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公司健康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0:43:26

保险公司健康管理篇1

保险公司纷纷开办医院

2015年1月5日,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与我国香港主板上市公司康健国际医疗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健医疗”)签订投资协议,拟斥资近17.5亿港元投资康健医疗。投资完成后,中国人寿集团将持有康健医疗24.59%股权,为公司第一大股东。国内寿险业龙头中国人寿开始布局健康产业,“保险+医院”的健康管理模式正在推进。

这种模式在业内并不新颖,但其“入主”香港地区头号私人连锁医疗机构“康健医疗”的举动,却有一定的典型意义。中国人寿称,发展从传统的健康保险扩延到健康管理、健康服务的“大健康”。此次入主康健医疗,是中国人寿推进大健康战略的重要举措,未来公司将继续积极探索参与大健康产业链的途径和方式,寻求中国及全球范围内的医疗产业投资及发展机会。

此前,在保险业已有公司投资健康管理机构的零星案例。如今,随着“保险保障+健康管理”的保险业务发展趋势的日渐清晰,各大保险公司正在积极参与国内健康产业链的整合,一支由保险公司控股的健康管理公司队伍已具雏形。中国平安是业内较早看到这一领域潜力并行动的公司。早在2008年,中国平安就通过旗下平安信托投资北京慈铭健康体检连锁机构、投资成立广州宜康医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随后又于2013年9月,与凯雷投资集团、凯辉中法基金联合出资3亿元人民币,战略投资美年大健康有限公司,共同打造健康管理平台。平安集团总经理任汇川表示,平安将来想做两个最大的垂直门户,一个是财富管理,一个是健康管理。新年的“飞船”计划中,以电子健康档案和健康管家移动平台为核心的“健康云”,成为与资产管理的“资产云”并重的一项业务。市场有一种观点认为,平安健康险业务目前的选择是与互联网嫁接起来做健康管理。

此外,中再保险、新华保险、阳光人寿等纷纷涉足大健康领域,而“开医院”仅仅是险企布局医疗健康产业的第一步。放眼全球,保险公司拥有自己的康复中心等健康管理机构,在欧美国家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等地,已有成熟的经验。

“健康管理”大有可为

为什么保险公司如此看重“健康管理”?“健康管理”又是什么意思呢?对于健康管理服务,保监会曾在2013年9月的相关通知中作过定义,是指保险公司针对被保险人相关的健康风险因素,通过检测、评估、干预等手段,实现控制风险、改善健康状况的服务,包括健康体检、就医服务、生活方式管理、疾病管理、健康教育等。

可以看到,包括pe/VC、民资、险资等资金正在涌入国内健康管理领域,保险机构无疑是最新的一个群体,也对健康管理寄予厚望。而资金为何愿意投身到“健康管理”呢?保险公司不同于简单的财务投资人,在整个健康产业链中,可以依托自身保险业务提业链上下游延伸服务,与成熟的医疗机构进行合作,共同建立对客户的保险保障配套的服务延伸。

此外,国家政策已对此给予明确支持。保险业“新国十条”提到,鼓励保险公司提供健康管理服务,支持保险机构参与健康服务业产业链整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的若干意见》也提出引导保险机构投资健康服务产业,以有关服务。

可借鉴的国际经验

保险公司健康管理篇2

关键词:产业链;健康险;费用控制

中图分类号:F84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544(2007)06-0061-02

近年来,我国的健康险一直处于外热内冷的境地,经营健康保险的视角主要集中在内部核保、核保环节中的风险控制,却很少设法调动相关参与方,尤其是医疗服务提供者主动控制费用支出的积极性,导致参与主体的利益没有得到协调,从而未能实现多方共赢。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健康险经营策略,寻找健康险经营的突破口。笔者认为,对健康险应确立产业链的经营思路。

一、打造健康险产业链的必要性

健康险产业链,是指从健康管理产业分工和协作的关联角度出发,以深化医保合作关系为重点,以加强与健康管理公司的业务合作为手段,以促进健康险持续良好发展为目标,以增加健康险附加值服务为内容,加强外部合作,通过构建由健康体检、健康管理、医疗服务、药品供应等多产业组成的健康服务链、价值供应链和利益共享链,扩大服务内涵,提升服务品质,加强风险控制,建立利益联盟和长效机制的系统工程和整体活动。打造健康险产业链的必要性在于:

1、打造健康险产业链是促进健康险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打造健康产业链,可以强化健康险的风险源头控制能力,变过去的只侧重在理赔环节上的事后风险控制方式为事前的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疾病预防以及事中的医疗服务过程质量跟踪和成本动态管控等,使健康管理从健康险销售活动开始,延伸到理赔给付前的各个经营过程和环节,通过开展健康识别、风险评估、疾病控制和给付约束等全过程的健康管理活动,提高业务的质量和风险的过程管控能力,促进健康险持续良好发展。

2、有利于提升对客户的服务品质。通过打造健康险产业链,保险公司与健康管理机构、体检公司等产业建立深层次合作,为客户提供的服务将不仅仅是保障和理赔服务,并且包括预防保健、健康咨询、健康维护等多种服务项目,这将提升保险公司的服务品质、扩大服务内涵、增加附加值服务,使保险公司服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使客户满意度得到提高。

3、有利于提升保险公司的市场竞争能力。打造健康险产业链可以为客户提供健康评估、健康讲座、健康咨询、健康维护、疾病导诊、理赔服务等全方位、多层次的健康管理服务。有利于增加客户对保险公司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巩固现有的客户资源,开发潜在的客户资源,降低疾病发生的频率和程度,进而降低销售价格,全面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能力。

4、有利于提升保险公司的品牌形象。打造健康险产业链可以加强与医疗卫生、医药供销、健康管理以及其他相关行业的有效联动,搭建各相关产业间合作共赢的平台,使健康险客户真正享受到具有公司特色、体现公司实力的规范、专业、高效的健康服务。

二、健康险产业链的国际经验

在国际上,通过打造健康险产业链取得成功的健康险公司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美国的安泰集团(aetna)和英国的保柏公司(BUpa)。

1、美国的安泰集团。作为美国最大的健康保险及医疗保障公司,安泰集团的成功经验在于,借助与医疗系统各个层面(包括医院、医生、药物及医疗仪器生产商、消费者、雇主及政府机构)的长期合作关系来施加其独特的影响力。他们通过开发一系列专有技术提高医疗管理并拓展医疗资源网络,创新医疗管理机制,激发医务人员尽力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在美国,安泰集团的医疗网络遍及全美50个州,与超过700万的专业医疗人员签有长期服务合约。另外,安泰网络还包括5400家零售药房。

