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的教学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9:11:41

音乐的教学方法篇1

【关键词】音乐;教学方法

恰当的音乐教学方法,是上好音乐课的重要条件。不注重音乐教学方法的研究,让学生死记硬背音乐知识。一味填鸭式的灌输绝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现实中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讲台上的讲,课堂成了“讲堂”。音乐教师主宰的课堂,和盘托出,天衣无缝地讲授,缺乏生命的活力。其危害就在于:让学生感受不到上音乐课的快乐,异化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并进而扭曲了学生的个性与人格,压抑并泯灭了学生的主动性。使得学生的“知识”停留在外在的、呆滞的、惰性十足的水平。这种教学方法效果很差,也是不受学生欢迎的。如何改进音乐教学方法,突出音乐的艺术特点。本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了解各种音乐教法,掌握各种教法的精髓

音乐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在教学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音乐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整体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音乐教学的基本要索之一。它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和任务的完成,关系到音乐教学设计制定的教学策略是否正确,音乐教学方法是随着教学活动的出现而发展起来的,古今中外在漫长的音乐教学实践中,曾创造了许许多多的教学方法,且随着教学理论的发展和新的教学手段的运用,音乐教学方法还将不断出新。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图形、静止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信息具有集成处理的能力,可以充分调动参与者的学习兴趣积极性,为学习者进行知识学习提供一个全方位音乐学习的交互环境。多媒体将更广泛地应用到音乐课堂教学上,全面提高音乐教学水平和质量。同时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使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情景交融,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感知力,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对音乐的表现也更加准确。充分发挥多媒体教育技术在整个音乐教学中的优势,是不断增添音乐无穷魅力、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

当前常用的音乐教学方法。大致归纳一下两种:

1.体验性音乐教学方法

以音乐感受、情感体验为主,通过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感受鉴赏音乐,情感体验等培养学生音乐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包括欣赏法、演示法、参观法。

2.实践性音乐教学方法

以音乐实践活动为主,通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亲身参与的各项音乐实践活动,形成与完善音乐技能技巧和发展音乐表现能力的方法。包括:练习法、律动教学法、创作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近年来,随着音乐教学思想的转变,音乐教学改革和教学实验对多样化教学模式的探讨日趋活跃,在实践中出现了各种新的教学模式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研究与开发教学模式是丰富和发展教学理论的重要措施,也有利与教学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因此,开发和推广各种各样教学模式仍是十分必要的。

二、对各种音乐教学法要灵活运用、不盲目照搬

在选择音乐教学方法时,是应该充分考虑的。例如。“音乐本位原则”是针对音乐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非音乐性现象和问题而提出的。从这一原则出发,就要求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时,必须注意选择的合理性,突出音乐学科教学的特点。突出音乐性,而不要喧宾夺主。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是通过特定的教学内容来实现的。不同的音乐教学内容所需要的教学方法有明显的差异。音乐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复杂的心里活动过程,需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学生智力、能力、态度以及班级学习纪律、学习风气等实际情况。选择相适应的教学方法。随着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会更进一步开拓音乐教学方法的功能和运用范围。依据教师自身的条件选择放学方法取决于教师专业水平、教学水平、年龄特征、能力特长、个性特点等条件。任何一种音乐教学方法,只有适应教师的自身条件,并能为教师充分理解和把握。才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其功能和作用。音乐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平等互动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因此,为了达到教学的良好效果,减少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在教学工作实施之前,要根据一定的目标要求,选择正确的内容,制定方法策略,精心进行设计。

三、结合音乐教学实际在现有教法基础上力争创新

音乐的教学方法篇2

1.音乐游戏教学

在过去的小学音乐教育教学中,课堂内容重点突出在教师对课本知识一味的灌输,及课程要求对学生技能培养的理论式教学,这样的课程教学古板乏味,课堂气氛死寂,难见学生们在“音乐教育”这门课课堂上所该表现出来的愉悦轻松的心情和活跃兴奋的样子。相反的,音乐教育失去了它本身所具有的魅力和教育教学特点。在这个时候,我们便要发掘出可以改变音乐教育现状的新的教学方法一一因此,我们在音乐教育中融入了音乐游戏元素。

