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特殊教育中的音乐教育十篇特殊教育中的音乐教育十篇

特殊教育中的音乐教育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9:10:00

特殊教育中的音乐教育篇1

关键词:特殊儿童;特殊教育;音乐教育;康教结合

音乐是一种抒发、表达、寄托情感的艺术,它跨越了语言、智力、行为的障碍,密切的影响着人们的行为生活。在特殊教育中,音乐教育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更能被特殊儿童所感知,成为打开他们心扉的一把钥匙。目前音乐特殊教育的对象普遍是自身存在某种生理或心理缺陷的特殊儿童,如:智障、听障、视障、脑瘫、情绪和行为障碍、多重残疾等,他们大多伴随智力发育迟缓,从而导致其在理解力和执行力上要比普通儿童更弱,而普通音乐教育模式,在很多地方与特殊儿童的发展并不相适应,难以有效开展教学及促使特殊儿童达到提高音乐修养和开发音乐才能的目的。音乐特殊教育模式不同,它更多是作为一种媒介,以促进特殊儿童身心发展或康复为目的,通过教学干预发挥补偿与矫正的作用。从音乐的功能来说,音乐本身具有引导人情绪的作用,能调动人体的良好能动反应,强化感官协调统合,使人的观察力、注意力、理解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得到一定的提高。因此,音乐特殊教育干预,能极大激发特殊儿童的潜能,达到教育与康复相结合的目的。在教学实践中,由于特殊儿童本身在接受教育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碍,因此音乐课的开展在教材选择、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组织形式及教学设备上,均需根据特殊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精心设计,才能满足特殊儿童的接受性,以提高特殊儿童的参与程度。

一、律动唱游课

律动唱游课是培养学生音乐综合技能的课程,它通过活泼多样、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轻松的唱唱、跳跳、玩玩、动动中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去体验音乐,可以起到协调身心发展,促进缺陷获得补偿的作用。律动唱游课适合在低年级学生中开展,这基于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且特殊儿童受智力影响,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大脑神经存在惰性,心理上缺乏期待,其感知积极性不强,知觉速度缓慢,接受能力弱,对普通的讲授课、欣赏课很容易感到枯燥和压力。律动唱游是动态教学,肢体律动简单,用拍手、跺脚、走、跑、跳、造型姿态等进行音乐表达,是培养学生乐感和训练肢体感官协调的极佳方式。且儿童的能动认知很多是在动作中发生的,并产生于活动操作。律动唱游课可以利用人体对音乐的节奏本能,有效缓解大脑神经的抑制状态,使人获得欢乐情绪,并在积极的动手、动口、动脑和音乐实践中,获得全身肢体感官的发展。律动唱游课开展的约束性较小,灵活性强,在促进特殊儿童康复补偿上适用性更加广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正确的社会行为和情绪行为特殊儿童受认知、行为、沟通方面的影响,在习得正确社会行为方面普遍存在困难,并伴有特殊情绪行为,如哭闹、自我伤害、攻击他人、不守秩序、随意活动等。而律动唱游本身是一种快乐的音乐活动,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不良的情绪行为通常会有明显的减少或消失,通过教师的良好引导,增加一些分享、合作、遵守秩序、礼貌行为等活动体验,可以很好的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如利用“问候歌”,学生可以认识其他人的名字,习得正确的问候行为,学会等待和遵守秩序,这过程带来的愉悦感会使特殊儿童更愿意去参与配合,自我情绪也在不断改变,这就潜移默化形成一种强化行为,让他控逐渐变成自控,让学生从注重自我转为注重他人行为及整体活动,从而增强正确社会行为能力。

(二)协调肢体运动技能律动唱游通过利用节奏因素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运动结构和动机,学生在简单的走、跑、跳、停、摆动、点头、舒展中,练习到精细和粗大肌肉的运动技能,对环境的积极反应,也增强了身体的自我意识,其平衡感、空间感、方向感、偏侧感、敏捷性等都得到了锻炼,使自身的肢体运动更加协调。

(三)培养沟通交流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低下是特殊儿童普遍存在的问题,包括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音乐本身与语言存着在较紧密的联系,利用节奏、速度、音高、力度、旋律、歌词等都能帮助语言进行表达,通过听、说、唱,可以很好的矫正语言方面的障碍,而音乐指令(包括手势、声势)的接收与反馈则大大增强了理解信息和接受指导的能力,从而促进了非语言沟通和与人交往的能力。因此,轻中度的语言障碍儿童可以发展语言沟通能力,而重度语言障碍儿童则可以增强其非语言沟通的能力。

特殊教育中的音乐教育篇2

关键词:音乐教育素质教育特殊作用

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二十一世纪的人才必然是全面发展的人才。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音乐教育以审美体验为核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之一。当今社会,人们对于素质教育的目的、要求和音乐教育独特的育人功能还没有充分认识到位。作为执教多年的一线教师,我就此种现象谈谈看法:

一、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

二十一世纪,要跻身于竞争激烈的国际行列并能在竞争中占据战略主动地位,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素质和人才问题。素质教育是现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教育,是新时期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自身不断发展完善的必然结果。

二、素质教育的内容

素质教育以人为本,旨在挖掘学生自身潜能,倾力于完善和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从本质上说,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是以尊重人的主动发展、注重智慧潜能的开发、注重健全个性的锻造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三、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特殊作用

1.育人以情,育人以德。贺绿汀说:“音乐是培养人民高尚道德品质、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音乐中丰富的歌、多彩的曲都蕴藏着美,美善合一的理念贯穿于学习的始终,音乐情感所表现的多态美使孩子情感丰富,适时诱导,适度拓展,能促进学生在聆听、演唱过程中产生共鸣,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求真、向善、爱美,以高雅的审美情趣,把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为人格要求。如古琴曲《梅花三弄》,它是美善合一的审美原则对中国传统器乐影响的代表作之一。它以梅花抗严寒、傲风雪的性格来比喻不屈不挠的高尚品格,隐喻具有高尚节操的人。

