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培训考核方式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9:09:12

员工培训考核方式篇1

关键词: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创新;研究

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对企业的各项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对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企业人才培养的关键问题。根据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现状分析可知,大多数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的主要问题是培训管理方式单一、缺乏理论指导和考核过于形式化等。那么针对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内容,且本文主要以创新新员工培训管理为发展方向。

一、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现状分析

1.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方式单一。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方式单一,主要体现在企业在新员工入职培训上,大多数的企业采取单一的培训方式是你说我听,问卷考核等。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这种方式不能体现出员工的优势能力,某种程度上成为企业定向的培养有潜力的人才的障碍,而且这种单一的培训管理企业新员工的方式缺乏一定的创新,使得企业在选拔,合理任用人才上有所欠缺。

2.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缺乏理论指导。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缺乏理论指导,主要原因来自于企业对于新员工培训管理不够重视,从而导致了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意识薄弱,缺乏一定的理论指导。由于新员工培训管理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就使得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实践工作无法着实有效的进行,更不能发挥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应有的价值。而且缺乏理论指导的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不能够更好的服务于企业,反而会使得新员工对于企业的形象大打折扣等,影响企业形象的树立。

3.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考核过于形式化。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考核过于形式化,主要在于考核的方式以问答为主,或以卷面测试为主。这种过于形式化的新员工培训管理考核没有新意,而且这种考核并不能突出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的优势和特色,由于缺乏考核机制的创新研究,更加起不到对新员工提高自身能力的督促作用。

二、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创新研究

1.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模式创新。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模式创新,应该在充分认识到原有培训模式缺陷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研究,弥补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模式中的不足之处。首先,对企业新员工培训应该各取所需,根据不同层次的员工,选择合适的培训管理模式,以此增强不同层次员工的各项必备能力。如企业基层新员工培训管理模式,应该注重培养基层新员工团队合作意识、团队协作能力等培训管理模式创新研究,以增强企业基层新员工自身实际工作能力为根本目标。而对于中高层员工的培训管理模式,应该倾向于培养其领导能力、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挑战能力等为主要目标,从而激发企业中高层员工的工作的积极性,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除此之外,还应该注重企业新员工与老员工、及中高层的互动、交流培训管理模式创新研究,从而增强企业的集体协作能力和企业集体荣誉感。最后,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模式创新应该具备灵活性,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适当的培训管理方式,灵活的处理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通过各种针对性的培训管理创新模式解决企业新员工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2.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理念创新。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理念创新,主要来自于企业管理层的基本思路,企业管理层对新员工培训管理思想意识,决定了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理念创新能否被实现。首先,企业管理层应该重视对新员工培训管理理念的创新研究,充分认识到新员工培训管理理念的创新的必要性。如企业管理层与时俱进的不定期的学习新员工培训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并结合企业自身新员工的特点,创新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模式,以便于通过创新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模式,来增强新员工的各项基本能力。其次,企业管理层应该重视对自身培训管理理念的更新,坚持与时俱进的对自己的培训管理能力和理念进行革新,以此指引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理念创新的方向和趋势。最后,企业管理层应该重视借鉴国外先进的培训管理经验和理念,将先进的培训管理理念应用在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理念创新研究中去,以此形成企业特色的新员工培训管理理念为其服务。

3.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考核机制创新。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考核机制创新,主要是为了促进企业新员工不断的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各项技能和水平等,激发企业新员工斗志,从而提高企业新员工的竞争力,不断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首先,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考核机制的创新,应该以为企业培养人才为根本目标,并为新员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统一企业新员工的核心价值观等。其次,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考核机制的创新,应该注重对考核形式的创新研究,通过研究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考核形式,并使其与绩效产生必然联系,从而提高企业新员工各项技能和水平,并因此获得更多的劳动报酬,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最后,应该建立新员工培训管理长效考核机制,通过不同的考核方式,如定期考核、抽象考核、个人考核和集体考核等。对企业新员工进行全面的考核,并对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考核后的效果跟踪记录、及时反馈,建立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考核档案记录,以便于对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考核机制的进一步创新研究。

三、结论

综上所述,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创新研究是企业持续发展管理人才的需要,而且对于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创新研究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企业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除此之外,完善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的创新工作,可以提高企业对人才的甄别能力,激励新员工发挥自身的潜力,不断的提高自身的能力,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侯书森.美国著名商学院mBa核心课程人力资源整合精华读本[m].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4.

员工培训考核方式篇2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集团公司职工教育培训管理,强化职工教育培训考核,提升职工教育培训质量,为集团公司快速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根据《****集团公司员工教育培训管理制度》,结合集团公司实际,制定本职工教育培训考核评估管理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集团公司所属各单位。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培训考核,系指培训考核组织机构对所属单位培训工作及其流程考评,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非独指培训机构对学员所学知识掌握程度和学习态度的考核评估(包括考试或考察)。

第二章组织机构

第四条集团公司成立职工教育培训考核评估管理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培训工作的集团公司领导担任,副组长由集团公司协管领导担任。下常设机构考核评估办,设在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由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安全监管部、生产技术部、审计部、集团公司和股份公司财务部部长及人力资源部分管培训的副部长任副主任,人力资源部培训处负责日常工作。

第五条各下属单位按照集团公司组织机构模式成立相应考核机构,负责所属单位的职工教育培训考核评估管理工作。

第三章考核原则

第六条实事求是的原则。教、学、培均要进行考核,通过检查、评比、考试、实际操作、问考、抽考、测评、论文、答辩、体会、总结等多种方式进行全方位的考核,全面保证培训效果。

第七条注重实效的原则。通过考核积极推进所属单位培训工作开展,提高培训效果,达到提升职工整体素质的目的。

第八条规范管理的原则。通过考核,使培训工作、培训流程和培训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

第四章考核方式

第九条考核分半年度考核、年终总评两种形式。

对教师的考核,细化教师教学质量考评体系,完善对教师的考评内容。同时把各级领导干部、班子成员、机关业务骨干授课情况(培训内容、时间、次数)纳入考核;

对学员实行班主任负责制,坚持由教师和培训管理员双点名的考勤方式,对学员的出勤率进行严格考核。对学员学习成绩的考核,要通过对学员平时学习情况统计、基础理论考试(工作现场抽查、提问)、基本技能实操考核,按照各占10%、30%、60%进行综合计算,进行有效评价真实反映学员学习效果。

第十条考核实行百分制,考核办依据考核内容逐项考评打分。

第十一条考核方式:

(一)查阅各单位相关文件、会议记录、培训制度、培训记录、培训计划、考试题库、统计报表、培训档案等原始资料。

(二)实行抽签问答、抽签笔试、实地考察等考核方式。

第五章考核时间

第十二条本季度考核在下月10日前完成,半年考核在7月15日前完成,本年度考核在下一年度元月20日前完成。

第六章考核内容

第十三条所属单位(非培训机构)考核内容:

在培训考核上,一级考核一级,即公司对下属单位考核、各单位对区队(车间)考核。考核周期性原则上公司对子各单位3-6个月考核一次;各单位对下属单位1-3个月考核一次、单位对区队(车间)1个月考核一次。把对培训单位、培训教师、参培学员的考核相互捆绑,使所有考核都要有检查、有评比、有对标、有奖惩。

(一)培训工作执行力到位情况

1.全面履行培训职责情况;

2.培训计划申报(含年度计划);

3.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开展情况;

4.特殊工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

5.上级或集团公司安排的各类调训的送培完成情况;

6.培训服务协议签订及落实情况;

7.脱产培训人员待遇落实情况;

8.校企联合培养生实习计划执行情况。

(二)内部培训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

1.内部培训管理制度制定情况;

2.内部培训管理制度执行情况。

检查领导授课制度、调度会汇报制度、培训例会制度和培训信息报送制度等制度执行情况。

(三)年度培训计划实施情况

1.新员工上岗前培训,老员工复训,离岗、转岗人员上岗前培训情况;

2.特殊工种作业人员培训情况;

3.管理人员培训情况;

4.其他人员培训情况。

(四)培训经费管理情况

1.职工教育培训费提取情况;

2.按规定程序审批培训费用情况;

3.按规定使用、报销支付培训费用情况;

(五)培训档案管理情况

1.培训实施记录整理情况;

2.受训人员个人档案建立情况;

3.培训统计台账和统计报表的建立及完成情况。

(六)培训资源投入情况

1.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情况;

2.培训设备设施的配备情况;

3.时间(规定培训课时的执行情况);

4.培训信息的完善情况。

(七)培训效果评估

1.培训效果评估制度建设情况;

2.培训效果评估方案及工具的使用情况;

