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优秀课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9:40:50

劳动教育优秀课例篇1

关键词:师范专业认证;美术;教育情怀;教学案例

一师范专业认证与教育情怀概念的提出

2017年10月26日,教育部了“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师范类专业认证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为理念,构建了“纵向三级递进、横向三类覆盖的分级分类认证标准体系”。“教育情怀”这一概念也成为认证标准之一。《中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第二级)》(认证标准的第三级也同样有)“二、毕业要求”包含“践行师德”、“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四个大的方面,其中“践行师德”又包含“师德规范”与“教育情怀”两个方面。“教育情怀”是指“具有从教意愿,认同教师工作的意义和专业性,具有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具有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尊重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工作细心、耐心,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1]”教育情怀首先体现为对教育事业的情感,即具有从教意愿,热爱教育事业,是一个人对教育职业的高度认同;教育情怀其次体现为对学生的情感,即愿意做学生的引路人;教育情怀最根本的作用在于能够赋予我们的工作以意义。有情怀与没有情怀是不一样的,情怀的有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教师职业发展的可能性。没有教育情怀的人,只会把教师职业当作一个可以维系生存的手段,其发展的可能性会大大减低;而一个具有教育情怀的老师,绝不仅仅把教师职业作为谋生的手段,会为自己的信仰调动自身的一切力量,集中到既定的目标上,其知识、能力、内心世界都会得到充实和提高,从而推动个人及社会的发展,因此,教育情怀的有无,对于教师来说意义深远。“显然,教育情怀不是操作层面上的技术特征,更不是肉眼可见的‘量化’指标,但它的存在却丝毫没有被怀疑过。它是一种超验的‘行动意识’,是渗透于教育者教育行动过程中的意念,是对教育者的行动产生深刻影响的精神力量。”总之,培养合格与优秀的教师,教育情怀的有无成为重要的衡量标准,而如何培养未来教师的教育情怀成为目前和将来一段时间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2]。

二当前高师学生美术教育情怀的现状调查

据一项调查显示,地方高校的美术学专业中只有41.7%的学生愿意在毕业后从事美术教师职业,这种择业心理除了社会、学校、家庭等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外,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价值观念等也是影响其择业心理的因素,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对教师职业缺乏正确的认识和了解。一些学生认为教师从事的是单调乏味的重复性劳动,几十年如一日没有变化和新意,更谈不上乐趣。对事物的认识是决定一个人对待某事物的态度与情感的主要因素,有一种认识我们称之为陈见,那就是当事物已经发生了改变而我们的认识仍然停留在以前的位置,缺乏对这一事物现状的调查与了解。高校美术教师教育专业的学生在进校后,接受的多半是专业训练,学生更多关注的是发生在专业领域的事情,比如画展、画家等,而对于教育领域尤其是基础教育的关注很少,除了自己对曾经的中小学经历的记忆外很少接触到这方面的信息,因此很难形成对基础美术教育的正确认识。这样就成为了学生今后从事教育职业的一种障碍,消除这一障碍已经刻不容缓。改变学生头脑中长期以来形成的对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成见,重新认识新环境下的教师工作特点,激发其成为教师与热爱教育事业的情感意向应该成为美术教师教育的首要目标,而最有力的武器即最有说服力的证据应该是那些在教改浪潮中涌现出的优秀的教学案例,事实胜于雄辩,这些课例是基础美术教育最形象的代言人。正如艺术的本质规律体现在一系列标志着人类艺术最高成就的经典名作之中一样,美术教学的本质规律也必然体现在那些优秀的经典课例当中。读经典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在相同的时间里,其得到的收获和进步要大得多,多读经典才能形成一个人高层次的品味和追求,进而在行动中以高标准来塑造自我。

三优秀教学案例对培养美术教育情怀的作用

教学案例是指“在教学实践、作品(论著、电影和小说)中存在的,有教育意义的教学事件或教学故事。[3]”好的教学案例一般具有典型性和普遍性的特征,所谓“有教育意义”是指通过这些案例的学习,师范生能够从中理解和掌握一定的教育教学规律、方法或技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专业要以引导师范生‘做学生成长引路人’为目标,通过参与式课程学习、示范性榜样熏陶、反思性案例分析、主题性教育活动、行动性实践体验、激励性成长评价等养成途径和形式,帮助师范生树立正确的教师观,理解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认同教师工作的意义和专业性在于创造条件促进学生自主和全面发展,加强自身修养,丰富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养成积极向上的情感,端正奋发的态度和持续努力的行为。[4]”其中“示范性榜样熏陶、反思性案例分析”都可以通过优秀的教学案例对师范生进行教师观、学生观的引导,所以,优秀教学案例对培养未来美术教师的教育情怀具有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师范生形成对基础美术教育现状和教师工作价值的正确认识

