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保险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及对策十篇保险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及对策十篇

保险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及对策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9:39:15

保险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及对策篇1

摘要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大量的中小企业成立并快速成长,现已发展成为活力最强的经济群体之一。中小企业因其自身发展时间较短,资本积累有限信誉较低,在融资方面存在很大困难,由此,第三方信用担保机构应运而生。经过近几年发展,融资性担保企业也在不断壮大,卓有疗效的缓解了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然而,融资性担保公司高财务杠杆的经营特征就决定了其自身相比其他企业拥有较高的财务风险,同时与金融机构的紧密联系很可能使得融资担保财务风险转化为全国性金融风险。所以加强融资性担保公司财务风险控制显得尤其重要。

关键词融资担保公司财务风险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的全球金融危机,我国以出口导向战略为主的大部分企业也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尤其是中小企业更是举步维艰。为此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刺激经济发展的政策,其中包括加大对中小企业发展的财税支持力度,为中小企业发展经营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有效缓解了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在上述背景下,融资性担保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一、融资性担保公司财务风险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宏观方面存在的问题

1.立法层级低。2010年由中国银监会牵头的《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及相关配套制度是融资性担保公司的主要规章,《办法》在法律层面上效力较低,只是作为一部部门规章,到目前尚没有一部专门规范融资性担保公司的法律。

2.监管责任不明确。国务院于2009年《关于同意建立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批复》,同意建立由银监会牵头的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其主要作用是指导地方政府对融资性担保业务进行风险处置和监管。国务院2009年《关于进一步明确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职责的通知》,该通知明确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按照‘谁审批设立、谁负责监管’的要求,负责本地区融资性担保机构的设立审批、关闭和日常监管”。根据以上两部文件可以看出,我国对融资性担保行业监管是一种两级双层监管模式,对其监管缺乏统一标准,同时也增加了监管的难度。

(二)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

1.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目前,大部分融资性担保公司自身规模较小,内部控制制度尚不完善,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相当脆弱。例如岗位分工不清,不相容岗位未分离;严格的授权批准制度没有建立,超越审批权限的审批现象时有发生;担保业务责任追究制度尚未建立,尚未对承担担保业务时的重大决策失误以及不执行审批流程的部门或个人的责任进行追究;保后监管制度尚未建立,未及时对担保客户进行风险控制等。

2.缺乏相应的财务风险意识和专业人才。近几年国内融资性担保公司的数量持续增加,公司规模也不断壮大,公司内非常优秀的金融专家和法律顾问也不在少数。但是具有的财务风险意识却相当缺乏,懂得财务风险管理的专业人才严重匮乏。能够真正的意识到防控金融风险的关键在于防控财务风险的公司不多,只利用风险控制部去协助防范诸多财务风险的融资性担保公司往往不在少数,其实并未看到在源头上降低公司财务风险的重要性。

二、降低融资性担保公司财务风险的对策

(一)提高立法层级,明确监管责任

由于《办法》在法律层面上效力较低,对于融资性担保公司的承保行动约束力并不强,一些担保公司仍在进行违规担保,同时由于监管责任的不明确,对违规担保的惩罚措施不统一,并未形成应有的法威。为此必须提高融资性担保的立法等级,一部专门规范融资性担保公司的法律文件,以此来规范担保公司的承保行为,降低财务风险。

(二)完善内部风险控制制度

完善融资性担保公司内部风险控制制度,融资性担保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要参照公司法的相关规定,并依据《关于同意建立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批复》结合公司的业务范围,确定上述人员的任职资格,一般工作人员除要参照上述规定外,还要依据融资性担保公司岗位职责要求,确定具体的任职资格。

(三)做好对受保公司的保前调查及保后风险控制

企业在担保前要充分对被担保的企业或项目进行保前客户信用评级,这种方式可以直接避开为其提供担保。担保公司既然承担了对受保公司的担保业务,那么也就有可能承担被担保公司无法偿款带来的财务风险。因此,对受保公司的保后风险控制就非常重要。

保险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及对策篇2

关键词:保险公司财务风险防范

保险公司作为专业化从事风险聚集、风险分散和控制的经济组织,依据大数法则经营风险,在一定意义上风险是保险公司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但同时作为一个金融企业,保险公司因其业务特性具备较高的资产负债率,其中2014年新华人寿、平安集团、太平保险高达93%。外来资金规模远超自有资金,直接表现为保险公司高财务杠杆所带来的实际财务受益与预期受益发生偏差的可能性,即财务风险。从令世界为之震惊的“巴林银行倒闭”,到日本的互助生命保险公司宣布进入破产程序,再至美国次债危机所引发的金融风暴中破产倒闭或寻求政府破产保护的aiG、inG、大和生命保险公司,财务风险加剧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因此,精确剖析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的表现及成因,据此制定具备针对性的防范措施日益成为保险实务界的研究热点。

一、保险公司财务风险剖析

(一)经营成本控制不力

随着改革开放后我国保险行业的全面复苏,业务规模及经营主体增速显著。截至2013年,我国实现保费收入1.72万亿元,相比2012年增长率达11.2%,位列全球排名第四位,保险公司由2004年的68家增至174家。行业的飞速发展伴随的是市场竞争的异常激烈,处于完全竞争的保险市场中,经营主体为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通常会在手续费、渠道维护、销售促销等环节违规操作,直接增加公司经营成本。以产险公司的财务分析框架图(图1)可以看出,在投资收益不理想的环境下,综合成本率是决定财险公司业务盈利能力的最核心的财务指标。因此,经营成本的管控不力,直接制约公司的盈利水平和削弱对抗财务风险的能力。

(二)投资收益亟待提高

2013年保险业在险资运用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果,包括多元化投资渠道、优化资产结构,共实现投资收益3658.3亿元,收益率5.04%,同比增长48.7%,属于近年来的较好水平。但纵观2008-2013年保险行业投资收益平均水平,仍低于寿险产品5.5%的精算假设(图2)。

由图1可知,投资收益作为净利润的组成部分,其状况优劣直接改变公司财务风险水平。首先,保险行业作为国家“社会稳定器”和“经济助推器”,通过管控风险为社会经济提供保障和支持,因此为确保险资的安全性、流动性及收益性的协调,监管机构对险资的投资领域及比例有着严格的要求,在保障保险行业经营稳定性的同时制约了险资的投资收益率;其次,国内资本市场仍处于成长阶段,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及监管漏洞,保险资金运用过程中多采取谨慎态度,导致投资收益和结构不能有效支持负债。保险业属于负债型金融企业,险资尤其寿险公司具备长期性的、稳定性的特点,对于资产和期限的匹配性要求较高,多用于中长期投资。而我国的保险公司不论来源和期限长短,资金多用于短期投资上,直接制约了险资的投资收益率,从而增加了财务风险;再次,保险行业缺乏复合型专业人才。资本市场的瞬息万变及保险公司的金融综合化发展趋势对保险公司的投资及财务分析人员提出了更高的专业化要求,而保险行业处于整体人才匮乏阶段,加剧了公司财务风险。

(三)内部控制有待完善

一方面,近年来保险行业呈现膨胀式发展,保险公司规模快速扩增,不可避免的凸显诸多问题,存在于承保、核保、查勘、理赔等多个环节,且目前财务大集中的管理模式被行业普遍采纳,导致内部财务管理及监督制度不完善,如预算管理的流于形式、资本金提取不足、责任准备金提存不实、单证管理存在漏洞等,削弱公司经营者对财务的事前、事中及事后管控能力,助长违规行为;另一方面,保险金融化、集团化作为保险行业发展的主流趋势,我国目前已形成一批保险金融集团(表3)。保险金融化在满足公众日益多样化的需求的同时切实加剧了保险公司财务的管控难度,综合化经营增加了风险在各集团内部机构中传导的可能性,并体现于财务报表中,造成额外的财务损失,诱发财务风险。

[保险公司\&业务类型\&旗下主要控股或子公司\&中国平安\&保险业务\&平安寿险、平安产险、平安养老险、平安健康险、平安小额消费信贷\&银行业务\&平安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投资业务\&平安资产管理、平安证券、平安信托、平安期货、平安大华\&中国人保\&保险业务\&人保产险、人保寿险、人保健康险、中国人保(香港)、中盛国际保险、中人经纪、中元经纪\&投资业务\&人保资产管理、人保投资、人保资本、华闻控股\&中国人寿\&保险业务\&人寿养老保险、人寿财产保险、人寿保险\&银行业务\&广发银行、民生银行\&投资业务\&中信证券、中诚信托、人寿资产管理\&中国太保\&保险业务\&太保寿险、太保产险、太保养老保险、太保香港、太平洋安泰\&投资业务\&太平洋资产管理\&]

(四)巨灾风险防范缺失

我国地处全球二大灾害带,受全球地质构造、气候等影响,属于地震、暴雨等巨灾风险多发地带,且人口密集,一旦发生灾害事故,损失巨大。然而我国巨灾保险基金制度不完善、再保险市场起步晚且规模小、巨灾风险证券化能力不足,导致保险行业遭遇灾难性事故时力不从心,2008年我国雪灾共造成经济损失约1516亿元,保险公司实际赔付金额为50―60亿元,只有约5%的经济损失获得了保险赔付,而2005年美国因“卡特里娜”飓风致损约1000亿美元,保险公司最终赔付金额占损失金额的30%以上。巨灾风险应对能力确实不仅无法体现保险行业经济补偿及社会管理的职能,更对保险公司的财务稳定造成严峻的考验。如何应对突发巨灾风险,防范巨灾风险引发财务风险,是我国保险业应着重关注的研究点。

二、保险公司财务风险防范对策

财务风险已经成为保险公司内部各类风险的集中体现,这就要求保险公司必须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科学的组织结构以及顺畅的运行机制,才能构建以财务风险管理为核心的公司风险管理体系。

(一)深化改革经营体系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采取价格战来争夺市场只能伤敌八百自损一千,要改变保险公司粗放型的发展方式,从根本上控制经营成本,唯有提高风险意识、创建良好的企业文化,整合公司及市场有效资源加以利用,密切关注市场导向,发现客户的真实需求,真正做到产品差异化创新和渠道创新,才能从根本上避免恶性价格竞争。保险市场是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同质化严重是其显著特征,要将业绩的增长点及避免财务风险放在提供差异化的服务、产品和低成本的营销渠道上,具体表现为产品和营销渠道的创新,推出满足市场需要的保险和金融服务。深化改革经营体系,转变经营思维,才能在业务领域占领绝对优势的同时具备健康持续发展发展的特质,从而有效规避经营不善所导致的财务风险。

