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0:43:57

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篇1

【关键词】朝鲜族;传统服饰;特征体现

中图分类号:C95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1-0270-01

一个民族的服饰主要是在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形成的,在生活习惯以及生产方式等方面,都会对服饰的形式和结构产生影响。从理论上对朝鲜族的传统服饰进行研究,会对朝鲜族的服饰魅力有更深体会。

一、朝鲜族传统服饰特征和服饰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朝鲜族传统服饰特征体现分析。朝鲜族的传统服饰特征体现在多个层面,其中在艺术特征上比较突出。朝鲜族服饰当中所绘制的各种图案,都代表着朝鲜族人民的美好愿望。朝鲜族的传统服饰中,色彩以及图案的应用不只是其文化的象征,也是对其以及哲学思想的体现。[1]朝鲜族人们对真以及美的追求,在传统服饰上也有呈现。朝鲜族的服饰艺术是朝鲜族文化的一个重要构成,也是朝鲜族文化的一个重要体现。

从朝鲜族鞋的造型方面分析,其比较独特化,有着“勾背鞋”的称号,最为突出的就是鞋子的口很浅,可以露出脚面,方便穿脱。鞋子的后面也像前端一样微微翘起,但不及鞋尖翘得那么高。鞋子的鞋帮口处和前后缝合处都用色彩鲜艳的缎面做条形的装饰。这样的设计不但给鞋子容易磨损的地方多加了一层保护,让鞋子更加结实耐磨,而且还增强了鞋子的装饰性与美感。

朝鲜族传统服饰的特征在服饰的样式上也有着鲜明的呈现,从服饰的款式上来看,朝鲜族人对素白色的服装比较崇尚,被称为“白衣民族”,对心灵的纯洁等方面有着追求。朝鲜族的服饰色彩根据东方五行说,以青色、紫色、黄色、白色、黑色为主形成了自然颜色的概念,这也是朝鲜族人民酷爱自然颜色的民族特性。[2]从朝鲜族的女性服装上来看,在服饰美方面能够从外观线条以及布料和纹饰的图形色彩进行体现,以白色为主的服饰能够对朝鲜族的风土民情得以鲜明体现。

(二)朝鲜族传统服饰的影响因素分析。对朝鲜族的传统服饰产生影响的因素比较多,其中地理位置就是比较重要的影响因素。朝鲜族主要分布在黑吉辽三个省份,在延边地区的地域特征比较突出,朝鲜族的文化和朝鲜半岛文化有着紧密联系,所以在服饰上也有着其自身鲜明的特征,服饰的颜色上比较淡雅以及素净和轻盈。[3]由于受气候特点影响,其主要以长袍为主,袍服长的到脚踝,短的及膝,在材料的使用上,冬季采用毛棉毯材质,夏季采用丝布绸麻材质。

二、朝鲜族传统服饰的审美和发扬途径

(一)朝鲜族传统服饰的审美分析。从朝鲜族传统服饰的审美角度来看,在外在形式美上有着追求。传统的服饰是直线以及曲线的变化,这是其重要的服饰文化特点,所体现的是饱满的体积感。在对线条的应用上是自然流畅的,能够体现出优雅的外形。在内在形式美方面,主要就是从精神形象上在服饰层面有着体现。朝鲜族对自然比较崇尚,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比较深远,所以外形美以及内在美都比较重视。不仅如此,在材质美方面也有着鲜明的呈现,提取天然素材,在服饰的制作中加以应用,跟着季节的变化在对材质的追求也和自然相契合。通过天然的材料制作的服饰,在体积感的造型上就表现得比较突出,能够形成比较贴身的造型,这样就在传统服饰廓形上有着多样化呈现。

(二)朝鲜族传统服饰的发扬途径。对朝鲜族的传统服饰进行发扬,就要注重服饰文化特征的呈现,从而力构建服饰文化传统的发展空间。通过节日活动来对传统服饰文化的发展空间进行积极的构建,满足大众的服饰文化需求,这样才能有利于民族服饰的进一步发展。[4]还要能树立创意性的文化产业发展观念,注重将民族服饰文化产业化观念的形成,通过高级的材质以及高端的工艺,对文化产品自身的价值进行不断提高。不仅如此,还要能充分注重将朝鲜族传统服饰文化在产业化中加以应用,在创意性的产业定位接触市场方面加强重视,只有在这些方面得到了加强,才能有助于朝鲜族传统服饰的进一步发展。

三、结语

总而言之,对朝鲜族的传统服饰的特征以及审美的分析,能够进一步了解朝鲜族的文化,朝鲜族是爱好和平以及生机勃勃的民族。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朝鲜族传统服饰要依靠文化的力量,将鲜明的民族特色在服饰上加以呈现,这就能促进当地文化的传播。

参考文献:

[1]黄国鑫.中国传统图形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6).

[2]张梦罗.论对传统图形的继承[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5(5).

[3]黄鼎奇.传统图形与现代礼服设计[J].艺术教育,2015(12).

[4]赵琦玮.谈传统图形在设计中的作用[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5(12).

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篇2

关键词:地方主义;建筑;室内设计;地域特色;设计思维

中图分类号:J525.1文献标识码:a

室内设计的发展同其他学科一样,无一例外的受到社会政治、经济的影响,而哲学思想、审美的变化也直接影响到建筑的特征与表现方式,室内设计作为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受到建筑美学的影响。作为当代室内设计,也符合了当代的美学要求,在当代社会的条件下则层出不穷。作为美的形态,当代室内设计不仅局限于围合的空间,并且是与自然环境融合的自然美学观。作为推动室内设计的两个基本要素――艺术与技术,艺术美与独创性也是当代室内设计重要的美学特征,在设计要素上面追求自我的发掘。作为美的欣赏,不仅在当代室内设计上对空间要有独创性,并且要有强烈的视觉感受。作为审美的特点,要有赏心悦目的,但是对于审美的评价标准则是不一样的,因为审美观念是相对的,一方面是具有群体性,另一方面是个体性,同样的审美也依赖于社会的实践,审美的过程我们要采用历史主义唯物观,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对于同一事物的审美也是有差异的。因此,作为地域文化特征的地方主义室内设计,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

