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预结算管理办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9:36:41

工程预结算管理办法篇1

关 键 词:建设工程预结算审核方法

0 前言:

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近二十年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新材料、新技术、新规范不断地涌现,建筑更加丰富多彩,使得在建设工程中的预结算审核工作也在不断地规范、发展和完善。从事造价管理的人才在不断地新老交替,由于新手缺乏工作经验,在实际工作中就有可能造成工程量计算及套用定额和计算费用方面的差错。

1 目前我国建设工程造价的现状

1.1工程造价管理与市场不协调

目前工程造价的计价主要是依据国家、地方颁布的定额和相关的文件来确定的。首先,国家相关部门编定的统一定额过程长,更新慢,变化小。其次,除了国家的有关部门制定了统一的定额外,各省级的相关部门也以此为依据制定本省的定额。然而即便如此,这些规定的计价资料往往是以大城市的价格水平为依据编制,其他地区的市场价格难以得到反映。市场的供求变化和价格水平是波动的,尽管市场具有流动性,但各地区的差异在某时间段内也是十分巨大的。因此,定额的时滞性和盲目统一性必然导致工程造价的计价难以灵敏准确的反映市场变化,其科学性和准确性大打折扣,两者的不协调显现突出。

1.2工程造价计价不能反映竞争机制的要求

市场经济范围内,资源实现最优化配置的前提是自由竟争市场体系。建设领域内的竟争集中体现在建设工程招标投标阶段,而竞争的核心必然是价格。但事实上现行的工程造价计价方式有碍公平竞争局面的形成。例如:定额中度量过于精细,试图“绝对精细”地反映出建设项目所消耗的各种资源,从而形成的价格缺乏弹性。工程量的计算规则中对施工方法和施工措施都严格区分,使竞争性费用无法从造价中分离出来。不利于施工水平的提高,不利于竞争体制的形成。又如:目前的定价方式中,某些费用的取费标准按企业所有制性质或行政级别加以区分,人为地添加了企业竞争中的不平等因素。

1.3工程造价在招标投标中的限制

目前,全国各地先后建立的有形建筑市场采用最低价中标法,将政府投资的工程招标投标活动都纳入其中进行集体统一管理,明确招标投标方式,统一招标投标的程序和手续,审定各项工程评定主要方法,而各地的评定标方法各有差异。例如:评审法,合理低价法,二次报价法等。而理论上最优、实际中可行的最低价中标法在我国尚处于尝试阶段,大部分中标后的结果不理想,实施过程中甲乙双方矛盾突出。

1.4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总体素质急待提高

在国际上,从事建设工程造价工作被认为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我国从事工程造价工作的从业人员接近百万,大部分人的主要工作是套定额。甚至在今天的高等教育中,工程造价专业的学生最主要的学习内容仍是如何使用定额,如何套单价等等。因此,大部分人员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价格理论与实务知之甚少。技术与经济结合得还不完美。

2 建设工程造价管理中预结算存在的问题

工程预结算的编制与审核工作是一项很烦琐而又必须很认真去对待的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工作。在实际工作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差错,如定额换算不合理,由于新材料、新技术和新规范的不断涌现,导致定额缺项或需要补充的项目与内容不断增加,然后因缺少可靠的第一手数据资料,致使定额含有较多的不合理性;其次高估冒算现象在结算时也较为普遍,一些施工单位为了获得较多收入,采用多计工程量、高套定额单价等手段人为的提高工程造价。

3 建设工程造价管理中预结算审核的主要内容

3.1工程量审核最重要的是熟悉工程量计算规则

首先,要分清计算范围,如基础与墙身的划分界限、竖向结构中不同标号混凝土的划分、主梁与次梁的划分、有梁板、平板、无梁板的划分等。其次,要分清限制范围,如建筑层高超过3.6m,且顶棚需要装饰方可计取满堂脚手架费用;屋面坡度大于45。方可计算坡屋面外脚手架费用等。再次,要仔细核对计算尺寸与图示尺寸是否相符,防止计算错误。

3.2套用单价的审核

要注意采用的项目名称和内容与设计图纸是否一致;工程项目是否重复套用;材料价格套用是否合理。

对换算定额单价的审核。除按上述要求外.还要弄清允许换算的内容是定额中的人工、材料或机械中的全部还是部分.同时换算的方法是否正确,定额消耗量、定额基价是否准确,这些都将直接影响定额单价的准确性。

4 建设工程造价管理中预结算审核的方法

由于建设工程的生产过程是一个周期长、数量大的生产消费过程。具有多次性计价的特点。因此采用合理的审核方法不仅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将直接关系到审查的质量和速度。主要审核方法有以下几种:

4.1 工程造价全面审核法

全面审核法就是按照施工图的要求,结合现行定额、施工组织设计、承包合同或协议以及有关造价计算规则和文件等,全面地审核工程数量、定额单价以及费用计算。这种方法实际上与编制施工图预算的方法和过程基本相同,这种方法常常适用于初学者审核的施工图预算。投资金额不大的项目,如维修工程;工程内容比较简单。分项工程不多的项目,如围墙、道路、挡土墙、排水沟等;建设单位审核施工单位的预算等。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全面和细致,审查质量高,效果好;缺点是:工作量大,时间较长。存在重复劳动。在投资规模较大,审核进度要求较紧的情况下,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但建设单位为严格控制工程造价,仍常常采用这种方法。

4.2 工程造价重点审核法

重点审核法就是抓住工程预结算中的重点项目进行审核的方法。这种方法类同于全面审核法,其与全面审核法之区别仅是审核范围不同而已。该方法是有侧重的.一般选择工程量大而且费用比较高的分项工程的工程量作为审核重点。如基础工程、砖石工程、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门窗幕墙工程等。高层结构还应注意内外装饰工程的工程量审核。而一些附属项目、零星项目:如雨蓬、散水、坡道、明沟、水池、垃圾箱等,往往可以不审。其次重点核实与上述工程量相对应的定额单价.尤其重点审核定额帐目容易混淆的单价。另外对费用的计取、材差的价格也应仔细核实。该方法的优点是工作量相对减少.效果较佳。

4.3工程对比审核法

当单位工程的用途、结构和建筑标准都一样,其工程造价应该基本相似。因此在总结分析预结算资料的基础上,找出同类工程造价及工料消耗的规律性,整理出用途不同、结构形式不同、地区不同的工程的单方造价指标工料消耗指标。然后。根据这些指标对审核对象进行分析对比,从中找出不符合投资规律的分部分项工程,针对这些子目进行重点审查,找出其差异较大的原因的审核方法。

5结束语

建设工程中遇到的审核工作可谓各不相同。这就需要审核人员不断地学习进取。努力提高审核工作水平实事求是。一定要从如何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来考虑问题、并且处理好一切问题。

参考文献:

[1]俨玲、尹贻林,工程造价导论[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

工程预结算管理办法篇2

第一条为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规范财政投资评审行为,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财政投资评审工作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财政投资评审是指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对财政性投融资项目(以下简称项目)的预算、结算和竣工财务决算等进行评估与审查的行为。

第三条市财政部门是财政投资评审的主管部门,其所属的*市财政投资评审机构(以下简称评审机构)具体负责组织实施财政投资评审工作。

市审计、监察、发展和改革等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协同财政部门共同搞好财政投资评审工作。

第四条财政投资评审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坚持客观、公正、公开、科学、合理、廉洁的原则,保证评审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切实保护国家利益和维护建设单位、施工企业等的合法权益。

第五条市财政部门应当根据财政预算、基本建设支出计划的编制和执行要求,确定每年评审工作的重点和任务。

第六条财政投资评审应当建立“先评审、后下预算”、“先评审、后招标”、“先评审、后拨款”、“先评审、后批复决算”的财政投资建设资金及项目的监督管理机制。

第七条财政投资评审的范围:

(一)财政预算内各项建设资金安排的建设项目;

(二)政府性基金安排的项目;

(三)纳入财政预算外专户管理的预算外资金安排的项目;

(四)政府性融资安排的项目;

(五)其他财政性资金安排的项目支出。

第八条财政投资评审的主要内容:

(一)项目预算、竣工决(结)算的编制和执行情况及与工程造价相关的其他情况;

(二)项目资金的使用、管理情况;

(三)项目单位执行基本建设财务会计制度的情况;

(四)材料、设备定价合理性及执行政府采购规定的情况;

(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内容。

第九条财政投资评审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一)对项目预、决(结)算进行全过程评审;

(二)对项目预、决(结)算进行单项评审。

第二章职责划分

第十条市财政部门在财政投资评审工作中履行下列职责:

(一)制定财政投资评审规章制度,指导财政投资评审业务工作;

(二)确定财政投资评审项目;

(三)对财政投资评审提出具体要求;

(四)审核批复评审报告,并会同有关部门对确认的评审结果进行处理;

(五)安排项目资金的专项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处理;

(六)加强对评审工作的管理和监督,根据需要对评审结果进行抽查复核。

第十一条评审机构在评审工作中的主要职责:

(一)按规定负责财政性投融资项目的预、竣工决(结)算的评审工作,评价审查项目的完成情况,并依法出具评审报告;

(二)依法提供财政投资评审方面的技术咨询。

第十二条项目单位在接受财政投资评审中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提供评审所需相关资料,并对其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二)对评审中涉及需要核实的问题,应当积极配合,不得拒绝、隐匿或提供虚假资料;

(三)对评审机构出具的评审初步结论,自收到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提出书面意见,并由项目单位和项目单位负责人盖章签字;逾期未提出书面意见的视为同意评审初步结论;

(四)对财政部门出具的评审意见(结论),项目单位应当认真执行,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应当及时整改。

第三章评审实施

第十三条财政性资金投资项目在开工前,应向财政部门报审项目预算,经审定的项目预算,是财政部门确定项目支出预算、拨付财政资金的依据,是项目单位进行政府采购、招标的最高控制数,项目单位不得擅自突破和更改;若有特殊情况需调整的,必须报原审批部门批准。

第十四条凡列入财政投资评审计划的财政性投资项目,项目预算未经评审的,市财政部门不予安排项目预算支出和办理拨款手续;已竣工项目决(结)算未经评审的,不得办理财务决算批复及资产交付手续。

第十五条评审机构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组织专业人员依法开展评审工作,对评审结论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

(二)执行国家规定的投资评审操作规程,独立完成评审任务;

(三)按规定提交含项目概况、评审依据、评审范围、评审程序、评审内容、评审结论和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及对策和建议等内容的评审报告;

(四)建立严格的项目评审档案管理制度,完整、准确、真实地反映和记录项目的情况,做好评审工作有关资料的收集、存档和保管工作;

(五)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接受审计、监察等部门的监督。

第十六条评审机构开展财政投资评审工作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根据评审任务的要求制定评审计划,安排项目评审人员;

(二)对被审单位提供的资料进行初审;

(三)评审人员进入项目现场踏勘、调查、核实项目的基本情况;

(四)对项目内容按有关标准、定额、规定逐项进行评审,确定合理的工程造价;