2.启迪智慧,完善思维品质。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所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比传授知识更重要,要发掘想象力,完善人的形象思维,注重实践,促进潜意识,诱发其灵感。协调全脑的均衡发展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形成,激发青少年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潜质。音乐教育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它在素质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1)思维品质的培养。音乐欣赏是一种形象思维的过程。学生形象思维的建立,首先表现为对乐曲的直觉感应,让学生自发、自觉地步入音乐的殿堂,去深刻感受美妙的旋律。如在《飘逸的南国风》中赏析弥渡山歌,可以选择具有浓郁的云南风情的《小河淌水》导入。那质朴自然、富于想象的歌词,从容舒展、自由流畅的节奏,婉转起伏、清新优美的旋律,定会使学生陶醉在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中。通过循序渐进的欣赏教学,可以强化学生的艺术通感,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延伸至今后对人生、社会的理解、体验和认识。

(2)创造力的开发。①舞美创编,心神合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以主持人的身份,引导学生随着音乐唱起深情欢快的歌谣。“听听――想想――唱唱――跳跳”,多层次地“重复”,成功搭建自信的平台,对于学生创造力的开发无疑是一种催化剂。②艺术创作中灵感思维的开发。如:提供场景,让学生自由组合,即兴创编,共同表演久旱无雨时节农民的心境、暴风雨中渔民划船归来的场景……易于唤起众多学生的自信,从而对艺术创造有了全新的认识,从此不再惧怕创造。

3.音乐教育可以塑造和谐的人格。孔子云:“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音乐是情感艺术,音乐艺术教育的首要目标是育人而不以培养音乐特长为目的,在塑造和谐的人格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

(1)以美扬善。①教材的内在美,引导学生逐步树立远大而正确的人生目标。音乐教育用音响的魅力给人们以美的滋润,教材中有表现雄壮的歌曲,有描写诙谐的乐曲,有悲伤的哭泣,有愤怒的呐喊……音乐情感所表现的多态美使孩子情感丰富,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求真、向善、爱美。②多变、和谐的教学情境,驱动学生自我展示与交流。通过建立节奏训练的游戏化、常识教学的趣味化、歌唱教学的模式化、鉴赏活动的情感化等,能促进师生互动,激发丰富的情感,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流畅表达与交流,使他们幼小的心灵世界更丰富、更和谐、更完美。

特殊教育中的音乐教育篇3

关键词:黑龙江特殊音乐教育发展建设

黑龙江高等特殊音乐教育的发展与建设研究,是当前黑龙江省高等特殊音乐教育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也是一个亟待研究的全新课题。而这项研究本身,又是一项全方位、系列化、深层次的复杂系统工程,必须根据黑龙江省高等特殊音乐自己独有的性质、特点、规律,进行有的放矢、务求实效的研究。为此,本文专门对此进行探索性研究,并将这项研究分解为以下三大理论层面。

一、强化教育目标的特殊性

黑龙江省高等特殊音乐教育发展与建设研究的第一个层面,是强化教育目标的特殊性。

所谓“特殊音乐教育”,乃是“特殊教育”中的一种,即特殊教育中的音乐教育。而所谓“特殊教育”,是指“运用特殊的方法、设备和措施,对特殊儿童、青少年和成人进行的教育。广义指正常人以外一切儿童、青少年和成人的教育,包括超常(天才)儿童教育,低常(弱智)、视力障碍(盲、弱视)、听力障碍(聋听、重听)、言语障碍、肢残儿童、青少年和成人的教育,以及精神病,品德缺陷的儿童、少年的教育。狭义指身心有缺陷的儿童、青少年和成人的教育。”

实施特殊教育的机构是各种特殊学校或特殊班。国外创设特殊教育学校始于18世纪20年代;我国创设盲童、聋哑学校始于19世纪70年代。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科技大学附设了培养超常儿童提前进入大学的“少年班”。“特殊教育”又称“盲聋哑教育”、“弱智儿童教育”。

黑龙江省高等特殊音乐教育的对象,是特殊青少年或成年人。对他们所进行的特殊音乐教育,培养目的特殊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对大多数受教育者进行特殊音乐教育,培养他们对音乐艺术的兴趣,增强音乐知识与音乐才能,并以此作为艺术教育与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和正常人一样,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另一个方面是对有特殊音乐才能的特殊人的音乐教育,使其增长才干,成为特殊人中的音乐工作者――演唱家、演奏家、指挥家、作曲家、作词家、教师等等。

因此,黑龙江省高等音乐教育的发展与建设,首先必须强化教育目标的特殊性,只有这样,才能为黑龙江省高等特殊音乐教育确立正确的方向,并以此作为整个特殊音乐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作为一条贯穿始终的红线。

二、凸显教育内容的特殊性

黑龙江省高等特殊音乐教育发展与建设研究的第二个层面,是凸显教育内容的特殊性。

教育内容是特殊音乐教育内部诸要素的总和,主要包括课程设置、教材编选与使用两大要素。教学内容是根据教育目标和教学大纲而设定的。

“课程设置是教学内容的核心,也是体现实施教学大纲的物质载体。”“教材是与课程相匹配的,有的教材本身就是课程内容,……教材是根据教学大纲编选的供教学使用和学生学习掌握的基本材料。”

黑龙江高等特殊音乐教育的课程设置,要凸显其特殊性,开设“盲人音乐课”、“聋人音乐课”、“哑人音乐课”、“智障人音乐课”等特殊音乐课。尤其是聋人音乐课,其难度就更大。因为音乐是声音艺术、听觉艺术。聋人因听力障碍,如此学习音乐,是一个亟待攻克,亟待创新的一个高端课题。

在教材方面,也要凸显特殊音乐教育的特殊性。在一般常规音乐教材形式(如文字教材中的教科书、讲义,视听教材中的投影、音频、视频,电子教材中的电脑软件,数据库、电子课件等)以外,要特别注重特殊音乐教材的编写与选用。例如盲文音乐教材、手语音乐教材等。

三、落实教育形式的特殊性

黑龙江省高等特殊音乐教育发展与建设研究的第三个层面,是落实教育形式的特殊性。

教育形式是为教育内容服务的,内容决定形式,但形式又反作用于内容。内容和形式是一对范畴,没有无形式的内容,也没有无内容的形式。形式与内容相辅相成,有机统一,才能完美结合,相得益彰。

