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资产价值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9:45:17

金融资产价值篇1

我国2014年最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中,公允价值被定义为:“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优点包括:能切实反映会计收益;更加符合配比原则的要求;有利于企业的资本保全;以及提高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公允价值是以市场为基础计量的,是一个估值,并非准确值;如果存在一个活跃的市场,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得到的会计信息往往是可靠的。但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市场总体并不活跃,也缺乏一个合理公平的机制,此时对市场价值进行判断就显得非常困难,大多数企业在这种情况下要求相关的会计人员采用估值技术来计量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

二、金融危机下引发的公允价值计量再思考

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公允价值的地位受到不小的挑战,金融界甚至有很多学者认为应当废弃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他们指出公允价值就是金融危机爆发的“罪魁祸首”。会计界则认为公允价值真实地反映了市场价值,让企业能认清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所在。

(一)金融危机下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存在的缺陷

首先,公允价值估计的规范性和可靠性不够;应用于金融资产时对资本市场存在助涨助跌的不利影响;其次,缺少科学的内外部机制:金融危机背景下,市场灵活多变,各种参数的取得往往非常困难,而财务人员的操作往往不同程度上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这其实也从侧面反映出很多企业在金融危机下缺少科学的内部和外部机制。另外,公允价值信息披露存在局限性:目前仍然局限于资产和负债这两项的结果确认,并未涉及到参数,假设等其他方面的内容。而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缺乏透明度的信息披露大大降低了信息的价值。

(二)特定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思考

公允价值计量是以市场价值为导向,对于交易性金融资产这样价值频繁变动的资产来说,可以算是一种比较客观的依据,也符合会计质量对于相关性以及谨慎性原则方面的要求,有利于准确反映一个企业的财务经营成果。而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这类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在经济活跃时期,不仅能反映企业的真实价值,而且对于改善企业财务状况也能起到积极的作。但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经济总体并不景气,这个时候对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就要求企业保持谨慎的态度。一方面,企业在公允价值信息的披露方面应当加大监察控制的力度。另一方面,也势必要求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确认、持有期限等方面加以明确的规定。

三、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现状

通过对非金融类上市公司调查发现,非金融类上市企业的FSi总指数预测值在近几年都呈现出下滑趋势,尤其是在刚刚过去的这一年,FSi总指数降至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谷。这些都真实反映出2014年我国经济总体上来说仍然不景气,很多公司的财务风险仍在加大。这样的背景下,坚持采用完善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可以帮助企业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并采取相应措施,结合2014年最新的准则,在充分理解的情况下,运用它去帮助自身解决问题,力求提高企业的财务安全状况。

通过提取沪深两市a股公司(包括金融类企业)2008年至2010年这三年的年报数据,分析金融类上市公司的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于其净资产的影响,得到结论是:金融类公司的净资产与利润总额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的三年内都在不断增长。当然,融危机之后,我国股市牛转熊的过程中,企业通过减持金融资产才使得2008年的利润总额变为正数。2008年企业的资本公积减少了77.9亿元,这部分收益根据新的会计准应当直接计入“投资收益”这一会计科目当中。

金融资产价值篇2

【关键词】非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利润

企业过去事项或者交易所形成的并且由企业控制或者拥有,可以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叫做资产。按照实际形态来划分可以划分为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按照使用期限可以划分为长期资产和流动资产,在非金融资产中也存在着不同的结构。本文主要从非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确定的方向来分析其对公司、企业利润的影响,为企业的非金融资产选择采取成本模式计量还是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提供一些见解,以此来增加企业的利润。

1、非金融资产和公允价值概念特征

1.1非金融资产定义。非金融资产是指除了货币、银行存款和投资性融资工具以外的商誉资产、材料资产、无形、固定等资产。通常在企业中金融资产是其持有的有价证券等,而其他金融工具叫做非金融资产,非金融资产的确认标准是报酬模型和风险,由于金融工具十分复杂,不能用风险报酬模型来具体确定。就拿信托来说,受益人和委托人是不能够分开工作的,委托人不像受益人一样可以赚取利益,而且不用承担一定的风险。而在承诺中,非金融资产的交易是指无形资产和非生产性有形资产的放弃与收买。非金融资产的衍生工具包括互换合同、远期合同、期权合同。由于我国目前在资产负债中面临的技术条件和资料来源的种种限制,我们仅将非金融资产划分为其他非金融资产、存货和固定资产三类期货合同。

1.2公允价值概念。公允价值也称公允价格或公允市价,它主要是买方和卖方在进行交易时,根据自身特点双方商量所确定出来的价格,或者可以说是买方和卖方在自愿交易的基础上,负债和资产可以买卖的价格。公允价值应首先对资产或者负债是公平交易的,其次信息公开买卖双方对交易信息的了解是相互平等待,最后买卖双方是自愿进行的,如果没有相反的证据表明此次交易是非自愿或者是不公平的,市场交易的价格就是负债或者资产的公允价值。公允价值来源主要是未来现金流量贴现和市场价值,其基础则是市场的公开报价。

2、非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确定

我国在非金融资产中所采用的公允价值确定的相关规定分布在不同的准则之中。在38项会计准则中直接涉及到非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确定的准则包括二十号企业合并中的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二十一号租赁、十六号政府补助、十二号债务重组、七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五号生物资产、三号投资性房地产等。这些非金融资产在允许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时也同样对其进行了各种程度的限制,谨慎地运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在生物资产准则的规定中,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对生物资产进行评估。而生物资产首先需要满足能够从交易市场上获得同类生物资产的市场价格和其他有关的信息或者是类似生物的信息;其次,要满足有活跃的生物资产的交易市场。只有满足这两个条件,这项资产才可以允许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之后在对生物资产进行价值评估;在投资性房地产准则中,首先需要企业可以在自己的经营过程中发现同样的、类似的商业价格或者两者之间有关联的商业信息。其次,投资性房地产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能够为其进行便捷的市场交易。只有满足这两个特定的条件才可以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从而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做出最佳的资产评估;而对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中,首先要满足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可以安全地进行估计,其次是换出资产和换入资产要有具体的商业市场,只有满足这两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才可以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从而对非货币性资产作出合理的估计。在债务重组中规定:除了现金资产清偿债务途径以外,不存在活跃市场的但是跟他相似的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应当以他相似的资产的市场价格为基准来,确定其评估价值,相对于存在活跃市场的债务应当以其本身的市场价格作为公允价值。除了这两种方式以外如果还不能确定非现金的公允价值,那就需要相关部门采取合理的方法和技术估计来确定其公允价值。在租赁准则中相关规定:租赁方在租赁开始时应对其租入的资产计量采用在租赁付款现值和公允价值中价格相对较低的来确定其公允价值;在企业合并准则中,如果不是由一家企业采用购买法合算的,应当按照对价支付的资产、承担或发生的负债以及按照公允价值所计量的负债和资产来确定企业合并的公允价值;而相对于政府补助来说,政府补助若为非货币性资产的可以直接按照公允价值来计量。

3、非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对利润的影响

3.1在债务重组中公允价值变动对利润的影响。在债务重组主要采取了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主要为债务人确认的债务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价值之间的差额来计入营业外收入,而非现金资产则记为资产损益;而当债务重组采取历史成本计量模式时,其差额则计入资本公积。故而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对负债的企业会增加其资本公积,减少企业的当期利润,而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时则会增加其利润。

3.2投资性房地产与利润的关系。对于投资性房地产来说其主要目的是资本增值或者赚取租金亦或是两者皆备。在会计准则中规定,估计投资性房地产的价值主要有以下两种途径:公允价值计量方式和成本模式计量方式,当存在成本模式可以计量并且不存在活跃的交易市场是就采用成本模式计量,否则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在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中,如果采用成本模式的计量,则要摊销或者计提折旧,并且如果有减值趋势,还要做好计提资产减值的准备。对企业利润的影响取决于采取哪种计量模式:采取成本模式时,计量时由于折旧费的提取会降低所得税的支出,但同时也会使其利润减少;但是采用公允价值时,如果账面价值小于公允价值,那么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则可提高企业的经营利润,相反,企业的利润则会减少。例如,在对某投资性房地产来进行非公益价值估计时,首先要确定寻找一个公开的市场价格进行估计,倘若找不到所计量项目的市场价格,则采用类似项目法通过一定严格的条件选取类似项目的市场价格来对此投资性房地产来进行估量另外,如果该项目不存在或者只有很少的市场价格信息而没有办法采用市价估计和类似项目法时,则应该考虑采用估计价值法来对此投资性房地产进行估计。由此可见,企业采取公允价值计量可以对企业未来的经营状况和预期市场进行更好的判断。

3.3在非货币性投资中公允价值变动对利润的影响。非货币性投资交换对象主要是存货投资和固定投资,在少数领域方面也有以无形、固定两种资产进行交换,它是一种非经常性的特殊交易。非货币性投资中采用历史成本计价则是以换出资产的相关税费与账面价值的总和来计算,通常非货币性投资也作为资产的成本主要是换出去的资产和企业应该向政府支付的税费,但是通常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不相等,而且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时换入资产被看作为同期外购,换出资产被看作为同期销售。为了简化上述的说明我们在考虑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同时应付账款和应收账款可以表示为:应付账款=换入资产增值税额+换入资产公允价值、应收账款=换出资产增值税额+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将这两个公式代入整理可得,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换出资产增值税额=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换入资产增值税额。因此,采用历史成本进行计量远不如采用公允价值计价所获得的利润多,那么如果公允价值小于账面价值的话,则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就会减少企业的利润。在企业采取这种方法进行计量时,可以对双方交换的负债、资产更公平地进行评估,而且对企业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易十分有利,可以将买方和卖方的赚取利润的能力和偿还债务的能力展现出来。同时,在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时非货币性投资资产,必须要在经营中有一定的经营价值。而在实际的估计中很多企业采用不正当手段来满足这个条件,对本企业的利润进行操控调整。这种行为不利于维护经济市场的稳定,同时也欺骗了市场的交易者。