2、英国的保柏公司。与美国安泰集团不同,英国保柏公司是通过拥有自己的医疗机构为客户提供医疗服务的。在医院和医疗服务中,保柏公司经营26家医院,包括英国第一家由私营公司运营的国家卫生局诊断和治疗中心。2005年,保柏公司为近20万名使用私营保险的日托及住院病人和近60万门诊病人提供服务。此外,根据与国家卫生局达成的协议,在保柏公司医院为55000多名病人提供治疗服务,另有12000名病人在国家卫生局诊断和治疗中心接受治疗。自保柏公司于1969年在英国提出健康评估概念后,现今已在英国境内设立了50家网络康复中心,成为居于领先地位的公司健康和保健预防服务提供商。它通过网络中心为客户提供全面,客户可得到在一天内完成检查、向医生咨询检查及制定个人保健预防计划等服务。同时,通过位于英国的290多家疗养院,保柏公司能为21000多名居民提供全天24小时的高质量看护服务、家庭保健和短期保健服务。20000多名BUpa员工提供此服务,包括护理员、护士、行政人员和管理人员。

三、打造我国健康险产业链的思考

1、整合自身资源,开展健康咨询等工作。保险公司可以在客户服务中心电话中设立专门的健康咨询热线,为客户提供日常健康咨询、就医指导、健康管理等服务内容。另外,公司在销售健康产品过程中可为客户赠送健康手册、健康光盘等附加值服务,增加客户的健康知识和健康维护意识。

2、深化与医疗机构的合作。(1)寻找投资医疗机构的机会。为了将“国十条”提出的支持相关保险机构投资医疗机构的政策转为实践成果,保险公司应争取监管部门的支持,积极探索投资、参股医疗机构的实现途径和操作方案。充分抓住技术水平高、社会声誉好、经营效益佳的大型医院和专科医院的新建、扩建、转轨改制等有利时机,争取通过参股、控股甚至收购等方式进行股权投资,与其建立紧密的利益共同体;有效参与这些医院的重大决策和经营管理活动,从而既可获得稳定的投资回报,也可控制医疗机构(尤其是对公司客户)不合理的收费,从源头上降低赔付率水平。(2)探索与医疗机构合作模式的创新。除了对医疗机构进行投资外,保险公司应积极探索创新与医疗机构的合作模式,以为医院提供客户资源为筹码,以医疗服务网络运用为手段,以长期合作为原则,深化与医院的定点合作关系,通过网络联接、驻院代表对医疗行为的动态跟踪和过程管理,实施“管理式医疗”,控制医疗费用开支,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机制,实现保险公司、医院、投保人三者利益的均衡。

保险公司健康管理篇3

日前,复星联合健康保险获保监会批准筹建,成为国内第6家专业健康保险公司。此前市场上已有5家专业健康险公司,分别是人保健康、平安健康、昆仑健康、和谐健康以及太保安联健康。

与此同时,阿里巴巴、康美药业、东软集团等都表示计划申请专业健康险牌照。时隔多年,资本再度掀起对专业健康险的追求热情。

保监会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健康险原保险保费收入达2359亿元,同比增长89.37%。不过摆在面前的现实是,尽管增速明显,但普遍上欠缺盈利能力。

记者查阅5家专业健康险公司2016年二季度最新公布的偿付能力报告得知,除去尚未公布的太保安联健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保安联健康”)以及和谐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和谐健康”)有328万元净利以外,其余3家都呈亏损状态。面对业内仍是“亏多赚少”的情况,看来各路资本赌的都是未来。

健康险利润跟不上保费增长

2016年上半年,健康险原保险保费总量上飞速增长,今年上半年已相当于去年一年的2410亿元保费收入,而且健康险所占比重也得以快速增长。2016年上半年,健康险原保险保费占整个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的12.54%;而在2015年年底,占比仅为9.93%。

眼看这是块肥肉,应该人人食之有味,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5家专业健康险公司大部分都呈不同程度的亏损,使得健康险仿如一块鸡肋,空抱理想,食之无味,弃之不舍。

《投资者报》记者查阅近年的年报发现,2015年人保健康股份有限公司和平安健康股份有限公司都亏损了1亿元以上,太保安联健康也亏损了5600万元。而另外两家则已经实现盈利,其中2014年还是亏损状态的昆仑健康股份有限公司,去年赚了1.52亿元;和谐健康的净利润则高达77.36亿元。

而和谐健康之所以可以脱颖而出,在一众健康险企中独占鳌头,靠得不是健康险产品本身的特点,而是跟随母公司安邦集团一向剑走偏锋的路线。从健康险公司的经营范围来看,主要的任务是从事健康管理和健康保障。然而,和谐健康险更加推崇理财型保险。和谐健康2015年年报显示,该公司当年所有保险产品中,排位第一的和谐安赢1号护理保险,规模保费达到307.18亿元,新单标准保费为30.95亿元,这意味着其中很大程度上有理财功能。

正在逐渐减亏的人保健康,其相关工作人员告诉《投资者报》记者,在认真研究健康险发展规律、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公司正在统筹处理好当期盈亏与夯实未来发展基础的关系,构建政府委托业务、商业健康保险和健康管理三大业务板块,建立包括承保利润、“三差”益、管理费收入、健康管理服务收入等在内的多元化盈利模式。不过由于目前正处在投入阶段,公司各项支出都比较大。

成本高风险大是最大难题

健康险是指保险公司通过疾病保险、医疗保险、失能收入损失保险和护理保险等方式对因健康原因导致的损失给付保险金的保险。作为极具专业性的商业健康保险,相对于传统寿险和财险,遇到的风险更复杂,对产品精算的要求更高。而且与普通寿险业务在精算原理、风险控制、经营模式等方面有明显不同。

投保人、医疗机构和保险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冲突难以协调,管理难度较大,极易导致医疗费用的失控和保险公司经营风险过大。保险公司因扩大调查范围和增加核查人员,导致经营成本的不断攀升,且风险管理水平滞后。保险公司由于专业医疗技术人才的匮乏、精算技术的落后、核保核赔力量薄弱、专业化信息管理水平低下等因素的制约,经营风险难以控制。

“健康保险服务链条长,涉及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保健养生等多个领域,跨行业特性使风险控制更复杂,经营管理难度大。”一位业内人士分析。再者,在经营健康险的保险公司中,80%以上的公司赔付率超过80%,40%左右的公司赔付率超过100%,个别公司甚至高达200%,再加之费用和管理费用等经营成本,市场面基本处于亏损状态。

