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资金使用方式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9:15:46

项目资金使用方式篇1

1.高校大学生创业基金管理机构为做好创业基金的日常管理工作,各高校都建有大学生创业基金管理委员会或类似机构负责创业基金的运行与管理工作。成员一般由学校分管大学生创业工作的校领导,创业、学工、团委、财务、审计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大学生创业基金管理委员会作为创业基金的领导机构,负责创业基金的年度计划安排、立项审批、监督管理等重大事项决策和重大事项的处理。少数高校在创业基金管理委员会成员中引入少量校外人员,以弥补校内人员在资助项目筛选上专业性欠缺、选择能力不足等问题。2.高校大学生创业基金的使用学生提出申请并提交相应的证明资料,创业基金管理委员会组织论证,与通过审核的项目负责人签订协议后发放资助资金是目前高校大学生创业基金使用的通行流程。各高校创业基金使用的差异主要集中在资金的使用方向和使用方式上。绝大部分高校在基金使用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导向性,普遍倾向于扶持大学生结合自身专业,以技术、产品研发和专利成果转化为主的创业项目,支持大学生依托自身专业知识创办创意类、科技咨询服务类企业等,对普通商贸类创业项目基本不给予扶持。各高校在创业基金使用方式上差异较大:有的高校将创业基金以无偿资助的方式提供给创业团队,受资助创业团队无资金偿还压力,但该种方式下创业团队获得的资金量相对较少,一般在2千元至5千元之间;有的高校将创业基金以免息的方式提供给创业团队,受资助创业团队一般享有2年左右无息资金使用权,与第一种方式相比,该方式提供的资助金额相对较高,一般在1万元至5万元之间,多数在2万元左右;还有的高校以股权投资的方式将创业基金投给创业团队,按照创业项目启动规模确定股权比例,创业基金按照股权比例分享收益或承担损失,该方式下资金投入量一般不超过项目总金额的50%;更多的高校则是采取更为灵活的混合方式为创业学生提供资金支持,提供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资助方式供学生选择,由学生根据自身项目规模和发展阶段及资金需求情况自行决策,与单一资助方式相比,混合式资助方式更具有现实意义。3.高校大学生创业基金的监管各高校对投出的创业基金均制定有不同程度的监管措施,通过前期规范资金的使用范围,中期进行跟踪指导,后期进行评价认定,最大化发挥创业基金在创业项目孵化中的资助功效。在前期,各高校普遍采用协议的形式,就资金的用途、资助方式、款项拨付、资助时间、资金收回期限、资金退出方式等进行约定。在中期,创业基金管理委员会(通常由高校创业管理职能部门代替执行)主要依据资助项目定期提交的反映资金使用情况的财务报表对受资助项目的资金使用效果进行跟踪和监督,根据前期经费使用情况确定后期经费的资助意见;并对因客观情况变化而产生的创业项目的既定目标、进度和经费等需要变更或调整事项进行受理、答复;对一些变化较大,明显背离创业基金使用初衷的创业项目创业基金管理委员会还需及时进行干预,直至提前终止协议收回资金。在后期,创业基金管理委员会主要面临的是资金收回问题。在该阶段,对以借款方式发放的资金,创业基金管理委员会主要需就创业失败无法收回的资金处理进行决策,要对仍处于发展中的创业项目是否给予债务展期进行判断,要对故意隐匿收入不还欠款的项目进行债务追讨;而对以股权投资方式投出的资金,创业基金管理委员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股权转让定价问题和清算问题。对于股权转让定价问题,不少高校通过协议事先明确项目方未来回购股权的价格,从而回避后期股权转让定价难的问题,如江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就规定“企业注册后三年内,创业者或经营团队可按1∶1.1的比例收购基金股份”。对于创业项目因亏损或不可抗拒因素导致的项目终止、破产或灭失情况,创业基金管理委员会则需按清算结果返还或核销创业基金,并做好创业基金股份不承担资助项目所产生的债务责任的协调工作。

二、高校大学生创业基金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一)高校大学生创业基金的“出身问题”及对策各高校普遍通过在财务设立专门的账户对大学生创业基金进行管理,让基金的流转统一于专门的账户,便于核算的同时也便于基金管理委员会的监督,但该做法却给大学生创业基金的使用套上了行政法规的桎梏。以江苏省为例,在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江苏省省属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下称《暂行办法》)苏教规〔2011〕2号的通知中,第31条规定高校国有资产出租、出借行为,必须向省教育厅报批,其中:出租出借资产单项或批量价值在300万元以下的,须经教育厅直接审批并报省财政厅备案;出租出借资产单项或批量价值在300万元(含300万元)以上的,须经教育厅审核同意后,报省财政厅审批。第40条规定高校利用国有资产对外投资,投资总额在300万元以下的,须经教育厅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审批,并报省财政厅备案。投资总额在300万元以上(含300万元)的,经教育厅审核后报省财政厅审批。第45条规定高校应严格控制货币性资金对外投资。不得利用财政拨款、学生学费、住宿费以及贷款对外投资。很显然,在财务设立专门账户的高校创业基金属于《暂行办法》里国有资产的范畴,因此学校以拨款、校友及合作企业捐赠的款项形成的创业基金以股权投资方式资助学生创业有违《暂行办法》明文规定的高校应严格控制货币性资金对外投资,不得利用财政拨款等对外投资的硬性规定。高校大学生创业基金以出借方式资助学生创业虽不属于《暂行办法》禁止的内容,但却需经教育厅审批并报省财政厅备案,流程较多且办理时间较长,身处市场之中急需资金的创业项目往往等不起。为规避上述阻碍,高校可以借助于学校教育发展基金会解决创业基金“出身问题”。高校通过设立教育发展基金会,并在教育发展基金会章程中明确基金会的创业扶持内容和方式,同时在教育发展基金会下设立专门的大学生创业基金账户,将有关款项纳入创业基金账户统一管理,则可有效规避《暂行办法》中有关国有资产用于出借、投资条款的限制,更便于学校帮扶学生创业。

(二)高校大学生创业基金的定位问题及对策与社会上动辄千万的风险投资基金(VC)相比,高校大学生创业基金在规模上要小很多,这也注定高校大学生创业基金在使用上有其自身特点和固有局限性。如何定好位,将有限的资金用好是高校大学生创业基金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当前高校大学生创业基金在使用上呈现“两多两少”格局,一是资助项目数量多,资助金额少;二是借款形式资助多,股权投资方式资助少。“两多两少”格局造成受资助项目资金帮扶力度不到位,短期性偿还压力大,创业基金的实际帮扶效果大打折扣。一个项目由萌发创意至项目成熟大致需经历种子期、创建期、成长期、成熟期4个阶段。种子期是指技术的酝酿与产品的发明阶段,该阶段涵盖创意的酝酿,产品的成型或服务流程的构造等内容,资金需要量相对较少。创建期指项目已形成产品原型和经营计划,但尚未进入市场,资金主要用于经营场所准备、设备设施购置及产品开发及营销等,该阶段资金需求量相对较大。成长期指公司已成功开发出在市场上富有生命力的产品,通过追加投资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的快速发展阶段。很显然,处于成长期的创业项目资金需求量巨大,不属于高校大学生创业基金所帮扶的层面,高校大学生创业基金资助的重点应该是处于种子期或创建期,资金需求量不是特别大的一些成长性项目。从种子期起步的创业项目需经过多次优化和完善,直至成熟方可步入创建期。这个优化过程既是一些项目逐步完善的过程,也是判断一些项目能否继续推进的论证过程,很多看起来“很美”的项目在该过程中将被淘汰。因此,无论从资金需求量来看,还是从提高高校大学生创业基金安全性角度出发,对处于完善阶段的种子期项目采用借贷方式进行资助更为合理。种子期项目资助金额有限,即便资助项目产生偿还风险,创业基金的损失也有限。而对步入创建期的项目而言,项目的不确定性和投资风险均有所降低,但资金需求量大幅提升,以借贷方式资助创业项目易给企业背上较大的债务包袱,不利于企业的后续发展。此时以股权投资方式注入项目发展所需资金,不仅可以缓解项目发展资金短缺问题,还可以利用股权投资所形成的决策权对项目的发展施加积极影响,间接参与实体的经营活动,更有效的发挥校方的指导作用。因此,高校大学生创业基金应定位于种子期和创建期项目,并从中精选创业项目进行资助。构建种子期以借贷方式资助,创建期以股权投资方式资助为主,以借贷方式资助为辅的项目资助模式。在项目选择上求精不求多,将有限的资金真正用到具有发展潜力的项目上去,提高资助成功比率。在资助金额方面应更具灵活性,不同项目对资金的需求差异较大,高校大学生创业基金应建立更具弹性的资助金额选择区间,为资金需求量偏大的项目开辟绿色通道。

项目资金使用方式篇2

1基准收益率取值

基准收益率是一个极重要的标准参数,其值不同.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为满足经济评价工作的确定合理与否对项目决策是至关重要的。目前,的需要,实际工作中应对全部投资财务评价和自常见的作法是各行业或部门一个基准收益率有资金财务评价所采用的基准收益率分别测算,标准,作为本部门或本行业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的对据全部投资税前和税后现金流量进行评价时采基准收益率。但存在以下三个问题:首先,对全用的基准收益率也应分别测算,并应在基准收益部投资财务评价和自有资金财务评价所采用的基率取值中充分考虑风险影响。从而使全部投资财准收益率未作明确区别;其次,在全部投资财务务评价和自有资金财务评价更准确、更客观、更评价中,对依据税前现金流量和税后现金流量所科学.

