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好有机化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9:35:31

如何学好有机化学篇1

有机化学是中学化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种类繁多、结构复杂、与生产生活联系甚为密切,使之成为高考的热点。不少同学抱怨有机化学难学,甚至成为化学学习的分化点。基于这种现象,笔者针对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常见困难进行了汇总、分析,并结合自己的教学总结出了一些有机化学的学习方法,希望对广大同学有所帮助。

一、转变思维定势,入好有机化学之门

俗话说:“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有机物和无机物是化学领域中相对独立的两大块,不仅理论上存在较大差异,学习的思维方法也各不相同。有机初学者往往惯于拿以往的学习无机的思维方法来学习有机物,结果越学越难学,逐渐失去对有机化合物的学习兴趣。因此,对于初学者,必须转变这种思维定势,明确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差异,学会正确的有机学习方法,入好有机化学之门。比如:对于无机物的性质,我们通常是机械地记住就行了,但对于有机物的性质,一定要抓住它的结构特点,理解官能团的变化才能掌握好它的性质;再如:大多数无机物的组成简单,种类少,记它们的化学式并不难,但是有机物种类繁多,结构复杂,加上表示的式子多,死记是行不通的,一定要联系有机物名称、官能团以及碳四键的结构特点来书写有机物结构式或结构简式,并注意结构式、结构简式、分子式、电子式的区别。例如写乙醇的结构式时,名称中的“乙”表示有2个碳原子,“醇”表示含羟基-oH,先写出2个碳的骨架,再接上-oH,最后根据碳四键原则补足H。按照这样的方法,其它的有机物(醇类、醛类、羧酸类)等的书写也迎刃而解了。

二、注重课堂上教师的形象化演示,深刻理解有机反应原理

有机化合物的种类再繁多,都离不开碳四键的基本原则,结构再复杂,也都离不开常见的几种官能团组成。因此,抓好有机物结构特点和变化规律,理解各种有机反应原理是提高有机物解题能力的关键。由于有机物结构抽象,教师往往运用实物、模型或多媒体等手段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学生一定要注重课堂上教师演示的各种有机物的分子模型(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记清楚各种有机物的结构特点和官能团,并通过观察老师的演示深刻理解有机反应原理。我们除了注重多媒体、模型等这些教师常用的演示之外,还可用“人”来模拟想象有机反应过程,因为人的四肢正如碳的四个键。例如:甲烷的一元取代就好比人的一只手上的东西换了另一种东西,二元取代就好比双手上东西都换了,三元、四元取代以此类推;乙烯的加成反应过程也可以用“人”来模拟,如果伸展的四肢代表四个单键的话,那么双手相握就好比容易断裂的双键,当握着的双手打开后就变成了伸展的四肢,就如双键断开变成了单键。理解了这点后,加聚反应也就容易理解了:好象无数个人由自己双手相握变成手拉手的过程。我们还可以根据以上的模拟过程联想其它的有机反应原理:比如消去反应、酯化反应等。

三、善于总结规律,学会学习方法

学习有机物的一般规律:先从代表物的结构性质用途制法,然后类推到一类物质。学生在学习有机物时要抓住这条规律进行学习,特别是结构与性质的关系――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这条规律贯穿所有有机物部分内容,指导有机化合物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思路。必修二第三章开始进入有机物的学习,由甲烷牢固的正四面体结构决定它的性质稳定,一般情况下不能跟强酸强碱以及强氧化剂反应,特定条件下能发生燃烧、取代以及分解反应,然后由性质决定它的用途,最后由甲烷的性质类推到跟它结构相似的一类烷烃的性质。接着乙烯的学习也是从结构特点出发,乙烯含有一个容易断裂的碳碳双键,它的化学性质就表现在这个双键上,结构决定性质,其中加成反应、加聚反应、消去反应都涉及双键的断裂和形成,因此乙烯能发生以上这些反应,最后类推到含有碳碳双键的烯烃,也具有与乙烯相似的化学性质。在以后的有机物学习中,基本上都按照这条规律进行:结构性质用途制法一类物质。

四、以官能团之间的联系为主线,构建知识框架

将各类物质或官能团的性质分别突破以后,我们会觉得知识有些散乱,此时我们不防以一些重要物质或官能团为主线,建立它们之间的联系,从而构建有机知识框架,为有机合成和推断提供明确的思路。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是中学化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掌握简要而系统的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可以加深和拓宽对化学知识的全面理解。学好有机化学知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尝试。1、联系结构,记清性质2、对比种类,记准性质3、举一反三,用活性质。

总的来说,有机化学在高考中占有相当的比重。有机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反应原理、官能团之间的转化关系是高考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要学好有机化学,突破有机化学难点,学生要从常规课堂切入:转变学习的思维方法,入好有机化学之门;注重课堂上教师的形象化演示,深刻理解有机反应原理;善于总结规律,学会学习方法;以官能团之间的联系为主线,构建知识框架。

参考文献:

[1]周立典.高中有机化学教学应重视四个环节[J].广西教育,2007,(29).

[2]王亮.从多个角度进行有机化学的复习[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09,(06).

如何学好有机化学篇2

利用政治课的便利去强化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培养学生道德素质;课堂为阵地

思想品德课是培养学生道德素质的最佳场所,特别是当今社会,学校德育教学受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网络信息、价值多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正面临一个全新的挑战。思想品德课是让学生把握道德认知的重要途径,而如何适应素质教育及课程改革的要求,开展好教学工作,是中学政治学科面临的一个急迫而重要的课题。对此,我做为一名中学政治教师,对这一问题有着深刻的感受。

以课堂为阵地让学生在实践中去充分正视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性。

常言道:十年育树,百年育人。要培养适应社会各行各业所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性人才,首先要加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思品课应担负的重要责任,教师可以利用课堂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及人生观,让他们懂得如何做人,如何更好地适应社会。因此,在教学工作中,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指导学生从思想上,生活上,学习上,行为习惯上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逐步酿成较高的道德素质,怎样去实现这个目标呢?

利用政治课的便利去强化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心理学反映“行为是心理的再现”。一个人心里怎么想,可能会说什么或者去做什么。要想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自我奉献的品质,必须先要让学生从思想上去提高认识,思想明白了,意志坚定了,他们会义无反顾地去表现自我。怎么去实践教师的这一愿望呢?这就要我们思品教师去花一定的功夫。可以利用课堂及课文的内容,一学期进行一两次“爱国主义”的主题班会。如每个人都有一个一生依恋的家乡,家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一个个小家组成祖国这样一个大家。在教学中我借助乡土历史和地理相关知识及图片展示,介绍我的家乡等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家乡的可爱之处,从而增强青少年对家乡的热爱。父母养育之情毕生不忘,只有懂得爱父母,才能爱他人、爱国家。我曾经发现有两名男生不听父母正当管教,有一名男生两次打骂自己的母亲,在周围群众中造成很坏影响,我通过走访,才知道是因为他向父母要钱买烟吸而遭到父母的拒绝和批评,造成打骂母亲事件。为此,我从吸烟的危害和孝敬父母是子女的义务入手主动找他谈心,终于使这位孩子戒掉吸烟恶习,回家后帮母亲做家务,懂得了只有爱父母,才能爱他人、爱国家的道理。后来,这位男生光荣参军,在国防建设中两次荣立三等功,一次二等功,受到部队和群众的一致好评。除此之外还可以用演讲,对话,讨论交流等形式去进行爱国,爱家,爱校,爱人民的教育。逐渐地让学生的心灵深处充满着对祖国的爱,对一切事物的爱,慢慢地,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就会得到提高。

