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营管理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9:31:45

企业经营管理管理篇1

每个公司在年初的时候都会给自己定立可观的年度经营计划和赢利目标,这些目标被用漂亮的语言写在管理层的经营计划里,被管理层充满激情地宣布出来,被员工热情洋溢地传播开来。于是,公司里充满了豪情状语,充满激情的讨论。多美好的一幅景象?目标总是要考核的,利润总是要核算的。到了年终算帐的时候,许多的企业,许多的管理者却总是高兴不起来。为什么?因为目标又没达到,不是盈亏平衡,就是亏损惨烈,员工所期望的年终奖也就此拜拜,管理者年初的各种承诺也仅仅止于承诺。为什么原本诱人的计划和目标最终却是一场空?为什么那么动听的豪言壮语到最后却一项也实现不了?管理层在分析原因,员工也在寻找答案。一般最后管理层能给的答案大多是市场竞争激烈了,价格低了之类的俗套话,这类的套话不知被管理层用了多少次,员工也不知多少次地谅解了管理层。可是这种太极推手究竟要耍到什么时候,真的是市场不景气吗?真的是价格不高的原因?如果是这样?为什么有的企业赢利了,如果是这样,为什么有的企业市场占有率反而越大了呢?其实分析起来,原因有很多方面,市场的因素当然不可忽略,而且也应将市场方面作为一个重要因素来看待。但是根本原因却不在这里,而在于管理出现了漏洞,在于没有解决人的问题,人的管理问题。人才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关键,人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员工士气不高,责任感不强,就形成不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没有企业的凝聚力。一个人心不齐,凝聚力不强的企业如何谈的上统一行动,如何去争夺本来就竞争惨烈的市场,如何去制造适合市场需要,受市场欢迎、质量过硬的产品?如何为自己的产品提供服务?为企业的经营目标而共同努力?大家力量不往一处使,又如何谈的上实现目标?这些都是问题,而且是根本的问题所在。人的问题也是人的管理问题,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管理创造效益早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词汇,而是人所共知的一个事实,是得到实践证明的真理。企业的经营管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重视经营不重视管理。现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谁抓住了市场,谁就抓住企业的生命线。于是很多企业提出了以客户为中心、客户之上的经营理念。企业中所有的部门都围着营销部门转,营销部门围着客户转,企业的全部人力物力都集中到了营销部。市场重视了,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却疏忽了。一心抓市场、抓生产,忽略与之密切相关的人力资源,忽略了人力资源管理和与之相关的方方面面,甚至最基本的制度都没有健全,却去盲目地抓市场!渔网都没有织好就去捕鱼,试问谁能做到?我们说市场是第一位的,没有了市场,企业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但是一味市场而市场,却忽略基本的企业建设和人力资源管理也是不足取的,甚至是非常愚蠢的。市场是源头,而管理才是根本。是管理造就企业实体的存在和完善,没有良好管理,不重视管理的企业是没有竞争力和发展力的,随时都会面临着被击垮和倒闭的危险。管理做不好,员工的积极性就调动不起来,员工没有积极性,就不能很好地完成工作,不能服务公司的经营目标,就会人心涣散,士气低落,优秀员工纷纷离职,给企业增加机会成本和招聘培训成本,自己辛辛苦苦培养起来的优秀员工马上就可以成为核心,成为企业的栋梁之才,却被自己给无情地忽视了,造成他们的离职和流失,使企业管理陷入了恶性循环,人力资源的素质始终在低层次徘徊,始终人员不够用,始终在招人,在培训,最后企业成了培训的基地,员工来到后,学了本领就走,留给企业的只是一些掺兵庸将,企业还谈什么竞争,谈什么发展,又怎么实现赢利目标,没有利润,企业怎么扩大再生产?人力资源已经被很多企业作为核心竞争力来对待,我们在市场上销售产品的同时就是在推销我们企业的综合的战斗力,销售企业全体员工的整体表现。产品是企业员工设计的,是企业员工生产的,也是企业员工销售和服务的。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企业的发展才能更有希望。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市场的迅速变化,谁掌握了人力资源,谁才才是真正掌握了竞争的法宝和实质。优秀人才,专业人才和核心人才更是企业的法宝中的法宝,对这部分更应该有特别的激励,更应该重视他们的需求和贡献。采取相应的对策和办法,建立相对的激励政策,不断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潜能,鼓励他们不断进取,积极为公司发展献技献策,鼓励他们参与公司经营和管理,给他们一些自由发挥的空间和时间,给他们实现自己价值的机会,把握住了这些核心员工,他们愿意努力工作,精诚合作,为公司发展贡献精力与智慧时,企业才会有凝聚力和竞争力。一般的企业,高层的激励是很好的,高额的薪水,丰厚的待遇,充分的授权,满意的职位等,各个方面都体现了领导的情结。他们是高高在上的,是自我感觉良好的,但是好象缺乏了一些锐气和责任精神,甚至奉献精神都不够,缺乏了一些责任感和敬业态度。容易给人形成一种领导就是拿着高额薪水,握有权利,享受实惠,却什么事情也不做,什么责任也不担的那种人。所以,对这部分人应该加强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教育,加强企业观念和理念的管束,督促他们行动起来,而不是高高在上。还有一个不太被重视的阶层,那就是承担着企业管理的使命,又有着具体事务的中间层,即中层管理者。他们起着上传下达的重任,起着桥梁的作用。但是他们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是被忽视了。他们做着繁重的工作,承担着巨大的责任,却在薪酬福利方面与高层拉开了较大的距离,权利也被限制在一个较低的层面,责权利严重地错位,严重地不相符。他们的地位重要,作用巨大,如果得不到充分的授权与激励,很有可能消极怠工,故意怠慢工作和上级指示,使上级的一些意志和决定得不到有效贯彻和实施,使得一些决策流于形式,浮于表面。这种状况持久的话,就会产生严重的逆反情绪,造成公司人际关系混乱,员工士气低落。还有一个现象就是,人力资源部门得不到充分授权,使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畏首畏尾,一步三顾,每做一个决策都要级级请示,打击了人力资源工作的积极性,降低了管理工作的效率,使得管理工作陷入僵局,这也是管理工作为什么跟不上的一个重要原因所在。所以对人力资源部门进行充分授权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做的好处是激发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积极性,减少中间环节,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企业管理制度缺乏,制度无效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企业制度建设是企业的基础建设工作,所有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承诺都要通过管理制度来体现,没有完善的制度,管理混乱就是必然的了,员工得不到有效的激励也就有了根据了。企业要想做好管理工作,就必须从一开始就重视制度建设工作,一开始就有制度至上的观念,减少领导意志和空口承诺,增强制度建设,必将对企业的发展和超越做出贡献!经营与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两个重要因素,两者的关系把握好了,企业就能不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不断发展和完善,提升企业的价值,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和市场份额,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长足的发展!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必须很好地在经营与管理的博弈中做出明确的抉择!