2全部投资现金流量的计算

在计算项目全部投资现金流量时,是把项目资金全部视为自有资金,因而排除了项目资金条件对项目经济效益计算的影响。这样,在现金流出项中就不包括长期借款的建设期利息和长期借款与流动资金借款在生产期的利息,据此计算项目的内部收益率等经济指标,评价项目的经济性,并判断项目总体设计方案的合理性。但《方法与参数》中列出的全部投资现金流量表的流出项中包含了所得税,而所得税的计算一般是在损益表中进行的,依据项目的应纳税所得额及所得税率计算应交所得税。按照现行的计算方法,利息的支出和折旧费是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扣减项目,所以项目在寿命期内各年所得税的多少受资金条件的影响。首先,生产期利息支出包括长期借款在生产期的利息和流动资金借款利息,它们都是借入资金的成本,其数额的大小取决于借入资金的数额及其还款方式;其次,各年折旧费的多少不仅与折旧方式有关,而且也与建设期利息有关。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中,由于建设期利息记入固定资产原值,所以无论采用何种折旧方式,折旧费均受资金条件的影响。这就造成了同一计算在前后处理方式上的矛盾性,使计算的全部投资现金流量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全部投资现金流量.显然,这样的评价是不客观的,也是不科学的.为使全部投资财务评价达到客观评价项目本身合理性的目的,就应当在计算全部投资现金流量时,剔除资金条件对计算的影响。一种作法是将项目资金全部视作自有资金,同时计算税前全部投资现金流量,并以此计算财务内部收益率等经济指标。这种处理方式虽然剔除了资金条件对现金流量计算的影响,但所得到的净现金流量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部投资现金流量,因为它未完全考虑现金流量流出项的全部内容(从企业的角度看,所得税是企业的实际支出,它是现金流出项的一部分).另一种作法是把项目资金视为自有资金,并在计算所得税时剔除建设期利息和生产期利息对所得税计算的影响,进而计算项目全部投资现金流量。虽然这种处理方式会增加计算的工作量和增加一些辅助报表,但由此计算所得到的现金流量却是完全意义上的全部投资现金流量。所以,后一种处理方式较之于前一种处理方式更客观,也更科学。笔者认为,在实际工作中,应当采用后一种处理方式.

3自有资金的使用与借款偿还

自有资金使用方式不同,其效果不同。通常,在建设项目投资规模一定的情况下,自有资金使用的时间提前,意味着长期借款的时间将延后,这可以减少建设期利息,从而使建设期使用的资金总额减少,并减少生产期利息与折旧费用的提取.所以,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自有资金的使用时间提前对建设项目是有利的‘就借款偿还而言,按照现行财税制定的规定,还款资金来源包括税后利润、折旧费和摊销等。用于还款的税后利润、折旧、摊销等数额的大小不同,将直接影响生产期利息的计算,并对所得税和项目净现金流量的计算产生影响。对此必须予以注意。由于自有资金的使用方式与借款偿还数额的确定对项目经济评价的结果有一定影响,因此,二版应当对此作出规定。尤其是多方案比较时更应如此,因为这样可使各方案具有相同的比较基础,从而使分析与评价的结论更客观。

项目资金使用方式篇3

一、基本理念

在项目建设中,投资人的项目资本金是银行考虑贷款的重要因素,也是银行授信方案以及贷后检查的重要内容。本文讨论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和项目资本金均是以项目投资体制为讨论基础。根据我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制度,投资项目资本金,是指在投资项目总投资中,由投资者认缴的出资额,对投资项目来说是非债务性资金,即权益性资金,项目法人不承担这部分资金的任何利息和债务;投资者可按其出资的比例依法享有所有者权益,也可转让其出资,但不得以任何方式抽回。

根据该制度,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资本金,需要从两方面来进行分析界定。第一,资金来源。项目资本金来源于投资者投入,在财务报表上表现为所有者权益,资本金应该在该类会计科目中核算列示。第二,资金用途。项目资本金投入相对应的项目建设,而不是其他项目。假设投资人同时投资建设几个项目,例如同时建设两条生产线,或者同时开发两个房地产项目,则需要确定资本金投入到哪个项目中,确定项目和资本金的一一对应关系。商业银行在业务操作中审查项目资本金是否到位,其核心就是看资金是否符合上述两大根本性原则。

二、审查要点

在信贷实务中,银行应根据上述审查理念,重点从资金来源、出资方式、投入建设形成资产等方面进行严格审查。

1.资金来源。除国家明确规定外,商业银行不得接受以其他银行信贷资金、股东借款、信托贷款和建设单位垫资等负债性资金充当项目资本金。企业项目融资的资本金应当在财务报表的所有者权益中反映,上述各种形式的资金均属于负债性资金。随着金融市场的深入发展,企业往往能够通过多家金融机构获得综合性融资方案,通过资金提供途径、债股转化、时序安排等多方面设计,企业的融资结构日益复杂,“名股实债”情况也不断增多。在某个时段上部分资金阶段性在所有者权益中核算,显示为“股权”性质,但实质上均是企业负债,仍然属于债务性资金范畴。这个情况是银行应当关注的。

2.出资形式。投资项目资本金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用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按照国家规定,对作为资本金的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必须经过有资格的资产评估机构依照法律、法规评估作价,不得高估或低估。以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作价出资的比例不得超过投资项目资本金总额的20%,国家对采用高新技术成果有特别规定的除外。因此,在审查中商业银行应当核实资本金出资形式,符合制度要求。

3.货币出资审查。投资人以货币方式认缴的资本金,其主要来源有:(1)投资人及企业法人的所有者权益(包括资本金、资本公积金、盈余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股票上市收益资金等)、企业折旧资金以及投资者按照国家规定从资金市场上筹措的资金;(2)社会个人合法所有的资金;(3)国家规定的其它可以用作投资项目资本金的资金。出资货币来源应合法合规。

4.股东借款。在实务中,经常存在投资人以股东借款形式提供项目资本金的情况,某些项目股东能承诺在项目贷款偿还前不予抽回,但仍然存在抽回资本金的可能,风险较大,建议在实务中仍然只认可进入净资产科目的资金。

5.未分配利润。虽然进入资产负债表的净资产科目,但有可能通过分配利润的方式抽回项目资本金,在实务中也应当注意。

6.项目和资本金一一对应。企业同时建设多个项目的,应将项目资本金和项目一一对应,避免出现“一个锅盖盖几个锅”的情况,每个项目的资本金都应满足控制比例要求。通过审查确定资金用途满足项目建设需要,以利于各个项目风险隔离。

三、审查方法

1.对于已到位的资本金和其他建设资金,商业银行应审查验资报告或相应的资金到位证明材料,及时对存放资金的账户进行审查。

2.通过财务报表审查项目资本金已经到位。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财务报表核实资本金到位情况时,可以将权益类和负债类的“实收资本”、“长期借款”、“其他应付款”和“长期应付款”等科目余额对应资产类的“存货”、“其他应收款”、“货币资金”等科目余额进行分析、测算,了解资金具体的核算路径和存量信息,进而判断项目资本金的来源是否合理和足额。

四、风险防范措施

通过上述审查,我们可以发现,项目融资过程中项目资本金存在的风险主要表现为:(1)现金出资比例不符合要求,非现金出资比例过高。(2)以股东借款代替股东投资,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抽回股东借款。(3)以产业基金、信托、保险资金等直融资金代替资本金,形成“名股实债”。(4)项目资本金投入项目建设不清晰,项目资本金和项目不能一一对应。在实务中,建议商业银行可采取以下工作措施加强风险防控:

1.在审查中,应要求企业项目资本金在财务核算、资金用途、使用依据上相对应一致。

2.加强资金封闭管理操作,银行不仅要对信贷资金实施严格监管,也要对项目资金流水进行严格监管,以确保项目资本金及时足额到位并与银行信贷资金匹配到位。

3.严格资本金用途审查,不得以任何方式抽回,并确保资本金只能用于本项目的投资建设;在监控项目资本金流向方面,应严格防范到账的项目资本金转出后未用于项目建设,而是再以资本金的名义存入资本金账户,充作新到位资本金的假出资行为。