进军医院可以减少保险公司在相关险种上的亏损。商业健康险种普遍亏损,根源在于保险机构在医院遇阻。在国内,保险公司无法通过介入医疗诊断过程,达到控制费用的目的。

“只有相关产品与健康风险管理产业链充分融合,形成从治病到预防的人身健康管理闭环,才能改变目前不赚钱的尴尬局面。”有分析认为健康险公司向逆境重生,对内的管理水平和精算技术要不断提升,对外争取拥有更多医院医疗费用开支方面的话语权。

健康险时代的来临

8月初有保险业人士透露,在对“不赚钱”的健康险牌照申请上,递交保监会成立专业健康险公司的牌照申请达50多张。有预测,到2020年,健康险保费将达到7000亿元。之所以资本对于不赚钱的健康险牌照如此看重,更多的是寄望于健康险的发展潜力。

当前,“健康中国”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医改深入推进,全社会的健康保障意识不断提升,中国的健康保险面临着良好发展机遇,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养老成为一大社会热点,如何进行健康管理成为社会企业寻找的商机。

保险公司健康管理篇4

关键词:商业健康保险,专业化经营,医疗保障制度,赔付率,发展空间

一、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空间

一个国家商业健康保险的经营和发展与该国医疗保障制度密切相关,从理论上说,一个国家的公共医疗保障制度,即国家医疗保障制度和社会医疗保障制度,对商业健康保险会产生一定的“挤出效应”。但实践表明,即使在公共医疗保障制度保障水平较高的国家和地区,也仍存在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空间。

1.国家医疗保障制度。在国家医疗保障制度安排下,国家通过财政预算拨款作为医疗保险资金的主要来源,为国民提供几乎是免费的医疗保障,如英国、加拿大。从理论上说,实行国家医疗保障制度的国家,由于公共医疗保障制度对商业健康保险的“挤出效应”,该国的商业健康保险将受到很大程度的抑制。但由于国家医疗保障制度提供的服务质量不高、等待期长等缺陷,许多国民在国家免费提供的医疗保障之外还另外购买商业健康保险,以提高其健康保障水平。例如,加拿大实行国家医疗保障制度,国民享受免费的医疗保险,但商业健康保险保费收入仍然占寿险保费总收入的22%左右。

2.社会医疗保障制度。在社会医疗保障制度安排下,通过立法强制实施,保险基金主要来自雇主和雇员,国家财政给予补贴,如德国、日本、台湾地区。在社会医疗保障制度安排下,社会医疗保险虽然覆盖面广,但往往保障水平不高,商业健康保险仍然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

3.商业健康保险制度。在这种健康保障制度安排下,政府只为特定人群(如老年人、残疾人、低收入者、军人)提供医疗保障,其他人群通过购买商业健康保险提供医疗保障。如美国,美国的医疗保险制度是一种政府健康保险计划、私营健康保险计划和管理型医疗保险的结合体。除了老人和—些特殊群体,大多数美国人主要依靠雇主和(或)雇员本人购买的商业健康保险来提供医疗保障。美国是典型的以推行商业健康保险为主的国家,商业医疗保险覆盖人群超过总人口的60%,商业健康保险保费收入约占人寿保险总保费的20%。

由此可见,无论是在实行国家医疗保障制度或是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国家,还是以实行商业健康保险制度为主导的国家,商业健康保险都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其在寿险总保费收入中的占比通常高于20%。

我国的商业健康保险同样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据中国保监会公布的数据,2005年全国人身险保费收入3697亿元,健康保险费收入只有307亿元。如果我国的商业健康保险能达到寿险的20%,按2005年的寿险保费计算,商业健康保险费收入将达到739亿元,可见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潜力巨大。

二、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经营状况及其国际差距

(一)我国专业健康保险公司的经营状况

2003年,保监会出台《关于加快健康险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提出健康保险专业化经营的理念,要求保险公司建立专业化的经营组织,引导行业健康快速发展。2004年人保健康、平安健康等五家专业健康保险公司获准筹建,健康保险专业化经营迈出实质性步伐。2005年以来,人保健康、平安健康、昆仑健康和瑞福德健康四家专业化健康保险公司先后开业。

人保健康提出“健康保障+健康管理”的经营理念,即不仅提供事后补偿,还将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服务,包括健康咨询、健康维护、就诊管理和诊疗服务等,目的在于改善客户健康状况,有助于保险公司降低赔付率和产品价格,增强竞争力。人保健康虽然可以依赖中国人保的强大品牌优势,但由于人保基本没有经营健康保险的经验和数据积累,经营难度较大。

平安健康保险公司将推出第三方管理服务等新型服务,引入“管理型医疗”模式。在产品上将会突破传统健康险的模式,为客户提供如眼科与牙科保健、老年看护等非传统健康险产品。平安健康保险公司将充分利用集团现有的保险成本优势、渠道优势、综合服务优势等,提高健康保险业务的盈利能力。以目前的形势来看,平安还处于“潜龙未动”状态,实力尚未显示。

其他专业健康险公司,昆仑健康和瑞福德健康已通过验收,但其目前核心岗位位置空缺且欠缺专业人才和经营经验,也没有提出让人刮目相看的“蓝海战略”,经营难度很大。

据保险公司的资料显示,我国各家保险公司经营商业健康险业务的综合赔付率均超过盈利平衡点,部分已涉足商业健康保险的公司也渐生退意,有的甚至已经在大规模地停止商业健康保险业务并欲逐步全面退出。

(二)国外健康险的经营状况

与之相对应,国外众多的以经营健康险为主业的公司却取得了不俗的业绩。2002年,国外共有8家以经营健康险为主业的公司人选《财富》500强,这些公司的经营状况为我国健康保险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上述8家主要经营商业健康保险的保险公司的财务经营状况表明,经营健康保险不仅不一定亏本,甚至可以进入世界500强。尽管目前我国有些公司的商业健康保险经营状况不太好,但这并不意味着商业健康保险本身就必然经营不好,而是我们的风险控制能力薄弱。只要充分借鉴其他国家健康保险经营的成功经验,做好数据分析、风险控制、产品开发、客户服务、信息系统等基础性工作,我国的商业健康保险必将大有可为。

三、推进专业化经营,提高我国保险公司健康险水平

导致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困境的关键在于专业化经营的缺乏。专业化是健康保险的必由之路,这一点已在保险界形成共识,但如何进行专业化却是目前最应该探讨的问题,各保险公司应采取综合措施,不断推进专业化经营,来提高我国保险公司的健康险水平。

