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的摊销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9:14:13

固定资产的摊销篇1

[关键词]固定资产改建大修理支出

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是指改变房屋或者建筑物结构、延长使用年限等发生的支出。

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发生的已足额提取折旧的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和租入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应作为长期待摊费用,按照规定摊销扣除。长期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已经支出、摊销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各项费用。长期待摊费用尽管是一次性支出的,但与支出对应的受益期间较长,按照收入支出的配比原则,应该将该费用支出在企业的受益期间内平均摊销。税法上也不可能以牺牲国家税收利益为代价,允许企业将跨越一个以上纳税年度的费用支出一次性税前扣除。具体规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

一、已足额提取折旧的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按照固定资产预计尚可使用年限分期摊销

于已足额提取折旧的固定资产来说,账面价值仅剩了净残值,也就是说,该项固定资产的可利用价值已全部转移,这时候在这些资产上发生的改建支出,是不能将其计入固定资产的成本,因为此时固定资产的价值形式已经消失,后续支出也巳失去了可以附着的载体,所以,应将其作为长期待摊费用,在周定资产的受益期限内平均摊销。此种情形的改建支出,是指改变房屋或者建筑物结构、延长使用年限等发生的支出,因为通过改变房屋或者建筑物的结构,延续了其使用价值和年限,又能为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利益流入,所以应按照该被改建的资产预计尚可使用的年限分期摊销改建支出。

二、租入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按照合同约定的剩余租赁期限分期摊销

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与该资产相关的风险和报酬并没有转移给承租方,因而资产的所有权仍属于出租方,承租方只在协议规定的期限内拥有对该资产的使用权,因而对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发生的改建支出,不能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只能计入长期待摊费用,在协议约定的租赁期内平均分摊。此种情形的改建支出,是指改变房屋或者建筑物结构、延长使用年限等发生的支出,因为通过改变房屋或者建筑物的结构,增大了其使用价值或者使用年限,能为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利益流入,由于此类固定资产所有权仍然属于出租方,而不是作为承租方的改建方,所以其受益期只能局限于合同约定的剩余租赁期限内,其改建支出也只能在剩余租赁期限内摊销。

三、改建的固定资产延长使用年限的,除了属于已足额提取折旧的固定资产和租入固定资产外,应适当延长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

除了已足额提取折旧的固定资产和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外,企业所拥有的固定资产,仍然具有可利用价值,仍然在通过计算折旧予以扣除,而这时企业用于对这些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将增加固定资产的价值或者延长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其性质属于资本化投入,应计入固定资产原值,按规定提取折旧后进行扣除,而不是作为长期待摊费用分期摊销。

固定资产的大修理支出,是指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支出:一是修理支出达到取得固定资产时的计税基础50%以上。二是修理后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延长2年以上。

企业发生的固定资产的大修理支出;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应作为长期待摊费用,予以摊销扣除。

根据此规定,作为分期摊销的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必须同时符合以下两个条件:

一是修理支出达到取得固定资产时的计税基础50%以上。

固定资产的一般修理支出,将不被作为长期待摊费用,而被当作收益性支出当期予以扣除。只有符合一定条件的修理支出,即符合资本化条件的修理支出,才有必要作为长期待摊费用,予以分期摊销。本条例第五十八条规定了不同来源下的固定资产计税基础的确定方法,所以本项规定的条件就是指固定资产的修理支出,达到根据税法规定所计算出来的计税基础50%以上。

固定资产的摊销篇2

已提足折旧的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按照固定资产预计尚可使用年限分期摊销。

经营租入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按照合同约定的剩余租赁期限分期摊销。

符合税法规定的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按照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分期摊销。

其他长期待摊费用,自支出发生月份的次月起分期摊销,摊销年限不得少于3年。

固定资产的大修理支出,是指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支出:

修理支出达到取得固定资产时的计税基础50%以上;

修理后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延长2年以上。

长期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已经支出,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负担的分摊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各项费用,如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发生的改良支出等。

长期待摊费用的账务处理

发生时:

借:长期待摊费用

贷:银行存款等

摊销时:

借: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等

固定资产的摊销篇3

关键词:搬迁补偿会计税务企业

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产业化建设的大力推进,越来越多的企业因城镇整体规划、库区建设、棚户区改造、沉陷区治理等公共利益而进行搬迁,政府也为了激励企业及时搬迁、加快地方产业建设,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从财政预算拨付给企业一定的搬迁补偿。企业会计准则和税务法规对搬迁补偿业务出台了规定,本文详细介绍企业从政府收到搬迁补偿款、搬迁补偿款的使用、搬迁项目开展过程中各业务的会计与税务处理办法。

一、收到搬迁补偿款的会计与税务处理

企业收到政府拨给的搬迁补偿款时,应作为专项应付款进行核算;若专款专用设立专户管理搬迁补偿资金,则收到的存款利息,也应一并转增专项应付款。

(一)会计处理如下

1、收到政府拨给的搬迁补偿款时,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

贷:专项应付款

2、收到搬迁补偿款的存款利息时,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

贷:专项应付款

(二)税务处理如下

收到搬迁补偿款以及相关存款利息,在收到的当期不计缴企业所得税。

二、搬迁重建过程中发生的费用损失的会计与税务处理

在搬迁和重建过程中发生的资产损失、有关费用性支出、停工损失等费用损失,可以用政府搬迁补偿款进行弥补,应自专项应付款转入递延收益,对应的补偿项目属于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一)会计处理如下

实际发生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损失、有关费用性支出、停工损失等费用损失时,分录如下:

借:管理费用、营业外支出等科目

贷:银行存款、固定资产清理、其他应付款等科目

用政府财政拨付的搬迁补偿款弥补各单位搬迁过程中实际发生的费用损失,在费用损失发生的当期配比自专项应付款转入递延收益明细科目,再自递延收益结转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收入,分录如下:

借:专项应付款

贷:递延收益

借:递延收益

贷:营业外收入

(二)税务处理如下:

搬迁重建过程中发生的搬迁费用及损失在发生当期应作纳税调增,不抵减当期企业所得税,在搬迁项目汇算清缴时统一进行汇算。

用搬迁补偿款弥补费用损失计入当期的营业外收入应作纳税调减,在弥补当期不计缴企业所得税,在搬迁项目汇算清缴时统一进行汇算。

三、搬迁过程中重置资产的会计与税务处理

企业搬迁重建过程中重置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可以用政府拨给的搬迁补偿款进行弥补,对应的补偿项目属于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

(一)会计处理如下

1、重置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管理工具、土地等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时,分录如下:

借: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科目

贷:银行存款、其他应付款等科目

2、搬迁重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投入用搬迁补偿款进行弥补时,分录如下:

借:专项应付款

贷:递延收益

3、重置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进行折旧或摊销时,分录如下:

借:管理费用、制造费用等科目

贷:累计折旧、累计摊销等科目

4、用搬迁补偿款弥补重置资产的折旧或摊销费用,分录如下:

借:递延收益

贷:营业外收入

注意事项:

(1)企业应设立与资产相关的搬迁补偿款摊销台账,台账应包含以下内容:

弥补重置资产的信息:资产编号、类别、状态、启用日期、折旧年限、资产原值、月折旧摊销额、本年折旧摊销额、累计已计提折旧摊销额、资产净值等;

搬迁补偿款摊销的信息:搬迁补偿款原值、月摊销额、本年摊销额、累计摊销额、摊销余额、摊销起始日期、摊销年限等。

(2)搬迁补偿款分期弥补重置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折旧或摊销额,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一是企业已收到搬迁补偿款;

二是重置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已达到预计可使用状态,开始进行折旧或摊销。

停止用搬迁补偿款分期弥补重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折旧或摊销额,达到以下两个时点之一就应停止搬迁补偿款摊销(孰早原则):

一是重置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结束时;

二是重置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被处置时。

每期期末应复核相关资产的状况,若该资产提前报废处置,则相应的搬迁补偿款摊销余额应一次性摊销完毕。分录如下:

借:递延收益

贷:营业外收入

(二)税务处理如下

1、重置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管理工具、土地等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时,不需做企业所得税相纳税处理,在搬迁项目汇算清缴时统一进行汇算。

2、重置资产发生的折旧或摊销费用在发生当期应抵减应纳税所得额,做税前扣除。处理如下:

借:所得税-当期-折旧或摊销额*适用税率

贷:应交税费

3、用搬迁补偿款弥补重置资产的折旧或摊销费计入当期的营业外收入,区分以下三个时点作不同的所得税处理:

(1)搬迁项目汇算清缴以前:用搬迁补偿款弥补重置资产的折旧或摊销费计入当期的营业外收入应作纳税调减,在当期不计缴企业所得税,并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处理如下:

借:所得税-递延营业外收入*适用税率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2)搬迁项目汇算清缴时:用于弥补重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搬迁补偿款应计缴企业所得税,同时冲减已计提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对需在以后期间转入营业外收入的与资产相关政府补助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处理如下:

计提搬迁补偿项目汇算清缴后应缴纳的所得税:

借:所得税-当期

贷:应交税费

冲销已计提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

借:递延所得税负债

贷:所得税-递延

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收益与资产相关的政府搬迁补偿净值*适用税率

贷:所得税-递延

(3)搬迁项目汇算清缴以后:用搬迁补偿款弥补重置资产的折旧或摊销计入当期的营业外收入应作纳税调减,在当期不计缴企业所得税,并冲减递延所得税资产,处理如下:

借:所得税-递延营业外收入*适用税率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四、企业取得的搬迁补偿款扣除转入递延收益的金额后如有结余的,应当作为资本公积处理,会计处理如下

借:专项应付款

贷:资本公积

搬迁项目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重大事项,要切实加强项目的预算、过程、决算的业务与财务管理,确保按照会计准则和税务法规的要求真实准确完整地反映企业搬迁业务。

参考文献:

[1]财政部财会[2006]3号《企业会计准则》

[2]财政部财会[2009]8号《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

固定资产的摊销篇4

(一)除上述几项业务外,还有一些需要在“待摊费用”科目中核算的业务。

比如:预付保险费、预付报刊订阅费、预付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的租金以及一次购买印花税票和一次交纳印花税额较大需分摊的数额等。但是新的会计科目表中,删去了“待摊费用”科目,资产负债表中也删去了“待摊费用”项目。这几项业务如何处理,有几种观点。

观点一、一次记入损益

这种观点认为,待摊费用是企业已经支付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负担的摊销期在一年以内(包括一年)的费用,支出发生时一次计入损益与分期摊销计入损益对全年的损益影响是一样的。但这里认为,这样处理不符合权责发生制的核算基础,没有严格划分费用的受益期间,不能正确计算各个会计期间的成本和盈亏,不能体现“谁受益,谁负担费用”。比如:2007年12月支付2008年的报刊杂志费,是不能计入2007年损益的。

观点二、设置“待摊费用”科目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可以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自行增设、分拆、合并会计科目。因此,企业如有预付保险费、预付报刊订阅费、预付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的租金以及一次购买印花税票等业务,可以增设“待摊费用”科目。期末余额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其他流动资产”中反映。

【例1】假定某企业10月份通过银行预付第4季度保险费12600元。其中基本生产车间6900元,辅助生产车间1800元,企业行政管理部门2700元,专设的销售机构1200元。

支付时的会计分录为:

借:待摊费用—预付保险费12600

贷:银行存款12600

10月份该企业要编制待摊费用分配表(略),然后,根据待摊费用分配表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制造费用—保险费2900