4.对于直融方式筹集项目资本金的,银行应当严格测算项目资金现金流,掌握项目收入和资金偿还的匹配性,并要求企业首先偿还银行贷款。

项目资金使用方式篇4

关键词:专款专用专账核算项目绩效实现形式

中图分类号:F234.3,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0-108-03

一、问题的提出

在事业单位资金来源中,有一类资金具有专门目的、专门用途,为单位完成专门任务并通过部门预算或上级部门单独安排的资金,称为“专项资金”。专项资金形成的支出在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称为“项目支出”。专项资金管理的基本要求为“专款专用”,有的专项资金除了要求“专款专用”外,还附加“专账管理”或“专账核算”。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投入的加大,各种目的和用途的专项资金也越来越多地投入到职业院校中。而为了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和项目绩效,国家对专项资金的管理要求越来越高,其中一点就是必须做到专项资金的“专款专用”或“专账管理”。如在“十二五”期间国家对中等职业学校启动的“国示范”学校建设项目,每个立项学校都将获得中央及地方配套的财政投入高达2000万左右的建设专项资金。而根据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联合出台的《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教职成〔2011〕7号)(以下简称《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第十九条要求:“专项资金按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办理支付,纳入项目学校财务机构统一管理,并设置单独账簿进行明细核算,专款专用、专账管理。”在新财政体制下,面对越来越多的专项资金投入,如何做到项目资金的“专款专用”、“专账管理”,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和管理绩效,是预算单位义不容辞的监管职责。

二、专款专用的本质和含义

“专款专用”是针对专项资金的管理提出的,旨在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完成预定的任务,防范专项资金被侵占、挪用。《事业单位财务规则》(2012)第二十三条指出:“事业单位从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取得的有指定项目和用途的专项资金,应当专款专用、单独核算,并按照规定向财政部门或者主管部门报送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可见,国家已从顶层设计的高度对专项资金提出了明确的管理要求。

(一)从专项资金的开支范围看

专项资金一般都规定明确的开支范围,即从开支的内容看,必须与项目建设内容相匹配,不得列入与项目无关的支出。仍以职业学校“国示范”专项资金为例,上述《项目管理暂行办法》要求该专项资金必须用于重点专业建设,并且进一步规定专业建设资金必须投入到“人才培养与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等三大建设项目,每个建设项目还需对应更为明细的开支内容。

(二)从资金的存储形式看

专项资金以专户存储为最佳,以区别于其他资金,避免资金互相混用,可以有效杜绝资金被挪用、侵占,以免违反国家财经纪律和项目管理规定。

(三)从专项资金的会计核算看

从专项资金的会计核算看,需要从单位会计账簿中能单独形成专项资金的独立账簿,能清晰地形成专项资金完整的开支轨迹,而不需要从分散的信息中进行二次整理,以符合上级机关或项目管理机构监督管理需要,并实现“专账核算”、“专账管理”的要求。

三、专款专用的现实困惑和得失分析

然后,专款专用的要求在现实管理中并不会轻易实现,还往往成为上级监管部门检查的重点和诟病的焦点。特别是在新财政体制下,很多方面还存在与管理要求相矛盾的地方,加上有些单位自身管理规范性缺失,导致现实状况与专款专用的要求仍有差距。

(一)资金管理的限制

1.部门预算模式下预算资金支付的困境。政府部门预算模式下,单位所有资金均通过国库集中支付模式以指标(额度)的形式下达单位。所有资金不管是基本支出还是项目支出均以预算科目呈“碎片化”的形式出现在单位的支付系统中,这种以预算科目为口径的资金支付模式固然有利于专款专用,但有时资金科目名称往往与项目名称不衔接,如职业学校下达的专项经费,系统内财政指标名称是“教育费附加”,而在学校实际可能用在“xx实训楼的建设”等等。因此,如果要做到专款专用,必须要求单位在预算执行时按照项目实施进度及内容正确使用资金,如果出现偏差,就难以做到专款专用。另一方面,财政下达专项资金的进度也往往与项目实施的进度不一致,而且滞后的情况较多,使单位在项目实施时无所适从,造成事实上的专款不能专用。

2.银行账户设置的限制。专款专用最理想的模式,是实现“专户存储”,即按项目类别在银行设立专户,项目结束账户随即注销。但是在现有财政体制下,所有财政资金均采用国库集中统一支付,除了部分基建项目经财政同意可以设立临时性银行账户外,单位原则上不再存在可以支配的独立账户。事实上,“专户存储”在现实管理中已经弱化,即专款专用在资金存储方面很难完美体现。

3.财政年终结余资金清零及收回的限制。财政实施年终结余资金清零及收回的政策往往造成预算单位在年终预算资金使用上的错乱,并一度引发争议。而新近修订的《预算法》(2014)第四十二条明确规定:“各级政府上一年预算的结转资金,应当在下一年用于结转项目的支出;连续两年未用完的结转资金,应当作为结余资金管理。”国家已从法的高度保障了财政资金年终清零和收回的政策界线,亦即单位专项资金作为项目资金最多在单位使用两年,两年内产生结余,财政有权收回。但这与单位项目实施进程往往产生矛盾,特别是当项目执行中出现纠纷,在资金结算造成事实拖延的情况下,如果超过两年的项目账面资金被视为结余并收回,将造成专款专用被迫中断。

(二)专款专用的得失分析

专款专用的本意是保障项目能顺利实施,不至于出现资金被挪用和占用而使项目被拖延或搁浅。但专款专用本质上只是手段,项目顺利实施并完成才是根本目的。另一方面,专款专用便于从资金端形成项目实施过程的价值轨迹,便于监管方从资金端寻找管理方面的问题,从会计角度也更易实现专账核算的要求。

但笔者认为,专款专用在实现它有利的一面,也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主要表现为:

1.“专款”与“专事”之辩。有人认为资金只是一种支付手段,任何来源的资金在支付方面没有任何差别,本无“专”与不“专”之分,只要完成专项任务,就算达到目的,至于用什么资金,其实并没有什么区别。考察项目的实施效果只需从项目本身的完成程度及实施后绩效即可,无需从资金端考察。

2.专款专用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益。专款专用最大的特点,就是人为把资金分成“条条块块”,而且“井水不犯河水”,互相不能打通,这就大大降低了单位对资金的统筹能力,达不到“大收大支”的效果,明显降低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特别当财政资金下达与项目实施不匹配、不均衡时,反而成了单位资金使用的束缚,加剧了单位“有钱不能用,想用没有钱”并存的矛盾。

四、新财政体制下专款专用的实现形式

诚然,“专款专用”在目前政策法规和财政体制下是每个预算单位落实项目管理过程中必须执行的一条基本规定,不容单位违避、变通。一方面,是单位加强财务管理、执行财经纪律的内在要求;另一方面,是单位加强项目管理,落实项目监管责任、并进一步争取项目投入的一种前提和保证。因此,作为预算单位,必须统筹安排好项目实施、资金使用和会计核算之间的关系,优化财政专项资金“专款专用”的实现形式。

(一)提升部门预算编制的精细化,不断丰富项目库建设,满足不同类型单位的需要

尽管新财政体制已运行10多年,但各地实施的情况并不相同,有的相对成熟,有的在试点中刚刚起步,体现在部门预算方面也有不断完善的地方。

目前,部门预算的编制框架主要建立在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基础上,其中基本支出按经济类科目编制,口径相对统一且比较全面;但是在项目预算编制过程中,项目科目主要由地方财政部门以项目库的形式设置,但一般偏向于行政事业单位的通用科目,不能满足不同类型单位的实际需要。特别是对职业院校来说,许多教学类功能项目无法在科目名称上得到体现,如职业院校经常开展的技能大赛,其作为一个项目设立,但学校往往需要借用其他科目才能在部门预算中体现。项目不能在预算科目上直观体现,一方面容易造成资金被同类合并,造成事实上的资金混用;另一方面容易造成学校预算执行时的困难,出现资金不能正确识别而误用,最终难于实现“专款专用”的要求。

因此,在项目库建设中,必须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单位业务功能类型,不断丰富和完善项目库的建设,尽量减少单位借用项目科目的现象,为项目预算的正确执行提供基本保障。

(二)创新项目资金会计核算形式,多角度实现专账核算要求

“专账核算”是专项资金专款专用的逻辑延伸。然而,在一个会计主体前提下,单位无法以专项资金为一个会计主体进行单独核算,而必须另辟蹊径,以多角度实现专账核算要求:

1.建立单独辅助账。最简便而直接的形式是建立专项资金的辅助账。即不改变会计主体,不改变会计核算体系,在单位基本账套外另行建立专项资金的辅助账,专门反映专项资金的收支记录(其记录依据来源于主账套)。辅助账形式可以是纸质、也可以为电子。其优点是简单、直接;缺点是专人负责,二次归集,人工成本较大。

