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管理措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8:52:33

高校管理措施篇1

关键词高校贷款现状缓解贷款风险措施

abstract:.appropriatemeasurementstopreventandminimizetherisks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

Keywords:loans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thestatusquo,preventandminimize,therisksofloans,measurements

随着高等教育模式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型、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为寻求更大的发展,在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有限和高校学生学费不可能有较大增幅的情况下,利用银行贷款资金,增加对基本建设投入和基础设施改造,改善办学条件,解决了高校事业发展过程中的实际困难、缓解了扩招任务给高校带来的巨大压力。高校贷款实际上是用银行的钱办学校的事、用今天的钱办明天的事,高校通过贷款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但是,巨额的本息支付使高校面临严峻的财务风险,沉重的债务负担和还贷压力,制约了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如果不加以重视,必然导致财务风险和财务危机。

一高校贷款的现状

据厦门大学邬大光教授的一项调查表明:公办高校贷款规模高达1500亿元~2000亿元。其实,如果深究远不止这个数。截至2006年2月末,陕西省高校贷款余额总计92.8亿元;截止到2006年底,江苏省高校的贷款余额总计约100亿元;截止到2006年底,广东省高校的贷款余额总计约125亿元;截止到2005年5月,山东省教育厅所属23所高校贷款余额75.4亿元;吉林大学贷款余额总计30亿元等等。

随着还贷高峰期的到来,部分高校已没有偿还贷款的能力,靠收取学杂费用于归还贷款利息都不够,更别说将经费投入到教学中去了。

二缓解高校贷款风险的措施:

㈠由政府出资归还贷款本息

由于高校贷款要么是为完成国家交给的扩招任务,要么是大学城建设需要。高校贷款为当地的经济、文化建设和国民素质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高校贷款存在着极大的无奈,试想想,谁愿意借款过日子。事实上,高校贷款与政府有着直接紧密的关系,高校巨额贷款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政府的默许,高校贷款的风险,实际上是政府责任的转嫁。

因此,本人认为,政府默许的高校贷款本息的偿付应由政府“买单”,个别高校对贷款论证不充分、贷款规模偏大、依靠贷款铺摊子、盲目追求高标准,则应由其自行解决还款任务,让其“自食其果”。目前,江苏、浙江、广东几省将由政府出资化解高校贷款风险的做法,引起了热烈关注。有消息称:2007年江苏省省政府将拿出43亿元为高校贷款还本付息、浙江省省财政将拿出40亿元为高校贷款还本付息。

㈡加大财政投入

加大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入,确保财政性资金对教育投入比例。虽然与国际相比,我国教育经费中的财政投入比例较大,但总体投入量不足,从未达到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4%的标准,由于缺少可操作的实施细则和法律保障,直到2006年,这个目标仍未达到。虽然近年来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总量一直保持增长趋势,1996年为1654.2亿元,2006年为4752.7亿元,10年间增长1.87倍,但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一直在3%左右徘徊。据统计,发达国家平均5%,发展中国家平均4%。我国财政教育投入不仅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也低于欠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和世界平均水平。以2006年为例,投入的教育经费为4752.7亿元,当年的GDp为209400亿元,按教育经费投入应占GDp的4%计算,2006年应投入教育的经费应为8376亿元,实际投入缺口

达3623.3亿元。具体到高等教育经费(约占教育总经费的20%~22%),国家少投入高等教育经费约700亿元①。因此,各级政府必须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支持力度,应努力提高教育经费所占GDp的比重,争取尽快达到世界发展中国家4%的水平,或者更高的水平。通过发挥政府财政对高等教育投入主渠道的作用,提高政府对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比重,从根本上解决我国高等教育经费严重短缺的矛盾和还贷压力。

㈢增强高校自身还贷能力

在财政投入不足和学费收入一定的情况下,高校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才优势,加快科研成果产业化的进程。通过积极支持多元化办学,拓宽高校资金来源渠道等增强高校自身的还贷能力。高校举债的根本原因是资金来源的较为单一。在我国,政府一直是高等教育投资的主体,但现有的财政投入力度显然不能满足高校发展的需要,针对这一现实状况,国家应积极支持多元化办学,拓宽高校资金来源渠道,通过引进民资、外资等多种途径以解决高等教育经费不足的矛盾。对于有条件的高校,可实行成人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两条腿走路”共同发展的办学模式。在保证本院校高等教育质量的前提下,为社会培养、培训各类专门人才,提高劳动者的文化素质,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学校筹措资金的稳定来源。它的收入比校办企业的收入更直接、更稳定、风险小。因为,校办企业牵涉到资金、人才及各方面的投入,又受到产品销路、技术等方面的影响,具有一定的风险性。而成人教育不仅可以很快得到资金,且又能优化招生结构,不失为一种风险小、成本低、收效快的筹资渠道。

㈣成立大学基金会

在国外,几乎所有的大学都设有大学基金会,如美国的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这些大学的基金会对高校运转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美国大学基金会一般是非独立法人,多数隶属大学机构,一般由大学自己管理,大学会派出一个投资委员会负责基金投资决策。

大学基金会资金来源除了向校友募捐和某些富豪的慷慨捐赠外,主要依靠在各个领域的投资收益(如股票市场的投资、固定收益投资、房地产市场投资等)来滚动积累。主要用于支援大学的学生奖学金、教授研究基金、兴建实验室和教学大楼等。

与国外高校相比,我国高校基金只能说是刚刚起步,大学基金会数量很少。从理论上说,成立基金会是现代大学融投资的一种必然趋势。另外,通过基金会管理自营资金,也对避免产生类似于天津大学那样违规挪用资金炒股而导致学校巨大损失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作用①。

目前,广东省只有中山大学成立了广东省中山大学发展基金会,其目的是充分利用校友资源,想法设法引进更多的社会捐赠资金并对其进行专业化管理,从而最大程度地解决制约学校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②。

㈤置换旧校区

为了归还贷款,政府部门应允许高校将规模小、效益差的旧校区按市场价格置换出去,而效益好的旧校区应坚决予以保留,因为效益好的旧校区也是高校赖以生存的保障,保留的目的是增强高校自身筹资和归还贷款的能力。当然,由于高校资源是国有资产,可以从一个学校向另一个学校流动,但对广东省政府将广东某省属重点高校的一个校区无偿划拨给另一所职业学院的做法不敢苟同。本人并不是反对无偿划拨,而是认为在划拨前,最起码应聘请一个中介公司,对无偿调拨校区的现值进行评估,这对各方都有力。

此外,高校还可以利用各种政策广开财源,如发行教育债券等方式努力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多渠道筹措资金,增强高校的还贷能力。

参考文献

1、周乐、王卡敏:《高等教育经费筹措和财政教育经费投入存在的问题及建议》,2006年第12期《经济师》第117页

2、邬大光:《高校贷款热的冷思考》,《南风窗》杂志,200

高校管理措施篇2

当前的高校管理中,如何做好校园网络管理,使其真正发挥出合理有效的网络化作用。更好地为教学和科研服务,这是校园网络管理人员的首要任务,在深入分析网络管理的基础上,从服务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广泛的调研分析,全面阐述了在高校加强网络建设,网络管理和构建网络安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针对高校网络管理工作的合理有效实现途径并展开解析。

【关键词】高校网络网络管理网络安全强化措施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新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不仅仅是科研技术研究的专利,不可阻档的速度在高校中普及,成为了高校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覆盖了高校教学的研究、管理、开发、创新的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网络在逐渐完善的过程中,网络安全、网络优势资源利用、网络系统运行效率等方面的相关问题显得尤为突出。这些问题己经防碍了高校网络的运营与发展。在高校的发展过程中,网络的辅助作用必不可少,它已应用于高校教学活动的各个层面,为师生提供了更多的教学资源和知识存储库。校园网络建设毕竟是一项大型的网络工程,使用的人群较多,设备也非常复杂,这给校园网络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1高校网络存在的问题

