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经营及资金状况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9:18:46

公司经营及资金状况篇1

一、公司盈利质量分析

盈利质量是公司生存、发展的基础。低质量的盈利会严重制约公司的发展,甚至危及公司生存。对公司盈利质量的分析可主要从投资效果、盈利构成、盈利的现金实现程度以及盈利的变动趋势等几方面进行。

(一)从投资效果角度进行分析

投资效果主要反映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关系,是公司运用资产、资金等资源所获得的盈利。指标值越高,公司的运营效果越好,盈利能力越强,盈利质量也越有保证;反之,则说明公司运营效率低,盈利能力较差,盈利质量不是很好。一般来说,能反映公司投入与产出关系的指标主要有成本费用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总资产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

(二)从公司盈利的构成角度进行分析

公司的盈利主要由营业利润、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益组成。其中:营业利润是主要经营业务带来的利润,是公司利润的主要组成部分。对公司盈利构成的分析可运用营业利润和投资收益与利润总额比率指标来进行,它们可简单地说明营业利润和对外投资收益各自所占的份额,从而表明公司在对内投资与对外投资上的政策。如果营业利润所占比例较高,说明公司对主要经营领域的依赖程度较高。如果对外投资收益所占比例较高,则说明对外投资是其利润的主要来源,当公司这种状况持续几年时,就可能意味着公司的主要经营领域业务萎缩,公司开始谋求向外发展。

(三)从盈利的现金实现程度进行分析

现金是影响盈利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确切地说,盈利在多大程度上体现为现金是公司盈利质量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志。因此,在对公司的盈利质量进行衡量时,一定要结合其现金流量状况进行分析。针对这个问题,有帮助的指标主要有销售现金比率、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现金营运指数等指标。

(四)从盈利的变动趋势进行分析

通常,某一期间盈利能力的分析并不足以说明公司盈利能力的持续发展状况,因此,要判断公司盈利的质量,应将各期的各项指标进行趋势分析,以观察公司盈利的稳定程度。通常盈利越稳定,越有利于公司的持续发展。反映盈利变动趋势的指标主要有营业增长率、三年利润平均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等。

二、公司资产管理质量分析

资产是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物质基础,资产管理的质量直接影响公司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公司资产的质量集中从资产的周转速度、存在状态反映出来。

(一)公司资产周转状况分析

资产周转对公司发展的作用通常是通过公司的盈利能力来实现的。加速资产的周转速度可以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从而促进公司的增长。而公司资产的周转情况与资产结构有着直接关系,不同资产结构其资产周转是不同的。总的来说,流动资产比重大的公司周转速度相对较快,而固定资产比重大的公司资产周转速度要相对慢一些。因此对公司资产周转的分析应结合其资产结构分析进行。同时,公司的持续发展要求维持较稳定的资产周转速度。因此,在对公司资产的周转状况进行分析时,应主要关注其是否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水平。

(二)公司资产存在状态分析

公司的持续稳定发展要求保持其经营基础的稳定性,公司的经营基础与其资产管理状况有很重要的关系。公司资产管理效率高,则经营基础稳固,反之则会削弱公司资产对其发展的支撑作用。公司在资产管理上除了维持基本结构和周转状况的稳定外,还应保证资产的质量足以支持持续增长的发展要求。而资产的质量高低与存在状态有很重要的关系。可直接从报表中获得数据的指标主要有固定资产增长率、固定资产净值率与磨损率。还有一些无法从报表中直接获得的指标,主要是不良资产比率和资产损失比率等。

三、公司资本质量分析

公司资本的质量主要体现在资本结构上。所谓资本结构是指公司各种长期资本占总资产的比重或者指各种长期资本之间的比例关系,而这些长期资本通常分为负债资本和权益资本两部分。

(一)公司负债资本质量分析

1.公司负债经营状况分析

公司经营所运用的资金,有来自于所有者的,也有来自于债权人的。所有者的出资是公司最基本的资金来源,是开展各项经营活动的基础。公司要通过持续不断的经营实现所有者权益的保值和增值,而绝大多数的公司或多或少都要从外部借入资金进行经营,即所谓的负债经营。

(1)公司负债经营水平分析

公司的负债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流动负债由于期限较短、不稳定,很难发挥杠杆效应,因此公司负债经营状况的研究总是围绕长期负债展开的。通常意义上的负债经营,就是指公司凭借长期负债来进行的生产经营。

负债经营对公司来讲,没有绝对的好与不好,需要就公司的实际情况来看。公司负债经营率高,说明其在财务政策上较激进,善于利用他人资金,利于公司降低综合资金成本,发挥财务杠杆效用,提高公司报酬。但这通常是发生在公司的盈利状况较理想时,如果公司的盈利状况不好,则会因负担大量的利息而带来报酬下降。相反,如果公司负债经营率很低,则说明公司采取了较为保守和谨慎的财务政策,这样的安排使公司在财务上比较安全,不会因负担不了利息而陷入财务困境当中,但是,公司也享受不到负债利息较低并可在所得税前列支的法规优惠,因而所有者的最终报酬并不理想。因此,在分析公司的负债经营情况时,应结合其盈利能力来进行。

(2)公司负债经营的质量分析

公司负债经营的质量主要可从负债规模与投资规模的适应性角度进行分析。公司大量负债,通常是处于快速发展过程中的表现,即公司负债水平的变化应与其投资的规模相适应。如果出现与投资的不协调,则说明经营存在问题。如果公司大规模的投资需求主要依靠股权资金解决,会造成公司资金成本上升,投资报酬下降的局面。如果公司投资规模不是很大,但却出现大规模的负债,很可能是因为公司正常的经营活动的现金回收出现问题,而需要大规模负债以解决其支付不利的问题。而没有良好经营支持的大规模负债会造成公司利润质量的下降。因此,应结合公司的投资状况、经营状况进行深入分析。

2.公司负债经营的风险性分析

公司负债经营是有风险的,即负债经营并不总是有利的,有时会给公司带来沉重的负担,从而引起收益大幅度下滑,甚至导致亏损。负债的这种双重效应通常称之为负债的杠杆作用,通常公司负债水平越高,杠杆作用越大。具体来说,即当公司利润上升时,杠杆作用会使得净资产收益率上升得更快,但当公司利润下降时,同样的原因会导致净资产收益率下降得也更快。公司负债水平越低,杠杆作用程度越小,情况将完全相反,因此财务杠杆的利用是有风险的。

此外,公司负债经营的风险也与其负债的结构有关系,即流动负债与长期负债的比例关系,它反映了公司债务结构稳定性。通常,流动负债所占比例越高的公司债务结构的安全性越差,公司负债经营的风险就越大。

3.公司负债利息的分析

公司负债的利息是一项费用支出,它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公司的利润。由于公司的负债经营主要是指公司利用长期负债的情况,因此长期负债的利息应成为分析的重点。通常,可通过公司提供的报表附注中披露的负债的利率和期限等信息进行分析。在分析时,可将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与其平均利率水平进行比较。负债利率水平低于净资产收益率越多越好,两者差值越大,则说明公司从负债中得到的好处越多。此外,还可通过对当时资本市场的利率水平和同行业公司的平均利率水平比较来判断公司的负债利率水平,公司利率水平越低,则说明公司相对实力越强,在资本市场上的信誉越好。

(二)公司权益资本质量分析

1.公司权益资本总量分析

权益资本是公司资本中最基本的部分,对负债具有保障作用,公司如果没有足够的权益资本,将会面临很高的财务风险。对权益资本的总量我们通常利用产权比率进行分析,产权比率高是高风险、高报酬的财务结构,而产权比率低则是低风险、低报酬的财务结构。产权比率也反映债权人投入资本受到股东权益保障的程度,或者说是公司清算时对债权人利益的保障程度。

2.公司内部权益资本分析

公司的权益资本可通过两种途径获得:一是从公司外部筹措,如发行股票;二是从公司内部筹措,主要指公司税后的利润留存。公司内部权益资本的数量和质量是其自我发展能力的保证,也是公司维持持续增长的前提。

四、公司现金流量质量分析

现金流量状况是影响公司财务质量的重要因素,现金流量分析是公司财务质量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现金流量状况的分析,可以暴露出其他分析所不能发现的问题,帮助分析者对公司情况进行全面、真实的把握。

(一)现金流量结构分析

公司的现金流量由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现金流量三部分组成。一般说来,现金流量结构合理,现金流入、流出无重大异常波动,公司的财务状况就基本良好。现金流量结构分析可分为现金流入结构分析、现金流出结构分析以及流入流出比分析。

1.现金流入结构分析

现金流入结构分析分为总流入结构和三项活动(经营、投资和筹资)流入的内部结构分析。总流入结构可提供公司现金来源的分布状况:其中经营活动现金流入所占比重较大,说明公司以内部经营为其主要支柱;而投资活动现金流入所占比重较大,则说明公司可能对外部投资的依赖更大,如果这种情况持续时间较长,说明公司面临经营方向的转变;而公司筹资活动现金流入所占比重较大时,说明内部经营和外部投资都不能给其提供足够的现金,公司必须靠筹资维持,如果这种情况持续时间较长,则公司所面临的风险是很大的。在进行总流入结构分析的同时,可进一步对每项活动流入的内部结构进行分析,这样可更清楚地了解公司现金来源的具体项目,从而清晰掌握每项流入的稳定性、持续性。

