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基因治疗的策略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9:52:20

简述基因治疗的策略篇1

关键词抑郁障碍抗抑郁治疗基于评估的治疗电子化精神卫生

中图分类号:R749.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533(2014)20-0004-04

抑郁障碍是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和高自杀率的常见精神障碍,也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在临床治疗中,近50%的患者难以获得满意疗效,超过30%的患者对多种抗抑郁治疗无效,形成“难治性抑郁障碍”[1],久治不愈可能导致患者社会功能严重下降,致残风险增高。

尽管有关抑郁障碍的病因病理学机制研究不断取得进展,然而并无更具针对性的“有效”治疗方法,亦无法提高治疗质量。目前,由于药理学研究尚无突破性进展,临床治疗只能采取惯用的尝试性、“撞大运”式的方案,因为治疗过程中的某些缺陷往往导致预后不良,如抗抑郁治疗剂量和(或)疗程不足、无效疗程无谓延长等,尤其当某种治疗无效需改变策略时,通常缺乏明确可靠的科学方法[2]。目前,临床实践中实施的抗抑郁治疗与各类治疗指南或循证医学要求差距较大,研究中常用的结局评价量表未能很好的落实到临床实践中[3]。此外,抑郁障碍患者多首诊于综合医院,导致首发抑郁障碍的诊断及识别率偏低,因此亟需提供简便、易行的抗抑郁治疗策略。

研究表明,与临床常用治疗方法相比,基于评估治疗(measurement-basedcare,mBC)的策略注重于治疗过程中重要环节质量控制的评估,如疾病严重程度、依从性、不良反应和耐受性等,医师可在评估基础上对治疗策略进行适时的恰当调整,如药物剂量滴定、疗程转换等,可更好的改善抑郁障碍治疗结局[4]。本文将对mBC的基本概念、发展现状、策略制定原则等进行综述,并展望结合信息化技术手段贯彻mBC策略的可行性。

mBC概念及发展

mBC指使用恰当的评估工具,通过对病情的积极、定期连续评估,协助医师根据阶段性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治疗策略,促进治疗原则的充分贯彻,形成规范化治疗,获取疗效最大化[4]。这一理念已在临床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的治疗和管理过程中得到很好的贯彻和实施。

在抗抑郁治疗策略选择缺乏一致性和规范化的大背景下,为了尽可能提高抑郁患者临床治愈率和改善预后,研究者们开始探索抗抑郁治疗的mBC策略。自20世纪90年代起,Crismon等[5]较早对抗抑郁治疗程式的制定原则进行了探索,明确了如何选择治疗药物、治疗方案以及如何更好地贯彻治疗流程,为更精确的治疗策略制定奠定了基础。强调治疗程式的制定能为医师提供具体的治疗考量依据,帮助解决治疗中的问题,由医师根据治疗程式的适用性评估结果,结合临床判断作出具体的临床决策。adli等[6]研究应用程式化治疗策略(algorithmguidedtreatment,aGt)治疗抑郁障碍患者疗效时发现,与临床常用治疗策略相比,aGt能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但如何更好地提高疗效则取决于更精细的量化评估和更精确的治疗策略,第1次强调mBC在程式化治疗策略中的作用。美国抑郁障碍序贯治疗研究(sequencedtreatmentalternativestorelievedepression,StaR*D)对抑郁障碍的优化治疗进行了更深入的探索[7]。StaR*D设置4个阶段的分级治疗方案,各阶段设置适时、恰当的分流(如剂量滴定、方案转换等)标准,前一阶段经治未获临床痊愈的患者依次进入下一阶段方案以求获取最佳治疗效果,各阶段的治疗实施均贯彻mBC原则,通过连续、定期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作出适时和恰当反馈,对治疗过程进行精细调整,以保证任一阶段均达到充分治疗(即足剂量、足疗程)[8]。StaR*D最终结果显示,4个阶段治疗累积临床治愈率为67%。

mBC策略的制定原则

在mBC治疗策略的制定过程中主要考虑6方面要素:①选择治疗方案:要求采用至少达到C级(包括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报告和基于实践的广泛临床共识的证据)及以上循证依据的治疗措施/药物。②制定治疗目标:一般包括疗效指标(如有效、临床治愈)、功能恢复程度等,要求有明确的量化评价标准,如17项Hamilton抑郁量表(HamD-17)评分≤7分、蒙哥马利抑郁量表(montgomery-asbergdepressionscale,maDRS)评分≤10分为临床治愈[9],较基线减分率≥50%为有效[10]。③选择恰当药物:在选择治疗药物时需在循证基础上结合临床判断,将药物依从性作为重要参考指标之一。④治疗前全面评估:在对患者进行系统治疗前需对患者疾病严重程度、躯体疾病状况、既往/当前用药疗效以及耐受性等进行全面评估[5]。⑤治疗过程中定期、连续评估:mBC原则强调在治疗过程中关键决策点的设置,如进入治疗后第2、4、6、8、12周对疾病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包括抑郁严重程度、药物剂量、耐受性、不良反应、安全性、依从性等,依据既定的疗效指标确定药物剂量的增减。⑥恰当及时的过程调整:以评估为基础,形成有效的反馈机制,帮助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患者第1阶段治疗步骤的分割主要取决于是否到达治疗目标和关键决策点时间间隔的确定,间隔设定过长,无论是对于已达或未达到预期疗效的患者,治疗情况得不到及时反馈,都会使患者在1种治疗方案下暴露时间过长,而造成疗程的无谓延长,而导致预后不良。若时间间隔设定过短,治疗方案交替过于频繁则会由于治疗尚未充分显效而被误判为治疗无效。故决策时间的确定需根据病情的进展速度、治疗方案起效时间以及不同种族人群药物反应性差异等制定[6]。例如,设定在1~2周,根据耐受性情况将药物剂量滴定至最低有效剂量,并于2周末对药物疗效进行评估,结果有效则维持原剂量观察;如无效(2周末HamD-17总分较基线减分率7分),且经评估患者耐受性良好,可增量至下一有效剂量范围至4周末,再次根据疗效指标评估决策是否对方案进行相应调整,在达到充分疗程的时间节点上,如仍无效或未达临床治愈,应考虑转换治疗方案。

mBC评估工具

针对mBC评估的不同要素(病情严重程度、耐受性、不良反应、安全性、有效治疗剂量、依从性、经济学等)选择不同的评估工具。在评估工具的选择上,一方面,在mBC治疗过程中需要定期、连续多次对患者各方面状况进行评估;另一方面又要考虑不能给临床工作者增加过多的负担,需要简单易行、契合临床实际应用。

目前,临床较为普遍应用的针对病情评估的mBC工具包括HamD-17(对抑郁障碍患者基线和治疗过程中的症状严重程度进行量化评估)、16项抑郁症状快速检查他评/自评量表(QiDS-SR)、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9-itempatienthealthquestionnaire,pHQ-9)等都具有良好信效度[11-14]。针对药物安全性评估包括不良反应发生率、严重程度以及患者耐受性等[15]。采用不良反应频率、强度及负担量表(frequency,intensity,andburdenofsideeffects-rating,FiBSe)用于对不良反应发生频率、强度及负担进行有效评估;简明药物治疗问卷(briefmedicationquestionnaire,BmQ)可对依从性进行有效评估,其优点在于可以帮助医师及时了解导致患者依从性不良的原因,及时处理进而改善依从性[13];患者依从性量表(patientsadherencequestionnaire,paQ)也是简单易行的依从性评估量表[16]。针对治疗安全性的评估主要侧重于自杀风险的检查,如简明健康风险跟踪表(concisehealthrisktrackingscale,CHRt)可用于评估患者自杀意念及行为;简明相关症状评估量表(conciseassociatedsymptomstracking,CaSt)用于评估自杀相关症状的评估[13,16]。

mBC与现代化信息技术结合

trivedi[7]针对难治性抑郁障碍采用量化治疗策略治疗,证明mBC在任何1种支持性治疗决策中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让临床医师对患者进行精细的个体化治疗,更可以帮助患者获得最佳治疗结局。mBC提供的量化评估标准有助于帮助非精神专科医师快速识别潜在的抑郁患者,并指导其使用会诊资源[17]。mBC在精神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已渐成主流趋势,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与此同时,在mBC实施过程中更需要患者积极参与评估,但患者的病耻感、就诊时间、地域限制、交通条件、病患个体偏好等诸多因素都极大阻碍了服务需求者们去寻求“面对面”的精神卫生服务。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精神疾病的专科就诊率仅为3.4%,综合医院门诊也面临抑郁障碍患病率高、识别率低的问题[18-19]。为此,临床工作者和研究者们正在探索利用现代化信息和通讯技术手段改善精神卫生服务的可及性,由此发展出电子化精神卫生(e-mentalhealth)的概念和创新服务模式[20]。

目前,美国精神病协会(apa)DSm-5网站已经提供多种在线评估工具。Shelton等[21]已经开始尝试建立计算机化决策支持系统(computerizeddecisionsupportsystems,CDSS),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mBC实施过程中,以期使评估更简单易行,从而提高医疗评估的依从性。借助互联网和移动通讯技术实施患者自评具有即时性和便利性特点,或可作为传统mBC现场评估的有益补充,如患者在就诊机构外适时完成评估,将评估结果通过通讯技术上传至就诊服务系统,然后由医疗服务提供方调整治疗过程。这也与近年提倡的“移动医疗”理念(即通过使用移动通讯技术,例如掌上电脑、移动电话和卫星通讯来提供医疗服务和信息,具体到移动互联网领域,则以基于安卓和ioS等移动终端系统的医疗健康类应用软件)和发展趋势相契合。

以mBC治疗策略为基础研发设计抑郁障碍相关移动医疗应用软件、移动医疗设备,开展基于信息化平台的新型医疗服务模式或将是未来抑郁障碍治疗管理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参考文献

RushaJ,trivedimH,wisniewskiSR,etal.Bupropion-SR,sertraline,orvenlafaxine-XRafterfailureofSSRisfordepression[J].nenglJmed,2006,354(12):1231-1242.

LeuchteraF,Cookia,HamiltonSp,etal.Biomarkerstopredictantidepressantresponse[J].CurrpsychiatryRep,2010,12(6):553-562.

KesslerRC,Berglundp,Demlero,etal.theepidemiologyofmajordepressivedisorder:resultsfromthenationalComorbiditySurveyReplication(nCS-R)[J].Jama,2003,289(23):3095-3105.

