

组织制定、实施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决定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的启动和终止;指挥和协调有关部门、其他组织和个人共同做好气象灾害应急工作;对发生气象灾害的地区和设施采取紧急处置措施并加强监控,防止灾害扩展;参加抢险救灾,并做好社会治安维护工作;组织对被破坏的给排水、市政设施进行抢排险,尽快恢复工程生产;负责灾情的收集上报;负责灾后恢复重建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建立相应的气象灾害应急工作流程和制度;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

第三章预警和预防机制

第六条信息监测、预测与报告

(一)气象灾害信息来源和

天气气候预测机构预测12、24、48小时内有暴雨、大雨、大风、等灾害性天气时,办公室应在30分钟内通过电话、邮件等形式将预报信息传递到各分公司或各项目或各项目。由各分公司或各项目或各项目负责及时通知到各项目部、各班组。

(二)气象灾害信息审核

办公室对收集到的气象灾害信息进行分析审核,符合气象灾害预警标准的,立即通知各分公司或各项目或各项目,并报送主管领导。

(三)预警预防行动

收到气象灾害预测预报、警报信息后,属于可能发生气象灾害的情况,立即进行相关工作部署,分别从思想、组织、人员、技术、物资、资金等方面做好启动本预案的准备,确保预案的顺利实施。

各分公司或各项目或各项目应当做好灾害性天气气候预测预报、警报,及时提供警报和气象灾害情况。

第四章应急预案响应

第七条应急响应

应急指挥办公室主持召开灾害性天气会商,各分公司或各项目或各项目主要负责人参加,做出相应的工作部署并将有关情况上报上级部门。

第八条信息处理

气象灾害信息的报送和处理,应快速、准确、详实,重要信息应立即上报,因客观原因一时难以准确掌握的信息,应及时报告基本情况,同时抓紧了解情况,随后补报详情。

第九条紧急处置

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启动后,有关部门应当根据指挥机构的部署,迅速采取以下措施:

(一)立即启动内部相关的应急程序的命令,各岗位应急人员全部到位,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全程跟踪灾害性天气的发展、变化情况;

(二)根据应急工作需要,各岗位做好实时监测、加密观测、滚动预报、跟踪服务;

(三)迅速调派应急队伍,进入救灾现场,做好相关的灾害监测、现场服务等工作,并参与现场抢险救灾;

(四)做好现场紧急医疗救护,做好疾病控制和卫生防疫工作,维护社会治安和生活秩序。

第五章应急保障

第十条参与对气象灾害应急处置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培训;组织相关机构和单位开展气象灾害预警、预测和应急处置技术研究,做好气象灾害应急技术储备。

第十一条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应急知识教育、培训计划,对员工开展气象灾害预防、避险、避灾、自救、互救知识教育。

第十二条加强对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检查,保证各项应急措施及时到位。对执行不力的部门和分公司,责令改正,情况严重的予以通报批评。

第六章附则

第十四条对在参加气象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分公司或项目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十五条发生气象灾害后,有关部门谎报灾情或者知情不报,或者拒不履行本预案规定的应急处置职责,或者拒不配合、阻碍、干涉灾情收集和救助工作,致使公司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给予处罚;情节严重的,对其主要负责人、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十六条结合相关法律法规,适时对本预案进行周期性评审与修订。

第十七条各分公司或各项目应及时修订完善本分公司或项目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并上报公司工程管理部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