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策略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9:00:56

研究性学习策略篇1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性学习教学策略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如教师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新春佳节就要到了,很多人都忙着准备过节的新衣服。假设你和妈妈到一家专卖店买鞋,结果被告知适合自己的鞋子共有20双,已经售出了12双,那么还剩余多少双鞋子供你选择?”这样的情境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教师可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学校要举行跳绳比赛,我们也准备派学生参加,共组织20名学生参赛,12名女同学和8名男同学,在仅有12根跳绳的条件下,在训练中应如何分配呢?”教育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要善于运用生活中的实例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这是优化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效果的重要前提条件。教师要充分地认识到自己的职责不仅是教学,还要时刻牢记育人的神圣职责,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和谐的环境中快乐地学习数学知识,不断增强和提升自己的学习效果和水平。

二、从学生认知结构出发,选择适宜学生学习的内容

三、选用灵活多变的研究性教学方法

在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中,教学环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无需像制造产品那样要求十分精确,而需要使研究性学习起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研究性教学效果的强化有赖于教师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影响教师实现小学数学研究性教学目标的因素主要有学生、自身专业素质和能力、教学时间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诸多因素。因此,教师需树立正确的教学思想和观念,在研究性教学中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并能够根据教学进度、教学目标及教学效果做出及时调整,以实现最终的教学目标。

在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中,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的性格特点、认知水平、兴趣爱好等,他们的思想和想法存在一定的差异,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也不相同。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特点及时地改变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及探究能力,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数学思想方法,不断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体系。由于受到教学基础设施和教学时间的影响,因此教师要不时地改变研究性教学策略,确保教学任务能够如期完成。如在班级人数较少的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调整学生座位的方法使学生更好地听教师讲课,也更有利于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此外,教师还要重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水平,这对提高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效率意义重大。总之,教师要切实做好学生数学研究性学习中的组织、引导、指导及评价工作,根据各种影响因素及时有效地调整研究性教学策略,为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提供保障。

四、创设研究性学习的空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小学数学研究性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具有好奇心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广阔的研究性学习空间,使学生从静态的学习转变为动态的学习,这既符合探究性学习的要求,又符合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如小学生对长方形面积与长、宽之间的关系很难弄明白。教师为使小学生更容易理解这一问题,可让学生4人一组,从12个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中任意选取出几个,拼成长方形,记下它的长、宽和面积的数据。要求每组至少拼成5个大小或形状不同的长方形。学生通过分析和研究记录的数据,可以发现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就是长乘以宽。在这样的探究过程中,学生不再感到长方形的公式难以理解,而感觉到公式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懂。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研究性学习,让整个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跃和热闹,学习能力也自然而然地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研究性学习策略篇2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研究性学习;指导策略

在运用传统教学方法组织开展高中阶段地理学科知识内容的教学实践工作过程中,高中地理学科任课教师往往在具体的课堂讲授式知识内容教学实践过程中,长期占据着基于课堂教学知识内容呈现结构,以及课堂教学活动时间进程层面的绝对控制地位,因而导致高中阶段在校学生群体,在具体参与地理学科知识内容学习体验过程中,长期处于被动性接受地位,无法获取到数量充足的时间资源进行自主性思维体验过程,给学生实际获取的地理学科基础知识内容学习掌握效果造成了极其显著的不良影响。与此同时,在基于传统教学模式组织开展高中地理学科教学工作过程中,高中地理学科任课教师往往过分侧重于针对地理学科理论性知识内容展开教学讲授,在未能充分关注高中阶段地理学科知识内容的实际应用价值背景之下,给高中阶段学生群体地理学科知识内容学习效果的改善提升,造成了极其显著的不良影响。在新课标教学改革实践工作的深入推进背景之下,高中阶段学生在具体参与地理学科知识内容学习体验过程中的知识应用能力水平引起了广泛关注,而研究性学习策略在高中阶段地理学科教学过程中引入运用,为有效改善提升高中阶段在校学生群体的地理学科知识内容应用能力,发挥了程度显著的支持和助力作用。有鉴于此,本文将会围绕高中地理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指导策略展开简要阐释。

一、高中地理学科研究性学习过程的具体要求

(一)针对实际设定的学习实践活动目标展开细节分化处理

在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组织开展过程中,针对已经设定形成的学习目标展开细节分化处理,不仅能够显著提升实践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和操作性,还能显著改善提升针对特定课题展开教学呈现过程中的效率水平。比如在围绕《河流环境的污染及治理》课题组织高中阶段在校学生开展地理学科知识内容研究性学习体验过程中,高中地理学科任课教师,应当在具体开展课题教学环节之前,优先督导高中阶段在校学生,围绕如下细节分化性学习项目完成预习探究学习体验过程:(1)被污染河流的种类、引致因素以及污染来源;(2)实地获取的水样样本在实施化验处理过程中需要满足的基础技术条件,以及需要运用的技术方法;(3)河流污染治理职能部门对河流污染问题所表现的态度;(4)河流污染问题的发生对普通居民生活状态的影响;(5)河流污染治理工作的具体实践策略。

(二)切实明确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中的具体要求

高中地理学科任课教师作为高中学生在具体参与地理学科知识内容研究性学习体验过程中的主要指导者,应当在具体组织开展的高中地理学科课题研究式学习活动组织开展之前,优先为学生设定和提出明确且系统的学习要求。要切实督导学生借由对具体课题活动的参与,明确充分认识研究性学习体验活动本身具备的综合性实践价值;要督导高中阶段在校学生群体,在具体参与实施实地性考察活动,测量活动,以及实验探究检验活动过程中,能够始终保持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并且在此基础上确保实际获取的数据信息要素,能够具备稳定且充分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而在具体形成课题研究性学习结论过程中,应当指导相关学生尽可能保障和促进实际形成的学习成果具备充分的新颖性和独创性。