企业经营管理管理篇2

今天我们先来说说企业文化的几个基本概念

一方面,为什么我现在仍要关注企业文化基本内容的概念和定义?应该说。这是公司继续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需要。深入研究企业文化基本内容,厘清企业文化一些重要内容的关系正是进一步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项基础工作。这项工作能使我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获得更深刻的认识基础并收到更好的建设实效;另一方面,从社会层面上说,关注企业文化基本内容也是推进我国企业文化理论研究的需要。现在社会上有些理论工作者和很多企业对企业文化的一些基本内容的认识、阐述仍然比较混乱。社会大背景告诉人们企业文化的理论研究亟待推进。想,公司是可以为我国企业文化理论研究的推进作出比较大的贡献的因为我公司有这方面理论研究的热情、勇气和实力。

今天由我先发言,根据管理沙龙的活动安排。就企业文化基本内容和几个概念的定义谈自己的学习、研究心得。

今天我的发言有两个内容:

一、什么是企业文化;

二、企业观念文化的三个重要的概念及其定义。

一、什么是企业文化

有企业经营理念、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伦理、企业发展战略、企业宗旨、企业经营哲学、企业风尚、企业仪式、企业形象、企业标识、企业制度、企业英雄人物等等。而文化都是有其内容、形态结构的比如儒家伦理的四维、五常、八德、百行、比如易经的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企业文化的内容有很多。再比如唯物辩证法的存在意识、三大规律,诸对范畴等等。从文化的形态结构上说,企业文化的诸多内容可分为三个大层次:最里面的一层是由企业经营理念为核心的精神文化层次,外面一层是制度行为层次,最外面的物质文化层次。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的表现形式往往是三个层次全面推进的而从其性质上讲,精神文化的建设是最重要的制度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是精神文化的衍生和外化。天君泰然、百体从令,抓好了精神文化建设就是抓住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熟悉形式逻辑的同志都知道。而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最常用的下定义方法是揭示一个概念归附的属和种差。列宁说,下定义“首先就是把某个概念放在另一个更广泛的概念里。

此书给企业文化下了个定义:企业文化主要是指企业成员所共有的行为方式,中国电力出版社曾出版过《企业文化建设简要读本》一书。共同的信仰及价值观。之所以这样定义,基于我对企业文化本质的认识。企业作为一个社会组织,员工们长期的共同生活中自然会形成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此基础上,又进而生成了共同的信仰和价值观,久而久之,一种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就形成了个人认为,这个定义不够理想,因为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显然不仅仅是企业成员所共有的行为方式,共同的信仰及价值观,还有很多内容。

凝聚、激励企业各级经营管理者和员工归属感、积极性、创造性的人本管理理论,最近国务院国资委在一个文件中也给出了一个企业文化定义: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企业精神和经营管理理念为核心。企业的灵魂和精神支柱。个人认为,这个定义也不够理想。企业管理理论只是企业文化的一种形态。设备是文化、制度也是文化;行为是文化、服饰也是文化;思想教育是文化,技术监督也是文化;人本是文化,钱本也是文化。魏晋时有篇很有趣的嘲讽散文《钱神论》说“钱之为体,有乾坤之象”无德而尊,无势而热,危可使安,死可使活”假如一个企业只依靠钱来搞钱,能说就不是文化?肯定是一种企业文化,当然,肯定不是一种先进的企业文化。

广义的企业文化的定义是一个企业所创造和拥有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企业文化建设活动中所指的企业文化是狭义的企业文化,认为。狭义企业文化的定义是企业在经营实践中所创造或自然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点且以经营理念为核心的一组精神观念与其外化存在总和。很明显,一个企业的狭义的企业文化不是该企业所创造或拥有的全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除了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观念外,狭义的企业文化只是指全部财富中能体现具有特色的本企业精神观念的那部分内容。

二、企业观念文化的三个重要的概念及其定义

企业观念文化有三个内容特别重要,即企业经营理念、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这里需要说明一下,即企业文化的有些概念都是拟人化的,就是赋予企业以人格,把一个企业当作一个人来说。

(一)关于企业经营理念

无论是否有计划地展开企业文化建设,一个企业。无论是否承认或宣告自己的企业经营理念的存在都有自己的经营理念。可以从企业的运作实践中看出他经营理念的存在经营理念的宣传上,有宣告的企业经营理念和企业真实的经营理念是一致的也有宣告的企业经营理念和企业真实的经营理念是不一致的

有的同志可能会联想到中外哲学史中的关于理和理念的概念。想,讨论经营理念时。这类概念应该参考,但不能完全套用,因为各个历史时期,东、西方各位大师所说的理和理念的涵义是不尽相同的

企业如何把好市场脉搏确定经营对象?企业经营的目的为了持续稳定地提升企业的素质,什么是企业经营理念?企业经营理念是一个企业的关于经营的对象、目的目标和主导方法的基本思想(做什么?为什么做?做到什么程度?怎么做?企业的各项活动正是这种基本思想的支配下展开的企业的作为空间里。更好地满足社会、出资人、客户和员工的合理需要,还是局限于某一两个方面?企业是不断自我加压、追求卓越,还是自然无为、安于现状?企业根据各自生存的具体条件,应该确定什么基本思路、采取什么基本方法来实现目标,等等。这些内容就是企业经营理念。一个企业实际的经营理念是否科学是企业是否能获得正确发展的前提。而经营理念的正确来自于企业决策层的精神境界、思想水平、理论和经验素养以及战略眼光。

企业经营管理管理篇3

【摘要】经营者业绩评价是现代公司制企業中一项重要的管理会计活动,是企业对经营者激励和约束机制中的基础环节和重要内容。本文从我国企业的客观状况出发,对经营者业绩评价系统中最为关键的要素——评价指标的选择做出探讨,得出应采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如何构建综合指标体系进行了阐述。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在我国企业中的建立,经营者业绩评价日益成为企业管理中一项重要的管理会计活动。经营者业绩评价是企业对经营者进行激励和约束的基础环节和重要内容,有效的业绩评价将有助于协调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利益关系。然而在整个业绩评价系统中最为关键的构成要素则是评价指标,指标选择的是否合适将直接关系到评价系统的目标能否实现以及在此基础上对经营者进行的激励和约束是否有效。业绩评价的备选指标可以说是多如浩瀚大海,西方国家业绩评价指标体系也经历了很长的发展阶段,因此本文拟就我国企业经营者业绩评价指标的现实选择做出探讨。

一、企业经营者业绩评价指标的质量要求

我们在选择经营者业绩评价指标前,首先要明确什么样的指标才是合适的,即合格的业绩评价指标应具备怎样的质量要求。通常经营者业绩评价指标的作用包括两方面,其一是作为企业经营目标的具体化,为经营者的决策优化提供标杆;其二是反映经营者的努力对于企业目标实现的贡献并据以决定奖惩,以沟通经营者利益和企业所有者的利益,激发经营者为企业目标而努力的积极性。要发挥这样的作用,选择的经营者业绩评价指标必须具备以下的质量要求:

1、经营者业绩评价指标要反映企业战略关注点。当今,我国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使得企业仅靠原本简单的推断式的管理难以保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必须在对新的环境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做出新的响应,因此推行战略管理是我国企业的一种必然选择。在战略管理中,作为企业的经营者首先需要确立企业的长期目标,在综合分析所有内外部相关因素的基础上,制定达到目标的战略,并且执行和控制整个战略的实施过程。经营者在战略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企业对于经营者的业绩评价理应与战略管理紧密结合,作为经营者业绩评价重要要素的评价指标理应反映企业战略关注点,这样才能将满足利益相关者利益要求的企业战略传达给经营者,并且使经营者和利益相关者以战略目标的实现来获取各自所期望的利益。

2、经营者业绩评价指标要能客观公正地反映经营者业绩。业绩评价指标是否客观公正地反映经营者业绩问题便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业绩评价指标是否存在“噪音”问题,如果指标不能客观公正地反映业绩,则称这些指标存在“噪音”。一般情况下,指标的噪音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上的不对称,评价指标完成值的高低易受经营者主观操纵,不能如实反映经营者的努力程度;另一方面是由于企业经营成果往往受企业内外因素影响,评价指标完成值的高低可能也会受到一些经营者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并不能如实反映经营者的努力对于企业目标实现的贡献。这两方面的噪音来源存在着此消彼长的趋势,如选择经营者可控能力强的指标,相应克服了第二种“噪音”,但与此同时被经营者操纵的可能性会增大,即第一种“噪音”增大,反之亦然。因此,想要绝对消除指标的噪音是很难做到的,现实的选择应是根据经营者对企业的控制程度、经营者的风险嗜好,考虑企业内外环境约束的力度来权衡尽可能地消除噪音、优化指标系统。

3、经营者业绩评价指标要具有可操作性。可操作性一方面要求评价指标要具有可理解性,即只有当指标能被执行者恰当地解释时才是有用的,难以理解的指标会导致错误的评价结论。另一方面要求指标项目有关数据的收集以及指标体系本身具有可行性,如过于详细则会导致繁琐等。可操作性应是选择经营者业绩评价指标时必须考虑的一项重要因素,离开了可操作性,再科学、合理、系统、全面的业绩评价指标也是枉然。