一、当代地域文化主义室内设计的渊源

地方主义室内设计,来源于传统的地域文化、民族、民间风格。本质上来讲,作为地方风格的表现方式,其审美方式是一致的,如果作为一个地方主义文化传统的保有者,在其设计过程中必然会尊重当地的文化特征,尊重当地的传统与风俗习惯,如果在其表达的形式上具有了这些特征,那么作为风格、流派的分类则具有了地方文化的特征。在19世纪末开始的现代主义,过分的强调了在大机器生产下的模式,简洁的几何形体。在“水晶宫”和《装饰与罪恶》等一系列的现代主义鼓吹者的影响下,现代主义则迅速发展起来,逐渐的变成为国际式的模式,给人的感觉不是温情的,不是具有传统文脉的。而作为所谓的民族风格和地方文化特征,现代主义浪潮对其有很大的冲击,而人们为了避免现代主义带来的冷漠,迫切希望离开几何水泥的城市,而寻找自然与交流。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作为一种文化意识的补偿,在20世纪60年代,慢慢的崛起了作为设计史上的地方主义文化设计。最早可以追述到高迪,而阿尔托也是最早利用乡土文化进行设计的大师之一,他在玛利亚别墅的设计中,融合了现代文明现代材料与地方特色,表明了与现代主义不同的价值趋向,大量的利用了北欧的砖石传统来塑造不同体量的建筑,并利用色彩对比和体量的变化体现了北欧民族的热情和进取的性格。作为地方文化所采用的必然有所暗示的来源与地域的表现形式。比如民居的特色、民俗特征等,而形式感必然蕴涵了对于地域文化的象征意义。因此,如何表达对于地域特色的理解,而进行的重构是设计师进行研究的内容之一。地方主义文化设计作为当代重要的设计流派,是抵制现代主义的重要表现方式,以独特的风格趣味保护、继承、发扬地方个性和民间意味。作为重要的地方主义设计师,往往一方面阐述地方文化的精髓,另一方面又张扬个性,地方主义的设计师一方面借鉴现代主义的优点,另一方面又批评现代主义的毫无生机,没有文化底蕴的机械的表达方式。作为地方文化的守望者,往往批评现代主义的“无场所”“无地点”“把每一个角落变成了大一统的世界”。柯里亚作为享誉全球的印度设计师,他将现代主义与印度本土的文脉进行有机联系,虽然他受到现代主义的影响,但他充分考虑了本地的气候和风土。这些对于他的建筑和室内设计有直接的影响。例如他设计的管子屋中,提出了关于建筑的5个基本概念。由于印度气候炎热,空调设备少,而管子住宅创造了自然降温和节约能源的住宅模式。管子住宅是一个纵向的空间,造型简朴,自然通风通过管道构成了一个自然循环的流动空间,既体现了生态概念,又具有地域风土人情特征,并从地方传统中找到了建筑的表现元素。

作为地方主义文化情结的设计表达方式,往往是多样性的,各具特色和不拘一格的。詹克斯认为作为地方文化传统,一方面作为敏锐的观察者和地方情结的表达,往往是具有传统文化底蕴的,并非是表面化的。设计师往往采用现代工业材料和理性的方式,关注的是作为对于地方文化的热爱,采用谨慎的态度,并且采用含蓄的表现手法,比较隐在的符号或者是场所的概念,把地方精神融入到现代材料的手法之中。比如日本的建筑设计师安腾忠雄属于此类设计师,他的设计思想来源与日本传统的农耕文化,作为对于农耕文化和渔猎文化的对比,单纯而又纯净的空间是他所追求的,对于欧美传统设计的比较,他采用了单纯的素混凝土的界面表达方式,用独特的用光方式,来塑造单纯的几何形体。表达了有与无的空间,达到了极致的境界。比如他在城户崎的住宅设计中,强调了室内与自然的相互联系,建筑、室内、室外的自然空间相互融合,素混凝土墙面表现了材料质朴的美感,室内布置简洁、空旷,体现了日本传统的美学精神。

作为地方文化的表达,另一种表现方式则是通常意义上的地方主义,一般来说通常采用地方符号与象征,甚至方言。以至于用更直观的方式表达地方风貌,民风、民俗、并以丰富的色彩和具有个性特征的手法,体现了更具浪漫主义感觉。往往采用某种写实性的手法,直接或者间接的采用传统的样式。比如传统的色彩、民居装饰、服饰样式等。反之来讲,则是全球性与地方性的冲突,作为这一特征的设计师,对于地方文化充满热爱,用激情表达一个地方的历史,从审美上来讲,这一设计特征来源于对于地域文化的怀旧和淳朴的乡村生活。比如库斯特建筑事务所设计的“坦克辛夜公园”,其位置是对旧建筑的改造,作为具有后现代主义特征的表现和对于民族风情的理解,其设计显示出对于潮流规则的挑战。室内环境复杂,大小空间交错,多种造型元素相结合。室内空间环境气氛热烈、奔放。在窗户的玻璃上雕刻着造型质朴的民族图案,直接引用并让人联想到本民族的性格,利用符号化语言引起人们对于地域文化的情结。对于佛兰姆普敦的倡导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融合个性与共性,地方与全球这样对立统一的范畴。只有这样,设计才是具有地方文化特征的,又是全球性的。如果只是陷入历史主义的泥潭中,则是只能成为拒绝接受文化冲击的工具。作为地方文化发展的表达与特征,充分说明了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保持特色和具有人文的表达手法。

二、当代地域文化主义的审美思维

设计形式的变化,首先是审美意识的变化。而在西方当代的设计潮流中,哲学癖好则是思想冲突的起源,继而反映到人们对于事物的认识,作为理性的现代主义,往往是在一个框架内进行的设计活动,很难有大的突破。在当代矛盾的设计思辩过程中,审美也随着产生了变化,詹姆逊对当代西方的设计思维特征概括为四个基本特征:1、本质与思辨的过程。2、更深层次的心理作用,比如弗洛伊得的精神分析论。3、在西方具有影响的存在主义的真实性与非真实性,异化与非异化。4、索绪尔的符号系统,符号和意义的表达。他对西方文化思维的总结,正是说明了上述地方主义文化的特征的两种表达方式,当后现代主义对于现代主义有冲击的时候,地方文化则不是从一种模式转变到另外一种模式。正如霍尔所说的:“建筑从技术到风格,应该抵制标准化的统一,既是跨越文化的,又是个人与环境的和谐”。比如HoK建筑事务所设计的利雅得国际机场,平面像一个飞行器,屋顶由很多的三角形球面构成,形状类似伊斯兰的传统几何图案纹样,作为以清真寺为传统的集中型建筑,空间高敞,中心为一个大的穹隆图案,装饰在现代的材料上,壳状的顶棚与传统图案类似,是一个传统文化与现念的建筑元素融合为一体的地方文化建筑。

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篇3

(一)儒家五行色彩观

传统美学思想中的五行色彩体系由来已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尚书》里就有记载“黄、白、赤、青、黑,受之于儒家,起于儒家,后言施于缯帛也。”在五行色彩观中,“赤”对应火,代表了吉祥喜庆之意;“黄”对应土,代表了至高无上;“青”对应木,代表生机和活力;“黑”对应水,代表万事之源;“白”对应金,代表了执着与坚韧。阴阳五行说将五行同五色相配属,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为了维护儒家所倡导的尊卑有序的封建等级观念,五色是正色,而五色之外的其他色彩为间色,被贬称为卑贱之色。总之,由五行说转变而来的这种五行色彩观赋予了传统色彩特殊的情感和思想理念。

(二)道家黑白色彩观

不同于儒家,道家所追求的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淡泊无为”和“清心寡欲”,其在色彩上也比较追求简约的“黑”“白”两色:“白”表示的是无色、无形;“黑”表现的是有有色、有形。“黑”与“白”是产生其他色的基础和源头,“黑”与“白”的结合也就是“有”与“无”的结合。道家的黑白色彩观在中国传统水墨画的应用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宣纸为白,墨色为黑,黑白相调,从而表现出一种简约平静的美学效果。总之,道家的黑白色彩观虽然简淡,但其在中国传统美学色彩观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三)佛教美术色彩观