2.现金流出结构分析

现金流出结构分析分为总流出结构和三项活动(经营、投资和筹资)流出的内部结构分析。总流出结构可提供公司现金使用的分布状况:正常情况下,经营活动现金流出是公司主要的现金流出项目,如果公司投资活动的流出所占比重较大,则表明公司正处于大规模的扩张过程中;而公司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出较大时,通常是公司大量还款所致。如果同时进行三项活动流出的内部结构分析,则对公司现金流出的具体项目就能清晰了解,并可得知公司现金支出的合理性。

3.现金流入流出比分析

现金流入流出比是三项现金活动的流入值与流出值的比值。经营活动现金流入流出比正常情况下应大于1,而且该比值越大越好。投资活动现金流入流出比值在公司发展或扩张过程中较小,而衰退或缺少投资机会时该比值较大。筹资活动现金流入流出比值如果小于1,表明公司还款额大于借款额;如果大于1,则表明公司借款额增加。

(二)现金流量支付能力分析

公司置存现金最基本的目的就是为了保证支付的需要,包括维持日常经营的支出、偿债的支出、股利支出以及投资支出等。如果公司各方面的现金支付能力都较强,则说明公司现金流量的质量较好;反之,公司的现金流量质量应引起有关方面的关注。

五、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分析

公司经营及资金状况篇2

一、保险公司的财务管理

(一)财务管理概述

财务管理是指在一定目标下,对企业运营活动中涉及的筹资、投资、资金流动及利润分配进行的系统管理。财务管理是企业正常运行的基础,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一定规则范围内对企业内部经济运行进行管理控制,如处理企业运行中的经济活动和相关财务关系。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地发展完善中,已经逐步建立起相对完备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最大程度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我国保险公司的财务管理

保险公司的财务管理与其公司的发展是紧密相连的,保险公司的财务状况直接影响着整个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在企业内部进行财务管理是企业进行宏观管理的基础,是企业内部管理的核心。保险公司的财务管理影响着企业的正常运行,把控着公司的血脉,在保险公司内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能够全面把握公司的经济运行情况,便于企业领导进行科学合理的决策。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保险行业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面对国际国内市场环境的双重压力,必须加大对保险公司内部财务管理改革和创新的力度,以便更好地应对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保险公司内部进行财务管理,优化企业内部结构,整合资金,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以便其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上站稳脚跟。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与外部交流的桥梁,保险公司通过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全面系统地把控企业内部运营情况,了解行业发展情况,以便更好地应对时代的挑战。

二、保险公司财务管理风险

(一)保险公司财务管理风险概述

保险公司财务管理风险主要是指保险公司在进行财务管理时由于对外部环境预算失误或者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导致企业在某一时期经济利益受损,保险公司的财务管理涉及公司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公司在运营的各个阶段都有可能产生风险。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保险公司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如何对公司内部的财务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以便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是当前我国保险公司内部领导人员关注的热点问题。伴随社会的变化,公司的财务管理受到多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因此财务管理中的风险是无法避免的,对保险公司财务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风险进行分析整理,有效规避财务管理风险,为保险行业的长远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促进我国保险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我国保险公司财务管理风险

保险公司通常是以保险合同为载体为个体或者公司提供风险保障业务,它们都是一种金融机构以我国保险法为基础结合公司设置的各种特色保险合同为人们提供保险服务。

保险公司内部的财务状况影响着公司业务的顺利开展。财务管理作为调节公司内部资金合理流动优化分配的重要手段,我国保险公司的财务管理风险广泛分布于公司资金筹集、项目开展、业务投资、利润等各个方面。像在保险公司内部由于公司支付能力有限,延误一些保险合约的相应款项,没能及时按照合同向投保人进行资金支付,造成公司名誉受损,导致顾客流失影响公司的经济效益。公司经营都是希望在最大程度上获得经济效益,人们投资购买保险则是为了规避风险,有些保险类型像红利型,此类保险的投保人希望保险公司能够按照合约相关规定及时给予资金支付,保险公司的资金支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司的经营状况。

保险公司收费管理制度不健全,有些保险公司为了最大程度地争取客户,有时会采取先签订保险合同后期再进行保险金额的缴纳,延迟了缴纳时间,有时也会有分期缴纳情况的出现,但是投保人素质有高有低,若投保人能够及时进行保险金额的缴纳很多时候也不会影响保险公司的正常运转,但是有些客户信誉较差或者由于个别经济原因导致资金无法按时缴纳造成公司经营中的资金漏洞,影响资金链的正常运转,造成资金流失,不利于保险业务的正常开展。

保险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造成资金流失,影响公司的正常运转。随着全球化步伐的不断加快,世界各国间的经济往来更加密切,市场利率波动较大,短期保险受到利率的影响造成资金损耗,减少了保险公司短期保险的营业利润,有时甚至会造成亏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司对到期短期保险投保人的资金支付,引发投保人不满的情绪,有时会导致投保人终止保险合同甚至退保,对企业的正常运行造成风险。

保险公司经营管理不善造成公司亏损,有的保险公司为了减少经济压力将亏损漏洞转移到保险业务上,挪用保险利润,以求减轻公司的资金压力,但是由于保险公司与其他公司不同,它涉及范围较广,人员分布较为复杂,如果亏损金额过大,损伤了投保人的实际利益,就会导致顾客流失,影响公司在行业中的声誉,影响企业日后的保险业务的开展和正常运营。公司内部经营管理不善,没有划定相关的资金投入支出范围,员工在实际经营活动中没有按照相关规定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导致公司资金支出超过合理范围,造成公司的资金损失影响公司的正常运行和公司新业务的拓展。像在保险活动中,有时会因为投保人个人原因或者保险公司的原因造成保险合同退订,在合同退订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或者是保险公司在相关方面没有严格规定造成公司损失,长此以往必然会导致资金流失,不利于保险公司的正常运行。

保险公司最主要的任务就是为了保障人们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人们进行投保主要是为了以备不时之需,希望在紧急情况下得到保险公司的帮助,保险公司收取保金,在一定范围内为人们提供资金支持。很多时候人们主张赔偿都是在突发状况下,如果保险公司没有充足的备用资金,就无法保障投保人的合法权益,延误保险金的到账时间就会给人们一种错觉,让人们感觉保险公司经营状况出现了问题,让投保人对公司失去信任,对公司的日后运营存在一定的风险。

三、我国保险公司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我国保险公司的财务管理风险是伴随保险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加强保险公司运营各个阶段的规划、设计、评价、分析,不断完善保险公司财务管理体系,总结规律,以便更好地规避保险公司的财务风险,最大程度地减少公司的损失,以期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一)资金筹集过程中的风险

任何公司的运营都是以一定的资金为基础的,筹集资金是公司经营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公司在资金筹集时出现问题就会对公司财务管理中的风险产生埋下隐患。公司资金筹集情况主要是以公司规模、业务开展范围及未来发展方向为基础制定的,公司应该在资金筹集前进行科学合理的考核规划,使筹集的资金与企业经济发展相适应。有些保险公司为了扩大企业规模盲目进行业务扩展,缺乏对企业整体运作能力的正确认识,加大资金筹集力度和投资力度,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不合理,导致企业内部流动资金减少,不利于企业的正常运行及相关业务的开展,影响公司的正常收益。公司盲目开展资金筹集工作,扩大企业规模,没有对未来企业经营管理进行科学的分析,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收益,致使保险公司偿还债务能力不足,这也会产生一定的财务管理风险。对保险公司进行阶段性的规划,使得资金筹集和投入与企业运行相匹配,减少由于资金不足影响公司正常运转情况的发生。

(二)保险公司投资管理不善产生的公司财务管理风险

保险公司的投资经营状况影响着企业的正常运营,一旦管理不善便会滋生公司的财务管理风险。保险公司财务主要来源于人们的保险费用,公司对其进行统一整合管理。当下保险公司多使用投保人的保险金额进行相关业务开展或者投资活动,以求获得更大的经济收益。部分保险公司由于盲目投资或盲目进行公司规模扩建导致资金紧张影响公司的正常运营,对公司的财务管理产生一定的风险,因此公司在进行投资前一定要对投资项目进行科学分析。此外,还要对公司内部运营状况进行整体系统把握,不能因为投资导致公司内部资金链断裂影响业务的正常开展。如在进行投资前一定要对相关投资项目及相关公司做一个彻底的调查了解,对该企业经营状况、财务状况、项目问题有一个整体系统的把握,明确资金的动向。当前保险公司在进行投资时由于对相关单位不了解不清楚,轻信相关企业提供的虚假信息,导致投资失败造成资金亏损,产生财务管理风险,大额资金亏损有时将直接决定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当下市场经济活跃,保险公司可以开展多种投资管理活动,根据本公司实际情况进行合理投资,最大程度地降低投资风险,有时保险公司为了规避投资风险会选择多种方式分散投资,以求分散财务管理的风险,在实际投资活动中并非所有的分散性投资都能规避投资风险,有时由于投资较为分散也会加大企业的资金压力,造成企业内部流动资金短缺,不利于企业的正常运行。因此企业在投资前不仅要对投资项目相关公司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把握,还要对自身经营状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以便制订切实可行的投资方案,最大程度地降低公司的投资风险,获取较多的投资利润。另外,还要完善企业内部的资金管理模式,如果企业内部资金管理较为混乱,将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造成一定的财务管理风险。

