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科学发展观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19:02:58

落实科学发展观篇1

一、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在新的发展阶段最具针对性、最能解决问题、最管用的科学理论。理解和领会科学发展观,关键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出发,牢牢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义。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们党历经艰难曲折后对国情作出的最重要的判断。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这个不发达首先是指生产力不发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首要的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极大地增加全社会的物质财富,同时要逐步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因此,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不发展就没有出路,就无法巩固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继承了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把“为什么发展”和“实现什么样的发展”统一起来,赋予发展以新的科学内涵,强调又好又快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做到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出发,牢牢把握以人为本这个核心。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主体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思想,认为经济发展并不等于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发展才是发展的最核心内容,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回答了“为谁发展”和“依靠谁发展”的问题。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就是要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地区、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就是要在坚持全体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关心人民群众的具体利益要求,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就是要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尊重和保障人权,体现社会主义人文关怀,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目标。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出发,牢牢把握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我们所要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社会主义。这四个方面建设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促进,必须协调推进。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需要的发展,必须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促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永续发展。把握住全面、协调、可持续,就从根本上把握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需要“什么样的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也就把握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从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出发,牢牢把握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科学发展观在揭示我国现代化建设规律、系统回答当代中国发展问题的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作为首要任务,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基础的观点;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作为推动发展的主体和基本力量,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主体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之间普遍联系、辩证统一的基本原理。把这些方法论具体运用在解决发展的问题上,集中到一点,就是要做到统筹兼顾。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要求,统筹兼顾,既要妥善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又要注重实现城乡、区域、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与国外的良性互动,同时还要把握全局,着力加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做到重点论和全面论的统一。只有掌握统筹兼顾这一重要的思想方法,我们才能卓有成效地领导科学发展、实现科学发展。

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处理好的几个重大关系

全面把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要从战略的高度进一步认识和处理好事关全局的一些重大关系。

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关系。党的基本理论同党的基本路线是相辅相成的,基本理论指导基本路线,基本路线保障基本理论的实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指导全局的总路线、总方针、总政策,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基本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为更好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提供了正确的指导思想。要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有机地统一起来,而不能割裂开来。只有着力推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经济建设的中心地位才能得到更好的保证;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四项基本原则同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才能更好地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要毫不动摇地坚持经济建设这个兴国之要,努力实现科学发展;毫不动摇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个立国之本,不断夯实科学发展的政治基石;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这个强国之路,着力激发科学发展的活力源泉。

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科学发展是社会和谐的灵魂,对构建和谐社会起着统领作用;社会和谐是科学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所以,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一手抓经济发展,不断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一手抓和谐社会建设,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保障社会公平正义。要把二者的结合点放在更加重视民生、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保障民生上,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深化改革开放的关系。科学发展观既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同时也是深化改革开放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改革开放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也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只有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开放,才能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体制和机制保障。当前,经济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影响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不少深层次矛盾,归根到底要靠深化改革来解决。改革仍处在攻坚阶段,任重道远,必须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统筹推进各方面的改革,更加注重体制创新和制度建设,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关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加强党的建设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科学发展观赋予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新的时代内涵和新的历史任务,为党的建设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思想;加强党的建设为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提供了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要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体现到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落实到引领社会发展进步、更好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而为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三、全力推动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落实

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关键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推动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落实。要进一步兴起学习宣传科学发展观的热潮,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甘肃实现科学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我们从省情实际出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立了发展抓项目、改革抓创新、和谐抓民生、保证抓党建,全力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和人力资源开发三大支撑的总体思路。坚持把统筹城乡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培育壮大优势产业、提升城市的带动力上,把统筹区域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发挥优势、走各具特色的发展之路上,把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开发人力资源、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把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加强生态建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把统筹自身发展和对外开放的着力点放在改善投资环境、培育壮大多元投资主体上,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使广大人民群众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实惠。实践证明,科学发展观一旦为广大干部群众所掌握,就会变为强大的物质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会越走越宽广。

落实科学发展观篇2

一、以人为本是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点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人为基础,以人为前提,以人为动力;就是要确立人的主体性地位,尊重人,肯定人的价值和意义。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要确立人的主体地位。长期以来,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去适应人,而是相反。思想政治教育高高在上,在某种程度上抹杀了人的主体地位,使人的自我意识处于一种沉睡或盲目状态,这是思想政治工作效果不明显的根本原因。思想政治教育较之于其他的知识教育,应更重视人的主体性,甚至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以唤起人的主体自觉为标志的。因此,企业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贯彻以人为本的要义,在于千方百计地弘扬职工的主人翁精神,唤醒职工的自我意识,充分发挥职工的主观能动作用。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的关键,要尊重人,体现人性化。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职工,即具有独立的人格、个性、情感,也有自己的尊严。作为塑造人的精神和灵魂的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是人性化的教育。企业要求职工共同遵守规章制度和职业道德,但并不排斥独立的人格和个性。人格则更多地表现为人的一种内在的精神,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对职工健康人格和个性的培养与塑造。对独立人格和个性的尊重,就是对职工的尊重。没有了人性化,思想政治教育就简单地沦为说教,其效果就可想而知。同样,尊重职工的人格和个性,对于职工自觉遵守规章制度,提高职业道德水准是极为有益的。三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要肯定人的价值和意义。人的价值和意义是一个涵盖面极广的概念。人的生命价值高于一切。这里,生命不单是指物质生命,更重要是一种有价值、有意义的生命存在。创造价值、产生意义,是生命价值的终极表现,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体现。人的价值和意义在于:人创造社会历史,人创造美好生活,人创造美好的心灵世界。人的价值和意义是一个过程,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得到实现和确证。那么,如何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企业、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就成为实现人的价值和意义的关键。因此,培养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

