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资质要求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8:55:17

建筑业资质要求篇1

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会上了《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一文件,重启了中国各个行业改革的路线图。2014年被称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而建筑业也在这一年开启了行业新的变革,7月1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了《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这份文件中对行业陈年旧疾的改革意见被人们视作老生常谈,并没有引起很大的反响,然而2015年,人们看到了一系列行业改革举措的出台,建筑业正在重启帷幕,继续上演改革的惊天大戏。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保障工程质量安全,提升工程建设水平,针对当前建筑市场和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发了《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其核心思想是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紧紧围绕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核心,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全面深化建筑业体制机制改革。发展目标是简政放权,开放市场,坚持放管并重,消除市场壁垒,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诚信守法、监管有力的全国建筑市场体系;创新和改进政府对建筑市场、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机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强化市场和现场联动,落实各方主体责任,确保工程质量安全;转变建筑业发展方式,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促进建筑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意见总共提出了三个方面的改革目标,其一是建立统一开放的建筑市场体系;其二是强化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其三是促进建筑业发展方式转变。自从《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出台以后,住建部下发了一系列的文件,对长期影响建筑业发展的不合理制度逐一进行了清理,积极快速地推进改革意见的落实。下面我们分建筑市场、建筑企业和执业资格等几个方面,对这些改革政策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一、建筑市场

1.规范承发包市场

就在《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出台仅一个月后,住建部了《建筑工程施工转包违法分包等违法行为认定查处管理办法(试行)》,其目的是为了规范建筑工程施工承发包活动,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有效遏制违法发包、转包、违法分包及挂靠等违法行为,维护建筑市场秩序和建设工程主要参与方的合法权益。管理办法中明确对违法发包、转包、违法分包、挂靠作出了详细介定,并对以上违法行为的认定和处罚的主体、依据及具体行政处罚标准进行了规定。管理办法分别对企业和个人提出了要求:

企业:对认定有转包、违法分包、挂靠、转让出借资质证书或者以其他方式允许他人以本单位的名义承揽工程等违法行为的施工单位,可依法限制其在3个月内不得参加违法行为发生地的招标投标活动、承揽新的工程项目,并对其企业资质是否满足资质标准条件进行核查,对达不到资质标准要求的限期整改,整改仍达不到要求的,资质审批机关撤回其资质证书。对2年内发生3次以上转包、违法分包、挂靠、转让出借资质证书或者以其他方式允许他人以本单位的名义承揽工程的施工单位,资质审批机关降低其资质等级。

个人:对认定有挂靠行为的个人,不得再担任该项目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有执业资格证书的吊销其执业资格证书,5年内不予执业资格注册;造成重大质量安全事故的,吊销其执业资格证书,终身不予注册。

文件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对查处的违法发包、转包、违法分包、挂靠等违法行为和处罚结果记入单位或个人信用档案,同时向社会公示,并逐级上报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全国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信息平台公示。

一直以来,企业“挂靠”问题是行业的顽疾,挂靠现象使得资质证书失去了其原本应该发挥的作用,扰乱了建筑市场,在招标竞投中,无法展现企业本身的实力,更重要的是,一些资质不够的施工单位通过借用资质,承接了其无法完成的工程,其施工的工程可能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将对人民的财产和人身安全产生威胁。

据《山西日报》报道,职业证书“出借”背后有着一条完整的利益链条,一级建造师的出借价格:建筑工程3万-3.5万元,市政公用4.0万-4.5万元,矿业工程5万-5.5万元,民航机场5万元……而按市场价格,一旦通过考试拿到资格证,通过出借到企业,一年就可收回成本。中介公司只要提供持证人电话就收费几千元,真正牵线出借成功还得另付一笔费用。有的企业是为提高自己的资质,有的是为申请资质时使用。虽然花费不少,但如果有了资质后拿到工程,可谓是一本万利。

自《建筑工程施工转包违法分包等违法行为认定查处管理办法(试行)》以来,住建部在全国范围内对于违法发包、转包、违法分包及挂靠等违法行为进行了查处。据住建部透露,截止到2015年9月,全国各地共查处有转包行为的企业626家,有挂靠行为的企业807家,有出借资质行为的企业235家。对存在违法行为的企业和人员,主管部门分别采取了停业整顿、罚款、限制招投标资格等一系列行政处罚或行政管理措施。

2.统一建筑市场

建筑业因为其行业的特殊性,其市场开放程度不及其它行业,打破市场壁垒是2015年建筑行业改革的重要一项。2015年9月21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了《推动建筑市场统一开放若干规定的通知》,这一举措对建筑市场来说,不啻是个惊人的地震。根据通知,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将给予外地建筑企业与本地建筑企业同等待遇,实行统一的市场监管,推动建筑市场统一开放。

文件的主导思想是要解决两方面问题,一方面要解决人为分割市场、设置不合理条件排斥外地企业等问题;另一方面要切实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保证优秀企业自由流动,对建筑业发展起到带动作用。因此通知一经,在建筑行业内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但其实早在在2013年住建部就针对企业反映强烈的市场壁垒问题,出台《关于做好建筑企业跨省承揽业务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中已经要求,各级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给予外地建筑企业与本地建筑企业同等待遇,严禁设置地方壁垒;不得对外地企业设立审批性备案和借用备案名义收取费用;不得强制要求外地企业在本地注册独立子公司、分公司;不得强行扣押外地备案企业和人员的相关证照资料;不得要求企业注册所在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或其上级主管部门出具相关证明等。

2015年的《推动建筑市场统一开放若干规定的通知》相较于2013年《关于做好建筑企业跨省承揽业务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有了本质的改变,如果说前者是要求从思想上转变,那么后者则是实实在在的行为要求;而且《推动建筑市场统一开放若干规定的通知》相较之前文件,在具体操作层面提出了指导办法。《推动建筑市场统一开放若干规定的通知》不仅仅是要求各地方开放建筑市场,而且要建立起“全国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信息平台”,这意味着政府对建筑市场监管方式开始转变。《推动建筑市场统一开放若干规定的通知》明确要求:外地企业须向工程所在地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报送基本信息,并纳入当地全省统一的建筑市场监管信息系统,由所在地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通告本地区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并向社会公示,而后,才可以在本地承揽业务。其核心要求是:对发生严重违法违规行为或报送企业基本信息时弄虚作假的建筑企业,工程所在地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将其列入黑名单,采取市场禁入等措施,同时上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全国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信息平台上向社会公布。信息平台将与各省级平台相对接,统一公开各地建筑市场监管和诚信行为信息,对违规违法的建筑企业进行曝光,政府对建筑市场的管理从暗箱操作变为信息公开,市场监督。

这项改革使得各地政府在建筑市场中的身份发生了变化,从主导者变成了监督者,主要体现在: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对本地区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的跨省企业管理工作实施监督,对设置不合理条件排斥外地建筑企业承揽业务的,要及时纠正和通报批评;设立投诉举报电话和信箱,及时组织核查群众和企业的举报投诉,并依法进行处理;住房城乡建设部对存在禁止行为以及企业反映强烈、举报投诉较多、拒不整改的地区要进行约谈、通报、曝光。

《推动建筑市场统一开放若干规定的通知》中第三条要求要“营造有利于实力强、信誉好的建筑企业开展跨省承揽业务的宽松环境。”可以看出,统一建筑市场的目标,不旦是要打破区域壁垒,还是对于优质企业的鼓励,希望优秀的企业可以自由流动,这将有助于整个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二、企业资质

资质是建筑企业的命根,无论是施工资质还是设计资质都和企业的生存密切相关,资质问题上的任何变动,都会牵动企业的神经。为规范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2014年11月6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了《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的通知,标准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同时废止原建设部印发的《建筑业企业资质等级标准》(建建[2001]82号)。随后在2015年1月22日下发了《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并于当月31日了《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和资质标准实施意见》,并对于企业更换新的资质证书做出了详细说明。

有评论(政府采购信息报:《简政放权,激发活力促进竞争》)认为,此次建筑业企业资质新规反映了政府职能化的转变,无论是在资源配置方面,还是在监督管理层面,都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市场经济法治体系,强调市场调节的基础性作用,实行简政放权。住建部印发的《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换发新版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的通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政府及其部门进行简政放权的实际作为,这都将有力推进我国政府的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企业能否承担3000万元或6000万元以上的工程项目,不应由政府部门说了算,而是应由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为自己把脉。

