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安全管理体系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9:53:51

施工安全管理体系篇1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安全;影响因素;管理体系

Researchonsafetymanagementsystemofconstructionproject

LiuHua,niShu-qin

(JinanCityConstructioninvestmentGroupCo.,LtdShandongJinan250101)

【abstract】therearemanyfactorsthatconstraintthesafetyofconstruction.So,thesecuritymanagementisdifficult.thenthefactorsseverelyrestrictedtheconstructionsafetysituationforthebetter.Basedontheanalysisofconstraintfactorstoconstructionprojectsafetymanagement,thispaperanalysis,andextractthekeyfactorsinbuildingconstructionsafetymanagement.then,putforwardtoconstructionsafetymanagementsystem,whichorganizationforsecuritymanagementsystemiscore,positionofthesafetymanagementsystemismeans,safetymanagementsystemisaccordance,and,safetytargetassessmentsystemisprotection.thesafetymanagementsystemensurestheinvestmentofstaff,constructionandfinance,andguaranteestheeffectivenessoftheconstructionsafetymanagement.

【Keywords】Constructionproject;Constructionsafety;influencefactor;managementsystem

1.前言

(1)2004年至2012年近十年来,建筑业总产值从29021.45亿元逐步增加到137217.86亿元,国内生产总值中建筑业的比重也不断升高,由5.43%逐步增加到6.84%[1]。尽管我国建筑行业安全形势整体逐年变好,万人死亡率由1957年的1.67下降到2012年的0.59%,但由于建筑业从业人数众多,每年建筑业事故发生起数及伤亡人数比重较大,如,2014年,全国共发生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522起、死亡648人,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2)目前,针对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的现状,国家和建设部门颁布、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规章制度,扭转了建筑施工安全不利局面,但在进行具体施工操作时施工单位由于缺乏相应的安全管理体系,致使相关的标准规定没有严格遵照执行,安全管理不完善[2],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频发,因此,有必要开展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体系构建研究,为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提供保障。

2.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制约因素

我国建筑施工企业众多,保障施工安全的技术、人员、设备、管理制度等方面差异大,总结我国建筑施工中制约安全管理的主要问题如下:

(1)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岗位责任制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最基本的一项安全制度,也是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核心,是我国现行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3]。施工单位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施工企业必须建立为第一责任人的各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2)建筑安全生产资金。建筑施工过程中,安全生产在资金投入上包括安全设施、安全防护用品、安全培训、安全技术资料、安全意外保险等没有得到落实或投入不足,不能满足安全施工的需要制约了安全生产。

(3)专门安全管理人员。企业安全管理机构形同虚设,一岗多能,年龄普遍偏高,文化素质信偏低,同时,企业对安全管理和作业人员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不够,普遍素质偏差,特种作业人员不持证上岗,兼职多。

(4)安全管理制度。建筑施工单位未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制度,相关业务管理台帐,相关记录不规范、会议、检查和隐患排查记录等不全面,安全管理责任不明确,管理混乱。

3.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关键因素

在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管理中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针对目前建筑工程施工存在的不足,从有助于建筑企业从易发事故的薄弱环节人手,立足于提高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水平,建立健全以下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关键因素。

(1)安全意识方面。以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及有关规章制度为依据,对照检查各部门和职工是否重视安全工作,是否人人关心并能主动搞好安全工作,把安全问题当作工程施工中的头等大事来抓。

(2)安全制度方面。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认真学习,制定切实符合本企业情况的安全制度,使每位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知法、懂法、守法,遵守本企业安全制度以及安全操作规程,杜绝重大伤亡事故。

(3)安全责任方面。安全责任是落实各项安全生产措施的治本之策,它需要有良好的安全文化的支持和高效的安全监管机制,对所承担的建设工程设立安全管理目标,进行目标逐级分解,具体落实到各级管理部门直至个人。

(4)安全技术方面。随着单个建筑工程规模的增大、施工难点的增加,安全技术的与时俱进和不断创新在施工安全生产中显得尤为重要,先进的安全技术是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的保障。

(5)经济投入方面。必要的安全设备、设施以及劳动保护装备的配备,是保障施工安全的重要手段,安全设备、设施必须要坚持严格实行、定期更新,对安全过期设施必须定期淘汰,不得超安全期限使用,从经济投入上不制约安全生产条件的创造。

4.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体系构建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是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组织安全生产的全部管理活动。为保证施工安全必须建立一整套规范、合理、有效并切实可行的保障体系。要做好建设施工的安全管理,首先要建立起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

(1)安全管理体系组织构建。

安全管理体系组织构建核心是建立以施工单位负责人为第一安全责任人的安全组织机构,由主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为安全生产的直接责任人,施工单位总工程师对安全技术教育和安全生产的技术工作负责。在实施过程中建立“从上到下”的管理方式,项目部和施工班组建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项目部安全负责人由具有丰富安全经验的人员担任,现场安全管理要建立“项目经理――安全、技术负责人――施工班组长”的管理方式。为保障组织机构的有效运行,建立外部安全监督机制。由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及当地工程安全监督站等进行安全监督抓好安全工作的落实。

(2)安全管理体系岗位构建。

建筑工程施工单位要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各级岗位的的安全生产职责,明确应负有的安全责任,并以安全考核目标对各级岗位进行考核,确保各项安全工作有人管、没人均有安全管理责任。

(3)安全管理体系制度构建。

构建各工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编制各岗位劳动纪律和安全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规定,构筑岗位――工序――技术教育――环境的安全管理体系制度,确保安全管理工作有据可依、施工操作有标准可依、工作环境安全有制度可依。

(4)安全目标考核制度构建。

构建安全目标考核制度,制定以伤亡事故控制、现场安全达标、文明施工为主要内容的安全生产管理目标,按各级岗位安全生产管理目标和项目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进行安全生产责任目标分解,定期对各级岗位安全生产管理目标和项目管理人员进行考核。

5.结语

建筑工程参建单位多,从业人员数量大,建筑工序复杂,工程机械、电力设备应用广泛,造成建筑施工安全隐患多,安全管理难度大。为保障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从构建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体系,从组织机构、岗位责任、管理制度、监督考核等方面保障人、财、物的投入,做到全员参与,保障建筑工程施工安全。

参考文献

[1]武永峰,袁明慧.2004-2012年我国建筑施工事故统计分析[J].价值工程,2014.12:96~98.

施工安全管理体系篇2

【关键词】工民建施工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前言

目前,我国的社会在不断进步,经济也在不断向前发展,由此带动了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中的土地资源也变得日益稀缺,因此高层住宅便成了建筑行业所热衷的建筑模式。工民建工程是指工业建筑工程与民用建筑工程,此类工程已经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是其施工管理方面的工作仍有待完善,特别是安全管理。在对民建工程与高层住宅进行施工时,实施科学有效及安全的管理是一项非常必要的工作,因为对施工工作进行管理,将能够保证建设的按时完成及按质完成。

当前工民建工程施工安全管理面临的问题:在管理工民建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发现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强是一个普遍的问题。对建筑进行施工管理时,安全生产为一项重点工作;尤其是对于现场施工来说,安全生产影响到工程的建设与施工进度。对工程的施工工作进行管理,需要全面及细致,其中安全管理是施工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安全管理贯穿于工程施工的全程。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安全管理方面的工作还没有受到施工人员的足够重视,一些人员对于安全防范的措施不了解,在这方面的意识也较差。而有一些工民建工程的施工方只对经济利益加以重视,而在安全管理方面,则是处于一种被忽视的状态,管理人员也没有将安全摆在施工的第一位。

二、安全隐患产生的原因分析

1、法制监督力度不够,建筑安全责任不明确

在政府机构改革后,对职业安全健康工作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从总体上有利于实现精简机构、提高效率的目标,但在职能分工的协调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职业安全健康工作划分的过于分散。在安全监督工作上,法规建设落后。特别是没有一部约束、调动企业发挥安全管理主动性的法规,强制性、检查性法规居多。在制度建设上,有利于调动企业管理积极性的制度不健全,政策不配套。

2、管理方面目标不明确

我国对安全管理工作认识长期停留在“经验型”和“事后型”的管理模式,治标不治本。而没有发挥市场经济杠杆和调节机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安全状况仅依靠外部法律制度强压的被动做法,其效果有限,要彻底扭转被动局面,必须借助市场经济杠杆的巨大调节作用,变被动为主动,充分调动建筑业主体真正自发追求良好安全业绩的动力。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已有了长足的进步,绝大多数的建筑施工企业逐步适应了市场变化,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但是由于法制建设的滞后,市场经济杠杆对建筑企业安全业绩未能发挥积极的调节作用。建筑市场安全制约机制不健全,建筑企业仍不重视安全业绩,工伤保险制度推行缓慢,加上险种单一,保费高昂,理赔困难,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参加保险的积极性不高。