4、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为基础的长期股权、存货、无形资产已经不能满足如今企业的需求。根据新会计准则的要求,公允价值计量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市场的主要计量模式,并且在企业的非金融资产中采取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企业十分有利,而且公允价值使用也为企业带来了更多的选择方向,可以提升企业的相关效益指标和利益水平,使市场公允更加透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完善,非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确定会在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企业中应用,从而为企业带来可观的收益。

【参考文献】

[1]李玉晓.浅谈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公允价值变动不同的会计处理优先出版[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3(23)

金融资产价值篇3

关键词:公允价值;非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

一、运用公允价值的必要性

经济环境的快速变化和大量新业务、新产品的出现对传统会计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新会计准则中财务会计目标的变化(由单一的受托责任观转向决策有用观与受托责任观同时并存)、贯穿会计准则的核算理念的变化(由收入费用观转向资产负债表观)以及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趋势变化(与国际会计准则实现实质性趋同)导致会计的计量模式必然也要发生变化(由以历史成本计量为主体的单一会计计量模式转向历史成本计量和公允价值计量并存的计量模式)。而基于市场对资产价值认定的公允价值再次大范围地在具体会计准则中加以运用,将在增强会计报告信息可比性和相关性的前提下进一步推进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协同发展。

二、公允价值在非金融资产中的运用

我国会计准则对非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规定分散在不同的具体准则中。38项具体会计准则中,直接涉及公允价值的非金融资产的具体准则包括:3号投资性房地产、5号生物资产、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12号债务重组、16号政府补助、21号租赁和20号企业合并中的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等,这些准则均谨慎地采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即在允许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同时都不同程度地进行了限制。

投资性房地产准则规定,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时在满足特定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公允价值模式:一是投资性房地产所在地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二是企业能够从房地产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从而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作出科学合理的估计。

生物资产准则规定,生物资产在有确凿证据表明其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允许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但应当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生物资产有活跃的交易市场;二是能够从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生物资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从而对生物资产的公允价值作出科学合理的估计。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满足两个条件的,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一是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二是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债务重组准则规定,债务重组除现金资产清偿债务方式外,其它清偿方式下非金融资产的计值均采用公允价值计价:存在活跃市场的,应当以其市场价格为基础确定其公允价值;不存在活跃市场但与其类似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应当以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为基础确定其公允价值;在上述两种情况下仍不能确定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的,应当采用估值技术等合理的方法确定其公允价值。

政府补助准则规定,政府补助为非货币性资产的,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

企业合并准则规定,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购买法核算,按照公允价值计量所得的资产和负债以及作为对价支付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

租赁准则规定,承租方在租赁期开始日对租入资产计量采用该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较低者。

三、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存在的问题

(一)确认环节存在的问题

非金融资产的计量是否能够采用公允价值,首先应判断是否符合各项资产运用公允价值的条件。因此,公允价值的运用是基于主观判断的定性因素先于具有量化标准的定量因素,从而使公允价值的确认显得尤为重要。

从非金融资产运用公允价值的现状可以看出,我国当前的会计准则中对非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确认的相关规定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确认的条件规定比较散乱,缺乏一致性,如租赁准则中只写了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但在什么条件下采用没有加以规范;二是确认条件和计量基础混为一谈,如投资性房地产、生物资产、政府补助和债务重组等4项准则中,对于确认的要求实际上更倾向于计量基础的要求。

(二)计量环节存在的问题

计量是公允价值运用的核心问题,它既体现着公允价值的实质,又决定了公允价值运用的效果。我国公允价值在非金融资产计量时仍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的层级划分,将公允价值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存在活跃市场,市价即为其公允价值,此层级取得的公允价值是最客观的;第二层次,不存在活跃市场但存在类似活跃市场,比照相关类似资产的市价决定,此层次虽然存在同类交易的活跃市场,但是如何调整到计量对象的价值具有主观性;第三层次,不存在前两种情况的市场,此层次不存在交易的活跃市场,需要通过估价技术确定公允价值。

在三个层次规定中,对于“活跃市场”、“类似活跃市场”没有明确的确认条件,增加了实务中判断的模糊度。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非金融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情况不多,更多的是后两种情况,实务中需要对非金融资产根据类似资产进行调整或采用估值技术。由于非金融资产之间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在对这些差异进行调整时,不可避免地受到经济环境、金融环境、市场交易环境及主体动机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从而影响公允价值的可靠性;而采用估值技术在实务中操作难度最大:一是实务中对非金融资产的估值还没有代表性或通用的模型,往往更多采用现值的计算模型,模型参数确定的准确性、合理性将直接影响公允价值应用的效果;二是在各项具体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计量标准的规定各不相同,计量时涉及的多项参数没有任何指导信息,缺乏统一的规范,操作性不强,从而导致公允价值计量结果的随意性和多样性。

(三)披露环节存在的问题

公允价值在确认和计量环节存在的诸多问题,以及公允价值本身的主观性导致公允价值的附加信息披露是非常必要的。但在我国具体会计准则中对于涉及公允价值披露的内容可以说少之又少。生物资产准则、政府补助准则和租赁准则的披露内容没有涉及公允价值的任何信息,而非货币资产交换准则也只要求披露公允价值,披露要求最多的是投资性房地产准则、债务重组准则和企业合并准则,但也仅限于披露公允价值确定的依据和方法,以及公允价值变动对损益的影响。

可见,虽然具体准则中规定了对公允价值披露的信息,但信息使用者仅根据这些简单的披露信息难以正确理解和利用会计信息,公允价值信息披露的广度和深入都远远不够。

四、建议与展望

当前我国非金融资产运用公允价值的条件还不是非常成熟。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增强,监管机制的完善以及对公允价值计量的深入研究,公允价值计量将成为财务会计未来发展的主要计量模式。

(一)积极推进培育活跃、有序的市场

公允价值有别于市场价格,公允价值的实质是基于市场的一种对资产或负债价值认定的综合计量属性,所以活跃的市场是公允价值得以合理运用的一个前提条件。活跃市场的培育,依赖于充分竞争的交易市场,包括资本市场、房地产、生产资料等各类市场,防止行业垄断地发生,让交易双方可以很容易地获得公允的市场价格及市场信息;同时,需要进一步完善法律环境,防止利用公允价值进行舞弊,积极营造一个充分交易、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

(二)大力开展企业与资产评估机构的合作

非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确定对企业会计人员来说是一个新生事物。对于从事资产评估业务的人员来说是他们的一个强项,长期的资产评估工作为他们积累了丰富的评估经验和评估技术。公允价值的计量目标与资产评估的目标基本一致,为了有效提高公允价值估价的公允性和可靠性,企业应该借助专业资产评估机构的优势,尽量委托资产评估机构对非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进行计量。长期来看,会计界和资产评估界的合作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优化资源配置,提供客观、公允的资产价值是二者合作的基础和目标。

(三)制定全面、系统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

2006年9月,美国财务会计委员会(FaSB)正式了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57号《公允价值计量》(FairValuemeasurements),FaSB对该公告的原因做了如下阐述:“在本准则之前,公认会计原则中已有公允价值的不同定义以及应用这些定义的有限指南,但这些指南分散于运用公允价值计量的诸多公告中。指南之间的差异导致了不一致,这些不一致又增加了公认会计原则的复杂性。FaSB决定在本准则中考虑这些问题。”该公告主要解决了三个重大问题:公允价值的定义、用于计量公允价值的方法以及有关公允价值计量的披露。当前我国有关公允价值的规定情况与no.157号前美国的情况基本类似,这三个问题也是目前我国企业会计实务中面临的问题。既然美国已经研究并很好地处理了该问题,那么我国也应该积极借鉴美国制定公允价值专项准则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尽快制定《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及其应用指南,以便务实地规范指导公允价值的运用。

【参考文献】

[1]孙丽影,杜兴强.公允价值信息披露的管制安排[J].会计研究,2008(11).

[2]于永生.美国公允价值会计的应用研究[J].财经论坛,2005(9).