(五)审查项目单位的财务、资金状况;

(六)对评审中发现的问题,向项目单位、施工单位等进行核实、查证;必要时开展对外调查,对项目相关情况的真实性作进一步核实;

(七)组织项目单位对项目结算初审结果进行会审;

(八)向项目单位出具评审初步结论;

(九)根据评审初步结论及项目单位反馈意见,依法出具评审报告;

(十)按规定程序和时限报送评审报告。

第十七条评审机构收到被评审单位报送的完整齐全的项目资料后,应当在下列时限内完成初步评审工作:

(一)项目预算:10—20个工作日;

(二)项目结算或决算:20—60个工作日;

(三)其他评审事项:10个工作日。

特大型项目或特殊项目确需延长评审时限的,须经市财政部门批准,并告知被审单位延长的理由。但延长时间不得超过30个工作日。

第十八条市财政部门应当自收到评审报告后5个工作日内出具评审结论。

财政投资评审结论是财政部门确定项目单位部门预算及支出预算、安排项目投资计划、拨付项目资金管理和监督、批复竣工决算的依据。

项目单位凭财政部门的评审结论,依法申请办理竣工财务决算批复、拨款及资产交付等有关手续。

财政部门对审减(增)的资金,按照有关规定予以核减(增)。

第十九条财政投资评审的费用由财政承担,评审机构不得向项目单位收取任何费用。

第四章罚则

第二十条对财政投资评审中发现的项目单位存在违反财政法规的行为,由市财政部门依据国务院《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予以处理。

第二十一条项目单位拒不配合或阻挠财政投资评审工作,拒绝、隐匿或提供虚假资料的,市财政部门将予以通报批评,并根据情况暂缓下达财政支出预算或暂停拨付财政资金;同时建议有关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二条财政投资评审工作人员、、的,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二十三条评审机构因过失或故意提供不实或内容虚假的评审报告的,应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四条各区、县(市)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五条本办法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

关于《*市财政投资评审管理暂行办法》的起草说明

一、制定的必要性

财政投资评审工作是财政的重要职能。这项工作在计划经济时期由建设银行代行,建设银行审查建设项目的预、决、结算,即“三算审查”,为提高建设项目预算的准确性,严格审查和办理工程结算和决算,准确核定工程造价发挥了重要作用。1994年金融体制改革以后,财政部收回了原建设银行代行的部分基本建设财政财务管理职能,1998年政府机构改革转变职能后,财政部进一步收回了建设银行代行的工程审价职能,成立了投资评审中心,财政投资评审正式成为各级财政部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市财政投资评审中心于1999年8月经*市编办批准正式成立,六年来,我市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紧紧围绕财政中心工作,以基本建设项目投资评审为工作重点,不断规范评审工作程序,严格执行工作规程,在加强财政投资项目的监督管理和保证财政资金规范性、安全性、有效性等方面做出了贡献,在财政改革和投资体制改革中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投资评审,市财政节约了大量资金,有效地加强了财政资金的监管,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财政投资评审工作是随着政府职能转变和投资体制改革而产生的一项新的工作,是一项崭新的事业,评审事业要健康稳定地发展,必须实现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因此,制订出台《*市财政投资评审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是十分必要的。

二、制定的依据和过程

(一)制定的依据

本办法的制定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参照财政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和《财政投资评审管理暂行规定》、财政部、建设部《关于建设工程价款结算暂行办法》。

(二)制定的过程

2004年11月市财政局着手《*市财政投资评审管理暂行办法》和《*市财政性投资建设项目工程预算评审管理办法》的起草工作。2004年12月底召开了有市发改委、市监察局、市财政局、市审计局、市建设局、市城管局、市林业绿化局、市水利局、市交通局、市建设投资控股公司、市通源建设公司等部门和单位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形成两个《办法》送审稿。2005年市政府将两部《办法》列入立法计划,市财政局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考虑到这两部规章有一定的重复,在征求市法制办意见后将两部规章合二为一,2005年11月将修订后的《办法》再次书面征求了上述部门和单位的意见并请相关部门进行论证,在充分吸纳相关部门和单位意见,借鉴外省市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经市法制办审查、修改形成本《办法》(草案)送审,并经2006年1月10日人民政府常务会议通过。

三、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

(一)关于项目预算、竣工结算和竣工财务决算评审的内容

根据预算法规定,财政部门应当加强对预算支出的管理,严格执行预算和财政制度,不得擅自扩大支出范围、提高开支标准;严格按照预算规定的支出用途使用资金,所以本《办法》中明确了财政投资评审内容包括“项目预算、竣工决(结)算的编制和执行情况”,财政部门评审项目竣工结算和竣工财务决算的主要目的是核实项目成本,并将评审结果作为财政部门安排项目尾款、批复竣工财务决算的依据,这是财政的法定职责,与审计职能完全不同。

(二)关于项目评审时限及送审资料的要求

1.财政投资评审中心完成预、结(决)评审的时限是参照财政部、建设部《建设工程价款结算暂行办法》(财建〔2004〕369号)并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订的。但是财政投资评审的完成时限必须建立在送审项目资料的完整和规范上,特别是工程结算资料。对报审工程预、结(决)算资料的要求,按照市财政局《关于规范财政投资建设项目概、预、结(决)算送审资料的通知》的规定报送。

2.具体的评审时限按照项目的投资额分段考虑。

3.本《办法》中的评审时限不包括等待补充完善资料、与建设单位等三方会审以及出现重大问题需要协调解决等因素造成的评审时间延长。

工程预结算管理办法篇3

绩效预算改革趋势

自2000年以来我国公共财政管理体制进行了部门预算改革、“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政府收支科目分类改革、国库集中收付改革、政府采购改革,上述改革基本是投入控制取向的预算管理改革措施,投入控制取向的预算管理加强了财政对资金的控制,减少了资金的浪费和沉淀,克服了过去财政资金使用不规范等问题。对公安院校来说,投入控制预算主要体现在基本支出按照生均定额标准拨付,项目支出经费按照核定项目专款专用,扩大国库直接支付范围等方面。近年来在财政部门的指导下,公安院校预算趋于科学化和精细化管理。科学化和精细化管理,就是在把握公安院校财务管理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运用信息化、专业化和系统化管理方式,建立健全工作规范、责任制度和评价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完善岗责体系,加强协调配合,按照精确、细致、深入的要求实施财务管理,不断提高公安院校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推进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是现阶段公安院校预算管理的主要内容,但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本质上还是重视从预算投入上控制,是投入控制取向管理模式的深化。然而,仅仅强调从源头上控制投入,强调在预算管理过程中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并不能保证公安院校资金支出取得好的效果。绩效预算就是指以支出结果为导向的预算管理模式。绩效预算强调资金支出的责任和效率,要求在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的全过程中更加关注预算资金的产出和结果,要求公共部门不断改进服务水平和质量,花尽量少的资金、办尽量多的实事,向社会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使公共部门行为更加务实、高效。绩效预算强调以结果为导向配置预算资源,有助于弥补单纯投入控制取向预算改革的不足,有助于提高公安院校资金使用的有效性和资金支出管理水平。当前,国家财政部门也在大力推进绩效预算改革。继财政部早年出台的《中央级教科文部门项目绩效考评管理试行办法》(财教[2003]28号)之后,2009年,财政部制定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财预[2009]76号),并于2011年4月进行了修订。2011年7月,财政部了《关于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意见》(财预[2011]416号)(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提出要逐步建立“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同年9月财政部廖晓军副部长在全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会议上做了《明确目标、扎实工作、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讲话,对我国近年来的绩效预算管理实践进行总结,并对下一步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提出了思路和工作要点。2012年9月21日,财政部下达了《关于印发<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规划(2012-2015年)>的通知》(财预[2012]396号),进一步明确了未来三年在中央和地方财政实施绩效预算管理的具体步骤和评价方案。同时,对于中央级普通高等院校开展绩效拨款试点工作,2011年4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实行中央级普通高校绩效拨款与项目支出预算执行挂钩办法的通知》(财教[2011]39号),规定了关键时点的预算执行率要求,督促中央高校加快项目预算执行进度,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从近几年来密集出台的规章制度可以看出,绩效预算管理已是下一步公共财政改革趋势。因此,在财政部门大力推进绩效预算管理的背景下,公安院校有必要顺应财政预算改革的趋势,探讨适合公安院校特色的绩效预算管理模式。

公安院校推进绩效预算管理模式探讨

首先,要提高公安院校预算管理意识,强化绩效理念。校属单位必须清醒认识到公安院校预算管理的目的是最大程度推动公安教育事业发展,要紧密结合公安院校事业发展的需要申请经费,同时要把绩效管理引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的全过程,重视资金的产出和效果。加强宣传,树立“全员预算管理”的理念,把预算绩效管理的必要性、典型做法通过报纸、校园网络等多种渠道向广大教职员工渗透,让教职员工关心学校建设和发展,促使大家积极主动地为学校筹措办学经费、合理使用资金、提高资金效益。其次,建立绩效管理机制。绩效预算管理是一项综合管理工作,与传统预算管理有很大的差别,公安院校应当对原有预算管理模式进行改革,成立以分管财务的校领导为组长,校属单位负责人为小组成员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组,总协调和负责学校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同时,在具体工作中,要配备业务精干、管理能力强的人员,真正负起绩效预算、绩效管理的责任。同时,要建立健全绩效预算管理制度。以财政部门关于绩效预算管理的规章制度为基础,建立适合本校实际的绩效预算管理办法、绩效评价体系和奖惩制度。尤其是随着新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出台,新制度强调在事业单位引入权责发生制。公安院校也应顺应改革,逐步树立投入产出、成本效益意识,明确高校绩效成本范围、核算规程和核算方法,设置反映绩效成本核算和对办学支出进行分摊的会计科目。同时,改革现有的会计报表体系,增加反映公安院校办学成果和成本消耗的报表,正确地核算办学成本。第三,设立科学的绩效管理目标。绩效管理是目标管理,公安院校绩效预算管理的核心就是要对办学活动设立目标,根据目标来衡量办学的工作量,并按照一定的标准和依据将工作量转化为可以计算的成本,以此为基础编制开展工作所需的经费预算。公安院校的绩效目标体系至少应该包括宏观办学绩效目标和具体分项目标。宏观绩效目标是指学校发展的战略规划,是学校办学达到的期望水平和社会对学校的认可程度,是一个中长期目标。宏观绩效目标是依靠具体分项绩效目标来实现的。分项绩效目标主要包括培养学生的绩效目标、教学目标、科学研究绩效目标、社会服务绩效目标及财务、资产、后勤管理绩效目标等。公安院校应该紧密结合自身实际,设立科学合理、可具操作性、易于实施管理的目标体系。第四,实施绩效运行过程的监控管理。预算绩效运行跟踪监控管理是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公安院校要建立绩效运行跟踪监控机制,定期汇总分析绩效运行信息,对绩效目标运行情况进行跟踪管理和督促检查,发现绩效运行目标与预期绩效目标发生偏离时,要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促进绩效目标的顺利实现。第五,建立预算支出评价体系,开展绩效评价工作。公安院校要结合学校实际编制绩效评价方案,设计评价指标,选择评价工具,制定评价方法。在经费类别方面,区分基本经费和项目经费,基本经费的绩效评价侧重资金支出的合规性,项目经费的绩效评价侧重经费支出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经费使用单位要根据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绩效评价,提交绩效评价报告。公安院校的预算管理部门要根据取得的成绩与绩效目标进行比对,找出结果与目标的差异并分析原因,努力查找预算资金使用和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提出整改措施。同时,建立预算支出绩效评价结果通报、反馈和应用制度,将绩效评价结果反馈给预算资金使用单位,要求预算使用单位根据评价结果整改落实,降低支出成本,增强支出责任。并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以后年度预算安排的依据,优化资源配置。同时,将绩效评价结果向教职员工通报,提高预算管理的透明度,接受教职员工的监督。