3、人才方面存在缺失

一方面,工程建设技术含量相对偏低,施工工人的文化素质较低。建筑企业中从业人员约3500万人,其中大约有2500万人是来自农村的劳动力,专业人才占职工的比例只有5%左右,大量的没有经过全面职业培训和严格安全教育的劳动力涌向建筑业成为施工人员。一旦管理措施不当,这些工人往往成为安全事故的肇事者和受害者,不仅为自己和他人的家庭带来巨大的痛苦和损失,还给建设项目本身和全社会造成许多不利影响。另一方面,我国目前的安全技术管理专业人才还相当缺乏,专门学习、从事、研究安全管理的专职人员极少。正是由于人才的缺乏,使我国工程建设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安全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停留在较低的层次,严重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构建工民建建筑施工安全体系化管理

1、管理部门应加强的工作

(1)完善执法监督管理机构,加大安全生产执法检查力度。安全生产必须实行政府强制性监督管理。安全生产监督检查是政府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督促企业落实各项安全法规、治理事故隐患、降低伤亡事故的有效手段。安全监督管理机构为全面落实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坚持预防为主强化安全监督检查,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取得了许多经验。实践证明,凡是建立了安全监督管理机构的地区和城市,安全生产的状况就良好。

(2)完善建筑安全生产的法规建设,认真落实参建各方安全责任。《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明确了参与建设活动各方主体的安全责任及法律责任,为参建各方事前做好安全预防及事后追究责任提供了有力依据。但由于各方责任贯彻执行不到位,有法不依,令人忧心。参建各方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必须树立“工程质量,百年大计”思想,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方针,切实履行法律,法规的原则,积极保障建设工程安全生产,营造文明和谐工程建设环境。

2、增加建筑安全生产科技含量,积极开展建筑安全技术研究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建筑安全技术明显落后,已不能适应当今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施工现场安全防护用具和机械设备,特别是脚手架、模板、塔吊等机械设备的科技含量很低,几十年一贯使用传统陈旧的材料和机械设备。发达国家已实现标准化、定型化和工业化,而我们仍处在手工操作阶段,与其相比差距很大。我们必须加强安全技术的研究、开发与推广,促进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集中力量解决安全生产发展的重大和关键性技术问题。同时还应在建筑科研单位或大专科研院校设立安全技术研究机构,形成一批专门从事建筑安全技术研究的专家队伍,使建筑业的发展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的良性轨道上来。

3、关于安全教育问题

安全教育的重点:一是对决策层的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其安全认识。再者是对作业层的安全知识和技能教育,提高其自我保护能力。据统计,企业决策层安全意识淡薄、法制观念淡薄是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索之一。企业决策者的安全生产意识上去了,才能为执行层起到表率作用,执行层抓安全工作的动力才会加大。建筑行业管理部门应为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建立一个客观、有效的评价体系。每年度对各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进行评价。

4、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目前,建筑施工现场一线作业人员多为进城农民工,他们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流动性大,安全意识淡薄,自我保护能力差。据统计,目前发生施工安全事故中,十有八九是发生在农民工身上。所以加强对从业人员特别是农民工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很有必要。另外,随着建筑施工中高科技成果运用越来越多,新型的施工设备不断的出现,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相应的,对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和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熟悉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在作业过程中严格执行规范和操作规程,这是杜绝安全事故发生的根本根源。

结论

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与经济社会现代化建设进程日益完善,社会大众持续增长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需求同时对新时期的建筑施工事业提出了更为全面与系统的发展要求。工民建作为建筑施工中的关键一环,其施工质量需要受到各方参与人员的广泛关注与重视。只有积极应对工民建施项目中的各类安全管理问题,采取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以高质量、高效率的安全管理为基础,整个工民建施项目才能又好又快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施工安全管理体系篇3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监督;措施;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3)06-0137-02

保证建筑的施工安全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其中包含了工程规划、建设施工、工程监理、监督审查等各项工作。从实际调研来看,许多施工企业在安全方面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说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执行力不够、安全管理的力量薄弱、安全投入不够。由于建筑市场没有程序的发展形成恶性竞争,很多施工企业为竞争到项目,通过低价中标的方式,同时为追求高额利润,缩减安全投入经费,存在施工安全设施标准降低、陈旧设备无法及时更新的现象,埋下建筑施工的安全隐患。由此可知,为保证建筑行业的顺利进行,健全施工安全管理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1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监督体系方面的问题

监督体系作为行业安全管理的制度,需要从根本上解决安全监督管理的种种问题,因此监督体系是否完善将极大的影响安全监督管理的效果。

1.1.1层级监督机构的职能模糊

在国内,企业的层级关系仅仅在在行政机构方面比较明确。对于很多企业来说,不管是在横向还是纵向,每一个层级的管理分工界限都是相对的模糊概念。层级之间的监督工作存在比较薄弱的基础,职能的规定也相对不明确。这在主观上会严重影响监管机构行使相应的机构职能。

1.1.2考核指标不能统一

目前,我国大多数省市建立起来的安全管理系统都没有完善的考核指标体系。考核体系的量化指标不仅少而且不科学,指标只是结合施工的伤亡情况进行量化。这其中有关的考核指标体系的操作性很差,建筑安全施工的监管工作不能做出够科学的反映。

1.1.3各机构之间缺少配合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行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和综合安全管理部门都要负责到相关的安全工作,但由于两者之间的关系和职能不清,所以双方就不能确定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

1.2企业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

在建筑施工安全方面,虽然在安全生产法规中明确规定要建立相应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但在这些法规中只是强调承包商应在安全生产中起到主导作用。目前很多企业没有相应的施工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管理工作人员。

1.2.1企业相关主体的责任没有落实

施工安全生产包含工程的各个阶段,涉及到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检验等每个程序。有些施工单位制定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规章制度都只是停留在表面上,相关的组织机构也只是个形式,也没有负责安全的管理工作人员。

1.2.2农民工缺乏安全意识

目前,建筑业从业人员几千万人,农民工占百分之八十,大量农民工没有接受安全培训教育就上岗作业,或者安全教育培训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难以满足施工安全的需要。

1.2.3安全文明施工的专项费使用有问题

目前安全文明施工专项费用的落实存在较大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目前该项费用直接由发包方支付,承包方使用。关于实际施工过程中此项费用建设单位是否支付、施工单位是否专款专用,安管部门无从知晓;安全文明施工专项费用作为一项独立费用,需要用于安全施工和用于文明施工,而实际中,施工单位只注重对文明施工的表面工作的投入,而对建筑安全防护的实体投入明显不够。

1.2.4意外伤害保险不完备

建筑行业意外伤害保险对于维护施工人员的权益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其对改善建筑安全现状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建筑施工单位为农民工办理意外伤害保险的情况不容乐观;意外伤害保险浮动费率并未全面落实,由于目前关于意外伤害保险的配套法律法规并不健全,导致浮动费率的落实情况并不乐观。

2应用的主要措施

由于建筑施工安全监督管理的内容复杂,所以监管手段也应该多样化。不同的监管手段会起到不同的作用,所以各种手段必须相互配合,以便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2.1法律措施

法律手段包括法律和制度的制定及法律和制度的执行两个方面。安全监管的威慑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通过严厉的法律惩罚形成对事故单位核心利益的触动。但是目前还存在着较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建筑安全管理法律体系不完善、建筑安全生产技术标准不健全、行业法律法规宣传不到位、执法不严谨等。针对目前建筑安全生产管理法律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2.1.1完善建筑安全相关的法制

现有的建筑安全方面的法规操作性比较差,在不同的地区执法的力度也不能统一,所以就会时常发生执法不严的现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安全生产法》,建筑业也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确保施工的安全。同时要注意有关施工安全的建筑中介机构,保证这些中介机构可以健康持续的为建筑安全生产事业服务。也要制定相应的法律约束其行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应该通过整合修改旧版的法规,统一有关的建筑安全生产法规,最终制定一套完善的建筑安全生产法规。

2.1.2扩大宣传建筑安全方面的法律

加大对建筑施工安全法律的宣传对减少安全事故有重大意义,而我国关于这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存在一些问题。为有效的扩大宣传力度,在实际宣传中应确保如下几点:重点加强对农民工的法律宣传和培训教育;宣传要有针对性,对建筑业不同的从业群体,要重点加强对与其自身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宣传中突出强调责任问题,政府应重点对各方的法律责任进行宣传,使其充分意识到违法违规将承担的法律责任。