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支撑点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要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三者尽管相互有极大的关联,却有不同的内涵,而把三者统一起来,才是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不是三者的简单相加,而是在新的基础上创新。由此可见,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一致,是一个统一整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完整地、科学地理解科学发展观。其次,要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个过程。科学发展观给企业思想政治教育赋予了新的内涵,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科学发展观是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科学发展观为基础,重新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如果忽视了这一点,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就会脱离实际,脱离科学。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必须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精神。另一方面,要创新企业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基础和主导,使之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单纯靠灌输是不行的,生搬硬套只能适得其反,必须把它渗透到职工的全部生活之中,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科学,潜移默化,生动活泼。再次,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创造条件。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贯彻落实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妥善应对企业发展关键时期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的正确选择,也是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迫切需要。总书记指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企业职工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实现由传统的发展观向科学发展观的转变,首要的是实现职工观念和思想的转变。从单纯以经济增长作为企业发展成果的唯一指标,到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的综合指标,不能忽视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思想因素。因此,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思维方法至关重要,任何片面性和绝对化的做法都是错误的。企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创造条件。

落实科学发展观篇3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深入理解以人为本,才能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切实做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

一、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的最终目的

马克思主义的人本思想认为,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最终目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就是朝着这个最终目的,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要求而提出的。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切实遵循这一根本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就是指每一个人在实践及其能力、社会关系、个性等各方面由片面到全面、畸形到完整、贫乏到丰富、潜在到现实的发展。马克思称人的全面发展是“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这句话是说人的全面发展并不是指单个人的发展,而是指全社会每一个人的全面发展;所谓人的“自由发展”是指人作为主体的自觉、自愿、自主的发展,是把人作为目的的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是一种历史发展过程和现实运动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类的全部历史就是一个不断走向全面发展的历史,而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追求也就构成了人类历史活动的总目标。马克思在描述未来理想社会状态时指出,共产主义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邓小平根据我国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可能很快地创造出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条件的实际,把实现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实现共同富裕是走向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所必经的阶段。他强调要在建设两个文明基础上推进人的发展,重点是培养“四有”新人。他对人的发展问题的一系列论述为我党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以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第一次把“人的全面发展”写在党的旗帜上,明确提出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围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个根本要求,把关心人、尊重人、解放人、发展人作为发展的第一要义,努力建设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

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提出以人为本,并不是一时的要求,而是我们党朝着人的全面发展的远大目标,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长期坚持的一个核心思想。以人为本,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就是首先确认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在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这是以人为本,推进人的发展的深远意义之所在。

二、人民群众是科学发展的主体

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坚持科学发展,就是要始终朝着人的全面发展这个根本的最终的目标,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发展的主体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在人民群众实践的基础上,统筹兼顾,不断推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发展,即人的各方面能力的发展、社会关系的丰富和个性的发展,都是人民群众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社会实践中,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

推进人的发展,同推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精神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精神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当然也是现阶段科学发展的主体。我们坚持科学发展,就必须十分重视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密切联系群众,始终相信群众,充分地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集中全社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亿万群众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同志指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当然也应是这些财富的享受者。因此,要使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发展的主体,在强调一切依靠群众的同时,还要强调一切为了群众,强调人民利益标准是衡量是非得失成败最根本、最高的标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三、把人的发展提到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

在发展问题上坚持以人为本,既然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为最终目标,以人民群众为发展的主体,自然也就必须把人的发展放到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没有经济的发展、物质财富的积累,就谈不上社会和人的发展。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单纯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的发展理论带给人类的并不是普遍的幸福,而是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一些国家出现了“有增长无发展”的现象。一面是经济高速增长,一面却是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拉大,能源资源紧张,生态环境恶化,社会腐败,信仰危机等等。在不断反思的过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这种以单纯的经济增长为中心的发展观忽视了对人的真正幸福的关注,造成了人对物质利益的片面追求和人的异化。

20世纪80年代,各国学者提出了融经济发展、社会变革多方面因素于一体的“综合发展观”。20世纪90年代,持综合发展观的未来学家们提出了“以满足人的需求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从而将发展内涵界定为经济、社会和人。20世纪90年代以后,联合国的发展观也把人类自我发展提到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心位置。1995年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的各国首脑会议通过的《宣言》和《行动纲领》也阐发了“社会发展以人为中心”的观点。

经济增长与社会和人的发展不协调,也是我国长期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在快速增长的同时,也给社会和人的发展带来了高昂的成本。但是一些人的观念中仍然认为经济目标优于社会目标,忽视人文关怀,单纯追求GDp的增长,从而给经济、社会和人的发展带来诸多突出的问题:资源环境矛盾日趋尖锐,节能减排形势十分严峻,社会保障压力大,上学贵、看病贵、买房贵已经成为新的民生三大问题,食品安全、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等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贫富悬殊是公众目前最为关注的社会风险。所有这些都从反面证明,发展不能仅仅靠经济的增长,发展必须是社会的全面进步,发展离不开对人的尊重和人的发展,发展必须以人为中心。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因此,要解决上述矛盾和问题,就必须遵照十七大精神,把以人为中心的理念和要求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经济发展要着眼于改善人民生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政治发展要着眼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合法权益;文化发展要着眼于人民的精神文化需要,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社会发展要着眼于协调好各方面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和谐。总之,各方面的发展全都要以满足人的需求为价值取向,将人的发展提到中心位置,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岸涛,陈金龙: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m].人民出版社,2006.