这些文件中对建筑企业资质调整影响最大、最深远的当属以下几项调整:《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第四条取消对企业资产、主要人员、技术装备指标的考核;第五条取消《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和资质标准实施意见》(建市[2015]20号)第二十八条“企业申请资质升级(含一级升特级)、资质增项的,资质许可机关应对其既有全部建筑业企业资质要求的资产和主要人员是否满足标准要求进行检查”的规定;取消第四十二条关于“企业最多只能选择5个类别的专业承包资质换证,超过5个类别的其他专业承包资质按资质增项要求提出申请”的规定。”

对于参与建筑工程类政府采购项目的企业来说,这些资质管理的调整对自身发展至少有三方面的影响。首先,企业自身发展将由企业自主负责,政府不再对企业的内在生产因素进行干预,给企业松绑,让企业根据自己的实力在市场竞争中找到位置配置适当的资源,参与竞争,这等于激活了企业自主发展的活力。其次,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技术的创新发展,政府原来制定的考核标准也许不能及时跟上时代的步伐,在考核过程中难免出现“走过场”的嫌疑。加之,一些建筑企业为了追求所谓的“达标”,不惜采取造假、挂靠、串通等极端手段,造成了不良的社会风气,影响工程招投标活动的健康有序开展,甚至影响工程类政府采购项目的质量和效益,同时还会使企业掉入“唯资质论”的怪圈,从而不能一心一意地将重点放在如何提高工程质量、科技水平上,导致了一些“豆腐渣”工程的出现。第三,考核因素取消后,还将给中小企业注入一定的正能量,使其能够在市场竞争中自由博弈,凭借自身的优势取得较好的发展。资质本身的作用是反映企业实力,而不是企业要去跨越的门槛,成为企业发展的枷锁,所以当前市场和行业发展也迫切需要企业资质进行改革。

三、执业资格

纵观近来建筑行业的改革,个人从集体中凸显了出来,其目标是要将责任落实到位,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的个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执业资格注册中心《简报》2014年第3期特稿了文章《适应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个人执业资格制度》,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大背景下,探讨个人执业资格制度有待完善的几个方面。文章总结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资质管理的弊端逐渐显现,主要有五个方面:

一是资质的目的是保证工程质量,但企业资质是集体行为,工程质量发生问题时追责个人难,威慑力差,且问题企业可以改换牌子继续经营,造成工程质量责任终身制得不到落实;

二是由于招投标条件门槛设置越来越高,一般二级(乙级)资质企业无法进入,造成市场上存在高资质企业出借资质(挂靠)的现象,干扰了市场秩序;

三是企业资质标准把执业人员数量作为企业资质升级的重要条件之一,导致执业人员出借、挂靠证书现象十分普遍,加上企业资质评审的人为因素比较多,影响了企业资质管理的公正性;

四是现行的资质管理标准带有浓厚的部门管理色彩,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分为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劳务分包三大序列,每个序列又划分为几十个资质类别,过细的划分,使得相近专业的企业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减少了竞争机会;

五是当企业施工业绩、人员数量、自由资金、工程质量、经营管理水平发生明显变化时,政府不能对企业资质进行有效的动态监管。

从以上五点不难看出,企业资质管理存在一定漏洞,工程质量发生问题时难以追责,无法形成严密的监督,而且也给企业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困扰,迫使企业去挂靠。

新的《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中加大了对人员的要求。新的质资标准除了对企业的资金和固定办公场所有要求外,对企业人员要求的变化最大。新标准取消了对项目经理的要求,将旧资质中对项目经理的要求转变为了对建造师的要求;一级资质对建造师要求大部分专业保持不变,个别有所减少;二级资质对一级建造师的需求明显增加;同时建造师可以做公司的技术负责人。

《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还减少了对高级职称人员的要求,取消了对企业经理、总会计师、总经济师具有高级职称的要求,仅强调技术负责人具有从事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经历,具有与工程类别相关专业高级职称。技术负责人要求明显提高,由旧标准中的“具有相关专业助理工程师或技师以上”变为“具有工程序列中级以上职称或高级工以上资格”。强调了对中级职称人员的专业必须与资质专业相关,对中级职称人员数量要求明显减少。提高了对持有岗位证书的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和经考核或培训合格的技术工人的要求。新标准规定“持有岗位证书的施工现场管理人员不少于5人,且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劳务员等人员齐全;经考核或培训合格的技术工人不少于50人”。

建立个人执业资格制度,通过资格考试保证关键岗位的人员具备必须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诚信和执业监管,强化执业人员在工程建设中的权力、义务和法律责任,建立行之有效的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对提高工程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将起到积极作用。

文章《适应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个人执业资格制度》中认为个人执业资格制度集中体现了市场经济公平、竞争、法治的原则,符合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

建设行业的企业资质制度在工程质量的保障上主要是通过企业内部的质量管理实现,对人员的法律责任未加明确。工程出现问题是由企业作为责任主体进行赔偿,这也是企业资质保留的原因所在。而国际上通行的注册师对工程质量的终身责任制实际上是在个人执业制度的基础上形成的,并通过工程保险体系模式强化注册人员在工程责任体系中的作用。

文章《适应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个人执业资格制度》还建议学习和借鉴国外已有经验,逐步建立以执业人员为主体的工程责任保险体系,与个人执业资格制度相配套。

在建筑设计领域,建筑师负责制业也进入试水期。2015年10月28日上海浦东建筑业专项改革新闻会召开,会上相关负责人宣布将在保税区率先探索建筑师负责制。浦东将在企业投资项目的审批和监管中试点探索建筑师负责制,在工程建设上,以建筑师为建设单位委托的责任主体,在建筑设计到工程竣工全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最终将符合建设单位要求的建筑作品和工程完整地交付建设单位。

企业投资项目审批多、时间长、效率低,一直是困扰企业投资发展的问题。通过建筑师负责制,一个项目可以节省3个月到6个月时间。据介绍,建筑业专项改革重点围绕企业投资项目审批制度,重点解决政府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的问题,理顺政府、市场、社会的关系。试点“建筑师负责制”后,政府不再为建筑活动的全过程背书。浦东新区规土局建设和监督管理处处长赵j荧说:“现在政府对建筑活动的审批主要包括合法性审批和技术审查,今后将逐渐把技术审查交给专业人士。”在发达国家和地区,把具有独立从事工程咨询资格的专业工程师称为“专业人士”,政府往往选聘“专业人士”中专业水平较高、执业信誉较好的一部分人,授予其代表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的权力,让专业人士能够参与到建设工程审批或监督的事务中,既能提高政府行业管理的科学性,又可实现“小政府、大社会”的目标。

这项改革包括聚焦转变政府职能精简审批事项、实行开工前三个主要环节的“一口受理”机制、理清建筑业管理中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培育市场多元化服务体系、加强建设项目实施过程的事中事后监管等五个部分,推动浦东新区建筑业管理体制优化,从“政府-、市场+”两个维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争取将浦东新区建设成为部级建筑业改革示范区。从以上改变不难得出判断,个人资格将在未来建筑行业将发挥主要性作用,在具体工程中,个人将起主导性作,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当然,相应个人也将承担更大的责任。

总而言之,建筑行业的改革已经开始,新的改革措施将给行业带来巨大的影响和变化,以简政放权为核心的改革,将调整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宽松的市场将给建筑行业的发展带来更大的活力。建筑企业以及相关行业的企业需要极积应对这一系列的变化,紧跟改革的思路进行思想上的转变。

建筑业资质要求篇2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素质项目名称:工程管理人员的管理综合素质研究随着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开展和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推进,近几年建设投资规模在迅速增长,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建设市场。中国当前在建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成就,但同时也造成了很大的浪费和损失,其中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是造成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的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素质与实际工作的需求之间还有距离,尤其缺乏既精通工程技术、又通晓管理业务、具有战略眼光的复合性管理人才。因此如何提高建筑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从而有效地降低工程损失、提高工程效益,就成为建筑企业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建筑管理人员素质现状及对工作的影响

据调查,目前中国工程管理人员的现状是:技术素质较强,管理综合素质普遍不高,人文基本素质、尤其是国际化素质较为薄弱。在工程管理人才总量不足的前提下,工程实践中所需要的既懂工程技术、又精通工程管理、具有较强的人文、法律素质和国际化观念的中高级管理人才尤其十分匾乏。