在思品课上去强化学生思想道德功能。

如何学好有机化学篇3

关键词:无机化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一、新时期对高校无机化学教学的要求

1.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

伴随着世界科学技术不断的飞速发展,知识更新速度也日益加快。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必然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教育的发展,这样才能更好地将知识传承给下一代,自古以来我们都知道教育的发展又会促使科学技术的发展。作为教育的一门基础学科,化学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为了更好地学好无机化学,应该让经典基础学科化学与现代科学彼此交融、相互渗透、谋求共同发展。高校无机化学教学内容中应该积极体现化学的这些特点。

2.高校模式转变的要求

就目前情况而言,课程模式越来越趋向于不同形式的综合性课程。从单纯的、传统的以化学为中心的普通模式向医学化学、材料化学、医学化学、生物化学、医学化学、环境化学等多学科交叉模式转变。高校无机化学教学内容中也应该体现出这些转变。

二、当前高校无机化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落后的传统教学模式与方法

传统教学模式中常常是以一本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以课堂讲授的形式给学生传授知识,这种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现代教育迫切需要将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的传统教育观念逐渐转变为重点让学生获取如何掌握知识的手段及方法,最终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西方发达国家一直很注重加强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如果要培养出更多适应全球化、信息化、国际化的高素质人才,也要积极加强基础教育,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融入课堂,培养出既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又具备健康人格以及社会责任感的合格人才。当前无机化学的教材建设及教学内容中也体现出这一教育理念,大学课堂一节课的信息量很大,知识面很广,许多学生往往因为不适应大学的学习,出现考试不及格的情况。所以如果大学一年级的授课教师只顾自己上课,不能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安排授课内容,学生通常就跟不上教师的思路,教学效果因此也会大打折扣。

2.课程内容的古板,缺乏灵活性

作为发展比较早的一门学科,化学又是充满活力、发展迅速的科学。在高等学校的教育中,如何能够使无机化学教学保持传统经典理论体系,又能使无机化学与当代科学相互融合,满足高校学科的迅速发展,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无机化学的教材仍然比较死板,课程内容单调,课后习题也仅仅是许多教材中例题的翻版。这种缺乏灵活、内容古板的课程内容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大大影响教学效果。

3.化学知识体系的庞大与无机化学教学时数的限制

作为一个充满活力的学科,化学与环境科学、生命科学、生物学、药学、材料科学等学科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并且在发展中不断丰富其理论与知识,所以无机化学的教学内容是拥有不断增加的空间与趋势的。但是因为高校的教学时数有限,不断减少、压缩教学时数却成了教学改革总的趋势,高等院校因此也就面临一个必要的问题:如何合理解决化学教学知识内容多,但是教学课时少的矛盾。

三、高校无机化学教学改革方法

1.改进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

教材内容不但要坚持先进性、科学性和系统性,还应该努力做到注重基础、重点突出、内容精练、利于自学、便于讲授。就目前情况而言,高校教学课时数不断压缩,更应该精简教材内容,尽量减少与基础化学、分析化学以及中学化学重复的内容。例如原子分子结构、四大化学反应等都是无机化学中十分重要的基础理论,也是教学的难点和重点,所以在教学中应注意采用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教授方法,在给出清晰明确的概念的基础上注重应用,使学生在反复的应用实践中进一步加深理解。此外,现在有些新成就尚未写进教材中,一些旧的内容也来不及删除,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做到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在讲授经典的化学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够适当增加无机物在能源、环境、信息等领域的应用,适当延伸,尽量为学生展示一个丰富多彩的化学世界。

2.重视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对于大一新生而言,他们不能很好地处理与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教师应积极帮助学生树立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习惯,使学生学会如何更加合理的安排时间,如何利用图书馆资源,如何提高学习效率,如何合理利用网络平台,让学生逐步学会学习、享受学习。在授课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例如,热力学部分公式较多,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采用启发式,将讲授和讨论相结合,将更多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融入课堂;物质结构这一部分是无机化学中较难理解的内容,教学过程中可采用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采取“课件讲线条,板书讲细节”的方法;元素化学部分的内容较多而且比较复杂,可以采用学生自学学习与教师重点讲解的方式有机结合,以物质结构知识为指导,加深对物质的认识。

3.重视实验教学

作为一门实验科学,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够有效掌握科学合理的思维方法,是否能够掌握无机化学的知识与技能,因此无机化学一定要重视实验教学。首先,要精选实验教学内容。无机化学实验可以分为有课程实验和无机化学设计性实验两种形式。实验内容的安排要做到合理布局、逐步引导深化。在课程实验中,包括训练化学实验基本技能、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掌握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在课程实验结束后,可以安排一周设计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实验主要以无机物合成为主,提前安排实验课题,让学生自主查阅文献资料,然后拟定实验方案,最后经教师审阅批准后独立完成实验,撰写实验报告。这样既实现了实验基本技能的训练,又能使学生真正掌握无机物研究的常规方法,培养了学生合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重视实验素养培养。无机化学实验是化学实践的第一步,一定要注重培养良好的实验素养。需要培养学生重视实验、勇于实践、认真求实的科学精神以及清洁整齐的工作习惯。最后,重视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需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实际操作中教师要侧重讲解为什么这样做,在做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验目的,指导学生应观察什么、如何有效观察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参考文献

如何学好有机化学篇4

个性化教学是国际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无论是小班教学还是分层教学都可以理解为个性化教学,这也就是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帮助学生发掘、形成和发展个性,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的教育。当然,我们也要根据和承认学生在社会背景、智能背景、态度价值、情感和生理等方面存在个别差异的前提下,做到既“有教无类”,又“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

笔者一直从事计算机课程的国际教育,在高中阶段的国际课程中的计算机学科教学过程中如何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学是我们一直探索的问题。下面我将从所任教的课程背景、学科内容、学科特征和个性化教学几个方面来阐述国际课程中的个性化教学:

1.课程的背景及课程的要求

nCC教育“国际预科年”(internationalFoundationYear)课程是专门为母语非英语的国际学生量身定做的,被“英国高等院校招生办公室”(UCaS)列为英国大学本科的入学课程。因为中国和英国教育体制的差别,中国的高中学生在入读英国的学生学位课程之前,通常需要读为期一年的预科课程---这就是iFY国际预科年。

2.计算机专业课内容

在iFY项目中,计算机和商科是大的发展方向。计算机基本原理是理论考试是笔试,这门课程有六个单元的知识,分别是:

第一单元:计算机系统介绍;第二单元:计算机结构;第三单元:信息管理;第四单元:人机交互;第五单元:计算机网络;第六单元:图像与多媒体。

3.学科特征

难度增加:在这六个单元的教学过程中,对于高中生而言学习计算机的内容和他们初中接触的国内普及的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不太一样,更难、更深和更加地专业。我们可以看到以上内容在国内的高中是不会涉及的,并且这里也有着专门的教学要求,也会有课堂练习,也会有拓展的内容。高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有一定的困难,一方面是对计算机理论知识的了解程度不够,另一方面是本身英语水平有限,不能够很好地理解英语表述的计算机专业知识。

无指定教材:在内地,教材通常是按照国家统一的课程标准的规定,分学科门类和年级顺序编写的。而在英国是把课程标准称为课程指引也就是课程的大纲,它也是教材编写以及评价的重要依据。关于教材方面,课程大纲指出,教材是支持教学的基本学习材料。学生的学习目标,发展科目知识和技能、共通能力、以及积极的价值观和态度能在优秀教材帮助下得到发展。大纲指引还提出每个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编写校本课程。

4.个性化教学

以下我以计算机一个单元的教学过程谈如何发展学生的个性化教学。在第五单元计算机网络这个单元中,有一节的内容为“安全问题”。由于高三学生已经具备了自己的思维模式,在学习的过程中并不愿意对老师所教授的知识言听计从,他们更喜欢课堂是他们的舞台,讲究自主学习,通过探究学习来掌握知识。所以在进行教法分析上,在设计个性化教学的理念中始终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教学的核心任务,要求学生能够在大量的资源中学会提取有用的知识,并在课堂最后一个阶段要求学生使用ipad进行在线练习,并对练习完成情况进行分析反馈。在情感态度方面作为探究者能够自主完成关于相应的病毒的探究活动,作为交流者能够聆听他人介绍的病毒,能够思考并同时学会评价,作为思考者能够思考网络时代的信息道德,思考如何养成良好的使用电脑习惯。

教学过程介绍:

[导入新课]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每天我们都在使用计算机进行工作。但也意味着我们把自己的电脑对全世界开放,所以计算机安全很重要。如果电脑中毒了是什么状况?让我们看一个小视频来做一个了解。

学生观看视频,了解如果计算机中了病毒所带来的后果。

引发思考如何去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指导学习]

通过两节课的探究学习我们能够感受到无论是什么病毒它都有这一些共同点,你是如何看的?

