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9:19:12

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篇1

关键词:农业工程;建设标准;标准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F301文献标识码:a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4.11.023

进入21世纪,我国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国内外形势都对农业工程建设标准化提出了迫切需求。随着国家对农业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强,日益增多的农业建设项目迫切需要标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随着我国加入wto,农业发展也逐步进入了市场化和全球轨道,我国农业发展走出去急需标准来提高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多年来,编制农业工程建设标准主要是服务于中央投资的农业建设项目。而从整个农业行业出发来制定的农业工程建设标准几乎没有。可以说,一直以来,农业领域就缺少农业工程建设、工程设施以及装备的标准和定额,更是缺乏系统性、配套性等方面的标准化管理。2013年,在农业部和建设部的努力下,建设部启动了《农业工程建设标准体系》的编制工作,预计2014年左右完成,这项农业工程国家标准体系的颁布将直接指导我国农业工程领域建设标准的编制工作。因此,加快构建标准化管理体系,切实保证标准体系的有效实施已成为当务之急。

为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弄清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极为必要。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研究,首先理清了我国农业工程建设标准化的发展历程,同时,在大量标准文献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农业工程建设标准体系的现状;其次,在文献研究及专家访谈的基础上,从管理机构、管理职能与流程等方面评估了我国农业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体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山东寿光温室建设标准化现状进行了实地调研,考察了地方层面农业工程建设标准化及其管理的现状及问题;最后,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完善我国农业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建议。

1我国农业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的发展历程

回顾建国60多年以来我国农业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以下5个阶段。

1.1起步阶段(1949―1965年)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非常重视农业的技术改造,以空前的规模和力度,开展了农田水利和农业机械化的建设。因此,这段时期编制了农田水利和农机方面的一些标准。

1.2停滞阶段(1966―1993年)

1966―1977年,“”期间,农业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受到巨大挫折,几乎处于停顿状态。改革开放之后,国家高度重视农业工程研究。1978年3月,全国第一次科学大会提出“要加强农业工程学的研究和应用后”,农业工程这个学科正式确立,中国农业工程研究院成立。除了农田水利和农业机械化之外的土地利用工程、农业生物环境及建筑工程、农村能源工程、农产品加工工程等其他农业工程门类受到重视和加强。经过30多年的努力,我国在这些农业工程领域取得了可观的成就,有些甚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1]。

然而,一直以来,我国农业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却远远落后于农业工程技术的发展。这一时期,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由于农业工程的含义和地位不明确,农业工程没有被纳入到工程建设的领域中来。农业工程的专业门类分属于不同的行业与部门,各部门各自为政,农业工程建设标准化长期被忽视。

1.3恢复发展阶段(1994―2002年)

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逐渐重视,政府对农业的投入不断进行调整,国家财政支出中弱化农业的现象有所改观。1994―2002年,中央进入农业投入政策的强化阶段,用于农业的投入大幅度增加[2]。在这一时期,为了满足中央投资的农业建设项目的需要,农业部开始组织制定了一些建设标准。到20世纪90年代末,形成了一些农业工程建设标准,如《中小型集约化养猪场建设,GBt17824.1-1999》《中小型集约化养猪场商品肉猪生产技术规程,GBt17824.5-1999》等工程建设标准。

1.4快速发展阶段(2003―2012年)

这一时期,农业投入进入飞速发展阶段。农业现代化建设全面铺开。与此同时,标准的数量也迅速增加。根据课题组的最新统计,截至2013年8月,农业工程建设涉及的标准有766条。其中,国家标准173项,行业标准593项。强制性标准373项,推荐性标准393项[3]。

从标准部门来看,具有如下特点:(1)农业工程建设方标准涉及农业部、水利部、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国土部、环保部以及机械行业、城镇建设行业、电力行业、建筑行业、交通行业工程建设、建筑工业工程建设、水利电力行业、土地管理行业等众多部门与行业;(2)水利部和建设部编制的标准最多,分别占到20%和23%,农业部编制的标准仅占8%;(3)其他指有色金属等一些行业标准。

我国农业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尚处于起步状态。已有的标准只是根据农业部项目需要而制定相应的,标准体系尚未建立,标准化难以以系统的形式发挥作用。

1.5迈入系统化发展的新阶段(2013年起始)

随着我国现代农业建设进入了关键期,农业工程成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如何提升我国的农产品竞争力,这些都要求农业工程发挥更大的作用,标准化成为题中应用之义。与此同时,随着农业工程学科的发展,国内农业工程专家提出以系统的观点和思路来看待“农业工程”,农业工程的外延也不断地扩张,涉及农业机械化、农产品生产环境保护、农田基础设施、农产品产地加工与储藏、农产品流通、现代农业公共服务等六大领域[4]。2013年,“农业工程建设标准体系”终于启动,这表明未来标准体系将系统地指导标准化的发展。

2我国农业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体制的现状与问题

2.1管理机构与分工

目前,我国农业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机构包括政府管理机构和非政府管理机构两类[5]。政府管理机构统领标准化工作以及标准的审批等。非政府标准化管理机构受政府委托完成相应的标准编制工作,其工作经费由政府部门划拨。

2.1.1政府管理机构设置政府管理机构可划分为国家、行业和地方等三个层级。一是国家层面,主要指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其统领全国农业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并负责国家标准的编制及管理。二是行业层面,由农业部发展计划司负责农业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的综合协调和归口管理,具体是由项目监督管理处负责,而农业部农业工程中心和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标准定额研究所为监管处的工作提供技术支撑。总而言之,行政管理由计划司,整个日常运行由农业工程服务中心,标准化的研究、制定、培训和升级由农工院标准所、两会来负责,由此构建了农业工程标准化完整的管理体系。三是地方层面。目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工程建设主管部门(建设厅或建委)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的管理。这些省份的建设主管部门一般设有专门的机构负责,比如标准定额处或建筑工程处等。省辖的市(区)、县范围内的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均由当地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目前,国家没有对市(区)、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职责给予清晰的界定,其管理职责将由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结合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作出规定[6]。

2.1.2非政府管理机构设置非政府管理机构主要指的是我国政府主管部门委托的负责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工作的机构以及专门的社会团体机构。农业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的非政府管理机构具体是指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农业工程分会和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业标准化专业委员会。

(1)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农业工程分会,受住建部委托完成国家标准的编制及相关工作。

(2)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业标准化专业委员会,受住建部或农业部的委托完成标准编制等相关工作。

通过分析可发现,我国农业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机构设置不完备,还存在如下问题:地方农业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机构设置不明确,省级及其以下的农业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机构尚不明确,由于地方方面没有人管理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标准的采用及备案情况,很多企业无标生产,地方层面管理机构设置的空白,是已有标准执行不力的关键原因。

2.2管理职能与流程

整体而言,标准化包括4个方面:一是标准的制修订管理;二是标准的宣贯、培训及考核;三是标准实施及其监督;四是标准实施的后评价[7]。具体到农业工程建设标准化的管理职能,包括9个步骤:第一步,探明标准需求;第二步,进行标准立项的评估;第三步,完成征求意见稿;第四步,完成送审稿;第五步,完成报批稿;第六步,标准;第七步,推进标准应用;第八步,标准实施的监督;第九步,标准的修订。

2.2.1我国农业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职能的具体内容目前我国农业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构建刚刚起步。管理职能也较为侧重于前端的标准制修订管理,而标准的宣贯、实施及监督方面几乎处于空白。

(1)我国农业工程建设标准制修订管理的现状。我国标准体制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等四级。其中,国家标准由住建部组织审核并。农业部发展计划司作为标准主管部门,负责农业工程建设行业标准的制修订管理工作。管理工作包括两方面:一是提出农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规划和年度计划草案,经部批准下达后实施,检查计划的落实;二是负责落实标准的制、修订,落实编制经费,审定标准的参编单位和编制组成员,审定编制方案,将报批稿送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审核。农业部农业工程建设标准主管部门协助其完成标准审查工作。

标准的复审。国家标准的复审(标准复审是指对使用一定时期后的标准,由其制定部门根据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对标准的技术内容和指标水平进行重新审核,以确认标准有效性的活动)。工作由住建部标准定额司负责组织;行业标准的复审工作由农业部或农业工程协会和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业标准化专业委员会等行业协会负责组织;地方标准的复审工作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企业标准需要在地方备案。