我国当前高层次的建筑管理人员很大一部分都是从基层中上来的,现场经验非常丰富,但很多人文化水平都比较低缺乏对管理知识的系统学习,管理工作基本都靠自己的经验对付,缺乏现代知识的武装,思想观念落后,缺乏创新精神,正是这种现状导致了工程管理人员在管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缺乏领导风范,管理者的人格魅力缺失,对员工的凝聚力不强;不善授权和合理分工;协调能力欠缺和资本运作能力差等问题。

虽然当前已实行了执业资格考试制度,但考试中理论性内容较多,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从业人员记忆力较差很难通过考试,年轻人记忆力较好比较容易通过,但没有多少实践经验,从而出现较严重的“挂靠”现象,使得执业者和实际在岗管理者并非同一个人,管理者整体素质并不能满足当前的要求,也制约了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正因为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素质问题才加剧了我国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安全问题,并且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浪费。

二、建筑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1.知识素质。建筑工程管理人员要在工程中承担工程管理任务,实现工程的目标,要解决工程中国的问题,首先必须掌握相关的知识。

首先,具备较强的技术素质,必须掌握先进的工程技术知识,当前大部分建筑管理人员都能具备这一素质。

其次,要具备较强的管理和经济素质,许多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对经济学和管理学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认为有经验就行,但随着市场经济向纵深发展,各种经济关系,纵横交织,错综复杂,这要求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必须有良好的经济学造诣和管理学修养。

2.能力素质。仅仅只有知识却不会运用于实践的管理者也不是合格的管理人员,社会所期望的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应具有良好的决策、计划、组织、沟通、协调、应变和创新能力。

3.人格素质。由于建筑工程对社会的重要作用和建筑工程管理职业的特殊性,建筑工程管理人员需要有特殊的职业道德要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这样的观点:“有德有才是圣人,有德无才是贤人,无才无德是废人,有才无德是小人”,当前工程管理人员存在着工程道德缺失问题,因此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优秀的管理者应具备一个良好的社会道德品质和经营管理道德品质。因此应培养建筑工程管理人员乐岗敬业、诚信、合作精神、使命感和责任感。

三、提高建筑管理人员素质的措施

1.切实执行持证上岗制度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了加强工程建设管理,提高建筑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素质和工作水平,我国国家人事部与建设部一起,相继在建设工程领域建立了多种执业资格制度,劳动部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还设立了众多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1],虽然当前已经有这一整套的执业资格制度,但现实中存在着大量的“挂靠”现象,很多年轻人考执业资格证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挂靠”获得相应的收入,现实生活中有一部分执业人员和实际的在岗管理人员并不是同一个人,这从根本上制约了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

所以要想真正提高素质首先必须禁止“挂靠”切实执行持证上岗制度,严格审查持证人和管理人资料,并在执业过程中不定期抽查,确保持有资格证者和在岗者是同一人,只有这样才能通过执业资格制度真正提高管理人员素质。转贴于

2.进一步优化执业资格考试方法

目前各种建筑类执业资格考试中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大部分考试内容都在教材上,很多内容都需要记忆,对实践经验要求并不严格,虽然对工作年限有要求,但没有要求具体是在什么岗位上的工作年限,这样很多年轻人的记忆力很好可以一个人考很多个证,但一些年纪大的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由于记忆力较差所以很难通过考试,而建筑工程管理人员需要职业者既有理论知识也要有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这使得取得执业资格的大部分人最终并不能达到合格的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素质要求。

因此,建筑类各种执业资格考试中应严格专业要求,所报执业资格考试应与所从事岗位相一致,考试内容中应加大实际管理问题分析内容的比例,既要满足知识面的要求也要满足实际工作经验的要求,这样才可以保证取得执业资格的人员具备执业能力。

3.强化终生学习

现代社会是一个快速发展知识经常性更新的社会,如果不能及时更新自身的知识必将被社会所淘汰,建筑工程管理人员要持之以恒地坚持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在实践中提高[2].要认清自身素质与形势要求的差距,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以坚持不懈的精神,抓紧进行知识更新,增强工作能力,提高自身素质。

学习的形式可以是通过实际工作中感悟和领会、继续教育、讨论会和讲座等。

4.有效的绩效考核

为了保证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素质和工作水平,除了要严格执行执业资格外,对于取得执业资格后的实际管理水平也要有一个公正的考核制度,这就要求对已经具备执业资格的人员有一个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可以定期的或不定期的从各方面了解各执业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成果,对那些不具备素质要求的执业人员应取消其执业资格,以此激励建筑管理人员在取得执业资格后仍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四、结束语

以上对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素质主要是针对当前存在的一些较严重的现象提出的,对于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素质的要求远不止这些,要想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建筑管理人员队伍在中国仍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建筑业资质要求篇3

关键词:试论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素质

工程管理人员的管理综合素质研究随着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开展和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推进,近几年建设投资规模在迅速增长,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建设市场。中国当前在建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成就,但同时也造成了很大的浪费和损失,其中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是造成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的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素质与实际工作的需求之间还有距离,尤其缺乏既精通工程技术、又通晓管理业务、具有战略眼光的复合性管理人才。因此如何提高建筑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从而有效地降低工程损失、提高工程效益,就成为建筑企业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建筑管理人员素质现状及对工作的影响

据调查,目前中国工程管理人员的现状是:技术素质较强,管理综合素质普遍不高,人文基本素质、尤其是国际化素质较为薄弱。在工程管理人才总量不足的前提下,工程实践中所需要的既懂工程技术、又精通工程管理、具有较强的人文、法律素质和国际化观念的中高级管理人才尤其十分匾乏。

我国当前高层次的建筑管理人员很大一部分都是从基层中上来的,现场经验非常丰富,但很多人文化水平都比较低缺乏对管理知识的系统学习,管理工作基本都靠自己的经验对付,缺乏现代知识的武装,思想观念落后,缺乏创新精神,正是这种现状导致了工程管理人员在管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缺乏领导风范,管理者的人格魅力缺失,对员工的凝聚力不强;不善授权和合理分工;协调能力欠缺和资本运作能力差等问题。

虽然当前已实行了执业资格考试制度,但考试中理论性内容较多,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从业人员记忆力较差很难通过考试,年轻人记忆力较好比较容易通过,但没有多少实践经验,从而出现较严重的“挂靠”现象,使得执业者和实际在岗管理者并非同一个人,管理者整体素质并不能满足当前的要求,也制约了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正因为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素质问题才加剧了我国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安全问题,并且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浪费。

二、建筑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1.知识素质。建筑工程管理人员要在工程中承担工程管理任务,实现工程的目标,要解决工程中国的问题,首先必须掌握相关的知识。

首先,具备较强的技术素质,必须掌握先进的工程技术知识,当前大部分建筑管理人员都能具备这一素质。

其次,要具备较强的管理和经济素质,许多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对经济学和管理学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认为有经验就行,但随着市场经济向纵深发展,各种经济关系,纵横交织,错综复杂,这要求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必须有良好的经济学造诣和管理学修养。

2.能力素质。仅仅只有知识却不会运用于实践的管理者也不是合格的管理人员,社会所期望的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应具有良好的决策、计划、组织、沟通、协调、应变和创新能力。

3.人格素质。由于建筑工程对社会的重要作用和建筑工程管理职业的特殊性,建筑工程管理人员需要有特殊的职业道德要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这样的观点:“有德有才是圣人,有德无才是贤人,无才无德是废人,有才无德是小人”,当前工程管理人员存在着工程道德缺失问题,因此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优秀的管理者应具备一个良好的社会道德品质和经营管理道德品质。因此应培养建筑工程管理人员乐岗敬业、诚信、合作精神、使命感和责任感。

三、提高建筑管理人员素质的措施

1.切实执行持证上岗制度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了加强工程建设管理,提高建筑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素质和工作水平,我国国家人事部与建设部一起,相继在建设工程领域建立了多种执业资格制度,劳动部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还设立了众多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1],虽然当前已经有这一整套的执业资格制度,但现实中存在着大量的“挂靠”现象,很多年轻人考执业资格证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挂靠”获得相应的收入,现实生活中有一部分执业人员和实际的在岗管理人员并不是同一个人,这从根本上制约了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