金融资产价值篇4

[关键词]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机制

一、引言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源是美国等国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之间的结构失衡导致资产泡沫扩大,风险蔓延和经济失控。经济能否健康发展,风险能否可控,其关键之一是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定价机制[1]。

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机制是关于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的原理、结构、关系和功能构成的系统。研究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综述

金融资产是持有方拥有的一切可以在有组织的金融市场上进行交易、具有现实价格和未来估价的,证明债权债务关系的合法凭证。

公允价值是在计量当天,市场参与者在有序交易中出售资产收到的价格或转移资产付出的价格(fas157par.5)。公允价值是以市场为基础的定价,不是由特定主体确定的定价;公允价值是由假想交易(现行交易价格的非实际价格)形成的估计价格[2]。

自1952年马科维茨(markowitz)提出资产组合理论(mpt),资产计量研究便拉开序幕。有代表性的研究有:1970年,威廉·夏普(williamsharpe)提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1973年,robertmerton建立了资产期权定价公式。1976年,ross得出:资产的预期收益可表示为多个宏观经济因素的“线性组合”。1979年,布理登(breeden)建立了基于消费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capm)。1994年,shefrin提出行为资产定价模型(bapm)。2007年,peter提出了动态异质模型[3]。2008年,hull给出确定金融衍生产品价格的方法[4]。

在国内,陆静,唐小我(2006)构造了基于流动性风险的多因素定价模型(la-capm)[5];孙有发(2007)提出了随机波动定价模型[6];易荣华,李必静(2010)从四类定价因素入手分析股票定价模式[7]。

在上述研究中,人们囿于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模型与方法,而对其定价原理、结构和影响因素研究不够,迄今未发现有一个完整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体系,即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机制。

三、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机制

(一)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定价原理

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定价原理不可能凭空产生,产业资本向金融资本发展的演变过程昭示了:金融产品“源自”实体产品,因此,金融资产定价与实体产品定价同源,所以,同理。根据公允价值的定义,公允价值是以市场为基础的定价,市场由“看不见的手”左右,所以,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定价应遵循“供求定价”原理。

从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定价的现实基础角度看,即使在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纯粹的计划经济,即使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也没有纯粹的市场经济,事实上,都是一个市场多一点还是计划多一点的问题。从现实上看,目前“市场多一点”成为不争的现实。基于这一认识,金融资产定价应以市场为基础,遵循“供求定价”原理。公允价值是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同类资产的脱手“市场价格”。如果市场上的同一项资产在第一对交易主体之间达成一个价格(最高价),在第二对交易主体之间达成另一个价格(最低价),那么,在第三对交易双方信息对称的情况下,经过双方讨价还价,成交价格不会是最高价,也不会是最低价,应该是中位价,而中位表示的是平均的理念。因此,参照同类资产定价可以理解为以同类金融资产的平均价作为这类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

我们来论证一下上述“平均理念”,第一,在经典的威廉·夏普(williamsharpe)先生的capm模型中,资产期望收益率实际上也是一个平均数,因为在概率论中,期望本身就是均值。第二,既然公允价值作为由假想交易形成的估计价格,当然是需要点估计的,而最一般的点估计就是认为总体平均数约等于样本平均数,这样,这个估计价格同样是平均数。

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投资者的情绪波动大、行为显著地从众,经济主体的有限理性变得更加有限。此时,“救市”成为政府“该出手时就出手”的必然选择,政府通过干预供应和需求对公允价值计量进行“制度安排”。

但是,根据公允价值的定义,公允价值不是由特定主体确定的价格,当然也不是由政府确定的价格,由政府的“制度安排”得出的“干预价格”同样不能作为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而只能是对市场价格的“调整”,这仍然离不开以市场这一基础。总之,金融资产定价遵循“供求定价”原理。

(二)结构

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应该是个什么样的结构?众所周知,价格是价值的表现,通过研究金融资产价格的结构就能够了解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结构。亚当·斯密认为“利己心和竞争的作用使产品的价格和成本不会相差太大”[8],这意味着价格与成本之差存在,这个差数实际上是毛利润。虽然在亚当·斯密时代,还没有出现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问题。但是,我们根据上述商品价格和成本的关系,可以推理出:商品价格的基本结构是:成本+毛利,从而,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基本结构也是“成本+利润”。

(三)影响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主要因素

“看不见的手”决定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这在上面已述。除此之外,影响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主要因素有:

1.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准则

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准则虽然已有三个层次定价法,但在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的定价,其定价方法有待经过实践检验并进一步修订;在第三个定价层次上,企业有了较大的定价“自由空间”,由此容易产生金融资产“泡沫”,从而影响到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具体来说,由于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有待完善等原因,当企业有定价权时,管理层通常会选择有利于完成公司受托责任的定价策略,以达到既定的目标;当管理者面临政治影响时,出于降低政治成本的需要,通常会选择低政治成本的定价方案;企业为了自身利益,在有机会时,通常会充分利用外部性,尽可能地选择利润最大的定价方案。在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企业有可能面临管理层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等等,这些无不影响到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

2.投资者行为

投资者信心波动、投资者心理上的赢利期望、投资者的从众行为,这些都会使交易中的金融资产价格随之发生波动,投资者的情绪波动越大,金融资产价格波动越大。当数量巨大的投资者普遍具有从众行为时,金融资产交易价格会表现出相应的“集中趋势”,导致金融资产价格的大起大落,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也会非理性地“船随浆动”。

3.估价模型与计量方法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选择什么样的估价模型就得到什么样的估价,采取什么样的计量方法就会得到什么样的金融资产价格。由于估价模型确定欠妥或计量方法选择不当,会使得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和公允相去甚远。

4.利率和汇率变动

利率和汇率调整是金融管理的弑手锏之一。由于公允价值是一个折现值,根据未来收益折现来计算,现值直接受到资本市场上的利率大小和外汇市场上的汇率高低影响,通过直接影响现值,间接影响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

5.社会与人心稳定

在稳定压倒一切的执政理念下,政府为了保障社会与人心稳定,会采取一些非市场的办法,对金融资产定价格进行间接或直接的干预,比如,直接提供某些金融产品,此时的金融资产价格是政府的“维稳价格”而不是公允价值。

6.金融、经济与法律制度

市场价格机制在国家的金融经济法律制度框架内,按照其自身的规律来运行,但是,市场价格机制并非万能。因此,政府有时必须对金融资产实行“价格规制”。在政府对金融资产的市场价格进行调控的过程中,应把政府及其官员的活动纳入法制的轨道。如果法制不健全,寻租活动屡禁不止,就会破坏金融资产的市场价格机制运行的环境,从而影响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

(四)功能

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机制的功能就是保障金融资产价值的公允。通过“刨掉”金融资产的泡沫,促进金融资产交易的有序和公平,为利益相关者提供可靠并且相关的公允价值会计信息,有助于管理与决策,提高经济主体抗风险能力,促进金融资产的优化配置。

第一,依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定价原理和公允价值会计准则,使会计人员处理公允价值会计业务时有理有据,从而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保障公允价值会计的“信息质量”。

第二,通过为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提供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会计信息,为利益相关者决策提供支撑,有助于发挥公允价值会计的“决策支持”功能。

第三,依靠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机制,特别是对虚拟资产计量的规制,可以“刨掉”虚拟资产的“泡沫”,保障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有利于平衡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之间的结构关系,提高经济主体应对金融风险的能力。

第四,通过发挥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机制的市场价格功能,实现资本市场中金融资产的优化配置,提高金融资产效率。

四、完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机制的对策与建议

(一)紧紧抓住“刨掉金融资产泡沫”这个“牛鼻子”

金融危机的问题出在哪里?实际上出在“泡沫”上,“泡沫”又来自何方?主要来源于“虚拟资产”上面。“虚拟资产”是企业已经实际发生的费用或损失,在企业持续经营的条件下,将企业已经实际发生的费用或损失列作待摊、递延等“虚拟资产”项目,之后在持续经营期间按一定方法分期摊销转作费用时,抵减该期间的利润,并相应抵减应交的所得税,有的企业利用虚拟资产账户作为“蓄水池”,不及时确认、少摊或不摊销已经发生的费用和损失,粉饰会计报表,虚盈实亏、假盈真亏的现象屡见不鲜。比如,某上市公司,三年以上账龄的应收账款净额巨大,债务人被清盘,公司存货净额、其他长期应收款、待摊费用、长期待摊费用、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巨大,公司净资产为负值。

“刨掉”金融资产泡沫是拉牛出泥潭的“牛鼻子”,抓住了这个“牛鼻子”,牛出泥潭就没问题了。因此,一方面要完善公允价值会计准则,修订公允价值计量方法;另一方面,要加强会计人员的公允价值会计业务技能培训,提高会计人员处理公允价值会计业务的能力,强制进行“虚拟资产”的内外部审计,严查应收账款净额,存货净额、其他长期应收款、待摊费用、长期待摊费用、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等项目,挤掉水分。

(二)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提高中小股东进入监事会的比例,通过协调,发挥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的功能。推行合理的信息公开制度,以消除信息不对称现象,从源头上治理管理层可能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完善管理层受托责任绩效评价体系,专门制定针对虚拟资产审计的责任目标,建立健全对管理层的约束与激励机制,对不正当利用虚拟资产或增加资产泡沫的行为进行约束,对在抗风险方面取得成效的管理层进行奖励。

(三)着力对治负的外部性

对治负的外部性的办法是“堵和导”两种办法。“堵”是使企业打消利用负外部性获利的成本远远大于收益,使企业知损而后退,具体可通过在金融监管条例中增加对虚拟资产运用的一些限制性条件和产生虚拟资产泡沫时经济处罚条款。“导”是采取金融政策,将企业负外部性导向正的外部性,具体来说就是对具有正的外部性的企业给予政策上的优惠。

为了对治企业负的外部性,可以适度引入金融业竞争机制,打破垄断局面,形成有利消减负的外部性的局面,从而消解负外部性对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影响。

(四)善用利率杠杆

“给一个杠杆,可以撬动整个地球。”利率调节是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机制控制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到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大小。金融资产公允价值本质上是一个未来现金净流量的现值,决定这个现值大小的主要就是折现率,通过调整利率可以直接影响折现率,通过折现率影响计算结果,从而实现对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调控。从宏观层面上说,如果市场上资产泡沫膨胀,那么可以通过调高利率、紧缩银根对流通中货币规模实施控制,比如说“次贷”量的总量控制,总量控制住了,起一点泡沫也成不了金融危机。

(五)形成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的协调机制

以“刨掉”金融资产泡沫为主线,把会计准则制定机构、金融证券监管委员、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委员会、会计学会、物价局和企业行业委员会联系起来,由金融证券监管委员牵头,开展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协作调研,通过职责分工明确的分项治理和有序协作综合治理,最终形成较为完善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协调管理机制,发挥其去泡沫、控风险、保经济和惠民生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玉廷.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走向纵深发展阶段——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路线图解读[j].财务与会计,2010,(6).