管理费用—保险费900

营业费用—保险费400

贷:待摊费用—待摊保险费4200

该企业11、12月份再做与10月份相同的会计分录即可。

观点三、不增设“待摊费用”科目

企业预付保险费、预付报刊订阅费、预付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的租金以及一次购买印花税票时,在“预付账款”科目核算,期末余额在资产负债表中的“预付款项”项目中反映。

(二)按新准则规定,“待摊费用”科目中一些内容已不在该科目中核算。

1.经营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改良支出。经营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改良支出,应通过“长期待摊费用”科目核算,并在剩余租赁期与租赁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两者中较短的期间内,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摊销。

2.固定资产修理费。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不再采用待摊或预提方式,应当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企业生产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借记“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企业发生的与专设销售机构相关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借记“销售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3.预付经营租入固定资产的租赁费。超过一年以上摊销的固定资产租赁费用,应在“长期待摊费用”账户核算。

4.低值易耗品摊销、出租出借包装物摊销。采用一次转销法的,领用时应按其账面价值,借记“管理费用”、“生产成本”、“销售费用”、“工程施工”等科目,贷记“周转材料”。

采用其他摊销法的,领用时应按其账面价值,借记“周转材料(在用)”,贷记“周转材料(在库)”;摊销时应按摊销额,借记“管理费用”、“生产成本”、“销售费用”、“工程施工”等科目,贷记“周转材料(摊销)”。

二、预提费用在新会计准则下的会计处理

(一)按照新准则,预提的租金和短期借款利息已不在本科目核算。

1.预提短期借款利息。按照新准则,企业预提的短期借款利息在“应付利息”科目中核算。预提利息时,借记“财务费用”,贷记“应付利息”;支付利息时,借记“应付利息”,贷记“银行存款”。

2.预付固定资产租金。按照新准则,企业应付租入固定资产租金在“其他应付款”科目核算。

【例2】甲公司从2007年1月1日起,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管理用办公设备一批,每月租金8000元,按季支付。3月31日,甲公司以银行存款支付应付租金。甲公司的有关会计处理如下:

(1)1月31日计提应付经营租入固定资产租金:

借:管理费用8000

贷:其他应付款8000

2月底会计处理同上。

(2)3月31日支付租金:

借:管理费用8000

其他应付款16000

贷:银行存款24000

(二)除上述两项业务外,还有一些业务需要在“预提费用”科目核算。

比如:预提保险费等。但是新的会计科目表中,删去了“预提费用”科目,资产负债表中也删去了“预提费用”项目。这几项业务如何处理,也有几种观点。

观点一、一次记入损益

比如:6月末支付前半年的保险费,全部计入6月份的成本费用中。笔者认为,这样处理不符合权责发生制的核算基础。

观点二、设置“预提费用”科目

核算时,期末余额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其他流动负债”中反映。

观点三、不增设“预提费用”科目

企业预提保险费等时,在“其他应付款”科目核算,期末余额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其他应付款”项目中反映。

新会计准则取消了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科目,资产负债表中取消了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项目,这里倾向于第三种观点,即不增设“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科目。企业预提保险费等时,在“其他应付款”科目核算,期末余额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其他应付款”项目中列示。企业预付保险费、预付报刊订阅费、预付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的租金以及一次购买印花税票时,在“预付账款”科目核算,期末余额在资产负债表中的“预付款项”项目中列示。

固定资产的摊销篇5

1、已提足折旧的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按照固定资产预计尚可使用年限分期摊销。

2、经营租入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按照合同约定的剩余租赁期限分期摊销。

3、符合税法规定的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按照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分期摊销。

4、其他长期待摊费用,自支出发生月份的次月起分期摊销,摊销年限不得超过3年。

(来源:文章屋网)

固定资产的摊销篇6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对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计提的累计摊销。

二、本科目应按无形资产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三、企业按月计提无形资产摊销,借记“管理费用”、“其他业务支出”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固定资产的摊销篇7

一、税收与会计有关固定资产的定义及改建、修理支出定性的异同

(一)固定资产的定义。《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所得税条例)规定: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时间超过12个月的非货币性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及其他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工具等;《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规定: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寿命超过1个年度,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有形资产。以上规范说明,税收上与会计上对固定资产这一名词的定义是一致的。

(二)税收上收益性支出和固定资产改建、修理支出的定性表述和处理规范。《企业所得税法》(以下简称所得税法)第十三条规定,已提足折旧固定的改建支出、租入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以及符合条件的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都属于长期待摊费用。

所得税条例第28、68、69条规定:

1、企业发生的支出应当区分为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收益性在发生当期直接扣除;资本性支出应当分期扣除或计入资产成本,不得在发生当期直接扣除。

2、固定资产改建支出:(1)所谓固定资产改建支出,是指改变房屋或者建筑物结构,延长使用年限等发生的支出;(2)已提足折旧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按照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分期摊销;(3)租入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按合同约定的剩余租赁期限分期摊销。

3、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1)所谓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是指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支出:一是修理支出达到取得固定资产时的计税基础50%以上;二是修理后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延长二年以上。(2)固定资产的大修理支出,按照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分期摊销。

(三)会计上费用化支出和固定资产改建、修理支出的定性表述和处理规范。新准则《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以下简称《账务处理》),将固定资产的改建、修理支出分别归类为固定资产后续支出和长期待摊费用(指经营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具体处理规范为:(1)与固定资产相关的后续支出,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不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2)经营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计入长期待摊费用,分期摊销计入损益。

二、固定资产改建、修理的会计处理

(一)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费用化的账务处理。《账务处理》规定:企业生产车间(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均记入“管理费用”科目;企业发生的与专设销售机构相关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应记入“销售费用”科目。因此,企业发生的固定资产后续支出,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应借记“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原材料”等科目。

