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保险在财富管理中的作用十篇保险在财富管理中的作用十篇

保险在财富管理中的作用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9:47:04

保险在财富管理中的作用篇1

同业拓展模式

独立法人

瑞泰人寿和国寿集团是践行财富管理业务独立法人模式的典型代表,瑞泰人寿聚焦财富管理业务,向客户提供的主要产品服务有与财富管理相关的调研报告、财富视界手册内刊和财富健康计划产品与服务等。国寿集团发展财富管理业务的路径清晰可鉴。

2006年,中国人寿在大众富裕人群比较集中的北京和上海两地建立大学生销售团队,以上海分公司为例,销售团队的主要组成人员以一批本科及以上学历的“高学历、高素质、高绩效”(简称“三高型”)人才组成,平均年龄不到25周岁,鉴于“三高型”人才的良好素质和集团的良好培训体系,目前这支队伍的高价值业务能达到2500万元/年,年度的续期贡献已过亿元,不仅业务品质优异且基本实现零投诉。

以上是国寿集团践行财富管理的“组织队伍建设”模式,为落实保险业“新国十条”、拓展第三方资产管理市场服务范围,国寿集团成立财富管理独立法人实体。2014年11月,国寿集团下辖的中国人寿资产有限公司、国寿安保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合资成立国寿财富管理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特定客户的资产管理业务及中国证监会许可的其他业务。独立法人国寿财富管理将着力提升专业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置客户利益于首位,建成专业优良、诚信合规、运作稳健的现代财富管理机构,也是中国人寿实现转型升级、建设现代综合性金融保险集团的战略需要,更是中国人寿参与社会财富管理、为广大客户和投资者提供更全面金融服务的重要窗口。

银保合作

在国内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中,商业银行的渠道优势和客户优势是发展财富管理的两大优势,所以具有商业银行背景的寿险公司/集团都大力发展财富管理的“银行整合”模式。作为银保整合模式的典型代表,汇丰集团在进入中国的第一年(2010年),年化保费即达到近亿元,银行整合业务共享度超多80%,品牌优势、产品优势和营销优势是汇丰集团银保整合模式的三大法宝。

中资机构方面,平安寿险的综合金融服务、交银康联的“3601+1银保合作”和农银人寿的客户分层对应以及建信人寿的“建信人寿龙卡”联名卡等银保整合业务当属行业典范。在此,我们以交银康联和农银人寿为例简要介绍如下。

交银康联与交通银行的“1+1”合作模式旨在将银保融合的理念分解细化成多个可操作方案,积极融入交行财富管理体系,化解客户财富风险,发挥保险保障在财富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即将上述理念贯彻到交通银行的前中后台各个模块,在不断地联动协作中逐步将保险理念、产品、销售和服务“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目行财富管理体系,主要表现有五:

其一,“干部1+1”,充分发挥银行干部的协同能力和保险干部的营销能力。进一步,自2014年起,澳方股东与交银康联建立为期三年的领导力培训合作计划,首批已有25人赴澳总部完成培训。

其二,“培训1+1”,将“交行理财经理+交银康联客户经理”组成1+1训练小组联动培训,提升公司协作服务和综合金融服务能力,2012年末至今,参训人数已超过3000人次。

其三,“产品1+1”,交银康联人寿根据交银客户生命周期设计了全周期的产品线,全面融入目行零售产品体系。

其四,“营销1+1”,合作举办高峰论坛、社区行、线上线下渠道融合等活动,构建多层次多维度的营销服务联动机制。

此外,交银康联经营版图已从上海逐步辐射至全国,建立了银保、电销、顾问行销渠道,形成了完成的“交银保障”产品线,并在2014年构建了“交银康联人寿――您的健康管家”增值服务体系。未来,交银康联还将积极打造以财富管理为特点的新直销渠道,即通过“跨界”,在大金融的格局下,依托交通银行集团化优势,不仅销售保险产品,还在合规的前提下销售资管类产品,并在一定程度上为客户进行资产配置方案的设计。

农银人寿的财富管理业务依托农行私人银行、财富中心和理财中心的中高端客户资源,为客户提供保险保障、疾病医疗、养老规划、子女教育和财富管理等中长期的保险产品,并提供个性、专业、定制的保险服务。产品开发设计方面,财富管理业务紧跟市场、贴近客户,满足中高端客户在家庭保障、子女教育、养老规划以及财富管理等方面的需求。通过在产品形态、保险责任、免责条款上的创新,在产品定价、投保规则、增值服务上做文章,做到市场同类产品中“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优、人优我全”。借助公司的产品开发实力,以及与再保公司、第三方服务机构的深度合作,实现对不同层次客户在保障额度、投保流程、服务品质上的差异。

服务体系方面,财富管理业务紧紧围绕“保险业务”核心,通过“服务需求差异化管理、服务体验全程化管理、服务内容多样化管理、服务团队精英化管理以及行司联动资源深度整合”,使得客户拥有保险即拥有服务,买保险就是买服务,并将农行成熟的客户服务资源与农银人寿的保险客户服务资源深度整合,使客户享受到农行“一体化”综合金融服务体验。

机构设置

68家寿险公司中有3家设立资产管理部(中心),5家设置财富管理部门(中心),表面上并无实质区别,本质而言,新华保险财富管理部和生命人寿的凤凰理财中心是以人才培养为导向的,兼顾机构设置功能;而阳光保险财富管理中心和太平人寿的财富管理部则是以机构设置为导向,兼顾人才培养功能。

新华保险财富管理部旨在与银行、证券以及非金融机构合作,为中高端客户量身打造全方位的家庭理财与安全规划,将其独立于已有的个、团、银三大销售渠道,成为一个独立的业务部门,独立运作,目标是打造一支保险公司当中“高忠诚度”、“高素质”、“高绩效”的三高精英销售团队。自2010年以来,新华人寿财富管理部的销售业绩呈逐年上升趋势,且与保险营销员渠道联手“做掉”银保渠道的销售份额。

凤凰理财中心是生命人寿在中国保监会“以创新谋发展”的规划指引下成立的国内第一家寿险营销创新机构,采用员工制的营销体制,以精英制标准(理财规划师持证率)搭建营销管理区的架构;通过公司客户资源名单获取及特定关系人协助促成的销售模式创新,建立持续稳定的高绩效业务平台;通过百元标保获取成本的费用包干制,降低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依据中心支公司架构设置以财富管理中心的形式探索中心城市营销未来发展之路的营销创新项目。

中心以“体制更顺、管控更严、素质更高、队伍更稳”为宗旨,成立寿险营销创新机构――凤凰理财中心。中心拥有一支高学历、持双证的综合金融服务团队,创新市场开拓模式,融合关系营销、交叉营销和渠道整合营销等多种国内外一流技术占领市场。用兼具“保值、保赚、保障”的新型保额分红产品为广大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金融理财规划服务。此外,中心坚持“以创新谋发展,向改革要效益”,努力成为国内寿险市场与国际接轨的领跑者,引领国内寿险变革。建立综合金融服务团队,打造一体化销售平台,为每一位客户提供贴身的一站式金融理财服务。

太平洋保险的金玉兰财富管理计划是以人才建设为导向的财富管理业务又一案例。以和而不同追求卓越的核心理念,培养专属服务于中高端客户的理财规划师。目前正在建立一支高学历、年轻化、扁平化的精英团队,通过基础财务规划、投资策划、保险及退休策划、税务及遗产策划、高级财务策划、社会保障等培训课程,着重培训客户生命周期管理中各个阶段客户特征识别标准、目标客户群体需求分析和解决方案、如何与客户建立信任关系,积极为公司创造价值

太平人寿财富管理部则定向开发中高端人群,深度发掘并满足中高端客户风险保障管理及理财规划需求,提供高端人身、医疗、健康、教育、养老、理财、家财险等全方位综合金融理财服务,进行大额保单的深度开发和销售及保单的售后服务。成立于2012年的阳光财富管理中心,隶属于阳光保险集团旗下,专注于为研究金融市场发展趋势与高净值客户服务需求,为集团的高净值客户提供全方位财富管理规划与高端个性化定制服务的咨询中心。借助集团强有力地支持,我们为客户提供资产配置建议、高端的保险规划、养生医疗、海外移民等一系列咨询与推荐的增值服务,让客户在成功之余尽情的享受幸福美好生活。

品牌产品

全样本的68家寿险机构中有6家在其产品分类中明确表明有与财富传承或家庭收入保障相关的保险产品,如复兴国际的家庭保障/财富规划与传承系列产品、中国光大集团的3G家庭保单和友邦保险的传世经典系列产品等。对于高端人士而言,保险虽然在短时间内不能使其拥有更多的财富,但是由于保险产品稳健的保值属性、灵活的融资功能以及与生命周期相契合的健康保障,使得保险对未知的不确定性把握更加容易,因此,许多保险公司设计了专门针对高净值人士的保险产品,这些产品是专门以高净值个人为目标的复杂的寿险产品以及长期护理险,对于传统保险公司而言,还包括一些大额的保单和创新型产品,如与养老社区挂钩的产品等。

就品牌建设而言,光明财富秉承“诚信理财、客户为先”的经营思路,以满足客户多方面金融需求为愿景,借助便捷的互联网渠道,帮助客户实现财富光明。同时,作为以客户为中心的两家企业,光大永明人寿此次与光大银行共同携手,竭力将“光明财富”打造成优质产品和服务品牌。借助多元化的金融集团平台,光大永明人寿将与集团下属企业光大银行、光大证券等公司开展更多的业务联动,也将联合为光大客户提供更加丰富的“一站式”金融理财服务。

异业联盟

寿险公司在开展财富管理业务的过程中,除以公司/集团为中心同业拓展财富管理业务的发展模式外,中英人寿则依靠股东背景资源,于2014年9月成立异业联盟事业部,致力于与各企业建立深层次合作,通过创新型合作方式联合各行业企业对目标客户提供多样化的产品与服务,打造包含“饮食健康”、“身体健康”、“生活健康”、“财务健康”四个版块的综合性健康服务平台,开创寿险财富管理异业联盟的先河。各异业联盟将根据各自产品与服务分别从属于四个健康板块,中英人寿与异业联盟合作伙伴将以健康平台为重要载体,实现中英人寿客户与异业联盟企业客户之间的交互,双方客户通过注册健康平台享受异业联盟合作伙伴提供的个性化的产品与服务,实现客户满意度、企业品牌知名度的双重提升。

作为异业联盟的其他两个案例分别是复星保德信的星盟计划和太平人寿江西分公司的“太平树”,前者目标在于打造保险系的电商平台,含服饰美容、教育培训、美食、金融、日常生活、咨询资讯和其他等七大业务板块,通过“联手你我共赢未来”方式实现平台共同体的“利润提升、互惠互利和全线营销”。2015年2月14日,太平人寿江西分公司与腾讯江西分公司在南昌举行“太平树”资源互惠平台上线会,旨在打造“最具特色和潜力的精品保险公司”,以不断提升卓越客户体验为理念,以双方联合开发的移动客户端app手机应用软件为载体,通过o2o模式整合太平人寿客户资源并搭建资源共享平台,为有优质产品的客户提供高品质的销售渠道,更为客户提供具有卓越性价比的产品和服务,真正实现一对一服务和随时随地的人工智能服务。