(三)切实保障研究性学习课题设置过程中具备充分实际性

为切实保障高中阶段在校学生群体,在参与地理学科课题研究性学习体验过程中顺利实现自身基础性地理学科知识内容学习掌握水平的充分改善提升,应当督导高中阶段地理学科任课教师,在具体设定研究研究新学习课题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和把握研究性学习课题与实际之间的相互联系,确保具体组织开展的研究是学习活动,能够保证和支持高中阶段学生群体的地理学科知识内容学习掌握水平不断改善优化。

二、高中地理学科研究性学习的具体指导策略

以研究性学习方法组织开展高中阶段地理学科知识内容的教学实践工作,不仅应当注重于培养和提升高中阶段在校学生群体对基础性地理学科理论知识,以及地理学科实践应用性技能的学习掌握水平,还能切实保障和支持高中阶段在校学生群体,能够切实全面感知高中阶段地理学科理论知识与应用技能性学习内容,在日常化生活体验过程中的应用价值,确保高中学生在具体参与地理学科知识内容写学习体验过程中,能够实现自身综合性素质水平的显著改善优化。在具体组织开展的高中地理学科知识内容研究性学习体验过程中,教师可以借由对适当表现类型的教学场景的设计及和呈现,督导高中学生在充满生活气息的学习场景之中,具体完成针对特定地理学科知识内容要素的研究性学习体验过程,并且在结合生活实践体验感知基础性地理学科知识内容的实践应用价值背景之下,不断诱导和激发高中学生群体参与地理学科基础性知识内容探究式学习体验活动的主观愿望,切实改善提升我国高中阶段地理学科教学工作的综合效能获取水平。

三、结语

针对高中地理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指导策略,本文选取高中地理学科研究性学习过程的具体要求,以及高中地理学科研究性学习的具体指导策略,两个具体方面展开了简要的分析论述,旨意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刘全科.高中地理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指导策略[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04:115-118.

[2]刘飞.高中地理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与指导策略分析[J].中国培训,2015,08:148.

[3]刘丹.高中地理教学研究性学习策略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2:283.

[4]孔祥平.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策略———以甘肃省靖远县第三中学学生例谈[J].学周刊,2017,15:98-99.

研究性学习策略篇3

关键字:小学数学策略研究性学习现状意义特征

"研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的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研究学习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通过研究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一、小学数学究性学习的现状

1、对探究学习兴趣一般。经过调查发现,非常喜欢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学习活动的学生和不喜欢的学生占了一部分,而多数学生认为无所谓。另外,在教科书或参考书中遇到一些探究性问题时,而会主动去收集信息,查阅资料,通过各种方法将问题解决的学生极少,会去试试,但遇到困难即放弃的学生却占了多数,还有部分的学生根本不愿去解决问题。

2、探究学习过程中障碍较多。探究性学习作为较先进和重要的学习方式,对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能力,意志力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确实也遇到较多的困难。首先,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较弱。收集和处理信息作为探究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探究学习能否取得理想的效果有重要作用。其次,缺乏必要的指导,因为在考试中涉及类似探究性学习内容的试题不多,致使教师也不重视探究性教学。

二、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特征及意义

1、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特征。研究性学习具有全面性。研究性学习是一种要求有一定思维能力和思考能力的学习方式,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前提下要具备相对全面的基础知识作为基础,学生的知识面要广,数学的基础知识要扎实,才能更好的调动思维活跃;学生对要研究的数理也要有一定的敏感度。

研究性学习具有实践性。研究性学习强调的是实践,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意识。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进行学习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强调学生的亲身经验,自己动手和动脑的过程。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探究问题这一系列的过程中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数学奇妙的世界,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研究性学习不是优等生的利,它的提出是面向全体的学生,意在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个学生发展的需要,其研究性学习课程目标具有开放性。

2、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意义。数学教育的核心是问题的解决。伟大的数学家希尔伯特说:"只要一门科学分支能提出大量的问题,它就充满着生命力......数学研究也需要自己的问题,正是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研究者锻炼其钢铁意志,发现新方法和新观点,达到更为广阔和自由的境界。"小学数学的研究性学习正是要引导学生去发现他所未知的问题,通过数学手段来解决问题,且能用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迁移到其它问题的解决上。小学数学习题的研究性学习,既要注意生活实际中显示的数学问题,更要注意一些有一定研究价值的体现数学方法的习题。

三、提高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策略

1、在数学规律教学中进行探究性学习。数学中许多法则、性质、公式等规律性知识的学习,都能借助观察、实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得到。这些结论的得到过程,原本是复杂而漫长的,但表现在我们的教科书上就被简略了。要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那些精辟的数学规律,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经历一下思维的原过程,创设一种模拟性、简约性的探索场景,给学生提供一些材料和问题,让学生充分观察、分析、联想,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需的。为了避免学生过多地遭遇失败,在此过程中,教师适时、适度地提出一些重要特征或联系,诱导学生集中定向思维,最后让学生发现规律和结论,并逐渐清晰化也是不可缺少的。

例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时,教师先让学生猜想: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推导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推导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方法,猜想可以把梯形转化成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来推导。在这节课中把知识获取与形成思维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注重学生"转化"思想的培养,使学生理解知识间的关联,并在知识的转化中促进创新意识的培养。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动机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因此我在教学中利用小学生好奇、好胜的特点想方设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研究欲望来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

研究性学习策略篇4

1.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体验性和探究性。在地理教学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选择研究问题,只要学生有兴趣,同地理学科有关、有助于学生发展又可以研究就可以。要让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边,学习地理对自己的发展有实际意义,目的是既使课程标准得到落实,又使学生得到发展。

2.地理教师的素质提高需要研究性学习。长期以来,受评价机制及一些其它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地理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和专业素质停滞不前,没有很好的发展机会。研究性学习教学策略指导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扮演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指导者,是学生合作学习的参加者,在这样的角色环境下,要求教师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对教学策略的思考和改进上,用于对教育理论的学习上。这对教师的发展必定会大有帮助。

3.地理学科的特点适合开展研究性学习。地理学科是一门多学科、跨领域、门类复杂的综合性学科,地理教材中有很多的课程内容适合学生进行研究,是非常适合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一门课程。而且在地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开拓和创新思维、有利于学生关心社会经济发展、有利于学生关注不断变化的国际形势,可以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参与社会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地理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实施途径和策略