[2]葛家澍.公允价值的定义问题——基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157号公允价值计量[j].财会学习,2009,(1).

[3]peter,b.h.,hommesa,c.h.,manzan,s..ehavioralheterogeneityinstockprices[j].journalofeconomicdynamicsandcontrol,2007,31:1938-1970.

[4]hullj.c.:optionsfuturesandotherderivatives[m].prenticehall,2008.

[5]陆静,唐小我.基于流动性风险的多因素定价模型及其实证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6,(14).

[6]孙有发,张成科,高京广,邓飞其.现代证券定价模型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7,(5).

金融资产价值篇5

关键词:会计;公允价值;计量;金融危机

中图分类号:F233献标识码:a章编号:1003-9031(2009)10-0063-04

一、引言

随着金融危机在全球的蔓延,全球会计准则体系受到了重大冲击。曾被称为“代表未来计量方向”的公允价值,一夜之间成为众矢之的。第157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SFaS157)提及的“公允价值”,在华尔街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一些银行家、金融业人士和国会议员认为第157号会计准则要求金融产品按照“公允价值”计量的规定,在市场大跌和市场定价功能缺失的情况下,导致金融机构过分对资产按市价减计,造成亏损和资本充足率下降,进而促使金融机构加大资产抛售力度,从而使市场陷入交易价格下跌资产减计核减资本金恐慌性抛售价格进一步下跌的恶性循环之中,对加重金融危机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他们认为,失灵的市场常常意味着没有什么价格可以让银行作为基准来“盯住”,如果银行不必按市值给其资产定价的话,金融危机就会消退。但会计公允价值计量是否确如其所说应该在这场危机中负主要责任,并终止其执行呢。本文将从会计的公允价值计量基本内涵、产生发展及其对第157号会计准则争论背后的利益冲突来论述金融危机与会计攻击价值计量之间的关系,并预测公允价值计量的走向。

二、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相关文献

会计理论的每一次重大变革,都是因经济变化的需要而产生的。近30多年来,世界经济处于激烈变革时期,市场竞争愈加激烈,使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充满不确定性。公允价值会计的产生就是源于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和经济的虚拟化所带来的不确定性。[1]

二战以后,为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布雷顿森林会议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议,建立以美元为中心,以固定汇率制为基础的国际货币体系。1972年12月与1973年2月的两次美元危机使美元被迫贬值,固定汇率制终被瓦解,由浮动汇率制所代替。同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自由竞争和金融自由化为基调的金融革命席卷了整个西方发达国家,其纷纷放宽或取消对利率的管制。[2]汇率和利率双放开后,客观上促成了第二代金融工具――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现与发展。衍生金融工具的性质是一种尚未履行或处于履行中的合约,不是已发生的交易,其所产生的收益和风险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主要面向过去,计量过去已发生的交易,根本无法胜任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

与历史成本不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主要面向现在和未来。于是,人们认为,公允价值会计能让金融监管机构以及其他财务报告使用者更早地获知金融机构所面临的财务困境,采用公允价值会计的呼声越来越高。基于此,1990年9月,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uritiesandexchangeCommittee,以下简称SeC)时任主席理查德•C•布雷登在参议院银行、住宅及都市事务委员会作证时指出,历史成本财务报告对于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于事无补,并首次提出了应当以公允价值作为金融工具的计量属性。之后,经SeC、FaSB(美国财务会计标准委员会FinancialaccountingStandardsBoard)、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以及“六大”会计师事务所共同协商,决定由FaSB于1991年10月正式接手制定这方面的准则。[3]

然而,30多年来,公允价值的运用无论是在会计理论界与金融实务界之间,还是在会计准则制定者与相关监管机构之间,始终存在着激烈的争论。尽管公允价值会计的推行得到了主导国际会计准则方向的主要准则制定机构,如国际准则委员会、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等的大力支持。但是,世界各国在对公允价值会计的应用上一直保持谨慎的态度。

而在与公允价值会计相关的诸多问题中,公允价值的计量争议最大。在SFaS157颁布之前,美国公认会计原则(Generallyacceptedaccountingprinciple,以下简称Gaap)中存在着关于公允价值的不同定义,同时,在Gaap中应用公允价值定义的指南相当有限并且散布于多个不同的会计公告中。指南之间的差异产生了应用上的不一致性,并且增加了公允价值计量应用的难度。如何能尽量客观地对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就成了公允价值会计中最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正是在这种背景下,SFaS157应运而生。

三、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对金融危机的影响

按照SFaS157的规定,金融产品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为有活跃市场交易的金融产品,其公允价值根据活跃市场报价确定;第二层为交易不活跃市场情形下的金融产品,其公允价值参考同类产品在活跃市场中的报价或者采用有可客观参考支持的价值模型确定;第三层为没有交易市场的金融产品,其公允价值需要管理层根据主观判断和市场假设建立估值模型确定。同时,它规定金融产品“公允价值”计量标准适用优先级原则,即首先看是否适用第一层的标准,不适用的情况下再逐级向第二层、第三层判断。

自2007年下半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随着房贷违约率的不断上升,由房屋贷款衍生出来的资产抵押类证券如美国抵押支持债券(mortgage-BackedSecurity,以下简称mBS)、债务抵押证券(CollateralizedDebtobligation,以下简称CDo)的价格持续下跌,导致金融机构不得不对其计提减值准备。据惠誉(FitchRatings)统计,截至2007年底,欧美数家大型银行平均来说,需要按照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达到总资产的一半。

实际上,此次危机中,一些种类的资产已没有市场价格可以作为计量参考。如花旗(Citigroup)、瑞银(UBS)等投行之前发售的标售利率型证券(auctionRateSecurities,下称aRS),aRS市场在2008年2月之前的总市值约为3300亿美元。而2008年2月至今这个市场已根本不具备流动性。在这种情况下,资产抵押类证券从157号准则适用的第一层直跌到第三层而在第三层的估值中,是没有什么价值能得到公认的。在谨慎的会计师和审计师坚持下,金融机构只能“采用不可观察输入变量进行公允价值计量”作为手中持有次贷资产的价值,计提巨额的资产减值准备而扭曲了投资者心理,使市场陷入恐慌性抛售持有次贷产品的金融机构股票的狂潮。

而资产规模巨大的金融机构破产牵连广泛,它所引发的互不信任乃至信贷紧缩立即牵连一连串美国大型金融机构陷入破产危机,其后更席卷欧洲和全球金融业。在这种情况下,众多金融产品的交易市场全面冰封,“以市值计价”甚至已经没有市场可言,故只有将资产价值降至零,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在危机全面爆发后,公允价值,尤其是以市值为基础的计量方式,无法客观反映资产价值,其在金融危机中严重影响公司业绩表现和投资者信心,起到了火上浇油的作用。使得金融业人士向政府施压,要求将公允价值计量方式改回成本计价法,以稳定人心。

2008年10月4日,美国众议院通过了大规模金融救援方案,并确认监管机构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uritiesandexchangeCommittee,以下简称SeC)有权暂停使用公允价值会计准则。10月8日,欧盟金融监管机构高层表示,欧盟市场监管者应允许区内银行立刻停用公允价值会计准则,以减轻金融危机的冲击。同时,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金融业巨头也游说政府,希望采取类似政策,帮助其渡过难关。国际会计准则正在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四、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的未来走向

(一)关于SFaS157的近期动态

2008年9月30日,SeC针对非活跃与非理性市场情况下采用公允价值的会计处理方式了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仍然坚持第157号准则的原则,并没有暂停公允价值的使用。但是,在非活跃与非理性市场情况下,企业可以通过内部定价,包括合理的主观判断来确定金融资产公允价值。

SeC强调,不能简单依赖不活跃市场情况下的交易价格,公司需要更多地通过对价格下滑时间长短、跌幅以及市场流动性的判断,并借助内部估值模型和假设条件来确定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这说明第157号准则的规定在某种程度上被放宽了,同时也反映出SeC和FaSB并没有完全屈从金融界的压力,抵制了完全停止公允价值计量会计准则的压力。

面对越来越大的对公允价值质疑的声音,美国参众两院在2008年10月4日表决通过救援法案,赋予了SeC暂停使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权利,并要求SeC在未来90天内就公允价值对金融业的影响进行一个全面的研究。

2008年10月7日,SeC再次发表声明,指将根据救市法案的要求,联同联储局和财政部就“以市值计价”会计准则进行研究,报告将于2009年1月2日前完成。SeC的意向是报告完成之前继续执行该会计准则,主观上并不倾向停止执行“以市值计价”会计准则。但在欧洲联合救市方案已经决定停止执行“以市值计价”以后,SeC承受的压力巨大。美国在政府入股金融机构方面是追随欧洲的,如果在“以市值计价”上不跟随,美国企业将处于相对不利的境地。

(二)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走向的理论分析

会计公允价值计量的经济内核具有科学性,有助于满足投资者决策需要,现代市场经济中仍有公允价值会计的运用基础。但面对金融危机中非公允的市场报价,有必要建立起适应非活跃、非理性市场的公允价值会计操作框架,并考虑如何实现金融危机中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可靠性和可比性。

1.会计公允价值计量由财务报表目标决定。在资本市场发展的推动下,现代会计目标基本以决策有用为主导,兼顾反映受托责任。比如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在《编制财务报表的框架》中明确,财务报表的目标是“提供在经济决策中有助于一系列使用者关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变动的信息等,还反映管理层对交托他的资源的经营管理成果受托责任”。根据决策有用观来看,相关性是与决策相关的特性,提高相关性意味着增强了决策的把握性,因此更加强调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要求会计既提供过去的信息,又表现为现在的信息,还表现为未来的信息,主张多种计量属性(历史成本、重置成本、现值、可变现净值等)并存,尤其推崇按市场报价确定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这是因为在活跃市场中,市场报价是地位平等的市场主体自主进行资产交换和债务清偿的金额,能反映交易主体的真实意思,具有客观性、易获取等特点,也容易得到投资者认可,具有权威性。[4]