2.进一步优化执业资格考试方法

目前各种建筑类执业资格考试中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大部分考试内容都在教材上,很多内容都需要记忆,对实践经验要求并不严格,虽然对工作年限有要求,但没有要求具体是在什么岗位上的工作年限,这样很多年轻人的记忆力很好可以一个人考很多个证,但一些年纪大的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由于记忆力较差所以很难通过考试,而建筑工程管理人员需要职业者既有理论知识也要有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这使得取得执业资格的大部分人最终并不能达到合格的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素质要求。因此,建筑类各种执业资格考试中应严格专业要求,所报执业资格考试应与所从事岗位相一致,考试内容中应加大实际管理问题分析内容的比例,既要满足知识面的要求也要满足实际工作经验的要求,这样才可以保证取得执业资格的人员具备执业能力。

3.强化终生学习

现代社会是一个快速发展知识经常性更新的社会,如果不能及时更新自身的知识必将被社会所淘汰,建筑工程管理人员要持之以恒地坚持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在实践中提高[2].要认清自身素质与形势要求的差距,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以坚持不懈的精神,抓紧进行知识更新,增强工作能力,提高自身素质。

4.有效的绩效考核

为了保证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素质和工作水平,除了要严格执行执业资格外,对于取得执业资格后的实际管理水平也要有一个公正的考核制度,这就要求对已经具备执业资格的人员有一个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可以定期的或不定期的从各方面了解各执业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成果,对那些不具备素质要求的执业人员应取消其执业资格,以此激励建筑管理人员在取得执业资格后仍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以上对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素质主要是针对当前存在的一些较严重的现象提出的,对于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素质的要求远不止这些,要想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建筑管理人员队伍在中国仍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建筑业资质要求篇4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内业资料管理

一、内业资料的类别

现阶段,关于建筑工程的内业资料分类方法比较多。但是,从整体上来讲,可以分为以下四类:指导性文件,它主要用于指导建筑工程的施工,其中包括国家以及行业技术规定、设计图纸、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交底等。记录性文件,主要是记录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数据资料,比如建筑工程验收记录、施工日志、材料使用记录、测量记录等。质量保证性文件,主要针对影响建筑工程建设质量的相关文件,比如施工材料的合格证、各项质量检验文件等。评定结论性文件,包括主体质量评定、分部质量评定等。

二、建筑工程中内业资料管理的重要性

目前的施工过程中要求内业资料与建筑工程建设同步进行,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内业资料的及时性,所以在建筑工程中,内业资料管理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具体来讲,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详细记录建筑工程施工的需要

在建筑工程施工前,为了确保建筑工程的建设质量,同时确保施工符合实际现场情况,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调查,对设计的图纸应该进行核实,在此过程中,内业资料会详细记录在内。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由于设计的环节比较多,比如测量、基础、主体结构、混凝土浇筑、钢筋工程、养护等资料员需认真填写相关记录,力求真实、客观地记录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在记录建筑工程施工中,通过内业资料,可以与实际施工进行对比,了解其中存在的题,进而及时调整施工方案,确保建筑工程的圆满完成。需要注意的是,资料员在记录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现行的档案编制规定,除文字档案外,还要收集地形地貌、施工现场面貌等影像资料,从而可以提供一个全面、真实、直观的施工情况记录。

(二)加强施工过程监督的需要

通过浏览建筑工程的内业资料,可以了解施工过程中的每一道工序,包括其中涉及的规格、花费的时间、人员等。因此,在建筑工程建设中,是否存在报告缺失、数量错误等问题,均能通过内业资料来发现。比如在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需要对混凝土做好试块留置,确保混凝土试块的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满足建筑施工的要求,并且提供相应试验报告,资料员应该对其做好相应的记录。在钢筋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应该对钢筋的质量进行抽样检查,并详细记录检查结果,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因此,在建筑工程建设中,内业资料可以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督,进而有效提高施工质量。

(三)为今后施工提供参考

近年来,随着建筑工程建设的发展与进步,建筑工程项目逐渐向精细化方向发展,它可以全面、真实、客观地反映出建筑工程建设的质量、合法性等,实现规范化、程序化管理,进而保障建筑工程的建设质量。在建筑工程的内业资料中,对于采用的技术、出现的问题等,均会详细记录在内。因此,在今后的施工中,施工单位可以以此为教训,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错误。

(四)为建筑工程信息查询提供依据

在建筑工程的建设中,内业资料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中。在具体的施工管理中,项目负责人可以根据内业资料的记录情况,控制整个建筑工程的节点。比如对于一个房屋建筑工程来讲,其中涉及的内业资料有征地清表实验、开工报告、隐蔽建筑工程验收单等。因此,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不管是哪一道工序,都会产生与之相关的内业资料。鉴于此,内业资料管理人员需及时搜集、记录建筑工程各个工序的施工情况,并且将具体情况详细记录在内,一旦出现数量不符、质量未达到标准等问题的时候,项目负责人通过查看内业资料,就可以追查到其中的原因,为建筑工程信息查询提供依据。尤其是在建筑工程计量方面,为了确保今后信息查询具有相应的依据,每一道工序的建筑工程量计算均要有相应的内业资料支持。

三、建筑工程内业资料管理的措施

针对目前建筑工程施工内业资料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需加强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提高内业资料管理水平。

(一)提高对内业资料管理工作的认识

据相关调查显示,在现阶段的项目施工中,要求内业资料管理与项目施工保持同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内业资料缺乏实时性的问题。但是在建筑工程建设中,仍有内业资料滞后的情况,从而大大降低了内业资料的可靠性。因此管理人员需提高自身认识,了解内业资料管理的重要性,在项目施工中对施工人员、技术人员进行教育,确保内业资料“完整、准确、及时”,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树立良好的内业资料管理意识。除此之外,单位领导人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促使建筑工程技术人员提高综合素质,同时认识到内业资料并不是简单的文字记录,而是真实反映具体施工的文件,需确保它与现场实际情况相符。

(二)提高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

内业资料管理人员是内业资料管理工作的实施者,其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工作质量。因此需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内业资料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1)加强培训。结合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培训工作,促使内业资料管理人员认识到自身的职责,提高职业道德,认真对待日常工作,积极参加培训。与此同时,结合培训情况开展考核,针对表现优秀者可给予精神、物质等方面的激励,充分调动内业资料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

(2)加强高素质人才的引进。除了加强培训外,单位还要积极引进高素质的人才,从而整体提高内业资料管理人员的素质。

建筑业资质要求篇5

【关键词】建筑从业单位许可法律制度主管部门中日对比

建筑活动不同于一般的工业生产活动,其耗资巨大,技术复杂,建设周期长,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多,社会影响广泛,与人民生命财产关系密切。因此,世界上包括日本在内的许多国家,对从事建筑活动的单位都实行严格的从业许可制度。建筑从业单位许可制度在监督、管理建筑活动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我国建筑业出现的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建筑从业单位许可法律制度不健全、建筑市场准入门槛不严所造成。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建筑市场的逐渐开放,现行《建筑法》的一些规定已无法符合新形势的发展要求,立法修改迫在眉睫。①为了相互比较,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有必要将我国与日本的建筑从业单位许可制度加以比较。

规范建筑业许可的法律法规对比

日本规范建筑业许可方面的法律法规分为三个层次,最高层次是国会通过的法律,如《建设业法》;第二层次为政府颁发的政令,如《建设业法实施令》;第三层次为建设省颁发的建设令,如《建设业法实施细则》。我国规范从事建筑活动单位的法律法规也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如《建筑法》;第二层次为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如《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三层次为国务院有关部委制定的部门规章,如《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

与“日本《建设业法》适用于全部土木工程和建筑工程”不同,我国《建筑法》主要适用于房屋建筑工程。按理说我国的《建筑法》当属于建筑业内的大法,是依法治“建”的根本,把其调整对象局限于房屋建筑工程,显然与其应有的法律地位不相符。众所周知,房屋建筑工程仅是建筑工程的一部分,而建筑工程又是建设工程的一部分。这样一来,我国《建筑法》名义上是建筑业的母法,实际上却仅仅是一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部门法,其调整范围的局限性使得其难以对其他专业工程进行有效管理。

与房屋建筑工程相比,虽然各类专业工程各有其固有的特点,特别是在技术要求、施工方法上各有其特殊性,但也不能否认各类专业工程与房屋建筑工程存在的许多共性特征。如果将房屋建筑工程和各专业工程分别单独立法,既无必要也不科学,同时也不利于对建筑市场进行统一管理。为此,应在我国《建筑法》修订中,借鉴日本建筑统一立法的做法,将其调整对象由原来的房屋建筑工程扩展为建设工程,将原来的建筑活动扩展为建设活动,同时对建设工程和建设活动分别加以定义和明确。