作者:成丽敏李热风单位: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工程预结算管理办法篇4

关键词:高校财务预算创新改革绩效管理实践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6-196-02

绩效是财务预算管理追求的目标,预算是学校最重要的财务管理手段,预算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在当前教育事业经费供求矛盾突出的形势下,充分发挥预算指挥效能,创造资金最佳使用效益,是高校普遍关心的现实问题。本文结合广东某高校财务管理实际,对实施财务预算和绩效管理的状况进行了实践和研究。

一、学校前期预算存在的问题

2010年以前,由于广东省生均拨款较低和学校自筹能力较弱,某高校财务预算基本上以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为主,学校的重点建设基本上依赖银行贷款解决,可供分配的专项资金主要依据领导指示进行预算安排。因此,学校在财务预算方面存在较突出的问题。

(一)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

学校内部预算虽然名义上采用“零基预算”,但往往流于形式,实际上相当一部分预算仍用“基数+增长”的老办法。在编制校内预算时,重点考虑人员和学生规模,大部分资金分配只考虑该部门以前年度经费使用情况,几乎没有考虑资金的使用绩效。

(二)预算执行随意性较大

由于预算观念较淡漠,预算管理缺乏刚性,预算期内调整、追加指标现象比较普遍。各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基本上没考虑预算资金在本预算期所需要完成工作,而进行合理分配,花钱随意,浪费严重。

(三)执行结果的评价机制缺乏

由于没有将部门经费和工作目标捆绑,与工作绩效挂钩,缺乏有效的预算管理奖惩制度,造成各部门忙于追加,争夺资金,部门之间资金矛盾加剧,而资金使用效益无人考核。导致一些部门平时花钱大手大脚,当预算经费不足时,反过来说学校财务预算指标下达不合理,或者说超预算是因为本预算期要办的事情比原来编制计划时预计得多,遇到必须要办的事情,就通过校领导要求财务部门追加预算指标;而另一些部门年底预算经费结余较多时,为保证下一个预算期学校不削减其预算指标,突击开支。

这种“重预算资金,轻绩效管理”的直接后果是,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严重伤害了广大教职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也造成了学校教育资源的浪费,阻碍了学校预算管理进一步完善和学校事业的发展。

二、建立学校预算绩效管理的必然性

2010年后,由于地方财政对高校投入加大,学校自筹资金的能力也有一定的提高,国家和地方对加强高校经费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率从不同的方面提出明确要求。特别是2015年,国家新《预算法》已公布实施,对于预算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学校内部建立以绩效为主线,推动财务管理理性化、信息化、精细化和绩效化,实现将预算资源从“投入控制”到“产出控制”、“规则导向”到“结果导向”、从“分散控制”到“系统控制”转变,成为学校财务预算管理的重点和核心工作。

三、学校建立绩效预算管理的主要措施

预算绩效管理是一个由“绩效目标管理、绩效运行跟踪监控管理、绩效评价实施管理”三个环节组成的管理系统,按照“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督、执行结果有评价”的总体要求,广东某高校逐步试行开展学校预算工作,具体采取了如下措施。

(一)建立三级预算管理模式,明确预算管理职责

通过了《××大学预算管理暂行办法》、《××大学资金支出审批管理暂行办法》等规章制度,建立起“三级预算管理模式”,即建立学校、归口职能部门和基层预算单位(部门)组成的三级预算管理体系。

将学校党委会作为预算管理的最高决策机构,财务部门根据绩效目标编制预算草案报学校财经工作领导小组评议、校长办公会审议后,提请校党委会审批。

在此过程中,学校财务部门是一级预算的日常管理部门。其职责是组织学校的预算编制工作,提出预算草案,定期汇报学校总预算及各级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和反馈预算执行情况;协调预算职能部门与基层预算单位之间的管理关系,协助职能部门做好预算执行绩效分析工作。

归口职能部门是指对全校性的专项预算资金具有计划、组织、实施的部门,其职责是落实、严格执行学校财务预算,制定归口资金的管理办法。按照学校预算编制的基本要求和方法,协助基层预算单位编制预算方案,并汇总报送到学校财务部门;根据学校批复的使用项目和预算额度,及时并足额划拨相关预算经费,定期与学校财务部门和基层预算单位核对预算的执行情况,做好预算执行绩效评价工作,协助预算单位制定改进预算执行的方案。

基层预算单位是预算执行的主体,其职责是落实和执行学校预算;按照学校预算编制的基本要求和方法,制定本单位的预算方案;在下达的预算额度和使用范围内,通过细化预算安排,落实工作责任,并经单位管理层集体讨论、决定并公布。同时,定期报告和公布预算执行的绩效。

(二)强化绩效预算执行

财务管理控制实际上是一套完整的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的综合性控制体系,涉及到财务管理的方方面面,而绩效目标、责任体系、运行机制、绩效评估和绩效提升是绩效管理制度的基本框架,也是财务管理控制的实践环节。因此,我们借鉴eRp管理中“集成管理和综合控制”的思想,重组业务流程,将不同类型、不同主题的数据到综合性平台上,实现对内部的业务流、财务流的全方位、多角度的集成控制。通过细化预算编制,明确预算支出的方向、用途和绩效目标,突出预算的业务性和绩效性;强化在申请、批复、执行三大关键环节中的多重审核,增强预算执行的目的性和效益性;实现业务、财务的自动流转、协同处理以及远程传输。通过严格的预算收支管理、细化的指标分配、及时的预算预警等措施,维护预算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三)落实预算执行结果的评估和利用

通过《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明确归口职能部门和基层预算单位在预算年度内对所属预算的执行情况和绩效实现情况进行考核和评价的责任,引导和推动各部门在一个完整的评估体系框架内,改进和完善内部运行机制,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将部门预算执行结果与部门全体成员收益和下年度预算分配适度挂钩,促进各部门全体成员在不断提高工作质量的同时,共同维护预算执行的权威性。

四、绩效预算管理在“创新强校工程”中的效能

2013年,为加快提升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广东省决定实施高等教育“创新强校工程”。省财政专门设立奖补资金,根据考核结果奖励“创强”优秀高校。在创新资源配置方法方面,财政资金安排由事前单项竞争为主转为综合打包奖补和事后奖补为主,奖补资金向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良好、建设成效突出、管理规范、引领示范作用明显的高校倾斜,增强“创新强校工程”建设的实效性,这就为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为了充分发挥资金在“创新强校工程”中的效能,某高校在2013年制定《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管理办法(试行)》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实施《“创新强校工程”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加强学校专项资金的管理,强化支出责任,建立科学、合理的专项支出绩效评价体系。为加强过程管理,学校成立了“创新强校工程”评估工作小组,运用“三级预算管理模式”,制定实施评估办法,加强对“创新强校工程”实施过程和结果的检查和考核。建立了“年初――年中――年底”三阶段式考评机制,年初着重对实施“创新强校工程”的各二级单位和部门进行了评估并及时公布考评结果;年中着重对重点实施项目进行阶段性检查与小结;年底着重对学校“创新强校工程”建设整体工作进行自评总结。根据考核结果建立了相应的奖惩机制,保证“创新强校工程”建设有序高效开展。

通过深入推进高等教育“创新强校工程”,某高校进一步完善现代学校制度,制定学校章程并获得核准颁布,深化学校法人治理模式改革;大力推进试点学院综合改革,创新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机制,提高民主管理水平。依托优势学科群,加强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地方政府以及国际社会的深度合作,“南海现代渔业协同创新中心”和“水产品加工协同创新中心”已经通过广东省第一批省级协同创新中心认定答辩。高水平大学与特色高校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及对外交流与合作工作推进顺利,改革措施及配套政策落实到位、运转良好,成效凸显,特色突出,充分调动学校各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通过完善和改进工作手段,强化财务预算,学校财务综合管理成效显著,绩效排名位于广东省高校前列,为学校的有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学校财务管理连续9年受到省教育厅授予的部门决算“优秀单位”的嘉奖。

五、结束语

实施财务预算和绩效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的发展方向。本文结合某高校财务管理实际,介绍了建立绩效预算管理的主要措施以及在“创新强校工程”中的效能,具有一定成效。但实际预算执行中,存在问题仍然较多,项目执行效率较低,很多十多年前的项目还长留账上;对长期结存专项资金的清理整合工作,学校个别职能部门还未引起足够重视,等等。今后,高校要根据新《预算法》、《高校财务制度》以及省教育厅相关法规文件精神,以实现学校工作要点为目标,不断优化资源配置,真正落实“管财有责”、“用财有效”和“理财有方”等理念,推进项目的规划和执行,增强预算支出的绩效,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最终实现“强校”目标。

[本文为2014年中国教育会计学会科研课题一般性课题,名称:新时期高校财务预算优化创新与绩效管理研究。]

参考文献:

[1]张界新,廖开锐.绩效管理与高校财务管理模式的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11(1)

[2]刘庆.高校财务预算绩效管理探讨[J].经济师,2011(11)

[3]王文明.完善我国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策略探析[J].会计之友,2014(36)

[4]张界新.基于绩效导向的高校财务管理控制[J].会计之友,2010(8)

[5]雷振华,邹果.内部控制视角下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J].财务与会计,2014(10)

[6]胡军勇.在高校内部实行绩效预算的思考.教育财会研究,2007(6)

[7]方美翠.浅谈高校预算绩效管理.昆明医学院学报,2009(12)

[8]付旭辉.浅析高校绩效预算管理体系.经营管理者,2010(12)

工程预结算管理办法篇5

(一)经费来源复杂多样,经费管理办法各有不同高校科研项目经费逐年增长,除了国家加大科研投入之外,还有公司企业需要提高生产力,借助高校科研实力解决实际生产问题。故高校科研项目经费一般分为横向和纵向,并按项目来源不同,实行不同的科研管理办法,一般横向科研经费管理比较严格。来自国家财政拨款的,不同于一般公用经费,作为项目经费管理的,对其支出管理比较严格,属于横向,类同事业经费管理;而来自上级单位的,其支出往往受上级单位意向而定,或者按照申请时的预算明细表执行;但是来自其他单位的,往往都没有纳入部门预算,属于纵向项目,对支出管理往往相对为松懈,造成有些支出不可避免地出现混乱的局面。

