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经营的概念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0:00:29

家庭经营的概念篇1

但凡上过网的人,在浏览网页时,在网上会看到一张女孩子的照片,身材肥硕,动作夸张,明为丑女却自称天下第一美女让任何男人一眼看到就要流鼻血,后面跟着一大堆有伤风化的留言,不用问,那一定就是芙蓉姐姐。

芙蓉姐姐在网络中能够迅速走红是一个客观的存在。我们可以比较一下,在此之前,也有木子美的网络泛滥,差点就挤垮了“博客中国"的几台服务器。但是,木子美付出了多大的代价,要承受多大的压力?至于芙蓉姐姐,只要脸皮厚一点就可以了。芙蓉姐姐在网上的泛滥,说明她满足了网民的某种需求,这就是一个概念,无聊的网民不但需要审美,也需要审丑,需要那种有伤风化的言语发泄——这就是一个概念,离开了这个概念,“芙蓉姐姐"就会还原成一个无人问津的丑女。

事件营销的概念策略就是要企业为自己产品或服务所创造的一种“新理念”、“新潮流”,让消费者易于接受,并产生消费冲动。与普通营销相比,普通的营销可能是消费者需要什么,我就生产什么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概念营销恰恰是引导消费者去消费什么,概念营销不仅着眼于消费者现在的需求,更加重视消费者的欲望和潜在需求。

事件营销的概念策略在商业领域中最典型的应用是农夫山泉谋杀纯净水的案例。凭借着“农夫山泉有点甜”这句暗示性极强的广告语,农夫山泉自1998年杀入水市场之后,在全国纯净水行业市场占有率中位列三甲之中。2000年4月随着与娃哈哈与乐百氏竞争的加剧,农夫山泉越来越感在资金和管理方面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此同时,其奥运推广策略也受挫。怎么办?破立结合,先把纯净水毁了!4月24日农夫山泉宣布停止生产纯净水,只出品天然水,大玩“水营养”概念,从而引发的一场天然水与纯净水在全国范围之内的“口水战”,招至同行们的同仇敌忾,但农夫山泉正是借此树立了自己倡导健康的专业品牌形象。类似的案例还有电子行业的商务通当年也是通过引领掌上电脑消费新潮流,一举创造了销售神话;家电行业的海尔空调推出“氧吧空调"概念,在那个“非典”“凉夏”的季节依然获得高利润。

在医药行业中广州诺贝华乐制药有限公司推出的“一元感冒药”,迅速搅动了全国市场。维C银翘片、速效感冒片、速效伤风胶囊、小儿退烧片、午时茶、三黄片等在连锁药店门口的堆头上摆放极为醒目,且每种产品外包装上打着醒目的“1元”标志。这种冲击波逐步蔓延全国各大城市。各种声音开始传递,有市民争相排队大量购买,也有部分药店抵制销售,一时间众说纷纭,"有赞有弹"。但不管怎样,到目前为止,销售额已达1千万元,也就是说,这么些个"一元"一包的感冒药,已卖掉了1千万包。

记得国内就曾有一位企业家提出过:理论市场和产品市场同时启动,先推广一种观念,有了观念,市场慢慢就会做好。的确,概念策略的做为一种战术就跟美国的反恐战争一样提倡“先发制人”,在产品概念上从特定的角度创造消费者非买本产品非买不可的理由来最大限度的打击竞争对手。

让我们成为“概念领袖”!

从市场上众多的概念策略应用案例上,我们似乎感觉到这种方法多在单一产品上应用,但对连锁药店而言,因每一个店门经营的产品众多,如应用就不可能针对单一产品来做,那么应该怎样做呢?

1.“多走一步”的家庭药箱概念

家庭药箱尽管每个家庭都有,平时的一些头疼脑热,用其药来简单快捷,但消费者由于普遍缺乏管理药品的知识,将不同的药品混放,时间一长,过期、变质的现象时有发生,媒体关于这方面家庭药箱使用不当的危害时有报道。其实消费者对药品安全储藏管理知识到还是次之,安全用药知识才是大事。因而家庭药箱的设计是连锁药店在概念策略中应用重点要考虑的问题。

连锁药店设计家庭药箱时,可依据药店信息系统提供的消费数据进行分类,按照每个会员消费的频率、品种等要素,分析会员工作与生活情况,然后进行规类整理。由量化的数据分析比较后得出非量化的结果,使我们在家庭药箱的概念设计上有了依据。如针对经常出差的商务人士,可将乘晕宁、阿司匹林、黄连素、创可贴、速效伤风胶囊等药品组合成体积小且便于携带的商务药箱,在药箱的内部还应装有详细的用药说明、紧急外伤处理、饮食注意等知识手册;针对上班族的工薪阶层,可将安定、甲硝唑、复方新诺明、牛黄解毒片、云南白药、碘酒、风油精、纱布等药品组合成家庭经济药箱,在药箱中赠送健康生活指南等书籍。类似的还可以组合很多的家庭药箱:男士专用药箱、淑女专用药箱、节日礼品药箱、户外旅游药箱等。

这些家庭药箱新概念的推出,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提升药店的客单价,同时连锁药店对此销售记录可进行进一步的追踪,为日后提供个性化服务打下良好的伏笔。尤为重要的是对消费者而言,在享受到方便的同时,给消费者实实在在的感觉,情感诉求改善了买与卖相对矛盾,将药店的美誉度提升上到一个新的层次上。

2.“多走一步”的特色服务

但凡说到连锁药店的特色,人们都会想到如实行送药上门,只要一个电话,所需药品就可在规定时间内送上门;代客煎药,解决了现在许多家庭没有熬药工具的后顾之忧;提供体贴周到的药学咨询,聘请药剂师在药店坐堂,随时解答顾客的问题,从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盲目用药而引发的不良后果;利用多年经营的优势,紧抓老顾客,建立会员卡,对长期购药的老客户采取优惠政策等。这些服务如果真能贯彻的好,的确也是药店的一个特色。但是这些服务毕竟是“座商”服务。能不能将这些服务走出去,这是我们在连锁药店服务营销中打的一张概念牌。

凡是座落在社区的药店,所辐射的区域都是周围的社区,在这些社区中,要知道还有一些人因病住在床上或者是刚出院的患者,对这部分人进行服务,不能要求人家到药店来,只能到这些患者家去,那么既然生活在同一个阳光下,我们就要让这部分人群感到药店的特性化服务。连锁药店可利用药店的执业药师到这些患者家中,为他们提供如用药指导、康复生活保健、营养饮食配餐等服务。试想如你的家中恰巧有这样的病人,你需不需要这样的服务呢?

家庭经营的概念篇2

1设想 家用电脑的销售和商用电脑的销售是不一样的,采取委托制,并不合适家庭用户,设立特许加盟专卖店可以为联想带来三方面的好处。

联想建立专卖店的设想其实很简单:一是客户需求,客户要求统一的价格,良好的服务。二是促使联想的渠道发展。三是“大联想”概念的进一步深化。随着电脑进入家庭,联想电脑产品系列也分为商用电脑和联想1+1家用电脑。

联想1+1电脑的概念很简单,就是把pC加一些功能就叫家用电脑。联想认为,原来家用电脑的销售,或采用委托制,或通过大型百货商场零售代销,并不真正适合家庭用户。电脑的科技含量较高,使用和维护都有一定的难度,商场销售人员无法满足家庭用户专业化服务的需求。因此,联想针对家庭用户建立全新的专卖店体系。由制转变为特许经营是市场的选择。原来在一条街上,就会出现商无序竞争的现象,不利于联想品牌的树立。采用特许经营的方式,可以提高整体竞争力,实现对品牌、管理经验的整合,产生“大联想”的品牌效应。