二、我国企业经营者业绩评价指标是选择单一指标还是综合指标

对经营者的业绩评价可以采用单一指标,由于经营者具有较大的经营管理权,对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可控程度较高,其责任往往是企业的整体生产经营活动,因此可以采用具有综合性的关键的单一指标来衡量经营者业绩,如利润、股价、经济增加值等指标都具有这样的综合性。采用单一指标作为评价经营者业绩评价的指标优点在于简单明了、易于操作,但由于无论何种指标本身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缺陷,这使得采用单一指标的缺点也不言而喻,即在消除指标的“噪音”以及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利益沟通方面不能利用指标间的相互补充作用。因此,采用单一评价指标对于应用环境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它需要企业所处的外部市场较完善和健全以及企业内部对经营者的约束也较为有效。而从我国企业的客观状况来看,企业并不适宜采用单一指标来评价经营者业绩。

首先从股价这一市场指标来看,股价作为业绩评价指标所具有的一切优势都是以资本市场的有效为前提的,因为只有资本市场有效,一个企业的股价才能基本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而在我国,资本市场仍是一个弱效市场,股票市场上投机炒作风盛,股票价格往往会受到很多企业不可控因素的影响,与企业实际经营业绩的关系甚弱,因此很难客观公正地评价经营者业绩和引导经营者行为,即加大了由经营者不可控所带来的“噪音”。

其次从利润这一会计指标来看,它作为单一业绩评价指标必须建立在企业外部市场完善和内部约束有力的基础上,原因在于:(1)只有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才能使企业的利润指标能够真正反映经营者的业绩,这时以企业的经营成果来衡量经营者的业绩才是客观公正的;(2)只有企业内部约束有力,才能相对降低经营者人为操纵利润指标的影响,减少由于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指标“噪音”。而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是产品市场的竞争并不完备,企业内部约束机制以及外部审计在保证利润指标客观公正方面的作用也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因而采用利润这一单一指标对经营者进行评价易导致经营者的短期行为,加大由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指标“噪音”。

最后从近些年来得到普遍重视的经济增加值即eVa指标来看,它是以企业市场价值的增值为衡量标准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eVat=pt-Kat-1,其中pt是经过调整后的净利润,at-1是公司期初投入资本总额,K为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引进财务经济学所开发出来的资产定价模型,K的计算公式又为:K=[Dm/(Dm+em)]×KD×(1-t)+em/(Dm+em)×Ke,其中Dm为公司负债总额的市场价值,em为公司所有者权益的市场价值,KD为负债的税前成本,t为公司的边际税率,Ke为所有者权益的成本。尽管eVa指标综合了会计指标和市场指标的一些优点,但它的计算依赖于对公司所有者权益市场价值及其权益成本的计算,而在我国,上市公司的股票往往分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两者的价值和成本均是不同的,且流通股中的一级市场原始股和二级市场流通股的回报要求也不尽相同,这就使得难于计算真正的权益资本成本及其市场价值,此外资本市场发展的不健全也使得依据其市场价值计算出来的eVa指标的准确性大打折扣。

综上所述,从我国企业目前所处的实际环境和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笔者认为无论采用何种单一指标均不能满足经营者业绩评价的要求,相反,采用综合指标即通过一系列指标的组合采用,利用指标间的相互影响来减弱指标“噪音”应是我国企业的现实选择。

三、我国企业经营者业绩评价综合指标体系的构建

综合指标体系是一种突破了单一财务指标、采用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多元化指标体系,近年来引进的平衡计分卡(theBalancedScorecard)正是这样一种系统考虑业绩驱动因素、多维度平衡评价的业绩评价系统。笔者以为我国企业在构建经营者业绩评价综合指标体系时应积极借鉴平衡计分卡法,关键解决核心财务指标的选择和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间相互配合的问题。

1、核心财务指标的选择

在采用多个财务指标对经营者进行业绩评价时,企业往往会选择某个指标作为核心指标,其它财务指标相配合。最常用的核心财务指标有净收益类指标和股价类指标两种。不同的企业,其战略目标、对风险的规避程度、成长发展的阶段等往往是不同的,因此在对经营者进行业绩评价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对核心财务指标的选择做出自己的决策。为了使得差异比较明显且易理解笔者在下文中只是将企业简单地划分为传统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以及按企业的生命周期对核心财务指标的选择问题进行讨论。

(1)传统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反映企业净收益的指标通常属于会计指标,采用会计指标的缺陷是带来企业经营者对短期净利润的过分关注,使得经营者更倾向于进行对企业短期净利润有直接影响的活动,不喜欢采取对企业发展有长期影响的活动,如研究开发活动、广告及资本性支出等,因为这些活动都会减少当期净收益,但对企业的未来发展却是有利的。而这些对企业有长期影响的活动常常能够从市场指标——股价中得到体现。对于高新技术产业来讲,其最大的特点便是高成长性及大量的研究开发费用的支出,若采用净收益类会计指标作为核心财务指标,势必会造成对经营者业绩评价的不公正性、不准确性,相反应选择股价类市场指标为核心的财务指标。而对于传统产业来讲,若采用股价作为核心指标,除了存在前面所分析的由于经营者不可控而带来的“噪音”外还可能产生新的道德风险,如操纵股价或经营者选择风险过高的经营活动,以期获得个人的高收益,结果极有可能损害股东利益,因此笔者认为传统产业对经营者的业绩评价宜采用净收益类会计指标作为核心财务指标。

(2)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企业的生命周期一般分为创业、成长、成熟和衰退四大阶段,处于不同阶段的企业其盈利能力、股价水平、对现金的需求及产生现金的能力等方面都有所差别。其中创业阶段和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在一定程度上有共性,因此笔者只想对成长阶段和成熟阶段进行分析。对于处于成长阶段的企业来说,企业经营者对于长短期目标的选择及对企业发展战略的定位都非常关键。如果经营者的决策视野过于狭窄,选择的经营活动过于注重短期效益,或者规避风险较高的项目,都将影响企业的成长速度,而且企业在成长阶段更多的支出是用于诸如研究开发、扩大生产能力及市场占有率等各种形式的资本性支出,企业价值的增长在短期内不能从净收益类会计指标中得到反映,因此处于发展阶段的企业对经营者进行评价时应选择股价类指标作为核心财务指标。对于处于成熟阶段的企业而言,经营活动相对稳定,战略目标及竞争优势已呈现出来,在行业中的地位也基本确定,这时净收益类指标的优势可以得到体现,并且成熟阶段企业的股价与经营者的努力程度间的相关性也越来越弱,因此处于成熟阶段的企业对经营者业绩评价适合将净收益类会计指标作为核心财务指标。

因此,处于成熟阶段的传统企业,应选择净收益类指标作为核心财务指标对经营者进行业绩评价,处于发展阶段的高新技术企业,则应采用股价类指标作为核心财务指标。但处于发展阶段的传统企业或者处于成熟阶段的高新技术企业,若按上述原则进行核心财务指标的选择便会出现一定的矛盾,笔者以为应采用生命周期优先考虑原则,前者宜采用股价作为核心财务指标,后者宜采用净收益类指标为核心财务指标。

2、非财务指标的配合使用

目前我国企业在对经营者进行业绩评价时仍然普遍以财务指标作为主要手段,财务指标所具有的种种局限性导致对经营者的业绩评价往往只重视结果而轻视过程,只重视短期而轻视长期业绩评价,只重视过去财务成果而轻视未来价值创造。长期受到这种业绩评价指标指导的企业经营者易产生短视行为,这对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形成会产生严重影响,因此我国企业经营者业绩评价综合指标体系的构建需要非财务指标的配合。企业在选择非财务指标时,应从平衡计分卡系统的客户、内部经营过程以及学习和增长三个非财务层面中寻找真正对实现企业战略与实现企业最终财务成果起到关键作用的、能为经营者所控制的非财务指标,并且使这些指标尽可能量化,因为指标只有可计量,才能保证评价标准、评价过程和评价结果的客观性。不同类型的企业、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对经营者进行业绩评价时同样应对非财务指标的采用作出自己的选择。比如:高新技术产业以及处于发展阶段的企业对经营者业绩评价时应较多地将内部经营过程层面中的创新指标作为核心非财务指标,而传统企业或处于成熟阶段的企业则应根据自身情况从其他层面中或内部经营过程层面的生产经营和售后服务两过程中选取需要的非财务指标与财务指标配合使用。