只要决策有用的会计目标仍然得到认可,公允价值会计的基础就难以削弱。所以,因金融危机而生的公允价值会计是否会因这次金融危机而被否定,仍然取决于国际金融市场的长远发展需要,取决于投资者的决策需求。从这个方面讲,无论采取对金融资产重分类以避免使用公允价值,还是通过其他方式停止公允价值会计的措施都缺乏合理性,一旦危机得到缓解,投资者要求重新采取公允价值会计呼声必然再次高涨。采用公允价值会计准则仍然是未来的趋势,其中一个关键挑战,就是要改善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的框架,以加强市场约束和促进金融稳定。

2.会计公允价值计量操作性值得关注。美国财务会计准则157号对确定公允价值的方案进行了排序:第一层是存在活跃市场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应以活跃市场报价确定其公允价值;第二层是如果不存在活跃市场,不能获得报价,应采取具有可靠性的估值技术来确定其公允价值。这些估值技术包括:参照几乎同样的另一种金融工具当前的市场价值、现金流折现法和期权定价模型等。以活跃市场报价确定公允价值能反映金融资产的真实价值,符合公允价值的经济实质,也具有可操作性。但在市场发生突变时,尤其是美国金融危机导致市场信心丧失,出现恐慌性“贱卖”资产的时候,市场报价是否仍是确定公允价值的最优选择值得思考。2008年的这次金融危机是自1929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金融机构被迫以螺旋下降的市场报价确定公允价值,不得不计提大量资产减值,并在资本充足率约束下寻求融资或贱卖资产,这些未实现的“账面损失”进一步粉碎了投资者信心。[5]

在金融危机中,陷于困境的资产卖方处于“甩卖”境况和非理性状态,其交易地位很难与交易对手保持平等,市场报价也类似于资产快速变现时的“清算价格”,不符合“持续经营”的会计假设前提。[6]而且,在本次金融危机中,出现市场流动性突然消失现象,许多证券品种交易量大幅萎缩,甚至根本没有买家,这种情况下的市场是不是活跃市场也值得探讨。美国财务会计准则157号指出,公允价值是有序交易(anorderlytransaction)中,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卖出资产收到(或清偿债务支付)的价格。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也强调,公允价值是“在当前的非强迫或非清算交易中,自愿进行资产(或负债)的买卖(或发生与清偿)的金额”。

也就是说,无论根据会计准则确定公允价值的排序方案,还是依据公允价值的经济内涵,确定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应充分考虑市场是否活跃、正常、有秩序。[7]但由于全面实行公允价值会计的时间尚短,没有遭遇市场报价“非公允”的经历,而且缺乏权威机构对市场状态的统一判断,因“安然事件”导致审慎会计原则得到空前强调,在本次金融危机中,金融机构被普遍要求采取螺旋下降的市场报价调整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8]所以,美国证券委员会9月30日针对美国财务报告准则157号的指导意见,与其说改变了公允价值会计,倒不如说重新解释了非活跃市场下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明确了市场报价非公允时,应通过考虑价格下滑时间长短、跌幅以及市场流动性等因素,借助内部估值模型和假设条件来确定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这也说明,当前会计准则对金融危机所起的推波助澜作用,不是公允价值会计的经济内涵和运用基础出现了问题,而是对公允价值会计的操作出现了问题。因此,在极端、非正常市场状况下,需要建立起准则制定机构或相关部门指导审计师正确操作公允价值会计的有效机制。■

参考文献:

[1]葛家澎.关于会计计量的新属性―公允价值[J].上海会计,2001,(l).

[2]陈美华.价值理论与公允价值[J].经济问题,2004,(12).

[3]陈美华.论产权与公允价值计量[J].五邑大学学报,2004,(11).

[4]葛家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研究的比较与综评[J].会计研究,2004,(6).

[5]陈美华.公允价值计量基础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6]郭道扬.论产权会计观与产权会计革命[J].会计研究,2004,(2).

金融资产价值篇6

【关键词】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改进意见

目前,我国会计准则制定依据,改为采用以资产负债观为主要指导思想,相较于以往主张以交易为中心,强调收益的确定要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和稳健性原则的收入费用观,资产负债观则更强调交易的实质,然后根据资产和负债的变化来确认收益。体现在新会计准则中,则是引入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这一会计科目。

一、对“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简述

(一)“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涵义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属于损益类科目,根据新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期末账面价值便是其在该时点上的公允价值,与前次账面价值之间的差异,即公允价值变动金额需要计入当期损益,”也即利润表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项目的填列依据。

(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所体现的收益观

资产负债观强调经济交易的实质,收益即某一期间内资产增加的净额。而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该按照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借(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贷(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无论期末是否处置出售,都将其变动计入本年利润。所以笔者认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整个账务处理体现的是资产负债观而非收入费用观。

二、现行会计准则下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账务处理

例.2014年5月4日,龙湖实业有限公司按每股7.50元的价格从二级市场购入淮河有限公司每股面值1元的股票30000股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并支付交易费用1500元。2014年10月31日,该股票收盘价为12元;(单位:元)

(一)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确认与处置在同一年度

2014年11月5日龙湖实业有限公司将淮河公司股票30000股全部出售,每股售价为15元,余款存入银行,账务处理如下:

2014.5.4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225000

投资收益1500

贷:银行存款226500

2014.10.31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1350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35000

2014.11.5借:银行存款4500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225000

―公允价值变动135000

投资收益90000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35000

贷:投资收益135000

2014.12.31借:投资收益225000

贷:本年利润225000

借:本年利润2250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225000

(二)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确认与处置不在同一年度

2015年2月8日龙湖实业有限公司将淮河有限公司股票30000股全部出售,每股售价为16元,余款存入银行,账务处理如下:

2014.5.4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225000

投资收益1500

贷:银行存款226500

2014.10.31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1350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35000

2014.12.31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35000

贷:本年利润135000

借:本年利润1350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135000

2015.2.8借:银行存款4800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225000

―公允价值变动135000

投资收益120000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35000

贷:投资收益135000

借:本年利润1350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35000

借:投资收益255000

贷:本年利润255000

借:本年利润1200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120000

三、“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账务处理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确认与处置是在同一年度,则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转入投资收益,期末无余额。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确认与处置不在同一年度,则上年期末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变动仅是持有收益,将纸上富贵直接计入本年净利润中,未免有些不妥。首先,会误导利益相关者对本公司的正确价值判断,不符合会计上所强调的谨慎性原则;而且,可能导致利润的大幅波动,容易成为管理层进行利润操纵的对象;除此之外,需要调整利润总额与税法上规定的应纳税额之间的差异,大大增加了当期计算应交所得税额的工作量。因而,笔者认为不应将持有收益直接在营业利润中列报,而是应在利润表中净利润项目下设置“考虑持有收益后的收益总额”项目进行反映。

四、关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处理的建议

(一)改进参考意见

目前有学者建议,对未实现的利润不应确认为当期收益,而应计入净资产账面价值。而针对未实现的损失,基于谨慎性原则,应在当期确认。例如第二种情况下在进行上年期末账务处理时: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35000

贷:持有收益135000

2015.2.8借:持有收益135000

贷:投资收益135000

借:投资收益255000

贷:本年利润255000

借:本年利润2550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255000

即在未处置年度期末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转入到“持有收益”而非“本年利润”,在利润表中体现,但不构成净利润的组成要素;在资产负债表所有者权益下增设“持有收益”项目,核算尚未处置的交易性金融资产较之初始入账金额增加的数额。

(二)改进后的利润表简表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

[2]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

[3]刘永泽,陈立军.中级财务会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4]张志凤,闫华红.初级会计实务北京大学出版社.

[5]龙艳,蒋葵.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披露及列报―基于会计信息质量的视角[期刊论文]―会计之友2011(3).

金融资产价值篇7

四大资产管理公司2005年主导着价值两万亿的金融不良资产的交易市场。根据2006年6月的数据,我国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已经处置了11692亿元的金融不良资产,但至2008年5月,我国包括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及外资银行在内的银行业不良资产总额仍存有1.2万亿元。

目前,中国对金融不良资产的处置方式,主要有本息清收、诉讼追偿、破产清算、债权重组、债权转让等。其中,在债权转让处置中,对于大量的金额较小的债权,在很多情况下是批量打包进行处置的。

我国金融不良资产评估中的特殊性是,评估对象难以鉴定、评估依据资料不完整和评估程序受到较多的限制。

目前,批量打包出售的金融不良资产的价值分析,尚没有形成成熟的理论和经验。金融不良资产包,通常是大量的债权,同时也涉及企业股权与实物等。其特点是包内涉及的债务人户数很多,银行及相关机构所掌握的有关债务人的信息又较少,大多不具备履行正常资产评估程序的条件。一般情况下,不良资产包是在尽职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价值分析,但在这样的分析工作中,主观因素的作用往往可能过大,从而导致价值分析的结果偏离客观的价值。为了减少主观臆测产生的差错率,我们认为,可以考虑应用运筹学决策分析原理及数理统计技术,建立数学模型,进行资产包科学合理的价值分析。这是我们的一个尝试。下面,我们将结合实例对金融不良资产包价值分析数学模型的应用进行说明。