相比于五行色彩观和黑白色彩观,佛教美术色彩观就变得复杂多了,其不再单单注重单色的使用,而是开始追求混色。佛教在不同的发展和大融合的进程中也表现出了不同的用色特征,如在盛唐时极力推崇朱砂红色、青绿色;中唐时期盛行土色、土红、赤石色;宋元时期的墨绿、砖红等。虽然各个时期的代表色彩不同,但是其都追求佛教中的“和”的理念,将不同的单色进行调色进而产生新的混色。佛教美术色彩观完善了我国传统美学色彩观,现代我们使用的好多色彩都是源于佛教美术色彩观的“和”的造色理念。总之,我国传统美学色彩观的形成受儒、道、佛三家的影响很大,每一种色彩都被赋予了独特的文化内涵,并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具备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烈的民族特色,具有一种独特的审美韵味。此外,中国传统的美学色彩也为现代平面设计提供了较为丰富的素材和创作理念,将这种丰富的传统美学观念应用到平面设计中,将会促使我国的平面设计产生质的飞跃。

二、我国传统美学色彩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在现代平面设计中,传统美学色彩已经成为了其重要的表现手段之一,本文就从传统美学色彩的象征性、装饰性、程式化特征几方面出发对其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的剖析。

(一)我国传统美学色彩的象征性特征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在我国传统美学色彩常被用来表现现实生活和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某些事物,其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给受众带来了不同的心理体验,色彩也因此被人类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经过长期的发展逐渐成为一种象征性的符号。传统美学色彩的象征性意义早在古代就被人们应用到了艺术创作中,发展到现在,这种象征性意义已经在现代平面设计中得到了广泛、深入的应用。而不同的美学色彩象征着人们不同的心理感受、地位身份、性格特征等,因此设计师在进行现代平面设计时要根据目标群体的信息需求、文化背景和生活品味来选取与之相符的色彩作为平面设计的主题色彩,这样才能提升平面作品的吸引力,加深受众对该平面作品的印象。例如,“黑”“白”两色在道家思想和佛教思想中象征着万物之源,象征着阴阳互补的哲学观。太极图的设计就是汲取了黑白两色的这种象征性意义,整个设计采用黑白两种色彩,用黑白这两种极色的对比来象征我国古老的哲学思想和宇宙意识,是我国传统元素中典型的符号之一。其中的白色代表光的颜色,象征着世间万物的本源;黑色代表光的隐灭,象征着全无,这种黑白两色的对比的形式共同象征着“阴阳互补”“有无相生”“对立统一”“物极必反”的哲学辩证观。

(二)我国传统美学色彩的装饰性效果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我国传统美学色彩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除了形成了观念性、文化性的特征之外,还具有鲜明的装饰性特征,体现在具体的平面设计作品中就是色彩要适宜,既要符合设计主体的形象特征和主观意图,又要符合受众的审美偏好,要具有一定的美学特征,从而起到美化、装饰的作用。我国传统美学色彩的装饰性特征主要表现为色彩对比鲜明、色彩纯度和明度较高、色彩较为简约等,将中国传统色彩应用在现代平面设计中,不仅可以充分表现出色彩的装饰性效果,还可以让平面设计作品表现出浓郁的传统文化韵味。可以说,传统美学色彩的这种装饰性效果对现代平面设计的色彩运用具有很大的提示作用。以日本著名的设计大师杉浦康平设计的京剧海报为例,该海报大量采用黄色和黑色两种颜色,黄色的京剧服饰和黑色的背景相互搭配使用,具有强烈的对比效果,虽然这张海报用色单纯简练,但是这种极具装饰性效果的色彩拥有强烈的视觉表现力,不仅突出了该海报的宣传主题,还在社会大众心理产生了共鸣。此外,传统美学色彩的装饰性效果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应用也比较广泛,许多书籍正是借助封面的装饰性来吸引受众注意力、提高销售量的。

(三)我国传统美学色彩的程式化特征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篇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7)02-0027-06

收稿日期:2017-03-20

修回日期:2017-04-19

abstract:Gardendecorationisanimportantconstituentpartofgardencultureandart.Foshantraditionalgardendecorationhasabundantvarietiesandmultipleforms,exquisiteworkmanshipandprofoundmeaning,andexpressesthoughtsandwisdomofLandscapeDesigner.throughliteraturereviewandfieldinvestigation,thispaperdiscussesandsummarizestheculturalandartisticfeaturesofFoshantraditionalgardendecoration,suchassecularpracticalculturalcharacteristics,multipleworshipideologicalcharacteristics,culturalcharacteristics,theintegrationofChineseandwesternculturecharacteristics,quietandlivelyjuxtapositionofdecorativecolorcharacteristics,uniquedecorativefeatures,etc.theanalysisofthisarticledeepensthelandscapetheory,whichishelpfulforthelaterresearcherstodeeplyunderstandtheessenceofFoshantraditionalgardencultureandartandgivesapositiveimpactonregionallandscapepracticeinthefuture.

Keywords:Foshantraditionalgarden;Decoration;Culturalandartistic;Feature

引言

佛山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是岭南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它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东接广州,南邻港澳,地理位置优越,自古以工商业发达著称,是著名的“四大聚”和“四大镇”之一。佛山厚重的文化积淀孕育了传统园林,佛山传统园林是岭南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今最负盛名的岭南四大名园,佛山就占有两座――顺德清晖园和佛山梁园。这两座园林原貌保留完整,具有重要的欣赏和研究价值。

本文研究的范例是佛山地区近代及以前建造、现今存有大量实物的园林,如顺德清晖园、佛山梁园、佛山祖庙、三水胥江祖庙、顺德西山庙、南海云泉仙馆、顺德碧江金楼等。

园林装饰是传统园林文化的重要载体,传递着社会、人文、历史信息,它赋予了园林特定的内涵和意义,体现了造园的思想和审美情趣,反映出深刻的文化内涵。文章以佛山传统园林装饰为研究对象,探寻其所具有的文化精神、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为研究传统园林理论和园林美学理论提供一定的依据,同时也为地域园林的未来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1世俗实用的文化特征

岭南文化具有浓厚的世俗性和实用性。岭南自古有沼泽瘴气,气候炎热多雨,常有水患、台风和猛兽。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学会生存的本领是第一要务,世俗实用文化正是在这种环境中孕育出来的[1]23。另外,岭南自古商业活动发达,商业买卖讲求实际、实利和实惠。讲求人际的平等和人性的自然,及世俗生活的情趣化。《广东新语?宫语?濠畔朱楼》载:“当盛平时,香珠犀象如山,花鸟如海,番夷辐辏,日费数千万金,饮食之盛,歌舞之多,过于秦淮数倍。”表现出典型的“世俗”文化特征[1]235。