结束语

广义而言,财富管理的本质是资本―负债管理,其中资本管理含货币资本管理、非货币资本管理、人力资本管理和社会资本管理。事实上,作为寿险公司财富管理业务“一体两翼”的“产品翼”,传统型寿险产品基本涵盖人力资本管理的范畴,而非传统寿险型产品如分红险、万能险或高现金价值产品等满足财富管理中货币资本管理的需要,内含养老保障功能的养老社区挂钩产品或财产保险产品等具有非货币资本管理功能。“服务翼”之增值服务蕴含社会资本管理之实。

保险在财富管理中的作用篇2

案例1:赵女士今年35岁,和丈夫一起做小本买卖。随着这两年生意规模逐渐做大,手头积累了一些资金,虽不能说是腰缠万贯,但过上无忧的生活不成问题。赵女士的儿子今年6岁,刚刚上小学,眼看孩子一天天长大,赵女士觉得是时候考虑为孩子积累一笔教育资金了。以前听人提到过分红险,觉得还不错,但由于赵女士自己做生意,对家中资金的流动性要求较高,不知道市场上的分红险能否满足这个要求。

面对需求的进一步提升,市场上的单个险种可能无法满足投保人多方面的理财保障需求。因此,组合险种成为市场快速发展下的解决之道。2014年年底,华泰人寿推出“百万尊享财富管理计划”,该计划由百万尊享终身年金保险(分红型)和财富金账户年金保险(万能型)构成。

投资期短,实现财富快速积累

对于广大投保人来说,过长的缴费期是购买保险时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据了解,百万尊享财富管理计划的缴费期较短,分为3年或5年期。保单生效后的第一个保险周年日起每年即可领取基本保险金额的30%,直至终身。缴费期满时,投保人所获得的现金价值达到所交保费的60%以上。较短的缴费期,满足了赵女士在现阶段家庭资产较为充裕的情况下实现财富快速积累的愿望。作为分红险,投保人可终身参与保单分红,若被保险人身故,受益人可以领取所缴保费或保单现金价值中的金额较大者。

灵活度高,满足资金流动需求

在中长期理财过程中,除了要关注资金的收益性,需要考虑的另一重要因素就是资金的流动性。尤其是像赵女士这样的私营业主,平时的经营过程中,对资金量的要求可能并不高,但保证高流动性无疑是最重要的。百万尊享财富管理计划为投保人提供高达90%保单现金价值比例的保单质押贷款,无论在手续办理还是贷款利率方面,均较其他贷款方式更为有利,这也成为了该计划的一大亮点。

百万尊享双险组合还从另一个角度加强了资金使用的灵活度。一方面,投保人获得的生存返还金和分红收入转入万能险账户后,可根据投保人的需要自由领取;另一方面,双险组合规定在缴费期间内投保人可任意追加,让资金先进入万能型年金账户,并参与每月复利的投资结算,并按时、安全地转入到分红型账户中。

案例2:严先生今年45周岁,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当地的高中教师。20世纪80年代,他选择下海经商,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随着生意逐渐兴隆,业务范围也慢慢扩大,延伸到房产行业。如今严先生已经是北京一家房产公司的Ceo,年薪百万元。严先生在北京、上海均有房产,现在大部分时间居住在北京,和妻育有一子。严先生的妻子在家做全职主妇,偶尔帮忙照看生意,儿子在国外留学。

对严先生来说,如今公司运营情况良好,家庭生活稳定。由于多年来公司的持续盈利,家中财富积累情况较好。目前,严先生希望能为家中资产找个好去处,实现财富的安全稳定增值。未来,无论是他和妻子的养老需求还是儿子的资金需求,都能有所保障。

如今,中国富人群体正发生着重大变化,亿万富翁和百万富翁的人数在过去两年达到新高,且这些人的消费行为也在不断地发生转变。正如严先生一样,现在中国的很多新富人群更多将目光锁定在财富的安全和持续增值上。

稳定收益,防止资金缩水

百万尊享财富管理计划采用“万能”和“分红”双主险设计,资金可以在两个账户间免费自由转换。当投保人每年从分红险账户获得了返还的生存金后,可连同每年的分红收入一同转入由专业人士运作的万能险账户中,以每月复利的方式进行投资结算。灵活的转换功能,有效保障投保人所获得的年金返还和分红资金不会面临缩水的窘境。数据显示,该计划的万能账户近12月的月结算年利率稳定保障在4.5%。

案例3:老张今年50周岁,打算为自己做养老规划。多年的积累让老张的手头拥有不少资金,他除了将闲置资金用于购买理财产品外,自己还炒炒股。随着这一年多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老张甚至还跟风投资了当下热门的p2p产品。

虽然老张在投资理财上已颇具经验,也适应了市场的风云变幻。但老张的子女们始终觉得,对于上了年纪的中老年人来说,即使风险承受能力已经很高,也不应再选择过于激进的理财方式,而应该及时为自己今后的养老生活做准备。经过分析,子女们觉得投资“分红+万能”的保险组合是个不错的养老选择,不仅实现了财富的稳定积累,未来还能帮助父亲做好财富的完美传承。

一般来说,传统的年金型保险产品要求受益人与被保险人必须为同一人,每期返还的生存年金先进入被保险人账户,再由被保险人或其监护人根据需求用做养老金、教育金或其他家庭开支的规划。

双险合璧,财富完美传承

针对这一问题,百万尊享财富管理计划在进行产品设计时,做出了人性化的创新。投保人可指定每期年金的返还账户,之后也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变更账户。这意味着,投保人的保险金使用计划将以合同规范的方式确定,目的在于有效防止保险金被挪用。

百万尊享财富管理计划特设身故保险金转换选择权。若被保险人身故,受益人可在书面申请并经保险审核同意后,将合同的身故保险金作为保险费部分或全部用于投保一款不收取初始费用的万能型产品。这一创新举措让家庭财富得以完整传承,符合传统的财富传承观念。因为保险金在传承后依然用于保险,所以传承的不仅仅是有形的财富,也是一种科学的理财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财富传承后缩水的隐患。

财记手札

保险在财富管理中的作用篇3

首款保险金信托亮相

日前,信诚人寿和中信信托联袂推出一系列面向国内高端人群市场的创新型产品。该产品嵌套一款高端定制终身寿险产品,兼具资产管理和事务管理功能,实现了保险服务和信托服务的创新融合。

该产品的具体原理如下:首先购买的是一款高端终身寿险,该寿险以全残或死亡为给付条件,在保险条件触发之前,钱都在保险公司。一旦发生理赔事故,客户会有3种选择:(1)一次性领取保险金;(2)按约定分期领取保险金;(3)保险理赔金额进入信托公司,信托公司根据当初与客户签订的信托协议(投保人在签订保险合同的同时,将其在保险合同下的权益――主要是保险理赔金设立了信托),履行受托义务。根据客户的意愿,这笔信托资金的运用将成为私人定制,可用于子女的教育、购房、购车等多个方面。信托协议可以进行修改,前提是在保险事故发生之前。

人寿保险信托,也称保险金信托,以保险金或人寿保险单作为信托财产,由委托人(一般为投保人)和信托机构签订保险信托合同,当发生保险理赔或满期保险金给付时,保险公司将保险赔款或满期保险金交付于受托人(即信托机构),由受托人依信托合同约定的方式管理、运用信托财产,并于信托期间终止时将信托资产及运作收益交付信托受益人。

保险金信托>保险+信托

保险和信托,向来都是高净值人群投资的重要选择,而作为“保险+信托”的组合,保险金信托则有着比保险、信托单品更大的优势。

利用保障额度,放大杠杆作用

以中信信托推出的这款保险金信托为例,该产品嵌套的是一款传统保险产品,目标是资产量达到600万元的中高端人群。由于目前正处于产品推广期,该款保险金信托业务的起点门槛是保额不低于500万元,交纳方式分为趸交、分3次交清和分10年交清。以保费较高的57岁中年女性为投保人,按3次交款计算,总计交纳保费300万元,杠杆约为60%。

变相降低家族信托门槛

享受了保险的杠杆后,一个客户花两三百万元就可以购买理赔金500万元以上的保险金信托,并享受到家族信托在财富管理与传承方面的功能。相较家族信托动辄千万级的门槛而言,保险金信托大大降低了专享财富管理的门槛。

数年来,囿于中国金融发展史和市场经验的局限,信托一直处在初级阶段,信托原本作用于家族财富管理和财富传承的功能并未能在国内充分发挥。首款保险金信托产品的问世,在设计上将大额保单和事务性信托打通,实现了“升级版遗嘱”,将寿险理赔金的受益分配,从传统简单的对于直系亲属的一次性分配,经由与信托的合作,变成了一个具有传承财富和隔离资产的作用的私人信托产品。而且,透过事务性信托的框架,委托人得以灵活约定各项条款,包括信托期限、收益分配条件和财产处置方式。实现了金融机构从卖产品到出组合、做方案,从客户的闲钱打理向客户个人、家庭、企业的转型。

人寿保险信托在国际上已得到广泛运用,目前主要有两种主流形式。

一种是以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为代表,以避税为主要目的的运用。美国人寿保险的被保险人死亡时,如果被保险人持有或控制保单或者保单的所有权,保险金就会被包含在遗产税的应税财产中。通过设立不可撤销人寿保险信托,此保单将从被保险人的应税财产中分离出来,从而成功避税。

另一种是以我国台湾地区为代表,主要以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为目的的运用。为了防止父母双亡而保险金无法妥善运用到未成年子女身上所引发的问题,台湾引入了人寿保险信托。被保险人预先签订信托合同,约定在被保险人身故时,保险公司将保险金交付给专业机构(现为银行),由银行依照信托合同的规定来管理、运用,并将信托收益交付受益人,使未成年子女能够得到妥善的照顾。

中国式保险金信托的未来

作为一款兼具保险保障和维护受益人合法权益、信托财产隔离和财产管理功能的产品,保险金信托在国内发展尚处初级阶段,但其未来前景广阔。推行保险金信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保险金信托是一种定制化的综合性产品,富有很强的针对性,可以较好地满足以下3类投资者的需求:一是子女年纪尚小,担心监护人无法妥善保管保险金,不能充分满足子女未来学习工作生活的需要;二是担心子女有身心障碍或者任意挥霍,不能充分利用保险金;三是为了避免其他人士觊觎保险金,造成家族关系不和谐。近年来,天灾人祸频频发生也让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对其财富传承的问题未雨绸缪,而通过设立保险金信托,由专业的信托机构对保险金进行管理,可以有效地实现保险金的增值保值和合理分配,最大化保障其子女的利益,充分满足投资者的需求。

保险在财富管理中的作用篇4

12月29日,中国银行“‘中银财富管理’品牌暨财富管理中心开业新闻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会上,中国银行面向个人客户隆重推出该行又一理财服务高端品牌――“中银财富管理”,同时全国首批50家财富管理中心正式开业。至此由“中银理财”、“中银财富管理”和“中国银行私人银行”三大品牌构建而成的中国银行财富管理三级服务体系的全面确立。

启动“中银财富管理”

通过财富管理三级服务体系,中国银行为处于不同财富阶层的个人中高端客户提供差异化的、针对性的金融服务体验。其中,“中银理财”面向新兴高收入人群和有一定积累的中产阶级客户群体,通过全国超过500家的理财中心,提供丰富的理财产品和理财资讯。“中国银行私人银行”则是国内首个私人银行品牌,通过现有10余家的私人银行分部为最高端人士提供全方位的金融管家服务。而此次推出的“中银财富管理”品牌,主要面向具有相当财富积累的富裕人群,提供专业、贴合、尊享的财富规划管理服务。

个人金融业务总裁岳毅介绍,此次推出的“中银财富管理”,依托中国银行国际化的战略布局和多元化的业务平台,完善的金融服务能力和专业的财富顾问力量,为客户提供财富账户管理、投资组合管理、海外投资咨询及管理、白金信用卡和授信融资等在内的全方位金融服务体验。首批50家“中银财富管理”服务网点――财富管理中心于近期在全国范围内陆续开业,覆盖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辽宁、山东、河南、海南和新疆等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核心城市,进而辐射周边区域。

岳毅说:“‘中银财富管理’的目标,是用中国银行优秀的专业人才、先进的专业技术、丰富的专业经验,回馈客户的信任和支持,为客户提供最有价值的投资策略和财富规划,成为客户信赖首选的财富顾问。”

把控投资风险

经过2008年金融危机与资本市场暴跌的洗礼,如今投资者更加关注风险控制。中国银行在风险控制方面具体是如何操作的?