3.培训效果评估组织实施情况。

(八)培训执行率

1.培训次数;

2.培训课时;

3.培训内容;

4.培训方式;

5.未参加培训人员人次与应参加培训人次的比率。

第十四条培训机构考核内容:

培训机构包括培训中心及各职业技能鉴定站。

(一)培训大纲、年度培训计划执行情况,培训大纲、培训计划修改完善的相关情况

1.年度培训大纲的起草与报批;

2.年度培训教学计划的起草与报批;

3.完善年度培训大纲、培训教学计划情况。

(二)课程内容设置、教材选定、教案编写情况

1.课程内容设置情况;

2.教材选定情况;

3.教师教案编写情况。

(三)培训学习记录(课程名称、授课时间、地点、内容,授课人、授课对象、参培人数、到课率、考勤登记、培训考试考核)

1.培训学习记录的质量;

2.及时性。

(四)员工培训学习档案管理

1.培训实施记录整理;

2.受训人员个人档案建立;

3.培训统计台账登账与统计报表的填报情况。

(五)培训计划执行情况。实际培训项目完成情况与计划培训项目的比率

1.实际培训项目完成个数与计划培训项目完成个数的比率;

2.实际培训项目与计划培训项目的比率(实际完成是原计划项目范围之内,两者的比率);

(六)培训班到课率。每期培训班内每个培训课时实到人数总和与应到人数总和的比率

(七)培训效果

受训人通过培训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程度。采用对各单位已培训人员进行随机抽考的办法,以抽考结果为依据,确定培训效果。

1.培训效果评估工作的制度建设情况。

2.培训效果评估方案与工具使用情况;

3.培训效果评估组织实施情况;

4.学员对培训机构组织培训教学的满意度;

5.学员掌握理论知识的情况。根据培训结业考试(核)、考察分数将成绩分为不合格(60分以下)、基本合格(60—79分)、良好(80—89分)、优秀(90分以上)四个层次;

6.学员掌握操作技能的情况。能运用自如,举一反三为“优秀”;基本上能够运用为“合格”,不能运用为“不合格”。

由人力资源部负责抽查理论掌握情况,由安全监管部、生产技术部等负责实际技能抽查考核。

(八)培训资源投入情况

1.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情况;

2.培训设备、设施的配备情况;

3.时间(规定培训课时的执行情况);

4.培训信息的完善情况。

第七章考核评分标准

第十五条所属单位培训考核评分标准(见附件表一)

第八章组织实施

第十六条季度、半年培训考核由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按照相关要求和考核标准进行考核。

第十七条年终培训考核由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牵头,安全监察部、生产技术部、集团公司和股份公司财务部参与,组成考核小组,按照规定的考核内容和考核标准,分专业进行各项考核工作,然后由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汇总。

第九章考核结果运用

第十八条按照考核分数高低,考核结果运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作为用人导向。

把单位教育培训工作情况和单位领导的考核使用结合起来。对单位培训工作抓得好、成效显著的单位,主要领导作重点培养使用;对搞形式主义、马马虎虎,工作进展慢的单位,干部要调整或淘汰。

(二)与奖惩相结合。

按照《集团公司员工教育培训管理制度》有关规定,对考核排名在前五名的单位领导及相关人员予以奖励,对排名在倒数三位的单位予以通报批评。

(三)与年度评优、单位班子成员培训深造和出国学习考察相结合。

1.集团公司年度评先评优时,对考核排名在前五名的单位优先考虑。

2.集团公司在选送高、中层管理骨干参加省党校、省国资组织的调训时,对考核排名在前五名的单位班子成员优先考虑。

第十章培训效果评估原则

第十九条多维度、多层次、多方法原则。对培训项目进行效果评估,应根据培训班类型,确定评估层次,选择评估方法,以保证评估结果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全面性。

第二十条客观公正原则。效果评估管理人员和培训组织者进行效果调查和统计应客观公正,不得主观影响评估结果。

第二十一条科学规范原则。效果评估管理人员和培训组织者确定评估层次和评估方法要保持规范化和一致性,不得任意减少评估层次和增删评估调查项目。

第十一章培训班分类及培训效果评估层次划分

第二十二条培训班按照培训内容及培训目标可分为观念类培训、知识类培训、技术业务技能类培训和管理技能类培训等四类。如果培训内容跨多个类别,则根据培训主要目标确定类别。

培训班分类标准如下:

(一)观念类培训:培训内容主要为企业文化、企业价值观、企业使命、企业发展战略等内容,属于“情感领域”的培训。旨在引导学员在价值判断、内在思维和精神面貌等方面树立积极的态度,规范和强化员工对职业和企业的认同和承诺,增强企业凝聚力,提高员工士气。

(二)知识类培训:培训内容主要为企业规章制度、产品知识、业务技术知识等完成岗位工作所必需的相关知识,属于“认知领域的培训”。旨在使学员了解和掌握与工作岗位相关的知识。

(三)技术业务技能类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公文写作、计算机操作等通用技术业务技能以及网络运行维护、营销技巧等专业技能,属于“动作技能领域的培训”。旨在使学员熟悉和掌握与技术业务岗位胜任能力密切相关的技能、流程、工具和方法。

(四)管理技能类培训:培训内容主要为预算管理、绩效管理以及员工激励等管理技能,亦属于“动作技能领域的培训”。

旨在提高学员的管理能力,熟练掌握管理工具和办法。

第二十三条培训效果评估根据培训内容、培训目标以及效果评估目的可采用反应层评估、学习层评估、行为层评估或结果层评估等不同的评估层次。

反应层评估:主要了解学员对培训项目的满意度,包括学员对培训班策划、课程设计、培训师授课水平、培训组织者管理水平以及培训设备设施是否满足培训要求等方面的评价。

学习层评估:衡量学员通过培训对所学知识、技能的把握和熟练程度。

行为层评估:评估培训对学员在实际工作中的行为所产生的影响,掌握学员从培训项目中所学到的技能和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行为改进的程度。

结果层评估:判断培训对个人和组织绩效改善的贡献率。

此类评估在引入绩效改进的过程监控和对照组试验时,可取得比较准确的评估结果。重点指标有:工作效率、盈利水平以及服务满意度的变动等。

第十二章评估流程

第二十四条制定培训计划时,培训组织者应在培训效果评估管理人员指导下,根据培训的内容、目标以及培训时间等因素确定培训班类型,并据此确定评估层次与评估方法。

第二十五条培训实施后,培训组织者根据确定的培训层次和评估方法,按照规定时间调查和收集培训效果评估数据。培训师、学员以及学员的直线经理和下级应积极配合培训效果评估工作。

第二十六条培训组织者应及时对收集到的评估信息与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并应在培训效果调查和收集工作结束后两周内撰写培训效果评估报告。

第二十七条培训组织者在完成撰写评估报告一周内将评估报告提交培训效果评估管理人员,并反馈至相关人员。培训效果评估管理人员应根据评估结果监督相关人员的改进情况。

第二十八条培训评估完成后,培训组织者将培训效果评估的有关资料移交培训档案管理人员。

第十三章评估层次与评估方法的确定

第二十九条培训组织者在培训效果评估管理人员指导下,根据培训班类型,确定相应的评估层次:观念类培训进行反应层和学习层评估;知识类培训进行反应层、学习层和结果层评估;技术业务技能类培训进行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和结果层评估;管理技能类培训进行反应层、行为层和结果层评估。

第三十条培训组织者依据评估层次确定相应的评估方法:反应层评估应采用满意度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评估;学习层评估应采用自我报告、笔试或现场测试等方式进行评估;行为层评估应采用直线经理评价、下级评价或自我报告等方式进行评估;结果层评估可采用衡量绩效变化的方式进行评估。

第三十一条培训组织者确定评估层次与方法需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所有培训均应进行反应层评估,即对学员和培训师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

观念类和知识类培训:培训时间为5个工作日以上的脱产培训和参训人员达到50人以上不脱产培训,必须进行学习层评估。所有技术业务技能类培训均应进行学习层评估。

培训班如满足以下任一条件为重点培训,均需进行行为层评估。

(一)培训成本投入较大:培训班人均培训费用2万元以上;(二)培训学员层次较高:集团公司高管以上人员;(三)对集团发展具有较大影响:培训内容主要为企业文化、企业理念以及集团发展战略等。其他培训由培训组织者根据培训的重要性和培训效果评估基本原则,确定评估层次与评估方法。

第十四章培训评估实施

第一节反应层评估

第三十二条培训班结束时,培训组织者应分别对学员和培训师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

第三十三条培训组织者根据学员满意度调查要求,组织学员填写《学员满意度调查问卷(培训效果反应层评估)》(附件),并在满意度调查结束后两周内完成撰写《学员满意度调查评估报告(培训效果反应层评估)》(附件)。