佛山传统园林装饰延续了岭南文化世俗实用的文化精神传统。私家园林通常被人称为“世俗园林”,其意是指园林在布局上的务实性、造景上的顺其自然和雅俗文化的兼容性。佛山传统园林装饰素材大多是普通民众熟悉的动物、植物以及民间故事,装饰主题表达最多的是多子、有福、长寿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愿望,装饰形式与风格体现了普通民众的艺术追求、情感取向和审美趣味,具有很强的“世俗”气息。如清晖园碧溪草堂圆光罩两侧的96个不同字体的《百寿字图》(图1)以及小蓬瀛旁木楼厅堂的《百桃图》表现出长寿寓意[2]68,佛山梁园屋檐的卷草纹,半边亭雀替中雕刻的多子葡萄,亦表达了长寿和多子多福的意?n。

佛山传统园林装饰不仅具有美感,还具备实用功能,如镬耳山墙,形态优美,在空间中有防火、遮阳和减少屋面日晒的效果。而建筑屋脊,一般用陶塑、灰塑进行装饰,为适应南方多雨的天气,屋脊必须有较好的防漏功能,陶塑和灰塑不怕日晒雨淋,日久弥新。柱础多用石材,形状各异,有圆形、方形、多边形等,主要为了保护木柱,起到防潮、防飘雨、防渍水和防白蚁的作用。此外,门窗、隔扇、门罩室内外连接构件也是佛山传统园林的装饰重点,它们不仅雕刻精致、通透,同时也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效果,达到艺术与实用的完美结合[3]88。

2多元的崇拜思想特征

岭南古为百越之地,越人曾有“食人、文身、断发”等野蛮、落后的民俗。佛山延续了古越历史遗风和祭神风俗,尤其是明代以来,佛山地区儒道佛各教和民间宗教都极为兴盛,祠堂庙宇遍布大地,神诞赛会隆重热闹。“越人尚鬼,而佛山尤甚”。佛山传统园林装饰中表现出多元的崇拜思想特征,概括起来主要有自然崇拜、民族祖先崇拜、儒道佛崇拜等,其中儒家思想显得尤为突出[4]。

2.1自然和祖先崇拜思想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自古崇尚自然,讲究天人合一,岭南地域向来天灾多,人们祈求自然界万事万物的庇佑。佛山传统园林装饰讲究自然崇拜,主要表现为对天神、日神、月神、雷神、水神、海神等的敬仰。如顺德西山庙门楼有日神和月神的雕塑(图2)。而民族祖先崇拜也在龙纹、凤纹、孔子等的刻画中得以体现。

2.2道家、佛家思想特征

佛山传统园林装饰主要通过八仙人物、八仙法器、八卦镜、太极图、蝙蝠等体现道家思想。如清晖园暗八仙堂就有一蓝色陶瓷窗(图3),题材为八仙法器,该图由9块通花蓝釉瓷拼合而成,最上一层三洋法器分别是上仙吕洞宾的剑、汉钟离的芭蕉扇、何仙姑的莲花;第二层的法器只有两样,分别是中仙铁拐李的葫芦和曹国舅的玉板;第三层便是下仙韩湘子的玉箫、张果老的渔鼓和蓝采和的花篮。八样法器在图中若隐若现,构思极为巧妙[2]72。岭南是禅宗文化的发源地,佛山传统园林装饰主要运用的佛教题材为莲花、菩提树、罗汉松、金鱼、降龙罗汉等。

2.3儒家思想特征

儒家礼制观念是统治阶级维护其地位的重要手段。“礼”的精神就是秩序与和谐,其内核为宗法和等级制度。“礼”是一种伦理政治,是人与人、人与家庭和人与社会之间在伦理道德、生活方式、思想意识方面的行为规范和准则。礼制思想在佛山传统园林装饰中得到充分体现,让观者在欣赏艺术美的同时受到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5]。如三水胥江祖庙武当行宫脊基两侧有灰塑装饰“五伦全图”,五伦即五常,中国封建社会宗法社会以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为五伦,即君臣有义、父子有亲、夫妇有情、长幼有序、朋友有信[6]102。此外,“桃园三结义”(图4)“郭子仪祝寿”“赵美容打飞熊”和“三打瓦岗寨”等历史典故也呈现出褒扬孝悌、忠信、仁义,昭示人伦之轨,儒家之礼,使人耳濡目染而习修身齐家之道[6]79。

3隐逸文化特征

隐逸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隐逸文化群体为文人士大夫,他们在官场斗争中受到排挤和打击,荣辱穷达,变化不居,以至被迫退出政治舞台。因此,文人士大夫需要一种超然的人生观,标榜精神自由和独立,从政治羁绊、社会名利和礼法名教中解放出来,以获得心灵的自由和情感上的平衡[7]。隐逸文化符合士人的精神需求,以老庄哲学思想作为基础,通过回归自然,寄情山水,以求得洁身自好,保证相对独立的社会理想、人格理想、生活内容和审美情趣。

长期以来,南岭山脉阻碍了岭南地区与中原的交通与经济联系,使岭南的经济、文化远不及中原地区,常为历代众多正义之士、正直之官被贬谪流放的地方,也是文人士大夫不满现状,退隐避世之所。因而由退隐的文人墨客为主导修建的岭南园林,讲究轻巧淡雅,以求“大隐隐于市”。佛山传统园林的隐逸文化主要体现在私家园林,佛山梁园和顺德清晖园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如梁园的十二石斋,面积小,建筑只有二厅一庭一亭,其中花木水石俱全,小巧玲珑,精致错落,表现出“园小无穷景,壶中别有天”仿若世外桃源的意境。石斋虽于市井之中,却营造出乡野的感觉。梁九图《自题十二石斋四首》释道:“萧斋四面绕萝垣,近市差堪避俗喧[8]。

清晖园同样体现了隐逸的思想,归寄庐(图5)位于竹苑右侧,匾额书法为李文田所题。厅名“归寄”一方面有“辞官归故里”之意,纪念当年龙廷槐不做京官返回家乡,从而筹建清晖园之事,另一方面似有寄居园林的意思。“寄”字似含暂时之意,不是永久性居此[2]97。

此外,佛山传统寺庙园林中对隐逸文化也有所体现,如佛山祖庙的金漆木雕神案就雕刻了隐逸文化的代表“竹林七贤”,故事内容说的是魏晋年间,文人稽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七人,相与友善,他们看透时局的险恶,隐居不问世事,闲聚竹林,或醉饮弹琴,或赋诗咏怀,以发泄愤懑之情,反抗礼教的束缚,寻求个性的解放。

