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教学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9:21:53

小学音乐课教学总结篇1

小学音乐中的器乐演奏教学可以在增强学生的美感过程中,帮助学生接近音乐、理解音乐,以达到陶冶情操、开发智力以及提高鉴赏能力的目的。多年来,我校努力注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将器乐引进音乐课堂,较好地发展了学生的音乐记忆力和想象力,进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意识。按照“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普及到提高”的认识规律,我的器乐演奏教学实验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组织音乐游戏提高学生的音乐记忆力。第二阶段:下大力气普及乐器,使每个学生至少能学会一种乐器的演奏。第三阶段:以演奏器乐为主要手段调动学生的审美思维。

由于器乐教学的不断深化,不仅使学生大大提高了审美情操、审美意识,而且潜在的智力因素也不断得到新的开掘。一批又一批特长生的涌现,又使我们的器乐教学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赞同。近几年来,我校学生多次在盐田区器乐的大赛中获得好成绩。实践证明,融乐理知识、演奏技能、音乐欣赏为一体的小学器乐教学,是从小提高学生审美意识的一个重要教育手段。这种寓乐于教的教学方法,既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因而将在学生整体素质的形成中起着不可估量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在学校分科教学舞蹈方面,低年级当前音乐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情感和创编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音乐的实践活动,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这是至关重要的。正如花儿开放需要温暖的阳光一样,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开发需要教师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的形式和情景。可以这么说,适当的情境创设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有机条件。

    所谓情境,我认为是能唤起学生心底情感和听课激情的一个意境和环境。如果把学生比做演员的话,它就是一个供演员发挥想象,施展才能的舞台。教师作为导演,就应千方百计地创设好这个“舞台”,因为这个“舞台”的作用实在是举足轻重。

    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带有浓厚感情色彩的心理活动,只要对某个事物有兴趣,就会激发孩子们主动学习的热情,学习在不至于成为沉重的负担。但兴趣不是天生的,它是环境的影响和教育的结果。教师要善于为学生设计特定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进入这种情景,才能激发孩子学习音乐的兴趣。我在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课堂上教师要是能用生动的形式将所要学的知识技能装扮起来,制造轻松的氛围、创设富有情趣的音乐情境,就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带着浓郁的求知欲走进课堂。

     情境的创设引发了学生的无穷想象。由于音乐的抽象性,学生在欣赏音乐时可以自由展开想象的翅膀,随着音乐旋律的变化起伏,脑海里的情景可以不断变幻。如果在一种刻板、枯燥的环境下,学生对音乐欣赏的想象力、创造力无法充分发挥。这就需要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和画面和肢体语言营造一个与音乐形象相关联的意境,从而引导学生去想象。作为教师要能根据音乐的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特征,为学生创设想象、联想的广阔空间。

     在音乐分科教学声乐合唱教学中展开了合作学习的实践与探索,合作是一种精神。随着社会的发展,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合作精神的缺乏成为许多独生子女存在的一种素质缺陷。在现代社会,是否具有合作精神,能否与他人合作已经成为一个人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合作精神是音乐教育的强音。通过音乐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反应迅速,思维敏捷;通过音乐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合作中个体服从群体的关系,同时在合作中体验着同一情感共鸣,从而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集体观念和互帮互助的高尚情操,也可激发他们积极向上不甘落后的竞争意识;通过合作学习,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教学难以面向众多有差异的学生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那么在音乐教学中,如何科学、合理、有效的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呢?声乐合唱教学从以下几方面去把握: 

   首先,合作学习的内容须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其次,合作学习的内容应有活动的意义。能够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同时也充分发挥了学生在音乐课堂中的主体作用。

合作学习的课堂组织的形式要合理化 ,全班教学,小组学习与个人独立学习是三种基本的课堂组织方式,其作用难以互相取代。根据音乐学科的具体特点,使成员间相互激励与促进,形成竞争与合作并存的人际关系。

合作学习的方式多样化。根据音乐学科的特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采用不同的合作学习策略,即合作学习的方式应当多种多样。如游戏竞赛法、分析讨论法、交错学习法、共同学习法等等。

小学音乐课教学总结篇2

王九筛 孙 云

在民族学、文化学、人类学、阐释学等学科理念尚未真正引进音乐学中时,我们对于音乐的研究与教学多局限在音乐本体特征上,即在学校教育尤其是中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课往往等同于唱歌课;音乐学院中也培养了不少技术精湛的音乐“匠人”,音乐教育被狭隘化了。音乐蕴涵着文化,文化孕育着音乐。音乐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有着专业技术层面的特殊训练,这是区别于他种文化的重要特色,学习音乐首先必须学习音乐本体的技术技巧,但是如果一味地强调技术技巧的“重要”,而忽略了音乐同时也是文化的事实,就会制约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阻碍我们自身对音乐文化资源的深入挖掘,使我们缺乏文化品位和深层次的文化意识。因此必须建立“大文化视野”的教育理念,拓宽音乐教育的文化传授,将“文化中的音乐”融入日常教学中。还音乐以文化意识,全力发展作为文化的音乐教育,建立大文化视野的音乐教育理念,应该是音乐教育的重要任务。

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总结

吴美萍

皮亚杰说过:“教师的工作不是教给学生什么,而是努力构造学生的知识结构,并用种种方法来刺激学生的欲望,这样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了。”“主动参与”可以体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如课堂结束语这一环节就可以交给学生来完成。即改变原有的等、靠、听教师用结束语结束课堂的教学模式,而是在上课前布置任务或小组合作选派代表作本课小结;或“今天我是教师小助手”,“我侃这节课”;或是教师“点将”总结,并把这一项活动作为评比纳入考核。这种方法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概括能力。

例如:匈牙利歌曲《五月的夜晚》结束语(小组合作选派代表作本课小结):《五月的夜晚》让我们呼吸到了欧洲明媚春天的丁香花和苹果花的芬芳,花是大自然赠予人类的礼物,世界因为花而纯洁、温暖、美好。这首歌曲一、二两句,三、四两句运用了旋律重复的创作手法。我们还学会了保持音记号。

再如:口琴学习江苏民歌《茉莉花》的结束语(教师“点将”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江苏民歌《茉莉花》的演唱和吹奏,这首曲子动听、优美,我很喜欢。曲子的前面部分比较容易,后面比较难,下课后我要努力练习。

让学生作课堂总结,目的是让学生知道要学会什么,要掌握什么,要怎样来感受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久而久之,上课的时候,学生为了能说好课堂结束语都会认真地听课,会注意搜集整理教师讲课的信息,从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转型。为了表现突出,很多学生还注意了课后的音乐相关知识积累,既改变了学习的依赖性,又培养了学生自觉专注的习惯;既发扬了学生的个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同时,使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以下问题:

1 教师不讲不是图省事省心,把这种方法当成偷懒的借口;

2 要注意循序渐进。针对小学生低、中、高年级不同的年龄、心理特征,从三言两语开始,通过讲评、比较、竞赛等多种方法提高学生课堂结束语的水平和兴趣;

3 要注意调动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是在教师“点将”这一环节,要注意平衡,学生的平时表现、个人能力等较差的要多给机会,多给鼓励和掌声,让他们尝到学习的甘甜和成功的快乐。