家庭经营的概念篇3

[关键词]居家养老;模块化;老人饮食;阜新市

一、“居家养老”概念

(一)有关“居家养老”概念的界定

尽管“居家养老”在全国已广泛实践,但是其概念仍然众说纷纭,很难达成共识。“居家养老”这一概念的界定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强调居家养老是一种与机构养老(养老院等)相对的养老方式,是老年人居住在自己家中生活安度晚年而非集中居住在养老机构,是一种“半社会化半家庭”的养老方式[1]。认为居家养老是一种以家庭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为辅的养老保障体系,家庭养老可以采用,社会养老也可以采用,如陈大亚指出:“所谓居家养老,就是以家庭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为辅的养老模式。就是要积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组成一个最符合老人意愿的,一个最有利于保持和加强老年人的自助能力的、一个最切实可行的和一个最有效的养老保障体系。”[2]认为居家养老是对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补充与更新,是“建立在个人、家庭、社区和国家基础之上的,它是以居家养老为形式,以社区养老网络为基础,以国家制度政策法律管理为保证,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的养老体系”[3]。强调居家养老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这种养老方式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张卫东认为:“居家养老的家不是一个物理空间概念,而是具有人文关怀、情感交流,同时具备物质养老和精神养老的社会环境。缺乏心理沟通和精神抚慰的“空巢家庭”不符合居家养老模式中的‘家’的概念涵义。”[4]

(二)“居家养老”的优势

中国现行的养老模式有三种,家庭养老模式,机构养老模式和居家养老模式。家庭养老的运行机制主要是以个人养老金为主,以家庭支持为辅。机构养老的运行机制主要是企业投资单独经营或者是政府投资运营。居家养老模式与前两种模式相比,就具有了灵活性的优势,居家养老模式是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除了家庭养老之外,其余两种模式均需要企业与政府。在专业化程度方面,居家养老不但社会认同度高,社会融入度也很高。这便是居家养老与其他两种养老模式相比所具有的优势。

二、“居家养老”模块化处理

(一)“居家养老”的困境

虽然居家养老相对于其他的养老模式来说具有诸多的优势,但其推行的并不是很顺利,例如阜新市。阜新市地处辽西北地区,经济欠发达,大部分老年人退休后能够领取到的养老金仅仅能够维持自己的基本生活需要。大部分的老年人都选择了家庭养老这种方式或者正在使用家庭养老方式。极少数的老年人选择了机构养老模式,由于中国人的传统养老观念中,养老就应该在家庭当中,而不是在那个像工厂的养老院之中。绝大部分的老年人选择的最理想的养老模式是居家养老,这种半家庭半社会的养老模式兼顾了传统与现代。故老年人均愿意接受。但是,由于现实的原因,居家养老高昂的费用是老年人望而却步。这就是居家养老模式所陷入的困境。

(二)“居家养老”陷入困境的原因

居家养老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是其高昂的费用。企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盈利,可是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的企业根本没有盈利。根据调查的结果我们进行了分析,发现企业不盈利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以某饭店为例,第一方面,该饭店以一锅一菜为主,而要提供给老人的饮食的量均非常的大,因此,成本也就很高。第二方面,该饭店的饭菜并不能有效的适应老年人,不科学不健康,因此老年人不愿意订,因此成本也就提高了。综上所述,我们发现,居家养老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就是费用偏高,而导致费用高的原因就是居家养老未能进行集约化,规模化的运营。

(三)“居家养老”模块化处理

居家养老的高费用使其不能在阜新市顺利的推行,因此,我们将居家养老进行了模块化的处理,也就是将其分为若干的服务,例如,陪护,打扫卫生,做饭做菜等等。老年人可以选择其中的一项或者几项,扩大了客户群体,这样就有效的降低了居家养老的成本,从而使居家养老的受众面更加宽广,形成了良性循环。

三、“居家养老”模块化中的老人饮食

(一)民以食为天

中国菜烹饪方式复杂,老年人在操作过程中危险性也很大,同时,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老人认为最应该由外界提供的养老服务就是饮食服务。通过对老年人进行更深一步的访谈,我们分析出了原因:第一,老年人本身身体体力不足以自己动手做饭。第二,仅仅两个人吃饭,不想每天做许多饭菜。第三,自己做的饭并不能满足每天的营养需要。以上三点,是老年人认为饮食服务由专业机构来提供的原因。

(二)食堂模式,多赢局面

通过进行的调查和上述分析,我们采取了食堂养老模式。利用已有的大型食堂,为老年人提供饮食服务。从而形成多赢的局面。一赢,食堂赢,为老年人提供养老饮食服务,使食堂获得了又一批客源。食堂原本的设备就是满足大批量的人群就餐的需要,这样可以将食堂的设备都利用起来,避免了一锅一菜的方式,从而降低了成本。食堂本身的卫生也是过关的,能够为老年人提供健康,营养,卫生的食品。为老年人提供餐饮服务,也有利于提高食堂本身的实力。这就是食堂的赢。二赢,老年人赢。通过食堂来为老年人提供饮食服务,既有利于降低老年人吃的费用,又能够使老年人每天获得充足的营养,而且能够吃到多种多样的食品。老年人不做饭,节省了时间,也降低了危险。这就是老年人的赢。三赢,学生赢,食堂为老年人提供饮食,能够提升自身食品的质量,对学生来说是莫大的好处。食堂提供饮食,就必须要进行配送,而在此中间,学生就可以做配送员的工作,既可以勤工俭学,又可以树立尊老敬老的意识。这就是三赢。四赢,政府赢。利用现有食堂的设备,避免了重复建设,节省出来的资金可以用到更有用的地方去。

居家养老模块化处理,为养老方式提供了新的思路,食堂养老的多赢局面,为食堂养老提供了强大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陈军.居家养老:城市养老模式的选择[J].社会,2001,(9):22-24

[2]陈大亚.家庭养老问题探讨[J].研究与探讨,1998,(9):10-11

[3]穆光宗,姚远.探索中国特色的综合解决老龄问题的未来之路[J].人口与经济,1999,(2):58-64

[4]张卫东.居家养老模式的理论探讨[J].中国老年学,2000,(2):120-122

作者简介

家庭经营的概念篇4

物业管理概念是我国房地产业较早开始“炒作”的一个概念。作为房地产开发链上的一个重要环节,某一个项目物业管理水准的高低是影响业主作出购买选择的重要因素。因为业主都希望生活在一个安全、方便、体贴周到的环境里。因此,我们常常见到稍大的楼盘和高档楼盘,往往打出“引入香港顶尖物业管理”之类的旗号。

为适应房地产业的发展需要,我国物业管理机构应该建立自己的经营管理服务理念,探索先进的物业管理服务模式和崭新的物管企业运营机制,充分发掘企业文化和社区文化,着眼于打造物业管理品牌,才能在房地产营销中保持主动。

二、绿色生态概念

房地产业内绿色生态概念风行。绿色营销理论的核心是,企业营销活动应该是以人类的绿色消费为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营销活动,是实现公司赢利、消费者需求满足和社会长远利益三者动态平衡的新型营销。绿色营销观念强调企业的营销活动要保护环境,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减少污染,避免资源浪费,提供亲近自然的、无害化产品和消费。

这股绿色生态概念之风自然很快吹向房地产业。企业在房产营销中打出了环保、绿色、生态的口号,在营销全过程力图体现“绿色”关怀。例如,地段选择尽可能远离污染源,墙体和窗户采用新型保温隔热隔音材料,拒绝使用粘土红砖(减少土地资源消耗),装修装饰使用新型无污染、无刺激、无公害的材料,房屋建筑尽可能减少光污染、降低噪音、污水和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等等。在生态营造方面,则普遍强调小区景观的配套和环境的绿化,强调居住环境的舒适性、无害化以及生态环境的和谐性。这些都成为楼盘中的USp,成为吸引顾客的“卖点”。

三、欧式概念

欧式概念几乎是全国房地产市场上最普遍、最常见的概念模式。从我国房地产业起步伊始的沿海和南方城市,到今天的内陆城市,欧式概念之风一直在热吹之中,成为竞相模仿和攀比的焦点之一。无论是建筑的外观造型,还是小区环境的布局,力图体现欧式建筑的古典美、现代美。在很多城市,稍有实力的开发商,稍大的楼盘,就要请海外设计师担纲设计。外观设计则往往是欧式圆形拱门,欧式窗户、罗马立柱,欧式门楼、檐口和墙面浮雕装饰;小区景观则城堡式建筑、欧式雕塑小品、欧式风景树、欧式花园草坪等;还有实力雄厚的开发商,甚至将整个小区“欧化”。