岳毅说,在理财产品市场上,对金融风险的控制大概有这么几个主要的环节:

首先是要卖给适合的人。众所周知,通常收益和风险都是成正比的,这一款产品的风险高,相对来讲收益就高了,但重要的就是投资者是否具有接受这样~个风险的能力。因此,对于投资者的风险提示尤为重要,应明确告诉投资者,这里面有多大的风险,作为银行的理财顾问机构应对客户的实际情况进行风险评估后,给投资者合理的建议,是否应该参与此投资。

其次,要注意在给客户作一些投资规划和安排的时候,高风险产品的比例要适当。

此外,银行和非银行以外的理财机构,还有一些独立的理财机构,给客户提供的产品的回报率是不一样的,但任何机构不能都一味追求对客户的回报率,而忽略风险防范,不同的产品对于风险的偏好要有明确的定位。

岳毅认为,中国银行目前由三大品牌构建而成的财富管理三级服务体系的优势之一,“正是在基于细分客户群体的基础上更好地把控投资风险。我们把三级财富管理体系作为卖理财产品的主渠道,也就是说,不是向任何一个人都销售这样一些产品,所以我们这几年,投诉越来越少。

对于高风险投资配比上,中行的战略合作者苏格兰皇家银行的规矩是在给客户作投资规划时,最多将不超过30%的比例用于高风险投资,其他大部分是给客户提供长期稳定低风险的,也是比较适度回报率的产品。”

迎接发展机遇

“随着居民的个人财富积累在不断增加,也就在客观上需要银行和一些专业的理财机构为这些财富人士提供财富管理的规划和财富的安排。”

经历了金融危机与资本市场暴跌风暴后,岳毅认为2009年的银行理财产市场将面对更大的挑战和机遇。

“首先,我个人认为2009年理财产品种类和数量上与2008年相比还会增加。此外,2009年央行的中期票据发行,还将给除信贷市场以外的其他市场,比如债券市场和中间业务市场,提供更大的投资空间。”

具体到中国银行的理财产品,岳毅说:“去年,中行外币理财产品占了绝对的市场份额。我们今年的工作重点是以人民币产品为主。在人民币产品方面,经过了金融风暴之后,客户的风险偏好相对会稳健和保守,中行会根据客户的需求,设计一些保本的、收益比较稳健的理财产品。”

保险在财富管理中的作用篇5

就目前的资产管理市场情况来看,银行、基金和保险在理财产品的规模上占有优势,信托机构则在产品设计和资金运用上比较多样化,本应该是资产管理主力机构的券商由于政策限制,一直处于比较尴尬的地位,比较明显的是2007年,基金等其他渠道资产规模增速均大幅上升,而券商资管反而出现了回落,但随着政策的松绑,2009年和2010年的规模增长开始回升。

管理资产规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渠道能力。银行、保险和券商具有自身的销售渠道,从人数上看银行和保险的从业人员均超过300万人,最具优势。银行在全国拥有19.5万个网点,密布城乡;保险公司则主要是通过规模庞大的营销员队伍进行深入渗透,到2011年一季度末保险营销员人数333.8万人,其中寿险291万人;证券公司目前共有近4800个营业部,主要分布在一二线城市的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在广度和深度上较银行和保险差;信托和基全公司基本没有自己的独立渠道,通常是和银行,券商合作代销。

产品结构和门槛划分客户群体。银行的强势地位难以撼动,即使拥有独立渠道能力的保险和券商也不得不通过与银行合作或派出驻点人员招揽业务,其根本原因除了网点优势外,还在于银行作为最基础的金融机构提供必要的金融服务,从而具有吸引客户主动上门并全面掌握客户金融财产状况的能力。但银行提品的能力薄弱,除了传统的存贷业务,目前银行还较难开发出满足不同客户投资需求的产品,即使是近期热销的理财产品,主要目的是锁住存款,对应的资产池是各种中短期票据,投资臼勺功能并不显著。而一旦银行的渠道与好的产品结合,就能在短期内迅速做大资产规模,信托的高速扩张就是例子。从进入门槛来看,最低参与金额从低到高依次是基金,保险、银行理财产品、券商资管和信托(见表)。

尽管一些财富管理机构已经获取了大部分市场份额,但竞争格局也随时在快速变化,每位参与者仍有机会在中国成功地建立财富管理业务。预计未来的资产管理市场,几大机构将以私人银行、信托理财、券商理则,基全和保险自上而下形成从高端到低端的金字塔结构(见图2)。

银行在已有的个人理财业务、高端客户财富管理业务企业客户资产管理,以及顾问咨询服务的业务基础上,推动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国内私人银行客户资本、槛基本是800万-1000万元或100万美元,根据《2011私人财富报告》披露,我国千万富豪人数已超过50万人,亿万富豪已达5.5万人,拥有资产62万亿元。且富裕阶层理财观念的转变,中国私人银行潜在市场十分广阔。相比广阔的私人银行潜在市场,目前国内私人银行的规模还只是冰山一角。

信托理财高收益和高门槛等特点,在2011年将继续受到高净值人群的青睐,信托公司100万元的理财门槛,可以去争取和银行理财产品的客户群不一样的群体,即风险偏好稍高的客户群。在未夹开展主动型信托业务的同时,可以以拓宽业务类型为着力点,开展中长期私募基金型信托,高端人群的财富管理和传承权管理等。

保险在财富管理中的作用篇6

中国民营企业正处于传承发展的十字路口。许多知名企业家如王石、柳传志、宗庆后、马云等正纷纷隐退或淡出管理层。作为占民营企业绝大多数的家族企业,在未来10到15年,将迎来交接班的高峰。

受制于国内相关制度设计的缺失,不少致力于家族财富管理业务的机构遭遇新的纠结。

北京西城,一个高端私人会所。拥有海归背景、资产过亿的鲍先生,正在听某私人银行的投资顾问介绍为其财富传承的产品设计。在缓缓升起的烟雾中,鲍先生就资产内容、投资方向、风险等级、配置比例时不时提问。

最后,鲍先生以考虑考虑为由,送走了这位投资顾问。

“从去年开始,就家族财富管理问题,很多国内的机构找我了。”鲍先生微笑着说,“但是我始终觉得这些业务在国内都不成熟,甚至有潜在的风险,所以一直都在考虑。”

目前,经济转型正让身处其境的所有人遭遇阵痛。在这个转型过程中,中国的民营企业又正好出现了创业一代向二代传承的问题,这个叠加导致了目前民营企业的财富传承问题更加严峻和紧迫。

招行和贝恩公司的《2013中国私人财富报告》(下称《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高净资产人群数量达84万人,预测其持有的可投资资产规模达27万亿元人民币。所以从去年开始,家族财富管理被视为中国财富管理行业的新一轮盛宴,私人银行、信托、保险、理财机构甚至pe、律师事务所,都纷纷开展类似业务。

但是,受制于国内制度的缺失,不少致力于家族财富管理业务的机构遭遇新的纠结。

下一个蓝海

吉林省一家龙头企业的董事长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采访时表示,“我用了30年的时间做到了财富过亿,现在需要让这些财富保值增值,在子孙后代中传承下去。”

《报告》也显示,现在“财富传承”需求进一步显现,约有1/3的高净值人士,约1/2的超高净值人士开始考虑财富传承,其中部分人士已着手进行财富传承的安排。

有需求的地方,就会有市场。家族财富管理理念与制度建设在中国出现抬头之势,引得不少金融机构纷纷试水家族财富管理业务。

处于转型中的信托公司率先试水。家族信托这种业务模式成为发力的重点,这种财富传承计划是委托人生前通过将财富转移至信托名下,实现财富的长远规划安排,具有很强的个性化、私密性。

2012年下半年,平安信托推出了被业内认为是首单真正意义上的家族财富传承信托产品。中国信托业协会专家理事周小明指出,平安信托推出的国内首款家族信托,标志着家族财富管理信托在中国正式起航。

上海信托早在6年前即提出战略规划,两年前就将业务重点聚焦在家族财富管理和家族传承服务上,力求家族企业寻找适合的传承模式和财富管理平台。随后,中信信托、紫金信托等多家公司也都在家族信托领域暗自备战。

对此,东华长信财富管理有限公司首席战略官刘嘉城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指出,目前,国内金融机构普遍遭遇业务瓶颈,资金募集成问题,尤其是信托的刚性兑付问题越来越严重,成为各大金融机构转向财富传承的一大动力。

除信托公司外,银行也不断发力。2013年5月,招商银行联合外贸信托在家族信托业务实现了国内私人银行第一单的突破。中国农业银行从2013年就计划涉足家族财富管理领域,筹备家族事务所,并派人多次去东南亚取经。

此外,多家商业银行已经将自己的私人银行业务的主攻方向调整为家族财富管理。

保险业也不甘落后。信诚人寿就与中信信托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进行信保深度合作。

除了传统金融机构外,第三方理财公司也企盼从家族财富管理中分一杯羹。以诺亚财富为例,旗下歌斐资产管理公司目前服务的资产超过20亿元的家族数量已有数家。与此同时,瑞银等国外的诸多家族财富管理机构也开始“觊觎”中国家族财富管理市场。

“觊觎”中国家族财富管理市场的,除了一众机构,还有看到其中蕴含着巨大机会的业内人士。拥有超过16年环球基金管理经验的东华长信首席财富管家张俊文表示,中国家族财富管理市场容量巨大,而且“一切才刚刚开始”,这也是他选择中国市场的原因。