观摩学习优秀的美术教学案例,有利于师范生形成对基础美术教育现状和教师工作价值的正确认识,一方面是因为:优秀的教学案例首先是充分体现出了当前最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改革意识的教学成果,代表当前基础美术教育改革的普遍现状与趋势,是优秀的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体现,因此能形成学生对于基础美术教育现状的正确认识。基础教育改革以来,《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的颁发以及新版教材的编写和应用,使广大中小学美术教师积极投身于新课程精神的学习和教学研究,涌现出了一堂堂精彩的教学课例。笔者有幸到中小学观摩现场美术教学,对一些优秀的教师和课例感受很深:那活跃而有序的课堂气氛,结构谨然流畅的教学组织,踊跃表达丰富情感体验的快乐学习的学生,教学姿态与风度游刃有余的老师,还有孩子们创作出的一幅幅充满童稚和无穷想象力与创造力的作品,无不体现出教学已经成为了艺术,聆听一节美术课犹如欣赏一件精彩的艺术作品,使人神情舒畅而愉快。另一方面是能让师范生重新认识美术教师的劳动特点与工作价值。为什么传统的中小学美术教育留给大家的是单调乏味的印象,而如今课改后的美术教学则呈现出生动活泼的教学效果,能充分体现出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工作乐趣与价值呢?那是因为教学中的一系列因素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突出表现在新课程观念给予了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广大空间,这种空间的获得使教师的工作更具有创造性特点:首先,课程标准只对学生某一学段之后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并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参考与建议,教师与学生为达到这一结果的途径是多样的、不确定的,这就为教师提供了选择方式与途径的自由空间;第二是教材观念的转变,教材不是唯一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只是一种材料和资源,一种帮助学生学习的工具,其作用只是起到沟通学生与课程内容之间联系的媒介,教师可以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并不局限于教材,可根据学生与教师的实际情况进行取舍甚至重新设计教学方案,课程设计能充分体现教师的创意,其他教学资料的收集与运用能体现每个教师的特色,这样,同一个课题由不同的美术教师上其效果都是不同的,都深深地打上教师本人的烙印,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第三个转变是教学过程的改变,传统的教学过程是单向传授式的,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灌输式教学是最贴切不过的:“人都成了哑巴,只有真理在说话。”教师即是真理的代言人,而学生都被剥夺了话语权。新的教学观念认为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传授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师生交流互动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体验、探索的过程;不仅是知识、技能、智慧等智力因素的形成过程。同时也是学生情感、感受、态度、意志、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过程。课堂成为师生交流的场所,从而产生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远离教师讲学生听这种课堂教学的呆板与乏味,而充溢着师生情感的交融与共鸣。还有一个转变是教师的作用与师生关系的改变,过去的师生关系是控制与被控制、灌输与接受,而现在的师生关系强调民主、平等、合作,这种转变也改变了过去课堂教学中过分的严肃与冷漠,而增加了浓厚的情感色彩,使课堂充满愉悦与乐趣。总之,现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具有广泛的自由空间,可以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营造生动的课堂。通过学习优秀的教学案例,师范生能重新认识教师的劳动特点与工作价值,对教师工作价值的肯定将增强他们毕业后从事教育职业的意向,从而在读书期间注重自身教育知识的储备和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这样一来,学生学习的态度将得到极大的改变:从不得不学到不能不学和乐于学习。正如有一位同学在学习了一系列优秀教学案例之后写道:“在我看来,课改是一次对传统教育的革命,原有的单一的教条式教学模式被打破,师生互动,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吸收与学习他人优秀方面的能力,而这次的《优秀教学案例赏析》课程,正是以这样的新式教学,让我喜欢上了教师这个职业,在老师的教学和引导下,我这次课程学习到了很多关于教学案例赏析的知识,也见证并学习了许多优秀教师的课是如何上好的。……在还没有上这个课之前,我其实打算毕业后不从事教育类工作的,我总觉得小孩子太调皮了,我不想去引导和教导他们,但现在我看到这些优秀教学案例后,我觉得教师是一个很幸福的职业,当你把孩子们都教育好,你们相处如一家人,那该是何种成就感能够比拟的呀!所以,我现在应该提高自我意识,对自己有一个明确的自我与职业认知,树立高尚的教师专业价值观,向做一名好老师奋斗。[5]”

(二)有利于师范生反思自己与优秀教师的差距

《中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第二级)》“二、毕业要求”中的第四点是“学会发展”,包括“学会反思”与“沟通合作”两个方面,“学会反思”是指“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意识。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动态,能够适应时代和教育发展需求,进行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初步掌握反思方法和技能,具有一定创新意识,尝试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学会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6]”一切的教育最终要变成自我教育,而反思正是自我教育的主要形式。反思的目的是为了改善与获得进步。学习优秀教学案例能让师范生了解自己与优秀教师的差距,使其产生紧迫感,从而激发学习动力与改变学习态度。一部分学生认为自己绘画功底不错,已经足够胜任中小学美术教学了,而一个优秀的美术教师绝非仅仅是能教学生画好画这么简单。教师要不断学习和发现新的教学规律,有创造性地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敏锐地观察和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广泛地开发和利用新的教学资源,引导、启发和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质,并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评价和反思,而这一切教学活动的目的不是只教学生画好几幅画,而是把学生培养成一个人格完善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全面发展的人。当师范生认识到这一点时便会在心理产生紧迫感和差距感,这种紧迫感能激发学生抓紧在校时间努力学习的动力,也会使学生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如一位学生在赏析了一系列优秀的美术课堂教学案例后,产生了这样的反思:“由左斌老师上的那堂《品析父亲》的鉴赏课,课程内容的丰富程度让我惊叹,环环相扣的环节设计,生动的语言表达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知识储备让未来会成为教师的我深感不足,同时也激发了我加强理论知识与专业外知识的心理……还有一堂小学美术课《傩戏面具制作》开始导入的环节也让我眼前一亮,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一些常见的导入方式,但这种表演式的导入方式一下子将我带到了一个新的领域,让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新的认识。[7]”优秀的教学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对于高校学生来说,优秀的教学案例也是一种美的熏陶,学生可以从中感受到教师的价值与使命,从而产生乐于从事教育的情感与意向。

四以优秀教学案例培养美术教育情怀的方式与途径

学习优秀教学案例的方式与途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来自于教学实践的教学案例,另一种是来自于文艺作品如论著、电影和小说等中的教学案例。

(一)教学实践中的教学案例

对于美术教育而言,实践中的教学案例主要是指美术教学的课堂实录,学习的途径有两种:一是通过现场观摩,有条件的学校可组织师范生到附近中小学观摩一些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现场观摩的好处在于身临其境,感受真切而深刻,课后还可以与上课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二是通过多媒体观看教学录像课。比如各出版社出版的中小学美术教材,教师教学参考书往往都配有教学视频,一般都是由有经验的老师就教材中的某一课题上的一堂完整的美术课。另外还有全国或各省份举办的中小学美术教学比赛的一些录像课,都是来自实践中的教学案例。由于时间与空间条件的限制,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观摩录像课是我们进行教学案例赏析的主要方式。录像课具有可重复观看的特点,因而可以对某一课例进行多角度的深入研究。互联网与现代数码摄影摄像技术的发达为我们进行录像课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教师可以从网上下载优秀的教学课例,也可以自己深入基础美术教学的现场进行拍摄和录制,高校教师应密切关注基础美术教育的现状与发展,与之保持紧密联系,这样才能得到丰富的教学资源。通过实践中的教学案例师范生能生动直观地学习其中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很多同学都表示优秀教学案例的学习对其微格训练很有帮助,微格训练课程的安排是让师范生学以致用的平台,让她们能从在这些案例中学习到的优秀教学形式灵活改变借鉴于自己的上课训练中,通过优秀教学案例的学习,师范生能知道教师应该如何朝着正确的方向培养学生,如何教育、管理学生,及老师教学的不足之处应该怎样避免,这对她们将来的教育实习也能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由于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的经典熏陶,学生在进入教育实习后会自动地以高水平的课堂教学来要求自己,使其教育实践在开始阶段即站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为其毕业后选择教师职业提供优势。通过实践中的教学案例学习,还可以让师范生领略优秀教师的人格魅力。一位师范生在赏析了人教版八年级美术教材配套视频中黄静老师的一堂课后,发表了这样的感慨:“其中我最喜爱的优秀教师黄静老师的教学案例,她给我的印象与众不同,上课风格独特,深深吸引了我。她上的是八年级美术《中国古典园林欣赏》这一单元,老师的声音很好听,使我觉得她去配音一定也不差。从她上课的内容、谈吐可以发现黄静老师具有极高的文学修养,她例举了《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引用了许多中国古典诗词,就连她说话时的肢体语言也如此优雅,板书上的字体也刚劲潇洒……[8]”从中可以看出,优秀的教师往往具有很大的人格魅力,会为师范生学习与前进提供榜样力量。当然,学习优秀教学案例并不意味着盲目崇拜和模仿,优秀的课例也会有其不完美之处,在赏析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教育学知识、教学案例赏析知识对案例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发现其不足之处,并提醒学生在以后的教学中避免和改进。