通过事例来说明病毒的共同性:

a.危险性;b.传播性;c.隐藏性

[个性化学习与共享学习]

我们可以从病毒的不同危害功能将病毒分为以下几种:

a.传统病毒;b.蠕虫;c.木马;d.广告

学生听讲并思考老师提出来的问题。思考如何去把展示效果做的更好。

第一组:

a.提问第一小组同学给出蠕虫定义。

学生给出蠕虫病毒的定义:蠕虫病毒是一个程序,可以运行本身,可以传播一个完全工作版本到其他机器。

b.要求学生给出实际病毒的例子介绍蠕虫如何入侵电脑以及入侵特征

第一组同学以接收邮件,熊猫烧香事例展示蠕虫病毒如何入侵电脑以及入侵特征。

c.提问学生如何保护电脑,以及如果不幸中招怎么清除。

第一组同学讲解病毒的预防和清除。

d.教师总结蠕虫病毒带来的经济损失。

学生思考病毒所带来的社会危害性

第二组:

a.通过图表让学生明白木马是最宽泛比例的病毒,无处不在。

学生思考木马为什么会这么重的比重?

b.提问第一小组同学给出木马定义。

特洛伊木马是一种程序,执行一个有用的任务同时执行一些秘密破坏性的行为。

b.要求学生给出实际病毒的例子介绍木马如何入侵电脑以及入侵特征。

第二组同学以网上银行展示木马如何入侵电脑以及入侵特征。

第二组同学讲解病毒的预防和清除。

c.提问学生如何保护电脑,以及如果不幸中招怎么清除。

d.教师总结木马病毒的黑色产业链接。

学生思考如何养成良好的电脑使用习惯,避免成为“肉鸡”?

[个性化学习与选择性学习]

个性化学习:在资料中你认为些对你养成良好的使用电脑习惯是重要的?为什么?

学生通过阅读学习,勾选对自己有使用意义的建议。

老师巡回指导,适当的进行提示和讲解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

[课堂练习效果检查]

使用ipad进行及时的练习,巩固知识,对出错较多的知识点进行讲解。

[课后作业]

如何学好有机化学篇5

在学校,计算机的普及率也在逐步提高。在美国,1994年底已经使用1810万台教育计算机,其中620万台直接进入了中小学,98%的中小学已经在不同程度上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全美小学、初中、高中在校人数与计算机的比率分别为15∶1、14∶1、10∶1。在我国,中小学计算机的普及率也在逐步提高,据不完全统计,截止1996年,在我国近80万所中小学中,已有3~4万所配置了不同档次的计算机40万台,许多学校还配备了网络计算机教室。但实际上真正在课堂上使用计算机的教师却很少,计算机教室成了打字室。这种情况在发达国家也是如此。比如日本高中计算机普及率达99.7%,但教师愿意在课堂上使用的也仅占18.7%。造成这种情况有许多原因,如有的教师对cai持怀疑态度,或由于对新技术的陌生而不愿意尝试,还有教学软件的缺乏,现有的教学软件质量不高等。在21世纪,计算机必然在数学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地发挥计算机的优势,已成为数学教育现代化和数学教改的现实课题了。

本文将根据计算机的优势及它与数学教育现代化的关系谈谈笔者对在数学教学中使用计算机的几点看法。

一、数学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应用计算机

目前,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和教学软件数量的增加,数学cai也在逐步开展,许多地区、学校都在进行cai实验。但是,根据目前学校、学生拥有计算机的状况以及教师对于计算机的熟悉程度,目前的应用还只是初步的,利用cai的数学课还是比较少,大多也只是讲一讲公开课,而缺乏大范围的、系统的实验。在数学cai课中,教师该如何组织课堂教学,如何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在cai课堂上的认知过程如何等等,都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回答。另外,通过实验,寻找数学cai的切入点,也是发展数学cai所必须的。因此,在今后的数学课中,有条件的地方应尽可能多地使用计算机,解决传统教学做不好的事情,这应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下面根据不同的计算机软件的特点,谈谈计算机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用计算机进行课堂演示

在这种模式下,计算机作为指导者,是将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黑板、投影片、教具模型等媒体展示的各种信息,由计算机加工成文字、图形、影象等资料,并进行一些必要的处理(如动画),将这些资料组织起来。课堂教学时,可以将计算机与大屏幕投影电视连接起来,也可以在网络计算机教室中进行。利用这种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在较短的时间内,计算机使学生多种感官并用,提高对信息的吸收率,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因而可以做到更高密度的知识传授,大大提高课堂利用率。

例如,对于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教学,传统教学因较难展现其发现过程,从而造成学生对其不好理解。利用计算机,可以在屏幕上作出斜三角形abc及其角a的平分线、bc边的垂直平分线和中线,之后用鼠标在屏幕上随意拖动点a,利用软件功能,此时三角形abc和“三线”在保持依存关系的前提下随之发生变化。在移动的过程中,学生会直观地发现存在这样的点a,使得角平分线、垂直平分线和中线三线重合。再如,对于圆周率的概念的教学,利用cai,可以对圆周进行展开,同时跟踪测量圆周长和圆半径,引导学生发现圆周长与圆半径的比是一个定值。由于实验中圆可以随意变化,学生很容易接受π的存在。

利用计算机进行课堂演示,通过精心设计的动画、插图和音频等,可以使抽象深奥的数学知识以简单明了、直观的形式出现,缩短了客观事物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更好地帮助学生思考知识间的联系,促进新的认知结构的形成。计算机的动态变化可以将形与数有机结合起来,把运动和变化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由形象的认识提高为抽象的概括,这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会起到很好的效果。同时,在这里也应注意,计算机的演示只能是帮助学生思考,而不能代替学生的思考,教师应当恰当的给予提示,结合计算机的演示帮助学生完成思考过程,形成对概念的理解。

2.利用计算机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在信息技术环境发展的背景下,我们传统的教育思想也应当发生转变。发展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合作学习的思想,发展以问题共同解决为中心的思想,发展以培养能力为中心,强调终身学习的思想。问题是数学发展的动力,所以对解题的教学历来受到教师的重视,现代数学教育更是强调要进行“问题解决”,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锻炼思维、提高应用能力。而传统的数学教育由于多方面的限制,片面强调了数学演绎推理的一面,忽视了数学作为经验科学的一面。现在,计算机强大的处理能力为数学的发现学习提供了可能,它的动态情境可以为学生“做”数学提供必要的工具与手段,使学生可以自主地在“问题空间”里进行探索,来做“数学实验”。教师可以将更多的探索、分析、思考的任务交给学生去完成。

在数学实验课中,可考虑把学生分成2~3个人一个小组,每组共用一台计算机。教师提供问题,学生利用计算机提供的环境,积极思考、讨论,动手演算,解答这个问题。教师要深入每一个小组中参加讨论,观察其进程,了解遇到的问题并及时解答,对有共性的问题组织全班讨论或讲解,努力在全班创设一种研究探索的学术气氛。