(三)公司业务开展过程中的财务风险

保险公司业务开展包括承保、保费收入及理赔三个过程,在这三个阶段多会出现不同的财务管理风险。

1.缺乏科学合理的保险费用

随着保险公司越来越多,为了争取更多的投保人,保险公司不断压缩保险费用,导致企业经济效益降低,影响企业整体的保险支付能力,增加了企业财务管理风险。

2.严格管控保险费用的收取工作

保险公司没有制定科学合理的费用收取制度,有些保?U公司为了增加企业的业务量,在进行保费收取时采用延期或者分期收入的方式,加大了公司资金链的紧张程度,有时因为一些投保人或者投保公司财务紧张影响保险公司的财务经营状况,进而产生财务管理风险。

3.保险理赔过程中的财务管理风险

保险理赔是保险业务开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人们主要是通过这个阶段获取保护。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保险行业发展迅猛,保险公司推出的保险类型不断增多,保险覆盖面也越来越广,像各种人身保险、疫病险、意外险、车险,这些保险为我国保险公司正常运营注入了更多的资金,推动保险行业不断向前发展。由于保险公司业务范围较广,保险种类较多,相应的理赔数量也在不断增多,加大了理赔工作的难度。保险公司业务人员招聘门槛过低,相关工作人员个人素质、工作能力、业务水平无法和实际工作要求相匹配,保险公司内部管理水平不高,致使理赔工作中出现一些不合理的现象,损害了投保人的合法权益,造成客户流失,有时也会导致保险公司在理赔过程中支付过多的资金,造成公司损失。

没有制定科学合理的理赔程序,保险公司内部管理体系不健全,理赔管理能力过低,导致理赔过程中一连串不良现象的产生,使企业资金受损,造成财务管理的漏洞。公司在进行理赔工作时没有建立相关的监督管理机构,工作人员行为不规范,权责不明确,难以保证理赔工作的科学性,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保险公司理赔过程中的财务风险。

同时,为了能获取较多的客户,各保险公司多开展价格战,降低保险费用以吸引投保人的注意力,导致资金较为分散,保险公司的承保量下降,公司运营中的资金减少,减缓了保险公司的发展速度,同时加大了公司的承保风险,增加了企业的财务管理风险。

四、我国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的应对措施

(一)加强保险公司内部预算管理

在我国保险公司内部开展预算管理工作,加强公司预算管理,对公司内部运营状况有一个整体系统的认识,通过开展全面预算把控公司运营中的各种经营管理问题,检查公司内部的财务漏洞,及时进行调整,确保公司各个阶段的正常运行,从而更好地实现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

(二)建立健全的财务控制体系

建立健全的财务控制体系以便更好地应对保险公司在运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风险问题,严格管控保险公司内部各种资金投入、支出和运行过程。根据我国保险公司经常出现的各种财务风险对其进行集中的分析总结,提出科学合理的应对措施,设计切实可行的应对方案,优化财务管理结构,减少风险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建立一个全面系统的风险管理体制,对公司运行中出现的各种风险进行全面的把控,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工作的失误,能够及时对风险进行准确治理,稳定企业的健康运行。

(三)建立相应的监督管理机构

在保险公司内部建立监督管理机构,严格管控保险公司各个阶段的运营状况,并进行及时反馈,便于公司高层对企业运营过程的全面把握,加大对公司投资、运行、理赔相关内容的把控,对失职行为进行及时制止和补救,减少企业损失。

(四)招聘专业工作人员

提高保险公司的准入门槛,招聘专业人才,便于保险工作的顺利开展,减少工作中的失误,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教育,及时更新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加强工作人员的财务管理风险教育,增强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规范工作人员的个人行为,进而有效减少风险的产生。

公司经营及资金状况篇3

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完善,准确的开展上市公司的财务分析,全面评价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已经成为确保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良性运作的重要影响因素。开展财务分析不仅可以为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掌握自身的生产经营状况、改进优化决策提供合理的依据,同时也是企业的投资者掌握基本情况的主要途径。目前,在上市公司的财务分析中,最为普遍的就是采用杜邦分析体系,但是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难以满足企业财务分析工作开展的实际需要。进一步改进完善企业的财务分析体系,提高上市公司财务分析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已经成为上市公司管理的重点,这对于确保上市公司自身决策的合理以及实现在资本市场的良性运作也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1杜邦财务分析体系概述

杜邦财务分析体系最早是由杜邦公司所提出的,是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财务分析方法,综合性与系统性相对较强。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的核心就是权益净利率,通过将上市公司的权益净利率细化分解为总资产净利率以及权益乘数等,对上市公司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的营运能力、盈利能力以及整体偿债能力进行准确的评价分析。应用杜邦财务分析方法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杜邦财务分析体系更加强调上市公司经营管理的系统性。在杜邦财务分析方法中,不仅基础指标选取合理,而且对于单个指标的分析相对更加科学,更注重了对企业经营过程中各类管理活动的整体分析,这可以确保企业更加准确的掌握生产经营实际情况,而且也有利于外界财务信息需求者全面掌握相关的信息。

第二,杜邦财务分析法更加强调了经营管理的协调性。在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的具体运用过程中,相对来说更加强调了财务指标彼此之间的协调性,财务指标的协调性强,而且还有效地结合了比较分析、趋势分析、因素分析等分析方法,对上市公司基础财务指标进行了合理分析,具有非常好的协调性。

第三,杜邦财务分析法的层次性相对更加分明。在上市公司财务分析中采用杜邦分析法,在逻辑顺序上采用自下而上、从局部到整体的方式,更加科学合理。在分析体系中,最下为各类基础报表数据,中间为比率指标、最上则为综合评价指标,深度逐渐增加,也更有利于指导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的开展。

2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的局限性分析

第一,对上市公司的发展能力反映不够全面。在杜邦财务分析体系中,更加强调的是对上市公司的营运能力、偿债能力以及盈利能力等几方面的评价分析,而对上市公司的整体发展潜力以及资产增值能力等缺少准确的预测评价,尤其是未能充分全面地反映企业的收益以及与资产价值增加之间的关系,对于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侧重不足。

第二,对上市公司的现金流量分析不够。在杜邦财务分析法中,重点是对上市公司的利润表以及资产负债表等进行相应的分析,但是在现金流量等方面的深入分析不够,难以准确地评价上市公司获得现金能力以及对资产的实际经营效率,在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评价分析方面不够全面。

第三,对上市公司的经营风险方面反映不够。上市公司在自身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风险问题,但是在传统的杜邦财务分析法中,并没有较为完善的上市公司经营风险分析评价指标,无法准确地对上市公司的经营风险进行评估。

3上市公司的财务分析体系改进优化措施

第一,在杜邦财务分析体系中引入可持续增长率。对于传统的杜邦财务分析体系中缺少对企业发展能力的评价分析问题,在财务分析体系的改进完善中,可以引入可持续增长率。由于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增长率是具有较强综合性的预测以及计划指标,因此在可持续增长率评价指标上大致主要是通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收益留存率等相应的财务指标作为基础,合理的构建评价分析模型,对上市公司的整体盈利能力、资产管理效率、偿债能力以及股利政策等进行评价,为企业的发展作出评估预判。

第二,在杜邦财务分析体系中引入现金流量指标。现金流量是上市公司正常经营运转的基本要素,在经营发展阶段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资金链的断裂,都会造成上市公司出现严重的财务危机,所以在财务分析过程中必须引入现金流量分析指标。在财务分析体系中增加的现金流量指标应该主要集中在销售现金比率、净利润与净经营活动现金比、资产现金回收率等反映上市公司资金利用效率、获得现金的能力方面的指标。通过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基础上,充分运用现金流量表中的相关信息,准确地评价现金流量变动造成的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变化,进而更加真实准确地反映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

第三,加强对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的整体改进优化。在传统的杜邦财务分析体系中,具体的分析模式是通过上市公司的销售净利率、权益乘数、总资产周转率三者的乘积来对上市公司的权益净利率进行反映。在通过引入可持续发展率指标以及现金流量指标以后,在整个财务评价分析体系中还需要增加两项内容:可持续增长率(销售净利率与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1-股利支付率乘积)、销售现金比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营业收入)、净利润与净经营活动现金比(净利润/净经营活动现金)、资产现金回收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总资产)。同时,在上市公司的财务分析评价过程中,应该增强财务分析的针对性,重点分析影响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盈利质量的因素,综合分析资产负债率是否合适,以及如何实现可持续增长等,为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决策提供最佳科学的意见。

第四,考虑引入非财务指标。仅仅依靠财务数据以及财务指标对上市公司的整体经营状况进行评价分析并不全面,在对上市公司的财务分析体系中,还应当考虑引入各种非财务指标,更加全面综合的考虑上市公司经营的各类影响因素。目前,在非财务指标的选择上主要有以下几类:企业形象的评估,主要包括了对企业的产品服务形象、经营形象、管理形象、员工形象等;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主要包括了研发费用投入、专利数量、职工学历结构、科研人员比例、创新能力等指标;顾客满意度,主要通过顾客对产品或者是服务的实际评价来反映。通过增加这些非财务指标对上市公司现有的财务状况及发展能力作出更加准确全面的判断。