(二)文艺作品中的教学案例

艺术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提炼与浓缩,如果说美术课堂教学案例能使学生学习美术教学的技法技能、教学设计、教学方法、领略优秀教师的人格魅力等,那么文艺作品中的教学案例则能更多地使学生感悟身为教师,如何以自身的教育情怀引领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一个优秀教师对学生的影响,绝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更重要的是成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会学生如何思考,如何去过好自己的一生。如美国影片《蒙娜丽莎的微笑》中的美术史教师凯瑟琳,她在美术史课的教学中一改传统的教学大纲,以现代派的先锋画家作品入手,引导女学生们分析思考什么是艺术,艺术有何标准等重要问题,同时也是在引导女学生们思考什么是人生,我的人生究竟谁说了算等人生观与价值观问题,提醒女孩子们要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活出自我。“从前很多的时候,人们对于教师的刻板印象,是教师们辛苦传授我们书本知识的人,他们能教给我们的只是专业知识,但是通过几次教学案例赏析,我发现教师的作用,绝不仅仅只是丰富我们的知识储备,还有更为重大的关于人生的影响。[9]”通过文艺作品中生动活泼的教学案例能引导师范生学习如何育人。

劳动教育优秀课例篇2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体验;想象;终身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活的机体中欢腾流动的时候,知识才能促进人的精神世界。”现行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将“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作为基本理念之一,这一论述为我们开展体育教学生活化的实践和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一、体育教学生活化的三个层面

1.再现生活

优秀的教师应该通过一定的情境把体育知识变为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如一教师把道路交通安全教育融贯在体育教学之中,创设了“红绿灯交替工作”的模拟情境教学法,通过画人行横道线,制作“红、黄、绿”信号灯,扮演交通协管员等手段,让学生在真实活泼的实践中亲身实践。无可否认,这样的情境再现虽然不是特别逼真,但由于代之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兴趣、能力和需要为出发点,更能唤起学生的学习本能,有利于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行为的发挥。学生们通过自身的活动,既动口、动手、动脚,也动脑,就在这样的蹦蹦跳跳中,不知不觉地进入了体育世界。

2.体验生活

不论什么课堂,如果能让学生在经历“山重水复”之后,忽然体验到“豁然开朗”“柳暗花明”,我相信,此时的学生定然乐在其中且其乐无穷。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观察、倾听、启发、引导、关怀、激励,充分为学生创设体验的情境,培养生活的素质和能力,并享受和体验这种学习所带来的成就与喜悦。例如,在《立定跳远》的教学中,模拟小青蛙的样子在荷叶上来回跳动;在学习体操棒玩法时,设计“遇险”“三言两语话自救”等情境,将所教的技术动作渗透在有趣的故事里面。这样的课堂能使学生在更深的层面体验到师生生命动态发展、自由舒展的意义。

3.想象生活

凭一方空间,优秀教师总是能创造出博大、静美、师生畅通、情理交融的教学意境。其奥秘是什么呢?奥秘就在于优秀的教师总是注重学生对生活大胆的想象,并把想象的内容通过游戏活动等形式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来,即便是体育课也不例外。例如,在《变化的呼啦圈》一课中,可以让学生把呼啦圈想象为“伞形”“雨坑”等形状,并以此跳跃练习,进而让学生大胆地表现出来。实践证明,学生的想象果真丰富大胆,如,把呼啦圈变成了抛圈、跳五环圈、套圈、接力跳圈跑等各种游戏。此时的孩子们小脸通红、小眼放光、小嘴常开、小手直动。师生都感觉到:没有什么比亲自想一想、亲手摸一摸、亲眼看一看、亲口动一动更能真切地获得感受了。

二、从两个视角理解体育教学生活化

1.从生活的视角出发,体育教学应该更加注重教学手段的生活化

建构主义教学观强调,任何知识不是仅凭由外向内的传递就能达成的,它需要师生进行有目标的选择加工,进而进行新旧知识的对接,充实已有的知识经验。从这个意义上说,知识的本质是个人建构的,它来源于人与真实情景的互动。就体育教学而言,它不在于教学内容多么的丰富多彩,而在于教学手段是否更加关注孩子们的体验,并且激发孩子的创造性思维与美好的情感。例如,同样是投掷教学,一个在循规蹈矩地进行投掷练习,另一个设计成“劳动模仿操”“抛掷秧苗”等劳动情境,其效果肯定是截然不同的。同样的,在教学“接力赛”等内容时,可以设计成“抢运水果”等场景,这之中,有新奇迷人的开局,也有令人捧腹大笑的高潮,说不定还有点睛传神的收尾。这就需要教师对复杂多变的课堂的方方面面,包括课堂结构的优化、课堂气氛的调控、课堂问题的防范、学习动机的激发等方面应对自如、得心应手、成竹在胸。

2.从生活的视角出发,体育教学应被看作是一个面向终身而不是阶段性的过程

每一节体育课不是一出已经定稿或完稿的剧本,而更像是一部不能画上句号的手稿。说到底,学校体育教学仅仅是起步。要让孩子们以此为契机,在以后的人生中,从纵的方面往前走,从横的方面往左右扩张,自由地驰骋于蓝天。除课上加强联系实际的应用性训练,加强动手实验操作的演习之外,优秀的教师还必须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走出校园,到大千世界中去,到大自然去,亲自触摸时代与生活激跳的脉搏,亲身感受无处不在的体育魅力,实现从学校体育到社会体育的顺利对接。

劳动教育优秀课例篇3

一、激励赞美学生的实例

1960年哈佛大学罗绅塔尔博士曾在一所学校做过一个实验。新学期开始时,他让校长把三位老师叫进办公室,对他们说:“根据过去的教学表现你们是本校最好的老师,为了奖励你们,我们挑选了三个班全校最聪明的学生给你们教,这批学生的智商比同龄的孩子更高,希望你们能有更好的成绩。”老师表现喜悦之情,校长又叮咛,要平常一样教他们,不要让孩子知道他们是特意跳出来的。