(二)项目管理与财务管理相脱节高校教师对科研项目的管理办法缺少必要的了解,同时缺少必要的财务知识,项目申请编制预算时缺少必要的前瞻性,随意性比较大,对科研过程实际发生的支出不能很好的把握。项目实际报销中提供的票据很繁杂,大部分是易于获取的票据,忽略了最初的预算。项目执行过程中,经费负责人不能及时了解经费执行情况,经常是结题时发现经费支出与预算存在严重不符,需做退回经费或者调账处理。财务部门按照教师提供的发票所开具的详细内容进行会计科目核算,与预算内容不一致。比如打印纸,按照会计科目应该对应办公费,但是有些老师做预算时放在材料里面,实际对应的会计科目应为材料费。这样就导致财务核算和预算编制不一致。

(三)项目结题,经费不结题科研管理部门(如科技处等)会按照科研项目实施的期限进行项目中期考核和结题验收,着重科研成果的验收,但是与财务工作相对独立,容易造成项目已经结题验收,经费还有结余,或者项目初期,所有经费已经执行完毕。现在有些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中已经写明项目结题后结余经费收回,这样就会造成项目负责人在结题前突击花钱,这样不利用科研经费合理使用。项目负责人缺少渠道和必要的财务知识,对项目的执行进度了解不及时,不能发现决算和预算的不一致性。财务核算没有预算作为指导,随意性比较大,造成预决算不符。科研业务管理部门重点验收科研成果,对科研经费缺少必要的监督。科研项目的预算、核算、决算管理相对脱节,各部门独立工作,缺少信息共享,没有必要的沟通,造成管理脱节现象,对科研项目的监管存在漏洞,不能有效的促进科研项目开展,转化为生存力。而信息化正是借助计算机网络,传递数据,分享资源,顺畅沟通,实时反馈。

二、通过信息化建设解决现有问题

(一)完善科研管理办法制度建设,着重加强部门合作制度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制度是管理的准则。经费来源复杂多样,经费管理办法各有不同,高校教师不能明确区分各种经费的管理办法和使用原则,高校应按照国家有关科研经费管理规定,结合本校实际,联合财务部门、科研业务管理部门等制定详细的科研管理办法制度,明确分工,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和义务,使工作有章可循。管理办法制度不仅应包括科研经费的预算、核算、决算及验收考核,结余经费如何处置等各方面,还需借助学校的多媒体平台等多方面进行推广宣传。

(二)搭建以预算为指导,核算为核心,决算为重点的科研项目管理平台高校已经普遍实现以计算机软件为载体的信息化管理,特别是财务管理方面都采用了财务管理软件,改变了传统的手工做帐。故在科研管理方面也可搭建以预算为指导,核算为核心,决算为重点的管理平台,借助财务软件,编写科研管理软件,软件分为三大部分:预算、核算、决算;完善科研管理的信息系统,建立学校科研、财务等部门和院系、项目负责人共享的信息平台,实现科研项目从申报、评审、立项、执行到验收的全过程数字化管理与服务。在财务核算系统中,对科研经费建立双预算指标进行控制管理,即分别对科研经费各控制项的分项控制、与每次到款金额(可用金额)的总额控制。高校教师按照项目申请书中经费使用预算填写科研管理软件的预算;财务部门以预算为基础进行核算;科研管理部门按照核算进行决算,并进行考核。在科研项目申请项目时,申请人进入系统填写预算表,可以在系统中选择预算科目,然后根据不同的项目对预算科目的解释选择会计科目,并填写预算金额提交申请表,这样申请人在申请时就能清楚地了解项目的预算情况。当项目批准下来后,申请人向科研处和财务部门提供科研项目批复、项目合同和其他必要的资料,科研处在审查相关资料后,在系统中选择相应项目的预算单进行批示,系统自动发送提示财务相关预算管理人员批示的等待信息,财务部门预算管理人员在审查相关资料后,对原有预算表进行审核和调整,若批复下来的科研项目额度与原申请预算有差异,则调整预算表,若没有差异,则直接批示。此后,整个项目经费的使用将严格依照批示的预算表执行。项目负责人按照预算提供票据,财务部门按照预算进行核算,项目结题时按照核算内容出具财务决算报告。教师可以利用工号密码进入管理平台一步一步操作,进行提交,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时时接受数据,然后进行审核通过,建立项目。所有的操作都可以在网上直接进行。如果预算不通过,可以给出不通过的原因,提出修改建议。教师可以在平台上时时看到自己的项目审核进度,并可以查看财务核算是否与自己的预算相符合,如若不符,及时反馈财务部门,进行核实修改。

(三)加强科研项目考核验收,同时进行科研经费结题财务部门审核项目负责人提供的票据,按照预算批复指定核算会计科目。项目结题时可以按照日常核算内容出具项目财务决算报告。在科研项目验收同时,提交科研经费财务决算报告,把项目结题和经费决算同时进行,这样可以避免项目结题而经费不结题。若存在结余经费按照科研经费管理办法执行。在科研项目进行过程中,科研项目管理平台可实时生成财务经费使用报告,便于项目负责人了解项目经费执行进度,分类预算使用多少,合理安排经费使用,争取做到项目实施和经费执行保持同步。

(四)完善科研项目验收考核制度科研项目验收只重视论文等成果验收,忽略财务、学院等部门考核。科研项目管理部门应建立多层次多角度项目验收,联合学院、财务等部门进行项目定期考核,不仅对科研论文进行验收,还需要结合学院日常工作考核,财务部门对项目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考核,审计部门对经费使用全程跟踪监督,加强管理。

工程预结算管理办法篇6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碧磊嫣”为你整理了这篇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龙翔街道办事处关于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结果整改报告

昆明市五华区财政局:

为促进预算部门提升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水平,强化部门支出责任,规范资金管理行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保障部门更好地履行职责,贵局委托中审众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云南亚太分所,采取直接介入的方式,对我单位2019年部门整体支出进行了绩效评价。绩效评价小组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绩效评价方案和评价指标体系,根据我单位上报的自评报告、提供的相关资料和现场抽样调查情况,经过综合分析和充分沟通,形成绩效评价报告。评价过程专业严肃,评价结果真实全面。我单位收悉报告后高度重视存在的问题,认真整改落实,现将整改结果报告如下:

绩效评价结果我单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管理工作不规范。

1.未及时修订完善相关管理制度。街道办相关制度制定时间为2005年3月,未及时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2〕21号)文件要求,结合街道办实际情况修订完善相关制度,如预算绩效管理办法、收支管理办法、政府采购管理办法、预算资金管理办法、资产管理制度、项目管理办法、合同管理办法等。

2.资产管理不规范。①固定资产会计核算不完整,未按照《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财政部关于印发〈政府会计准则第3号——固定资产〉应用指南的通知》(财会〔2017〕4号)要求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②固定资产财务报表与决算报表数据不符,会计账固定资产原值6,539,551.03元,决算报表固定资产原值5,425,787.83元,差异1,113,763.2元;③固定资产日常管理不规范。如未根据《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2〕21号)等文件规定定期进行固定资产盘点;未按《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核实管理办法》(财资〔2016〕1号)文件规定对固定资产进行卡片管理;经抽盘,账实不符、账账不符。

3.业务管理有待加强。①考核任务完成率不高。经抽查,抽查考核任务35项,实际达到上级下达标准27项,完成率为77.14%;②采购程序不规范。经抽查,红色物业氛围提升项目未见采购计划备案表、成交通知书、项目验收单等资料;③部分项目未按计划完工。经抽查,茭菱路微改造项目计划开工时间为2018年9月28日,竣工时间为2018年11月06日,实际竣工验收时间为2019年4月,未按计划时间完成。

(二)预决算管理有待提高。

1.预决算编制不合理,预算调整幅度大,基本支出及项目支出预算数与决算数差异大。如劳务费预算数3,657,600.00元,决算数0.00元,差异数3,657,600.00元;项目支出预算数为4,680,000.00元,决算数为5,953,220.00元,差异数为1,273,220.00元;预算批复数22,377,896.00元,预算调整数(不包含基本支出)1,273,220.00元,预算调整率6%。

2.政府采购实际金额与预算数相差较大。政府采购预算数825,000.00元,实际政府采购金额7,015,194.04元,政府采购执行率850.33%。

3.部分支出占用项目资金。如2019年12月31日第44号凭证,从1102民政事务经费项目中列支中队支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影片支出900.00元,该款项不应当从项目中列支;2019年8月31日第48号凭证,应当由单位承担的8月份医疗保险费105,491.86元从非财政项目资金中列支。

4.未依据预算执行情况、会计核算情况编制决算报表,决算报表编制不规范、不准确。如财务信息列示项目支出-办公费393,677.17元、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2,708,082.69元,单位编制决算报表时全部列入决算报表项目支出-办公费5,953,220.00元;批复的预算文件列示基本支出-劳务费3,657,600.00元,财务信息列示基本支出-劳务费4,584,240.42元,决算报表基本支出-劳务费0.00元。

5.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①原始附件不齐全。如2019年12月31日16号凭证,支付红色物业氛围提升,金额22,830.40元,使用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支付该笔款项,未见财政授权支付到账通知书。②会计核算不规范。如2019年8月31日48号凭证,支付8月份单位医疗保险,金额146,428.59元,使用专户(账号:3960188000136193)支付该笔款项,账务处理使用“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

6.结转结余资金过大,资金使用效率低。非财政拨款结转结余1416.53万元,财政拨款结转结余61.68万元,长期挂账,未进行清理,资金使用效率低。

(三)绩效管理重视程度不高,绩效理念未牢固树立。

1.绩效目标设置有待完善。①绩效目标不完整。如依据街道办事处职能,2019年绩效目标中缺少监督专业管理、指导自治组织等内容;设置的效果和可持续方面不完整,如未针对临商税收、建筑业总产值完成情况等经济效益方面设置绩效目标;②部分绩效目标与年度工作内容不匹配。如绩效目标中设置“招商引资任务额完成率”,但该项任务目标在2019年已停止下达;③项目绩效目标设置不明确,各项目之间存在重复交叉的绩效目标。如党政工作与社区工作中指标“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第一阶段区级示范点创建达标凤翥社区、菱角塘社区”、“完成两个社区党群活动服务中心建设(人民西路社区、西站社区)”等存在重复;④部分绩效指标不清晰,不具有可衡量性。如“辖区困难群体救助”、“逐步完成老旧小区改造升级”等指标值均为“7个社区全覆盖”,应以“辖区困难群体救助人数或比例”和“提升改造数量或比例”等指标值进行设置较为合理。

2.未建立健全绩效自评管理机制。未结合年初预算批复及部门特点补充设计个性指标,自评报告附件不齐全,如缺少问卷资料、访谈记录、基础数据表。

(四)部门履职中,部分指标未达到预期产出目标,效益不明显。

1.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增长-0.49%,未达到目标11.5%;限额以上零售业商品销售额完成-1.12%,未达到目标14%;限额以上餐饮业营业额完成增长-6.3%,未完成目标20%;建筑业总产值增速-30.14%,未完成目标1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比例为66.24%,未完成上级下达指标。