(二)完善财务内控机制

通过完善全面预算管理、统一财务预算指标计算口径、制定短期、中期及长期财务计划;构建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对公司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及现金流动性进行全面跟踪监控,并据此制定切实可行的财务风险管理方案;加强日常财务审核及授权工作,严格通过符合流程的授权书来明确相应事宜的开展与可用资金的额度,明确管理各层级的控制权限,提高分支机构的财务工作效率;严把单证及原始凭证管理,所有有价单证由总公司统一生产及配置,并采取严密的防伪措施,不定期抽检,定期盘查存货,确保有价单证的各环节数量核对无误,并对人采取内外呼应的管理措施;建立健全的评价与监控机制等措施,通过建立财务管理系统,推行财务人员日志管理,系统考核,以期从制度、考核等方面防止各类风险的产生和扩大。从根本上做到事前、事中及事后的全面管控。

(三)有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伴随着保险业的迅猛发展,险资在资本市场长期资金中的占比持续提升,已逐渐成为债券市场第二大投资主体以及国家基础工程建设的重要资金提供者。至2014年年中,保险业总资产规模达9.4万亿元,资金投资运用余额为8.6万亿元。长期以来,针对保险资金的运用领域和比例,保监会及国务院给予了高度重视,通过出台一系列政策条文(表4)进行不断探索改革,最新颁布的保险“新国十条”专门提出要创新保险资金运用方式,进一步合理拓宽险资运用领域,提高险资投资收益率,发挥险资的独特优势,为实体经济的蓬勃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

表4关于保险资金运用的政策条文

[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暂行办法\&保监发〔2010〕9号\&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暂行办法\&保监发〔2010〕79号\&保险资金投资股权暂行办法\&保监发〔2010〕79号\&保险资金投资债券暂行办法\&保监发〔2012〕58号\&关于保险资金投资股权和不动产有关问题的通知\&保监发〔2012〕59号\&保险资金委托投资管理暂行办法\&保监发〔2012〕60号\&保险资产配置管理暂行办法\&保监发〔2012〕61号\&关于保险资金投资有关金融产品的通知\&保监发〔2012〕91号\&关于加强和改进保险资金运用比例监管的通知\&保监发〔2014〕13号\&加快现代保险服务业发展意见\&国发〔2014〕29号\&]

一系列保险资金运用政策的出台,在合理有效拓宽保险资金的运用渠道的同时,也对保险公司的风险管控能力和投资分析能力提出了更严格的考验。保险公司应通过建立健全公司的风险管控体系,做好复合型人才储备工作,充实资本金,全面提升公司自身风险防范、抵御及承受能力,才能真正提高保险资金运用效率,切实有效降低公司运营财务风险。

(四)增强巨灾风险应对能力

巨灾风险的突发性及损失巨大的特征决定了应对其所引致的财务风险不仅要决策者政策上重视,更要经营者战略上突出。一方面需要设立巨灾风险基金,将保费收入按照适当的比例逐年滚存,应对突发巨灾风险,并推进巨灾风险证券化,通过巨灾债券、期货、期权、互换等方式,力争在资本市场上进行风险的分散;另一方面经一步规范再保险业务,作为防范风险的有效措施和良好的制度保证,再保险也对规范保险公司的各种业务行为、控制内部财务风险有帮助。因此要将再保险上升到战略的高度加以考虑,同时加大人才和资金投入,和高校合作培养更多的专业型人才,契合我国保险业走出去的国际化、多元化战略规划,从根本上改善财务风险的诱发因素。

参考文献:

[1]龚宁霞.保险公司财务分析与财务风险浅谈[J].财会天地,2012

[2]杜应生.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及控制研究[J].财会研究,2014

[3]余依娜.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初探[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

[4]杨业昌.保险公司财务风险隐患及对策探讨[J].管理纵横,2012

[5]朱美丹.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缺陷的治理策略[J].现代商业,2014

[6]汤倩颖.浅析我国保险公司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J].企业管理,2010

保险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及对策篇3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防范

一、前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企业国际化和互联网的发展,使企业必须面对着极其复杂而又不断变化的经营环境,公司因无法及时全面地掌握开展经营活动所需要的各种信息而使财务活动遭遇到更多的不确定性,使得经营的绩效风险性大大增加,从而造成财务风险,甚至可能倒闭。因此,科学系统地对财务风险引发的问题、形成的原因进行总结与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是非常重要的,有助于指导上市公司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加强风险控制能力,保持公司健康、稳定和快速发展,并在未来面对相似的危机时具有借鉴作用。

二、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筹资管理不当,资本结构不当,导致负债过多

许多上市公司负债比例过大,到期无力偿还,从而引发财务危机。这是由于筹资不合理,造成资本结构不当而引起的,即公司资本总额中自有资本和借入资本比例不恰当对收益产生负面影响而形成的财务风险。资本结构对公司的财务结构有着直接的影响,公司借入资本比例越大,资产负债率越高,财务杠杆利益越大,伴随其产生的财务风险也就越大。合理地利用债务融资、配比好债务资本与权益资本之间的比例关系,对于企业降低综合资本成本、获取财务杠杆利益和降低财务风险是非常关键的。

2、公司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流动资金短缺、甚至断流

流动资金是公司运营过程中的血液和命脉,是各项决策的财力支持,决策的失误会直接导致流动资金短缺的危机,引发财务风险。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是财务决策的科学化。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的现象,由此导致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如:固定资产投资决策失误、对外投资决策失误、对外担保带来的财务风险、盲目的多元化战略等都会使企业走上财务危机甚至破产危机的道路。

3、财务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导致风险应对能力差

风险应对能力差是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研究难题。面对财务风险时,如何化解财务风险和处理财务风险后的遗留问题,是财务风险管理的根本目的。造成这一困境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现今我国的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制度仍不完善,主要表现在内部控制和应收账款的管理问题。

4、上市后的更多责任,导致公司财务压力大增

上市公司的经营与业绩将对更多的投资人负责,即公众股东。而经营业绩和股东的满意程度直接影响着公司股价的涨落。也因此,上市公司接受更大群体的监督,财务信息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这使得公司不得不在股利政策上花些功夫,从盈余中留出一部分发放股利,并支付高成本的披露费用,造成财务压力。

5、利率的变动,导致利率风险

既然财务风险是指由于运用了债务筹资方式而产生的丧失偿付能力的风险,那么在影响财务风险的因素中,债务利息或优先股股息等固定性融资成本是一个基本因素。因此,利率是一个基础性因素。而公司在负债期间,由于通货膨胀等影响,贷款利率时常发生增长变化,而利率的增长必然增加公司的资金成本,从而抵减了预期收益。

三、规避财务风险的应对措施

1、控制资本成本,优化资本结构

公司利用债务筹资可以获取财务杠杆利益,也可以降低公司资本成本,却会给公司带来财务风险,因此根据公司自身的经营发展情况确定一个合理的资本结构非常重要。在筹资管理方面,上市公司要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合理制定负债规模,在债务利息率低于投资利润率、合理确定借款额度和还款期限、采取最佳资金来源结构的前提下,权衡成本和收益,适度负债以优化资本结构,同时要合理搭配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以达到最理想的资本结构。

2、健全科学的财务决策制度和体系

财务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资金结构,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会使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切忌主观臆断,对每一种可行方案都要认真进行分析评价,从中选择最优的决策方案。这样可以使产生失误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从而避免因决策失误所带来的财务风险。

在实行多元化经营的上市公司中,可以通过公司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对于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公司可以与其它公司共同投资,以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从而分散投资风险,避免因公司独家承担投资风险而产生财务风险。

3、完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

(1)建立健全内控制度

一个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一方面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另一方面能够正确地处理财务预警权和经营管理权的集中与分散关系。可以细化为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保证监督控制能力,明确会计和财务的分工,并且确保企业经营者不干预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等。此外,公司还应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以实现良好的内部控制与监督。

(2)科学化应收账款管理

企业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制定合理有效的管理方法,做好应收账款的事先预防、监督回收等管理工作,以保证应收账款的合理占用水平和收款安全,一方面对客户的资信状况进行调查和评估,确定合理的应收账款政策;另一方面建立分工明确、互相牵制、责权分明的应收账款业务内部控制制度。

4、采用合理的股利分配政策和披露制度

上市公司可根据自身行业性质和特点,以及持续经营情况,遵循一定的原则,充分考虑影响股利分配政策的相关因素与市场反应,选择适合公司的、稳定的股利政策。其间应当综合考虑契约和法律法规等法律因素、变现能力因素、偿债需要因素、资本成本因素、资金需求因素、财务信息的影响因素、股东投资目的因素等。

合理的信息披露制度,有利于证券主管机关对上市公司的监督和管理,减少信息不对称,保障了投资者的权益。从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现状来看,应当将强制披露制度与自愿披露制度提到同等重要的位置,并对年报信息进行再次分类以实行不同的信息披露制度。

5、加强资金的预算管理

规避利率带来风险,加强资金预算管理是一个普遍使用并效果良好的途径。通常是由财务部门编制资金预算计划,它由资金预算收入、资金预算支出两大主体内容构成。其中,资金预算收入最核心的内容,是企业通过经营活动带来的现金净增加额;资金预算支出最核心的内容,是企业投资所需资金支出。通过编制公司年度资金预算计划,能够明确公司年度资金运作的重点,便于公司日常的资金控制,把握资金周转“脉搏”,节约公司融资成本,避免盲目贷款和不合理存款等情况的发生,即使出现利率风险,也可以及时调整,从容应对。

6、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1)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体系

首先,要抓好公司内控制度建设,确保财务风险预警和控制制度健全有效,筑起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的第一道防线。其次,要明确企业财务风险监管职责,落实好分级负责制。再次,是要建立和规范企业财务风险报表分析制度,搞好月份流动性分析、季度资产质量和负债率分析及年度会计、审计报告制度,完善风险预警系统。最后,要充分发挥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以及资产评估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在财务风险监管中的积极作用。

(2)建立实时、全面、动态的财务预警系统

建立实时、全面、动态的财务预警系统,对公司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潜在风险进行实时监控。财务预警系统贯穿于公司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及其他相关的财务资料为依据,利用财务、金融、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理论,采用比例分析等方法,发现企业存在的风险,并向经营者警示。对财务管理实施全过程监控,一旦发现某种异兆,及时采取应变措施,以避免和减少风险损失。

四、结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在其进程中的作用日益重要,我国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不断加剧,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也更为严峻,上市公司更是首当其冲。此外,由于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全球一体化以及科技革命日新月异的变化,上市公司面临着更加不确定的经营环境、更多的风险因素、更为激烈的竞争,以及更为严峻的生存发展挑战。对于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和控制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它存在于公司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之中。上市公司只有具备了充分识别风险的能力,才能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因此,我国的上市公司应重视财务风险,加强财务风险防范,使公司在重重风险中立于不败之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武郁蓓:财务风险控制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1.