(2)我国农业工程建设标准编制管理流程。管理流程包括4个步骤,具体见图5。(1)每年3―4月份项目监管处向农业部各个业务司局征集标准项目需求,汇总。(2)标准立项的评估,其中,国家标准提交给住建部审批,行业标准由农业部计划司监管处评审和立项。(3)标准编制:批准的行业标准项目由申请的业务司局推荐或组建标准编制组完成标准征求意见稿,并广泛征求专家意见;标准编制组根据专家意见对标准草稿进行修改,形成送审稿后提交给主管部门,由主管部门组织技术委员会对送审稿进行技术审查。标准编制组根据技术委员会意见,再次进行修改后形成报批稿,完善后提交给主管部门。(4)由农业部质量监督管理局组织标委会评审后,标准。

2.2.2我国农业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职能存在的问题下面结合标准化的内在要求及管理职能的具体内容,对我国农业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体制的现状进行对比分析(表1),得出如下4条结论。

(1)政府机构与非政府机构的职能划分不明确。全国从上到下标准管理机构职能、定位存在重复或相互交叉的现象,无法对各级标准实施有效管理。

(2)标准的宣贯,监督等职能尚未建立。管理的部门及机制也未建立。

(3)从分析中发现,管理职能残缺,使得管理流程不连贯,没有形成闭环三角形;管理职能在实施中缺乏法律保障。

(4)标准实施缺乏制度保障。我国农业工程中有69项强制性的标准。强制性的标准就是技术法规,这成为监督检查的重要依据。农业工程很多行业的发展尚处于不规范的阶段,配套的管理办法及法律法规还没有建立,强制性标准的执行还没有保障。

3对完善我国农业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的建议

通过上述研究发现,当前我国农业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已经迈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可以预计未来标准编制需求和数量将大幅度增加;标准化管理体系已经初步建立,具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体系框架还需进一步完善,尤其是在管理机构设置及管理职能方面还存在缺失和空白。尤其是地方层面的农业工程建设标准管理机构设置处于空白是导致标准化管理职能难以履行的最根本原因。鉴于当前现代农业发展对农业工程建设标准的迫切需求,建议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完善工作要尽快全面启动,对此,主要提出以下三方面的建议。

3.1编制农业工程温室建设标准体系并尽快

建立以国家、行业标准、协会标准为骨干,地方标准、企业标准为补充,从规划、设计、施工、验收、运行管理及维护等全过程的全面配套的温室建设标准体系。同时,要加强标准制修订的管理,使得标准能够紧跟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3.2健全标准化管理机构,明确政府与协会的职能分工

完善农业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机构的设置。逐步形成国家、省、市(县)三级政府机构为主导,社会中介和企业自检为补充的农业工程建设标准实施的监管管理体系。积极筹建各农业工程专业门类的行业协会或在现有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农业工程分会下增设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等专业性机构或社会团体,起到对接政府与企业、生产与市场的作用。健全标准编制审批机制,成立农业工程建设标准技术委员会和标准化委员会。

3.3健全标准实施及监督职能,切实推动标准应用

3.3.1探索出多种途径大力提高标准应用水平一是宣贯。加强标准培训宣传力度。调动各方积极性,对温室工程建设标准进行大力宣传和培训。遵循“谁制标、谁宣传、谁培训”的原则,每年定期组织编制人员到各地各单位进行标准应用的宣讲。例如,借鉴设施农机补贴、阳光工程的模式,由农业部、行业协会定期组织“农业工程建设标准的宣贯活动”。要充分发挥协会在标准编制和宣贯中的作用。二是监督抽查。三是建立温室建设申报、审批及备案制度,企业标准要在地方标准化管理部门进行备案。从而实现对温室经营者的市场准入和后续管理。与土地管理部门结合,开展不定期抽查,保证建设项目的有效运行,减少闲置、撂荒现象的发生。可先从由政府投资或政府补贴温室建设项目入手。

3.3.2政府管理机构与行业协会的职能分工需进一步明确在标准化工作中,行政审批与技术审查相分离;执法监督与宣贯培训相分离;引导行业协会及社会团体等非政府机构协助政府主管部门推动农业工程建设标准宣贯培训、监督管理工作。例如,推荐性标准可以由行业协会来组织编制[7]。其中,“两会”成为农业工程建设标准发展趋势的平台,标准研究与制定的组织平台以及标准应用的宣贯平台。

3.3.3健全政府投资温室项目建设标准实施制度健全政府投资工程建设标准实施法律法规体系;实施政府投资工程建设标准实施后评价机制;实行政府投资工程建设标准实施主体各方责任追究制度;建立政府投资工程建设标准实施验收制度;建立政府投资工程建设标准实施信息公示制度;建立政府投资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制度[8]。

3.4健全法律法规体系,确实保障标准有效实施

进一步完善农业工程建设标准法律法规,这是推动工程建设标准实施与监管工作开展的有力支撑。在整个建设市场中,各方主体之间所掌握的信息量、信息内容不完全相同,且普遍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将进行一场多方博弈。在这些博弈过程中,单纯地依靠市场自身调节,很难会形成集体理性的结果,其结果更倾向于各单位选择有利于个体的行为。

参考文献:

[1]陶鼎来.中国农业工程[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2]詹慧龙.中国政府农业投入政策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朱明,郭红宇,周新群.现代农业产业工程体系建设方案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10,26(1):1-5.

[4]杨瑾峰.工程建设标准化实用知识问答[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5]张君.我国工程建设标准管理制度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2010.

[6]李春田.标准化概论[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5.

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篇2

施工现场的标准化管理是项目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国家、省、市领导机关及行业管理部门已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和规定,集团公司结合实际也相继提出了执行标准和规定的要求。严格执行这些标准和规定,认真做好施工现场的标准化管理,积极创建文明工地,不断提高创建工作的力度和水平,努力建立企业的识别系统,有效的包装企业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是衡量企业管理水平的窗口,也是体现企业文化的重要内涵。鉴于此目的,再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现状及行业新的发展要求,特制订《南京鸿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条例》。

一、施工现场涵盖范围及执行标准

1、施工现场所指包括施工区、办公区和生活区。

2、标准化系建设部颁布的jgj59-99标准;jgj146-20__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江苏省省级建筑施工现场文明工地标准;南京市市级建筑施工现场文明工地标准。

3、标准图表、标牌专指南京市建工部门认定的标准(安全标识、强制性标准等);集团公司统一设定的临时设施、围栏、施工通道、大门等规格,统一的标牌尺寸、色别等标准。

二、考核级准及考核责任

1、考核划分等级。省级文明工地;市级文明工地;达标工地。

2、实行考核评分制(按公司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检查考核评分表)。省级文明工地:≥90分以上者;市级文明工地:≥85分以上者;达标工地:≥70分以上者。

3、实行考核责任制。集团公司分管条线、部门负责验收、批准;分公司经理负责督办、落实;项目经理是第一责任人;分管人员分管责任;分承包商或劳务负责人是直接责任。

4、实行考核挂钩制。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的级准目标必须写进项目责任合同、劳务分包合同。同时与管理费用、承包收入分配挂钩实施奖罚(具体奖罚规定参照公司安全管理实施细则及奖惩条例)。

三、自本条例颁布之日起,凡新开工程中,除农民复建房外,其它合同工程都要创建市级文明工地。工程开工后,收取工程安全保证金。完成创建目标的,此保证金在获得文明工地证书后,如数返还。不能按目标任务完成的,此保证金予以没收,转入安全基金账户。

四、新开工程均需将调整后的现场平面布置图、现场标化等工作逐级审核,考核组根据申报等级目标,验收合格后方可开工。开工前验收与施工过程中的考核原则上与安全检查同步进行。施工过程中要抓好长效管理,各相关职能部门、各有关分公司、项目部及责任人要坚持按照标准进行管理并及时检查、整改、落实。

五、配套文件:jgj59-99标准;jgj146-20__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江苏省省级建筑施工现场文明工地标准;南京市市级建筑施工现场文明工地标准;行业、企业的图表、标牌样表;____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考核表。

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篇3

关键词:内蒙古石油化学管理规范解读

abstract:Forthepetrochemicalindustry,constructionengineeringandtechnicaldatamanagementpractices"iconductedtheanalysisofinterpretation.