一年以后,这个班的学生成绩是整个学区最优秀的。这时候校长才告诉老师们真相。这些学生并不是刻意选出来的。但整个结果如博士所料,这三位老师觉得自己很优秀充满了信心与自豪,工作中自然也就格外卖力,而且他们认为学生是好学生,肯定会有好成绩。结局老师和学生真的都优秀起来。由于是上级表扬性评价,他们就有自我肯定心里暗示。看来老师自己都渴望赞扬,何况学生呢?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不要忽略赞扬学生。

中国有句古话,“数子一过不如奖子一功”说的就是用激励的方法来评价子女。

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我也尝过“赞美”的评价的甜头。我们班有个于洪亮同学,我偶然发现他记单词能力很强,我就当全班同学表扬他说:“你的记忆力太棒了!是我见过记忆力最强的学生。”接下来的一周,他把一册书的单词都背下来。这可能是表扬给他带来的动力。还有叫屈慧杨的同学文学水平很好,英语阅读文章翻译很优美。我就在班级表扬她。我说:“你语言流畅,文采飞扬,比老师翻译都优美。”在以后的课堂中她都会主动站起来翻译短文。而且在高考中取得优秀成绩。

二、激励学生,用心去培养

我在教学中,我用一颗爱学生心去寻找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时,真正用心去观察;当你正真做到用赞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孩子,看待每一个孩子的每一个方面。我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句话;“学生最大的情感莫过于受重视!”是呀,孩子们是那么渴望老师们的重视,那么渴望教师的赞赏和认同。只有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才能给予孩子们渴望的赞赏和认同。

有些学生思想品质差,纪律涣散,很难管理。面临这种情况,我认真分析每个学生具体问题,做到因材施教。加强对学生的 世界观形成发,思想道德品质形成发的教育,通过各种方式,注意指导学生自我教育,让学生 自我意识上产生进取心,逐渐形成良好是想品质。我及时奖励和表扬。考试前列我给买工具书,奖状等奖励学生。用各种方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由学生选出各方面最佳学生的同学成为‘班级之星’将其优秀照片上墙,学生感到极为光荣,他们更会自信向好的方面发展。一旦发现学生闪光点,及时表扬。重新找回自我,获取克服缺点的勇气和信心。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点,给学生激励和表扬,教育也就从容了。

三、赞赏要讲究技巧

赞赏是一门艺术。要赞赏一个学生更要讲究技巧,要找准时机,赞赏要适度,赞赏的力量才会无穷。 曾记得我们级有一个学生,上课总爱讲话,玩手机,课间爱闹,更重要的是闹得班里不得安宁。有一次,我把他叫到办公室,我问:“你愿意学习还是愿意劳动”?他回答:“爱劳动 ”。这时我说:“好啊,那咱班劳动干部你当”?他眼睛一亮说:“老师,真的让我当劳动干部吗?”。“是真的,但以后要像个班干部的样子。课上课下严格要求自己”。没想到以后课堂上,他听讲特别认真,思维也很活跃。我有意表扬了他。看的出他非常开心。后来他把班级的劳动任务安排的井井有条,卫生比以前干净多了。期末考试他学习成绩进步也很大,这就是赞赏的力量。从那以后教学中,我总是在学生身上找一些优点去赞赏他,信任他,重用他。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展开起到好的效果。

通过以上事例和经验说明;赞美评价给学生带来愉快心情;旺盛的学习热情;赞美给学生带来前行的动力;赞美使学生美好的东西愈来愈多;综合素质越来越高;赞美改善学生学习机会,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下面我对教育学生评价用打油诗呈现如下:

要让学生学习好,赞美鼓励不可少;

要让学生快乐学,激励表扬不可缺;

要让学生有才华,因势利导加激发;

要让学生素质高,综合教育是高招;

劳动教育优秀课例篇4

二、因材施教要考虑到“优秀生”与“落后生”问题

一个班级总有优秀生与落后生,如何做好他们的教育工作,就需因材施教。优秀生智力高,接受力强,成绩优秀,对他们采取自学加点拨,主要靠自学,如遇到难题时,老师给予指导点拨。这样做他们印象深,效果好。对差生的教育是个难题,这些学生智力低,接受力弱。对待他们更要因材施教。首先做好思想工作,提高他们学习积极性。对他们不要冷落、歧视、贬斥,而要亲近他们,鼓励他们。在教学中,对差生要倾注更多心血,下最大功夫,多讲、多练、多提问、多检查作业,让他们吃偏饭,组织一帮一、一对红,优生带差生,想方设法转化差生。有些教师把差生教育看成对牛弹琴,不值一教,放手不管。这是教师的无能,还说明教师的责任心不强,缺乏职业道德。

三、因材施教要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我们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根据学生的性格、才能、优点、缺点进行教育,一个人总是有优点,也有缺点。例如:有的学生智高德疏,心强体弱。虽然学习用功,成绩优良,但是德育方面不足,思想不进步,身体不健康,不爱体力劳动。另有学生德高智差,思想品德好,热爱劳动,遵纪守法。但是他们智力差,学习成绩不优秀。这就需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各有所长,老师要进行扬优补缺教育,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完善人才。

在学科方面也做到全面发展,既要有一技之长,也要全面晓通。当今时代,需要有综合知识的全面人才,单科独进是不行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克服学生偏科现象,教育学生全科发展,文科强理科差的要补理科,理科强文科差的要补文科,做到学文通理,学理者习文,成为文理双全的有用人才。

四、因材施教要考虑学生的智力因素、爱好兴趣、心理特征

在教学中,根据小学生好奇心理,随时变化教法,激发兴趣,在课堂出现疲劳状态时,随时讲小故事,唱短歌,用以提高兴趣。小学底年级教学,根据他们智力低的特点,要采用直观教法,利用图片教字词、课文,这样学生学得会,记得牢。

在教学时,要掌握学生接受程度,不要盲目推进。有的年轻老师在这方面欠缺,只为了赶进度,完成任务,不顾学生接受程度,多讲快讲,结果成了对牛弹琴,费力不小,收效甚微。一定要根据学生接受能力适当推进教学进程。

根据学生爱讲故事的特点,对故事性的课文,如“草船借箭”、“赤壁之战”、“飞夺泸定桥”等文章,老师按故事发展顺序把主要词句写在黑板上,再口头讲述一遍,再让学生自己讲,以故事会形式学习课文,学生心情愉快、轻松地学会了知识。对景物文章,要采用挂图教学,如“桂林山水”、“可爱的草塘”,老师指导学生由远及近观察事物,老师再口述一遍,然后让学生自己说出景物描写,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五、因材施教要考虑课堂情况

课堂就是战场,战场上需要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课堂上则需要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小学低年级学生年小幼稚,注意力不能持久,出现不专心听讲现象,有的学生玩东西,有的学生看画书,在这种情况下,老师要故意停讲,眼睛直视该生,示意,警告,让其专心听讲。老师在授课中,必须随时注意学生的动态,掌握学生的心理。当教师讲课太快超过学生接受能力时,他们就会挠头、皱眉;当老师讲课满足不了学生需求时,学生就会抠桌面,东张西望,面部出现明显的不满。教师应及时观察学生动态,随时改变教课方法和速度。