[2]许学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分析与防范的研究[J].中国商界(上半月),2009(188).

保险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及对策篇4

【关键词】保险公司财务管理资金时间价值

一、财险公司财务管理目标及模式分析

(一)财险公司财务管理的目标

我国财险公司财务管理的目标经历了从产值最大化、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演变过程,其中追求价值最大化已成为现代保险业财务管理目标。从物的层面看,财险公司价值最大化不是其账面资产的总价值,而是全部财产的市场价值,它有利于一级法人管理模式的各财险公司总分支机构统筹安排长短期经营规划,合理选择资金资本投资方案以科学制定股利分配政策等。从人的层面看,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能有效改善保险公司与员工的关系,充分调动各岗位职工的工作能动性与创造性。

(二)财险公司财务管理模式分析

我国财险公司主要存在“集权式”和“分权式”两种财务管理模式。

1.“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是指企业的各种经济财务决策需上报给母公司并由其进行决策,母公司控制企业的经营与预算,子公司必须严格执行各项决策并只拥有一部分的决策权。在这种财务管理模式下,母公司统一决策并统一调配发展方向,下属子公司必须执行,从而能更有效地调动公司的有限资金,降低公司的风险、行政资本和资源,创造出更大的企业价值。但是这种模式会挫伤子公司的积极性、灵动性与创造性,并且在母公司决策出现偏差时会波及到所有的子公司,最终造成巨大的损失。

2.“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将企业的管理与决策进行适当划分,母公司只确定一个正确的整体方向。这种财务管理模式有利于子公司充分发挥灵活性,能及时准确的把握市场动态以快速决策,从而创造更大的企业价值。但是,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母公司的财务调控职能,很难统一协调指挥以形成一致意见,往往造成难以及时发现子公司面临的重大风险。

二、财险公司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会计操作不规范

财产保险公司具有“收取保费在前、费用支出赔付在后”的特殊性,并且由于二者时间上的差距容易导致各会计期间收益费用分配的不合理;加上新会计准则和制度的可选择性,容易产生会计人员按主观意愿进行随意操作,也加大了会计信息失去准确性的可能性。

(二)预算方式缺乏实效

我国大部分财险公司尚未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有些财险企业虽然建立了预算体系却没有建立专门的预算管理部门。并且,由于保险业层级建设的复杂性,难以在各层级与部门之间展开预算管理理念,从而导致部门之间协调不顺畅、信息传递效率低下,甚至存在各部门之间为了争夺预算资金产生很多矛盾,使得预算管理难以有效的贯彻实施。

(三)信息管理系统比较滞后

当前我国大多数财险公司没有建立成功的电子商务,没有充分运用银行电子支付系统,现有各营业网点之间以及上下级之间尚未形成网络化管理,从而不能实现信息与数据的有效共享。有些基层财险公司的业务处理与财务处理没有实现标准化与系统化的电子处理程序,导致存在业务、收付费、记账、统计与分保等环节信息的重复录入、数据人为调节,从而不能适应保险市场激烈的竞争环境。

(四)尚未形成完善的资金管理系统

当前国内财险公司尚未形成有效地资金调配、使用与运用系统,单位各机构之间、上下级之间缺乏科学的资金管理和调控手段,缺乏有效的资金收付控制制度,并且对各网点及各级公司日常需要的业务周转资金缺乏科学的界定,从而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增加了资金的管理成本。

三、构建科学、完善的财产保险公司财务管理体系

针对当前我国财产保险公司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应当从转变观念、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强化员工素质和风险管理手段等方面出发,从而构建科学、健全的财险公司财务管理体系,促进其竞争实力的增强。

(一)树立现代化的经营管理理念

全球化背景下,财险公司应当树立市场经济理念、最优效益理念和资源合理配置理念等全新的经营理念,要以市场为导向并密切关注企业内外经济动态,将企业各种经济要素与财务管理体系密切协调。此外,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和借贷关系普遍存在的条件下,财险公司的管理层应树立资金时间价值观念并将其充分有效的付诸于经营管理实践中,从而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降低成本费用、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如,财险公司可利用其较好的社会信誉以及国、地税局对其缴纳税费的宽限,将应交税金挂账缓交并进行更好的短期投资,从而有效降低机会成本、增加收益。

(二)强化员工素质,形成全员理财格局

一方面,财产保险公司应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制定的财会人员相关培训与考核计划,督促会计人员积极更新会计理论知识并不断充实自身的会计实务操作。另一方面,财险公司要严格依据相关会计法律法规与制度的规定,规范设立账簿和会计科目,规范经营日常保险业务,严禁越权经营、账外账、挪用和垫支保费等违纪违规行为。此外,财险公司还应实行科学的财务预算管理,通过对预算指标的动态分析与监控校正,真正达到预算管理的期望值。例如,某财险公司在内部管理工作中实行业务处理系统、收付费软件和财会软件等系统的无缝连接,有效保障了经营数据的真实可靠性,从而为贯彻落实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平台和基础。

(三)强化公司的风险管理手段

财产保险公司应当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对其经营管理过程中涉及的常见风险进行充分的识别分析,从而进行风险的整合与管控。

1.有效管控承保风险。财险公司全面风险管理的基本目标是追求风险和收益的动态平衡,即在公司可容忍和承受的风险状态下获取相对稳定的收益。因此,财险公司应当设置科学的风险管理平台,对企业面临的各险种尤其是主要险种的平均费率、折扣率、标的均保费、签单保费实收率、险种搭配、保额限额等方面进行认真分析,并据此建立主要经营指标的风险预警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核保政策和差异化的核保规定,从而实现对承保风险的动态监控。

2.严格管理赔付出口。赔款支出是保险公司最大的经营成本,财险机构可以通过三个方面严格控制出口:一是降低人为道德风险,公司应选聘有资格的理赔工作人员并进行定期的岗位轮换,不断强化对理赔职业道德和技能的教育培训,提高查勘定损和理算核赔人员的责任心以降低人为道德风险。二是降低自然风险,财险公司要加强对自然灾害与意外事故等风险的预防措施,从而有效减少保险标的事故发生率及损失。三是降低理赔过程风险,财险公司要不断完善并贯彻落实双人查勘制度、第一现场查勘制度、医疗专家审核赔案制度、大额疑难赔案调查回访制度、理赔人员约束制度和理赔业务分析制度,从提高制度执行力上有效堵塞理赔漏洞,真正达到查勘、定损、定责准确无误的工作要求。

3.充分有效的利用分保技术。伴随保险业快速的发展,保险市场面临着更复杂的风险。财产保险公司应当充分有效的运用法定、协议、临分、企财险超赔、巨灾超赔等分保方法和政策,从而科学地转嫁风险,促进公司各级机构的良性运作,扩大自身业务的承保能力和影响力以切实提高经营业绩。

(四)利用eVa分析法完善财险公司的评价考核机制

一方面,财险公司应将eVa指标合理分配到各业务单元,并以指标完成情况作为衡量各业务单元真实业绩的依据,从而将企业资金真正投入到创造价值的机构与业务中,实现规模扩大与提高效益的有机结合。另一方面,财险公司可以运用“eVa中心法”和“eVa驱动因素法”两种方式对部门进行单独的业绩评估,从而强化部门经理最大化其直接可控的业务价值的能力。此外,财险公司还应建立基于eVa的薪酬激励计划,从而实现在给具有高业绩的管理者提供奖励的同时能有效削减管理者从事短期行为的动机。

四、结论

随着国内财产保险主体的迅速增多,保险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因此,各财产保险公司必须转变经营管理理念,强化员工的综合素质和风险理财意识,不断强化风险管理手段以有效识别、分析与控制风险,不断提升自身的品牌价值,最终实现公司价值的最大化,并增强自身的综合竞争实力。

参考文献

[1]代慧芳.对保险公司财务管理的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2(07).

[2]夏瑞珍.保险企业内部财务控制作用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1(23).

保险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及对策篇5

关键词:财务风险控制;内控体系;监督管理

公司生产经营阶段的财务风险控制是指对公司潜藏的风险因素加以识别与掌握,且采取风险评估方法研究风险因素,进而采取措施规避风险,保障公司财务管理有序开展。而公司内控体系是风险避免和防范的一种关键手段,基于内控策略能够有效管控财务风险,防止风险因素的出现。但是其发挥作用的提前是内控体系的规范化构建,所以有必要深入研究在财务风险控制视角下公司内控体系的建立。

一、公司财务风险与内控管理概述

(一)财务风险的含义

财务风险涉及广义方面的风险与狭义方面的风险。前者主要指公司运营阶段面临的财务风险,公司发展期间会面临大量突发状况,这些问题在发展环节不能被预测,由此导致公司在财务收入上存在很多不确定性,该种不确定可能给公司创造效益或带来损失。后者指财务风险方面造成的损失,公司获取经费的来源为融资,而且要担负债务,如此需要定时归还本金与利息,如此就引起了公司的财务危机。

(二)内控管理的含义

内控从公司的角度来说,指的是公司在运营阶段管理各种运营活动,而且运营管理是基于内控思想进行的,旨在推动公司发展,使之能够掌握当下市场上其他竞争对手的运营状态,从而适当调整自己的运营状态,由此保障公司安全顺利经营。内控管理是公司预防财务风险的重要方式,基于内控管理公司之间的各部门可以展开一定沟通,从而提升部门业务效率,且减少操作中产生的失误问题,由此使公司构建健全的内控体系。

(三)财务风险控制和内控之间的关联

单就公司发展这个内容展开分析,建立内控体系可以有效地增强风险控制效果,属于一种常见且有用的管理计划,不仅可以整体约束和监管公司经济行为,还可以在落实情况差的状态下保障公司的后期发展动力。通过实践效果发现,建立内控体系可以为公司创造较多经济效益,直接关乎公司发展状况。所以,公司制定内控体系十分必要。而且,应创新管理制度,细化各种管理任务需求,加大对内控和财务风险控制理论知识的探究力度,注重科学完善的内控体系的建立。财务风险控制视角下,应完善和调整内容体系的一系列内容,为公司管理人员做出规范决策带来科学高效的理论基础。所以,公司财务风险控制和内控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甚至是互为表里。具体来说,内控目标是全面避免财务危机,而风险控制目标的完成就是对内控工作开展效果的重要反馈,二者具有紧密的联系。所以,公司内部职工要对此增强认知,从财务风险控制视角建立内控体系,尽量减少资金风险的出现,进而全面推动公司稳定发展。