2.1.3加强安全执法力度

政府在有关建筑施工方面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使得些法律法规真正能发挥作用的关键手段在于执法。由于政府人员的失职导致重大施工安全事件的,要依法追究他的法律责任;由于单位或者个人忽视安全造成伤亡事故,要依法追究他的刑事责任。现阶段全部的从业人员普遍缺乏安全意识,严厉的法律惩罚和其所能产生的警示作用,将逐步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

2.2经济措施

根据经济规律原则,通过国家对税率、贷款等方面的调控,实现建筑施工安全的目标。目前应用的经济手段包括很多方面,下面介绍一些主要方面。

2.2.1监管部门对承包商的奖励和处罚

为进一步规范承包商的安全生产,应有监管部门不定期的进行安全业绩考核。如果一个承包商的安全评价业绩不合格便对其警告,两次警告以后还是不能合格,便将其列入黑名单。一旦承包商被列入黑名单,就会失去对此项目工程的投标资格。如果一个承包商的安全业绩考核全是优秀,则应考虑给以经济奖励和颁发荣誉奖励。

2.2.2意外伤害保险制度

建筑施工安全监管部门应该对企业相关的安全信誉进行等级评价,将投保费率和安全业绩挂钩。对于等级优良的企业,承保方可以给投保方一定的经济利益;相反对于等级比较差的企业,则抬高该企业的保险费率。建筑业意外伤害保险制度作为一种经济激励和制约机制,可以有效促进建筑业企业加强安全管理。

2.2.3建筑工程安全的专门费用

为了保证施工方面相关的安全费用,可以在招标过程中就将文明措施费用和安全专项费分开,安全专项费用不列入竞标的项目。监管部门在进行安全监督时,应要求建设单位提交相关的安全专项措施费支付凭证,若监督施工过程中发现施工单位严重改变资金使用用途,则扣除其剩余的安全施工有关的专项费用。

3施工安全监管体系的必要性

政府安全监管的定位应当以对各参建方的行为监督为主,实体监督为辅。安全监管弥补市场手段调节的失效之处,对市场有培育和引导、监督作用。政府行政主管部门通过制定科学的法律、政策以及完善市场规则等措施,规范从业企业和从业人员的安全行为,同时为企业提供有利于建筑施工安全的各种指导。

政府监管对参建各方进行行为监督,通过严格执法确保各项法律和政策的贯彻,规范各主体的建设行为,促进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建立完善的建筑施工安全监督管理体系是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最有效的手段,建筑安全监管体系的建设必须结合我国当前经济发展和建筑行业实际,对安全监管进行重新定位,转变过去实体监督为行为监督,提高监管的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方东平.工程建设的安全管理[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2]廖可兵.人机安全工程学[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2.

[3]卢岚.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综合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3,(9):46-50.

[4]贺耀荣.基于Bp网络的建筑安装施工安全系统的研究[D].北京:北京科技大学,2005.

[5]张晓艳.安全员岗位的实务知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施工安全管理体系篇4

关键词:安全管理;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

abstract:theoccupationalhealthsafetycontrolstandard’simplementation,strengthenedtheconstructionenterprisesafetycontrolwork,throughthedisplayleadingrole,thewholestaffparticipation,keytodangeroussourcecontrol,strengthensinternallytheexaminingequipmentandmanages,withthestandardinstructionwork,thestandardenterpriseandthestaffbehavior,thegeneralstaffsinthejoblocationmanagement,thestandardizedconstruction,aspectsandsoonstandardizedoperationformedthemechanismofself-restraintgradually,enterprise'smanagementsystemobtainedthegoodrevolution.

keywords:safetycontrol;occupationalhealthsecurity;dangeroussource

改革开放以来,建设事业飞速发展,各类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大量采用,施工队伍迅速增加,各种所有制,不同等级的施工队伍大批进入建筑市场,造成施工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参差不齐,职业健康安全问题的不断突出,安全管理工作面临着很多新的问题,传统的安全管理方法无能为力,人们在寻求有效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法,系统化管理是现代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显著特征。系统化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是以系统安全的思想为基础,从企业的整体出发,把管理重点放在事故预防的整体效应上,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使企业达到最佳安全状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是以系统安全的思想为核心,采用系统、结构化的管理模式,为组织提供了一种科学、有效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规范和指南,保障企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快速发展。

本公司于2000年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以来,规范化管理了各项工作,使各部门职责明确,部门之间接口关系顺畅,各项工作规范化、程序化和标准化,增强了企业的管理水平,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员工综合素质大大提高,增强自身竞争力,多年来没有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如何搞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贯标工作,应做好以下几点:

1发挥领导作用

领导者是确定企业的统一宗旨和方向,并使运作方向与组织的宗旨相统一,一个企业没有宗旨和方向,难以发展,不可能做强做大。领导作用是通过增强员工的意识,积极性和参与程度,在整个企业内促进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目标的实现。从体系运行过程来看,在管理层(特别是机关管理层包括分公司管理层)作用发挥上容易出现偏差,他们错误认为目前企业的安全管理的事情就是安全管理部门、贯标部门的事情,不积极参与贯标培训,对贯标的各阶段工作被动应付,未按照《管理手册》要求发挥其职能职责,不按照《程序文件》的要求工作,等到内审和外审时,才忙着突击工作应付贯标,从而导致体系在该部门执行力差。太原建工集团有限公司自2000年以来,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修订了3次,董事长(总经理)为了把标准与企业的实际相结合,于2005年成立贯标工作组,亲自组织贯标工作,修订文件,重新确立了公司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目标,清楚地阐明了职业安全总目标和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的承诺,并充分发挥各级管理层的作用,带动广大员工,学习体系文件,执行体系标准与规范,狠抓培训、印发学习资料,结合内审,组织各部门深入学习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内容。让广大员工熟悉制度、《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按照制度、手册、程序办事。各部门结合自己的实际,做到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使体系较好地运行。

2注重全员参与

各级人员是企业之本,只有他们充分参与,才能使企业管理有好的成效。安全生产关系到企业全员、全层次、施工全过程的一件大事,安全生产,人人有责,各级人员是企业之本,企业要想得到良好的安全管理,必须有全体员工的参与,在现代企业中,安全管理是一个牵扯到生产经营全过程、全方位、全体员工的系统工程,需要每个岗位员工的参与,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使安全管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专管成线,群管成网,责任明确,协调配合,真正把安全落到实处,只有全体员工的的积极参与并履行其职业健康安全义务,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职业健康安全问题,才能保证贯标工作的深入开展。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对象相当复杂,受建筑施工过程中人、机、料、法、环5个方面因素的制约,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术水平是动态的,是关系到安全管理成败的主观决定性因素,因此,在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运行中应充分考虑人的因素,加强对员工职业安全健康培训,使全员理解、全员参与、全员支持,将日常安全工作与体系相结合,提高其安全意识和参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意识,保证体系的有效运行,方能持续改进,成为永恒的动力。

3全面、彻底地辨识危害性

建立与运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目的是实现事故预防,危险源是导致事故的根源,危险源是整个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核心问题。建筑施工企业应对所有作业活动中存在的危害加以识别。特别是根据工程对象的特点和条件,充分识别各个施工阶段、部位和场所需要控制的危险源,具体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①企业正常的生产活动,周期性和临时性的活动;②企业非正常(紧急情况下)的活动;③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的活动;④作业场所内所有的材料、设施、设备。在危害辨识中应考虑整个经营过程和性质,对生产和服务区域可能产生危害的作业活动进行辨识、评价和控制策划,识别与企业相关的所有危险源,评价出重大危险源,对其中风险较大或专业性较强的施工阶段或部位的活动,还应进行安全论证,评价和论证的结果应形成文件,以此为基础,制定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和管理方案,项目经理部对其进行控制。企业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企业应及时更新这方面的信息,采取有效手段,从源头抓起,使所有影响安全生产的因素处于受控状态,从根本上增加施工作业的安全度,减少安全事故发生。

4做好内审员的配备和管理

一个企业的内审员通常是贯彻标准的第一批人员,除了肩负内部审核任务外,还是企业管理体系建设的骨干。不仅对管理体系的运行进行检查、判定,还需要对企业的管理体系建立和实施起到参谋、纽带、内外接口和带头作用。内审员应满足以下要求:

(1)教育。内审员至少应获得中专或高中以上学历。

(2)工作经历。内审员具备3年以上工作经历,没有一定的社会工作经验与实践,没有一定的专业工作经历,难以对体系的运行有充分的了解,难以胜任独立的审核工作。

(3)审核员培训。审核是一门技术,不经过一定的培训,难以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有充分的理解,也难以系统掌握审核的知识和审核工作。

(4)审核经历。在具有一定经验的内审员带领下从事过审核工作。审核的实践帮助内审员将学习到的审核技能应用到审核的实践中,掌握审核的实际技能,积累审核的经验。企业内审员全部由企业部门负责人担任,都是参加体系标准和审核过培训的人员,他们不但熟悉自己的业务知识,而且还掌握标准,能很好地将标准和业务知识相结合,这样,他们既可以收集员工对管理体系方面的要求和建议,发现体系运行中的不适宜,通过审核报告向领导反应,又可以把领导层的决策和意图向员工传达、解释和贯彻,起到一种沟通和联络的作用。部门负责人作为内审员,他们对体系的要求有更深的了解,更懂得应该如何做好自己的工作,这样体系在运行过程中能及时改进,保证持续有效性。

5加强运行控制,防止“两张皮”的现象

施工安全管理体系篇5

[关键词]电力施工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分析

中图分类号:tU20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7-0137-0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属于国际范畴的管理标准,其具有较高的指导性、通用性以及权威性。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能有效减少企业安全事故的发生,改善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状况。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能保障企业在市场环境中的可持续发展。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倡导理念为“持续改进、预防为主”,企业需要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得以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建立完善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对于我国的电力施工企业而言,由于其具有较高的技术性和复杂性,并且存在较高的安全风险,因此,电力施工企业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非常必要的。

一、电力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现状分析

现有电力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是条块分开的,没有建立系统性的安全管理体系,其管理框架缺乏动态循环和完整性。电力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对法律法规缺乏合理的应用,并且没有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持续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是企业应在安全管理条例中充分应用法律法规及其他行业标准要求,这些条例需要及时更新和下达,并要求企业在运行过程中对目标、方针、管理方案等进行全面改进。而现有的电力施工企业却只是简单的进行现场安全检查、整改等,远没有达到职业健康安全体系的要求标准。现有的电力施工企业对职业的危害性缺乏足够重视。职业危害的概念为一切危及到劳动者健康的因素,这些因素在生产过程、作业环境及劳动过程均会存在。现有的电力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核心为预防工伤事故,忽略了职业危害性。现有的电力施工企业在风险评价、控制及预防措施等管理方面有所欠缺,没有形成完善的风险控制管理体系。没有良好的相关文件查询途径,各类文件缺乏明确的保存期限。电力施工企业对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工作缺乏良好的衔接,遇到问题只是单纯的解决问题,没有进行管理评审。

二、电力施工企业如何建设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虽然电力施工企业现有的安全管理制度存在一些不足,但仍具有有效性。因此,电力施工企业只需要结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对现有的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就可达到系统化、规范化、文件化的管理体系标准。

(一)做好各体系手册、文件的衔接

企业在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时会经过质量、环境、计量体系的三方认证,因而,各体系之间会生成手册、程序文件、管理记录。那么,如何在这三者之间达到良好衔接呢?首先,对各体系进行全面的分析,对各类文件进行调整,对相互兼顾却又存在区别的文件进行编制。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所涉及到的表格数量较多,如员工职业健康体系表、工伤表等,在对这些表格进行记录编号时,应对有职业健康安全记录表编号的表格进行保留,并纳入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针对与职业健康安全相关但无记录编号的可另行赋予编号,这样一来,职业健康安全体系中的每个记录表均有唯一的编号,达到提高检查验证效果的目的。这种多手册、文件和记录的衔接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对多体系进行了整合。

(二)加强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整个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核心,风险控制主要包括危害辨识、风险评价。电力施工企业需要加强对作业活动中的危害辨识,对每种危害进行风险评价,并确定可承受风险范围。对于在可承受范围外的危害应进行风险控制。首先,组织人员进行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知识培训,人员包括领导干部、管理干部、联络员等重要岗位员工,并对体系方针、目标及相关知识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宣传,如电视、广播、网络、会议等。组织员工对职业危害进行辨识,并完成危害因素基础调查表的填写。控制风险的具体步骤为划分作业活动、危害辨识、确定风险。在确定风险完成后由安全管理人员对风险的级别进行确认,并制定相应的措施及对策。电力施工企业通过每月进行安全检查、专业检查等方式对体系的建立计划起到督促作用。企业须对各种存在及潜在问题进行归类整理,并公布在局域网上,潜在问题主要是由外审一、二阶段、内审、管理评审等开出的。责任单位和相关单位可依据这些问题及时整改体系。

(三)加强分级管理

由于电力施工企业其管理的层次较多,在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时应根据生产和办公区域不同,制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职责,对各部门的管理采取分级控制和分层管理。

1、文件管理

对文件的批准、颁布、方法、使用、更改均应按照《文件管理程序》的要求执行。企业可根据单位岗位要求对岗位安全操作规程进行起草,起草文件需要报职业安全健康管理部门审核。应用电子网络管理受控文件,受控文件的领用和签收须按规定进行。为保证文件的最少化、有效性和充分性,凡是涉及职业安全健康的资料和文件一律需报安全健康管理部门备案。

2、分级控制不可承受风险

电力施工企业要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以及管理水平,将不可承受的风险进行准确辨识,并做好风险的控制。评价不可承受风险的标准为有可能造成重伤、中度或中度以上的事故,加强抗风险能力的原则为集中精力结合现有资料控制好重大危险因素。对不可承受风险进行分级,主要有公司级和厂级,分级后分重点采取应对措施。重大危险源如满足《重大危险源辨识》条件的危险源,应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对预案进行有组织地演练。

3、工程项目中应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

工程项目中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的依据为职业健康安全的方针和目标,方案的首选项目为环境作业条件差、污染大的项目。建设项目标准为职业安全健康“三同时”,分工标准以职责和职能而定,具体的组织实施由工程项目组负责。在电力工程项目新建、改建、扩建中应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能有效遏制职业危害,从源头上减少职业危害。

(四)加强体系的内审员的建设

内审员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起着重要作用,加强内审员的建设和管理是提高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根本。内审员的主要职责为组织内部审核,企业应该为内审员提工更高的平台,不断促进其业务能力的发展。企业在与职业健康管理体系相关的部门中挑选人员进行体系基本知识培训,并对他们往健康工作联络方向培养,鼓励该部分人员参加内审资格证书考试。内审员可参与的工作内容为初试评审、组织协调单位危害辨识、学习风险评价方法。应确保内审员有更多的学习实践机会,并安排内审员担任外审组向导,其主要职责为记录、引导、观摩和学习。组织内审员在组织结束后进行讲评,公布问题和不足,以待后期的整改和借鉴。

(五)将企业文化整合到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

电力施工企业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离不开企业文化的支持,企业文化能有效促进企业的发展,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同样也体现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和企业文化水平。因此电力施工企业应加强企业文化的建立,加强人性化管理,确保企业文化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共同进步。

三、结语

目前我国电力施工企业由于正处于改革发展阶段,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方面还不够完善;电力施工企业应建设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从而达到长期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柳智泉,叶大林.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J].职业技术,2012,(10):54.

[2]尚洪.浅谈电力施工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设[J].电力安全技术,2010,12(12):4-6.