局限

各路机构摩拳擦掌,一切看上去很美。但是,因为“一切才刚刚开始”,拓荒的机构们还需要跨越重重关山。

8月底,山西靠煤炭生意起家的夏老板专程来到北京与信托公司见面,商谈设立家族信托事宜。面对家族信托合同20-50年的期限,夏老板开始犹豫。

中海信托的一位信托经理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缺乏契约精神的国内,让白手起家的“夏老板们”接受管理期在30年以上家族信托并不容易。所以虽然很多信托公司看好家族信托业务,但是目前在拓展客户方面仍比较困难。

国内的私人银行调研报告提及,一些家族由于传统观念等因素影响,很难将大量资产交给第三方金融机构打理,因此取得对方的信任成为家族财富管理业务首要难题。

瑞银在家族财富管理方面有着上百年的经验,瑞银香港家族咨询服务部董事汪玉琳表示,家族财富管理取得客户的信任确实需要较长的时间。一般会先做家族财富规划,然后从打理个人的小部分资产开始尝试,再逐步扩展至其他的金融资产投资服务。“目前国内的家族财富管理还处于培植市场阶段。”

前述信托人士透露,目前虽然很多机构都有家族财富传承的部门,但是大多还没有真正想好该怎样开展工作。

《财经国家周刊》了解到,在国外,家族财富管理不再仅仅限于资产的配置,人们更多关心的是法人财富传承、合理避税、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治理,以及慈善公益行为。但中国的客户大多还是单一的财富增值诉求。这也导致国内的家族财富管理停留在委托理财阶段。

即便如此,受制于外汇、税收政策,金融工具的匮乏,国内的家族财富管理机构也并不能做到根据家族客户的需求进行资产配置。“有的客户在国内外的资产有几十亿元,他们希望资产在全球资产配置中能够自由流动,寻觅较好的投资机会和稳定的回报,实现保值增值。但是这点国内机构很难做到。”前述中海信托人士表示。

一位私人银行的投资顾问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如是评价国内的家族财富管理机构:银行、券商为代表的传统金融机构碍于法律规定,偏重于避险产品,在产品创新领域突破不大,无法满足家族财富追求高回报、灵活的要求。而信托和第三方理财机构均是中介机构,在盈利模式上严重依赖销售佣金,目前尚难完成从产品推销者到财富服务者的角色转变。

另外,刘嘉城向记者表示,国内金融机构的财富管理,大部分配置的是国内的股票、基金、债券、期货等产品,因为中国的金融市场管理还比较严格。目前,股市、债券、信托都可能受到系统性风险的影响,这样的资产管理无法将投资风险分散。人才的缺乏也制约着国内家族财富管理机构的发展。国外服务家族财富管理的私人银行家,一般都有着几十年的金融领域工作经验。以瑞银为例,其家族的慈善业务方面,在全球有40多位专家。

前述中海信托人士认为,家族财富管理,不仅需要国际化的财富管理观念,对于法律、税务筹划以及家族的各种问题都必须有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认识。“没有十几年相关领域的历练,很难上手。”他透露,不少所谓的家族财富管理的“专业人员”有可能出身银行的客户经理,产品销售,仅做了几个月的培训,就“赶鸭子上架了”。

出海

“跟国内的机构相比,我更愿意选择国外的机构做家族财富管理。”鲍先生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在他看来,中国的家族财富管理各方面都处于初始形态。

“就像某私人银行派来跟我联系的私人投资顾问,竟然是一个80后的小伙子。他上小学的时候,我已经跟着美国的金融大鳄在华尔街做pe了。你说我会选择把家族财富交给他们管理吗?”

鲍先生在中国香港和英属的根西岛设有离岸的家族信托,在他看来,中国的金融机构在专业知识和理财经验方面跟国外的机构有很大差距,这也是因为海外的金融机构有上百年的历史积累,而中国还未超过20年。

国内机构的不成熟,导致一些中国富人在境外进行家族财富管理。譬如SoHo中国的潘石屹、玖龙纸业的张茵等多位中国富豪都在境外设立了家族信托。另有一些富豪青睐于通过国外的pe进行家族财富管理。

《2013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显示,内地超过30%的全部高净值人士、超过50%的超高净值人士持有境外投资;在已持有境外投资的高净值人群中,有近60%的受访者称未来会进一步增加境外投资比例;而目前没有境外投资的高净值人士中,超50%计划境外投资。

香港特区成了不少富豪进行家族财富管理的首选。永隆私人银行财富管理部主管谭剑伟曾经表示,“在香港设立家族信托的客户有50%~70%的比例来自内地,内地企业家对财富传承需求比较强烈。”

在香港的私人银行开设账户,没有外汇管制,更容易进行资产的全球配置规避风险,也吸引了不少客户。

在国际上,人寿保险通常也被作为传承财富的重要工具。根据《保险法》的规定,被保险人死亡后,人寿保险金归受益人所有,不属于被保险人的遗产,受益人无须清偿被保险人生前所欠的税款和债务。所以在境外购置大额保单也是内地高净值人群进行家族财富传承的方式之一。谭剑伟透露,香港保费高达100万美元以上的大额保险有50%由内地客户购买。

正是出于这种需求,才有了东华长信这一类财富管理机构,通过与国外著名的对冲基金、保险公司合作,将国内富裕家族的流动性资金转移到海外进行投资,实现传承。

财富传承仅是一个方面,鲍先生认为,与国内的机构相比,无论是欧美还是香港地区,他们的机构做家族财富管理可以为客户搭建一个永续传承的架构,并且能帮助培养下一代的传承人,而国内机构对这些还很陌生。

但是,出海也有风险。鉴于国内外适用法律和税负的差异,所以高净值人群海外进行家族财富管理,也面临着政治风险、税负风险、汇率风险和流动风险。

制度掣肘

在记者的采访中,不少企业家表示之所以选择境外进行家族财富管理,除了资产配置工具的差距之外,政策法律环境也是考量。

家族信托,在国外是家族财富传承的主要工具,近年来逐渐受到国内客户的追捧,但受制于制度的掣肘,家族信托在国内步履蹒跚。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国内《信托法》中对纳入信托的财产尚未明确财产所有权变更问题,由信托持有,以及由信托转移至信托受益人名下等方面还存在障碍,这也导致家族信托的主要功能难以发挥。

另外,从操作层面来讲,一些国家有信托财产登记机制,在信托设立时对财产所有权进行公示。但国内信托财产登记比较欠缺,这也导致家族信托无法产生效力,成为家族信托业务发展的主要障碍。

通常高端客户除了货币现金外,还有大量房产甚至企业股权等。在北京信托首席研究员刘向东看来,土地只有70年使用权,法律始终没有明确规定附着于其上的商品房该何去何从;而股权更是至今作为信托财产登记,所以该类资产也暂被搁置在家族信托之外。由于境内的法律无法处理这些问题,所以很多高净值人士纷纷出海。

鲍先生表示,国外的法律环境要比境内完善。仅以保护私人财产的相关法律条文为例,美国有3万多条,而中国只有200多条。这也导致一些企业家缺乏“安全感”。他们通过内保外贷、投资不动产、并购企业等多种方式把资产向海外转移,在境外进行家族财富管理。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家族企业课程主任高皓估计,富豪每年转至境外的资产高达千亿元级,这也导致了国内财富的外流。

保险在财富管理中的作用篇7

9月25日,由《钱经》杂志、《商业评论》、《华尔街日报》、万妙现瑞会展公司等媒体机构发起的“首届中国财富管理论坛”在上海科技馆隆重举行,中国银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刘张君、华商报业杂志总社、《钱经》杂志总编辑刘卫民致欢迎辞。会场上,超过70家金融机构和300位中外银行家及财经专家汇聚一堂,共襄盛举,堪称金融理财论坛中规格最高、最具影响力的“年度高层盛会”。

中国的高端理财观念正处在一个迅速崛起的时期,财富管理对于本土的高端富裕人群而言,还只是一个新兴概念。如何将财富管理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结合十分重要,是未来市场发展的推动力,也是各金融机构共同关注的重点之所在。下午的“圆桌论坛”上,八位特约嘉宾分两组,就“中资银行你们准备好了没有?”和“实现你的中国梦想”这两个主题,先后进行讨论和交流。

白天的热烈讨论之后,上海科技馆的会议大厅换上盛装,成为财富智慧和财富机遇自由碰撞的华丽空间。英国前首相、前财政大臣约翰.梅杰爵士向中国听众们描述了他眼中的世界,并以多年的财政金融背景,与出席晚宴的所有贵宾分享了他的智慧财富。

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为中资银行、外资银行、保险业、证券业、基金、风险投资等各界金融主流人士搭建了一个交流平台,同时,还希望通过每年一次的聚会,描绘中国财富管理的发展情况及远景。

中资银行你们准备好了吗?

中外银行在竞争中谁更有优势?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虽然外资银行在产品、资金和海外投资渠道上非常强势,但是中资银行在公共信誉、渠道销售以及对中国富裕人群的了解程度上有明显优势。中国大陆是中资银行最好的发展舞台,中资银行是否为这个全新的中国私人银行纪元作好了准备?

本场论坛的主持人:中国金融理财标准委员会副秘书长汪俊宏先生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个人银行部副总经理林永源先生

中资银行虽然已经做了一些准备,但是准备得还不是很充分。服务水平和经营观念都还有待提高。

在中外银行的竞争中双方都有取胜的机会,机率也是相当的。而且双方可以互相补充,共同把财富管理的业务做好。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金融学副教授赵欣舸

外资银行的进入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中资银行的发展,如果说五年当中没有wto这个事情,没有外资银行的进入,中资银行可能还没有现在这么大的变化。因为没有危机感,没有压力,也就没有转变的动力银行需要转变,但转变并不是要变成外资银行,而是要转变得满足我们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满足我们国内消费者的需要。

今后在这个市场上,很难说外资银行为主还是内资银行为主,这是一个新的挑战。谁能胜出是取决于谁更能发挥自己的优势,找准市场的需求点,以有效的方式来组织经营,然后取得胜利。另外,中外银行不管是在的竞争上还是在合作上,都是动态的过程,是需要我们持续加以关注的。

兴业银行零售部副总裁严学旺先生

外资银行进入后,给中资银行带来竞争上的压力,迫使中资银行在很多方面进行改革。各家商业银行都在投入大量的人才、资源力量,未来的发展趋势已经很明显:银行将来的发展主要靠的是非利息的收入,理财业务将成为银行的利润主体。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金融系主任贺立平先生

外资银行能给大家提供的最有吸引力的服务,一方面是服务的私密性;另外一方面则是外资行能提供在海外投资的机会。但是,现在人民币在资本账户下尚不能自由兑换却是极大的限制,例如QDii。除此之外,外资行面对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人民币的升值预期。现在投资美元的各种证券产品,可以赚到20%以上,但人民币有可能升值到30%。所以,人民币、资本账户下的不可兑换和人民币升值预期是外资行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实现你的中国梦想

财富管理业务虽然已经开始悄悄地进入到中国,但目前还没完全地被中国本土的高端富有人群所熟悉和接受。中国富裕人口不断增加的今天,财富管理业务的需求量日渐增强。对于银行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大好的机会。如何来赢得客户,分到这块蛋糕,实现你的中国梦想?