“音乐游戏”教学,作为一种新的具有创新意义的教学方法,它的魅力和音乐教育教学特点就突出在——一改之前音乐教育古板单调的教学方式,重新审视音乐教育的核心,在坚持音乐课堂教学中以人为本,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式下,融合了音乐游戏的新的教学方法,加强并再次重点强调了学生是课堂主人的要求。这样一来,学生们在音乐教育教学课堂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唤醒,活动中自由发挥自己的才华和奇思妙想,成为了音乐游戏课堂教学里的主角。课堂死寂沉闷的氛围被一扫而光,驱逐出外。新的音乐游戏教学再次把教师和学生的距离拉近,一起互动参与到音乐教育教学活动当中,感受着音乐游戏带给每个人欢愉轻松的新鲜感觉和气息。

2.音乐游戏教学特点

音乐游戏教学因为它自身所具有的独树一帜的特点和积极的影响,把原本乏味枯燥的书本知识静态传授变成生动形象、灵动有趣的活动教学。接下来,就让我带着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新的教学形式——音乐游戏教学特点的魅力和影响力。

2.1课堂上主动、积极的表现

学校音乐教育教学要突出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课堂质量,所以,为了达到音乐教学要求,如何让学生们对这门课程感兴趣和上心地去学习它,就要看学校领导的决策力和教师们的教学的态度了。一般的,音乐教育教学中是以教师一味对学生的知识灌输为开始,课后实践活动安排为结束。但是,现在在音乐游戏教学中,就剔除并改变了以往教师在音乐教育教学中,开门见山式直击教学目标和主题的教学方式,而是在适宜的时间、课堂气氛下融入音乐游戏元素,和学生们互动起来,让学生们感受到音乐教育这门学科独有的魅力和特点,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让学生们自由地随性地展现自己的才华,舒心得满足了自己好动好奇的心理,并成功的完成了音乐教育教学目标。

2.2坚持教育教学中学生主体、教师主导

在学校音乐教育教学中一样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为课堂教学主人的教学规定。学生的个性发展,是在课堂中习得的,所以更要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里的主角。教师也更应该明白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对音乐教育教学的重要性。教师在音乐游戏教学中,要创设出轻松愉悦的情景教育的场景,让学生们释放自己紧张的情绪,改变自己正襟危坐的样子;让学生们不由自主地参与到富有生动情趣和动感的音乐游戏教学中,拋开自己多余的顾虑和拘谨,成为音乐课堂中的始创者和发掘者。如此,音乐游戏教学便完成了自己使命,并突出了自己在音乐教育中正确有效的导向性和生动有趣的特点。

3.音乐游戏教学的要求

在实际的音乐教学过程中,融入音乐游戏元素不是时时刻刻的,也不是不二之选。所以我们要明白的就是音乐游戏教学不总是那么得怡如其分,符合时宜,运用不当反倒使课堂氛围变得混乱,没有纪律约束,乱糟糟的一片。学生们虽然很开心兴奋地感受着课堂气氛,但是终究还是要学得音乐教育这门课程对他们所要传授的知识和培养的技能。

教师在音乐游戏实践教学中,要明确音乐教育和音乐游戏的分界点和融合点,只有张弛有度才能发挥出音乐游戏教学的最有效、最大的作用。事实是,加入音乐游戏元素只是让音乐教育的课堂教学变得灵动活跃,颇具情调,让学生们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中来,让师生一起感受音乐教育这门课程的趣味性、生动性;让教师重视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高音乐教育教学质量。

4.结语

音乐的教学方法篇3

一、重视参与性原则,激发审美动力和审美愿望

音乐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是一个使学生身心主动参与的过程,它不仅是一门知识性学科,更是一种情感体验。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新课标号召我们改变以往裸的知识传递过程,打破“我教一句,你唱一句”的呆板教学,要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创设良好的音乐艺术教育氛围,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全身心、全方位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从而使学生获得音乐审美体验。本着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的原则,设计选择教学方法,从而使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更加具有实效性。

我在教授歌曲《拍皮球》时,首先以游戏的方式进入主题,分小组进行拍皮球比赛游戏。学生的积极性分外高涨,踊跃参与到活动中。通过自己亲自参加拍皮球游戏,根据皮球的跳动频率从中探寻、领悟到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时值,做到真正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因此,在教学中设计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音乐活动,可以将知识与活动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参与活动时学到知识,激发其探求知识的愿望。我一边听着优美的旋律创作韵律球操,一边引导学生结合旋律为其他的课间活动创作歌词,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审美能力,将音乐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音乐的兴趣,确保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并给学生一个独立创造的空间,让学生亲身去参与、去体验,形成强烈而浓郁的审美动力和审美渴望。