黑龙江省高等特殊音乐教育的形式,是与其特殊的教育内容相匹配的,必须具体落实这些教育形式的特殊性,并以此作为整个特殊音乐教学的保证。

也就是说,特殊音乐教育要有特殊的教育形式,必须创造创新。不要拘泥于一般音乐教学的常规形式(例如课堂教学形式),而要针对特殊教育对象,分别采取不同的教育形式。例如针对聋哑人采用的手语教学形式、针对盲人采取的盲文识读的教学形式等等,都是特殊音乐教育的特殊形式。

基金项目:

本文为黑龙江省文化厅《黑龙江省高等特殊音乐教育的发展与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13a023。

参考文献:

[1]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

特殊教育中的音乐教育篇4

【关键词】特殊;教育学校;盲生;音乐教学

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制度的不断完善的现在,经济水平和生活水平提高许多,特殊学生的教育也越来越得到广泛的关注,盲生作为特殊学生的组成部分,是特殊学生的庞大群体。随着我国教育改革步伐的不断发展,音乐教学在特殊教育学校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作为盲生他们拥有灵敏的听觉,音乐教学能够为他们在另外一个世界打开一扇窗,给予他们自信,使他们能够发现美、感受美并且拥有美。通过创新音乐教学,不仅能对盲生的缺陷给予补偿,对其今后的个人发展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本文的论述,希望能给相关的工作人员提供参考借鉴的材料。

1.特殊音乐教学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1.1特殊音乐教学的理念。

特殊音乐教学是指在音乐教学中,根据特殊儿童的不同特点设计不同的教程,并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从而达到不同的音乐教学目标。对盲生,他们的视力之窗关闭,但在音乐教学中将所需用眼的线谱等通过言语更加生动、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得他们用耳朵或者触觉就能够感受音乐之美,感受音乐的魅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能力做了良好的铺垫。

1.2特殊音乐教学的研究背景。

早在古希腊罗马时期就有大量音乐与身心健康的报告。美国著名女作家海伦•凯勒就是特殊人群中的一员,但通过特殊教育使她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发光发热,充分证明了特殊教育的意义。随特殊音乐教学在国际教育大会中地位逐步上升,世界各国也开始重视特殊人群的音乐教学。放眼中国,盲人人数大约为800万,在中国知网以“特殊音乐教学”为关键词检索,就有1268条检索结果,可见在中国,特殊音乐教育应用已经深受各界人士的关注。

1.3特殊音乐教学对盲生的意义。

首先,特殊音乐教学使得盲生体魄更加健壮。音乐无疑是锻炼的健康伴侣,在听音乐的同时能够舒缓锻炼的疲惫感,刺激盲生的运动兴奋度,使他们能够坚持锻炼,增强体魄。其次,特殊音乐教学使得盲生心理更加健康。盲生看不见大千世界的美好,在他们的内心中可能会有孤独的情愫,通过音乐教学,可以让他们心灵产生一个伴侣,借音乐宣泄自己的情绪,同时也可以锻炼他们的听觉与触觉。避开他们的劣势,让他们感受到世界的美,对盲生今后的生活有着深远的意义。

2.特殊音乐教学的现状

2.1学校特殊音乐设备的缺失。

特殊音乐教学需要有宽敞的音乐场地,丰富的乐器以及多媒体音乐教室。但多数学校常常没有足够的资金给音乐教学提供专门的音乐教室以及购买充足的乐器,仅仅把普通的教室用以充当音乐教室以及仅有的两三件廉价乐器。同时学校也没有宽敞的音乐场地,类似礼堂,能够给予学生表演、实践的机会。

2.2教师的师资力量不够。

大部分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都仅仅是中专或者大专的学历,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很少,其中受过专业特殊音乐教育的教师更是寥寥无几,所以教师在特殊音乐教学中缺乏专业性,缺乏创新性,同时教师对特殊音乐教学的重要性也不够了解,不能够充分的利用特殊音乐教学的优势,通过音乐教学培养特殊学生。

2.2特殊音乐教育体制未完善。

我国对特殊教育学校缺乏完善的特殊音乐教育体制,对教师的特殊音乐教育也缺少评估体制,导致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倾向出现偏差。完善自主学习教育体制,标准评估体制,能够使得教师及学生更加注重特殊音乐教学,教师能够尽快改变教学方法,采取多样性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通过特殊音乐的教学培养盲生能够挖掘到各自的潜能。

3.特殊教育学校盲生音乐教学的创新

3.1学校充分重视特殊音乐教育。

学校充分重视特殊音乐教育,加大财力、物力及人力。为特殊音乐教学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增设不同种类的音乐器材,提供学生表演实践的场所,使得特殊音乐教学能够很好的进行。对音乐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加强音乐教师的综合素养,使得学生能够真正在特殊音乐课堂中得以提高。

3.2教师创新教学方法。

在盲生的音乐教学课程中,教师需要有针对性的选择塑造感丰富的音乐,使得盲生在听的过程中脑海能够呈现出画面。可以试图让学生模仿大自然的声音,比如动物的叫声等,让他们亲自参与音乐的创造中,感悟音乐的美。教师也可以利用不同乐器声音的组合,创造画面,让他们在脑海中进行想象,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能力,使得音乐美丽的画面长留在他们的脑海中。

3.3完善特殊音乐教育体制。

完善的特殊音乐教育体制,完善的音乐教学评价标准,能够协助教师在教学中创新教学方式。学校出台相应的音乐评估,能够调动教师积极性和能动性,同样也能提高家长及教师对于特殊音乐教学重视,了解特殊音乐教学的意义,使得特殊学生也同样能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

结论

本文围绕特殊教育的相关背景,对特殊教育学校盲生特殊音乐教学进行研讨以及对特殊音乐教学的实施进行了创新。特殊音乐教学是教师、学生不可小视的部分,它能够帮助盲生培养发散的思维,体会美的力量,培育健康的身心,在特殊教育学校中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对盲生今后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望各个学校、教师能够在教学中充分重视特殊音乐教学,将特殊的学生培养成全方面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邓猛,苏慧.融合教育在中国的嫁接与再生成:基于社会文化视角的分析[J].教育学报,2012(01).

[2]牟晓宇,昝飞.美国特殊儿童学业困难反应模式——Rti模式[J].外国教育研究,2011(04).

[3]王希海,郭红丽,周姊毓.教育学实践教学策略:情境、协作与会话、意义建构——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J].林区教学,2010(02).