(二)租入固定资产改建的账务处理。企业对经营租入固定资产进行改建时,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借记“长期待摊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原材料”等科目;分期摊销计入损益时,借记“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科目,贷记“长期待摊费用”科目。

(三)已提足折旧固定资产改建支出。已提足折旧的固定资产改建账务处理的基本程序如下:(1)改建开始,应将被改造资产的账面价值(残值)转入在建工程,即按其残值,借记“在建工程”科目,按其已提折旧,借记“累计折旧”科目,按其原价,贷记“固定资产”科目;(2)发生改建费用,借记“在建工程”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原材料”等科目;(3)改建过程中如果对固定资产进行部分拆除而且有拆卸物资出售或入库,应按出售物资的含税销售价或估价,借记“银行存款”、“原材料”等科目,按出售物资应交增值税,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按拆卸部分的账面价值,贷记“在建工程”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营业外收支科目;(4)改建、改造完毕交付使用时,按完工在建工程余额,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在建工程”科目;(5)重新使用后,应按具体情况重新确定折旧年限、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计提折旧。

(四)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的账务处理

1、如果大修理开始时即预计修理费用的全部或者至少有一部分符合资本化条件,则应采用与上述固定资产改建相同的处理方法,但最后结转在建工程时,应改为“按应予费用化的支出,借记‘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科目,按已完工程支出减去费用化支出后的余额,借记‘固定资产’科目,按完工在建工程余额,贷记‘在建工程’科目。”

2、如果大修理开始时无法确定是否存在支出资本化的可能,例如季节性或定期的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发生仍应在“在建工程”科目核算,但被修理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可不转入在建工程,大修理完工时,有确凿证据表明支出符合资本化条件的部分,应从在建工程中转入固定资产成本,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部分,计入当期损益,且大修理期间照提折旧。

三、固定资产改建、修理涉及的纳税申报

固定资产的摊销篇8

【关键词】会计政策;选择;税务筹划

税务筹划亦称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在法律规定许可的范围内,根据政府的政策导向,对多种纳税方案进行优化选择,通过对投资、经营、理财等活动的事先安排,尽可能地降低纳税成本,取得最大经济利益的一种行为。利用会计政策选择进行税务筹划,是指在不违反国家现有税收法规政策,对企业纳税事项的会计处理方法、原则进行事先确定和谋划,对不同的会计政策下的纳税方案进行比较,对现行会计政策的可选择空间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权衡利弊,从中选择一个纳税金额最少的方案作为最优会计政策,从而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在税务筹划中,常用的会计政策选择包括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存货计价方法、成本费用的摊销方法、收入确认和结算方式等。本文主要以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存货计价方法、费用列支方法、及长期股权投资方法、坏账计提方法为例来进行所得税税务筹划进行分析,为企业税务筹划提供参考。

一、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

折旧是产品制造成本的重要构成部分,具有“税收挡板”作用。目前企业常用的折旧方法有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和加速折旧法,在不同的折旧方法下各期的折旧额是不相等的,所以选择不同的折旧方法就有不同的产品成本,进而会影响企业的盈利及税负。一般情况下,企业在利用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进行税务筹划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固定资产折旧税法规定。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要符合法律规定。新《企业所得税法》第11条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企业按照规定计算的固定资产折旧,准予扣除。第32条规定企业的固定资产由于技术进步等原因,确需加速折旧的,可以缩短折旧年限或者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企业可在实行新税法的当年,对技术进步等原因引起损耗较大的固定资产采取加速折旧,增加税前扣除,以减少所得税支出。《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第26条规定,对促进科技进步、环境保护和国家鼓励投资的关键设备,以及常年处于震动、超强度使用或受酸、碱等强烈腐蚀状态的机器设备,确需缩短折旧年限或采取加速折旧方法的由纳税人提出申请,经当地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后,逐级报国家税务总局批准。因此企业在选择折旧方法时不能超出法律规定的范围。

2.固定资产折旧方法选择应考虑的因素。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应该考虑通货膨胀的影响。由于存在通货膨胀,则企业按成本收回后的实际购买力已经贬值,无法按当前的市场价进行固定资产的重置。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企业采用加速折旧方法,可以使企业加快投资的回收速度和固定资产的折旧速度,有利于前期的折旧成本而降低税收额,而且对企业来说已提足折旧的固定资产仍可为企业服务,却没有占用资金,企业经营有一个较为宽松的财务环境。因此,企业选择不同的折旧方法时,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首先,货币的时间价值。由于货币时间价值具有客观性,同一数量的货币在不同的时间其价值量各不相同的。因此,不同的折旧方法下的折旧金额的总“现值”是不相同的,从而使企业获得不同时间价值的收益和承担不同时间价值的税负。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不同,企业应该采用动态方法进行折旧税务筹划。先将企业在折旧年限内计算的各年折旧额按事先设定的折现率进行贴现,然后再计算出各种折旧方法下的各年折旧费用的总现值和折旧抵税额的总现值,最后对各种折旧方法下的折旧总现值和折旧抵税总现值进行比较,在不违背税法规定的条件下,选择折旧抵税额最大的方案为最优折旧方法。其次,必须考虑折旧年限的影响。现行财务制度和税法对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均给予企业一定的选择空间。现行财务制度规定了生产用房的折旧年限为30~40年;受腐蚀生产用房的折旧年限为20~25年等等。这样,企业便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对企业有利的固定资产折旧年限。

在采用“直线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年限越长,各期的进入营业成本的折旧费用就越少,应纳税所得额就越高。反之,进入营业成本的折旧费用就越多,应纳税所得额就越低。所以,固定资产折旧年限的选择对折旧税收筹划的效果影响较大。一般情况下,在企业成长的初期且享有减免税优惠政策的条件下,企业若延长了应计折旧固定资产的营运年限,就能够将应计提的折旧推迟到减免税期满后计入营业成本,从而降低应纳税所得额。相反,对正处于企业生命周期的成熟阶段且未享有任何税收优惠政策的企业,如果能缩短应计折旧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就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加速回收固定资产的投资成本,使企业前期成本增加、后期成本降低,前期利润向后转移以获得延期纳税的好处。