Keywords:innermongolia,petroleumchemistry,managementpractices,interpretationof中图分类号:C93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起草过程

2005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先后印发《关于加快化学工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建设大型重化工基地的指导意见》。在自治区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内蒙古的天然气化工、煤化工、盐化工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随着内蒙古石油和化工产业的不断发展和工程项目的不多断增加,加之新技术、新设备的出现和应用,对石油和化工交工技术资料的归档过程中,不适应新要求的诸多问题不断出现。由于没有一套完善的、适用的交工资料整理规范,使得在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中,对交工资料归档的规范和明确,需要投入很大的精力,但最终的结果还是往往不如人意。为解决这一问题,内蒙古石油化工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组织各专业的专家组成编写组,通过总结大唐多伦煤基烯烃项目、鄂尔多斯联合化工项目、亿利化学pVC项目等工程交工技术资料整理的经验,参照HG20237-94《化学工业工程建设交工技术文件规定》和SH/t3503-2007《石油化工工程建设交工技术文件规定》,进行了大量的编写修改完善和补充编写,考虑到目前石油和化工工程特点以及智能化技术和设备的普遍采用,在保留原设备、管道、电气、自动化仪表资料归档要求的基础上,增加了智能化的归档要求。于2010年12月完成征求意见稿,并广泛征求了石油化工建设、设计、施工和监理等相关单位以及其他有些省市化工工程质量监督部门和化学工业工程质量监督总站的意见。按照反馈的意见,经过认真讨论和详细修改,2011年4月底完成了送审稿。2011年6月18日,由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召开了审定会,审定会专家一致认为:“该项标准科学、规范、操作性强,填补了自治区石油化工建设工程交工资料管理的空白,统一了内蒙古自治区石油化工工程交工资料的管理。”该标准经内蒙古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为自治区地方标准,并经国家质检总局批准,标准号DB15/t489-2011在全区执行。

二、编制的意义

1、适应内蒙古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的需要

自《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颁布实施以来,工程施工、验收、管理都比过去有较大的改变,GB/t50328―2001《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的实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方法和档案文件的整理归档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于石油和化工建设项目的特殊性,以市政民用土建项目为主的交工资料整理规范,不能满足其安装工程较多、施工验收规范各异的要求;以传统技术和设备为编制对象的原有化工项目交工资料整理规范也不适应目前石油化工工程新技术、新设备以及智能化技术和设备的普遍采用的现实。为了适应内蒙古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的需要,加强对石油和化工建设工程技术资料的管理,需要总结内蒙古多年来石油化学工业建设工程技术资料管理经验,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编写标准以规范内蒙古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的行为。

2、促进工程资料管理标准化、信息化的需要

石油化学工业建设工程技术资料是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形式的信息记录,内蒙古在工程技术资料管理上一直没有全区统一的管理规程,过去各参建单位都是按照有关规范、规程和有关规定制定不同深度和内容的工程技术资料管理规定。但由于内蒙古地域辽阔,工程技术资料管理差异比较大,在以往全区工程质量监督检查工作中这个问题比较突出。随着网络和电子技术在建设工程管理领域的广泛应用,工程技术资料管理信息化也势在必行,因此,必须规范和统一全区的石油化学工业建设工程技术资料管理,以适应信息化发展和要求。

3、提高工程管理水平和保证工程质量的需要

本标准主要内容是按照建设工程项目前期安装开工阶段开始到工程竣工验收终止的顺序进行编排,规范和完善全区工程技术档案的编制方法和管理要求,规定了工程资料的分类、编号原则,完善了资料的整理顺序,统一了安装工程技术资料施工用表,明确了工程建设各责任主体的责任和工程报验的原则。对于提高施工企业的档案编制与管理水平,落实工程参建各方的质量责任,确保工程质量,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三、编制的依据

标准主要依据是《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工业安装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等现行国家规范标准,参考了《化学工业工程建设交工技术文件规定》、《石油化工建设工程项目交工技术文件规定》、《石油化工建设工程项目施工过程技术文件规定》等行业标准。同时也充分考虑了过去内蒙古各大石油和化工企业施工技术资料管理方面的一些习惯性做法和现行施工规范的要求。

四、编制的原则

标准的编制原则是落实责任、规范行为、过程控制、简便易行、适应信息化管理。

落实责任:参建各方应将各自的质量责任落实在各种工程资料的填写、收集、整理和审核中。

规范行为:工程参建各方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应遵循国家、自治区基本建设程序和工程质量管理的要求。

过程控制:资料的收集、整理、检查、验收,融入工程各个环节,贯穿于整个建设过程。

简便易行:资料的管理应直观、便于操作。

适应信息化管理:资料的管理应适应信息化发展要求,实现工程档案电子化。

五、标准简介

本标准是关于内蒙古石油化学工业安装工程技术资料管理的地方标准,标准要素设置及构成主要是按照规范要达到的目的进行设立。标准由十一个一级要素组成,主要内容包括:

要素一:范围

本要素意在阐明标准总的规定内容和适用范围,是使用本标准的前提条件。

要素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要素给出了本标准应用的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等文件,这些文件对于本标准是必不可少。

要素三:术语和定义

本要素根据国家《标准化工作导则》对术语的要求,给出了20个术语,术语和定义是为了满足标准在表达上的需要,帮助使用者准确地理解规程。这些术语均在有关章节中被引用,因此其主要作用是供标准使用。

要素四:总则;

本要素由三个二级要素组成,反映的三方面的内容,是标准原则性的规定,反映了本规程制定的目标、统一性、规范性等要求。

要素五:一般规定

本要素由二个二级要素组成,反映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是对交工技术文件的填写和整理作出了规定,提出了交工技术文件的整理应具有真实性、系统性、完整性和可溯性的具体要求。第二方面是对安装工程的划分进行规定,包括单位工程的划分依据和构成、分部工程的划分依据以及分项工程的划分依据等。

要素六:管理与职责

本要素共设置了六个二级要素,明确了工程技术资料收集、整理的有关各个环节及有关人员的职责范围,对工程技术资料形成应遵循的原则,建设、监理、施工单位、施工总包单位和分包单位的职责给出了明确的要求,也是本规程的纲领。同时考虑到施工现场的实际和工程技术资料的重要性,对施工现场资料员和工程监理人员提出持证上岗的要求。

要素七:安装工程技术资料

本要素共设置了四个二级要素为石油化学工业建设工程技术资料的基本内容及整理要求。

“工程质量管理资料”明确了工程质量管理资料包括的内容。

“施工质量控制资料”一方面对工序质量控制表格进行了说明,并阐明了其使用要求,另一方面是对交工技术文件进行了分类,为了方便组卷,按照设备、管道、电气、自动化仪表、智能化等分为六类并给出了整理要求。

“施工材料设备质量证明资料”阐明了施工材料设备质量证明资料包括的内容,即包括:进场验收记录、设备开箱检验记录、合格证、质量证明书、厂家提供的性能检验报告、安装使用说明书、进口设备、材料的商检报告、材料复检报告等。本要素还对质量证明文件原件提出了要求。

“工序质量控制表实施规定”,此部分内容主要是为了“保证工程质量”、为了满足施工项目管理的需要而设置。本要素阐明了工序质量控制表分等级的规定,即分为a(或aR)、B(或BR)、C(或CR)三个等级,并提出相关要求。同时对工序质量控制表在填写和使用、实施过程中作出了规定。

要素八:安装工程交工验收资料

本要素共设置了十三个二级要素,分为五个方面的内容进行阐述。

规定工程交接时工程承包单位向建设单位交付的施工技术文件的内容,即包括施工技术资料、竣工图及所附设计变更以及质量验收等技术文件。

规定施工技术资料应包括的内容,即包括各种材料、成品、半成品、设备、管道(件)及各种电仪器件等的质量合格证及相关复验报告等。

规定了安装工程质量验收文件包括的内容及使用的表格。

规定了建设单位和各参建单位的相关报告及其内容要求,包括“勘察单位工程质量检查评定报告”、“设计单位工程质量检查评定报告”、“建设工程竣工报告”、“监理单位工程质量评估报告”、“竣工验收通知书及附件(验收组成员名单)”、“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报告”。

规定了工程交接时向建设单位交付的其它技术文件,包括各职能部门的批复文件要求、工程质量保修书、其他工程竣工验收所需文件、发生重大质量事故时的“重大事故报告”等。

要素九:竣工图

本要素共设置了六个二级要素,给出了竣工图的概念、内容、整理、保管、绘制和图章以及等要求。本要素还对一般设计变更和重大设计变更进行了规定。

要素十:安装工程资料的立卷

本要素共设置了三个二级要素,为工程资料的立卷,给出了立卷的原则和方法、案卷编目、立卷要求等。

要素十一:安装工程资料的归档

本要素共设置了三个二级要素,为安装工程资料的归档,给出了归档的原则和方法,规定了归档的程序,给出了归档的范围等。

另外,标准还列出了规范性附录,对工程中使用的记录表格进行了规定,包括:

附录a:共用类交工技术格式文件目录,从a.01至a.50共50个表格供安装工程共用项目使用;