特殊教育中的音乐教育篇5

1.改进管理模式和教学理念

近些年来,我国特殊教育院校开展的音乐教学大多以娱乐为目的,虽然音乐教学可以给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带来快乐,但是这样的音乐教学并不等于高质量的音乐学习。所以,地方政府以及相关的管理部门都要对特殊教育中音乐教学的意义进行重新的认识,要重视音乐教育对于特殊教育学生心理康复以及生理恢复的作用。因此,要加大财力投入以及人力投入,改善特殊教育的音乐教学环境,鼓励学校的音乐教师对课程所有内容进行自觉学习,对自身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把音乐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提升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对学生认知不足进行有效的弥补,提升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为特殊教育音乐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音乐课堂要走出教室人们都对课外活动的意义了如指掌

在课外活动中,学生能够展现出真实的自我,陶冶自身的情操,音乐教学同样如此。在特殊教育学校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可在环境优美的公园里播放优雅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还可以让教师在活动的过程中发掘学生的特长和优点,方便教师以后具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与此同时,课外活动是对校园文化生活的补充,因此要加强与其他学校的沟通、合作及交流,发现其他学校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从本质上提升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师的教学能力。

3.结合音乐治疗开展教学

在特殊教育学校开展音乐治疗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不是每所特殊教育学校在音乐治疗中都会取得显著的效果。但是身为音乐教师,必须要对音乐治疗理念进行学习和掌握,灵活运用音乐治疗的方法,将音乐治疗与音乐教学相结合。与此同时,教师还要结合实践经验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反思,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案,及时掌握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情绪变化,走进学生的心灵中去,将学生身体和心理特征作为出发点,满足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需求,从本质上促进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

二、结语

特殊教育中的音乐教育篇6

【关键词】特殊儿童音乐教育意义视觉障碍儿童

【中图分类号】G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187-01

在现有的关于特殊儿童音乐教育研究文件中指出,需要将特殊儿童的音乐教育的意义,作为音乐教育的一种音乐治疗的形式,并认定特殊儿童音乐教育的意义即为康复补偿[1]。当前阶段的特殊儿童音乐教育教学内容与普通的音乐教学课程存在诸多的区别,其直属于音乐治疗的领域。因为音乐教育自身对于特殊儿童而言,并不只是单纯的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而是可以通过音乐方面的治疗,来进一步的恢复自我的正常健康的心理,有效的补偿自身智力以及适应能力方面的缺失,最大限度的帮助他们可以更加高效的适应正常生活。为此,笔者认为,特殊儿童音乐教育的意义并不是单纯在于音乐治疗,而是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以及音乐能力。简单的说,特殊儿童音乐教育对于特殊儿童而言,具有着双重的教学意义。

一、视觉障碍儿童

当前阶段视觉障碍儿童作为特殊儿童中的主要群体之一。视觉障碍,又称之为视力残疾、视觉损伤等,主要包括盲和视力过度低下这两种类型[2]。视觉障碍儿童,主要是由于各种不定性因素而进一步的诱发了双眼视力障碍,并无法和正常人一样进行生活和工作等活动。依据我国2014年对国内残疾人的抽样调查的统计结果中我们可以得知,我国的视觉障碍儿童的发生几率已经上升至万分之九。眼睛作为儿童最为重要的视觉感官,在接受外界信息时80%以上全部都是由视觉进行信息传输的。由于视障儿童在比较小的时候就可以失去了视觉这一功能,为此,听觉成为了他们进行交际和感触外部世界的重要途径。

二、特殊儿童音乐教育意义

1.有利于全面提高特殊儿童的音乐教育作用

文中的视觉障碍儿童,主要以盲童为实例进行分析。依据笔者的实际教学经验,音乐教学课程在特殊教育院校受到诸多教师与学生的欢迎与喜爱。大部分特殊儿童都比较喜欢音乐,喜欢在聆听音乐中进行探索。视觉障碍儿童在进行学习音乐过程中,其学习能力与常人无异,甚至会超过正常儿童的音乐学习能力。例如,视觉障碍儿童对于节奏的模仿与音乐旋律的哼唱,都优于等正常的儿童,他们对于节奏非常敏感,并在音乐领域中取得了诸多的优异成果。

2.音乐教育有利于视觉障碍儿童康复补偿意义

由于视觉障碍儿童在一出生或者成长过程中的经历,造成了自我视觉的丧失。在生存和成长的过程中,出于对自我的保护,特殊儿童在进行走路、倾听、防卫等行为中,经常性的出现耸肩、低头、碎步等一系列的不正常的身体姿势,甚至有一部分特殊儿童音乐会出现挤眼、摆动身体、注视灯光等行为。这一系列的身体行为,被我们称之为盲人正常的形态,即为“盲态”[3]。

视觉障碍儿童在进行实际学习过程中,通过将音乐旋律与自我的身体进行相应的融合,有效的进行纠正了视障儿童“盲态”问题。例如,视觉障碍儿童在进行认真的倾听舒缓轻快的音乐时,会随着音乐的旋律不自主的放松,并在音乐教师的教学引导下,完成一系列的学习动作。儿童在进行踏步这一动作时,通过切实的感受音乐的旋律,进而有效的增加了自我的音乐学习的自信心和身体的协调能力。音乐教师需要在进行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对班级中的视觉障碍儿童进行表扬鼓励,进而有效的矫正学生的“盲态”问题。并充分的运用辅助教学工具,如乐器、声音等,使幼儿可以更加明确学习的内容,进而做出相应的学习行为。

3.不断提高视觉障碍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

当前阶段,视觉障碍儿童在进行成长发展过程中,由于自我的学习行为需要依靠听觉而不是视觉,为此,视觉障碍儿童在进行学习语言时,仅仅是凭借自我的听觉能力,看不到说话者的具体口型,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出现发音不准确或口吃的问题。由于视觉障碍儿童自身缺乏坚实的语言基础,进而严重的诱发了自我语言表达的内容与实际物质相分离等问题。

为此,音乐教师在进行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有意识让视觉障碍儿童进行自主的朗读歌词,并对学生的具体发音,逐字逐句的进行指导。对于一部分班级中学生无法发音准确的内容,运用夸张的口型慢慢进行教学,也可以在学生歌唱过程中,进行及时的纠正。部分学习歌曲与学生的内心情感情出现重合时,有效的增强了学生对于此歌词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能力。通过音乐教师科学有效的教学,使得视觉障碍儿童的学习问题逐渐全部被解决,对于视觉障碍儿童而言,具有不可取代的现实意义。

三、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教育对于视觉障碍儿童的成长与发展是具有双重意义的,即为音乐治疗和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视觉障碍儿童在进行实际音乐学习过程中,有效的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还进一步的增强了自我的音乐修养。

参考文献:

[1]彭丹丹.特殊儿童音乐教育意义探寻――以视觉障碍儿童为例[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5,03:56-57.