1.在学科教学中适时穿插专题研究单元。在不破坏学科知识逻辑性和系统性的同时,在教学中适当穿插一些与地理学科教学内容有关的专题研究活动,是目前初中地理教学中尝试开展研究性学习较多的一种形式。具体选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考虑。

(1)在研究教材过程中酌定研究课题。教材中的某些基本原理、概念和规律等知识,虽然对人类是已知的,但是有些结论对学生来说却是未知的,可以把这类内容设计成让学生再创造和再发现的研究课题。这种课题选择时必须考虑哪些内容适合学生自主搞研究,而且还要考虑每个学生都能参加。

(2)从现实生活中选择与学科内容有关的问题。研究性学习强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解决身边与学科内容有关的实际问题。学生可通过查找资料、动手实验、社会调查等亲身实践获得对社会的直接感受,同时还可以了解科研的一般流程和方法,尝试着与他人交往和合作,懂得还有很多获取信息的渠道,并试图综合已有的知识来解决正在研究的课题。在学科教学中穿插专题研究单元的这种形式,能够在开放的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的思想。课堂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关键是教师要把研究性学习的思想渗透到学科教学之中,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学科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而不是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具体可采取如下策略:

(1)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首先,教师要为学生的探究、发现做好充分的准备,如教具、学生分组学习的材料等。然后向学生说明发现的过程的目的和要求,提出探讨的问题,指出探讨的价值和步骤,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趣味性,引发学生的探究心理。其二,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目标和途径,通过阅读、演示、观察、思考等学习活动,主动去概括原理、法则,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以期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是探究学习过程中的主要环节,也是学生发现知识的基础,这时教师要巡回视导,积极做好引导工作。其三,学生交流初探所得到的成果或结论,并对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或不甚理解的问题展开深入的讨论并作进一步的探究。

研究性学习策略篇5

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该怎样引领小学生有效开展研究性学习,进而培养和提高他们的研究能力呢?

策略之一:指导从生活中选择研究专题

引导学生自主选择他们感兴趣的学习材料作为研究学习的专题,有利于充分挖掘学生潜在的智慧和才能,促使他们自觉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如:学习了课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我启发学生审视身边的环境,自主发现研究专题。学生很快就想到他们村子中央原本水清鱼乐的小池由于遭到人为的破坏,现今已变成臭气熏天、生命绝迹的死池。于是,在教师的进一步引领下,学生踏上了研究学习的行程。学生们通过多种途径了解了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巨大影响,然后在教师和家长的帮助下,利用课余时间为小池“整了容”,使它恢复了原来的清新秀丽。最后,学生又根据研究学习过程中所收集的大量资料,撰写了《环境保洁倡议书》,张贴在村子里显眼的地方,呼吁人们爱护身边的环境。

策略之二:指导从疑惑处找寻研究内容

如教学《新型玻璃》一课,课前,我引导学生收集有关“玻璃”的资料,并认真预习课文,提出自己认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课堂上,我采用“问答对对碰”的形式组织教学,即让学生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和文本内容自主提问、自主答疑。之后,我又引导学生用拟人化的手法和第一人称的口气,结合文本,以“我是玻璃”为题,要求分别从种类、功能等方面介绍各种新型玻璃。学生在这样的“自主问答”和“自由表达”中,经历了认真研读文本、深入思考问题、精心组织语言、圆满解决问题的研究过程,其研究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与提高。

策略之三:指导在“开放”中学习研究方法

开放的语文课堂强调把多种知识的获得和多种能力的习得溶于一炉,使之互相沟通,从而有效实行多角度、多层次、多起点的立体研究。“开放”学语文的实施要做到:

1、开放时空。开放语文课堂时空要求教师放宽视野,把语文课堂向室外、校外延伸,向课前、课后拓展,使语文课堂变得博大、丰富而生动。

如教学《秦兵马俑》一课,我首先指导学生利用图书室、网络、广播、电视、书报等资源,最大限度地搜集有关秦兵马俑的资料,从多方面研究秦兵马俑;接着充分发掘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扩展性研究,指导学生开展调查、参观、访问等实践活动,把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有机地联系起来,激发学生收集资料、利用资料的兴趣,广泛积累有关祖国名胜古迹方面的资料,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量;然后组织“模拟游览”,由学生当小导游,为学生提供语言习得的机会,提高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实践证明,只有开放学生视野,解放他们的大脑和双手,拓宽他们的学习空间,才能促使学生在研究学习中成长,培养与锻炼学生自主研究学习的能力。

2、开放表达。记得有位教育专家说过:语文课堂表达要尽可能开放,给学生最大的自由,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研究、去表达。教学《去年的树》一文,我让学生在深读课文的基础上,提炼出一条主线:依依惜别——苦苦追寻——兑现承诺——生死永别。然后以这一主线为依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研读,并明确研读的目标,想想这部分课文向我们描绘了一只怎样的鸟儿、你是怎么看待这一问题的、依据是什么。这样,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主动朗读、思考、交流,轻松地落实了教学目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策略之四:指导在实践中发展研究能力

如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商店名、广告标语牌,甚至电视屏幕上出现了许多不规范字(包括错别字)。根据这一学习资源,我引导学生开展了“小小啄木鸟”专题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我首先带领学生走上社会,深入生活,作深入细致的观察实践,找寻问题。接着,师生一起讨论:为什么要指正这些不规范字?该采取怎样有效的策略来纠正?怎样才能做到不让或少让不规范字在我们生活中重现?学生通过努力,提出了许多纠正策略。在这样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研究的主角,他们参与了“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获得了丰富的学习体验,其研究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与提高。

策略之五:指导在“整合”中提升研究水平

语文研究性学习指导应以引领学生学习语文为出发点,运用各科资源,沟通教材内外、课堂内外和学校内外,开展跨学科的综合性学习实践,以此来凸显语文的基础性、工具性和人文性。如组织学习《草船借箭》一文之后,我立足本文,设计了以“走进三国”为专题的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具体内容如下:

1、三国成语大盘点:引导学生收集、整理与三国有关的成语,如三顾茅庐、桃园结义、神机妙算等。

2、三国故事对对碰:指导学生以“讲故事”、“课本剧表演”、“朗诵”等形式演绎三国经典故事,为他们各展其才创设平台。

研究性学习策略篇6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英语;研究性学习

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高中阶段的英语课程要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和潜能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灌输语言知识为主的,应当积极地改变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要将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开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提供各种途径来帮助学生获取语言知识,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逐渐地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语言学习及交际策略,进而对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进行培养。”

一、研究性学习的含义

20世纪80年代,国际教育界大力实施一种新课程叫“研究性学习”。我国为了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将研究性学习课程纳入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全国将大力推广。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指导学生,确定一个专题进行研究,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能够主动地获取知识,然后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学习形式,是对问题探索式的学习,是活动课教学目标的升华,比活动课更加灵活和开放,这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研究性学习贯穿于各门学科、各类学习的活动中。

现阶段高中英语新教材以话题为中心,围绕着语言知识学习进行语言能力的训练,为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研究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素材。《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总目标是:“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目的,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高中英语教学中,应该改变教学方式,以研究性学习为目的,学生过去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语言知识的方式应该改变,学生应该多渠道地获取知识并运用于实践,学生能够更积极地学习英语,从而有良好的语言学习和交际策略,学生的创新精神跟实践能力更好地得到培养。作为高中英语教师,应该顺应课程标准,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教师应该吸纳新的知识,更新知识结构,提升自己的素质,建立新型的合作式的师生关系。

二、高中英语研究性学习的策略

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因学施教,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个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创新精神。构建研究性学习要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1.在高中英语教学的课堂中,采用多种形式积极地激励学生来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教师应该以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能力水平为出发来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能力。

2.采取小组合作来促进学生交流,研究性学习强调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由主动参与替代传统的被动接受,让学生真正拥有课堂,多种小组合作的形式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帮助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组织能力。

3.合理利用学校和社会中的资源,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和内容应该将学校和社会充分联系,通过对学校和社会各种资源的利用,让学生设计的教学内容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并与地方区域的地理、历史、经济、文化联系起来。让学生了解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

三、研究性学习的案例分析

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新教材英语必修2的UnitlCulturalrelics中的词汇教学,具体分析来继续探讨研究性学习。

1.让学生先预习单词,对词汇简单了解,挑选重要的单词和难以掌握的词汇。

2.让学生分组学习词汇的用法,在课堂上将学生分成6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8个词汇,小组成员自己查字典,找资料进行学习,要对每个词汇的用法充分了解并举例说明,还要有相应的书面报告。小组完成后,可以让小组之间进行交流,每个小组进行成果展示,并对词汇进行练习巩固。

总之,研究性学习应当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组织和指导,让学生在体验社会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形成良好的师生合作关系。

研究性学习策略篇7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界定实施策略

21世纪是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信息瞬息万变的时代,它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而且改变了人们的思维和学习方式。时代要求人才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更应具有“终身学习”的观念、与人合作的意识、复合型的思维方式以及不断创新的能力。为应对教育工作因此而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挑战,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应用性研究,就显得非常重要和紧迫。

一、研究性学习的界定

从本世纪中叶开始,在学习心理学领域,行为观逐渐被认知观取代,许多学习心理学家对传统学习理论进行了反思和批判,其中认知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从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角度,奠定了研究性学习理论的基础。研究性学习观在吸取不同学习理论的基础上不断地发展和完善,逐渐形成了自身的理论框架,基于科学性、主体性、探索性、创新性的基本特点,可以对研究性学习理论作如下简要描述:

(1)研究性学习观是建立在现代学习理论基础上的科学学习观,基本观点与传统消极学习观相对立。研究性学习过程是积极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

(2)从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看,学生有探究和创造的潜能,研究性学习本身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以及求知欲。

(3)由于研究性学习过程依赖于学生主体的信息加工,因而研究性学习重视运用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策略,尊重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

(4)研究性学习是积极主动的知觉过程,因而研究性学习关注知识表征、认知结构的发展及问题解决。

(5)研究性学习不仅在于获得问题解决的结果,更注重学习创造性及与主体性人格培养,并以此作为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目的。研究性学习的开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根本出发点,着眼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研究性学习的涵义,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研究性学习是泛指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活动,他是一种学习的理念、策略和方法,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各学科的学习。狭义的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通过设置研究性学习课程,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将研究性学习方式这一体现素质教育思想和要求的新型学习方式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对于学校创建符合素质教育思想和要求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将是一种突破性的、具有重大意义的改革。

二、研究性学习的目标与特征

(一)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1.获得亲身体验。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类似于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和探索创新的欲望。

2.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自由地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收集和分析资料,调查研究,得出结论并进行成果交流活动。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学习和掌握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在研究性学习的开放学习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学会利用多种有效手段多渠道地获取信息,学会整理与归纳信息,学会判断和识别信息的价值,并恰当地利用信息。

4.学会分享与合作。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将努力创设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5.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认真、踏实地探究,实事求是地获得结论,尊重他人的想法和成果,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磨练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6.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社会实践和调查研究,学生要深刻了解科学对于自然、社会与人的意义与价值,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学会关注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研究性学习的特征

1.开放性。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不是特定的知识体系,而是来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立足于研究、解决学生关注的一些问题或其他问题,涉及的范围很广泛。即使在同一个主题下,由于个人兴趣、经验及研究视角、目标的确定等等的不同,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为学习者、指导者发挥个性特长和才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而形成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

2.探究性。研究性学习提倡的是一种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学习者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从中具体领悟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

3.实践性。研究性学习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的联系,特别关注环境问题、科学技术对当代生活的影响以及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社会问题。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同时研究性学习设计与实施应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条件和可能。

4.自主性。在整个学习活动中,学生自选课题,自定工作方案,即使在实施过程中,老师也不要干预。最后的评鉴虽是经老师提议进行的,但怎样做也是由学生自己决定。教师是研究性学习的组织者和协助者,向学生提供的是帮助和支持。