(1)网络安全事件屡见不鲜,高校网络在享受互联网工internet所提供丰富资源的同时,面对黑客的攻击、病毒的入侵,这时内部网络的保密性、安全性受到了威胁,严重影响到网络的正常运行,给教学科研带来不必要的麻烦。高校各个院系交流沟通媒介,以及教学系统享受公共资源的平台,高校网络操作系统漏洞百出,是导致黑客屡袭屡成的原因之一。高校多数使用的系统是以windows为主,其普遍性导制windows系统安全性能低,最终导致校内数据丢失或者是被窜改,从而造成了经济损失。

(2)校园网络毕竟不能跟一般的互联网相比,它具有用户多而带宽设备不够到位的缺点,往往造成了应用过程中的多种问题,这是困扰高校网络管理的问题之一。

(3)从高校网络管理来看,高校在网络运营成本投入上偏重硬件投入,轻视软件投入。高校为了争取所谓的“名校”,在网络硬件措施上不惜财力、物力,在软件管理、投入方面却重视不足,没有认识到看得见、摸不着的软件其作用远远高于看起来很强大的硬件措施。这就好比一个人,外表上看光鲜亮丽,但是,在思想没有正确的引导,在思维上不能正常的提高,这个人对社会的作用也是渺小的。高校网络看似网络功能很全面,设施很完善,不能发挥高校网络其内在作用。

2高校网络管理工作的强化措施

高校校园网络的建设和管理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复杂性的工作,加上高校扩招给校园网络管理带来的诸多压力和困难。我们应该尽快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从多个方面来创造有利条件,使校园网络能够充分发挥,为教育教学和科研作好服务。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增大资金投入量,加强高校网络内部核心技术的建设。加强人员、技术力量的投入,特别是软件方面的投入,积极发挥机房的优势,指定专人及时搜索、限制、删除网络上的不良信息和不当言论,避免进一步传播。组建一支政治可靠、知识丰富、数量充足并熟悉网络环境和运行规律的网络管理队伍。

(2)高校要做好校园网络管理工作,还要设计与建设好校园网络,使校园网建设出一个安全、可靠、便捷的计算机信息传输网络。主要就是为了提供教学管理所需要的数据、信息和知识。它是高校校园内外进行沟通的有效桥梁之一。

(3)加强网络管理人员自身的思想建设,树立正确的导向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和学习意识,网络管理员应始终站在全局的高度去思考问题、认识问题,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紧跟高校发展动向,教育青年学生爱校、爱党、爱国家作为重点,力争肩负起党和国家赋予的社会重任!

3结语

高校校园网管理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程,我们应该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校园网络规章制度。校园网虽然与一般的互联网有所不同,它仍然属于网络体系,必然会有漏洞存在,我们一定做好校园网络的安全管理工作,防范有授权的用户擅自使用校园网络资源。破坏网络系统资源,要积极开发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一般来说,网络所涉及的主要内容有网络协议、网络流量、查找异常主机、分析异常流量等。我们要设计好网络管理工作,包括故障管理、配置管理、性能管理、计费管理及安全管理。一旦发现问题,就要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并优化网络环境,以实现网络更快、更稳定地运行。

参考文献

[1]冯军.高校校园网的几点安全问题及应对策略[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

[2]王关祥.浅谈我校网络信息化建设与管理[J].电子商务,2010(06).

[3]田燕萍.浅谈网络管理在院校网的应用与实践[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04).

高校管理措施篇3

关键词:高校节能管理意义措施

目前,我国社会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阶段,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入高速发展时期,长期以来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益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不断加大环境的压力。经济高速增长的背后往往是严重的环境污染,中国的环境承载能力已十分脆弱,北京2013年1月份严重雾霾使北京有史以来第一次启动雾霾橙色预警,环境污染已经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面对当前的环境危机,党的十报告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全面战略部署,确立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地位,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将成为中国今后一段时间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高校作为与政治、经济机构并立的一种功能独特的文化机构,在传播社会先进理念、引领时代潮流方面理应肩负重大使命。因此,高校做好节能管理工作是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要求。

下面本文将以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在创建全国节约型学校示范单位时的相关成功经验为基础,探讨高校开展节能管理工作的意义和措施。

1高校开展节能管理的意义

1.1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学校开展节能管理,可以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当前社会,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均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高速度都是以牺牲环境和能源为代价的,导致现在我们国家空气水污染严重,环境十分脆弱,高校进行能源管理,节约能源,减少碳排放,客观上有利于我国环境质量的改善。

1.2是节约高校开支的重要途径。我国的高校动辄上万人,人口密度大,能耗也大,有统计研究表明,高校的能源开支可以占到一个学校全部支出的20%[1],占据了其资源费用的40%[2]。很多高校建校都有几十年的历史,在建校之初,由于资金及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较低,很多设备的采购都不会考虑节能和环保的问题,如行政楼、教工宿舍能耗极高的空调、锅炉、路灯等等,导致高耗能问题一直困扰着后勤部门的管理人员。同时,能源浪费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于高校当中,很多高校的科研、教学、办公等部门使用的能源,并没用采用一个明确的计量措施进行管控,节能和环保的指标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不完善,对节能工作开展的好坏没有奖惩措施,每个部门的老师水电使用多少都一样,这就导致很多老师节约意识不强,人离开空调不关、电脑空转等现象经常发生。这也表明学校有较高的能耗节约空间。

1.3高校开展节能管理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校园节约文化不仅有利于树立和培育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而且有利于发挥教育机构的社会影响力。高校是高素质人才聚集的场所,最大一个群体就是大学生,他们引领时代潮流、善于发现和接受新事物,具有社会责任感,也更容易接受节能、环保、低碳的理念。同时,高校在节能减排工作方面还具有学科专业、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其大量科研设备与技术资源优势,通过科研和创新,不断革新技术和设备,创造出更加节能环保的新产品。而高校作为一个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场所,其所培养的具有节能减排环保意识的大学生,一旦他们步入社会,他们所具有的节能减排的意识将影响身边的每一个人,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3]。

2高校开展节能管理存在的问题

2.1重视不够。学校的教师员工节能意识不强,很重要的原因跟节能管理部门的宣传形式不对、力度不强有关系。很多高校的节能降耗的宣传仅仅在6月10日这一天,或者这一周举行,会采取发通知贴海报的方式进行宣传,这样的宣传并不能使节能降耗观念融入全校师生的日常生活当中,也不会对全校师生的节能意识产生实质性的影响,甚至部分师生会觉得节能降耗工作是某些管理部门的事情,与自己无关。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跟对问题的认识程度有关,节能降耗的管理和宣传部门并没有对此问题有一个清晰而深刻的认识,更多的仅仅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文件精神而已。

2.2观念落后。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迅猛发展,高科技产品更新换代速度日益加快,科学技术已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高度自动化和信息化的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应该成为当今高校节能降耗工作的根本动力。但是部分高校节能观念却相对落后,把学校节能降耗工作的重点仍然放在宣传角度,尤其是传统宣传形式上,通过一些发通知、贴海报、发传单的方式,提高师生的节能意识,培养节能习惯,仅此而已。并不是说这种方式不重要,但是已经严重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在信息化和智能终端普及的今天,这种传统的节能宣传方式,仍然是当今高校节能降耗工作的组成部分,但是已经退居次要地位,其重要性已经下降,只能成为开展高效节能降耗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2013年“光盘行动”的宣传模式应该成为高效节能降耗宣传工作的主要形式。

2.3资金投入不够。当前开展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途径就是节能设备的更新换代,动辄就需要几百上千万的经费,大部分高校目前都没有设置节能降耗专项经费,而高校的主要工作是科研和教学,把资金优先配置于教学和科研自然也是理所当然。经济学假定人都是理性的和趋利的,其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一个组织也是如此,而对于节能降耗设备的更新换代所需要的资金,所产生的效益,很多情况下并不能马上显现,回收效率较低,且回收周期比较长,如果学校的决策层认为节能降耗的某项措施所投入的资金与产出并不一致,其效果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显现,那学校的的这笔资金可能会优先投入到其他方面,这就在客观上导致很多高校的节能改造工程因为资金的原因被一拖再拖,一个项目论证完几年才上马,当工程结束的时候,却发现新上的设备已经落后了。