落实科学发展观篇4

关键词:创新;科学;发展

abstract:economiccompositionandeconomicbenefitsofdiversification,diversificationofsociallife,jobsanddiversifiedformsofemployment,sothatpeoplethought,conceptofvalue,modeofthinkingchange.inthisnewsituation,peopleanactivethought,appearednewsituations,newproblemsandnewcontradictions,butalsototheideologicalandpoliticalworktobringnewtask.theparty'sideologicalandpoliticalworkinlife,theonlychoiceistheinnovation.asatransportationindustry,howtorealizetheinnovation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work,thefollowingistheauthor'sseveralpointsofthinking.

Keywords:innovation;scientific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D412.62

一、坚持思想创新,以观念紧跟时代脉搏

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首先是思想观念的创新。观念创新必须冲破“”,倡导创造性思维,实现思想再解放,观念再创新,思路再突破。

1.要有时代意识。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客观实际。跟上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步伐,适应改革开放、科技进步的新形势。

2.要有创新意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无论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和审美观念等方面,都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树立全新的观念、全新的思路、全新的工作方式,在观念上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要积极研究新形势下人们的精神需求和价值取向,研究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内容、新方法、新机制、新途径。

3.要有科技意识。在科技发展突飞猛进的今天,思想政治工作只有不断运用各种现代科技手段,才能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威力;只有时刻关注世界科技革命浪潮和知识经济的发展,才能提高形势任务教育的效力。要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加以研究,从日常工作上升为科学,从实践上升为理论,有助于人们在观念上加深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使人们在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从感性层面上升到理性层面,从而在理论上确立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增强工作的系统性、科学性和预见性。

二、坚持科学发展,以发展促进创新

1.用全面发展的环境,强化员工素质立身。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这个“人”既指个体又指群体;既涵盖人的数量,也涵盖人的素质。随着改革进程不断深入、岗位竞争日趋激烈的趋势愈加显现,员工队伍的危机意识、忧患意识、成才意识普遍得到增强,思想政治工作要在构建员工全面发展的环境中有所作为,应充分发挥“三大激励”的效能,为员工素质立身提供持续进取的动力。一是用真理的力量激励员工,努力增强说服力。通过理论武装、政治导向、思想免疫等,使员工在物质、精神追求中得到同化,成为一支综合素质全面提升的员工队伍。二是用目标的力量激励员工。要使员工充分认识到,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不能追求单一的目标。要积极推动员工职业生涯设计的立体化,职业技能的市场化,从偏重当前的岗位能力,向注重提升创新能力和与市场需求相吻合的方向转变。三是用典型的力量激励员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感召力。对岗位成才、发展有功、爱企敬业的人,不仅在精神上宣传到位,还要在物质上奖励到位,以此促进员工队伍在理论修养、思想道德、职业能力等诸方面得以全面发展。

2.采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创建网络化政工体系。要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图书、录音录像等媒体的所有优势,开展新形式的思想政治工作。特别要挖掘网络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巨大潜能,利用网络技术,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创造更为新颖、有效、适应现代人信息交流特点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形式。

3.借鉴科学的管理理念,创建规范化政工体系。借鉴科学的管理理念,积极规范思想政治工作。把iSo9000基本原理运用于思想政治工作,建立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体系,所有工作实行过程控制,均按照“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监督、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的标准要求进行,对各专项工作从年初部署,组织落实,考核评比,到年终总结,以及责任人、所要达到的效果都做了明确规定,进行量化管理。使思想政治工作纳入程序化、规范化管理轨道。

三、坚持以人为本,以稳定保证创新

1.把营造和谐单位作为价值取向,在践行“人本”理念上多点人性色彩。首先,要多点人文素养,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提升文明、体现员工智慧和素质的创造性活动,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员工干成事业的单位环境。其次,要多点人文关怀。把关心人与尊重人、理解人与教育人、管理人和成就人统一起来,通过思想政治工作与员工的“零距离”,达到员工人生修养的“零缺陷”,有效实现个人与群体、员工与单位发展需求的最佳结合,使思想政治工作营造融洽和谐的单位工作环境、人际环境。

2.注重文化建设创新。注重单位文化的建设。单位文化,既是当今世界上先进的管理理论,也是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探索的重要课题。文化包含了单位活动物质和精神成果的全部内容,不是思想政治工作所能完全替代的。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只能选择有效的切入位置进入单位文化建设的局部过程,发挥其独特的作用。随着思想政治工作把文化建设纳入重要目标,相应的工作内容、方法、措施都会因势而动,思想政治工作的路子必将越走越宽。