附录B:设备交工技术文件格式目录,从B.01至B.67共67个表格供设备安装工程使用;

附录C:管道类交工技术文件格式目录,从C.01至C.19共19个表格供管道类安装工程使用;

附录D:电气类交工技术文件格式目录,从D.01至D.58共58个表格供电气类安装工程使用;

附录e:自动化仪表类交工技术文件格式目录,从e.01至e.33共33个表格供自动化仪表类安装工程使用;

附录F:智能化交工技术文件格式目录,从F.01至F.12共12个表格供智能化类安装工程使用;

附录G:工业安装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表格目录,从G.01至G.05共5个表格供工业安装工程验收使用。

六.标准应用

本标准的适用范围,规范明确了二点:其一,就工程项目而言,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等石油化工项目安装工程;其二,从工程项目的专业角度就交工技术文件范围而言,规定了设备、管道、电气、自动化仪表、智能化等安装工程交工技术文件的管理、格式和内容。

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篇4

【关键词】管理;定义;意义;推行标准化;问题

近些年来,我国的铁路建设工作飞跃发展,修建了许多的新铁路,其中包括很多的高速铁路项目。纵观这几年的铁路建设,我们成功与失败并存,在建设规模、新技术、新工艺等方面取得了成功,但一些管理、技术上的不成熟,使我们铁路建设工作在安全、质量上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加以改正。

09年,铁道部为了提升整个铁路建设系统的管理水平,推进铁路标准化管理,出台了铁建设〔2009〕154号《关于推进铁路标准化建设管理的实施意见》,在此,笔者结合该文件,浅析下铁路项目标准化管理。

1标准化管理的意义

1.铁路标准化管理是铁路建设发展的趋势

铁路建设属于建筑业,建筑业的发展趋势是工业化,而工业化的核心就是标准化生产。我国正在大力发展建筑工业化,通过设计标准化、体系化,构配件和部件生产工厂化,现场施工机械化,组织管理标准化等手段,采取类似现代工业大生产的方式来修建铁路,并使整个行业成为一个完整配套的工业生产体系。

2.推进标准化管理是提高铁路建设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当前铁路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质量和安全问题较为突出,特别是质量通病仍然存在,安全管理薄弱环节较多,集中反映出管理基础工作薄弱,必须按照科学管理的理论和工业化的要求,推进标准化管理,提高建设水平。

3.标准化管理可显著提升项目工作效率

标准化建设对人的责任能力和责任意识进行了强化,增强了参建人员的压力感和复命意识。标准化管理可以使得工程项目的复杂性、多样性降低,使得工作变得简单化,使组织内的工作更加有序,进而提高工作效率。

4.标准化管理可以确保项目持续成功

标准化管理的施行,规范了项目部的各项管理工作,使项目部不因临时性组织造成管理松散,使各人的职责及工作流程更加明晰,从而可使新来的人员也能较快地投入到工作中;同时管理标准化可以将团队成员的努力统一起来,保证项目成功。

2如何推进铁路标准化管理工作

标准化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四个标准化”:管理制度标准化、人员配备标准化、现场管理标准化、过程控制标准化。实施标准化管理途径是,通过构建结构清晰、职责分明、内容稳定的管理体系,形成实施有标准、操作有程序、过程有控制、结果有考核的管理制度;形成工作内容具体化、定量化,有明确检查内容和检查方法的工作标准;建立岗位设置满足管理要求,人员素质满足岗位要求的工作团队。

1.管理制度标准化

管理制度标准化是标准化管理的前提,管理必须先从建章立制入手。

项目前期准备工作中,做好制度建设工作,并切实抓好落实,在使用中不断改进。项目管理制度要具体、量化、细化,要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人员配备标准化

项目管理要“以人为本”,人员素质决定了施工管理的水平和效率。

人员配备标准化就是根据工作岗位要求配备具有相应技能、能力、知识以及协调能力的人员,实现岗位设置满足管理要求,人员素质满足岗位要求,使项目管理机构满足施工需要,实现“有事必有岗,有岗必有人,有人必有责,有责必有果”的管理要求。

根据铁路要求,配置“九大员”,并有计划的做好人员培训工作,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

3.现场管理标准化

建设项目现场管理是各种管理要素的集合,是实现建设目标的载体。现场标准化管理主要目的是总结建设项目现场管理的经验和教训,组织研究提出科学合理现场管理模式,提高现场管理效率,减少临时工程的投资。

从施工现场布置、现场安全管理、质量管理、环境保护、机械设备管理、材料管理、技术管理、实验室管理、文明施工等方面实现现场管理标准化。其主要实施内容:

现场管理标准化,是标准化管理最直观的体现。做好现场管理标准化工作,不仅可以提升企业信用评价等级,同时可以提升企业形象,有益于企业市场开发。

4.过程控制标准化

过程控制标准化是将现场标准化管理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通过标准化对施工实施全过程管理。过程管理标准化就是按照“六位一体”管理要求,将过程控制工作具体化、定量化,形成过程管理工作标准,按照工作标准实施过程管理,具体体现在各种制度办法的过程实施执行。

主要内容包括:质量管理体系及质量控制标准(各项检查制度)、安全管理体系及安全管理标准、工期控制标准(计划管理)、成本管理标准(动态成本管理)、环保管理标准、技术创新标准,各项过程控制记录:检验批,分部、分项验收记录,隐蔽工程检查证,试验资料如钢筋、混凝土试件合格报告,各种记录如混凝土灌注记录、预应力张拉记录、测量记录等,会议既要,往来文件、联系单、通知、函,工程日志等。

3推进铁路项目标准化管理,应注意哪些问题

1.思想观念上重视不足,使标准化管理流于形式;

标准化管理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其推进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应重视其巨大意义,对其认识不能流于表面,不能认为它只是一个应付检查的形式,使标准化建设流于形式,而不把它作为提高项目管理水平的方法。

2.标准化管理与工程进度的冲突;

过程标准化管理,要求我们施工过程中,各工序要几近工业化标准,对质量要求很严格。如果我们的施工水平达不到标准化要求,势必限制到我们的工程进度。因此,我们必须要提高我们施工水平,而且必须从项目开始时,开始抓起,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和现场督促,做好详细的技术交底和作业指导,在项目开始、工程进展不快时打好基础,避免其施工水平达不到标准化要求,限制工程进度。

4结语

推行标准化管理工作,应将其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全面、全力推广,不单单局限于铁路项目,应将其优点推广到其他类型建设项目。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项目规模越来越大,我们更应采取科学的管理方式,推行标准化管理,使标准成为习惯、习惯符合标准、结果达到标准,全面提升企业项目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篇5

关键词:配电网;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

1概述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对电量的需求越来越大,电力企业为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开始建立生产、技术和管理准则,对工程组织、协调、控制、人员、经费以及设施等进行标准化管理。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的实施是提高工程质量,强化电力企业工程管理能力的有效途径,建立科学、合理的配电网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体系,可有效提高施工效率,推动企业技术进步。

2电力企业标准化管理问题分析

2.1标准化管理标准化管理是工业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不同部门工业之间和企业之间技术交流与合作的标准通道,能有效减少不同技术标准之间互相适应的时间。标准化管理具有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以及监督五项功能,各项功能相互联系,互相制约,构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2.2电力企业标准化管理问题我国电力企业标准化管理的数量和质量已经有了明显提高,标注化管理、质量管理、经济责任制之间已经建立起了密切的联系,有利于产品质量和企业效益的提升,但是,在大力发展电力企业标准化管理过程中,仍发现了一系列问题,具体表现在:

2.2.1电力企业管理制度落后。电力企业标准化竞争意识不强,影响了企业标准化科研成果的研发和实践,多数企业直接实施“拿来主义”,套用其他企业的标准体系,没有对管理模式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优化,导致实施的标注化体系与企业自身发展状况严重不符,影响了管理效率。

2.2.2标准体系不健全。电力企业对管理标准的重视力度较大,在制定和贯彻管理标准工作方面较为出色,但与管理标准配套的技术标准以及工作标准没有得到同步发展,导致标准内容不健全,影响标准之间的协调性,降低管理效率。

2.2.3设备和技术落后。我国电力企业加快了电力系统的改造和升级进度,但部分落后的电气设备和技术在一定时期内还需继续运行,这不利于国家标准制度的实施。多数电力企业缺乏安全生产标准,没有对人身安全、健康、环保等要素进行综合考虑;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不对应,也影响了我国电力标准化管理的实施。

2.2.4标准化管理应用性不强。我国电力企业制定了很多标准,但各项标准制度缺乏应用性,没有对企业生产运行起到实质性的指导作用。企业标准的制定是基础,实施才是整个企业标注化管理的关键环节,只有将各项标准贯彻落实到各项工作当中,才能发现标准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断改进和完善,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动力。