参考文献:

[1]李苹莉:《经营者业绩评价——利益相关者模式》,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2]张蕊:《企业战略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

企业经营管理管理篇4

关键词:经营管理;常见问题;相关研究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速发展,企业也如同雨后春笋般快速崛起。在如此激烈的企业竞争中,确保自己持续稳定的发展,不被激烈的竞争所淘汰,就需要寻找更好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制定完整的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在经营管理中不断地实践、完善自己。解决掉企业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从而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1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问题

企业中人员很多,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有些问题不可避免,而有些问题是企业经营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可以直接寻找出来解决掉,如经营管理制度不完善、没有树立风险防范意识、企业人才匮乏、企业诚信缺失严重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影响企业的稳定发展,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做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会给企业以后的发展带来很大的麻烦。1.1经营管理制度不完善经营管理制度不完善是企业稳定发展的首要问题[1]。一些企业不注重内部管理,目光短浅,将盈利作为企业的唯一重点。这种没有规章制度的企业是很难持续发展下去的。企业管理制度不完善,就会导致员工工作散漫,没有上进心。经营管理工作本身就是十分复杂的,企业唯利是图,认为没有开展经营管理工作的需要,不投入时间和精力进行经营管理制度的设定,这就导致了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没有制度的约束和规范,容易对管理目标产生误解,对控制对象产生偏差,企业管理者不做管理者的工作,员工不做员工的工作。这严重影响企业经营管理工作,致使各方面工作都出现错误,最终将被激烈的市场竞争所淘汰。所以,企业应解决经营管理制度不完善的问题。1.2没有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如今处于多元化的市场环境中,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企业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伴随而来的,还有更多的风险。如果没有树立风险防范意识,迟早会被市场竞争的大浪所吞没。一些大型企业,它们面临的不仅是国内市场,甚至发展到国外,面对国际市场。国外市场变动性大,从而导致企业面临的风险概率更高。中小型企业面临的市场小,应对风险的能力也同样薄弱。如果没有树立风险意识,一旦出现风险问题,就很难启动有效的解决方案,导致重大的经济损失。所以,不论大型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都应重视没有树立风险防范意识的问题,并且找出有效的解决方案[2]。1.3企业人才匮乏一些企业不重视人才,不培养人才,致使人才流失,成为企业的隐形损失。人才是企业能否成长的关键。大型企业不重视人才会导致人才流失,中小型企业目前本身就缺少经营管理方面的人才。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对人们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要求都十分严格,没有过硬的技术手段和能力,就很难做好这份工作。并且中小型企业由于各方面的不足,更加容易导致人才的流失,并且在引进人才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企业的人才匮乏直接导致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难以顺利进行。因此,企业人才匮乏也是众多企业面临的问题。1.4企业诚信缺失严重诚信是企业树立的良好形象,能够为企业在社会上建立良好的信誉度。但是,一些企业在经营管理中,为了获得短期的收益,提高行业竞争力,从而伪造虚假信息,以排挤竞争对手。这是一种十分错误的不正当竞争手段,这种造假的企业竞争手段会导致市场运行秩序紊乱,最终导致法律纠纷不断。同时这也是一种企业经营理念落后的表现。企业没有树立诚信理念,导致企业经营管理工作进入误区。这种错误的小手段,在进入到经营运营轨迹的时候,各种弊端就暴露了出来,使得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在错误的理念的引导下出现偏差,影响企业的良好持续发展[3]。因此,企业诚信缺失严重问题同样不容忽视。

2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解决方案

找到了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问题,就要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针对上述的四种问题,本了建立完整的经营管理制度、树立强烈的风险防范意识、企业引进人才、企业坚持诚信理念等四个解决方案。没有一种经营管理模式是适用于所有企业的。企业只有在经营管理中不断创新、完善自己,紧跟时代潮流,制作出适合自己的经营管理模式。2.1建立完整的经营管理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企业应该建立完整的经营管理制度。完整的经营管理制度是保证企业稳点发展的前提。企业应加强经营管理的诊断分析,不要害怕投入过多时间和精力,认真借鉴和吸收一些好的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结合自身企业的特点,制定出一套完整的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制度应立足于企业实际情况,从而确保制度的准确性和可实施性。这样,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就能够持续有效的进行,不会出现大的偏差,也就为企业减少因决策失误而带来的经济损失,促进企业良性稳定发展。2.2树立强烈的风险防范意识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树立强烈的风险防范意识。风险防范意识强烈,在面对经济风险时,企业才能及时制定出有效的应对策略,将企业的损失降到最低。因此,建立企业风险防范体系,应在企业成立初期就树立强烈的风险防范意识,且在企业的经营中不断改进和完善风险防范体系,做到防患于未然。在企业的日常经营中,要按照风险防范的体系进行,给企业在遇到风险时留有运转的余地,从而使企业风险得到有效的解决[4]。2.3企业引进人才企业想要成长,就需要引进大量的人才。没有专业的经营管理人才,企业很难得到发展。尤其是中小型企业,本身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更要加强对人才的重视。企业在引进人才、避免人才流失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加大培养内部人才的力度,双管齐下,不断增加企业的经营管理人才。只有这样,企业才能不断注入新的血液,运营管理工作才能得到有效进行,企业才会不断地成长。2.4企业坚持诚信理念企业要想持续发展,就要坚持诚信理念。盈利固然重要,但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企业长期发展的保障。企业要充分意识到诚信理念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尤其是领导管理人员,更要以身作则,为员工树立诚信榜样,向员工传递企业的诚信理念。企业应制定健康的企业文化,定期对员工进行理念培训。对于工作中的各种承诺,每个人都应贯彻落实。这样不仅对外能够建立起良好的信誉度,增加更多的机遇,而且企业内部也能树立起诚信的环境,员工与企业管理人员之间关系融洽,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5]。

3结语

综上所述,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企业要想持续稳定的发展,就要解决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完整的经营管理制度,树立强烈的风险防范意识,主动引进人才和培养人才,坚持诚信理念。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的好坏决定着企业能否持续发展。只有重视这些存在的问题,不断在经营管理中完善企业制度,企业才能继续迎接更大的挑战。

作者:魏晨红单位:经济管理出版社

参考文献

[1]孔拥军.建筑企业经营管理中常见问题及措施探析[J].现代营销,2012(4).

[2]谭群英,安俊卿.关于企业经营管理中常见问题的解析[J].现代商业,2013(29).

[3]谭凯,饶兴鑫.浅谈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常见问题[J].人力资源管理,2016(7).

企业经营管理管理篇5

关键词:大数据;企业经营管理;对策

一、大数据下企业经营管理面对的挑战

1.海量数据对企业经营管理策略的挑战

在大数据之前,企业拥有和面对的数据相对比较单一和有限,其传统经营管理模式不需要考虑信息存储问题,也不用追求大规模信息设备和技术。但在大数据时代,企业经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数据急剧增加,并且数据的种类也是丰富多变。在此背景下,传统经营管理模式中无须考虑的信息问题已经成为直接影响企业经营和管理效率的关键要素。大数据庞大的体量使得普通计算机难以胜任信息存储和处理要求,大数据不断增长的规模也使得传统归档模式难以适应大数据增长速度,无论是从经营管理的硬件基础还是软件环节,都对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体量庞大、种类丰富的海量大数据对企业经营管理策略是一个挑战,企业若不转变传统经营管理策略,从硬件和软件上着手提升对大数据的容纳和处理能力,势必难以面对大数据给企业经营管理带来的超负荷压力,最终走向困境。