5.合作性。研究性学习面向全体学生,主张学生共同参与、投入问题的研究,相互取长补短,切实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同时从中使学生学会相互交流与合作,发扬和发展个性,切实增强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6.过程性。研究性学习的最主要价值在于其对学生成长发展所起的作用,也就是它的教育价值。因此,我们注重的自然是它的过程。学生的体验和表现比结果更重要,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会交流与合作,在研究中得到发展,是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目的。

三、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与策略

(一)研究性学习的实施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进入问题情境阶段、实践体验阶段和表达交流阶段。在学习进行的过程中,这三个阶段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交叉和交互推进的。

1.进入问题情境阶段。本阶段要求师生通过开设讲座、组织参观访问等,共同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做好有关背景知识的铺垫,从而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然后经过讨论,提出核心问题,诱发学生探究的动机。再经过搜集相关资料,进一步确认问题,多个角度认识、分析问题等一系列铺垫后,学生就要拟定好初步的研究计划和方案,做好开题工作。

2.实践体验阶段。在确定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以后,学生要进入具体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实践、体验,形成一定的观念态度,掌握一定的方法。本阶段实践、体验的内容包括:(1)搜集和分析信息资料。学生要学习和掌握收集资料的方法,从而有效地获取相关的信息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去伪存真、整理与归类,然后对所获信息资料进行综合判断,最后得出结论。同时考虑这一结论是否充分证实了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决定是否要进一步采取措施。(2)调查研究。学生根据已设计好的调查方案和方法,选择合适的对象进行调查,如实地记录调查中的各种有用信息,从而获得客观的调查结果。并反思调查结果是否足以支持研究结论,或存在其他解释的可能。(3)初步交流。学生将得到的初步研究成果在小组内或个人之间进行充分的交流,相互取长补短、激发灵感、开拓解决问题的思路,从而正确地认识自我并逐步丰富个人的研究成果,培养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

3.表达和交流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要将取得的收获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形成书面材料和口头报告材料。学生通过交流、研讨与同学分享成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要学会欣赏和发现他人的优点,学会理解和宽容,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辩证地思维,也要敢于和善于申辩。

(二)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策略

1.更新教育观念,抓住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主渠道

我们要跳出单纯追求升学率的圈子,摈弃传统的、阻碍教育发展的教育观念,用素质教育观、学生主体观、创造教育观、现代人才观和终身教育观的全新教育观念武装头脑,为学生营造出一个人人都积极探索、主动参与、独立创新的优化环境。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至少要抓住三个方面:第一,要根据学生的爱好特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这门课程无兴趣,不愿投入或被动投入,肯定学不好。第二,要善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想象力是人的智慧、能力、愿望、追求的延伸和拓展,是知识的活化。第三,要让学生从小自信。自信对一个人来讲非常重要,一个人如果失去了自信,就会变得自卑,甚至自暴自弃。在实施研究性学习中,要做到“三个给”、“三个转变”和“三个优化”。“三个给”是给学生足够的思维时间和空间,给学生充足的实践活动机会,给学生正确的方法和思路;“三个转变”是由重视学生学习结果转变到重视学生会学,由重视教师的教转变到重视教师指导学生学,由重视单向封闭的教学系统转变为多向开放式的教学系统;“三个优化”是优化师生感情,优化教育现代技术,优化教学方法和策略。要让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主渠道上得以真正落实,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首先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动”起来,变“被动”为“主动”。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人,从而更好地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2.努力建设研究性学习资源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比较广泛的教育资源的背景下,所开展的自主的、开放的、探究式的学习。它突破了传统课程教材和课堂的约束,把学习的目光投射到整个社会和自然,要求学生利用各种资源进行自学和探究,形成了一种基于广泛资源的学习模式。研究性学习对教育资源的依赖程度,远比传统学科教学要高得多。而传统教学的教育资源内容结构单一,都是经过教师精心挑选的教学材料,是以教为目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参、教辅,要求学生反复练习和记忆,这样的教育资源不可能给学生留下主动探究学习的空间,从而也就不可能满足研究性学习的需要。因此,研究性学习资源的建设就显得非常重要和紧迫。支持研究性学习的学习资源必须经过加工处理使之有序化,使之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围绕某一专题或某一项目进行探究学习活动。它的核心要求必须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行为,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各校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有必要发动教师、学生、家长和社区成员,共同开发资源和积累资源。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围绕新课程教材内容和学生可能探究的专题,开发和积累资源,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馆、资料室和实验室等有关设施,挖掘资源潜力,根据研究性学习的需要,对现有的资源重新进行索引。要鼓励教师和学生在实施研究性学习专题过程中,努力研制出更多更好的“预设资源”,广泛收集“相关资源”,注意整理和保存已经采集到的资源,使这些资源能长期积累、更新和共享。要充分利用当地社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包括博物馆、图书馆、科技场馆、科研院所、风景名胜、文化遗址等,做出系统的调查和登记,以利于形成学校层面的相关资料库。目前,信息资源最重要的形式之一是互联网络,特别是万维网这个巨大的全球资源。为更好地开发和利用网络资源,教师和学生需要努力从这种“泛在资源”中,构建能够更有效支持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相关资源”,围绕不同的探究专题记录和积累不同的网络、网页链接表,并注意经常更新。研究性学习不仅需要丰富的信息资源,而且需要丰富的人力资源,主要是能指导学生有效开展学习活动的“导师”,包括教师和其他人员。学校应该对教师资源做进一步的梳理,了解教师的特殊才能、兴趣和爱好。

3.要实施研究性学习,必须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为突破口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现行教材教学内容已跟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现在所使用的教材,大都是1994年前后编写的,它滞后于现代教学思想,并制约教育改革的思路。传统教材教育长期以来重视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忽视了从特殊到一般的直觉思维的培养,这是现行教材教育存在的一个重要弊端,其结果是影响了具有创造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的塑造,影响了全体国民素质的提高。所以,必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教材作为资源,正确处理教材,来改编、创编、设计新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寻求探索思路和方法。只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够为学生提供广阔的空间去操作、去探究、去经历、去感受,进而培养他们探索创新的能力,最终达到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目的。