第三十四条培训组织者根据《培训师满意度调查要求(培训效果反应层评估)》(附件)组织培训师填写《培训师满意度调查问卷(培训效果反应层评估)》(附件),并在满意度调查结束后两周内完成撰写《培训师满意度调查评估报告(培训效果反应层评估)》(附件)。

第二节学习层评估

第三十五条观念类培训学习层评估采用学员自我报告的方式。培训组织者应在培训结束后,根据《学员自我报告要求(观念类与知识类培训:学习层评估)》(附件)组织学员填写《学员自我报告调查问卷(观念类培训:学习层评估)》(附件),并在学员报告提交后两周内完成撰写《学员自我报告调查评估报告(观念类与知识类培训:学习层评估)》(附件)。

第三十六条知识类培训学习层评估应采用学员自我报告或笔试的方法。如采用自我报告评估方法,培训组织者应在培训结束后,根据《学员自我报告要求(观念类与知识类培训:学习层评估)》(附件)组织学员填写《学员自我报告调查问卷(知识类培训:学习层评估)》(附件),并在学员报告提交后两周内完成撰写《学员自我报告调查评估报告(观念类与知识类培训:学习层评估)》(附件)。如采用笔试评估方法,培训组织者根据《笔试要求(知识类、技术业务技能类培训:学习层评估)》(附件)组织笔试和进行结果分析,并在笔试结束后两周内完成撰写《笔试评估报告(知识类、技术业务技能类培训:学习层评估)》(附件)。

第三十七条技术业务技能类学习层评估应采用笔试或现场测试。如采用笔试评估方法,培训组织者应根据《笔试要求(知识类、技术业务技能类培训:学习层评估)》(附件)组织笔试和进行结果分析,并在笔试结束后两周内完成撰写《笔试评估报告(知识类、技术业务技能类培训:学习层评估)》(附件)。如采用现场(模拟)测试方法,培训组织者应根据《现场(模拟)测试要求(技术业务技能类培训:学习层评估)》(附件)组织现场(模拟)测试,并进行结果分析。现场测试应在培训结束后一周内进行,培训组织者应在现场(模拟)测试后两周内完成撰写《现场(模拟)测试评估报告(技术业务技能类培训:学习层评估)》(附件)。

第三节行为层评估

第三十八条技术业务技能类培训行为层评估应采用学员自我报告和直线经理评价的方式。培训组织者应结合实际情况,

在培训结束后一至三个月内实施。培训组织者根据《学员自我报告要求(技术业务技能类培训:行为层评估)》(附件),组织学员填写《学员自我报告调查问卷(技术业务技能类培训:行为层评估)》(附件)。培训组织者根据《学员直线经理评价要求(技术业务技能类:培训行为层评估)》(附件),组织学员直线经理填写《学员直线经理评价调查问卷(技术业务技能类:培训行为层评估)》(附件)。

培训组织者在自我报告提交和直线经理评价调查结束后两周内分别完成撰写《学员自我报告调查评估报告(技术业务技能类:培训行为层评估)》(附件)和《学员直线经理评价调查评估报告(技术业务技能类:培训行为层评估)》。

第三十九条管理技能类培训行为层评估应采用学员直线经理评价和学员下级评价的方式。培训组织者需结合实际情况,在培训结束后三到六个月内实施。培训组织者根据《学员直线经理评价与学员下级评价要求(管理技能类培训:行为层评估)》(附件),组织学员直线经理和学员下级分别填写《学员直线经理评价调查问卷(管理技能类培训:行为层评估)》(附件)和《学员下级评价调查问卷(管理技能类培训:行为层评估)》(附件),并在调查结束后两周内完成撰写《学员直线经理评价与学员下级评价调查评估报告(管理技能类培训:行为层评估)》(附件)。

第四十条重点培训中,观念类培训行为层评估参照管理技能类培训行为层评估方法,知识类培训行为层评估参照技术业务技能类培训行为层评估方法。

第四节结果层评估

第四十一条结果层评估可采用成本收益分析、个人业绩档案分析等方式进行。各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积极探索结果层评估的方法和工具。

第十五章附则

员工培训考核方式篇3

关键词层级责任制培训护理操作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30.311

层级责任制培训模式是指根据医院护理管理体系和临床护理工作具体情况将护理人员分成不同管理层次,采取层层培训,责任层层落实的方法完成培训工作[1]。2011年1~12月,我院采用层级责任制培训模式对全院进行25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的培训、考核,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我院有临床护理人员370余人,其中副主任护师8人,主管护师70余人,护师90余人,护士190余人。本科学历45人,大专近240人,中专87人。各临床护理单元根据护理人力资源情况采取小组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或扁平化排班模式完成护理工作。由于护理队伍庞大、护理人员工作不规律、培训标准不统一等原因,传统护理技术操作培训方式不能取得好的效果。

方法:首先分层级形成培训小组,2011年1月护理部成立护理技术操作核心培训组。由一名科护士长担任组长,选出内、外、妇产、儿科等科室的护士长共计6人担任组员。核心培训组负责组织制定护理技术操作流程、评分标准及培训计划,督促检查计划的落实并进行全院护理技术的抽考,定期召开会议,根据培训情况不断调整、完善培训计划。设立秘书1名,负责组织、记录会议,收集资料。评选院操作培训师,核心培训组在全院范围内评选操作培训师6名。各科室评选护理技术操作骨干2名。培训方法分为3个步骤逐步达到全员、全院培训。将25项基础护理操作分解至季度,每季度根据全院工作量、护理技术操作复杂程度等培训5到6项。操作培训师的培训由医院操作培训考核组负责。通过学习操作流程、观看操作示范碟片等方式对季度操作培训项目进行统一、规范培训,并考核过关。各护理单元护士长及护理骨干集中培训由医院操作培训师负责。将全院护士长及护理骨干分成3个小组,每个小组由2名院操作培训师负责,2名护理技术操作核心培训组成员负责组织督促。操作培训师通过讲解、示范、现场指导等方式完成相应小组护士长及护理骨干的培训考核工作。科室培训由护士长负责。各护理单元根据科室特点、人员结构及工作情况制定将科室人员分成两个小组。由护士长具体负责,两名护理骨干分别负责一个小组,通过护理骨干-高年资护士-低年资护士层层负责对科内人员进行培训、考核。

考核方法及效果评价:护理技术操作核心培训组成员于每季度末对阶段培训项目进行抽考。每个科室抽考率为30%(按排班本随机点名,被考者到操作示教室进行考核),操作考核85分以上为合格。考核不合格者由科室护士长继续培训,全院抽考结束一周后进行补考;如补考仍不合格者,暂停科内工作,到操作示教室进行操作训练,直至考核合格为止。护理部及操作培训组每季度对培训考核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在护士长会上通报,对在培训及受训工作中表现优秀者给予表扬,同时针对问题提出下季度的整改措施。

培训要求:既要达到操作流程的统一规范,又强调礼仪服务质量,同时灌输人文关怀理念;要求全院护理人员人人参与、人人考核过关。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应用X±S示,均经过方差齐性检验和正态性检验,采用SpSS10.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t检验,p

结果

以前我院采用的操作培训多为科内培训方法,护理部每季度进行抽考。因各科护理人员水平参差不齐,操作标准、流程不规范统一,科室培训压力大,培训效果欠佳。2011年采用层级责任制培训模式后,通过层层培训、层层负责,全员参与,全院护理技术操作水平有了较大提升。临床操作小组全年抽考护理人员254人,初次抽考合格者244人(85分以上合格),合格率达96.06%;余者10人在再次考核中均达85分以上。2010年和2011年层级培训模式前后的25项技术操作考试成绩(分)的比较,2010年为85.39±2.35,2011年为95.32±2.5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18.45,p

讨论

层级责任制培训模式有效地缩小了各级培训管理组织的培训范围,减轻了各级培训管理组织的培训压力和工作量,使他们把有限的精力放在培训的薄弱环节上。层级责任制培训模式使护理人员既要参加上级培训,又要培训下级人员,既有压力又有动力,激发了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促进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层层培训、层层负责,避免了操作培训中的疏漏之处,有利于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操作水平。此模式的护理培训全面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培训过程中除了专业培训,还突出强调人性化服务,规范护士礼仪和文明用语,努力让每位病人得到更好的护理服务,感受到护理人员的贴心关怀,促进患者身心康复。

通过层级责任制培训模式前后的对比观察,使用层级责任制培训模式后,护理人员操作考试成绩均有明显提高,统计学上具有明显意义。护理人员操作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医院整个护理队伍护理技术操作水平得到提升,全年护理部未收到由于护理人员操作技能方面的投诉。

通过初步开展层级责任制培训模式的护理培训,我院护理工作收到了较好的成效。我们会通过实践进一步完善规范层级培训模式,促进全院护理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黄石群.护理人员层级责任制培训模式的探索[J].医学信息,2011,24(7):3068-3068.