3高校开展节能管理的主要措施

下面本文以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在创建全国首批“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创建单位”时的成功经验为例,重点阐述高校在节能降耗方面的一些思路和方法,以期抛砖引玉之效。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于1993年开始筹建,学校由清华大学建筑系规划,借香港科技大学建筑风格,由香港同胞霍英东等人捐款6000万元建设,建设的要求较高。学校领导非常重视节能工作,于2005年成立学校节能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学校节能工作宣传、组织、实施等。近几年学校在节约能源、资源工作方面主要以宣传开路、技术先行、管理落实的节能工作为思路,重点抓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3.1节能式热水系统改造。学校积极筹措资金,对校园内的老旧能源设备进行更新改造,于2005年投资100多万元将原有的太阳能与柴油加热热水系统改造成太阳能与热泵热水系统,这种太阳能与热泵热水系统比太阳能与柴油加热热水系统节能、环保,通过实际运行,采用新技术的新设备在能源消耗、环境污染方面均有较大改善,但在使用过程中发现该设备存在以下缺点:①不能根据太阳强弱控制热泵运行;②热泵运行不是在热效率较高时段;③热水系统不能根据环境温度自动调节加热的温度;④热水系统不能根据用热水量补水;⑤加压水泵在开始供热水时不停运转,浪费能源。针对热水系统存在的缺陷,广州番禺职业技学院吴昭九副教授经过三年的研究,取得了五项节能技术的成果,其中二项取得国家专利。五项节能技术结合在一起,用于学校太阳能与热泵式热水系统改造成。2007年,学校继续投资400多万元新建西区学生宿舍节能式的热水系统和改造原有学生宿舍热水系统。改造后热水系统与传统的太阳能与热泵热水系统相比,实现了根据环境温度自动控制热泵运行、根据环境温度自动控制水温、自动检测太阳光照强弱、自动检测热水压力,控制回水时间等特点。同时为确保热水供应、减少浪费,学校先后投资开发了中央热水远程监视与能耗自动统计系统,使用该系统能时时监视全校热水系统运行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节能效果明显。

3.2学生宿舍节能平台项目。学校原有的学生宿舍电能统计、付费采用的是普通电表,存在着四大问题:一是抄表依靠人工、抄表不及时,二是抄表统计不准确与人责任心有关,三是计费不规范并有少数学生采用不法手段盗电,四是学生不能及时知道自己用电情况。2004年-2009年间,学校投资90万元采用智能集中式电表,2010年投资5万元开发了学生宿舍节能平台系统,2010年-2013年投资45万元对原有学生宿舍机械式电表进行改造,形成学生宿舍节能监管平台,实现了集中式用电计量与管理、用电购电信息自动记录、低电预警、预防用电事故等。经过上述设备升级改造,2010年学生宿舍用电总额约211.9万度,生均用电196.6度/年,2011年学生宿舍用电总额约191.1万度,生均用电179.4度/年,2011年比2010年节电20.8万度,2011年比2010年生均用电数下降了8.7%(生均节电17.2度)。在管理服务方面,该系统的应用大大减少了宿舍管理员日常在用电查询方面的工作量,管理员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加强宿舍管理、巡查等工作,增加了后勤管理工作的效能。

3.3校园路灯节能改造项目。学校占地面积约137.41万平方米(约2061亩),有高路灯122盏、低路灯74盏,高路灯原采250w钠灯,低路灯原采用150w白炽灯。经过调研和对比试验,125w的无极灯的亮度超过250w纳灯的亮度能耗减少50%,80w节能灯的亮度超过普通灯的亮度能耗减少40%。学校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分年对路灯进行节能改造。从2008-2013年,学校先后投资18万元用125w无极灯更换了250w钠灯,采用80w的普通节能灯更换150w白炽灯。同时根据学校的规律学生晚上24:00已经休息,校园道路基本没有学生行走,仅安全保卫工作的需要开部分路灯,学校自行研制控制电路,晚上24:00时自动关闭50%的高路灯。

路灯节能显著,学校路灯一般从19:00打开第二天早上6:00关闭(采用光控自动开、闭),每天运行11小时,74盏低路灯每天节电56.98度,年节电2.08万度,122盏高路灯每天节电167.75度,年节电6.12万度,每天24:00后关闭66盏高路灯每天节电57.51度,年节电2.10万度。路灯采取这三项节能措施,一年可节电10.3万度。

3.4教室t8日光灯节能改造。2013年投资7万元改造教室日光灯,采用t5节能日光灯更换t8日光灯,现已完成,节能效果明显。学校教室、实训室照明灯约每天运行5小时,经测试40wt8日光灯每小时耗电43wH、28wt5日光灯每小时耗电27wH。一盏28wt5日光灯每天节电0.08度,1盏28wt5日光灯一年节电22.4度(一年学生在校时间约280天)其改造后年节电为44800度。

3.5空调节能改造。空调是学校耗能较多的设备之一,国家要求室温控制在26℃,虽然加强管理大力宣传,但成效不太理想。经过一年多时间的研究、试验,与广州市铭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开发出分体空调节能控制器。空调节能控制器是控制空调在室温26.5℃时空调压缩机才能运行,当室温达到25.5℃时空调压缩机停止运行仅室内风机运行,使空调维持室温在26℃,经对比测试,环境温度在30℃,二台同为输入功率为2.75Kw的空调,一台不装空调节能室温控制在24℃,另一台加装空调节能控制器,同时运行8小时并装电表,耗电量分别为14.08度和10.59度,空调室温每降低1℃耗电量增加10%左右。2013年投资10万元改造全校空调933台,初步预计平均每台空调2Kw,空调每年使用约100天,每台空调每天节电约2.5度,一年933台空调节电约23.33万度。

3.6教学区、办公区节能平台。学校虽然进行了各种能源、资源的统计、分析,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推进节能工作,效果不太理想,其原因是统计、分析不细,抓不住关键,需要建立教学区、办公区节能平台(统计、分析系统)。2013年投资70万元建设教学区、办公区节能平台,节能平台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办公区用电节能平台、第二部分为教学区用电节能平台、第三部分公共区域节能平台(食堂、路灯等)、第四部分为全校用冷水节能平台,该节能平台实现了不同分区域之间用电量比较、用电特征分析、远程开关等功能。

4结语

以上措施是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在创建全国首批“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创建单位”时所采取的一些方案,高校开展节能工作是一项持久性的工作,每个学校的实际情况均不一样,因此,该工作必须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之上,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探索出一套适合自己学校的节能措施。

参考文献:

[1]王伟.创建节约型校园与高校后勤管理[J].高校后勤研究,2006(5):80-81,83.

高校管理措施篇4

关键词:高校财务管理;预算编制;改进措施

引言

高校经济活动的开展离不开财务管理。高校财务管理既承担着年度财务预算的编制与下拨,又须对各项经费收支进行核算、对固定资产及库存物资进行管理,参与学校重大经济政策的制定和投资行为的决策,参与大宗物资采购和建设工程的招投标审议等,直接影响着高校教学科研及各项建设的发展。随着高校不断扩大规模以及体制改革所带来的经费渠道多元化,高校经济活动日益频繁且逐渐深化,加之基建的招投标、对外的投融资及学费收缴等存在巨大经济利益。因此,如何加强高校高校财务管理任重而道远。

1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1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部分高校的内控制度缺乏或不够完善,一些高校有内控制度但未能有效执行,流于形式。较为常见内部控制缺陷有以下几个方面:①高校属于非盈利组织,财务亦非核心部门,高校管理层未能重视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建设与执行;②部分领导权利未受有效约束,审签批时无视相关制度,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③高校人员编制的紧缺导致了财务人员短缺,财务岗位未能真正做到权责分离,不相容不得兼任。

1.2未健全相关监督机制

部分高校对财务管理人员的监督力度不足,财务管理监督机制有待完善。各高校在开展各项经济业务时,普遍仅存在领导事前审批,事后财务把关原始凭据,而缺乏过程中的跟踪监督。部分高校在财务事项运作时仅仅依靠惯例,具有较大随意性。