小学音乐课教学总结篇3

工作总结是对过往工作当中出现现象、经验、问题作归纳整合,然后对这些内容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科学的结论。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音乐教师学期总结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小学音乐教师学期总结范文1为了更加合理地安排教学时间,更加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根据我校音乐教学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本教学计划。

一,教育理念的思考,必须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

以往教学从教师的“教”考虑较多,以教师为主,很少考虑学生的学。它的理念是建立在‘教师中心论”上,强调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学生通过教师的教、传授去获取知识,因此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状态中学习。现代教育的理念,强调学生的学,以学生为本。所以教育理念定为“以学生发展为本”。

二,音乐教育要面对全体学生,也应当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音乐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完善学生的个性,一切音乐教学活动都不应该强求一致,应该允许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允许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允许学生有个性化的独立见解。这一切,是与面向全体学生相辅相成。

三,钻研教材编写的思路。

教材编写的思路是:以审美为中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音乐)学科为基点,加强实践与创造,加强综合与渗透,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于始终。

1.以审美为中心

为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必要的音乐审美能力。

2.以(音乐)文化为主线

我们通过学习,认识到作为普通小学的音乐教育,艺术教育为内容,把单纯的音乐拓宽为音乐文化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因此本教材的内容,音乐与人、音乐与社会、音乐与民族、音乐与大自然的联系等等,把音乐置身于大文化背景之文化主题组织教材。

3.以(音乐)学科为基点

从音乐的诸要素的感性体验认识;从最基本时值“一拍”到各种音符时值;从单拍子到复拍子;从单一音色到复合音色;舞步到动作组合;从打击乐器到有固定音高的简易乐器的演奏等等,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逐步获得学习音乐必需掌握的浅显音乐基础技能。

4.加强实践与创造

音乐课是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活动。教学活动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参与和实践,重视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的情感,重视学生体验、表现、鉴赏音乐的美。在教材的编创与活动中,编有大量的实践要求,让学生与活动中去体验音乐的美感,提高他们的音乐感受、表现、创造的能力。小学的音乐创造非专业意义上的音乐创作,主要表现为即兴演唱、演奏和形体动作(律动、舞蹈),也表现为旋律的编创,以及对音乐的不同演绎。

小学音乐教师学期总结范文2在高中时学习不是很好,可是我的歌唱天赋不错,于是我就学了我的特长--音乐,没想到唱的很不错,我在高考时顺利的考入了大学。

在大学里我学的是师范类音乐专业,毕业后也就回到家乡当了一名小学音乐老师。总体感觉很好,在过去的几年里我教的学生都很好,这使我很有成就感。

新的学期又开始了。本学期我担任的是一、四年级的教学。为了能更好的完成教学工作,我将作如下的安排:

一、发声训练部分:

这个部分主要是运用与高段的学生为主。〔四—六年级〕培养练声的兴趣;歌唱姿势要正确;发声要自然,用中等音量或轻声歌唱;按教师的手势,整齐地歌唱;用正确的口形,唱好a、e、i、o、u。

二、视唱、知识、练耳部分:

1、读谱知识:知道音有高低;

知道音有长短;知道音有强弱。

2、视唱部分:能用听唱法模唱歌曲

3、练耳部分:听辩音的高低(比较不同乐器、人声及同一乐器的不同音区音的高低;

比较同一音组内构成大、小三度、纯四、纯五度旋律音程的两个音的高低。听辩音的长短,比较各种时值音的长短。听辩并说明音的强弱差别。

三、欣赏部分:

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和良好的欣赏习惯。在欣赏中感受音乐的优美、悦耳,产生愉快的感觉。逐步体会旋律、节奏、速度、力度、音区、音色等表现手段在音乐中的作用。能辨别音乐作品中轻快、热烈、活泼、优美、雄壮、庄严、诙谐等情绪。能感受进行曲、舞曲、摇篮曲等常见体裁的特征。

教学分析:

在低年级的音乐教学中,学生第一次正式的接触音乐的学习。所以,在本学期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的实施:

愉悦性:

在教学过程中,不论是歌曲的学唱、乐理知识的学习,都要使学生学的快乐。使他们能兴致勃勃,主动积极地投入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以及创造音乐的活动中去。

艺术性:

我们在教学中要通过艺术形象来唤起学生对美的共鸣与追求,从而进行审美教育和品德教育。

本学期在上课同时我要注意加强巩固音高概念、巩固学生对音的高低、强弱、长短的感觉。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累积乐理知识。教材中的律动和舞蹈较多,应注意引导学生自编动作、节奏甚至歌词,发展学生身体的协调能力和自编能力。为今后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一年级的学生开始正式系统化的学习音乐,应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使学生爱学、愿学。

学生的整体情况预计不均衡,情况参差不齐。所以,对不同学生应用不同教法,要培养学生专长,即“普遍培养,重点发展”。使学生各方面均有提高。

学生年龄小,生性活泼,我会在这一点下功夫。重点发展舞蹈、律动的学习。增强学生身体的协调能力,让学生可以渐渐增强身体的协调性、节奏感。

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学期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

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学期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5、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

响应新课标要求。

6、多看多听其他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学生开阔眼界。

教师从中总结经验。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

现在全国都在深化教育改革,提倡素质教育,做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前可能学校为了单纯的成绩着想,很少有开音乐课或是不开音乐课。可是现在在素质教育的改革下,音乐教育也是成为了一个新的重点。

所以我就得更加努力的教学生了,学生的音乐培养可以提高他们的素质和心胸,在音乐的陶冶下更好的参与到学习中来,这是素质教育的高明之处。

祖国的下一代就是我们的孩子们,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都在他们肩上,所以我们一定要把他们教育好,教育好他们就是为我们祖国的未来做了贡献,要想中国能够持续的发展和强大就必须把教育做好,那样我们的民族才有希望!才有未来!

小学音乐教师学期总结范文3一、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平时上课时纪律比较好,各个都很认真,整体的音乐基础还不错,学生的接受能力不错,对音乐充满浓厚的兴趣,学生在演唱时不喊唱,认识到气息的作用,演唱时充满感情。各班的学生情况大同小异,有一小部分学生乐理知识掌握的不错,唱歌的状态,音色也很优美。大约占整体学生的30%―35%前后,中等生的人数占多数,大约是50%―55%,这批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很浓,但又由于自身的条件缘故或其他缘故,所以歌唱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还有一些学生由于底子薄,对于音乐有缺乏兴趣,所以情况不是很好。

二、教材分析:

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方法。对于陶冶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学重点:演唱歌曲,做题目,完成练习。教学难点:欣赏中学生听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学生演唱歌曲的技巧,培养独立自信的唱歌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3、认识四二拍,四四拍的拍号及其强弱规律。4、通过学习本册教材,学习换气等一些常用记号。二、能力目标:4、学生通过学习歌曲,学会用正确的口形,呼吸及连音、断音的演唱办法演唱,学会简易的轮唱,二部合唱,做到声部间的和谐,均衡,看得懂一些简单的指挥手势。5、通过学习本册教材,认识一些乐器,学习演奏办法。6、通过欣赏,了解几种常见的演奏形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速度,力度,节奏、节拍、音色、音区的感知能力,培养他们的音乐想象力和联想能力。7、通过乐器的训练,让学生学会正确的演奏姿势与办法,培养初步的齐奏、合奏及伴奏能力。三、情意目标:通过音乐教学,突出其学科的特点,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色教育中,启迪智慧,培养合作意识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成长的新人。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学期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