2.适龄儿童教育方面由教育部门负责,当需要街道办处理时,由教育部门通知街道办事处进行处理,2019年未接到相关通知,但存在部分适龄儿童不愿意进行义务教育,入学率无法达到100%。

3.群众上访未形成相应的记录,未建立健全相关管理机制,经了解群众上访人数及事项较上年并未减少。

4.部门在履职中未对部门职员制定相关的培训规划及实施计划。

龙翔街道办事处整改结果和目标

(一)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1.修订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依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2〕21号)文件要求,结合街道办实际情况修订完善相关制度,包含预算绩效管理、收支管理、政府采购管理、预算资金管理、资产管理、项目管理、合同管理等制度。健全内部管理制度,为街道办提供制度保障,确保工作开展程序化、规范化。

2.规范资产核算,强化资产日常管理。①严格按照《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财政部关于印发〈政府会计准则第3号——固定资产〉应用指南的通知》(财会〔2017〕4号)的要求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②认真核实固定资产实物以及固定资产卡片账,对固定资产账务及报表进行清理核查,对于已毁损的资产及时进行报损处理,做到账实、账卡、账账相符。③规范固定资产日常管理。依据《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2〕21号)等文件规定定期或不定期开展资产的清查盘点工作;按《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核实管理办法》(财资〔2016〕1号)文件规定对固定资产进行卡片管理;同时对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形成的资料进行妥善保管。

3.加强业务监督管理力度。①根据签订的目标责任书中分解的目标任务,督促相关部门加快各项工作实施进度,按时完成规定的目标任务,及时发挥财政资金效益;②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规定及工作开展情况,优化完善采购程序,对不在政府采购目录的采购事项,参照非招标投标采购方式实施采购,规范采购事项,以保证采购事项合理合法,保障单位采购经济活动安全有效;③加强项目前期调研和评估论证,预留足够的项目实施时间,在项目管理过程中,提高项目监督管控意识,督促项目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二)规范预决算编制管理,强化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性。

1.不断加强预算编制管理,保障预算编制的合理性、科学性;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及云南省相关规章制度编制预算,并不断完善预算编制体系,保障预算数据全面性、完整性;不断强化预算资金约束力,优化收支结构,提高预算资金使用效益;及时向各部门通报预算执行进度,促使业务部门合理安排工作,有效保障预算资金的透明度;统筹规划预算资金,确保预算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合法性。

2.不断完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管理机制,灵活继续教育方式,不断组织开展业务技能和会计职业道德的培训;建立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管理机制,保障会计基础工作顺利开展;组织开展法律法规、职业道德及会计相关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切实帮助会计人员提高素质、积累经验、更新知识,促使会计基础工作有效开展,保障会计数据的真实完整;

3.加强对结转结余的规范管理。

(三)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提高预算绩效管理水平。

1.结合龙翔街道办事处部门职能职责、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并以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设置完整、合理、清晰、明确细化且具有可衡量性的绩效目标和指标。

2.根据部门及项目特性,制定绩效自评工作机制,以各部门负责人及项目负责人、财务人员及涉及到的相关人员为成员成立绩效自评工作小组,在开展绩效自评过程中,自评工作小组应相互配合,提高绩效自评质量;结合年初预算批复的绩效目标、部门职能、年度计划及中长期规划补充设计个性指标;绩效自评报告应有客观真实的佐证材料作为支撑依据,绩效自评结束后,加强对绩效自评结果的应用,同时为部门评价和绩效评价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四)完善工作方式及内容,提高效益。

1.加强街道办事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完善协调工商、税务等工作,为区域经济提供高效服务,检查区域经济发展计划和规划的执行情况,分析辖区内经济发展状况,对未达标经济目标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

2.主动关注辖区内适龄儿童义务教育情况,支持解决教育部门遇到的适龄儿童义务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难点,为提升辖区内人民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3.加强群众上访事项管理,建立相关管理机制,群众上访及事项形成相应的记录,有针对性的为辖区群众解决问题。对于项目遗留问题,协调相关部门,加快群众反映问题解决进度。

4.加强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定相关的培训规划及实施计划,并遵照执行,提高管理及工作水平。

工程预结算管理办法篇7

关键词:校办企业;财务预算;管理

一、高校校办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必要性

(一)加强财务预算管理是校办企业转变管理模式的迫切需要

高校校办企业要想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一席之地、获得高收益并不断发展壮大,突破传统事业单位管理模式的局限性,向现代企业管理模式转变,应将所有校办企业都当做一个集团公司来看待,以总体战略目标为指导,对校办企业内部的协作和全面管理更加注重,加强校办企业计划能力、组织能力、控制能力和协调职能,以期实现集团总体战略目标。只有这样,才能让校办企业集团所属的控股企业(单位)的子目标与集团公司整体目标相一致,同时也使高校经营资产的战略选择、投资方向与经营者的所有管理行为一致。这种管理模式无疑需要校办企业的管理者要抓住核心,能将所有校办企业的管理工作和全部生产经营活动有效整合、贯穿起来,进而从整体上提升校办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营利润。从近几年我校校办企业的管理经验来看,其核心就是财务预算管理。

(二)实行财务预算管理是校办企业改制的必然选择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化和全面化,高校校办企业近几年也在进行积极的产权结构调整,并逐渐向集团化和多元化发展。目前,我省大部分高校相继组建资产公司,进行产权调整,并将其作为其他校办企业的主要投资方。资产公司作为主要的投资方,在关注企业当前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关注校办企业的未来发展前景,既注重校办企业产生的当前利润,但又要重视对校企未来的获利能力和发展能力。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要确保资产公司作为主要投资方的利益,对其所属校办企业的管理也应从经营成果(利润预算)的角度向着经营过程(如资金预算),并延伸到经营质量(资产负债预算和现金流量预算)的方向转变。

(三)校办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是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随着校办企业经营业务不断扩展,财务管理和财务核算不再是简单的资金收支活动,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财务管理活动包含了多项内容,如日常经营管理、筹资方式选择、投资决策等。校办企业改制后,财务管理在选择投资方案的时候既要比较优劣,又要合理调配校办企业的所有资金,并能对闲置资金做到有效利用。校办企业是否能准确预算所需资金,是否能有效适时地筹集到所需资金,关键在于校办企业财务预算的有效性和准确性,这也是整个校办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

(四)财务预算管理在校办企业发展中意义重大

财务预算全面反映经营预算和决策预算的结果,是全面预算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首先,以企业战略为出发点编制的财务预算,对校办企业一定时期内的总体目标及各相关部门执行的具体目标加以明确,使得本企业各部门明确了自己的责、权、利,从而更加有针对性的完成企业总目标。其次,财务预算是企业各部门之间沟通协调的有效工具。第三,财务预算为校办企业的经营业绩考核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实施公平奖惩,划清责任,打破校办企业传统的平均绩效原则。这些指标也构成了校企各部门的基本指标,激励各部门为了完成指标而努力奋斗,达到了提高经营效益的目标。最后,严格审批的财务预算可以有效控制企业的决策风险、经营风险,校办企业根据资金预测,量力而行。

二、高校校办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预算主客体缺乏沟通,参与人员少,忽略长期战略目标

校办企业缺乏独立完整的预算体系,大多沿用学校预算体系,是以财务部门为主体进行编制,严重缺乏其他部门参与和配合,而财务部门对校企的长期经营战略了解不够,造成财务预算与实际经营成果出现偏差。另外,由于校办企业的董事会和董事长,尤其是作为集团公司的资产公司的董事会和董事长对开展财务预算管理的必然性这一问题认识并不到位,在整个财务预算的编制过程中参与少,财务预算的编制、复核反馈、调整工作都在财会部门或预算小组,其他部门人员参与度也不高,致使财务预算管理缺乏一定的预见性和权威性,难以真正发挥财务预算的管控作用。部分校办企业管理层在编制财务预算时更看重眼前利益,而对企业发展的长期战略目标不够重视,导致出现了预算不连贯、衔接性较差等问题,且各项预算指标与企业长期战略目标不相适应。

(二)财务预算管理制度不健全,更新慢

当前,资产公司作为高校校办企业的管理机构,没有成立专门的预算管理机构和相应的预算管理制度,导致财务预算无章可循,起不到事中控制的作用。有些财务制度可能已经过时,不适合当前校办企业的财务实际情况。例如,在编制差旅费支出时,以前的财务制度中规定的标准较低,而实际发生的住宿费、乘车费等支出远远高于现有标准,这给财务核算带来不便。

(三)财务预算编制缺乏严谨性,随意性大

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多数校企不愿将利润预算高于上一年度实际数,其目的是将成本费用尽可能多申报,不按财务部门要求填报。校企管理层对预算编制不够重视,没有严格按照经营情况来预计财务收支,加之没有财务预算管理制度的约束,校办企业上报的财务预算随意性大。预算组织不合理,财务部门承担了大部分预算编制过程中的工作,正加了财务部门的工作量,导致了出现错误频繁,工作效率低等问题,在考核时也难免会不公平。

(四)预算执行力不足,缺乏有效的绩效考核与奖惩机制

校办企业预算经批准后应严格执行,未经相关程序不得随意变更或调整。但在运行过程中,很多校企忽视弱化了预算管理,有时会出现年终突击花钱的现象,造成有章不循。造成这一现象的更深层次原因是缺乏有效的绩效考核与奖惩机制,对预算执行的约束性和规范性。同时,在年末执行完财务预算后,没有相关人员组织考评校企财务预算执行情况。

(五)财务预算只考虑自身情况,忽视宏观环境

校办企业财务预算管理过程中,通常宏观环境的变化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主要以历史指标和过去的经营活动为基础,结合现有市场、资金量、技术水平等来确定未来的财务预算指标,使很多财务预算指标不适应宏观环境变化,在校企实施时遇到诸多难题。没有对宏观环境详细调查,只考虑自身因素确定出的财务预算同样很难在校办企业执行。所以,加强校企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不仅要考虑自身因素,更要考虑对宏观环境进行一系列的全面、详细调查,做出相对准确的估计。

三、提高高校校办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水平的对策建议

要解决校办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仅要从制度上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建立完整的考核评价体系,更要完善监督机制,不仅要关注宏观环境变化,更要重视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一)加快更新财务预算管理制度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制度要先行。高校校办企业如何建立独立完整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是财务预算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的关键。经走访部分高校校办企业发现,现有的财务预算制度陈旧落后,管理层不能与时俱进。在校企转型改革的关键时期,校办企业应组织专业人员制定有效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为约束部分人员编制预算的随意性提供依据。同时,财务预算制度应明确预算编制时间、编制基础、编制方法、编制程序等。