1.要建立专业化经营的组织架构。专业化经营的组织架构有多种形式,可以是专业健康保险公司,也可以是集团下的专业子公司,还可以是公司内的一个业务管理系列。事实上,各种经营模式都各有其优势和不足(见表2),没有适合所有保险公司的标准模式。保险公司应根据其规模、发展目标、市场定位和战略,选择适合自己的经营模式,而且我国各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也应该鼓励市场的多样性,关键在于赋予所选择的组织形式充分的技术开发、业务管理、产品开发等的权限和职能,彻底改变健康保险业务依附于寿险业务的状况。

2.要建立专门的核保和核赔体系。鉴于健康保险的风险控制特点,各保险公司应建立专门的健康保险核保和核赔体系;制定和实施健康保险核保人与核赔人的管理办法;加快研发和使用健康保险专用的核保、核赔手册等专业技术工具。要进一步发挥行业的力量,着手制定疾病表。

3.建立专业化的信息管理系统。专业化的信息管理系统不仅是实现健康保险专业化运作的基础和平台,而且对健康保险的风险控制和长远发展至关重要。传统的寿险业务管理系统集中解决的是业务流程、人机界面、系统集成等商用系统的共性问题。由于健康保险业务的复杂性、保险事故发生的频繁性,需要有效的过程管控系统,单纯的业务流程管理已远远不能适应健康保险的风险管控需要。公司可以通过自主开发或引进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和完善与健康保险业务相适应的信息管理系统,特别是完善健康保险的核保、核赔管理系统和数据统计分析系统,满足业务发展和服务的需要。

保险公司健康管理篇5

互联网让保险服务链变得更长更黏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与保险日益向深层次融合,保险公司所能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愈发“前置化”,保险服务链变得越来越长。过去投保人买保险主要为在风险、事故发生后能获得保险公司的赔偿,保险公司所提供的服务也就主要体现在事后理赔上。保险公司也希望能在风险发生前做一些事情,来降低风险发生的几率、提升风控水平,然而囿于掌握的相关信息比较有限,心有余而力不足。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基因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发展,人们获取事物动态信息的手段和渠道越来越丰富,实时处理动态信息的能力越来越强。保险公司开始将越来越多的精力放在事先的风险防范上,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也愈加丰富。

以互联网健康管理为例,保险公司更多开始扮演健康管家的角色,帮助用户提升健康水平、减少发病几率。当用户遇到健康问题时,保险公司还会介入疾病治疗和病后恢复的阶段。伴随着保险公司服务链条的延伸,商业健康保险的功能已不再局限于基本的医疗费用补偿,而转变为集预防、治疗、康复为一体的综合性健康管理。保险公司提供的这些综合不同于事后理赔,都是高频服务,与用户的日常生活更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由此可见,互联网不仅让保险服务链变得更长,也更有黏性了。

互联网与保险,天作之合

现在提到互联网保险,很多人都认为这是传统保险业沾了互联网的光,迎来了一个改头换面、创新升级的大好契机。其实互联网保险不仅给传统保险业带去了新生,也赋予互联网以新活力、新机遇。比如车联网这种业态在国内发展得已经有年头了,但一直困惑于如何能向个人消费者提供独特的、刚需性的产品和服务。当车联网遇上车险后,“碰撞”出的车联网保险就为车联网公司在产品创新和盈利模式上的探索提供了一条出路。互联网医疗、智能硬件等业态近几年在国内也发展得如火如荼,但像车联网面临的问题一样,相关企业在提供具有独创性的刚需服务和盈利模式上也面临一些困惑,而互联网健康管理则为之提供了一条出路。“春雨医生”已经宣布进驻中英人寿健康平台,双方合作开发中端商业医疗保险产品。就拿众安保险联合小米推出的“步步保”保险来说,小米手环为众安保险提供了用户的运动数据,而“步步保”也提升了小米手环对用户的吸引力,让用户多了一个戴小米手环的理由。

当下互联网与保险这种“情投意合”不是偶然的,有着深层次的关联,可谓“天作之合”。保险是一门天生与风险打交道的生意,能否获得有效信息以最大程度消除风险发生的不确定性,对保险公司的健康发展影响至深。然而长久以来,保险公司苦于缺少获取丰富信息的有效渠道。而互联网天然是信息产生、采集、传输、存储和分析的绝佳渠道。随着互联网与人类社会生产、生活众多领域深度融合,数字化的信息变得无处不在。然而人们开始遇到一个新的难题――这些信息怎么用,怎么变现?而保险需要这些信息来消除风险的不确定性,从而为大数据提供了一种变现渠道。

从疾病保障到健康管理

我国传统商业健康险的功能主要是疾病保障,主要包括医疗保险、疾病保险、失能收入损失保险、护理保险以及相关的医疗意外保险、医疗责任保险等。未来健康险的转型趋势就是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事前为用户提供预防患病的健康服务,事中为用户提供高效的医疗服务,事后为用户提供健康恢复,从单一的保险转向综合的服务。这种转型显然不是仅凭保险公司一己之力就能完成的,需要保险公司与互联网公司、智能硬件公司、健康科技公司、医疗设备公司和医院等相关机构合作,整合资源,构建生态圈。

风口上的互联网健康管理

当下中国发展互联网健康管理正逢其时,除了前文提到的诸多技术因素推动外,还有来自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双重利好。2014年11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的若干意见》。今年5月6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决定试点对购买商业健康保险给予个人所得税优惠,鼓励购买适合大众的综合性商业健康保险。对个人购买这类保险的支出,允许在当年按年均2400元的限额予以税前扣除。

从市场需求来说,由于环境污染、食品安全、工作压力和体育锻炼不足等因素,我国民众对自己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关注。今年7月,平安健康保险公司联合零点咨询公司的《2015中国企业员工健康状况及医疗福利报告》显示,近60%的人员患有各类慢性疾病,在各类健康管理及医疗福利服务中,员工期望实现而企业不能提供的项目有12项之多,如专家预约、家庭医生咨询、重大疾病保障、住院医疗保障等。调研结果还显示,在商业健康险税优政策出台后,企业和员工对健康险的需求都有所增加,可见商业健康险新政对健康险的促进作用比较明显。对保险公司而言,做好健康管理可以降低用户疾病发生几率,进而减少赔付成本,提高收益。