二、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

存货既是企业的一项重要资产,也是成本的重要组成部份,存货的计价方法会影响到企业总资产的额度,在负债总额不变时,存货的计价方法会对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减变动产生影响,从而影响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根据税法和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存货的计价方法包括个别计价法、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移动平均法。在进行存货计价方法纳税筹划时,要关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物价变动趋势。在通货膨胀的条件下,物价水平会持续上升,企业若采用“后进先出法”对期末存货进行计价,就会降低库存总成本,多计已销售产品成本,使企业应缴纳所得税额降低。相反,当物价持续下降时,若采用“先进先出法”,同样可以减少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以延期纳税。当物价波动幅度较大时,企业的存货成本会随着价格的波动而变化,企业各期利润不均衡,造成企业各期应缴纳所得税额的上下波动。此时,企业可采用“加权平均”存货计价法或“移动加权平均”存货计价法使库存成本保持在均衡,以消除物价变动对企业“节税”的不利影响。

2.税率的变动趋势。如果未来税率适度上调,则应采取“先进先出法”对存货进行计价以增强“节税”效果。反之,如果未来税率适度下调,则采用“后进先出法”也可增强“节税”效果。

3.税率的性质。不同性质的税率要选择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在比例税率条件下,计税基数越大企业应纳所得税额就越高,这时企业要注意物价变动对存货计价结果的影响。当材料价格上涨时,应采用“先进先出法”;当材料价格下跌时,应采用“后进先出法”;当材料价格上下波动时,要采用“加权平均法”或“移动加权平均法”。在实行累进税率的情况下,采用“加权平均法”或“移动平均法”对存货进行计价,企业各期营业成本不会发生较大的变动,各期应纳税所得额较为均衡,可以减轻企业的税负。

三、费用列支所得税筹划会计选择

现行税法和会计制度在费用的列支和资产摊销上允许企业选择分摊期限和分摊方法,这就给企业留了税务筹划余地。采用不同的费用分摊方法,每期所分摊的成本费用不同,相应的税前利润和应纳所得税额也不同。企业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对自己纳税有利的方法。

1.对于规定限额列支的费用争取充分列支。限额列支费用有业务招待费、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不超过当年销售收入的15%)、公益性捐赠支出(不超过年度利润总额的12%)等,会计应准确掌握这类科目的列支标准,要避免把不属于此类费用的项目列入此类科目,也不要为了减少纳税将属于此类费用的项目列人其他项目,以防造成偷逃税款而被处罚。

2.在盈利年度和亏损年度的处理方法。在盈利年度应选择加速成本费用分摊的方法,发挥成本费用的抵税作用,以获得延迟纳税收益。在亏损年度,分摊方法的选择要考察亏损的税前弥补情况。在亏损额不能或不能全部在未来年度得到税前弥补时,应选择使本年度分摊费用最少的方法。这样可以使成本费用摊入盈利或亏损能够得到弥补的年度,充分发挥成本费用的抵税作用。

3.在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年度,应选择使优惠期内成本费用分摊额最小的方法,以避免成本费用抵税作用被优惠政策抵消。

四、债券摊销方法的会计选择

从会计核算实务的角度来看,不同的债券摊销方法,不影响计入财务费用的利息总额,只影响各期利息费用的摊销额。企业在选择债券摊销方法进行纳税筹划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债券的发行价格。债券发行价格可分为溢价发行、折价发行和平价发行。发行价格的高低主要是由债券的票面利率和发行时的市场利率决定的。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时,要关注债券发行价格对纳税筹划结果的影响。溢价发行债券时应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这样可使前几年的溢价摊销额少于“直线法”下的摊销额,且使前几年计入财务费用的利息大于“直线法”下的利息,因此企业前期应纳所得税额低于后期应纳所得税。由于货币存在时间价值影响,采用“实际利率法”对债券的溢价进行摊销可使企业各年税负的总现值比较低。债券在折价发行的情况下若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会使前期的摊销额少于“直线法”下的摊销额,前几年计入财务费用的利息也小于“直线法”下的利息,使企业前期应纳所得税多、后期应纳所得税少。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影响,采用“直线法”对债券的折价金额进行摊销,也可以使企业各年税负的总现值达到较低的水平。

2.债券的期限。债券的期限是由债券发行公司在发行债券前事先制定的,通常发行公司会根据未来资金使用时间的长短、债券在资本市场上交易的难易程度、资本市场利率的变动趋势以及其他公司债券的期限、投资者对不同期限债券的投资偏好等而确定拟发行债券的期限。确定债券的发行期限,对企业筹资活动的税收筹划有重大意义。一般情况,债券在溢价或折价发行时,发行期限与摊销额呈反方向变化,期限越长,年摊销额越小,反之期限越短,年摊销额越大。

3.市场利率和利率变动趋势。在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债券溢、折价摊销时,市场利率的变动对各期摊销额有较大影响。市场利率提高,各期的利息费用就增加,债券各期溢价或折价的摊销额就会变大,反之溢价或折价的摊销额就变小。因此,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应密切关注市场利率变动对债券摊销额的影响。在债券溢价发行的情况下,如果预期未来市场利率会下降,采用“实际利率法”计算债券溢价摊销额会低于“直线法”下的摊销额,使更多的利息费从企业税前利润中扣除,减少应纳所得税额支出。

五、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会计选择

企业在对外投资时,可根据目标企业的财务状况,制定不同的投资额方案,从而确定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