例如,几何画板提供了一个十分理想的让学生积极的探索问题的“做数学”的环境,学生完全可以利用它来做数学实验,这样就能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概念,使得学生获得真正的数学经验,而不仅仅是一些抽象的数学结论。目前,在这方面已经有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如’98全国计算机辅助中学数学教学课例展评、交流、研讨活动中,北京师大附中的一个课例“求圆内接三角形面积的最大值”,就是在电脑网络教室里,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自己在动态变化中观察静态图形的变化规律,对图形进行定量的研究,通过交流、讨论,最终得到问题的解答,其中有一个解法是教师在备课时也未想到的。1995年夏季学期,两个美国初中二年级学生davidgoldeheim和danlitchfiled应用几何画板发现了又一种任意等分线段的方法;东北育才学校一名学生发现了广义蝴蝶定理。抛开这些问题自身的意义不说,他们处理问题的过程(猜测,验证,论证),对我们的数学教学也是一种启示。

在这种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下,教师在教室里的角色更象学生的辅导者或帮助者。他们设置环境,帮助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索,刺激学生解答问题,并为学生提供他们需要使用的工具与资源,以便学生能够建构知识。教师不可能——也不应该期望——完全掌握与某个主题有关的内容,他们需要知道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如何问学生一些探试性的问题,如何使学生与有关的资源联系起来,如何提供给他们存储、操纵与分析信息的工具。

3.利用计算机复习、作业

在课后,可以利用一些辅导软件来巩固和熟练某些已经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完成任务的速度和准确性。辅导软件把计算机变成了教师。这种课件不仅提供文字、图形、动画视频图象,还有语音解说和效果音响,文、图并茂,具有很好的视听效果。教学内容的组织多按章节划分知识点模块,学习者可以根据需要自取进度,个别系统逐步深入地学习,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内容。这种课件能够补充课堂学习的内容和加强概念的学习。交互性、及时反馈和足够耐心的优点使得数学辅导课件非常有用。

学数学离不开做题目,利用计算机信息容量大的特点,可以做成一些智能题库,学生可以用它做题、复习知识。这里所说的题库的智能化,是指系统能根据测试者的应答,测试答题者对于某些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从而智能地调节题型、题量,并能在线调出相关知识点的理论讲解,复习教学内容。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可以充分自主地选择教学内容进行练习,并能及时得到指导,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智能题库随意生成程度不同、内容不同的电子试卷,对学生进行多方位的考察。另外,教师还可以记录学生一个时期(一学期或一学年)的测试情况,列出统计图,发现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二、数学教学内容的改革

由于计算机本身的优势,它进入数学课堂后,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应当考虑,有了计算机,学生应当学习什么样的数学?

计算机科学知识与数学学科知识之间可以说是“相互辅助”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几十年来与计算机同步发展的计算数学包括数值计算、符号演算、计算机图形学已有巨大进展,这些进展反过来又促进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随着计算机日益走入人们的生活,社会对人的数学素养的要求已经从依靠纸笔运算转换到有效地、恰当地使用技术,能帮助学生数学地深入思考问题、简化概括过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以及在几何与代数、代数与统计和真实问题情景与相关数学模型之间建立联系的能力。数学教育应安排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和理解更本质的方面,学会提出问题和抽象概括,从而达到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数学,应用数学。学校的数学教学应更重视培养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及其应用的认识,重视现实问题的解决。

数学课程应当尽可能地使用计算器和计算机,这应当作为制定新数学课程的原则。目前许多发达国家都已这样去做。全美数学教师协会(nctm)早在1980年就建议:在所有年级中,都应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作用,并注重将计算机与数学课程结合为一体。1989年,nctm又出版了一份《学校数学课程标准与评估标准》,明确提出了“利用计算器和计算机作为学、做数学的工具”的要求。在美国,全国各地的学校都正在把计算机编程结合到数学课中去,新出版的每一套教材都有basic编程的内容,相当于代数课程的8%。因此,如何将传统内容进行现代处理,将计算机与数学课程结合为一体,是教材改革的一个重要问题。

1.调整、精简一些传统的教学内容

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有大量繁杂的运算,教学时需要花费很多时间、精力来进行训练。目前许多软件包(如mathcad,marhematic,maple)都能完成数学里各种各样的运算,mathpert还能在每一步给出提示,引导学生给出解答。这样,技术使得有关数学技能、技巧方面的内容越来越不重要,这就使教师和学生可以从这些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把繁重的运算交给计算机。因此,教材中可以适当删减、调整一些教学内容。例如,查表计算是否可以取消,是否要那么多偏难的四则运算,因式分解和解方程(组)是否要那么多的训练,三角函数的运算可否引入计算器等等,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当然,并不是不要学生练习,而是掌握基本思想、基本方法即可。

数学是讲授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和形本身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在传统的几何教学中,欧氏几何战占据了很大的内容,学生需要用很长的时间学习欧氏几何,学习逻辑论证。我们可能都有这种体会,就是证明定理就像解四则运算难题一样,是非常难的。固然,这能很好地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但是,学生需要培养的思维能力也不仅仅是逻辑思维能力,逻辑论证方法也仅仅是解决几何问题的一类方法。因此,在中学数学中应当将代数几何综合起来,将几何问题代数化,尽早地引入解析几何的思想。例如,我们可以在直线的概念上介绍数轴,可以用方程来讲直线的平行、垂直等。目前,在新的高中试验教材中引入空间向量去解决立体几何的问题,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2.增加一些教学内容

现在学校的学生,将来必将走向一个更加信息化的社会,因此目前不仅要用现代技术来改进数学教育,而且应当适当增加一些教学内容,为学生将来进入技术社会做好准备。

在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时,一般要经过这样的过程:收集信息和数据,处理数据,得到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得到实际问题的解决。在我们分析处理数据的过程中,需要用到许多离散数学的知识(如统计、线性方程组、矩阵、图论、组合数学等),因此,应当将这些知识引入中学数学内容,提高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有些问题可以考虑让学生在计算机上去解决,现在已经有一些软件可以使用。例如利用电子表格(如excel)等可以完成许多数学任务,如建立方程去解决分组问题,进行估算以及检验一个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的影响等。电子表格在帮助学生探讨数量关系方面也是一个有效的工具,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研究不同列的值,并总结出其中的数量关系。另外,许多电子表格还有加、减、乘、除、平方根、求和和求平均数等功能和绘直方图、曲线图、散点图、柱形图等绘图工具,这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完成统计里的学习任务。

在数学教材中,可以适当渗透一些编程的思想。学生掌握了解决一个问题的基本方法后,可以让学生编制程序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把一个数学问题从一元推广到多元,从一维推广到多维。例如,在学习方程组时,学生可以通过编制程序,来解决一些多元方程组的问题。这样,学生就能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基本方法的学习上,而不是更多地去关注运算技巧。

新技术的应用,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便利,但同时,也引发我们进行更多的思考。计算机进入数学教学,必将引发一场新的教育革命,并形成一个新的数学教育前景。广大数学教师、数学教育工作者应当成为这场革命的主角。

参考文献

1、《计算机教育应用与教育革新——’97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论文集》李克东何克抗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如何学好有机化学篇6

人类在21世纪进入了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我们的教育教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在一些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农村中学,近几年国家投入巨资,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使得偏远的农村学校都拥有了计算机教室与多媒体教室,这为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和有力的保障。若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恰当地运用教学软件制作的课件来辅助教学,会使抽象的教学内容生动、清晰化,能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这特别有助于学生积极思考、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结构,增强教学效果的作用。