综上所述,我国电力企业的标准化管理已经取得一定的效益,但在实际运行中仍有一些问题急需解决。配电网工程是电力系统基础性建设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将以配电网工程为例,对标准化管理的实施进行分析。

3配电网工程标准化管理的实施

3.1施工准备阶段的标准化要求配电网工程施工前,需要对工程项目策划、招标管理、建设协调、原材料进场检测以及设计交底等内容进行安排和规定,根据各工程特点、地理位置、投资额度制定工程管理体系,合理分配各项资源。①项目策划时,要按照基建部的要求,制定项目管理策划范本,结合工程情况,变质项目管理策划;②招标阶段,根据施工、监理招标管理规定,参与招标工作;③建设协调方面,建立定期协调机制,主动提出有实际意义的建议,解决工程项目建设中的征地拆迁、通道手续办理等问题;④施工组织设计包括编制依据、项目概况、质量目标、组织机构、管理组织协调的描述、质量控制中的检验、试验程序等。⑤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是工程质量的关键,设计质量决定工程的使用质量及其寿命,图纸是施工和验收的依据,未经会审的图纸不得用于施工。设计交底时应包括设计意图、设计特点及注意事项;设计变更情况;新技术、新标准、新方法的应用情况;施工条件及可能面临的问题;施工应注意的事项。图纸会审工作则由参见单位各级技术人员组织实施,成果要形成会审纪要,分发各部门执行。⑥原材料进场检验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基础,不合格材料不得进入施工场地。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均需要进行检验和复检。

3.2施工过程的标准化管理首先,施工流程要标准化,制定工程进度、合同管理、现场管理、巡视制度,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达到设计要求。其次,施工进度方面,要按照合同编制工期组织工程施工、控制工程进度。当施工期间受到外界不可控因素影响时,应对生产日期进行调整;若需要进行技术变更,则应通过审批手续后方可执行。《设计变更管理制度》、《旁站、巡视监理制度》、《工序质量交接验收管理制度》、《见证取样送检管理制度》以及《原材料跟踪管理办法》等制度均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进行制定并实施。再次,施工安全方面,应建立质量事故报告制度、工程质量问题处理制度以及质量问题闭环管理制度。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事故后,应根据事故性质,分级上报,调查事故原因,追究相关部门及人员的责任;性质特别严重的,应在24h内报告主管部门、监理部、建设单位、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于5日内书写质量事故报告。最后,工程质量责任及考核管理制度。完善工程建设参与单位的综合能力评价体系,定期资信评价结果,将结果作为合同管理和招评标的重要依据。明确建设单位及人员岗位的质量责任和分工,将责任落实到个人,避免职能重复或职责不清带来的质量隐患。建立科学的考评标准,对工作质量进行考核,并将其纳入到业绩考核范畴,通过适当的激励措施,调动参与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3.3工程竣工阶段的标注化管理建立健全工程质量检验和验收管理制度,按照检验项目、检验批次,分项、分步的完成工程的质量验收。建立工程档案资料管理制度,统一和规范配电网工程档案管理,确保档案资料的原始性、规范性、完整性,为后期工程管理提供参考。

4结语

标准化管理是企业提高管理效率,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率的有效途径,电力企业管理实施标准化管理后,能显著提高工程的施工进度、施工质量,极具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兴华.完善机制提升配电网工程标准化管理水平[J].农村电工,2015,01:1.

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篇6

关键词:标准化石化工程建设状况展望

一、前言

我们知道,建筑工程标准化是符合时展进程的表现,在技术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位置,它不仅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组成部分、以及工程建设质量的保证,也是建筑企业管理的综合性基础工作。目前对石化工程建设技术人员来说,标准化工作宣传、贯彻的好与坏,是衡量在市场竞争中成败的关键,也是每个石化工程建设技术人员所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之一。石化工程建设技术人员对标准化理解和掌握,对建筑工程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所以加强石化工程建设技术人员学习掌握标准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石化工程建设标准化的含义

1.组织现代化管理,必须搞好标准化

石化工程建设组织管理是建立在一定技术、协调配合、合理分工之上的高效管理方式。。往往涉及到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和许许多多的技术环节,如果有一个环节不按技术标准操作,就会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工程质量标准化,特别是石化工程建设的标准化,关系着用户在生产施工中的应用效果。工程建设过程中违反常规的程序、配合标准不统一,不能互换,在施工中往往也会造成停工。

2.建筑工程标准化作为学科,是综合性的应用学科

标准化属于系统论和系统工程的范畴,着眼于整体的协调和优选,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它不但用于研究标准的制订与贯彻的运动规律,还适用于研究与处理其他各种技术工作。我们强调最佳协调原理,就是从若干协调方式中找到最好的协调方式或最好的平衡状态。石化工程建设技术人员掌握了标准化原理,就可以把自己从事管理工作做得更有成效。建筑工程标准化所涉及的基础理论很多,我们一线技术人员需要实时掌握它们,如:互换性、系统工程理论、抽样检查和计量学等,石化建筑工程人员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石化工程建设必须要有标准化管理

这种管理表现为计划生产、劳动组织、成本核算、指挥和协调各个环节等一系列的职能。随着科学技术与建筑工程事业的发展,分工越来越细,技术程度越高,更需要广泛地进行协作,没有标准化作为统一协调的技术媒介,建筑工程建设是不可能正常进行的。标准化是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

三、石化工程建设标准化存在的问题

1.石化工程建设标准急需重新修订

我们国家目前的工程建筑标准,总体上与我们国家的工程建筑同步,也从客观上反映了我们国家的石化工程建筑的技术水平和实力;但与石油天然气行业的发达世界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巨大的落差,先进性以及合理性还有待于在实践当中努力去探索和研究;国际上在石化行业的标准化的实施,一般平均标龄为不足9年,而我们目前实施的标龄远远超过了这个年限;标准的适应性和可操作性决定着一个行业的发展实力和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我们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

2.石化企业工程建设标准化推广经费不足

由于工程建设标准化的经费不足,很多采标的实际工作不能得到有效的开展,存在很多与此相关的问题;经费不足,严重阻碍了采标数据的合理性和完整性;制约了标准采集数据的物质条件和实验条件、以及标准的论证等多项后续的持续发展;经费的不足、标准的模糊,有时不得不以国外发达国家的相关研究资料作为我们自己的依据,而发达国家的标准只是适合于他们本国的基本情况,而无法完全满足我们的实际需求,这不免给我们的标准化的界定和实施带来诸多隐患。

3.石化企业工程建设技术人员重视不够

当今石化工程建筑标准化工作日趋重要。很多技术人员虽每天奔波在一线工作岗位,但对于石化工程标准化的概念或是理解还不是很清晰;就连一些身为管理层的领导也对标准化工作的意义重视不够,往往按部就班或者采用臆想来推断工作进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他们做管理却不知管理与标准化挂钩,而标准化其实就是人们对规律的一种总结,这就在实际上,他们隔断了管理与事物规律的关系,把科学性的东西抛之脑后;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工程建设能够顺利进行与否,这里值得打个问号。而一般的工程技术人员也往往就技术论技术,缺乏最佳协调的概念和实行系统管理,致使施工面貌年年依旧,未有改观。

四、未来展望

“万丈高楼平地起”,标准就是设计、施工工作的基础和准绳,没有一项技术工作不是在各类标准的基础上进行的。设计、施工标准化先行,因为它是工程建筑质量的确实保证。工程建筑标准化的程度及其使用性能必须符合标准化的设计和施工要求,这些因素决定着标准化程度和工程建筑的使用性能、决定着工程建筑质量以及使用。展望未来,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件事情:

1.加强标准化的推广及修正

标准化的要求,并非永久标准化,它与时代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我们要及时总结石化建筑工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按照实际情况对已存有的标准化的要求进行有效的实验验证,并定期加以修订;为此国家有关部门要实时投入相关的经费支持和科研的支持,对标准化的修改持慎重的、严谨的态度。有关部门还需要将标准化的实施和运作,实时纳入工程管理的要求和考核当中,作为招投标和工程监理的范畴。在某些地域可试点,将标准化的要求融入工程施工单位的资质等级的条件之内,从而帮助企业认识到标准化的重要性。