特殊教育中的音乐教育篇7

关键词:特殊儿童;音乐教育;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引言

近些年来,我国进城务工人口在不断壮大,导致儿童的流动性也在不断增加,这也就导致了儿童出现心理、生理状况的局面进一步恶化,研究如何提高当前特殊儿童的音乐教育水平,如何将他们塑造成祖国的可用之材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现行特殊儿童音乐教育体制的缺陷

2.1课程更新速度难以满足实际需求

最近一些年来,我国中小学等各类普通学校都对音乐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教学模式也逐渐转向了素质教育,然而对于特殊儿童的音乐教育,则远远落后于普通学校的改革速度。现今,大部分特殊儿童的音乐课程依然依照多年来的老旧方案,授课教材也大都十分陈旧。还存在一些学校只关注文化教育的成果,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素质能力严重忽视的状况,这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顺利步入社会等都是不利的。由此可见,特殊儿童的音乐教育易远远落后于普通学校的音乐教育,未能跟随时展的步伐,更未能满足特殊儿童的实际需求及发展需要。

2.2对教材的重视胜于对综合素质的重视

虽然对于特殊儿童音乐教材的编制非常关键和重要,但是对于这类认知带有缺陷的儿童我们过分地关注他们对教材的理论的掌握,过多地强调他们认识乐谱、拍打节奏的能力对于他们的全面发展以及实际能力的提高存在很大的限制。另外,对于当前特殊儿童的音乐教材的编制上和他们的培养目标还是存在着一些偏差和矛盾的,对教材的重视只会使教师忽略对他们综合素质的培养,长此以往将严重制约特殊儿童的发展。

2.3尚未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

受传统观念的制约是当前我国各类院校的弊病之一,这严重制约了我国教育体制的完善和发展。特殊儿童的音乐教育也同样存在此类缺陷,他们的教材的确定通常是由老师来确定的,教学方法也是有授课老师自己的经验总结得到的,在教学课程的安排上则大多遵循老旧的教学计划。一些存在自闭症等疾病的学生往往难以顺利实现学习,他们只是被动地跟随模仿,难以真正了解和满足他们的真正需求。除此之外,对于特殊儿童的具体培养方案均是通过教育机构进行决策的,这就导致了一直以来他们的授课教材、课程安排、培养目标等都是一成不变的现状,未能针对性地为那些自闭症等学生出具一套真实、可行的授课方案,最终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严重拉长了这些儿童的康复周期。

3特殊儿童音乐教育的改进措施

对特殊儿童的音乐教育体制进行改革不仅仅是特殊儿童的需要,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因此,我们应当综合各方面因素,从全局的角度出发,这里笔者认为可以从培养目标、教学手段、课程方案这几个方面入手,下面进行了具体分析。

3.1科学确定培养目标

对特殊儿童的培养目标树立一个科学、准确的观念,并进行合理的确定是对特殊儿童音乐教育改革的首要步骤。只有培养不表科学合理,才能够顺利地完成对教学课程的设置以及对教学手段的完善。依照国家相关部门的要求,我们可以将对特殊儿童的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成良好的社会公民,使他们具备普通公民应有的社会道德感、责任感,并且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价值观、社会观;培养具有社会价值的公民,首先要帮助特殊儿童完成基本的日常行为,改善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并向他们传输一些基本的社会技能,使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更多地创造自身以及社会价值;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人才,努力提高学生的艺术情操,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帮助他们培养高尚的兴趣和追求,使他们更加热爱生活,积极面对人生。

3.2完善教学手段

对特殊儿童进行音乐授课的教师应当时刻牢记特殊儿童才是教育的主体,教师应当更多地关注学生的需求,而不是一味地按照教学计划死板地教学。要更多地考虑的特殊儿童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接受能力等具体因素,尽量针对性地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做到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发展。例如,教师可以通过针对性教学、体态语言方法教学等方式,通过对不同教学手段的运用及创新,帮助不同的学生适应课堂教学,使他们能够敞开心扉,积极融入到集体生活当中。

3.3改进课程方案

要想更好地帮助特殊儿童健康发展,提高特殊儿童音乐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对课程方案进行改进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在对课程进行设置的过程中,应当综合考虑的特殊儿童的认知能力、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等多方面因素。首先,我们要做的是对课程的整合,关注特殊儿童的感知认知能力以及将来适应社会的能力,这样可以帮助特殊儿童更加有效地识记歌词、准确发音、科学认谱。勇于冲破学科的约束,积极和其他学科进行结合,帮助他们实现知识的拓展和延伸。还要将学生情感的培养考虑进去,通过音乐教育使学生更加深入地感受生活,提高情感认知水平,促进特殊儿童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阿娜.浅谈小学音乐课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J].林区教学.2010,(4).