本场论坛的主持人:福布斯中文榜主编周鹏先生

中国金融理财标准委员会副秘书长汪俊宏先生

今年年底中国将全面开放人民币业务,中资银行为此正在人才、组织机构、制度流程以及风险管理方面做着充足的准备工作,每个银行都把目标定准在零售市场,但中资银行从整体来说产品的种类和数量上还远不如外资银行丰富。这主要受目前的一些框架的制约,并不是管理和技术的原因。所以,中资银行应该充满信心。

外资银行在我们现有的框架下,目前有些产品不能做。但以后会不断放开,更多更全面更有特点的衍生产品会逐渐出现。出现以后,无论是中资银行还是外资银行在这个市场上会有更丰富的产品,真正做到金融超市。银行通过工具去对冲,合理控制风险,达到相对比较高的收益率满足这些客户对资产的保值和增值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凯捷集团副总裁DirkChan-mueller先生

在金融产品上有所创新一直是多数金融机构在研究的课题,但一个很根本的问题就是在产品创新上一定要注意细分市场。很多有创新的产品并不是由一些大的公司所开发,而是由一些非常个性化的小公司所开发。原因就是:这些小公司要想与那些大的机构竞争就只能在产品创新上有所突破。随着社会的进步,客户在选择机构的时候,越来越多地关注产品这个层面。所以说,对任何一家银行来讲,发现客户的需求并递交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都是相当重要的。

凯捷集团中国副总裁马明辉先生

中国的财富管理市场非常庞大,任何一个参与其中的理财机构,制定计划时都要了解整个市场的机会有多大,制订自己的策略和计划,评估自己的业务拓展部门的绩效,所以财富报告是十分有必要的。

目前,全世界的银行都在做零售业务的转型。特别看重那些高端客户,因为在这些客户身上能够以很小的投入,获得很高的回报。从而来扩大自己的收入,稳定自己的客户群。在这样的局面下,中外银行之间其实并不是简单对立的两个阵营,更应该是一种合作的关系。

这是因为:财富管理市场在中国还处于一个培育阶段。要想把这个市场打开,赢得整个财富阶层的信任,需要中外银行一起来加强对财富阶层的引导。另外,理财人才的培养并不是简单的培训就可以解决问题的,还需要实践的过程。在市场高度分散的情况下,大家与其直接竞争,倒不如发挥各自优势,树立起财富管理的品牌。这样对双方长久的发展都是十分有利的!

透视中外银行的发展现状

文慧

今年底中国金融业将会全面对外开放,外资银行会给我们带来什么?中外银行的优劣势在哪里?本刊记者在首届财富管理论坛上采访了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个人银行总部副总经理林永源先生,他与我们一起透视了中外银行的发展现状。

《钱经》:我们知道您是从花旗银行调到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的,并且您一直在海外从事财富管理工作,能否谈谈您对目前中外银行状况的看法?

林永源:我从新加坡过来,到上海六个月。在新加坡的时候,十五年来一直在财富管理这一块,看到新加坡财富管理从无到有,并很快地转到了台湾和香港花旗银行,花旗的财富管理人员又被别的银行挖了,别的银行也开始发展财富管理。到了国内,感觉上很不一样,在这里财富管理还是一块没有开发的土地,这块还没有开发的土地,年底就要开放,开放程度怎样,还不得而知。

我从新加坡来上海之前就有人跟我说,你到上海来,有两个地方你一定不喜欢去的,我来了之后也觉得这两个地方的确是我不喜欢去的。第一个就是医院,到医院去排队的人太多。到了银行,你发现中国银行排队的程度不会输给医院。许多国内银行界人士对客户排队的观念和国外是不一样的。你找一个支行的行长或副经理谈一谈的话,他们对于大堂里面有人排长队怎么看?他们会感到非常骄傲。

《钱经》:在国外的情况是怎样的?在那边客户在银行接受服务不用排队吗?

林永源:在国外大堂经理的任务之一就是要让来银行办理业务的客户可以在七分钟之内消失,同时,银行还鼓励使用网上银行业务,能不来银行办理业务尽量就不到银行来办理。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排队的问题。

《钱经》:今年年底中国金融业将会全面开放,大量的外资银行会进入到中国,中资银行目前的这种状况是否能够应对新的竞争局面呢?

林永源:应该说中资银行正在努力地完善,尤其是在这一两年时间里正在积极地做着准备,但这种准备到了什么程度,是否能够在与外资银行的竞争中取胜,这是很难说清楚的。从外资银行来看,他们对开放心中也是没有谱的,他们也在研究如何攻占这个市场,他们也在研究银监会对这个市场的开放会到什么程度,所以实际上外资银行也没有什么把握。事实上双方都有50%的胜算!正面来看,二者事实上是可以产生互补作用,共同把这块银行业务做好的。

《钱经》:我们都知道中外银行在竞争中都有各自的优势,您认为与外资银行相比,我们中资银行急待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林永源:中外银行在竞争中都有各自的优势,但中资银行有一个特别有利的优势,就是外资银行有许多法规上的限制,使他们没有办法展开拳脚,我们是无法想象到一家银行开户,唯一能够提钱的方法是到网点去,没有支票,没有提款机,这样的操作是很困难的。但是这个现象,将在今年年底之后开始逐步放开。中资银行在失去保护之后,外资银行能够开门做生意,让客人直接享受跟国内银行一样的平台,国内银行将承受很大的压力。

国内银行虽然在技术、人才、流程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困难,但这些困难经过一段时间后,都是可以解决的。国内需要长一点时间来解决的是国内银行的服务文化,如果你是个拥有50万人民币的客人,您马上发现走进中外银行所感受到的不同服务。

在中资银行,第一个接待你的人可能是大厅里的警卫。如果你到外资银行的话,你只要和大堂经理说你有50万,你要开户,你马上享受到的是不同的体验。刚才有演讲者说,国外银行到国内来不是要开5千块、1万块的客人,是50万以上的高端客户。如果国内在这方面的服务文化能够尽快建立起来,就能解决根本问题,其他技术、人员都可以找得到,也都可以改进的。

《钱经》:刚才您提到了更多的是中外银行在财富管理方面的优劣势,但是在财富管理这个问题上,银行还有与其他一些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比如说私募基金)他们之间的优势和劣势在哪里?

林永源:我觉得如果说私人机构在国内能够继续募集基金的话,事实上大银行应该不是他们的竞争对手。因为现在国内银行正在积极筹备财富管理的工作,在这方面的工作各银行做得还不是很完善,也就是说,他们现在还处在一个初步的,雏形的阶段。要达到国外私人银行的水平,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但是私人银行在国内要达到像国外一样百花齐放的局面,如果目前宏观局面不改变的话也是不容易的。在目前国内的私人银行的操作深深受到法令的限制,如果你是一个拥有5亿人民币资金的客人,作为国内的私人银行,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之下,你只能做人民币理财。所以说,在国内法律上继续不准许国人买国外理财资产,不能自由转换人民币,那私人银行在这几年还是需要继续过着寒冬的日子的。

《钱经》:您所了解到的情况,您认为在国内和国外客户在在选择产品上有什么不同的服务?

林永源:在国内我们的客户能够投资的范围比国外的客户是少很多的。在国外当客人购买一个理财产品的时,银行会向客人做一个系统性的风险分析评估,以决定客人的风险是属于1到6的哪个层次,6是最高的,1是最低的。根据这个风险层次把他们内部不同区域,不同组合的产品作同样等级的风险分配,如果是4的客人绝不能买6的产品,如果是6的客人再把6的产品再分区域,根据客人的偏好再进行详细解说,客人在购买理财产品的过程虽然较长,但他对风险的了解是比较透彻的。最后他若亏钱也绝对不能全怪银行,因为整个风险评估过程客人是绝对100%参与的。

《钱经》:浦发银行在财富管理方面目前的情况是怎样的?未来有怎样的规划?

林永源:国内银行目前一个比较突出的表现是在拼价格,而不拼是服务。长期在花旗的工作经历使我深感服务的重要性!浦发目前的目标是朝“一对一”的服务挺进,尽量接近国际水平。在具体做法上,我们主要会加强机构的建立,聘请优秀的人才,对到访我们网点的客户我们要有计划的,系统化的分配给我们的理财经理,争取做到每个高端客户都有固定的理财人员来负责。我们希望通过这些努力能够做到,首先是留住客人,让他们愿意把资金交给我们来管理,渐渐地成为我们的忠诚客户,愿意再把更多的流动资金交给我们管理,到最后他们甚至可以介绍他们的亲朋好友来我们这里共享我们提供的优质服务。

目前我们正在进行机构建设,流程再造的工作,也在人才聘用和理财系统上下功夫,积极准备培育浦发自己的品牌。有了专业的团队和服务体系,在不久的将来我希望在浦发见到较大的正面变化。

面对财富,中资银行还需更多准备

张志峰

在“2006中国财富管理论坛”上,记者本计划就“私人银行”的话题采访兴业银行零售银行管理总部副总裁严学旺。但他认为时下在国内,“私人银行”的概念还有些超前,而更愿谈及零售银行及财富管理。面对生机勃勃的财富时代,面对咄咄逼人的外资金融机构,中资银行准备好了吗?从严学旺的一番话中,或许能找到答案。

中资银行准备还不足

“面对年底对外资银行全面开放人民币业务的挑战,中资银行正苦练内功、积极备战,但这种准备还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当外资银行可以全面开展人民币业务的时候,最直接的竞争领域就是个人理财市场,其实在这个领域的较量早已经开始了。严学旺系统的分析了中外资银行的差距,他认为中资银行对即将到来的全面开放既有准备,但准备还达不到要求。而中资银行对财富管理业务的准备工作应该从六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是认识过程的准备。

很多客户把我们的财富管理看成是一个获利的手段。我们认为财富管理是根据客户财产的规模,预期的收益做一个财富的规划,财富管理主要是满足你生活的一种安心富足、稳定的要求,并不是追求获利。但是在实际过程中很多客户是要追求盈利的,这是我们银行工作人员所感觉到和客户理解有差异的地方,所以我们面临客户对财富管理本身的认识还不足,要有一定的宣传和舆论的准备。

第二个方面是相应的政策准备。

开展财富管理业务需面临一个混业经营局面,它既包含纯粹的银行产品,也有基金、证券、保险产品,甚至还有法律、税务方面的安排。财富管理涉及金融领域的多个部门。但在我国目前银行、证券、保险分业监管。这给银行在财富管理方面带来问题,应该说现在政策还不能满足我们财富管理的需求。

第三是经营模式的准备。

西方银行的财富管理是要给客户做一个财富规划,但是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下老百姓是富不露财的,这样即使给客户做理财他也不会把财富的实际情况告诉你,他只是想了解银行可以提供哪些理财产品,安全不安全,有哪些收益。然后他自己做判断。所以中资银行只能走一条逐步靠近真正意义的财富管理这种经营模式。就是开始只是提供相应的理财产品,做单一产品的销售,然后把客户吸引进来后,再根据客户的偏好,根据客户的预期收益做安排。