4.在实施研究性学习时,教师要以跳出学科看教学的高度对待

有份资料以中小学数学为例,统计出现在所学的数学知识,将来参加工作有70%的人用不着,有20%的人用一部分,只有10%的人用得着,甚至更少。如在数学中所学的“函数”知识,在今后工作中很少用到,但学习“函数”知识时,所要建立的“变量”思想,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对人以后的工作,甚至对人的一生,影响是巨大的,意义是深远的。并且21世纪的人才既是某一专业、行业领域中的专门人才,又是能通晓几个相关专业、行业领域的通才。

研究性学习就是要把教育变成学习,把学习真正变成学智慧。教师要跳出自己的学科范围,注意传授给学生一种学习的思想和获取知识的能力,把培养能力、思维方法作为最高的学习目标。为学生提供宽松、活跃的空间,让他们去想、去说、去做、去表达、去自我评价、去体会科学思想的真谛。面对机遇和挑战,要敢于大胆实践,敢于否定既有,敢想敢做才能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叶平.研究性学习的资源建设.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9).

[2]吴怡等.大学物理学科教育中应该加强“研究性学习”的指导.高等理科教育,2002(6).

研究性学习策略篇8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高中语文误区策略

1.前言

研究性学习可谓是一场新理念的教学革命,其重要性及先进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相当一部分的高中语文教师由于无法准确的把握及正确的理解研究性学习的本质和内涵,将语文研究性学习当成是一节活动课来教,让学生去做超出学习能力、学习任务和学习范围以外的一些研究性论文,与语文教学的实际存在严重偏颇。所以,面对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教师应当有针对性的制定出应对策略,不断的优化和完善研究性学习模式,激发起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们在语文知识的海洋里自由自在的遨游,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能力及素养。

2.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误区

2.1理解上存在偏差

许多高中语文教师在研究性学习的理解上存在偏差,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片面的认为研究性学习会对文化课成绩带来负面性影响,尤其是高考成绩;其二,错误的认为研究性学习完全是学生主动的探索问题,而教师的作用可有可无。实际上,研究性学习不仅不会影响到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反而还有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大幅度提升。研究性学习重点强调的是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明确的要求学生自主的在教师所实施的课程中探究问题,而学生的自主学习并非是与生俱来的,是在教师的不断引导下逐渐形成的,学生是否能够将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发挥出来,取决于学生是否学会学习,所以,教师的引导是不容忽视的。

2.2研究性学习与活动课划等号

语文研究性学习与活动课划等号,导致语文研究性学习缺乏针对性,流于形式。此类观点对研究性学习的价值取向造成忽视。虽然研究性学习在形式上看似与活动课一致,比如均要求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行学习,均充分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的学习内容等,但是两者也有着相当显著的差异存在,活动课的目的主要是对学生的特长和兴趣进行培养,倡导学生个性的发展,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而研究性学习则注重的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切实的学会学习,培养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奠定终身学习的扎实基础。实施语文活动课程的方式有竞赛、写作、文娱游戏以及课外阅读等诸多活动形式。

3.强化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有效策略

3.1选题要切合实际

语文来源于现实生活,但是又高于现实生活,可以说生活是高中语文的一大外延,是文学来源的主要源头。语文作品正是通过研究人们的日常生活,来对灵感予以捕捉,通过当今社会的现实状况以及时下热点等素材,有机的择取某一点来对某个观点、某个道理等进行阐述。作为文化传播和文学传播的媒介,高中语文具备着这样的特点。因此,语言研究性学习中的课题,应当在选题方面注意切合实际,要切实的立足于现实社会,要注意关注当前的社会热点,通过研究社会热点问题,来学习及掌握理论知识,提高动手实践能力,进而深入的、全面的了解社会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且学会如何分析及处理问题。

3.2注意课题的广泛性

众所周知,诗歌、神话以及民间传说等,这些均是我国传统的文学形式,高中学生通常在针对这些方面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普遍存在着一定的畏惧心理,此类状况不单单体现在我国的部分地区,而是普遍的存在于全国各地。通过深究可知,导致此类局面原因就是对传统文化研究的“表面化”、“陌生化”以及对研究性学习的误解,这便使得教师在研究性学习的课题选择上会下意识的抛开对传统文学的研究,而是选择一些相对较为简单易行的研究课题。所以,应当彻底摒弃此类务实型的语文研究性学习,要注意加强研究课题的广泛性、全面性,各种有意义的课题均应当当作是研究性学习重点,大到知识性的研究课题,小到知识性问题,这些都应当作为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重点,广泛性、全面化才是高中语文研究新学习的立足点。

3.3加强研究性学习的针对性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应当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以及生理特点,科学的做出安排。从总体上来划分,可以从以下几个层次开展研究性学习:第一层次,可以引导学生对现实生活进行分析、思考和观察,并且开展研究调查,探寻蕴含其中的因果关系,提出有效的、科学的解决方法。该层次切勿过分的强调研究知识的广度、深度和知识含量,以防止学生畏难情绪的产生;第二层次,可以逐渐的提升至涵盖丰富理性因素的综合类语文研究性学习,以融合文理、网上查询、文物古迹、风景名胜等为特征,这便要求教师注意向学生介绍丰富的文化知识背景,让学生具备良好的语言感受能力以及较高的思维能力、赏析能力。

4.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效性是有目共睹的,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在日常的教学中善于运用研究性学习模式,要尽快的走出研究性学习的误区,充分的发挥出研究性学习的优势,以此使高中语文教学彰显出时代特色。

参考文献

[1]张真真.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作用分析[J].科学故事博览·科教创新

[2]石开玲.浅析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环节[J].网络导报·在线教育

研究性学习策略篇9

【关键词】学习策略英语教学主体性学习策略素质教育

一、主体性学习策略的概念

所谓主体性学习策略,是基于传统学习策略的个体适应性内化而形成的,有利于学习者的主体性发挥和发展的学习策略。它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选择、使用和形式学习策略时充分发挥和发展学习者主体性,使其能够根据学习任务的特点和自身的状态,选择和调用最适合的学习方法,并能根据变化了的情况适时调节学习步骤和方法以解决各种学习问题的学习策略。