2.在主账套中嵌入辅助核算科目,由系统同步形成专项账簿。这种方法一般是在核算软件中增设部门核算科目(项目科目),凡涉及到项目资金收支时,需要在选用会计科目同时增挂“部门核算科目”,并通过系统辅助账模块实现查询功能,生成专项资金辅助账信息。其优点是在主账套中同步形成,不需另起炉灶;缺点是不太直接,不便于日常管理。

3.通过建立往来明细科目实现专账核算。可以通过在主账套中建立往来科目“其他应付款-XX(项目)”,凡涉及XX项目专项资金开支时,均通过该科目进行过渡:

借:事业支出-XX(明细科目)

贷:其他应付款-XX(X项目)

借:其他应付款-XX(X项目)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该方法优点是专项资金信息直接在主账套中生成,并为单位法定账簿系统中的组成部分;缺点是出现多个项目时,开设明细科目过多,科目库显得庞杂,加重核算成本;其次是信息不够全面(无收入记录)和直接。

(三)加强项目资金动态平衡管理,适当允许项目资金的互相融通

上文提及,要做到专款专用,需要项目实施与资金供应相匹配,但实务中经常会出现项目实施与资金供应脱节的情况,主要表现为项目实施相对平稳,而资金供应在年度内往往出现“前低后高”的现象,对专款专用形成障碍。由于支付结算产生的问题也会对项目的正常实施产生不利影响。同时,在实务中还偶尔会出现先实施项目,后拨付资金的情况,如有些职业学校承办或参加技能大赛,往往赛后由上级或地方财政再给予经费补贴,出现“先垫后补”的情况,造成单位在资金使用方面的混乱,对专款专用也是一种自相矛盾。

因此,针对这种“钱事不对称”的矛盾,为了严格做到专款专用,必须要求财政部门创新预算资金管理模式,允许资金在不同预算项目之间能临时相互调剂,项目资金能适度融通,以克服项目实施与资金供应之间的时间差,这样才能既保证专款专用,同时也能保证项目的正常开展。

(四)优化项目结转结余资金管理,推行绩效预算改革,提高项目管理绩效

新《预算法》规定了项目结转结余资金的管理,其本质上是保证项目资金的安全和效益,避免项目资金在单位长期滞留,降低资金使用效益。但项目实施有其自身规律,应该说常规项目限定在2年内完成比较合理,但对于学校的一些科研项目、大型基建项目等,未必能在2年内顺利完成。如大型基建项目,由于前期审批开工、后期验收决算工作较复杂,周期往往要超过2年,如果资金严格控制在2年内完成支付,往往造成单位的被动,要么超过合同规定及进度超额付款,出现可能的后期质量纠纷风险;要么年终“结余”资金被财政收回,项目资金来源出现危机,影响项目后期支付。

针对上述情况,本文认为,对于项目结余资金的管理,财政部门在严格执行《预算法》的前提下,也应因地制宜,根据项目实际情况采取分类管理办法。对于常规项目产生的实际结余资金可以采取收回的办法,以提高财政预算的执行率;对于大型项目或本质上周期较长的项目,在2年后实际仍未完成需进行后期支付的资金,应采取资金结转的办法允许单位延期使用。但从根本上,还应积极推进绩效预算改革,对项目开展绩效评价工作;如果因单位管理问题,造成项目不当延期,则应降低绩效评价相应分值,以此促进单位提高项目资金管理水平,提高项目管理绩效,从根本上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本文系江苏省高校哲学与社会科学2014年立项课题“高职校部门预算管理模式的实践研究”(2014SJa012)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4

[2]财政部.事业单位财务规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

[3]赵建新.职业院校部门预算执行与控制的系统性研究[J].会计师,2015(8)

[4]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预算司.中国预算绩效管理探索与实践[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

(作者单位: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苏州旅游与财经分院财务处江苏苏州215104)

项目资金使用方式篇5

随着我国财政体制全面改革,支农项目审批权也随之发生转变,其下放后全面优化了我国财政资金政策、加快了资金下拨和执行进度、约束了财政资金运用环节、提升了资金运作效率,创新了财政管理机制、加强了各部门之间交流与合作,整合了各地方财政部门管理职能等,同时也证实了支农项目审批权下放后的资金管理极其重要,支农项目的顺利进行都主要取决于资金的运用,所以,资金管理在支农项目审批权下放后极其重要。

二、支农项目审批权下放后财政资金管理存在问题

1.资金管理意识不强,项目资金制度规定模糊

支农项目审批权下放后,由于一些地区和部门为方便获取经济利益并不自愿下放项目审批权和资金管理权,极易出现放权不放钱的现象,使得支农项目资金难以具体应用到支农项目上,严重影响了支农项目的全面实施,影响了项目审批权下放的实效性。与此同时,一些地区管理支农项目资金的意识不强,所制定和遵照的资金管理制度规定不够完善,项目扶持对象、资金分配方式、资金核算和考核标准等内容不够明确,并且在资金具体应用过程中,支农项目资金审批权和资金分配权也缺少相应参考制度和标准。

2.资金分配不够合理,财政资金难以物尽其用

支农项目审批权下放后由于存在各种特殊原因,财政资金管理和分配难以完全适应实际项目需要,资金分配存在不合理现象,财政资金并不能完全物尽其用。一方面是人为原因。一些单位或部门的财务工作人员少,管理工作强度大、幅度大,很难适应和满足支农项目审批权下放后财政资金管理工作强度,从而影响了资金的具体运用,减弱了财政资金在支农项目中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是政策原因。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迅速,对各地方、各部门、各行业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而,财政资金使用和分配受到更多的关注,财政改革势在必行。支农项目审批权下放后在具体实施、资金管理方面规定不全面且不具体,缺乏必要的创新和转变,因此支农项目审批下放后财政资金管理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

3.资金监管不到位,审批权下放后易现盲点

支农项目审批权下放后资金监督管理明显存在不足,一些地方财政部门将支农项目资金下拨后便不闻不问,对财政资金的具体其使用情况并没有进行全面管理与监督。首先是并未建立和健全支农财政资金监督管理体系,资金监管不到位,审批权下放后的资金使用存在盲点。其次是一些地方财政部门对支农项目财政资金使用情况监管力度不大,并未对资金使用进行核实,存在专款未能专用的现象。最后是支农项目专项资金监督考核管理不够规范,项目资金使用尚未形成流程化管理,财政资金监督管理的方式、方法过于单一化,资金使用信息难以在相关部门之间实现共享,加大了支农项目审批权下放后的监管风险。

三、加强支农项目审批权下放后的财政资金监管措施

1.支农审批权下放后增强资金管理意识

首先,支农项目审批权下放有利于有效灵活运用资金,简化了财政资金使用环节,充分发挥出了财政资金在支农项目中的重要作用;其次,支农项目审批权下放后加强资金管理,应当全面增强其财政资金管理意识,制定相应资金管理制度,宣传资金管理在支农项目中的重要性,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和质量,更好的规范了资金运用流程;最后,支农项目审批权下放满足了各级财政和部门对资金管理的要求,优化和调整各级地方政府和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促进各部门之间管理协作,增强各部门的职权与职能。

2.完善资金管理模式,建立信息公开机制

根据当前支农项目审批权下放后的财政资金管理现状,完善并创新相应的资金管理模式,整合并灵活运用社会资源,提升资金使用效率。适时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相结合,全面实现网络化管理与数据信息资源共享,构建科学合理的财政资金审批、运用和审核系统,实现数据信息全覆盖,建立健全相关数据信息管理制度,优化信息采集、整理和分析流程,完善支农项目财政资金投入和实际使用情况等数据库,为资金管理提供有效的数据信息,使得整个财政资金管理工作更加方便、快捷。除此之外,建立信息公开机制,提高支农项目审批权下放后的财政资金使用透明度,方便各部门、人士对资金运用的管理和监督。

项目资金使用方式篇6

[关键词]融资方式Bot融资模式aBS融资模式

相对于传统意义的融资方式而言,这种新型的融资方式又被称为项目融资。作为一种新的融资手段,项目融资为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提供了一个新的融资途径。在彼德•内维特的《项目融资》一书中,项目投资被定义为“为一个特定经济实体所安排的融资,其贷款人在最初考虑安排贷款时,将满足于使用该经济实体的现金流量和收益作为偿还贷款的资金来源,并且将满足于使用该经济实体的资产作为贷款的安全保障。”对于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融资问题的不断思考和探索,我们总结出基础设施的建设有着其自身的特点,其投资规模大,建设和投资回收周期长,沉淀成本高,投资风险大,并非单个投资者所能承受。基础设施本身就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需要多个投资者共同投资承担风险,加之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国家政策的调整,政府的财力也越来越有限,以政府为主体进行投资的弊端也愈发明显,为了解决由其自身特点而产生的融资过程中的种种问题,提高基础设施的运营效率,增强竞争力,新型的融资方式便应运而生。