HardingKJ,RushaJ,arbucklem,etal.measurement-basedcareinpsychiatricpractice:apolicyframeworkforimplementation[J].JClinpsychiatry,2011,72(8):1136-1143.

CrismonmL,trivedim,pigottta,etal.thetexasmedicationalgorithmproject:reportofthetexasconsensusconferencepanelonmedicationtreatmentofmajordepressivedisorder[J].JClinpsychiatry,1999,60(3):142-156.

adlim,Bauerm,RushaJ.algorithmsandcollaborative-caresystemsfordepression:aretheyeffectiveandwhy?asystematicreview[J].Biolpsychiatry,2006,59(11):1029-1038.

trivedimH.evaluatingandmonitoringtreatmentresponseindepressionusingmeasurement-basedassessmentandratingscales[J].JClinpsychiatry,2013,74(7):e14.

trivedimH.treatingdepressiontofullremission[J].JClinpsychiatry,2009,70(1):e01.

trivedimH.thelinkbetweendepressionandphysicalsymptoms[J].primCareCompanionJClinpsychiatry,2004,6(Suppl1):12-16.

trivedimH,RushaJ,wisniewskiSR,etal.evaluationofoutcomeswithcitalopramfordepressionusingmeasurement-basedcareinStaR*D:implicationsforclinicalpractice[J].amJpsychiatry,2006,163(1):28-40.

trivedimH,RushaJ,ibrahimHm,etal.theinventoryofdepressivesymptomatology,clinicianrating(ids-c)andself-report(ids-sr),andthequickinventoryofdepressivesymptomatology,clinicianrating(QiDS-C)andself-report(QiDS-SR)inpublicsectorpatientswithmooddisorders:apsychometricevaluation[J].psycholmed,2004,34(1):73-82.

RushaJ,trivedimH,ibrahimHm,etal.the16-itemquickinventoryofdepressivesymptomatology(QiDS),clinicianrating(QiDS-C),andself-report(QiDS-SR):apsychometricevaluationinpatientswithchronicmajordepression[J].Biolpsychiatry,2003,54(5):573-583.

trivedimH.toolsandstrategiesforongoingassessmentofdepression:ameasurement-basedapproachtoremission[J].JClinpsychiatry,2009,70(Suppl6):26-31.

曾庆枝,刘寒,缪菊明,等.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在中医内科门诊患者中的信度和效度研究[C].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精神医学学术会议,南京,2012.

RushaJ,Favam,wisniewskiSR,etal.Sequencedtreatmentalternativestorelievedepression(StaR*D):rationaleanddesign[J].ControlClintrials,2004,25(1):119-142.

morrisDw,trivedimH.measurement-basedcareforunipolardepression[J].CurrpsychiatryRep,2011,13(6):446-458.

morrisDw,Budhwarn,Husainm,etal.Depressiontreatmentinpatientswithgeneralmedicalconditions:resultsfromtheCo-meDtrial[J].annFammed,2012,10(1):23-33.

何燕玲,张岚,刘哲宁,等.综合医院就诊者中焦虑障碍的检出率[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26(3):165-170.

黄雨兰,李晓佳,褚成静,等.成都市综合医院门诊抑郁和焦虑障碍调查[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1,21(4):260-262.

RiperH,anderssonG,ChristensenH,etal.themeissueone-mentalhealth:agrowingfieldininternetresearch[J].JmedinternetRes,2010,12(5):e74.

简述基因治疗的策略篇2

一、调查的基本方式

调查方式即调查的方法和形式。调查方式的选择必须把握调查的重点和主题,综合考虑被调查人的年龄、性格、态度、文化水平、社会背景、涉案关系以及调查地点等各种情境因素,以达到顺利沟通、最大限度地获取真实信息的目的。恰当选择调查方式是运用调查策略的基础,常见调查方式如下:

(一)开门见山式

开门见山式指药监执法人员对当事人直接就有关事实进行调查,适用于对违法事实简单明了的案件当事人的调查和对积极主动配合调查的当事人、证人、受害人的调查以及调查终结后对当事人的口头告知。例如对一起销售经检验不合格药品的当事人进行调查,即可开门见山调查:

问:根据XX药品检验所出具的编号为XX的药品检验报告书,你公司经营的XX药品经检验其[XX]和[XX]项不符合标准规定,属劣药,请问你公司是何时自何地购进,请简要说明一下该药品的购销和库存情况?

答:……

(二)自由交谈式

自由交谈式就是在轻松的氛围下以随意交谈的形式进行调查。在这种调查方式中首要一点是必须注重礼貌和礼节,尽量使用尊称和敬语。其次是要淡化调查过程中的一些程式化做法:如出示执法证件等。这些程序化的做法在调查过程中是必须的,但为了营造轻松的氛围,有利于调查在对方不经意间获得成效,可事先使用幽默诙谐的语言适当谈论一些被调查人感兴趣的题外话,以活跃气氛。最后一点是要把握人的虚荣性心理,多使用肯定性的表扬和赞美语言,让被调查人在愉悦的气氛中自由交谈。

例1:笔者在初次调查一个以宣传为名、无证销售药品的业务员时首先是这样说的:“您是王XX、王经理吧?(回答,是。)您请坐。我们是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工作人员,想向您了解有关你们公司在我市XX礼堂宣传XX药品的情况,希望得到您的支持。”这段开场白显得礼貌而随和。随后在与王某的交谈中虽然他会有所隐瞒,但调查人员还是获得了很多有价值的情况。调查过程中笔者还与他随意地谈到了工资福利、劳动报酬等他感兴趣的话题。调查结束时需要王某核对笔录并签名。由于这一程序与审讯中的“签字画押”相类似,容易引起被调查人的反感,所以调查人员是这样说的:“这是我们刚才谈话的记录,请您看看有没有出入。”等他看完没有提出异议时再说:“还要请您履行一下手续,在每页笔录末尾签上姓名和日期。”最后,调查人员还为再次调查做准备:“谢谢你,王经理。今天耽误您的工作了,很不好意思。如果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可能再次向您请教。”

自由轻松的调查方式使这次调查进行得非常顺利。

(三)宣传教育式

宣传教育式指调查人员通过思想教育、法制宣传和正面劝导,促使被调查人消除对立,转变思想,如实陈述的一种调查方法。如果宣传教育运用得当,还能使当事人主动认识错误、自觉接受处罚。较多适用于已掌握部分或全部违法事实,而当事人对自己违法行为和药监法规认识不足的情况。

(四)围魏救赵式

围魏救赵式是调查人员为了在调查过程中把握主动权,在不暴露调查目的和意图的情况下与被调查人进行周旋,从而获取真实信息所采取的一种调查方式。在采用这种方式调查的过程中,执法人员常会面对一些狡猾的“对手”。他们态度比较顽固,正面调查一般难以奏效。在这种情况下,可采用围魏救赵方式,有意识地避开调查的重点和主题,向被调查人提出一些看似与案件无关的问题,以此来麻痹被调查人;或选择一些他可能虚假申辩的问题进行调查,堵死其虚假申辩的退路或记录其虚假陈述,再择机正面突破。

例2:笔者所在药监部门曾查处一起无证经营假冒邮寄药品一案。在事实基本清楚的情况下,封存了在其家中发现的通过邮寄渠道购进的药品和包装盒。但村民刘某对查处工作比较抵触,其理由是:①通过邮寄渠道购进的药品是自用的;②他本人并没有销售,只是帮人代购;③他本人不知道这些邮寄药品是假药,并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阻挠调查,调查工作十分被动。

调查人员认真分析案情后决定以其包装上标明的“功能主治”为突破口对刘某进行调查。考虑到刘某抵触情绪较大,通过自由交谈和宣传教育难以从他口中获取真实的、有价值的信息,而开门见山地调查这是不是药品,他很可能说不知道。经过权衡,调查人员采用了围魏救赵的调查方式。以产品的疗效为佯攻点,达到了解无证经营假冒邮寄药品案件的真实情况。

问:您年纪这么大了,身体还蛮好啊!

答:我今年68岁了,身体不太好,多年前就患有风湿性关节炎。

问:您服用过这个产品吗,对您的风湿性关节炎有没有治疗效果?

答:效果不错,吃了腿就不痛了。但是不吃后,老毛病又会发作。

问:您认为什么是药品?

答:农村人的观念,只要能够治疗疾病的就是药品吧。

问:您买的产品,其包装上是否标明[功能主治],主要治疗什么疾病?

答:包装上标明了功能主治,我也不懂,反正就是治疗风湿类疾病的。

问:既然是治疗风湿类疾病的,又标明了[功能主治],那是不是药品?

答:那这个产品也属于药品吧。

问:药品必须取得国药准字批准文号,您购用的这个药品包装上是否标明国药准字批准文号呢?

答:我眼睛不好,看不清楚,不过我孙女说没有国药准字批准文号。

问:在您家中发现了这个药品30袋,还有邮政的包装盒3个,您总共购用了这个药品多少袋?

答:每盒300袋,共900袋,现在家中只剩下30袋了。

问: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购用这个药品的,都是自己用完的吗?

答:不是的,一袋可以吃三天呢,我是从X年X月X日开始购进的,都是打电话给孙女,孙女给我寄回来的。还有一部分是给与我同样患有风湿性关节炎的老年人代购的,我没有卖,也没有从他们手中赚一分钱。

问:您说卖过这个药品,但是在XX诊所我们发现了这个药品,诊所老板说是您卖给他的,您怎么解释(出具诊所老板的笔录给他看)?