4中西文化融合特征

佛山自古有悠久的海外通商史,有着“得风气之先”的优势,是较早接收海外文化影响的地区,对西方文化一直是秉持兼容并蓄、为我所用的态度。在中西文化不断碰撞的过程中,佛山传统园林学习西方新技术和新工艺,善于吸收海外建筑材料、工艺与技术,西为中用,在结构上虽无大的改变,但在装饰上却融入了西方文化的元素[3]89,主要表现在门洞、窗洞、瓦脊、栏杆、屏风等构件上。如清晖园澄漪亭廊道门洞、绿云深处通廊门洞均为仿罗马式拱形和爱奥尼式柱式,形成园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笔生花馆西侧墙面窗上的装饰为《苏武牧羊图》,采用了中式的灰塑材料和西式画法[9]。?德碧江金楼泥楼前檐为西式罗马柱,而拱梁则采用巴洛克风格(图6),与传统的装饰一起呈现出中西融合的装饰现象[10]117。

聪明的工匠将西式装饰经过吸收与改良,融入佛山传统园林装饰中,让传统装饰中融入异域风情,中西文化融合的装饰现象成为佛山传统园林的一大特征,反映了佛山人“万物皆备于我”的心态和以本土文化为依托,博百家之长,西为中用、兼容并蓄的文化特点。

5恬静与活泼并置的装饰色彩特征

岭南园林与北方园林、江南园林色彩装饰有较大区别,北方园林色彩鲜艳,色调鲜明,对比强烈。黄瓦红墙相辉映,将园林装点得富丽雄浑,显现出皇家的华贵与庄严。而江南园林以黑白两色为主,色彩朴素、高洁、淡雅,自然形成超凡脱俗、清淡雅致的文人风格。岭南园林色彩则整体以黑灰色为主调,个别装饰部位表现出五彩缤纷的效果,呈现出恬静与活泼相得益彰的装饰色彩特征。

岭南尚黑的传统可追溯到夏代,夏有一支脉南迁至越,夏尚黑,古越人沿用夏的尚黑传统,并流传至今。佛山传统园林中尚黑的传统主要表现为黑色的屋面、梁架、封檐板、窗户、山墙等部位。尚黑的特性还有另一种解释,在金木水火土中,黑色对应的是水,古代岭南水患多,水神是人们特别崇敬的神灵,佛山祖庙供奉的是北方司水之神北帝,人们世代祈祷北帝的庇佑。此外,岭南人认为水是财,在重商的社会基因推动下,黑色得到了大量运用[3]91。

灰色是佛山传统园林装饰中用得最多的色彩,灰色的墙面、灰色的麻石、灰色的砖雕等。由于能显现材质的本质色彩,灰色受到使用者的青睐,与黑色相搭配显得恬静中不失稳重。

佛山传统园林装饰色的玻璃、墙檐壁画、金漆的装饰木雕、浓墨重彩的灰塑,以蓝绿为主的陶塑瓦脊等显现出活泼的色彩基调,彩色玻璃是一种进口的玻璃材料,通过不同的颜色体现不同的季节,有红、黄、蓝、绿等色彩。清晖园红渠书屋是一座晶莹通透的玻璃屋,整个书屋不砌砖墙,十多根赫红石柱收嵌于立面中,中间由隔扇组成,四周的门窗均采用彩色玻璃,故称“玻璃屋”,建筑整体晶莹剔透,五彩缤纷[2]106。壁画、灰塑和陶塑同样作为园林建筑的附属部分,成为园林装饰的重要表现场所。这些装饰色彩在大面积的青灰色墙砖和绿色植物的映衬下使园林体现出活泼的装饰美感。

6独特的装饰工艺特征

佛山传统园林装饰艺术种类丰富,主要有木雕、石雕、砖雕、灰塑、陶塑、彩画、?F艺等。各种类型的装饰均吸收了传统艺术和民间艺术的精华,通过工匠们精湛的技艺,传达出人们的美好愿望。所有的装饰工艺中最为独特的是陶塑工艺和木雕工艺。

首先是陶塑工艺。佛山是陶都,陶瓷艺术早已名扬神州,声播海外。清初,著名学者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说“石湾之陶遍二广,旁及海外之国。谚曰:‘石湾缸瓦,盛于天下’”[11]。园林中陶瓷装饰品种丰富,有各色琉璃瓦、色釉栏杆、华表、花窗、龙凤陶塑、陶钟、瓦脊群像等。其中,专门用于屋顶装饰的陶塑瓦脊(又叫花脊)是岭南民间艺术的杰出代表,瓦脊多以历史、神话、戏曲或传说故事为题材,以立体陶塑或高浮雕的形式搬上屋顶,将动态的故事演绎出来。地方特色浓郁,是佛山传统寺庙园林的一大特色。在佛山祖庙、三水胥江祖庙、顺德西山庙、南海云泉仙馆等主体建筑屋脊上均有体现。陶塑瓦脊是一种纯手工完成的艺术精品,经过不断实践与提炼形成独特的技艺方法,主要有:捏塑、贴塑、捺塑、刀塑等。捏塑以泥条为主,加上手捏,特色是造型质朴,形象粗犷豪放、线条苍劲。贴塑是形象躯体基本型出来后,用泥片或模印出细部,将其粘贴于躯体上,构成整体的艺术形象。捺塑是介于捏和贴之间的表现技法,主要指陶塑作品基本完成后,用手或简单的工具捺塑出细部或装饰纹样。刀塑是借助刀具来雕塑,有刮刀、三角刀等,讲求刀锋韵气,创造形象细腻,传神[12]。佛山祖庙三门陶塑瓦脊(图7)气势恢宏,长31.7m,被誉为“花脊之王”。其瓦脊为双面瓦脊,正、背面共塑有三百多个人物,人物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一招一式,皆合法度、栩栩如生。制作工艺以贴塑为主,并灵活运用其他几种技法,塑造出一幅幅精美的图画,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13]。

其次是木雕工艺,俗称细木工艺,佛山木雕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广派”木雕的重要产地之一。木雕主要装饰在檐廊、隔扇、栏板、屏风、屏门等部件上。技法通常分为浮雕、透雕、线雕、贴雕、圆雕等数种。浮雕有浅浮雕和深浮雕[14],透雕是先在木料上绘上花纹,后进行琢刻,形成浅浮雕和圆雕纹样;透雕通透流畅,装饰感强。线雕是用刀在平面上凹刻出花纹,不用表现形象的外形。贴雕是在浮雕的基础上将其他单独花样做出后,再用胶贴或榫接在浮雕花样的表面,形成新的突出花样的形式。圆雕又称立体雕,是一种具有三维空间的雕塑艺术[15]。如顺德碧江金楼木雕(图8)艺术精湛,刀法包括了浮雕、透雕、线雕、贴雕、圆雕等几乎所有的木雕工艺[10]125。先使木雕层次丰富,形象生动,再在木雕上贴上金箔,整体显现出金碧辉煌的视觉效果。

7结语

园林装饰是园林文化的重要载体,它反映了文化的传承性,也传达出文化的地域性。佛山传统园林装饰在形成发展过程中受到佛山地域、历史、人文的影响,表现出丰富的文化特征和艺术特征,体现出佛山独特的文化精神和人文品格,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和研究价值。本文从世俗实用的文化特征、多元的崇拜思想特征、隐逸文化特征、中西文化融合特征、恬静与活泼并置的装饰色彩特征、独特的装饰工艺特征等几个方面分析了佛山传统园林装饰的文化艺术特征。总的说来,这些特征的分析具有一定代表性,不足之处是特征的归纳未够全面,如民俗文化特征、海洋文化特征、装饰造型特征等的整理和分析,在文中尚未涉及。