二、高职学生主体性学习策略创新研究的意义

1.英语主体性学习策略创新研究是当今时展的要求。当今时代是科技迅猛发展、知识爆炸的时代。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显然是无法适应时代的巨大变化的,英语作为一种重要的国际交流手段,在各个非英语国家都受到了极大的重视,尤其是我国加入了世贸组织后,学会英语就显得更为重要。但是我国的英语教学一直处在较低的水平。笛卡尔(R.Descartes)曾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而我们所欠缺的正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其中之一就是关于英语主体性学习策略的知识。

2.英语主体性学习策略创新研究是当代素质教育的要求。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教育的传统方法是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造成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缺乏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差。因此,现代教育改革提出了主体性教育的新思路。主体性教育是以培养人的主体性教育为根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它研究的是如何促进学生主体性学习策略的发展和完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使用符合个性特点的主体性学习策略进行学习,其本身就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英语主体性学习策略的研究,进一步说明了学生主体性特点。我们不仅要注重主体性教学策略,更要关注主体性学习策略。因为教学策略再好,也只不过是外因,学生本人才是学习的主体,是内因,并且从长远的观点来看,只有掌握了主体性学习策略,才能适应知识的快速更新,从小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进而构成学生终身学习的体系。

3.英语主体性学习策略创新研究有利于教学理论的完善。学习策略的研究属于学习理论研究的范畴。学习理论是教育理论的重要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讲,学习策略的研究,必将推动教学理论的发展。国外关于学习策略的研究为教学论开辟了新的领域。促进了教学思想的发展,但存在着理论研究较少的缺点。国内关于学习策略的研究起步于80年代后期,晚于国外,总体来看研究还是初步的,经验成分多,理论探讨少,自己创新的少。因此加强英语主体性学习策略的研究,可以从一个方面对学习和教学中的部分问题给予一定的理论解释,为学习理论的研究提供新的课题。同时,高职英语主体性学习策略的研究具有借鉴作用,是对学习策略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4.英语主体性学习策略创新研究有利于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众所周知,尽管中国学生在toeFL和GRe考试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英语教学质量似乎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但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主要是口语、听力和写作)并未得到相应幅度的提高。如果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学习的实践中对这个变量进行有效的控制,那么就有可能大幅度的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因此,高职英语主体性学习策略的研究,为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提供了新的途径。

三、高职学生主体性学习策略的运用

1.创设最佳的学习状态。《超级教学》作者、美国超级营地创建人之一埃立克・詹森相信影响学习的两个核心因素是:状态和策略。“状态”即创造学习的适当的精神状态;“策略”代表授课风格和方式。第三个当然是内容,“内容”即主题。在我们每堂好的英语课中,都会有这三者。但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教学模式忽视了“状态”,而它是三者中最重要的。“学习之‘门'必须打开,否则真正的学习无法发生。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媒体协调课堂环境,创造一种轻松的气氛。

2.注重语言交际功能。英语教学的实质是交际,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际。英语教学就是通过这些交际活动,使学生形成运用英语的能力。要注重交际策略的学习和应用,积极培育课堂真实交际的氛围,同时尽可能地创设虚拟真实情景进行虚拟真实交际。

3.激励创新思维发展。当今时代知识更新日益加快,衡量一个人素质的主要标准不再仅仅是他占有知识的多少。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要注重学生思维发展训练,培养思维能力,如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注重创新能力培养等。

高职英语主体性学习策略的创新研究是时展的要求,它有利于大学英语教学理论的完善和学生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丁安廉,和学心.主体性教育的教学策略探索[m].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

[2]蒯超英.学习策略[m].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3]裴蒂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

研究性学习策略篇10

【关键词】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学习英语策略;英语学习成绩

近年来,从学习心理和学习行为研究教学成为热点,并取得了很多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从不同的角度揭示出学习心理和行为对学习的重要作用。与国外研究相比,我国对学习心理的研究时间相对较短,而且研究是基本以本科为研究对象,对高职研究相对较少。目前高职院校已占据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而且高职学生与本科学生具有不同学习心理和特点。因此,对高职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行为进行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自我效能感与学习策略

1.自我效能感和学习策略含义

自我效能感的概念提出后,便引起广泛的注意,许多心理学家对此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心理学家是班杜拉。他在总结自己和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自我效能感的理论做了进一步的系统论述,使该理论的框架初步形成。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与改变的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过去的成就、替代性经验、言语劝说、情感激励。自我效能感对个体行为具有以下调节调节作用:自我效能感能够不仅通过个体的兴趣及其对自身的认识等因素来为个体确定活动和发展的方向,而且影响着人们在学习中将付出多大的努力、思维模式和情感反应模式。

学习策略指学习者为了使语言学习取得更好的效果而有意识、有目的采用的具体行为和技巧。它包括微观策略和宏观策略。微观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更好地完成某个学习活动或学习任务而采取的方法,宏观策略是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过程、学习结果进行采取计划、调控、评估等措施。学者迈克卡(mckeachie,1990)等人把策略分成以下几个部分:

自我效能感和学习策略是学习心理中的重要因素,而且一直受广大学者关注和研究。上图清晰的表明:学习自我效能感与学习策略师相互影响的,学习自我效能感与学习策略是推动学生取得学业成就的两个重要因素。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被测对象

被测对象为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总共265名。

2.研究方法

采用《英语学习自我效能问卷》和《外语学习策略量表》来测试学生的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和学习策略。《英语学习自我效能问卷》和《外语学习策略量表》各自分别20个问题。评分采用5分制形式(1=完全不符合,2=通常不符合,3=有时符合,4=通常符合,5=完全符合)。得分越低表明自我效能感和学习策略运用的水平越低,得分越高表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程度和学习策略的运用水平越高。问卷调查在指定的时间和教室统—进行施测,以班级为单位。在学生正式填写问卷之前,简单明了地向被试说明目的,讲解答题方法。在问卷完成后收回,然后进行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