员工培训考核方式篇4

为了提高培训工作的计划性、针对性、有效性,使培训工作更为切实地发挥作用,提高员工的实际工作技能和工作绩效,根据Gmp要求和2010年培训计划,结合2014培训重点——历次Gmp检查及自检提出的问题及整改情况,我们对2014年度的公司内部培训作如下安排:

一、公司级整体培训:

1、培训对象:公司全体员工

2、培训目的:

(1)、引导员工认清自己的责任与使命并成为可堪培养与发展的优秀企业员工。

(2)、树立正确的质量意识和观念,更新现有专业知识,充实个人知识储备,巩固和提高公司质量管理水平。

(3)、强化员工Gmp意识,全面扩大Gmp领域的专业视野。

(4)、了解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法律法规和常见事故防范、应急措施基本常识;掌握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提高职工安全生产意识;减少或杜绝安全隐患和事故的发生。

3、培训内容及方式

培训内容:结合历次Gmp检查及自检发现的问题与整改情况,讲授有关药品法律法规、药品Gmp知识、质量管理、生产管理、物料管理、设备管理、安全生产相关知识等。

培训方式:综合管理部统一组织全体员工集中面授。

4、培训学习时间

2010年7月下旬1-2天。

5、考核

笔试,采取闭卷考,笔试考核试题由各授课人出题,综合管理部统一组织考试。

二、部门级岗位培训:

1、培训对象:各部门员工

2、培训目的:各部门负责人根据本部门员工应掌握的Gmp文件、岗位职责、专业知识、操作技能等,进行有针对性的部门岗位培训,强化员工Gmp意识,提高员工工作技能。

3、培训内容及方式

培训内容:部门岗位必备的专业知识、部门相关Gmp文件、部门职责、操作技能、岗位Sop及相关的管理制度等。

培训方式:由各部门自行组织本部门员工采取集中面授、现场演示、讨论会、文件学习等方式进行培训,部门负责人为主要授课人,并把培训讲义或培训大纲、培训记录、培训试题等相关培训档案材料报送到综合管理部备案。

4、培训学习时间

2010年全年各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

5、考核分口试、笔试,笔试考核由部门负责人自行组织考试;口试由授课人在课堂上进行提问。口试占50%,笔试占50%,笔试为闭卷考。

三、班组级岗位培训

1、培训对象:各班组岗位员工。

2、培训目的:着重加强班组岗位培训,有针对性的开展班组岗位培训,使Gmp工作贯彻落实到每一个岗位,提高岗位员工的工作技能。

3、培训内容及方式

培训内容:班组岗位必备专业知识、岗位相关Gmp文件、岗位职责、岗位Sop、生产工艺规程、实际操作技能及岗位相关的管理制度等。

培训方式:由各部门组织班组岗位员工采取集中面授、现场演示等方式进行班组岗位培训,授课人由班组长或优秀员工担任,班组长负责培训出题、考核,并把培训讲义或大纲、培训记录、培训考核成绩等相关培训档案材料报送到综合管理部备案。

4、培训学习时间

员工培训考核方式篇5

关键词:持证、培训、探讨、实践

中图分类号:C975文献标识码:a

技能人员持证培训考试的描述

1.1技能人员持证培训考试的目的

依托公司培训中心,以提高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为核心,加强生产技能人员培训项目开发,大力开展以实际演练为重点的技能实训,推动技能人员培训由“重理论、重证书”向“重技能、重效果”转变,有效提高生产一线技能人才的技能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提升生产技能人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2企业对技能人员现场培训的要求

培训是提高公司员工素质的主要途径,对一线的生产技能人员进行现场培训又是企业培训工作的重点。生产技能人员培训的目的在于促进生产、营销一线人员实操技能水平的提升以及对标准作业流程的履行能力的提高。针对生产技能人员的工作特点,以课堂教学为主的传统培训方式已不能满足员工及企业对培训的要求,“现场讲解、现场演示、现场实操、现场考评”、“在讲解中理解、在演示中学习、在实操中消化、在考评中掌握”成为了现代培训模式的组成部分。

1.3技能人员持证上岗培训实施周期

为进一步促进技能人员队伍建设,实现公司人力资源优化配置,以技能人员能力建设为核心,以大力开展技能人员培训为手段,建立技能人员持证上岗制度,统一规范公司技能人员安全和业务的培训与考评。技能人员持证上培训常态实施周期为3年,即:技能人员持证后每3年为一个培训、考试、核证期。

1.4技能人员持证上岗培训的范围

技能人员指公司主业和集体企业中从事变电运行与检修、输配电线路运行与检修、电力调度与通信、电力营销、电力工程施工、路灯建设与运维等生产工作的技能人员。

二、技能人员持证上岗培训的实施

2.1现有的培训方式

技能人员的培训历来都是公司各级领导关注的重点项目,公司近几年来的培训计划及实施情况的数据显示,技能人员的培训项目及人员数量在每年的培训工作中占的比例是最大的。除了课堂教学培训、现场培训以外,公司还开展了岗位练兵、技能竞赛等多种方式来巩固检验技能培训的效果。

2.2现有培训方式存在的问题

1)课堂教学培训主要采取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虽然在近年开始随着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课堂教学的方式也在不断的更新进步,但总的来说还是以老师授课为主,对学员的接受程度以及培训后的效果追踪关注较少,可以说培训流程到下课就基本结束了。

2)岗位练兵和技能竞赛主要是采取竞赛的模式,对某一个具体的工作项目进行工作流程及完成水平的测试。竞赛可以对培训效果进行一个检验,从而促进培训。竞赛的不足则在于由于竞赛的项目针对性非常强,往往只是一个工种所需掌握的技能里很具体的一项,所以对技能培训的整体性不强。

2.3技能人员持证上岗培训的具体实施

通过对现有的培训方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我们期望能够在现有的培训方式上有所创新,从而使公司的培训能取得满意的效果。技能人员持证上岗培训工作的开展,正是在这样的思路指导下开始的。

2.3.1培训需求调查分析

1)培训需求调查的方法

培训需求分析是实施培训闭环管理流程的前提。不进行培训需求分析的培

训是盲目的培训,往往达不到预期的培训效果。由于培训需求调查分析是整个流程中的第一个环节,是办好培训的基础性工作,所以技能人员持证上岗培训需求调查得到了公司分管领导、人力资源部、培训中心及相关专业部室的高度参与。培训需求调查的方法有很多种,本次培训采取座谈法进行培训需求调查模底。

2)培训需求分析

培训需求分析从层次上来划分,可分为三个层面:组织层面分析、职务层面分析和员工个人层面分析(见图1)。

图1是培训需求分析流程图:

a)组织分析

按照公司统计报表显示,各岗位人员分布为:输电运检主要包括线路巡视检修、电缆工、带电检修类约221人;变电生产主要包括变电运行和变电检修类专业约940人;电力营销类约1421人;配电生产类约614人;电力调度及通信类约181人;农网配电与营业类约471人;集体企业主要生产岗位约1138人,合计约4994人。人员分布如表1:

b)职务分析:

根据技能人员所在岗位工作特性进行分析。技能人员是处于公司生产、营销一线岗位的员工,他们的工作特性就是要会做事、能做事、愿意做事。那么针对技能人员进行的培训,就要以能掌握具体的工作技能为主要目标。

c)员工个人分析

对员工个人层面的分析主要从以下两个维度进行:员工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员工个人的态度和职业素养。在明确了个人岗位的任职资格要求后,应找出员工目前状态和应有状态之间的差距,从而确定培训需求。

2.3.2制定培训计划

1)培训周期

技能人员持证上岗培训首轮实施周期为3年,即:2011-2013年。该阶段在公司系统全面建立各技能岗位持证上岗的培训、考试、取证制度,并完成主业和集体企业的全体技能人员首轮持证上岗。

2)培训类别

通过调查分析讨论,我们讲公司系统内所有的技能人员分为了六大专业,32个工种。即电力调度通信、变电运行与检修、输电运行与检修、电力营销、电力工程施工、路灯建设与维护六大类。