互联网健康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健康管理在国内保险行业并不是一个新业态,新的是互联网健康管理。如今无论是传统保险公司,还是新兴的互联网保险公司、互联网公司,都开始在互联网健康管理领域积极探索和实践。

2015年4月21日,中国平安的首款互联网健康管理产品“平安好医生”正式上线。“平安好医生”组建医生团队为用户提供一对一的健康在线咨询服务,帮助用户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获病概率。平安组建的医生团队包括全职家庭医生、兼职三甲医生,以及签约外部医生,分别提供私人医生服务、疑难重病服务以及健康咨询服务。用户通过“平安好医生”app可以很方便地进行医生电话问诊和线下预约。“平安好医生”丰富了平安健康险产品的获客渠道,而消费者购买平安健康险的产品后又可以享受“平安好医生”提供的多重健康管理服务,从而形成了相辅相成的良性互动。

2015年8月6日,泰康人寿旗下的专业健康管理子公司正式开业,旨在为客户提供高水平的健康管理服务。泰康人寿副总裁邱希淳表示,泰康健康管理公司将通过现代预防医学、生物基因学,以及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远程传感等专业现代技术手段,全力打造“一个客户、一个泰康、一个健康管理账户”的“三个一”工程,为客户提供从健康促进、疾病预防到就医协助、慢病管理,全方位、多层次、高品质、一站式的健康管理服务。

众安保险今年在健康管理领域也推出了两款标志性的产品:步步保与知因保・乳腺癌基因检测保险计划。“步步保”是众安保险联手小米、乐动力app推出的与可穿戴设备、运动大数据结合的健康管理计划。传统健康险的定价标准主要基于保险人的年龄和性别,个性化不足。“步步保”以被保险人的真实运动量作为定价依据,用户的运动步数可以抵扣保费。虽然也有人质疑以运动步数来确定保费价格是否科学,但不能忽视的一点是,这种保费设计模式本身就具有筛选优质投保客户的“逆向选择”功能。那些积极选择“步步保”的人一般都对自己的运动量比较自信,他们的健康状况也比较好,对保险公司而言是优质客户。

知因保是众安保险与华大基因合作打造的互联网基因检测保险计划。知因保不是一款产品,而是以基因检测为支撑、以健康体检为手段、以保险为保障的一系列个人健康管理计划。知因保・乳腺癌基因检测保险计划是该系列的首款产品。该款产品的用户首先进行基因检测,了解自身基因信息。如果检测结果显示该用户属于高、中风险人群,从遗传角度来看,终生乳腺癌发病几率会明显增高。知因保计划会向用户提供体检和健康管理指导等服务,帮助用户对容易诱发疾病的生活习惯、环境因素等进行调整,

前行之路不是一马平川

保险公司健康管理篇6

前期投入的成本也使得商业保险公司面临巨大的经营压力。第三、大病保险奉行的是非盈利性的“保本微利”的原则,这与商业保险公司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经营原则存在出入。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动力,长期而言,大病保险利润空间不足,商保机构缺乏持续经营的动力。第四、集中精力经营大病保险业务会扭曲商保公司的经营模式,挤压其他权利义务对等的健康险产品的生存空间,若不加以控制,可能商保公司会成为专营社会保险的机构,扮演着“人”的角色,对商保公司的发展不利,限制商业保险公司的竞争和自主性。第五、利用有限的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结余购买大病保险难以长久。利用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基金中的结余向商业保险公司购买大病保险,基金不足之地可在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年度提高筹资时统筹解决资金来源。但基本医保结余部分随着社会需求的提高和老龄化的加剧,医疗费用支出每年也在快速的增长之中,仅依靠现有基金结余,难以支撑大病保险所需。一旦保费基金失去了来源,对保险公司是灭顶之灾。

二、对策与建议

有鉴于此,笔者认为,要想在现有的资源下实现更好的社会效益,商保机构必须进行制度创新,商业保险机构应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克服相关弊端,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加强与社保部门、医疗机构等多方面的合作,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建立联合办公机制。根据大病保险的风险特点,保险公司应通过与政府医保部门建立联合办公平台,借助政府的力量,搭建全流程的医疗风险控制机制。在做好传统的事后报销审核服务的基础上,将风险控制节点前移,通过加大对不合理医疗行为和不合理医疗费用的监控力度,保障参保群众得到合理治疗。第二,加强医疗风险管控,实施病前健康管理。全流程的医疗风险控制机制包括“病前健康管理、病中诊疗监控、病后赔付核査”三个部分。其中,病前健康管理是很重要的一步。病前健康管理是将健康保险的风险控制延伸到包括事前预防在内的全过程健康管理,从而达到降低疾病风险,提高被保险人健康水平的目的。病前健康管理服务不仅可以有效化解大病保险业务的经营风险,还可以提高全民的保健意识,充分发挥健康保险的社会管理职能。保险公司可以从管理服务角度出发,形成专属的增值服务工作的人员队伍,帮助被保险人群提升健康水平、加强引导预防疾病、注重饮食健康等,改变人们固有的重治疗轻保健的观念,从根源发挥公司的服务作用,树立保险公司的多元化服务理念。

保险公司健康管理篇7

关键词:健康险;专业化;产品创新

一、我国商业健康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我国商业健康险发展存在的问题。健康保险是指为了人类健康提供保障的保险,是以人的身体作为标的,在被保险人因疾病或意外事故所致医疗费用的支出或收入损失时,保险人承担责任的一种人身险。随着我国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费用的快速增长,人们对于健康险的需求越来越大。另外,我国社会医疗保障体制改革的加快,也为商业健康险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我国商业健康险发展情况并不理想。

一是总体业务规模不大,保费收入在人身险保费总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一直很低。在国际上比较成熟的保险市场中,健康险保费收入占总保费的比例通常在30%左右。而在我国,2006年健康险保费收入376.9亿元,占2006年人身险保费收入的7.1%;2007年健康险的保费收入超过384亿元,仅占到2007年人身险保费收入的7.62%。

二是健康险赔付率居高不下。据不完全统计,在经营健康险的保险公司中,80%以上的公司赔付率超过80%,其中40%左右的公司赔付率超过100%,个别公司甚至高达200%。加上费用和管理费用等经营成本,基本处于亏损状态。

(二)原因分析

1、专业化程度低。从2005年开始,保监会批复了人保健康、平安健康、昆仑健康和瑞福德健康4家专业健康险公司。通过两年多的发展,专业健康险公司的保费收入在整个健康险保费的占比中还是很低。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国内健康险的保费收入384.2亿元中,4家健康险公司的贡献占比不到10%。2006年国内健康险的保费收入为376.9亿元,其中4家专业健康险公司的贡献仅占2.7%。