施工安全管理体系篇6

 

一、当前公路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没有遵守施工管理程序 

施工管理中,存在着先开工后报告的现象。某些施工单位习惯于传统的做法,工程开工前不打开工报告或边施工边打开工报告,或是提交开工报告后未经批准便施工,严重违反了施工监理程序。另一个存在的问题是先检验而后有检验申请报告的现象时有发生。加之有些监理责任心不强、监督管理不严,没有预先提出质检申请,监理却做了质检工作,违反了施工监理的正常程序。另外,还存在不按规定频率检验的情况。在路堤及“三背”(墙背、桥背、涵背)的填筑过程中,按要求必须严格控制填筑分层厚度和压实度,每填筑完一层,必须自检该层压实度并报监理抽检,压实度合格后才能填筑上一层。但有的却一味强调施工进度,未按规定频率进行自检,监理不按规定频率进行抽检,这显然有悖于施工监理程序。 

2、管理意识淡薄且管理者素质不高 

长期以来,在工程建设中,人们普遍存在着重技术轻管理的思想,管理被置于可有可无的位置。虽然通常各个施工单位都建立了各自的管理机构,但其管理者定位模糊,往往事无巨细,事必躬亲。由于找不准问题的根源,类似的问题以后还会出现,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资源,也影响了工程的质量和进度。试想,一个项目管理者不能站在全局的高度上运筹帷幄,这个项目怎么搞得好?更有人认为,抓管理是“面子工程”,是给别人看。所以管理意识的淡薄是造成生产管理混乱的首要因素,倘若不提高项目管理者的管理意识,要想搞好工程建设永远只能是一句空话。 

3、企业自检环节薄弱 

企业自检是工程质量保证的关键性环节。凡是没经自检以及自检不合格的工序,监理工程师有权拒绝质检签字认可。但有些质量保证体系并不健全,自检人员配备不足,自检机构形同虚设,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建立严密的公路工程质量管理体系 

建立一个严密的强有力的质量管理体系,是确保公路施工的开展首要条件,因此不仅要建立政府监督、施工监理和企业三个层次的管理体制,又要理顺建设单位与监理单位的关系是委托与被委托的关系。建设单位要组织检验小组,对施工单位进行检验,施工单位要成立各施工点质管小组,负责自检、专检、和互检。 

1、加强质监基础工作 

基础工作是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实现质量管理总目标,也是为质量管理创造前提条件的最基本的工作。只要做到施工中的“四有”、“五化”,即:有方案、有标准、有制度、有目标;施工规范化、操作规程化、技术标准化,才能确保建设总目标最合理的实现。 

(1)明确技术标准,强化标准工作 

各项工程的设计资料,施工规范,操作规程,工艺要点,质量检验方法和评定标准以及工程监理办法要及时发放施工单位,使其人人目标明确,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各施工单位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等文件,在开工前送交建设单位和监理工程师。现代工程建设要注意技术美学,强调审美功能和实用功能的统筹考虑。 

(2)强化检测手段,做好计量工作 

计量检测工作的加强与否,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和质量检验评定的准确性。配专职人员负责常规试验和抽验工作,把仪具配置齐全。 

(3)重视质量信息,用数据指导施工 

通过检测定期报送的资料,及时掌握现场随时发生的质量情报,采取应急措施。 

(4)建立健全责任制 

建立和健全责任制,制定各级职责范围,实行联质奖惩制。 

(5)重视技术培训,加强质量教育 

利用施工现场举办工程质量研讨会,总结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 

2、加强质量控制 

在公路施工中,首先“以人为本”,实行“统一领导、分部管理”的原则,成立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建立质量保证体系,从落实责任制开始,层层深入、步步落实。 

(1)材料进场控制 

在备料阶段,根据设计文件对于基层。面层及其他部位材料的级配要求,严格制定备料计划,尽快确定各层次目标配合比来指导备料工作;深入材料生产厂家,本着货比三家、物美价廉的原则选择优质材料;通过实验验证材料质量,不合格材料要坚决抵制,严把质量关。 

(2

[1] [2] [3] 

)施工方案控制 

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图纸会审,认真研究施工方案,开碰头,集思广益,共献良策,制定几种方案,从中选择最适合的方案,按照方案制定各个工序的作业指导书,并在施工生产前对责任人交底,并将各项要求传达到每个施工岗位上。做到责任到人、层层监督。 

()测量水准点、中线控制点的确认及施工放线的质量控制 

路基施工中施工放线是公路工程产品由设计转化为实物的第一步,制约着施工过程中各有关环节的质量、进度,是施工准备阶段的重中之重。 

、严格质量检验 

()明确严格质量检验标准、内容和手段 

检验标准主要是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和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即达到规范化、规程化、标准化、管理制度化。对内部成品、各部件和结构整体进行物理、力学性能检验,使质量事故尽可能地消灭在施工中。 

()检验的组织形式 

质量检验应坚持专职检验和群众自检相结合、日常检验和重点检验相结合,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自检、互检和全面检察。 

()高标准、严要求、把好质量关 

平时检查从关键部位到每道工序,该返工的一定返工,该停工的一定停工,不能迁就。建立科学的、严密的质量保证体系和各级管理人员严格履行职责是保证质量的首要前提。

三、公路施工的安全管理策略 

保证公路施工安全,强化责任意识。首先,需要建立健全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强化施工人员安全意识。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责任制原则,推行安全系统工程以提高安全管理层次,使安全施工一开始便从生产系统全局出发,对施工各个阶段全面规划。其次,公路施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施工现场的一线操作人员,都必须接受相应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再三强调相关人员在经过了一系列安全知识教育的培训后能够尽可能做到“我懂安全、我要安全、从我做起、保证安全”,之后确保安全技术教育普及、惠及到施工现场的每一位一线的施工人员。第三,提前制定出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尽一切可能消除掉人为造成的不安全因素和施工过程可能出现的不安全状态,及时发现和辨别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潜在危险和隐患,制定出全面、有效、可行的应急救援预案,以备不时之需。 

、建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落实安全施工责任制 

公路施工企业应建立起安全管理组织机构,由企业领导和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组成,其主要是全面负责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研究制订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和劳动保护计划,实施安全管理检查和监督,调查处理事故等工作,保证各类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能认真贯彻执行;另外,还要配备专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负责对安全生产进行现场监督检查。同时,安全管理工作必须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各级领导要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施工要服从安全的需要,落实安全施工责任制,严格管理,严格考核;失职和造成事故根据情节轻重,给予领导和有关责任者行政处分、经济处罚;情节严重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加强对从业人员在操作规程上的教育和培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四条“生产经营单位必须遵守本法和其他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完善安全生产条件,确保安全生产”的规定,公路施工企业应成立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并依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制订安全管理实施细则和操作规程等指导性安全管理文件,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确保施工安全。 

、做好对施工单位安全资质条件的检查管理工作 

对施工单位安全资质条件进行检查,审查安全技术措施和设备,并确保施工企业队伍中有专门从事安全管理的工作人员。另外,要加强施工机械和材料的检查工作,检测、检验其出厂合格证和施工牌证,确保其各项安全措施检验合格,如未按照规定进行检测、检验、验收、备案以及未定期检查和维护保养的,不得允许其进入施工现场。 

、做好公路施工中的机械设备管理工作 

施工安全管理体系篇7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自国内安全管理引入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以来,各施工企业都开始积极的进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并先后取得体系认证,在施工生产中将原有的安全管理模式规范化、文件化、系统化地结合到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使安全管理工作成为循序渐进、有章可循、自觉执行的管理行为。施工行业的安全管理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经过几年的推行和体系的运作过程中,总结出有各自体系特色的成功经验和办法,但也不同程度的存在如下问题和误区。

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在推行之初,由于体系未能良性运作,发挥正常作用,出现与现场安全管理不兼容、结合不紧密的情况,使部分员工思想上对体系存有质疑态度,认为企业推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新建立一套安全管理体制,摒弃了原有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认识上未能将两者有机结合。

2、部分员工在施工生产管理中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意识还比较淡薄,对体系的管理在相当程度上仍停留在应付记录文件的填写、内审检查的准备方面,对建立和实施体系管理体系的意义和作用理解不够;

3、存在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重点不清,风险级别把握不全的情况,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的结果不能及时更新,没有根据施工现场的情况、施工条件发生的变化开展动态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使现场作业人员不明确必须控制的真正危险点,真正掌握风险管理的内涵,控制措施得不到有效落实。

4、未与企业现有的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记录文件有效结合,形成统一的管理记录模式。体系的记录文件与各职能部门一些管理性的记录表格(施工作业票、检查整改反馈表、施工交底记录等)产生冲突,造成重复性的工作增大了执行层的工作份量和压力。对各职能部门正常工作造成一定影响。

5、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管理手册中各职能部门职责划分不清、程序文件接口不明确,各职能部门、职责沟通欠缺,体系运作中易出现推卸责任和扯皮现象,形成体系管理的真空地带,给体系实施带来一定的工作难度。

6、针对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确定的重大危害因素,制定的管理方案在实施和落实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对管理方案中确定的项目内容和完成时间不能及时和企业年度安厝计划相结合,保证足够的资金投入和物资材料投入,来实施定期检查和跟踪,对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对整体效果进行验证。

7、企业内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内审员组成较为薄弱,未经过严格的培训考核,在理论水平、专业素质等方面仍有欠缺,不能及时发现和总结体系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甚至产生误导作用,给体系有效运行带来不利因素。

回顾以往在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有针对性的加以解决,要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建立适合企业自身实际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的构架