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学期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5、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

响应新课标要求。

6、提优补差的方法:、通过学期教学。

7、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8、鼓励、表扬法:通过鼓励表扬大体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9、因材施教法:针对不一样学生采取不一样的办法,扬长避短,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

小学音乐教师学期总结范文4一、教学目标

1、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指导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之中。

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

2、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意识,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3、增强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具有独立视唱简单乐谱的能力。

4、了解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了解外国优秀音乐作品,扩大视野,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鉴赏的能力。

二、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的工作计划,结合本学期的工作时间,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完成好本学期的工作任务。

三、工作任务:

1、初一、二级音乐教材学期教学,每周一节。

2、学校有关音乐方面的文娱工作。

四、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正处于变声期,唱歌较困难。

2、学生素质差,胆子小,缺乏表演自我的能力。

3、学生对音乐的学习,观念不正确。

五、教材分析

1、初一级学沿海版第二册,以唱歌为主,分五部分共9课。

安排19课时,其中复习考试2课时,机动课时,实际授课16课时。

2、初二级学沿海版第四册,以欣赏为主,分四部分,共8课。

安排20课时,其中机动2课时,复习考试2课时,实际授课16课时。

六、教学措施

1、初一、二级的音乐教材学期教学主要是以优化学期的“教”与“学”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以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互相渗透,融洽教材中各部分内容,改变枯燥又单一的课型。

3、注重导入部分的设计,以“引趣”贯穿整个学期教学过程。

小学音乐教师学期总结范文5一、学生现状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一到五年级十六个班的音乐课。从整体的情况分析,低年级学生爱唱、爱跳、爱动,对音乐有着一定的兴趣。但由于孩子年龄小、组织纪律性较差,学生的音乐素质存在个别差异,对学生应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让他们在鼓励和赞扬声中不断增强学习音乐的兴趣;中、高段年级学生则更注重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民族情感的培养。学生在音准、对歌曲的接受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方面都需要加强,促进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加强对上课的管理。执教的十六个班级学生音乐由于年级课程跨越比较大,我会在视唱练耳、音乐知识、等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努力使学生在上课过程中逐步实现全面发展,进一步巩固、完善教学,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分析和技能训练要求。音乐教材内容有:歌曲八课,每课还包括“音乐欣赏”、“器乐”、等等内容,这些内容均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本学期教学内容包括唱歌、欣赏、器乐、视谱等,其要求如下:唱歌:学习用正确的口形唱歌,咬字吐字清晰,学习正确的呼吸及连音演唱方法,能够很好的表现歌曲的情感。欣赏:欣赏优秀的歌曲、乐曲、民歌、民间歌舞、民间器乐曲。了解人声的分类和演唱形式,常见的乐器和演奏形式,了解中外杰出音乐家。感受音乐的不同情绪。器乐:各种器乐的演奏姿势与方法,培养初步的齐奏、合奏的能力。视谱:通过学习认识弱起小节、长调、短调等。

三、教学总的指导思想及目标:

1、通过歌唱,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教育学生讲文明、讲礼貌,争做文明少年。

2、让学生多唱歌、唱好歌,进一步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并培养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

3、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活动。

4、培养表现音乐的能力。

5、在感受音乐的过程中,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的精神

四、具体方法和措施:孩子们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应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增强乐器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提升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

1、深挖教材潜力,备好课,上好课,让每节课都有一个闪光点。

2、采取适当的方式让孩子们既喜欢音乐更喜欢音乐课。

小学音乐课教学总结篇4

一、在开展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将兴趣的培养作为基本教学目标

进行小学音乐兴趣课堂的开展,首先应当在开展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将兴趣的培养作为基本教学目标去探究,可以将探究内容总结归纳如下:

1.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与小学音乐教学课堂的开展有效结合到一起

小学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进程中,应当根据每个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能力特点,有针对性地为小学生布置课堂学习任务。

2.将民族传统优秀音乐作品的教学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开展相结合

我国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博大精深,为小学生播放民族传统音乐作品,可以引导小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这门艺术所具有的獨特魅力。

通过探究可知,在小学音乐课堂的开展进程中,通过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与小学音乐教学课堂的开展有效结合到一起,以及将民族传统优秀音乐作品的教学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开展相结合,可以有效地实现小学音乐课堂上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全面激发,引导小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课堂的学习过程中。

二、注重小学生在小学音乐课堂上良好文化素养的形成

在小学音乐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良好文化素养培养方式的探究,可以将探究内容归纳如下:

1.将多媒体软件的应用与小学音乐教学课堂的开展有效结合到一起

将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优势,全面发挥于小学音乐课堂的开展进程中,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各个感官进行音乐的学习和感受。

2.逐步引导小学生形成基础音乐鉴赏能力

教师在开展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课堂内容进行分析和思考,进而形成基础音乐鉴赏能力。

3.充分挖掘小学生的音乐文化潜能

鼓励小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积极表现自我,实现自我潜能的最大化发挥。

提升对小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视程度,将多媒体软件的应用与小学音乐教学课堂的开展有效结合到一起,逐步引导小学生形成基础音乐鉴赏能力,并且充分挖掘小学生的音乐文化潜能,为小学生成长为高素养的音乐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提供强大的推动力。

三、将美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与小学课堂的开展进程相结合

将美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与小学课堂的开展进程相结合的方式探究,主要可以将探究内容总结归纳为以下几点:

1.鼓励小学生在自身的生活中逐步发现音乐的韵律美

引导小学生主动发掘自然和生活中的韵律美,对这些美进行反复品味和思考,进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2.创办音乐比赛活动,引导小学生更加全面地认知音乐艺术世界

在小学音乐课堂的开展进程中,不定期创办音乐比赛活动,可以引导小学生在比赛中接触多元化的音乐表达模式,在体验音乐世界丰富多彩的同时,实现自我学习兴趣的提升。

通过将美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与小学课堂的开展进程相结合的方式探究可知,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鼓励学生在生活中逐步发现音乐的韵律之美,应用美育教学理念营造浓厚的艺术氛围,并且创办音乐比赛活动,引导小学生更加全面地认知音乐艺术世界。美育教学理念在小学音乐课堂开展中的体现,是小学音乐教学课堂的重要改革和发展方向。

小学音乐课教学总结篇5

关键词:结课功能方法注意点

精彩的课堂导入能产生“课伊始,趣已生”之效果。同样,巧妙的课堂结尾不仅可以对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晴、升华主题的作用,还能拓展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欲望,从而达到“课虽尽,趣犹存”的境界。意犹未尽的结课和引人入胜的导入同等重要,是一堂成功音乐课的闪光点,它应成为每堂音乐课的追求。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精心设计结课这一环节。结课的方法有多种,不论哪种方法都必须调动学生积极性,集中学生注意力,把学生情感和思维吸引到结课环节上来,使他们能在最佳状态下进行学习。本人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设计结课的几种方法。