3.突出关心职工群众创新。思想政治工作要通过有形的服务、无形的引导,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凝聚民心,增强向心力。在实践中我们感受到,职工群众之所以会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除了思想认识问题外,很多情况下都是由实际问题引起的。因此,在解决职工群众的思想和利益要求时,要注意掌握情绪,研究职工思想观念的变化,做到既讲道理,又办实事,既解疑释惑,又排忧解难,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在办实事中贯穿思想教育。首先要坚持把为职工办实事、为职工排忧解难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内容。从职工住房、子女就业等职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抓起,每年有计划地办几件影响大、群众欢迎的实事,努力寻求解决职工思想疙瘩的方法,增强说服力。江苏省皂河船闸管理所在这方面就进行了大胆的探索,通过领导定期跟班调研、经常召开职工座谈会、收集职工提案等方式,倾听职工的呼声,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其次要建立和完善解决热点难点问题的工作机制。工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有力的组织保证。要不断创新工作机制,通过实行公示制度,对有关人事任免、职称评聘、工作分配调动、资金发放等关系到职工生产、生活及单位未来发展的重大事项先予公示,增加工作透明度,密切党群、干群关系;鼓励职工对单位经营、文明建设等方面提出建议和批评,不断激发广大职工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4.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要以情感人。贯彻落实“员工利益无小事”的工作原则,多考虑员工的利益。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做到心系员工,遇到事情先想到员工的利益,多为员工着想。多关心员工的生活,为员工解决实际困难。在具体的工作中要多做实事、办好事。帮助员工解决问题时,要坚持小事着手、大局着眼原则,先把员工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解决好,同时注重工作的实效性,仔细研究各种不同的需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在工作别要重视困难员工群体,努力做到“雪中送炭”。在为员工解决问题时,要多听取员工的意见,注意员工思想的变化,做到不仅办事,还要讲道理,除了解疑释惑,还能排忧解难,实现以情感人,在为员工解决困难的过程中贯穿思想政治工作。尽量帮助员工解决住房、子女就业等难点问题,有计划地解决几件员工关心的实事,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说服力。

落实科学发展观篇5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林业发展;青海循化

中图分类号F30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9)13-0227-01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是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党中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众所周知,森林和湿地是涵养水源、净化水质、提供清新空气、创建优美环境的源头和根本,这2个生态系统的建设和保护都在林业工作的职责范围之内。林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承担着光荣而艰巨的重大使命。加快林业发展,加强生态建设,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根本途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当前,循化县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发展思路,从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从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的现实要求出发,充分认识林业在经济建设、生态建设和社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增强加快林业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1循化县林业生态建设正处在“治理与破坏相持”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5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循化县造林绿化事业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创造了巨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森林面积、蓄积量持续增长,森林质量得到改善,林业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林业用地面积8.23万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39.2%,其中有林地面积1.14万公顷(含经济林686.67hm2)、灌木林地2.65万公顷、疏林地953.33hm2、无林地3.61万公顷、未成林地7360.00hm2,苗圃地19.50hm2,全县森林覆盖率20.51%。先后启动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以及防沙治沙等重点工程,林业生产开始向规模化、基础化、效益化转变。但循化县生态建设也面临着森林资源总量不足、林地流失严重等问题,循化水土流失面积为1450km2,占全县总面积的60%。这些情况表明,循化县林业生态建设正处在“治理与破坏相持的关键阶段”。这个相持阶段有3个主要特点:一是脆弱性。以退耕还林为主的重点工程造林大都处于幼林阶段,管护难度非常大,造林不成林极易反弹,不加强后续工程建设,极易复归旧态。二是不确定性。由于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尚处于一个重要的转型期,影响林业发展的因素很多,如驾驭不好就会导致徘徊或倒退。三是反复性。循化县经济处于恢复期,生态与经济双重利益很难把握,一旦掌握不好,林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重心就可能出现动摇。

在这样一个相持阶段,循化县林业局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县林业工作,在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中,实现4个转变:一是工作重点由实施层面向决策层面转变;二是工作方法由战术性向战略性转变;三是思维方式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四是工作成果由资源优势向生态优势加产业优势转变。

2以质量为中心,努力提升造林绿化水平

首先,要抓好生态工程建设。高标准高质量地实施退耕还林、世行造林等林业重点工程,确保实现森林覆盖率的增长。退耕还林是循化县林业建设工程,是影响深远的富民工程。必须坚持按照中央提出的“总结经验、搞好规划、完善政策、突出重点、循序渐进”的要求,继续稳步推进。在总结过去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严格落实《森林法实施细则》、《循化县退耕还林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实行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确保退耕还林成果。其次,要不断提高森林质量。循化县林业用地占国土总面积的39.2%,森林覆盖率已达20.51%。但是从总体来看,全县森林质量不高,林种树种结构单一,单位蓄积量低,可伐资源总量不足。现在关键问题已不是提高森林覆盖率,而是森林质量的提高,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体系。对此,林业局应科学把握加快森林培植与强化资源培育的关系,抓住当前国家高度重视林业、加大林业投入的有利时机,全力加快造林绿化步伐,推进林业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一是在发展速度上,加快推进由单纯追求数量向质量和数量并重,突出质量的转变,把质量管理贯穿于林业建设的全过程,提高绿化的成效,巩固绿化成果。二是在发展模式上,加快推进由单纯的绿化向建设生态功能型社会的转变,坚持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路子。三是在发展空间上,加快推进由单位辖区绿化向参与社会造林的转变。积极履行改善生态环境的社会责任、法律职责和应尽的义务,使全民义务植树和生态工程建设走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四是在组织管理上,加快推进由部门办林业向社会办林业的转变。突出林业体制改革,创新林业经营机制,促进部门义务植树、机关庭院绿化美化、荒山荒地造林等方面的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五是要提高城乡绿化水平。当前,循化县城市化进程加快,但城市绿化工作缺乏统筹规划,城乡绿化脱节、城市绿化质量不高的问题还十分突出。尤其是城镇四周和主要道路两旁,植被破损、林相残缺,严重影响循化县对外形象。当前应着力抓好以城镇周围、公路两旁、河道两岸、水库四周为主要内容的“四边”绿化工程建设,通过抓好“四边”绿化工程,推进全县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促进循化县造林绿化工作上水平、上档次。对“四边”绿化工程应建立严格的领导干部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把“四边”绿化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抓紧、抓好,抓出成效来。