2.金融不良资产包价值的分析模型

为了分析金融不良资产包的价值,需要建立金融不良资产包价值分析模型。该模型由三个模块组成,即输入模块、分析计算模块和输出模块。如图1所示。

2.1输入模块

输入模块有指标数值确定和数据采集系统两个程序组成。

确定模块的指标数值

影响金融不良资产回收价值的因素很多,包括:社会环境与还贷意愿、当地的经济环境、债权交易市场的情况、债权形态、抵押情况、担保情况、债务企业及债务责任关联方的性质、行业特点、剥离时的资产状况、债务企业的资产、负债情况及债务企业的信誉情况、债务企业未来发展前景预测、借款时间、借款金额、借款用途、还款来源、逾期时间、银行贷款形态、诉讼前景和诉讼结果执行前景等。我们根据对目前金融不良资产评估的研究成果和我国金融不良资产的特征,并考虑所需求信息资料的可获取性,圈定影响因素的范围,构成输入模块初步的指标体系,见表1。根据指标体系,我们将进行数据采集。

2.2分析计算模块。

分析计算模块是金融不良资产包价值分析模型的核心。它由3个子模块组成。

数据分类处理模块

由于该指标体系中既存在定性指标,又存在定量指标,这就需要在正式运算前对指标进行分类。

特征变量选择模块

本模块的功能是在数据分类处理模块中,运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因子分析法,选择若干个具有代表性的、敏感且特征性强的变量作为特征变量。

价值分析模块

根据运筹学的决策分析原理,通过判别分析数据分类处理模块的样本数据与特征变量选择模块确定的样本数据,进行金融不良资产回收率的预测。

2.3输出模块

综合判别函数计算出每一债权的回收概率,确定债权包的综合回收率,并将计算结果按指定格式输出。

3.金融不良资产包价值分析模型的建立

3.1数据的处理

相关资料存在着可靠性和有效性的问题,需要进行酌情处理。

如贷款本金、表内外利息和孳生利息占本金的比例、贷款时间三个变量的数据的处理方法,是对其取以10为底的对数。

还款记录、剥离形态、经济与地理区域、债务企业性质、债务企业经营状况等定性变量,我们采取对样本不同特征的频率分布进行描述性统计。在此基础上对有关影响因素(特征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分类认识样本的分布特征。根据不同类别资产的回收率之间是否存在着显著差异,进一步进行数字化处理。

3.2建立模型实例中债务企业经营状况的数字化处理

本模型建立实例中,采集了国内287家企业金融不良贷款案例作为样本。这些样本涉及各个行业、地区和各种特质的借款人。经过挖掘与研究,数据集中包含了影响偿债能力和反映借款人信用状况的众多因素。这些企业中的大多数处于半关停、关停和破产状况,只有42家企业(占全部样本的14.63%)维持正常经营。随着大部分企业经营状况的不断恶化,贷款回收率必然会逐步减低,但对于正常经营的企业,贷款回收率是很高的,能达到39%。表2为不同状态企业回收率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的结果,该结果表明,经营状况变量的不同状态对回收率会产生显著影响。

经以上分析,我们将债务企业分为破产、关停、半关停和正常经营四类状况,在数字化处理时分别设定为1,2,3,4。

3.2.1应用因子分析法建立分析指标体系

因子分析法简介

在人们设定的各类指标体系中,可以发现指标间经常具备一定的相关性,从而促使人们希望用较少的依然能反映原体系全部基本信息的指标来代替原来较多的指标,于是就产生了主成分分析法、对应分析法、典型相关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等各类以较少指标替代原体系中较多指标的方法。本次建模中,我们选择采取因子分析法对体系中的变量进行筛选,以达到浓缩变量数量,但又能够保证信息量损失达到最少的目的。具体过程如下:

采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求出因子载荷矩阵a。依据载荷矩阵a,建立起新的指标数量更为浓缩的指标体系。其工作流程如图2所示。(见文末图2)

分析过程

对样本做必要的数据处理之后,经过SpSS软件计算后得到上述12项指标的相关系数矩阵(见文末表3)。由矩阵看到某些指标间高度相关。通过计算巴氏的球形检验统计量的数值(342.527)并利用正态分布的可加性和林德贝格――勒维定理将巴氏球形检验,据此进行相关度检验。结果表明指标体系存在着系统变异,有必要进行因子分析。为了尽可能不丢失信息,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的主轴法,得到因子载荷矩阵。然后进行因子分析,得出共性因子结构模型。如果不能一目了然地看出其表征含义,则需要对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方差最大正交旋转。采用Kaiser1958年提出的最大方差之正交旋转法(Varimax)将因子4次旋转后,得到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表4)。

表4中金融不良资产相关指标的统计分析结果,能够得到以下信息:如因企业大多存在还款记录,公因子f1与X3呈正相关,载荷系数为0.873;因样本中贷款时间都较短,所以f1与X4呈负相关,载荷系数为-0.363;因样本中贷款本金较少,载荷系数为-0.525;债务企业经营状况、有无保证人、保证人经营状况载荷系数分别为0.562、0.878与0.647,载荷系数的变化与金融不良资产回收率的变化一致。

而f2、f3两个因子,与不良资产回收率的变化方向一致性较差,故确定f1为“回收因子”,f2、f3则舍弃。

通过以上的因子分析,我们可以得出金融不良资产打包价值分析中6个相关性较强的指标,即贷款本金数额X1、还款记录X3、贷款时间长度X4、债务企业经营状况X9、有无保证人X10与保证人经营状况X11。

3.2.2应用判别分析法建模

判别分析方法的选择

判别分析(Discriminantanalysis)是一种根据变量观测,判断研究样本分类的统计分析方法。判别分析法是在一个p维空间R中,确定样本点X(X1,X2,…,Xp),应该属于哪一个Gj(j=1,…,k)总体。

进行判别分析时,通常是根据已掌握的一批分类明确的样品,建立判别函数和分类规则,然后将待分类的样品的实测值代入该函数,求出其函数值,并据此作出判断。

判别函数可用下式表示:

D(j)=a0(j)+a1(j)X1+a2(j)X2+…+ap(j)Xp,j=1,…k

其中,j是组编号,D(j)是判别得分,ai(j)是判别系数,Xi(j)是预测变量。

判别分析有多种类型,其中常用的有距离判别、Bayes判别和Fisher判别。距离判别是基于样品到总体间的距离所进行的判别。这种判别较为直观,适应面广。距离判别的缺陷是不考虑各总体的分布和由错判造成的问题。而在Bayes判别中,当两个总体都是正态分布,而在其协方差相同时,可导出一个线性判别式。Fisher判别利用方差分析导出一种线性判别函数,从而解决了距离判别和Bayes判别存在的缺陷。本文采用Fisher判别确定各样本点的预测类别归属。

建模过程

1.对金融不良债权有无可能回收进行判别

首先,对金融不良债权是否有回收可能建立判别模型,这是一个两总体的判别模型,即将样本分为有回收和无回收两种情形。利用这个模型首先筛选出预期零回收的债权。

2.对金融不良债权能否全部回收进行判别

这同样也是一个两总体的判别模型,即将样本分为100%本金回收和非100%本金回收两种情形。

3.一般债权回收情况判别

在进行上述两种情形的判别之后,我们对回收率在0-100%之间的情况进行建模。首先将回收率区间分成10组,每一组作为判别分析的一个总体(或类别),再用SpSS统计分析系统进行变量相关性分析,建立一系列判别规则,最后确定判别函数。

我们仍以这287家样本企业为基础,演绎建模过程。

首先对债权回收情况进行特殊与一般性的判别,其中,有23家为零回收的债权,9家为100%本金回收债权,剩余255家为一般性债权,故将这255家一般性债权纳入到判别分析范围内。

其次,根据因子分析法得到的指标体系,即贷款本金数额X1、还款记录X2、贷款时间长度X3、债务企业经营状况X4、有无保证人X5、保证人经营状况X6,作为判别分析的预测变量,在对255家样本企业指标进行数据化处理后,作为预测变量样本值。

再次,采取Fisher判别建立判别规则,进行判别分析后得到了10组判别系数:

最后,根据显示的非标准化判别方程系数,得到判别函数为:

D(1)=-24.435+7.528X1+0.200X2+…+2.287X6

D(2)=-25.479+7.013X1-0.784X2+…+3.201X6

D(10)=-35.390+4.927X1-0.204X2+…+4.144X6

回收率计算

将所评估不良资产包中的新样本代入各个判别函数就可得到相应的判别得分D(j)(j=1,…,k),然后计算样本落在各组的概率。即:pj=exp(D(j))/Σkj=1exp(D(j))

我们可以用每组的平均值或中间值来表示该组内的平均回收率。用上述判别分析得到的判别概率对各组平均回收率进行加权平均,就得到最终的回收率。

在此基础上计算所评估不良资产包的综合回收率。即:

Y=∑YiLi/L

其中,Y为综合回收率,L为全部债权金额,Yi为单户债权回收率,Li为单户债权金额。

4.结语

运用运筹学决策分析和判别原理,分析确定金融不良债权资产包,特别是对于产权关系复杂的信用债权资产包和无抵(质)押的担保债权资产包的回收价值,相对比专家判断法或交易案例比较法而言更为科学和严谨,且节约成本。

金融资产价值篇8

【关键词】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优点;缺点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5-0052-01

一、概念阐述

(一)交易性金融资产概述

一般地,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的金融资产,应当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

1、取得该金融资产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近期内出售并获利。

2、基于管理上的需要。属于进行集中管理的可辨认金融工具组合的一部分,且有客观证据表明企业近期采用短期获利方式对该组合进行管理。

3、属于衍生工具。但是,被指定为有效套期工具的衍生工具、属于财务担保合同的衍生工具、与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且其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工具投资持钩并须通过交付该权益工具结算的衍生工具除外。