公司经营及资金状况篇4

关键词财务分年报上市公司

财务报表分析是指通过分析上市公司年报,并结合宏观经济环境对企业当前财务状况做出客观的评价。本文主要研究了近两年山东好当家公司年报的相关数据,通过分析三大报表揭示该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变动情况,进而得出相应的结论。

一、资产负债表分析

资产负债表反映了企业在某一时点上的财务状况及资源分布情况,通过对企业财务状况变化情况及趋势的分析,可以了解到企业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企业未来发展的走势,并据此对企业未来的经营潜力进行合理分析及预测,从而为企业外部报表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

(一)对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的分析

好当家公司流动资产所占比重在2012年和2013年分别为43.04%、38.23%,2013年流动资产的比重下降了4.81个百分点。公司的流动性资产所占比重的下降不利于公司抵抗风险,公司的现金流可能会略紧张。

好当家公司流动资产的减少主要是由于货币资金和其他流动资产的减少。2013年公司在新建参池、育苗场建设等项目资金投入较大,导致2013年货币资金比2012年减少了58.25%;而其他流动资产大幅度减少主要是由于公司扩大规模,在建工程和固定资产的增加。

好当家公司非流动资产的增加主要是由于2013年无形资产在比2012年增加了19,197,077.02元,可以看出公司的发展趋势应该呈现上升的态势,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较强。

(二)对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的分析

2013年好当家公司流动负债比重较大,且相较于2012年流动负债增加了279,804,872.15元,主要是企业扩大规模和购买原材料造成的,但流动负债的增加可能会导致企业的偿债压力和承担的财务风险增加。

(三)对所有者权益分析

从2012年到2013年好当家公司没有进行股本扩张,公司的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的数额并未发生改变,未分配利润则增加了15,695,734.66元,所占比重由28.74%上升到29.53%,说明了公司最大限度地满足扩大再生产的资金需要,同时也预示着公司未来有着充实的利润分配潜力。

(四)结论

公司在2013年公司流动资产有所减少,尤其是货币资金的减少,使得公司的流动性有所降低,同时短期负债的大幅度增加,使得公司的短期偿债压力和偿债风险增加。并且通过对资产负债表的分析,2013年度好当家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为30%,在正常水平范围内,好当家公司的财务结构还算正常,运营良好。

二、利润表分析

利润表是企业财务成果的集中体现,通过对利润表的分析,可以较清晰地反映出企业在报表期间利润的来源及实现途径,并可以合理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通过对利润表的趋势分析,有助于我们了解公司利润的发展变化。

(一)对净利润分析

2013年公司实现净利润102247970.8元,比上年减少了107604196.8元。公司净利润减少主要是由于利润总额减少了98839249.17元,并且由于公司2013年收到征用海域补款3732.82万元所计提的应交所得税增加933.21万元,使得净利润下降幅度略大于利润总额下降幅度。

(二)利润表趋势分析

好当家公司营业收入自2009到2012年以来一直上升,营业成本的增长与营业收入的增长是相匹配的。但是2013年由于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公司业绩同比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也有不同程度的变化。

(三)结论

2013年好当家公司净利润和利润总额都有所下降,而这都与2013年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种种迹象表明,2013年好当家公司盈利能力有所下降。

三、现金流量表分析

会计信息外部使用者可以通过现金流量表了解到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对企业现金流量表进行分析,能够较为准确评估企业创造现金的能力,为可靠预测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提供数据支持。

(一)水平分析

(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变动分析。公司2013年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比上年同期减少了14.77%,主要是由于行业下滑导致海参价格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造成了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比上年同期减少了14.28%。而公司2013年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出比上年同期减少21.92%,主要是由于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比上年同期减少了28.22%。公司2013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比上年增加79532974.68元,增幅为521.06%,主要是由于受行业下滑影响造成各项支出减少。

(2)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变动分析。2013年公司投资活动收到的现金流入13062254.25元,比上年同期54813330元,减少41751075.75元,减幅为76.17%。而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为471629794.5元,比上年同期627279762.2元,减少155649967.8元,减幅为24.81%。因此,2013年公司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58567540.20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9.89%,主要为购建固定资产支付的款项的减少。

(3)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变动分析。2013年公司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入1088556968元,比上年同期1204550000元,减少115993031.7元,而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出983218070.9元,比上年同期1234995876元,减少251777804.7元。因此,2013年公司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5338897.44元,较同期增长了445.99%。

(二)结构分析

(1)现金流入结构与流出结构分析。2013年好当家公司现金流入量同比减少了13.60%,其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的比重略有下降,说明公司自身通过经营活动获取现金的能力有所减弱。而投资活动现金流入的比重由上年的50%上升到52%,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入仍然是公司现金的主要来源。而这两年来公司的现金流出结构基本没有变化,公司的现金流出主要用于筹资活动和正常的经营活动需要。

(2)流入流出比分析。2013年公司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流入流出比为1.11,高于2012年,表明2013年公司经营活动创造现金的能力稍有增加。投资活动现金流量流入流出比为0.03,低于2012年的0.09,表明公司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并未为现金净增加额贡献较多现金。而筹资活动现金流量流入流出比2013年为1.11高于2012年,表明公司通过筹资活动创造现金的能力增强。

(三)结论

好当家公司经营状况良好,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将会有持续增大的趋势,然而由于公司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期,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值。因此,公司坚持审慎的投资理念,做好投资风险管控,杜绝盲目投资。

四、总结

通过分析财务报表,投资者或利益相关者可以得到许多关于企业的重要信息,但也必须注意不能忽视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毕竟上市公司财务信息违规披露的现象层出不穷。因此,仅依赖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分析不足以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做出综合评价,还必须考虑多方面因素,唯其如此才能做出合理的决策。

(作者单位为南京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公司经营及资金状况篇5

关键词:财务管理;信息化;实施模式;动态查询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4-0127-02

一、财务管理信息化实施模式的概念

集团公司财务管理信息化是指为满足集团公司的多角化经营,而实现资源的合理调配、资金的健康管理、信息流的自由通畅,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以集团本部为中心,向其子、分公司的辐射型综合管理,达到统筹兼顾、合理经营、理念规范、制度统一的效果,进而提升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集团公司财务管理信息化实施模式是集团公司为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按照信息化建设方面的需求,所采取的具体的财务管理方案、数据传输形式、业务流程、监管体系等。即公司为满足经营管理的高效完善,而采取的信息化业务管控方式,这是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架构平台和形式核心。

二、传统实施模式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及时性欠缺

各分、子公司通常独立核算处理日常事务。在传统实施模式下,一般存在集团数据不能实时获取,未达项目难以准确核实、报表送达滞后等问题。而现代企业经营。对市场的反应与资金的回收速度要求较高,因此以月为单位的信息报送是不适用于现代企业管理的,因其使集团不能对下属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做出准确及时的判断,不利集团的实时监控和管理,影响决策的有效性和实施效果。

同时,由于数据的传输滞后及核算口径的随意性,集团公司通常没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统一会计政策,而仅仅只是形式上的会计科目的统一,缺乏统一性,及时性也不能高质量的得以保证。

(二)财产管理控制不足

资产管控力度匮乏。集团公司具有层次多样、结构复杂、资产分散等特点,传统的财务实施模式很难对分、子公司的所有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存货等的购入研况、使用状况、损耗状况、修理改造状况和闲置状况进行全面了解和监管,可能存在资产积压、停滞、挂账和重复投资等现象。

费用监管不力。集团公司一般通过预算来对分、子公司的费用进行调拨和核算,但是由于市场的不确定性、金融环境的瞬变性及公司经营决策的自发性,会产生很多突发状况和计算不周全等问题。同时,由于传统的实施模式不能提供超预算的实时提醒和费用的自动规划,难以对市场的突发状况做出灵敏的反应,不利于企业费用的合理安排和配比。

资金管理不完善。传统模式下,公司对资金的管理一般只能做到简单的资金汇总、调动、日报分析等,很难做到集中分配与监管,在资金计划上缺乏严格的资金收支项目和明细预算,对资金收支的真正来龙去脉难以掌握和了解。这样使得资金的使用和归集都具有很大的漏洞,无法准确分析资金的流动情况。

(三)经营决策监管审批不力

公司的监管不够彻底,审批力度不足。在传统模式下,即使集团公司具有很强的内部控制体系,也会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出现逆向选择的现象。由于财务有关的数据不能准确及时地传达,可能会造成监管范围的缩减和项目审批的片面化,为意图不轨的人和事得到产生和发展的机会。与此同时,集团分析的薄弱也会对监管和审批产生干扰,进而导致管理层和治理层做出错误决策。

总之,虽然一些财务软件已实现了一些自动记账、算账、报账以及一些简单评估的功能,但是应付集团公司的发展和运营是远远不够的。集团公司的总、分、子公司之间的关系是分中有联,联中有分,这就需要建立起一种财务管理信息化实施模式,使其具有足够的协调性和可操作性,使集团公司之间更好地维系这种微妙的关系。