1.被投资企业的亏损时。通常权益法和成本法的应纳所得税总额相同,但在被投资企业亏损的情况下,选用权益法可利用盈亏抵补的税收优惠,以被投资企业亏损冲减投资企业利润递延所得税,获得这部分资金的时间价值。

2.被投资企业的股利分配政策。股利分配政策决定了被投资企业分红方式、发放股利方式、投资企业何时收到现金股利等。采用成本法,投资企业的投资收益已实现但未收回投资前,不作账务处理,也不需要计入所得税的计税基数。采用权益法,无论投资收益是否收回,都应作账务处理,计算缴纳所得税。因此,被投资企业股利分配政策,也影响着投资企业的会计选择。

3.对被投资企业是否控股。现行的《会计准则》规定,投资企业在向被投资企业注入资本取得股权后,是采用“成本法”或“权益法”进行账务处理,应根据投资方在被投资企业总股本中所占的比重以及实际产生的影响程度来决定。当投资企业在某一被投资企业的股权投资总成本低于该被投资企业总股本的25%且其所拥有的股权投资不足以对被投资企业的实际经营政策产生重大影响时,应采用“成本法”对股权投资进行账务处理。在这一条件约束下,当投资企业股权投资成本占被投资企业总股本的25%及以上时,应采用“权益法”对股权投资成本进行核算,同时要对其从被投资方获取的投资收益补缴企业所得税。相反,若投资方在被投资企业的股权投资份额未达到25%时,投资方就可以将纳税时间推迟。

六、坏账计提方法的会计选择

按照会计实务要求,坏账的处理方法通常可划分为“直接转销法”和“备抵法”。“备抵法”下坏账损失费用可以先于“直接转销法”进入当期费用中,增加了当期税前扣除金额,减少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因此,企业在进行应收账款纳税筹划时应考虑以下因素对坏账处理方法的影响。

1.是否处于免税期。对处于免税期的企业无论是否盈利都不需要纳税,因此采用“备抵法”或采用“直接转销法”核算坏账准备对当期的应纳所得税额都不会产生影响。此时,企业应更加关注免税期过后不同的坏账计提方法会对应纳所得税额产生的影响。

2.企业的经营状况。当企业当前经营状况较差或已经处于亏损状态,计提坏账准备更是加重了亏损程度,不能降低应纳所得税额,采取何种坏账计提方法对纳税筹划没有影响。当企业经营状况良好且处于非免税期,采用“备抵法”计提坏账准备金可以将应纳所得税额向后递延,相当于企业获得了一笔无息贷款,使当期的纳税现金流出减少到最低。

3.客户的资信程度。企业坏账损失的多少与当期的应收账款的金额有直接联系。销售方把产品赊销给购货方前,应首先对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调查,客户的信用程度决定产生坏账的可能性的大小。销货方应主动采取防范措施,以适当方法足额计提坏账准备金。另外,企业还要考虑其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率以及竞争对手的经营情况,合理确定赊销期限、赊销比例和现金折扣比例,选择最佳的坏账处理方法,确定最优的“节税”方案。

综上所述,在不同会计政策的选择中,企业进行纳税筹划的方式很多。企业在进行税务筹划过程中,应做到不能违背国家税收法规和《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努力节约税收支付成本、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张秀敏.税收筹划[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2]刘耀华.会计政策选择与税收筹划[J].审计月刊,2005(6).

[3]钟骁勇.会计政策下的税收筹划[J].河南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10(3).

固定资产的摊销篇9

【关键词】基层医疗单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无形资产

自2012年1月1日起,基层医疗单位开始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笔者在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过程中,自学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感觉受益匪浅。通过学习,笔者对基层医疗单位无形资产的核算有了新的认识。在此,笔者不揣浅陋,拟对基层医疗单位无形资产的会计核算谈一点粗浅之见。

一、无形资产的含义

按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制度》规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无形资产是指不具有实物形态而能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某种权利的资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无形资产包括土地使用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购入的单独计价的应用软件及其他财产权利等。

需要注意的是:应用软件必须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购入的、且单独计价者,方可归类为无形资产。如,乡镇卫生院拥有的B超机及其B超机里的软件。单位购置时,B超机与其B超机的软件一并购置,软件不能单独存在,所以,B超机及其B超机里的软件一并列作固定资产,而不能作为无形资产单独核算。而乡镇卫生院财务部门的会计软件,独立存在,则应单独作为无形资产核算。

二、无形资产核算涉及的账户

(一)“无形资产”账户

1.用途:核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开展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及其管理活动而持有的、不具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包括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单独计价入账的应用软件及土地使用权等。

2.性质:属于资产类账户。

3.结构:借方登记增加的无形资产成本,具体包括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及相关税费。按照确定的成本,贷方登记减少的无形资产账面价值。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已入账无形资产的账面余额。

4.明细账户:按照无形资产的类别和项目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二)“固定基金”账户

1.用途:核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所形成的资金占用。

2.性质:“固定基金”账户属于净资产类账户。

3.结构:贷方登记增加数额,借方登记减少数额,固定基金(无形资产占用)期末贷方余额,反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无形资产资金占用金额;固定基金账户(无形资产占用)期末贷方余额,反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无形资产资金占用金额。

4.明细账户:按资产占用情况,设置“固定资产占用”、“在建工程占用”和“无形资产占用”一级明细账户,进行明细核算。

(三)“待摊支出”账户

1.用途:核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组织、管理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活动等日常发生且需要分摊至医疗支出和公共卫生支出的各项间接支出。

2.性质:属于资产类账户。

3.结构:借方登记无法直接确定归属于基本医疗或公共卫生服务的各项水、电、供暖、人员工资等待摊支出,在发生时按照实际支出金额,贷方登记期末,将本账户余额按照职工人数、场地面积等合理可行的分摊标准计算并分摊至医疗支出和公共卫生支出时,按照计算的分摊金额,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尚未分摊的待摊支出余额。本账户年末应无余额。