2.数据处理对企业经营管理效率的挑战

企业生产的过程会生成各种数据,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则依赖于这些数据的分析整理。以往传统的少量数据比较容易管理,企业决策相对简单,其决策科学性和合理性的执行要求也较低。但在大数据时代,数据量是呈几何级数增长,低层面的数据信息汇总已经无法保证决策的合理性。为了确保企业经营决策的科学合理,则必须要具备强大的数据分析处理能力,才能从海量数据中剔除无效的信息,挖掘出有用的信息,作为企业决策依据,规避经营风险。但数据分析处理能力有赖于硬件设备的建设、人才的培养使用和技术的引进升级,这三者恰恰是当下企业数据分析能力提升的制约因素,极大地影响了企业获取高价值信息的能力,降低了企业经营管理效率。因此,如何解决数据存储、数据分析和整合的速度等问题,发挥数据的现实应用价值,提高经营和管理效率,是企业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3.数据价值对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的挑战

在大数据时代初到之时,不少企业未能积极调整经营管理以适应时代要求,忽视数据分析,仍靠着过去的经营管理经验进行决策,导致经营失败。而当前,虽然我国企业都已在用大数据对企业进行管理,但仍仅是低水平的应用。企业对于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数据信息只是做到了进行统计和整理,却很少去对这些数据进行深层次的分析。也即是说,企业在大数据应用方面只是做到了表面工作,对大数据应用最核心的数据挖掘和利用功能反而丢掷一边。这与企业管理者的经营管理理念具有很大的关系。比如,很多企业管理者注重对企业财务和生产数据的收集汇总,但从中却只是简单地看到日常效益状况,认为这就是大数据的应用。其实,企业管理者应该转换经营管理理念,对掌握的数据应更深入挖掘,重视获取财务、员工、客户、市场等对企业未来发展方向有用的高价值信息。因此,在大数据时代,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应积极调整,要重视数据中的商业价值,眼界要广、谋划要远,正确决策推动企业未来发展。

二、大数据下企业经营管理的思考

1.提升数据分析处理能力

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时代,大数据给企业经营管理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同样为企业创造了机遇,关键在于企业要提升数据分析处理能力,合理应用数据,通过大数据为企业创造价值,指导经营管理。从企业产品角度来看,提高数据分析能力,升级信息技术,深度挖掘消费者的消费偏好、消费内容、消费能力等,可以指导企业产品的改进、升级和出新,使产品更具有针对性,细分市场,实现品牌战略升级。再从企业用户维持来看,企业要想维持并拥有更多的用户,就必须提高数据分析处理水平,从用户的个人喜好、行为偏好、交际关系等数据入手,预测分析用户的未来消费行为,进而制定企业发展决策,增强用户黏性。并且较强的数据处理能力也能帮助企业在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目前,很多数据分析处理的算法体系都是公开的,不少企业也都依据这些公开的分析处理算法进行经营管理决策。数据分析处理能力较强的企业即可以通过运营商等渠道获取竞争企业的信息数据,根据竞争企业的数据处理算法,进行逆向策略分析,预判竞争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并与自身企业数据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制定经营管理策略,赢得先手。

2.改变传统经营管理模式

众所周知,传统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已经跟不上大数据时代的发展需求。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各种大数据理念层出不穷,各种数据技术发展迅速,倒逼企业经营管理模式进行自我突破和升级。所以,现代企业经营管理要考虑的不是是否需要进行变革,而是如何以更快更稳的步伐推动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改革。在大数据时代,数据信息已经成为企业无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资本。基于此,在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应构建以大数据驱动为主的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一方面,要坚持对企业生产经营数据信息的主动收集、识别和汇总,再利用合理的、先进的数据分析处理手段对海量数据实施数据的清洗、抽取、转换等,对异构数据信息进行数据挖掘,并在数据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指导企业经营管理的决策,以此实现以数据驱动经营管理的模式,优化创新企业内部管理结构。另一方面,在数据支撑下,搭建企业内部信息数据平台,规范企业内部的信息数据管理,通过数据平台进行信息采集和整理,深入挖掘经营管理活动过程中的各项信息数据并进行分析处理,使企业经营管理行为都建立在信息数据基础之上,实现数据的有效利用,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效率。

3.注重专业人才的引进与培养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数据管理和分析处理人才的重要性得以体现。但现阶段,我国企业中人才虽多,但都是传统经营管理时代所定义的人才,如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人才,大数据时代所需的数据信息管理人才反而大量缺乏。也有不少企业采取了过渡方法,即让财务人员负责企业财务和业务数据信息的管理、分析和处理工作。但这仅能作权宜之计。从数据挖掘和分析处理能力要求来看,财务人员并不具备相应的能力,无法对大量数据实施数据挖掘得到有用信息,进而帮助企业制定管理和发展规划。大数据背景下,需要的是能对大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能够对数据进行科学管理、能够挖掘高价值信息、能够创新数据分析处理技术、能够实现数据风险科学管控的新型专业人才。因此,企业一方面要善于发掘和吸纳专业人才,通过良好的企业文化、专业的管理平台、科学的晋升机制吸引专业人才的加入;另一方面,也要立足现有人力资源条件,通过提供培训机会和建立激励机制,帮助员工树立信息意识,培养员工的数据处理能力。唯有如此,才能优化企业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适应大数据时代的脚步。

三、结语

大数据时代已然到来。企业只有在经营管理策略、效率、理念上不断创新,提升企业数据处理能力、改变传统经营管理模式、注重专业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建立大数据时代的企业创新管理模式,才能直面时代的挑战,抓住时代的机遇,使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李港,于海旭.大数据时代企业管理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经营与管理,2017(03):56-58.

[2]安志美.基于大数据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J].商场现代化,2018(03):91-92.

[3]张翠苹.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现代企业管理的创新模式[J].商场现代化,2015(28):83-84.

企业经营管理管理篇6

一、入库范围和对象

在全市内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的市属国有工业企业党委会成员、经营层成员、监事会成员、知识分子和其他中、高层管理人员;市属国有独资公司、控股公司党委会成员、董事会成员、经营层成员、监事会成员、知识分子和其他中、高层管理人员;市属国有参股企业国有股权代表中的中、高层管理人员、知识分子。

二、入库人选条件

符合入库基本条件外,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市国资委出资监管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和中层管理人员(指本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管理部门的正副职、中层管理人员,子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本科以上人员,工程师);

2、市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本科以上人员、工程师;

3、市属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本科以上人员、工程师;

4、具有战略开拓能力和现代化经营管理水平,熟悉国际国内市场,有一定专业造诣,经营业绩突出的企业优秀人员。包括:在企业改革改制工作中思路超前的优秀人员,销售(营业)收入、利润总额连续3年以上位居本企业、全市同行业前列。

5、有重大发明创造或技术创新,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难题,为本企业技术创新做出突出贡献的知识分子;

6、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有一定发明创造或技术创新,被有关部门确认的一线人员和高级技工。包括获得市级以上各种奖励人员。

7、经过认定的其他中高级经营管理人员。

以上管理人员均指市属国有企业的在岗人员,包括退休(退养)返聘人员,不包括在职不在岗人员。

三、信息采集与报送

(一)信息首次采集与报送

由市属企业、市国资委出资监管企业,根据入库人员范围,对照入库条件,组织入库人员填写《市国资委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信息表》,由市属企业、市国资委出资监管企业负责收集、审核,报市国资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指定的软件录入,自动生成所需的电子文档,于2006年6月5日前向市国资委党委办公室报送,同时,打印《市国资委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名册》(一式一份),盖章后一并报送。

(二)信息变动采集与报送涉及已入库的高层管理人员主要职务变更、调离本企业或离职(含退休、死亡等)等重要变动信息要随时更新上报,保证信息的动态更新和出库渠道畅通。信息变动采集,由所在企业及时呈报,市属企业、市国资委出资监管企业承担此项工作的单位或部门审核录入,将《市国资委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信息表》(电子文档)和打印并盖章的《国有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员名册》(一式一份)于每年12月31日前向市国资委党委办公室报送。

四、数据库管理

在市经委(国资委)党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在市委人才工作管理部门的指导下,由市国资委党委办公室负责市属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库的建设与管理工作。各有关单位(部门)、企业负责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信息的采集、更新、录入和报送工作。