建造好的体系结构,对以后体系的运作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首先要面对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对施工组织模式、施工场所、技术工艺、职工素质做科学细致的分析,建立企业自己的易于操作执行、简洁高效的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及体系支撑性文件。初建体系时,不好高骛远、不贪大求全,面对实际、先易后难、逐步完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作为一个新生事务,对它的认知有个过程,对体系的理解因各而异。相对于施工企业而言:施工周期长、施工条件恶劣、危害因素接触较为频繁、风险发生几率大、伤害结果严重、施工人员素质相对较低等诸多因素决定了火电施工行业安全工作的复杂性和难以把握,加之目前社会咨询认证企业众多,水平良莠不齐,认证咨询企业专家对标准理解不同,指导意见不一定适合企业实际,容易使体系程序文件脱离实际,造成管理上的脱节、认识上的误区、执行上的混乱,造成基层疲于应付,使体系的推行处于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两难地位。所以前期下做好企业内部的调查分析,请熟悉行业有相关认证经验的咨询公司,扎实做好体系的基础工作、建立一套简洁高效的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尤为重要。。

二、重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宣贯工作

施工企业原有的安全管理制度运行多年,有许多经过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办法,职工思想上长期已形成惯性思维,为此在企业引入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时要及时转变思想观念,改变原有的思想定势,消除对体系怀有疑惑、担心两种管理方式不兼容的这种思维误区,使职工认识到企业推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并不是要企业重新建立一套安全管理体制,而是与现行的安全管理体制有机地结合,使安全管理工作成为循序渐进、有章可循、自觉执行的管理行为。体系面对的对象是企业的各级员工,也靠基层的员工来执行,体系的宣贯不能仅局限于管理层、高层的宣贯,要普及到基层的员工,尤其在体系完成的试运行阶段,通过集中办班、印制通俗易懂的小宣传册、企业的传媒宣传报道、在施工生产现场、班组工作间宣传广泛危害辨识卡等形式多样的培训、宣传普及体系知识,使职工在体系贯彻伊始就有个好的体系习惯。同时培训出一批合格的体系内审员,做好体系的正常良性运作,能够及时找出体系的误差,不至于偏离方向。

三、把握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在施工管理的重点控制环节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作为为企业安全管理的载体,最终实现各项安全目标的控制还需要到施工过程中得以落实和实现,也是在基层得以检验效果。体系执行的是否到位是安全目标得以实现的关键,为此在关键环节上有的放矢、重点突破,解决好执行过程中的难点需要把握住体系的几个重点控制环节。

1、做好做实危险点的辨识和控制

危险点的辨识和控制是体系的核心,施工企业有较为详细的安全工作规程,安全性评价、安全检查表等工作执行较早,通过企业多年来的积累摸索,各专业都有较完善的危险点辨识基础,但在实际施工中普遍存在有确定的危险点辨识重点不突出、面面俱到,风险级别把握不全,现场作业人员搞不清楚哪些是必须控制的真正危险点,控制措施得不到落实,使危险点预控流于形式的现象。施工企业安全事故的性质和危害程度的差异性,必然要求危险点的辨识和控制工作要分清轻重缓急,重点突出。

确定危险点辨识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识别系统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这是因素识别工作的首要任务;二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识别各种危险、有害因素的危害程度。如果因素识别工作仅仅停留在种类识别上,则无法掌握各种因素的危害程度,更不能确定评价重点。当前,在企业安全性辨识中,对作业项目的因素识别一般只注重种类的识别,而对危害程度识别未予足够重视,不能提供准确的系统危险性信息。因此,在施工危险点辨识中,在注重危险、有害因素种类识别的同时,也必须加强危险、有害因素危害程度的识别,二者不能偏颇。危害程度的识别可利用危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造成的后果来评定。如下表:

事故后果特别严重

事故后果严重

事故后果一般

事故后果轻微

发生频率较小

不可容忍风险

很大风险

适度风险

可容忍风险

发生频率较大

特大风险

不可容忍风险

很大风险

适度风险

这要求在施工前编制人员要熟知作业现场环境,明确具体工作任务、工作方法和把握作业人员的思想意识、技能水平、人员组合、工器具机械装备的状态,分析透彻施工中的可能影响因素,善于找出关键、抓住重点,充分发挥危险点数据库的指导作用,根据危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造成的后果判定出危害程度的风险等级加以有效控制。

2、重心下移,做好基层班组对体系执行和落实工作

危险点的辨识和控制是否能取得预期的实效,发挥超前控制事故的作用,关键在于各项控制措施是否在基层班组中得到严格执行,这是体系得以发挥作用的基础,直接关系到体系的运作效果。班组开展危险点的辨识和控制,认真落实各项预控措施,能有效地预防事故发生。

班组是危险点的辨识和控制的基础层。从危险点的查找到在具体工作中的督促实施、记录跟踪,大量的工作都要落实在班组。这首先要求班长带头接受危险点的辨识和控制这种安全管理的科学方法,使危险点分析预控工作能够结合本班实际有效开展,在新开项目施工交底中,将施工作业指导书中的危险点及控制措施交代清楚,进行确认签证,落实到人。在工作过程中,严格监督,保证各项控制措施的严格执行。对现场环境、作业条件、人员变化等引发的新的危险点,要及时采取补充措施,落实到位。若在现场落实这个关键环节不到位,则易造成事故的发生,从而功亏一篑。2003年6月,在某电厂工程4#机组磨煤机内部倒锥体安装施工过程中,在施工作业指导书中辨识出危险点及控制措施的情况下,由于确认签证工作不到位,对临时吊耳焊接质量检查工作未确认而签字,导致起吊过程中吊耳断裂,造成施工人员受倒锥体挤压死亡,造成惨痛的教训。因此落实各项控制措施在基层班组中的严格执行尤为重要,企业职能科室和工区(公司)要加强对班组的指导、督促,使危险点的辨识和控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取得良好的实效。

3、合理整合企业现有管理体系资源,实现三个体系标准一体化

目前大多数施工企业都具有质量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三个体系都是企业的管理性标准,有相同的管理理论和思想,在不同的技术标准支撑下以不同的运行控制进行着同样的管理循环。记录控制、内审与管理评审等基本程序在结构和内容上相似,具备了三个体系一体化运行的理论基础。体系合并一体化运行具有很大的优势,可以统一调配、使用资源,共享文件和记录,减少管理环节,降低了管理和体系运行的成本,避免了不同体系之间的矛盾,解决体系运行相互之间衔接不良的问题,有利于提高各管理体系的效率和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企业在体系运作中要充分利用现有工程建设管理信息的mS系统,利用mS系统的办公自动化、安全管理、工程技术、资料档案、施工过程管理等模块,对体系目标、指标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其进展情况,达到“绩效测量和监测”的体系监督作用,对测量和监测中得到的来自于基层操作与日常管理的各种职业安全健康信息向管理层反馈,及时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技术、资源问题,规范管理工作的工艺流程。使信息的流动严格有序,达到辅助管理和辅助决策,提高管理绩效和风险控制能力,增强工程项目管理工作效率和目标控制。

施工安全管理体系篇8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体系;事故控制方向

由于国内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与事故控制对策和国外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近些年来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始终制约着我国建筑业的发展,该问题就是我国施工企业中普遍存在着安全管理水平低下、安全事故频繁发生。出现该类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方面,由于安全管理体质及管理人员的水平不高;第二方面,对施工的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没有正确地认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施工企业正面临残酷的竞争,而在此时对施工企业安全进行全方位的控制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符合客观需要的。

1、施工企业安全常出问题的因素

1.1施工安全管理体制不成熟

我们对国外先进工业国家都有一定的了解,他们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常常有四个部分组成:国家进行监察,企业认真负责,有保险制约,行业咨询;而我国采用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也有四部分组成:企业实行负责,行业进行管理,国家严格监察,群众监督。从以上两种不同的体制对比可以得出我国是以行政监管为主,但是国外以市场约束为主要导向。通过这些年的实践得出,一个良好的约束机制和制度体系,要比监管显得更加重要。如果我们始终强调监管,忽视良好制度体系的完善,那就会造成避重就轻。但这也不意味就要求我们忽视监管,而是利用好制度和监管两种不同的手段。

1.2施工过程管理方面的因素

作为施工的管理部门,常常也会出现对施工过程管理不当。如工业使用的机械设备、构件、仪器仪表以及操作方法等等存在的设计或者质量问题,施工管理部门却没有及时发现;所使用的施工工人层次不齐,有些工人根本不懂或缺乏安全操作的基本知识,缺乏必要的培训;对施工作业的人数安排不合理,有些岗位作业人数过少,劳动强度大,作业时间长;没有对现场工作进行必要的检查,指导也存在错误等等。