4.明细账户:“待摊支出”账户按照待摊支出的种类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三、无形资产的核算

(一)购入无形资产的核算

按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购入的无形资产,按照实际支付的价款计价。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购入无形资产时,应在增加固定基金的同时,增加无形资产。需要注意的是现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采取双轨制核算模式,要求进行提供会计资料的同时一并提供财务资料,作出增加财政基建设备补助支出和财政补助收入的会计处理。

【例1】×日,某乡镇卫生院用财政基建设备补助款通过政府采购方式购入会计软件一套,价款20000元,交付使用。会计处理如下:

借:固定资产20000

贷:固定基金――无形资产占用20000

同时

借:财政基建设备补助支出20000

贷:银行存款20000

实际工作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自行购置无形资产的,在作出增加无形资产和固定基金的同时,作出付款的会计处理。

【例2】×日,某乡镇卫生院用财政基建设备补助款购入软件一套,连同软件培训费用等价款共计35000元,交付使用。会计处理如下:

借:固定资产35000

贷:固定基金――无形资产占用35000

同时

借:待摊支出35000

贷:银行存款35000

月末,分配待摊支出

借:财政基建设备补助支出35000

贷:待摊支出35000

(二)关于无形资产摊销问题

无形资产摊销是指对无形资产按照其使用年限或所有人受益比例定期分摊购置成本的会计处理活动。无形资产摊销与固定资产折旧类似。摊销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从而减少当期利润,但对单位的经营性现金流量没有影响。无形资产的摊销和固定资产的折旧,其实质是一样的,都是对一项资产在其受益期限内进行摊销。其区别主要体现在:

1.无形资产因为在受益期结束后一般无价值,所以按照全额摊销或计提减值准备,摊提完毕,无形资产无残值(如软件使用权等);而固定资产一般有处置价值,所以折旧的时候会留个尾巴,即残值。

2.无形资产从入账当月起摊销,处置当月不用摊销;而固定资产购置当月不提折旧,处置当月要提折旧。

上述无形资产摊销与固定资产折旧的差别,对于企业或三级以上的医院都是一样的。但是,对于执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的独立核算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却是不同的。按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制度》有关规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对所属无形资产进行摊销,应全面反映其账面余额。

(三)处置无形资产的核算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处置无形资产的方式有两种:一是核销无形资产,二是转让无形资产。无形资产的处置方式不同,其会计处理方法也不一样。

1.按照规定报经批准核销的无形资产。按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报经批准核销的无形资产,按照其账面价值,直接冲销“固定基金――无形资产占用”账户即可。

【例3】×日,某乡镇卫生院所用会计软件一套,因会计制度改革和软件公司注销不能继续使用。报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核销其价值30000元。会计处理如下:

借:固定基金――无形资产占用30000

贷:固定资产30000

2.按照规定报经批准转让的无形资产。按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报经批准转让的无形资产,按照实际收到的转让价款金额,增加银行存款,并按照实际交纳或应交未交的相关税费,增加应交税费,按照收到的转让价款扣除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贷增加“应缴款项”、“其他收入”账户金额;同时,按照无形资产账面价值,增加“固定基金――无形资产占用”。

【例4】×日,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某乡镇卫生院转让其土地使用权一项,账面价值300000元,收款400000元,应缴营业税20000元,城市维护建设税1400元,教育费附件800元。转让价款及应缴税费均已支票结算。会计处理如下:

(1)注销无形资产:

借:固定基金――无形资产占用30000

贷:固定资产30000

(2)收款:

借:银行存款400000

贷:应缴款项――应缴营业税20000

――应缴城市维护建设税1400

――应缴教育费附加800

其他收入378600

(3)上交税费:

借:应缴款项――应缴营业税20000

――应缴城市维护建设税1400

――应缴教育费附加800

贷:银行存款21400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制定.医院会计制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制定.医院财务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制度[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2.

固定资产的摊销篇10

关键词:投融资平台企业非经营性基础设施折旧与摊销

一、资产的折旧和摊销问题

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为了补偿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因逐渐损耗所消失的企业价值而按照一定的折旧率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反映了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价值转移。摊销是指除了固定资产之外其他可以长期使用的经营性资产按照其使用年限每年分摊购置成本的会计处理办法。从总体上看,折旧和摊销有着相似之处,但是,折旧的对象是固定资产,而摊销的对象是已经发生的费用或无形资产,并且两者计算时的期限长短是不同的,折旧的期限为两年以上,而摊销除了长期待摊销的之外,均是在一年之内完成摊销。

二、政府投融资平台企业非经营性基础设施资产折旧和摊销的处理方式

所谓政府投融资平台企业指由地方政府及其部门和机构等通过财政拨款或注入土地、股权等资产设立,承担政府投资项目融资功能,并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政府投融资平台企业替政府投资建设的非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是为社会公共利益服务的、不以盈利为目的公益性项目,如市政建设、公共交通等基础设施项目,以及公共卫生、基础科研、义务教育、保障性安居工程等基本建设项目。而这些公益性资产,并不能为企业带来预期收益,从严格意义上讲不算是会计学中的企业的“资产”。因此,多数地方政府认为不应对政府投融资平台企业非营利性基础设施所形成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而且不计提折旧每年可以适当地减少给予这些企业的财政补贴。但是也有些地方政府认为应对其计提折旧,该类问题目前引起了广大财务人员和学者的关注,众人对此有不同的看法。一般地,对于政府投融资平台企业非经营性基础设施资产的折旧与摊销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处理方式。

(一)非经营性基础设施资产归于固定资产的范畴

大多数的地方政府将投融资企业建设非经营性基础设施所形成的资产归于固定资产的范畴,在进行会计处理时,按照固定资产的相关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进行核算。在对此类固定资产进行核算时,对于是否计提折旧有两种不同的处理方法。