二、注重情感性原则,陶冶审美情操

音乐是一门特殊的艺术,一方面它很抽象,另一方面却又能最深刻、最准确、最细腻地反映人的情感。它直接针对着心情,因此在音乐教学中牢牢地把握住情感性的原则,紧紧地围绕着音乐的情感表现,遵循审美心理过程规律(感知、联想、想象、情感、体验、理解)是进行音乐教学的关键。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敏锐的音乐感知力,调动学生丰富的想象与联想,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使学生通过音乐的熏陶产生情感,并在情感的驱使下迸发出激情,变“要我唱”为“我要唱”。另外,和谐的师生情感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在音乐课教学中,绝不可进行简单的带有灌输性与权威性的讲解,而要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情感交流,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合作者。

在学唱《对鲜花》一课中,我首先注重师生和谐的情感交流,师生通过书刊、网络信息等手段查找有关“蔷薇花、山茶花、凤仙花”的资料,了解四种花的生长特征,并在查找中熟悉歌曲的内容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在教学中教师也要像学生一样唱本曲,在创作歌词中,教师更要参与到学生中进行编一编、唱一唱、评一评的擂台赛,把自己的情感纽带抛向每一位学生,从而创造一种平等、民主、交流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享受美感,陶冶审美情操。

三、遵循愉悦性原则,获得审美教育

音乐的教学方法篇4

一、西方音乐史教学的概述

我国开始将西方音乐纳入教学范围的时间可追溯到20世纪初。近代后,国内多家音乐社团和专业音乐院校开始成立,我国作曲家也逐渐利用西方音乐的表现方式来反应中华民族的现实风貌。与此同时,也有少数专业的音乐教师,音乐院校或其他传播媒介来讲解与西方音乐相关的知识。该时期中,我们在讲解和介绍西方音乐时也取得了较为可观的成效,不过它真正被纳入专业音乐院校的教学体系,是在新中国成立后。西方音乐史教学的主要内容包含三点:第一,西方音乐的历史历程和变化,例如西方音乐的内容、形式的变化特征,各类音乐体裁的发展历程等;第二,西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历史对西方音乐发展的影响,从音乐的视角来反映、分析西方文明的历史演变及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趋势;第三,音乐的表现方式及审美观点、方法,如音乐欣赏的基本理论、各种音乐流派及其构成要素等[1]。

二、现阶段西方音乐史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现阶段,在专业音乐院校中,西方音乐教学主要开设了专业西方音乐史、西方音乐名作欣赏及共同课西方音乐史这三门必修的课程,其中,专业西方音乐史的授课对象是音乐学院系的学生,而共同课西方音乐史和西方音乐名作欣赏则是面向非音乐学专业的学生。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西方音乐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暴露出来,主要体现在下列几个方面:教学内容有一定欠缺,音乐院校中西方音乐史的教学内容,大都只涉及从巴洛克到浪漫主义的发展历程;音乐教师通常采用“填鸭式”的方法来将这些音乐史的基础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忽略了音乐独特的听觉艺术特征及特殊性,更谈不上去分析和研究音乐史课程所拥有的内在属性[2];与此同时,在西方音乐史教学过程中,不少艺术类学生存在“重艺轻理”的现象,加上国内学生对西方的发展历程、某些重大事件等了解不多,这些都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困难与挑战,同时也使得教学中出现了如下两大常见问题:一是部分学生对理论课失去了学习兴趣,有的甚至出现厌学现象;二是文化课的授课教师常为学生上课时干其他事或开小差等。因此,怎样提高学生学习西方音乐史的兴趣,这是音乐理论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三、西方音乐史教学方法的思考与优化

(一)将文化发展史等素材融入教学中,便于学生理解

西方音乐的演变与其他艺术学科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就如同科技的发展带动乐器生产与音乐创作手段的不断更新一样,文学、美术领域的发展,催促了很多新音乐流派的涌现。基于此,我们在西方音乐史课程时,应对音乐进步与文化发展的关系、如何体现和衔接等问题进行简要阐述,此时必定会涉及音乐的姊妹艺术和其它非音乐的历史文化知识,此外,课堂上,教师还应适当将西方文化、历史等社会背景知识融入教学内容中,使学生在心理和情感上更容易这类音乐中那些刺耳的音响及其另类的表现内容。例如,向学生补充了这些基本知识后,当他们耳边再次响起勋伯格(表现主义大师)的《华沙幸存者》这一音乐著作时,便能忆起该作品中用到的十二音作曲技法,并对作者想传达的情感主题形成共鸣[3]。