(四)基于财务风险管理的企业内控特点

分析企业财务风险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财务风险具有明晰性,表现在企业资金预算与预算执行这些环节,企业在开展资金预算时,若无充分参考的信息,则难以保证预算的合理性,这也使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资金分配与资金运用受到诸多因素影响而出现偏差,不利于企业正常运营;二是企业财务风险具有复杂性,表现为企业在开展投资活动时,缺乏对投资项目的精准评估,使得投资风险增加,无法及时有效回收资金。可见,财务风险对企业的经营发展有较大的威胁,在无法彻底消除财务风险的情况下,就需要企业在财务风险管理基础上建立起完善的内控体系,通过加强内部控制,及时发现和有效消除各种财务风险,从而提高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水平,进而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二、财务风险控制视角下公司内控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风险控制观念认知片面

内控管理观念已在各个公司内践行,并且内控管理体系的构建也越来越成熟,但公司并未把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控制相关联。此外,很多内控体系的建立缺少本国发展特色,西方内控管理观念的色彩比较浓重,实际上西方的各种先进内控观念并不符合中国国情。践行内控管理观念时,主抓的核心内容为生产经营与效益增加,比较忽略财务风险,并且财务风险控制观念有认知误差,认为财务风险控制仅仅和财务管理者有关,内控体系缺少财务风险控制内容,导致公司避免财务风险的有效性下降。

(二)内控体系不完善

对于部分企业来说,就算根据发展需求和政策建立了内控体系,但由于制度体系本身不完善,公司内控工作存在漏洞,阻碍公司经营发展。尤其是在公司资产方面,内控体系中缺少对资产控制、资产使用、物质受损、资产浪费等情况的监管与规范,导致公司内控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出现问题,由此阻碍内控业务的落实,不能提高公司财务风险防控质量,给公司财务管理留下安全风险。

(三)财务管理数据内容真实性较差

公司财务管理主要负责对公司所有经营的资产流动信息加强管理,基于财务管理可以获得准确的财务应用信息,准确掌握公司运营的成本应用与利润所得信息详情。但是,当前公司财务管理数据内容真实性较差,主要原因在于内控管理部门未严格规范和监督财务管理业务,财务管理者在资产核算时缺少必要监督,职工为提升本身工作效率而做假账,创造高收入低投入的假象,财务管理信息缺少稳定性,领导层获得这种财务信息做出的决策将无法保障正确性,提高了财务风险出现的概率。

(四)公司缺少内审部门

公司内审工作主要负责监管和审核财务管理业务,及时了解财务管理隐藏的问题,进而合理整改,但很多公司都缺少内审部门。内审部门是内控管理和风险控制之间联系的纽带,内审部门对财务风险控制工作展开审计,把财务管理信息传送至内控管理部,按照财务管理信息内控部门转变内部管理战略,进而达到防止财务危机的目的。但是,公司缺少内审部门使得内控和财务管理交流的桥梁断开,内控部门不能获得精确的财务管理信息,对财务风险控制便无从下手。

三、财务风险控制视角下公司内控体系建立策略

(一)树立财务风险观念

公司内,无论是运营者还是各岗位基层职工,均要具备较强的财务风险观念,具有遇到财务风险妥善应对的专业技能,从而推动内控体系建立。基于此,要从增强职工财务风险观念入手,为提高经济效益奠定良好基础。首先,对职工组织培训教育,利用各种经典案例加深职工对财务风险的了解,进而提高他们的财务风险观念,在建立内控体系方面有重要意义。其次,针对不同种类的财务风险情况组织主题讲座,在公司遇到财务危机后组织紧急会议,使职工从中总结实践经验,详细记录与分析科学的应对方法,进而提高职工对未知财务危机的预判水平,在财务风险出现时可以及早将其控制到可应对范围[1]。再次,加强各部门间的交流合作,特别是财务部要常常与其他部门展开高效沟通,在积极沟通交流环节可以发现潜在问题,从而在建立内控体系时起到参考作用。最后,公司要针对当前信息处理产品采购投资,利用数据信息可以提升财务数据的处理速度与精准度,还可以在财务工作者制定风险应对措施时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增强内控体系建立效果。

(二)优化公司内控机制

需把财务风险控制机制融入公司内控机制之中,以充分发挥财务风险控制优势。其一,在财务管理机制之中融入风险控制制度,按照风险管理观念再次调整财务管理部负责的各项管理任务,让财务管理部门内的职工可以相互协调与相互约束,在确保财务工作有序开展的基础上提升财务管理的标准性。财务管理者彼此协调共享各种财务管理数据内容,促使财务工作公开化、透明化开展,防止财务管理者,做假账[2]。其二,优化公司内控的标准制度,在制度中需精细化、系统化整理财务管理任务,把内控管理落实在各项财务工作之中,使之可以充分结合,以保障内控策略更好地控制财务风险,真正规避财务危机因素的出现。

(三)保障财务管理信息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公司财务管理数据内容的稳定性和准确性直接影响运营决策,保障财务管理信息的准确性十分关键。首先,需增强财务管理者的责任感,确保财务管理业务的准确性和严谨性[3]。其次,建立内控体系时应采取现代数字技术创建信息管理系统,把公司内部各个管理部门的信息均集中于公司内控信息系统之中,如此内控管理者就能一体化把控各项管理业务开展的实况,基于信息系统监管财务管理信息,保障财务管理账目的精准度。而且,财务管理者要实时录入财务信息,对财务信息进行透明化管理,由此通过内控管理有效避免风险。

(四)设置独立的内审部门

设置内审部门十分关键,基于内审部门监督和审核财务管理任务,旨在规划部门专职责任,能实时监督财务管理任务,若是由财务管理者和内控管理者负责,不仅会导致审计缺乏专业性,而且身兼数职劳动量很大,审计过程不可避免会存在疏漏,财务管理也将产生漏洞[4]。所以,需聘任专业的审计人才负责审计业务,监督财务管理任务,及时解决财务管理问题,定时开展财务风险审核业务,且及时找到内控体系在财务风险控制方面存在的不足,需要各部门仔细修整,确保公司财务与资产安全,将全部的风险因素扼杀在摇篮里,从而为公司财务风险控制标准的执行提供条件,由此增强财务风险控制效果。

(五)优化内控监管机制

规范的内控监管机制对公司健康、有序发展而言非常关键,并且还有利于公司内控体系建立的有序进行,帮助公司更好地避免经济市场危机。由此,新时期要按照公司发展现状与发展前景,及其所处的内外环境创新优化内控监管机制。首先,在健全内控监管机制时除了融入运营者、决策层的意见以外,还要注重基层职工的意见,由于不同岗位职工分析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因此收集各基层岗位职工的建议有利于优化内控监管机制,而且有利于职工深刻理解和执行。其次,信息技术繁荣发展时期,公司在创新优化内控监管机制时要积极融入先进的信息系统,可帮助公司运营者找到财务信息中存在的问题,还有利于财务风险预警制度的制定,如果产生财务问题,就能将之掌控在能应对的范围之内,从而提升内控体系建立效率。

(六)为内控体系建立安排专门人才

新时期,国家之间整体实力的竞争即高级人才之间的竞争,由此可以发现人才在国民经济提升阶段扮演着非常关键的角色。对企业而言,人才也起到了关键作用,并且伴随信息技术与高新科技的日益进步,公司内控体系建立变得更为精简、全面,大量先进的信息处理装置均通过专业人士操控,所以对职工的专业水平具有较高要求。为提高内控体系建立速度和效率,要为其安排更为专业的人才[5]。其一,提高人才录取门槛,设置专门的考评标准,从面试者中挑选出适当的人才,保证录取者具有较丰富的金融专业理论、财务理论知识等,也要具备财务风险思想。其二,注重专业人才岗位培训,采取多样化培训方法提高参与培训员工的积极性,并制定规范的奖罚机制,对一些工作负责、能力高的职工给予适当奖励,由此调动职工工作热情,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大的价值。总的来说,企业构建科学完善的内控体系,需要具备扎实的人才资源基础,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企业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进而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和资源。

(七)完善资金结构

为了防止公司内部出现资金流向不清楚的现象,必须完善资金结构,减小资金流动风险。所以,公司在财务风险预防方面首先要根据实际状况科学配置资金,保障公司处在稳定经营状态,各种运营活动均有足够的资金流。而且,要控制公司负债率,加快公司经费周转速率,使之迅速适应市场局势,提升公司偿债水平,采取恰当的融资制度减小融资难度。此外,为增强公司的防风险能力,除完善内部结构、加大监督力度之外,还要做好公司财税筹划工作,基于外部力量帮助公司减小财务风险。公司财务管理者应根据具体经营状况制定税务服务手册,促使公司完善财务管理体系,协助政府机关开展审计业务,宏观把控公司财务活动数据,评价风险。财务工作者还应在每次税务政策产生变化后组织研讨会议,持续加强体系构建,并且通过科学筹划降低公司税负。

四、结束语

总之,市场经济环境下,公司生产运营局势越来越复杂,给财务工作造成巨大的风险挑战,采用科学措施提升财务风险控制效率是公司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实践显示,构建科学、标准的内控体系能够明显提升公司危机应对效率,且提高其在经济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因此,公司应通过提高财务风险观念、优化内控监管机制、为建立内控体系配置专门人才等策略来保障内控体系建立的合理性、齐全性,从而帮助公司制定高效的风险应对制度,增强公司财务风险预防意识和能力,促使公司完成稳定、长远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黄日亮.基于财务风险管理的内控体系构建[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7(22):112-113.

[2]张玉涛.基于财务风险管理的企业内控体系构建探讨[J].财会学习,2020(12):241-242.

[3]李丽.基于财务风险管理的企业内控体系构建策略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1(23):133-134.

[4]郑丽.财务风险管理的企业内控体系构建研究[J].今日财富,2020(8):158-159.

[5]陈素萍.基于财务风险管理的企业内控体系构建[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20(3):58-59.

[6]李磊.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问题及应对措施研究[J].商讯,2022(1):37-40.

[7]裘争艳.论港口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体系建设[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1,24(24):51-52.

[8]王永霞.财务风险管理与企业内控关系问题的研究[J].经济管理文摘,2021(24):130-131.