一、转换角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一般我们教师总习惯于在结课时,自己洋洋洒洒地高谈阔论,学生却听得满头雾水。其实,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我们完全可以转换角色,由学生替代老师来完成。例如:可采取师生互动的总结形式,引导学生开展总结学习心得;师生评价与反思等活动。课堂气氛会更活跃,学生会更积极地参与。

二、情感体验――诱发学生的审美渴望

审美教育学认为:组织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审美施教。音乐教学的结束阶段,应该是师生对音乐审美的共同回忆,是一种新的审美联想。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结尾时,要把握住情感性原则,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教师可通过极具感染力的言语、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歌曲乐曲或舞蹈律动等方法,创设一种氛围,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从而使学生再次获得情感体验,充满新的审美渴望。

1.语言,升华音乐主题

如在结束《让世界充满爱》的教学后,课堂小结可以深情地说:“同学们,《让世界充满爱》这节课结束了,但“爱”却是永无止境的,请你记住:“爱”就在我们身边,“爱心”需要每个人的奉献,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播放歌曲《爱的奉献》,同学们手拉手恋恋不舍地离开音乐教室。显然,这种情境和气氛的感染力与熏陶作用是巨大的,“爱心”主题此时已得到了升华。当学生们走出音乐教室的瞬间,仍感受到音乐课堂的余韵。当他们以美好的的心情回味着音乐课时,他们已经产生了对音乐课的新的期待,对音乐审美的新的渴望。

2.歌乐曲,激起学生的情感波澜

结课时,师生一同热情歌唱或聆听本课的歌曲、乐曲或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歌乐曲,再次体验音乐给人的情感愉悦,激起学生的情感波澜。

3.律动,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结课时,采用形体动作配合音乐节奏进行律动,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情绪更加高涨,使整堂课在高潮中结束,使学生对音乐充满新的向往。例如,教授歌曲《送别》的结课可以这样设计:教师用动听的语言说:“从最早的无声电影到如今的高科技立体声环绕,电影的表现手法不断在完善和丰富,音乐与电影的结合也越发紧密了。我们需要激动人心的画面,同样需要感人肺腑的音乐,电影音乐的很多功能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去探讨。最后,让我们在电影《浪漫樱花》的主题歌中期待以后的交流。”然后,要求学生起立,伴着电影画面,和着节奏击掌或自由舞动,让电影音乐的独特魅力由始自终地感染学生。

三、展现成果――增强学生的成功感

课堂教学结束时,根据课前或课堂上所进行的训练,展现学生的学习成果。如让学生有感情地歌唱所学歌曲,或边唱歌边配合上学生的舞蹈律动,或合上乐器伴奏。让课堂在学生成功的喜悦中结束。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又增强了学生的成功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四、延伸开拓――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音乐教学不能局限在音乐课堂中,而应以课堂教学为轴,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延伸开拓,这样才能缩短音乐与实际生活的距离。结课时,有目的地把所学内容延伸到课外,沟通课内课外、各学科之间的联系,为课外音乐活动创造条件,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并发展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合作、创造等综合能力。

1.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传统的教学是把问题在课堂上弄懂,走出课堂就没有问题了。其实,这是片面的教学观。现代的教学理论认为:问题的解决并不是教学的根本目的,不能满足于学生已经掌握了多少个问题的答案,而是在获得结论的同时,鼓励学生自主地提出新的问题,带着新问题走出课堂,并想办法解决,体现“大课堂”教学观。一堂课结束时,有意识地给学生留下“言尽而意无穷”的意境,让学生去思考,或者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去寻找,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欲望。

2.学科综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综合是音乐教育体现其艺术性,提高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一个重要的过程与方法。将绘画、文学等渗透到中学音乐教学课外实践活动中,体现音乐教学中的学科综合原则,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更形象理解音乐,能够激发学生尊重艺术的情感,促进学生理解多元文化,提高音乐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在结课时,教师可要求学生围绕所学内容进行一些以音乐为主体的学科综合实践活动。例如,在学唱了歌曲《大海啊,故乡》后结课时可对学生说:“课后画一画你心中美丽的海,看谁画得最漂亮。”把课堂内容延伸拓展,并与美术学科相结合。

3.实践创造,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音乐创造是指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即兴创造和运用音乐材料来创作音乐的活动。在音乐教学中,处处都有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机会。教师应将创造力的培养贯穿于各个教学领域,要启发学生创造性地进行艺术表现。应重视音乐实践中的创造过程,培养和鼓励学生的创造精神。如欣赏了舒伯特的钢琴五重奏《鳟鱼》第四乐章后,结课时我引导学生课外创作“放羊”为主题的故事,以巩固“变奏”的知识,创作变奏旋律。把变奏旋律的创作溶入到故事中。改变了以往单一的旋律创作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创作兴趣。

总之,结课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课堂结课也是艺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对象灵活运用,机智应变,更应根据实际需要探索求新,创造出各种有效的结课方法。只有这样,结课阶段的教学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才能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真正体现音乐课程的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小学音乐教育.2002,(7).

[2]中小学音乐教育.2005,(11).

[3]田慧生.音乐课程标准教师读本.远方出版社.

小学音乐课教学总结篇6

摘要:在“新课程新理念”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因此关注学生,总的来说就是要关注学生的发展。本文针对笔者实际,在教学中采取行之有效的思路去有益探讨出了几点建议:创设情境要新颖;教学方法要恰当;开展活动要精彩等方法。笔者认为,在结合新课改的基础上,需要注重: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音乐的兴趣;结合教材,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教育;调动学生情感。

关键字:小学;音乐教学;行之有效;新课改

引言

秋风送爽,丹桂飘香,在这丰收时节,迎来了湖南省第四届“新课程新理念”中小学音乐教学竞赛活动,我有幸到现场进行观摩和学习。在短暂的四天时间里,观摩了一十七节中小学音乐课,以及听到了专家的讲评,这些都让我收获甚多,受益匪浅。在此,结合参加这次活动的心得体会与现阶段自己的音乐教学,针对在课堂中怎样行之有效的进行音乐教学,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在“新课程新理念”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因此关注学生,总的来说就是要关注学生的发展。怎么样激发学生的兴趣?怎样教、怎样学才有利于学生音乐素养的发展?哪些教学方法、手段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是有效的?哪些学习方法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音乐体验、情感变化和良好人格的形成?这些都是有效的进行教学中应该思考的问题。我觉得可以从如下几点着手。

一、创设情境要新颖

教学情境,不仅能让人回味、体验真实生活中的情趣,而且使人产生与情境相对应的情绪,从而激活人的思维。置身于音乐情境中,听到对应的音乐,学生对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力度、速度等要素会更加敏感,音乐情境能“逼使”人去思考音乐与情境的联系、思考音乐要素的表现作用。来自湘西自治州龙山县的彭大卫老师的《土家打击乐“司刀、铜铃”的音韵》这节课中,以一身土家人着装,土家语向学生问好作为上课的开端,让人眼前一亮。高中音乐与舞蹈选修内容第二单元第四课《街舞》一课中,在同学们欣赏完老师的一段激情四射的街舞之后,同学们的热情一下就激发起来了。音乐教学中,情境的创设有:故事或谜语情境、实物模拟情境、视屏或画面情境、声音或音乐情境、问题或对话情境、活动情境等,根据各年龄阶段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特点,同时针对教学内容更准确的选择有新意的情境,让学生的兴趣激发起来,这样才能使课堂进入到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