二、《几何画板》与数学教学整合优化的可行性

数学是集严密性、逻辑性、创造性和想象力于一体的科学,数学教师在黑板上的作图、证明、解题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示范教学过程,对数学定义、定理来不得半点变动或拓宽。因此,怎样将高科技的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起到珠联璧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一直是一个难题。笔者在多年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觉得由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推荐的《几何画板》软件,用来辅助数学课堂教学,效果非常显著。《几何画板》它不仅对几何模型的绘制提供信息,同时,可以解决学生难以绘制图形的问题,而且它所提供的图形具有“变换”的动感,能做出有变化过程的“活”的图形,丰富多彩的“动画”模型,给学生一种耳目一新的视觉享受,学生从画面中可寻求到问题解决的方法和依据,并从画面中去认清问题的本质,帮助学生熟悉图形的性质和变化。《几何画板》显示画面的快捷、容量大、可储存。因此,它可以提高单位时间的利用率,为知识信息量的增大提供了空间,数学学习必须因材施教。

三、《几何画板》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的实践

(一)利用《几何画板》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

在教学中讲授或学习概念,常常需要借助实物形式或物质的形态进行直观性表述。几何中的概念,如“中点”,如果离开了具体的实物形态即图形的作用,那么其本质含义就无法揭示和表现出来,因而图形成为说明概念的“形态式”语言。平面几何教学难,难在其抽象性。学生由于对概念的“形态式”语言的表示出现问题,故而导致对概念的理解产生了错误。而利用计算机的工具型应用软件《几何画板》来辅助教学,出示的图形比传统教学更灵活,展现的图形更丰富,而且规范、直观。比方说,要让学生正确理解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而形成的“三线八角”的概念,并能在不同的情况下正确识别之,采取各类角的“移出与移入”操作对原图进行变换处理,让学生进行观察、思辨,达到识别“三线八角”的目的。这种利用《几何画板》的基本功能来表现概念的“形态”的做法,能有效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认识,避免或减少学生因图形的问题而出现错误。

又如,对“一次函数y=kx+b(k≠0)的性质”的学习,如果学生不清楚y=kx+b(k≠0)在k>0或k

(二)利用《几何画板》动态展示教学内容

在数学教学中,动态展示教学内容,能够化抽象为具体,化具体为形象。因而,使教学更加直观、生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如在向学生讲解圆周上的追及问题时,教师可以利用《几何画板》制作追及过程的演示动画。在实际教学中,单及“追及”,可将整个追及过程形象地展现出来,这不仅创设了情景、渲染了教学氛围、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还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起到一石二鸟的作用。

这里是一个图片还有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正多边形等一些几何知识的教学,若能应用《几何画板》的动态展示教学内容,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和知识变得形象、直观,会大大降低了教师教学的难度,让学生对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这里是一个图片。这样做,能让学生直观感受并加深印象,而这个效果与教师简单地把结论教给学生或不断画图来说明,都是不可比较的。

(三)利用《几何画板》探索数学问题本质

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由于问题本身的抽象性,花费了很多时间都未能把问题证明出来,此时,产生对问题的疑义并对问题真实性进行验证,是一种极为可能并最想去做的事。验证一方面,可以缓解心理紧张和心理焦虑,变换思维角度,对问题进行再认识;另一方面,可以调节心理平衡,重塑解题信心。学生在通过实验验证得出问题是真实的时,将会激发起信心,增强解决问题的动力。从而有效地克服推理过程中产生的心理障碍。如学生证明:“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定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绘制一个三角形,利用《几何画板》测量出每个角的度数的值,并拖动三角形的任一个顶点,观察三个内角之和是否仍保持为180°。这样在感性认识上首先建立起认知新知识的起点,为推理论证的顺利开展建立了信心。再如,勾股定理、圆的切割线定理、相交弦定理等重要数学定理的证明,通过这种验证的方法都能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以上,是笔者对《几何画板》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一点体会。从尝试中深深地感到,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应当提高教育技术,学好与用好《几何画板》,发现并挖掘其在数学教学中潜在的动力,让它与数学教学完美地结合起来,这样做必将为数学教学方法进一步改革和深化,带来巨大的效益。

参考文献:

[1]管建福.几何画板教学大全.中国教育学会数学教育研究发展中心多媒体教学研究部,2000.

如何学好有机化学篇7

关键词:数学课堂;主体地位;参与探究;教学效率

引言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教材的内容丰富多彩。对如此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何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消化基础知识,掌握解题技巧和思想方法,进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确立学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这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但要能正确传授学生数学知识,更主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和探究数学知识。如何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所在,也是使学生发展数学思维,使学生人人都获得必要的数学的关键。结合我的教学实际谈谈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率的一些做法。

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外因是通过内因饿而起作用的。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内因,是学生搞好学习的内在动力。通过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才能逐步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在许许多多的因素中,学习动机是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关键作用的一个,它是有意义学习活动的催化剂,是具有情感性的因素。只有具备良好的学习动机,学生才能对学习积极准备,集中精力,认真思考,主动地探索未知的领域。在实际教学中,向学生介绍富有教育意义的数学发展史、数学家故事、趣味数学等,通过兴趣的诱导、激发、升华使学生形成学好数学的动机。例如,在讲解无理数的概念时,通过介绍“”的来历,使学生了解无理数的产生和数的发展历史。引导学生向数学知识领域逼进;在讲解圆锥侧面积时,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出扇形,并探讨如何做成圆锥?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将圆锥形的甜筒包装纸,如何剪开成一个扇形。通过学生的参与、探究活动,唤起学生心理上的学习动机,形成学习数学的心理指向。

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很多。比如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引入新知,既能化难为易,又使学生倍感亲切;提出问题,设置悬念,能激励学生积极投入探求新知识的活动;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肯定;组织竞赛;设置愉快情景等,通过这些手段使学生在展示自己的才华过程中,激发出学习数学的良好动机体验解决问题的愉悦。久而久之,学生的参与意识得到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逐渐形成。

2.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和谐的气氛,是教育教学中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发展的基础,也是学生愉快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知识创新的重要条件。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意识得到激活,从而把教和学紧密结合成一个整体。教师与学生双方情感的协调或建立愉快的信任和合作关系,有利于感染和唤起学生的学习情感。课堂上,我经常对学生任何正确的反应给予积极的强化,如微笑、点头、重复阐述学生的正确答案,或说一些肯定和鼓励的话。从不去忽视或者嘲笑学生的错误反应,而是使用表扬性、鼓励性、激励性和幽默风趣性的语言来鼓舞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计算“102*98”这道题,教师可问:“这题要简便计算,谁会?”当学生纷纷举手时,说:“那就试试,还要看谁的方法多、妙。”当学生列举了很多种方法时,立即肯定:“你们真能干,找出这么多不同的方法。”对待经常回答问题出色却一时没说对的学生,教师可以选择体态语言,眼睛稍微瞪,期待性的直视他:“是这样吗?”或“再想想。”既否定了回答又不伤自尊心。对于差一些的孩子,只要有勇气举手,即使回答出人意料时,教师还要大加赞赏。课堂上用美的语言对学生进行熏陶,是对学生的信任。它对促进学生展示自已的能量有神奇的功能,更能有效促进课堂气氛的融洽。课后,我还常常与每一位学生进行积极的交流,针对他们的作业内容、学习方法等说些鼓励的话,并认真倾听和接受学生对教学的正确想法。现代教育家认为,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必须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师生关系的基础上,创设愉悦和谐的学习气氛。因此,教师只有以自身的积极进取,课堂教学生动有趣,教态自然大方、态度认真,不偏不倚等行为在学生中树立起较高的威信,才能有较强的号召力,才会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以真诚和关怀的态度与学生平等交流,才能得到他们的信任和信赖,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3.要善于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教师来说,掌握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现代化教学手段,其显著的特点:一是能有效地增大每一堂课的课容量,从而把原来四十五分钟的内容在四十分钟中就加以解决;二是减轻教师板书的工作量,使教师能有精力讲深讲透所举例子,提高讲解效率;三是直观性强,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四是有利于对整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小结。在课临近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堂课的内容,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同时通过电教平台,同步地将内容在瞬间跃然“幕”上,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本堂课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板演量大的内容,如立体几何中的一些几何图形,一些简单但数量较多的小问答题、文字量较多应用题,复习课中章节内容的总结,选择题的训练等等都可以借助于投影仪来完成。可能的话,教学可以自编电脑课件,借助电脑来生动形象地展示所教内容。