3)培训计划及实施安排

培训以基层单位组织自培为主,各岗位技能人员培训由公司统一安排。培训教材使用国网公司生产技能人员职业能力培养专用教材,考试考核题库由公司人力资源部会同有关部室研究制定并统一下发。公司培训中心按照下表时间结点安排专业考试考评工作,安全考试由安监部统一安排。业务考试考评由专业知识考试和实操考核两项组成。

2.3.3培训考核方式

技能人员持证上岗培训考核考评由三部分组成:行业取证审核、业务及安全培训、业务及安全考试考评。

1)行业取证审核:人力资源部统一审核岗位行业取证,主要审核内容按照岗位要求,审核技能鉴定等级和专业技术资格。

2)业务及安全培训:人资部将会同专业部室拟定并下发各相关专业的业务知识、安全知识题库,题库下发后,即为各专业培训阶段。培训实施方式分为公司层面集中办班培训和基层单位依据题库和国网公司生产技能人员职业能力培养专用教材进行自培两种。

3)业务及安全考试考评:业务考试考评分应知和应会两部分。人资部、培训中心会同各相关部室,按照持证上岗培训的具体实施安排,分步实施业务技能考试考评。参加公司集中培训的员工,在培训班结束直接进行考试考评;参加基层单位自培的,由公司下发考试考评通知,相关部室依据题库出题,基层单位分批次报参考名单,并按时组织员工到培训中心,参加业务技能的应知、应会考试考评。安全考试由安监部负责每年组织各专业进行考试。

2.3.5岗位资格的认证

公司人力资源部依据技能人员的行业取证、安全培训与考评、业务培训与考评情况,对其进行岗位资格认证,认证合格者颁发《岗位资格证》。《岗位资格证》包含以下信息:持证人基本信息、行业取证信息、安全培训考评信息、业务培训考评信息。

首轮持证上岗工作完成后,公司技能人员必须取得《岗位资格证》方可上岗。《岗位资格证》有效期为三年,到期应再次进行持证上岗认证。

三、技能人员持证上岗培训的保证措施

3.1制度体系的保障

为了使公司技能人员持证上岗培训工作能够顺利的开展,公司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如《武汉供电公司技能人员持证上岗管理办法》、《技能人员持证上岗实施方案》。

3.2组织体系保障

公司各部门、各基层单位加强现场作业的技能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的监督检查,确保上岗人员全部持证。公司人力资源部每年会同相关部门对技能人员培训工作进行效果评估,将各基层单位持证上岗率纳入年度业绩考核。

3.3教材体系保障

为了能使公司技能人员能更好更快的达到《武汉供电公司技能人员持证上岗管理办法》的要求,培训中心在公司人资部及相关部室的帮助配合下,编写《武汉供电公司技能人员持证上岗考核题库》系列丛书(以下简称《题库》)。《题库》共有六本分册,分别是输电线路运行与检修分册、变电运行与检修分册、配电线路运行与检修分册、电力调度与通信分册、电力营销分册、电力工程施工分册、路灯建设与运维分册。除了编写《题库》,我们还按照各基层单位所报技能人员的种类和数量印刷并发放了《题库》,确保公司每位在岗技能人员人手一册。

3.4培训设施保障

为配合公司技能人员持证上岗培训的顺利开展,培训中心对现有的实训室以及基地进行了改造升级,如电能计量仿真实训室、抄核收仿真实训室、继电保护实训室、变电仿真实训室、配网实训基地。确保各实训室能满足技能人员持证上岗培训的需求。

四、评估与改进

4.1实施后取得的成效

1)2011年按照公司技能人员持证上岗培训计划,将公司系统内364名班组长分10批送往山东国网技术学院进行为期一周的班组长管理培训,不仅提高了班组长的管理水平,还让班组长们就专业技能有了相互交流的契机。2011年还完成了变电运行与检修类“工作负责人、工作签发人、工作、安全员”四种人共计369人的持证上岗培训。

2)2012年按照公司技能人员持证上岗培训计划,完成调度信息通信专业214人、变电检修专业185人、输电线路126人、配电线路794人、电力电缆42人、带电作业48人、装表接电127人的培训考核考评。

3)2013年,截至目前为止,完成培训用电检查356人、营销稽查86人、装表接电44人、电能表修校76人、电力负荷控制16人、变电一次安装45人、变电二次安装55人、电缆安装56人、送电线路架设118人的培训考核考评。并完成了第一次补考,包含5个工种共35人。

员工培训考核方式篇6

摘要:企业管理培训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要提高企业竞争力,提高企业管理培训水平是一个重要途径。本文对当前企业管理培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创新管理培训模式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企业管理;培训;创新;措施

作者:彭燕平(杭州日报报业集团)

一、引言

管理人员培训是企业人才有效管理的重要手段,创新和改进新时代下企业管理人员培训工作,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促进企业健康长远发展的重要措施。新时代对企业管理人员培训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企业管理发展空间更为广阔。本文对当前企业管理培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创新管理培训模式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

二、企业管理人员培训的基本内容及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一)企业管理人员培训的基本内容

企业管理人员是作为生产性要素投入企业经营活动中为企业创造价值和效益,是所有资源中最宝贵的资源,是企业生存、发展和保持核心竞争力的原动力。企业管理人员培训是提高员工职业素质和专业能力的重要手段,当前许多企业管理者认识到了人力资源在企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开始制定和完善人力资源制度来助力企业发展,如人员选聘录用制度、培训开发制度、员工激励制度、评估考核制度、奖金福利制度等一系列制度,保证了企业员工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使其充分发挥自身价值,为企业创造财富。企业管理人员培训的内容丰富多样,通过培训促进员工管理思想、理念、管理方式的更新和技术技能的提高,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得到提升,能够胜任每一份工作。通过对员工进行企业价值观方面的培训,使企业文化渗透到员工的思想当中,增强了企业认同感;通过业务流程、岗位技能、工作内容、工作标准培训,促进员工更好地履职尽责,有效提升员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环境的能力,有助于企业计划、企业目标的实现。

(二)企业管理人员培训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企业管理人员培训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内在需要,是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合理配置企业资源,提高劳动生产率。设计科学合理的企业管理人员培训,对企业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首先,可以更好地激发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员工自身目标和企业愿景的高度统一,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随着企业对管理人员培训方式的不断探索和实践,越来越多的企业注重企业管理人员培训,对增强企业凝聚力、创设企业良好的文化氛围、树立企业形象、吸纳人才和资源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管理水平和企业效益的提高。

三、企业管理人员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对管理人员培训意识淡薄

人力资源是企业战略目标实施的主体,管理人才在企业生存及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大多数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管理人员的培训重视度不高,企业在学习、培训中比较盲目和无所适从,培训与企业目标脱离,导致培训失去了实际意义。有的企业在管理培训上面舍不得投资,认为不如投在设备或工人福利待遇上,造成管理培训工作成为空谈,流于形式,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二)培训方式落后、效果不强

有的企业能够充分认识到管理培训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也会定期组织、培训企业管理人员。但大多采取传统的培训方式,培训仅仅停留在表面,深入开展的程度不够,企业员工多为完成培训任务去被动接受培训,并未真正从心底意识到培训的价值,培训中支应凑合,造成培训效果不强。

(三)培训测评形式简单

企业在管理培训考核过程中,考核形式简单,考核不严,考核方法单一,培训人员不能真正学习企业管理知识,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无济于事。对企业的长远发展缺乏战略眼光和全局思维,注重企业的正常生产和经营,忽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培训的重要性,导致企业对培训和人才管理不重视,对人力资源评价标准过于简单,评价标准不具体、不统一,导致评价结果缺乏客观性和合理性。

四、创新企业管理人员培训模式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

(一)企业要提高对管理培训的认识

企业要提高认识,把管理培训作为企业的重中之重,增强企业管理培训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树立正确的培训意识,经常组织培训,带头参加培训,带动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要创新培训方式,采用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增强员工的参与意识,丰富员工的管理知识,使其更好地为企业作贡献,提高企业的总体实力。

(二)创新企业培训方式,改革培训内容

企业管理人员要引领广大干部职工解放思想,创新思维,摒弃传统、落后、僵化的思维模式和观念,用新视野、新角度、新思维去看问题,对培训方法和培训内容进行大胆改革,创新学习内容,根据企业实际和职工需求,制订科学合理的教育培训计划,加强员工素质和技能的培训,引导教育职工积极参与培训、乐于培训,提升综合素质和能力,在经营思路、工商管理、技改投入和技术创新方面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提高应对解决复杂疑难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使员工能更好地与不断发展变化的环境相适应。

(三)健全培训考核机制

管理培训对员工考评是一项重要内容,对员工进行考评可以促使员工更加积极地接受培训。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考核制度,对员工实行公平公正的考核,促使企业员工在知识考评中不断地完善和提高自身,加强学习,丰富知识,通过管理培训工作的高效开展来提高所有员工的综合素养,促进员工全面发展和进步,为企业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

五、结语

新形势下的企业管理人员培训工作是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只有不断探索和创新科学合理的培训方法和途径,创新培训方式和管理手段,建立和完善培训制度,对企业员工进行科学系统的教育培训,强化培训效果。针对培训中存在的问题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提升员工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推进企业的繁荣发展,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祁亚文.国有企业职工培训策略与效果评估探讨[J].管理观察,2018(07):12-13.