2.强化建筑企业的认识

标准化,在国外其实也就是企业的生命线,没有标准化要求的企业是无法生存的;这里我们的企业对这样的紧迫感还很缺失。我们提倡职能部门和监管部门协调配合做好企业标准化的实施工作,利用强制手段来调控企业对标准化实施的重要认识。在全球一体化经济的大潮之中,企业本身也要意识到标准化对企业本身的意义,也要积极参与到标准化的修正和标准化的实施上,从而有效地提高施工质量和自身效益。

五、结语

标准化的实施,必将给石化工程建设企业带来长足的发展空间,而我们每一个技术施工人员也必须要以严谨的科学态度看待标准化实施的作用和意义。

参考文献

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篇7

【关键词】电网工程;建设实施;综合评价

一、建设实施准备阶段综合评价体系分析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电网工程建设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管理制度逐步完善,形成了比较科学、系统的电网工程建设管理体系,一般将电网工程建设分为项目决策与可研、设计与招标采购、建设施工、竣工验收与总结评价四个阶段,其中设计与招标采购阶段是电网工程设计方案形成、签订合同、完成施工准备的主要阶段,对工程方案制定、招标采购、施工进度及质量、投资管控等各方面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深化建设实施准备阶段管理评价对科学分析工程建设管理水平、总结经验与问题有着深远的意义。

开展电网工程建设准备阶段综合评价内容体系挖掘,能够科学的梳理该阶段主要工作内容及关键管控要点,突出建设实施阶段重点评价环节,为积极推进电网工程建设统筹管理、优化管控水平提供参考借鉴。

二、建设实施准备阶段综合评价体系分析

电网工程项目建设实施准备阶段的基本任务是为施工项目建立完善的施工条件,确保施工生产顺利进行,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要求。本文从勘察设计、资金筹措、招标采购、开工准备四个方面对电网工程项目建设实施准备阶段进行综合评价内容体系分析。

(一)勘察设计管理综合评价分析

勘察设计是电网工程建设施工完成的基础与参考依据,对方案制定、投资预算、招标采购、施工建设等各方面影响较大。针对勘察设计管理主要从设计单位选择评价、设计工作质量评价、设计方案水平评价及综合设计能力评价进行综合分析,具体评价指标包括设计单位资质水平、设计变更次数、设计方案评审、设计优化评价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考察勘察设计对方案合理、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支撑效果。

(二)资金筹措管理综合评价分析

资金筹措管理建设实施准备的重要内容,是通过各种渠道和采用不同方式及时、适量地筹集投资必需资金的行为。资金筹措是项目建设财务活动的起点,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本前提。开展资金筹措管理综合评价,主要从筹措资金渠道、资金结构、资金成本、资金落实度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为保证资金管理最优,重视资金筹措成本与风险之间的协调关系。

(三)招标采购管理综合评价分析

电网工程项目招标采购管理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执行,依据招标采购管理办法完成项目建设相关物资、非物资招标采购工作,对电网建设项目招标采购进行评价从设备材料采购、参建单位招投标和评标管理三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其中设备材料采购主要评价采购的设备材料是否满足行业标准、是否满足合同和协议约定的条件、技术是否满足先进性要求,除此还要考虑各个型号规格类的材料设备在以往实际工程中是否广泛应用并获得成功经验;对参建实施单位招投标的评价主要从招标准备规范性、参建单位资质水平、参建单位信誉水平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管理方面分析评标过程,考察评标公正性、公平性、科学合理性和评标过程规范性。

(四)开工准备管理综合评价分析

开工准备的基本任务是为拟建电网工程的施工建立必要的技术和物质条件,统筹安排施工资源和施工现场布置。本文从项目批复与组织建设、施工现场准备和技术及物资准备等方面综合评价开工准备工作情况,其中项目批复与组织建设分析项目法人成立合法性、项目组织管理机构规范性、规章制度科学合理性、相关许可证到位程度以及合同完签率等内容;施工现场准备考虑组织、设备、技术、场地清理、地基处理等工作完成情况,分析施工现场准备是否全面、到位;施工技术准备主要根据拟建电网工程的特点、技术经济条件、施工合同和进度要求、施工场地环境和施工技术装备水平等条件进行,考察施工技术准备工作调查全面性和施工技术资料完整性;施工物资准备要求保证材料采购、供应符合设计要求,保证施工机械设备选型、数量以及配套组合满足施工工艺和施工进度要求,保证生产设备符合设计技术和功能要求,考察物资材料进场合格率情况,从施工机械设备选型、技术参数和设备配套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分析。

三、建设实施准备阶段管理优化建议

建设实施准备阶段是设计方案形成、设备材料招标采购完成、施工条件准备齐全的重要管理环节,对工程建设投资控制、进度合理、质量保障等建设目标实现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深化建设实施准备阶段管理水平提升意义重大。首先,在勘察设计管理方面,要深化设计单位选择评价体系研究,重视已完工程的设计质量及完成效果;同时,可以通过限额设计、设计竞赛等方法手段的执行,优化设计质量。其次,在招标采购管理方面,要严格执行国家、行业、企业相关法律法规及管理规范流程,可以通过集中招标及分散指标并行的方式,针对不同物资设备及材料、针对管理主体进行差异化管控,提高招标采购效率,降低招标采购成本,保证招标采购质量。再次,在资金筹措管理方面,要积极引进科学先进的资金管理方法重视资金成本与资金风险之间的协调关系,积极争取政策性资金保障,合理分配资金使用,优化资金流转与使用效率。最后,在施工准备方面,要注重与社会、地方的协调关系,提高统筹管理效率,重视环境影响分析,推进绿色环保工程环境建设。

四、总结

电网工程建设具有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影响范围广的显著特点,建设实施准备阶段是电网工程投资建设管控的重要环节。本文分析了研究电网工程项目建设准备阶段综合评价体系的意义,梳理总结了建设准备阶段综合评价内容体系及相关指标,并提出了优化管控建议,为综合提升电网工程建设准备阶段精益化管理水平提供了借鉴。

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篇8

【关键词】指标体系;决策;控制;优化

Basedonthestandardizationofmeasuresandproposalstocarryoutmeasures

LiYong-fu,wanKe-shu,wangDe-dong

(ShandongUniversityofarchitectureJinanShandong250100)

【abstract】Standardization,improveprojectquality.

【Keywords】indicators;Decision-making;Control;optimization

我国标准化建设理论研究和应用探索,培养标准化建设管理人才,提高建设项目质量和投资效益、探索工程建设的有效途径,具有极大的工程现实意义。基于工程标准化建设措施10项建议如下:

1.落实工程建设目标责任制

制定工程建设指标体系,纳入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政绩考核。探索开展工程建设质量监督考核。落实工程建设目标责任制,定期工程建设质量、重点建设规划实施情况等考核结果,对未完成目标任务或对发生重特大突发工程建设事件负有责任的地方政府要进行约谈,实施区域限批,并追究有关领导责任。

2.完善综合决策机制

完善政府负责、建设部门统一监督管理、有关部门协调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程建设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工程建设联席会议的作用,促进部门间协同联动与信息共享。健全规划工程建设影响评价和建设项目工程建设影响评价的联动机制。完善建设项目工程建设保护验收制度。加强对工程建设影响评价审查的监督管理。对工程建设保护重点城市的城市总体规划进行工程建设影响评估,探索编制城市工程建设保护总体规划。

3.加强工程建设法规体系建设。

加强工程建设法、工程建设标准化法、工程建设影响评价法等法律修订的基础研究工作,研究许可证管理、工程建设污染损害赔偿等法律法规。

统筹开展工程建设质量标准、工程建设基础标准制修订规范、管理规范类工程建设保护标准等制(修)订工作。推进工程建设风险源识别、工程建设风险评估和突发工程建设事件应急工程建设保护标准建设。

4.完善工程建设经济政策

推进工程建设税费改革,完善排污收费制度。全面落实污染者付费原则,完善污水处理收费制度,收费标准要逐步满足污水处理设施稳定运行和污泥无害化处置需求。改革垃圾处理费征收方式,加大征收力度,适度提高垃圾处理收费标准和财政补贴水平。

建立企业工程建设行为信用评价制度,加大对符合建设要求和信贷原则企业和项目的信贷支持。建立银行绿色评级制度,将绿色信贷成效与银行工作人员履职评价、机构准入、业务发展相挂钩。推行政府绿色采购,逐步提高建设产品比重,研究推行建设服务政府采购。制定和完善工程建设保护综合名录。

5.加强科技支撑。

提升工程标准化建设科技基础研究和应用能力。夯实工程建设基准、标准制订的科学基础,完善工程建设调查评估、监测预警、风险防范等工程建设管理技术体系。推进国家工程建设保护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野外观测研究站等建设。强化先进技术示范与推广。