日本《建设业法》和我国的《建筑法》对建筑企业的从业资格许可都作出了相应的规制,相关建筑企业欲从事建筑活动,必须要通过相应的从业单位资格审查。日本建筑企业划分为一般建设业和特殊建设业②,通常被分为特大、大、中和小型四个层次。我国从事建筑活动的单位必须是法人企业,是按照其拥有的注册资本、专业技术人员、技术装备和已完成的建筑工程业绩等资质条件,来划分资质类别和资质等级的。

日本的建筑业许可由《建设业法》第二章第三条至第十七条加以规定,主要明确了建设业开业的基本条件,以及歇业、变更应遵守事项及批准权限。我国的建筑从业单位许可由《建筑法》第二章第二节第十二条和十三条规定,主要明确了从事建筑活动的建筑施工企业、勘察单位、设计单位和工程监理单位应当具备的条件,以及对从事建筑活动的建筑施工企业、勘察单位、设计单位和工程监理单位进行资质审查的有关要求。

建筑从业单位许可的主管部门对比

日本的建筑业资格许可分为一般许可和特定许可。两者是通过普通建筑营业执照和特别建筑营业执照来进行管理的,限额以下的小型工程不需要申请建筑执照。建筑执照根据业务领域不同,可分为部级营业执照和县级营业执照。当业务范围覆盖两个或两个以上地区时,许可执照由国立交通省批准颁发。只在唯一的区域内从事建筑业务时,许可执照由辖区的县政府批准颁发。单个建筑企业不允许同时既拥有特别建筑营业执照又拥有普通建筑执照。建设大臣及都道府知事,可以确定建筑许可的最小限度,并提出建筑许可的附加条件。

我国的建筑业资格无一般许可和特定许可之分,资质证书也没有普通与特别之分。我国的建筑从业单位许可的行政管理体制是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为主。等级高的资质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等级低的资质可由地方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发。比如,建筑业企业施工总承包序列特级资质、一级资质的许可,由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实施;专业承包序列三级资质则由企业工商注册所在地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实施。

为了与建筑统一立法相适应,在扩大《建筑法》调整范围的同时,还应适时对其建设管理体制进行必要的调整。在兼顾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建设活动统管与各专业部门分管的基础上,要相对突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建设活动的综合管理,要赋予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监督管理所有建设活动的职责。同时,也不能完全排斥专业部门的分管职能。如果过分强调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统一监督管理职权或者各专业工程主管部门的分管职能,都是不合适和行不通的。因为《建筑法》毕竟是全国的法律,而不是哪一个部门的法律。

建筑从业单位资质条件的对比

建筑从业单位条件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建设工程的质量和建筑生产的安全。在日本,凡要求开业企业,必须按规定提出书面申请,并具备一定的资质条件。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政府不予批准。未经批准的企业不得开业。只有当建筑企业取得了营业资格许可证书后,才能进行与该业种的有关建筑业务。这一点与我国的要求一致。

在日本,取得营业执照必须满足下列条件:一是具有合格的管理人员,其专职的管理人员之一必须具有管理同类有资质公司5年以上的经验。二是具有合格的技术人员。对普通执照而言,作为建筑公司技术业务岗位的人员,必须要在有资格的同类建筑公司从业10年以上,必须通过相应的1级或2级资格考试或者被建设部认定为具有相应的能力。对特许执照的承包商,每个技术岗位人员,必须通过相应的1级考试或者被建设部认定为具有相应的能力。三是公司资产符合要求。普通执照申请者至少应有500万日元净财产。特许执照申请者必须至少具有2000万日元净资产。四是具有良好的信誉。公司、公司管理者及其雇员在执行任何合同的过程中,不能有从事违法或不诚实活动的行为。

我国《建筑法》第十二条规定,从事建筑活动的建筑业企业、勘察企业、设计企业和监理企业,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是有符合国家规定的注册资本。其注册资本必须适应从事建筑活动的需要。二是有与其从事的建筑活动相适应的具有法定执业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从事的建筑活动类别不同,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级别与数量的要求也有所不同。专业技术人员的法定执业资格必须依法通过考试和注册才能取得。三是有从事相关建筑活动所应有的技术装备。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此外,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还颁布了一些相关法规,对建筑业企业、勘察企业、设计企业及监理企业的资质管理进行了必要的细化和补充。

建筑从业单位资质分类的对比

在日本,凡通过有关政府资格审查获得批准的企业,政府主管部门都分类、排队造册登记,限定营业范围。日本的建筑企业划分为土木建设、建设综合、土木等28个业种,每个业种按造价分成a至e共5个等级,每个等级确定一定的营业金额来划分和确定营业范围。但是,各地方也可根据企业的资质增加一定的等级。划分等级工作每两年一次,工作完成后即向社会公布。不报不候,过期不理。同一个建筑企业可以同时取得几个业种的营业资格。

与日本对建筑企业从业资格许可达28个业种相比较,我国《建筑法》仅限于对建筑业企业、勘察企业、设计企业和监理企业等4类进行资质审查,范围有点偏窄。但相比之下,我国的建筑从业单位资质分类与分级比日本的要细,更具操作性。在我国,从事建筑活动的建筑业企业、勘察企业、设计企业和监理企业的资质分类与分级是不完全相同的。建筑业企业资质分为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三个类别;工程勘察企业分为综合类、专业类和劳务类三个类别;工程设计企业分为综合类、行业类、专业类和专项类四个类别;工程监理企业分为综合、专业和事务所三个类别。各个资质类别又分若干个资质等级。

(作者为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

注释

建筑业资质要求篇6

建筑工程施工专业。

二、入学要求与基本学制

应届初中毕业生,3年。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从事建筑工程施工专业领域的施工操作和基层技术管理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初级应用型技能人才。

四、职业(岗位)面向、继续学习专业、考证要求

1.职业岗位面向: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建筑施工、工程监理等单位从事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建筑施工操作、预决算、质量检测、CaD绘图、测量放线等工作。

2.继续学习专业: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工程监理。

3.本专业学生资格证书要求

五、综合素质及职业能力

1.职业素养

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职业素养、竞争和创新意识;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团队协作能力及健康的心理;具有通过不同途径获取信息、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具有运用计算机进行技术交流和信息处理的能力;了解行业的法律法规和技术发展动态,以及人文、社会方面的基本常识。

2.知识结构及要求

具有识读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建筑工程设备施工图等的基本知识;具备建筑材料、建筑制图基础、建筑构造、房屋设备、建筑电工、建筑工程测量、建筑结构、建筑施工技术与机械、建筑施工工艺、建筑工程预算、施工组织与管理等的基本知识;具有安全文明生产、环境保护、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3.能力结构及要求

具有比较熟练的建筑工程施工操作岗位的基本技能;具有从事建筑施工、预算、质量、材料等基层技术与管理工作的实际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立业创业能力,并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取得CaD、测量及相应工种的初级职业技能鉴定证书。

六、课程设置和教学要求

(一)课程设置和教学要求

1.建筑工程图识读

教学内容:制图基本知识,正投影的基本原理,剖面图与断面图的绘制,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的绘制与识读方法。

教学要求:掌握点、线、面、形体正投影的基本理论与作图方法,掌握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的绘制与识读方法。

2.建筑力学

教学内容:静力学公理,约束与约束反力,物体及物系的受力分析,平面力系(平面汇交力系、平面平行力系、平面一般力系)平衡条件的应用;空间汇交力系平衡条件的应用,力对轴的矩,空间平行力系、一般力系的平衡条件简介;四种基本杆件的内力、应力计算及强度分析,四种基本杆件的变形计算与刚度分析,压杆稳定性分析;杆件结构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静定杆件结构受力分析,简单超静定结构受力分析;相应的力学试验。

教学要求:能进行结构受力分析,掌握静定结构和简单超静定结构内力计算及内力图绘制方法。

3.建筑材料

教学内容: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常用建筑材料及装饰材料(石材、水泥、混凝土、钢材、木材、沥青、防水材料及建筑塑料、玻璃、涂料、面砖等等)及其制品的主要技术性能、用途、质量标准、检测试验方法、保管要求、建材试验。

教学要求:掌握常用建筑材料、装饰材料及其制品的主要技术性能、用途、质量标准、检测试验方法、保管要求。

4.建筑测量

教学内容: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丈量及直线定向,水准仪、经纬仪等仪器设备的操作实践,测量误差基本知识,小区控制测量,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建筑施工测量。