4.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学习方法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教师可以通过有目的的教学促使学生有意识地掌握推理方法、思维方式、学习技能和学习策略,从而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心理过程的效率来促进学习。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边统一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与学的矛盾决定了教需有法,教必得法,学才有路,学才有效,否则学生只会效仿例题,只会一招一式,不能举一反三。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教知识,还要教学生如何“学”。教学中教师不能忽视,更不能代替学生的思维,而是要尽可能地使教学内容的设计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设计适当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从中悟出一定的方法。例如:学生学会一个内容后,教师就组织学生进行小结,让学生相互交流,鼓励并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总结出个人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学生可以适当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而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时刻注意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导作用,使之学有所得学有所乐。

参考文献

[1]余文森.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J].教育评论,2006(6).

[2]龙宝新,陈晓端.有效教学的概念重构和理论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4).

如何学好有机化学篇8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兴趣电脑操作

学习知识和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是推动学习的强化因素。事实证明,有兴趣的学习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可以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

一、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关注计算机教学

我们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是来自农村的孩子,没有接触过计算机,对于他们来说“电脑”是新奇的“玩意”。那么,如何引导他们打开计算机的大门呢?那就要靠学习兴趣的激发。学生的特点之一是喜欢自己动手。如:学生刚上电脑课的时候,总是表现出十分兴奋和好奇,加上老师对计算机神奇功能的介绍,给学生更加深了一种神秘感,这样使学生对电脑又多了一分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许多途径,选择Cai(计算机辅助教学),为提高学习兴趣提供了新的途径,也为学生创造了更多的使学生自己动手的机会。如:快快乐乐学电脑的键盘游戏,这个游戏是利用学生喜欢玩游戏机的特点而编写的,程序主要是显示一个模拟键盘,带领学生按指法击出每一个键。其中,还分两个阶段:第一是“盲打”阶段,通过这个阶段使学生初步认识键盘,熟悉字母排位;第二是“精打”阶段,这一阶段的灵活性比较强,锻炼学生对大小写切换的反映。

这个Cai教学游戏还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有一个计分系统,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操作练习比赛,提高学生对学习键盘操作的兴趣,从而巩固键盘基础。例如:在开展键盘击打比赛游戏的时候,按其规则,每打对一个字母,就可以得到1分,打错一个倒扣0.5分,结合学生的“好胜”的心理特征,在教学中引进竞争机会,设计“比一比,看看谁打的分最高”的比赛,将学生打出来的成绩进行排列,并进行统计,设一个排行榜,每次练习在班上设对比成绩,从而促使学生奋发向上,勤奋好学,始终保持饱满的学习情绪,并且从中享受到学习的兴趣,促进了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键盘操作在电脑教学入门中占一定的地位,如果教师抓不好学生的键盘操作水平,那么教学的第一步就是失败的。对于一些从未接触过计算机的学生来说,如果处理不好他们的兴趣所在,他们也会产生厌烦的心理,那么就会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理所成为我们当前进行教学着力探索的课题。

二、把握学生认知特点,实施趣味计算机教学

计算机具有提供新知内涵功能,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有其特殊优势。用计算机在玩中游戏、娱乐、学习等,既可以满足学生对计算机的好奇心,又可以迎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找准切入点,采取形象化、游戏化等学生较易接受的教学手段,实施趣味计算机教学。

1.形象比喻,帮助学生建立直观想象。学生学计算机的确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从小接触计算机,熟悉计算机是计算机教育的一个目标,但对于从未接触过计算机的学生而言,理解能力差,如何才能让他们理解一些必要的抽象基础理论知识呢?

这就需要把计算机上难懂的理论与现实中易理解的事物联系起来,使之变得形象化,易于接受。如教学“存储器”时,先讲解其分类,把“内存储器”比喻成计算用的“草稿纸”,“草稿纸”越多,“内存储器”的空间就越大,单位就用“mB”表示;“硬盘”就是一个“大仓库”,里面装有很多很多的软件,用“GB”表示其空间大小;“软盘”就像一个随身可携带的“小仓库”,把好多好多的东西都可装在口袋里。对“文件”一词及相关概念可以用汉语里的“文章”及相关的概念作比:文件的标符文件名由主文件名和扩展名组成。主文件名――文章的正标题,扩展名――文章的副标题,文件的扩展名有时可以不用――文章的副标题有时也可不用,文件的内容――文章的正文,只是要注意,主文件名的命名不一定非要和文件内容一致,而文章的主标题则必须与正文的内容有密切联系。

对于学生的计算机教学,找一些较贴切且又能让他们感兴趣、能轻易理解的事物来做比喻,实践证明效果是很好的。当然,上面的有些比喻不一定确切,但重要的是让学生有了一个直观的想象,让学生在一种通俗易懂的氛围中接受电脑知识。

2.寓教于乐,引导学生愉快地学习电脑知识及操作技能。现在,一些家长一说起玩电脑游戏,就皱起眉毛,特别反感,总认为玩电脑游戏会荒废学业,尤其禁止孩子玩电脑游戏。其实许多电脑专家一开始学习电脑都是从玩电脑游戏开始的,就是从这里起步学到了丰富的电脑知识。这种学习方式对于从未接触过电脑的学生显得更加合适,引导学生学习电脑知识。教师不宜采取长时间的说教方式进行计算机教学,而要采取生动活泼,寓教于玩,寓教于乐的方式,激发学生接收新知识。电脑游戏能给予人知识,使人在学习与玩乐之中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只要把握一定的尺度,学生可以从电脑游戏中去探索,去精通电脑,说不定还会干出一番事业来呢。

如何学好有机化学篇9

目前,我校工程类专业有机化学存在的最现实的问题是课时少,如:纺织工程专业有机化学48学时,环境工程专业的有机化学只有32学时,学生要在一学期内学完《有机化学》课程,时间短,任务重。在课堂教学的有限学时内如何为未来的工程型和应用性复合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已经成为我校工程类专业在有机化学教学中亟待解决的课题。工程类专业的有机化学是后续专业课的基础,通过教学我们发现,部分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学习有畏惧感,缺乏信心和兴趣,并且认识不到有机化学的学习对自身专业学习的重要性。另外,与刚学完的无机及分析化学学习比较,有机化学的学习由于有机物数量大、结构复杂、反应式多且反应条件苛刻和理论相时抽象等原因,学生普遍感到对有机化学的知识难理解,难掌握,更难运用。同时,有机化学教学体系本身还存在诸多挑战:有机化学由于内容多且课时有限,教授起来很难展开和深入,导致很多知识之间的脱接,内容的跳跃性很大,学生学习起来很容易迷惑,不容易理解,同时教师为了赶进度往往采用"满堂灌"或"填鸭式"教学,以知识转移为目的,学生缺乏主动获得知识的能力,缺乏创新能力;有机化学的新理论、新反应、新方法大量涌视,但是教材的内容更新落后导致传授的知识有严重的老化现象。

二、课程教学探讨

如何以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宗旨,通过有机化学教学方法的优化和授课的安排,使工程类专业的学生掌握与专业相关的有机化学知识,是有机化学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集多种教材之精华,精选组织教学内容",根据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和补充,做到有所取舍,尽力开阔学生视野;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得教学内容灵活、巧妙、生动;改革实验教学,在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学习基础理论的主动性和兴趣;考核方式的改革,把课程的考核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考核方式多样化。