由于健康险专业化经营目前属于初创时期,专业健康险公司群体进入市场的时间比较短,在经营模式上仍处在探索阶段。另外,健康保险是以发病率为依据而非以死亡率为依据,对保险人员的医学知识要求较高,而懂医学技术的管理人员和销售队伍在业界相当匮乏,使得核保核赔能力和风险识别能力较差,从而影响了健康险业务的推广。

2、健康险产品相对单一。目前,我国商业保险市场中的健康险险种超过300个,但主要为重大疾病定额给付保险、住院医疗费用补偿性保险和住院津贴等几类保险,并且这些产品差异性不大。相比之下,存在极大需求的高额医疗费用保险、护理保险、收入损失保险、综合医疗保险以及专项医疗服务保险险种基本上仍是空白,同一险种的条款也相差无几。对于需求日益强烈的市场而言,保险公司所提供的健康险产品明显过于单一。

3、医疗环境不规范,外部环境有待改善。在现行的管理体制下,我国的医疗服务体系内部缺乏有效的市场竞争,即在医药不分的前提下,医院既拥有处方权,又拥有药品专卖权,医药合营强化了医院药房的垄断地位,在医疗机构补偿机制不到位的情况下,医疗机构不仅缺乏主观控制医疗成本的意识,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滥用医疗服务资源;另外,保险公司和医院、医生之间缺乏直接紧密的经济联系,不能有效监控医疗行为。

二、关于保险公司健康险经营的几点建议

(一)大力推动专业化经营。专业化经营是中国商业健康险发展的必由之路,成立专业的健康险公司是专业化进程中良好的尝试。但是,相对于传统经营健康险业务的寿险公司和经营健康险业务的财险公司,专业健康险公司由于没有大量的人展业和相对成熟的多渠道销售,业务拓展情况不甚理想。这说明,组织形式的专业化并不代表健康险已经实现了专业化。实现健康险专业化的道路任重道远,需要提升专业化技术水平,建立专业化的核保、核赔和精算体系。

(二)加快险种的创新和差异化。健康险产品的被接受度决定着健康险业务的发展水平。保险公司应该采取有力措施,不断提高产品的创新和差异化水平,吸引和赢得客户。以往健康险往往仅作为保险公司经营主业的附加险进行销售,没有在针对不同客户进行细分的基础上开发产品和提供服务。作为健康险市场主体,保险公司应该按照收入、年龄、性别、地区等因素对市场进行多方面细分,准确定位目标客户群,提供具有创新性的、切合特定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充分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确立在新兴市场的主导地位。

(三)实施健康管理,推行管理式医疗模式。通过健康管理,逐步推行管理式医疗模式,对于促进销售、提供服务、控制风险、增加盈利都具有重要意义。健康管理服务项目包括健康咨询、健康档案、绿色通道、慢性病管理等,通过这些服务可以有效地吸引和留住客户。另外,经营健康险的保险公司应与医疗机构之间建立利益分享、风险共担机制,构建医疗服务提供者网络,以服务客户、控制风险为目标,开辟新型合作领域,拓展新型合作内容。伴随着客户数量和精算数据的逐渐积累,可以引入管理式医疗的核心内容,包括引导客户在网络医院就医,建立双向转诊制度,推行单病种付费、总额预付、按人头付费等付费方式,最终实现医疗费用和风险的有效控制。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保险公司健康管理篇8

[关键词]商业健康保险,专业化经营,风险控制

健康保险需要进行专业化经营,这一点已在业内达成共识。如何进行健康险专业化经营应该是目前值得探讨的重要问题。

所谓“健康险专业化经营”是相对健康险兼业经营而言的,即是由专业的健康保险公司或在保险公司内设事业部、健康保险部,利用专业的人才、技术、信息管理系统等经营健康险并对其进行单独核算。实现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专业化经营,主要包括:树立专业化经营理念,采取专业化组织架构,培养专业化人才队伍,制定专业化管理制度,建立专业化信息系统,进行专业化产品设计,提供专业化客户服务。

一、树立专业化经营理念

专业化经营理念是健康险专业化经营非常重要的内容。首先,要认识到健康保险与寿险、财产险有很大区别,精算基础的数据分布不同,定价方法不同,风险管控不同,必须专业化经营;其次,经营健康保险不是要控制住所有的风险,而是要知道哪些风险是可以控制的和怎样去控制,哪些是不可能控制的和怎样去回避;第三,保险要做大、做强、做优,而健康保险则以优为先,在优的基础上做强、做大,不能盲目要规模,我们需要的规模一定是有效益的规模,否则,必然是“规模越大,亏损越多”;第四,由于健康险中道德风险和逆选择的大量存在,所以,不是客户需要什么保障,我们就提供什么,对于该保障的要给予最充分的保障,该控制的要坚决控制。

二、采取专业化组织架构

专业化经营的组织架构有多种形式,可以是专业健康险公司,也可以是集团下的专业子公司,还可以是公司内的一个业务管理系列。

事实上,各种经营模式都各有其优势和不足(见表1),没有适合所有保险公司的标准模式,保险公司应根据其市场定位战略选择和发展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经营模式。

当然,最有效的组织形式是建立专业的健康保险公司。其战略意义在于:一是专业化经营的理念不再受干扰,可以高效地科学决策;二是有利于高素质专业人才的聚集、培养和成长;三是可以高效率地研发专门的风险控制技术、业务流程和信息管理系统;四是有利于形成健康保险的产品体系,有利于真正以客户为中心、真正能满足不同客户多层次的需求;五是有利于适合中国国情的商业健康保险与医疗服务提供者合作模式的探讨。

三、培养专业化人才队伍

商业健康保险是一项专业技术性强、管理难度大的业务,迫切需要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队伍,如医学技术人才、精算人才、核保核赔人才、统计分析人才等。而目前仅靠普通大学教育是无法解决健康保险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的。因此,一是在开展健康保险业务的同时,不仅应在公司内部着重加强对健康险专业人才的培养,而且,各公司要建立自己的“造血”机制,建立对健康险相关人员的专业培训体系,另外,通过人身保险从业人员资格考试体系的平台,提升健康保险管理队伍的专业素质;二是应该有计划有步骤地从国外及其他和健康保险相关的行业领域引进一批专业人才,建立起一支能满足我国健康保险市场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四、制定专业化管理制度