二、教学方法要恰当

教学方法包括教师的教法,又包括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学法,是教授方法和学习方法的有效结合。音乐教学的内容包括歌唱、器乐、律动、欣赏、创作和音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因此其教学方法也是有多样形式的。

歌唱教学方法有听唱法、视唱法、还可由教师范唱范奏,并运用图片、教具及手势提示辅导学生唱好歌。如胡老师的《西风的话》中,歌词容易但歌谱有难度,学生能唱好歌词但却不熟悉歌谱,所以可以如果直接引入到歌词的演唱,重点放在声音的处理和情绪的表达会更好。器乐教学要避免机械枯燥的练习,教师讲解要简明扼要形象。黎老师的《月光》中,在主题三的聆听中,请学生用颜色与图画来描述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有的学生用黑色:表示力量与冲击力:有的用金黄色表示怒火中燃烧,用上行的波浪线表示音乐情绪的高涨。这样让学生自主展开丰富的想像力,更容易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有利于音乐素质的提高。

在学法中,学生的音乐学习主动性的至关重要的。所以我认为音乐教师要做的有如下几点:(一)尽量将最美的音乐奉献给学生,在美的音乐的长期浸润中,使学生爱上音乐,产生主动学习的愿望。(二)形成师生平等的意识,搭建学生自由表现的平台,培养学生的表现欲望,让学生尽情地展现自己。(三)设计有争议的音乐问题,以引发学生不同意见的争论,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究、体验,解决音乐学习的问题。(四)尊重学生不同的见解,关注学生的创造性的萌芽,捕捉学生思维的闪光点,以此切入加以激励、培养。

三、开展活动要精彩

活动的开展是学生注意力最集中,兴趣最浓厚,积极性最易发挥的时刻,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时机,推敲再三,精心设计。

这一次的竞赛课中,最前沿的音乐教学理念我认为都贯穿在活动设计的环节中,总结了一下活动的形式真是丰富多采:有聆听、感受活动,有实践、体验活动,有知识学习、技能训练活动,有游戏、竞赛活动,有尝试、探究活动,有表演、创造活动等。有的创设的很成功,形成了一个个的“高潮”,不仅让在座的教师与评委拍手喝彩,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黄老师的《街舞》教学中,选两名同学来进行“比拼”,充分调动同学的积极性,将街舞的基本动作和平常的生活联系起来,而且做得像模像样,跟随音乐自由发挥,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进行自我解放,感受街舞自由奔放的乐趣,不失为一种成功活动的榜样。所以我认为在设计这些活动时,要把握几个原则:(一)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关注音乐的美;(二)要把知识、技能的学习融于活动之中,通过活动学会知识,掌握技能;(三)活动的设计要有艺术性、趣味性,活动的难度要有智力挑战的意义;(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活动,鼓励学生与他人合作,尊重学生的独特见解,鼓励学生的创造性表现。

总的来说,要上好一堂课,关注学生是教师的首要工作,只有让音乐教学中有“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时刻关注学生的发展,才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学的轻松,觉得学习真有意思,同时让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真正要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愉悦性,让学生多体验多表达,才是行之有效的音乐教学。

结语

结合新课改与笔者的工作实际经验分析,主要工作总结如下:(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音乐的兴趣。对于低年级同学来说,他们好动、注意力极易分散,但我抓住小同学爱听故事,善表现的特点,我采取讲故事引入课文内容,学会歌唱后,再指导他们根据词中内容来表演。(2)结合教材,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教育。通过学习和研究教材,音乐教材更具备培养孩子们良好品德教育的形象性、优越性。在教学一年级音乐时紧扣教材中的《国歌》等歌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由于我和学生的音乐知识储备的欠缺,做得不是很好。但是由于主旨明确,也同时取得了一定效果,向他们分别传授了《天路》、《同一首歌》、《小草》等优秀歌曲。(3)调动学生情感。小学生善于模仿,喜好游戏,我们应该放开学生的手脚,引导他们把音乐转化成自己情感化的想像世界,用肢体语言去体会音乐的蕴涵。(4)培养学生的丰富的想像力。肢体语言的方式参与到欣赏音乐的活动中,我们要尽量创造条件,激发学生动手参与。课堂教学中我们应以学生为主,教师起引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每一门学科都有它自身的奥秘等待我们去探索去发现,在音乐课堂中还需要不断的学习。

参考文献

[1]徐海英,甄玉晗.生活态:音乐教学返璞归真[J].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07(11)

[2]欧占枝.谈新理念下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6(01)

[3]宋君.对薄弱学校音乐教学发展的认识[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1(05)

[4]姜硕.试论音乐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倾向[J].成功(教育).2011(06)

小学音乐课教学总结篇7

一、总结归纳式结尾——记事提要,转言苟玄

总结归纳法是最朴实、最节约时间的课堂结尾法。它是教师在课堂结束时用准确简洁的语言归纳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使知识变得有条有理,以便让学生更好地从整体上掌握这节课的内容和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印象。总结的主角可以是教师,可以是学生自己,也可以师生共同完成。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对本堂课的学习目标总结和回顾,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而让学生自我总结归纳,可以在总结中加以巩固深化,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这种结课方式往往可用于欣赏课。例如胡萍老师在《永远的莫扎特》一课的教学中就采用师生共同结课的方式。“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莫扎特和他的音乐有了些什么认识,能谈谈吗?”生答:“古典音乐很好听,莫扎特的音乐很典雅,莫扎特很伟大……”“通过这堂课我有了新的认识,我觉得古典音乐经典,比当代流行歌曲作品更具生命力,会流传得更长久。”师:“同学们非常棒,莫扎特是永远的,我们坚信古典音乐也将永恒存在。让我们在这永恒的旋律中暂时和古典音乐说再见吧。”

二、设置悬疑式结尾——设疑伏笔,造成悬念

悬疑式结尾是教师为了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或为后面的学习埋下伏笔,在结束处结合教学内容设置一些必要的悬念,留下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以引起他们不断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一堂好的音乐课的结尾,可以巧设悬念、催人思索,成为学生游向音乐大海、构筑知识大厦的起点。例如:笔者在教学《走进非洲音乐》一课时,在欣赏了《战士的舞蹈》和学唱了《阿伊亚——非洲的灵感》之后,作了这样的课堂小结:“同学们,非洲是一个神秘的地方,也是令人神往的地方。在这节课中,我们走进了它,领略了非洲音乐的一般特点,你们想进一步了解非洲的音乐文化吗?比如说约鲁巴人的‘谈话鼓’,膝布人的缓慢舞步,加蓬民间的祭祖舞?”看到同学们都露出好奇、等待的目光,笔者接下去说:“那就让我们共同期待下节音乐课早点到来。下课!”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这样的课堂结尾抓住了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制造悬念,激发学生强烈的形象欲望,使学生感到“言虽尽而意无穷”,产生了继续学习的渴求,又期待教师下一回的讲解,引导学生进行课外学习、讨论,自己去寻找答案,实现教学目标的拓展和知识的升华。