[9]郎海贇.关于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探讨[J].纳税,2021,15(33):60-62.

[10]张晓阳.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1(22):201-202.

[11]王成君.简述财务共享模式下的企业内控深化建设[J].财经界,2021(32):79-80.

[12]邵小红.基于全面预算管理的企业内控体系构建[J].中国市场,2020(12):93-94.

保险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及对策篇6

【关键词】财务风险;原因;防范

一、概述

按照财务管理过程及内容,企业的财务风险可以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收益分配风险以及现金流量风险。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因借人资金而增加的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性和企业利润的可变性。投资风险是指企业投人一定资金后,因市场需求变化而影响最终收益与预期收益偏离的风险。收益分配风险是指由于收益分配而企业今后的生产经营活动带来的不利影响。收益分配包括留存收益和分配股息两方面。现金流量风险是指企业在收益不错的情况下,因销售实现原则不同而产生的财务困难。如果一个企业现金缺乏流动性,就意味存在无力履行己到期的付款义务的可能。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必须了解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并应积极采取应对和防范措施,确保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1、应对外部经济条件变化的能力不足

在公司进行财务管理过程中,公司面临的外部经济条件的变化会对其财务活动产生重要影响。公司做出的财务决策受到其财务管理经济环境的外部约束,只能被动的适应它们的变化和要求。财务管理所处的经济环境包括经济走势、产品供求、物价水平以及汇率波动等,它们的复杂多变是产生财务风险的主要外部原因。公司的财务风险往往源自于宏观经济环境的不利变化,这些公司无法掌控的外部因素严重影响了公司的财务管理活动。

2、公司经营不善、投资决策失误

公司财务决策失误集中表现在投资决策过程中,在新产品投资项目决策中,财务决策部门忽视了进行可行性研究的重要性,没有认真的去搜集全面真实的成本信息,没有去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产品需求,导致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在项目实际运营中,由于对收益的错误预期,使得难以按期收回固定投资,公司面临巨大的损失。同时,决策失误及盲目投资减少了公司的投资效益,降低了企业长期偿债能力,使公司处于更大的财务困境之中。

3、公司资本结构不合理

公司为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日标,盲目扩大财务杠杆比率,歪曲了企业的资金成本,导致资本结构严重不合理。公司过度追求获取财务杠杆的利益,便会加大负债筹资比率,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过高的负债比率使得公司借款的风险溢价不断提高,大大增加了公司通过发行债券和借款筹资的筹资成本,导致公司定期支出的利息等固定费用增加,当公司用自有资金所创造的正常利润难以弥补借款利息时,公司财务状况就会恶化。

4、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存在缺陷

公司没有建立成熟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完善的成本控制制度,使得资金管理混乱无序,财务信息传输滞后和缺乏准确性。公司的财务管理系统存在机构设置不合理、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等缺陷,导致当面对外部环境的不利变化时,公司财务管理系统缺乏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无法科学的预见财务风险。同时,公司内部各部门之间的财务关系混乱,在管理和使用资金时权责不明,利益分配等方面缺乏有效监管,从而造成资金使用缺乏效率,极易发生资金流失,无法保证资金的安全和完整,使公司面临较大的财务风险。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

1、健全风险防范机制

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健全风险回避、风险转移、风险分散及风险降低机制。企业对理财的各种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进行综合评价,在保证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情况下,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达到回避风险的目的。通过制定有关的管理制度和办法减少损失出现的可能性。对于风险较大的项目投资,企业可以寻找投资伙伴,共担风险、共享利益,从而投资风险损失分散了,降低了企业独家承担投资风险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2、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只有在文化层面上加强企业员工的财务风险意识,打破传统的风险自我无关和自我分割管理的思想,建立起全面整体的风险观,在工作中处处时时评估和发现风险,自发的协调和实现团队化风险控制,把风险管理的观念和行动落实到每个人的身上。同时,管理层应致力于调查和规划本企业的风险制度文化建设,制度控制和文化引导双管齐下,努力提升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要使财务管理人员明白,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

3、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

公司财务风险与其资本结构与理财目标密切相关,因此,合理的资本结构有利于公司规避财务风险。公司资本结构是否合理取决于筹资决策,公司在筹资时应结合自身实际,对有关影响因素综合考虑,以确定最佳资本结构,并在长期筹资决策中保持该最佳比例。公司筹资决策需要选择适当的筹资方式、筹资对象、筹资金额以及筹资期限。管理者应权衡成本与收益,比较分析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选择合适的筹资方式与筹资对象,恰当的筹资金额和筹资期限有利于公司降低偿债压力,保证正常的资金运转。

4、增强企业应对经济环境变化的能力

虽然外部经济环境的不利变化必然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但公司难以预见和无法改变这种外部变化,无法对其施加直接影响。但是,面对经济环境的变化,公司并非无所作为。外部环境的变化有其自身的规律和趋势,通过对其进行认真分析和研究,建立相应的风险预警机制,公司可以把握环境可能将要发生的变化,预测公司将要面临的风险。针对环境变化的预测,公司应制定多种应变措施,对财务管理政策和管理办法适当调整,从而增强公司应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能力,减少环境不利变化对财务管理活动的冲击,以此降低企业面临的外部财务风险。

5、加强财务风险事前、事中、事后控制

企业在实施某一方案进行决策时,既要考虑可能获得的利益,又要兼顾风险,通过对财务风险的存在及其原因分析,运用概率分析法、风险决策法、弹性预算法等,制定留有余地的管理办法,保证发生意外时企业能有效应对。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运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法,计算、监控企业财务风险状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控制出现的偏差,有效遏制不良事态的发展,将风险降到可以控制的程度,减少经济损失,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对于已经发生的财务风险,要建立风险档案,从中吸取教训,以避免同类风险的再次发生;对于已经发生的损失,应及时消化处理,若长期挂账,势必给企业今后的发展留下隐患。要盘活存量资产,加快闲置设备的处理,将收回的资金偿还债务。

6、加强日常资金管理

防范财务风险,需要财务人员进行货币资金的合理调度。根据企业自身资金运动的规模和生产特点,妥善安排货币资金收支活动,使企业能保证日常的生产经营需要,并且在还款和分红付息期到来时,及时筹措和调度资金,以避免出现无力支付的情况。应收账款管理是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企业在赊销商品之前应该确立信用政策。加强对应收账款的追踪分析,控制好日常管理,有利于确保信用政策的全面落实。建立信用限额管理制度,信用额度是指企业给予某客户赊购商品的最高额度;做好账龄分析;加强对坏账的管理。严格审批坏账损失,防止各种弊端的发生,积极参与客户破产善后事宜,尽量减少损失,仍然要关注逾期未收回的已作坏账核销的应收账款。

四、结语

财务风险是不可避免的,企业的各项决策几乎都是在风险和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做出的。财务风险涉及到企业的很多方面,而其防范的方法也会因为企业的具体情况不同而不同,正确分析和防范财务风险,对企业的生存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在给企业经营活动造成威胁的同时,又给企业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企业要树立风险意识,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处理机制,加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防范财务危机,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加强筹资、投资、资金回收及收益分配的风险控制,加强资产管理,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邓长才.浅谈企业财物风险与防范[J].工业审计与会计,2008(6):31-33.

[2]胡姝婕,刘浩.浅谈企业财务风险与防范[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15-16.

保险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及对策篇7

关键词:保险公司;财务管理风险;对策

1.保险公司财务管理风险的内涵及表现形式

1.1保险公司财务管理风险的含义

保险公司作为市场的一种经济实体,其财务管理风险的概念同一般企业是基本相同的,指由于公司在财务活动组织及管理过程中的各环节中受到各种确实存在且不能消除、难以控制或预料等的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导致公司财务成果与预期目标产生偏离,而致使公司蒙受损失,降低公司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

1.2保险公司财务管理风险的表现形式

保险公司与其他公司最大的不同点是,保险公司是经营风险的单位,其风险的发生以及发生所致损失的大小,具有确定性和偶然性。根据保险公司经营的这一特殊性,可知保险公司资金流动主要包括筹资、投资、资金运用和分配等四个环节。

通过以上对保险公司的货币资金在财务管理各经营活动环节的运动过程分析,其风险的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资本结构不合理,公司偿付能力受到影响。资本在保险业经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资本结构的合理性、资本额的高低代表公司的财务能力和风险的承担能力。筹资决策决定保险公司的资本结构,如果公司使用自有资金和借贷资金的比例不合理、债务期限安排不合理等,将导致公司所有者权益下降、公司不能到期偿付债务等风险,从而使公司的偿付能力受到严重的影响,进而影响保险公司财务管理的稳定性。

(2)资金运用不合理,投资风险较大。保险公司属于负债经营,即先向保户收取保费聚集庞大资金,保费最终要实现对被保险人、受益人的返还。保险资金的这一特点决定了保险资金运用要以安全性为首要原则,同时要兼顾收益性和流动性两大原则。倘若保险公司投资未遵循风险管理的程序和要求,将可能由于资金运用不当,在投资所形成的资产结构不合理而导致投资项目不能达到预期的收益。

(3)呆坏账过多,资金回收风险大。保险公司为争取顾客投保、收取庞大金额的保险费,有时会采取延迟收费、业务员代垫保费或接受远期票据等承保优惠。从而导致公司产生了较大额度的应收保费。若保户信用良好,能够按约定期限向公司缴费则不会造成太大问题,反而可以协助公司争取到顾客;但若公司对拖欠保费的保户催收不利而且保户财务有困难,则极易形成呆坏账,从而导致公司资金回收风险、现金流量减少。

2.保险公司财务管理风险的成因分析

保险公司经营的是风险,其中最主要的风险就是财务管理风险,要想有效地防范和化解财务管理风险,应先了解财务管理风险的成因。其中保险公司中不同的财务管理风险具有不同的成因,以下从筹资环节、投资环节、承保环节、理赔环节等方面进行分析。

2.1筹资环节产生财务管理风险的原因

筹资决策决定保险公司的资本结构,若筹资决策不合理则易引发筹资风险,比如筹资规模与投资规模不相符、筹资方式的选择缺乏合理性、筹资结构的安排缺乏合理性和筹资期限的确定缺乏合理性等,将导致公司不能到期还债、公司所有者权益减少等风险。