(二)循序渐进,注重学术性与实用性间的融合

教师应从学生的特点及自身情况出发,尽量选取学生能理解的音乐理论语言及音乐技术术语作为授课内容,避免课堂阴沉或甚至与学生实际脱节;要认真分析和研究各个学生对音乐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以确保课程拥有较高的学术含量为前提,在教学大纲中适当省略或添加相关内容;要把握学生的专业方向及特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稍微增加一些与学生专业性较强或与其专业方向相相近的史学基础知识。

(三)优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现阶段,多媒体技术已在教学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而多媒体教室通常也具备了网络教室的基本功能。在西方音乐史教学中,教师也应充分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来丰富课堂及教学内容,如在教学中综合运用板书文字、音响及音像材料等辅助性教学工具,能让原本枯燥无味的授课变得丰富多彩,此外,运用远程的网络链接,也能让学生的学术视野得到有效开拓,如在音乐学专业的授课过程中,教师在探讨和分析某个问题时,可连接某个权威性的学术网站,从中找到与授课内容相关的其他专家或学者给出的学术观点或论据,专家的观点对启发和开拓学生的思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中西结合对比,注重启发式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音乐史的主要脉络在于音乐的发展历程,也就是对各个时代中出现的重要音乐现象、人物及其作品进行阐述。中外文化在很多地方都存在分歧,不过也有其相似之处,如人文环境在音乐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影响力基本一致,不过所处的人文环境不同,中西音乐文化现象也会不一样。所以教师在讲授西方音乐史时,应从学生的理解力入手,将中西方某些重要的音乐现象进行结合和对比,用历史实践予以论证和说明,提高学生对中西音乐文化的认识水平。

音乐的教学方法篇5

视唱教学教学模式音乐聆听“视唱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单纯让学生学会视唱的技能,而是要通过学习技能的过程和学会的技能去感知音乐、鉴赏音乐、理解音乐,去审美。让学生受到美的陶冶,以健康其身心,完善其人格,提高其素质。这个目的和美育乃至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完全一致的。也就是‘中学音乐教学大纲’中提出的:‘突出音乐学科特点’,‘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意识,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视唱教学简而言之就是培养学生看谱即能唱,也就是排除听唱法和教唱法的那种对音调的直接模拟,独立地把乐谱转化成有声的歌唱的能力。“视唱能力是学习音乐不可或缺的一项基本技能。无论是学习声乐、器乐,还是单纯的欣赏音乐,都必须具有一定的视唱基础,否则就不能更深入地理解音乐、感悟音乐。视唱教学贯穿中小学音乐教育始终,包括近年来新开设的高中音乐欣赏课也离不开视唱,对欣赏曲目的主题、主旋律的视唱无疑会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完善欣赏的过程。”正因为视唱如此之重要,近年来,教师们对它予以了极大的关注,也都在想方设法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水平,应该说这些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不能否认的是这些尝试和努力的成效并不显着,步伐还很缓慢,视唱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

那怎样才能使视唱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前提是要教学得法,即有赖于正确的科学的方法,具体来说,应抓住以下四个环节:

一、识谱

要做到视谱即唱,首先必须识谱。识谱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学习音乐,它是学习音乐的必备工具。识谱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全面掌握乐理,能识别各种音乐符号、标记,并了解它们的确切含义。只有这样,看到一份乐谱,才能根据记谱法准确辨认出乐谱中的调与拍子、音高与时值、节奏与强弱等,也才能把无声的谱转化为有声的唱。当然了,识谱也是要讲方法技巧的,首先应从学生的生理与心理发育的特征入手,“学生的认知规律不是‘先理性后感性’,即‘先教识谱后听音乐或唱奏音乐’,不是‘先发展视觉后发展听觉’,而是‘听觉先于视觉’”。如教歌之前先将要学的歌曲录音放给学生听,进行歌曲的“整体输入”,经过几遍这样的听,虽然歌曲还没学,学生们却能轻声跟唱了,达到了“似曾相识”而还不十分“熟悉掌握”的状态。心理学家称之为“引起进一步探索的最佳状态”。乐谱只是音乐信息输入的载体,还不是音乐本身,机械地练习识谱、唱歌所学到的是死板的歌曲,很难让人感受到音乐的美,也不会激发人们内在的情感,应让学生通过听、唱、奏、拍、跳等大量的音乐实践活动,在感受、理解音乐的过程中自然地去熟悉乐谱。