特殊教育中的音乐教育篇8

音乐教学是基础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殊教育中运用多媒体开展音乐教育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当前国际上特殊教育中音乐教学普遍受到重视,结合多媒体教学在特殊学生中能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我国目前在特殊教育中开展针对性的音乐教学还是比较薄弱。作者结合自己在特殊学校智障学生音乐教学的实践,探索音乐多媒体教学对智障学生的影响,实践证明:在智障学生中开展音乐多媒体教学可以帮助智障学生改善运动障碍,帮助学生宣泄情绪,激发学生智力发展。对于特殊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

音乐教学;多媒体;特殊教育;智障学生

音乐是一门能够想象人们现实生活情感的艺术,它能够调动人们的感情,充实人们的想象。在音乐中人们仿佛可以身临其境,能够随着音乐节奏的变化或欢快或忧伤,人们的情感也会通过音乐而得到升华。笔者本文将谈一谈音乐多媒体教学在特殊教育领域应用的问题。据专家调查,我国现有的学龄智障儿童有五百万之多。而作为艺术之一的音乐,则可以治疗智障儿童,对智障儿童的大脑进行一定的治疗。适当的让这些儿童听一些音乐还可以锻炼其反应能力,甚至有时还可以约束其不合理的行为。智障的儿童在听歌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音乐的节奏感来提高自我的反应能力。此外,在倾听音乐或者唱歌的过程中还能够使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笔者认为,若在智障儿童早期便对其进行音乐的熏陶,那么其表达能力和行为能力便可以很早的得到锻炼,久而久之,智障儿童后期康复的可能性便得到了提高。在多媒体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音乐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可以更好的让这些儿童感知音乐,增加他们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一、特殊教育的学生的特点

特殊教育的学生大多为智障学生。而智障学生一般是指脑部受损或者因后天刺激,而造成智力发展障碍的学生。与同龄人相比,这些学生的智力水平显得十分欠缺,所作出的行为也很难让正常人所接受。作为智障学生其行为举止有时比较怪异,他们共有如下几点特征:

1.理解能力差,智力低下。

2.记忆力欠缺,不能记住事情。

3.言行举止怪异。作为智障学生他们对于外界事物的感知往往比正常人较慢,在音乐多媒体教学当中,音乐教师需要把握住这些学生的特点,为其开展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通过音乐来鼓舞学生,通过音乐来熏陶学生。先让学生能够理解音乐,再通过音乐多媒体教学来锻炼智障学生的各项能力,使其在音乐多媒体作用下得到发展。多媒体教学技术在教育智障学生中的运用得到了科学的论证,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因此音乐多媒体教学也一定会给智障学生的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音乐多媒体教学方法

(一)多媒体与即兴教学法

这种方法源自于美国的音乐治疗中心,是他们开始使用这个方法并成功治愈患者的。这种方法运用在智障学生教学当中,也一定会产生有效的结果。为了活跃智障学生课堂学习气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喜爱。可以在课堂教学当中,通过即兴教学的方法让智障学生自己即兴创作为自己所喜爱的音乐,并让学生在课堂上自我展示,通过即兴音乐表演的形式,来带动全班的人对音乐的学习,让其陶醉在音乐欢乐的氛围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录制学生即兴音乐表演的现场。记录学生展示的精彩瞬间。同时也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音乐即兴表演的素材,让学生得以学习。

(二)多媒体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奥尔夫音乐教学的方法主要特点为,将唱、动、奏三种音乐表现融为一体。随着我国奥尔夫教学方法的不断发展,这种方法也越来越多的在教学方面得到应用。这种方法在教学的互动性和表现性上都有着十分鲜明的特点。这种教学方法在对学生教学的时候可以让学生真正融入音乐的节奏当中,能够给学生在音乐的学习中以启发性。多媒体可以起到伴奏或者卡拉oK的作用。把学生们的上课情景通过录音,录像等方式回放让学生增加对知识的喜欢。多媒体技术在音乐领域的运用能够使课堂的表现更加多元化,更加形象丰富的表现音乐知识。由于多媒体技术的信息表达能力很强。例如在投影大屏幕结合音响的表达形式能一下子让学生的情绪就带动起来。通过奥尔夫音乐教学并结合多媒体技术能够让智障学生中更好的学习音乐。

(三)多媒体与钢琴音乐

钢琴是一门高雅的艺术。研究证明钢琴学习可以明显促使自主神经和手脚运动肌肉的相互配合。对于智障学生具有重要的康复意义。我结合智障学生实际情况,在脑瘫学生中开展钢琴与多媒体学习的个训,取得了一点成绩。钢琴协调智障学生双手的灵活度,开发了智障学生的潜能。多媒体直观生动,具有极强的表现能力。通过多媒体进行钢琴教育令到一些不容易表达的音乐知识具备了声像化。能让学生容易接受和记忆。我结合教学目标,寻找下载一些钢琴练习软件,让学生在电脑前完成一些钢琴知识的学习和记忆。不少学生也从中得到了进步。让学生们很喜欢这样的教学方式。取得了很好的课堂效果,对于一些智障的学生,他们一下子就喜欢上了钢琴。这让我看到了钢琴结合多媒体教学在特殊教育领域中意义和发展前景。

三、结语

音乐属于全人类,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方法越来越广泛运用到各科学的教学当中,从而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多媒体技术运用在音乐教育当中也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也是一个音乐教师的必备素质,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平台。努力把音乐与多媒体教学作为治疗智障学生的方法。推广使多媒体教学技术来熏陶更多的学生。使多媒体信息技术发挥出巨大的潜力,努力培养和提高智障学生的音乐素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智障学生能够与音乐产生共鸣,能够自觉融入到音乐当中。通过对音乐的学习,锻炼自我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身体协调能力,让这些智障儿童重新振作起来寻找到自我。

作者:洪曼莉单位:内蒙古乌海市特殊教育学校

参考文献:

[1]王恒.浅析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与运用[J].大众文艺,2012,(08).

特殊教育中的音乐教育篇9

>>“医教结合”背景下高校特殊教育专业建设初探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音乐教学模式的定位与转向“医教结合”背景下的聋儿康复教学职业教育实行“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实践研究特殊教育视角下治疗性音乐教学实践浅析市场经济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机制研究数字环境下职业教育情境教学模式研究职业教育“工教结合”探析特殊教育医教结合的意义及建议职业教育工学结合可行性模式探索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环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新常态”背景下的职业教育师资培训模式研究与实践“医教结合”背景下听障儿童康复教育的实践与思考“医教结合”背景下视障儿童康复教育的思考与实践工学结合模式下职业教育教学管理的思考高职院校工学结合背景下的思政教学特殊性研究国外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研究职业教育产学结合模式研究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初探路桥专业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探索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l,2013-3-20.

[5]Geretseggerm,HolckU,Bieleninik?S,etal.FeasibilityofatrialonimprovisationalmusictherapyforChildrenwithautismSpectrumDisorder[J].Jmusicther,2016,53(2):93-120.