2.2投资环节产生财务管理风险的原因

保险业庞大的资金来源主要是由保户缴纳形成的保费收入,这一特点决定了保险资金运用以安全性为首要原则,兼顾收益性和流动性。所以投资决策的正确与否决定了保险公司

是否取得投资收益。同时投资决策失误会导致投资风险,具体表现为:对被投资方信息未进行详细了解、对购买股票等投资方式的选择不当和分散投资风险方式的选择不恰当。

2.3理赔环节产生财务管理风险的原因

理赔环节包括赔付支出环节和准备金环节。首先在赔付支出环节引发财务管理风险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1)理赔运行和管理水平不高,与公司业务发展不相匹配;(2)费率下降、承保风险责任增加增大了理赔环节的压力;(3)理赔管理体系问题较多,如理赔环节层层管控环环漏损,各级机构责权利不相匹配或内部监督机制运转不顺畅等助长了理赔管理风险,加大里理赔成本的支出。其次在准备金核算环节,大多数保险公司准本金账务处理方法过于简单,准本金充足率较低,严重影响财务管理的稳定性。

2.4制度建设环节产生财务管理风险的原因

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绩效考核办法等制度,对于一个一个以资金运动为主体的保险公司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然而保险公司内部制度的不完善等问题会间接地引发财务管理风险。具体如下:(1)内部管理制度的设计存在缺陷、财务关系混乱、公司各子系统责、权、利不相匹配;(2)公司缺乏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等。

3保险公司财务管理风险管控对策

针对不同的财务管理风险,成因不同,相对应的管控措施也不同,以下根据上述引发财务管理风险的各环节提出以下对策及建议。

3.1筹资环节的风险管控

保险公司筹集的资金主要包括权益资金和债务资金。其中筹资活动是公司理财活动的首要环节,所以加强对筹资风险的管理是整个财务管理的起点。加强筹资风险管理,主要从有利于公司经营发展的角度来配置公司的资金结构,主要通过合理配置权益资金和债务资金的比例,降低因筹资结构不合理带来的财务管理风险。具体而言,防范与控制筹资风险的措施主要有:(1)公司要树立全员风险意识,正确识别风险,做到预防风险的发生,将风险降到最低程度。(2)通过合理配置筹资结构来分散和降低风险,并建立有效的、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

3.2投资环节的风险管控

保险公司资金的运用首先要以安全性为主,兼顾流动性和效益型的有机统一。为全面提高资金运用的竞争力,增强保险公司的风险管控能力,具体提出以下措施:首先,根据公司的营销战略确定正确的投资方向,合理确定投资资金的需要量,并在满足公司日常经营的需要的基础上,适时调整各项投资资金的比例,达到降低投资风险的目的。其次,正确确定风险和投资报酬率的关系,以达到对证券投资等其他投资的风险管控目的。

3.3理赔环节的风险管控

该环节具体包括赔付支出环节和准备金核算环节。针对不同的环节,具体提出不同的风险管控措施:(1)赔付支出的风险管控:本环节应该以“短期有效、长期有力”的原则,提出相关有效的措施,具体如下:①加强成本控制能力、提升客户服务能力,明确理赔地位,并及时发现、控制好理赔的关键风险点。②按照“集中管理,分级授权”的原则,建立并完善理赔管理模式,加大赔付成本风险管控力度。③创建内控合规文化并大力宣传,同时构建理赔监督体系,如对核心风险点实施it系统控制等。(2)准备金计提的风险管控:为提高准备金管理水平,减少因准备金计提不准确而造成的财务管理风险,以提出以下措施:提高精算人员的素质,并对精算人员进行后期培训和考核等以加强精算人员队伍建设;改善准备金账务处理办法,提高准备金入账的准确性等。

保险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及对策篇8

随着我国法治的不断健全,对于保险行业的监管力度也将会进一步严格,但是保险公司的市场化程度也会有所推进,对于自主选择权的增强无疑是重大的。我国对于市场的监管主要是从严,而市场逐渐的将会决定资源配置。在相关保险方面的改革方案,对于保险行业的市场化进程是一种巨大的促进,但是同时也面临市场规范的问题,如何加强风险监管制度,优化财产保险行业内部环境,维护消费者利益成为当下市场的重点工作,我国也将会在这方面从采取一系列措施,这也将影响我国财产保险公司的成本管控问题。在2014年8月10号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对我国当先的保险行业环境进行了综合的论述,并提出了一系列的相关指导思想和认识。认为:保险是现代经济的重要产业和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是社会文明水平、经济发达程度、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险业快速发展,服务领域不断拓宽,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总体上看,我国保险业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不能适应全面深化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与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对完善现代金融体系、带动扩大社会就业、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创新社会治理方式、保障社会稳定运行、提升社会安全感、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

二、成本管控的路径选择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财产保险公司的成本管控是当下工作的重点,也是提高保险公司管理水平的关键。另外成本管控可以让财产保险公司的管理趋于精细化,但是对于成本管控方面的路径一定要非常的谨小慎微,综合分析行业的发展规律以及公司的运行状况,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分析财产保险公司的发展方向,从而有效的优化财产保险公司的成本管控策略,对于保险公司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意义重大。下面是根据《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的相关要求进行的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的分析,通过分析对保险行业的成本控制提出了一系列发展措施。

1.宏观环境的探究

1.1把握行业发展规律

对于成本管控的力度要不断的加强,尤其是对成本管理能力的提升方面,要对保险周期进行细致的探索。我国保险行业还处于快速发展的状态,而且在一段时期延续这种状态。相对于国内经济来说,财产保险行业保持发展状态是一种正面的影响,但是大环境下经济发展不断降速,并且这种低速状态还将不断的扩大,经济压力也不断扩大。通过掌握财产保险行业的发展规律,掌握金融市场动向以及消费者的需求,注重新客户的开发,以往与客户建立长期联系的方式逐渐被取代。在这种情况下,新客户的开发和维护将成为新的成本管控策略途径。

1.2有效推进战略转型

客户需求为导向的成本管控方式成为财产保险公司在大环境下的重要选择。产品的经营以往被看成是财产保险公司的重要发展模式,当下应该注重经营客户的商业模式,在战略转型方面要考虑到公司的成本管控,深化公司模式转变和成本管控的联系。第一要引进以成本管控策略为主导的资源,推进公司的战略转型,第二公司战略转型应该能够促进公司成本管控的发展。公司内部结构不断优化,管理也不断的科学化,能够有效的加强成本管控的能力,促进保险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2.微观环境的探究。

2.1承保管理策略

(1)优化业务选择

承包策略的细化是目前最重要的任务,通过深层次、多维度的的核保政策实现承保策略的优化。加强对优质客户、优质业务的反应速度推进,要明确目标客户,放弃一些不能够给公司带来盈利的业务,注重对业务发展前景的分析,实现可持续发展。

(2)加强风险管控

要注重对重点方面的控制,一些重点的业务要重点抓,加强对核心机构的控制,特别是在业务数据的处理能力提高上以及数据收集的能力上,只有在这方面下大力度,才能够有效的提供承保的科学依据。

(3)动态监控业务质量

要对业务的质量进行强有力的监控,对于业务上的执行偏差进行及时的纠正,有效的控制业务成本,了解财务状况,不断提升财产公司的盈利能力。

2.2费用管理策略

优化费用管理就是要改变保险公司生产要素之间的配比关系,使得同样的产出投入的资源更少,或者同样的资源投入产出更多。对于财产保险公司来说,要有效地改变生产要素的配比,需要不断强化对费用资源的精细化管理。费用的减少能够有效的促进公司的成本管理,也是财产保险公司成本管控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2.3监管的加强策略

意见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强化了我国的监管目标,加强和改进保险监管,防范化解风险)推进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现代化。坚持机构监管与功能监管相统一,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相统一,加快建设以风险为导向的保险监管制度。加强保险公司治理和内控监管,改进市场行为监管,加快建设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制度。完善保险法规体系,提高监管法制化水平。积极推进监管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保险行业协会等自律组织的作用。充分利用保险监管派出机构资源,加强基层保险监管工作。加强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推动完善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探索建立保险消费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建立健全保险纠纷诉讼、仲裁与调解对接机制。加大保险监管力度,监督保险机构全面履行对保险消费者的各项义务,严肃查处各类损害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加强保险业全面风险管理,建立健全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完善风险应急预案,优化风险处置流程和制度,提高风险处置能力。强化责任追究,增强市场约束,防止风险积累。加强金融监管协调,防范风险跨行业传递。完善保险监管与地方人民政府以及公安、司法、新闻宣传等部门的合作机制。健全保险保障基金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

三、结语

保险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及对策篇9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防范

研究背景

企业的根本目标是获利,然而,与收益相伴的就是风险。资本对利润无止境的追求决定了资本拥有者“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冒险行为。企业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资金运动中所面临的风险,其中资金运动包括筹资、投资、资金回收和收益分配等活动。一般意义上的财务风险是指因借款而增加的风险,是由于筹资决策导致的风险。从狭义上来说,财务风险产生的基本原因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运用了负债,负债比例越大,财务风险越大,没有负债,则没有财务风险。财务风险就是债务风险,除了财务风险之外企业还存在生产经营的风险。我们可以使用复合杠杆或总杠杆来度量企业总风险,用经营杠杆度量企业的经营风险,用财务杠杆度量企业的财务风险。因此,对企业来说,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存在着不可避免性。既然财务风险客观地存在于企业生产和经营的全过程并不断地威胁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加强财务风险管理。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是一种有计划、有组织地控制企业财务或资金活动的行为,也是一项综合管理活动,不仅需要先进的技术、复杂的建模,还需要公司的组织机构、激励机制和运营理念的配合,其目的在于使企业因各种风险所导致的不良影响降至最低,确保企业能顺利实现其既定目标,并保持其发展能力。总之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是企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肯尼斯・阿罗所说:“我们要获得社会或自然界中的运作方式和知识,就必须穿过层层迷雾。”如果说财务风险是企业理财环境里扑朔迷离、变幻莫测的层层迷雾,那么财务风险管理就像是企业穿过层层迷雾的工具。

财务风险管理的内涵

财务风险管理是企业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风险管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那么,什么是风险管理呢?威廉姆斯和汉斯在1964年出版的《风险管理与保险》一书中认为:“风险管理是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衡量和控制,以最低的成本使风险导致的种种损失降至最小程度的管理。”该定义体现了如下要点:一是风险管理的目标是以最小的成本达到最大的安全效果;二是风险管理由风险识别、衡量和控制几个环节组成;三是实现风险管理目标的主要手段是控制。

从上述风险管理的定义,可以直接导出财务风险管理的定义:它是指通过对财务风险的识别、衡量和控制,以最低的成本使风险导致的损失降至最小程度的管理。财务风险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权衡风险与收益,做出在期望收益一定的情况下风险最小、在风险一定的情况下收益最大的决策,将风险控制在企业所能承受的限度之内,努力提高企业的收益,增加企业的价值。具体地说,财务风险管理的目标就是要以最小的成本确保企业资金运动的连续性、稳定性和效益性,或者说是以最小成本获得企业理财活动的最大安全保障。