答:……(一阵支吾后,不得不说实话)

本案中,调查人员通过围魏救赵的方式获得了被调查人重要的真实陈述和相关证据,并堵塞了正面突破时有可能作虚假申辩的退路。

二、调查的常用策略

在调查药品和医疗器械违法事实中选择合适的调查方式并辅以恰当的策略,是迅速查明事实真相,提高行政效率,节约药品监督管理行政执法成本的重要举措。药品监管执法实践中常用的调查策略如下:

(一)以情感人

以情感人型策略运用的特点是体现对当事人人格的尊重、对其行为的理解、对其法律后果的同情。策略运用的目的是拉近调查人与被调查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取得当事人的信任,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此类策略可用于各种调查方式和谋略之中。上文例1中的调查就充分体现了药监执法人员对被调查人人格的尊重。实践表明,大多数药品和医疗器械行政执法案件中,当事人实施违法违规行为都不是出于主观故意。调查中对于这类被调查人表现出适当的同情和理解有利于完成调查任务、达到调查目的。

(二)声东击西

声东击西型策略运用的目的是迷惑、转移被调查人防范的视线和瓦解其心理防线。可运用于各种调查方式中,常用的具体方法和计策有声东击西和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以及迂回渐进等。此类策略运用中常常配合使用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的计策,及时固定当事人陈述内容、提取有关证物,巩固已有的调查和调查成果。上文的相关案例中,调查人员就成功地运用了声东击西型策略,以药品是否有疗效为佯攻,迷惑、转移被调查人的防卫视线。

(三)矛盾突破

矛盾突破型策略指调查过程中,调查人利用主要有当事人陈述的前后矛盾和同案及相关案件当事人之间的矛盾进行调查的一种策略。对于陈述中的前后矛盾宜用将计就计之策,待其矛盾充分暴露再给予强有力的揭穿或反击。矛盾突破型策略是以事实和法律为武器通过政策攻心、使用证据、合理暗示、揭露矛盾以及刚柔相济等方法达到对被调查人敲山震虎、先发制人和攻其不备的正面突破效果。运用矛盾突破型的调查谋略时宜采取开门见山的方式发问,同时辅以说服教育。策略运用的目的是瓦解被调查人对抗和侥幸心理,促使其主动陈述有关违法事实和主观动机。在现场检查中,调查人在获取了某药店经营假药的实物证据后对其展开了调查:

问:你药店是否经营香港产的“黄道益活络油”?

答:没有(注:死不承认)。

问:现在,我们在检查中发现有个别药贩子在各药店推销香港产的“黄道益活络油”,你药店没有见到吗?

答:没有(注:在你没有发现证据前,仍然死不承认)。

问:(另一位调查人员有意的在药品经营柜台内逛了一圈,打开一个柜门,指着柜子里面的药品,接着开始发问)这是什么药品?

答:这是香港产的“黄道益活络油”……

(面对现场发现的证物,不得不说实话)

问:这药品包装上没有标明医药产品注册证号,是假药,你知道吗?

答:……

三、调查方法与策略的运用

(一)知己知彼

知己知彼是正确运用调查方式与策略的重要前提。知己要求调查人员熟悉药品监督管理法律法规、职权范围和证据规则,熟知案件调查中已经查明的有关事实和证据。知彼则要系统了解被调查人的基本情况如性别、年龄、职务、学历、性格、涉案关系以及通过这些信息分析和揣摩其心理动态。此外学习和了解与案件、与当事人相关的专业知识也是知彼的重要内容。只有做到知己知彼才能自如运用调查策略,高效、合法地获取证据。实践中执法人员做到“知己”容易,因为作为药监部门的执法人员,都能熟悉本部门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职责。而“知彼”往往容易被忽视。缺乏对被调查人基本情况和相关知识的了解就难以正确运用策略,甚至使得调查彻底失败。

(二)系统灵活

简述基因治疗的策略篇3

一、引言

战略成本管理理论认为组织应该持续地检测内外部各种事件和趋势,以便在必要时做出及时调整,从而取得持续竞争优势[1]。2016年8月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在北京举行,提出: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同时把“分级诊疗”制度作为“大力推进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首要制度。分级诊疗及其配套政策实施,医疗优质资源将逐渐分散及下沉,大型公立医院难以继续用规模效益来谋求发展,需要转型获取持续竞争力,这与战略成本管理思想不谋而合。本文中的某大型公立医院(简称“a医院”)在这一方面做了积极探索,开展“多学科协作诊疗”,以点带面,进而实现更为深远的战略转型。

二、战略成本定位分析

战略成本定位分析是指组织通过战略环境分析,根据组织的目标或愿景,确定使本组织的资源与市场深度结合所应采取的战略,从而明确成本管理的方向,建立相适应的资源配置方式及管理运行机制的成本管理战略。

a医院创建于1946年,是广东省最大的综合性医院,是国内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医院之一。在分级诊疗的医改趋势下,a医院的工作量增长趋势逐年放缓,且在a医院主动调控门诊量的情形下,2015年开始,门诊量已呈现负增长。

a医院通过表1的Swot分析得出,采取规模经济效益的低成本战略已不适应目前的医改环境,而应基于资源理论,充分利用内部资源和挖掘内部优势,采取差异性战略。资源基础理论(Resource-BacedView,RBV)认为,取得并维持竞争优势,组织的内部资源比外部因素更加重要:组织在制定能?Ю闯中?竞争优势的战略时,应首先考虑内部资源的组合、种类、数量及性质,开发和寻找组织的独特资源与能力,并不断维护和强化这些资源,当其他组织无法复制特定战略时,则该战略的实施组织可以维持竞争优势[2]。那么,a医院如何利用内部资源,获得持续竞争优势呢?

三、推广多学科协作诊疗,获取持续竞争优势

在基本医疗服务趋于同质化时,a医院认为需要“以客户为中心”,提供差别化的服务来实现完全产品的差别化,从而获取持续竞争优势[3]。多学科协作(multidisciplinaryteamwork,简称mDt),是针对某种疾病或某个系统疾病,由两个以上的相关学科组成相对固定的专家工作组,通过定期的多学科临床讨论或查房,为患者提出最优选的整体诊疗方案的诊疗模式。a医院正是通过发挥重点学科优势,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多学科协作”来打造核心竞争力。

(一)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多学科协作诊疗流程

mDt诊疗流程通过多学科一站式的医疗服务,让病人同时得到多个学科专家的共同联合会诊,体现以病人为中心和多学科专家组为依托的有机结合,为患者提供最优选的、个体化的、精准的医疗方案,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例如a医院的《mDt诊疗指引》中规定:

1.主管医生应在一定的时限内告知患者或家属mDt讨论目的、与会成员和讨论结果。

2.医护人员应了解患者的意见、倾向和需求,并尽量满足。

3.mDt会议后,患者应该得到相应的诊疗信息,包括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患者获得信息量要足够,以便患者或家属对自己的诊疗做出决定。

(二)发挥重点学科优势,打造多学科协作诊疗团队

大型综合性医院并不是每一个专科都是本区域最好的,管理应该参照医院的比较优势。截至2016年8月,a医院以部级、省级临床重点专科为基础,已建立了先心病、头颈肿瘤等13个mDt团队,团队负责人均是学科的科室主任、学术带头人,2016年上半年共计开展57例住院患者的mDt诊治(门诊308例),为提高学科临床诊疗水平、加强科间协作、制定疑难重症病例的合理化诊疗方案积累了宝贵经验。

以病人为中心的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能较好地解决综合医院“专”与“全”的矛盾,使传统的个体式经验性医疗模式转变为现代的小组协作规范化决策模式,由此推动全方位、专业化、规范化诊治策略与合理化医疗资源整合配置。心内科是a医院的传统优势学科,a医院官网报道的某例“创伤性主动脉夹层内漏及大量胸腔积液”的复杂疑难病例,由心内科联合呼吸科、放射科、心血管无创检查室、胸外科、心外科等各学科专家,针对创伤后主动脉夹层内漏的类型及其治疗方案,左侧大量胸腔积液的可能原因及处理预案,展开讨论,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缩短了患者就诊等候时间,节约医疗资源,促进患者的疾病诊断、治疗及康复,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三)主动优化收入结构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38号)提出:“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的办法,改变公立医院收入结构,提高业务收入中技术劳务性收入的比重,降低药品和卫生材料收入的比重,确保公立医院良性运行和发展。力争到2017年试点城市公立医院药占比(不含中药饮片)总体降到30%左右;百元医疗收入(不含药品收入)中消耗的卫生材料降到20元以下。”mDt诊疗属于技术劳务性项目,主要消耗人力资源,不需要额外用药或卫生材料,大力推广mDt诊疗项目,有助于改善a医院的收入结构,体现医务人员劳动价值,达到上述医改目标。

四、多学科协作诊疗的价值链分析及改进

医院向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过程既是价值形成的过程,同时也是费用的发生过程和成本的形成过程。医院的价值形成过程可以分解为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多个价值活动,这些活动的载体称为作业。每一作业都要消耗一定的资源,同时形成一定的“价值添加”,转移到下一作业,直至最后通过顾客的认知实现顾客价值(即医院收入),这种价值传递系统称为价值链[4]。通过对价值链的分析,可以确认医院的价值活动有哪些,如何分布以及是否合理,进而采取措施改进或消除。

以a医院的mDt诊疗会诊为例,见图2。

分析上述a医院改进前的mDt诊疗流程:对患者而言,去会诊中心前台交费是属于“非增值作业”,对这个疾病治疗过程没有益处,反而多一次缴费的麻烦;对a医院而言,会诊中心要安排收费前台工作人员,增加了人力成本等。这主要是限于a医院的部门设置及人力配备,考虑mDt的统筹管理,将所有环节集中在会诊中心管理。

通过上述流程的价值链分析,a医院通过信息化嵌入mDt模块后,拟对整个mDt会诊流程进行改进。改进后,患者无需去会诊中心缴费,会诊中心无需再统筹排班,在患者知情同意的基础上,均由主诊医生直接录入mDt申请单及预约时间,会诊费用作为住院费用从病人预收款中直接扣除。这样既省去了患者再去会诊中心缴费的“非增值活动”,也为该项目获取了长期的成本优势。

五、多学科协作诊疗的项目定价及绩效分配

上述mDt价值链分析及改进,直接通过简化流程节约了成本,这是战略成本管理的重要手段。但在组织采用差异化竞争战略的情况下,尤其当以保证产品的差异化为重点时,适当提高成本或降低收入(收费),同样能取得竞争优势。

根据《广东省定价目录(2015年版)》的通知(粤府办〔2015〕42号),仅公立医疗机构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价格纳入政府定价,未纳入政府定价的药品和特需医疗服务价格等实行市场调节价,按照《广东省基本医疗服务项目》(广东省卫计委2016年公示版),“多学科协作诊疗”属于特需服务项目,可以自主定价。“多学科协作诊疗”可由医院自主定价,给医院实施这一差异化战略带来了更强的操作性和自主性。

经过项目成本测算,a医院开展的多学科协作诊疗项目,成本比例结构如图4。

从图4可以看出,mDt项目成本中,人力成本是主要成本(80%),这正好说明mDt是能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技术难度和风险程度的医疗服务。

经过测算,以3个专科专家参加会诊为例,mDt项目成本为667.02元,医疗项目确定定价为668元,且为了充分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激励临床科室人员,a医院在制定该项目的绩效分配制度时,把该项目的边际贡献(不含人员成本)全部计入会诊专家的绩效工资,即a医院实施该项目的经济收益,短期内几乎为零。也就是说,在实施mDt这一差异化战略时,a医院完全以病人为中心,不增加病人医药费负担,仅以成本定价,从该项目全生命周期角度及长远目标,培育核心优势,而不以短期盈利为目的。