1.3预算编制不完善,执行不力

预算管理中不规范、力度不够等问题在各大高校中普遍存在。高校财务编制预算报表时时间短、任务重,未能与相关执行部门形成有效沟通,仅按“增量预算”法只增不减上报,经上级审批而确定最终数,从而导致实际资金需求与预算终审数有着较大的出入,造成后期预算执行的困难。在执行预算时具有较大弹性,并没有对执行情况及进度进行及时跟踪、分析以及调节,没有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导致预算执行跟财务预算难以相符。

1.险意识薄弱

为了响应国家大力发展教育的号召,高校纷纷向银行筹资改扩建,但相应的财务风险随着而来,高校管理层风险意识薄弱。部分高校的招生规模难以达到预期,近年来,教育部门严格控制招生规模和学杂费标准,高校学杂费等收入难以达到预期,偿债压力较大。困难学生无法如期如数上交学费,也给学校资金的正常运转造成较大影响。学校基建项目付款与银行贷款的放款无法一致,资金先到会增加不必要的利息费用等使用成本,资金延后则会引发工程纠纷,引发财务风险。

2加强高校财务管理改进措施

2.1建立健全有效的内控制度

建立健全有效的内控制度应形成合理有效的内控制度。高校领导班子应根据CoSo内部控制框架,并借鉴国内外高校的经验,建立健全管理法律法规、组织机构设置、预算控制、风险防范控制及财产保全等相关制度,形成以预防控制为主、事后控制为辅,动态管理的财务约束体制。内部审计部门不定期检查评价内控制度,及时发现并改善内控薄弱环节。建立健全有效的内控制度应营造良性的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环境。领导班子带头遵守内控制度,由上至下在全校职工中形成诚信守纪的氛围。财务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对于分级管理的部门,要分工明确,将经济责任落实到个人,各自开展经济活动,积极创造部门效益。对于统一领导部门,财务部门要加强资源调配和收支计划。建立健全有效的内控制度应加强高校财务控制活动。如推行货币资金支付限额制度、集体审议决策重大资金项目制度、公开招投标管理办法等,周期性核查各项业务收支活动,定期实施会计岗位轮换,明确岗位职责等。

2.2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直接对校领导负责。强化内部审计监督力度,及时发现并制止截留收、私设“小金库”等违法违纪行为。扩大监督范围,对基础建设等大额支出项目进行跟踪审计,有效控制项目期间各项支出。对于直属院系等可控二级单位,可通过委派会计进行财务管理质量监控。对于后勤公司、校办企业等不可控二级单位,则需要规定其任职资格及机构规模,定期通过财务报表详细掌握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主动与税务、财政等部门进行信息沟通,接受外部审计机构审计,合力监督以确保高校利益和财产,防范财务经济犯罪行为。

2.3加强预算编制的合理性与执行力度

预算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的核心基础,它包括年初预算的编制与审批、年中预算的执行与控制、年末预算的考评等环节,是高校开展经济活动的依据和前提,对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直接影响。首先,对预算编制细化到部门或单个项目,预算执行落实到各部门或项目负责人。采用“零基预算”与“滚动预算”相结合的编制方法,以发展的眼光调整下一年度的财务预算。与相关预算执行部门进行有效沟通,确保预算数与执行部门所需资金相匹配,从而保障预算的有力执行。其次,须进一步强化预算执行的约束力,切实控制预算内经费支出。严格按预算文件执行预算,防止擅自变更使用用途或乱用、套用资金,坚决杜绝超预算和无预算的经费开支。专项经费需严格审批权限,指定专人管理,便于对经费的后期执行情况跟追追责。建立预算执行考核评价制度,评估预算执行的情况及资金使用的效益性,及时向各部门预算负责人通报。

2.4强化风险意识

建立资金筹措与管理的长效机制,组专业小组对改扩建所需资金进行定量分析,加强对信贷资金使用的监管,规范资金的使用,降低财务风险。建立健全银行贷款管理和偿还机制,切实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拓宽经费渠道,打破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及银行贷款这一现状,广泛寻求社会资源,优化资本结构,降低财务风险。成立战略分析小组,分析历年数据及当前环境,合理预测近年来入学学生人数以及未能如期上交学杂费的困难学生人数,并随之增减相应的师资配备,合理分配资金。

参考文献

1黄舒平.浅析高等院校财务管理若干问题及应对措施[J].中外企业家,2015(4)

2刘凤超.我国公立高校财务风险与控制对策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3

3刘同起,边红霞,赵香稳.高校财务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经济与管理[J],2006(9)

4李晶,刘剑.利益相关者视角的非完全契约高校财务治理模式[J].现代商业,2015(2)

5石素霞.高等院校财务治理相关问题刍议[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1)

6孙平.基于多元产权的高校后勤财务治理问题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7

7王宏,许延明,王燕.公立高等院校财务管理目标及其实现途径[J].教育财会研究,2012(1)

高校管理措施篇5

【关键词】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共性问题;强化措施

三、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上述问题的存在,首先源于被调查高校的个别原因,因而应在系统归纳各高效个别原因前提下,从中提炼出普遍原因作为解决这些问题基础。对被调查高校个别原因、普遍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见表5所示。

具体而言:

(一)资产管理意识淡薄,信息不对称使部门协调沟通不畅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从领导到教职员工普遍存在的重资金投入,忽视资产管理倾向导致资产价值分离,管钱与管物脱节,管理体制缺乏必要监督和投资效益评估机制;另一方面,现行高校资产管理实行财务、资产管理和使用部门三者相结合管理体制,由于缺乏协调,使得实际工作中资产价值核算、实物流动和管理与占有使用相互脱节导致固定资产虚高。

(二)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一方面,财政部《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将高校固定资产分为6类,教育部《高等学校固定资产分类及编码》又将固定资产分为16类。这样,高校资产财务管理和资产实物管理采用两套不同分类体系,造成固定资产日常核算管理、统计对账工作困难;另一方面,现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在报废除账以前均以原值反映,不计提折旧。用原值记账只会使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被严重高估。

(三)管理机制不健全,导致决策程序不科学

从管理整体上看,未建立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预算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机制,从内部管理情况看,缺乏从资产形成、使用到处置的有效动态管理机制。上述管理机制的不健全,使决策者对高校教育经费使用和国有资产利用缺少客观公正评价机制,导致盲目投资、一些项目建设规模过大或购置资产不适用等现象出现。

(四)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与激励机制缺位

国有资产闲置浪费固然有高校相关人员主观思想上的原因,但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机制、激励约束机制缺失是更深层次原因。

(五)无形资产管理存在盲点

我国部分高校已经过百年发展,在社会上树立起较为良好的品牌形象,这是无法估量的无形资产。但大部分著名高校,缺乏无形资产管理意识,如对以学校声誉在国内外招收各类学生、与国内外大学或企事业联合办学没有纳入无形资产管理范围。

四、强化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可行性措施

(一)增强国有资产管理意识,建立管理责任制

高校各级领导要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政策法规、制度建设和宣传力度,增强全校广大师生员工资产管理意识,在资产管理者和使用者中形成共识,并将资产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高校工作目标,实行“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建立资产监督与责任体系;建立一支专业技术能力强和管理水平高的资产管理队伍,把高校资产管理的日常工作纳入正常化轨道。

(二)进一步完善高校资产管理核算制度

1.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管理措施。高校在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资产管理法律、法规的同时,应结合高校实际建立本校可具体实施的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做到依法管理、规范管理、科学管理、高效管理。2.根据高校发展需要,明确一些原来制度没有规定的资产核算科目,完善资产核算制度。3.细化资产管理,建立不同资产管理系统之间的联系。在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中实现财务部门与实物管理部门的无缝对接,便于不同系统间资产的统计核对。4.统一固定资产分类,完善固定资产考核指标体系。5.尽快修订现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推行固定资产折旧制度,以便真实准确反映资产实际价值,实现资产配置与利用绩效最大化。