四、品位概念

追求品位,是现代社会逐步富裕起来的人们的共同向往。

有一句几乎成为经典的广告语——“我选择的是家,不是房子”。这句话似于把房子和家对立了起来。其实不然,如果换一个角度看,它恰恰体现了房子之于家的重要性。房为家的载体,没有房,何以为家?在某种意义上说,房子是家的代名词。对普通百姓而言,房子是一个家庭最大的“大件商品”,它是人们享受生活的基本条件。无房的人梦想有房,有了房的人则无不希望把“家”建设得温馨、高雅和舒适。因此,在善于制造概念的房地产营销人士头脑里,品位概念自然又是一个重要的“噱头”。

五、人文概念

现代都市人,每天奔波于繁华闹市,车水马龙,喧嚣尘扬,更希望能寻得幽雅高尚之所,置业安家,与高尚人士为邻,受文化环境熏陶,修身养性,让自己和家人在享受生活的安逸、温馨的同时,还能够浸润在一个文明、高尚的文化氛围里。对人文氛围的追求,是都市人在满足了基本温饱之后,生活境界和精神境界上的更高要求。

于是,在房地产营销的概念演进中,人文概念的流行也就是十分自然的事了。开发商和企划人都希望借助人文概念来提升楼盘的内涵和品质。什么“与高尚人士为邻”、“某某家园,墨香中的家”,什么“某某花园,书香门第”之类的广告,一个比一个喊得更响亮。

六、旅游休闲概念

现代人在紧张。工作之余,希望获得休闲、旅游度假,调节心情,放松精神。休闲将成为现代人的重要生活方式。因此,那些在城郊结合部开发的项目,特别是别墅项目区,则着力营造旅游休闲概念。如泳池、沙滩、戏水池之外,辟有野趣烧烤乐园,随物业赠送小型花圃或农庄(可代为打理),还有的项目干脆建在远郊的旅游度假区。共2页:1

论文出处(作者):最近,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公开发表一种观点——拥有两套住房才算小康,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他所说的另一套房主要被用作周末和节假日度假之用。可见,学者分析的和身体力行者们“想到一块儿去了”。这说明旅游度假概念反映了房地产开发的一种重要趋势,难怪开发商和企划人们开始热衷于营造这一概念。

七、会所概念

从字面意思上讲,会所就是项目业主或小区内居民聚会之所。顾客在接受房地产广告信息和作出购房选择时,面对的大多数是期房或半期房,所以尽管很多发展商在楼书和规划图中展示了漂亮的会所“效果图”,但更多的发展商主要是把它作为一个销售卖点而已,至于会所何时能真正建成,提供哪些服务,由谁经营和如何经营等细节问题,并没有确定,所以顾客得到的仅仅是一个美丽含混的承诺。

然而,深入考察一下,可以发现,会所概念在实际中存在着这样的问题:

一是会所的功能定位问题。一般大型社区或比较成熟的物业,均配备有专门的物业管理机构。那么,会所为入住的业主提供的服务如何同物业管理区别开来,避免重复或空白呢?这就需要对会所作功能定位。我认为,会所应该定位于人际沟通和社区文化交流,应该成为社区居民人际交往和文化交流的场所、渠道。让小区居民从家庭自我封闭中走出来,多作人际沟通,开展有特色的小区文化活动,如文化沙龙、小型图书馆、游艺活动、健身、聚会、社区教育等,面向社区大家庭,敞开心扉,亲善友好,至于洗衣送餐、孩童托管之类的家政服务,则应该由物业管理部门承担。

二是会所经营权和经营方式问题。即会所应该由谁经营,如何经营的问题。也许是“肥水不流外人田”的缘故,我们看到会所普遍由开发商经营。由于开发商的主业不在于此,如果开发商经营上出现问题,这就容易造成与业主的矛盾。因此,我们提倡会所可以引入社会的专业机构来经营,以提高经营水平和服务水准。在如何经营的问题,有开放式经营、封闭式经营和半开放式经营三种观点。因服务的对象范围大小不同,经营方式和对业主的影响也就有不同。更多的业主希望会所实行封闭式经营,以享受优越的服务,但这也会增加经营成本,提高会所消费代价。

八、亲水概念

水也是21世纪最珍贵的资源。而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缺乏的国家。在很多城市尤其是北方城市,缺水严重,水就更显珍贵。因此,生活在都市的人们,如果能选择亲水居住,是一种亲近大自然的惬意人生。在这种追求下,亲水概念不知不觉风行房地产界。不少开发商把项目用地由原来首选地段因素转向临水因素。于是乎,那些临湖、临江、临河的项目开发一下子热了起来。只要看看如今楼盘项目的名称,便可以看到与水的关系:蓝湾俊园、金色港湾、银河湾、秀水公寓、海岸花园、恋湖公寓、玫瑰湖畔、碧水湾、锦绣香江、星河湾、山水庭苑、临溪居……。

九、智能e化概念

智能e化概念是近几年提出的一个新概念。从近几年的房地产文章和大量的房地产广告中,“智能”、“e化”概念的热炒,似乎标志着入住的业主能一夜跨入智能社会、数字时代。然而,对大多数市民和购房者来说,“智能化”仍然是雾里看花。不少人认为,上网、宽带、可视对讲、红外线监控、远程抄表就是“智能e化”,也有些开发商出于“炒”概念的目的,不管够格不够格,故意朝这个概念上套,以时髦的词汇“蒙”人。

其实,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化”应该由下列体系构成:一是安全防范系统:包括防盗报警、周界报警、出入口管理、火灾和天然气报警、求助呼叫、访客对讲、指纹识别等;二是信息管理系统:这包括三表(电表、水表、气表)甚至多表远抄、设备监控、车辆管理、紧急广播与背景音乐、有线电视和电话等;三是信息网络系统:要求宽带接入,建立起小区共享的现代信息网络系统,具体包括构建小区信息服务平台,小区电子商务系统(网上超市、商品报价系统、电子付款),和小区综合信息管理(安全管理、人口管理、车辆管理等)。

家庭经营的概念篇5

当象征着东西德分裂历史的柏林墙被拆掉的时候,绝大多数人能够理解它的政治意义及历史意义。但有多少人想到了它的商业意义呢?——试想:柏林墙并不是一幅壁画,也并非要求永久保留的自然景观,那么,它的商业价值该怎样开发?

有这样一个例子:美国商人威廉·李耳1963年在他6o岁的时候,卖掉了他年营业额l亿美元的公司,将全部的财产、名誉和乐趣投入到一项新的事业之中——制造喷气飞机!当时在这一市场领域、竞争十分激烈。有人断言威廉·李耳不会成功!但事实是:威廉·李耳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原因狠简单,他生产了更符合市场需要的“速度快、价格低”的产品。引起人们更大兴趣的是他的成功模式:“像卖香蕉似的一束一束地——卖飞机!”

“柏林墙”的出售方式却与此完全不同!——它是将墙拆毁、砸碎,然后分装成一小袋或一小小袋,十几个马克到几个马克的价格,将这一横亘在东西方的两大阵营中看似普普通通的一堵“墙”卖掉了!解决了!也许更不同于“卖飞机”的典故,这里的盈利算是一种“附产品”。但“像卖糖果一样卖柏林墙”却无疑与“像卖香蕉一样卖飞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是一种针对“市场需求”的大胆操作。

—我们称此为“概念营销”。

所谓概念营销,指的是营销活动的可操作性首先在理论上是允许的,甚至在理论上还是优越的、先进的。其次,它是一种“新概念”,是一种对传统的、常规化的营销模式的突破。因而,它具有试探性和尝试性。但由于它超越了既定营销模式的限制和经营上的效率递减,概念营销就具有了赢得新优势和建立新优势的可能。再次,概念营销是一种营销技术,是一种风险性的企业经营术,它的出现是与市场竞争的白热化和全社会的商业化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试分析:

“像卖香蕉一样地卖飞机”是否包含了如“治大国若烹小鲜”的辩证思想?商业经营本身是有规律的,这里面便包含有未被经营者所充分认识的规律,如飞机能否“一束一束地卖”。再如——不能设想:将梵高的艺术品分割后出售,那么失去了完整性的艺术品其商业价值也将退为零。然而,今有若干仅属于昔日之物理构成的混凝土块在出售,这能满足购买者的哪一份目的或愿望呢?