简述基因治疗的策略篇4

[论文关键词]国际汉语教学;移情;《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策略;文化意识

引言

国际汉语教学(亦称汉语作为外语教学,teachingofchineseasaforeign language)于2005年进入发展新时期。“以首届‘世界汉语大会’的召开为契机,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在继续深人做好来华留学生汉语教学工作的同时,开始把目光转向汉语国际推广。这在我国对外汉语教学发展史上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是里程碑式的转变。与此相应,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国家汉办”)组织研制了《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并于2008年3月颁布。与以往纲要如《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等级大纲》(国家汉办,1996)、《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大纲》(国家汉办,2001)相比较,《大纲》首次将“策略”和“文化意识’’(与“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一道)作为构成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基本构件提出,并加以分级描述和举例说明,一定程度上扭转了以往大纲中偏重语言内容界定,缺乏对语言功能和文化内容具体描述的偏颇,对国际汉语推广起到了极大的指针和推助作用。

国际汉语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既要符合对外汉语教育规律,又要遵循审美教育规律,而移情理论正是这二者的重要契合点之一。本文在扼要梳理移情理论发展脉络,阐明其在国际汉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的基础上,从《大纲》中集中凝聚美育理念的“策略”和“文化意识”这两个重要构件人手,探讨它们与移情能力培养的内在关联,以期对《大纲》日臻完善,对国际汉语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走向丰富和深入有所裨益。

一、移情理论的基本历史发展

移情(einfuhlund德文,empathy英文),是人类在长期社会活动中被肯定下来的审美意识活动,是“直观与情感直接结合从而使知觉表象与情感相融合的过程。当我们聚精会神地观照审美对象时,就会产生把我们的生命和情趣注入到对象中、使对象显示出情感色彩的现象”。

这一概念较早由德国美学家r.费肖尔(1847—1933)提出,其后德国心理学家k.格罗斯(1861—1946)从心理学的生物进化论观点出发,认为移情是一种内模仿活动。英国美学家v.李(1856—1935)也提出了移情概念,她认为移情现象是自身对经验的反省,并认为移情作用是长期的观念、情绪和意识累积而形成的心理过程。德国美学家j.伏尔凯特(1848—1930)认为,移情是一种富有独创性的心灵活动,知觉与情感内容的融合是由无意识心理过程完成的。移情学说的主要代表人为德国美学家t.李普斯(185l一1941)。他在其《美学》一书中指出,美的价值是一种客观化的自我价值感,而移情是审美欣赏的基本前提,移情可主要区分为四种类型:其一,一般的统觉移情,给普通对象的形式以生命;其二,经验的或自然的移情,使自然对象拟人化;其三,氛围移情,使色彩富于性格特征,使音乐富于表现力;其四,生物感情表现的移情,如把人物的外貌作为其内心生命的表征,使人的音容笑貌充满意蕴。

20世纪初,西方心理分析学派将移情引入临床治疗,将其视为在精神分析治疗中,病人把对给他以重要影响的人(如父母等)的情感转移到治疗者身上的一种心理过程。20世纪中叶,美国心理治疗学家c.罗杰斯(1902—1987)在其创建的一种人本主义心理治疗方法——患者中心疗法(cli—ent—centeredtherapy)中,引入“移情理解”(em—pathicunderstanding)这个关键术语,指“咨询者深入了解和设身处地地体会受辅者的内心世界。”移情理论在心理治疗领域的实践应用向着愈加深广的领域展开。

法国哲学家梅洛一庞蒂(1908—1961)将“习惯性身体”(habitualbody)这个术语引入移情研究,他认为:“最完整的体验为自身提供习惯性身体,是一种内在必要性。”习惯身体在感知过程中起着稳定的作用,而“每件事情发生时,只有好像他人的意图会经历我的身体,或我的意图能够经历他的身体时,才可能有沟通”。

言之,我们的话语或姿势的意义,不是被赋予的,而是被理解或领会的,意义出现在对方认知到自己情感的时候。这就为交际找到了内在的依据,即要逐渐意识到他人从自身的视角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他们,承认差异,并努力移情,尊重他人平等、又有着诸多不同的人性。临近世纪之交,美国神经生物学家达马西欧(1944一)在其《感觉发生的事情:意识形成中的身体与情感》中,以诸多实证作出归纳:“意识始于我们或看或听或触摸时感觉到发生的事情……它是我们生命有机体内部伴随视觉、听觉、触觉以及内心任何形象形成的一种感觉。这也从实证角度支持了庞蒂的论述。

二、国际汉语教学中的移情问题

情感因素在国际汉语教学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一定意义上说,其作用在认知因素之上,是启动后者的“点火机”。一般认为,个体情感因素主要包括学习动机、态度和性格三个层面,而移情与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又是密不可分的。

兰伯特和加德纳将学习动机分为融合型动机(integrativemotivation)和工具型动机(instru—mentalmotivation)。前者主要指跟目的语社团直接进行交际,与目的语文化有更多的接触。后者主要是指把第二语言用作工具的实际目的,如查阅资料、改善自己的社会地位等。相比较而言,前者动机更为强烈,学习效果也更大。两类主要动机均离不开移情,移情是促成动机形成的前提和保障。原因在于语言是达成移情的主要手段,在语言交际过程中双方都要不断做出假设,不断揣摩对方输入信息所表达的真实意思以及将要输入什么信息,同时还要时刻推测自己输出信息是否为对方理解。此间,假设和判断中的移情无处不在。就运用第二语言交际而言,除了个体认知和情感上的差异外,更有双方在文化上的差异。这就更加要求交际双方自觉地转换立场,有意识地超越各自文化固有框架模式,自觉运用有效的移情手段来体验、理解、领悟对方文化差异,建立双向协调、双向互馈的交往机制,不断接近学习动机。

学习态度是构成动机的主要因素之一。大体上可分为积极态度、一般态度和消极态度三种。持积极态度学习者多因为较强内部动机支撑,表现为自觉、主动地学习,并且对学习本身有浓厚的兴趣。持一般态度者,多因为外部因素影响而改变原有态度,仅要求把语言课程当作一般的任务完成,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热情和兴趣。持消极态度者,往往是因外界压力被迫学习,既无学习自觉要求,又无学习兴趣,抵触情绪强,一有机会就选择放弃。移情培养是不断激发学习者产生新的、更为持久的学习动机,改善学习态度的重要动力支撑。这是因为,外语学习最根本动力是交际的诉求,而移情正是交际心理的核心所在。通过移情,积极态度者更加坚定、丰富和深化自己的学习目标,一般态度者和消极态度者则可以激发出新的学习乐趣和热情,继而使找到新的学习目标成为可能。

性格特征对外语习得影响甚大,此间,自我对移情的影响和移情对“语言自我”的塑造紧密交织。掌握一种新的语言,建立新的语言自我,不仅因为涉及到对自身的评价而影响到自尊心问题,而且势必影响到学习者性格的其他方面。目的语的特殊词汇、语法结构和表达方式,对不善于移情的学习者来说是难于接受的。这就需要学习者的策略有足够的灵活性,拆除那些影响交流得以顺利进行的心理、文化屏障,勇于尝试、接受新事物。另一方面,“我们通过相互的语言耦合(coupling)开展生活,不是因为语言允许我们展示自己,而是因为我们通过语言在同他人一道带来的持续不断的形成过程中构造自己。我们在这个共生共存的耦合中找到自己,这个自己不是先前就存在的参照物,也不是起源,而是我们同他人一道缔造的语言世界形成过程中持续的转变。”

三、国际汉语教学中的移情能力培养

移情能力培养是国际汉语教学的重要一环,但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多被忽略,究其原因,与其在教学过程中多以潜在的心理活动形式存在密切相关。

《大纲》首先明确了国际汉语教学的总目标,即“使学习者在学习汉语语言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学习目的,培养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最终具备语言综合能力。”,并进一步阐明语言综合能力的内涵,即“由语言知识、语言技能、策略、文化意识四方面内容组成。其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基础;策略是提高效率,促进学习者自主学习和发展自我能力的重要条件;文化意识则是培养学习者具备国际视野和多元文化意识,更得体地运用语言的必备元素。”这就将隐性渗透于国际汉语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掌握中的“策略”和“文化意识”凸现出来,而移情能力培养又正是富集于这两部分内容之中。

在接续的表述中,移情能力培养又具体从以下三个方面显现而出:

首先,“跨文化意识”和“国际视野”是贯穿各级培养目标的主旨。

《大纲》在分级目标描述中指出:国际汉语一级应“开始了解中国的文化知识,开始具有初步的跨文化意识和国际视野。”;国际汉语二级应“开始了解中国文化知识,具有初步的跨文化意识和国际视野。”;国际汉语三级应“了解简单的中国文化知识,具有一般跨文化意识和国际视野。”;国际汉语四级应“了解中国文化中基本的文化知识,具有基本的跨文化意识和国际视野。”;国际汉语五级应“比较深入地了解中国的文化知识,具有跨文化意识和国际视野。”

在接续的具体描述中,跨文化意识又分如下层次展开:一级应“1.开始思考有关中国文化和所在国文化的共性和差异2.通过学习中国文化,开始理解培养跨文化意识的重要性。”;二级应“1.初步思考有关中国文化和所在国文化的共性和差异2.通过学习中国文化,进一步理解跨文化意识的重要性3.通过对所在国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对比,开始对所在国某些文化现象进行初步的客观思考。”;三级应“1.初步了解有关中国文化所在国文化的共性和差异2.通过学习中国文化,开始初步培养自身的跨文化意识3.通过对所在国文化和中国文化的对比,开始对所在国文化习俗和思维习惯进行客观评价。”;四级应“1.基本了解有关中国文化和所在国文化的共性和差异2.通过学习中国文化,进一步培养跨文化意识3.通过对所在国文化与汉语文化的对比,加深对所在国文化习俗和思维习惯的客观认识。”;五级应“1.了解有关中国文化和所在国文化的共性和差异2.通过学习中国文化,培养跨文化意识3.通过对所在国文化与汉语文化的对比,加深对所在国文化习俗和思维习惯的客观认识。”

分析上述展开层次,体验和思考中国文化,是外国学习者移情培养的开端,通过移情,比较中国文化和所在国文化的差异和共性,外国学习者得以领会和理解在其自身文化世界里接触不到、或相对陌生的感受,同时对本国文化产生更为丰富和深入的理解和认知。反复经历这一体验、认知过程,“国际视野”在各级中均强调的“具有世界公民意识”,也当水到渠成。