三、省略延伸式结尾——课外延伸,意犹未尽

一堂有品位的好课,不应是学生学习的结束,而应该是把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开始,即把结尾作为引导学生联系课堂内外的桥梁,让他们把学到的知识能力在课外得到延伸、扩张、充实,真正培养学生实际运用的能力。

现代音乐教学提倡音乐学习领域的综合和音乐教学内容的拓展。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经验与能力,促使个性的完善发展,为孩子们提供自由参与和自我表达的空间与舞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获得艺术学习的愉悦与满足,身心得到和谐发展。上个月听一位教师执教《单簧管波尔卡》,通过聆听、分析、讨论、排序、游戏等多种聆听音乐的方式,使学生感受和体验波尔卡音乐的情绪特点。在课的结尾部分,教师又让学生欣赏《雷鸣电闪波尔卡》、合唱版《闲聊波尔卡》、舞蹈版波尔卡,让学生从不同的风格、不同的形式、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表现手法来进一步了解波尔卡这种音乐体裁。当看到学生瞪大眼睛,一动不动,聚精会神地观看、聆听时,教师说:“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不仅学习了《单簧管波尔卡》,而且知道了波尔卡这种音乐体裁,希望课后同学们更多地去收集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波尔卡乐曲,我们下节课一起来欣赏好吗?”

四、煽情式结尾——激感,回味无穷

煽情式结尾是指在学生深入领会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教师用深情、真挚、富有感染力的话语,去点燃学生心中潜在的感情之火,使学生体会到更深的情感体验,受到感染和启迪,获得回味无穷的艺术享受,并从中受到熏陶。

情感是音乐教学的灵魂。在音乐课的结尾部分,教师要牢牢把握情感这条主线,想方设法向更深处挖掘情感,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情感强度,使学生的情感与音乐的情感和谐地沟通与交流。在教学《七子之歌》时,笔者是这样结尾的:“同学们,在祖国的七子之中,如今只有台湾尚未回归祖国。当年闻一多先生在《七子之歌——台湾》中写道(展示投影,同时激情朗诵):‘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同学们,让我们深情演唱《鼓浪屿之波》,以表达我们热切盼望台湾回归的心情!”

这样“以情激情,以情传情”式的课堂结尾,引起教师与学生间的心灵对话、思想撞击、情感共鸣。课虽结束了,但孩子们在经历了这样一次刻骨铭心的情感体验后,在那颗被点燃与升腾的心灵深处,一定已经烙上了鲜红的“中国印”。

五、创编表演式结尾——关注个性,展示特长

在课的结尾部分,结合本课的教学内容,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一些探究实践、创编表演等活动,充分发挥各种活动的灵活性、开放性、趣味性、自主性,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一节课的学习。

音乐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为本,在课堂结尾时让学生利用本堂课中所学的知识用表演的形式加以巩固,一方面可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另一方面利用当堂所学技能来解决表演中遇到的问题,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上完《七子之歌》《鼓浪屿之波》等内容,学生从不同旋律、节奏、速度、音色等音乐要素中充分感受了期盼祖国统一的迫切心情和愿望后,临近课的结尾,教师提出了一个创作要求:以小组为单位,集体创作一个音乐小故事,内容是“期盼台湾早日回归”。在一番热烈的讨论和准备后,各小组开始展示:有的创编并表演故事情节;有的创作并演奏了音乐;有的激情洋溢地朗诵;有的声情并茂地演唱。有个小组集体创作了一幅画:画面中间坐着一个妈妈,周围有七个孩子,六个孩子紧紧地依偎在妈妈的身旁,但还有一个孩子远离妈妈,伸着双手,眼里充满着眷恋和期盼的神情——这样的结尾使学生们的求知的欲望被激发,情感的闸门被打开,思维的火花被点燃。每一位学生都在创编表演中找到了自己合适的角色,展示了自己的艺术特长,体现了面向全体、关注个性的新课程理念。

小学音乐课教学总结篇8

   【摘要】音乐欣赏教学是一种通过对具体音乐作的聆听,教师简明、生动、富有活力地讲解提,及其他辅助手段来体验和领悟音乐美的音教育形式。音乐的欣赏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受、体验、听赏、评价音乐的能力,并发挥想象,丰富情感,但是要上好一节欣赏课并不容易。根据《音乐课程标准读》指出: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要适应小学生泼好动、注意力难以持久的特点,尽量采用合性的音乐欣赏活动,引导学生调动身体的种器官,全身心地“投入”音乐。围绕欣赏音,结合音乐的各种要素,采用歌唱、演奏、身体作和表演等方式“,参与”到音乐中去,结合课堂教学,总结了几个方法策略。

   音乐是想象的翅膀,音乐课程对于小学生来说非常重要。上好歌唱教学课很重要,但是音乐欣赏课同样是小学音乐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和培养学生气质修,在这些方面欣赏课都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由于小学生的生活阅历比较浅,感情积累少,对于音乐所表现的情感与情绪不能像成年人那样去感知与体验,因此欣赏课上学生总是坐立不安、漫不经心,要不就是老师在讲解音乐内容的时候总是出现一付茫然的表情。音乐老师也会常常提出这样的问题:音乐欣赏怎么教?所以上好一节欣赏课是比较难的,导致了现在的音乐欣赏课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欣赏只不过是放放磁带、听听歌而已,很多老师把音乐欣赏上成了“听音乐”,模式比较单调,导致多数学生会觉得音乐欣赏课“没兴趣”、“坐不住”“听不懂”课堂效率低,我通过自身的音乐教学实践中,作了一些尝试,总结了一些方法和策略:

   1.视听相结合

   欣赏课仅仅让学生对着黑板聆听是不够的,现在的多媒体手段非常丰富,我们可以运用录像、幻灯片、图像、实物等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把学生吸引到要欣赏的音乐作品上来。例如在欣赏《森林狂想曲》时,采用了幻灯片教学,首先先让学生欣赏一段他们喜欢的动画片《人猿泰山》中的主题曲,让学生来观察片中都出现了哪些动物,根据这些动物让学生模仿一下这些动物的叫声,从而引出他们的兴趣,然后导出今天老师要领着同学们去大森林中看一看,听听里面都有什么声音,利用一些声音片段,让学生听风声、雨声、蛙声、蝉声、以及小鸟的声音。听完这些声音后问问学生,如果我们把这些声音组合到一首歌曲当中,这将会是一个怎样美妙的乐曲呢?然后引到《森林狂想曲》中,这样学生就会注意听这首乐曲中出现的一些自然界出现的一些声音,这样通过让学生自己看动物,模仿声音,把它们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自然而然接下来就对这首乐曲产生了兴趣。再如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舞剧之窗中的欣赏课《快乐的女战士》,这首乐曲是选自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首先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芭蕾舞剧光靠文字上面的解说是没有吸引力的,也不能把舞剧中所要表现的形象与场景描述出来,这就需要让学生先来欣赏一段《红色娘子军》的舞剧视频,这样可以让学生直接的感受到里面的场景,人物的情绪,通过老百姓编斗笠送给红军战士的情景,表现人民热爱子弟兵的情感。让学生了解到这样的情感后,再来让学生通过聆听了解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乐曲的旋律可以分为几个乐段?然后再进行主题旋律的识记。这样的教学不仅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也可以让学生把注意力自觉地吸引到欣赏乐曲当中。