二、音准

音准是一种基本的音乐素质,我们要想把一首歌曲唱好,把音高唱准是最根本,也是最基础的内容。没有这个东西作为保障,其他的什么都会逊色。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是艺术就会有天赋和悟性。由于大家对音乐的敏感程度和感受能力不一样,所以会形成大家对音高感觉和节奏韵律认知把握的差异,这是客观存在的。因此辨别音高能力和节奏能力的不足会导致演唱时候无法分辨和感受出音高节奏。在教学时我们可以试着一边开着原唱一边让学生看着谱来边听边模唱。这样即可以练到音准,也可以练到节拍,而且声音的位置跟着原唱也可以找到唱曲的感觉、声音的位置。鼓励学生多听多唱歌谱,逐渐积累就会形成一种音乐记忆,以后再看到谱子时,看谱速度就会提高,歌曲旋律也就学的越快,而且不容易走调。

三、节奏

节奏是长短相同或不同的若干音符按一定规律组织起来的总概念。人们常常把节奏比作是音乐的脉搏,也就是说,节奏是音乐的生命。德国音乐家奥尔夫曾提出“节奏第一”的口号。节奏在音乐中具有特殊的功能和作用。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对常用的单纯音符、附点音符、切分音符及休止音符的时值有准确的认识,并通过练拍或练唱,让学生体会各种时值及长短的搭配,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同效果,从而增强节奏感。我们还要让学生养成数拍子,打拍子的习惯,需要的时候也可以借助一下节拍器来帮助没有数拍子习惯的学生。当然了,节拍器的使用只是借助一下外力,从根本上来说,我们自己有拍子准确的概念和感觉才是关键。有的学生在练习时并不去感觉节拍的分组、节奏的特性等,而是机械地数着拍子,我们要把这种被动变为主动,从内心去感受节奏。通过不断的练习,长期的积累,从而更好地表达音乐。

四、强弱

音乐的教学方法篇6

关键词:注意间接法;直观图解法;综合运用法

一、主题简介法

这种教学方法就是教学乐曲的关键处,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加以介绍,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师具有启发式的语言,加在乐曲开始前或欣赏中,也可加在乐曲的结尾处,这要依据不同的乐曲采取相适应的方法,灵活运用。如欣赏乐曲《黄河大合唱》时,可在乐曲欣赏前,用几句精练的语言作为对乐曲基本情绪的介绍:《黄河大合唱》以黄河为背景,歌颂中华民族悠久的光荣的历史,生动地反映了中国人民英勇抗日的革命精神,塑造了中国人民必胜的信心。语音一落,立即播放音乐进行教学。老师运用富有情感的语言,使学生更进一步理解作品。

二、直观图解法

这种教学方法是以图片、颜色等图解方法,使音乐成为可视直观的音乐形象。

音乐教学是学生通过聆听音乐来接受知识信息,可是让学生整整听一节课,学生就会感到听觉疲劳。如在教学《中国人民军歌》中,听视并举,利用电视上出现了人民英勇杀敌的画面,使学生对音乐的理解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由整体到布局,由对乐曲的模糊到清晰。学生通过画面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再通过学生打节奏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体会,把视觉获得的信息通过可听的节奏加以表现。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再让学生根据欣赏内容唱歌曲。这样围绕一首乐曲,通过学生的听、看、动、唱等不同形式来完成作品的欣赏过程,加深了学生对作品中音乐形象的理解。

三、综合运用法

音乐的教学方法篇7

关键词:教学评价;方法初探;发散性思维

一、横向评价与纵向评价相结合――关照学生的能力维度

所谓横向评价就是在通过自己与他人的比较中形成的一种激励效果。纵向评价是自己和自己比较中形成的一种激励效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对学生既要采用横向评价也要有纵向评价。像我带的是小学中高年级的音乐课,我会对班级中一些音乐感觉好音乐能力较强的学生采用横向评价的方法,为了不让他们产生骄傲自满的心理,而对于一小部分音乐能力相对较弱一点的学生来说,我会采用纵向评价的方法,为了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例如:我在教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的《小雪花》这一课时,在处理中间“啊”字时,要求学生像走阶梯一样的唱出来,音要唱准确,反复练习了很多遍,集体唱的时候还可以唱准,但分组后,有一个组一直唱跑偏,我让这个组的学生仔细听钢琴弹奏,然后再唱。第一遍我鼓励他们“这一遍比先前准确了很多,我们再听一遍感受一下。”学生在听的基础上慢慢模唱了出来,音准也好了很多。