财务风险管理的内容

财务风险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管理系统,其内容主要包括财务风险的识别与衡量、财务风险评估和财务风险控制决策。

财务风险管理的第一步是对财务风险进行识别与衡量。如果不能准确地发现财务风险,并且进行确认,就无法分析及预测企业面对的危险和机会,自然也就无法进行财务风险管理。在对风险进行识别的基础上,对风险大小进行度量,以确定对企业的影响程度。

在风险识别与衡量之后,就必须对财务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价,然后根据公司的具体情况和相应的环境条件,做出进一步的管理决策,从而将风险控制在公司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

最后,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做出风险控制决策,这是财务风险管理中的关键一环。风险控制的主要目的在于改变公司所承受的风险程度,帮助公司避免风险,降低损失。当风险无法避免时,尽量降低风险给公司带来的不利影响。风险控制应当根据风险的重要性水平差异,做出风险回避、风险转移、风险自保和风险自担等风险控制决策。

财务风险管理的目标和意义

(一)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目标

通过了解风险的来源和特征,对财务风险进行正确预测、衡量,最后进行适当的控制和防范,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将损失降至最低程度,为企业创造最大的收益。具体地说,财务风险管理的目标就是要以最小的成本确保企业资金运动的连续性、稳定性和效益性,或者说是以最小成本获得企业理财活动的最大安全保障。

(二)财务风险管理的意义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作为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意义是巨大的。通过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能使企业全面、经济和有效地管理风险;能稳定企业财务活动,加速资金周转,保证资金安全、完整和增值;增加了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和效益性,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了数据和信息来源;为企业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全稳定的生产经营环境;对企业实现和超额实现经营目标,战胜风险、提高效益、增强实力,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具有重大作用。

财务风险管理策略

由于风险无处不在,绝对的风险回避一般不可能。即使有可能,企业所需支付的成本往往也是企业无法接受的。对企业个体而言,其可承受的风险是一定的。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策略就在于将财务风险降低和化解到企业可以接受的程度。控制和防范财务风险管理,应用系统的观点,全方位来防范,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建立清晰、准确的财务信息网络

财务信息源于财务提供的各种报表资料。降低财务风险,首先要求财务所供的报表、资料准确全面,降低财务信息模糊度。所谓“财务信息模糊度”就是财务信息在数量和质量上偏离客观实际的误差,这种误差主要取决于原始数据、数据处理设备、财务人员业务素质和信息处理方法等。降低财务信息模糊度就是要对以上几个方面进行判断和控制。财务信息系统是一个庞杂的网络,不能求助于精确方法来计算,因此在计量方法上可以来闻常规数学与模糊数学相结合的办法,尽可能提高财务信息质量。此外,为了建立完整的财务信息网络,还应运用全面质量管理方法。由于财务信息管理是一个包括财务预测、财务计划、财务决策、财务控制、财务分析、财务检查与处置的全过程管理,因此可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的办法,对财务管理各过程进行质量考核,加强各环节间的联系,以形成一个完整、缜密的财务信息网络。

增强财务信息的充分比与可靠性要求,公司领导应端正态度,明确财务信息对公司财务决策的重要性,提高财会人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提高财务信息处理的现代化水平,重视财务、会计、统计分析;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同时应让财会人员、内部审计人员参与决策,发挥他们在决策中的作用,建立有效的决策支持系统。为此,要求财会人员、内部审计人员树立预测观念、决策观念、控制观念和风险观念,运用科学的预测方法,做到事前有预测、事中有控制、事后有分析。

(二)客观分析财务信息并提高风险预测能力

风险预测就是通过对财务信息的分析,对公司财务可能遭受的风险进行事前预测和全面估计,认清公司所处的环境,剖析财务系统对公司生产经营不利的因素及其对公司财务风险强度和可能的损失程度的影响,做到心中有数。

财务风险与财务活动紧密相关,并伴随资金筹集、运用、回收、分配循环和周转的始终,防范财务风险就是要剖析影响公司的每一项财务活动因素,提高公司风险预测能力,增强公司风险承受力,如通过分析公司偿债能力,确定筹资风险;通过对投资进行可行性研究,确定投资方向,通过分析影响产品成本、产品结构、产品质量、产品生长周期和资金流量等因素,弄清投资和经营风险。此外还可以通过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经济法规、国际经济环境及外汇市场的研究,防范经济风险和法律风险,规避外汇风险等。

(三)构建财务风险控制机制

在风险识别、衡量和评估之后,构建完善的风险控制机制,是降低财务风险的关键所在。财务风险控制,就是研究如何控制风险,将之降低至最低限度,以达到预期财务目标。财务风险控制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控制过程,可以分为前馈风险控制、运营风险控制和反馈风险控制。

1.财务风险前馈控制。财务风险前馈控制是在财务计划实施之内的为防止风险的产生而采取的管理策略。风险和收益并存,公司既要考虑可能获得的收益又要兼顾风险。在实施某一方案之前,通过对财务风险的分析,应用现代高科技工具,如高速运转计算机结合当代管理科学的成就,如风险决策法、弹性预算等,制定富有弹性的、留有余地的管理措施,增强公司的风险应变能力。如为了防止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可设置“风险基金”、“风险抵押金”和“商品降价基金”等,以加强自我保护,增强风险抵抗力;通过保险、合同、提货单等途径将风险转嫁给他人;通过公司联营,合并等经营方式来扩大规模,运用规模经济分散财务风险;对那些风险性大,超过公司承受能力,而且很难把握的风险,可采用回避的策略;实现多元化经营就是有效控制风险的方法。如改变经营方式,产品多层次销售,提高盈利产品比重并使畅销产品和滞销产品在时间上、数量上互相弥补,均衡产销,也可减少风险。

2.财务运营风险控制。在财务系统运行过程中,运用定量分析法和定性分析法,直接观察、计算、监督财务风险状况,制订公司风险经营方案。

风险的大小,可通过下述风险指标来确定:

其中:R―风险;p―权数;s―风险指标;n―指标数目。

为了估计某一方面的财务风险,先确定与之相关的一些风险指标(风险指标用百分率表示),然后分析这些指标分别对风险的影响,用权数表示,最后用上述公式计算总风险。对不同的风险指标,可通过日常工作经验的累积确定一个相应的临界点,当R超过这个临界点时,就要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及时补救,尽可能避免或减轻损失,以保障公司各项工作正常进行。

3.财务风险反馈控制。以财务风险分析资料为依据,评价、指导未来财务风险管理的行为,确定今后风险管理的方向和措施。

公司财务风险的特征决定财务风险难以完全控制,控制只是有效地防止或减轻风险而已。对于已经发生的风险,要建立风险档案,总结风险管理的经验教训。因风险而获得的效益,可进行分配,一部分用于提取风险基金、一部分投入再生产。对于发生的风险损失,要通过事先防护性的安排,如备抵坏账、备抵风险基金等,及时进行经济补救,以最少损失和最佳途径排除风险,保证财务机制的正常运行。

结论

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经济环境决定了财务风险管理研究的日益重要,虽然财务风险的度量和分析的方法有很多,但实际的市场环境是复杂多变的,不可能完全满足其需要的种种前提,因此,培养管理决策者的风险意识和对风险的灵敏嗅觉,对及时发现和估计潜在的财务风险是很重要的。财务风险管理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是现代公司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而且是公司管理决策层永不停息的探索课题。企业只有通过加强全面风险管理,不断提高风险防范能力,才能使公司管理更加有序、有效,才能使公司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张洋.企业财务风险防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13)

2.石涛.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与管理[J].今日科苑,2007(8)

保险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及对策篇10

关键词:价值管理管理会计实践

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持续提升以及与国际经贸环境融合的不断深入,中国各类型企业在国内与海外的两个市场都面临着国际同行日益激烈的竞争。在经历了低成本的发展阶段之后,企业的核心能力逐渐成为了决定兴衰成败的重要因素。因此,管理会计这一直接面向价值创造和管理决策优化的工具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使用。

一、中海油面临的挑战与管理会计实施背景

全球“四大”之一的安永会计师事务所近期的2013-2015年度全球商业风险研究报告显示,能源行业在当前的全球经济周期中面临着高度不确定的外部环境。如何把握这些不确定性和机遇,通过科学的管理决策实现定量、前瞻的风险管控,进而实现可持续的价值创造就成为了国内外油气行业公司所共同面临的挑战。

中海油作为一家专注于全球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能源公司,在“走出去”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同时不断充实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基础过程中,已经基本完成了从中国到海外的业务布局。但是,随着海外资产迅速增长并逐渐占据核心资产组合的“半壁江山”,如何面对新领域的挑战、优化核心业务和资产组合并实现绩效预期就成为了公司最急需应对的挑战。在这一方向上,价值管理的理念和管理会计的方法恰恰适应了公司的需求,可以为公司战略落地、资产组合动态管理、以及财务管理基本规则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体现价值导向的顶层设计等方面提供一系列的有效工具与手段。

二、公司价值管理理论框架与管理会计实践

(一)方法论与工作框架

在应对行业挑战、化解自身发展瓶颈的价值管理实践过程中,中海油充分融合并贯彻了管理会计的三大基本要素,即“提高经济效益、经济业务规划与控制,以及管理决策支持”。以此为起点,逐渐摸索出了一套适应行业和公司特点的价值管理和决策支持工具体系。同时,在具体实践基础上逐步梳理、总结、提炼出了指导这一工作体系具体运行和可持续发挥作用的方法论――具体可以概括为“通过将财务和业务的二维视角结合,实现对资产组合的动态管理,目标是保障公司整体经营绩效持续优化、最终实现公司战略的有效落实”(见图1)。

(二)公司战略的量化分解与实现路径设计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对于公司战略的经典定义是,“企业的目标是什么、现状如何,以及如何实现”。然而应该注意的是这一概念侧重于战略制定的方法和表达方式,简单据此加以定性的表述往往会导致战略制定流于形式且不具有可操作性。因此,公司战略只有体现价值创造这一基本目标且可以通过业务规模、地域分布、发展速度以及整体价值等在时间维度上进行定量的设计、实施、监控与评价,才可以说真正具有生命力并可以通过运营过程得以实现(见图2)。