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篇5

一、广东连南排瑶及其传统刺绣的概述

瑶族是一个古老民族,历史可追溯到传说中的蚩尤九黎与炎黄征战中的远古时代。瑶族也是我国历史上迁徙最频繁、地域最广阔的民族之一,从黄河流域几经迁移到五岭南北,再涉足海外。在长期的迁移历史过程中,瑶族发展成为一个支系众多的跨地域民族。瑶族文化既有同一性,又有支系间和地域的差异性,其文化大致可分为:盘瑶文化(含平地瑶文化)、布努瑶文化、茶山瑶文化几种。排瑶文化属于讲勉语的盘瑶文化中的一个二级支系。广东连南是目前我国唯一的排瑶聚居地。据考证排瑶来源于江淮地区,是百越的一支。在长期的迁徙历史发展进程中,排瑶最终在连南地区定居下来,生息繁衍,形成了有名的“八排二十四冲”(排即大山寨,冲即小山寨)聚居地域,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支系文化体系。

《后汉书·南蛮传》“织绩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服,制裁皆有尾形”,以及唐代刘禹锡《蛮子歌》中的“蛮衣斑斓布”已有了关于瑶绣的描述。排瑶传统刺绣作为排瑶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伴随着排瑶的形成与发展,记录着民族自身的迁徙文明,同时也造就了其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内容。排瑶没有自己的民族文字,其传统手工艺术、歌舞艺术以及风俗习惯构成了民族文化。排瑶服饰是其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纽带、形态和载体,排瑶服饰上精美的传统刺绣艺术,不仅沉淀着丰富的排瑶文化底蕴,也蕴藏着古老文明的信息密码,是排瑶文化的形象象征之一。排瑶传统刺绣艺术是我国民族艺术中的一朵奇葩,作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地方政府的重视和保护,排瑶传统刺绣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发展。连南地方政府专门成立了瑶绣博物馆,长期举办绣娘培训班,另外还在相关小学进行瑶刺绣手工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些努力为排瑶传统刺绣这一古老的民间工艺艺术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民众基础。

二、保护排瑶传统刺绣艺术的文化意义

按照leong,d.与clark,h.的研究http://方法,设计文化的意义可从三个层次来考虑:最外层是从物的层面出发,研究文化体现在物上面的表象;中间层是从人的行为层面出发,分析文化对人的行为影响,包括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行为关系;最内层是从精神的层面出发,分析文化中所蕴涵的思想和意义。排瑶传统刺绣艺术的设计文化意义可从这三个层面综合性地展开论述。

排瑶传统刺绣通常是以靛蓝色的土布为底,有时也用黑、白布做底,以反面挑花正面来看的挑花工艺为特色,通常没有统一的图案,不需草稿和打样,完全是靠刺绣者熟练的手艺和丰富的想象力来制作,挑花的线大多以大红为主,再辅以粉红、黄、绿、蓝以及白色,整个色彩鲜艳,对比强烈。刺绣图案的形式元素在构图中通常不变化,韵律感是通过色彩的变化来形成,整个刺绣作品统一中又富有变化,既高度抽象又不失浓郁的山区气息和独有的民族特色,是我国民族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排瑶传统刺绣作为排瑶妇女一项传统的工艺,主要集中在日常生活的服饰上,满足排瑶人民日常生活、劳动和社会交往的需求。排瑶服饰的种类丰富,男女老少各自不同,主要品种有绣花头巾或头帕、儿童绣花帽、绣花披肩、绣花衣领、绣花腰带、绣花衣裤、绣花裙和绣花绑腿,另外还有用来背小孩的绣花背带以及瑶族人日常生活必备的绣花袋。绣花袋在瑶族人民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男性外出狩猎或劳作可以用它来装火药、烟草和粮食;女性外出可以用它放一些小孩的衣物、粮食,还可以装上闲暇时随时随地制作的刺绣针线;它也是年轻的姑娘送给有情郎的爱情信物,是姑娘们展现自己心灵手巧的绣花竞技场。

排瑶传统刺绣的装饰性和功能性经常被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这一点在其民族的便装上体现得更为明显,便装是排瑶人民日常生活的着装,以靛蓝色棉麻土布为主,一般只在衣服的领子和袖口处进行刺绣装饰,既有着画龙点睛之妙,又起着加固领子和袖口的作用。盛装在排瑶人民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文化意义,只能在特定的场所才能穿戴,一件盛装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穿戴三次,一次在“耍歌堂”(排瑶的一种重大祭祀活动)、一次在“旺歌堂”(宗教仪式起法名),最后作为去世时的寿衣。因此人们往往不惜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倾注大量的心血来精心制作它。排瑶盛装通过传统刺绣艺术把对祖先、对苦难、对迁徙的回忆与缅怀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承载着丰厚的心理内涵和强烈的感情色彩。

有“人类学之父”之称的泰勒在其《原始文化》著作中认为,人类初期都经历了“万物有灵”论阶段。在这个阶段,原始初民认为世界万物无论是有生命的动植物还是无生命的江河湖泊都与人一样是有灵魂的,并且原始初民受灵瑰不死的交感巫术的影响,认为自己先祖的灵魂是可以寄托在山川、河流、日月星辰、动植物等有灵性的生命体上。排瑶传统刺绣中出现的表征小河、原野、山峦、森林、花草、松树、松果以及小鱼、小鸟、马头的图案纹样正是这种信仰的照应,在其历史演变过程中,排瑶人民产生了一种朴素的自然主义世界观。

排瑶的历史也是一部瑶族人民的苦难史和迁徙史,为了躲避统治者残酷的围剿,为了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求得生存,拥有相同的宗教信仰和行为习俗,能培养出强大的民族自我认同感,凭借共同的精神纽带,可凝聚全族群的战斗力,从而帮助民族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生死存亡的历史关头。因此,尽管汉字早已被排瑶人民用来进行志事记载和瑶经撰写,但强大的族群认同意识和稳定的精神纽带让其传统刺绣艺术一直保持自身的独立性,它是一种民族社会意识的沉淀,一种深厚的符号积累,一种民族身份特有的识别器。

三、排瑶传统刺绣艺术传承面临的问题

从物的表征层面,传统排瑶刺绣图案是排瑶人民对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熟悉的事物和情景,进行特征提炼,图案与远古时代的象形文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具有形式上的可读性。同时这些几何形图案具有强烈的形式感、现代感强、极富装饰性,与现代设计有着良好的融合基础。但如果只是对其符号纯形式地应用,这些符号本身所记载的排瑶人们的生活方式、文化传统及其意义就完全丢失了,符号失去了原有的强烈感情色彩。但这些几何形图案是排瑶传统刺绣的基础符号特征,排瑶人民千余年的传统文化及其内涵就是建立在这些几何形图案系统中的,不能太多地更改,更不可能抛弃。