还有一次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教唱学校校歌的时候,在同一个年级中,有的班级学起来就很吃力,一个班级里总有那么一小部分学生跟不上大部队,我个人的看法是,教师不用太注重整个班级学生要整齐划一,这几乎没有可能做到,因为总有那么个别学生对音乐不太敏感的,反应也迟钝的,其中有部分学生是对乐曲的旋律不敏感,有的天生就五音不全,会出现跑调的现象,也有些学生节奏感不强,总是出现拖拍抢拍的现象,我们在上课过程中不必强求要整个班级都达到你的教学目标,因为这不切合实际,但是应该做到大部分学生能基本达到要求,而那些音乐感觉稍微差点的学生怎么办呢?我是尽量让他们乐在其中,对音乐感兴趣就可以了,让他们在班级有存在感。

二、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的情感维度

所谓静态评价就是根据已有的现象和事实进行定性好定量的评价。如:数学中的公式定理,音乐中的拍号节奏乐理知识等等。而动态评价则是以现象和事实为依据,对其引申或预期的效果进行非定性或非定量的评价。如:有些乐曲歌曲可以由演奏者或演唱者根据自己的感情加以延伸发挥。就如音乐课标所说,评价的真正意义在于激励和促进学生发展,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采用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那么,在什么时候应该采用静态评价,又在什么时候采用动态评价适合呢?我个人的理解是,凡关于音乐技术层面乐理音乐常识等,多用静态评价比较适合,关乎音乐情感方面的多数适合用动态评价。例如:音乐的节奏、音准、节拍、各种音乐符号等音乐要素都是相对固定的,一般来说不允许学生随意改动,对于一首新作品,在对待一些固定的显性音乐要素时一定要严格遵守不能随意改动,就像在教学生学习四三拍,“就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三拍”这个问题是不可能有其他解释的。例如:在教唱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的《夏天的雷雨》这一课时,有些学生在唱切分音时容易节奏错位,这时我就明确指出其错误并进行及时纠正。另一方面,在上音乐欣赏课或关于音乐的情感、想象、体验等方面的要素是要让学生打开想象,相对来说是比较宽泛的,一般情况下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自我感受。因为每个学生的成长环境及家庭环境不同,心理发展状况也会不同,学生在理解一首音乐作品时很可能会存在差异。这个时候,我们教师应该加以引导和鼓励,尊重孩子的情感价值判断。动态评价就是为了肯定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并且鼓励学生大胆发挥想象,积极思考。当我们播放完一首音乐作品后,会问学生听完这首音乐之后给你们的感受是什么?这时候,学生的思维往往是最活跃的时候,这时候老师的肯定和鼓励往往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总之,音乐学科教学评价应是多种多样的,而且要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的,也充分体现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评价的方法很多,就看老师怎样运用,用的巧妙就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相反,不讲求方法随意乱用,就会适得其反。教师通过科学教学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激励教师进取,可以完善教学管理,全面提高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音乐的教学方法篇8

根据上述三个主要目的,中学音乐教育的教学方法,就应该有所适应。它不能象一般知识课的教学方法一样,非常严肃地或者单纯使用灌输性方式来讲解住入,也不能象民间艺人一样,只采用一句一句地口传心授;也不能象专业音乐学校中强调某些技能的训练;更不能象几十年来一直采用单纯的教几支歌就算上音乐课了。故教学方法必须改革。应以科学的教学法施诸于不同程度的教育对象(包括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等)。并要既有循序渐进的规律性,又有随机应变的灵活性,随时注意考虑怎样才能使学生能够接受的更多些、更快些、精神上更愉快些。

面对我国目前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状况,如何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加强音乐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大面积地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是进行音乐教学改革的现实课题。近些年来,国外的一些音乐教学方法陆续被介绍到国内来。这些外国音乐教学法各有所长,但这些音乐教学法毕竟是各国音乐教育家根据各自国内实际情况创造出来的,我们的音乐教育改革不能照搬照抄,只能在其启发下依据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实际情况,努力探讨中国式的教学方法,这是一个大课题。本文只就自己教学中感受较深的几个侧面粗略谈一谈浅显的看法。

一、中学生都是十四、十五岁左右的学生,他们求知欲旺盛,活动性大,模仿力强,但持久性和耐力差。所以,在教学中应注意采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方法进行教学,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首先要重视音乐课的组织教学。组织教学应成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手段。使其精力集中,以便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所以,不要把组织教学只当作教学开始部分的“检查课前准备”、“师生问好”和无目的的起坐,而要有效地贯穿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特别在每次出现新知识、变换新内容之前,都要千方百计地设法引起学生的注意,才能迅速、顺利地突破难点,从而使整个课堂教学呈现出生动活泼的局面。

其次,组织教学的方式方法,应注意各阶段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应多采用启发、思考、发现等方法进行疏导。另外,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应结合自身各方面条件,扬长避短,使自己始终保持一定的权威性、示范性、,减少失误。