1.3建筑施工过程人的因素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发生重大事故常常是伴有人的因素。例如,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忽视安全、忽视警告,而造成严重后果;使用手代替工具的操作,或使用没有进行安全检测的设备,或没有允许进入危险厂所;攀、坐不安全位置;在注意力分散的情况下,进行起吊作业时;在施工过程中没有做好个人防护工作。

1.4设备或外部环境因素

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存在缺陷或缺乏;所使用的施工的相关设备有缺陷;在施工过程中所处的施工场地环境不良。

2、建立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与事故控制对策

2.1做好安全管理体系变革与监督管理工作

作为施工单位,一定要避免在安全上存在侥幸心理和事故难免的思想;首先要把安全问题放在首位,以预防为主,要对安全问题时时讲、时时抓,始终保持居安思危的思想;要是全体人员明白,安全问题不仅仅需要企业法人和管理部分,而且也要依靠企业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同时,要对施工组织的设计必要的安全审核;要建立一套外协单位所提供的产品的管理制度,并且要把该制度纳入本企业安全管理体系中,一旦出现产品问题可以很快追究责任;要从企业的具体实际情况出发,选择合适的管理方式,从而不断健全与完善安全管理体系,使安全管理体系落到实处;我们可以把工程项目作为对象,把整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作为一个大系统,这样就可以从整体和局部来把握安全管理工作。

2.2强有力的监督管理

再好的安全管理体系都需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不择不扣的实施,只有这样才能把安全管理落到实处。并且要时时坚持预防为主,不断对安全监督检查进行强化。根据多年的实践得出,建立强有力的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对企业整体的安全工作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在建筑行业更是不容忽视。

2.3关于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

建筑行业作为高事故、危险的行业,除了要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之外,还要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安全技能培训。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企业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只停留在表面形式,教学方法单一,内容枯燥,效果不佳。应该考虑根据不同工种的员工,编制适合他们的教学材料,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

对工人安全方面的教育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方面,可以在工程间隙时间,把大家组织起来进行集中的培训。教学的方法,不仅可以讨论,还可以观看一些安全事故方面的录像;第二方面,平时要在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技术的交底工作,还可以利用不良天气无法施工的实践组织本工种的安全技能竞赛,对竞赛中优秀的有一定的奖励;第三方面,作为班组长,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当天的任务,向自己所管辖的工人交待相关的安全注意事项。

2.4施工过程中安全技术的控制

应对安全技术的控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控制。可以从安全系统中彻底排除危险隐患,把危险扼杀在萌芽中,从而保证系统的安全性能;采用降低危险因素值的方法,这一方法可以实现系统的安全水平的提高,但却不能从本质上消除危害因素;实现危险因素的隔离,一定要确保作业人员不直接从事危险活动,从而确保施工人员与系统中的某种危险因素隔离开;要在保证在规定使用范围之内有足够的安全性能,也就是尽可能提高设备、工器具、建筑物等的结构强度,从而保证其具有足够的安全系数;要合理地设置薄弱环节,对那些设备等设施超过许用值,或者该系统处在火灾等重大危险时,应该使其处在薄弱环节就切断,从而对系统的整体安全进行保护;也可以利用机械或者电器中的某些单元相互制约,来达到安全目的;在施工过程中有些特殊的场所,应该设置声、光、色等信息,对相关人员做出警示,从而避免不必要的事故;在有危险的地方最好要设置一定的防护距离,一些因素和距离是有着密切的关系,危险可以随着距离的增加还减少,利用这一性质就可进行有效防护。

2.5建立意外伤害的保险制度

在施工过程中,对每个员工建立意外伤害保险的档案,为他们实施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在为每个员工购买保险的同时,还必须严格签订工程处与职工及其家属、企业与工程处之间的安全生产责任协议,把各方在施工过程中的责任规定清楚,并且要把出现意外伤害时保险索赔的金额规定清楚。通过以上措施就可以使员工受到意外伤害时得到合理的赔偿,从而解除了企业与职工的后顾之忧,这样也可以使得企业对自身的安全管理更加重视,从而实现建筑业施工安全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此外,作为保险公司也作为了企业安全的监督部门,不断监督和督促企业搞好自身的安全管理工作。

3、经验总结

总而言之,作为建筑行业,一定要严肃、认真对待施工安全,建立一套安全管理体系,还要把安全管理体系严格运行起来,发挥安全管理体系的作用。并且要能够对伤亡事故进行及时的预防与控制,只有这样才能使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更好地为企业自身做出贡献,不断提高企业自身在同行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程杰.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价与管理[J].现代管理科学,2002.

[2]张黎冰.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的难点及对策[J].山西建筑,2003.

[3]肖忠生.对建筑施工项目安全性评价体系探讨[J].建筑安全,1999.

施工安全管理体系篇9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p62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创新应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出发,进行系统的创新。以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体制、建筑施工企业制度创新为前提,以建筑施工组织结构、管理手段、企业文化创新为运行载体,促使我国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获得进一步的加强和提高。

一、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体制创新问题分析

1、行业监管。建筑行业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建筑安全生产的具体监督管理工作。加强建筑安全的立法工作,完善监管机构,加大执法力度;对建筑施工企业进行安全资质年审,安全不合格的队伍坚决予以清出;对业主、监理单位及施工单位的安全工作给予强有力指导和监督管理。

2、企业主导。建筑安全生产工作的关键在于施工企业。管生产必须管安全,施工单位负责落实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设置、安全管理人员的配备、现场安全检查和安全防护等措施。

3、业主预控。业主应对工程的安全生产负一定的监督责任。业主有责任和义务选择有能力做好安全生产的施工单位进行施工。若发生了事故,业主的有关负责人应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

4、社会监理。监理公司应对安全生产进行有效的监管,以做到防患于未然。当前,监理公司的主要职责是进行质量、成本、工期三大控制,对安全问题重视不够。安全应当而且必须纳入监理工作的范围,使安全与质量、成本、工期具有同等地位。

5、保险公司检查。施工企业根据《建筑法》的要求为施工现场的所有人员向保险公司投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来转移风险,保险公司根据保险合同对企业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状况进行检查,查看企业是否依照有关规定尽到了安全管理的责任。同时通过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评价,实行浮动的投保费率,激励施工企业努力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二、建筑施工企业的制度创断问题分析

1、建立企业职业安全管理体系。在建筑活动中对环境与健康的重视已经成为国际普遍关注的话题,工程建设的目标体系已经由传统的成本-质量-工期体系,转向成本-质量-工期-环境与健康体系。因此,建筑施工企业要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按照国际规范迅速建立企业职业安全管理体系。

2、劳动安全预评价。开展建设项目劳动安全预评价是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必经程序,是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建设项目做到本质安全,不留事故隐患,从源头治理事故发生的重要保证之一。建筑施工企业在项目建设前期必须进行劳动安全预评价工作。

三、建筑施工安全组织结构创新问题分析

1、调整项目安全管理组织。一是安全管理组织的要求。在新的项目安全管理模式下,项目安全管理组织已经不再是单独的岗位安全管理,而是以项目经理为首的,以专职的岗位安全管理为核心,以各专业施工员为骨干、班组长及工人全员参与的、安全监督管理层和安全管理实施层既独立设置又互相依托和紧密联系的安全管理体系,监理单位(业主)介入项目安全管理工作。二是安全组织架构:安全管理监督层,包括项目经理、项目总工、安全主管、专职安全员、监理工程师。安全管理实施层,包括专业施工员、班组长和操作工人。

2、调整安全管理职责。一是安全管理监督层的职责:项目经理是项目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项目经理必须负责制定项目安全管理目标,建立项目安全管理组织,对安全管理过程和效果进行监督。项目总工是项目技术负责人,项目技术管理工作应该包括工程技术和安全技术。项目总工必须承担起项目安全技术的管理工作,包括专项安全施工技术方案的制定、审批以及落实。安全主管(专职安全员)是项目安全管理的直接执行者,也是项目安全管理的直接责任人。安全主管应主持编制安全管理方案,负责监督安全管理方案和技术交底的落实工作,对安全管理过程进行监督。监理工程师对项目安全管理负有监督责任,对项目的安全管理方案、专项安全施工技术方案进行审查、现场监管,有权对现场的不安全行为、安全隐患进行制止并要求进行整改,有权暂时停工令。二是安全管理实施层的职责:施工员是工程施工的中坚力量,具有数量多、素质好的优势,施工员应负责具体落实安全管理方案规定的各项安全管理措施的落实,及时消除安全管理隐患,确保生产安全。班组长是操作工人的直接负责人,必须熟悉本工种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知识,坚持每天进行班前安全教育,塑造遵章守纪的风气。操作工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遵章守纪的程度是安全管理能否取得预期效果的重要因素。除了参加岗前安全专项培训以外,还应自觉遵守操作规程,明确本工种危险源所在,做到不伤害别人,不伤害自己,不被别人所伤害。