三、解决对策

(一)建立完善的网络信息管理体制

财务管理信息化实施模式的建立首先需要有良好的网络信息环境、合理的财务制度、优化的人员结构,以便实现业务的标准化,流程、组织、信息的整合迅速化,资源、服务、知识的共享化,业务与战略的协同化,提高公司的应变能力,加强企业绩效管理。

网络信息环境不应仅仅着眼于本企业的内部,而应在加强内部建设的同时,综合考虑市场的环境变化、国家政策的出台与倾向、税收的调整等这些宏观环境因素与行业特点和动向等中观环境因素,以及集团企业的组织结构与框架、人力资源的整合、物力资源的主要流向与分配等微观的环境因素。

公司经营及资金状况篇6

⑴经营状况调查,包括公司背景、产业背景分析、目前公司营运状况,人力资源状况、市场环境、科研开况等。⑵财务调查,包括损益表(营业收入确认政策、利润构成、产品销售成本构成、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利润分配政策及历年利润分配情况、税率)、现金流量表与融资(现金收入与构成、现金支出与构成、资本支出与营运资金支出、自由现金流量、融资需求与融资额等)、资产负债表(固定资产明细、存货明细、应收账款明细及相关管理措施、长期投资明细、银行长短期借款明细、应付债券明细、资产负债表以外的资产与负债状况)、财务会计组织及管理控制体系考查(数据处理设施、财务资料的收集与传播、审计人员、会计控制、现金管理制度)。

⑶财务评价,一是对公司内部控制的评价,并根据调查到的实际情况、向公司经理层提交针对内部控制的管理建议书,为公司收购后改进内部控制、削减成本费用奠定基础。二是对公司资产质量、负债情况、资本结构、净资产情况以及收入、成本费用和利润真实性作出判断,并根据调查结果调整公司报表科目,进而确定公司的长短期偿债能力、盈利能力与财务弹性。

⑷法律调查与评价,主要任务一是对公司过去的有关法律事项作出调查和评价,以确定公司过去法律问题不会影响收购后新公司的发展。二是要对经理层融资收购本身的法律事项及其对收购完成后新公司的运营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作出判断,以及时消除法律隐患。

⑸公司治理结构调查,主要内容一是控制权分配调查(产权调查、组织结构、信息传导体系);二是激励安排调查(报酬体系和职位晋升制度)等。

公司经营及资金状况篇7

关键词:股利政策;影响因素;发展阶段

一、股份公司的资金分配方针及对策理论上的分析

(一)公司股利固定支付率政策

公司股利固定支付率政策是指公司将每年实现的税后净利润,根据公司决策层的要求,确定百分比,公司按这一固定的百分比作为股利分派的标准以红利的方式发给公司股东。这一固定百分比通常称为股利固定支付率。公司该股利支付率一旦确定,一般情况不得随意变更。固定股利支付率的高低,直接影响股份公司留存资金的多少。

1、公司股利固定支付率政策的优点:

(1)公司股利固定支付率政策,红利的分配按照公司税后净利润固定比例进行,只要公司年度有净利润,股东就会分到股利,投资者每年获得固定收益。有利于鼓舞投资者的积极性。

(2)公司税后净利润每年按确定的百分比,固定从税后净利润中支付现金红利,投资者及潜在投资者会认为公司经营业绩良好、资金充足、对公司未来发展看好。有利于增加公司股东的积极性,乐于持有及购买公司股票,使得公司股票价格稳定。

2、公司股利固定支付率政策的缺点:

(1)公司股利固定支付率政策容易传递公司经营状况不稳定、投资风险较大的信息,给公司造成不利影响。随着公司各年经营的好坏,公司股利固定支付率政策将导致公司每年红利分配额的频繁变化。公司波动的红利分配额向社会传递着公司未来发展不乐观;经营活动业绩前景不稳定、财务实力堪忧等信息。投资者及潜在投资者从心里上认为公司投资风险较大,容易造成公司股价波动,加大公司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2)公司股利固定支付率政策,影响公司现金流量容易造成公司较大的财务压力。当公司年度实现的较多盈利时,公司并不一定有充足的现金派发现金红利,公司仍然按照固定支付率派发现金红利,就会使公司现金流量状况不佳,影响公司的财务状况,就很容易给公司造成的财务压力。

(3)公司股利固定支付率政策弹性差。在该股利分配政策下,公司完全不考虑公司的投资需求,筹资能力,公司现金流量。丧失了剩余资金分配的财务主动性,呆板、僵硬的分配股东股利、缺乏资金使用的弹性,该政策弹性差。

公司股利固定支付率政策一般适用于公司处于成熟期,经营业绩稳定,财务状况稳定良好的公司。公司一成不变的奉行公司股利固定支付率政策在实际中并不多见。

(二)公司股利剩余政策

公司股利剩余政策是指公司年度经营的税后净利润,首先根据公司的内部投资资金需求,由公司税后净利润弥补,不足时再应考虑外部筹资;如公司的税后净利润充足满足内需后还有剩余,则再派发给股东;如果用于公司的内部投资资金没有剩余,则不派发红利给股东。

1、公司股利剩余政策的优点,公司年度经营的税后净利润优先保证公司再投资的需要。公司获得投资资金的渠道很多,如银行借款、发行债卷、发行股票、利用留存收益等,这些(银行借款、发行债卷、发行股票)方式筹资限制条件较多,资金成本高低个不相同。这种股利分配政策筹资限制条件较少,筹资迅速便捷;不影响原有股东的控制权,资金成本较低;有助于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2、公司股利剩余政策的缺点,该分配政策没有充分考虑现金流量,没有考虑再投资的报酬率,如果公司现金充足,投资资金需求较大但投资的报酬率较低,则股东就会希望公司将净利润分配比例加大,获得更多的现金股利,这种情况下公司仍按公司股利剩余政策发放股利。投资者就会产生不满情绪,易造成公司股价波动,不利于吸引潜在投资者。

(三)公司股利固定或稳定增长的政策

公司股利稳定增长的政策是指公司将每年派发的股利额维持某一固定比率且逐年稳定增长;公司固定股利的政策,是指公司将每年派发的股利金额事先已约定固定不变。

1、公司股利固定或稳定增长的政策的优点:

(1)公司股利固定或稳定增长的政策体现了公司管理层和决策层对公司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公司经营状况稳定,现金流量良好,资金充足,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较低。使投资者对公司大可放心,公司股利固定或稳定增长的政策有利于公司增强投资者信心,坚定投资者投资决心,吸引广大潜在的投资者。

(2)公司股利固定或稳定增长的政策,我国有一部分投资者希望将资金用于长期投资,这部分投资者希望获得稳定的投资收入,打理日常的开销,公司采用该股利政策有利于吸引这部分投资者,使他们乐于将资金其投资于本公司,且做长期投资,因而减少公司的股价波动,从而有利于稳定公司的股价。

2、公司股利固定或稳定增长的政策的缺点

(1)公司股利固定或稳定增长的政策会造成公司红利分配数量上只升不降,股利支付多少与公司净利润多少脱离,即不论公司净利润多少,都要按公司股利固定或稳定增长金额或支付率派发股利。

(2)在公司的发展过程中,随着市场投资机会及风险的不确定性,公司难免会出现经营状况不好(经营风险加大),现金流量不佳,资金短缺,筹资困难等财务压力,这时公司扔按股利固定或稳定增长金额或支付率政策派发的股利,公司将无现金发放股利,必然从外部筹集资金,加大资金成本,改变最佳资本结构,不利于公司的后续长远发展,给公司带来财务风险,财务压力加大,甚至影响公司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因此,采用公司股利固定或稳定增长的政策,要求公司既要考虑经营风险,又要考虑财务风险,充分考虑公司的现金流量,筹资及偿债能力,未来的营运及盈利能力,财务状况等。做出准确的判断。决定是否采用该股利分配政策。

(四)低股利加额外分红政策

低股利加额外分红政策,公司每年在这一个较低的股利分配额的基础上,额向股东发放现金股利。这个较低的股利金额事先由公司决策层确定,

1、低股利加额外分红政策的优点

(1)低股利加额外分红政策赋予公司选择发放股利上有一定的灵活性,即公司在股利发放多少上留有充分的余地,公司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发放股利的多少,具有较大的财务弹性。

(2)低股利加额外分红政策有助于增强投资者信心、稳定股东心理,是股东看到希望,可以很好的稳定股价。在公司净利润较少时,内需资金又较多,现金不足,筹资困难情况下,公司仍支付股利,虽获得的股利较少,但投资者会认为公司重承诺,将信用,从股东心理上有个安慰,愿意与这样的公司打交道,资金继续投放于该公司。这样有助于稳定公司股东的情绪,有助于维持公司的盈利形象,使股票价格稳定,从而有利于稳定公司的股价。

可以看出,低股利加额外分红政策吸收了公司上述股利分配政策的优点,又满足股东对股利的需求,避免了其对公司所造成的资金压力方面的不足和财务发行风险。

2、低股利加额外分红政策的缺点

(1)由于公司每年发放股利的波动,容易给股东及潜在投资者造成公司收益不稳定及未来不乐观的感觉。

(2)当公司持续每年都发放额外股利时,股利较高且稳定,股东就会认为是公司正常固定的股利,一旦某些(投资需求、现金流量等)原因减少分红,股东则会认为公司出现经营不景气,传递公司财务状况恶化的信号,导致公司股价波动。