教学要求:能熟练操作水准仪、经纬仪等仪器设备,掌握建筑施工测量的方法。

5.房屋建筑学

教学内容:建筑设计程序及原则,民用建筑构造,民用建筑施工图,工业建筑构造,工业建筑施工图。

教学要求:掌握常见建筑构造的原理与典型做法,能识读和理解民用建筑、工业建筑施工图。

6.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教学内容: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地基土应力及变形计算,土的抗剪强度及地基承载力,土坡稳定性验算,浅基础设计,桩基础,基础施工图,土工实验。

教学要求:掌握岩土的工程分类,并能在现场识别常见岩土,掌握特殊土地基的处理方法,掌握基础的类型及构造,能识读和理解基础施工图。

7.建筑工程施工

教学内容:土石方工程、桩基工程、砌筑工程、钢筋混凝土工程、预应力混凝土工程、结构安装工程、防水工程、装饰工程、冬雨期施工、大模板施工、滑模施工、升板法施工等的施工方法、施工工艺、质量标准、主要安全措施以及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高层建筑施工。

教学要求:掌握各主要工种工程和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施工工艺、质量标准和主要安全措施,掌握冬雨期施工的方法与技术措施,能正确选择和使用施工机械。

8.监理概论

教学内容:工程建设监理的基本概念,监理工程师,建设监理单位,工程建设项目监理组织及程序,工程监理信息管理和风险管理基本知识,工程建设监理技术文件。

教学要求:掌握工程建设项目监理组织及程序,熟悉工程建设监理技术文件。

9.施工组织

教学内容:进度控制的概念,施工组织与网络计划技术,进度计划实施中的监测与调整方法,设计阶段的进度控制,施工阶段的进度控制,物资供应的进度控制,施工组织软件应用。

教学要求:掌握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和各阶段进度控制的方法。

10.建筑质量与安全管理

教学内容:工程质量概论,工程建设各阶段的质量控制,工程质量事故分析与处理,iSo9000标准简介,安全控制。

教学要求:掌握工程建设各阶段质量控制的方法。

11.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

教学内容:投资及投资控制的基本概念,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建筑工程费用,建筑工程计量,建筑工程计价,建筑工程竣工结算,造价软件应用。

教学要求:掌握投资控制的基本概念,能进行建筑工程计量和计价。

12.建设法规

教学内容:工程建设法规概述;建筑法,合同法,招投标法,城市规划法,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工程建设程序管理法规,建筑市场法规,工程建设监理法规,工程建设经济纠纷解决的途径,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建设工程委托监理合同管理,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其他合同管理,FiDiC合同条件。

教学要求:熟悉工程建设主要法规,掌握各阶段合同管理的内容,能运用有关法规分析、处理一般纠纷。

(二)专业教师任职资格

具有中等职业学校及以上教师资格证书;具有本专业三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应技术职称。

(三)学校应具备的本专业相关实训(实验)场室

建筑工程施工图绘图实训室,建筑材料检测实训室,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实训室,建筑工程测量实训室,建筑工程检测实训室,钢筋翻样与加工实训室,建筑施工管理技术综合实训室,工种实训中心(砌筑、抹灰、木工等)。

七、课程设置及教学时间安排

1.教学活动时间分配表(单位:周)

2.技能训练项目时间分配表

3.课程设置与教学时间安排表

建筑业资质要求篇7

完善的组织结构可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管理效率,减少管理问题的发生,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效率低主要由组织结构不完善导致。在目前的建筑行业中,项目管理体制是常见的施工体制,主要以施工总承包方为关键,聘请专业施工企业进行施工,同时将劳务作业作为建筑企业组织结构框架,但这种结构在具体施工中尚未获得预期效果。该施工体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专业建筑企业负责专业程度高的部分工程,余下大部分工程由建筑总承包方组织劳务人员施工,这些人员普遍缺乏专业施工知识与技能,施工水平和素质参差不齐,此外,建筑总承包方花费大量精力管理劳务队伍,难以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和效率。

2.控制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措施

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合理控制施工过程,可以有效减少工程隐患和事故,提高工程质量。建筑施工过程控制主要包括质量控制、安全控制、进度控制。

2.1加强建筑工程质量控制

建筑工程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严格控制施工材料质量。建筑工程施工方必须严格遵循国家相关规范标准(含环保标准)与设计要求采购材料,同时加强材料验收制度执行力度。

(2)制定工程质量标准。建筑施工管理部门应根据企业要求制定工程质量标准,同时建立健全的质量验收制度,该制度规定的质量标准应高于国家验收要求。

(3)做好工程关键部分施工。对于极易出现质量问题的部分,应作为施工难点与检点,加强重视。作为建筑工程业主方,应有效控制设计、施工、材料、设备及运行管理等方面质量。

(4)保证建筑主体结构质量。建筑主体结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整体工程安全与质量,所以,必须保证主体结构质量,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2.2加强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控制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是一项动态管理,也是建筑企业管理的关键部分,主要对施工中的人、物、环境等状态进行管理和控制。施工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优劣直接关系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给企业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造成直接影响。在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中,必须建立健全安全责任制度,建筑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为建筑工程项目经理,建筑企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为该企业法人代表,均对工程施工负重要安全责任。所以,建筑工程项目经理必须具有优秀品格,能采用有效管理措施加强建筑工程管理。建筑工程项目经理素质的加强,应落实以下方面:

(1)通过考试和考核方式,对建筑工程项目经理资质进行认证。

(2)对于任意工程投标或承包施工方,由相关专家对建筑工程项目经理提出与工程相关的问题,根据其回答情况,确定中标或承包施工方。

(3)全面了解建筑工程项目经理管理水平,通过市场竞争,实行优胜劣汰原则,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经理自身素质。2.3加强建筑工程进度控制。加强建筑工程进行控制,可以促使工程承包方根据承包合同要求完成工程建设目标。为保证建筑工程顺利进行,施工前,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工程进度计划,该计划需具有一定前瞻性与预见性,尽可能适应发生变化的工程施工条件。施工方在熟悉工程设计图纸的前提下,以合同要求为依据,合理计划工程进度。为了保证达到工程总工期目标,应对分段控制工程施工过程,并在制定进度计划时留出一定时间,预防工程施工时施工条件发生变化。

3.有效解决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3.1完善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管理制度

由于建筑工程管理涉及多方面内容,健全的管理制度可以保证建筑工程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全面提高建筑企业市场竞争力。建筑施工企业不仅需要建立科学完善的承包体系,还应加强内部管理和项目管理。内部管理的加强可以有效挖掘企业内在潜力,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项目管理的加强,可以合理规范建筑工程项目承包行为。在建筑企业中严格控制企业管理、经营与财务等费用,实行开支和领导审批制度,可以有效规范企业管理工作,使其呈现制度化趋势。

3.2利用先进管理手段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水平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管理手段不断现代化,并逐渐应用于建筑企业。建筑企业管理水平与企业效益受工程管理水平直接影响,所以应加强重视建筑工程管理,做好企业职工宣传教育工作,提升其管理意识和水平。此外,采用计算机进行管理,可使企业建筑工程管理实现现代化。建筑工程从中标至完工验收阶段,需具备高水平施工技术,同时应运用先进管理手段,提高建筑企业管理水平。先进的建筑工程管理手段需利用计算机完成管理工作,这是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目前,已研制出很多可用于管理建筑工程项目和控制成本的专用软件,不仅提升了工程管理人员工作效率和质量,同时也对工程管理人员的项目设计与管理决策起重要作用。

3.3合理优化配置劳动力资源

合理优化配置人力资源是加强建筑工程管理的关键,作为建筑工程管理人员不仅需具备相关的工程管理技能,还应掌握一定的法律、经济等知识,但是目前我国缺乏具备这些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因此需要加强培养力度。此外,建筑企业应根据工程施工劳动力需求,对劳动力进行合理有效的调配,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积极性与创造性,切实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工程项目经理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应遵循“动态平衡、统筹优化”原则,科学合理的分配劳动力,对其流向进行总体安排,同时建立整体优化劳动力,保证劳动力供给平衡,以及根据建筑施工需求组织劳动力等机制,确保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在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为实现劳动力资源与建筑施工需求平衡,应定期对劳动力资源配置情况进行有效监测,以利于及时优化配置劳动力资源,最大限度的发挥这些资源的价值。

4.结语

建筑业资质要求篇8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控制

1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作用

就建筑行业而言,要想在建筑出质量合格且经济效益高的建筑工程,就必须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的造价管理。可以说,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具体可以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建筑工程进行造价管理可以在施工期间优化配置资源,使人力、物力、财力等得到合理使用,这样不仅可以节约资源,更重要的是能够环节建筑工程投资,进而解决供需矛盾。