五、人才库的使用

1、为市委直接掌握联系的高层次人才库提供支持,并作为市委组织部人才库的一个子库。

2、发挥企业高层次人才的“智囊”作用,为市国资委党委决策提供咨询服务。

3、为企业领导人员提供人选。

4、掌握企业各类人才的科技动态,急缺人才。

5、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参加各类人才评奖评选,并组织参加培训、考察、疗养、医疗保健等活动。

6、掌握企业各类人才的工作生活情况,帮助解决困难,提供服务。

企业经营管理管理篇7

关键词:企业经营;管理创新

一、企业当前生存发展状态

当前面临的问题,是经营发展的主要经营问题。市场开放是发展的必然环节。面对跨国集团和巨型企业会用更大的规模和更加强劲的姿态占领中国市场。构筑国内市场的奠基石,中国企业在发展中需要具备居安思危的竞争意识。从某种角度上看,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竞争本身带有极大的挑战性,竞争观念的加强是竞争者在观念和行动上出现是否一致的主要原因。给我们带来困扰的是竞争在观念中的不一致和行动上的犹豫不决。观念的滞后以及行动的迟缓是竞争者出现淘汰出局的局面。所以,中国企业如果需要在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对经营管理作出重塑。

二、企业经营管理创新时机的选择

企业的经营发展理念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企业的经营理念随时牵动着企业发展的全局方向。因此,企业在实施管理理念时,必须仔细和慎重的推敲。一般来说,企业在实施活动理念时,没有出现消极被动的局面一般不会轻易改动。一旦出现以下情况,必须要仔细阅读并且及时更新理念。发现经营管理理念对企业有一定的负向影响时,立即制止,防止员工出现消极情绪。一旦员工消极作用明显时,需要及时变更创新理念。当前,科技与经济体制的不断变化,市场出现重大的机遇和挑战,应该放弃就观念建立新的理念。企业要想高速发展成为巨型财团,可以及时的对员工进行思想修正和加强企业管理。世界经济舞台越演越烈,中国可以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寻找适合自身的生存发展之道。中国的企业家在面对形势多变的企业时,有了更高更好的要求。我国企业在面临企业经营管理的创新概念时,需要为国家宏观经济作出一定的努力为企业提供更宽更广的平台。减小企业的盲目行为对企业的宏观经济进行有效的调控,正确处理了企业的短期利益以及公司长远发展的规划。有利于起到导向性的作用。企业内部体制的深化改革进一步明确了企业的市场主导地位。不仅充分肯定了企业的经营,使得更多的企业有更多的精力投身入企业竞争之中。关注客户的发展需求,研究市场的导向,创造出适合公司发展的独特创新理念。

三、企业经营管理创新中的价值取向

企业进行高速增长时会给现实社会中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和巨大的破坏。在这项情况中,明确决策者自身的价值和企业的对外价值以及自身责任和使命显得非常重要。企业家真正关心的是企业对整个经济和社会作出的贡献。企业管理者在发挥企业管理作用的同时,要将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必须得到有效的统一。企业是社会的一分子,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需要寻找机会,为社会发展服务尽一份力。当企业利润与社会效益发生冲突时,不仅要研究企业的经济效益还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一个企业能够长期存在需要遵循社会和谐理念,作到相辅相成的互助作用。适当引入社会经营效益理念的同时,强调企业管理的社会创新取向,保障企业获得长期有效的利益。

企业经营者必须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只有充分认识到经营管理中经营管理效益和社会效益和谐统一。注重社会效益的同时获得最大的企业利益。实现社会效益与企业效益的和谐统一。企业的目标是所有者利益的最大化,不仅企业需要在社会伦理规范的程度下满足他人利益的最大化,还要寻找活动对不同程度的人造成的不良影响。企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不受到他人的伤害时,或者以不损害他人利益为前提时,以及不再牺牲环境为代价时,都会起到人人向上的良好工作作风。企业经营者只有人人自律才能实现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企业家在社团发展中,要积极引导企业树立管理创新的意识,大力宣传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和优秀的企业家。形成规范性企业。

四、企业经营管理创新的若干思路

确定高资本的运做管理理念。在增加增长率时,利润会不断提高,这种资本运作理念从本质上讲,就是割裂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企业的发展速度,只要抓住企业的成长过程进行一方面的论诉,但要注意的是光是片面的理论是不成立的,只有在实践中不断转换才能将企业发展速度和企业经济速度相互协调,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实际上是发展速度和企业经济速度相互统一的过程,企业的成长在一方面取决于较快的增长速度,另一方面在于取决较高的收益水平。中国企业要想在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定的优势,必须屏除传统资本的创作理念,正确处理企业经济发展和经济管理的相互关系。注重市场占有率和高额利润。

树立坚定的产品开发研究理念。在市场经济理念中,企业要想获得赢利或者利润,都要在最大程度上推出供消费者选择的高质量产品和市场推出的高质量服务。满足它难以实现的生产跳跃,决不能把自我利益看的太重,要将一方的利益和另一方的想法有机结合起来。实现难以完成的生产增值和保值。高品质的人性化服务必须要作到两点一是让客户满意,简单来说是企业给客户提供一定的物质化服务和精神化服务,其中包括顾客对产品的服务以及客户对产品的满意程度。企业向客户提供一定的产品和劳务活动也必须超过社会期待,不能对其他消费者和整个社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即使产生不利的影响也应该采取保护措施进行挽救和补偿。

五、结语

企业在经营管理模式从根本上决定企业的潜在利润和增值空间大小,直接影响这种潜在利润消费的主要原因是将现实利润和潜在利润的相互转化。作为一名成功的企业经济管理者,只有深刻意识到企业的核心竞争意识才能在竞争中占有一定地位。国内外企业的成功经验给我国企业带来一定的借鉴。只有善于总结他人经验才能更好的在竞争环境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并且通过一定的经营管理理念使自己的公司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企业经营管理管理篇8

【关键词】电力企业;经营;管理

一、电力企业经营管理状况

电力企业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建设发展发挥了重要支柱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企业的创新建设发展、实现现代化经营管理巩固了基础。目前,供电企业多为非独立经营核算,其经营管理阶段中,则体现了一定的固有特征。在内部管理层面呈现出一定的行政化。由于长期受到我国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作用影响,令电力企业始终为我国机关行政附属单位,在政府计划管控下经营。企业内部岗位人员的安排、组织机构的设立体现了同政府行政机构的对应性。领导制度则呈现出一元化特点,加之电力行业属于资金投入以及技术应用密集型经营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建设的核心基础,影响到国民经济的稳定与社会发展的安全。因而,我国政府应对电力企业的经营管理、销售分配做好全面控制。生产管理阶段中,电力企业履行从高至低逐级控制的三角形模式结构、通过层层管控实现经济效益目标。财务管理实践中,基于电力企业并不具有法人资格,因而基于内部模拟市场的实践运行方式实施经济责任体制的管理考核,通过收支并行线路开展预算管理。

当前,电力企业发展产权体制明确,企业各类资产归国家整体所有。其投资管理阶段中则不仅包含国家投资,同时还涵盖地方投资以及企业的自筹经费投资。电力企业发展阶段中则时常引发影响集体权益的不良行为,主体原因在于企业经营决策层实践管理阶段中欠缺民主管理优化机制,管控监督效果不明显,无法良好抵御风险。另外,电力企业管理与经营生产较为单一,呈现出欠缺多样性的弊端。基于电力企业在我国的发展经营、生产实践处于垄断地位,令电力企业可借助自身优势获取经济利润。加之电力企业呈现出产权体制的特殊属性,从属上级行政单位,无法进行内部财产、资源的自主自由处置,进而令生产经营相对片面单一,多负责电力经营生产的能源供应与安全运行。电力企业属于密集技术行业,具有广泛的市场发展前景,为现代化社会发展提供了优质资源,体现了巨大的多元化实践拓展潜力。因而经营阶段中应基于自身技术状况、资源核心优势更新单一发展生产的现状,进而为企业创造出新一轮经济利润的提升点,推进我国国有资产的增值保值,实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二、电力企业管理经营科学策略