1.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学会生存》一文中讲到:"如果任何教学体系只为持消极态度的人们服务,如果任何改革不能引起学习者积极地亲自参与活动,那么,这种教学充其量只能取得微小的成功。"德国教育家第斯多德也说过:"如果使学生习惯于简单地接受或被动地学习,任何方法都是坏的:如果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教师需要明白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要让学生真正成为主角。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使学生学会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合作的过程,并学会学习。要真正使学生达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教师的"主导",此目标任重而道远,而又大有可为。教师要把本来属于学生的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用更多的感官去接受知识,用他们自己的经验与实践解决遇到的问题,从而学会学习。在我教授的纺织工程专业有机化学课程中,我把含氮类化合物中的重氮化合物、杂环化合物及糖类等后面的章节抽出几个课时交给他们去讲,让他们自由结合成团队去翻阅课本,查文献,准备课件。通过这种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内容的掌握更加牢固和深入,同时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让他们真正认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通过这种"让学生走向讲台"的新的教学模式,教学工作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2.课程内容的设计

教学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顺利地进入"有机化学"这一学科,使学生对有机化学感兴趣、具有"有机思维",是有机化学教学的关键问题。这需要教师仔细研究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特别是需要明确工程类专业学生在有机化学方面需要掌握哪些内容,而哪些知识可以简略。教师还要仔细研读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以及教材的深度、广度。不同版本的教材对知识诠释的角度和深度不同,需要系统地研读多种有机化学教材和专著,及时关注前沿研究,通过最新的文献来了解最新的研究热点和研究方向。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紧跟时代潮流,多媒体课件的设计要以中英文结合的形式,这样便于学生掌握专业英语词汇,提高学生专业英语水平,有利于学生阅读英文教材和文献,为以后论文的写作和交流奠下基础;要关注有机化学发展前沿,关注其发展动态,要把最新的信息及时传达给学生,使之感觉到目前所学知识实有用的,这里不单单是学科的前沿知识,还包括国家对行业发展的政策及国家的未来发展方向,通过这种大局观的把握让学生能够了解有机化学学科的重要性,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及动力。通过有机化学的授课,我发现第一节课尤其重要,第一节课效果好,往往在以后的教学中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一节课首先要做的是调动兴趣,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我不拘泥于绪论,通常以有机化学领域最新的诺贝尔奖开始讲起,我会向学生们介绍他们的研究成果,研究思想,及他们的逸闻趣事,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很快能进入到有机化学这一学科,能很好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及科研兴趣。在第一节课我主要向他们讲授有机化学的发展历史、理论思想及目前研究热点。在平时的授课中,每节课或每一章节都以章节内容的前沿研究热点开始。这样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有积极的效果。

3.课堂教学的方法

目前,课堂教学中广泛采用了多媒体教学,多媒体可通过动画模拟物质微观结构、空间结构、反应历程及实验过程等,将抽象的化学问题简单化、形象化,不仅可以增加教学容量和信息量,还可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但是,多媒体教学容易造成教学节奏过快,使一些学生的思维跟不上。同时,教学的过程也是老师和学生的交流和沟通过程,过快的教学节奏容易削弱老师与学生间的交流,不利于老师把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多媒体教学只能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传统教学中的教授、板书、练习等教学方法至今仍有强大的生命力。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辅助教学工具,不是用的越多越好,而是要用的恰到好处,课堂上应灵活地结合多媒体、实体模型及板书等现代和传统教学手段的优点,使教学手段尽量多样化,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创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使生活实际和有机化学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对有机化学学习的兴趣,同时增长学生们的化学素养。如地沟油,地沟油的炼制工程,通过有机化学专业知识分析它的成分,了解它的毒害性。还有塑化剂,讲解塑化剂的主要成分邻苯二甲酸酯的性质,水溶性,芳香性,由此引出脂类化合物的性质及对人体尤其是幼儿生殖系统的伤害。通过这种案例教学,使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便于他们掌握基础知识,同时逐步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们讨论回答,并且对于回答的同学给予肯定,对于回答的非常好非常有创新性的学生给予奖励,把奖励和期末考试成绩结合起来,对于那些非常有创新性想法的学生加分,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使他们回答问题很主动,对于课堂气氛的提升牙防好处,而且有利于培养他们创新性思维,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4.实验教学的创新

有机化学实验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通过实验,不仅要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同时还要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此外也巩固和加深了学生对基本理论的学习和理解。实验大纲规定的有机化学实验以验证性实验为主,探讨性试验很少,这种模式的主要作用是锻炼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让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技能。虽然说验证试验是探讨性试验的基础,但是对于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还有一定距离。我在平时的实验教学中,经常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科研工作有着较强的探索性和综合性,所进行的实验完全不同于实验课的内容,属于更高层次的能力培养。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给学生提供了从查阅资料、了解科研动态到发现问题,设计实验,写开题报告,从而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和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参与科研对学生有很大吸引力,满足了学生自我实践创造性的愿望和要求。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生都踊跃要求利用课余时间和假期参加教师科研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5.考核方式的改革

为了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工程类专业有机化学的考核上降低了期末考试的比例,增加了多种考核方式,考核包含:论文、平时课堂表现、学生讲课和期末考试。通过改革考核方式,让学生不再突击期末考试,使学生形成一种理念,大学的学习不只是考试,更重要的是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通常我会在第一次课布置论文的内容,论文的内容一般是有机化学和所学专业的交叉,并且严格要求他们按照论文的格式写,使他们了解有机化学和他本专业的联系,提高他们学习本专业的积极性。通过提高平时课堂表现在整个考核上的比例,使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提高,上课的教学效果更好。把学生讲课也纳入考核范围,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很有利。

三.结语

如何学好有机化学篇10

[关键词]进化心理学;幸福;自成目的

[中图分类号]B84-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34-0008-03

一、进化心理学的视角

进化心理学研究人类心理机制的视角无疑是很独到的。它通过研究人类进化史来解读人类,最后以揭开谜底的口吻告诉我们:人类现在几乎所有行为的心理机制都是长期进化选择的结果,这些心理机制之所以能进化保留下来,是因为它们具有独特的适应优势,即生存或繁衍方面的优势。

进化心理学会给人以“原来如此”的体验,因为它有时提供了一些不同于常识的结论,比如,进化心理学努力论证现代人类的几乎所有特性都是进化而来的。远古时候具有这样特性的人比没有这样特性的人具有生存优势,有这样特性的人经过长久的进化选择生存了下来,而没有这样特性的人逐渐消失了。[1]106

让人感慨的可能不止于此,我们虽然继承了这些特性,却可能并不知道它们的真正用途,比如女性的择偶偏好。经过千百万年的进化,性选择机制像激光一样精确地把男性所有方面的差异都集中于女性的择偶偏好,即女性欣赏那些最具有适应价值的特征。缺乏相关的特殊适应偏好的远古女性不可能成为我们的祖先,因为更善于选择的女性才拥有更多的后代。[1]127女性偏好社会地位高的男性,这是因为较高的地位意味着控制着更多的资源,包括给子女提供更多的生存机会。女性青睐那些拥有成功品质(如勤奋、有抱负)的男性,看重配偶的可靠性和情绪稳定性,因为这样她们才能够获得长期、稳定的资源供给。进化心理学通过这些结论告诉我们,当代人类的几乎所有特性,包括爱、恨、情、仇,都是进化而来的,而继承了这些特性的我们很可能不知道它们的真正功能。