二、学生对掌握不同的节奏型,往往会出现困难和混淆。如果死记硬背,为学生带来许多困难。教师可根据生活中的不同音响特点编写一些“节奏歌谣”或归类比较,让学生反复练唱或分析对比。例如:在欣赏《会打切分音的闹钟》就让学生模仿钟的响声,在欣赏的同时也学习了切分音这不但对视唱有所帮助,对以后的听音记谱也有促进作用,同时,增加了对音乐形象的理解。

三、教师的有意提问,能把学生带入思考、追求探索的意境中去。例如:欣赏《牧歌》提问:前面的引子部分给你的是个什么样的意境?学生情绪很高课堂也活跃起来。

四、在曲调和节奏练习中,采用由浅入深的变化和对比,诱导和鼓励学生去不断克服困难。如:通过练习节奏2/4xxxx|xxxx|,然后换成2/4oxxx|oxxx|再换成2/4xxx|xx|抓住学生要强、好奇的心理,使他们觉得“既不能轻而易得,又不是高不可攀”地引导学生逐步克服困难去完成新的任务。

音乐的教学方法篇9

一、教师要改变音乐教学理念

音乐新课程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使学生具有高尚的审美情操。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考虑到美感能力的发展从简单到复杂,從初级到高级,循序渐进的展开。尤其是小学年龄段的学生,可以通过对作品的初步比较、评价,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趣味,引导学生从真正美好的东西中,得到美的享受,从劳动中、日常生活和艺术中去理解和创造美好的东西。教师要讲求教育艺术,用充满智慧的提问,给学生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

音乐教学其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促进全体学生多方面的协调发展,而不是培养音乐家。在这大目标的前提下,由此决定其性质是音乐艺术普及教育,而非专业的音乐教育。教师必须开展强化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最终达到培养审美能力,发展高尚情操,提高人的素质。美育能培养人的高尚情操,鼓舞人去为创造一切美好的事物而奋斗。

二、合理的教学设计要发挥音乐教学的优势

音乐教学中,教师可要小学学生年龄段他们的生理、心理、知识结构、综合能力、人格等越趋成熟的特点,结合本学科优势,教育学生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美的爱好与追求,塑造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促使学生和谐的发展,以达到提高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心等素质的目的,培养面向未来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通过艺术教育帮助学生明是非、知善恶、识美丑,以善为美,以有德为美,以爱科学为美,以爱国为美,以好学为美。在我的音乐欣赏课上,如何来培养孩子们对音乐情感的敏锐的洞察力,是非常有趣的的过程。记得有一次我在没有出示课题的情况下,让学生说说听了《野蜂飞舞》后的感受。学生有的说听到了洪水暴发的声音;有的说听到了骏马在奔腾其中有一个学生还描述得很生动:音乐时而低沉有力仿佛一头凶猛的老虎,音乐中时而跳跃的感觉又如同一只可爱灵动的小鹿,音乐中飞快的速度仿佛是老虎和小鹿互相追逐的场景,音乐大气恢宏的感觉又带人进入了宽阔的原野。我被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所折服,我不禁问他:为什么你会想到这个场景呢?学生回答我说:前几天我在《动物世界》节目中看过老虎追赶小鹿的场景,今天听音乐的时候我不知不觉地就想到了。是呀,不管是老虎追逐小鹿还是骏马奔腾或者是洪水暴发,是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在聆听音乐时思维想象的成果,教师怎能轻易否定呢?更何况音乐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在没有标题的提示前任何感受是成立的。我对于学生的回答给与赞赏和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积极性也得到了肯定。

那么为什么会没有学生联想到野蜂飞舞的情景呢?于是我问学生:你们看见过一大群蜜蜂飞舞的场景吗?学生说没有。怪不得,没有生活体验,哪来的意境?为了让学生能体会到作曲家最初创作此曲的本意,于是我在课后寻找了一短有关于野蜂的视频。通过观看,让他们了解到野蜂喜欢群聚的生活、它们抖动翅膀时发出的声音,还有他们攻击敌人时的凶猛场景。有了这个的铺垫,再去欣赏《野蜂飞舞》的效果非常好,学生听着音乐时而抖动翅膀、时而感觉危险、时而手里划着野蜂飞舞的路线。

任何精彩的一瞬间不是在课前设计出来的,而是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中,从思与思的交流中,从情与情的触摸中生长出来的。尊重学生对音乐的独特诠释,就是尊重我们的音乐,这正是音乐欣赏课的独特魅力所在。大度,应容纳各种不同的声音;异声,可能造就异彩。