3以资源为依托,全力推进林业产业建设

生态建设和产业建设是林业建设的2个重要方面。不重视林业在生态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林业的发展就会迷失方向;不重视林业产业发展,林业就会失去持久的动力。林业产业建设必须在建设和保护好生态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山地、林地、树种和劳动资源,积极培育和壮大林业产业。就循化县而言,应把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发展纳入县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依托项目,借用外力,林企联合,培育具有循化特色的林业产业。一是加快建设速生丰产林工业原料林基地,大力发展桤木产业和药材产业。利用循化县大力发展以速生丰产工业原料林和杨树、灌木林为主的林木基地的机遇,通过企业带动、基地带动和大户带动,促进农民增收,促进林种树种结构调整。二是稳步推进苗木花卉基地建设和林产品精深加工。把产业建设与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紧密结合起来,认真落实有关政策措施,选择一批基础较好的骨干林产品加工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做大做强,增强对林农增收、林业发展的带动能力。三是依托森林资源和森林景观优势,加快建设森林生态旅游基地,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重点开发休闲度假、健身疗养、科普教育等特色旅游项目,提高森林生态旅游品位,努力把生态旅游业培育成为循化县的一大特色支柱产业。

落实科学发展观篇6

在整改落实阶段,我们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通过整改落实,进一步统一思想,按照市委、县委的部署,完成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各项工作。紧密联系我局工作实际,集中解决突出问题,以加强和改进服务为主线,以转变工作作风为重点,以抓责任抓落实为保障,针对我局学习实践活动查摆出来的突出问题,制定目标、时限和责任明确的整改措施,组织群众测评,切实解决好我局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完善体制机制上下功夫,确保实现“受教育、上水平、得实惠”的学习实践目标,努力实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发展目标,因此,特制定本整改落实方案。

一、整改问题: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理解有待进一步深化,学习的系统性和持续性有待完善

整改目标:通过系统性的学习培训,进一步提高政治理论水平,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

整改措施:一是坚持“二五”学习制度,建立其他相关工作业务学习制度,制定工作业务学习培训计划,科学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二是积极参加上级举办的各种学习培训活动。三是结合工作实际,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加强学习的计划性和针对性。按照注重实效的原则,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积极鼓励干部职工参加业务培训、业余自学、在职学历教育、各种资格培训等,加强与相关单位的经验交流学习,不断提高干部专业知识水平,拓展宏观视野,促进全局干部职工在转变发展理念上有新突破、在创新发展环境上有新作为、在驾驭市场经济和服务发展能力上有新提高、在转变工作作风上有新改变,建设一支有较强战斗力的干部队伍。

责任领导:粟浩局长;牵头股室:办公室;协办股室:各股室;时限:形成制度,长期坚持。

二、整改问题:推动科学发展的工作作风还不够扎实

整改目标:打造务实高效、清正廉洁的干部队伍。

整改措施:一是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建设,着力解决制度缺失和制度障碍等突出问题。认真做好规章制度的“废、改、立”工作,对现有的规章制度进行全面清理。二是严格执行单位考勤制度、请销假制度、“四项制度”、“公务员八条禁令”等规章制度,遵守上、下班时间。三是紧紧围绕我县的工作重心,发挥职能,带头强化公仆意识和服务意识,多深入基层和企业调研,密切联系群众,更多地解决基层反映的实际问题和困难,要在知民情、会民意、办民事方面取得突破。四是不断加强局领导班子建设。切实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切实加强领导班子能力建设,进一步提高班子驾驭市场经济的水平;切实加强领导班子作风建设,强化团结协作意识,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健全完善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工作制度,确保班子高效有序运转;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廉政建设,带头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履行党政领导干部廉政管理等一系列规定,自觉接受干部群众的监督。

责任领导:粟浩局长;责任股室:办公室;时限:长期。

三、整改问题:拉动投资和发挥投资效应能力有待加强,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存在差距

整改目标:通过加强投资职能的全面监管,有效发挥投资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整改措施:一是严格执行各种项目的管理制度,依法依规对县内投资项目的监管。二是及时准确地掌握国家投资动向,切实遵循“有利于提升我县竞争力和辐射力、有利于产业发展和自主创新、有利于提升民生净福利水平”的原则,积极向上争取项目,为我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和保障,确保发挥投资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三是发挥职能作用,搞好项目实施相关单位的协调工作,加大项目前期工作力度,加大申报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协调力度,及时解决项目申报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开展好“发改服务进千家”活动。