无独有偶的是:我们如今看到的美国自由女神像其旧胎身也曾经“像卖糖果一样”地卖掉了!——这的确是一种我们所不熟悉的、不习惯的销售方式。 (二)

“概念营销”,其逻辑构成首先体现在新产品开发中的“概念产品”。

通常,新品开发,首先涉及到概念开发。如以汽车为例,针对我国市场,可能有这样一些概念:

概念1:开发微型的、价格低廉的汽车可供家庭做短距离的采购之用;

概念2:中等售价、中等规格的汽车可被当作多种用途的家用汽车;

概念3:中等售价的汽车可被年轻人用做娱乐型汽车;

概念4:小型汽车可被用作节省费用的基本交通工具。

……

事实上,包括世界知名的戴姆勒·奔驰公司在内,就生产过“中国家庭型”的概念车:FCC(Family’sChinaCar)。其作为“概念”的用意是明确的(服务中国家庭),藉此达成的对反馈信息的收集(目的)也是难以替代的!

概念营销的作用同样如此。它的经营思路是反常规的、独辟溪径的,同时又是对现有经营手段的超越。它的意义来自于竞争,方法来自于市场洞察和观念创新。如:曾有一美国商人开发了“丑陋玩具”的市场,做到了行销世界;又一美国妇人大胆地设计了成人型的三围为“36/18/34”的芭比娃娃,创造了当年销售数亿美元的记录!

这些是市场营销策略中的产品“新概念”。应该说,这一环节的“概念创新”是多见的、普遍的,也是概念营销的第一步。以“芭比”为例,如果没有大胆的将“娃娃”赋予人格并配有完整的服务和宣传手段,“芭比”将和无数的同类产品一样不会取得成功:——它的营销方式的由来,显然是借用了“儿童思维”来满足“儿童需要”。这是已为客观认可的科学性。

同样的,罐装氧气的出现,给人以“重金属感觉”的太子车的出现,隆胸、隆鼻等美容技术的出现,等等,都可被视为对“概念产品”的开发,对“概念营销”思想的领悟。

这一开发过程已经基本成为生产者和经营者参与市场竞争的一种利器。可以说,对产品开发的热情,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引起企业的重视,而突出产品的“新”宇更是企业之所共想。如:DHa、SoD、贝侦素、无氟冰箱、“绿色”电脑……

这一过程中,无疑给许多企业带来了商机和生机!具有理性认识的经营者会看到:需求是由“新的功能”、“新的适用性”等方面带来的,且需求本身是“变动的、上升的”。丽更多的经营者仅从感性认识或摆脱不掉的短期型投机行为出发,主观地认定“货卖一张皮”、主动地践行“货俏七分吹”,这样就完全背离了概念营销的宗旨。因此,我们看到:新的产品、新的服务尽管很多,但能够很好地发挥“概念营销”的作用的并不多。这里面的因素,除了有对概念营销理论认识的不足,更多的是企业经济行为的市场化程度有待提高。(三)

概念营销的最集中体现是在企业的促销策略上。“像卖糖果一样地卖柏林墙”,与其说是“产品概念”的体现,不如说是“促销概念”的体现。——它能够使世界各地的旅游者把那段“冷战的历史”、“对峙的社会制度”收入囊中,赋予原柏林墙“废墟”以永远的历史反思。因而,分割后的柏林墙也就被乐于接受。

现代促销手段极大地体现了概念营销,如“以旧换新”或“还本销售”。前者用“旧产品”换同一企业或同一品牌的“新产品”,顾客补足品质差额。显然,于企业的思路是这样的:“以旧换新”可保证顾客的重复购买(因为,旧货即使有残值,于顾客面言,“重置成本”也是较高的);实际上是隐性的让利促销(旧产品的回收可视作是无价值的,但实际的让利却使顾客理解为“以旧换新”)。这种做法的成功之处是明显的。企业尤其不必承担价格下落的风险。后者,于消费者是一种受到参与作用的消费行为,它的召唤力几乎等于“购物不要钱”。虽然具有一定商业意识的购买者会计算出“自己并不嫌什么”,但短时间内也无法抵御“还本销售”对心理上的巨大诱惑!因此,一段时间,“还本销售”曾大行其道,住房、电器、皮衣……纷纷许诺,预支“明天”的信用。而这一营销方式的最终失败仍应归结于“市场化”。

但,概念营销的应用仍然在较大程度上普及开来!

先是自助式销售和自助式服务。如今,超市已经在市场上普及了。且不论多数是否属于真实意义上的超市(硬件水平低),但开架售货是受推崇的外在形式。与此同时,不少餐饮企业开始实行自助就餐。应该说,这种“自助式”的经营方式是符合市场、特别是城市市场的消费特征的。它通过“无人售货”或“无人服务”实现了对传统经营模式的突破。还应该说,它在许多商业发达的国家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但在我国市场出现的“自助销售”,商品丢失严重;“自助就餐”食品浪费惊人,却是一定程度上对这一“概念营销”的否定!

其次,由“顾客自主定价”的餐馆、演出等服务形式在国内部分城市出现了。即顾客或就餐(上海)、或看芭蕾(南京),可集物质上或精神上满足之大成,凭感觉付费,凭良心结帐。——这种方式也算是舶来品。但就其商业目的和形式来说则是全新的。即在目的上含有极大的取悦于民、昭示诚意于民的淡化商业意图的用意;形式上,则果敢地将自己摆在被动的位置上,主观地期望与顾客间达成一种默契的信用关系。——可以预言:这一营销方式具有极大的风险性!同时,它对于企业的管理和质量要求等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利益获得成为一种赢得顾客满意的间接结果。因而,它较大地影响了企业盈利的可操作性。但尽管如此,它仍然作为一种“概念营销”方式出现了,而且在某些信誉可靠、知名度较高且消费者群相对固定的企业中取得了良好的收益!——实践也证明,这一营销方式的适用面极窄。对于对服务水平要求不高、缺乏消费经验和购买者心理准备不足的情况均不适应。因而,它的生存土壤是在于具有良好消费习惯的都市。

以此看来,概念营销是否根本不适宜我国的市场?(四)

在庆祝建国45周年前夕,北京天安门管理处委托中介公司向社会拍卖了被替换下来的天安门城楼上的“大红灯笼”。这些灯笼已悬挂了几十年,拍卖的是其中的部分。这一举措应该说是市场意识的催化。但从形式上看,却属于“概念营销”。

沥江省绍兴市的几家企业,借鲁迅作品之名,靠“牌子”经营,效益显著。典型的有:“威亨酒店”、“孔乙已”牌茴香豆,“阿Q”牌帽子等。这也属于“概念营销”。

贵州神奇公司,开风气之先,允诺“无效退款”,是属概念营销。如今,据“京沪穗深四市城市居民对广告接受程度”的调查,“保证无效退款”一项四市平均为27.40%,列调查十项指标的第二位。

……

家庭经营的概念篇6

在各大企业不断提出新概念的同时,也让用户对于互联网电视产生了比较高的期望,不少厂商认为做个盒子,或者做个电视机,硬件匹配就是互联网电视,就是4K电视,但用户关注的却是收看的体验和你能提供的相应服务。因此,在当前的用户需求与互联网电视企业之间,存在着一道需要逾越的鸿沟。5月21日,来自行业协会、广告学界、广告公司、品牌广告主、研究机构、互联网电视服务企业等各界十余位专家、学者、企业家、观察家在北京以“互联网时代的电视形态变革”为主题,在中国最大的互联网电视服务商优朋普乐开展了一场关于互联网电视的研讨,到场的专家一致认为,研究互联网电视的受众,对于推动互联网电视行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产品过度营销:消费期望需要服务去满足