转贴于

另外,这些简单的图案纹样承载的丰富文化内涵,没有民族专业知识的学习,一般人很难读懂它们,更不可能对它们进行记忆。

脱离民族特有的生存环境,排瑶传统刺绣图案的文化特征很难被识别,很容易与现代设计图案或其他民族的装饰图案混淆,其身份的识别性很差。

民族的团结,现代化的进程,使排瑶人民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往的苦难早已成为历史,“耍歌堂”、“旺歌堂”等宗教仪式已经成为一种历史记忆的形式,传统的服饰已经失去了自身原有的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传统刺绣中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发生了新的变化。全球化的进程,也正在无情地抹杀各民族的身份特征。这些都是排瑶传统刺绣在新时代面临的严峻挑战。

四、排瑶传统刺绣艺术传承的创新策略

我们仍然以leong,d.与clark,h.构建的设计文化的结构框架,从三个方面对排瑶传统刺绣艺术保护性创新的策略进行探讨。

物的层面,经过大量的田野调查和案例分析研究,得出基本几何形图案以及其反面挑花正面看的刺绣工艺是传统排瑶刺绣物质层面的两大核心特征,必须保留下来。但我们可以根据新时代排瑶人民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特点,运用这些基本单元图案,按照时代精神进行新的语法重组,在保持传统瑶绣的核心特征的同时,给它注入新的生命力,表达新时代的特征。

人的行为层面,是传统排瑶刺绣艺术文化中改变最大的,排瑶人民已经进入现代社会,原来许多的日常生活习惯由于物质条件的提高和生活环境的改善而改变,许多行为习俗已经转化成为一种历史纪念的仪式,但这些变化并不威胁和破坏排瑶传统刺绣的物层面的核心特征,反而为传统刺绣艺术创作提供了新的创作主题,通过新的图案编码方式来反映新时代排瑶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状态,让排瑶传统刺绣艺术作为其民族的史书继续书写下去。

文化的核心价值层面,在保持传统排瑶刺绣原有的核心人文价值不变的前提下,在当代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基础上,对其传统的世界观进行提炼与发展,从排瑶传统刺绣的朴素的自然主义世界观中,提炼出人与人、人与自然的相互尊重、和谐相处的新时代价值观;保持并加强传统排瑶刺绣民族身份识别器的作用,保持其民族文化的独立性和多样性。

因此,传承性创新的策略应该是在对文化核心层面上提炼出符合当代精神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并在进行大力宣传和教育的基础上,在对物层面的关键特征进行保护和传承的前提下,根据新时代排瑶社会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特征对排瑶传统刺绣进行不同目的、途径和层次的创新和发展。

五、个案解析:排瑶传统刺绣识别性构建的初步探索

排瑶传统刺绣的基本几何形图案虽然具有很强的形式感和装饰性,但在信息时代,这些几何形图案的文化特征模糊,身份的可识别性差。要突显图案的文化特征,增强图案的可识别性,我们必须为传统特征元素与当代社会文化找到一个融合点,经过再设计让其体现出时代的特征,让现代人乐于接受它。

当代大众文化便于传播性和记忆性的特征,为我们提供了借鉴和设计思路:首先寻找连南排瑶地区最具标志性和排他性的文化象征物或标志物,然后运用大众艺术的表现方式进行再设计,在设计中融入排瑶传统刺绣的基本图案纹样,并保持其原样。

带领学生在设计实践中,最终选择连南排瑶最具代表性的芒笛、黑伞以及长鼓作为文化象征物或标志物元素,运用大众喜爱的装饰画表现手法,表达各族人们都喜闻乐见的主题如母子情深、沉思中的少女、幸福中的恋人等,通过设计把排瑶传统刺绣的基本图案融入到这些场景中去,强调并突显它们。(见设计草图1、2、3)这种设http://计策略满足了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加深了对传统排瑶刺绣的基本特征图案的认知,为进一步开展排瑶传统瑶绣的保护性创新工作作了有益的探索。

六、结语

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篇6

随着全球化的冲击,我国地域建筑文化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导致我国许多城市出现了“国际式”现象,失去了地域特色。建筑形态是建筑的本质构成要素,是社会背景的本质反映。在创造具有中国民族特色和地域特征的建筑方向指引下。文章从建筑文化传承的原则、重要体现、内容、进行了充分的论述,概括建筑创作中地域文化传承的作用和方法,在建筑设计创作中以其开放性、包容性体现现代感。

关键词:

地域文化;建筑设计;传承

建筑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主要象征,除了在视觉上给予人们悦目美观的形象,其背后存在的意义与地域文化继承和发展之间有很大的联系。作为建筑师,应该创作出蕴含自己国家文化精髓、具有民族特色的新建筑,弘扬地域建筑文化,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服务的目的。

1建筑文化传承的原则

传承文化就是要取传统文化之精华,去传统文化之糟粕。优秀的建筑文化会反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理念和精神面貌,这种理念和精神面貌反过来也会促进建筑文化的发展,作为最本质的东西,是建筑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表现和特征。建筑文化传承应该注意三个原则。(1)结合性原则。建筑设计创作与城市规划有机结合。在这个过程中,把握地域文化特性,相应地结合当地文化、历史内涵、审美观念、人文环境等。结合并不是单一的照搬照抄,而是注意与时俱进,延续传统地域建筑文化,背向现代化的传统是自取灭亡的传统。重视利用地域文化的精神,挖掘传统文化的物质性技术文化特征,积极借鉴传统文化和吸收外来文化并进行提炼、归纳,满足社会发展和地域的传承。(2)生态型原则。生态型原则是在创作地域文化时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遵循地域发展的规律,保护地域自然生态环境。保证景观的有机生长可以促进城市发展的连续性,并且注意原有地域自然与人文环境相协调,体现出人文景观的价值,从而打造出符合现代生活、安全、舒适的建筑空间环境。(3)再生原则。传统建筑文化的发展,包括保护、传承、创新等几个层面。面对新的创作环境和要求,在吸收传统建筑文化精华的基础上,保护优秀地域文化,同时放眼世界建筑文化,理性学习各个国家优秀的建筑文化。利用现代建筑技术及材料,将它们融入到现代建筑设计创作中,不断增强原创能力符合现代生活的要求,创作具有中国文化和地域特色的现代建筑。

2地域建筑文化传承的重要体现

受地域气候、地形、地貌、以及民族信仰、习俗、爱好、以及的影响,社会结构和人文风貌各有各的特点。地域文化形成因素较多而且变化也大,加上各地匠人的工艺、技巧的差异,因而各地建筑及其特征就呈现出千姿百态、千变万化的面貌。比如苏州园林的设计,把空间隔断,利用缩景的技法给人一种以小见大的艺术感受,是最具代表性的古典园林和典范。它的民间性、地域性就显得更强烈、更明显,刺激了建筑师艺术想象力和创造才能的发挥。除了国内南北差异,还有中外差异,比如欧式建筑里的哥特式建筑,其特点是尖塔高耸、尖形拱门、大窗户及绘有圣经故事的彩色大玻璃。在设计中利用十字拱、飞券、修长的立柱,营造出轻盈修长的飞天感。所以,作为建筑师在设计时应该深入研究当地历文化风情,创造出环境与人和谐的的建筑空间,弘扬优秀的建筑文化特色。