责任领导:欧光荣副局长;责任股室:投资股、地区经济股;时限:长期。

四、整改问题:企业改制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整改目标:依法依规进行企业改制,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整改措施:一是进一步充实企业改制干部队伍,不断加强相关业务知识学习培训,认真贯彻实施各项体制改革的方针政策,有效提高业务水平。二是按照县委政府的安排部署,严格依法依规推进企业改制工作。三是进一步加强对已改制企业的日常监测,并结合实际情况,做好相关服务工作。

责任领导:粟浩局长;责任股室:经济运行改革股;时限:长期。

五、整改问题:物价管理和价格服务工作有待加强

整改目标:优化服务,强化管理,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整改措施:一是加强价格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知晓率。二是进一步加强物价工作队伍建设,提高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三是严格执法,加强价格管理和各种专项价格补贴落实工作,减轻企业和农民负担,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推进解决义务教育收费问题,进一步规范市场环境。四是进一步加强价格服务工作,重点推进“价格服务进万家”活动。从根本上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营造优良的投资和居住环境

落实科学发展观篇7

学习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出现了这样一些现象,如:一个版本的材料,包括方案、简报、信息等等,从南方抄到北方,从中央抄到地方。其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得确是一个目的、一个方向、一个总体要求,但对于各省、各地区、各市县都是有不同的落脚点的,产粮大县要在如何提高粮食产量上下功夫,牧业旗县要在如何提高牲畜出栏量和保羔率上下功夫,工业市县则要在提高工业产品出口、生产能力上下功夫。虽然在做法上有可能有相似之处,但应该突出本地特色,有自己的鲜明的发展特点,这才算是落实了科学发展观。如果泛泛的都是一窝蜂一样空对空,只在文章上做功夫,只在笔上下功夫,而到了真正做工作的时候不知道要干什么,该怎么干?这就把科学发展落到了“虚”上了。

如果只是落到了“虚”上呢,还勉强说得过去,最怕的就是“落到假上”。笔者从近日党建论坛的投稿上能看到有“假”稿子,在基层学习过程中,也偶遇“李鬼”,上报的学习心得、调研文章中,内容雷同、文章内大量出现其他地区的地名、内容者尚有出现。真如党建论坛中版主一言“这个地区的学习实践活动推动了那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是学习实践活动的效果就如此之大吗?要是果真如此的话,我们就不用学习,更不用实践了。

学习实践活动,重在“实”!学习不实,如何实践?思想不重视,如何提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做到实实在在、认认真真去学习实践。

落实科学发展观篇8

村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整改落实方案

根据##市、##市两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部署要求,为巩固拓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将《##级##村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分析检查报告》明确的思路举措进一步目标化、具体化、责任化,着力解决制约影响本村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制定本整改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促进经济发展,帮助人民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以改善民生,构建秀美和谐富裕新##为目标,创新村支两委体制机制,理清工作思路,转变工作作风,切实以全体村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带着问题去整改,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切实抓好抓实整改落实阶段各项工作。

(二)目标任务

近期目标: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突出的村务管理问题,努力提高村支两委干部为民办实事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着力解决群众建议加强对村道管理的问题,切实管理好、使用好已修建好的环村水泥公路。着力解决对村集体经济的巩固壮大,保持村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抢抓发展机遇,解决制约本村经济社会发展难题,解决一批影响全村经济大局的重大突出问题,解决好人民群众期盼已久而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的水利灌溉设施年久失修问题。

中长期目标:加强对村里党员干部的素质教育,建立健全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制度,保证党员干部长期受教育。继续以改善民生为目标,加大对涉及全村经济持续发展、群众长期受益的公益事业的投入力度,保证人民群众长期得实惠。加快制定《##村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构建##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的模式和思路,保证科学发展上水平。

(三)基本原则

一是遵循总体思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加快推进全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是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民生问题,保障人民群众从全村的改革发展中得到实惠,着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切实保护全村生态环境,确保##村的发展成果惠及全体村民。

三是公开透明。及时公开整改进展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四是务求实效。实事求是,力戒形式主义,取得扎实的整改成果,让群众满意。

二、近期整改任务

今年,重点抓好五个方面的整改:

1、严格认真执行村级财务村财乡管制度,严格执行财务各项规定,将财务管理做到公开化、透明化,让全村群众人人监督村里的每一分钱的开支用途。努力控制村里开支过大的问题,做到合理支出,量入为出,开源节流。(牵头干部:##)

2、加强对村级集体林业的经营管理。对新造的300亩工业原料林要加强培育,每年要抚育一次。对现有的3000亩天然林要加强管理,聘请专门的看山员进行看管。(牵头干部:##)

3、加强对柑橘支农整合资金项目建设的力度。今年已积极争取到柑橘支农整合资金十五万元,对村集体的柑橘园已实施了项目建设,其中修建桔园公路1.5公里,安装杀虫频振灯16盏,安装杀虫黄板6000张。下一步要继续加大对上资金争取力度,争取在全村柑橘园中普遍实施安装杀虫频振灯和安装杀虫黄板。(牵头干部:##)

4、加强对村道的管理。要把对村道的管理写进村规民约中,杜绝在村道上乱倒垃圾、随意堆放杂物、乱倒烂柑橘等现象的发生。要落实好村道交通标志的树立,给外来客商来我村提供正确的道路指引(牵头干部:##)