三、在音乐教学中要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小学生的知识功能潜藏于头脑内,看不见,摸不着,当他们在欣赏作品时是否听到、听懂、或感受理解的程度深浅,教师都可以在设计时通过外部教学策略引发学生内在的功能,如要求学生概述作品,学生就必须回忆和陈述他们所感受的音乐作品,能够概述作品的学生必定已激活了他原有的音乐、文学、文化、语言组织、口头表达等综合能力,并且把注意指向作品的要点,进行欣赏时三度创作的反馈。教师设计的问题不仅需要作出学生概述所需要的认识功能,而且需要监控获取的大意,以使问题切中要害。

课堂音乐教学成功的前提和关键因素,是建立一种融洽、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如教师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创造精神,学生也会信赖教师,进而亲其师,信其道,在师生感情的交融中,愉快地完成音乐学习任务。教师要创立适合小学学生年龄特点的教与学的音乐实践方式。

音乐的教学方法篇10

那么作为教师,我们该如何使孩子们更好的感受音乐的氛围,体会音乐的快乐呢?

“让孩子自己去做”应该成为音乐教育极为重要的一条原则。让孩子在亲自参加的动作,聆听、语言、表演、奏乐、创造等大量的活动中,直接去感受音乐,把他们的音乐潜能充分地发掘出来,并逐步引导向更高级的程度。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爱护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完成音乐教学大纲所赋予的教学任务的关键,是基础教育者的首要任务。而学生的兴趣和欲望来自于教师严谨而周密的教学构思。尤其是精心设计好“开头”、“衔接”和“结尾”这三个环节,让学生像欣赏一首旋律优美的乐曲,观看一部引人入胜的影视片那样津津有味地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更能使课堂教学具有“磁性效应”。

一、开头新颖,引学生投入音乐氛围

音乐它的独特魅力让孩子对音乐的学习有着非常好的开始,学生往往会把每周一节的音乐课视为“一周最美好的时光”。但要是我们的教育工作者的教法呆板,一成不变,索然无味,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所以,作为教师应当在上课之前严格根据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目的任务,将难点、重点、主导思想、作品风格、音乐知识等,形象而生动地导入课的主体中去,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每堂课都有“新鲜”感,让学生跟随老师的教学情境积极参与到课堂实践之中,只有这样学生的兴趣、欲望才能“长盛不衰”如:初中音乐课《七子之歌―澳门》,老师播放录像:澳门政权回归仪式,老师就可以设定教学情境:“澳门离开祖国母亲已有四百多年了,多么漫长的岁月呀,请听听澳门的心声。”由此激发学生们的情感,由《七子之歌―澳门》的离别之情,让学生畅所欲言谈一谈生活中离别的感受和相聚的心情,组织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设计各种表达方式和演唱方案,以小组为单位,组长组织活动,给所有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又能让学生参与互评,有益于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参与活动学习的积极性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二、过程注重衔接,把学生带入音乐世界

在音乐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很会模仿教师的言谈举止,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将影响到学生,由此可见,教师在课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如果说音乐的课堂是一个舞台,那么老师就是这个舞台的灵魂,学生就是舞台中的表演者。所以,课堂教学之中,老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1)在教学环节之间,要注意新旧知识之间衔接巧妙,确保课堂教学流利顺畅。教师仔细分析教材,找出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各环节自如地过渡,课堂教学便能保持整体性。如,在学习自然小调时,可先复习自然大调的歌曲和音阶,当学生唱自然小调音阶时就会发现与自然大调的关系,然后把两调的音阶进行板书对照,从中发现主音各异,半音位置移位有不同之处,用两调所谱写的歌曲情调也有所不同。这样的衔接,既自然又简洁。学生接受也不难。

(2)要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可以通过讲故事,增设情景感染学生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并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的实践。在各课时、各环节的教学中,应该多注重学生的音乐实践,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造。比如,在小学阶段,除了唱游,讨论、歌表演之外,还安排了“听听我创造的声音”、“用声音编织的故事”、为歌曲配打击乐伴奏、音乐探宝、模仿填词、我的“音乐网页”等。而在中学阶段可以多安排配乐诗朗诵。记录歌词、学习竖笛、画旋律线、思考讨论、歌乐配舞、写诗配音乐、参与音乐擂台竞赛、自己组织新年音乐会等。通过这些活动可以让中小学生在这些实践中,锻炼实践能力,培养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结尾精彩,使学生加强音乐的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