六、因材施教要适当运用面部语、手势语

劳动教育优秀课例篇5

xxx,女,46岁,本科学历,xxx年8月参加工作,中学高级教师,现任职教务处副主任。按照学校的工作安排,主要是协助曹主任做教学管理的各项具体工作:包括教材征订、课程设置、课程安排、各种教学检查、教师活动、考务、教学档案管理等工作。一年来,在主管领导下,明晰自身职责,本着“扎实、务实、高效、服务”的原则,立足一个“实”字,着眼一个“细”字,与教务处全体人员通力合作,完成下列诸多工作:

一、思想上激情饱满,珍重热爱担当的工作

自己除不分管教务处所辖招生、实习工作以外,教学上以及处里的大大小小的事务,千头万绪,繁杂琐碎,忙忙碌碌,多数工作事必躬亲。虽然从年龄上来说有些力不从心,但因恪守“要干就要干得好,要么不干”的原则,始终让内心充满激情,积极乐观处事,从不停歇;让内心达观,讲究奉献,扎实务实。不计较工作时间长,不计较工作任务重,不计较做的事情多。从内心看重每一份工作,力所能及、倾心竭力,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和敷衍,但求无愧于心,坦荡无私。

二、业务上务实高效,做好教学各项具体工作

1、统筹教材征订,精心课程安排:开学初征订机电系、建工系、财经系11个专业、38个班级、130个科次、1000多名学生的教科书;协调督导三个系120人左右任课教师的班级任课一览表、教师任课课时表、教师个人课表、车间课表、机房课表。而这些又因职教特色、教师临时变动、招生情况、班级撤并以及教学实习等不确定因素,随时调整变化,补订教材3次、课表变动3次,为保障教学顺利有序进行奠定基础。

 2、健全管理规章,严格教学督导:开学初在原来基础上亲自修改、完善、编制打印14种教学用表(晚自习值班表、教务处人员值班表、晚自习签到表、班级课堂日志表、38个班级日志登统汇总表、学生学生学业成绩册、教师授课计划表、职业学校标准教案样式表、各系教师课时、请假、晚自习值班月汇总表、各系课堂检查记录单、课堂检查汇总表等)及时下发,突出教学精细化管理,确保教学常规检查,按规操作,一丝不苟,日报周统,教情学情第一时间反馈,充分发挥了教务处的指导、协调、服务、督查、考核评价职能,强化了教学的规范化、秩序化、正常化。

3、贯穿“科研兴教”这条主线,打造过硬教师素质

为优化课堂教学质量,每学期的随机听课、推门听课、普听课以及上级各部门组织的各种教学活动评比,一直是我分管的业务工作。

上半年,组织了①王xx等13人、苏xx等10人、田xx等8人分别在遵化市教育局、唐山市教育局、唐山市劳动局的优质课评比中获奖;②田等4人在唐山市教育局说课评比中获奖,③其中田被择优推选到河北省参加说课评比并获二等奖;④王等20人、祖等2人、分别在唐山市劳动局优秀教案和课件评比中获奖,⑤王等3人被择优推选参加河北省技工教育教学研究成果评比并获奖;⑥周等16人参加唐山市教育局教科研成果评比并获奖。以上参加活动并获奖人次总计79人次。

下半年,组织了⑦符等22人参加了河北省职业院校德育优秀论文评比;⑧普听课、教案、作业检查、优秀案例评比348人次,其中择优评出23节校级优质课,谭宏宇等4人的优质课被刻录光盘上报参加省优质课评比;18份优秀教学案例被推选参加省优秀教学案例评比。

上述活动,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极大地更新了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促进了教师业务素质和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水平的提高,为教师自身专业业务发展,全面提升职业教育教学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当然,这些活动从组织的各个环节,自己都一定是事必躬亲,耗费了在学校的大部分精力和时间,但苦中有乐,值了。

4、尝试考试制度改革,做好考务工作

每个学期精心布置、亲历做好、并圆满完成期中、期末以及补考共计683场次的考试,无疏漏、无差错。启动了实施同专业、同学科的考试题库制以及流水阅卷的方式,提高技能操作在考试中的比重,着重考核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加合理地从操作、理论两大角度进行综合考核,形成“教、考、产”一体的考试模式,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全面发展。

5、以迎接教学质量评估为契机,科学组建教学档案

劳动教育优秀课例篇6

注重学校艺术教育,弘扬优秀民间艺术更多精品来自3edu论文

加强学校艺术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项迫切任务。如何通过艺术课和开展课外艺术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是学校艺术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中小学校要加强艺术教育,就必须通过多种途径渗透优秀民间艺术,形成自身特色。

一、重视优秀民间艺术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腾飞和改革开放的深入,从语言到服饰,从节日到习俗,外来文化都在强烈冲击传统民族文化。在这种氛围中成长的孩子的传统民族文化的缺失显得尤为严重,外来文化的冲击使得他们对西方文化盲目崇拜,渐渐淡忘传统文化。针对此,中小学校应在坚持常规教育的基础上,大胆引入优秀民间艺术,把传承民俗文化作为学校艺术教育的一个重点。

优秀民间艺术是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结晶,是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挖掘整理、继承优秀的民间艺术,是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重视民间艺术教学是当前艺术教育的必然选择,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艺术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探索、挖掘当地民间艺术精华,将之补充到艺术教育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之中,形成自身特色。

优秀的民间艺术记录和再现了人类文化和思想的发生、发展过程,是中国传统人文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当地人民审美心理的形成密不可分,其中蕴藏着艺术教育的重要资源。优秀的民间艺术进课堂或组织学习观摩,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修养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学生在课余时间或节假日欣赏观摩、参与其中,普遍感受到民间艺术的博大精深,有效贴近生活体验和感受,加强对本地区文化和地域文明的了解。因此,挖掘整理优秀民间艺术资源,培养一批爱好者和接班人,是广大艺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二、学校艺术教育渗透优秀民间艺术的途径

课堂上注重民间艺术教育的同时,学校教学大环境也应充满民间艺术文化气息,因为学校的整个环境是一本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无声的教科书,学校应利用教学楼墙壁及文化长廊展示各种民间艺人的作品,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耳濡目染,感受民间艺术的美。除此之外还应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入社区,亲身体会优秀的民间艺术。优秀的民间艺术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开发学生智力、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等方面具有独特功能和作用。