概念炒作提升了消费者期望,却满足不了期望。业内,拿着互联网电视概念卖产品一度成为热点,趋之若鹜的不乏互联网公司、传统硬件厂商、牌照和内容运营商,互联网电视盒子被多方过度营销,热捧至极。一时间,让不少消费者认为只要换个“盒子”,便可享受互联网电视带来的收视福利。然而,当期待更高清、更精致、更流畅体验的互联网电视用户、遭遇内容匮乏、清晰度差、播放卡顿、3D和4K功能无内容匹配等不良体验之后,消费热情与对互联网电视产品的信心都将一落千丈……

尼尔森网联首席顾问孙虹海指出,互联网电视时代,受众正在向家庭大屏迁徙,但互联网电视必须注重用户体验和服务。使用互联网电视的用户比较看重互联网电视的“视频内容清晰度”和“视频播放流畅稳定性”,占比分别为75.5%和67.5%.

对此,国内互联网电视用户规模最大的集成服务商优朋普乐董事长兼Ceo邵以丁表示,当前是多屏时代,但对用户而言,电视才是每个家庭最大的屏。针对这块屏幕,必须从用户的核心需求展开工作,充分考虑消费者可能遇到的电视机产品换代、盒子产品替换、家庭网络提速、互联网电视内容平台支撑等等问题,这些都是影响用户体验的核心问题。

可见,从行业和产业高度来看,互联网电视大发展,依靠单方面的产品过度营销,其目标是与互联网电视用户的终极意愿背离的,必定是一条死胡同,难以为继。拿概念当令旗,过度营销产品是不行的,“满足用户的核心需求”才是行业应有的共识。

重新定义用户形态:不能用“观众”概而论之

对于互联网电视用户,参加研讨会的各界专家纷纷指出,互联网电视是符合当前家庭用户收视需求的电视形态。互联网电视的用户人群,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电视观众,他们将引领新的收视时代。

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中心沈虹认为,互联网电视的受众,不能用一个简单的观众概而论之,一方面要注重对于用户的形象化的素描,要注重每一个互联网电视用户背后的洞察,例如针对看同一个节目的不同受众,是否可以推送不同的广告,这些都是互联网电视的优势。互联网电视企业需要认真的去分析这些用户的形态和数据。

国家广告研究院副院长张翔教授也认为,互联网电视突破了时空概念,消费者自主性更强,其受众不仅仅是优众,而是可以更加细分和切割的族群。

首都经贸大学广告研究所所长杨同庆指出,一家人回归客厅看电视,也意味着亲情和分享的回归,因此受众需要考虑生活者的概念。商业趋势观察家肖明超对此表示赞同,他认为互联网电视在重构家庭的娱乐文化。

基于用户需求:以服务和精准营销赢得市场

日前,有业内人士指出,互联网电视行业发展,需要骨干企业共同整合,构建生态圈模式,向“智能+互联网”、“产品+服务”、“产品+体验”等战略模式转型,以用户为主的模式之争更加激烈。互联网电视需要绿色的生态圈,产业链条的整合之外,服务和体验必须成为战略构思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用户为原点和出发点,多方整合,势在必行。

家庭经营的概念篇7

一、对争议问题的一种模拟

探讨如何使农业生产者的收入提高,应该站在整个国家资源分配有效性的角度来思考。假设有一个小国,只有100亩耕地,100个劳动力,50个稳定的非农劳动就业岗位,这非农劳动机会的平均收益恰好等于1个劳动力耕作2亩土地所得的平均收益。这时,社会分工出现一种均衡:50个劳动力种地,称为农民;50个劳动力从事非农产业,称为工人。两种劳动力生产收益相当。时过境迁,农民人口由50个增加到了100个,而工人人口保持50个不变,耕地面积、非农就业岗位及技术条件都没有改变。这时,农民一个劳动力只能耕作1亩土地,收入只是工人收入的一半。为了提高农民收入,有专家建议,应该扩大经营规模,土地1亩太少,应该让土地集中一些,一个劳动力种2亩,这样农民的收入就可以与工人一样了。可是,如果1人2亩,100亩耕地只够50个人种,剩下的那50个人怎么办呢?这个专家并没有考虑这个问题。现在让100个人种100亩地,尽管收入较低,至少没有人饿着。如何在现有的资源状况下,让这150个人都生活得更好,这才是真正重要的问题。

让150个人生活得更好的思路很简单,一是千方百计增加稳定的非农就业机会,二是促进农业技术进步,提高土地生产率。为了农业技术进步,有人出国考察,发现邻近有个国家使用大机械种地,一个人就可以种50亩,然后回国建议,应该采用大机械,这样一个人就可以种很多,种地的人收入就可以比工人还高了。小规模不好,因为它用不了大机械。可是他忘了,100亩耕地2个人就种完了,收入也大大提高了,但还有98个人不知道生活该怎么办。在其它新技术的推广、使用以及产业化发展思路上,也出现了类似的问题。

大家都明白,在相同条件下,对种地的人来说,种10亩地总比种1亩地好。然而,这里只有100亩,靠种地为生的有100个人。技术进步的关键在于如何让适合本国的经营模式有更高的产出,而不是削足适履,让本国的经营模式适合某种特定的技术进步方向。

二、土地的社会保障、补充就业功能不容忽视

上述假设案例其实是我国当前农业经营问题的一个缩影。中国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特征决定了中国的土地制度具有重要的社会保障功能。除非非农产业的发展足以容纳大部分劳动力,而且保证能够让所有家庭都具有较稳定的生活保障;同时,社会保障制度足以覆盖所有的人群。否则,土地的保障功能无论如何都不能丢弃。“市场主义者所期望的产业化农业充其量也许可以解决几百、甚或几千万人的劳动生产率问题,它绝对解决不了中国3亿务农劳动力的问题以及其一半的隐性失业。农村在相当长的时期将仍然处于人多地少的小农经济局面。如果真的完全进行大规模经营,在贫富分化之上,农村的1.5亿隐性失业者立刻会变成显性失业者,其后果不堪设想”①。

农民在外打工,没有放弃自己的土地,这是因为土地一方面可以在其没有工作的时候为其家庭提供维持生存的基本保障,另一方面可以让家里的老人、妇女、小孩等不适合或不方便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成员能够利用其劳动能力为家庭增加收入来源。有人认为,土地闲置是对资源的浪费;也有人认为,经营土地的人只是一些劳动能力较弱的人(所谓386199部队),不利于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这是一种纯生产力、纯农业生产的视角。如果从社会保障和家庭全要素收入的角度来看,判断就不会这么单纯。农户是理性的。如果他们选择让土地闲置而不愿让土地流转,多是因为他们的非农就业并不能稳定地保证他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衣食无忧;而让老人、妇女、儿童在家做农活,这是一种家庭全要素收益最大化的一种选择,一则增加收入补贴家用,二则为这些无法在劳动力市场就业的成员提供了非正式就业机会。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偶尔闲置耕地(而不是对耕地进行破坏性的改造),对农业生产力的储备和发展并非坏事;针对老人、妇女、儿童做农活的状况,技术进步的模式考虑的应该是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采用合适的方式、方法、方向来进行农业技术升级和现代化改造,而不是机械地从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既有思维否定这种经营模式。