Bot融资模式,英文全称为Build―operate―transfer,即建设一运营一移交。Bot方式有时也称为“公共工程特许权”方式,是指国内外投资者或财团作为项目发起人从项目所在国政府或政府所属机构获得某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和运营的特许权,然后投资组建项目公司,由项目公司负责项目的融资、建设、运营及维护。项目公司在特许期内经营该项目,并以整个项目的现金流量来支付运营成本、偿还贷款并获取一定利润。协议期满后(一般为15一30年),项目公司根据协议将整个项目无偿或以极低的名义价格移交给项目所在国政府。

Bot融资方式有其自身的特点,其显著的优越性有以下几点:

从项目发起人的角度看,其优点主要有1)弥补了国家财政投资的不足。基础设施建设一般都是耗资巨大的大型建设项目,在Bot模式下,民间资本更广泛的进入到基础设施建设,于是改变了以往以政府为单一投资主体的局面,有效的减轻了政府的财政压力。尤其对于那些政府财政拮据债务沉重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为了缓解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资金日益庞大和政府有限的财政投资能力之间的矛盾,解决资金短缺问题,运用Bot是一种很有效的途径。2)规避了政府投资承担的风险。基础设施建设一般都是投资数千万或上亿的大型项目,在拥有可观的同时丰厚的回报率,也需要承担各种风险。如建设风险、技术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以及一些不可预测的风险。在传统的投资方式中,政府承担了几乎所有的风险,而在Bot方式中,主要的风险承担者变成了资金供给者,风险在政府和项目其他参与者之间重新分配,不仅使得项目风险有效的从政府身上转移,还迫使项目参与者更加尽职尽责,使该项目成功的运作。3)学习了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运营效率。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东道国可以学习到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的管理经验。民间资本的介入,可以打破垄断,充分发挥市场化竞争的作用。而且,比起政府直接参与经验管理,项目公司参与到基础设施建设更能提高服务质量和运营效率。

从项目公司的立场看,主要好处有:(1)通过项目的建设,使公司扩大了经验范围,利用Bot的方式有机会让公司涉足原本没有机会进入的政府垄断行业,拓宽了市场。(2)在项目运营期间,由于这类大型项目的市场和资金回报率都比较稳定,因此可以使公司获得比较客观且有保障的收益。

总的来说,Bot具有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相结合的混合经济的特色。这种融资方式具有项目导向性、有限追索权、资产负债表外融资(亦称非公司负债型融资)、允许较高债务比例,以及实现风险分散和风险隔离优点,但Bot方式的项目参与方较多,前期工作时间长,融资成本也相对较高,这些也是不容忽视的。

aBS融资模式,即资产证券化。英文全称为asset―BackedSecurities。它是近十几年来世界金融领域的重大创新之一,是一种先进的融资方式。aBS融资模式是指以目标项目所属的全部或者部分资产为基础,以该项目资产可以带来的稳定预期收益为保证,经过信用评级和增级,在资本市场上发行高档债券来筹集资金的一种项目融资方式。通过资产证券化融资,将流动性差但能产生稳定的、可预见的现金净流量的资产,通过相关法律和融资结构安排,对资产中的风险和收益要素进行分离和重组,将其转变成可以在金融市场上出售的证券用以融通资金的过程。

aBS相比于传统的融资方式,它有着其自身独特特点和优势。首先,降低融资成本。它运用其成熟的交易方式和特有的信用增级方式,使得原本信用等级较低的项目同样可以进入到国际高端证券市场,而该市场有着信用等级高,债券安全性和流动性高、债券利率低等诸多优势,从而改善了证券发行的客观条件,大幅度降低了发行债券筹集资金的成本。其次,分散投资风险。这是因为资产证券化的方式隔断了项目原始权益人自身存在的风险和项目资产在未来产生的现金收入之间的风险,使其清偿债券本息的资金仅与该项目资产在未来产生的现金流有关,加之在证券市场上发行的债券由许多不同类型的投资者购买,从而很好的分散了投资风险。再者,这种融资方式和Bot相比,减少了中间交易环节,降低了费用的支出。

项目资金使用方式篇7

1.1盲目立项,财政资金未能产生效益

立项单位以争取资金为直接目的,不全面分析当地自然条件、实际情况和具体项目未来效益,随意申报农业项目。项目资金到位后或者闲置,或者被迫仓促上马,不能发挥财政资金应有的效益,造成资金的损失浪费。

1.2农业资金使用、管理不规范

一是项目计划下达后,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承诺的一定比例的配套资金无法保证,无力配套。特别是一些亟需财政资金大力支持的贫困和欠发达地区,自身财力不足,无法落实配套资金,导致项目实施无法完成。二是农业专项资金管理环节过多,分散的资金受各部门各项规范制度的约束,使用单位难以集中财力统筹使用。三是专项资金到达项目终端后,个别单位领导缺乏管理意识,挤占挪用等违规使用专项资金,财政资金无法发挥效益。四是基层财务人员专业水平较低,基础工作不扎实,资金使用和管理普遍不规范。

1.3审计现有能力有限

农业项目点多面广,往往涉及到村、户,必须深入到项目终端,入村入户,而审计部门受人力、时间等因素限制,无法把握审计的深度和广度。同时,审计手段局限性大,无法核实和处理突出问题。多年审计的实践证明,审计年年揭露的问题,屡查屡犯的现象不断发生。

2合理使用审计方式方法袁规范农业专项资金使用

2.1将审计和审计调查结合使用

审计调查作为审计的补充方式,调查的事项范围广、涉及面宽,配合展开必要的延伸调查,能够较全面的把握情况,掌握审计对象范围更具共性和普遍性的问题。现有安排的农业项目资金量小、涉及面广,按照监督的要求,需要保证合法的调查范围和比例。实践中,应广泛开展审计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选择性进行深入解剖,开展具体的审计项目。有效地结合审计和审计调查的优势,有利于提高农业专项资金审计的效果。

2.2配合使用多种审计方法

目前的审计过程常常集中在农业专项资金的财务核算过程,通过审计财政和农业主管部门的账、表、证,摸清农业专项资金投入的总规模,掌握农业专项资金支出的具体结构、内容。在此基础上更需要采用多种审计的方式方法,如实地调查法、抽样调查法等,沿着财政资金全程流向,深入农业项目终端乡村、农户及项目实施地进行调查,才能真正发挥专项资金审计的效益。

2.3农业项目按照基建项目程序要求开展审计

目前,农业项目多以建设项目进行立项、管理,实施的形式也存在土建工程、水利工程、道路工程等多种形式。农业多数项目均具备严格基本建设项目程序的要求进行审查的条件。审计可通过工程决算审计的方式方法,监督检查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审计以农业专项资金流向为主线,沿着资金运用的轨迹来进行监督,全面客观地揭露和反映项目的建设过程存在的问题。同时,加强对农业项目建设情况的审计,首先审计有关项目建设支出账,审查项目支出的真实性、合理性、合法性;其次延伸农业项目建设现场,对项目质量、标准等进行实地检查,对照项目立项计划中的建设内容审核其完成情况,看其是否符合计划要求,有无违反工程管理方面等的问题,有无虚假立项套取国家专项资金等违规问题。

2.4全程跟踪农业专项资金分配全过程,改事后审计

项目资金使用方式篇8

【关键词】公用事业融资方式

长期以来,政府财政投入都是我国城市公用事业发展的唯一资金来源,但由于用于公用事业领域的财政投入的有限性,限制了公用事业的进一步发展。随着技术条件的变化,市场容量的扩大,各种创新手段的出现,公用事业的进入壁垒逐渐弱化,各种民间资本有了入注城市公用事业的条件。目前,我国存在的融资方式主要有债务融资、项目融资和股权融资。

一、债务融资

债务融资主要有债券融资、国内贷款、国外贷款三种形式。

1、债券融资

(1)利用债券市场为城市公用事业融资的优势:第一,债券融资具有避税的功能,债券利息在所得税前列支,从而降低了所得税计税金额,降低了债券的融资成本;第二,向社会发行公用事业企业债券,因为用的是居民的钱而非国家的钱,企业债券到期必须还本付息,因而对企业形成硬约束,从而迫使企业改善经营行为,增强企业活力。

(2)公用事业在债券市场融资成功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第一,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第二,放松利率管制;第三,完善的债券信用评级制度;第四,债券定价标准的确立。

2、国内贷款

国内银行贷款按期限可以分为长、中、短期贷款。其主要优点是,资金来源稳定,利率较低。目前,国内银行贷款是城市公用事业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之一。