其次,5种策略体现移情能力培养的不同侧面建构。《大纲》策略范畴分为情感策略、学习策略、交际策略、资源策略和跨学科策略五个方面。情感策略,如“初步培养学习汉语的愿望和兴趣”、“愿意主动使用汉语交流与表达”、“对汉语、中国文化以及世界文化有积极的情感”、“在汉语交流中能理解并尊重他人的情感”等,体现着对学习者自身学习态度,和自觉移情能力递进发展的培养观念。

学习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体现着学习者应如何运用多种移情手段、途径以有效获取信息,促成情感策略的养成与发展。以交际策略为例,从一级“观察他人的动作并学会模仿”,n-级“借助手势和表情等非语言手段提高语言交际能力”,到三级“在教师的指导下,体验遵守汉语交际的基本礼仪”,又到四级“在真实交际中学习遵守汉语交际的基本礼仪”,再到五级“真实交际中逐渐注意并遵守汉语交际的基本礼仪”。此间,学习者借助各种语言和非语言手段观察、揣摩、体验对方的行动与情感变化,同时完成对新的“语言自我”的动态建构。

跨学科策略尤其体现着移情能力,与以语言能力为核心的综合能力培养的紧密关联。跨学科范围根据级别不同,分别包括:一级“音乐、美术、历史、民俗”;二级“历史、民俗、艺术”;三级“历史、艺术、民俗”;四级“历史、艺术、民俗、地理、政治、经济、交通等”;五级“历史、艺术、民俗、地理、政治、经济、交通、文学、哲学等”。渗透其问的这种跨学科移情,一方面可以让外国学习者意识到他们自身文化中的具体体验(embodiedexperi—ence),另一方面,能够将他们身体界限转化成引出对中国文化感觉的形式,并最终能够对中国文化的感觉赋予形式,以使自身行为逐渐适应中国文化。此外,我们还应看到伴随着跨学科移情的,是创造性思维的活动。移情作为审美发生的前提,它既意味着审美感受在效果与方式上的迁移,也同时意味着创造或某种创造性思维逻辑的成立。

第三,建议表、举例表、示范列表体现移情能力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大纲》除了对课程目标和学习者所应具备的策略、文化意识进行了分级分类描述外,还提供了《汉语教学话题及内容建议表》、《汉语教学话题及内容举例表》、中国文化题材及文化任务举例表》等具有实用参考价值的附录。

以《中国文化题材及文化任务举例表》为例,“风俗礼仪”和“音乐、舞蹈绘画”题材贯穿各级文化题材及文化任务举例列表,是这一举例表的重心。风俗礼仪根据级别不同,分为不同的学习任务:如“初步了解中国人见面时的礼节”、“了解中国人告别时的礼节”、“了解一些著名旅游景点的风俗习惯”等,均有着较强的呈示性,方便学生课堂内外交际操练和应用。其问,“了解中国目前的黄金周及其带来的社会影响”这个任务,则充分体现出针对国际汉语教学从专业化日益走向大众化、普及型和应用型发展趋势。“音乐、舞蹈、绘画”同样根据级别不同,分为不同的学习任务:如“了解中国独特的音乐以及它的简单分类”、“了解一些常见的民族乐器并能识别它们的乐声”、“了解中国现代比较流行的舞蹈形式”、“了解中国画的一些艺术特征”等,同时均伴有跨文化交际思考问题举例,以启发学生将诸多具体的艺术体验上升到跨文化理性思考。

简述基因治疗的策略篇5

关键词:中成药;营销策划;USp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02-0172-03

20世纪40年代,罗瑟・瑞夫斯首次提出USp(uniquesellingproposition)理论,并在1961年出版的《广告的现实》(Realityinadvertising)一书中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他提出,每个广告都必须向消费者陈述一个主张,要向消费者讲明会获得的具体好处;该主张必须是竞争者所不能或不会提出的,它一定要独特;这一主张一定要强有力打动千百万人,也就是能够吸引新的顾客使用你的产品。

当你翻开国内几乎所有比较成功的营销策划案,你都可以在其中找到它的影子,有很多策划甚至是围绕USp来做的。当把USp理论运用于中成药营销策划中,就会发现经常是难以找到合适而独特的卖点。因为,这个市场存在着它自身的独特点,也有着普遍存在的通病。认识中成药的特点,克服营销通病,寻找符合自己的差异化定位和独特的销售主张,是打造成功的中成药营销策划的关键所在。

1中成药的营销通病扫描

1.1只有品类,没有品牌

由于中成药的组方多来自古方,没有专利,再结合历史原因,导致了一个药品通常都是有数家甚至数十家、上百家企业都在生产。而由此也造成了一个中成药现象:没有一个品牌能够让人们提及某类中成药就自然想起它,这就是“只有品类,没有品牌”。这样的品类很多:新雪颗粒、小柴胡颗粒、小柴胡注射液、复方丹参片、牛黄解毒片、小儿七星茶、维C银翘片、清开灵注射液(片、滴丸)、双黄连口服液(片剂)等等,这个名单可以列很长很长。

1.2诉求利益点太多,独特点不够

中成药面临的另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诉求点太多。我们把江中健胃消食片和保济丸进行对比。江中健胃消食片只有两个诉求点:健胃、消食,结果一年的销售额近10个亿。而某企业的保济丸则强调诉求,结果一年销售额最多一千多万,还算好的。而从历史、文化甚至组方,保济丸都要胜过江中健胃消食片。但打市场不能靠这个,要靠是否能够占据消费者的心智,能否俘获消费者的芳心。你可以发现很多中成药的诉求很多,但份额极少。凡是好的药品,包括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做的好的都是诉求点很集中。我们看康泰克的诉求:当你打第一个喷嚏的时候。白加黑的诉求:白天吃白片,不瞌睡;晚上吃黑片,睡得香。就这么简单,这两个感冒药就位居感冒药市场的前列。

1.3诉求模糊、晦涩,缺少技术含量

西药对于功效的传达,都有着较正规和严格的药理、病理、毒理等实验,特别是对于功效方面有着比较准确的说明。而中成药则由于其配方的多样性,成份的复杂性,加上中医自有其独特有效的哲学见解与辨证施治,其中自然就有相当多的中医专业用语。而这些用语对于一般的中医医生当然明白,但对于西医医生乃至广大消费者而言却着实有点费解和难懂。所以,中成药行业中应该有自己的标准,在遵循现代循症医学的原理上,制定包括药理、病理、毒理与临床试验等一系列的标准。当然,这个规则应该根据中成药自身的特点量身定做,而不是完全按照西药的标准。但作为中成药企业,要认识到,没有学术推广,没有技术含量,则前景暗淡。

2中成药的精准化营销

面对上述三大通病,我们不禁要问:中成药的营销出路在哪里?答案是精准化营销。中成药当然有自己的优势,主要有三点:天然、副作用小(至少在大部分消费者心目中)、开发与使用成本较低。但是,这三点还不够。中成药营销成功的关键是取得消费者和医生的信任和认可。而由于药品自身的专业性,营销必须要结合技术,针对目标市场进行精准化营销,否则难以真正说服专业的医生和关注自我和安全的消费者。

首先,疾病本身是精细的,多样的,可以分为急性病和慢性病,重症和轻症,等等。不同的病症有不同的病理过程、病理状态和治疗模式,这些复杂的过程和模式都对医生的用药模式产生影响,也就给病程细分提供了充分和必要的条件。就拿急性病和慢性病来说,疾病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起病初期、发作期、后期及预后期等,治疗方案也有所不同。如下表所示。

第二,疾病的治疗过程也同样是精细的。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其实在疾病的治疗中都是要考虑“辨症施治”,即根据不同的疾病和症状选择最适宜的治疗方案,只是二者的观念和方法不同而已。在不同的时期,患者和医生的用药选择和用药观念都有所不同,相应采取的治疗模式也会有所变化。这里隐含三个关键原则:一是不同的药品在疾病发展的不同时期起着不同的作用;二是疾病的治疗大多需要多种药品组合治疗,很少有一种药品能解决整个疾病过程,可以称之为药品配伍或组合治疗;三是疾病治疗可以分为消除或压制症状,也可以是试图治愈疾病,即治标和治本。

第三,药品的疗效是适用性本身也是精细的。对于大部分药品而言,很难奢想其能适合整个疾病发展过程或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都起着主要作用,也很难奢想其能根除疾病的同时也能消除所有的症状。有些药品更适用于发病初期,预防效果很好;有些药品则适用于发作期,疗效较好;而有些药品则更适用于疾病治疗后期或者后遗症治疗,还有些药品更适合消除不适或并发症状。当然,中成药的学术研究路线可以有自己合理科学的游戏规则,并不一定要按照西药的规则进行。但严谨、认真、科学合理的学术研究是必需的,它不仅是药品入市的前提,甚至也贯穿于药品的整个营销过程。常见的病程发展周期及对应的常规治疗原则如下图所示:

3运用病程细分变量,寻找中成药的优势差异

想找到中成药的独特销售主张,还必须要从竞争战略和定位战略入手,找到自身的优势差异点,这是策划USp的基础。寻找优势差异点,必用的工具就是市场细分,以寻找市场空档。市场细分常用的四大变量分别是地理、人口、心理和行为。但由于药品本身的特殊性,对药品的市场细分,上述四大变量很多时候作用不大,精度也不高。因此,笔者提出了一个针对疾病发展过程和治疗过程的新细分工具――病程细分变量,它能够让我们从新的角度和视野去发现药品的优势差异点。

笔者认为,从药品专业的角度看,对药品细分时需要着重了解和分析三个关键技术问题:该药品是属于消除某类(某几类)症状还是根除疾病?该药品更适合疾病治疗的哪个阶段?该药品在治疗中起着主药还是辅药、预防药还是预后药的地位?根据这三个关键问题,笔者认为,病程细分变量可以包括三个子变量:症状、疗程和用药地位。

3.1症状细分

对于某个疾病,如果会呈现多种症状,医生在治疗疾病中,一方面可能考虑是否彻底治愈该疾病,一方面可能要考虑消除不适症状。当某类疾病治疗中,症状治疗与治愈疾病同等重要或更重要,或者某药品在治愈疾病上的优势不大,而在症状消除上有较好的效果,则在细分时可以选择症状细分变量,根据药品自身的治疗优势领域,重点瞄准一个或几个症状作为市场。