三、讨论土地规模不能舍本逐末

在讨论农业经营规模问题时必须明确:第一,我们的目的在于让所有的人民更幸福。提高生产力水平是为达到这一目的而采取的方法。提高生产力水平的方式有多种,如果某些方式尽管有助于提高生产力水平,却只是让少数受益而让更多数人福利受损,这种方式不应该被选择。第二,农户的收益是家庭整体收益的概念。这种收益来自家庭所有成员的劳动,可以来自于农业劳动也可以来自非农收益,既包括现实的收益也包括风险的化解能力。考察农民收入问题,不能仅仅使用某种类型的农业生产活动的收益来衡量。第三,农业的生产效率是一个全要素收益概念。进行生产效率的评价,不能纯粹地评价劳动生产效率或土地生产效率。从农业生产力的角度看,土地的生产效率是一个更有价值的概念,而从农民经营农业的收益角度看,可能劳动生产效率更具评价意义。全面地评价生产效率,必须综合考虑土地、劳动力和资金等要素的综合生产率。仅执一端,都将失之偏颇。

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农业的小规模经营将长期存在,这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但这不构成我国农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根本障碍。不管从经济理论上还是生产实践上,“规模经济”并非一个准确有效的概念,极易产生误导。在农业经济领域这个问题尤其突出。“规模经济”所包含的两个核心思想――成本分摊和促进分工,都不是构成“规模经济”理念的充要条件。生产力发展的更重要因素在于促进分工和协作。我国农业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于经营体外部分工和协作发展不足。农业结构升级应该基于小规模的经营背景,促进外部分工、降低协作成本,而无需过多地强调“适度规模”。“适度规模”的提法在一些主要的政策文件中出现,非常容易地让地方的决策者推而广之。而且,在政策理解上,往往更强调规模,而忽视适度。事实上,适度的“度”是非常难以把握的。土地的流转、规模的变迁是一个内生的过程,各级政府不应从政策导向的层面促成这种变化。政府的工作重心应该是为劳动力的流动和转移创造低障碍、低成本的环境和充分的机会。农业的生产和保障功能需要政府平衡把握,哪个也不能偏废。

注:

家庭经营的概念篇8

关键词:家庭共有财产;涵义;来源;认定

中图分类号:D9文献标识码:a

“家庭共有财产”是一个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被大家广为接受的概念,但在我国目前的法律体系中,并没有关于该项内容非常明确、具体的规定,即使在学术界对它的内涵、特点及相关法律问题仍然存在模糊的认识,以致往往和家庭财产、夫妻共同财产等概念发生混淆,给家庭财产纠纷的处理带来了很大不便,因此对“家庭共有财产”的内涵、来源及认定标准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家庭共有财产的涵义

家庭共有财产主要来源于家庭成员间的共同劳动和共同积累。在学界,一般将家庭共有财产定义为:在家庭中,全部或部分家庭成员共同所有的财产。换言之,是指家庭成员在家庭共同生活关系存续期间共同创造、共同所得的财产。这个概念由于简明扼要地描述了家庭共有财产的特点,因此被大家广为接受,但是要深入了解家庭共有财产的涵义,必须明确以下几点:

1、家庭共有财产区别于家庭财产。在我国目前正式的法律文本中,只出现有“家庭财产”的字眼,没出现过“家庭共有财产”的字眼。比如:《民法通则》第二十九条:“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的债务,个人经营的,以个人财产承担;家庭经营的,以家庭财产承担。”其实,这两者在内涵上是有区别的。在这里,“家庭财产”只是一种笼统的表述,具体来说它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家庭共有财产、夫妻共同财产和家庭成员个人的财产,而家庭共有财产只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2、家庭共有财产既包括全体家庭成员共同所有的财产,也包括部分家庭成员共同所有的财产。虽然有的学者认为,部分家庭成员的共有财产来源往往是部分家庭成员共同的创造或经营活动,并不直接承担保障家庭稳定存续的重任,其实质更类似于家庭成员个人的财产。但笔者认为,这样区分的意义不大,不管是全体家庭成员创造还是部分家庭成员创造,在法律属性上都没有太大差别,在遇到法律纠纷时,只要能够确切地判断出这部分财产的具体归属即可,没有必要再划分为全体家庭成员共有财产和部分家庭成员的财产。

3、家庭共有财产不包括夫妻共同财产。虽然家庭共有财产包括部分家庭成员的共有财产,但它在内容上区别于夫妻共同财产。夫妻两人虽然也算是家庭成员的一部分,但是夫妻共同财产的取得与其他家庭成员共有财产的取得方式不同,它只以夫妻婚姻关系的存续为条件,不要求夫妻双方都必须共同参与创造。但家庭共有财产的共有人不仅以“家庭成员共同生活关系的存续”为条件,而且还要求他们都必须共同参与了家庭共有财产的创造。当然,家庭成员的这种“参与”不一定是直接参与了家庭共有财产的创造,也可以像有的学者指出的那样,是指对整个家庭做出了贡献。

4、家庭共有财产间的共有关系实质上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合伙。根据《民法通则》第30条的规定,个人合伙是指两个以上公民按照协议,各自提供资金、实物、技术等,合伙经营、共同劳动的行为或组织形式。而家庭共有财产实际上也是家庭成员之间以不同的方式,共同劳动、共同经营、共同创造的财产。他们对家庭共有财产的所有权也类似于合伙人对合伙财产的所有权。只是家庭共有关系中,由于家庭亲属关系的存在和道德伦理因素的影响,人们一般不会像合伙关系那样用明确的合同来对这部分财产进行明确的约定而已。

二、不同模式下家庭共有财产的来源

明确了家庭共有财产的涵义之后,我们来探讨家庭共有财产的来源。由于现实生活中家庭模式的多样化,使不同家庭模式下家庭共有财产的来源看起来不太容易判断。实际上,不管是哪种模式下的家庭,按照理论上较为普遍的说法,其家庭共有财产的来源都可概括为三个部分:一是家庭成员共同劳动、共同创造的财产;二是家庭成员共同继承或共同接受赠与所得的财产;三是家庭成员个人取得但约定为家庭共有的财产。下面,分别对不同模式下家庭共有财产的来源进行探讨:

1、夫妻两人及未成年子女。这是一种最典型、最简单的家庭模式。因为当一个家庭内部只有夫妻两人时,家庭共有财产就是夫妻共同财产,没有进一步分析的必要。当夫妻两人生出子女时,家庭共有财产的范围才和夫妻共同财产的范围有所区别,这时的家庭共有财产主要是指夫妻两人和未成年子女共同所有的财产,它一般来源于全体家庭成员共同接受赠与的财产。不过,这种财产通常情况下数额不会太大,而未成年子女这时又不能够为家庭共有财产的形成做出太大贡献,所以在这种家庭模式下,家庭共有财产的数额往往很少。

2、夫妻两人及成年子女。当子女成年以后,他们具备了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既可以和父母共同劳动、共同创造家庭共有财产,也可以独立劳动单独创造个人财产。对于自己单独创造的个人财产,成年子女既可以把其中一部分赠与父母,作为父母的夫妻共同财产,也可以赠与整个家庭,作为家庭共有财产。这时,家庭共有财产的数额便逐渐增大。在整个家庭财产中,既有父母两人的夫妻共同财产,又有成年子女的个人财产,还包括父母或子女分别创造但约定为家庭共有的财产。

3、夫妻两人及成年子女和配偶。在这种家庭模式下,整个家庭财产的数额会进一步扩大,但各种不同类型的家庭财产之间的界限也会逐渐变得模糊,在现实生活中也最容易发生纠纷。实际上,这时的家庭共有财产在理论上界限仍然非常分明,同样是包括上述三个组成部分,只是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在财产纠纷发生之前一般不会对每项财产的权属都约定得那么明确,而当财产纠纷发生的时候才会导致对家庭共有财产认定的困难。

三、家庭财产纠纷中房屋产权的认定

在各种家庭财产中,房屋属于数额较大的一项财产,它在整个家庭财产中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有关房屋产权的家庭财产纠纷在现实生活中占有相当大的部分。为了方便讨论,我们先看下面案例:

甲、乙两人是夫妻,结婚时与甲父母同住。婚后不久,甲、乙两人在县城以甲的名义买了一套新房,房款6万元。其中,甲、乙两人出资4万元,甲父母出资2万元。购房后,甲、乙两人搬进新房居住,甲父母也时常到新房居住。日后,甲、乙两人感情产生裂痕,对该房屋的权属问题发生争议。甲称,该房屋是甲、乙及其父母共同生活关系存续期间,共同投资、共同所得的财产,应属家庭共有财产。乙称,该房屋是在甲、乙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甲的名义购买,应属夫妻共同财产,不是家庭共有财产。

这种案例在现实生活中广为存在,争论的焦点在于如何区分家庭共财产与夫妻共同财产的界限?笔者认为,在本案中应将该房屋的产权确定为甲、乙两人的夫妻共同财产,依据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二十二条第二款的规定,该款规定:“当事人结婚后,父母为双方购置房屋出资的,该出资应当认定为对夫妻双方的赠与,但父母明确表示赠与一方的除外。”在本案中,甲父母对新房的出资刚好具备了上述条款中“父母为双方购置房屋出资”的两个典型特点:一是房屋以(新婚)夫妻双方(或一方)的名义购买;二是新购房屋主要为(新婚)夫妻居住。所以,该房屋应确定为甲、乙的夫妻共同财产。

这时就会出现一个问题,如果按上述规定来判决的话,是否就意味着家庭共有财产的概念出现错误了呢?其实不然。“家庭共有财产”的概念并没有什么不当的地方,关键在于如何理解“共同创造、共同所得”的含义。按照我国相关规定,房屋的产权是以登记为准,而不是以居住为准。不管房屋的现实居住状况如何,也不管当初父母在购买房屋时的本意如何,房屋的产权只能归房屋产权登记人所有。所以,在上述案例中,即使甲、乙两人没有居住在新房内或者他们和父母一起住在新房内,都不影响房屋产权的归属。

这样一来,是否意味着对出资的父母是一种不公?其实,这只是一些人的误解。法律虽然规定“当事人结婚后,父母为双方购置房屋出资的,该出资应当认定为对夫妻双方的赠与”,但根据我国《合同法》第一百九十二条的规定,受赠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赠与人可以撤销赠与:“(一)严重侵害赠与人或者赠与人的近亲属……。”房屋的赠与属于一种数额较大的赠与行为,一旦赠与后子女因感情问题离婚产生财产纠纷,就会给赠与人带来很严重的后果,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适用该条第一款的规定,以“严重侵害赠与人或者赠与人的近亲属”为理由撤销赠与。这样一来,为房屋出资的父母虽然不能作为房屋的共有人,但可以要求房屋所有人(即夫妻两人)返回赠与财产,这样同样可以保障出资人的利益。

四、家庭财产纠纷中其他财产产权的认定

在家庭财产纠纷中,房屋产权的确认可以房产登记为准,那么其他家庭财产产权的确认又该以什么为准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认定:

1、家庭成员是否共同参与了这部分财产的创造。家庭共有财产与夫妻共同财产的一个最大区别就在于夫妻共同财产只以双方婚姻关系的存续为条件,不要求夫妻双方都共同参与了财产的创造。但家庭共有财产的共有人不仅要以“共同生活关系的存续”为条件,而且还要求他们必须共同参与了该部分财产的创造。这种“参与”是他们成为共有人的必要条件。当然,参与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是提供体力劳动,也可以是提供资金,还可以是其他方式等。

2、家庭成员是否为整个家庭做出了贡献。即使某个家庭成员没有直接参与家庭共有财产的创造,但是如果他对整个家庭的生产、生活做出了贡献,也可以把他算做家庭共有财产的共有人。比如,在农村承包经营户中,有的家庭成员虽然没有直接参加田间劳动,但是她在家中照看子女、料理家务,为其他家庭成员从事田间劳动创造了条件,这样她也可以被认为是家庭共同财产的共有人。

3、家庭成员的个人意志。个人意志是家庭成员在参与创造某项财产时的主观心理态度,即是否想成为该项财产所有人的一种意志。一般情况下,当某个家庭成员参与创造家庭财产时,就意味着他希望成为其中的共有人。但在有些时候,某些家庭成员虽然也参与了财产的创造,但是他们并不想成为这项财产的共有人,而是将这部分财产赠与给其他家庭成员。这种情况下,财产的权属当然就要尊重家庭成员的个人意志了。

总而言之,以上三点必须综合起来考虑,根据“家庭成员是否为该部分财产的创造或整个家庭作出了贡献”这个标准,附之以“家庭成员的个人意志”进行判断,就可以对家庭财产中的一般动产来进行认定,看其是否属于家庭共有财产。

(作者单位:罗定职业技术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杨立新.共有权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49.

[2]徐汝兰,栾爽.浅议家庭个人财产与家庭共同财产[J].丹东纺专学报,1997.1.

家庭经营的概念篇9

要有预见与把握“热点”的意识,智慧

要预见与把握热点,最主要的是要善于对政治、经济、军事、体育、文化等涉及千家万户的信息予以知晓、前瞻与充分利用。2002年风靡全球的电影《哈利・波特》将在我国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陆续上映,一些商家分析认为,届时必将出现“哈利・波特热”,便看准时机开发推出了“哈利设特”的玩具,引来大批“哈利・波特迷”前来争相抢购,在该片上映前一个多月就掀起了抢购潮,狠赚了一笔。而出版商哈妮则是很快策划《哈利・波特》一书的出版发行,当年,随着《哈利・波特》开播并形成“热点”,有关《哈利・波特》的头版数万册也随之销售一空。显然,这些策划的成功在于对“哈利啵特热”的预见与把握。

“热点”是共有的,若经营者对“热点”开发巧妙,推出具有新创意的、附加值高的商品,更会给酒类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善用事件行销,制造热点

事件行销的本质就是利用热点话题、事件为企业扬名,而小企业敢借国际航天来巧打营销,其勇气和智慧堪称经典。2001年3月,航天飞机“和平”号残骸将降落。一家名为tacoBell的食品公司在距澳大利亚海岸15公里的海面外设置了一处浮标,浮标面积为144平方公尺,标有靶心和“免费玉米卷”的紫色粗体字样,它允诺,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如果能够在3月23日坠落时正好落到这块浮标周围500平方米上,那该公司将为每个美国公民免费赠送其生产的玉米卷,为此它将花费1000万美元的代价。而当时航天科学家预计“和平”号残骸将降落在新西兰和智利之间长6000公里、宽200公里的区域范围内。

于是,在“和平”号坠落过程中,数百万美国人都在电视机前大喊着tacoBell公司的名字,希望能如愿以偿。尽管如此,“和平”号坠落的碎片还是没能击中目标,结果美国人失去了一次免费吃玉米卷的机会。但是tacoBell的名字却让美国人从此印象深刻,取得的效果却比很多砸下重金的企业还要好。这或许能为国内酒类企业提供营销创意的灵感。

利用节日经济,制造热点

一年的节令可分成四类,一是法定节日类:元旦、春节、三八节、五一节、教师节、八一节、国庆节等;二是非法定节日类:情人节、母亲节、父亲节、元宵节、复活节、圣诞节等;三是民俗时令类:夏至、冬至、立冬、七夕等,四是商家自定节日类:店庆日、服装节、风筝节、美食节、芦柑节等,名目繁多。

可以说,如今重要的节令往往是很好的市场热点、促销卖点,繁多的节日成了商家掘金挖银的难得商机。尤其是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假日经济为企业打开了市场通路,为抢占市场份额提供了良好的空间和契机。

因此中小厂商如何挖掘现有潜力,如何抓住社会热点、打好“假日牌”,全面有效开展假日营销,是厂商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分享假日经济的重点。

一是要有效把握节假时机,利用节假日进行针对性热点促销,将会给企业带来新商机。比如,六一儿童节,某饮料厂商与婴儿用品类厂商、胶卷供应商共同举行“宝宝爬行摄影大赛”,吸引众多家庭的关注;除夕前期,某百货公司通过举办“合家欢家庭厨艺表演赛”,渲染着浓烈淳厚的传统文化韵味;端午节,某罐头企业举行“全市欢乐颂包粽子比赛”,营造出一个令人瞩目的端午节活动。这些活动抓住节日特点,寓动于乐寓乐于销,不时烘造热点,塑造不同鲜明活动主题,激发了众多消费者参与,从而捧得钵满盆盈。