二、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概述

通常情况下只要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的金融资产,该金融资产可为划分为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一)该指定可以消除或明显减少由于该金融资产的计量基础不同所导致的相关利得或损失在确认或计量方面不一致的情况。

(二)企业风险管理或投资策略的正式书面文件已载明,该金融资产组合等,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进行管理、评价并向关键管理人员报告。

三、以公允价值计量的优点与缺点

(一)以公允价值计量的优点

1.交易性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紧跟市场变动的前沿,和市场价值最为接近,能够更好的反应企业财务状况,从而提高企业财务的谨慎性。

交易性金融资产是公司的一笔资产,在编制报表的时候要在企业的报表中体现出来。在编制报表的时候,如果采用历史成本计量的话,不能够及时的反应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市场价值,可能高估或者低估其价值,进而高估或者低估企业的资产。会计质量要求的谨慎性原则,通俗的讲就是“不高估资产和收益,不低估负债和费用”,如果我们的交易性金融资产不以“公允价值计量”,那么很容易高估公司的资产,从而违背企业会计质量要求的谨慎性原则。

2.交易性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符合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相关性原则,有利于帮助投资者作出正确的决策。

会计质量要求的相关性原则是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该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的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与预测。交易性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其本身价值最为接近其市场价值,这样能够真实的反应企业自身的财务状况,使企业提供的财务报告更具有真实性和可信性,更有利于广大的投资者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二)交易性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的缺点

1.交易性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人为主观因素较重,为操纵利润提供了方便,使得企业利润的客观性受损。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资本市场、证券市场等金融市场都欠发达,在这种情况下,公允价值计量所需要的各种数据,在技术上很难准确的计算出来。在现实的交易中,公允价值只是基于参与交易的双方对市场价值的一种判断,达成的一种妥协性。具有很强的人为主观因素。这样一来,企业可以人为的放大或者缩小企业的利润,使得企业利润的客观性受损。

2.交易性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对保护商业秘密来说,是一种挑战。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就是交易双方基于对对方的了解而就交易事项达成的某种协议,可能为企业造假提供新的工具。

那么要相互的了解对方,就必须要知道对方的情况。而且不仅仅限于已经披露出来的情况,更多的还想了解对方企业没有公开披露的信息,这些信息才能具有重要性。这样,对于商业秘密的保全,是一种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公允价值计量就很有可能成为企业操纵利润的工具

四、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弊端的改进措施

(一)提高公允价值的客观性,使其确实公允。

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公允价值计量提供一个开放、统一、活跃、竞争而具有法制性的市场环境,使公允价值计量在一个规范的轨道里运行。要打破垄断,允许小额资本、民营资本进入,提供一个充分竞争的环境,规范政府行为,减少政府干预,使交易双方成为真正独立、自主的市场主体;广泛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全国统一的价格参考网络。

(二)参考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后续计量方法,绕开利润表,直接进入资产负债表。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借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对于交易性金融资产也可以参考此方法,这样一来,对于公允价值变动的计量就绕开了利润表,进入了资产负债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金融资产价值篇9

[例]2009年5月6日,甲公司支付价款10160000元(含交易费用10000元和已宣告尚未发放现金股利150000元),购入乙公司发行的股票2000000股,占乙公司有表决权股份的0.5%。2009年6月30日,该股票市价为每股5.2元。2009年12月31日,甲公司仍持有该股票;当日,该股票市价为每股4.8元。2010年5月9日,乙公司宣告发放股利40000000元。2010年5月l3日,甲公司收到乙公司发放的现金股利。2010年6月30日,该股票公允价值为每股3元。预计这种下跌是非暂时性的。2010年7月30日,该股票公允价值回升至每股4元,导致前期股票价格持续下跌的客观因素消失。2010年8月20日,甲公司以每股4.9元的价格将股票全部转让。

一、资产取得时的会计处理

(一)交易性金融资产企业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按其公允价值,借记“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科目,按发生的交易费用,借记“投资收益”科目,按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借记“应收股利”科目。

2009年5月6日购入股票时,会计分录为:

借:应收股利150000

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10000000

投资收益10000

贷:银行存款10160000

(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企业取得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应按其公允价值与交易费用之和,借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科目,按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借记“应收股利”科目。

2009年5月6日购入股票时,会计分录为:

借:应收股利150000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10010000

贷:银行存款10160000

(三)两类金融资产取得时会计处理的异同一是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初始计量时,计量属性都是公允价值,所谓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以公允价值作为这两类金融资产的计量属性,主要是为了反映该类金融资产相关市场变化对其价值的影响,将该类金融资产和市场紧密的相结合。二是在取得金融资产时支付价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尚未领取的利息或股息,两者都单独通过应收项目来核算。在取得金融资产的过程中,如果初始取得价款中包含有已到付息期尚未领取的利息或股息,都要将这部分利息或股息单独通过“应收利息”或“应收股利”来反映。三是初始取得时的交易费用的处理不同。交易性金融资产初始取得时发生的交易费用直接通过“投资收益”计入当期损益,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初始取得时发生两者交易费用则是计入了资产的初始确认成本。根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资产形式不同,计入的账户不同,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为股票的,交易费用可直接计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为债券的,由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科目按照面值计量,所以交易费用应记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科目,均构成金融资产的初始确认金额。

二、期末(资产负债表日)计量的会计处理

(一)交易性金融资产资产负债表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借记“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科目,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2009年6月30日,该股票公允价值上升至每股5.2元时,会计分录为: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4000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400000

2009年12月31日,该股票公允价值下降至每股4.8元时,会计分录为: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8000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800000

(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资产负债表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借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科目,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2009年6月30日,该股票的公允价值上升至每股5.2元时,会计分录为: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39000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390000

2009年12月31日,该股票的公允价值下降至每股4.8元时,会计分录为: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800000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800000

(三)两类金融资产期末计量会计处理的异同一是在资产负债表日两类金融资产都要反映公允价值的变动,都要将资产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进行比较,如果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不一致,要根据公允价值对账面价值进行调整,以便把金融资产更加紧密的和市场结合起来,更加及时准确地反映资产的价值变动。二是资产持有期间公允价值变动的处理不同。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持有的过程中均以公允价值来计量,所以在资产负债表日如果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不一致,则要反映公允价值的变动。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要通过“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计入当期损益;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发生变动幅度较小或暂时性变化时,企业应当认为该项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是在正常范围的变动,应将其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除减值损失和外币性金融资产形成的汇兑差额外,将其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三、持有收益的会计处理

(一)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期间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在资产负债表日按分期付息、一次还本债券投资的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借记“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科目,贷记“投资收益”科目。收到现金股利或债券利息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收股利”科目。

2010年5月9日,确认应收现金股利的会计分录为:

借:应收股利200000

贷:投资收益200000

2010年5月13日,收到现金股利的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200000

贷:应收股利200000

(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期间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借记“应收股利”科目,贷记“投资收益”科目。收到现金股利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收股利”科目。2010年5月9日,确认应收现金股利的会计分录为:

借:应收股利200000

贷:投资收益200000

2010年5月13日,收到现金股利的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200000

贷:应收股利200000

(三)两类金融资产持有收益会计处理的异同一是金融资产持有过程中,确认的应收股利或利息都计入了当期的投资收益。如果在资产负债表日需要确认应收利息或应收股利的,都要在当期通过“投资收益”计入当期损益。二是企业在持有这两类金融资产期间取得的利息或现金股利收入应当计入投资收益,但这两类金融资产在会计处理上仍有区别。就企业拥有的权益类金融资产来看,无论是交易性金融资产还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都应当在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股利时计入当期的投资收益。但企业拥有的债券类金融资产在计息日的会计处理方法有所不同。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按债券的票面利率计算应收利息,同时确认为企业的投资收益;但企业拥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则应当按照实际利率法来确认企业当期的投资收益。

四、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

(一)交易性金融资产当资产价格持续下跌时,由于交易性金融资产是以赚取短期差价为目的,在资产负债表中将它列入流动资产的范畴。因此不对它计提减值准备,而是作为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来处理。2010年6月30日,该股票的公允价值下跌至每股3元时,会计分录为: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36000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3600000

(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当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下跌的幅度到达甚至超过其成本的20%,或连续下跌的时间到达或超过6个月,同时导致下跌的因素是客观存在且非暂时的,应合理地判断该金融资产发生了减值,计提减值准备。按应减记的金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按应从所有者权益中转出原计入资本公积的累计损失金额,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按其差额,贷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科目。2010年6月30日,该股票的公允价值下跌至每股3元时,价格下跌幅度高达其成本的20%,且非暂时性的,可以判断该金融资产发生了减值,应计提减值准备。会计分录为:

借:资产减值损失401000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410000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3600000

对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而言,同是价值下跌,当下跌的幅度不大时。将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不计入当期损益,而是借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当下跌幅度很大或持续性下跌时,将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借记“资产减值损失”。处理的理由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是小额的、上下双向波动变化的,客观存在不确定性,依照稳健原则,不应将其计入当期损益。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减值由于客观存在某种既定的减值因素,才导致其公允价值大额的、单向的持续下跌,其损失理应计入当期损益。

(三)两类金融资产资产减值会计处理的异同一般而言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对其拥有的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有客观证据表明金融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有影响且该影响能够可靠计量,就认为该金融资产发生了减值,应当计提减值准备。然而企业却不需要对其拥有的交易性金融资产计提减值准备,这主要是因为该类金融资产的价值变动已经计入当期损益,其中公允价值变动造成的损失和减值的会计处理在实质上相同,都是为了更加客观的反应企业拥有的金融资产的价值。在资产负债表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发生了较大幅度的下降或下降趋势为非暂时性时,就认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了减值损失,应确认减值损失和计提减值准备。