5、要加大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计划生育工作这两项“一票否决”工作的力度。(牵头干部:##,##)

三、中长期整改任务

(一)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

1、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在稳固粮食生产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要继续发展壮大柑橘这一龙头产业,优先发展经济效益高的脐橙种植。要加大对花卉这一新兴的朝阳产业的引导,鼓励花农广大生产,力争全村花卉种植面积达到800亩,合理引导品种改良,促进花卉生产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要合理引导发展多元化的种养业。(牵头干部:##)

2、加大对村民居住房屋建设的引导力度。要合理引导逐渐富裕起来的村民加大对房屋改造建设的力度。村里要制定出合理的规划,对新建房屋和改建房屋的样式、朝向要作出统一规定,鼓励村民建设小洋楼(牵头干部:##)

(二)关于加强党员干部素质教育的问题

要按照“党员干部长期受教育、人民群众长期得实惠”的要求,建立健全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制度,定期开展党员干部学习培训班,力争每年开

村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整改落实方案第2页

办学习班三到四期。切实提高党员干部自身素质建设,切实提高党员为民办实事能力。(牵头干部:舒友亮)

(三)关于争取引进“农村清洁工程”落户本村问题

为了建设环境优美的村落,改善群众居住环境,我们要积极对上争取“清洁工程”落户我村,同时要合理引导村民改水改厕,建设使用新能源沼气池,建设优美的家庭院落。(牵头干部:##)

四、保障措施

落实科学发展观篇9

abstract:thisarticlethepresentsituationwhichdevelopsfromtheningbogivingbloodenterprisediscussestheningbogivingbloodenterprisetocarryoutthescientificdevelopmentconceptthenecessityandthepressing.itssignificanceliesinthroughanalyzestheningbogivingbloodworkthedevelopmentpresentsituation,therevelationfurthercarriesoutthescientificdevelopmentconceptthenecessityandthepressing,andwillgivebloodtheenterprisetothepresenttocarryonthetheoryexplorationandtherealityinstruction.

关键词:献血发展观转变

keyword:Givesbloodthedevelopmentconcepttotransform

作者简介:林柱洲(1978―),男,浙江宁波市人,硕士研究生,政工师,从事无偿献血管理工作,3篇。

一、宁波献血工作现状

宁波无偿献血工作经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目前已处于全国前列。十年间全市参加无偿献血60余万人次,累计献血量110.96吨,一次性献血400毫升(包括300毫升)由2000年的1%上升到84%。全市共计有11584人参加成分血捐献。自体输血在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全面开展,已完成5045例,回输血量占临床总血量的5%。乡镇农民参加无偿献血人数逐年增长,城乡献血不平衡状况正在进一步缩小,全市无偿献血知识知晓率达到71%。已连续四次荣获“国家无偿献血先进城市”荣誉,连续四次荣获“浙江省无偿献血先进市”。这些数据事实表明,宁波献血事业的发展不仅走在了浙江省的前列,而且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但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宁波献血工作的发展还是属于宽泛型发展模式,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场地、资金、人才等要素制约献血工作持续发展;临床科学合理安全用血率整体不高,临床用血量增长幅度与参加献血的人数差距很大,血液浪费问题仍然存在;城乡无偿献血不协调等制约了全局性发展。因此,宁波献血事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已迫在眉睫,显得非常必要。

二、宁波献血工作存在的问题

无偿献血宣传的力度不够,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健全并真正发挥作用;血液资源的节约任重道远;血液质量安全还需进一步加强等等。其意义在于通过剖析宁波献血工作的发展现状,揭示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对今后的献血事业进行理论探索和现实指导。

(一)宣传招募十分艰巨,影响献血工作可持续发展

《献血法》实施十年来,各地献血工作的宣传在新闻媒体的密切协作和配合下,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但是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部分群众对献血知识仍存在心理误区,对市区街头等热闹地点摆放的献血宣传广告牌和相关资料漠然,熟视无睹。在医疗医学事业快速发展的形势下,临床用血逐年增长,血源安全供应成为制约献血工作发展的瓶颈,这给献血招募和血液供应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献血工作中的传统宣传和传统招募方式已不能满足献血工作的快速发展,从而制约了献血工作的持续发展。

(二)科技创新和输血研究领域实力不强

从献血工作的发展阶段来看,献血工作由以前的血管逐步向血管转变,献血由主体向用血客体转移(即安全血液从献血者体内流出到受血者体内安全流入)。如何让血液制品在医疗临床使用中安全有效,避免输血反应,节约宝贵血液资源,保证患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便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与国内同类血站的科技创新和输血研究相比,在科技创新、输血研究等方面均较为落后。

(三)长效机制建设不够完善

1、无偿献血队伍的调整和更新不够及时,固定献血者队伍发展较慢。献血者队伍在年龄、学历、性别、数量等方面还未形成一种比较科学合理的结构层次。血液应急保障队伍还需进一步加强完善,尤其献血工作作为一项长久性、持续性的社会系统工程,在培育新的献血队伍方面还急需改进和提高,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建设没有进展,未能在关键时刻起到关键作用。