第四是产品的准备。

现在银行提供的理财产品很多,有基金、保险、证券,也有以银行间的票据或者债券作为基础的理财产品。将来根据需要还会衍生出更多的理财产品。应该说目前国内银行提供的产品是很丰富的,但是这些产品能不能满足所有的客户需要呢?这要根据客户需求不断发展来决定。在产品准备上中资银行是不够的。

此外还有技术准备和人才准备。技术准备方面中资银行很欠缺。中资银行有对理财产品的技术支持,但是对整个理财规划的支持目前没有完全开发,甚至没有考虑到这个领域。人才准备方面中资银行是最弱的,因为我们的客户经理在现有的分业体制经营下只懂得银行产品的知识,或者银行产品销售的技巧,对于其他产品的销售技巧、产品的特性、安全性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准备是远远不够的。

向零售银行转型是大势所趋

“外资银行在理财这个领域里面表现出咄咄逼人的竞争态势。他们进来就是要掌握20%的客户,甚至只需要那2%的高端客户。理财业务将构成未来银行的利润主体,这是中资银行在竞争的格局下引发的改革思考。”

早在两年前,兴业银行就进行业务发展模式和经营模式的调整。先从消费贷款和个人理财作为突破口,带动整个零售业务的增长。6月6日,兴业银行零售总部从福州迁到上海,这是一个战略上的考虑。上海是一个重要的金融中心,市场大、信息交流方便、人力资源丰富。这些都表现了兴业银行向零售银行转变的决心。

严学旺认为:外资银行在理财这个领域里面表现出咄咄逼人的竞争态势。他们进来就是要掌握20%的客户,甚至就是那2%的高端客户,也就是私人银行面对的个人资产拥有100万以上的客户,他给银行的利润回报非常大。现在几乎所有的商业银行包括兴业银行都把重点放在零售银行业务、非利息收入上面。一方面迫于银监会资本充足率管理的压力,另一最重要的原因是来自于银行自身追求利润,为股东提供最大回报的竞争动力。理财业务构成的是将来银行利润主体,所以兴业银行在零售业务上人员、资源的投入非常大,这也是在现有竞争格局下引起的改革思考。

9月15日结束的“兴业全球视野基金”的代销,兴业银行销售了20.8个亿。据统计这在近两年股份制商业银行代销股票基金数额上排在第一位,在同行业产生了比较大的震动。严学旺告诉记者:这是兴业银行战略转型的一个安排,我们想在未来5年内,把零售部门的中间业务做上去,而代销基金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代销各类金融产品的渠道,银行是最有优势的,各家银行都看重渠道建设。兴业银行通过这次“兴业全球视野基金”的代销,一是把品牌树立起来,二是锻炼队伍。提高零售队伍的营销能力和实战经验。

存款将只是个人金融资产的一小部分

“美国的储蓄率是12%,中国达到了70%。随着人们金融意识增强,不会把钱放在储蓄上,一定要去投资,投资是金融资产配置的主流。”

中资银行的理财产品市场有多大,严学旺列举了一组数据:美国的储蓄率是12%,中国的储蓄率达到了70%。随着人们金融意识增强,不会把钱都放在储蓄上,一定要去投资,投资是金融资产配置的主流。银行为客户理财就是为他们在各种金融产品之间做一个投资的组合,存款只是组合中一小部分。

在金融理财产品创新上,国内银行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严学旺以他们新推出的“天天万利宝”理财产品为例:‘天天万利宝’是以银行间票据市场、债券市场为基础资产的理财产品,全年连续发售,是对客户的日常现金管理,避免了通常理财产品销售的间断性。其中一款一年期的理财产品,每隔十天就对利率调整一次,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利率的市场化。

兴业银行在推出理财产品的同时,也注重打造统一的产品品牌。自然人生卡就是这一系列产品品牌的载体。“自然人生就是自由自在的人生,只有达到财务自由才行,自然人生卡要帮助客户理财,实现这种人生”,严学旺说。

财富管理需要技术、人才支持

“财富管理不仅仅是一个发售产品的过程,也是客户对财富管理认识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高素质的营销人员和理财顾问。”

财富管理是什么,中资银行并没有透彻的理解其含义,或者说还无法执行到那个层面。严学旺眼中的财富管理不仅仅是一个发售产品的过程,也是客户甚至银行自身对财富管理认识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高素质的营销人员和理财顾问。理财顾问的知识和技能,是应对银行业全面开放很重要的一个准备。他们对产品和市场有深刻的了解后,才能对客户进行风险和相关知识的教育。

财富管理要根据客户的投资偏好、风险偏好、盈利目标,财产规模,逐步的给它们做财产规划。现在国内的银行还不能完全做到这一点,一般客户也没有意识到这种需求。严学旺建议国内银行应按照先提供理财产品――了解客户需求――丰富理财产品――提供财富管理和金融安排这条路径逐步推进。在这条路径上,注重对理财客户经理的培训。还要加强科技力量以提供强大的后台支持。

严学旺告诉记者:“兴业银行在代销‘兴业全球视野基金’时就利用了科技部数据库的资料,进行精准营销,效果非常好。在针对数据库中有理财需求的4万多Vip客户的电话营销中,有30%的客户表示愿意购买这种基金,一般国外银行在进行电话营销的确认率也只能达到10%。这说明兴业银行数据库资料的真实性是比较高的,客户和我们兴业银行的联系是比较密切的。”

控制风险与业务发展是相得益彰的

“银行是经营风险的企业,是靠经营风险、管理风险赚钱的,在经营好风险、管理好风险的前提下才要考虑赚钱问题。”

业务的飞速扩张必然带来风险,韩国的信用卡危机是很好的警示。目前我国的理财产品竞争也日趋白热化,暴露出了风险端倪。严学旺常说的一句话是:银行是经营风险的企业,是靠经营风险、管理风险赚钱的,在经营好风险、管理好风险的前提下才要考虑赚钱问题。

在风险管理方面,目前兴业银行个人贷款的不良贷款率还不到0.5%。风险管理部门又新近出台了专门针对零售贷款、零售授信的监督管理制度,加强了对分支行零售贷款的实时监控。兴业银行还要成立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来管理零售业务的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

严学旺并不认为控制风险会影响业务扩展的速度,这是相得益彰的事情,没有风险管理,不注重风险控制,就不会有持续健康发展。个人进行投资理财时要规避风险,银行开展财富管理业务时也是同样道理。

漫谈财富管理

李青云

1.59万亿美元,32万人,《2006年全球财富报告》和《亚太区财富报告》于10月12日披露了这两个关于中国财富状况的数字,于是财富再次成为人们视野中的焦点。曾几何时,个人财富这个词语曾经讳莫如深,而今却是频频见诸媒体报端。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尽管众人对“财富管理”一词关注甚多,却鲜有人对何谓财富管理加以解释,或者并不知道什么是“财富管理”。很多人以为财富管理只是近几年才在我国“流行”起来,事实上中国人的财富观可以追溯到两千年前。春秋时期的范蠡可称为中国理财第一人,《史记》写范蠡“既已施之国,吾欲用之家”;《尚书・洪范》、《礼记・大学》对理财也有诸多精彩阐述,因此有“洪范五福先言富,大学十章半理财”之说。

财富管理VS个人理财

财富管理,直白的理解就是对财富进行管理。在古代,无财谓之贫,有田谓之富,故“财”与“富”通常并称,代表资产,因此在广义上,一切针对资产的管理、处置都可以称之为财富管理;而狭义上的财富管理则专指对个人财富进行的管理,说到这里,可能就会有人把它理解成个人理财了,然而这种理解并不准确。正是由于二者内涵相近,大众往往将其等同看待,从而对财富管理产生了曲解。所谓个人理财,通俗地说,大到个人购房置地,小到柴米油盐酱醋茶,一切与赚钱、花钱、管钱相关的事项均可纳入个人理财的范畴;说得再专业一些,个人理财是指通过投资管理、风险管理、消费支出管理等一系列规划,进而达到个人财富的边际效用最大化,从而保障财务安全,并实现财务自由。可见,凡是涉及个人财产的活动都属于理财规划的范畴,财富管理亦不例外。我们说财富管理并不等于个人理财,那么它究竟又有何不同呢?

财富管理之一:守财

我们先来看一项调查:在2001年后兴起的“科技新贵”中,有一半人士的最新身家较ipo首日身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减少,不少人都因所持股票价格下跌而导致财富缩水,其中最为典型的一位,其最新身家2.88亿元较ipo首日身家26.48亿元跌去了八成多。但在一片“跌”声中,也不乏成功者,原携程网总裁沈南鹏在携程上市后的不同阶段对财富进行了区别处理的减持手法,包括ipo阶段的有限退出、ipo后有计划的连续减持及此后的广泛投资,不仅避免了身家的大起大落,形成风险分散的资产组合,而且从部分项目中取得了丰厚的回报。

在表面上,科技新贵身价大起大落的原因在于他们普遍将财富集中于某一股票,但究其更深层次的原因,不难发现这些创业者往往只熟悉如何创造财富,确不了解何为财富管理。“创业难,守业更难”,与财产增值相比,财富管理通常首先强调客户的财产保护需求,即“创业”后须先“守业”,如资产配置、税收筹划、信托管理等。从财富管理的角度来看,上述新贵们如果能够将财富创造与财富管理区分开,以套现、分散投资等新的资产配置方式进行财富管理,就能够避免自己的巨额财富由于某只股票的价格下跌所带来的巨大损失。

财富管理之二:增值

相信很少有“富翁”认为自己的财富已经多到了无需增加的地步了,所以增值仍是“富翁”们所看重的。于是就引出了财富管理的另一重要内容――财富积累。我们再来看一项调查:2006年伊始,私人股权投资延续了2005年底的活跃局面,落定的交易接连出现在不同行业不同性质不同规模的企业中,且手笔可观。还有调查显示,目前私募证券基金占投资者交易资金的比重达到了30%左右,其整体规模已经远远超过公募基金,在我国资本市场上开始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这种以私募基金方式存在的大量财富,正是财富管理的主要对象,现实中常用的管理方式主要有私下专户理财形式、在海外注册基金,或是以信托方式运作。

财富管理之三:遗产

生命周期使然,无论“富翁”如何精力充沛,他们终有老去的一天。所以,遗产管理就是“富翁”们最后一项财富管理需求――财产传承。大家可能还对2006年初著名艺术家、企业家陈逸飞遗产案记忆犹新:陈因胃出血辞世,由于未留有遗嘱,陈氏家族不能就遗产分配比例达成一致,此后,又节外生枝引出了陈逸飞生前欠前妻200万美元债务的事端,致使陈逸飞遗产纠纷变得扑朔迷离。陈逸飞遗孀宋美英一纸诉讼递交法院,围绕陈逸飞遗产所产生的矛盾彻底公开,一时间被传媒炒得沸沸扬扬,成为街头巷尾议论的话题。无独有偶,事实上,近年来,由于婚姻、继承引发的财产纠纷屡见不鲜,统计数据表明,2004年和2005年全国法院系统审理的婚姻家庭、继承纠纷案件数量均超过一百万件。如何在人生的最后阶段对终生财富加以妥善分配和规划,使之逃脱“富不过三代”的魔咒,无疑是每一位“富翁”所希冀的。