一是建立专门的核保和理赔体系。鉴于健康保险的风险控制特点,各保险公司应建立专门的健康保险核保和理赔体系;制定和实施健康保险核保人与理赔人的管理办法;加快研发和使用健康保险专用的核保、理赔手册等专业技术工具。

二是建立专业的风险管理制度。各保险公司一方面要加强内控制度的建设,另一方面应编写专门的健康险风险管理手册和管理指引,明确哪些风险是可以控制的和怎样去控制,哪些是不可能控制的和怎样去回避。

三是建立专业的精算体系。注重积累精算数据,加强精算评估,科学厘定产品费率,防范产品开发风险;要提升精算师在经营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四是建立专业的数据分析体系。商业健康保险的经营需要大量的基础数据、严密的精算分析支持。所以,保险公司应加大对经验数据的分析,为精算定价和产品开发提供支持。

五、建立专业化信息系统

专业化的信息管理系统不仅是实现健康保险专业化运作的基础和平台,而且对健康保险的风险控制和长远发展至关重要。在国外,专业健康险公司都有一套完善的专业系统平台,具有核保、核赔、数据分析、后期服务等诸多强大功能。我国保险公司应该通过自主开发或引进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和完善与健康保险业务相适应的信息管理系统,特别是完善健康保险的核保核赔管理系统和数据统计分析系统,满足业务发展和服务的需要。

六、进行专业化产品设计

目前,4家专业健康险公司和所有寿险公司,大部分产险公司都在经营健康险,健康保险产品数量超过300多个,看上去数量上很丰富,但实际上产品多数雷同,在市场上成气候的主要是医疗费用报销型、重大疾病、附加住院补贴等少数几个产品。保险消费者需求日益多样化,单一的健康险产品不能满足其需求,自然无法正常发展。对保险公司而言,产品没有细分则意味着风险加大。健康保险产品是根本,如果没有真正满足市场需求又维护保险公司利益的健康保险产品,那专业性经营健康保险只能是空谈。开发适合市场需求的健康保险产品,关系到保险公司能否在健康保险体系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及发挥作用的程度;关系到保险公司能否有效地填补基本健康保险建立后所留下的商业空间;关系到保险公司是否能长期、稳健地经营。保险公司必须就健康保险产品开发切实地做好市场调研、数据收集、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工作。随着保险公司经营经验的积累和外部条件的逐渐成熟,逐步开发在保单中增加保证续保的条款等内容。有条件的公司,要有高瞻远瞩的战略规划,积极探讨目前我国市场少有但未来前景广阔的长期护理保险、失能收入损失保险、全球医疗保险等险种的开发。

车险的发展经验值得健康险借鉴,车险产品已经从两年前的大一统费率发展到今天的从人从车从地域定价原则,考虑到各种风险隐患,产品高度细化了。根据风险不同收取不同的保费,这种产品设计可以提前识别风险,也体现了定价的公平,不致于让高风险的投保人驱逐低风险者。

七、提供专业化客户服务

健康险承保的是人的身体机能,其处于不断变化中,从承保前的体检、对投保人的询问,到承保过程中身体的检查、有关疾病的防治以及出险后的理赔等,都需要专业化的客户服务,其目的也在于控制风险,更好地为被保险人服务。

专业化客户服务除承保时能够有效防范风险外,还能提供日常的医疗诊治咨询服务,因为专业、细致,更能获得消费者的认同。现在的健康险客户服务是粗线条的,只注重出险后的理赔而缺少承保过程中的服务。有了专业化的客户服务队伍,很多风险是可以规避的,例如对那些投保长期健康险者定期回访,定期对某些项目进行体检,这种过程服务,对保险公司来说,能够化解风险,防患于未然;对客户来说,身体健康是最好的保障。

保险公司应为高端客户提供个性化的重点服务,为大众客户提供标准化的优质服务。保险公司应针对高端客户对价格不太敏感,但对服务品质要求很高的特点,加大服务投入,为高端客户提供更多附加值服务,比如为其安排年度体检、疫苗注射、协助建立医疗室、提供小药箱等,以进一步提高客户忠诚度,增加优质客户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保险公司健康管理篇9

   管理式医疗保险模式

   能降低医疗费用

   近年来,国外管理式医疗保险模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无论是Hmo(健康维护组织)、ppo(优先选择提供者组织),还是这些年能够在国外迅速发展的原因都是由于降低了医院就诊人次和医疗总支出。有数据显示,与传统的保险公司单纯依据服务多少而后收费的方式相比,要少支出15%-40%的医疗费用。

   管理式医疗保险模式为何能降低医疗费用?这是因为拥有这种模式的维护组织在服务中融合了保险和医疗提供这两个功能,保险和医疗提供这两项功能的整合,极大地改变了对医疗提供者的激励。对比而言,传统的保险合约下,作为承保商的保险公司处于第三方位置,只是在病人自己寻求并得到医疗服务后,承担相应医疗费的责任?这势必导致医疗费用的不可控。而管理式医疗保险模式隐含的内在逻辑是显而易见的。当医疗提供者即医生同意以一笔事先约定的固定费用负责满足一个病人全部的医疗保健时,他就接受和承担了相当大的一部分经济风险。通过承担以固定预付金提供并满足病人医疗服务这样一种风险,健康维护组织有一种很强的激励机制来实现其战略目标,即降低过度的医疗消耗及将其他低效率最小化,于是在兼顾医疗资源的利用和控制医疗费用二者之间就会更富有成效。因此,国外医疗保险模式的核心就是保险与医疗服务提供者成为利益共同体,这也是管理式医疗保险模式能够降低费用的根本原因。

   对我国健康医疗保险模式的启示

   医疗机构的积极配合是保险公司控制风险的关键因素?那如何在我国促进保险公司和医疗服务提供者之间形成有效的合作机制。

   留德医学博士韩小红认为,首先,健康保险需要得到国家立法、税收等方面的支持。国家政策应当明确商业健康医疗保险的法律地位,税收政策,划清社保和商保的界限。比如:在德国的法律就规定补充医疗保险必须由商业保险公司提供,社会医疗保险组织不得提供补充医疗保险,因此,尽管德国社会医疗保险覆盖人群达全国人口的90%,但商业医疗保险仍十分发达。因此国家政策的扶持是发展的前提。

   其次,可通过健康管理组织嫁接医疗服务和健康保险。她解释说,健康管理是一个对个人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这几年,健康管理在我国发展很快,高收入群体开始逐步认同和接受。