[6]Spiron,Himbergt.analysingchangeinmusictherapyinteractionsofchildrenwithcommunicationdifficulties[J].philostransRSocLondBBiolSci.2016,371(1693):1-11.

[7]YangYH.parentsandYoungChildrenwithDisabilities:theeffectsofaHome-Basedmusictherapyprogramonparent-Childinteractions[J].Jmusicther.2016,53(1):27-54.

[8]顾秋鸿.音乐治疗对智力障碍儿童功能提高方面的作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6(7):169-170.

[9]吴善亮,王玉兰.特教学校应用音乐治疗的原则和策略[J].现代特殊教育,2015(23):12-14.

[10]赵h,杜青青.奥尔夫音乐教育在孤独症儿童音乐治疗领域中的适用性――读《奥尔夫音乐思想与实践》有感[J].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5(3):182-183.

[11]程虹毓,刘燕,朱继孝.奥尔夫音乐疗法应用于重度孤独症儿童的个案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3,21(9):1007-1008.

[12]王冰.儿童音乐治疗理论与务实技术[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0:14-15.

特殊教育中的音乐教育篇10

关键词:音乐舞蹈教育心理与文化素质校园文化残疾大学生

音乐与舞蹈作为伴随人类成长的古老艺术形式,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音乐通过人的听觉意象表达人的思想感情,是最能打动人的艺术形式之一,而舞蹈则是借助于音乐或其他的道具,通过人体动作、造型,表达人们的情感和思想,反映某种社会生活和社会现象。音乐舞蹈教育的历史源远流长,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更成为国内各大高校普遍开展的艺术课程,而随着国家对于特殊教育的重视及音乐舞蹈对残疾学生教育方面所发挥的巨大作用逐渐被人们发现,各特殊教育职业院校通过文艺汇演、艺术节等各种形式对残疾大学生进行音乐舞蹈文化教育。本文将从音乐舞蹈教育能提升残疾大学生个体的审美与文化素质;增进残疾学生个体心理健康;架起与健全人沟通的桥梁;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等方面,分析音乐舞蹈教育对残疾大学生的特殊意义与重要价值。

一、音乐舞蹈教育能提升残疾学生个体的审美与文化素质。

残疾学生由于某一方面的缺陷,导致接收外界信息的不便,审美与文化素质通常与健全人有差距。盲生因为视觉障碍,接受外界信息的渠道受限,所以对外界美的感知基本借助于听觉或触觉。而在音乐教育过程中,盲生通过听力感知乐调的优美,在感受音乐美的同时,随着乐曲的婉转展开丰富的联想,从而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盲人艺术家阿炳演奏的二胡名曲《二泉映月》层次分明而又浑然一体,旋律动听而又质朴苍劲,音乐感人但更促人激愤,充分展现阿炳的生活感悟和内心情感。而舞蹈教育则借助音乐或其他道具相结合,以通过人体动作、造型,表达人们的情感和思想,反映某种社会生活和社会现象。对盲生开展舞蹈教育,在练习舞蹈的过程中,可以增强盲生对外界的感知,对生活的感悟,使盲生在亲身体验中自己的审美意识得到提升。

聋生虽然无法感受音乐的韵律,但舞蹈教育一样能够使他们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体会舞蹈的节奏、韵律、步伐对于正常人来说可能不是难事,但对于聋生来说,要使舞蹈动作与舞蹈的节奏、韵律相符合却十分困难,必须经过大量的练习与摸索才能达到随乐起舞的水平。而舞蹈教育之于聋生的重要意义在于,在长久的练习当中,可以使他们增强身体的协调性,掌握优美的舞蹈动作,提升体验美和创造美的意识;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的聋人舞蹈《千手观音》闻名于中外,21位聋人舞蹈演员中,不少是在校的聋人大学生,排练过程中一遍又一遍地练习,高强度的训练让他们领悟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尽管上帝关上了一扇窗,但同时也打开了另外一扇门,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开阔了视野,培养了学生积极乐观生活态度,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

肢残生大多数是后天的事故或意外导致的身体残疾,音乐舞蹈教育可以让肢残生在享受音乐的美感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可以展现肢残生对音乐舞蹈独特的理解力和表现力,因为生命的代偿,肢残生在某一方面的残疾也使生命的其他潜质有惊人的发展。因为失去了部分肢体,肢残生在舞蹈表现上通常能更突出其他部分肢体,从而使舞蹈的表现元素更丰富,更具特色,增强特殊的美感,促使他们审美及文化品位的提升。

二、音乐舞蹈教育增进残疾学生个体心理健康,促使残疾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生活观念。

残疾学生通常都有较为突出的心理问题,部分残疾学生会表现出怨天尤人的悲观情怀,他们不愿接受自身残疾的事实,内心排斥自己,将自己的生理缺陷不断放大,而看不到自身的优势,常担心其他人轻视自己而有自卑情绪,并将自己封闭起来。由于肢体残疾带来的不便使他们常常因为一些动作不能像常人一样完成而苦恼甚至焦虑,残疾所带来的不便通常使他们进行文化学习时效果不够理想。盲生通过自己学习音乐舞蹈,借音乐舞蹈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反应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增强自己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盲人阿炳正是以优美抒情的旋律和深切感人的音乐内涵而闻名国内外,成为国内外公认的民间音乐家。聋生在练习舞蹈过程中对生活产生更多的感悟,增强他们面对生活的信心,心理素质得到提高。邰丽华的经历就为聋生们传达了一个重要信念,音乐舞蹈文化一样能够传达聋生们的情感体悟,只要自己努力,甚至可以比健全人做得更好。

肢残生舞蹈的代偿功能使其他肢体展现的优秀表现力得到人们的称赞,将给予肢残生生活的自信,1998年,在日本国际现代舞大赛上,来自肢残人表演的舞蹈《生命之翼》获得了大赛唯一的“最优秀奖”,让在场的所有健全人刮目相看。在一些特殊教育职业学院的校园里经常可以看到肢残学生抱着吉他,坐在校园的草坪上唱着自己想唱的歌,抒发着自己的情感。他们在音乐中找到了自信,找到了生活的乐趣,不良的情绪情感也在歌声中得到了排解,在校园中拥有了自己的粉丝。在学校的各类活动中,经常看到他们充满自信的笑容,非常自在地弹着吉他唱着自己的歌。在一次活动中,肢残学生周鑫滔对笔者说:“是音乐让他树立了信心,找到了生活的意义。”