小学音乐课教学总结篇9

【关键词】中学音乐;课堂小结;音乐教学

新课程特别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体性的发挥,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从教师的角度重视教学设计以外,还必须要从学生的角度来关注学习的过程。所谓的课堂小结就是要求在安静的环境里,独立的状态下,每个人对这一节课学习过程的反思和总结。它不仅能让学生把每节课的内容要点记录下来,有利于系统地掌握知识,还有利于学生把自己真实的体会和具体的想法表达出来。此外,教师通过阅读和批改学生的课堂小结,不仅能纠正学生课堂记录中的谬误,还有利于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对音乐教学方面的建议,为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积累宝贵的资料。可见课堂小结在中学音乐教学中不容忽视。笔者通过多年来的实践探索,现将具体做法简述如下:

一、写课堂小结的重要性

课堂小结的过程是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特意安排的“留白”,是学生对一节课进行及时和静心的反思过程、也是学生对课堂教学有感而发的最佳时机,是学生成长的重要过程。

俗话说:“好记忆不如烂笔头”。德国生理学家艾宾浩斯,根据大量的实验研究,总结了人类的遗忘规律,并且把它绘制成一条曲线,即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人们的遗忘是有规律的,即先多后少,先快后慢。由此可知,及时地进行课堂小结,有助于学生记录下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知识及技能,为以后的复习、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音乐教育是一种审美教育,审美的过程即是情感的表达和抒发的过程,由于学生性格的差异,以及语言表达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差异,有的学生不善于当面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所以,教师就难以真实的、全面的了解学生的感受和需要,这样就不利于教师的有效教学,更不利于因材施教原则的实施。而用课堂小结的形式,则有利于所有学生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和需要。

音乐小结不仅记录了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能记录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的变化,是学生心路历程的真实写照,它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个人成长,而且,有利于教师的科学研究,甚至是后人研究伟人的宝贵资料,毕竟,未来是属于他(她)们的,说不定我们的学生中就有伟人诞生呢。

二、如何有效撰写课堂小结

新学期开学第一节课时,我都会要求每个学生带一个练习本,作为音乐课堂小结专用记录本。每一节课下课前,留五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把这一节课的真实感受写下来。对于那些文字表达能力较差的同学,教师要给他们进行必要的指导,甚至可以列出一些提纲,比如:这节课你有没有收获?如果有,请把你的收获写出来;如果没有收获,请把原因写下来。是教师的原因,还是你的原因?如果是教师的原因,请明确指出来,越具体越好。例如,教师讲的知识听不懂,应该明确指出教师讲的什么方面的知识自己听不懂。如果是自己的原因而没有收获,也请你写出来,比如:是学习习惯不好还是学习态度不端正;是音乐基础太差还是其他什么原因。总之,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分析这节课没有收获的原因,并且采取有效措施,在最快的时间里师生共同解决这个问题。

俗话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我们可以想象的出:始终没有困惑的学生,上课时必然会缺少主动性,只会随教师的安排而被动学习,这样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就会是单一的、孤立的,不能形成系统性,不利于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样,始终没有困惑的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也会抓不住教学重点和难点,更不会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了。比如:这节课的哪些方面还没有弄懂,哪个问题还不太清楚,要真实地表达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音乐基础、学习习惯;也可以评价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方法、业务水平、师德师风等。

三、教师如何通过课堂小结来有效总结

我们知道,学生的课堂小结是一种很好的课程资源、是宝贵的生成资源。教师认真研究学生的小结,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小结写好后,本子留下,人可以离开音乐教室,等所有学生都离开后,我再按座位表的顺序把本子收起来,再利用空闲时间逐一批改。在批改的过程中,把学生小结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的建议等分门别类记录下来,同时,在小结本子上写上适当的鼓励性的话语。

1.可以通过课堂小结来纠正学生知识的谬误

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他们的学习效果是不完全相同的,在记录知识点的时候,甚至会出现很大的谬误。比如:有的学生把“减时线”写成“剪实线”;把“升高半音”写成“声高半音”;把“小节线”写成“小结线”。在抄写简谱时,减时线随意丢掉的现象经常发生;一小节乐谱分两行抄写;在书写五线谱时,高音谱号的起点不在第二条线,等等。这些细节性的东西,教师可以在第二节课上,及时帮助学生纠正。

2.可以通过课堂小结来满足学生合理的需要

对学生的困惑和建议,笔者都会在下节课向学生做个交代。当学生看到自己的困惑或建议被老师重视的时候,他(她)会很开心,觉得老师重视自己,他(她)也会更加重视与老师的交流,而其他同学看到老师这么认真地等待同学,也会慢慢地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想法。当越来越多的学生把自己的建议和想法告诉你的时候,你的教学资源就会越丰富,你的教学资源越丰富,就越能吸引学生参与,这就形成了良性的互动。

3.可以有效地指导学生

小学音乐课教学总结篇10

关键词:音乐教育快乐课堂素质教育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音乐课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音乐课却始终十分尴尬,类似于“100%的学生喜欢音乐,而80%的学生不喜欢音乐课”的词句不时出现在各报纸杂志上,这一沉重的调查数据不能不令每一位音乐教育工作者感到震惊与汗颜。为什么大多数学生都喜欢音乐而不喜欢音乐课呢?我想,不外乎这两个因素:第一,音乐教材内容远离学生生活。音乐教材编写一直遵循自上而下的编写思维,即专家认为重要的内容和学生应该学习的内容,便编入教材,而到底学生喜欢什么、需要什么,考虑得太少。新课改之后,教材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但是离学生的期待还有相当距离。第二,音乐教学以教为主。在音乐课中,教师常常孤立地传授知识技能,并且以专业的眼光和标准评判学生的音乐学习成绩,使丰富而完整的音乐艺术变成被肢解的、机械而枯燥的技艺训练,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便理所当然。

如何改变这一现象呢?笔者不揣浅陋,以下就如何构建孩子们喜欢的快乐音乐课堂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开展具有游戏倾向的音乐活动

小学低年级学生天生活泼、好玩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对音乐的感受总是通过各种动作表现出来。要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必须根据儿童好动、好游戏的心理特点,把少儿的音乐学习与游戏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复杂的音乐原理和枯燥的技能训练转化成生动有趣的游戏,让他们既动口、动手、动脚又动脑,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音乐知识、技能,培养思维能力,并受到美的熏陶。在课例《两只老虎》中,我运用奥尔夫音乐记忆法让学生通过游戏背唱整首歌曲的曲谱。在教学《音的名称》这一课时,我将键盘上CDeFGaB比喻成七个小动物的家,让学生扮演七个小动物听辨音响,编创各种小动物的动作,找到自己的家。学生编创的小动物活泼可爱,灵气十足,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音乐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因为只有学生有了兴趣才会喜爱音乐,乐于学习音乐。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动、好胜、好强,渴望学习知识,但感知觉的无意性和情绪性很明显,极易被感兴趣的、新颖的内容吸引,而通过游戏,正可以顺应儿童这一心理特点,让孩子们在欢乐的游戏中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例如:在《两只老虎》教学中,为了让孩子们掌握轮唱的记谱方式,我设计了一个跳格子的游戏让他们参与。