四、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手段的创新问题分析

目前,不少企业尚未将建立安全施工的信息保证体系视为一个重要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手段。因而造成了信息闭塞,安全管理水平低下和重复发生别人已经出现的事故。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网络是当前安全管理科学中最显著的特点,安全生产信息采集、传递、处理和控制系统是现代安全管理工作中重要的基础建设。信息系统是以加工处理信息为主的系统,它对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存贮、管理、检索和传输,需要时能向有关人员提供有用的信息,它是硬件和软件、方法、过程以及人员等组成的联合体。将这种系统应用于建筑施工中的安全管理上,就构成了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是构成较复杂的系统,它具有以下功能:能及时提供反映企业实际情况的各种形式的信息,支持决策;能用数学模型和过去的信息预测未来;能针对不同的管理层给出不同要求的报告,达到控制企业行为活动的目的;能辅助管理者进行监督和控制,以便有效地利用企业的资源。

五、建设现代化建筑施工安全文化体系分析与研究

1、以人为本,将安全文化渗透于企业和员工的意识形态领域。制定施工企业的安全方针和安全目标,同时,将安全文化建设融合于施工企业总体文化和各项工作之中。

2、加强安全文化制度建设。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必须要建立一个科学、系统、适合本企业的文件化的企业安全管理体系和企业形象策划系统,规范企业安全文化。进行企业策划,引进企业识别系统(CiS),建立有显著个性和适合企业发展的企业安全文化支持系统。

3、加强各类宣传、教育、培训工作。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主要目标是使企业职工建立起安全自护、互爱、互救、应急的安全文化体系,通过企业的安全文化知识和技能的宣传、教育,不断有意识、有目标地灌输、培养、塑造和实践。

六、结语

研究如何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有效、高效地进行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创新,是进一步提高我国建筑安全水平,大量减少建筑安全事故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郑辉松.浅谈建筑施工安全管理[J].建筑安全,2008

施工安全管理体系篇10

关键词:工程;安全;监理

前言

关于工程安全的问题,近年来是引起关注度最高的问题之一,尤其是在上海“楼倒倒事件”后,更引起了全民讨论。如何做好建设工程安全问题,做好工程监理是必不可少的措施。所谓安全监理,是对工程建设全过程的安全生产进行监督管理,是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保障。本文主要探讨施工阶段的安全监督问题,它同样也应该按照科学管理的方法,对施工阶段的安全生产进行监管。在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监理过程中,我们就应该从多个方面明确安全监理工作的重点。

1建设工程施工安全保证体系

在我们了解了建设工程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内在规律后,如何从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和安全技术措施工作方面加以保证,就成为实现施工安全要求必须解决好的两大课题,建立、健全和不断完善这两个方面的安全保证,正是实现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科学管理要求的基础,同时也是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科学管理工作体系中的核心部分。要建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保证,则主要通过建立全面的施工安全保证体系来实现。实现建设工程施工安全保证要求的安全生产工作体系,我们称之为施工安全保证体系,它是由施工安全的组织保证体系、制度保证体系、技术保证体系、投入保证体系和信息保证体系所组成,它们分别为施工安全的组织要求、制度要求、技术要求、投入要求(实现安全作业条件和安全施工措施所需的资源投入)和信息供应要求(安全法律、法规、标准信息,安全事故信息,安全技术与管理信息等)提供所需的保证。这个全面的施工安全保证体系是施工单位保证施工安全的管理工作体系,它具有以下特点:

(1)工作包容性:就是可以容纳所有施工安全生产工作项目及其工作环节;

(2)管理覆盖性:就是可以将所有施工安全工作项目及其要求纳入其中;

(3)技术适应性:就是可以适应所有工作项目对安全技术的要求;

(4)有机协调性:就是可以将5个单项保证体系有机的结合起为,随时协调配合,形成有机整体;

(5)发展进步性:就是可以将各方面的发展和进步要求融于其中。

因此,施工安全保证体系是一个科学的体系,是施工安全科学管理工作的体系,容纳了科学管理的基本内容。

2施工安全监理工作重点

我们已经明确了建设工程施工安全保证体系的5个组成部分,只有建立了全面的施工安全保证体系,才能实现施工安全的科学管理,才能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生产。如何建立健全建设工程施工安全保证体系的5个组成部分,并使之有效的实施,不仅是施工单位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同样也是施工阶段安全监理的工作重点。

2.1督促检查施工安全组织保证体系的建立和落实情况

施工安全的组织保证体系是负责施工阶段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系统,包括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工作机制。安全组织保证体系也就是施工单位和建设工程项目中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是指建筑施工企业及其在建设工程项目中设置的负责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独立职能部门。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是指经建设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安全生产考核合格,并取得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在企业从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专职人员,包括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负责人及其工作人员和施工现场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设置和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配备,即为施工安全组织保证体系的体现,是施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在诸多安全事故中,施工单位没有设置相应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配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致使安全生产无人管理,各项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得不到有效的落实,导致施工安全生产没有组织保障,安全生产失控,这是施工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建立施工安全组织保证体系,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对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保证施工安全,是十分必要的。

2.2督促检查施工安全制度保证体系的建立健全

为建设工程施工阶段安全生产管理的各个环节提供制度的支持与保证的体系称为施工安全制度保证体系。当前,建筑施工单位安全管理法制化、规范化已成为一种趋势,施工单位只有遵循一定的工作制度,才能科学地规范安全管理和工作过程中的各种行为,实现建设工程施工生产过程的安全。

根据《建筑法》、《安全生产法》以及《安全条例》等法律法规中的相关规定,施工单位应建立的施工安全制度保证体系应包括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主要有:

安全目标管理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安全生产资金保障制度;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制度;三类人员考核任职和特种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安全技术措施管理制度;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和专家论证审查制度;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安全设施和防护管理制度;消防安全责任制度;特种设备管理制度;分包单位的管理制度;意外伤害保险制度;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制度等。

以上所列的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已基本上覆盖了施工阶段安全生产的各个环节,成为了安全管理工作的依据和作业人员工作和生产行为的守则,也是施工单位建立良好安全生产氛围的工作基础。但我们也知道,施工安全制度保证体系的建立与实施,并不是建立起一批制度就可以了,其核心应该是建立能够全面保证实现各安全生产工作环节要求的、保证可以严格被执行的制度体系。第一个保证需要将建立施工安全保证体系的各项要求纳入制度,给予制度以约束和保证;第二保证则需依靠其可行性和责任规定来实现。而目前的实际情况是第二个保证往往无法或有效的实现。施工单位虽然也建立了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但其编制的可行性和落实、执行情况往往达不到要求。这就需要监理单位和监理工程师予以监督、检查和落实其执行情况,这也是施工阶段安全监理工作的一大重点。要监督、检查施工安全制度保证体系的建立和落实,监理工程师应重点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严格按照现行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和相关标准的各项规定,督促、检查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是否确保落实了《安全条例》规定的各项安全责任;

(2)检查施工安全制度保证体系是否将涉及组织、技术、投入和信息保证的工作制度要求纳入进来;

(3)施工安全制度保证体系要确保达到各项管理制度在各有所重的基础上,解决好其间的联接、协调和配合要求,使其形成有机整体;

(4)各项制度的内容和规定,必须明确、准确并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检查性,达到具体细致、尽可能量化的要求,以便于严格执行;

(5)在各项制度之中均应有相应的责任规定。

结束语

当前开展和实施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监理工作的现状不容乐观,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困难。如何针对安全监理的现状采取有效地措施,提高安全监理工作的实效,值得我们共同思考和探索。笔者认为,要想真正切实有效地实施和开展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监理工作,杜绝或减少建设工程安全事故的发生,必须要做好强化各项法规制度的落实,积极提高建设工程参与各方主体的安全责任意识,不断规范建筑市场的行为,保障各方的合法权益,努力提高监理单位自身素质和工作水平等方面的工作。

参考文献

[1]任宏,兰定筠.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13~16

[2]田林.加强对包工队和临时工的安全管理.电力安全技术,2000,(1):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