3.2疗程细分

疾病的治疗过程,因疾病的类型不同而有所不同,可以分为轻症和重症、急性病和慢性病等。而治疗模式可以是彻底治疗,或者是先维持不发展,再考虑治愈,或者是控制并发症及生命特征,等等。因此,可以根据疾病的治疗过程进行细分,并运用病理学和药理学的理论和实验数据,把该过程分为若干个阶段,根据药品本身的治疗优势和有关药理指标,找准该药品在整个疗程中的哪一段有着较大的优势,或者选择最具吸引力的疗程阶段,或者改变既有疗程治疗模式,选择合适的目标市场进行定位和诉求。这种细分工具特别适合处方药营销策划,对于otC也有很大的适用空间。

3.3用药地位细分

对于医生的用药而言,他基本上都是用多种药(二种以上)进行组合来治疗某类疾病,那么里面就有主药和辅药之分。从药理学的角度来说,根据用药目的,可以把药物作用分为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对因治疗的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素,即治本;而对症治疗的目的在于消除或减轻疾病症状,即治标,在很多情况下也是必不可少的。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可以把对因治疗的药物称为主药,把对症治疗的药物称为辅药。在使用用药地位的细分变量时,就可以根据药品在治疗过程中所处的作用及功效特点,进行差异化选择。

4提炼和传播中成药的独特销售主张

当找到中成药的优势差异后,独特销售主张(USp)就几乎可以呼之欲出。USp理论的精髓就是:(1)诉求点要集中,不能多,要有价值;(2)诉求点要独特,不落俗套;(3)诉求还要有足够的吸引力。三者缺一不可,可以称为“铁三角”。

对于中成药而言,USp的思考方向应该首先瞄准主治功能,而不能像传统思维那样停留在症状表面。因为中成药是按照中医原理而配方的药物,它要遵循中医的原则。按照中医的观点,应该辨症给药,而这个“症”不是症状,而是病情。症状是表面,而病因才是主要。仅仅根据表面症状开药的医生是庸医,而仅仅根据症状选择卖点的中成药则是不可信的,也是不足取的。

传播中成药的USp时,必须要掌握两个基本原则:(1)卖点的主题不要经常变换。如果变换就一定是要伴随着整个营销战略的调整,而不能仅仅做战术的变化。(2)针对医生和消费者的卖点应该相同,但说辞不一样。也就是说要用不一样的话来阐述同一个卖点。在传播对象上,由于医生是专业的化身,他们喜欢合乎专业思维的说辞,而不是浅显模糊的。而对普通消费者而言,他们希望知道具体的疗效,但又听不懂太专业的术语。所以,对他们的传播则应该通俗易懂,把深奥的专业药理转化为日常用语。

以某企业的伤科接骨片为例,该药的组方有田七、乳香、没药、土鳖、红花、海星、鸡骨等。从中医的专业角度上说,这个药品组方具有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续筋接骨、舒通经络的作用,适应症包括软组织损伤,劳损性、风湿性腰背痛,骨质疏松症,骨折创伤,退行性骨关节病,骨折延迟愈合,痹痛症等。但这些太多的利益点和太中医化的词语本身是不适合作为USp提出的,在医院推广中必须要浓缩和提炼卖点,并制定有效的传播策略。经过大量的临床试验证明,药品本身的优势差异点在于其特别适用于骨折的整个病程中的早期,能加速骨折的愈合。营销人员根据这个优势差异点,把USp提炼为:“早期加快骨折的愈合”,广告语为“更快重建自由生活”。在医院推广中,对医生的卖点传播上主要强调伤科接骨片近30年的临床应用安全有效,同时,是同类品种里面研究最深入的一个,并提供充分的研究报告来证实。而对病人则讲述该药品可以加快骨折愈合,减轻病程带来的痛苦。通过这种双管齐下,该中成药在医院的销售中取得了很好的销售业绩。

参考文献:

[1][美]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亚洲版・第3版)[m].梅清豪,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5):26-30.

简述基因治疗的策略篇6

"生病起于过用"探析范薇,杨剑

《黄帝内经》与《希氏文集》的粗略比较于薇,Yuwei

《内经》医学气象理论琐谈许柏泉,XuBoquan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成书考略章健,李洪涛

中医神志学说的文献研究李滨

论仲景的血室证治黄海

《金匮要略》妇人病三篇的逻辑学方法探讨邓高丕

徐灵胎外科学术思想探要李古松

浅析《外科精要》的学术贡献刘青林,吴积华,刘天骥

论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的分类研究

对仲景运用桂枝汤加减浅析蔡善政,郑侠

《医学衷中参西录》血证用药经验探要段海涛,唐学游

张锡纯运用白芍心法浅析崔连有

中国宫廷美容发展简史

试论白居易诗歌的医药学思想张英强

健脾胃法在治疗植物状态中的运用袁婉丽,胡节惠

中医药文献计算机检索培训多媒体教学实践曾展鹏,张美,朱世哲

黄元御及其医学成就蔡锡英,柳少逸

我国中药材农药残留污染现状与对策

南宋医家陈文中儿科特色赵艳,郭君双

罗志瑜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经验钟力炜,章家福

针药并用排痰治喘阮伟蓉

我国近代中西医汇通史周明忻,Zhouminxin

《岭南中医》读后靳士英

近百年中医妇科主要文献评述刘兰林,黄安宁

加拿大哥伦比亚省中医药发展状况一瞥

益气通络验案三则赵静

验案三则蒋萍,周宁

太乙神针流传考王雪苔,wangXuetai

中药郁金的现代研究概况

汪机学术思想及临床思维探析顾植山,GuZhishan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病因病机探析

《金匮要略》黄芪七方浅析李古松,LiGusong

《武威汉代医简》的用字特点李具双,LiJushuang

元代儿科医家曾世荣的学术贡献任现志

孔伯华芳香透窍学术特色浅识周旭生

温阳法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与思考

《谦斋医学讲稿》学术思想探讨杨雨田,郑雪君,杨悦娅

论金元时期学风的转变薛益明,周晓红

杨志一《胃病研究》的学术思想初探焦丽杰

王肯堂《证治准绳》对呼吸困难的论治梁润英,宋建平,高华

明赵府居敬堂本《灵枢经》校刻特点胡春雨,赵允南,张沁园

腰背经穴与脊神经关系的解剖观察郭大畅,GUoDachang

经筋论治脑卒中后痉挛状态岳增辉,刘伍立

三版《中医各家学说·喉科学说》若干问题之商榷黄兆强

活婴福幼八十载-儿科泰斗董廷瑶王霞芳,wangXiafang

哈医药的现状与发展方向

董廷瑶儿科临证"九要"浅识陈家树,ChenJiashu

董廷瑶治疗过敏性紫癜的经验倪菊秀,徐秋琼

董廷瑶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经验林洁

医案四则夏近宜

推拿作用原理的现代研究

董廷瑶治疗小儿癫痫经验王霞芳,林洁

董廷瑶验方二则邓嘉成

董廷瑶治疗小儿急性肾炎的经验董幼祺

八段锦简史包来发,BaoLaifa

《伤寒论》子目考钱超尘,QianChaocheng

俄藏敦煌钟乳散方释读考证张如青,ZHanGRuqing

全国各地出土的秦汉以前医药文化资源(续一)马继兴

《格致余论》等文献对痛风的认识张玉萍,ZhangYuping

论王清任医学理论体系源于解剖学刘玉玮,温武兵

心悸理论源流初探汤晓龙

袁枚与《随园食单》万少菊,wanShaoju

古代中医文献中对肝硬化的认识张应文,张琴

中国古代修炼术述略金芷君,JingZhijun

古代中医对眩晕病证的机理探析方力行

中医学第二次创业

1949年以前岭南医家医案整理研究方法探讨李禾,刘小斌,赖文,贺小英

《黄帝内经》痿证考王丽慧

《诸病源候论》外感热病析程磐基,张再良,刘俊

贫血的中医治疗

浅议中西医认识和治疗乳腺小叶增生

从马王堆医帛书到《灵枢·经脉》看经络学说的起源和发展李海峰

九种抄本推拿古籍述要程东旗,刘培生,程英

《素问·气厥论》中脏腑寒热相移次序解读顾植山,GuZhishan

谈中医药文献的整理研究和学术的继承与发展范晓艳

从气功源流考看社会性集体练功之弊端王耀

试论气功偏差的临床诊断与辨证分型肖斌,XiaoBin

王翘楚治不寐学术思想初探许良,XuLiang

钱伯文医案(续完)

中医各家学说的研究与探讨方东行,FangDongxing

全国各地出土的秦汉以前医药文化资源马继兴,maJixing

中医养生学文献整理研究盛康毅,ShengKangyi

北宋校正医书局对《千金要方》改动评析曾凤

《黄帝内经太素》与《黄帝泰素》的关系研究徐春波

循证医学与中医药临床文献研究李洁,LiJie

现代中医论治失眠症的临床思路述评吴九伟

"伏火"正诂孙孝忠

《黄帝内经太素》论天人合一与人体内环境费国斌

少腹逐瘀汤治疗输卵管阻塞不通不孕症

小儿麻疹的中医论治

从医籍中的"台"字看古今音变范开珍,谭庆刚

《灵枢》"濇渗"当作"沍燥"考范登脉

"太冲脉"初探许慧红,XuHuihong

《太平圣惠方》从肝论治骨关节疼痛的探讨肖林榕

释"不"叶光祖

浅谈中医整体思想优势

《齐民要术》中的药用植物学知识张炯炯,ZhangJiongjiong

促进古籍文献与临床医学的交融--编写《中医临床文献学》的几点思考余瀛鳌,YuYing'ao

电子版中医古籍的文献学考察沈澍农,ShengShunong

愈骨丹治疗椎间盘突出

《内经》行为医学观拾零

温潜法治不寐三家医案述评招萼华

中医辨证治疗女性尿道综合征40例袁顺兴

方宝华治疗白血病医案二则朱美华

钱伯文医案(续一)