自1999年设立并于2001年成功实现海外上市以来,中海油公司战略的基本表述始终保持稳定,即“储量产量增长、天然气业务,以及稳健的财务政策”。这一表述在过去相当长时间里对专注于中国近海油气勘探开发的核心业务提供了有效的指导原则。然而,随着前述的“走出去”力度越来越大、公司的资源配置和核心能力受到缺乏清晰的转型思路制约而难以对公司价值最大化目标提供有效保障的问题也日益显著。为此,公司在战略基本表述的基础上,对适应公司发展目标和阶段的业务发展策略及时进行了清晰地界定,即实现“从国内向海外、从海上到陆地、从常规资源到非常规资源”这三个转变。

第三个阶段,也是真正实现价值管理意义上的“可量化”,中海油进一步将业务发展策略的实现和价值管理目标保障效果与关键绩效指标(Kpi)体系及其评价标准――成为“国际一流能源公司”所需要的业务和财务绩效“硬性”标准进一步加以结合,同时增加了与上述业务发展策略调整相一致的结构化分析维度与衡量标准要求(见图3和图4)。

至此,中海油的公司战略才能够说已经适应发展阶段特点、具备了量化、可操作的属性并易于在价值管理这一维度上加以实现。

(三)管理会计行为辅助市值管理

“市值管理”是国内近年来提出的一个热门概念,通常的理解是指上市公司基于自身市值表现,通过“创造、经营和实现”三个环节落实公司价值最大化目标,进而通过合规的沟通机制将公司内在价值有效传递给公司的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方的管理活动。中海油通过管理会计活动优化管理决策、最大化实现公司经济效益也和其中的“价值创造”和“主动管理”环节有了天然的交集。

1.通过管理决策信息编制基础规则落实价值导向

传统的会计准则一般被认为是指导会计人员编制财务报表的合规工具,然而中海油将在此基础上个性化制定的公司内部会计政策定位为落实公司经营管理目标的关键路径和实现价值管理的核心能力。

具体来说,会计政策一方面发挥着“按国际规则,将经营活动数据转化成财务信息、为经营管理决策提供基础”的作用,另一方面,会计政策的选择“也是公司在具体业务领域内管理思路与导向的载体,将直接影响公司财务报表和价值管理绩效评价结果”。由此,中海油在内部建立了一整套适应不同地域、不同油气资源类型的勘探开发和经营管理特点的会计政策和应用实务,从而为公司核心业务的经营管理决策提供支持依据和可靠选择,并由此成为保障资产绩效质量、促进价值实现的有效手段。

2.资产组合的动态管理

资产组合作为公司价值创造和主动管理的对象和载体,其结构构成、短期绩效表现和中期发展趋势直接决定了公司战略是否可以分阶段得以实现并具备过程管理的灵活性。为此,中海油在以往重视5年业务规划的基础上着力强化了与中期规划相适应的资产组合财务绩效预测能力以及该成果在重大管理决策过程中的使用要求。具体包括以下举措。

(1)构建资产组合财务绩效预测模型。这一模型的目的在于从价值管理的需求出发,在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三个层面审视公司中期业务规划的合理性以及战略匹配性。为此,中海油通过对所持有资产组合,价值链主要环节及其相互关系加以深入分析,进而通过复制财务报告的编制逻辑实现了自下而上的个别资产绩效预测到资产组合整体结果的动态预测编制成果。

前文提及中海油此前仅是在战略层面明确了关键绩效指标的长期实现标准,在操作层面通过年度计划预算确定短期绩效目标,中间缺乏一个“战术”中间层来加以有效衔接。5年规划的财务绩效预测恰恰补齐了这一价值实现的中间环节,同时也为“战略――战术――操作”三个层次的目标管理提供了动态跟踪、评估和调整的工具。

(2)落实资产组合的管理原则。中海油将在国内外持有的全部油气资产定义为核心资产,对这一资产组合的动态管理原则概括为“进、退、维”。然而,此前在如何落实这一原则方面仅注重采用传统上的价值标准,即个别资产全生命周期的净现值(npV)或内部报酬率(iRR)。单独采用这一评价标准会导致公司管理决策忽视资产组合的调整对公司当期财务绩效的影响。在具备了这一预测模型之后,公司纳入了个别资产进入或退出对短中期的年度财务绩效整体表现影响。由此,管理决策较好地兼顾了短期和长期效果,科学决策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通过在核心业务的会计确认和计量过程中贯彻价值管理原则,同时在资产组合层面实现动态管理,中海油作为上市公司也就真正具备了市值管理的核心能力,即在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具备了对价值创造和价值经营的定量设计、评价、调整、提升的主动管理能力。

(四)保险风险容忍度评估与风险转移安排

1.保险安排对管理会计活动的需求

中海油所处的油气行业具有资本密集度高、单一资产生命周期长的特点,并且可能因各种内外部因素导致重大资产报废毁损以及随之而来的人员伤亡和环境污染风险,因此保险安排是国内外油气行业所普遍采用的风险管理手段。

正是由于公司所处行业的高风险属性,某些风险事故的损失后果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在实务中公司往往会在风险规避、损失控制、风险转移和风险保留的基本模式之间寻求平衡。其中财务型风险管理技术的一个重要做法就是在自留风险和转移风险之间寻求一个成本效益最优的点。

所谓的自留风险是指对风险的自我承担,即企业或单位自我承受风险损害后果的方法。自留风险的成本低、方便有效,可减少潜在损失,节省费用。但过于乐观的风险自留水平也可能突破公司的财务承受能力而导致保险策略失败。转移风险则是指为避免承担损失,公司有意识地将潜在损失及财务后果转嫁给保险公司的安排。

明确了保险的方法论和基本思路后,中海油的管理会计活动也就有了新的业务需求。具体来说就是如何通过对公司风险容忍度的定量分析来确定风险自留的数量规模,进而将剩余风险通过保险安排实现转移。公司的保险管理策略因此得以优化、保险成本支出的合理性和保险安排的保障有效性也更有说服力。

2.保险风险自留的定量分析方法论

确定公司可接受的保险风险自留定量标准过程中,首先是决定公司整体层面的风险自留水平,这也是风险自留定量分析的起点,其方法论如图5所示。

第一步,中海油将风险自留进一步界定为风险事件发生后公司财务损失的可容忍上限,超过这一上限的损失金额将对公司业绩和可持续经营能力构成实质的重大影响。

第二步,明确哪些关键绩效指标的重大影响构成了不能接受的容忍极限以及具体评价标准。容忍极限界定的一个解释是会导致公司债务评级因此降级,另一是公司相关绩效指标的表现会跌出国际同业公司一流水平的范畴。

第三步,则是为支持上述方法论进而实现关键绩效指标组的可计量和可比较。中海油一方面选取了穆迪(mood’s)和标准普尔(S&p)对公司在全球发行美元债券债务评级所适用的部分绩效评价指标和门槛值,另一方面则通过对国际可比公司的广泛对标以及统计分析来界定业内一流公司的绩效标准以及门槛值。

第四步,使用公司三年历史和两年预测财务绩效的平均结果来与对应的门槛值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单一风险事项发生对每个指标对绩效改变的敏感度。

第五步,根据公司管理层在实际使用所选取的绩效指标以监控公司表现过程中的重视程度差异对敏感度结果进行加权平均,最终得到公司可接受的财务损失上限,也就是保险风险自留的上限。

在这一阶段完成后,公司的风险自留总体规模还要具体分配到各个类型的保险安排和具体保单上,才可以最终实现保费支出与保险水平的平衡。鉴于后一阶段的分析更多运用保险专业的风险测算方法,超出了管理会计活动的工作范围,在此不再赘述。

(五)管理会计在应对低油价周期的应用

自2014年下半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出现了断崖式的下跌且持续时间远远超过了最近一次的低油价周期(2008年-2009年)。这样的行业周期性低谷极大地破坏了油气行业公司管理策略的延续性和价值创造能力,但也为管理会计活动提供了危机模式下的实践空间。

在中海油内部,管理会计职能为危机应对所开出的“药方”是深入认识公司核心业务和资产特点,通过调整关键绩效指标组合的管理侧重点和优先顺序,利用局部绩效指标间的相互关系实现整体的主动绩效管理目标。具体来说,就是要继续保持对“储量替代率”、“产量递减率”和“资产摊销率”这三个指标作为独立个体的重视基础上,利用其相互的影响关系,以优化储量替代率为龙头实现三者间的平衡,进而实现成本控制和绩效表现改善的目的。这其中两个关键的业务指标是储量替代率和产量递减率。前者的重要性在于这是一个油气行业公司生命力的最直接表征,是衡量公司所持有的储量以当前的开采速度加以开发的剩余年限(公司寿命),而后者则用于衡量公司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因此,这两个指标代表了油气行业公司核心业务管理所最为重视的两个领域。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一步就是对储量替代率指标的影响因素加以深入分析和精细化管理,以开发成本与储量动用“费效比”最优的原则来调整可投入资源约束条件下的新增储量规模,而不是一味的追求总储量和替代率的增长。这一“费效比”按照油气行业的会计实务实际上构成了未来进入生产阶段的资产摊销率――是公司财务报表上期间成本结构中占比最大的单一成本项目。公司随后将对参与储量评估程序的所有个体资产在公司整体储量替代率和资产摊销影响的两个维度上进行排序。

第二步,通过使用产量递减率影响分析,对前一步所初步确定的排序和取舍结论加以优化,就能够结合公司在“低油价极端条件下公司整体实现当年自由现金流和盈利为正值”的目标设定来确定个别资产的开发顺序与具体储量动用规模,最终形成公司在低油价条件下的整体资源投入产出和财务绩效综合平衡的应对策略。

这一模式在2015年得到推广,为中海油在传统上采用大幅压缩资本开支和日常运营成本的危机应对方案基础上,提供了内容更为丰富、效果更为显著的升级版。

三、实施效果与结论

如前文所述,中海油在近年来的管理会计实践过程中深刻认识并把握了其本质特征与核心要求,即充分发挥会计作为业务和财务兼顾的综合信息系统优势地位,将财务团队的工作与核心业务需求实现了深度融合,进而将价值管理原则贯彻到公司核心业务的管理决策过程并借此实现了对经营绩效优化目标的主动管理。

由此,公司的管理会计活动也已经逐步从全面预算、责任中心和平衡计分等传统的实现方式层面超脱出来,将探索和实践的方向与行业特点和企业自身生命周期发展阶段需求实现了多层次的结合。其间通过广泛使用业务建模、统计分析、风险量化、系统论以及资产组合理论等科学决策工具将核心业务的管理决策和公司整体运营管理水平提升到了新的高度(见图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