(二)加强主客体的沟通,使财务预算编制与长期战略目标一致

校办企业从员工到管理层都应参与到预算编制工作中。各校办企业的财务部门显然不能全面了解掌握本企业的经营活动及其变化动态,编制出的预算不能完全反应企业实际。财务部门应集思广益,发动全体工作人员,认真听取各部门意见和建议,让他们体会到自己的利益与校企利益紧密相连。

校办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必须与本企业的长期战略目标保持一致。首先,管理层应高度重视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摆脱轻预算重核算的陈旧观念,深刻认识到本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性,是校办企业发展中要加强的重点领域。其次,为了促进校办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应以整体战略目标为基础进行财务预算管理,可把校办企业的当前利益与长期发展有机结合起来。财务部门应将本企业制定的战略目标分解成为经营目标与发展目标,与各部门协调沟通,使他们认识和了解这些目标。

(三)建立科学的校办企业的财务预算考核评价体系

如果不进行财务预算的考核评价,那么财务预算管理也变得没有实际意义。考核评价预算指标值与实际执行指标,一方面是对校办企业员工取得良好业绩的肯定,另一方面也能发现经营上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对今后的经营管理大有裨益。为了打破高校事企一体化的奖金分配制度,调动校办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建立财务预算考核评价激励机制尤为重要。非高校校办企业财务预算管理评价体系多采用平衡计分卡,这一方法对高校校办企业来讲,相对复杂。建议校办企业应建立更符合自身需求的财务管理评价体系,选择的财务指标应能很好地体现预算成本、费用的控制程度,如成本费用利润率、主营业务利润率等,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逐渐完善财务预算管理评价体系。实践证明,在校办企业建立科学的财务预算考核评价体系,能明显提高经济效益。

(四)建立校办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委员会,监督预算编制与执行

财务预算管理的一个重要要求是把审计监督贯穿于财务预算的全过程。首先,既要抓好预算编制审计,又要抓好预算执行审计;既要审计预算收入,更要加强着预算支出审计;既要从预算执行结果出发,又要在预算执行的全过程进行审计,逐渐健全和完善财务预算管理,促进财务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其次,目标要明确,促进财务预算的合理、准确,规范和有效,促使财务预算的执行和经营目标的实现。适时加大支出结构调整的审计,增强预算的透明度和约束力。通过对采购、运输等过程的审计,有效控制资金使用中的不合理现象。

为了防止决策者的独断专行,校办企业应在资产公司建立专门机构,即财务预算管理委员会。该机构负责视察校办企业的整体运行,对预算编制工作提出指导性的要求与建议。预算编制完成,上交财务预算管理委员会,通过演算、论证后,由财务预算管理委员会决定预算方案是否通过。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财务预算管理委员会可随时抽查,审核预算执行情况。对于要变更调整财务预算的校办企业,均须报财务预算管理委员会投票决议。年度财务预算执行完毕后,由财务预算管理委员会根据评价财务预算指标,汇总分析各校办企业的预算执行情况,并向资产公司董事会提出奖惩方案。

(五)提高财务预算的准确性、合理性,关注宏观环境变化

编制财务预算最大的问题就是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比如,我们在确定财务预算现金支出时,必须先预计各供应商价格或学校招生生源的稳定性(适用于校企中的民办学校),利用合理的假设方法,是提高财务预算的准确性、合理性的有效途径。因此,校办企业编制财务预算时除了考虑自身因素,应更多关注宏观环境的变化,如银行货币政策、政府宏观调控手段、税收法规、市场环境变化等一系列具体因素。

(六)提高财务人员素质,培养业务骨干

校办企业财务人员大多从高校内部借调,在编制财务预算时依然采用学校的事业单位财务预算模式来,影响了财务预算的准确性和合理性。编制财务预算我们虽然提倡企业各部门均参与其中,但财务人员是整个财务预算过程的核心人物,财务人员素质的高低决定着财务预算的质量和工作效率。首先,可由集团公司财务部门统一组织财务人员学习掌握校办企业财务预算的一般方法和原则,开展经常性内部财务人员之间的交流。其次,有针对性地选择在校办企业之外的专业培训,如定期的法规政策培训、会计继续教育学习等方式,培养业务骨干,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最后,对在岗财务人员实行分层管理,明确岗位职责,合理配置有限的人力资源,注重企业文化理念的培养,努力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

四、结束语

财务预算管理作为一种管控工具,其作用对于企业管理过程是不言而喻的,弹性而有效的财务预算不仅可以节约资源,而且还可以将员工工作效率提升,达到企业的战略目标。随着校办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管理者管理水平的提升,对于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也是日渐提升。加强和改善高校校办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是实现管理创新,推动校办企业管理工作进步的重要环节,关系到校办企业的长远发展,使校办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力。(作者单位:四川广播电视大学)

参考文献:

[1]高静波.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问题、原因及对策[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2).

[2]肖铮.企业预算管理[J].数字化期刊,2010(2).

[3]胡光荣.加强高校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思考[J].教育财会,2012(9).

[4]陈胜权.高等学校校办企业财务预算评价体系的构建[J].现代商贸工业,2010(11).

[5]张长胜.企业全面预算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工程预结算管理办法篇8

(一)财务工作理念的转变

为加强财务收支监督管理,建立公开、高效、廉洁、务实的财务管理运行机制,黄山风景区2010年成立了会计核算中心,与行政财务科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承担着风景区各部门行政运行、遗产地保护、旅游发展及重点项目建设等各项资金的收支结算与管理工作。为适应改革发展的要求,我们及时转变观念,积极探索,不断推动财务工作实现质的飞跃,逐步实现从“事务型”向“管理型”的转变,形成了依法理财、科学管理的良好局面。

1、依法理财观念逐步树立。制定和完善了预算管理、会计核算、项目资金、资产管理和内部审计等一系列管理办法和制度,初步形成一套科学合理、比较健全、符合实际的制度体系,使财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积极开展财经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加强监督检查,促进了各项制度的有效落实。坚持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确保整个财务工作在科学、规范的制度框架内运行。

2、服务基层观念不断增强。黄山风景区承担着约720平方公里风景名胜资源保护与管理的职责,大部分基层站所远离核心办公区,工作和生活条件比较艰苦,预算安排上优先向基层站所倾斜,加大了对基层单位的资金投入,确保基层站所业务装备的标准化配置,逐步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逐步提高基层单位的经费水平。

(二)各项基础管理工作日趋规范。

1、预算管理更为加强。作为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年度综合预算安排上按“保工资、保运转、保资源保护、保上缴上级支出和保重点项目建设”的五保原则,科学合理安排支出项目,不断完善和修订各项供给定额。一是实行收支全额预算管理,将所有政策范围内收支统一纳入预算管理,把所有收支活动纳入经费集中支付的轨道。二是革新预算编制方法,在预算编制过程中,深入到业务处室对接项目预算编制工作,进一步细化预算所涉及的项目支出,科学合理地统筹安排项目支出。三细化预算编制。对人员经费部分,细化科目,具体到人;对公用经费部分规定了具体开支标准和额度。四是规范预算审批流程。作为全额自收自支单位,年度综合预算严格按“三上三下”方式,经专项会议集体签批。五是预算执行上力求从严。实行日常公用经费“定额包干、分灶吃饭”的部门预算管理办法,控制一般性消费支出,各预算单位的具体的支出情况定期通报。对超预算的支出或预算没有安排的支出,一律不予办理报支或拨款手续。从而有效防止随意支出经费,优化了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2、财务集中支付更为有序。明确规定黄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只有核算中心一个支出渠道,要求财务人员从严把关。一是把好进口关。要求各单位严格按照省市核定的收费项目进行收费,既不得超范围超标准收费,也不得应收不收或少收,对取得的各项收入一律统一缴存至银行统管账户或指定账户,严禁私设“小金库”、账外账。二是把好出口关。实行经费集中支付,对未纳入预算或超出预算的支出,一律不得列支;审批手续不全的一律不得列支;原始凭证不合法不合规的一律不得列支,从而保证了经费集中支付的规范有序。

3、银行帐户管理更为规范。各单位银行账户的开立、变更、撤销均由会计核算中心统一审核后报上级部门审批同意,未经审批的银行账户,一律撤销。会计核算中心在银行开设基本帐户作为统管账户,对各项资金实行集中管理,各单位项目建设可根据工作需要开设基建资金专用账户,对专项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专户核算。

4、基本建设资金管理更为扎实。牢固树立基本建设项目资金管理意识,实行全程跟踪管理。一是对上积极争取项目,积极申报部级和省级风景资源保护项目,为景区资源与环境保护争取财政资金支持。二是完善制度建设,制定出台《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对项目的管理从立项、概算、招投标、预算审计、实施、变更到决算审计实行全程跟踪精细化管理。实行项目储备制度,列入项目储备库的项目应符合景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有关专项规划,并每年对项目库进行更新遴选,充分验证项目可行性后按轻重缓急安排项目年度预算资金。三是细化项目资金拨款与支付程序,项目实施后,由项目单位根据项目实施计划、施工合同与项目进度书,提出用款申请,财务部门结合年度预算安排情况,按预算、按计划、按程序、按进度审核无误后予以核拨专项资金,并及时支付到位。通过加强项目建设的事前审批、事中监督和事后审计,逐步建立了更加科学、规范的项目资金运行机制。

(三)、财务后勤保障能力不断提高

1、积极推进集中采购制。初步建立了“过程控制,公开透明,集体评选,民主监督”的监督制约机制,完善修订了集中采购管理办法,促进了采购行为、程序的进一步规范,做到依法采购、公正采购、廉洁采购。

2、完善公务用车管理制度。实行一车一表,财务部门实时更新车辆相关信息。在源头上按照“三个统一”管理,即统一定编、统一购置、统一调配,在使用过程中按照“三个集中定点”管理,即车辆保险、用油、修理均纳入集中采购目录,实行定点管理,车辆使用人员与驾驶人员均不涉及以上费用的实际结算。

3、进一步规范国有资产管理。根据上级的统一部署,及时完成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确保资产数据真实、准确,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对进一步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逐步实施动态管理,建立健全财务监督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四)、财务监督有效实施

1、实现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相结合。一是加强事前监督。实行权力分解,实行管事权与管财权分离,年度经费分配(包括正常经费和专项经费安排)、基本建设等经费问题由党委集体讨论决定。二是加强事中监督,开展巡视检查。重点结合小金库专项治理与工程建设领域专项整治两大重点工作,严肃法律法规和财经纪律,切实保证了经费来源取之有道,用之合理。同时对大宗物品推行集中采购,以防暗箱操作。三是加强事后监督。主要是开展财务审计、干部离任审计、工程项目造价审计。以审计促进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中,尽可能扫除财务管理上的盲点。

2、实现内外并举监督相结合。实行内外结合的监督机制,主要是将职能部门的监督制约、群众的监督制约和内部不同职能岗位的监督制约有机结合起来。一是实行财务公开。对年度预算安排、专项经费分配、一些重大财务收支、大宗物品采购、财务审计结果等情况视不同情况在不同的范围内公开。二是推行财务报销单据集中审核制。核算会计对报账单位送来的报销单据的合法性以及财务制度、财务手续及内部管理等要求方面进行预先审查,不合法、不合规、不合理的支出有权拒绝接收,审查通过的报销单据予以递交下一审批环节。三是聘请外部监督员,对财务管理与服务行为进行监督评分,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提升财务工作效能。