因而,弘扬优秀民间艺术,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艺术教育,可通过以下途径实现。

(一)艺术课堂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

民间艺术来源于生活实践,同人们日常的生产劳动和生活行为密切相关。民间艺术的实践属性与课程的实践属性自然相契合,这使得民间艺术在艺术课堂中的渗透成为可能。另外,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具有独特和优秀的民族文化。民族文化作为一种大众的、生活的文化,不仅反映着劳动人民独特的生活情趣,而且代表着本地方群众的审美和生活习惯,是当地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艺术课堂中渗透民间艺术,是吸收民间文化的重要形式,更使教学生活化、趣味性。艺术教师可结合专业优势,有侧重地选择本地民间艺术精华,灵活用于课堂。如美术类,可侧重挖掘农民画、社火脸谱、刺绣香包、编织、彩绘泥塑、剪纸、龙狮灯饰制作等;音乐类,可挖掘地方民歌、秦腔、小曲、民间舞蹈、皮影、民间传说的精华,编写出特色教案,最大限度地运用于课堂,展示独特的艺术教学范例。

(二)校园环境创建中加强民间艺术的渗透。

在学校文化长廊的墙上,设计一个完整的本地优秀民间艺术的主题框架,它包括:主题名称——主题由来——主题网络图——主题资料(师生教学活动的照片、学生作品、本地民间艺术文化特色的图片及文字资料)——主题总结。其次,也可以利用教学楼走廊墙壁将学生的绘画作品、剪纸作品、编制作品、陶艺作品等,经过装饰、装裱后展示出来。注重营造教育性、丰富性、艺术性、参与性、操作性、探索性的校园环境氛围,以此充分激发学生探索、创造、表达的欲望,让学生在自然、愉快的环境氛围下表现自我,展示自我,获得自我认同,提高审美能力,发挥其创造性。

(三)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参观参与民间艺术,加强艺术教育。

劳动教育优秀课例篇7

关键词:民族音乐;素质教育;创新能力

我国的民族音乐艺术源远流长,大约有八千年以上的历史,内容丰富多彩,是各民族人民艺术创造才能的结晶,是各民族文化长期交流融汇的成果。同时也是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培养青年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优雅的文化艺术修养、高尚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的好教材。民族音乐教育这个话题由来已久,但在我国的学校教育中并未起到应有的作用。随着音乐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民族音乐教育也必将受到人们的重视,它对于培养学生的民族审美观、民族意识和精神,以及在传统文化的传承方面,具有积微成著的作用。笔者试从音乐教育的文化属性方面,谈对民族音乐教育在文化传承方面的认识,以及对学校民族音乐教育的想法。

我国的民族音乐是华夏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几千年来,它一直紧密地伴随着人民,表达着他们的思想、意志,记录着他们奋斗的历史,这些优秀的民族音乐哺育了世世代代中华儿女。我国的民族音乐是一个伟大的宝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文化共同体,56个民族都以自己鲜明的民族特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丰富着我国的民族音乐,因而我国的民族音乐有着丰厚的艺术基础。我国民族音乐在其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吸收了周边国家的音乐作为自身音乐文化的养料,另一方面,又对周边国家和地区的音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我国民族音乐是人民群众有感而发、言之由衷的产物,所以大多数广为流传。其中优秀作品更是情感真挚,音乐形象准确、生动,意境清新,语言洗练,结构短校这些作品早就成为连结我国各民族人民情感的纽带。在我国传统的民族音乐中,有着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作品,这些优秀作品为广大人民所喜爱。如民歌:《小放牛》、《绣金匾》、《翻身道情》。民乐:《百鸟朝凤》、《空山鸟语》、《二泉映月》、《喜洋洋》等。

我国民族音乐是赞美幸福生活、鼓舞青少年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源泉。人民的喜怒哀乐,无不反映在我国的民歌、民乐中。民歌《十送红军》,深刻地抒发了人民群众对毛主席、朱总司令的热爱,对人民子弟兵———八路军的深情厚意。笛子独奏曲《牧民新歌》以欢快的旋律,倾吐着草原牧民对党、对新生活的热爱。我国民族音乐是歌颂劳动创造幸福、歌颂勤劳勇敢的劳动人民、激发热爱劳动人民感情的基础,比如民歌《幸福歌》,反映出合作社社员由衷歌颂解放后幸福生活的热情和满怀信心建设好农村的精神面貌。二胡独奏曲《良宵》,生动地描绘了主人与友人欢叙守岁,共度良宵的愉悦心情。这些民歌民乐所体现的欢快热烈的情绪,定能培养青少年乐观向上的情绪。

我国民族音乐是憎恨剥削压迫、反抗黑暗统治、培养爱憎分明立场的精神动力。民歌《尖尖山》,凝聚着劳动人民的血和泪,充满了对反动统治阶级的仇与恨,是劳动人民痛苦的呻吟和不平的呐喊。蒙族民歌《嘎达梅林》,歌唱了一位率领人民起来反抗封建王爷和反动军阀的蒙族英雄嘎达梅林。民族管弦乐曲《翻身的日子》,尽情地抒发了翻身农民喜气洋洋的感情。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工作者应帮助学生学会欣赏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扩大他们的音乐视野,提高他们感受与理解音乐的能力,给学生以美的感受、美的教育。在音乐欣赏教学中,音乐教育工作者应认识到学生的个人特点和接受能力,选择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并为学生容易理解接受的、具有较高思想性与艺术性的我国民族音乐的优秀作品。内容应是古代至今优秀的声乐曲和器乐曲,还应考虑到形式、体裁、风格的多样化。在上音乐欣赏课时,需要由易而难、由浅入深。学习欣赏中国优秀的民族音乐,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深入感受我国音乐的魅力所在。

在音乐欣赏课中,应采用多种方式方法启发、引导学生的联想与想象。例如:运用有关的图片、录像带、影碟片、幻灯片或音乐故事,加之生动形象的解说,帮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与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

在进行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欣赏教学中,音乐教育工作者应向学生概括地介绍音乐作品的名称、歌词,分析乐曲所表现的内容、形象及思想感情方面的特点,探索乐曲艺术形式方面的特点及演唱、演奏形式的特点,综述作者生平与主要的作品(对著名的音乐家、词作者、曲作者、歌手应该做比较详尽的介绍),阐释有关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流传情况,启发和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优秀民族音乐。

欣赏中国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时,我的做法是:帮助和引导学生去感受音乐的内在魅力。在介绍了作品的主题、声乐曲的歌词或有关情节后,让学生先熟悉作品的基本旋律,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去体会作品。并在其间作出简短的插话、解说、提示,但要深入浅出、生动准确,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避免长篇大论的空洞说教。还可简要介绍作品的风格特点、音乐表现手段等。同时请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进行分析、讨论、谈谈体会,最后才是教师归纳、小结。