只为富人来

我们可以为财富管理下这样的一个定义:为实现高净值个人客户的财产保护、积累与持续传承目标而提供的科学有效的规划与管理服务。其概念的外延小于个人理财,具有显著的针对性。

保险在财富管理中的作用篇8

财富管理是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伴随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长足发展,财富管理在服务社会财富保值增值、推动金融产业转型升级、助力国家“两个一百年”目标实现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青岛作为部级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三年来积极发挥财富管理改革创新“试验田”功能,致力于推动中国特色财富管理改革发展和体系构建,面向国际的财富管理中心城市建设已然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改革应有之义

财富管理是财富管理机构以客户的财富和财富相关事务为对象,通过提供资产配置、咨询规划、服务等多种形式,实现财富保值增值和提高生活品质的一项高端金融服务,在国际金融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是金融业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

财富管理作为金融供给的重要内容,在我国还存在体系不健全、功能不完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在积极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大力发展财富管理,对于提升财富管理供给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金融改革大局以及增进人民群众福祉,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一是应对国民财富快速增长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财富和社会财富实现快速积累。截至2016年底,国家外汇储备达到3.3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一位;社保基金资产总额达到1.9万亿元人民币;2008年以来居民储蓄累计增加35万亿元人民币,储蓄率居全球第三位,中国已经成为拉动全球财富增长的重要引擎。顺应国民财富快速增长的大趋势,大力发展财富管理,在创造财富的同时更好地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已经成为国家、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的迫切需求。

二是实施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需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是国家深化经济金融改革开放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并在由结算货币向投融资货币和储备货币的升级进程中迈出了坚实的步伐。配合人民币国际化战略,大力发展财富管理,通过财富管理专业渠道,推进以人民币计价资产的全球配置,一方面有助于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全方位参与全球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有助于境外人民币有序回流,分享中国经济建设成就,这都将大大提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三是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需要。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对经济发展的引导和促进作用日益突出。但在当前,中小企业多、融资难,民间资本多、投资难的“两多两难”问题仍较为突出,金融资源转化为实体经济资本的渠道不畅。大力发展财富管理,进一步打通资本端与资产端联通的通道,将国民财富有效集中起来,在实体经济不同领域和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资本的优化配置,从而引导金融资源投向国民经济最需要和最有竞争力的环节,将有助于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能,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

四是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稳定的需要。金融稳定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资金安全和有序流动是其中的核心内容。在当前社会财富快速积累的大背景下,财富管理需求旺盛与投融资渠道不畅的突出矛盾成为重要的金融风险隐患。一方面因缺乏正规化、专业化财富管理渠道,大量社会财富参与投资炒作,追逐高额回报,众多机构借机以财富管理之名行非法集资之实,风险事件频发,严重扰乱了经济金融秩序。另一方面受制于国内财富管理法律、税收及政策体系的不够完善,大量社会资本通过各种渠道流向境外,造成极大的财富流失。大力发展财富管理,构建完善的专业财富管理体系,对于规范投融资秩序、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体系稳定都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五是建设金融强国的需要。由金融大国发展为金融强国,是我国金融改革发展的重要目标。从国际成熟市场的经验来看,财富管理的状况全面反映着一个金融机构乃至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综合金融实力和创新发展水平,财富管理也是国际知名金融机构的重要利润增长点。大力发展财富管理,推动金融机构开展财富管理综合服务和产品创新,有利于提高其创新能力和盈利水平,带动我国金融业转型升级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六是弘扬科学财富观的需要。由于中国社会大众创造和拥有财富的时间较短,缺乏对财富的理性认识和科学的管理规划,仇富、崇富、炫富、渴望一夜暴富等扭曲的财富观普遍存在,在整个社会层面造成不良影。大力发展财富管理,将培育和弘扬正确的财富观作为一项基础工程,引导社会公众逐步形成“创富、守富、享富、传富”的科学理念。认清发展“短板”

近年来,顺应社会财富快速增长的大趋势,中国财富管理市场迅速兴起,各类金融机构积极涉足财富管理业务,并将其作为经营转型升级的重要切入点。

截至2015年底,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规模达到23.5万亿元,信托行业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为16.3万亿元,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证券公司、期货公司、私募基金管理机构的资产业务总规模为37.2万亿元,保险业资产规模达到11.8万亿元。

同时,涌现出了一批新兴的专业化财富管理机构和业态,国际知名财富管理机构也相继设立了针对中国市场的机构和工作部门,行业发展活力进一步显现,中国的金融业也因之取得了更加长足的发展。

但与国际成熟财富管理市场相比,我国的财富管理仍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总体来看,财富管理行业自身的框架体系以及与之相关的配套体系没有完全构建起来,距离满足快速增长的财富管理需求还有较大差距,财富管理改革发展的空间和潜力巨大。

一是财富管理法律地位有待于进一步明确。财富管理作为一个重要的金融业态,尚没有纳入国家层面统一的规划部署,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监管规则中缺乏对财富管理的身份定义和经营范围界定。财富管理行业发展仍处于主要依靠市场自发推动的阶段,机构设置、功能定位、业务种类等方面没有统一的模式和规范要求。

二是财富管理供给与需求不平衡。当前,全社会的财富管理需求正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对财富管理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市场上规范化、专业化的财富管理机构仍十分缺乏,缺少具有系统重要性的财富管理领军机构,同时产品与服务同质化严重、创新不足,难以满足社会大众个性化、多元化的财富管理需求。

三是财富管理配套制度亟待完善。财富管理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围绕财富管理综合经营和业务创新的监管、资金的全球流动和支付结算、财产保护和税收优惠等方面都需要专门的配套制度和基础设施的保障,但目前这些方面的配套体系仍不健全,制约了财富管理行业的进一步规范和创新发展。

四是财富管理人才缺乏。财富管理作为高端的金融服务,需要大量兼具专业素养和道德素养的人才支撑和保障。而与国际财富管理市场相比,中国财富管理行业的人才在数量和质量方面都远远落后于实际发展需要。缺乏专门面向财富管理从业人员的认证、培训、评价及退出机制,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亟待提高。

五是财富管理理念总体不够成熟。受制于社会层面财富观的不成熟,财富管理科学意识和理念尚没有形成。社会大众对财富管理风险认知不足,缺乏长期投资的心态,投机、跟风、攀比等非理性投资行为较为普遍。当前中国金融市场上存在的刚性兑付局面也进一步强化了不受风险约束的非理性财富管理意识。突出中国国情

党的十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财富问题的高度重视,也为财富管理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而中国特色财富管理有其自身的发展阶段和发展规律,在借鉴国际财富管理发展经验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明确中国特色财富管理改革发展的基本原则,以指导财富管理创新实践。

一要扎根实体经济。财富管理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要立足于实体经济,服务于实体经济。

只有紧紧围绕实体经济,通过市场化手段将社会财富集中起来,配置到符合国家战略导向、经济社会发展急需资金的领域,实现财富管理的保值增值,财富管理才会有持续健康的发展。

二要立足国家战略。财富管理作为金融改革的重要内容,需服务于家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紧紧围绕国家各项发展战略展开。特别要紧密结合国家全面深化金融改革的部署要求,以财富管理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推动金融中心布局体系建设,推动金融风险有力防范。

三要服务广大群众。国外财富管理起源于高端服务,主要是服务于富裕人群。中国财富管理的发展,从一开始就应该定位于不同财富层次、不同风险偏好的广大群众。一方面,为高净值人士提供更加系统化、专业化的财富管理服务,满足其创富、享富、传富的需求;另一方面挖掘普通大众的财富管理潜力,提供更加多样化的财富管理基础产品和服务,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提升社会大众对财富的获得感。

四要突出发展特色。财富管理是一个历史较短的新生事物,国际上并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经验。同时,财富管理除了技术以外,文化的因素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发展财富管理,必须牢牢立足于中国市场实际,突出中国特色,避免照抄照搬国际经验。特别是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就应牢固确立中国特色财富管理发展道路这一根本方向,加快构建起符合中国国情的财富管理体系。

五要强化风险防范。有效防范风险,是金融发展的永恒主题。由于财富管理是更为复杂的金融服务,风险产生的概率相对更高。尤其在目前发展的起步阶段,经验不多,法律不全,人才缺乏,防范风险的任务更为艰巨。需要始终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并贯穿于财富管理发展的全过程。只有有效防范风险,才能促进中国财富管理长期可持续健康发展。

六要重视培育财富观。要将培育和弘扬正确财富观贯穿于财富管理改革发展的全过程,引导社会公众合法地创造财富,并合理地使用财富、消费财富和传承财富,从根本上防范各类非理性投资风险。同时,要积极引导社会财富投向公益慈善事业,使公益慈善活动成为财富管理的重要领域,以共同促进社会财富再分配和社会文明进步。青岛的创新探索

青岛市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于2014年2月获得国家批复,财富管理改革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三年来,试验区紧紧立足于探索中国特色财富管理发展道路的功能定位,积极呼应国家经济金融发展战略和财富管理改革创新的关键环节,加快探索财富管理创新发展的“青岛模式”,为深化金融及财富管理改革提供自下而上的实践参考,一系列先行先试和探索实践取得实质性进展。

一是具有示范意义的机构加速聚集。全国首家外资财富管理公司、第三只人民币国际投贷基金以及资产管理公司、私人银行、私募基金等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专业财富管理机构加速聚集,财富管理供给体系不断丰富。全市金融机构数量达到230家,比试验区获批前增加了37家。

二是多功能财富管理市场体系全面建立。涉及到区域股权、金融资产、海洋产权、场外市场清算、信用资产、文化产权等领域的财富管理特色要素市场纷纷投入运营或获批筹建,权益类交易市场覆盖面进一步拓展,数量在计划单列市中排名第二。托管、支付等财富管理基础设施逐步构建,基础配套功能不断完善。

三是创新政策红利充分显现。国家先后为试验区批复两批财富管理创新试点政策,共60项进入实施阶段,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跨境投融资等多个全国“第一单”在青岛落地。通过各类财富管理创新政策实施,直接为我市带来融资近380亿元,为企业节约费用超过25亿元。

四是人才培养基础进一步夯实。成功引入上海财经大学、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山东大学及彭实戈院士团队等知名高校和智库在青岛设立财富管理专业教育科研机构。与英国剑桥大学、美国沃顿商学院等达成财富管理人才培养合作意向,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正在逐步建立。

五是国内外开放合作空前活跃。试验区面向全球18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财富管理合作关系,c15家金融机构总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累计涉及资金支持6000亿元。与伦敦金融城、新加坡、韩国等境外重点区域的合作率先实现突破,多个合作项目取得积极进展。

六是对接实体经济更加精准有力。财富管理与相关高端配套产业形成协同发展格局;财富资源服务实体经济效率进一步提升,两年多实现直接融资超过1800亿元,占同期银行新增贷款的58%,创历史新高。全市境内外上市企业数量达到43家,是“十一五”末的近两倍,形成了全国资本市场的“青岛板块”。

七是“财富青岛”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密集举办各类财富管理主题活动,青岛成为国内财富管理商务活动最为密集的城市。“青岛・中国财富论坛”已经成为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高端论坛品牌。“财富青岛”全媒体宣传体系全面建立,在国内外引发广泛关注,财富管理发展氛围愈发浓厚。