二、对继续推进财务管理精细化的思考

实行财务集中核算后,对财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赋予了财务工作新的内涵,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全面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一)要把握集中核算制下财务管理工作的新特点

1、继续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由相对粗放型向精细化过度,这就要求我们对现行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进行进一步完善,特别要做好工作程序的细化和落实,努力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工作考勤制等管理制度,用制度来规范办事行为、办事程序,建立财务管理的长效机制,形成常态化管理。

2、推进会计核算中心效能建设。进一步加强基础业务能力建设,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深化会计监督,强化内部管理,积极改进工作作风、提升工作效率、强化责任追究、立足岗位,在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上有新的改进,及时做好财务会计软件的升级工作,运用现代化手段进行财务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3、搭建与核算单位的沟通平台。定期召开财务工作会议,探索实行远程报账系统,固定资产管理平台共享,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提前在核算单位消化。

(二)要以规范管理促进精细管理

1、强化部门预算的刚性约束力。一方面,各单位要重视预算的编报工作,要与本单位承担的重点工作紧密相连,制定全面完整的部门预算。部门综合预算要细化到每个责任部门或具体项目,按支出类别和性质编制本单位专项支出项目库,由上级主管部门统一摸排遴选。部门预算越细化、全面、规范,集中核算就越彻底准确。另一方面,要以财务主管部门为主、建立一套科学、全面、规范、详细的预算体系,强化预算执行、分析、考核等环节的管理,采取人员费用按编制、公用经费按定额、专项经费按用途控制。核算中心严格按预算指标控制各项支出,维护预算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并在执行过程中及时分析和控制预算差异,采取改进措施。

2、进一步规范建设项目资金的财务管理。修订出台项目资金管理办法,项目资金实行预算管理,项目变更必须实行事前审批制,工程建设中新增子项目比照新开工项目办理审批手续,严禁拆分项目,建“钓鱼”工程。进一步规范对外经济合同的签署,重点项目建设合同的签署必须实行书面授权制,无书面授权的经济合同,财务部门不得支付项目资金。

3、突出财务分析工作的重要性。近几年来,我们在财务分析方面陆续开展了一些工作,如每个季度的公用经费预算执行分析对促进财务管理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当前,新形势下的财务管理工作使财务分析的重要性日益显现。怎样制定科学的定额标准?怎样促使预算执行更加均衡、更加准确?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为此,我们必须在管理上下功夫,在财务分析上下功夫,通过财务数据掌握、了解自身的财务状况,以此保证预算编制的准确性进一步提高,保证财务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三)依法理财,加强财务干部队伍建设,为财务精细化管理提供保障。

工程预结算管理办法篇9

【关键词】投标;预算;编制

一、投标阶段工程预算编制工作的重要性

工程项目投标是在施工单位(承包商)之间的激烈竞争中,凭借自己单位的实力和投标水平、技巧争取获得工程项目和占领市场的过程。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建筑工程行业被逐步推向竞争激烈的市场,建筑单位要想占领市场、拓宽市场,就必须及时准确地提出高质量的预算成果,提高自己的信誉。

建筑工程预算编制是一项连贯性强、计算量大且非常烦琐的工作。通过科学的预算编制,能够有效控制工程造价,节约投资;确定建筑工程造价和工料、机械消耗数量;是办理工程财务拨款、进度款支付、工程贷款、工程结算的依据;是组织施工、编制各种资源(人工、材料、成品、半成品、机具设备等)供应计划的依据,是基本建设统计核算的依据。因此,必须提高工程预算的编著水平,保预算编制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提高企业的中标率,为将来的造价控制工作做好基础。

二、工程预算编制基本流程

工程项目预算管理是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的基础和关键,市政项目预算一般要遵循“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程序进行。

1、编制依据及准备工作

工程项目预算编制是以项目中标后施工图,各种人材机价格信息及施工组织设计为依据进行编制。编制前公司预算部门应对预算及核算的各类表格进行统一规范设计或编制相关应用软件,以有利于项目核算和公司审核减轻工作强度提高预算准确性。

2、划分核算单元

准确合理划分成本核算对象是实行预算管理的基础。成本核算对象是为确定成本归集及分配,确定成本费用承担主体,也为便于经济承包责任考评工作。成本核算对象的确定主要是依据项目作业层配置情况以作业层对应的工作内容来划分成本核算对象。

3、预算的编制和指标的分解

预算编制需要各部门分工协作对项目收入、工程直接成本、间接成本等进行分门别类编制,形成本项目的预计合同总收入和总成本,最终形成项目总预算,并编写预算编制情况说明书,形成项目预算初稿经项目预算管理小组审议通过后上报公司审批,同时。根据公司批复后的总预算,并结合年度、季度和月度施工生产计划将各项总预算进行分解,分别编制年度、季度和月度预算。在进行项目预算指标分解时要遵循收入和成本配比原则,凡是当期有收入的项目,对应的成本不得遗漏,成本计划制定后就是全体工作人员共同奋斗的目标。

4、制定成本控制及核算办法,进行预算交底及任务分解

成本控制能对成本计划的实施进行监督,保证成本计划的实现,成本控制的重心应放在项目部。项目部要在公司预算管理体系下制定适合自己项目管理习惯和施工特点的内部管控办法如班组核算办法、单机考核办法、收方与计量管理办法等。

三、招标阶段预算编制的措施

(一)做好工程量的复核

现在的项目均采用量价分离的形式进行报价,因此,投标人在投标前定要对招标文件中的工程数量进行复核,对其中经计算工程数量与清单中出入较大者或通过计算分析可能在施工过程中会发生较大变更者,分析其数量的变化大小、变更的趋势等,对上述项目采取不平衡报价法进行报价。

(二)做好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

施工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连续性原则、均衡性原则、协调性原则和经济性原则。其中,经济性原则是施工组织设计原则的核心。因此,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在满足施工要求的情况下,尽量使报价的水平接近市场的总体水平。在编制时,应考虑设计多个可行的方案,然后对各个方案分别进行技术经济分析,选择其中计算最完善、经济最合理的方案,同时考虑其他投标人对该方案采纳的可能性或可能采取的其他方案,通过比较获得最后方案。(三)熟悉施工图纸,掌握工程量计算和定额套用、清单计价规则。

在编制之前,充分熟悉总说明及每章节有关工程量计算规则的说明,了解子目中所包含的内容。认真全面地阅读,理解图纸和图纸交底材料,随时了解设计人员的意图以及图纸所表达的内容。深入现场,了解施工工序,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在工程中的应用,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将工程进行合理地分部分项计算出工程量,准确地计价,避免漏算、重算、错套。定额套用的应用如下:

已知某工程m5.0混合砂浆砌砖基础长为50米,基础高为1.2m,主墙身为一砖墙,采用四层等高式大放脚砖基,试计算其工程量并选套定额。

解:S增=0.007875×4×5=0.1575o

V=(0.24×1.2+0.1575)×50=22.28m3

选套定额:3―1,从定额中可以看出,预算定额中是按照m5.0的水泥砂浆砌筑考虑的,每10m3需砂浆2.36m3,因此,设计与定额不符,应对定额基价进行换算。

砖基础预算定额计量单位:10m3

(四)熟悉与理解编制办法及预算定额编制办法、预算定额是工程预算编制的依据。编制办法对预算编制的各个程序和步骤、内容都作了具体规定,必须熟悉、理解与严格遵照执行。预算定额对各工程项目所包含的工程内容都作了详尽的描述,章节总说明、说明对该章节如何计算工程数量,如何套用,如何调整,亦作了详细的说明,套用定额前须仔细阅读,推敲理解。

(五)合理确定工程所在地的材料预算单价应对材料价格的现场调查,了解材料的产地、产量、规格、运输方式、运距、装卸费等,明确各种材料的供应地点和供应范围,计算材料运杂费、装卸费等其他费用,以最经济的材料价格,编制最合理的工程预算。对于自采材料和自办运输,可套用交通部工程预算定额计算。

(六)从影响预算编制结果的影响因素着手提高编制质量

由于工程预算的编制是一项很繁琐而且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在实际工作中,总是难免会出现各种纰漏差错,如套用定额不合理,同时由于新技术和新工艺的不断更新,存在很多定额缺项的问题。下面是主要的几个影响因素:

人,材,机价格对预算的影响。工程造价是有人工,材料,机械价格组成的,由于工程建设都具有一定的时间性而且在不同的国家,在这个期限里和不同的国家范围内,人,材,机的价格是由市场确定,随时都有变化。因此工程造价也在不断变化。这就要求我们要经常按照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分门别类地收集整理不断变化的人材机价格。

综上所述,预算的编制中涉及文件内容繁多,涉及面广,技术性强,各专业建设项目要求又各不相同,因此,必须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才能对预(结)算书中的一些重要环节作简单扼要的审查,即可保证质量,又不影响进度。预算编制人员要不断地学习新技术与知识,在实践中总结、探索和积累,才能更好地掌握预算编制的方法与技巧,编制出高质量的预算。

参考文献:

[1]李永峰.建设工程中安装工程预算编制的技巧分析[J].建设工程,2010(02).

工程预结算管理办法篇10

一、制定内部财务管理办法的基本原则

外贸企业建立和制定内部财务管理办法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一)必须遵循国家统一规定

《企业财务通则》和《商品流通企业财务制度》是国家进行宏观财务管理的基本法规,是所有外贸企业财务活动必须遵循的原则规范。外贸企业制定内部财务管理办法,必须依据并遵循这些基本法规,既不能超越或突破国家统一规定,也不能脱离国家财务法规另搞一套,必须保证国家财务法规的有效实施。

(二)必须充分体现企业本身特点及其管理要求

外贸企业制定内部财务管理办法,既要遵循国家统一规定,也应充分考虑其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特别是对国家赋予的理财自,企业应在内部财务管理办法中具体明确,凡是可由企业自行选择的财务处理事项,企业应根据国家统一规定并结合其实际情况作出具体选择与规定。

(三)必须全面规范企业的各项财务活动

外贸企业的财务活动贯穿于生产经营的全过程,财务管理也必须是对全过程的管理。企业制定内部财务管理办法,应该体现全面性的原则,既要有资金筹集的管理办法,也要建立资产、收入和费用等管理办法,尤其是对属于微观财务管理范围而在国家财务法规中未作规定的有关内容、程序、关系以及财务管理体制、职责分工等,均应作出明确的规范,确保企业财务活动高效、有序的运行。

二、外贸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办法的结构体系

(一)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权责

1.明确企业法人代表在财务管理上的权责。包括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根据企业财务预算方案依法组织好企业生产经营,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具体确定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机构设置;组织制定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办法和财务预算;指导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财务检查,以及接受财政、税务、审计等机关的监督检查。