(三)完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

1.建立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明确的四级管理机制。该管理机制包含四层次:第一层为校级管理层(校级国有资产管理处),代表高校对资产行使有效管理;第二层为各归口管理部门(财务处、后勤集团等职能部门),这些部门对各使用部门固定资产进行监管,同时对资产管理处负责;第三层是各固定资产使用部门,进行具体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第四层是各教研室、科室和实验室,负责所使用资产的维护、保管。2.严格界定产权关系,理顺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三者之间关系,在此基础上,对投入经营性资产实施有偿使用原则,确保高校国有资产保值、增值。3.统一高校资产配置标准,为科学核定高校资产配置预算提供依据,为建立科学化、精细化资产管理模式奠定基础。

(四)建立高校国有资产绩效评价与激励机制

建立资产绩效评价机制是合理配置和整合高校资产的重要依据,也是适应财政部门“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管理要求。为此,应把资产预算与目标任务结合,制订资产管理绩效目标,以建立高校资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应利用绩效评价结果,对资产管理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奖励,对造成资产闲置浪费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处罚。

(五)建立适应高校的无形资产评估、核算体系

1.尽快研究和出台高校无形资产核算办法,将高校无形资产要素纳入财务核算范围,确保高校会计信息真实完整。2.建立无形资产评估体系。3.建立无形资产核算体系。可借鉴权责发生制核算基础,运用配比原则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

(六)建立国有资产信息库,加强财政监管

1.利用校园网构建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实现资产动态管理并作为编制和安排学校预算的重要参考依据。2.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资产监督管理机制,实行资产全过程监管;建立健全财务监督与审计监督,坚持事前监督与事中监督、事后监督相结合,日常监督与专项检查相结合。3.创新高校资产监管机制。在中央财政即将实施中央基层预算单位资产预算综合监管的大背景下,首先,应构建高校预算审核机制,授权专员办对高校部门预算进行审核,提高其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其次,通过中央预算单位银行账户审批、年检制度进一步强化对高校财务的日常监管;再次,严格执行《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规定,加强对高校资产管理的日常检查;最后,建立定期巡视、约谈制度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五、结束语

总之,就我国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现状看,资产管理制度的不健全直接导致资产使用的低效率;就存在问题、产生原因分析,各高效资产配置管理层面存在的个别问题及产生原因成为形成共性问题和普遍原因的基点。因而,强化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最基本的可行措施在于实施资产、预算、财务的“三结合”监管。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S].2008.

[2]财政部.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S].2008.

[3]财政部.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管理暂行办法[S].2009.

[4]财政部驻安徽专员办.关于合肥工业大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R].2010.

[5]财政部驻大连专员办.关于大连理工大学资产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R].2010.

[6]财政部驻黑龙江专员办.关于哈尔滨工程大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调查报告[R].2010.

[7]财政部驻湖北专员办.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R].2010.

[8]财政部驻湖南专员办.加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调查与思考[R].2010.

[9]财政部驻吉林专员办.关于对吉林大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R].2010.

[10]财政部驻陕西专员办.西安交通大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调研报告[R].2010.

高校管理措施篇6

关键词:高校安全管理;安全教学;运用分析

当前我国教育正在呈现出飞速发展的态势,所以高校教育开始由传统的精英教育逐步转化为大众教育,使高校的办学规模正在日益扩大,招生人数也在逐步增多,致使高校安全管理出现新的状况,面临新的挑战。因而,为能了解我国高校安全教育的状况,就要探讨安全教育工作在高校安全管理中的实施重点以及改进我国安全教育工作的有效方法。

1安全教学在高校管理中的运用意义

安全教育作为现代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门,不但能保护学校师生的安全,更能在社会稳定中做好必要的保障,这其实对学校的安全管理而言十分重要。第一,高校中开展安全教育是素质教学活动开设的首要前提,尤其是社会的发展中,现代社会开始对人才有着全面的要求,所以教育的发展趋势是摆脱传统的应试教育让其变成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活动开设的核心是让学生对各个专业知识有深入的探究和了解。还需要为学生开设遵纪守法的教育活动,让学生能具有应对犯罪的能力,将学生培养成一个知法、懂法和守法的合格人才。第二,高校安全教育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特别是我国的经济和社会正在呈现出持续发展态势的情况下,受到国际大局势的变化影响,高校学生的警觉意识和防范意识有所下降,所以强化社会治安尤为重要。与此同时,开展安全教育对维护高校的自身安定有着积极意义,一方面能让学校的秩序有良好的保障,高校的教学活动要想具有良好的开设效果,就要先稳定校园环境,强化安全教学活动,让学生对校规校纪有自觉遵守的意识。另外,高校开展安全教育也是为了应该对日益变化的校园安全环境,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部分不法分子进入到校园内滋扰正常的教学秩序,所以要不断地改进安全教育现状,让高校安全管理的效果更为显著。

2改进高校安全教育的有效措施

2.1安全教育与安全管理结合

部分高校的安全教育有很多不足的地方,管理上若不能对其进行重视,高校的领导人要充分地认识安全教育的重要性,避免片面地使用管理的方式对其进行代替。为能做好高校安全管理工作,就要让教育和管理两者更好的契合在一起,让两者能真正地做到相辅相成。第一,安全教育是一个动态管理过程,很难一蹴而就,所以此过程中师生都要做好安全管理,用以保障安全教育的实施,管理中要让学生具有良好的自主性,更要对学生的某些行为进行严格的约束,避免学生管理中出现行为懒散的行为。第二,安全管理从某种程度上说隶属于安全教育的范畴内,管理只能是其实施的手段,为能更好地强化对学生的教育力度,就要使用不同的方式和途径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的普及,让管理效果达到最佳。

2.2强化学生的安全责任意识

学生经历的事情比较少所以社会经验不足,心理成熟度也偏低,部分在高校象牙塔中待久的学生在面对复杂社会状况的时候极难自保。所以,学校开展安全教育需要强化大学生的安全责任意识,这才是学生思想能进步的关键要素。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让学生自己懂得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掌握防范技能,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安全责任意识。

2.3安全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现代社会十分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安全教育方面也是如此,开展安全教育的时候,先要引导学生参与到学校的安全管理中,最为重要的是组织学生在安全教育活动的同时,满足自我教育目标的实现,尽可能地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以强化高校的安全教学实施效果。

3结束语

安全教育在高校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我们在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的时候,先要提升学生的安全责任意识,这能让学生将安全知识和安全实践两者更好地契合在一起,从而改善高校安全教学活动,让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真正落实到位。

参考文献:

[1]严玲霞.浅析安全教育在高校安全管理中的运用[J].品牌,2015,(6):14-15.

[2]孙克俊.试论安全教育在高校安全管理中的运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6,(11):12-13.

[3]齐文生,王猛.高校安全管理与大学生安全教育[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1):12-13.

[4]梁姗姗.大学生安全教育缺失及高校安全管理体系的构筑[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22(9):35-37.

高校管理措施篇7

关键词 探索;高校财务管理;措施

前言

近年来,面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从1998年的9.1%上升到了2006年的22%、在校学生人数从643万迅速增加,2006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超过2500万人。“超常规、跨越式”的发展思路已不再仅仅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设想,而是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现实。但是,在高校扩大规模的外在压力得到根本性缓解的同时。高校理财环境也发生了重大变化。面对新的环境、新的问题,必须探索加强高校财务管理的一些具体措施。

一、建立无现金报账制度

(一)建立无现金报账制度

无现金财务报账制度,可以理解为借助强大的网络资源,通过财务转账poS系统为使用单位自身及持卡人提供快捷的报销、转账结算服务。财务转账poS系统是专为满足政府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实现无现金交易的需求,用于单位卡与个人卡之间款项划转的终端系统,具有硬件质量高、环境适应性好、操作简单、安全性强、交易快捷等特点。财务人员在办公室即可实现资金划转和报销,既可节省财务人员的人力,又可最大限度降低提取大额现金的在途风险。高校在建立无现金报账制度时要注意完善该制度有关的财务条款,例如,付款的审批以及确认支付,缴款的流程,代办领款、缴款办法,工资发放办法,工资外其他各项人员费用发放办法。医疗费赔款发放办法。代扣款办法等等。目前无现金报账制度已在一些行政单位、企业事业单位施行,并且取得初步成效。在高校建立无现金报账制度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现金支付结算,强化资金动态监控,从源头上堵住现金支付漏洞,规避现金风险。简化资金划拨。节省人力物力。从而完善财务制度。