三、音乐舞蹈教育能增强残疾学生个体的集体协作意识。

音乐舞蹈教育可以通过优美的音乐感染残疾学生,使残疾学生在课余时间主动学习视频中的音乐或舞蹈,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模仿学习,理解和领悟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与思想,体现音乐的情绪,使动作与音乐感情合一。这样,可以培养残疾学生开朗的性格及欣赏美、体现美的能力。音乐舞蹈尤其是舞蹈讲究协调配合,通过人与人的身体接触和交流,让残疾学生懂得彼此尊重和欣赏,具有明显的社交功能,在促进残疾学生和谐共处方面具有积极作用。统一的动作,要求学习舞蹈的残疾学生必须顾全大局,学会容忍和理解,有利于残疾学生养成精诚协作、平等互助的品质,有利于消除残疾学生的孤独感,有利于培养残疾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有利于培养残疾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

四、音乐舞蹈教育能架起残疾大学生与健全人沟通的桥梁。

残疾大学生内心十分渴望与健全人交流沟通,融入社会的大环境中。但由于生理的缺陷,交流上的不方便,往往将残疾学生边缘化,生活在各自的特殊环境中,极少与健全人交流。另外,由于残疾学生自卑、敏感、自我封闭等心理问题,不善于主动地与健全人交流与沟通,而音乐舞蹈这独特的艺术形式架起了残疾大学生与健全人沟通的桥梁,通过文艺汇演、音乐沙龙、舞会等形式,残疾学生的文艺节目走进普通大学生,走进社区,让健全人刮目相看,了解残疾学生的生活,学习残疾学生身上自强不息闪光的一面,同时残疾学生通过文艺表演,不断克服自身自卑、自我封闭的心理,主动走进社会,搭建起一个能与健全人沟通交流的平台。音乐舞蹈无国界、无贫贱、无残缺之分,只要你爱好音乐、爱好唱歌,盲人学生、肢残学生、健全学生可以随着音乐尽情地欣赏交流心得,尽情地歌唱。聋人学生可以与健全学生尽情地舞蹈,欢快的舞步让他们的心走得更近,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音乐舞蹈为残疾大学生创造了机会,让他们融入了社会,成为与健全人交流沟通的桥梁。

五、音乐舞蹈教育对特殊教育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特殊意义。

1.特殊教育职业院校的校园文化特色。

校园文化是学校本身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是传承大学文化的重要途径。校园文化润物无声地影响着学生的精神风貌,价值观念、思想道德素质和生活行为方式。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增长知识、陶冶情操、颐养身心,提高综合素质。以培养残疾学生为特色的特殊教育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除了具有普通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所有的一切要素外,还必须将校园文化建设与残疾人身心发展特点相结合,努力结合办学实际、残疾学生生理、心理的特殊性,以最易于接受的方式让残疾学生和健全学生一样共沐文化发展繁荣的阳光,让残疾学生潜移默化地提高文化修养,塑造良好的精神风貌。

2.音乐舞蹈教育对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校园文化整体建设的影响。

(1)音乐舞蹈教育是开展校园集体活动特别是文娱活动的基础

任何校园文化活动如果没有音乐舞蹈的成分,其活动必然是单调沉闷,不能激起活动参与者的兴趣。音乐舞蹈教育就像一杯调和剂,能使集体活动的开展有声有色,轻松活泼。音乐舞蹈是文娱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特殊教育学院,音乐舞蹈是残疾学生易于接受和喜爱的艺术形式,能够增强残疾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残疾学生的心理素质,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而残疾学生在音乐舞蹈的学习中,所培养的集体协作精神,是校园内各项集体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保证。

(2)音乐舞蹈教育是建立良好校风的动力

良好的校风必然营造出积极向上、勤勉好学、互帮互助、文明和谐的氛围。音乐舞蹈教育能够使残疾学生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对美的向往使他们产生积极向上的心理。音乐舞蹈的魅力促使他们怀着极大的兴趣去学习每一个音符,研究每一个舞蹈动作,在学习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音乐舞蹈集体排练使残疾学生的集体协作意识得到培养,互帮互助的默契得以建立,进而使残疾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增多,彼此间的人际关系会变得十分融洽。在这种背景下,必然会促进文明和谐的校园风气进一步发展。

(3)音乐舞蹈教育是榜样教育的重要载体

榜样可以把行为规范与道德准则具体化、形象化、人格化。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好的榜样可以给予残疾学生极大的感染力、吸引力和鼓动力。残疾学生由于部分功能或肢体的丧失,通过代偿作用,其他功能一般比健全人更灵敏,像盲生、聋生大多具有更强的记忆力和模仿能力。对于健全人功能的向往使残疾学生十分崇拜取得了和健全人一样甚至比健全人更多成绩的和自己一样的残疾人。榜样对形成残疾学生良好习惯和风气具有特殊的作用。榜样还有矫正作用,它像一面镜子,可以使残疾学生经常对照检查,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作风。从某种意义上说,先进榜样的传播扩大过程,就是促使残疾学生自立自强,完善自身的过程。残疾人的榜样通常是艺术领域具有某一特长的残疾人的典型,如在音乐方面有极高造诣的盲人阿炳,智障的天才指挥家舟舟,聋人舞蹈家邰丽华、肢残舞蹈家李力东等。这些榜样使残疾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通过学习音乐舞蹈,残疾学生可以认识到先进模范人物不是高不可攀,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挖掘自己的闪光点,不懈地追求,自己就可以成为别人的榜样,成为身残志不残的生活强者。这样,开展音乐舞蹈教育,介绍残疾艺术家的榜样事迹,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展现音乐舞蹈的魅力,促使残疾学生人人学榜样,个个争先进,逐步形成良好校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文洁.舞蹈教育:让聋生感悟生命创造完美[J].现代特殊教育,2006(3).

[2]康尔.放谈在综合性大学中普遍开展的音乐舞蹈教育[J].艺术百家,2005(5).

[3]张菡.浅议在特殊教育中开展舞蹈课的重要性[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7(12).

[4]李伟宁.浅谈残疾人音乐教学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09(05).

[5]梁子贞.论音乐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艺术研究,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