二、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

情境教学法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境。在音乐课上根据音乐创设相应的情境,通过触“境”生“情”、随“情”入“境”、以“情”激“情”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积极的、健康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内涵有一定的认识,感受到音乐作品抽象的美感,接受美的教育,提高审美情趣。

采用“情境教学”,可以通过“感知――理解――深化――拓展――转化”五个教学环节进行。

1.感知――创设画面,引入情境,形成表象。教师可通过声光图等各种教学手段,运用音乐特有的艺术魅力,感染学生进入特定的艺术氛围,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学习音乐。

2.理解――深入情景,领会感情。由于音乐的抽象性,学生在欣赏音乐时可以自由展开想象的翅膀,随着音乐旋律的变化起伏,脑海里的情景不断变幻。如教学《海》时,我先要求学生闭上眼睛想象海的样子,然后用语言描述出来,再出示挂图,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音乐描绘的宁静宽广的意境中,感受歌曲对大海的赞美之情。

3.深化――再现情境,丰富想象,深化感情,表演体会情境。小学生好动,表现欲极强。音乐教师应创设扮演体会情境的机会,满足他们的要求,让每个人都能参与学习各种音乐知识,分享彼此的快乐。如教学《快乐的小熊猫》时,我通过ppt课件把小熊猫的形象展示在学生面前,并把小熊猫音乐形象提出来让学生哼唱,熟悉主题音乐,再要求学生一听到小熊猫音乐形象就学小熊猫的动作,学生觉得非常有趣,全身心地投入音乐欣赏活动中。学生一旦真正进入音乐意境,就会用非常自然的歌唱赞美它,而这种自然的歌唱,比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小提琴还要动人心弦。

4.拓展――小组共同合作,拓展歌词内容,创新表演形式。在创作中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丰富想象力。如在《森林里的故事》一课中,我设置了一个问题:“森林里除了可怕的猎人还有哪些动物也很可怕,经常要欺侮那些弱小、善良的小动物呢?”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狮子、老虎、豹子等一些凶残动物的形象,把歌词中的“林中猎人追来了”改成“林中老虎(狮子、豹子)追来了”,同时在表演中把这些形象栩栩如生地再现出来,使他们感受到快乐,而且领悟到善与恶、美与丑。

5.转化――领悟情感基调,归纳总结经验,做到情与理的统一。在《两只老虎》一课中,在学生小组表演的基础上,我要求学生用《找朋友》这首歌进行创作。在这一环节中,老师引导大家尝试、体验,要求每一个人都发表个人的看法。让学生把自己的切身体验提高到学科理论认识的高度上,则学生大胆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不但提高了个人归纳总结能力,还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音乐情景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是提高音乐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音乐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的具体任务、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及班级和学生的特点,恰当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美的意境中陶冶情操。

三、在音乐课堂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旨在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和合作的能力,改变学生现有学习方式,使他们学会学习、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探究性学习主要有以下几种学习方式:

1.自主探究学习。指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音乐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为学生创设开放式和趣味性音乐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从感性出发培养创造性思维和能力,同时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允许学生质疑,鼓励学生敢于探究、乐于探究、勇于探究,尊重学生对音乐的不同体验与思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2.创作表现。音乐创造包括两类学习内容:一是与音乐有关的发掘学生潜能的即兴创造活动。在课堂教学中,这一类创造学习出现的频率较多。如上《音的名称》一课,我在学生已经掌握CDeFGaB和1234567七个音乐符后,出示四种节奏,让学生根据这四条节奏用这七个音符作曲,等四个小组做好后,将每一乐句的结尾音稍做改变,合成一首简单的小乐曲。最后问孩子们作曲难不难时,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一点都不难,引得听课的老师们哈哈大笑。二是运用音乐材料创造音乐。如上《音画总动员》一课,在孩子们了解进行曲的风格特点后,我出示一段没有音乐的《猫和老鼠》片段,先请孩子们创作几条进行曲风格的节奏,随画面拍奏,在这个基础上再请孩子们编创简单的旋律为画面配乐。孩子们积极地参与、大胆地表现,效果挺好。

3.合作学习。合作精神是音乐教育的强音,合作能力更是新时代人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教师应充分利用音乐艺术的集体表演形式和实践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

当然,并不是所有问题都适合探究性学习模式,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选择是否用探究学习方法,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探究。

四、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适时加进流行元素

流行音乐大多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曲调清新感人,易学、易记、易流传,用浅显的语言表达深刻的内涵,引起人们思想感情的交融和共鸣。让流行音乐进课堂,绝不是放弃教材内容,也不是单纯地迁就学生的爱好,把音乐课简单地变成流行音乐的教唱和欣赏课,而是有选择性地让学生欣赏并学唱流行歌曲,不断增加音乐教学的“流行元素”、“健康元素”,发掘流行音乐中的古典元素,丰富音乐课堂教学,不断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上课前,教师选择一些学生喜欢的流行音乐在课间播放,学生在音乐声中踩着音乐的节奏唱着流行歌曲走进教室。这样可以调节学生的情绪,放松学生的心情,同时达到学习聆听的目的。学生有了好的情绪,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课堂上教材音乐做了情绪的铺垫,一堂课也就轻松得多。

在古典音乐欣赏这方面,学生根本无法与欧洲国家的学生相比。外国学生从小就开始欣赏歌剧、交响乐等古典音乐,从小耳濡目染,深受感染,这在我国目前来说是无法达到的。现代很多流行音乐其实都加进民族或古典的元素,有的是民歌,有的是民族乐器,还有的是古典音乐的主题改编。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适时加进学生感兴趣的流行音乐,可以更好地让学生接纳和了解古典音乐。在日常音乐课上,我问学生:“你们的偶像是谁?”学生纷纷回答“周杰伦、王力宏”等。于是,接下来我便放了周杰伦的《发如雪》和《东风破》两首歌。学生听得如痴如醉。当我告诉他们这两首曲子都是运用我国古典乐器中的二胡、笛子等乐器,是典型的R&B曲风与中国民族音乐结合的代表作时,都很惊讶,原来那些枯燥的乐器结合起来也会有这么好的效果。另外,我还找来王力宏、张信哲、金海心、陶吹热说难莩会VCD,给学生看了王力宏、张信哲拉小提琴,金海心、陶吹钢琴,以及周杰伦和李云迪共同演绎的《土耳其进行曲》,并告诉学生:这些优秀的音乐人之所以能创作、演绎出让大家喜欢的音乐,是因为他们都接受过古典音乐的熏陶,有着一定的音乐欣赏水平,如果你们当中某位同学喜欢流行音乐的演唱,希望以后能从事这方面工作,那么一定要提高自己的音乐修养,从古典音乐中汲取更多养分。

综上所述,利用恰当的“流行音乐”进行教学,不仅可以补充现行教材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更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

总之,音乐教师应当有高度的责任感,遵循新课改理念,着眼人的发展,落实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的教学,让乐音贯穿课堂,让快乐弥漫课堂,构建孩子们喜欢的音乐课堂,用自己的爱心带着孩子们在音乐世界里自由畅游。

参考文献:

[1]秦克铸.加强学校内涵发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J].淄博师范专业学报,2006(12):27.

[2]李晓贰.我国高师音乐艺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思考[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6(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