(二)建立和完善“一卡通”电子钱包制度

建立和完善“一卡通”电子钱包制度。有助于无现金报账制度的完善。在当今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财务技术决定财务服务。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实际上是利用技术和人的智慧来创造方便、快捷的财会服务,在提供所需信息的同时,计划和监控资金的有效使用。以促进高校各项事业的发展。关于实施校园一卡通电子钱包制度。采用先进的管理手段,国内外已有先例值得借鉴。

校园卡对财务工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财务信息的输入、财务信息内部处理、财务信息的输出以及闲散资金管理这几个方面。

1 规范信息来源的格式,提高信息录入的质量,使财务核算与其他部门联系更紧密。所需要的各种数据取得更及时。

2 改进财务管理方式,提高财务管理效率。一卡通包括金融卡部分,每个校园卡的用户都将拥有自己的个人银行账户。学费的收缴就可以方便地由传统的学生交现金方式转变为银行代扣的方式。

3 促进财务信息化建设,改善财务服务的质量。校园卡的使用对财务信息化建设影响较大。为满足校园卡应用的需求。需要对已有的财务信息的输入、输出以及内部的数据格式做必要的修改,以方便与其他单位的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数据交换,如学费管理系统和学籍管理系统的数据交换等。财务信息具有高度的机密性,仅靠输入用户代码和口令来确认用户的合法性是不够的。

4 规范全校收费管理工作。杜绝小金库。校园卡的电子支付功能。使校园内的现金流量大大减少。校内的一些有偿服务机构不再收取现金,而是将所得收入都直接划转到相应的财务账户之中。这样有利于学校调度这些闲散资金,改善学校资金运作能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5 缓解恶意拖欠学宿费问题。及时收回资金。通过严格的学生基本情况调查(对贫困生和临时特殊原因不能按时交费的学生可以减免或缓交,不属于“恶意”范围)以及校园卡的网络信息功能。针对恶意不交学宿费的学生,控制好该卡每学年投入使用的第一关,不交学费就无法进行学籍注册、成绩登录以及其他活动。通过“被动方式”提高学生的主动性,确保学校能够及时收回资金,减轻高校经费不足的压力。

应当相信,随着我国信用机制的逐步建立,电子信息系统日趋健全和电子科技的迅猛发展,高校率先使用一卡通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是提高管理水平的明智选择。而建立和完善“一卡通”电子钱包制度。同时也有助于无现金报账制度的完善,以至完善高校财务管理制度。

二、加强高校财务制度的建设

财务管理作为高校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性、政策性、时效性比较强。因而,制度管理在高校财务管理中处于基础性的地位。高校发展速度之快,办学规模之大,改革举措之多,财务管理职能拓展之宽,经济活动之繁。无章可循是不可想象的。事靠人去做,人靠制度去管。用制度约束人就体现了多数人管少数人。用制度规范事,就是用制度规范程序,用程序约束行为,可以促进理财环境的改善、支出内容的净化和支出结构的优化。因此,要努力拓宽制度约束的覆盖面,把加快财经制度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按照先填补空白。再弥补缺陷,后修订过时的思路进行。有了制度还必须努力遵循,坚持按章办事、规范操作,才能提高制度约束的效果。反之,程序虚设,有章不循,非制度化行为盛行,则日常财务管理中的个案处理、非程序化操作等就会充斥其中。进而演变成“惯例”。在这种情况下,再去强调一般意义上的管理到位问题。就会变得收效甚微。加强高校财务制度建设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

(一)建立一支能应对挑战的高校财务管理专业队伍,并提高高校财务管理能力和财务管理水平

1 建立以业务能力建设为核心的会计队伍管理机制。按照业务能力大小确定其岗位。打造一支既有专业素质,又有服务意识的高校财务会计队伍。

2 通过进修、培训等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全方位地提高高校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通过财务管理人力资源能力的提升,带动机构职能优化、管理和服务水平改善。

3 定期对高校会计人员进行综合考核。建立健全各项考核制度,做到有章可循,定期考核。给会计人员造成竞争环境。

4 积极开展业务竞赛活动。通过业务竞赛活动比业务能力谁最强,比执行制度谁最严,比工作效率谁最高,比团体气氛谁最浓。

5 加强高校财务人员的法制观念教育。只有加强了法制观念,并落实到行动上,才能确保财务活动的安全。

(二)建立和完善财务公开制度

公正透明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集中体现。高校是精英集聚、人才荟萃的特殊场所,对信息公开尤其是财务信息公开的需求会更加强烈。因此,高校财务部门要坚持以财务信息的广泛公开为正常,以财务信息的有限公开为例外。除不宜完全公开的财务信息外,都可以而且应当分层面多形式全过程按程序公开。只有公开才会产生公平,才能体现公正。财务公开的媒介包括会议、文件、公示栏、

校园网(财务网)等。财务公开的内容应当包括(但不限于)财经制度,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决算),收费的政策依据、项目、标准和范围,缴(欠)费情况、项目经费收支情况,教职工工资、津贴发放、税费扣缴等情况以及集中采购规章、招投标信息等。财务公开工作的不断深化。必将进一步推动高校民主理财进程的加快和开放型财务的形成。

(三)加强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高校财务管理要切实加强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统一工作程序、全面规范学校的财会工作,以保证学校财产的安全与完整,防止腐败现象产生。它包括岗位分工及授权审批制度,现金、银行存款的内控制度,对票据实行专人管理等。特别要重点控制货币资金,限制开设银行账户,及时清理不用的账户;针对资金业务处理流程中的关键控制点,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监督;限制现金的收支业务,尽量安排转账业务,现金超过一定数额要由会计主管、出纳、银行三方控制;对现金、银行存款等的清查盘点要作出明确规定,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从而减少风险。

完善内控制度可以结合运用电算化会计系统。随着计算机在财务工作中的普遍应用,对计算机产生的各种内容数据、报表等会计信息的依赖越来越大,为了数据在传输的过程中不发生错误、丢失、泄密等事故,就要求要有严格的内部控制,而这些会计信息也只有在严格的内部控制下才能保证其内容的准确可靠和安全无误,才能预防和减少计算机犯罪的可能性。

三、回归财务管理职能,结合高校实际加强高校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是有关资金的获得和有效使用的管理工作。财务管理主要是资金管理,其对象是资金及其流转。资金流转的起点和终点是现金,其他资产都是现金在流转中的转化形式。因此,财务管理的对象也可以说是现金及其流转。财务管理主要内容是筹资、投资和利润分配全部过程。财务管理的职能主要有预算、决策、分析。高校的办学性质、目的不同于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但是,企业一些先进的财务管理工具能对高校财务管理有所启示。尝试在高等院校内建立与企业财务管理类似的高校财务管理系统,并且吸取政企分离经验。进一步尝试政校分离、校企分离,给高校自主能力。给高校附属企业自主性,这样才能与市场经济更好地接轨,使其能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适应并且得到很好的发展。因此。回归最基本的财务管理职能,并结合高校实际,可以加强高校财务管理。

(一)加强预算管理制度

预算反映总体规划。收支协调,必须加强高校预算管理,提高高校预算管理在高校会计工作的地位。预算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高校预算编制和执行的全过程,是高校进行经济活动的前提和依据。对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高校,根据适当的集权与分权的管理体制,在高校内部各部门实现“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尝试多种形式的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同时,结合高校自身特点,建立责任分工明确的预算管理体制。将高校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的职能分别赋予不同管理部门。实现既相互制约又相互联系的预算管理体系。改革目前高校预算单纯以收入支出进行划分的部门预算管理模式。探索建立新的预算管理模式。尝试由“营运预算”与“资本预算”共同构成高校预算。