6.加大工程建设标准化投入力度

把工程建设列入各级财政年度预算并逐步增加投入。适时增加同级工程建设研究能力建设经费安排。围绕推进工程建设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改善工程建设质量状况,完善一般性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中西部地区和民族自治地方工程建设保护的转移支付力度。深化“以奖促防”、“以奖促治”、“以奖代补”等政策,强化各级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

推进工程建设产品创新,完善市场化机制。探索发展建设设备设施的融资租赁业务。鼓励多渠道建立建设产业发展基金。引导各类创业投资企业、股权投资企业、社会捐赠资金和国际援助资金增加对工程建设领域的投入。

7.严格执法监管

完善工程建设监察体制机制,明确执法责任和程序,提高执法效率。建立跨行政区工程建设执法合作机制和部门联动执法机制。深入开展整治违法企业保障群众健康建设专项行动,改进对工程建设违法行为的处罚方式,加大执法力度。持续开展工程建设安全监察,消除工程建设安全隐患。强化承接产业转移工程建设监管。深化流域、区域、行业限批和挂牌督办等督查制度。开展工程建设法律法规执行和工程建设问题整改情况后督察,健全重大工程建设事件和工程责任事故追究制度。鼓励设立工程建设保护法庭。

8.发挥地方人民政府积极性

进一步深化工程建设激励措施,充分发挥地方人民政府工程标准化建设的积极性。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政绩综合评价体系,引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把工程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及时研究解决本地区工程建设保护重大问题。完善中央工程建设投入管理机制,带动地方人民政府加大投入力度。推进工程建设试点,鼓励开展工程建设保护模范城市、生态示范区等创建活动。

9.部门协同、积极引导全民参与推进工程建设

工程建设标准化部门要加强工程建设保护的指导、协调、监督和综合管理。发展改革、财政等综合部门要制定有利于工程建设标准化的财税、产业、价格和投资政策。

实施全民工程建设标准化教育行动计划,动员全社会参与工程建设标准化。推进绿色创建活动,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完善新闻和重大工程建设信息披露制度。引导企业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感。建立健全工程建设保护举报制度,畅通工程建设,鼓励实行有奖举报。支持工程建设公益诉讼。

10.加强国际工程建设合作

加强与其他国家、国际组织的工程建设标准化合作,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工程建设标准化理念、管理模式,宣传我国工程建设标准化政策和进展。大力推进国际工程建设的履约工作,完善国内协调机制,加大中央财政对履约工作的投入力度,探索国际资源与其他渠道资金相结合的履约资金保障机制。

随着工程建设科技的迅猛发展,市场竞争益趋激烈,建筑科技的不断进步的今天,要求建筑标准化管理工作不断向更高层次提升,实现标准化管理方式的跨越式发展,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上的创新变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1]李永福主编《建设法规》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年6月.

[文章编号]1006-7619(2011)12-25-265

[作者简介]李永福,职称:教授,全国注册监理师、注册造价师、全国注册安全师、全国一级建筑工程建造师、全国投资建设项目管理师,工作单位:山东建筑大学。

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篇9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质量;标准化

中图分类号:F25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工程建设标准是为维护工程建设领域运行秩序而针对各类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和管理活动制定的统一技术依据和准则。它是国家、地方政府和建筑行业从技术性控制的角度出发,为建筑工程建设制定的技术规范。当前,在建筑工程中存在压低工程报价、随意变更设计、项目管理制度不健全、安全管理重视程度不足、质量管理不到位、监理职能缺失等问题,预埋下了严重的工程质量隐患。所以,建筑施工企业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必须强化标准化意识,严格执行工程建设标准,以高要求、严管理提高工程建设质量,获取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增强施工企业市场竞争力。

一、建筑施工企业强化标准化意识的重要意义

(一)强化标准化意识是实施安全管理的基础

施工企业通过强化施工人员标准化意识,能够实现对人的全面监管,让工程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自觉遵守各项标准规范,从而在思想认知层面约束自身安全行为。工程建设标准是一项技术准则,覆盖到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不仅可以消除工程建设存在的安全质量隐患,还能够为安全文明施工提供技术性指导,为实施安全管理创建良好的生产环境。

(二)强化标准化意识是提高施工现场安全程度的前提

强化施工操作人员标准化意识,能够达到落实安全责任、强化管理、杜绝违章、减少伤亡事故的目的。当前,标准化文明施工已经成为现代化建筑工程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在建筑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标准化文明施工有利于构建安全生产体系,提高施工现场安全程度,为创建精品优良工程奠定基础。

(三)强化标准化意识是加强项目管理的重要保障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强化标准化意识,能够确保各项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落实到位,使生产过程符合安全生产的基本要求。同时,建筑工程标准是施工现场落实安全检查的重要执行标准,也是进行安全评价的衡量依据。尤其在推行项目承包责任制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建筑工程标准制定工程质量考核指标,对其进行量化考核,以此评价项目管理部门的工作绩效。

(四)强化标准化意识是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有效途径

由于建筑工程标准化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中,包括材料、机械设备、卫生、环保、技术、现场环境、消防保卫、临时用电等各个方面,所以建筑工程标准化的实施程度能够反映施工企业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水平。施工企业必须增强标准化意识,创建良好的施工秩序和施工环境,从标准化管理入手,合理降低工程成本,提高施工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施工企业能够得到社会的信赖。

二、强化标准化意识,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措施

(一)通过培训强化质量标准意识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不仅会对建筑产品所有者、直接或间接消费者构成巨大威胁,而且还会危及周边其他人的利益和生命安全。所以,施工企业必须要将工程质量与安全作为工程建设的第一要素,杜绝企业自身因受利益的驱使,忽视工程质量。施工企业要重视培训教育,使施工人员掌握安全质量标准,在作业中执行标准,充分调动起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将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内化为自觉行为,为建筑工程安全生产提供有力保障。施工企业要持续强化安全生产知识培训以及质量标准意识教育,通过对安全事故案例的剖析,使项目管理者、安全技术人员以及施工人员提高标准化意识,引导企业全体员工的观念、态度、意识和行为向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为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奠定基础。

(二)树立现代科学的质量管理观念

建筑施工企业要树立现代科学的质量管理观念,推动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不断改进和完善。施工企业要将质量管理贯穿于产品的全寿命周期中,建设满足业主方要求的高质量工程。为此,施工企业要将质量控制重点放在施工人员、施工设备、施工材料、施工环境、施工技术、施工工序等方面,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通过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准确判断各个施工环节和管理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落实应对措施消除工程质量隐患,实现工程质量管理制度化、标准化。施工企业要认真学习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引入计算机技术和其他现代技术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水平,运用工程价值理论、自动控制与系统理论、现代经营管理理论等现代科学分析方法完善企业质量管理,定期对工程建设中使用的计量仪器、设备、器具进行计量检定校准,建立健全施工企业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责任体系,力求通过iSo9000系列标准体系认证。此外,施工企业要落实激励制度,增强各部门和全体员工的质量标准化意识,将质量责任、安全责任、工期责任与其自身薪酬相挂钩,促使他们端正工作态度,争创优质工程。

(三)建立质量安全标准化管理机制

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标准化必须要以完善的管理机制为前提,从而确保标准化执行的效果。在工程项目管理中,要认真贯彻执行工程质量、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引入国际通行的八项质量管理责任,对企业自身的安全质量标准化机制进行完善和创新。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其一,施工企业领导要高度重视工程质量目标的制定,针对工程实际情况建立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和安全管理体系,调动起企业各职能部门和各岗位切实实施标准化作业;其二,成立工程质量安全标准化工作小组,对工程质量管理和控制进行监督、指导,尤其要加大对工程实体安全防护工作的检查力度,杜绝出现质量安全隐患,及时堵塞质量安全管理漏洞;其三,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鼓励工程项目争创标准化工地,通过执行制度标准、检查工序质量、改进施工措施、提高工程质量这一系列管理流程,使工程质量始终处于闭环的控制范围内。

(四)现场质量管理标准化

施工企业要提高对施工现场质量管理的重视程度,从思想教育和培训入手狠抓施工人员技术业务素质,强化施工人员质量标准化意识,并将现场质量管理作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施工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如定期检查制度、抽查制度、现场管理责任制等,使现场管理向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随着工程建设对安全文明施工的要求越来越高,施工现场的安全质量标准化必须突出强调“和谐环境、生命至上、质量第一”的理念,体现质量、环境与健康之间的内在联系,推动现场质量安全工作向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为此,施工企业应根据工程的实际建设情况,将安全管理标准化、安全技术标准化、环境安全标准化、安全装备标准化、安全作业标准化落实到位,确保各项施工关键点均在标准化的管理范围内。此外,施工企业要确保施工队伍由具备熟练操作技能的基建工人和一定专业水平的技师组成,确保他们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满足施工技术要求,严厉杜绝违规操作的情况发生。