   据了解,健康管理由3部分组成:首先是收集个人的健康信息,包括目前的身体状况、生活方式和习惯、疾病家族史以及进行体格检查等。然后,根据所收集的健康信息进行健康评价,又称为疾病预测。最后,是健康改善过程,即医生在健康评估的基础上对个人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改善健康状况。通过实施健康管理,保险公司可以将被动的事后理赔转变为全过程的健康管理服务。这样,通过实施对被保险人的健康教育和预防保健等风险控制措施,能够达到有效降低被保险人的发病率,减少医疗费用支出的目的。

   健康管理是从被保险人的角度出发,通过降低被保险人的疾病发生率来控制赔款,从源头上堵住医疗费用。这是一个完整的健康保障体系,类似于财产保险中保险人实施的风险管理。她说,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将这一体系融会贯通到医疗保险服务的各个环节中。

   第三,保险公司可参股医疗机构。通过建立保险公司参股或出资投资医疗机构,将保险公司和医疗机构形成利益共同体,就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被保险人被动受制于医院、医院与被保险人合谋的道德风险。

   她举例说,因体检结果直接影响到客户要交纳的保险费用,如果客户有影响保单费用升高的身体健康问题,保险业务员或客户本人都会积极寻找关系删去记录,帮助客户降低保费,业务员不愿丢掉任何作单的机会,医院的医生朋友给他们提供了这种机会,最后受损的将是保险公司。但是如果保险公司参股医疗机构,受到共同利益约束,医院会积极参与控制道德风险的发生。同时,通过这种方式,医疗机构能够更好地帮助保险公司收集保险数据资料,利于保险公司获得被保险人的完整的健康信息档案,稳定保险客源。除此之外,还可以实现一些保险公司的附加值服务,如向客户提供健康教育和预防保健等一系列的健康服务。

   第四,可采用医疗费用包干模式。保险公司不用投资设立医疗机构,而是和医院建立相对较浅层次的合作,同样是以利润共享为主导。具体做法是将投保人交纳给保险公司的保费的一定比例预先支付给医疗机构,然后由医院完全承担被保险人的健康风险,医疗费用超支的部分由医院自己承担,赢余归医院所有,从而达到控制医疗费用的目的。另外,医院能够提前得到费用支付,则会乐意采纳这种合作方式,比较积极主动地与保险公司建立合作关系。但费用包干模式的实行需要保险公司进行科学测算应分给医疗机构的保费,以及对医疗服务机构长期合作的选择和合作细节。

保险公司健康管理篇10

【关键词】健康保险结构调整

自1982年中国恢复商业健康保险以来,健康保险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疾病发生率的升高、医疗费用的大幅上涨以及人们健康意识和消费能力的增强,商业健康保险的需求潜力巨大,且呈现出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趋势。然而,商业健康保险的产品供给却存在诸多问题,产品结构矛盾突出,无法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

一、我国商业健康保险产品结构矛盾

在我国,商业健康保险主要由寿险公司、财产保险公司、专业健康保险公司提供。截至2013年,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市场上的健康险产品已有两千余种。从产品供给结构来看,主要包括以下四大类:

从上表可以看出,尽管目前市场上的健康保险产品种类繁多,发展却严重失衡,大多数集中在疾病保险和医疗保险上,失能收入损失保险和护理保险供给严重不足。据统计,2011年我国商业健康保险保费收入中,疾病保险贡献56.68%,医疗费用保险贡献43.04%,失能收入损失仅为0.12%,护理保险也只有0.17%。从保险行业协会2013年最新数据来看,中国人寿提供的64只健康保险产品中,医疗保险41只,疾病保险21只,失能收入损失保险和护理保险都只有1只。而太平洋人寿、平安人寿、平安健康、新华人寿、泰康人寿等几家主要健康险产品供给公司也都只有医疗保险和疾病保险,没有提供失能收入损失保险和护理保险。另外,除人保健康、平安健康、昆仑健康、和谐健康这四家专业健康保险公司提供某些健康险主险外,其他保险公司提供的健康险产品多以附加险形式存在。这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健康险险种受制于主险的情况,从而加剧了健康保险产品结构的矛盾。

二、产品结构矛盾产生的原因

通过对各保险公司健康险产品经营状况分析发现,上述产品结构矛盾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产品创新难。由于产品开发成本高、费率厘定难、赔付率居高不下、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现象严重等原因,保险公司创新难度大,缺乏创新动力,从而导致我国商业健康保险产品创新不足,失能收入损失保险等险种严重缺乏。

第二,缺乏有效市场细分。我国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多是笼统的规定投保年龄、保险期限和保险责任等,产品针对性不强。

第三,宏观条件制约。我国目前保险市场尚不完善,政府支持力度不够,未来政治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使保险公司健康险产品经营面临较大风险,从而抑制了保险公司对健康险产品的扩大投资。

三、推动健康保险产品结构调整的建议

为了进一步促进健康保险的良好发展,为消费者提供更符合实际需求的产品,针对上述健康保险产品在结构上存在的矛盾及产生矛盾的原因,本文从以下几个方便提出相关调整建议:

首先,加快产品创新。对于产品创新难的问题,保险公司着力点还是应当在专业人才培养与引进、信息系统建设、科学化健康管理等方面。在产品结构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整:第一,增加长期护理保险产品的供给。第二,加大重大疾病保险和女性生育险的供给。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恶性肿瘤、心脏病和脑血管病已成为居民死亡率最高的三种疾病,女性孕育险,母婴安康险等险种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医疗服务费用却高速增长,人们需要重大疾病保险和生育保险为家庭提供保障。第三,推进理财型健康险产品的发展。随着人们储蓄存款的增加,居民更加注重资产的保值增值能力。各大保险公司在健康险险种上也当大胆创新,推出一系列理财型健康险产品。

其次,进行有效市场细分。保险公司应当在被保险人收入差异、性别、年龄、地区、身体健康状况以及社会保障政策等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对健康保险市场进行有效细分,针对性地调整产品结构,从而满足消费者的差异性需求。

最后,扩大政府支持力度,完善市场环境。在当前监管要求下,我国健康险产品的定价利率不得超过年复利2.5%。但随着健康保险产品结构的调整,带有理财功能的健康保险产品必将逐渐推向市场,这无疑削弱了健康保险产品的竞争能力。因此,监管部门可适度给予保险公司更多的自,使健康保险产品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得到创新。2012年3月14日国务院印发的《“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积极引导商业保险机构开发长期护理保险、特殊大病保险等险种。这种政策层面的明确支持无疑对健康保险产品的结构调整有巨大助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