(二)筹资管理

筹资管理的重点是:加强贷款监控,防范财务风险。高校会计人员根据不同银行之间执行的贷款利率的差异、同行中不同贷款方式执行贷款上浮利率也不同的竞争环境,谨慎选择贷款银行和贷款方式;做好筹资决策,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支出;认真计算、分析贷款的收益率和成本率。对贷款额度和期限进行论证,核算设置预警线,克服贷款的盲目性。在资金投放上,对制约高校发展“瓶颈”项目采用优先考虑原则,处理好眼前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学校所有项目的贷款必须纳入一级财务统一处理,防止资金体外循环。要建立和完善学校贷款管理办法,使项目可行性论证、贷款申请与报批、资金使用管理与监督、绩效追踪与责任追究各环节有章可循,规范动作,防范财务风险,既确保高校财务安全,又保证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三)投资管理

投资管理的目标是:教育成本及效益。要重视教育成本的核算问题。使高校会计工作由向上级“报账”型会计逐步向“管理”型会计过渡。高校教育成本是指高校为向学生提供高等教育服务而耗费的教育资源的价值。它是国家财政对高校拨款和制定收费标准的重要依据,是衡量办学效益的重要尺度。核算高校教育成本,有助于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有助于全社会增强高等教育是“非义务教育”的观念,从而建立高等教育多元投入的机制。

高校管理措施篇8

很多高校的维修工程项目经费的预算和结算都是由施工单位编制,通过校方的管理部门进行审核和认可。高校维修经费的来源包括学校的科研经费和单位自筹的资金,在资金方面使用单位有使用的自,经费的用途和金额都由他们自行决定。另外,校方的管理人员对经费问题调查得不仔细,对预算和结算的了解不够精确,这样施工单位就会虚报工程量,增加采购费用,增加经费等等,因此会出现经费过高的现象。

二、做好工程验收的工作

许多工程因为工期比较紧,会出现工程建设没有图纸,施工过程没有监理监管的现象,而且维修资料缺乏真实性和准确性。我们要严格要求施工单位在工程结束时提供准确的图纸和资料,有利于工程结束后校方进行验收。在工程结束后,为了对施工质量有一个清楚的了解,校方要根据施工图纸、资料以及工程的实际完成情况对工程的质量进行验收,如工程的质量有问题或者没有达到规定的要求,校方可以要求施工单位进行重修,以免以后发现问题,施工单位出现不表态、不负责的现象产生,有效地保护了校方的合法权益。

三、高校后勤维修工程管理措施

高校后勤维修工程大部分是修缮改造,工程的金额不大。其中也包含着一些问题,如工程的立项的不确定性、工程量核算的问题和工程造价在估算的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在高校后勤维修工程管理中,应注重经费预算,加强施工管理与监督,对合同进行严格管理等。

1.确定合理的施工项目

关于后勤维修工程管理,应该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情况,分析哪些项目是需要在短时间内处理的,哪些项目是可以暂缓的,这样可以分出轻重缓急,施工更有侧重点。对于必须要实施的项目,还要考虑是不是有实施的可能,学校是不是具备工程实施的条件,如果进行施工的话,会对学校的正常秩序造成怎样的影响。我们不仅要对施工进行合理的排序,还要根据实际情况拟定可行性计划。这不仅是项目立定前期的重要工作,也是在做项目决策时的重要依据。这样的方法能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明显的效果,并且在实施的过程中可以避免已经意识到的风险。

2.加强施工经费的管理

(1)维修经费主要用于高校各个方面的维修与改建工作,从而造成了维修经费的多元化。在对经费的管理中,首先要考虑维修经费多样化的特点,为了便于管理要使管理经费统一到某个职能部门管理,由其进行统一管理、统一审批。(2)对施工经费进行预算管理,从实际出发,最大程度地降低成本,达到控制施工经费的目的。在进行经费预算时,我们要进行深入的研究,设计符合学校实际的施工方案,并在此基础上遵循经济合理的原则。不仅如此,还要注重后续管理工作。为了后续管理工作有比较可靠的保障,应依据维修合同,在工程结算时扣留一小部分的工程总价款,作为工程项目的质量保证金。保质期可以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质保金为项目的后续维修服务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另外,质保金也可以起到监督施工单位的作用,使其对质量加以重视。若是工程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什么问题,可以有求必应,减轻维修经费的压力。

3.严格选择施工单位

高校在选择施工单位的过程中,为了防止腐败的现象发生,严格执行招标的规定,集体讨论并确定施工单位。现在大多数高校采用议标的方式,原因是校方的工程规模一般不能达到公开招标所规定的额度。为了改善议标过程中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学校的纪律监督部门必须对议标的全程进行监督,确保议标程序的规范性与合法性。校方要对议标单位的资质进行审核,并根据合理的议标办法来选择合适的议标单位。议标的过程主要是通过审核议标单位的业绩、信誉、施工能力、取材标准、材料差价和质量标准等方面来评定标底是否公正、合理。

4.施工管理方面的问题与策略

施工管理在维修工程中属于中间环节,也是很重要的环节。维修工作的施工过程必须要按照规定与合同条款进行,这样可以保障维修工程的进度和质量。在双方都同意的基础上,可以建立维修工程保证金制度。为了使工程的质量有一个良好的保障,可以向施工单位收取一定金额的施工保证金,如果最后施工质量没有达到要求,将拒不返还保证金。施工单位如果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工或者提前完成施工并且施工质量符合要求,那么校方可以对施工单位实行一定的奖励,这样就可以加快工程的施工进度并保障工程的质量。

5.实行工程合同制度

高校管理措施篇9

关键词内审措施质量管理体系

1内审的意义

随着国家国防科研生产中“军民结合、寓军于民”逐步展开,高校更加积极地引入GJB9001系列标准来规范自身的国防科研工作,进而推动了高校军工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和维护,为高等学校承担国防科研项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9年,国家颁布了GJB9001B—2009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并于2010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目前教育部各有关高校均已完成了转版工作,较好地贯彻了GJB9001B—2009标准。①

在高校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中,内审、管理评审和外审是保障质量体系有效运行的重要手段,对于高校军工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起着重要的纠偏作用。内审全名内部审核,是GJB9001B—2009质量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对于高校来说是自身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保障手段。一般来说,内审每年至少进行一次,间隔不超过12个月。在认为必要时,可以增加内审的频次。通过内审可以发现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做到及时有效的改进,从而进一步完善体系建设。

2内审普遍存在的问题

GJB9001B—2009标准主要针对军工企事业单位的科研生产,高校的科研存在其特殊性,②因此高校国防科研管理与GJB9001—2009B的结合存在着诸多不利因素。高校的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同样也存在着与标准的结合问题,总体来说,高校当前在开展自身的内部审核时,在策划、审核条款、计划和后期跟踪方面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

2.1忽视策划作用

内审的策划作用是容易被忽视的。按照体系标准要求,为确保内审工作顺利进行,应做好年度内审的策划工作。内审的策划包含了与领导层的沟通、内审频次、方式和针对部门以及大致的计划。一旦策划不到位,很可能会造成内审的安排不当、领导层重视度不够以及内审走过场等严重后果。

2.2遗漏审核条款

内审工作要做到位,除了前期的策划,还要仔细认识和理解审核的部门,充分运用体系条款的内容来做到发现问题,及时改进。一旦在内审中遗漏条款,就会造成内审工作的不全面和错位情况出现。GJB9001B—2009标准条款内容多,覆盖面广,在内审时极易忽略许多重要的细节。

2.3计划不周全

内审计划涉及到内审人员安排、审核条款、日程安排、内审时机、项目组、职能部门、领导层等方方面面的因素。内审计划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内审的成功与否,高校在拟定内审计划中往往容易忽视对领导层的审核以及对内审人员的搭配。此外内审的时间安排和领导层的参与也能决定内审的效果。

2.4后期跟踪不足

内审工作开展后最终目的是要发现问题,并及时加以改进。高校在内审工作中往往忽视后期跟踪的及时有效性,使得内审发现的问题不能及时有效地得到改进。在改进不符合项后往往由于缺乏持续的跟踪,加上人员质量意识不足,往往使得一些改进的问题重复发生。

3内审的措施

3.1重视策划的作用

内审的策划是执行GJB9001B—2009标准后容易忽视的部分,特别是内审年度策划工作是外审专家审核的重点,高校在年度策划时必须要结合上一年的内审、管理评审和外部审核的综合结果,做到策划有重点,并合理地安排频次,要重视与领导层的沟通,强化领导在内审中的作用。