[2]苏萌.强化企业工商管理培训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J].商场现代化,2017(10):110-112.

员工培训考核方式篇7

一、我国中小企业员工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培训计划制定不合理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员工培训计划非常不合理,基本上都是为了满足当时的需要,进行短期培训,没有考虑到员工的长期发展,不会为员工在不同的时期根据他们自身需要为他们提供培训,或者是从事某一个岗位的员工只进行该岗位的一个简单上岗培训,导致员工的综合素质都比较弱,一旦工作中出现复杂一点的情况就有点手足无措,不能独立解决。

2.员工培训方式太单一

基本上我国的中小企业的培训都是一种形式,包括有的大企业培训方式也大同小异,无外乎就是开个全员动员会,办个培训讲座,组织出去学习一周等,这些方式达到的目的无疑就是给员工洗一下脑,鼓励员工拼命工作。而外出学习就相当于是公费旅游,根本毫无作用,很少考虑员工自身工作需要,也缺少与员工的交流沟通,而仅仅是走一下过场,再拍点照片对自己的企业进行人才培养宣传,实际达到的效果微乎其微。

3.员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

员工参加培训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是中小企业员工之间的竞争压力小,很多员工在自身的岗位上都只是做好自身的本职工作,既没有来自对手的竞争压力,又没有想过要达到更高的职位,所以导致员工不会被培训给自己带来的竞争力所吸引,只是为了应付而参加培训。其次就是中小企业制定的培训计划效果不明显,对员工起到的帮助作用不是很大。最后就是有的企业为了节约经费,会安排员工在休息时间来进行培训,进而导致了员工都不愿意参加,甚至是厌恶培训。

4.培训考核机制不健全

现有的培训考核机制一般是对员工在培训期间学习到的知识进行书面考核或者让员工自我总结,有的培训甚至不会考核员工。没有根据员工在工作中的实际情况,工作态度等的转变来进行全面的考核,导致无法根据具体情况来改进和完善培训计划,现有的情况是有的企业几年甚至十几年都使用的一套培训课程,所能起到的作用也就可想而知。

二、解决我国中小企业员工培训问题的策略

1.根据员工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后制定培训计划

从员工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培训需求进行分析是制定完善的培训计划的前提。同时有利于让员工积极的参加到培训中来,提升自身的积极主动性,进而提高培训的效率。

2.采取科学的培训方式

科学的培训方式有很多种,在制定培训方式时,我们不能生拉硬拽的采取某一种培训方式,而是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采取一种或多种方式结合的方法来进行培训,这样培训的效果就很好很多。同时多种培训方式结合的做法也能取长补短,将多种培训方式的优点结合起来,让参加培训的人员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培训的知识,提升培训的效率。

3.调动员工自身的积极性

员工培训考核方式篇8

第二条长宁页岩气作业区员工教育培训主要分为六类培训:一是轮班培训,井站长、班组长轮班每月上岗前培训,由作业区负责组织实施。第一、第三季度作业区组织一次扩大的轮班教育培训,参加培训人员为井站长、班组长、各集气站及井组人员。第二、第四季度作业区组织一次扩大的轮班教育培训,参加培训人员为井站长、班组长、中心站人员。二是中心站实行自主培训工作,每周对所属员工开展一次班组培训,由中心站负责组织实施,作业区负责监督指导。三是作业区管理技术干部每周开展技术培训工作,由作业区负责组织实施。四是各级技能竞赛培训工作,由作业区负责组织实施。五是新入厂员工的培训工作,由作业区和中心站共同负责组织实施。六是作业区巡管人员的培训工作,由作业区分管管道的副经理及管道工程师负责组织实施。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

作业区成立培训领导小组,作业区行政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培训工作的领导及其他业务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成员由综合办公室、生产技术办公室室、HSe办公室部门负责人、各井站长及巡管班班长组成。

第三条长宁页岩气作业区员工教育培训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是综合办公室,综合办公室负责作业区的员工教育培训工作的组织、计划、费用申请、资料收集归档、考核评比等工作;生产技术办公室协助综合办公室做好培训课程的制作、授课、考试及负责组织作业区管理技术干部每周技术培训工作;HSe办公室协助综合办公室做好培训课程的制作、授课、考试工作,协助生产技术办公室做好技术干部每周技术培训工作;中心站负责做好中心站自主培训工作。

第四条各部门及人员职责

(一)综合办公室职责

综合办公室是作业区培训的牵头和组织部门,负责组织培训和参与培训履职考评。主要职责如下:

1.负责组织收集各股室、各井站年度培训需求矩阵、培训计划;

2.负责编制轮班培训资料,培训经费的报销,组织协调相关车辆接送、教学人员、教学用具、培训场地;

3.负责收集轮班培训考试题并汇总、编辑、打印、批改;

4.负责收集井站自主培训的资料和经费的报销;

5.监督并指导井站员工自主培训的考试、考核;

6.收集作业区管理技术干部培训计划并督促实施;

7.负责组织培训效果的评价,征求意见和建议,改进培训方式和内容;

8.负责技能竞赛工作的信息传达及组织,参与技能竞赛的实施和考核;

9.负责新入厂员工的培训安排和考试考核;

10.负责建立员工培训档案。

(二)生产技术办公室、HSe办公室职责

1.负责每年12月编制次年年度培训需求矩阵、计划,并在12月31日前报给综合办公室;

2.负责每月7日前制定当月中心站轮班培训课程表、课件并报给综合办公室;

3.负责对轮班培训员工进行理论、实际操作培训。根据培训内容编制考试试卷、组织员工考试;

4.生产技术办公室负责组织技术干部每周培训工作。每周五按照培训计划编制下周培训课件及试卷并报给分管培训副经理审核,培训资料、照片等自行保存。

5.每月统计股室送外培训人员资料,并将培训档案报综合办公室。

(三)班组职责

1.负责每年12月编制下一年年度培训需求矩阵、计划,并在12月31日前报给综合办公室;

2.负责每月7日前上报月度自主培训课程表、课件到综合办公室;

3.组织井站员工自主培训、考核,整理培训资料报综合办,每月至少参与一次值守站培训;

4.每月统计井站送外培训人员资料,并将培训档案报综合办公室。

(四)技能竞赛教练及参赛学员职责

教练职责:

1.按竞赛需求人员和竞赛专业及科目推荐教练组成员名单;

2.按竞赛需求人员和竞赛专业及科目推荐学员成员名单;

3.编写单科目及总体培训方案;

4.按培训需求提培训、竞赛物资需求表;

5.按审核后的培训方案实施培训;

6.负责培训期间学员的管理工作;

7.负责培训期间的考勤、考试、考核。

(五)学员职责

1.认真听课、勤于练习,独立思考、保质保量完成学习任务;

2.遵守培训方案上的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有事履行请假手续;

3.尊敬教练、团结学员、互帮互学,共同提高;

4.爱护公物、做好并保持教学场地的环境卫生

第三章培训方式方法及内容

第五条井站长、班组长轮班培训,由作业区负责组织实施。主要由综合办公室、生产技术办公室、HSe办公室对中心站站长和各井站班长开展专项培训,培训地点设在宁201井区中心站,每月13、14日进行(如有特殊情况以临时通知为准),每次不少于2天。在每月7日前各股室将培训课程表和课件报综合办公室,综合办公室整理后报分管领导审核。培训内容包括:本单位安全管理构架及管理要求、本单位主要或重大风险和隐患情况及控制措施和管理要求、主要业务部门、关键岗位人员的安全职责等安全生产责任制、本单位应急管理体系及应急预案、应急处置程序、步骤和要求、安防器材的结构原理及使用,以及各岗位管理技术干部对所管业务的要求等。

培训结束后通过理论考试、操作考试等方式,统一考试或考核,所得成绩纳入绩效考核。综合办公室在培训结束后整理好培训相关资料并报销培训费用,对学员成绩进行分析并提出绩效考核意见。