三、结果分析

问卷结果表明,被调查对象中,只有14%的同学对英语学习感兴趣,70.25%的学生对英语的兴趣一般,感觉漠然。另有近15.8%的学生对英语不感兴趣甚至厌恶。在英语学习动机方面,高职学生学习英语主要动机为工具性动机。27.3%的学生是为了毕业证书,32.5%的学生为了考证,40.2%的学生是为了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对于英语学习的努力程度,68.5%的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努力程度一般,28.4%的学生认为自己努力不够,3.1%的学生根本未付出什么努力。在自我效能感方面,本次问卷主要通过“你自信自己能够学好英语吗?”这一问题来考察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自我效能感。结果表明,41.4%的学生对自己能够学好英语充满心,40.6%的学生信心一般,而对英语学习不太自信或毫自信的同学则分别只占15.7%和2.3%。

问卷调查了高职学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与英语学习成绩相关性。通过高职英语期末成绩或者英语B级考试成绩分析,调查发现具有高自我效能感的高职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更加自信,能从容积极有效地完成相关任务,在学习中表现出的焦虑水平比较低,而且能够积极想办法去克服英语学习中的困难。而具有低自我效能感的学生缺乏有自信,在英语学习中带着焦虑和畏惧的情绪,对学习中的困难采取避让的方式,这样会影响他们在英语成绩以及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不仅如此,自我效能感还直接影响高职学生对英语学习策略的选择。在英语学习中,具有高自我效能感的学生更倾向于使用管理策略,他们懂得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计划,调控,评估”等方式来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在功能操练策略上,具有高自我效能感的学生更倾向于接受新的学习挑战,在学习过程中会主动寻找各种学习方法来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从而扩大学生在课外与英语的接触。而具有低自我效能感的学生会尽量去避免会使其产生焦虑情绪的学习环境,而去寻找一种自以为安全的学习方式,所以他们不会倾向使用功能操练策略。

四、建议

1.设置合适明确的英语教学目标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明确设置英语教学目标,让高职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目标和结果有个清晰的了解,从而激发他们的期待心理。如定期测试、订立短期学习合同(包括具体的行动方案、拟采取的策略以及具体的行为时间)、进行“自我竞赛”等。在英语学习中,如果学生不了解学习的具体目标,就会盲目的学习,久而久之就会感到学习枯燥,这样极大地影响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主动性。因此必须让高职学生有效的了解英语学习的目的和任务,使潜在的学习动机转化为具体的学习意愿,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2.引导学生积极归因

人都具有两种意愿:理解世界和控制环境。而要满足这两种意愿,就需要了解人们行为的原因,并预测人们将如何作为。在高职英语教学中,高职学生学习英语的归因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自我效能感的高低,积极的归因会激发高职学生的学习英语信心,消极的归因则会使高职学生逐步丧失学习英语的信心。教师要引导高职学生形成积极的归因方式和高水平的自我效能感,消除不利归因,以促进其学习策略的掌握和运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对自己的学习成败进行归因,同时要通过观察、交谈等了解学生的学习英语归因,设置教学情境,从而指导学生完成教学任务。

3.根据学生心理采用不同教学方式,激发高职学生的学习英语内在动机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善于营造有利于提高学习质量的心理氛围,强调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策略等方面取得的进步,以激发高职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从而提高学习英语的自我效能感。例如在学习英语课程时,教师首先要将课程计划、学习任务等清晰地呈现给学生,让他们合理安排时间,加强时间管理观念。然后教师要指导高职学生选择合适的英语学习策略。如针对高职学生学习动机总体水平偏低的问题,教师可以采取协作和竞争策略来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在记忆英语时候时则采取遗忘规律、理解性记忆、表象法等。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还需要让学生体验学习英语的成就感,并重视榜样的作用。学生学习英语的自我效能感是以在过去学习经验为基础的。以往英语学习的成功经验会增强学生未来取得成功的信心,提高学习英语的自我效能感,而英语学习的失败经验则会让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过低估计自己的学习能力,降低自我效能感,这就需要教师为这些学生创设更多的成功机会,让高职学生体验到学习英语的成就感。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心理来设置问题,使学生能够正确回答相关问题,然后对学生的表现教师要给予赞赏和鼓励。教师还应重视榜样的作用,使高职学生利用与自己相近的示范榜样克服学习英语的困难。例如,对于英语成绩居中的学生,教师可以把榜样定位在英语成绩居中而近来进步比较明显的学生,这样很容易使他们相信自己也完全有能力通过努力取得进步。而对于一些英语成绩差的学生,则引导他们同自己的过去相比,让他们感受体验个人的进步和相应的成就感,从而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自我效能感。

4.在英语教学中采取积极性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师在高职英语教学中一项重要的研究或探究活动,其促进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课堂教学评价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核心,而不是为了控制学生。评价在于给学生找到并提供成功的支撑,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机会。教学评价不仅是一次期末考试成绩,要采用实效性的课堂评价模式。如果过分注重学习结果、按照外部的既定标准或是经常将学生进行横向比较则只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不利于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情感和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的提高。对于高职学生的每次的考试成绩、在课堂上的情绪体验、参与程度、学习态度、课余的作业、活动作品、自主学习、合作精神等,教师都要做好相关记录,从而为积极性评价提供支撑依据,这样才有利于给予每个学生积极的肯定和鼓励,帮助他们形成对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客观、积极的评价,从而建立英语学习良好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和学习策略是学习心理的一个重要维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提高学生学习外语的自我效能感,并且重视对学生进行英语学习策略培训,使学生了解运用学习策略的意义,并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学习策略,从而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与能力。

参考文献:

[1]孙会珉.试论学习效能感与学习策略的相互影响[J].校园心理,2009(4).

[2]朱莉.周晨晖英语专业学生听力自我效能感、听力策略与听力成绩的关系[J].考试周刊,2010(22).

[3]施洪顺.农村高中生自我效能感的发展特点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6(10).

[4]唐民.高职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人格特征相关性研究[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