八是发展与稳定双抓双促。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并积极推动财富管理试验区建设各项工作,全市上下合力推进的局面已经形成。始终保持打击非法金融活动高压态势,全面推进金融重点案件处置及不良贷款化解工作,实现不良率连续两年下降,金融生态环境持续优化。

财富管理试验区的改革实践得到了国家层面及国内外金融和财富管理业界的广泛认可。2016年4月,由伦敦金融城国际智库的、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全球金融中心榜单中,青岛首次被纳入排名,并在9月跃升至46位,成为排名上升幅度最大的城市,也是紧跟上海、北京、深圳的中国内地金融中心城市第4名。试验区远景蓝图

从总体目标来看,青岛财富管理试验区将努力探索形成中国特色财富管理发展道路,使中国特色财富管理理论、模式、实践在国际上具有广泛影响力和代表性,很好地服务于国家现代化战略,并将青岛建设成为面向国际的财富管理中心城市。

从具体着力点来看,青岛财富管理试验区将重点打造“五个中心”:

一是打造财富管理机构聚集中心。培育和引进商业银行、证券公司、期货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证券投资基金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独立财富管理机构、金融顾问公司、私募基金机构等各类财富管理机构,以及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投资咨询、资金和保险经纪等专业中介服务机构。

二是打造财富管理市场功能中心。完善财富管理要素市场功能,探索财富管理产品交易机制,加快建设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和财富管理产品交易市场等专业财富管理市场。培育高端消费品和艺术品、收藏品交易市场,大力推动另类投资发展。提升专业化财富管理服务水平,充分运用金融市场实现社会财富保值增值。

三是打造财富管理产品与服务创新中心。推动财富管理监管改革,探索财富管理综合性金融监管,积极稳妥开展综合经营试点。探索开展跨境财富管理业务,扩大人民币在跨境财富管理中的使用,开展外汇管理改革创新试点。鼓励金融机构创新财富管理产品和服务,通过财富管理改革收入结构和盈利模式,实现经营模式转型升级。

四是打造财富管理教育科研中心。推动各类高端财富管理人才培训机构聚集发展,建立国际通行的财富管理人才考核评价认证体系。建设金融人才市场。加大对财富管理高端人才的引进和培育力度。探索建立财富管理业务统计体系,研究财富管理发展报告及相关指数,强化数据分析和信息监测。

保险在财富管理中的作用篇9

关键词:寿险信托;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1 寿险信托的内涵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所谓寿险信托,是被保险人作为委托人,将人寿保险金债权作为信托财产,在信托公司设立信托,在保险事故发生或保险金给付时,由信托公司根据保单向保险公司申请保险金,交付给受益人或领取保险金后继续留存在信托帐户中加以管理运用,以达到保险金保值增值的目的[1].

寿险信托传入中国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1897年武汉第一家本国银行中国通商银行在汉口设立分行,主要业务除存款、放款、汇兑外,还有信托等附属业务。其中就包括人寿保险信托。1921年以后保险信托开始被中国社会所接受,尽管史料中记载到1936年中国广州的部分金融机构还有保险信托业务,但那时的中国信托业已经走上了畸形的发展道路,使得保险信托最终夭折。解放后,新中国的保险事业在建国初期曾经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到1958年人民公社出现,使得几乎所有的保险产品被迫取消,保险信托就此在大陆消失。2001年以来中国《信托法》、《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及《信托投资公司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相继出台,标志着中国信托业历经五次整顿后已经迈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近几年,一些信托投资公司不负厚望,在传统信托业务的基础上陆续推出了创新型的信托产品,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但令人遗憾的是,随着保险业的蓬勃发展,与之相关联的寿险信托却未受到重视。据调查,现阶段资本市场上,除已经进入大陆市场的外资保险公司拥有保险信托产品外,国内信托机构目前只有少数几家在发展战略上考虑到了保险信托。所以时至今日,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寿险信托业务仍未推出。

2 现阶段中国开展寿险信托的必要性

(1)开展寿险信托是保险业同信托业互动发展的必然要求 从保险公司的角度来看,寿险信托业务的推出将丰富保险资金的运用渠道。保险资金可以通过对保险金设立信托的方式进行保值和增值。这种安排可以使得寿险信托的开发不仅有利于受益人对保险金进行有效管理,还可能衍生出更多的保险产品增值服务,提高保险资金的运用效益。

从信托投资公司的角度来看,寿险业的迅猛发展为寿险信托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业务来源。尤其是在老龄化日益突出的中国,市场对老年阶层的保障和遗产的法律属性等的重视程度将逐渐增加,随着相关税制的建立和完善,人寿保险信托作为一种良好的投资理财方式肯定会获得很大的发展。

(2)开展寿险信托是中国居民个人理财的迫切要求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个人财产不断壮大。据调查,中国城市居民家庭财产户均总值22.83万元,家庭可投资资产在30万元的富裕家庭已占家庭总数的10%以上。不久前,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在中国大中城市的问卷调查显示,74%的被调查者对个人理财服务感兴趣,41%的被调查者明确需要个人理财服务,而且随着中国保险业的迅速发展,人们保险意识的加强,人均保费支出占个人消费支出的比例越来越高。未来庞大的寿金给付与受益人有限的理财能力客观上产生了寿险信托的需求。

(3)开展寿险信托是中国金融机构迎接国际竞争的需要 寿险信托在西方发达国家是一项比较成熟的业务。近年来,寿险信托的规模不断扩大,种类也日益丰富。如在美国,该产品年均业务量占美国全部人寿保险金额3%~4%,同时出现了多种富有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包括老年人保险金信托、高风险职业者寿险信托、残障者保险金信托等等。而中国信托业创立时的“先天不足”,发育阶段的“畸形”,注定了在发展过程中“后天失调”的命运。虽然历经五次整顿,在相当程度上消除了不规范经营引起的金融风险,信托内部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经营机制得到了改善,但应看到中国信托业的实力仍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信托业。按照中国的入世承诺,入世五年后,资本市场将全面对外开放。届时,国外先进的信托理念和成熟的信托业务将会对国内信托业产生极大的冲击。未雨绸缪,研发寿险信托,抢占国内市场,已成为各信托公司的当务之急。

3 中国开展寿险信托业务可行性理论分析

3.1 寿险信托市场的外部环境日趋完善

任何一项经济业务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外部环境。借鉴国外寿险信托的发展经验,作者认为,目前中国开展寿险信托的外部环境已经具备。从经济环境来看,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个人财产不断壮大,在日常消费之余开始追求财产的保值、增值。专业机构的理财服务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中国保险业迅速发展,保费规模日益扩大。

从法律政策环境看,自2001年以来,《信托法》、《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信托投资公司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相继出台。这些法律法规的出台,表明国家政策对信托业发展的支持,也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行业外部环境。也为寿险信托业务的推出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此外,新修订的《民法》里明确承认私人财产的合理性,遗产税与赠与税的即将征收,《保险法》对保险金投资渠道的限制逐步放宽,这些相关的法律法规的颁布也将寿险信托市场的发展提供保障和动力[2]. 3.2 寿险信托市场的内部条件初步具备

根据市场经济理论和信托原理,寿险信托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的三个内部条件就是具备寿险信托需求的委托人(包括受益人),信托财产和受托人。

(1)从委托人的构成要件来看,委托人是信托关系设立的起点,在信托行为中占据主动权。在实务中设立寿险信托,委托人(受益人)通常会处于以下几种情境:其一,受益人是未成年人或属于社会弱势群体。通过设立寿险信托,可将保险金有效运用于受益人的教育费、生活费、医疗费的支出,亦可使受益人最大程度享受保险金利益。其二,当保险金额较大,存在多个受益人时,通过寿险信托,可避免多个受益人之间因利益冲突而发生纠纷,同时可确保按事前规划各个受益人都可享受到信托财产的利益。其三,当投保人是企业经营者时,通过设立寿险信托,可使投保人在面临巨额无限连带偿还债务风险时,投保人的债权人无权对已设立的信托财产强制执行,从而确保受益人的利益不受影响。

保险在财富管理中的作用篇10

《新财经》:以您在财富管理行业多年的经验,您认为中国目前是否到了财富管理业成熟的最佳时间点?

严骏伟:我认为目前还没到这个时候,行业还处在生长期,比较活跃和躁动。目前资产管理市场投资者需求极为旺盛,但投资渠道被堵死,股票市场财富效应很差,房地产投资需求也被抑制,资金没有出路。以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开始找出路,通过银信合作,开发理财产品进行资产配置,但目前它们还主要处在卖产品的阶段。

《新财经》:您认为是什么原因促成了监管层在财富管理政策上的彻底松动?

严骏伟:信托这几年做得很好,实现了一定的财富效应,规模上去了,钱也挣到了,引起了其他金融机构眼红。而保险、券商和基金等由于市场原因和政策限制,近几年很不景气,投资手脚被限制住了,信托的财富效应让券商、保险、基金有了兴奋点。现在大家蜂拥而上资产管理,而证监会和保监会也看到证券市场长期处于熊市,要为它们找出路,一系列激进的资产管理松绑政策开始大规模出台。

《新财经》:您认为金融机构全面杀入资产管理,将对这个行业产生什么影响?全面的竞争会不会导致价格战?

严骏伟:目前还谈不上真正的竞争,大家目前主要是在争夺银行的通道业务,但这个业务做不长,因为没有多少技术含量,主要是监管套利。资金池业务因为期限错配和信息披露不够透明,有较大风险,监管层肯定要规范。今后竞争的焦点应该看真正的资产配置能力和投资银行业务能力,能够在技术上产生优势,为客户提供真正的资产管理服务。

《新财经》:监管层目前对于资产管理缺少哪些监管手段?

严骏伟: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监管标准和监管机构不统一,即使是监管机构部门与部门之间也不统一,这容易产生市场的监管套利,也容易使机构无所适从。

比如目前银行做资产管理就有很大问题,银行其实是透支了信用。在国外,银行做资产管理是独立的,有完备的风险隔离。在中国,商业银行和资产管理完全混淆在一起,资产管理是高风险行业,其风险完全可能外溢到商业银行存贷款业务上,这将产生很大风险。

《新财经》:您认为在各家金融机构中,哪些机构做资产管理更有优势,各有哪些弊端?

严骏伟:目前来看,在资产配置上,券商的资产管理能力要强些,它们在股票、债券、外汇和货币市场上的投资和研发实力更?强。

不过券商目前做银证合作业务存在一定风险。一是政策风险。低价圈地银信通道业务不断触犯监管底线,而票据业务、资产池业务可能被叫停。二是信用风险。融资类业务团队在制度和经验上欠缺,股权质押融资跌破警戒线、无法补足保证金事件时有所闻。三是道德风险。从业人员在交易中无视风险和法规飞单和收受佣金。

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原来政策管制很厉害,现在放开肯定要有一个适应过程,但它们的投资还是有自身的特点,比如注重配置和长期投资。

基金以前旱涝保收,但基金现在设立子公司其实就是信托公司的功能,是一个很大的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