第二,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盲目建设以及重复建筑时有发生,不但降低了经济效益,而且还影响建筑工程后期的正常使用。因此,对其进行造价管理是必须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可以控制基建工程建设的总规模,调节投资结构,有效避免盲目建设和重复建设的现象出现。

第三,建筑行业作为基础性工程之一,对于提高我国国民经济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对其进行造价管理,在加快工程建设速度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工程投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形成基建工程建设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

第四,建筑工程是一项繁琐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涉及范围广,施工设备种类繁多,进行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可以延长固定的维修周期,减少不必要的维修支出,从而降低建筑工程的投资金额。

第五,建筑工程造价管理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工程项目的成本核算、经济核算,以及其他经济,从而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期间的技术管理水平,做好管理工作。

2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原则

2.1科学合理,实事求是的原则

对于建筑工程来说,对其进行造价管理是节约资源的必要手段,可以有效提高建筑工程的总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时需要遵循科学合理,实事求是的原则,在最终确定建筑工程造价时,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综合考虑工程中的动态因素,严格遵守相关法规和标准,科学合理地估算建筑工程造价,避免造成浪费。

2.2统筹兼顾原则

由于建筑工程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决定着其在进行建筑工程造价时涉及的环节众多,除了要考虑节约工程成本之外,还要对工程造价、施工质量、建设工期三者进行有机结合,遵循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统筹兼顾原则,从而提高建筑工程投资的社会经济效益。

3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要求

3.1正确处理建筑工程造价和建设工期的关系

众所周知,建筑施工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施工周期较长,涉及很多环节,一旦其中一个环节出现失误,就会给整个建筑工程施工带来负面影响,严重时甚至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所以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要求进行施工,做好施工管理工作。同时,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在保障施工质量的前提下缩短建设工期,减少工程投资,平衡工程施工期间的各种支出,就要正确处理建筑工程造价与建设工期的关系,实现工程建设时各个阶段的最佳结合,最终提高建筑工程投资效益。

3.2正确处理建筑工程造价与项目功能的关系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生活有了极大的富足,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更加追求精神层面的享受,在居住环境的舒适度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给建筑工程提出了更大的困难和挑战。因此,为了及建设出质量合格、功能齐全、舒适温馨的建筑工程,就要做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对于建筑施工质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效果,如果一味地压低工程造价,就会使得建筑功能不能满足使用需求。但是如果片面地追求建筑功能化,就会大大增加工程造价,造成极大的浪费。基于此,要正确处理建筑工程造价与项目功能的关系,确保以最低的工程造价实现最多的使用功能。

4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内容及措施

4.1投资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管理的内容及措施

就建筑工程在投资决策阶段的造价管理而言,其主要内容就是做好投资造价估算工作,确保工程的经济效益。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优化。首先,在进行工程投资决策之前,要广泛收集相关资料,全面掌握建筑项目施工和造价资料,制定多套投资决策方案,并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确定最终的投资决策方案,使其更加科学合理。其次,由于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时间长,因此,对其进行造价投资决策时应该结合相应的建筑规模、建设工期,以及建设单位的团队实力,还要充分考虑施工期间的各种动态因素,确保建筑造价成本的合理性。最后,投资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管理必须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以工程实际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力求内容全面,估算精准,做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

4.2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管理的内容及措施

在建筑工程设计阶段,做好设计概算是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管理的主要内容。基于此,在进行设计概算时应该遵循相应的标准规范,根据建筑工程实际设计出经济优质且功能实用齐全的建筑。设计标准化可以使资源、施工材料、施工设备等得到合理利用,以便于工业化生产。另外,设计标准化还可以加快图纸设计的进度,缩短设计周期,节约设计费用,有利于加快建筑工程的整体施工进度,缩短项目施工期限,为相关建筑单位节约大量的资源。标准化设计有利于构件标准化生产、确保构件质量,加快生产速度,降低产品成本,从而在极大程度上为建筑工程质量提供保障,以及降低建筑工程造价。

5结束语

通过文章的综合叙述可知,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是一项繁琐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施工环节多,涉及内容广,施工过程中的设施设备种类繁多,为了在保障工程质量的基础上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就必须做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只有对建筑项目全过程进行全面的造价控制,才能更好地发挥建筑投资效益。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不仅仅是防止投资成本过高,更重要的是促使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可以说,加强建筑工程造价的控制住与管理工作可以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桂花.浅谈工程造价控制的管理方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

[2]任建诚.浅谈工程项目造价控制与管理方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

建筑业资质要求篇9

[关键词]工业建筑民用建筑相关问题

中图分类号:tU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建筑施工管理是对特定目标、特定资源和特定时间及相关施工工程技术内容的一系列管理事业,是对工程项目全过程、全方位的高水平的科学管理活动。在我国经济化建设中,工程项目建设所占比例巨大,投资数额高但投资质量不高。在项目投资招标方面,项目管理中存在一定的问题,降低了施工质量,出现产品不合格返工、延误工期、施工工程事故等,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产生了较大威胁。本文对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管理问题进行了探讨,旨在提高施工管理水平,减少工地安全事故的产生,提高工作效率,达到文明施工、科学施工的目的。

一、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1.建筑施工问题

(1)建筑施工队普遍素质低下,施工工地人员稳定性差,缺乏一定实践经验的新工人比较多,技术水平有待提高。专业知识培训跟不上,岗前施工员相互技术交流少,工人违规操作严重,这很难达到相应的质量要求。特别是许多没有专业技能知识的、未经过专业训练的农民工进入建筑行业,导致施工整体队伍技能水平、专业素质降低。甚至不少建筑施工企业没有聘请专业的技术人员,为了节约人力成本,聘用无工地现场经验、不懂施工图纸和工地规范的人员来管理施工现场,追求工作进度,从而形成了一些水平低、安全性差的工程。

(2)在工作过程中,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在工程各个阶段不同工种的交接工作中,没有严格标准的交接措施,造成前段工序存在的安全隐患。导致后期接手后,不能及时处理问题,反而恶意隐瞒等情况。令事前预防不到位,事中控制不到位,事后处理措施不到位。

2.建筑材料问题

建筑材料是保障建筑工程安全性和工程质量的关键。因此,要建立相对完整的质量保障体系,加强对建筑材料和产品采购、保存、使用的监管,严把质量关。工程材料采购人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和较强的业务素质,熟悉建筑材料的特性、价格,对建筑材料有一定的鉴别能力。了解动态市场信息和基本材料价格信息。严格遵守合同要求,保证材料供应,确保工程施工的正常展开。严把材料关,当材料进场时,做好检验审查工作。

3.建筑设计问题

部分建筑单位一味迁就开发商的意见,在设计上问题较多。该放地暖线不放,水泥少、石沙多等。聘用不懂技术设计,也不懂规范的人员设计出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工程。如在屋面防水设计里,带有女儿墙的屋面部分地方泛水高度不够。

4.现场监管不到位

施工现场监督不严是工程质量问题重要因素之一。个别监理单位单方面追求经济效益,无视单位实际情况接受超越自身资质的监理业务。监理机构人员资格也不符合要求。监理人员无证上岗现象严重,现场监理人员在材料使用、构配件和机器设备投入安装时未按相关规定严格审核,取样审核制度不严。相关材料等未按相关规定检验,直接进入工程施工中,造成安全隐患。

二、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问题相关解决办法

1.制定相关的质量问题解决方案

在日常的工程质量监督情况下,建筑工地中施工质量问题的通病难以一次性解决,需要分阶段、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措施治理,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控制治理主要问题。当工程建设涉及到各部门协作的时候,需要各部门协调和相互配合,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

2.在施工过程中严把质量关

(1)严把人才关。相关单位在聘用人员时,应该从政治道德思想水平、业务能力和身体素质水平方面全面考虑。人是施工过程中的主要操作者,要积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2)方案的合理性。施工过程中,在工程各个阶段其技术方案、工艺流程、施工计划、检测方法都是不同的。施工方案的正确选用,直接会影响工程质量和进度。