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篇10

论文关键词:标准化;供电所;武陵源景区

一、精益管理是标准化管理的基本要义

标准化管理是“精细化”到“精益化”的有力延伸,更是各项工作一个拔高的过程。扩大其外延,“精益”也阐释了标准化管理的三个要点,一是工作要求的提高。工作量化、细化、精准化作为一种管理新方式,必定催生人员意识的转变。高标准的制定,高层面的构筑,健全的考核机制,无形中激发出员工向更高目标迈进的思想。真正由对标准化精益管理的认识,转变为工作实践和自觉行动。二是工作质量的提升。标准的“约束”,规范的“限制”,流程的“禁锢”,各项工作趋于模式化运转。日常工作有了新标杆,完成时间有了新限制,工程验收有了新条件,各项考核有了新数据,使各项工作实施过程更加细致,完成质量更为精良。三是工作效率的提速。用电户集抄、视频会议等一些现代化信息管理系统的推广应用,使供电员工可以足不出户地进行抄表、开会、监控,从根本上消除了旧体制旧模式下人力、物力、财力极度浪费的弊端,使电力企业走上了现代化快速发展之路。

二、全员参与是标准化建设的实施基础

任何一项工作的开展都得从人抓起,营造人人参与、全员共建的工作局面是标准化管理的首要任务。首先,从提高员工思想认识入手,树立全员参与的意识。组织全员学习省公司标准化文件,开展员工思想大讨论,在吃透精神的基础上明晰工作思路,使广大员工充分认识到标准化建设是实现武陵源景区供电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途径。其次,在抓好贯彻上狠下功夫。为实现标准化建设起点的高标准,组织广大员工外出取经,寻求思想上的突破。通过让广大员工亲眼目睹、切身感受标准化带来的新成果,促使员工积极学习借鉴先进经验,乐于投身到标准化建设中,人人成为标准化建设的参与者和创造者。第三,在全所范围内深入开展标准化创建活动。要求每名员工结合本岗位,将学习的先进思想与自身工作紧密结合,从工作职责、岗位标准等现有制度出发,进一步完善、修改、提高,“量身”制造自己的标准,创造自己的特色,促进全所标准化工作的顺利实施。

三、制度体系是标准化建设的根本保障

标准体系是提高管理水平的支撑平台,更是推行标准化建设的先决条件。标准制定了,工作才有依据,执行才有保证。所以,覆盖完整、科学统一、先进适用的制度标准在标准化建设进程中就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索溪峪供电所遵循“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在参照外省景区供电系统基础标准目录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工作,全面梳理制度规章,废除过时的,补充需要的,合并同类的,从安全、生产、营销、人力资源等各方面入手,制订出台涵盖全局每项工作的工作标准、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共计341项,并将标准化建设74项工作流程、供电所46项工作流程汇编集印成册,发放到每个岗位,并分岗培训,使每个岗位的员工都知道应该怎么学、怎么做,真正成为全员开展工作的依据和准则,实现了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查,形成了科学合理、优化规范的制度体系,促进了整体工作的有效提升。

四、现代化技术是标准化建设的有力抓手

在景区供电服务标准化实施进程中,不论是安全生产,还是优质服务,都是要通过标准化的运用执行达到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能的目的。供电所通过全面推广标准化作业指导卡,规范了生产一线人员从事各类施工时的作业行为,明确了工作职责,提升了安全意识。通过普及应用农电安全平台微机开票系统,从停电申请,到项目审批,到工程施工,再到竣工验收,从调度命令的下达到工作票、操作票、安全措施票“三票”的网上办理,既简化了程序,提升了效率,又实现了工作流程的硬约束。其次,还对城郊用户安装预付费表计,通过预付费系统来结算电费。由此可见,标准化管理在流程中规范运作,便于发现问题,利于解决问题,促进管理水平的提升。

五、在标准化供电所建设机制上要做到五个“强化”

1.进一步强化认识,加强对标准化建设工作的领导

领导层的思想觉悟最大程度上决定着供电所标准化的建设工作。就现阶段供电所建设领导而言,尚未能够充分认识到加强供电所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性,基于供电所标准化建设的领导者缺乏正确的建设意识,导致供电所标准化建设诸多工作难以高效有序的实施。因此,这就需要领导者提高思想觉悟与认识,牢固树立起以标准化建设为龙头的工作思路,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同时,利用自身的权利和人格魅力,充分调动广大供电所建设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自主性,切实保障供电所标准化建设在认识和组织领导上具有整体性、有机性。

2.进一步强化人本管理,建设一支高素质、高质量的职工队伍

高素质、高质量的职工队伍是实现供电所标准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化人本管理,建设一支高素质、高质量的职工队伍应从两方面做起:一方面,加强对供电所标准化建设全体职工的政治思想、管理意识以及文化素质培养;另一方面,构建学习型企业和学习型组活动,号召全体供电所标准化建设全体职工积极参与,不断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力求能够构建出一支政治思想觉悟高、业务技术水平精、组织和创新能力强的职工队伍。

3.进一步强化措施,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

供电所标准化建设是一个复杂且艰巨的任务,不仅仅要实现全面贯彻供电所各项工作,而且还要求循序渐进,稍有不慎就会产生厌烦情绪和形式主义,因此,这就需要不断强化措施。首先是切实保障有充足的资金投入,避免出现因资金不足而影响供电所标准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是不断完善考核奖惩机制。不断加强供电所标准化建设职工技术专业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以及政治思想素质建设,同时,对供电所标准化建设职工的工作进行绩效考核,并根据绩效考核的结果给予相应的奖励,切实充分调动供电所标准化建设中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与自主性。

4.进一步强化考核项目的落实,突出重点抓规范化、标准化管理

强化考核项目,实现供电所建设管理的标准化、规划化、高效,对于实现供电所标准化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提高供电所标准化建设管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首先是加强安全生产措施的落实,确保职工的人身安全;其次是规范职工的文明生产,不断加强整顿生产及工作秩序;最后是强化基础管理工作,不断提高供电所标准化建设职工队伍的技术业务素质。

5.进一步强化典型引路,提倡积极创新

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组织发展的不竭动力,这就需要供电所采取有效措施鼓励标准化建设职工积极创新,通过在先进典型供电所建设相关经验和作法的基础之上,不断创新,进而为不断加强供电所标准化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六、在标准化供电所建设机制上要实现“五化”

现阶段,对于我国大多数供电所而言,不断加强供电所标准化建设是我国现行供电所的主要任务之一。为确保供电所标准化建设的顺利高效开展,我们在切实做到五个“强化”的同时,还要在标准化供电所建设机制上实现“五化”,即工作程流完善便捷化、考核指标明细责任化、工作标准统一规范化、资料管理规范有序化以及服务规程透明人性化。总结来说,“五强化”和“五化”是推动供电所标准化建设的两大主要措施和保障。

1.工作标准统一规范化

全面梳理供电所现有管理制度、工作标准、岗位规范,修订完善并制定《供电所管理办法》,从工作目标、职责分工、标准依据、组织实施、激励措施等方面进行规范,所有供电所实行半军事化管理,统一应用“国家电网”标志标识,统一制度上墙、资料记录模板、标签应用与对外宣传模式,供电所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对供电所员工依照《供电服务员工行为规范》进行明查暗访,使供电所的规范化管理得到提升。

2.工作程流完善便捷化

从安全生产和营业抄、核、收各个环节进行规范,制定《供电所标准化作业工作流程》,要明确包括安全管理、生产管理、营销管理、现场管理、专业管理、优质服务、综合管理等7个方面的工作流程,实行“一口对外”的服务机制,简化报装接电流程,对照供电服务“三个十条”的要求,自我加压,方便客户,实现供电所计划、布置、检查、考核、评比的同步进行。

3.考核指标明细责任化

全面推行供电所绩效化管理,严格按照奖惩制度,将安全生产和营销指标与员工的工资、奖金挂钩。形成“公司—供电所—员工”三级考核体系,调动员工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指标任务月结月清月考核。

4.资料管理规范有序化

对照供电所各种资料、记录和台帐进行规范,本着“删繁就简、减负增责”的原则,体现记录设置的必要性、台帐的真实性,统一配发资料盒、统一打印标签、统一资料盒记录内容与要求,达到记录资料规范统一,记录内容充实完善。

5.服务规程透明人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