第六条油气管道保护班培训,主要以召开油气管道保护班例会的形式开展培训工作,由作业区分管管道副经理负责组织实施。主要由生产技术办公室对油气管道保护班人员开展专项培训,培训地点设在宁201井区中心站,每月开展一次,在管道保护班例会前5日由作业区管道工程师将培训内容和课件报分管领导审核。培训内容包括:管道完整性管理、场站阀室完整性管理、管道第三方动态隐患管理、管道pCm、探管设备使用、管道安全隐患告知书、第三方协调单填报以及管道、阀室应急处置程序、步骤和要求等。

培训结束后通过理论考试、操作考试等方式,统一考试或考核,所得成绩纳入绩效考核,每月月底前将本次考核试卷或考评成绩及自主培训资料上报到综合办公室。

第七条中心站自主培训工作由中心站负责组织实施,作业区负责监督指导。中心站自主培训在各中心站自主开展,地点设在各井站学习室,每周开展一次班组培训,每次不少于4课时。培训主要负责人为各井站站长、班长,也可由轮班员工轮流讲课。培训内容为:井站应知应会理论、实际操作、应急措施、岗位操作技能;基础理论知识;安全知识培训(含变更管理、安全预案演练、应急处置程序等);信息化和设备设施的常见故障判断与处理;法律法规及企业相关规章制度;作业区下发的各类文件;各类安全经验分享;作业区井站长轮班培训内容等。同时实际操作培训不少于8课时。

各井站在每月7日前将自主培训课程表、课件报作业区综合办公室,接班后按计划组织培训,各中心站集中开展培训,如无法实现集中培训的,由有人值守站自行组织,井站长、班长每月至少参与1次值守站培训。培训结束后通过抽问、笔试、动手操作等方式,检验员工培训效果,考核结果与员工个人绩效挂钩。同时在交班前将本次考核试卷或考评成绩及自主培训资料上报到综合办公室。综合办公室汇总各井站资料后报销培训费用。

第八条管理技术干部培训工作由生产技术办公室负责。每月25日前由生产技术办公室编制次月培训计划并报给综合办公室。每周二8:00至8:30和每周四18:00至19:00在上罗办公室组织培训,培训内容为各岗位管理技术干部对所管业务的理论、实际操作进行交流培训。按照培训计划每周五前由讲课人员编制下周的培训课件及试卷并报分管培训工作的副经理。每季度评选一名优秀授课人员,每季度由分管副经理组织一次考试,根据考试结果,评选前三名进行奖励。

第四章培训项目管理

第十一条主办部门应合理设置培训课程,优选培训教师,科学选择培训场所,加强培训过程管控,确保符合意识形态工作、QHSe体系建设、内控和合规管理等工作要求,保证培训质量效果。

第十二条培训项目结束时,主办部门应对学员培训结果进行考试(考核),并如实记录;组织学员对培训项目进行评估,并填写《培训项目效果评估调查表》。培训项目资料应及时归档,确保资料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第十三条确因生产任务不能如期举办的培训项目,以及培训人数、期次和内容等有调整或变化的,由综合办公室提交变更申请。

第十四条建立员工培训档案登记制度,如实记载员工参加教育培训情况和考核结果。对于参加2个月及以上脱产培训的学员,按照有关规定登记并存入个人档案。

第五章员工培训考核

第十五条员工教育培训工作纳入作业区绩效考核。

1.各类员工教育培训均应按作业区会议纪律要求执行,对于违反纪律的行为按照以下要求进行考核:上课迟到早退的扣个人当月绩效100元;旷课1节扣个人当月绩效300元;遇特殊情况不能参加培训,需向分管培训的领导请假并完善请假手续,经签字同意后方可不参加培训。上课时间手机响铃或打接电话的扣个人当月绩效100元。授课人员应按课程表时间准时授课,如因其他工作原因变动授课人员,需自行在股室内协调其他人员授课,并在培训前向综合办及分管培训的领导告知,如未按时进行授课,迟到的扣当月绩效200元,旷课1节将扣当月绩效500元。

2.轮班培训笔试成绩低于60分,个人扣当月绩效300元。

3.中心站自主培训中考核不合格的员工由井站自行制定考核标准在当月的绩效考核中兑现,作业区根据各井站每月上报的试题和实际操作内容至少每季度进行检查并抽考1次,笔试成绩低于60分或实际操作不合格,个人扣绩效200元,同时根据各井站抽考成绩对第一名和最后一名的井站进行加分和扣分,形成激励机制,促进各井站员工掌握培训知识,提高培训效果。

员工培训考核方式篇9

【关键词】专业技术人员管理问题对策

如何建立科学的职称管理体系,对于促进人民银行人才队伍建设具有积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过去的实践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基层央行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中出现了诸多“瓶颈”,阻碍了人才队伍建设步伐,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基层央行履职能力。

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评价体系不完善,考核过于粗放

专业技术人员考核是加强管理的重要环节,但由于缺乏完善的考评体系,导致考核流于形式。一是考核程序简单化。目前,基层央行专业技术人员考核基本上是以民主测评来“一锤定音”,有的连述职程序也简化了,往往是走走过场。二是考核指标弹性化。专业技术人员考核,应包括对个人知识结构、基本素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多方面。实践中,考核指标体系不完善,考核的随意性和主观性较大。三是考核结果趋同化。考核结果基本上都是“优秀”或“称职”,极少出现“基本职称”或“不称职”的考核结果。过于粗放的考核不但没有达到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和队伍建设的激励约束作用,甚至还助长了不正之风,出现了人情考核、照顾考核、“优秀”指标轮流坐庄等现象,形成了考核组织者缺乏动力,被考核者缺乏压力,考核工作浮于表面的不良现象。

(二)激励机制不健全,导向效应弱化

正向激励是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发挥职称管理导向效应和促进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但由于机制的不健全和制度的不完善,弱化了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是职称激励效用在聘任前和聘任后差异较大。为了获得较高的经济待遇,一些行员特别是没有职务的,往往会积极创造条件,争取获得专业技术职务聘任。而聘任后,由于考核作用未得到有效发挥,其结果也没有与经济利益和奖惩相挂钩,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得不到有效调动。二是专业技术职务考核与行政职务晋升之间缺乏有机联系,政治待遇方面的激励制度不明确。

(三)培训工作不配套,开发效率低下

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推进和人民银行职能的不断调整,金融新业务、新知识层出不穷,对员工的整体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使得专业技术人员聘后的再培训工作日显重要。而现实中,基层央行在这方面还存在较多不足,直接影响到专业技术人员素质和工作能力挖潜,不利于专技人才队伍的长足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一是过重依赖于专业技术人员岗位培训和自我充电,组织引导不够。二是培训整体规划性缺乏,培训方式单一。对于专业技术队伍素质建设一定时期内要达到什么目标,要开展哪些培训等问题缺乏深层次思考和探究,培训方式也仅仅着重于开办业务培训班等灌输式培训。三是针对性培训较少。对于新业务、新知识的培训,如反洗钱、征信管理等等,没有及时跟进。

(四)动态管理不到位,退出通道阻塞

主要体现在续聘工作不严密,聘任终身制没有完全打破。一般情况下只要确认了任职资格被聘任后,如没有特殊的情况,均可续聘,有的甚至是异岗续聘、混岗续聘,造成专业技术职务职数出现了宁滥不缺、只增不减、只进不退等的现象。

二、加强专业技术人员聘后管理的相关建议

(一)实现三个转变,重新定位聘后管理指导思想

一是实现从“职称福利论”向“职称开发论”的转变。要坚决摒弃把职称评聘单纯作为解决职工福利待遇的手段这一观念,树立培养、开发、挖掘人才的职称管理新理念。二是实现从“数量专技观”向“质量专技观”的转变。人才建设上只能以质取胜,不能以量取胜,同时,也不能因为怕浪费了职称指标、损害了员工利益而舍本取末,放松管理。三是实现独立性管理意识向关联性管理意识的转变。应看到职称管理派生于人事管理大框架,与人事管理的其他内容紧密联系。

(二)突出两个重点,建立科学的考核管理机制

1.建立系统的考评体系。一是量化考核内容,注重考评实效。把工作任务、岗位要求与专业技术岗位职责有机地结合起来,进一步细化考核内容和标准,确保考核评价机制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二是加大日常考核力度,消除年度考核的片面性和滞后性,确保考核与被考核双方及时掌握考核情况,采取相应完善措施。三是严格考核程序,强化考核力度。严格按照个人述职、民主测评、部门推荐、领导小组审定考核结论、下发考核结果等五个环节,抓好考核落实,确保考核工作不走过场。