二、进化心理学的功利

进化心理学试图寻找证据证明、杀人的心理机制也具有生存优势,这种努力让人觉得无聊、无意义。当男性在追求事业的成功时,进化心理学告诉他们,他们这样可以获得更多的与女性接触的机会;当女性在追求她认为的爱情时,进化心理学告诉她们,她们这样能获得更可靠的承诺,能获得更稳定的资源保证。有人会说这才是事实,的确,这可能是事实,但不是全部事实。

进化心理学总以生存或繁衍算账,从生存或繁衍的角度来打量人类所有行为,它所能指出的只是行为或心理机制保留下来的原因,却无法解答人类行为的原因。进化心理学指出胜出者因有进化生存优势而胜出,这也是人类几乎所有机制能保留下来的原因,但这并不一定是这些机制产生的原因,不一定是人类这样所为的原因,尤其对人的某些高级心理机制来说更是如此。

用这样功利的眼光无法理解人类的目的,无法理解人的非生存追求。爱情可能的确具有进化优势,这是它得以进化保留下来的原因。这却不能回答为何而爱、爱为何产生的问题。进化心理学可以给我们解释许多机制保留下来的原因,但是却不能告诉我们这种机制是为何产生的,也就是人为何如此,这是行为目的的问题。

事实可能正相反。进化的其中一条规律是,我们不能控制进化的方向。先辈们、我们都不知道该创造出何种东西并保留下来。在世界上没有爱情之时,人类还没有智慧想到去创造爱情这样的东西。人有自己的意志,想出许多美好的事,其中包括爱情、艺术等,但是其中有的通过了进化的考验,有的被无情地淘汰。爱情等事物就是如此产生并保留了下来。爱情有利于生存,其他一部分人看到爱情的现实好处,对爱情加以利用,这是另外一个问题。

现代进化论者总是以生存选择的眼光冷冷地看世界,在他们眼中的现代世界没有高贵、神圣、美好,也无所谓低贱、庸俗、丑恶。没有神圣的爱情,没有什么刻骨铭心、不顾一切的爱情,只有势利、功利、斤斤计较的爱情;偷窃、抢劫、、是具有进化优势而遗传下来的,因而也变得可以解释、可以理解。

三、何以如此功利

在对人类行为目的的思考上,进化心理学表现出“一根筋”式的愚笨、粗糙,它对现实的解释如此牵强,甚至使人气愤。它觉察到这些却仍然表现得很自负,这其中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它尚未进一步发展出新的解释框架,就只能完全无视文化实践对人的行为的影响。[2]另一方面还在于它的确在某些方面获得了成功,比如它认为人的行为就是为了解决生存或繁衍问题。这个结论虽然粗糙,却符合“大多数”情况:人类以往历史的大多数时期、大多数人的大多数行为的目的就是为了如此。

四、超越生存

除了生存,行为还有其他目的吗?行为是思想的实践,我们可以从人类反复思考的问题找到线索。进化论者就是如此找到生存问题的。进化论者反复问:旧石器时代人醒来的第一个问题是什么?是怎么弄到吃的。这就是人类长期反复问自己、费神最多的问题。“如何生存”是人类的第一问。那么,人类的第二问是什么?

对于所有生物来说,“如何生存”的确是个难题,但是,问题本身却是直接、明白的,彼岸就是生存,要考虑的只是“如何”的方法问题。人类区别于其它非人生物的最为重要的一点是人类有自我意识,这是人类进化而来的最为重要的心理特质。自我意识是人对自身的认识、评价、控制。人与其它生物一样被推着不得不去通过自然选择的进化之网时,他不断地对目前自我的状态进行思考:自己做这些是为了什么?是为了生存。生存是为了什么?人类千百万年如此不断努力倒推追问,最终必然追溯到人生的终极意义。“生存为何”就是人类的第二问。

这第二问才是人类自己的问题,是人自觉提出,专为自己而提出的。第一问“如何生存”是自然对每个生物提出的考题,每个生物都无可逃避,别无选择。在自然界混,就得先过生存关。“生存为何”是人在生存之后,为自己提出的新任务、新计划,它体现出人的目的、意志,它的解答有望使人摆脱人被生存选择的不自由状态。

“生存为何”不仅是为生存找理由、原因(理由、原因只是去解释生存),“生存为何”更是要为超越生存的人类指明目的、方向。“生存为何”就是人生意义问题,这是人类进入生活状态首先遭遇的问题,是生活问题中的首要问题。生存为何?人类至今并无一致答案,但给这些答案起了个名字――幸福,生存就是为了幸福。

五、何谓幸福

生存是最要命的问题,对人来说,幸福却是比命都要紧的问题。人自生存进入生活状态,开始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幸福有这样三个特征:

第一,幸福行动自成目的性。[3]当人开始思考生存为何的问题时,人类就开始审视自己的生存状态,开始伺机从中寻找创造幸福的机会。还是原来的世界,还是原来的家园,还是原来的狩猎活动,却因人类的另一种眼光,被赋予了新的意义,这个世界由原来的残酷变得可爱了。人不再像无头苍蝇一样,疲于奔命――为生存而战固然有紧迫感、义务感和使命感,但却只能是某种目的的代价。现在人开始把它作为人的生活本身。这种行为不再是某种目的的工具,而在人的转念之间成为人的生活目的。

幸福行动的自成目的性使人开始创造属于人类自己的生活。人开始自由地行动,为爱而爱,为恨而恨,为此而此,这才是“人”的生活。行为的自成目的性使得人从此开始踏上通往幸福的路。

幸福行动追求至善至美,这是幸福的第二个特征。[4]行动的自成目的性使得人能把现实生活作为幸福本身,把生活作为一个过程来享受,但是,它还不能为行动提供方向。享受仍然会空虚迷茫,追求完美为人提供了新的追求方向。人不再满足于悠然自得,而要紧张积极地行动,要把事做得至善至美。幸福行动的自成目的性使人有了主人的姿态,不再是自然进化的奴隶;幸福行动追求完美,使主人的自由有了实质内容。生活既然是我的生活,我当然不仅要享受、珍惜它,我更要拼命把它做好。追求完美成为人自由表达的自觉要求,使人的生命力再次张扬,呈现出更为积极进取的姿态。

为生存而进行的利益算计,是进化赋予人的本能冲动。追求至善至美使人从此掌握了做事之道,并在境界上超越了利益驱动的行事方式。这在一定程度可以解释现代社会一些聪明却只考虑自身利益的组织、个人为什么会因短视而在竞争中失利,也正好解释了为什么幸福之道不是为了生存却能具有生存优势,从而通过进化的选择之网。

第三,幸福是追求自我成长的过程。当人开始审视自己的生存状态,把思考的方向指向自身时,表明人从世界之中认出了自己,看到了自我,这就是自我意识。自我出现之前,人如同其它动物,没有灵魂,就是“行尸走肉”。没有自我的生物如同进化之神的奴隶,依本能行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代一代艰难地挣扎向前。每个体只是本能地完成进化赋予的任务:生存、繁衍,从而构成了进化链条中的一环。人类有了自我,开始不甘于做进化的奴隶。人要摆脱进化对人的控制,就是与本能做斗争。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幸福就是抗争,不幸就是屈服。

六、结语

每一代的生物个体包括人类都是自然选择的产物,每一代人类的所有生理特点及所有行为方式下的潜在心理机制无一不是进化而来,人类继承了它们,它们又反过来控制着人类。这一点,人类和其它生物一样,别无选择,这是进化心理学的贡献。人类如果像其它生物一样,全部按本能行事,忠实地扮演着进化所赋予的角色,即使在生存之余作一些消遣,那只能算作是在进化牢狱之中的放风。但是,人类却要在本能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习惯的控制之下创造一点儿自由,这点儿自由就是幸福。幸福就是为自由而战。

参考文献:

[1]巴斯Dm.进化心理学[m].熊哲宏,张勇,晏倩,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10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