(3)严格把好质量关。关于工地材料、制成品和设备,在使用前一定要先检查、后使用,在材料采购方面择优选择。实施生产监督和质量认证体系,从根本上杜绝安全隐患。

3.落实责任,确保建筑施工安全

建筑工程是一个全方位、系统化的庞大工程,其中包含了重重复杂的承包关系。在工程建设中,把质量总要求分解到每个阶段、每个部门,认证研究每个分项和部门的责任目标。针对各个分项工程技术特点的不同,结合施工难易度和工地人员的技术能力及业务能力,确定质量监管和重点控制,制定出详细地书面质量保障措施。所有施工人员要技术交底,明确各自责任和任务,把工程作为系统工程管理。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检查单位要相互协作,加强信息交流和反馈,调配好各个部门关系。

4.明确验收细则

(1)分项工程验收。在施工验收阶段,施工单位一般组织相关人员对分项工程进行验收。并把验收记录的数据提交给监理部门,由监理部门查收。对于特别重要的环节和关键分项,施工单位要进行自我检测。在合格的基础上,由建筑工程管理人员根据施工设计图纸所要求的质量标准和设计要求进行查验。

(2)分部门验收。由于建筑工业较为复杂,需要多个部门共同作用,由总体承包到各个部门。分部工程一般由施工单位各个施工队组织相关检测人员在分部工程验收的前提下,按照各自质量要求验收。对于重点、关键的分部工程,各施工单位要自检,再由监理单位组织验收。

(3)分单位验收。在施工完毕后,施工单位要自行检测。只有在自检合格的情况下,才能向监理工程部门提出验收的要求。监理工程师要对单位工程质量相关资料进行审核,组织相关人员现场排查,并将检查结果和先前合同要求、规范相对应。通过对照结果,判断工程质量是否符合相关要求、是否同意验收。

5.加强安全施工管理措施

(1)各部门要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重视程度。劳务市场,特别是建筑行业,具有很强的不稳定性,这严重影响了企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各部门领导要切实转变观念,加强教育安全工作,保证工程顺利开展。

(2)严把人才关。要大力培育专业的劳务公司,对相关劳务公司进行资质审核,培育高素质的施工人才梯队。加大培训力度,使工地人员掌握系统专业的安全知识和专业技能。

(3)严格审核施工资质,禁止资质挂靠施工。在施工招投标开始就要严格审查资质,不能超过限制范围。相关行政部门要切实审核,对挂靠等违规工程要依法严惩。

三、结语

当今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令建筑工业科学技术的运用也得到长足发展。在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过程中,管理领导也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建立科学发展观,提高施工水平能力。在施工建设方面要严把质量关,加强对工程中各环节的审核力度,确保建筑工业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秦国平.建筑施工企业质量管理[J].山西建筑,2010(04).

[2]刘建华,刘艳波,刘超锋.外方管理工程质量管理的特点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03).

建筑业资质要求篇10

关键词:挂靠承包;建设工程;项目

studyonanchoredcontractingphenomenoninConstructionprojectS

LiuYiquan(ZigongHonghechemicalCo.Ltd,Zigong643000,China)

abstract:theanchoredcontractingofprojectinconstructionengineeringisaprevailingphenomenon,thispaperhascarriedoutacomprehensivestudyanddiscussion,andputtedforwardtheguidingandstandardizingmeans,itmaybenefitandperfecttherelevantlawsandregulationssystempublishedbythecountry,andalsobehelpfultosimilarengineeringpractice.

Keywords:anchoredcontracting;construction;project;

中图分类号:F72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建设工程项目的承包方式按《建筑法》的有关规定是很明确和清晰的,但随着我国建筑施工企业数量的迅猛增多和投标环境复杂性的增强,出现了许多与法律规定相悖的承包方式,如在我国建筑界如火如荼盛行的建设工程项目挂靠承包现象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

建设工程项目挂靠承包方式就其实质是与《建筑法》的有关精神相悖的,但为什么其竟能在我国建筑界盛行这么多年,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其存在的土壤又在哪里,我们应怎样看待这一现象的盛行和由此造成的弊端,应怎样正确处理和引导这一现象。

在此,笔者想就上述有关问题结合自己的研究和有关法律法规进行探讨,以期望对国家今后出台或完善相应的法规体系有所裨益,对同类工程地实践具有借鉴作用。

挂靠承包的概念剖析

1.1挂靠承包的概念

挂靠承包就其实质含义是借用资质,这里的“借用资质”既包括没有资质的个人、单位向有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借用资质,又包括低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向高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借用资质以求与建设项目要求相适应,这种行为在法律上被称为“挂靠”。

1.2挂靠承包的特点

“挂靠”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挂靠人没有从事建筑活动的主体资格,或者虽有从事建筑活动的资格,但不具备与建设项目的要求相适应的资质等级;

2)被挂靠的施工企业具有与建设项目的要求相适应的资质等级证书,但往往缺乏承揽该工程项目的手段和能力;

3)挂靠人向被挂靠的施工企业交纳一定数额的“管理费”,被挂靠的施工企业收取“管理费”后以自己名义对外订立合同以及办理有关手续,,但不对实际施工活动实施管理,或者所谓“管理”也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并不承担技术、质量等实质责任。

1.3挂靠承包的表现形式

“挂靠承包”主要有以下两种表现形式:

第一种是“直接借用资质型”,此类“挂靠”多见于低资质等级的施工企业,其操作方式是低资质等级的施工企业寻找符合建设项目要求的高资质等级的施工企业,并以高资质等级施工企业的名义与发包人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然后直接由低资质等级的施工企业施工。

第二种是“内部承包型”,内部承包型常见于根本不具备建设工程施工能力的个人。操作方式是由个人寻找一符合项目要求的施工企业,由该施工企业与发包人签订施工合同。被挂靠施工企业任命或聘用挂靠人为其员工,并委以项目经理或施工负责人的职务,双方签订内部承包合同,约定由挂靠人承担项目的人、财、物及施工管理职责,被挂靠施工企业则负责处理项目的对外事务,并且约定由挂靠人向被挂靠施工企业缴纳内部承包管理费。

挂靠承包在法律上的规定

我国《建筑法》第26条规定:

“承包建筑工程的单位应当持有依法取得的资质证书,并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业务范围内承揽工程”;

“禁止建筑施工企业超越本企业资质等级许可的业务范围或者以任何形式用其他建筑施工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禁止建筑施工企业以任何形式允许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使用本企业的资质证书、营业执照,以本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

由《建筑法》的相关规定我们可知,挂靠承包在法律上是违法的、不允许的。

挂靠承包存在的原因分析

建设项目供需不匹配

由《建筑法》的相关规定我们可知,建筑施工企业只有在取得资质证书后,才能进入建筑市场,并且只能在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与发包方签订建设工程施工承包合同。但是,由于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发展迅猛,数量众多,而在一个地区的一定时间内出现相关建设项目的数量是有限的,造成我国建筑市场“僧多粥少”的窘地,承包人竞争相当激烈,于是借用资质的现象就“应运而生”了。

3.2利益关系地驱动

作为具有相应资质的施工企业每年要保证有一定的利润收入,并保证达到年检的产值要求,在当前我国建筑市场“僧多粥少”、招标信息不透明、投标环境不健康的大背景下,要达到上述要求是很难的。而作为掌握着项目信息资源的挂靠者又不具备招标项目所要求的资质,为了充分地利用这个项目资源获取相应的经济利益,挂靠者自然会寻找符合招标项目要求的施工企业。

在上述双方利益要求地驱动下,挂靠关系的建立就顺理成章了。据笔者的工程经历和相关信息知道,建设工程承包90%以上是以挂靠承包方式实施的。

3.3招标信息不透明

我国《招标投标法》第十六条规定,招标人采用公开招标方式的,应当招标公告。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的招标公告,应当通过国家指定的报刊、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介。而实际情况是部分招标单位未按此规定在指定的报刊、信息网络等媒介上,而是采用分期、分段等化整为零的手段规避信息地,即使,招标信息也是闪烁其词、避重就轻,故意为后期操作埋下伏笔。

3.4投标环境不健康

我国《招标投标法》相关条文对投标环境的要求如下:

第十七条招标人采用邀请招标方式的,应当向三个以上具备承担招标项目的能力、资信良好的特定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发出投标邀请书。

第十八条招标人不得以不合理的条件限制或者排斥潜在投标人,不得对潜在投标人实行歧视待遇。

第三十二条投标人不得相互串通投标报价,不得排挤其他投标人的公平竞争,损害招标人或者其他投标人的合法权益。投标人不得与招标人串通投标,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的合法权益。禁止投标人以向招标人或者评标委员会成员行贿的手段谋取中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