(一)优化更新电力企业发展管理内部体制,创新经营理念

针对电力企业经营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应优化更新内部管控体制,创建良好的法人代表实践制度,进而全面明晰产权管理责任,实现政企的有效分离、优质管理,做好全面改革。应针对我国国情探寻适宜的电力企业经营发展体制,创建区域法人治理模式,并逐步发展为可进行独立核算管理的电力单位与丰富经营投资发展的股份经营形式。电力企业为扩充经济建设,实现利润效益目标,可创建基于股东、董事以及监事会为核心的领导控制制度。为扩充发展途径应全面创新管理经营理念,确保电力单位法人体制的合理规范性,令其发挥优质管控效能。同时应创建有效的约束激励制度,规划内部管理体系机构组织,应全面符合市场经济发展需求,探寻先进、现代化的控制管理模式,做好规章体制的更新完善,促进电力企业经营行为的有序规范。电力企业核心管控责任在于应真正明晰具体发展方向,进而为机构组织、员工供给必要的资源,树立服务型经营理念。就外部层面来讲,电力单位为基础公益企业,因而其生产的商品核心价值需要通过服务方能良好展现。为此,电力企业应树立优质服务意识,实施知识型控制。应优化企业整体结构,营造公平合理的决策管理机构与推进企业单位内部员工良好交流的优质人文环境。对于无形资产的控制应全面注重,夯实企业经济发展基础,为其实现利润目标提供优质保障。应做好专利与各类先进精专技术的管控,树立企业优质形象,做好无形资产控制。

(二)完善企业管理经营实践模式,更新企业控制方法

为促进电力企业的优质经营发展,应完善实践管理模式,将优化提升客户服务视为一项重要工作,提供满足市场需求的优质电力管控营销实践体制,创设城乡市场的集成一体化营销模式。同时应对营销资源做好良好配置,促进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优化提升。伴随电力单位的改革更新与优化发展,电气单位市场化拓展已逐步成为必然趋势,为此应进一步优化管理体制,依据商品价值的客观规律,推行峰谷电价管理模式。同时应创建确保电费一致同收的管控制度。基于现代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征,树立公益服务型目标为根本需求,因此电力单位应集中企业核心优势,统筹资金、先进技术与人力资源创建优质电力产业,进而打造自身健康、良好的产业品牌。企业控制管理方法应力求做到精细化,优化运行模式、机制,构建特色化的电力供应环境,提升社会影响力。

(三)全面整合资源,创建电力企业持续经营发展核心战略

市场为资源良好配置、完善优化的实践手段,而资源则包括人力、技术与物资等内容。想要强化电力单位的更新改革,应做好各类优质资源的整合,明确持续发展实践战略。人才战略需要伴随市场经济的完善发展而创建。电力企业应借助市场吸收逐步赢得人才资源,实现有效的获取占有与科学应用,做好人才资源的良好开发。电力企业应基于人力资源市场,激发核心优势,扩充企业经营规模,实现持续经营发展,创设显著效益,发挥人力资源综合优势。技术资源则为电力单位提升自身核心技术实力的主体实践方式。优质技术资源可实现技术创新、技术改革,促进电力企业开发应用新技术、提升生产效率,并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目标。

(四)提升企业人员素质水平,优化安全控制管理

电力企业经营管控水平的优化提升,离不开良好企业人员素质的有效支持。为此电力企业经营管理阶段中,应注重企业人员素质的管理培养,以员工为核心,加强教育培训,树立责任意识。安全管控关系到电力企业直接经济效益,为此,电力单位应做好各类电力仪器、设施器具的安全控制,明确文明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制定安全生产标准,强化现场管理。实践经营阶段中,应促进设备设施安全运行水平的优化提升,为企业的良好增效、持续运行生产提供优质硬件保障。另外电力企业应进一步明确各岗位安全生产管理责任,探究安全管理实践工作的核心要点。应清晰安全运营目标,做好安全生产计划的良好编制,促进生产责任体制的优化健全,创建完善合理的安全保障系统。同时应基于电力企业发展特征创建适应性安全生产经营责任制度,令安全目标责任依据岗位实施有效划分、科学落实到岗、分布到人。

三、结语

总之,电力企业为国民经济发展支柱产业,针对其经营管理现实状况,我们应制定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优化内部体制、创新经营观念、完善实践模式、更新控制方法、全面整合资源、提升企业人员整体素质水平、优化安全控制管理,创建电力企业持续经营发展核心战略,方能提升电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实现优质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目标,进而获取健康、优质、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企业经营管理管理篇9

【关键词】企业管理;经济效益;人力资源

经营是企业以市场为主要对象,通过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为了实现企业的总体目标而进行的与企业外部环境达到动态平衡的一系列有组织的活动。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是指正确认识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指导企业决策,实现企业目标,求得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思想,即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指导思想。做好企业的经营管理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

1.了解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的形成因素

它包括多方面的内容,正确的经营管理理念来源于对企业实际情况和外部环境客观的正确认识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的正确把握,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中成功企业经验上升到哲理高度的总结,反映的是企业领导人对待企业外部环境、内部条件以及经营目标的综合态度。

经营管理理念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纵观许多成功企业,从小到大经久不衰,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企业领导人有正确的经营管理理念。这里所谓的正确,就是能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日本的日立公司成立至今已有70多年历史一直在世界电机、电子业保持领先的地位。这和日立公司的创始人小平浪平的经营理念“生不满百年,常怀千年忧”——对任何事物都持长远观点不无关系。1942年,正当马达、发电机、高压送电设备最畅销的时候,日立公司已在从事半导体、电脑及原子能的研究了。我国企业经过这几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已逐步改变了以前传统体制下的单纯生产型的经营管理理念,新的全方位的经营管理理念正在得到逐步的确立,这就是: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指导下,在各项经济法规和社会道德范围内,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核心面向用户,为社会提供价廉物美的产品和服务,为企业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为企业员工谋得更多的实惠,为社会作出最大的贡献。

2.人力资源规划以及员工开发

首先由企业管理高层确定企业目标,在人力资源规划阶段,先根据企业目标对所需设置的工作岗位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制定人力资源规划,将企业的目标转化成为人力资源需求,包括所需员工的种类和数量,然后制定出人力资源方案,推荐给企业管理高层审核。它由工作分析和人力资源规划两种职能完成。在为企业配备所需员工之前,必须对完成企业目标所需的工作职位进行分析、说明。工作分析是对工作性质进行说明,并确定进行该项工作所需人力资源要求,如技能、能力、知识和经验等。工作分析的结果是工作描述,它要求清楚地说明工作职责和工作内容。工作描述对雇方、经理、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依据。因为工作内容对制定有关招聘、筛选、录用、培训、绩效评估、职业生涯计划、报酬、职业安全与卫生和劳动关系等人力资源管理方案都有重大影响。人力资源规划决定企业目标所需人力资源种类和数量。在制定人力资源规划时,重在研究。因为做规划时,需要收集和分析人力资源信息,预测可以获得人力资源供给,以及未来对人力资源的需要。一旦企业所需的员工被确定下来,就需要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制定获取人力资源的策略。两个最基本的策略是调配和员工开发。调配策略包括从企业内部和外部招聘和筛选具备所需技能和能力的侯选人。开发是指通过强化培训和开发计划,对现有员工和新员工提供所需的技能知识。

3.树立健康企业文化与经营理念

企业文化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思想的最高境界和核心,也是成功的企业必然要追求的卓越内容。企业文化体现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念,它规定了人们的基本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赋予了企业管理者和员工丰富的优秀企业管理思想的内涵和风格。优秀的企业文化、科学的经营管理思想和理念是指导企业发展的思想源泉,是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思想保证。现代企业竞争的需要客观上要求企业的文化建设必须以卓越、创新、高效为核心。好的文化使企业充满活力,在竞争中处处主动,占尽先机;而忽视企业文化建设的企业往往人心涣散,缺少应有的斗志和集体力量,企业长期生存的能力难以维系。