药粥疗法简史包来发,BaoLaifa

流行楚地民间的一个中医学派简介

宋金元时期医案发展的成就和特点陶御风

温阳法治疗消渴病的古今文献研究徐学功,蔡永敏

黄卷青灯风雨兼程张仁

祝《中医文献杂志》创刊二十周年宋立人

发遑古义推陈致新王庆其

《伤寒论》397法的真实内容与统计方法钱超尘

郑梅涧手写本《灵药秘方》的初步研究郑日新

对中医治法若干特性的认识叶显纯

全国各地出土的秦汉以前医药文化资源(续四)马继兴

王朝奉方论考略杜勇

二陈汤及其类方的化裁与应用李滨

《活幼口议》作者考李国菁,潘远根

从“妄下雌黄”谈古书的“入潢”与“灭误”杨金萍

医经中“脉搏”用法考李具双

李东垣善用升散药探讨张俐敏,陈文莉

孙思邈对麻风病的临床实践安贺军

浅谈中医胎养中的静道观陈丽霞,彬

《名医类案》涌吐法评述陈淑霞

《医贯·咳嗽论》析焦庆华

玉屏风散防治“非典”机理探讨唐国顺

试论中医的实证问题

提高儿童单纯性血尿疗效的思路与方法董飞侠

近10年针灸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浅议抑郁症的中医归属冯文林,梅晓云

《中医诊断学》表实证概念及称谓的商榷崔连有

黄吉赓诊治痰饮咳嗽经验朱砚萍,黄吉赓

杜顺福外用大黄的经验林茵绿,杜顺福

中医药对不孕症相关受体影响的研究现状

清代虚劳专家吴澄与《不居集》岳旭东

正视否定中医药学的思潮

新中国中医文献整理研究工作简要回顾张灿玾

《西溪书屋夜话录》浅绎(续一)彭景星,彭慕斌

简述基因治疗的策略篇7

[关键词]结核,肺公共卫生卫生政策1

就诊:指患者出现肺结核可疑症状后主动到结防机构就诊;转诊:指患者出现肺结核可疑症状后到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就诊,经胸部X线或痰菌检查等诊断为肺结核或疑似肺结核后,患者携带医生填写的转诊单到结防机构就诊;其他:指通过健康体检、接触者检查等方式发现后而到结防机构就诊。肺结核可疑症状:指咳嗽、咳痰≥2周、咯血或血痰。

提高结核病人的发现率和治愈率是控制结核病最为有效的措施;而实施结核病防治医防合作策略,将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纳入结核病防治规划,实现医疗机构与结防机构资源的优势互补,可提高结核病人发现率,并向其提供合理有效的治疗,提高结核病治愈率,防止耐药结核发生。目前该策略已成为我国实现结核病防治规划目标的重要保障。

1医防合作策略的提出与发展

1.1我国医防合作策略的发展

医疗机构与结防机构合作工作组会议正式提出将“医疗机构与结防机构合作,实施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简称为“医防结合策略”,强调通过加强综合医疗机构、结核病专科医疗机构和结核病防治机构之间的合作,逐步扩展定点医疗机构模式,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等方式来提高病人发现和治疗管理质量。

1.2我国医防合作策略实施效果

实施医防合作策略后,综合医疗机构通过网络直报系统向结防机构报告确诊病例数、疑似病例数、转诊到位率,结防机构就诊、追踪到位率均逐年增多,病例发现水平不断提高,为DotS策略的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医疗机构转诊仍是结防机构发现肺结核病人的主要方式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医疗机构是首次发现肺结核病人的主要场所。据统计不论是初诊病人的构成比、肺结核病人和涂阳肺结核病人的检出数,均是“转诊”发现方式最高,是“就诊”中各类数据的2倍以上,说明医疗机构仍是结防机构发现肺结核病人的主要方式。尤其是市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转诊到位确诊的肺结核病人数是市级以下医疗机构的2倍以上,且肺结核病人和涂阳肺结核病人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市级以下医疗机构。提示市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是发现肺结核病人的重中之重。

2我国医防合作策略的基本原则

各级政府负责落实开展医防合作工作所需资源;卫生行政部门负责领导与协调医防合作工作,并建立各机构参与的例会制度,将该项工作实施情况纳入对两类机构的目标考核内容,以监督该项工作的落实;医疗机构主要负责肺结核病人的发现、诊断与转诊,其中接诊医生负责病人登记并填写转诊单,感染性疾病科或其他指定科室负责病人的报告、转诊,并通过建立各类登记本、成立院内领导小组等措施加强工作的落实;结核病防治机构主要负责肺结核病人的登记、追踪与治疗管理,应设立专人负责与医疗机构联系合作,做好转诊病人的接诊与登记,并对转诊未到位病人进行多种方式追踪。

两类机构间应建立完善的转诊体系和信息反馈系统,加强信息交流。各机构均应遵循《传染病防治法》的相关规定做好结核病疫情监测工作,及时上报病例。抗结核治疗应采用国家统一规定的化疗方案,充分落实现代结核病防治策略,做到联合、规律、合理用药,确保病人规律用药完成整个疗程。

3多元化医防合作策略的探索

我国医防合作策略经多年实施与调整,其具体实践模式已从网络直报转诊、追踪的单一模式发展到医疗机构网络直报、转诊与结防机构追踪病例,结核病专科医疗机构和结核病防治机构合作,逐步扩展定点医疗机构模式和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来提高病人发现和治疗管理质量的多元化模式,并有效运行。

3.1综合医疗机构网络直报、转诊,结防机构追踪模式

此模式适于结防机构能力较强、人员充足的地区,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均以此种模式为主要的医防合作策略。综合医疗机构负责制定肺结核报告与转诊制度,明确相关人员职责,确保网络直报的及时性与准确性,并因地制宜地采取有效方法确保病人转诊到位;结防机构则设立专人负责与医疗机构联系合作,并对转诊未到位的病人进行追踪。

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支持性措施以加强综合医疗机构的肺结核病人报告及转诊工作:对各类机构医务人员及管理人员进行结核病防治相关知识培训;设立肺结核报病奖和督导管理费;向医疗机构发放结核病防治工作经费补贴以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对结核病防治工作报表信息进行常规监测,每年对转诊及追踪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价以及时发现问题;结防机构向各医疗机构派出督导员进行结防工作督导检查。

3.2结核病定点诊疗机构共同参与模式

在结防机构能力相对较差、人员不足的地区,通过设立定点医疗机构承担肺结核病人的诊断与治疗工作,共同实施结核病防治规划。

此模式将肺结核患者的诊治工作交由经卫生行政部门指定或认证的定点医疗机构承担,其他医疗机构发现肺结核病人或可疑病人后须将病人转诊至定点医疗机构接受诊治,但仍需向结核病防治专业机构报告;结核病防治专业机构负责追踪、督导、管理、培训、监测、质控及评价;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网络则负责协助追踪,执行服药督导、随访等工作。

3.3结核病专科医院与结防机构合作模式

在设有结核病专科医院的地区,通过一系列措施加强结防机构与此类机构的沟通与合作,可充分发挥专科医院的技术优势,并能规范专科医院对肺结核病人的治疗。

在此模式下,结核病专科医院承担肺结核病人的诊治工作,并及时将出院病人转诊至结防机构;结防机构负责出院病人的追踪与后续治疗管理。为加强规范转诊工作,专科医院内部建立归口管理制度,制定结核病人信息登记、报告和转诊程序;由专人将病人信息上传至网络与结防机构及时沟通[1];结防机构可免费向专科医院提供抗结核药品以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及质量,并对其进行督导。

综上所述,我国初步建立。综合医疗机构诊疗资源丰富,人员素质较高,但因对结核病防治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或经济利益驱使,易出现对结核病人不转诊或转诊不积极的现象;通过设立定点医疗机构,病人就医条件得到改善,但经济负担加重;结核病专科医院掌握大量结核病人信息,做好转诊工作可大幅增加接受督导治疗的病人数量,提高治愈水平;基层卫生服务网络人群覆盖率高,在病例追踪与督导治疗方面极具优势。

提高防治人员的配置,并进一步提高其服务能力。因此,各地应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一种或多种模式结合,以更好地完成结核病防治规划目标。

参考文献

简述基因治疗的策略篇8

本文描述了新南威尔士州[1]采取的路径。该州有740万居民,是澳大利亚人口最多的州,每年公立医院住院人数为166万。新南威尔士州关注“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照护的挑战”之拓展,旨在促进医疗卫生系统的整体改变,以推动基于患者的医疗照护。引入术语“基于患者的医疗照护”的目的是让更多人认可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照护是每一个人的责任――从领导层到一线的医生和员工,从医疗卫生系统到病床边的医疗照护。本文将讨论卫生服务区是如何应对挑战的。

策略和组织上的改变

在策略上实施“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照护”的健康服务机构见证了改变带给患者、临床医生和管理者的好处,也目睹了改变带来的员工满意度和留职率的提升,以及缺勤率的下降8,9。2013年发表的一项系统综述强调了综合的、组织结构路径的重要性,并提醒人们注意患者体验、临床结局、资源利用(比如住院天数)之间的正向联系10。在组织结构上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照护”意味着将质量改进的传统关注点转移至临床疗效评价上来11-14。

新南威尔士州迎接挑战

为了在全州范围内推动和支持临床治疗、安全和质量的改进,新南威尔士州于2004年成立了临床优选委员会(theClinicalexcellenceCommission)。该委员会监督州内的医疗事故报告,针对已确认的、关键的安全和质量问题实施质量改进方案。通过2010年消费者顾问小组的成立,患者、照护者和社区居民可以积极地参与临床优选委员会各方面的工作。2011年,临床优选委员会与患者咨询委员会(成员包括患者、临床医生、管理者和政策制定者)合作15,为健康服务区发起了“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照护”的挑战。患者和患者家人强调了在临床医疗照护、医疗照护管理和战略决策制定中考虑患者建议的重要性。

纳入的26条对策被分类为9个方面,以患者为中心的、领先的医疗照护机构证明了这些对策的有效性(框图1)11-14。虽然一些对策仅限于在医院中实施,但是大部分对策在医疗照护机构中是有效的。为了反映实现系统整体改变的困难,也为了在实施过程中引入竞争氛围,我们制定了全面对策作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挑战目标。

2012年,临床优选委员会向新南威尔士州的全部15个健康服务区宣布了挑战。一个经卫生大臣任命的委员会管理一个健康服务区。为了获得更好地执行承诺和保持持续性,我们邀请管理委员会签署挑战目标责任书。

最初,我们推荐健康服务区在第一年里最多执行3条对策。这样做的目的是确保健康服务区认为改变是容易实现的,并通过短期的进展促进持续的改变承诺16。这一决定也是符合实际的,因为转向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照护应是渐增式的,一般说来需要花费5~10年的时间12。灵活性同样重要,这样,健康服务区就可以回应当地关心的问题。

我们为挑战建立了一个在线指导网站17。临床优选委员会的工作人员帮助健康服务区的方式有:提供员工能力提升的建议(比如学习从患者的角度看,什么是好的医疗照护;以患者为中心的沟通技巧)和提供支持特殊领域的项目(比如为病情恶化的患者逐步提高照护水平的系统,框图2)。在临床优选委员会的指导下,健康服务区建立了多学科团队(包括患者、照护者和社区居民),以确认当地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

迄今的反应

第一年,15个健康服务区中有13个决心迎接挑战,剩下2个地区计划完成新的覆盖本地区的计划后再参加。虽然有6个健康服务区接受多于3个对策的挑战,但是多数地区集中精力推进2到3个对策。有较多健康服务区选择的对策如下:以一个当地患者的故事作为每次委员会会议的开始(6个地区),安排委员会或者执行人员定期巡视病房(5个地区),让患者、患者家人和照护者以委员的身份参与管理(5个地区),鼓励员工将患者、患者家人和照护者视为治疗小组的核心成员,执行可使患者、患者家人在病情恶化时提高照护水平的程序(2个地区),见框图3。截至2014年10月,13个健康服务区平均采纳了19条对策(最多的25条,最少的13条),见图1。框图2提供了一些医疗照护得到改善的例子。

如何评价挑战?