特别是商业银行,它在发展中国家金融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商业银行的资金运用要求安全性、盈利性和流动性“三性”统一,而公用事业的资金运用和回流很难与商业银行的“三性”相吻合。而且商业银行负债的主要部分是活期和短期存款,发放长期贷款将造成资产和负债在期限结构上的严重失衡。这种失衡问题在缺少有效率的、流动性好的货币市场的情况下潜藏着巨大的风险,因为商业银行无法解决其流动性和利率风险问题。由于发展中国家的货币市场一般发展落后,不能满足商业银行资产流动性管理的需要,所以商业银行贷款不可能成为公用事业融资的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

世界银行通过对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银行发展的研究得出一个经验,即在业务量达到一定程度以及具有相应的技术和管理能力时,应设立一个专业机构;否则一个更实际的选择是建立和改善现有的商业银行和发展银行。从这一点来看,我国成立公用事业开发银行是非常必要的,成立公用事业开发银行或政策性金融机构,专门为公用事业提供资金,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我国城市公用事业发展对资金的需求。

从实践来看,政策性金融机构也有着财政和一般商业性银行无法替代的作用:首先,政策性金融机构可以运用信用手段从金融市场上获取资金,以弥补财政资金的不足;其次,政策性金融机构以有偿使用方式向企业或机构提供贷款,投资的风险由受款企业或机构承担,从而可以促使受款单位讲究资金的使用效率。

3、国外贷款

利用外资可以加速一国的经济发展,这是发展经济学中利用外资理论的一般命题。当国内资金不足时,在公用事业的建设与运营中引进外资,不仅能够获得公用事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而且可以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公用事业建设与运营效率。《中国统计年鉴2012》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底余额已达到343635.9亿元,但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管理制度不完善,国内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渠道并不通畅。在这种情况下,外资仍然是我国城市公用事业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

在健全的投融资体制中,可以通过外国政府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国外商业银行贷款、国外民间资本的直接投资四个渠道获得国际资本。与其他利用外资的形式相比,外国政府贷款、国际金融机构贷款通常成本较低,如德国政府40年还款期的软贷款利率只有0.75%,还可以宽限10年。日本政府40年还款期的软贷款也只有1.275%,国际金融组织20年还款期软贷款利率为4%,硬贷款利率为7%,但这部分外资的获得受限,而且往往附带其他条件,从严格意义上讲,这部分资金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引入外资,它并不是国际商业资本投资。

二、Bot项目融资

根据美国银行家彼特·内维特对项目融资所下的定义,项目融资是为一个特定经济实体所安排的融资,其贷款人在最初考虑安排贷款时,满足于使用该经济实体的现金流量和收益作为偿还贷款的资金来源,并且满足于使用该经济实体的资产作为贷款的安全保障。

常见的公用事业项目融资方式有Bot项目融资方式、特许经营、aBS(资产证券化)等,相比其他融资方式,Bot项目融资方式更多地应用于公用事业领域。

Bot即“Build—operate—transfer”,通常译为“建设—经营—转让”,其实质是公用事业投资、建设和经营的一种方式。它以政府和私人机构达成的协议为前提,由政府向私人机构颁布特许,允许其在一定时期内筹集资金建设某一公用事业项目并管理和经营该项目,政府对该项目机构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数量和价格可以有所限制,但要保证私人机构有获利的机会,整个过程的风险由政府和私人机构分担。当特许期限结束时,私人机构按约定将该项目移交政府部门,转由政府指定部门经营和管理。

1、Bot项目融资方式作为公用事业融资方式的优点

第一,能保持市场机制发挥作用,有利于公用事业领域的市场化改革。作为市场主体的私人机构是Bot模式的行为主体,在特许期限内对所建工程项目具有完备的产权,这使Bot项目的私人机构在Bot项目实施中的行为完全符合“经济人”假设。同时,由于Bot方式的项目由承包商和银行投资团体发起、筹资、组织实施和经营管理,这种方式的实质是将公用事业项目的建设、经营和管理民营化,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国传统体制下公用事业发展中政府包揽过多,政企不分的弊端。第二,可以分担风险。Bot项目融资的主要参与人有政府、业主、财团和投资人。政府是Bot项目的控制主体,决定着是否设立此项目及是否采用Bot方式,并对项目进行中的必要环节进行监督。业主是Bot项目的执行主体,处于中心位置,所有关系到Bot项目的筹资、分包、建设、验收、经营管理体制、还债及偿付利息都由业主负责。财团是Bot项目的主要出资人。Bot项目负债率一般高达70%~90%,所需资金通常超过单个银行的贷款能力,组成财团就有能力提供贷款。投资人是Bot项目的风险承担主体,他们以投入的资本承担有限责任。多个参与主体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风险。第三,为政府干预公用事业提供了途径。由于公用事业具有公益性,完全交于私人,放任不管,有可能带来公众福利的损失,Bot融资为政府提供了通过和私人机构订立协议方式干预公用事业的途径。在Bot项目的立项、招标、谈判三个阶段,政府意愿都起着决定作用。在履约阶段,政府又具有监督检查的权力,项目经营中价格的制定也要受政府约束,政府还可以通过通用的Bot法来约束Bot项目公司的行为。

2、Bot项目融资方式应用于公用事业领域也有局限性

第一,某些公用事业项目自身的现金流不能保证Bot项目融资对现金流的要求。如污水处理、道路的修建,其本身的经济效益很小,甚至根本没有途径产生现金流(至少是在现有的收费制度下没有现金流),这些项目的效益更多地体现为社会效益,而“有限追索权”特征又使Bot项目融资对现金流有相当的要求,这就限制了Bot项目融资在这类项目上的应用。针对此类项目,应主要依靠财政拨款方式运作,一般不能采用Bot项目融资方式。第二,某些公用事业项目的现金流不适宜以项目公司的方式取得。最为明显的是以税收、罚款以及特殊费用形式取得的现金流。这些现金流的取得一般都离不开政府职能部门的直接介入,而项目公司的市场行为将难以取得这样的现金流。对于这类项目,如果项目周期、资金投入、项目参与方等方面适合采用有限追索的项目融资时,就有必要对Bot方式进行创新。

三、股权融资

股权融资的主要方式是通过股票市场融资。

公用事业市场需求稳定,行业风险小,收益较为稳定,利润成长性好,具有很高的长期投资价值,而且城市公用事业企业盘子大,不易被炒作,具有稳定股市的作用。提高公用事业企业在上市公司总量中的比重,利用资本市场盘活公用事业资产,将促进公用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1、利用股票市场为公用事业融资具有两大优势

第一,能在短期内为公用事业发展筹到巨额资金而且不用偿还本金,从而没有债务偿还的压力。同时,股东的选票和市场摘牌的压力又迫使公用事业上市公司努力经营,提高效率。第二,有利于公用事业部门的产权改革。我国公用事业长期由政府垄断经营,存在着一系列的弊端,通过股份制改造使其产权多样化,可以为政府逐渐退出某些公用事业部门和引入竞争创造条件。

2、利用股票市场为公用事业融资也有其局限性

第一,由于公用事业的特点,股票市场不可能为公用事业的所有领域融资,只有那些具有长期稳定收益,经营灵活,效益显著的投资项目才可能采用这一方式,如电力、收费公路、铁路等。因为利用股票融资必须以股票上市为前提,而且由于股票市场风险大,一些保守的投资者不愿涉足。第二,股票市场融资涉及敏感的公用事业控股权问题。由于公用事业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性,国家需要对其保持一定的控股权,从而要求在股份制的建立和改造中,国有股保持相当比重,这与规范的股份制不相吻合。

按照历史的发展,我国城市公用事业融资经历了财政融资、信贷融资、证券融资三种方式。20世纪70年代以前,我国城市公用事业主要是财政融资,基本上是国家财政预算无偿拨款投资,银行作用甚微。1979年我国进行了融资体制改革,使公用事业融资来源由财政拨款改为银行贷款,以信贷为主的融资体制逐步形成。现在,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银行贷款已经成为主体,截至2004年,用于城市基础设施的国内银行贷款已超过1000亿元,占基础设施资金比例已达到30%以上。进入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债券、股票市场的发展,公用事业领域逐渐出现了证券融资方式。在三种融资方式的发展过程中,并非是一种融资方式代替另一种融资方式,当公用事业领域开始通过证券市场融资时,财政融资和信贷融资仍然存在。近年来,由于我国政府放宽了对公用事业融资主体的限制,我国城市公用事业融资方式呈现出明显的多元化趋势。

【参考文献】

[1]世界银行、毛晓威等:1994年世界发展报告:为发展提供基础设施[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4.

[2]江锦康:上海城市发展研究论集(第2卷)[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3]matthewBarrett:puttingYourequityontheLine[m].euromoneypublicationspLC,1987.