五、市价回升的会计处理

(一)交易性金融资产由于市价大幅下跌时没有对它计提减值准备,现在市价回升,无需做特殊处理,只需将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来处理。

2010年7月30日。该股票公允价值回升至每股4元时,会计分录为: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20000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2000000

(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由于市价大幅下跌时对它计提了减值准备,现在市价回升,在原确认的减值损失限额内,借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科目,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2010年7月30日,该股票公允价值回升至每股4元时,会计分录为: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200000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2000000

(三)两类金融资产市价回升会计处理的异同当客观减值因素消失,金融资产的市场价格回升时,两类金融资产会计处理的最大区别就是对市价回升金额的确认不同。前者将市价回升形成的潜在收益计入了当期损益,而后者将市价回升形成的潜在收益没有计入当期损益,而是计入当期利得。不同处理将产生不同的财务影响:前者会使当期利润增加,而后者的当期利润不会受到影响。可供出售债务工具的减值损失在以后的会计期间可以通过损益转回,但可供出售的权益工具一旦确认即使在以后有客观证据表明该金融资产的价值已恢复,原确认的减值准备也不能通过损益转回。

六、资产处置的会计处理

(一)交易性金融资产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该金融资产的账面余额,贷记“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公允价值变动”科目,按其差额,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同时,将原计入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转出,借记或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此时,未实现收益才真正实现。2010年8月20日,出售股票的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9800000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20000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10000000

投资收益1800000

借:投资收益20000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2000000

(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出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该金融资产的账面余额,贷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公允价值变动”科目,按应从所有者权益中转出的公允价值累计变动额,借记或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按其差额,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2010年8月20日,出售股票的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9800000

资本公积2000000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2010000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10010000

投资收益3800000

(三)两类金融资产处置会计处理的异同一是出售的时候,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取得价款之间的差额以及持有过程中累积的公允价值变动都要计入当期损益。二是企业出售两类金融资产时,会计处理方式有所不同。企业应按照出售金融资产取得的收入与该项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为企业的投资收益,此外为了正确的核算企业取得的投资收益,还应当结转相应的科目。企业出售的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应当将原来由于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对应转出为投资收益;企业出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需要将原来由于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所有者权益的“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对应转出为投资收益,作为核算该金融资产投资收益的一部分。

金融资产价值篇10

【关键词】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核算;特殊性

新会计准则中引进了金融资产的概念,采用了按金融资产的属性进行分类的方法,分类更加细化,管理更加明确。将金融资产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以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四类。其中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指初始确认时即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以及未被列入其他三类的金融资产,通常包括在活跃市场上有报价的股票投资、债券投资、基金投资等。和其他的金融资产相比,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核算上既不像交易性金融资产那样灵活,也不像持有至到期投资持有意图明确,不能随意处置。因此,作为这样一种具有“中和”性质的资产,我们既要把握其与其他金融资产的共同点,也要熟悉其与其他金融资产在会计核算上的区别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与其他金融资产比较分析得出的会计核算特殊之处如下:

一、初始确认的会计核算

新会计准则规定,金融资产在初始确认时都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这与采用历史成本计价相比更能反映资产的真实价值。其中交易性金融资产取得时按照公允价值计量,交易费用计入当期损益。而包括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内的其他金融资产不仅按公允价值进行初始计量,交易费用同时也要计入初始确认金额。

具体的会计处理是:若企业取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为权益性工具的,应按其公允价值与交易费用之和,借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科目,按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借记“应收股利”科目,按实际支付的金额,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若企业取得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为债权性工具的,应按债券的面值,借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科目,按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借记“应收利息”科目,按实际支付的金额,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差额借记或贷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科目。

【例】某企业20×9年7月1日在二级市场购入a公司股票400万股,每股成交价10元,购入该股票共支付手续费、印花税等交易费用10万元。初始确认时,企业将购入的该股票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a公司—成本40100000

贷:银行存款40100000

二、资产负债表日的会计核算

资产负债表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与其他金融资产一样,在金融资产持有期间对取得的利息和现金股利应作为投资收益核算。但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与其他金融资产相比也有特殊之处。一般情况下,因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应计入所有者权益(资本公积)而不计入当期损益。当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时,再将与之相应的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公允价值变动转出,计入当期损益。这与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明显不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持有目的不明确,其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无法直接认定为经营损益,只能作为另一种形式的收益计入所有者权益。而另外两种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与贷款和应收款项的后续计量均以摊余成本计量,与公允价值的变动无太大关系。

资产负债表日,不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的确定方法是不同的。可供出售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变动就是权益工具本期末与上期末的公允价值差额;可供出售债权工具的公允价值变动是债权工具本期末与上期末的公允价值的差额调整该期间摊余成本变动额后的金额。

具体的会计处理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借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科目,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当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时,将与之相应的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公允价值变动转出。借记“资本公积”科目,贷记“投资收益”科目,或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例】假如20×9年7月1日购入的400万股,入账价值总计40100000元的a公司股票在20×9年12月31日的收盘价为每股13元,股票的公允价值总额为52000000元。20×9年12月31日应调整该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如下: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a公司—公允价值变动1190000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11900000

三、资产减值处理

金融资产持有方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对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以外的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有客观证据表明该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应当确认减值损失,计提减值准备。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对哪一项金融资产,都必须找出其发生减值的客观证据作为依据,记录减值损失。

期末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尽管也可以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但其公允价值变动并不计入当期损益,而是计入资本公积。一旦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了减值,如不对减值进行单独处理,就无法将其减值损失作为经营损益项目反映在利润表上。如何认定其是否发生了减值,则要找出发生减值的主要证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期末公允价值有时高于成本,有时低于成本,但现行会计准则规定公允价值低于成本不一定要确认减值。只有发生了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有不利影响的事项才表明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了减值,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当发生减值时,应将资产减值损失作为企业正常经营损益处理。因此原已作为资本公积反映的公允价值下跌数额,应从资本公积转出,计入资产减值损失。而且,为了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减值准备情况与一般资产的减值区分,在减值科目的设置上也具有特殊之处,实务中多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科目反映其减值准备,而不设置专门的减值科目。对于交易性金融资产来说,其公允价值变动直接计入了当期损益,主要是因为持有期限短,不涉及到减值测试和实际利率摊销问题,而且交易性金融资产正常的价值波动已经直接计入了当期损益,计提减值准备也是计入当期损益,因此二者造成的结果一样,不需计提减值准备。对于另外两种金融资产来说,需要计算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的摊余成本及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如果其摊余成本低于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则确认资产减值损失,金额为摊余成本与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具体的会计处理是: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账面价值与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差额),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所有者权益中转出原计入资本公积的累计损失额),贷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差额)”。

【例】a公司20x7年初购入股票100万元,公司将其划归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年末股票的公允价值为80万元。

a公司年末应进行如下会计处理: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200000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200000

【例】承上例,20x8年6月30日该股票的公允价值再次下跌至60万元,并且a公司预期这种下降趋势属于非暂时性的。

会计处理如下:

借:资产减值损失400000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200000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200000

对于股票这类可供出售的权益工具,若公允价值已上升且客观上与原减值损失确认后发生的事项相关,可通过所有者权益类科目转回:借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科目,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对于可供出售债权工具,其减值损失转回时:借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科目,贷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

四、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重分类

金融资产的分类一经确定,不能随意变更。也就是说交易性金融资产在任何情况下不能重分类为其他类别的金融资产,贷款和应收款项在任何情况下均不能重分类为其他类别的金融资产,而且其他类别的金融资产在任何时候也不能重分类为贷款和应收款项。但是,随着市场的变化,以前的金融资产分类可能不再适合现在的市场环境,可以进行重分类的金融资产就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与持有至到期投资,并且这种重分类也是有条件限制的。

(一)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如果企业管理层决定将某项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则在该金融资产未到期前,不能随意地改变其“最初意图”。也就是说,投资者在取得投资时意图就应当是明确的,除非遇到一些企业所不能控制、预期不会重复发生且难以合理预计的独立事件,否则将持有至到期。企业应当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对持有至到期投资进行评价,因持有意图或能力发生改变,使某项投资不再适合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应当将其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并以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重分类日,该投资的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所有者权益(资本公积),在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减值或终止确认时转出,计入当期损益。

具体的会计处理是:按重分类日的公允价值借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科目、“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科目。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利息调整(也可能记借方)、应计利息”科目,借记或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

【例】20×8年1月1日,甲公司从深圳证券交易所购入a公司债券100000份,支付价款11000000元,债券票面价值总额为10000000元,剩余期限为5年,票面年利率为8%,于年末支付本年度债券利息;甲公司将持有a公司债券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20×9年7月1日,甲公司为解决资金紧张问题,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按每张债券101元出售a公司债券20000份。当日,每张a公司债券的公允价值为101元,摊余成本为100元。

20×9年7月1日,将剩余的80000份a公司债券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B公司债券—成本808000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B公司债券—成本、利息调整

8000000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80000

(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重分类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在一定条件下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可以重分类为持有至到期投资:(1)因持有意图或能力发生改变;(2)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不再能够可靠计量(极少出现)。这时则以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作为重分类日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入账价值;(3)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期限已超过企业会计准则所规定的“两个完整的会计年度”,使金融资产不再适合按照公允价值进行计量时,企业可以将该金融资产改按摊余成本计量,该摊余成本为重分类日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

参考文献

[1]刘东晓.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核算例解[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7(4):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