我们对挑战的评价将基于对比对策实施前后的定量和定性数据。数据来源于:

全州患者体验调查18

全年员工劳动力调查(health.nsw.gov.au/workforce/yoursay/2013/Documents/nswhealth-full.pdf)和患者投诉数据(cec.health.nsw.gov.au/clinical-incident-management)

全年安全和质量文化审计(在医疗照护领域内执行的新南威尔士州质量体系评价)

2011年(在挑战开始之前)、2012年和2013年开展的临床医生态度检查说明了将患者、患者家人和照护者当成是医疗小组中不可或缺的成员的医生比例增加了(2011年为79%,2013年为92%)19。因对策的实施还在早期阶段,现在很难评价它是否是成功的。在健康服务区的某些新策略的引入(比如以患者为中心的病房巡视)是有益的。患者体验的反馈和员工满意度得到了改善。一个健康服务区报告了在医疗决策中较高的患者参与度(93%比全州平均水平60%)和较高的员工参与度(82%比全州平均水平67%)。我们搜集了关于阻碍对策推行的定性信息和促使挑战成功的因素,以便为将来的挑战提供帮助。

我们也将回顾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照护对住院时间和患者死亡率的影响,以及执行某一对策的费用。ReaCH程序的结果将包括治疗成本、因死亡率的降低对医院的效益,因提前监测到病情的恶化而减少了重症监护对医院的效益。

虽然挑战的成本效益尚未可知,但截至目前资源的投入(包括3.5位CeC公司全职人员的工资――1位主管、2位项目协调人、0.5位项目支持人员)是适度的。非正式的反馈表明健康服务区的支出很低,因为对策主要关注于改善沟通,而员工参加培训原本就是正常的活动。一个被认为具备发展潜力的地区正在雇佣员工,以支持向参与委员会、质量改进项目的患者及患者家人提供信息和简报。

经验教训总结和可促进改变的政策杠杆

临床领导者和管理者作为改变的保卫者的角色很关键。健康服务机构积极响应这一灵活的、逐增式的挑战方式,而且它们本身也具备奋起接受挑战的竞争本性。在澳大利亚,消费者参与医疗卫生机构管理和国家政策制定的历史相当悠久,因此关键的支持因素应包括医生和医疗卫生机构对于患者参与有较大的支持度。

简述基因治疗的策略篇9

中医学的建立主要以辩证唯物观为基础,是一门自然哲学性质的医学。阴阳概念、五行学说、经络学说、藏象学说等,以此为主体形成的理论体系,反映着健康与疾病的一系列基本规律,与哲学密切相关。这些理论是中医学特有的,但其存在与西医学同样的物质基础。让我们一起来看中西医对糖尿病认识的差异和共同点吧。

差异性:发病机制和疾病分类原理不同

1.对发病机制的认识

以发病率较高的2型糖尿病(中医称为消渴)为例说明。

西医:糖尿病是一组常见的以血浆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内分泌疾病,其中2型糖尿病以胰岛素抵抗为疾病的主要特征,其理化特点为高血糖、糖尿、葡萄糖耐量减低及胰岛素释放试验的异常。西医以一系列检查结果为诊疗基础。

中医:中医认为消渴的发病主要与肺、脾胃和肾的功能失调有关,饮食不节和过食油腻是外在因素。各种原因引发的营养物质堆积,直接导致了消渴的产生。这一过程可以用下图简单示意。

2.疾病分类

西医:西医按病因学分类将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和特殊类型糖尿病,其治疗包括控制血糖演、保护β细胞、控制高危因素、减少并发症等几方面。近年来随着基因诊断学的发展,糖尿病基因分型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使得个体化治疗有实现的可能。

中医:中医对糖尿病按病位可分为上消、中消和下消。上消对应肺脏,中消对应胃,下消对应肾。中医还可按辨证将消渴症分为“肺胃燥热、脾胃虚弱、肾阴亏虚、阴阳两虚”4种常见类型,当糖尿病出现各种临床并发症时,中医则称为“变病百出”,以上各种辩证分型均对应疾病的不同阶段,相应的中医治疗策略有“清热润燥、养阴生津、活血化瘀、解毒散肿、补血益精”等。由于中医辨证分型相比西医更细致,使得个体化治疗在中医中更容易实现。

共同点:都认识到氧化应激的危害

2004年,欧洲糖尿病研究学会年会最高奖获得者提出了“共同土壤”学说,认为胰岛素抵抗、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都有共同的发生机制,即氧化应激是上述疾病发生的共同土壤。西医对糖尿病的治疗观念,已从单纯强调控制血糖演变为保护β细胞、控制高危因素、减少并发症等多角度来控制糖尿病,这个策略的核心是减少人体的氧化应激反应和胰岛素抵抗。

简述基因治疗的策略篇10

[关键词] 护理纠纷;原因;策略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1)15―0116―01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颁布,人们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日渐增强,在患者就医的过程中难免会发生医患纠纷。作为医护人员,需客观看待医护纠纷,找出引发护理纠纷的源头,不断探究从根本上减少护理纠纷的策略。

1、医患纠纷的产生原因

1.1 医护人员自身原因

当前,引发医护纠纷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部分医护人员的责任心不足,不能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定,在执行医嘱的过程中未认真执行“三查七对一注意”制度,对护理记录书写不及时或者私自删改记录、编造记录导致记录不完整;交接班不及时,值班期间擅离职守;漏发药、配错药,甚至在手术过程中将手术器械遗忘在患者体内,给患者造成成了不必要的痛苦。部分护理人员的基础护理操作技术不熟练,无菌化操作不规范,对患者的病情观察不及时,处理不到位。同时,部分一线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素质严重不足,对待患者态度生硬、言行失态,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不及时,对患者和家属的询问解释不到位,缺少耐心,从而引发护理纠纷。

1.2 医疗制度和管理因素

新医改政策的颁布,使医院的管理制度也面临着更新,在这一个更新时期,部分医院的制度存在着不健全或执行落实不到位,缺少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等问题。长期以来医院重医生的诊治能力,轻护理水平的观念,使护理工作成为管理的疏漏。在实行绩效管理的部分医院中,存在着护理工作与回报不想符,科室承包、人员的精简使护士的工作量在有效的时间内成倍增加,承担的责任风险也想应增加,护士多半反应在班期间身心疲惫。部分医院的护理工作未实行分级护理管理制度,其班组人员的安排不合理,重点时间的人员安排不够科学。上述管理方面的不足是护理纠纷的另一个危险因素。

1.3 社会因素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颁布,人们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日渐增强。患者维权意识以及举证倒置制度等都使医院的护理人员面临着工作中的新的挑战。同时,随着患者对生命质量要求的提高,其对医院的诊断设备和治疗水平均有较高的要求,医院高新技术、药物的引进、大型仪器设备及一次性医疗器械使用数量的增多,都导致医疗费用的增加。护士如对一日清单制度执行不严格,就会使患者对治疗费用的使用情况产生怀疑。同时,在医保制度下,医生在对一些危重或需紧急治疗的患者使用贵重药品、自费药品前未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导致医疗费用超出了患者及家属的估计水平,这些问题都会引发护理纠纷。

2、减少护理纠纷的有效策略

2.1 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有效策略

在患者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日渐提高的同时,护理人员只有具备一定的法制观念和想应的卫生法律知识,才能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才能在护理纠纷发生时用法律保护自己。因此护理人员不能仅停留在遵守医院的规章和制度的程度,还利用各种法律知识培训机会,通过自学不断提高对《卫生法》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管理办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知识的掌握水平。将法律知识运用于日常护理工作之中,做到学法、懂法、守法、以法律维权。以《医嘱查对制度》、《医嘱执行制度》、《医疗文献书写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的想亲条例规范自己的职业行为。

2.2 提高护理技术和操作水平

护理质量的高低与护理人员的技术能力和操作水平有着直接关系。提高护理技术水平是避免护理纠纷的最有效办法。医疗技术的发展使护理人员的知识和技能也面临着更新,因此,护理人员要不断进行业务学习,不断掌握新技术、新疗法,总结新经验,并以理论知识指导实际工作。保持护理操作技术的娴熟,提高对突发或紧急事件的应变和处理能力。护理工作中要严格遵守和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和技术操作规范,按《医嘱执行办法》的相关规定正确执行医嘱,及时准确的完成护理记录。严格执行“三查七对一注查”制度。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对无意识行为能力病人应及时巡查。

2.3 加强管理,提高责任心和服务意识

作为护理人员的管理者,不仅要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监督制度和规章的执行情况,还要探索建立人性化的护士管理方法。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分级管理办法,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提高护士在医院中的地位,使其在护理工作中获得成就感。医护之间的关系具有协调性强的特点,管理中注意医护人员的关系,使其形成相互理解的良好团队关系,避免在遇到问题时互相推脱责任,避免在患者及家属面前发生相互指责和抱怨引发的不必要的护理纠纷。同时,要提高责任心和服务意识,在面对患者及陪护人员时,要亲切、礼貌、耐心的解答问题。注意沟通渠道。理解患者的痛苦,多进行换位思考。在患者住院和诊治期间,使患者及家属在理解的基础上配合治疗,减少护理纠纷。

3、结论

综上所述,护理纠纷多源于人为因素,因此,是可防、可控的。在护理工作中,只要通过规范管理,不断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使其能不断提高护理技术水平和护理质量。在护患之间建立充满信任、充满理解的护患关系,就能有效杜绝护理纠纷。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