2.加大激励约束的力度和可操作性。一是要变激励政策单一化为激励政策多元化。如将优秀、称职、基本称职等各档次考核结果与工薪挂钩、建立专技奖励基金等。同时,实现专业技术管理制度与行员管理制度的同步融合,如职称考核为优秀的在行政职务上予以优先提拔等。二是建立和完善激励约束办法。如职称考核经济奖惩操作办法、职称考核与政治待遇挂钩的具体办法以及其他激励约束措施操作细则,确保激励约束机制的落实。

(三)坚持“两个有利于”,创新专业技术培训机制

一是上级行应加大对下级行的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工作的定性、定向引导。根据金融理论前沿领域和金融业务实践发展趋势对各级行人才发展的要求定期向下级行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指导性意见、相关文件等,有利于各级分支机构提高专技培训工作的前瞻性。二是建立专业技术人员人才库。按照分工负责、分级建立、分级管理的模式,建立相应级别的专技人才库。三是明确职责,整合培训师资力量。明确各级行的培训职责,突出专业技术培训重点。如总行负责高师的培训工作,大区分行、省会中支负责中师培训工作,依此类推。同样,在培训方式和内容上也明确分工。如省会中支以上行以专业论坛、脱产培训等形式重点负责金融理论培训;省会中支以下的则以非脱产培训班、讲座、以会代训等方式着力于金融实务培训。四是分类处置,开展个性化培训。各基层行对不同年龄、不同学历、不同专业优势的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应实施分类处置,突出个性化培训,实现培训工作“量身定做”。

(四)疏通一个渠道,深化人事管理体制改革

职称管理体制与人事管理体制息息相关。当前,专业技术人员管理诸多“瓶颈”从一定程度上讲都是僵化的人事管理体制带来的“副产品”。从央行人才队伍长远建设来看,应尽快疏通人才进出渠道,加速人才流动。一方面要加速基层行人才流动更新频率,使基层行能根据自身实际和专业岗位要求,引进人才,构建专业岗位人员配置最优结构。另一方面要出台人才退出制度。要进一步完善提前退休制度,给予其优惠政策,提高相关待遇,尤其是对那些考核不称职又符合提前退休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鼓励提前退休。

参考文献

[1]徐沛江.建筑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2013,(12).

[2]郭晓炜.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J].河北金融,2006,(1).

员工培训考核方式篇10

abstract:Stafftrainingcancontinuouslyimprovetheenterpriseemployees'knowledge,skillsandworkingattitude,soastoprovidestronghumanresourcesguaranteefortheenterprise,forenterprisestogainmoreadvantageinthecompetition.instafftrainingwork,theproblemofthetrainingeffectandwhetherthetraininginvestmenthasitsvaluehavenotbeensolved.thisarticlestudiestheevaluationwayofstaffeducationandtrainingeffect,inordertoprovidereferenceforstaffeducationandtrainingeffectevaluation.

关键词:教育培训;评估效果;职工教育

Keywords:educationandtraining;evaluationeffect;worker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4-0242-02

1为什么要对职工培训进修评估

企业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是指通过组织培训,同时借助一定的方式对培训的效果进行定性或定量的考核。通常情况下,评估培训项目的作用主要包括:①在整个组织内决定是否继续进行培训。②对培训进行改进。

2评估模式

在评估模式方面,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学者柯克帕特里克1959年提出的培训效果评估模型,目前在国内外得到广泛的运用,柯克帕特里克根据评估的深度和难度,将培训效果分为:

2.1反应层所谓反应层评估,就是受训人员对培训项目的印象如何,对于反应层来说,培训科目、方法、内容等是主要评估内容。通常情况下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反应层进行评估,对反应层进行评估一般在培训项目结束时,通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进而对受训人员的培训效果进行收集,同时收集受训人员的有用性反应,受训人员的反应对于重新设计或继续培训项目显得至关重要。

2.2学习层学习层评估法在目前的评估方式中比较常见,并且为各个企业所运用。该评估方法主要是对理解和掌握原理、技能、态度等培训内容的程度,对受训人员进行测量。对学习层进行评估考查,一般情况下采用笔试、实地操作和工作模拟等方式进行。对于知识和技能的提高程度,对于受训人员的受训结果,在培训前后,通过采用书面考试、操作测试等方法进行测评。

2.3行为层在实际岗位工作中,依据受训人员培训后的行为变化,判断所学知识、技能对实际工作的影响程度,这就是行为层评估。考查培训效果的过程中,行为层是一项最重要的测评指标。对行为层进行评估,往往是在培训结束后的一段时间内进行,在培训前后对受训人员的行为差别情况,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通过上级、同事、下属或客户等对受训人员运用培训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情况进行观察。对行为层进行评估通常情况下会涉及受训人员的主观感觉,对于受训人员培训前后的行为变化等,下属和同事往往会进行对比。

2.4效果层对受训人员的行为效果进行评估,这是将评估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也就是说,企业将重点考核培训对经营成果做出的贡献程度,考核指标主要涉及事故率、生产率、员工流动率等。通过分析这些组织指标,便于企业了解培训产生的收益。

3准确评估培训的效果是一项很困难的工作

对培训结果进行评估,美国人力资源管理专家洛丝特提出了一些建议:①在培训课程结束时,请受训人员填写相应的评估表。②让受训人员在开始培训之前谈谈希望学到什么。当培训结束时,让他们对自己提出的学习目标进行回顾,同时对学到的什么进行讨论。③让受训人员通过不断的提问,阐述对概念的理解,以及如何将这些概念运用到实际工作中。④通过小测验对讲完的每一项新技能或新概念进行测试,确保这部分内容被每个受训人员所掌握。⑤对培训结果进行回顾,让受训人员对取得的培训成果进行证明。⑥培训结束后,让受训人员在5-10分钟的时间内书写如何运用培训成果,以及何时用。⑦对员工的工作情况,以及使用新知识、新技能的情况进行观察。⑧对培训前后员工的表现进行比较分析。⑨让受训人员写下在工作中哪些培训内容最有用,哪些培训内容最没用。⑩给受训人员安排一项工作任务,要求他们使用新知识和新技能。任务完成后,与每位受训人员进行交谈,指出存在的不足,同时加强学习。

4评估和反馈培训效果的方法

作为完整的职业培训,评估和反馈培训效果在培训过程中作为重要的环节,通常情况下,需要根据评估结果完善培训的内容,调整培训的模式。在开展培训的过程中,对培训结果进行评估存在一定的难度,企业在评估过程中受人力、物力、财力的影响,企业只在反应层和学习层进行培训评估,根据新的质量体系管理要求,需要进行深层次的培训评估。结合上述理论,本文加大了以往培训工作的估力度,同时应用了新的方法:①培训结束后,通过不记名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反应层进行评估,调查内容主要涉及培训科目、教员、收获大小等,在上述方面要求反应层做出真实的评价。②根据培训的内容在培训结束后,对学员采用笔试或者实际操作的方式进行相应的考核,对于培训效果通过成绩进行评价。③组织教员和学员在培训结束时,针对培训的内容和收获展开讨论和总结,学员之间彼此交流培训的心得,同时为今后的工作制定行动计划,例如在培训过程中学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技能,对于收获的知识和技能可以在工作中进行实施,在今后的工作中哪些方面可以做得更加的完美,最后要求参训人员写出相应的思想总结。④通过回任工作考核的方式对行为层进行培训。对于接受培训的人员,在其回到工作岗位半年之后,随机选择一些参训人员进行考核。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检验培训效果通常情况下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参训人员回任后的工作表现。通过采用实地考察法,同时结合问卷调查法对回任人员进行考核。培训部门派人采用实地考察法对学员所在的工作部门进行实地考察,通过提前设计考察表,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采用直接领导对其进行口试的方法评估,同时对该员工的领导、同事,以及本人等进行沟通和交流,进而便于了解其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情况,同时详细地了解其回到工作岗位上的实际表现。对于问卷调查法,在进行调查过程中,调查对象包括:员工本人、同事、上级、下属等;考核内容主要涉及:思想方面的进步情况,有无改变工作态度和作风,是否提高了业务能力等。⑤结束培训评估后,将评估结果在与上级人力资源部门进行沟通。通过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让企业的管理层、人力资源开发人员、员工的直接上级和员工本人了解培训评估结果。通过了解培训评估结果,管理层重新设计或调整培训项目中不足的部分。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建立和完善培训、考核、使用、待遇一体化制度,采取措施鼓励受训员工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培训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而不断提高工作绩效。

参考文献:

[1]马巧英,杜文丽,杨旺.美国社区学院的社区职业培训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10).

[2]王凯.搞好农村职业教育的方法思考――基于农村从业人员职业培训视角分析[J].价值工程,201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