2、献血服务工作方式僵化,缺少献血服务的主动性。随着献血工作的快速发展,主客体的角色依旧没有及时发生显著变化,采供血机构部分人员仍然奉行等、盼、望的守株待兔态度,有悖于献血工作所弘扬的崇高奉献精神,有悖于科学发展观中所阐述的以人为本的理念,献血服务处于被动地位。

(四)软硬件建设亟待加强

1、基础设施比较薄弱

固定献血屋建设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上海市已在各闹市区建成10个献血屋,以改善流动献血车上献血环境相对较差的问题。),尤其遇到特殊天气,由于场地环境、舒适度等原因,街头流动献血车已不能满足广大献血志愿者的要求,因此,为献血者提供最优质服务的环境亟待改善。

2、优质服务相对不高

献血工作中对献血者的优质服务不仅体现在硬件设施的舒适度上,更要体现在对无偿献血者的内心需求上。在实际工作当中,采供血机构面对广大献血者,应真正体现人性化服务,以满足献血者的心理需求。

三、促进献血工作科学发展采取的方法

面对医疗用血快速发展的紧迫形势,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献血工作的发展必须考虑长效机制、宣传方式、协调全面等问题,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推进献血工作又好又快地发展。

1.坚持好与快相统一,做到速度与质量两个轮子一起转

正确处理速度与血液质量之间的关系,是推进献血工作发展方式转变必须首先解决的重大问题。速度与质量是发展一个目标的两个方面,保持速度与质量相统一,既要在加快献血工作发展速度上挖掘潜力,又要在提升血液质量安全上做足文章,更要把两者统一起来进行谋划。一是在满足全市卫生医疗临床用血增长与血液采集量逐渐增长中做好供需平衡。二是在发展基础设施与提升献血服务质量并重中好中求快。三是在内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与外部培育新的献血发展增长点中好中求快。

2、坚持城乡发展相统筹,做到城市与农村两幅蓝图一起绘

城市和农村是献血工作发展不可分割的两翼,只有两翼俱丰,献血工作的发展建设才能整体推进、协调发展。统筹城乡献血工作协调发展重点要放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加快构筑宁波都市献血文明圈,做好街头献血车和献血屋的文明品牌,大力打造城区温馨献血屋的建设。二是全面推进无偿献血在新农村中的建设。因地制宜地加快在农村新社区建设中的献血工作,深入开展城区带村、动员全社会力量推进农村献血工作开展,加强农村的献血知晓率,不断提高农民献血比例。三是进一步建立完善无偿献血城乡统筹发展的机制,对于农村村民参加献血的行动要建立激励机制,让广大村民积极志愿加入到献血的行列当中。

3、坚持无偿献血宣传与献血招募相同步,做到资金投入与回报一起要

无偿献血宣传与招募是献血工作正常开展必不可缺的因素,只有宣传到位才能彻底打消广大群众对献血的顾虑,为献血工作顺利开展扫除思想障碍;也只有做好献血招募,才能保证献血队伍的不断壮大,保障充足和应急血源正常供应。无偿献血宣传要创新,更要有计划和实效,要让投入的宣传资金真正起到作用,切忌盲目、无针对性、无重点性,只有献血宣传到位,深入人心才能使献血招募发挥积极的作用,从而让宣传资金投入与回报相统一。重点宣传要有规划,资金的投入要有目的,更要有评估体系,使资金的投入要有所值,产生积极的社会效益。

4、坚持科技创新与发展进步相一致,作到改革促发展与发展助改革一起要

落实科学发展观篇10

从偏重经济建设考核向经济社会建设全面考核转变。一个时期以来,在对各级干部的考核中,过分注重对经济建设方面的考核,忽视了对社会建设等领域的考核,容易造成干部在工作中只重视抓经济建设,导致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因此,无锡市着力健全考核指标体系,设置经济发展、资源环境、社会发展、生活质量四大类39项指标,其中20项为核心指标。在核心指标中,经济发展类只有3项,占15%;资源环境、社会发展、生活质量类有17项,占85%。把考核侧重点从经济领域向社会领域延伸,有利于引导各级干部进一步注重发展的全面性和协调性。

从偏重GDp考核向坚持以人为本、强化民生指标考核转变。在以往的考核中,存在着以GDp考核代替经济建设考核、以GDp排座次论英雄的弊端,导致一些干部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片面理解为“以GDp为中心”。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无锡市着力抓了“一淡化一强化”,即淡化GDp考核、强化民生指标考核,使考核从单纯注重GDp转向以人为本、注重民生,促使各级干部更加关注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从偏重短期效应考核向突出长期效应考核转变。一是突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设置万元GDp能耗、工业集中区亩均土地投资强度和产出等指标,促使各级干部更加注重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更加注重集约发展,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二是突出科技创新。增加对科技创新的考核,设置与自主创新、科技创业有关的指标,引导各级干部更加关注自主创新和科技创业,不断提升区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三是突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强化环境保护指标考核,引导各级干部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贯穿于发展全过程,提高可持续发展水平。

从偏重一刀切、齐步走考核向分类指导、循序渐进考核转变。各地发展条件、工作基础不尽相同,干部考核不应整齐划一。无锡市在考核中注重体现差别性、把握时序性、鼓励创造性,在具体指标值上不搞一刀切,在达标进度上不搞齐步走,而是实行分类考核、分时段考核,鼓励各级干部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积极探索个性化、特色化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