二、股份公司确定那种股利分配政策应考虑的因素

(一)法律、法规因素

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1、资本保全,公司发放股利不得使用公司资本(包括股本和资本公积),即公司无利润不得分配股利,即不能用资本发放股利。2、偿债能力,为了充分保证债权人的权益,要求公司不低于相关的偿债比率要求。(在既定的偿债比率内)。3、资本积累的约束,要求企业当期的净利润按照规定提取各种法定公积金,确保留存收益的形成。

(二)公司发展期的因素

公司处于不同的发展期,长期稳定发展和短期经营业绩的考虑:1、资金需求,保证公司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对资金的需求,公司处于初创阶段;公司快速发展阶段,一般会考虑利用内部留存资金,少发股利。2、公司财务状况因素,公司财务状况不佳,筹资能力较差,一般采用少发股利政略。3、公司未来及现在投资机会,一个公司未来发展乐观及现在投资机会较好时,公司为了降低资金成本,减少筹资,一般采用少发股利策略。4、公司营运能力,公司经营风险低,获利能力稳定,一般采用发放较高股利的策略。5、股利政策一惯性,一般情况下,公司不经常改变其股利分配政策,这样会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将造成公司股价波动。

(三)投资者因素

股东从个体的利益出发。1、有的股东希望投资有稳定的收入,每年依赖公司发放的现金股利维持基本生活所需,这些股东就会倾向于多分配股利。2、控制权,公司经营资金不足,借债能力差,公司可能就会增发新股,控股股东又不想追加投资,为了不改变控股股东控制权,这部分股东就会想充分利用内部的留存收益弥补公司资金不足,少发不发股利,减少外部筹资,不发行新股。3、投资机会、风险、税赋,目前我国现金股利税赋高于之资本利得,股东希望少发现金股利;有股东认为将资金留归公司风险大于发放给自己,股东希望多发现金股利;股东有好于公司的投资机会时,也会希望多发现金股利。

(四)债务契约与通货膨胀

1、债务契约,一般来说,债权人将资金借于公司,最担心的就是公司能否按时付息,到期还本,为保障自己的利益,债权人通常都会要求公司出具抵押物,但债权人不希望拍卖抵押物还债,拍卖抵押物还债是最坏的打算。所以,债权人要充分考虑公司的现金流量,限制公司现金流出,即在债务契约、借款合同等中约定股利分配条款,以限制公司股利的发放额度。2、通货膨胀因素,在通货膨胀时期,公司资金购买原材料等实物资产能力下降,公司资金可能用于正常经营的数额严重不足,这时公司一般会减少股利的发放,应对通货膨胀给公司带来的资金短缺。

三、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企业实际应用

选择股利政策:每家公司一般都会有初创阶段,增长阶段,稳定阶段,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等,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公司所面临的财务,经营等问题都会有所不同。在分析各种股利政策的利弊和一些影响因素后。公司在制定股利政策。

公司经营及资金状况篇8

[关键词]上市公司;偿债能力;风险;对策

[中图分类号]F640[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6043(2017)03-0143-03

一、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要想做大做强,仅仅靠自己的财力和能力是不够的,还应该积极主动的向社会寻求资金来源,通过社会上的资金来扩大生产,同时也能够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实力。在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的过程中,我国越来越多的公司选择负债经营,企图通过上市这种方式募集资金,同时股市作为金融市场中的重要部分,也是我国很多民众投资理财的重要场所。无论是对于普通股民来说还是上市公司的股东来说都十分关注上市公司的生产经营情况,因为我国受到经济体制的影响,以及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还不是很成熟,导致我国股市行政干扰性质较大,这也使得一些人存在侥幸心理,在进行股票经营和投资的时候希望通过获得一些内部消息甚至是小道消息来决定自己的投资情况。这是很不科学的,无论我国的股票市场如何,对于股民或者是股东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会认识和分析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通过上市公司公布的各项指标分析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如何,通过科学合理的分析才能做出正确理智的投资决定。而且对于公司偿债能力的分析,也有利于上市公司本身合理规避存在的风险,实现长期的收益。

二、上市公司偿债能力概述

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指的是上市公司到期还债的能力,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主要分为长期偿债能力和短期偿债能力,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是股东、经营者和债权人都十分关系的内容,因为通过偿债能力可以直接反应出企业的财务状况以及企业生产经营的好坏。

(一)上市公司偿债能力指标

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指标有很多,从资产方面看,主要可以考虑资产的流动性强弱、资产的规模大小、资产的结构配比是否合理等。从债务方面考虑,主要考虑债务的流动性强弱、权益结构如何以及盈利能力如何等。但是分析上市公司偿债能力的主要指标分为短期偿债能力指标和长期偿债能力指标,短期偿债能力指标主要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例、现金与流动负债比、现金流量与流动负债比这四个指标。而长期偿债能力指标主要包括:资产负债率、利息保障倍数这两个主要指标。以下就是对于该指标的具体分析。

(二)上市公司短期偿债能力

上市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主要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与流动负债比、现金流量与流动负债比。

流动比率:指的是上市公司的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间的比例,其公式为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流动比率。一般而言,按照国际通用的相关标准,流动比率的正常标准值是2,如果数值大于2,则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较强,当数值小于2,则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较弱。但是偿债能力并不是我们认为数值越大越好,因为根据流动比率的计算公司我们指导,如果流动比率高,则说明公司的流动资产多,流动资产的数额如果过大,那么就说明在公司的总资产中,流动资产占有了过多的资金,这样势必会影响公司的盈利能力,因此,流动比率过大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并不是好事,势必要影响公司的长远发展。因此当我们分析上市公司的流颖嚷实氖焙颍不应该仅仅盯着这个单一的看这个数值,还应该学会横向比较,对比公司近三年左右的流动比率,看其数值的变化反应出的公司发展情况。

速动比率:是指上市公司中速动资产与上市公司流动负债的比值,其主要的计算公式是:速动资产÷流动负债=速动比率,而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存货-预付账款。速动比率和流动比率虽然都是反映上市公司短期偿债能力的项目,但是速动比率在计算的时候将存货这种在流动资产中流动能力较差的项目剔除去了,这样可以保证债务即将到期的偿债能力。速动比率的国际标准值为1,一般而言,速动比率越高则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越强,这是由于速动比例中没有存货能力较差的项目,所以速动比率高则说明公司的资产流动率一定是很强的,说明上市公司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短期债务的偿还。但是在分析速度比率指标的时候,除了要分析具体的数值之外,还应该进行横向的对比,注意近几年公司的速动资产比率变化情况。

现金与流动负债比:现金资产是上市公司中流动能力最强的资产,因为其可以直接偿还债务,所以一直是被上市公司看中的财务指标,现金资产不仅仅包括现金,还包括其现金等价物,所有可以直接动用的资金都被称之为现金资产,包括库存现金、活期存款、能取出的定期存款。而一般将那些有确定金额的交易性资产,因为其风险较小而且交易期限较短所以会被当成现金等价物看待。现金比率的计算公式为(现金+现金等价物)÷流动负债=现金比率,现金比率比速动比率更能反映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一般而言现金比率越高说明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越强,但是现金比率的计算公司中我们可以看出,如果现金比率高,则说明公司持有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很多,而过多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也说明了公司利用现金的能力不足,没有很好的利用手里的现金,所以现金比率过高也不能说明公司的经营能力强。

现金流量与流动负债比率:现金流量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和上面三个指标相比是一个动态的比率,因为它反映的是上市公司在接下来的一个年度,现金的净流量对于公司流动负债的保障能力如何,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动态指标。现金流量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其计算公示为: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现金流量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因为该指标是对公司下一年指标情况的预测,所以,在计算的时候是无法使用下一年的现金净流量的,只能使用当年的现金净流量值来进行代替,但是因为下一年的现金净流量值是动态的不确定的,所以该指标存在一定的缺陷,但是因为该指标是动态指标,是对静态指标的重要补充,所以有一定的参考意义。计算出的该数值越高说明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越强。

(二)上市公司长期偿债能力

长期偿债能力是指公司长期偿还债务的能力,上市公司的长期偿债能力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一般而言,我们通过分析资产负债率、利息保障倍数等来评估上市公司的长期偿债能力。

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是上市公司资产总额与负债总额的比率,其计算公式如下,资产总额÷负债总额×100%=资产负债率。按照国际通用标准,一般而言,如果资产负债率在50%左右说明公司的资产负债情况较好,资产负债率越低,说明公司的资产负债保障能力就越强,公司的财务风险就低,公司的资本状况是良好的。但是并不是说资产负债率的比值越低越好,如果资产负债率过低,说明公司获取财务杠杆的能力不强,不能充分利用负债进行经营。

利息保障倍数:指的是企业息税前的利润和利息费用的比值,该指标反应的是公司支付理性费用的能力,具体计算公式为,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润总额+利息费用。但是上市公司并不会对外披露公司的利息费用,因此在计算的时候通过利润表中的财务费用来代替利息费用进行计算。一般而言,利息保障倍数越大,说明公司的支付债务利息的能力就越强,按照国际通用的标准,该利息费用大于1的时候,说明公司在支付完利息费用的时候还有一定的盈余,如果该数值小于1,说明公司赚取的利润不足以支付公司的利息费用,经营状况面临困难,应该给与足够的重视。