二是结合节日特点,从细分市场与消费人群入手,巧造热点。比如说古井贡针对升学群体,展开“金榜题名时,美酒敬父母,美酒敬恩师”的活动,针对老干部群,举行“美酒一杯敬功臣”的活动,针对新婚群,展开“免费送丰田花车”等系列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利用公益行销,制造热点

当企业面临社会热点事件的时候,如果企业首先关注的是公众利益,考虑了社会效应,遵循社会热点的社会传播性,顺势而为,就有可能在社会焦点事件中鹤立鸡群,获得更高的关注点和社会价值。

2003年非典时期的成功营销典范中,不可不提威露士。在非典来临之前,“威露士”品牌在中国市场的销售处于瓶颈期,毕竟大多数的中国家庭还没有非常注重家庭卫生和安全。而在非典事件之中,“威露士”果断采取的一系列“非典”营销实验迅速奠定了其在消毒市场的霸主地位,并很快提升了一把品牌的美誉度。它率先在广深地区捐赠37吨价值100万元消毒洗手液,这是当时继非典事件出现以来第一个大规模捐物的品牌,亦引起媒体的高度关注,争相报道。随后“威露士”又在其他地区捐赠,逐渐声名远扬,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从2008年开始的三聚氰胺事件,百姓对于商业伦理和社会责任的关注度更高了,因此企业更要加强公益形象的传递,通过各种活动来提升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制造百姓关注的热点,引导消费者的注意力,让消费者在“寒冬”感受到企业的暧意,引起消费者注意、认同,从而把控市场和发展趋势。

赎卖概念营销,制造热点

消费热点是培育出来的,需要不断创新营销,而要想成功进行“热点营销”,一种办法就是要抓住概念,找准热点。在营销上,一个产品必然要有一个很好的概念才会产生热点,否则产品就没人会买。

事实上,消费者也需要这么一个概念,才能决定自己是不是有这个购买的需求,我们习惯上称之为“销售概念”,譬如,水解渴,但经过设置之后,水则成了“有营养的水”或者经过“27层净化”的水等新的概念,这是概念在营销中的突出点。

营销概念通常首先在名称与内容一起产生作用,有时候好的产品名称就直接形成概念,并且赋予了丰富的概念联想,譬如“真功夫”、“全真教”、“农夫山泉”等。在营销中,概念越精确合理,产品就会好卖,反之则很难!海尔防电墙是一个概念,海信变频空调也是一个概念;排毒养颜是一个概念,五谷道场非油炸方便面也是一个概念;营养快线是一个概念,特伦苏也是一个概念;商务通是一个概念,全真教学习机也是一个概念。这些案例值得我们酒类企业学习借鉴。

在当今市场营销中,营销概念无处不在,有概念并且达到完美的产品必然会产生热点效应,获得成功,而不会售卖概念或者概念模糊错位的,其必然导致寂寞。

利用新品类营销,制造热点

如今每个行业领域的每一个品类,几乎都成了“红海”,挤满了竞争者,后来者如何取胜?是设法从既成市场中分一块蛋糕,还是用看似不确定的新品类中开创一片新天地?胜算到底在哪?

市场告诉我们酒类企业:“第一”胜过“更好”。创造一种热点的新产品,开创一种热销的新品类,在人们心目中先入为主,比起努力使消费者相信你可以比同类产品提供更好的产品要容易得多。

家庭经营的概念篇10

关键词:参与;社区旅游

1.社区旅游

社区旅游的概念核心是"社区"。由于社区旅游概念的特殊性,不同学者在研究视角和方法论上各有不同,关于社区旅游的概念界定也存在不同的解释。社区旅游突破了传统旅游、生态旅游、人文旅游只关注旅游发展,无心关照社区居民的缺点,将社区居民的参与程度作为衡量社区旅游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在经济、环境、社会效益最优化、最大化的基础上,从社区互动、进化和结构优化的角度指导旅游开发,居民参与是核心。

2.诸葛八卦村旅游业发展现状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诸葛八卦村客源市场在逐渐扩大,从最初的周边,扩展到更大的三级市场。游览形式也从简单的观光到休学、度假等方式,呈现出多样化。1994年门票收入2.2万元;经过十年发展,2005年门票收入突破500万元。然而,依然存在人均旅游消费低,典型的门票经济,餐饮、娱乐、住宿、购物所占比重小的特征。

3.社区居民参与旅游现状调查

从参与形式,参与意识、参与经营活动情况三个方面分析社区居民参与旅游情况。

3.1参与形式

首先,参与热情高涨化。有近90%的居民殷切希望政府加大旅游开发力度,为更多的人解决就业。

其次,参与方式多样化。主要有家庭酒店、旅馆、商铺、交通运输、零售小摊、直接参与旅游服务等。

最后,参与制度明朗化。政府支持居民参旅游业,制定了一系列措施,为繁荣社区旅游多做贡献。

3.2参与意识

经过调查,60.4%的居民愿意参与旅游发展规划,55%的居民认为能参与到旅游开发与规划当中,近40%的居民认为旅游开发与规划和村民无任何关系。近60%的人愿意到旅游行业工作,多是在家待业或者年纪大的男性居民。

社区居民参与旅游规划开发的意识不成熟。分析如下:一,居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对旅游开发与规划不甚了解;二是全职性从事旅游工作工资少,待遇差。

3.3参与经营活动

调查显示,近90%的居民表明愿意参与旅游经营活动,主要形式有家庭旅店、饭店、旅游纪念品制作、旅游交通等;74%的居民直接或者间接从旅游发展中获益;由于年龄、资金等原因,26%的居民无法从事旅游经营活动。40%的居民表示旅游经营活动收益占家庭年收入的25%左右,20%的居民表示旅游经营活动收益占家庭年收入的26%-50%,10%的居民表示从事旅游经营活动收益占家庭年收入的50%以上。

分析原因,社区居民参与旅游经营活动的意识相当强烈,已有部分具名从中受益,且为家庭主要经济来源。然而,受资金短缺、无心经营、地理位置差等客观因素影响,居民参与旅游经营活动涉及面窄,获利面有限。

5.结论

5.1存在问题

诸葛八卦村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处于发展阶段。参与现状表现为:1.形式单一。多是经济性参与--经营饭店、旅馆、商铺等。2.目标直指经济利益。居民参与旅游的目的多为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很少考虑景区文化环境的塑造。3.参与能力弱。大多数居民受受文化素质与经济来源不足的影响不能参与到旅游行业当中。4.收入不均衡。在少数参与者当中,由于地理位置、人员性质等原因,使得利益分配产生不均衡现象。5.机制不完善。居民缺乏参与旅游正确的引导,缺少参与平台,相关政策制定不能与村民积极的参与意识相配套。

5.2建议

如何改善居民参与旅游的现状及提高参与能力,结合现状提出以下机制。

5.2.1建立社区参与旅游规划与决策机制

社区居民是旅游目的地的主人,有权参与到旅游规划和决策当中。让更多懂旅游、想干旅游的居民参与到旅游整体规划当中,能更好的反应居民心声。

5.2.2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

社区居民是旅游开发过程的利益相关者,有权从旅游开发中获得利益。可以采取直接分配与间接分配相结合的利益分配模式。争取更多的机会,让更多的居民参与到旅游活动当中,对于地理位置偏僻、无力经营等居民则给予一定的经济资助。

5.2.3落实业务培训,提高参与能力

建立旅游教育培训组织。定期邀请景区、酒店等相关行业培训师,组织开展旅游从业人员业务培训,规范旅游服务标准,为树立旅游良好形象做好保障。

居民作为旅游文化的继承者,他们是村落文化旅游资源的参与者,居民参与社区旅游程度越深、社区旅游发展才会更加和谐。

参考文献:

保继刚等.社区旅游发展研究述评.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3(4):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