比较常用的一种处理方式是计提折旧。当前的会计政策和会计准则规定除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按照规定单独估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和转入更新改造的固定资产外,企业应对所有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所以应对政府投融资企业建设非经营性基础设施所产生的固定资产按照一定的折旧率和折旧期限进行折旧,同时政府采用资本金投入或补贴收入的方式给予平台企业补贴以不断增加该类企业的资金规模和企业利润。但是,这种做法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经营利润,由于企业在进行地方基础设施建设时不以营利为目的,导致因此进行的项目建设活动并不能为企业带来直接的现实收益,在此情况下却对这部分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会不断减少投融资平台企业的整体资产,尤其是企业资产规模比较大时,较高的折旧会降低公司其他经营活动所带来的利润,从而影响企业的资信评价和融资能力。

另一种处理方式是针对特殊的非经营性基础设施固定资产而言,对于此类特殊的固定资产不应计提折旧。如果由政府投融资平台企业为政府建设非经营性基础设施而形成的固定资产经政府相关部门批准授权同意可以不计提折旧,则这部分固定资产不必计提折旧。对于不计提折旧的该类固定资产,政府不需要安排专门的补贴,只是在该资产需要更新改造时才会给予相应的更新改造资金,这种处理方式不但有利于平台企业扩大资金规模,而且解决了部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折旧期限难以确定的难题,但是,目前为止,财政部并没有颁布相应的政策来说明这类特殊的固定资产不必计提折旧,因此,这种处理方式实际上是不符合有关会计法规和会计准则的。

(二)非经营性基础设施资产定义为存货

部分政府投融资平台企业认为目前为建设非经营性基础设施所形成的资产不符合固定资产的定义,不是为了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的目的而使用或持有的资产,而是为了以后的转让,该类非经营性基础设施所形成的资产符合存货的定义,在进行核算时应按照存货进行核算,若政府对基础设施进行回购,平台企业可将相应的资金作为营业收入。当非经营性基础设施资产作为存货进行核算时,该类非经营性基础设施资产不属于固定资产的范畴,不存在计提折旧的问题。采用这种方式对非营利性基础设施资产进行会计处理,不仅不必考虑难以确定的折旧年限的问题,而且不会产生作为固定资产考虑计提折旧时降低平台企业资产规模和经营利润等类似的问题。

(三)非经营性基础设施资产属于其他长期资产

政府投融资平台企业对非营利性基础设施资产的所属范畴问题除以上两种看法外还有小部分平台企业认为代建的非经营性基础设施资产不是为生产商品等目的而持用的资产,而且政府在授权代建时不一定和平台企业签订了回购契约或虽签订契约但政府却无法明确回购的时间、能力等具体事项,所以不能将该类基础设施资产归于固定资产的范畴,也不能将其作为存货即流动资产来进行核算,此时需要将非经营性基础设施资产作为其他长期资产来进行处理。这种处理方式一方面可以增加平台企业的资产规模,另一方面解决了政府投融资平台企业为政府建设非经营性基础设施所形成的资产是否应计提折旧的问题,有效地保护了平台企业的经济利益,满足了平台债券类融资的应用需求,更加容易被投融资平台企业所接受。

三、加强平台企业非经营性基础设施资产折旧与摊销问题解决力度的措施

政府投融资平台企业替各地方政府建设非经营性基础设施资产通常属于公益行为,是无法为该企业创造出直接利润的,若贸然决定该类企业的此项资产折旧与摊销方式,可能会给企业带来不可预估的负面影响,因此研究投融资平台企业非经营性基础设施资产的折旧与摊销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为加强此类资产折旧与摊销问题的解决力度,现提出以下几项重要的举措。

(一)应完善现有的会计政策与会计准则

现有的会计政策和会计准则只是对于固定资产应折旧的范畴做了相关规定,而对于政府投融资平台企业非经营性基础设施资产的折旧和摊销问题并没有明确的规定,没有清晰指出对于该类资产是否应计提折旧以及计提折旧的具体做法等,也没有指出该类资产的归属问题,使得平台企业在遇到此类问题时无“法”可依,不能明确地、规范地处理该类折旧与摊销问题,所以,应在现有的会计政策与会计准则严格规定该类资产属于哪类资产并补充该类资产折旧与摊销的处理方式以规范平台企业会计核算。

(二)应加强政府对该类资产的监管力度

政府应严格监控平台企业为其建设非营利性基础设施所产生的资产是否进行了折旧,并根据监控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平台企业非经营性基础设施资产若计提折旧,则政府应对该企业进行一定的补贴或注入资金以弥补折旧对于企业带来的资金规模和利润损失;若不计提折旧,则政府不必给予相应的补贴。

(三)平台企业还应注重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

目前,对于政府投融资平台企业非经营性基础设施所产生的资产的归属问题有三种不同的看法:一是应将其作为固定资产核算;二是应将其作为存货核算;三是作为其他长期资产核算。企业对该类资产归属问题的不同的看法使得企业对该类资产的折旧问题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因此,平台企业的相关会计人员应具备较高的业务素养和职业道德,在熟习会计政策和准则的前提下,选择适合企业的方法以增加平台企业的资产规模和整体利润,提高平台为政府融资的能力。

四、结束语

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实质是政府干预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政府通过组建投融资平台公司来贯彻落实财政或货币政策的意图,而政府投融资平台企业在替政府建设地方基础设施的行为属于公益,不存在营利的目的。对于此类非经营性基础设施形成的资产是否应计提折旧的问题,目前为止主要有三种处理方式,但是,由于并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对该类问题进行规定,因此,平台企业可以在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允许的情况下,根据企业面临的具体情况和当时企业进行融资的环境,采取对企业更为有利的处理方式以促进企业的长期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莉.浅谈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现状及对策.商场现代化,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