三、上市公司偿债能力存在的风险

(一)不确定因素较多,短期偿债能力不容乐观

一般而言,上市公司的生产经营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偿债能力不仅仅受到公司的生产经营状况的影响,还受到国家政策、全球金融经济状况以及与公司与债务往来的相关企业的影响,在当今经济市场,全球一体化,导致了上市公司面临更加不确定的外部环境,外部经济环境的一点变化可能就会对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目前来看,上市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情况不容乐观。

(二)现金流量比率较低,存在经营风险

公司的现金流量比率反应的是公司短期偿债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指标,目前来看,公司持有的现金流量比率偏低,这样很可能存在现金流量资金链出现断裂的风险,这也说明上市公司在财务经营的过程中,缺乏对于现金流量的经营能力,上市公司尤其应该注意该方面的风险。

(三)应收账款与存货质量不高,变现存在风险

公司的应收账款能力反映出了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但是目前来看,上市公司对于应收账款的管理较差,应收账款能力不足,这样十分容易导致公司坏账的发生,从而影响公司的财务经营状况,对于公司短期偿债能力是十分不利的,而且上市公司的存货质量不高,缺乏变现能力,这样以来,公司就存在变现的风险,一旦当公司需要现金的时候,就容易出现捉襟见肘的情况,影响到公司的长远发展和盈利能力。

四、提高上市公司偿债能力和规避风险的对策思考

(一)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做好预判工作

上市公司在规模提升、业务拓展以及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都离不开大量资金的投入。这些资金除了包括部分企业自有资金外,很多时候需要上市公司举债筹资,这部分资金就成了上市公司的负债。事实上,保持合理的资产负债率、适度负债经营可以使上市公司充分利用资金,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特别是对于那些经营业绩较好,成长性强的上市公司来说,效果尤为明显。然而负债过多也会使得上市公司风险大大增加,特别是当前经济下行持续压力加大,很多上市公司业绩大幅下滑,盈利能力明显下降,过多的负债会使得上市公司背负沉重的包袱,影响了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甚至有资金链短缺的危机,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上市公司管理者要切实提高风险防范意识,根据上市公司自身需要、偿债能力和负债方式的利弊得失,来提前合理确定负债规模,确保资产负债率保持在可控水平,从而规避财务风险。

(二)加强流动资产管理,提高现金流量比率

现金是上市公司偿还债务必不可少的要素,其数量多少最能展示上市公司偿还债务能力。要提高上市公司偿债能力、规避和减少风险,就必须加强流动资产管理,适当提高现金流量比率,将现金流量比率保持在一个合理的区间。一方面要提高上市公司盈利水平,改善公司生产经营管理状况,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较多地营业收入,尽快⒂业收入转换为现金流,除了满足日常公司开支需求外,还要额外增加一些充足的现金流量,以备不时之需。另一方面上市公司要适当减少流动负债规模,确保现金流足以应付即将到期的负债。当然,现金流量比率也不是越高越好,过高的比率同样会造成资金闲置浪费,影响资金使用效率。

(三)加强应收账款和存货管理

因为我国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能力不足,这样就容易导致公司出现坏账,从而影响到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因为长期偿债能力受到短期偿债能力的影响,所以应收账款能力不足也会影响公司的长期偿债能力,公司应该加强对于应收账款的管理能力,通过采取相关的措施,避免坏账的发生,从而提高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而对于存货部分,虽然存活占用的资金不多,但是如果存货的周转率较差,那么从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到公司的应收账款能力,而且存货占用的一般都是公司的流动资金,如果公司持有存货过多或者存货持有的周期过长,那么必然会影响到现金流量、速动比率等多个指标,不仅影响公司的偿债能力,也会影响到公司接下来款项的募集,因此公司应该及时处理存货,提高存货的周转率,减少存货对于流动资金的占用。

(四)优化资产结构,提高中长期偿债能力

上市公司所容易发生的财务风险就是偿债能力不足,一般上市公司的债务主要有短期债务和中长期债务,短期债务受到上市公司变现能力的影响,一般变现能力强公司的短期债务偿还能力就强,而中长期债务的偿还能力则和公司的生产经营状况有关系,公司的短期债务可以通过变现、借贷等方式进行偿还,这样以来,对于公司化解短期债务风险是有一定的余地的,但是中长期债务则完全要考验公司的中长期的经营能力,因此,公司应该优化资产的结构,提高中长期偿债能力,减少公司债务经营的风险。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经济经营的市场化进一步扩大,越来越多企业在市场化经营的过程中盘活了资金,发展潜力十足,因此,很多企业选择通过上市经营的方式来扩大生产,而且随着上市公司的增多,我国市场化程度的提高,这也使得我国的金融市场也随着变得越来越活跃,无论是从债权人还是经营者的角度而言,学会分析财务报表,从而研究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十分重要,希望本文对于对上市公司偿债能力及其存在风险的探讨能够对于从事相关研究的学者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张勋尘,陶瑞妮.上市公司偿债能力分析――以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为例[J].消费导刊,2014(6):28-28,31

公司经营及资金状况篇9

一、对资产负债表的分析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上市公司会计期末全部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情况的报表。通过资产负债表,能了解企业在报表日的财务状况,长短期的偿债能力,资产、负债、权益和结构等重要信息。

(一)对资产负债表中资产类科目的分析

在资产负债表中资产类的科目很多,但投资者在进行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分析时重点应关注应收款项、待摊费用、待处理财产净损失和递延资产四个项目。

1.应收款项。(1)应收账款:一般来说,公司存在三年以上的应收账款是一种极不正常的现象,这是因为在会计核算中设有“坏账准备”这一科目,正常情况下,三年的时间已经把应收账款全部计提了坏账准备,因此它不会对股东权益产生负面影响。但在我国,由于存在大量“三角债”,以及利用关联交易通过该科目来进行利润操纵等情况。因此,当投资者发现一个上市公司的资产很高,一定要分析该公司的应收账款项目是否存在三年以上应收账款,同时要结合“坏账准备”科目,分析其是否存在资产不实,“潜亏挂账”现象。(2)预付账款:该账户同应收账款一样是用来核算企业间的购销业务的。这也是一种信用行为,一旦接受预付款方经营恶化,缺少资金支持正常业务,那么付款方的这笔货物也就无法取得,其科目所体现的资产也就不可能实现,从而出现虚增资产的现象。(3)其他应收款:主要核算企业发生的非购销活动的应收债权,如企业发生的各种赔款、存出保证金、备用金以及应向职工收取的各种垫付款等。但在实际工作中,并非这么简单。例如,大股东或关联企业往往将占用上市公司的资金挂在其他应收款下,形成难以解释和收回的资产,这样就形成了虚增资产。因此,投资者应该注意到,当上市公司报表中的“其他应收款”数额出现异常放大时,就应该加以警惕了。

2.待处理财产净损失。不少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挂账列示巨额的“待处理财产净损失”,有的甚至挂账达数年之久。这种现象明显不符合收益确认中的稳健原则,不利于投资者正确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

3.待摊费用和递延资产。待摊费用和递延资产并无实质上的重大区别,它们均为本期公司已经支出,但其摊销期不同。“待摊费用”的摊销期在一年以内,而“递延资产”的摊销期超过一年。从严格意义上讲,待摊费用和递延资产并不符合资产的定义,但它们似乎又同未来的经济利益相联系,而且在会计实务中,不少人也习惯于把已发生的成本描绘为资产。

(二)对资产负债表中负债类科目的分析

投资者在对上市公司资产负债表中负债类科目的分析中,重点应关注其偿债能力。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指标分析:

1.短期偿债能力分析。(1)流动比率:流动比率即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之间的比率,是衡量公司短期偿债能力常用的指标。一般来说,流动资产应远高于流动负债,起码不得低于1∶1,一般以大于2∶1较合适。其计算公式是: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但是,对于公司和股东,流动比率也不是越高越好。因为,流动资产还包括应收账款和存货,尤其是由于应收账款和存货余额大而引起的流动比率过大,会加大企业短期偿债风险。因此,投资者在对上市公司短期偿债能力进行分析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应收账款及存货的情况进行判断。(2)速动比率:速动比率是速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比率,即用于衡量公司到期清算能力的指标。一般认为,速动比率最低限为0.5∶1,如果保持在1∶1,则流动负债的安全性较有保障。因为,当此比率达到1∶1时,即使公司资金周转发生困难,也不致影响其即时偿债能力。其计算公式为: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该指标剔除了应收账款及存货对短期偿债能力的影响,一般来说投资者利用这个指标来分析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比较准确。

2.长期偿债能力分析。(1)资产负债率、权益比率、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比率,这三个比率的计算公式为: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比率=所有者权益总额/资产总额;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资产负债率反映企业的资产中有多少负债,一旦企业破产清算,债权人得到的保障程度如何;所有者权益比率反映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所占份额,所有者权益比率与资产负债率之和为1;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比率反映的是债权人得到的利益保护程度。投资者在看财务报表时,只要看一下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无形资产总额这几项,便可大概看出该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状况,这三个比率只有在同行业、不同时间段相比较,才有一定价值。(2)长期资产与长期资金比率。其公式为:长期资产与长期资金比率=(资产总额-流动资产)/(长期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指标主要用来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及偿债能力,该值应该低于100%,如果高于100%,则说明企业动用了一部分短期债务来购置长期资产,这样就会影响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其经营风险也将加大,实为危险之举。