上好我国优秀民族音乐欣赏课,应与乐理知识、音乐常识教学密切结合起来,帮助学生不断积累、增长欣赏经验与欣赏知识,提高鉴赏能力和水平。通过音乐作品的节奏、旋律、和声、音色,体会其艺术性与意境美,倡导真善美,扬弃假恶丑。

良好的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高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音乐能够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和精神世界,有极强的感染力。现代教育的趋势表明,学校音乐教育包含的教育因素很多,它不仅能增强学生的音乐素养、使之获得更多的音乐基本知识、有利于培养选拔音乐人才,而且能端正学生的行为、品质,培养健康的个性、情感、兴趣等众多素质,强化学生的审美意识、合作观念。还能培养学生高度的组织纪律性、集体荣誉感与责任感,民族进取心和奋发向上的探索精神。这些内容都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都是未来社会所需人才不可缺少的素质,运用我国民族音乐进行教育完全可以达到预定的目的。

从音乐教育的文化属性,我们认识到了民族音乐教育的重要及现实意义:使学生了解到祖国的传统音乐文化;对培养学生民族精神、民族意识的潜移默化作用,尤其是在文化传承方面的深远意义。在认识的基础上,具体到学校教育中,该如何实施呢?

首先,重视师资培养的问题。对于音乐教师的培养,基本的演唱、演奏技能、音乐基础知识、优秀外国音乐的学习当然不可或缺,也十分必要,然而民族民间音乐和修养更是要重视。在近几年的新上任音乐教师上岗培训中,许多教师反映对中学音乐教材中的戏曲音乐,自己从未有过深入接触。因此便也无从下手做好教学工作,还错误认为教材编写缺乏时代性,不实用等。此外,建议高等师范音乐专业的师范生除了学习民族民间音乐课程外,至少学习一件民族乐器,以此加深对民族音乐的了解。对有影响的戏曲,如京剧、越剧、苏州弹词等等,应有较深圳特区的接触与欣赏,大量背唱一些优秀的民歌,开拓视野。然而重中之重还是要提高他们对民族音乐文化教育的认识。加强对在职教师的培训,利用岗前培训、教师全员培训等机会,开设相关的课程或讲座,加强民族音乐知识教育,并进行必要考核,尽可能多的让教师掌握知识、提高认识。

其次,重视学科教材建设。编写教材应体现民族音乐教学特色,例如教学内容应包括我国的优秀民族音乐作品等。由于教材使用面较广,所选作品必须具有广泛性与代表性。另外,各地可编写当地特色的乡土教材,把本地的乡土音乐引入课堂,开创教学特色。同时对于世界优秀的民族音乐,如印度音乐等也可引入教材,避免狭隘的民族主义。在农村以及偏远地区很难能买到适合教学用的音像资料,所以与书本同步的音像资料必须同期出版。

最后,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重视欣赏在民族音乐教学中的作用,民族音乐内容丰富、种类繁多,我们不能要求教师既能唱越剧又唱京剧,教师也不可能全面掌握它们。可充分发挥电教优势,如先进的多媒体视听教学,声像结合,直观生动,它也是现代化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对于地方色彩浓郁的民族音乐地区,也可创造条件,请民间艺人走进课堂,让学生感受纯正的民间音乐的魅力;音乐教育应该是活的教育,让学生直接参与演唱(奏)音乐作品。这在民歌教学中应广为采用,象现行教材中的听、唱、背,就很值得推广。有条件的学校可开展民族器乐教学,在乐器的学习中深入了解民族音乐,开拓音乐视野。音乐教师应该努力创造条件,将民族音乐引进课堂、引进学生头脑。

为了使民族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得以顺利实施,学校和广大音乐教师应以民族音乐教育为基本,努力尽到传达优秀民族音乐文化的义务,使音乐教育起到丰富全面的素质教育的作用,开创民族音乐教育的良好局面。

参考著作:

劳动教育优秀课例篇8

小学现有学生人数538人,平均班生数近45人,是一所规模比较大的农村完小。人数多,教学工作量大,可是我们的老师任劳任怨、扎实肯干,默默奉献。

一年来,学校围绕“为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施教、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办学目标,求实创新,强化管理,促进学校健康持续发展。在学年-学年县小学生三年级综合素质竞赛、四年级科普知识竞赛、六年级综合素质比赛、五年级作文比赛中,我校参赛总成绩均名列全县农村系列前茅。

一、优化队伍建设,增强责任意识

在领导班子建设方面,学校提出两个要求:

一是要求班子成员恪尽职守。领导班子成员一定要比其他教师早到校、晚离校,周一至周五每天由一位校领导带班值勤并做好相应事务,如,隔天晨会公布校内“三项评比”及其余检查情况,形成书面材料。还要围绕学校日常管理工作,学会思考,学会提升管理,打造出管理优秀的校级领导。

二是要求班子成员以身作则。学校正、副校长、教导全部任主科教学,在功课编排上不搞特殊,与其他老师承担一样多的节数。学校还要求校领导的教学成绩一定要走在教师的前列,打造最优秀的成绩。在上学期期末统考中,两位校长和两位教导所在教的班科成绩均位居中心校第一名。

通过这样的建设,学校营造出恪尽职守,以身作则的领导风格,推动全体教师在学校教学、日常工作的比、学、赶、超的氛围。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学校要求教师应当明确自身的教育责任,要对学生、家长、学校、社会负责。有了责任感,才有了奋斗的压力和使命感。我校教师25至39岁年龄段有18人,40岁以上有8人,从年龄结构上看,年轻的教师还是占有一定的比例,40岁以上的教师多数为本村人。在教师管理制度上,我们主要是采用量化与激励相结合。量化项目主要是从教师思想表现、常规工作、教学质量等方面规定每位教师应该完成的常规任务,期末作为评优评先及绩效考核的依据。量化操作采用学校领导和教师互评的方式。教师激励方面,我们主要争取校外资金补助,对教师的突出性表现给予奖励。虽然资金额度不高,但它充分体现了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多与干少不一样,干好与干坏不一样的考核机制。通过这样的做法,真正让教师明确自身的教育责任,真正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激励有效劳动。

二、加强常规管理,创建优秀学校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常规对于提高教学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规范管理,提升质量。