成功的企业文化究竟应该怎样建设,向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海尔集团,无论是在生产车间、职工食堂,还是在海尔大学、海尔培训中心,无论是在普通员工还是在各级管理人员身上,都深切地感受到了海尔企业文化的强大感染力。“真诚到永远”,这是海尔的服务宗旨,也是他们的一句著名广告词。在海尔园下榻,到海尔总部参观,到处都看到这句话,同时也时时处处感受到海尔人的真诚服务。它反映了海尔企业对员工及其客户的一份诚意,使员工和客户感觉到情真意切,有利于提高对企业的忠诚度。还有“敬业报国追求卓越”的海尔企业精神,“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的海尔管理理念,“不要伯乐相马而要赛马机制”的人才观念等等,都是海尔企业经过近20年的发展探索,对自己正反经验进行总结提炼后形成的企业文化精髓。这些企业文化的表述,富含哲理,又有人情味,不仅贴在墙上,写在文件里,订在小册子中,更重要的是深入到员工的心里,贯穿到日常行为举止中。

企业经营管理管理篇10

1.对管理会计的目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新管理会计定义中,以促进企业的价值增值作为管理会计的目的,这使得管理会计有了更深一层的职能,价值增值即考虑了短期的利润增加,也考虑了利润的持续增长。

2.在管理会计的新定义中提出了“持续服务”。

持续性是管理会计所具有的,而持续性也是企业创新的不竭动力,缺乏创新、停滞不前的企业必定会被激烈的市场竞争所淘汰。

3.在新定义中管理会计被赋予了规划企业设计的职能

这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企业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4.在新定义中管理会计的职能还包括帮助企业创建先进的管理文化

提升人们对管理会计的认识高度,使管理会计具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管理会计创造价值的理论分析

1.通过提供有效信息为企业制定经营决策提供支持。

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管理会计最重要的作用是为企业制定各项经营决策提供可靠地信息,管理会计借鉴了微观经济学的概念,采用了量本利、差量、增量等分析方法,对影响企业利润的相关收入与成本进行分析对比,依据时间价值,对现金流量进行分析与归集,得出相关因素对现金流量的影响程度。

2.促进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经营活动情况进行更好的掌握和控制。

作为管理会计重要组成部分的全面预算管理,要求企业管理者对实际计划与预算进行有效的控制,并对实际数据与预算数据产生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合理控制预算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差异,保证企业经营活动原定目标的实现。管理会计通过对客户群体的统计、分析,为企业的相关部门提供有价值的市场需求信息,促使企业决策层、管理层对自身的经营管理策略进行及时的调整,对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和防范。

3.在企业经营中管理会计还起到增强企业凝聚力的作用。

第一,在年度预算的编制和调整过程中,企业管理层要对出现的实际经营与预算不一致的问题进行调整,协调、平衡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使总部和各所属单位的目标一致,进而增强企业的整体凝聚力。第二,管理会计还可以通过计量员工绩效的方式来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从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4.评估企业在竞争中所处的位置。

如今企业所处的环境正在发生着快速变化,今天能使企业获得成功的策略在明年可能并不完全适用企业的发展。管理会计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通过对企业内部业务流程的表现、客户对企业表现的认可、客户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企业在创新学习和改善经营方面的表现、企业的财务状况等进行评估,使企业不断取得进步和保持领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更大发展。

三、管理会计在企业经营中实现价值增值的具体应用———以管道六公司为例

(一)管道六公司的基本情况

管道六公司隶属于中石油管道局,主营管道安装、市政建设、路桥工程,是一家综合性的国际化工程建设公司。受国际市场竞争激烈、融资成本过高、安保支出不断加大、美元贬值严重等客观条件影响,前几年成本费用率略高于同行业水平,资产负债率也一直维持在较高比例。从2014年起开始推行管理会计制度,成本得到了有效管控,资金流不足的局面得到了一定改善。

(二)管道六公司成本控制体系发展阶段

管道六公司经营阶段可以划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作为大港油田唯一的工程建设公司,其施工技术和物资装备处于油田内领先地位,这个阶段重点是关注会计核算和会计信息,没有形成成本控制体系。第二部分,公司业绩不佳,各种管理问题开始出现,资产减值、库存积压,应收账款收回困难,公司管理者开始重视财务制度的健全完善和执行,管理压力开始向财务管理倾斜,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成本控制体系初步建立。第三部分,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了有效解决成本控制和资金流不足问题,开始推行管理会计制度,加大管控力度,财务管理成果开始显现,并对下一步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管理会计在管道六公司的具体应用

1.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这一管理会计工具已在管道六公司所有下属单位实施,这对推进公司战略贯彻执行、转型升级和提高经营质量具有重大意义。制订《全面预算管理办法》,全面规范预算工作,并明确了公司董事会、总经理办公会、预算管理小组及其他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全员参与预算管理,从年初的编制、年度的监控、年底的考核,进行全方位的跟踪与监控。年初预算首先由公司下属各单位填报,总部审核,然后向下属各单位下达考核指标,各单位细化分解后,重新编报、审核形成正式预算。公司每季度对各单位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财务部门通过编制管理报表和现金流周报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对出现的偏差进行分析,以加强各单位的利润指标预测和规划工作。严格执行预算管理制度,各项工作都以预算管理为基础展开,实行刚性预算管理,加强对支出的审核。并将预算数和实际执行数及时在预算系统中进行登记,对预算系统及时进行调整更新,以便对各事业部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协调处理管理报表与实际数表单之间的关系,保证所上报的数据及时、准确。

2.营运资金管理

公司采用营运资金管理这一管理工具对资金进行集中管理,合理配置资源,并开始对信用加强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成本费用。首先建立信用管理框架体系,对客户、供应商的信用进行规范化、制度化管理,重点加强对应收账款、存货规模合理性、结构变化等方面的跟踪和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结合绩效考核确定应收账款、存货的限额指标,加强对应收账款、存货规模的合理管控。其次,加强资金的筹措和管理,保证公司资金需求。加强与业务部门的交流,制定符合公司需求的授信业务种类,以取得优惠的授信条件,降低保证金的存放比例,减少资金占用,在经营业务管理中融入筹资管理。根据全年融资计划与各授信银行进行沟通,在授信规模确定的同时,合理安排新增借款和还款时间,做好资金周转和调配工作。最后,对资金进行集中管理,增加公司总部可调配资金规模。在降低资金成本的同时,使现金的管理效率得到提高,保证每日可用资金的存量限额控制在合理水平,更新、跟踪每日数据,把可用资金存放指定银行账户。

3.作业成本法与战略成本管理相结合

公司下属的一家加工制造分公司采用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管理控制,具体情况如下:根据产品设计研发特点,成本管控是以预制作业、焊接作业、防腐作业为轴心,将各项生产成本归集至各部门成本费用中,月末根据产量在各作业环节进行分摊,制造费用则根据各作业环节生产成品的数量计算得出。为了解决部分费用与作业产品不相配比的问题并打破部门费用归集单一的模式,按照作业成本中心对间接费用进行核算,以记录和考核各成本中心的费用支出,实时监控各部门发生的费用情况,实现费用的精细化管理。人工和制造费用根据划分的作业成本中心来归集,使其与作业、产品相配比。在作业成本法的基础上,该企业实施了战略绩效工程管理,也就是将作业成本法提升到作业成本管理,这两者是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作业成本法打破了传统成本管理的局限性,能够体现出战略成本管理的思想,有效的完善企业的战略决策。而战略成本管理则基于成本动因分析的方法,立足企业的作业链管理和价值链管理,对企业产品的生产过程、市场需求变化和售后服务等全部过程进行有效把控,使企业的经营战略更快速地应对市场风险和适应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该企业并没有仅仅通过作业成本法获取更准确、相关的成本核算信息,而是把发展的重点转为作业成本管理。利用对成本动因的深刻理解来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通过利用对成本结构的深入理解,对自身资源进行积极主动管理,强化客户比较重视的关键价值因素。业务流程重组、精益管理和质量改进实施都以通过作业成本核算获得财务和非财务信息作为考核依据。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