二、对利润表的分析

在财务报表中,企业的盈亏情况是通过利润表来反映的。利润表反映企业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和经营成果的分配关系。它是企业生产经营成果的集中反映,是衡量企业生存和发展能力的主要尺度。投资者在分析利润表时,应主要抓住以下几个方面:

(一)利润表结构分析

利润表是把上市公司在一定期间的营业收入与同一会计期的营业费用进行配比,以得到该期间的净利润(或净亏损)的情况。由此可知,该报表的重点是相关的收入指标和费用指标。“收入-费用=利润”可以视作阅读这一报表的基本思路。当投资者看到一份利润表时,会注意到以下几个会计指标。它们分别是:“主营业务利润”、“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在这些指标中应重点关注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利润、净利润,尤其应关注主营业务利润与净利润的盈亏情况。许多投资者往往只关心净利润情况,认为净利润为正就代表公司盈利,于是高枕无忧。实际上,企业的长期发展动力来自于对自身主营业务的开拓与经营。严格意义上而言,主营亏损但净利润有盈余的企业比主营业务盈利但净利润亏损的企业更危险。企业可以通过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将当期利润总额和净利润作成盈利,可谁又敢保证下一年度还有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入呢?

(二)通过分析关联交易判断上市公司利润的来源

上市公司为了向社会公众展现自己的经营业绩,提高社会形象,往往利用关联方间的交易来调节其利润,主要分析方法有以下几种:

1.增加收入,转嫁费用。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分析时,一定要分析其关联交易,特别是母子公司间是否存在着相互关联交易,转嫁费用的现象,对于有母子公司关联交易的,一定要将其上市公司的当年利润剔除掉关联交易虚增利润。

2.资产租赁。由于上市公司大部分都是从母公司剥离出来的,上市公司的大部分资产主要是从母公司以租赁方式取得的。从而租赁资产的租赁数量、租赁方式和租赁价格就是上市公司与母公司之间可以随时调整的阀门。有的上市公司还可将从母公司租来的资产同时转租给母公司的子公司,以分别转移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利润。

3.委托或合作投资。(1)委托投资。当上市公司接受一个周期长、风险大的项目时,则可将某一部分现金转移给母公司,以母公司的名义进行投资,将其风险全部转嫁到母公司,却将投资收益确定为上市公司当年的利润。(2)合作投资。上市公司要想配股其净资产收益率要达到一定的标准,公司一旦发现其净资产收益率很难达到这个要求,便倒推出利润缺口,然后与母公司签订联合投资合同,投资回报按倒推出的利润缺口确定,其实这块利润是由母公司出的。

4.资产转让置换。一般来说上市公司通过与母公司资产转让置换,从根本上改变自身的经营状况,长期拥有“壳资源”所带来的配股能力,对上市公司及其母公司都是一个双赢战略。通常上市公司购买母公司优质资产的款项挂往来账,不计利息或资金占用费,这样上市公司不仅获得了优质资产的经营收益,而且不需付出任何代价,把风险转嫁给母公司。另外上市公司往往将不良资产和等额的债务剥离给母公司或母公司控制的子公司,以达到避免不良资产经营所产生的亏损或损失的目的。

三、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现金流入、流出及其净额的报表,它主要说明公司本期现金来自何处、用往何方以及现金余额如何构成。投资者在分析现金流量表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现金流量的分析

一些公司会通过往来资金操纵现金流量表。上市公司与其大股东之间通过往来资金来改善原本难看的经营现金流量。本来关联企业的往来资金往往带有融资性质,但是借款方并不作为短期借款或者长期借款,而是放在其他应付款中核算,贷款方不作为债权,而是在其他应收款中核算。这样其他应付、应收款变动额在编制现金流量表时就作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而实质上这些变动反映的是筹资、投资活动业务。这样当其他应付、应收款的变动是增加现金流量时,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就可能被夸大。

(二)注意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分配的状况

现金股利分配有很强的信息含量。财务状况良好的公司往往能够连续分配较好的现金股利,有一些上市公司虽然账面利润好看,但是利润是虚假的,财务状况恶劣,一般不能经常分配现金股利。

(三)“每股现金流量”这一指标反映的问题

“每股现金流量”和“每股税后利润”应该是相辅相成的,有的上市公司有较好的税后利润指标,但现金流量较不充分,这就是典型的关联交易所导致的,另外有的上市公司在年度内变卖资产而出现现金流大幅增加,这也不一定是好事。

公司经营及资金状况篇10

(一)传统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缺陷传统的企业财务分析包括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资产管理能力和发展能力分析指标。这些指标虽然从各个不同的方面分析了企业的财务状况,但仍存在缺陷:

(1)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中的指标容易纵、虚报或瞒报,不利于真实反映企业资产状况、盈利水平。

(2)由于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中的数据存在诸多可操纵因素,而企业的外部投资者又急需从报表虚夸的数据中,提炼出一些真正有价值的信息来指导其投资实践。因此,以现金流量为基础的企业信息分析显得非常重要。现金流量信息是根据可靠的原始凭证对现金收入与现金支出进行确认,减少了主观因素的影响,可使企业难以“粉饰”经营业绩,有效地限制企业调控利润,促使企业加强债权、债务管理,增强现金支付能力。本文设计了结合现金流量表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并通过实例验证了指标体系的科学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二)现金流量分析的指标体系设计现金流量分析指标体系,要考虑现金流量本身的特点,以及进行现金流量分析的目的,并结合其它各方面的因素,设计出切实有效、实用、全面的分析体系。一是反映支付能力的指标。所谓支付能力是指企业的现金流量能够满足企业现金性支出的程度。支付能力指标及计算公式一览表如表1所示:二是反映收益质量的指标。企业所有的收益只有在引起现金流入以后才具有了真正的价值,收益质量指标及计算公式一览表如表2所示:三是反映营运效率的指标。营运效率反映企业对资产的管理水平和利用效率。企业加强资产营运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加快资产将现金流量分析引入财务分析体系,通过现金流量分析在财务分析体系中的运用,弥补原有财务分析体系的固有缺陷,可以更深刻、客观、准确、全面地了解企业资金的运营情况,资产的流动性、企业真实的偿债能力和支付能力以及盈利质量,可以为投资者、债权人、经营管理者以及其它相关利益主体做出科学决策提供更有利的依据,有助于企业健康的运作和发展。

二、KJ集团财务的实例分析

以KJ集团20×1年度的财务数据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比传统的财务分析体系与结合现金流量分析的新的财务分析体系得出分析结果,考察新的财务分析体系是否比原有的财务分析体系更加全面和完善,能更加客观、真实的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

(一)传统财务分析体系的分析结果一是偿债能力分析。流动比率为1.364,具有较强的短期偿债能力。资产负债率为61.5,略高于同期行业平均值,长期偿债能力一般,但是如果公司的盈利能力强的话,是可以增强长期偿债能力的,因此还要结合公司盈利能力来分析。利息保障倍数为5.175,表明公司还是有足够的利润偿还当前的债务利息,降低了公司不能偿还债务利息的风险。二是盈利能力分析。主营业务毛利率为16.5,略低于当期同行业平均水平。而其主营业务净利率为2.5,远远超过了同业平均水平-14.118,表明其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不错。总资产收益率为2.27,高于当期同行业平均值1.493,净资产收益率为6.34,大大超过同业平均值-42.492,说明公司运用资产获取利润的能力很强,资产盈利能力很好。每股收益0.374,高于当期同业平均水平0.098,表明公司每股普通股的盈利能力较高。当年的股利支付率0.401,反映了投资者当年可以从净收益中获得多少股利分红。三是营运能力分析。应收账款周转率为7.572,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为48.205,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公司应收账款的周转速度较快,呆账、坏账发生的可能性小。存货周转率为1.551,存货周转天数为235.332,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存货周转速度相对较慢,变现能力也较差。流动资产周转率为1.084,比同业平均值0.949稍高,公司流动资产运营状况还较好。总资产周转率为0.909,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0.635,表示公司总资产营运效率较高。四是发展能力分析。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为-10.97,说明公司收入实现能力降低。净利润增长率为-54.8,虽然大于当期同业平均值,但是由于当年的净利润水平相对去年的水平大幅度的降低,削弱了企业未来发展能力。固定资产投资扩张率为12.6,说明当年扩大了对固定资产项目的投资。总资产扩张率为3.01,体现了公司扩大经营品种和规模的发展战略。由于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的减少,没有给公司发展提供牢固的资金基础,因而资产规模的扩大一定程度上要依赖债务筹资的支持,如果企业未来的经营收入和净利润状况转好,则该公司发展前景很好;但如果未来经营状况不好或不稳定,公司的投资无法正常收回并获得相应的收益,则企业的发展前景堪忧。综合以上分析,总体上KJ集团20x1年的财务状况良好,资产运营效率较好,偿债能力较强,财务风险较低,资产结构合理。如果能够加大对存货控制和管理的力度,则可以进一步提高资产的营运效率以及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