3.2仔细研究和细化条款

质管部门必须要认真学习和理解GJB9001B—2009条款,明确内审的目的、范围和标准的要求。内审的计划一定结合学校实际仔细斟酌,进一步细化。主要条款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细化,避免出现审核中的疏忽。例如4.2、7.5、8.2、8.5条款涵盖内容广,必须要结合学校自身机构设置和科研的特点,仔细地拆分条款。内审在标准规定的一个周期内应覆盖所有部门,尤其不能遗漏对于领导层的审核。

3.3明确计划编制的有效性

内审计划中要确保选派的审核人员具备内审员资质,要特别注意在审核相关部门时的内部人员回避原则,还要做好审核人员的合理搭配。内审的日程设计要充分考虑各个部门的实际情况,合理地分配审核时间。此外,还要结合上一年度的内审、管理评审和外部审核结果,做到重点突出、灵活机动。内审计划不能忽略编、审、批的程序,并要预留足够的时间提前发放给各部门和内审人员。

3.4抓好整改和后期验证

通过内审发现的不符合项一定要准确地予以分类,对于整改要有所侧重。例如,对于质量意识出现的问题,一定要实施培训和学习。对于不符合项的情况一定要描述准确,避免下一年度参考时无法正确理解。在不符合项整改后,还应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追加验证,避免问题的重复发生。

高校管理措施篇10

[关键词]高职院校;行政管理;问题;改革措施

我国高职教育正值蓬勃发展时期,而且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办学规模都在5000—8000人,有的甚至超过万人。管理这样的学校,无疑对学校的行政管理水平提出很高的要求。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是指高职院校凭借其结构和制度,通过组织、计划和实施等行动,积极发挥管理功能,引导全体师生员工,充分利用学校所有的资源,有效完成学校以教学为中心的各项任务,实现其预定目标的组织活动。高职院校行政管理的基本目标是通过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实现高职院校的目标。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体制是高职院校行政管理运行的保证,因此,科学合理的行政管理体制是高职院校良性发展的关键。

一、当前高职院校行政管理的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机构普通存在行政权力较集中,办学方向不够明确,办学定位不够清晰,办学特色不够突出,教学改革不够深入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反映出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体制上所存在的缺陷。

1.行政组织的结构不够合理,行政效率低下

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的组织机构都采用了金字塔式的治理结构,权力主要集中在塔尖的位置。学校行政命令后,各行政组织来实施管理。而这些组织结构相对呆板,并且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拖拖拉拉、办事程序复杂、管理职能交叉,直接导致管理决策不科学,管理组织执行力欠缺,行政效率低下,严重影响了组织成员的发展。由于行政权力在高校中的地位较高,高职院校的事务都会受到行政机构的干涉,行政部门的定位也很容易出现偏差,导致行政人员将自己放在管理者与领导者的位置上,忽略了行政管理的工作职能。

2.行政管理专业化程度不高

高职院校里实行专业化的行政管理,对于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至关重要,而教育行政管理专业化是世界范围内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趋势,主要体现在组织机构专业化和行政管理人员专业化这两个方面,其中最为关键的又是行政管理人员的专业化。目前,行政人员的专业化欠缺主要表现为行政人员通常是管理和教学双肩挑,行政人员进入门槛低,缺乏服务意识,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还有一些行政管理人员由于长期没有接受过培训,导致管理理念过于陈旧,加上自身的管理能力有限,影响了行政管理工作的开展。

3.对于行政管理人员的考核方式较为落后

合理的考核能够有效的调动行政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但是目前大多高职院校采用的考核方式仍然是传统的方式,考核标准比较粗线条,没有很好地体现出高职院校行政管理工作的特点。

4.决策机制存在缺陷

高职院校在行政管理过程中的民主办学意识不强,多数教师与学生反映学校民主程度较低。由于一些行政决策不合理,已经影响到了教学工作的开展。高职院校决策机制存在缺陷通常表现为决策过程太过简单,缺乏民主与监督,直接导致行政决策的可行性较低。

二、改革行政管理体制的几项措施

基于以上原因,高职院校急需对其行政管理体制进行改革,从而有效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与创造性。高职院校应当围绕这一目标来确定组织的规则与制度,将陈旧的制度与规章废除,保证行政管理体制的科学性与可行性。要以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改革为中心,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这就要求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必须更新管理理念,找准管理定位,从单纯事务性管理拓展到全面优质的综合管理,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切实加强和改善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使管理工作走向科学化,以更好地为教育、教学、科研服务。

1.转变行政人员的管理理念,增强服务意识

高职院校的办学实践和教育理论的发展表明,行政管理人员的有效管理,对于充分发挥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至关重要。面对高职院校教育管理自身的发展与社会需求的急剧变化,行政管理要乘势而上,就必须转变理念,进行知识更新,不断进行自我调整、自我适应。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行政管理要按照教育服务型管理理念的要求,摒弃教育管理官僚作风,树立服务意识,主动服务于教育教学,服务于师生;努力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在学生管理中实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目的。

2.努力建立一支高质量、高水平的管理队伍

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本身就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科学,它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和发展规律。这无疑需要行政管理人员主动掌握现代管理的理论、方法、手段和技巧,实现理念的转变和知识的更新。首先应当学习科学的管理方式,树立起服务意识,营造出和谐的环境,以此践行服务育人的目标。其次,应当充分地总结管理的经验,从实际出发,按照高等教育规律制定可行性较强的工作计划,将管理工作从被动的状态中解放,更好地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促进行政管理工作的开展。再次,高职院校行政管理的师资队伍建设可以采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方式,按照专业特色面向社会及兄弟院校进行,建立高质量高水平的管理队伍。例如可以聘请一些来自社会企事业单位或者行政机关具有一定管理经验和能力的人才,充分发挥自身的主管能动性,并且能够有效的带动其他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升工作效率。

3.改善行政组织机构与绩效考核体系

高职院校的行政管理体系应当以精练的组织结构作为支撑。在日常工作中,应当打破传统的金字塔式的构架,建立起简约的组织机构,减少管理的层次,以此降低管理成本,如此还可以缩短信息沟通时间,保证信息的时效性与准确性。此外,还应当建立起高素质的行政管理队伍,以此优化管理人员的结构。在选拔人才过程中,不应当仅仅在校内开展,还应当面向社会,激发行政管理人员提升自身的素质,提高竞争力。高职院校行政人员的绩效考核是人事管理的重要体系,因此,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是评价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人员的标准。改善现行行政人员的绩效考核体系首先是要进行考核方式的改变,行政单位可以根据岗位的不同要求,设置细致的考核标准,合理体现考核结果的差异,完善以岗定薪,按劳分配,结合特殊的激励措施,充分调动高校行政人员的积极性。绩效分配制度通常是完善以岗定薪、按劳分配的基础。应当推行校内结构工资制度,将教职工的工资收入与岗位职责以及工作业绩联系起来,奖优罚劣。

4.强化民主办学,健全决策制度

在开展行政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当强化民主办学意识,要充分依靠教代会、工会等组织,充分吸纳广大教职工对行政管理部门的意见或建议,丰富行政管理决策的主体,以保证决策的可行性与合理性。要建立起专家咨询制度与重大决策的听证制度,更好的帮助行政管理部门开展工作,更好的为高职院校的师生服务。要建立起决策责任制度,通过法律与制度等较为强硬的手段来保证决策的可行性、正确性,决策者应当对其做出的决策负责到底。

三、结语

目前,高职院校教育发展比较迅速,办学的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行政管理工作的成效直接关系着学校未来的发展,高职院校行政管理工作自然必须与之相适应,共同发展。一成不变的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对教育的需要。所以高职院校在开展行政管理工作过程中,应该从全局利益出发,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增强行政管理工作的公开透明程度,使学校高层与基层之间有着良好的交流沟通。高职院校的行政管理部门应该接受学校全体师生的监督,为全体师生做好服务工作,从而更好地促进高职院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海龙,宦丽玲,邹一凯.树立以人为本理念,构建服务型高校行政管理体系[J].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8(10).

[2]阳苗.浅议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体制[J].现代经济信息,20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