项目资金使用方式篇9

【关键词】电网企业;统贷统还;财务费用分摊

一、导论

(一)研究背景与选题思路

资金是企业集团的血液,企业集团的资金从数量到结构都比单一企业更加雄厚和复杂。集团内各单位资金的需求和使用只有纳入集团总部的统一管理和统一安排,才能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率。“统贷统还”模式恰恰能够以较低的利率借入大量的资金,确定集团最优资本结构,优化资金配置,保证资金供给。确保资金使用效益的最大化。尽管“统贷统还”模式为企业的资金供应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但如何确保后续实际操作的各个环节既能够保证资金的有序管理,又能够确保各项业务最大限度地符合法律法规或会计准则的要求,切实降低企业的资金管理风险和财务风险,则成为“统贷统还”模式下需要规范的工作。

(二)文献综述

在企业资金管理方面,许学斌认为,实现资金的有效控制和高速运转是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关键。对企业集团的资金实行集中管理,不仅可以降低资金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而且能够有效地对企业内部各核算单位进行资金监控,保证集团企业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

在电力企业财务管理方面,张靖认为,在电力企业不断扩大经营管理的同时一定要加强电力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建立起集中的财务精细化管理体系,科学合理的财务核算流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全面完整的财务分析体系。实现全过程有效的财务管理与监控以及全成本费用的优化预控。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本课题研究大体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在研究中采取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基本研究方法。在具体研究方法上。本文主要采用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方法。综合运用会计学、企业财务管理等,采取实证分析、文献调查、比较研究、统计分析等方法,探求建立健全“统贷统还”模式下财务分摊机制的有效途径。

二、当前的融资、收拨款方式及利息分摊方法

(一)省公司的融资、拨款方式及利息的一次分摊

1 省公司的融资、拨款方式

当前,省公司的基建工程贷款主要凭借企业的优质信誉及与各商业银行建立起来的长期合作关系,按照项目资金需要及贷款预算,不定期地向各大商业银行签订期限为20年的长期贷款合同。

按照收支两条线及按周拨付资金的原则,省公司根据各供电局申报的周及月度的资金需要,综合平衡,将从各银行融入资金以贷款拨付的名义汇入各地市供电局资本性支出账户。

2 省公司的一次利息分摊方式

当前对资金的融入及拨付方式,基本上决定了银行每季度通知的贷款利息需要在省公司层面进行一次分摊,将相同用途的不同贷款合同产生的利息总额按照贷款拨付金额与拨付天数相乘的积数为权重进行分摊,以此分别来确定各地市供电局应负担的贷款利息金额。

(二)地市供电局的收款方式及利息的二次分摊

1 地市供电局的收款方式

按照收支两条线及按周拨付资金的原则,地市供电局根据预测的资金使用情况,逐月向省公司报送资金需求计划,省公司综合平衡后,按周拨付资金,逐月反馈拨款明细表。

2 地市供电局的二次利息分摊

由于地市供电局收到的省公司“利息通知单”仅以资金用途及电压等级作为分类进行了利息总额的列账,因此,地市供电局需编制“利息分摊表”。进一步将省公司“利息通知单”中各资金用途及电压等级的利息总额按照省公司拨款中属于贷款拨入,并以贷款拨付金额与拨付天数相乘的积数为权重进行分摊,通过地市供电局的二次分摊,各电压等级的利息总额最终被分摊至明细工程中,而具体涉及本季资本化、费用化金额的认定则是根据工程实施部门确认的本季投产工程的投产时间距离本季初和本季末的天数比例进行分摊。

三、当前的利息分摊方式存在的问题

(一)贷款合同与工程项目不对应导致分摊基础不明确

由于贷款合同与工程项目没有对应关系,在省公司清偿部分合同贷款本金的情况下,省市两级均无法确定清偿本金对应的工程项目,从而导致早期工程始终无法从利息分摊表中删除,而只能继续参与利息的分摊。这也就意味着,此种利息分摊方式很可能在一次分摊的层面就存在早期已投产工程承担了后期签订贷款合同所产生的利息,或者新开工工程承担了早期签订合同所产生利息的情况,利息分摊与工程的匹配性较差,分摊的基础不明确。

(二)以拨款为积数而非以用款为积数存在争议

现时的分摊方式在确定分摊比例时,采用的是拨款金额与到账天数相乘的积数为权重。但按照谁占用、谁分担的原则。只有使用了贷款资金的工程才应分担贷款利息。由于当前的工程管理水平和理想化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暂时还不可能保证申请支付款项与实际支付款项的一致,经常存在资金调剂使用的情况。因此,从工程对资金占用的角度考虑。对于积数比例分摊方式下采用拨款金额与到账天数相乘的积数为权重也存在争议。

(三)关键时间点的确认标准有待统一

关键时间点的确认对于贷款费用的计算是非常关键的指标,对于地市供电局。由于无法掌握某项工程拨入贷款的开始计息时点,因而无法与资产支出开始时点及购建活动开始时点进行对比,因而无法准确认定开始资本化时点;其次,对于暂停资本化的认定。由于缺乏非正常中断的认定标准及流程的控制,可能会导致产生分摊的资本化利息超出工程概预算的情况。

四、利息分摊工作整体思路及解决方案

(一)在省公司层面同时搭建资金池与项目池

目前的统贷统还方式。省公司只负责资金的筹集与归还,而地市供电局只负责资金的使用与项目的管理。换而言之,省公司只负责资金池,而地市供电局只负责项目池。由于省公司层面不明确资金的实际使用情况,地市供电局层面也不明确资金偿还情况及偿还资金对应的具体项目,导致省市双方均不能够合理明确参与利息分摊的具体项目范围。在统贷统还模式下,由于资金池是省公司层面负责管理的,因此,为使资金的使用及产生的利息能够与项目进行对应。省公司层面应对各地市局项目池进行汇总,确保在省公司层面同时掌握资金池的运作情况及项目池的资金实际使用情况。

(二)为每笔银行划款登记终身唯一的标记号码

资金池与项目池在省公司层面搭建完成后。为使资金池的资金筹集和拨付能够与项目池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完全对应,我们需要引入标记号码作为索引,即对于任何一笔自银行提取的贷款款项,在银行将该款项划拨至省公司之初,就为该笔划款定义终身唯一的标记号码,其后,无论该笔划款被分解划拨至各地市供电局,或者再被各供电局安排至各输变电项目使

用,每一笔被分解的资金都有同一个标记号码进行标记,省市两级均可以根据标记号码对任意一笔银行划款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跟踪。

(三)规划标记号码编码规则

对于目前按周拨付资金的操作方式,可能存在每周从银行提款一次的情况,也可能存在同一周从不同银行提取资金的情况,由于提款的频率较高。对口银行较多。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标记号码的编制规则进行提前规划,避免标记码的无序及重复。

(四)省市两级均通过标记号附带的计息信息核对利息额

对于从银行提取的每一笔款项,都有明确的贷款利率、起息日、结息日以及计息方式等计息信息,省公司可以根据计息信息与银行核对季度内每一笔划款的利息额。同样,地市供电局也可以根据标记号附带的计息信息及该标记号所属资金的使用情况计算各输变电工程占用资金应承担的利息金额。如此一来,所有的资金产生的利息就有明确的工程对应。同时。各地市供电局通过标记号进行汇总还能够与省公司核对同一标记号的利息总额。

(五)按需提款原则

按照目前省市两级的资金申请、拨付方式,省公司可以根据各地市供电局申报的每月甚至每周的资金用款计划,以按需提款为原则,分批从银行提取资金,这样就可以有效避免由于资金过早借入而造成增大资金成本的情况。

(六)省公司明确统一的利息资本化、费用化的认定原则

对于利息资本化、费用化的准确界定。有赖于省公司层面按照新准则的标准对贷款利息资本化起点的确认、暂停资本化的原则以及停止资本化的认定标准进行统一。各地市供电局根据统一的时间认定标准对每一笔有标记号的资金产生的贷款利息额进行资本化、费用化的区分。

另外。由于银行按季结息,对于省公司没有拨付至地市供电局的资金所产生的利息,应直接在省公司层面费用化;而对于各地市供电局当季最后一个月末的账户资金余额,由于没有工程实际使用这部分资金,因此,产生的利息不应由任何工程负担,而应予以费用化处理。

(七)对应标记号码和地市供电局确定贷款本金偿还范围

省公司在偿还银行贷款本金前,可以根据预偿还本金的额度,结合标记号码记载的借人本金金额。确定偿还本金的范围。该范围可以是某一个标记号码所属的部分地市供电局或者全部供电局,也可以是不同标记号码所属的部分地市供电局。还款应尽量避免将同一标记号下的某个地市供电局借款分期偿还,以保持还款范围的清晰、完整。另外,省公司还款应本着先借先还的原则执行,以便可以对还款进行有序管理。