1、加强教案编写、作业设置及批改管理力度。作业设置与批改作为重点抓,要求教师在作业类型的设置上,1至2年级每天要有完整一句话或一段话的作业记录,3至6年级要有每天的日记或阅读摘抄,教师的批改要求及时,重在矫正辅导,特别是数学科的教师设计的学生作业批改记录本,记录下每天学生作业存在的问题及学生知识结构的遗漏,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对症下药。每学期安排的学生优秀作业展示涉及到美术、书法、手抄报、作文、语文、数学等科目,学生在作业展示中树立信心。我们还结合县课题实验,办好校级刊物《佳作有约》,推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2、加强随堂听课及常规研训。我们除了每周的常规教研外,平时侧重于学校领导和教师之间的随堂听课,重视听课后的二次听课,以严肃的态度关注课堂教学动态,在教师之间形成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工作氛围。常规教研依托县管两个课题,侧重探索研究分年段的教研主题及对比式教研,平时多争取机会让教师到外校听课、取经,本学年学校共安排近20多人次到厦门、福州、漳州等地听课、学习,安排资金上万元,科目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学科,从而让教师丰富教学视野,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整体教学水平。我们还开辟了教师成长活动室,以案例观摩、反思交流、沙龙研修、心得互动、主题讲座等系列活动为平台,引进竞争机制,打造书香校园,增强教师业务素质。

3、加强质量监控。我校教师办公桌面人手一个档案盒,内装有教师平时的学习笔记、听课记录、家访记录、教案及作业批改记录及积分簿。每周教导处核实登记各项工作情况并在工作会上反馈。特别是每单元的过关考试成绩核实及质量分析状况由教导处跟踪督促,对于落后班班加强根源及对策商讨,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与教师一起聚焦学生的成长。特别是以每学期期末县统一命题考试的成绩作为原始依据,适当拟定新学期的具体达标任务,期末作为教师绩效考核内容之一。

三、提升学生素质,营造良好校风

1、加强培优扶困工作。期初我校依据上学期期末考试的优秀生、学困生名单,拟定《优秀生培养计划》《学困生转化计划》,由学校教导处跟踪考核,把它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对于培养、转化的过程管理,我们要求教师对优秀生要有科学的辅导措施,县级竞赛语数英三个科目年段教师分工协作指导,辅导材料、集中考查、打字印刷等工作均由专人负责;对学困生则树立“从最后一名抓起”的思想意识,要求教师一定要设计独立的辅导性作业,在辅导时间方面主要是利用早读及放学后的时间,我们还特意让食堂工作人员把辅导教师的午餐分开存放,安排整洁舒适的辅导工作室,把工作做细,唯一目标是让学困生的转化和优秀生的培养有实际效果。

劳动教育优秀课例篇9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统一的过程。教学过程实际上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不同的师生关系,可以产生不同的教学氛围和不同的行为方式。传统的师生关系表现为“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在课堂上常常是居高临下,具有绝对权威。学生规规矩矩,不敢轻举妄动,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处于被动而非主动状态,缺乏学习激情,学习效率低下。现代师生关系则倡导以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地对待学生、热爱学生为基础的合作、和谐、民主、信任的师生关系。这样才有利于学生释放潜能,有效地获取新的知识与能力。所以,政治课堂教学要重视师生交往,强调构建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

二、巧析材料提高政治课堂有效性

新教材最大最显著的特点是选取了众多的有效事例或案例,让我们的政治教学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呈现出时代性特征。充分利用事例或案例教学可以使我们的课堂更加能体现思想政治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学生对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交流,能教给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加深对政治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好方法,也是让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实现有效性的好机会。将政治知识置于鲜活的、有一定复杂性的事例或案例情境中,使学生对知识形成多角度的丰富的理解,能在原有的经验上探究新知识,从被动学习中解放出来,让学习真正成为一种高级思维活动。案例教学强调教师的导向和启发,更加重视一种合作,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符合现代教育的理论和观念,实现初中思想政治课堂的有效性。

三、注重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充分重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学生在课堂中所学的知识是非常有限的,只触及到其学科的冰山一角,因此,教师在课堂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还要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教学生“会学”。在教学实践中,不少老师往往会“眼高”,到处搜罗一些高考成功者的优秀学习方法详细地教给学生。吸取优秀的学习经验固然可取,可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往往没有多大的效果。教师还是要立足于课堂,对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要重点关注他们的学习,优先提问,优先解疑,优先批改,优先辅导,力争新知识学习达标,旧知识加强巩固。另一方面,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基础的前提下,要针对各个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针对性的个别辅导,查漏补缺,各个击破,才有希望提高课堂效率。

劳动教育优秀课例篇10

一是教育目标的偏离。目前,城乡还有一定的差别,农村劳动艰苦,收入偏低,没有劳动保障待遇,使得部分农民进城务工以增加收入,再加上家长们的共同心态,是希望子女“书包翻身”“跳出农门”。这样使青少年逐步萌发厌恶农村,离弃农村的思想。于是“离农”就成为绝大部分学生奋力拼搏的目标,。使部分家长和学生的心态产生了消极、悲观的状态。

二是教育内容的偏颇。由于教育目标的偏离。“高分”是升学离开农村的主要“砝码”,所以,学业成绩成为广大家长关注的焦点。重视智育,忽视德育,轻视劳动教育,已成为所有家庭教育中的通病。农村来城务工的农民工家长,文化程度较低,有的都无法检查和辅导子女的学习,只能持续不断地“敲木鱼”督促子女学好文化。在德育方面,较多的灌输“好马被人骑,好人被人欺”的观念,以及“别人一拳来,你就一脚去”的处世之道。至于劳动,认为“船到桥头自然直”,不须小时候浪费精力。

三是教育方法的偏差,现在家长鼓励子女的唯一“王牌”是物质刺激,金钱诱惑。从过去的铅笔、练习簿发展到今天的“人头像”,使得孩子的口气越来越大,另外……。

针对这些偏离、偏颇、偏差的三偏现象,我认为应采用以下对策可以逐步纠正家庭教育中的“三偏倾向”

1.定期举办家长学校。

家长学校以讲座为主,讲座内容围绕培养目标,少儿的身心特点、品行习惯的养成。学习习惯的培养,自我服务于家务、公益劳动的指导。个性特长的发展,家庭艺术教育等方面。组织系列专题。既要有一些浅显的教育理论,又要有生动的具体事例的可操作的方法。注意其针对性、可行性和实效性。

2.组织家庭教育专题研讨会。

研讨会的重点在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针对学生中存在的普通问题和部分学生中存在的重点问题和主要方面,拟完成一个个研究课题进行讨论。研究教育子女的科学方法,研究的专题课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如:如何培养孩子自我服务自立自治能力等。

3.开展好家长或优秀家长评选活动。

学校与各级妇联、关协、电视台、广播电台等有关部门联合起来,举办“为国教子好家长,身边的优秀家长”评选活动,这样可以对家长进行正确的引导,促使社会环境优化,家庭教育质量提高。评选标准力求公开、公正、公平。具有普遍性、先进性,显示榜样的作用,对于评选出来的“好家长”或“优秀家长”要利用宣传阵地进行张扬,以便收到这样类型活动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