2.明确企业财务负责人(包括总会计师或行使总会计师职权的企业领导人)的权责。包括宣传、研究和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财务政策;参与企业重大经营决策,审核重要财务事项;负责组织企业财务管理,审核财务报告并对财务信息的真实性负责;制定企业财务预算并负责实施,督促、检查企业资金、成本、费用、利润等指标的考核落实;协调企业内部各单位的财务关系等。

3.明确企业财务部门的权责。包括负责财务预算的编制、执行、检查、分析;具体制定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办法,组织、指导企业内部各单位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如实反映本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监督财务收支,依法计算缴纳国家税收并向有关国家管理部门报送财务报告;参与企业经营决策,统一调度资金,统筹处理财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4.明确各职能部门的权责。包括配合财务部门落实财务预算,分析本部门财务预算的执行情况;依法提供或填报各种原始记录和有关报表,做好各项基础工作。

5.理顺企业的各项财务关系。包括企业与投资者的财务关系;企业与被投资单位的财务关系;企业与内部各独立核算单位的财务关系;企业集团公司与成员单位之间的财务关系。特别是实行公司制的企业,应根据公司章程的规定具体明确企业财务与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的关系。

(二)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

1.明确原始记录管理及填报要求的办法。包括统一规范各种原始记录的格式、内容和填制方法,明确签署、传递、汇集、反馈的责任要求,确保原始记录的真实、完整、正确、清晰、及时,健全财务管理资料。

2.明确财产、物资的管理及清查盘点办法。包括各项财产、物资的购进、销售、转移、调出、调入、收发、领退、盘盈、盘亏、毁损、报废的管理制度及相关手续;固定资产台帐制度和低值易耗品的保管使用办法及其管理部门;定期和不定期财产物资盘存制度,并明确重点清查的办法,做到帐、物、卡三相符。

3.明确商品计量、检验验收办法及定额管理办法。包括计量检测手段及购进、运输、入库、销售等各环节计量验收管理工作及责任;商品质量检验与计量检验相结合的进货验收管理制度;定额管理制度,包括商品自然损耗定额、费用定额收支管理办法及定期修订制度等。

4.明确编制财务预算的要求。包括财务预算编制办法程序;计划期内预算调整的程序、方法及考核要求。

5.确定内部稽核制度。包括内部稽核工作的职责分工;稽核工作的内容和要求;审核凭证、复核帐簿、核签报表的方法;实行电算化核算的企业,应专门确定电算化凭证、帐簿、报表的复核、审签制度等。

6.确定财务分析制度。包括定期进行财务分析和检查;企业核算资料的搜集组织,进行财务分析的基本原则,分析资料的真实、可比,以及进行财务分析的基本程序和目的要求等。

(三)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基本制度

1.资金管理制度。包括资金需要量的预测、资金预算的编制、最佳筹资渠道的选择及确定合理的资金结构等办法;资本金分类管理、资本保全及增值管理办法;已实施股份制改造企业增资扩股办法;资本公积金的管理以及对于国家各种专项拨款的单独核算管理办法;企业各类负债的合同以及责任等管理办法。

2.货币资金及往来户结算管理制度。包括货币资金日常管理的原则及办法;现金、备用金收支的管理办法及内部控制制度;开户银行的选择及基本银行帐户管理办法;对外付款的复核、审批管理制度;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在途货币资金、信用证存款、企业单位信用卡的使用与管理等办法;往来户结算登记、定期核对与清理等制度;应收票据登记、保管及或有负债信息反馈责任制度;坏帐损失的确认办法、审批手续、报损程序与责任,合理选择确定坏帐准备金的计提比例等。

3.存货管理制度。包括存货的计价方法及存货转移、收发等管理制度及其相关手续;商品削价准备制度和商品削价的审批权限,存货清查盘点制度及存货盘盈、盘亏原因分析、审批程序、责任归属、财务处理办法;低值易耗品、包装物有关的摊销方法及收发、保管、报废、损坏赔偿等管理办法。

4.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包括企业适用的固定资产目录;固定资产标准和固定资产的计价方法、折旧年限和折旧方法、净残值率;固定资产的实物保管、出租、出借、调入、调出、内部转移、盘盈、盘亏、维修管理、报废清理等管理制度以及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在上述各环节中的责任与管理权限;购建固定资产的内部决策及审批程序;购建固定资产的可行性分析、立项审批、实物保管在建工程期间管理及预决算审查、竣工验收与考核等项管理制度。

5.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管理制度。包括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的管理范围、计价方法、实际成本、摊销期限、转让收入、成本结转等财务处理;开办费的开支项目、责任、摊销计划等。

6.对外投资管理制度。包括投资方向与方式的选择、投资可行性研究、决策的审批程序和投放管理的责任部门或责任人、投资效益的反馈追踪和考核评价;对外投资的计价方法及核算方式;投资损失的确认方法、审批手续、报损程序与责任;有价证券的登记、保管、转让和审批程序的管理等。

7.外币业务管理制度。包括确定企业记帐本位币;明确企业记帐汇率、合理选择汇兑损益计算确认的方法及企业外币帐户的调整方法;企业出口收汇、进口用汇的管理;企业外汇帐户的管理及内部控制等。

8.成本、费用管理制度。包括企业成本、费用开支范围和标准,预算、开支及审批的内部控制制度,严格划清商品进价成本与商品流通费用开支项目和工资性支出与其他支出界限,明确工资性支出的具体项目及分配方法;对重点费用开支项目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如差旅费、业务招待费、涉外费、劳动保险费和技术开发费等;企业依法纳税制度及有关纳税责任管理制度,明确企业所得税费用的计算方法、纳税程序和纳税责任,企业履行纳税义务的财会手续与财会责任,正确选择确定处理企业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之间差异的核算方法等。

9.主营业务收入管理制度。包括商品销售收入、代购代销业务收入管理制度;商品销售的预测、分析及日常管理制度;编制企业进出口商品销售计划的原则及方式方法;明确商品销售收入实现的确认原则以及有关进出口商品销售收入的计价、入帐时间及依据;进出口商品销售收入有关运费、保险费、佣金的收支管理办法;企业其他销售收入的管理制度等。

10.其他业务收入管理制度。包括外贸企业速遣费收入、涉外保险等劳务费收入、其他酬金收入等来源范围及确认原则,严格收入的入帐、核算管理办法及防止收入隐匿、转移等财会和审计的监控措施。

11.利润及其分配管理制度。包括企业利润预测分析制度与目标责任管理制度,利润考核指标及责权归属;企业各项营业外收支项目、范围、财务手续和核算管理办法;企业各项捐赠的内部控制制度;按国家统一规定的税后利润分配顺序及分配比例,相应建立企业利润分配管理办法,尤其是对盈余公积金、公益金的具体用途、核算管理等,应按国家规定的原则或公司章程有关规定作出详细的规定。

12.财务报告、分析及评价制度。企业应根据统一规定填报有关报表和编写财务情况说明书,同时应根据内部管理需要,合理选择、设置一些内部报表、如各类成本费用明细表、营业外收支明细表等,并对其格式、指标、编报要求等作出具体的规定;对于全资投资单位或隶属单位,除应按统一规定编制合并报表外,应根据其业务的性质加强其内部报表的管理。健全企业财务分析制度,包括财务分析的项目和主要内容;财务分析的基本要求和组织程序;财务分析的具体方法及分析报告的编写要求等。在国家统一规定的外贸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根据经营决策或内部管理需求,健全企业内部财务评价指标体系。

13.电算化核算管理制度。包括电脑程序设置、维护、调整的管理制度;财务软件的审批、监督制度;操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和权限;防止有关数据被修改及未经审核而录入电脑的措施,如上机操作记录制度等;保证机房设备安全和计算机正常运行的管理制度和责任措施;企业会计数据和软件的安全保护措施,以及磁性会计档案的管理制度等。

(四)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单项制度

1.经济合同的财务管理办法。包括企业经济合同的编码管理、代表企业签订合同的基本要求、进出口合同的签约金额权限、结算方式选择的财务管理以及合同签订和生效后的有关财务责任及履行合同有关的财务处理,合同结束后的最终管理或评价等。

2.进出口业务的财务管理办法。包括进出口业务财务工作程序,合同生效后应履行的财会手续;明确规定出口业务中跟踪结汇、采购备货、商品出库、外汇帐款结算、出口退税、运保费、佣金支付等,以及进口业务中落实外汇、开证准备、付款结算等各具体环节的具体财会手续及责任,建立起程序明确、手续明了、责任清楚的进出口业务财务管理办法和内部控制制度。

3.不同贸易方式的财务管理办法。除基本的进出口业务财务管理办法之外,外贸企业应根据自身经营情况建立有关进出口业务财务管理办法、出口信贷方式销售管理办法、代销国外商品销售财务管理办法、加工补偿业务、易货贸易业务等其他贸易方式的财务管理办法,健全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制度。

4.信用证及其它结算方式的财务管理办法。外贸企业根据自身经营的特点,也可独立于进出口业务内部财务管理办法之外,单独制定信用证及其它结算方式下的财务管理办法,包括合同信用证条款的签订、开立信用证的程序、验证审证程序以及其他结算方式中财会部门应明确履行的程序、手续与相关的责任等。

5.内部银行的财务管理办法。对设立内部银行的大型外贸企业,应建立严格的内部银行财务管理办法,包括明确内部银行职能、权限和责任,规定内部银行结算方式和结算纪律等管理办法。

6.对外担保的财务管理办法。包括对外担保的内部审批制度及财务参与担保决策制度;具体规定担保条件,如当地银行的不可撤消担保书或远期承兑汇票、财产抵押公证书等等;明确担保年限、金额、依据和责任;对所担保事宜进行定期监督检查的责任部门或责任人员。

7.出口退税的财务管理办法。在国家统一的出口退税办法下,企业应具体制定适合本企业特点的出口退税内部财务管理办法,包括具体规定出口退税办税员的职责,出口退税的业务流程及手续,出口退税的确认、退税凭证的取得,出口退税申报的管理及事后检查责任等。

8.其它相对独立于基本制度之外的管理办法。包括财会人员岗位职责、企业职工工资性收入分配制度、企业职工住房和医疗等福利制度、职工社会保障等有关财务管理办法、境外企业或机构的财务管理办法、公司人员出国与制装费的财务管理办法等等。

三、制定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办法应注意的问题和程序

(一)外贸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办法的形式可根据企业的规模、管理特点而定,既可以以基本制度为本制定一个总的内部财务管理办法,也可以按具体财务事项单独制定若干个单项的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办法,特别是大型的外贸企业总公司,财务关系比较复杂、管理职责分工较细,应参照上述单项制度制定单项的内部财务管理办法。各单项财务管理办法既自成体系,又统一相联,确保整个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办法的完整性、系统性。

(二)外贸企业制定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办法,应根据自身经营特点,按照重要性原则,对有些内容只作一般性规定,有些内容作详细规定。企业可根据需要按本指导意见的结构体系作适当分解和组合。在具体内容上,应尽量详细,把规定的重点落实在具体的程序与应履行的手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