(八)搭建完善的资金借贷、偿还、拨付信息系统

由于资金的借贷、偿还、拨付以及利息的计算工作是在银行、省公司、地市供电局三方之间进行的,其中涉及大量的对账、对息工作,且对每一笔资金产生的贷款利息要以输变电工程的具体配套项目为单位单独计算,手工模式下会有较大的工作量,数据的准确性也会受到人为操作的影响。完善的资金借贷、偿还、拨付系统能够完全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且无序进行三方之间的资金余额及发生利息总额的核对,所有资金的使用情况及对应的工程负担利息均可根据标记号码进行实时统计、汇总,能够达到手工方式无法比拟的效果。

五、采用新方式后的实际效果

(一)将资金的借、用与工程项目紧密相连

在原有资金池的基础上。我们通过项目池的措建和标记号码的使用,在资金池与项目池之间建立起有效的连接方式,这样。省公司的层面不仅可以对资金的借入进行规划和运作。如果有相关信息系统的支持,更加可以实时掌握拨付给各地市供电局建设资金的实际使用情况,提高资金管理的系统性与时效性。

(二)利息的多少采用计算方式而非分摊方式

由于采用标记号码对每一笔资金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实时跟踪,而每一笔资金应承担的利息金额又能够根据标记号码的附加信息单独计算,因此,通过此方法,银行、省公司、地市供电局三方均可通过资金、利率、起息日、结息日等信息随时计算任意一笔资金的利息额,而不再采用原有的分摊方式。利息计算的依据清晰,数据准确。

(三)谁使用资金、谁承担利息

由于标记号码可以跟踪任何一项工程对资金的使用情况,任何一项资金所产生的利息也能够随时计算出来,因此,工程使用资金所应承担的利息可以随时根据工程对资金的占用情况得出,改变以往分摊方式所沿用的根据拨款比例确定分摊利息的做法,使工程项目与应承担的利息能够非常准确地对应。

(四)本金偿还与工程项目对应

采用标记号码对拨款及用款进行标记后,在还款阶段,省公司通过标记号码建立起来的资金池与项目池的对应关系。明确本金偿还对应的标记号码范围或者工程项目范围,并可借此确定每次偿还本金的额度,使本金的偿还与工程项目也建立起明确的对应关系。

六、研究结论

建立科学、规范的财务费用分摊机制,通过分别设立资金池和项目池的做法。可以在贷款分配和具体项目使用之间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从而使贷款利息可以清楚、明了地分摊到具体项目和单位,使下属单位对财务费用的会计核算更为真实、合理。也更加符合国家对会计基础工作的要求。

【参考文献】

项目资金使用方式篇10

关键词:产业资金;公司合作(ppp);新型城镇化;运作模式

一、引言

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发展目标,国内的城镇化率在2020年有望达到60%左右。据测算,倘若在2020年实现国内城镇化率60%的目标,累计的投资资金总量预计在40万亿元以上。

但是,目前城镇化进程所需要的资金总量远远大于国内的财政投入,以往地方政府通过土地出让金或依托地方融资平台举债,来实现基础设施项目的开发。但是,近年来房地产市场日趋低迷,土地出让金收入逐渐减少,与此同时城投债规模的迅速扩张也给地方财政的问题埋下了潜在的隐患。在此背景下,依托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我国政府称“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在城镇化进程中引入社会资本,有望成为缓解地方债务危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有效手段。

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破解融资难的问题成为了ppp能否获得推广的关键所在。正式基于此问题,本文对ppp产业基金的相关制度和运作模式进行深入分析,为解决ppp融资难的问题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解决模式。

二、ppp产业基金设立的意义

(一)产业基金的定义

目前,国内尚未对产业基金的做出明确的定义。通常,产业基金是一个对还没有上市的企业进行提供经营管理服务的利益共享和股权投资,共担风险的集合投资制度。产业基金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种较为新颖的融资方式,与银行贷款相比,具有门槛较低、资金使用灵活、资金量充裕的优点,因此近些年来,越来越受到各级地方政府以及企业的重视。

(二)产业基金的优势

第一:通常产业基金追求是长期稳定的投资回报,这与城镇化进程中基础设施项目资金规模较大,投资回收期长的特点不谋而合。采用ppp产业基金的融资模式,不仅拓宽投资者的投资渠道,使得民间资本得以充分利用,而且可以做到与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无缝衔接。

第二:ppp产业基金所提供的资金可以使项目发起人资产出表,避免了项目发起人过高的资产负债率,从而保证了公司的稳定营运。与此同时,产业基金与一般的股权投资相比,具有多种退出通道,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投资的流动性。基金公司通过雇佣项目运作经验丰富的基金管理人,提高了项目的运行效率,也进一步提高了投资可靠性以及投资者的积极性。

第三:资金筹集时间灵活。产业基金可以在成立后,根据建设资金需求分期募集,资金的使用与募集尽量在时间上匹配,既可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还可以降低基金融资成本。

三、ppp产业基金的制度设计

(一)产业基金的形式

通常,产业基金的组织形式可以划分为:有限合伙制产业基金、契约型产业基金、公司型基金。近些年来,有限合伙制产业资金成为国际上股权投资的主要模式。因为在有限合伙制产业基金具有基金组织较为灵活、不需缴纳企业所得税等优点。在该制度下,普通合伙人投入少量的资金,并对其投资活动承担无限责任,从而可以有效的激励基金管理人,保证项目的稳定高效运行。有限合伙人不参与基金的具体经营管理,对投资活动承担有限责任,但具有监督普通合伙人的权利。

在有限合伙制基金制度下,基金产品的风险和收益更佳匹配,弱化了在公司型基金制度下可能产生的委托风险。基于以上分析,ppp产业基金的设立形式采用有限合伙制为宜。

在ppp产业基金的结构设计中,可参照有限合伙制基金的通常设计。社会资本作为普通合伙人(Gp),负责具体的项目审核和基金管理。追求长期稳定收益的金融投资者,如企业年金、社会养老金、保险资金及基金等,可作为有限合伙人(Lp)享受优先分红的权利,但不参与基金的具体运作并只承担有限责任。

(二)产业基金的投资对象

在基金投资对象的选取上,ppp产业基金通常以具有稳定现金流的经营性ppp项目为主要的投资标的。对于是否投资准经营性或非经营性ppp项目,则需要考虑地方政府提供相应的补偿措施之后,该项目是否还存在盈利的空间。大体而言,适合ppp产业投资基金的投资项目通常具有以下特点,项目规模较大、受众广泛,消费者议价能力较弱,对价格较为不敏感,例如高速公路、电力工程等领域;同时,该投资项目市场化程度较高,不容易受到政策的波动性影响。

四、ppp产业基金的运作模式

第一:在项目前期从经济、行业等方面对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筛选符合要求的项目。尽可能的追求投资回报是ppp产业资金的必然要求,因此在投资项目的选取上,必然有着严格的要求。在项目运作的前期,在筛选项目上,应当从财务回报、法律合规、项目的行业属性、项目的市场容量等诸多方面对投资项目进行详细的可行性研究,确保意向的投资项目能够产生稳定持续的现金流,确保投资者的投资回报率能够得到满足,将投资项目的风险尽可能将到最低,严格的将不符合要求的项目排出在外。

第二,在基金的确立阶段,要对ppp合同的具体细节进行磋商,确保各种执行的细节。2014年,财政部印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政府采购管理办法》,文件中详细规定,社会资本可通过多种方式参与ppp项目,例如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或磋商和单一来源采购等。特殊目的公司(SpecialpurposeVehicle,SpV)的股权结构会因为ppp产业基金的进入而产生一定程度的变化。所以,从SpV的招投标阶段,初选阶段以及后期的竞争性谈判等阶段,应当对ppp产业基金的参与机制进行研究与谈判。具体来说,谈判应当包括产业基金如何进入、退出通道、是否可以增资减资等机制,以及产业基金作为少数股东应如何参与SpV的管理等。

第三,在项目的营运阶段,特殊目的公司(SpV)将会与各建设单位签订合同,组织项目的建设工作。ppp产业基金作为特殊目的公司(SpV)的股东之一,有权参与项目开发、有权监督项目运营。在项目的营运阶段,根据项目建设的需要,产业基金也可在后续阶段继续募集资金,为项目建设全过程提供资金保障。

第四,特许期满后,项目公司应向政府转让项目的经营权和所有权,并办理SpV的清算手续。

五、结论

近些年来,随着地方投融资体制的不断改革,社会资本相比较以往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ppp模式也将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本文分析了ppp的融资难的问题,并提出产业基金进入ppp这一模式,并详细分析了ppp产业基金的优势、制度的设计、以及运营各阶段需要注意的问题,为今后推广产业基金在ppp项目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上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吴伟,丁承,鲁阳晋.混合所有制背景下的ppp模式与投行创新思路[J].新金融,2014(7):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