3地域建筑文化传承的内容

地域建筑文化根植于人们的生活当中,孕育了当地文化与特有的场所精神,①建筑特征是建筑的个性,不同的建筑各有差异。从不同的层次来看,其个性表现也会不一样,无论是历史文化还是技术手法,或是从审美层次上都有自己不同的特征;②文化特征,建筑所蕴含的文化性,民族性,时代性等,对于同一类型的建筑物来说,其文化特征是有共性的。两者特征相互紧密联系,并共同依赖于同一载体之中。文化特征有三个层次,由表及里,由浅至深:a.浅层意义上主要包括平面布局、细部、色彩、装饰、结构构造和图案等,这些元素的相互碰撞具有较大视觉冲击力,是建筑创作中常运用的,一般称它为抄袭或叫模仿行为;b.中层次表现要经过摸索、综合,从符号、象征、寓意、手法上寻找可以作为典型代表性的特征;c.高层次理解文化表现,与上述文化特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需要通过对传统建筑的研究和探讨,找到一些从物质技术性升华到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符号、创作理念、深刻的文化内涵,从而创造出代表本地区的特色建筑。

4地域文化的作用

地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人们观看建筑载体中的地域文化特征,接收设计者的思路、概念、以及设计中的相互关系等信息,使人们在回忆中增加对祖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认识,从而增强对家乡、对本民族、对祖国的热爱,提高民族亲和力、凝聚力和增进爱国主义情结;②通过地方建筑文化特征,有利于弘扬城市特色文化;③作为建筑师,通过建筑感受到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的传承的必要性,例如有名的唐人区,它的入口地带都有一座中国古典特征的牌坊,在侨居国外的华人看到祖国的建筑形象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归属感和自豪感,有利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5建筑创作中,传承地域文化的方法

创作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建筑要从现代建筑创作的需要出发。在建筑中重现代表当地的外观造型特征和建筑细部构件,使现代建筑造型具有传统地域风格,这只是对传统地域建筑造型的模仿。通过符号表达地域文化,结合新的建筑材料和技术可以组成城市空间环境。原则是“外来建筑本土化”,营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建筑文化,但也不能固步自封、因循守旧,拒绝一切外来文化。在最终成果的表达的环节上,设计者还应该了解这些符号与地域建筑材料,技术之间的关系,考虑按建筑的不同的功能要求以及不同的限定条件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通过各种条件的限定反复调整和比较选择最终方案的形体,注重环保材料的运用,满足现代的功能需要。

6结束语

为了使我国创作的现代化新建筑作品具有中国的民族特色,作为建筑工作者,应深入挖掘传统地域建筑文化的精髓,坚持生态的设计创作原则,充分发挥艺术想象力和创造才能,延续优秀的传统地域建筑文化,发现和挖掘其历史、文化、艺术和科研价值,为中国特色建筑添砖加瓦。

作者:徐训文单位:江西省桂能综合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万书元.当代西方建筑美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7).

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篇7

(济宁学院美术系,山东济宁273155)

摘要:处于全球化语境下多元文化融合、再生中的当代艺术设计,应充分利用表现于视觉的传统规约符号形态的文化价值,通过它们与其它元素组合构成中明确、典型的意义象征和信息解码作用,创造具有本土文化精神内涵与时代特征的新设计符号形态。

关键词:传统规约符号;本土文化;设计价值

中图分类号:J06文献标识码:a

DesigningValueoftraditionalRegulationSigns

FenGXing-jun

具有符号功能的当代艺术设计形态,在以其特有的形式语言表述各自不同涵义内容的过程中,涉及到形态的组成元素、结构形式能否从物质到精神的各个层面,形成足以表达其功能、社会、文化、审美等多层次外延与内涵的语义信息,以及信息是否具有相对明晰的语义指向,而得到有效传达与解读等关键性问题。基于上述问题的艺术设计,应善于挖掘利用本土文化体系中有着广泛认知基础的、或国际化的传统规约符号元素,来创造带有明显语义指向和意义象征、反映丰富民族文化与时代特征内涵的新符号形态。

一、作为文化信息载体与意义表征的传统规约符号

人造万物,必有所寄托,或物质生存之用,或精神情感所需,亦或二者兼具;万物有形,形为意之反映,所谓:“物以言志,以物传情”,固而形分万物,意有万种。在此,形与意之间也就构成了表征与被表征的关系,因而我国著名思想家庄子指出:“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这形形能传情达意的视觉形态便由此具有了文化的属性与价值,成为文化涵义信息的载体和交流媒介。

从现代信息传播与符号学的角度看,人类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一切能够承载文化信息的具象或抽象的形态、事物,因其能够指涉、表征某种意义的作用而具有了符号的功能。只是这些传统符号的特殊性在于,它们在由使用者创造或最早使用到流传至今的历史进程中,虽然形成固有含义认知的规约基础,却已远远超出了当初的功能和意义范畴,被深层次地附加了新的含义而不断丰富着意指的规约内容,有些甚至成为民族、国家或时代文化的象征,具有典型集中的意义指向,且被不同国度的人们理解认同。从人类远古的原始部落崇拜图腾、中国的甲骨象形文字、龙的形象,中世纪的秦俑、汉瓦以及罗马式建筑的圆拱、哥特式建筑的尖拱,到近现代的玻璃幕墙、和平鸽,无一不在用其独特的符号形态表征着明确的文化意义,诉说着不同时代人们寄予它们的理想、愿望和精神。

二、意指、象征――对设计语义产生与

解读的直接影响

艺术设计作为功能与文化符号的创造,应兼具文化意义的可延续性与创新性。其表现于视觉的图形、色彩、线形、结构等形式元素,在准确传达物质功能层面“能指”和“所指”的语义信息的同时,应能够在主观层面将二者有效结合,引伸出具传统文化内涵的新文化意义。鉴于此,处于当代构成元素的复杂多元极易带来语义模糊性状态中的艺术设计形式表现,应善于凭借传统视觉规约符号形象在与其它元素结构关系中的意指作用,并以人与符号信息对话交流中对意义的理解方式为切入点,来构建具文化价值、便于解读的设计语义。

按照心理学的观点,人对某一形态、现象意义的理解,是基于认知经验的主观思维判断活动,是靠已知经验中与此形态、现象相关连的类似事物的意义联想、启示来完成的。艺术设计符号语义的产生与解读,就必然要在形态客体与联想事物之间建立一种意义链接,其最佳方式就是意指,亦即瑞士著名语言学家索绪尔(Saussure)所谓的象征:“象征的一个特点就是它永远不是极端任性;它并不空洞,因为有一个自然的结合基础存在于能指与所指之间”。构成象征的“自然的结合基础”即形成意义的内在关联因素,此因素应具明显的语义倾向,它不仅通过象征赋予设计形态以意义,而且会使意义具有集中的指向。正如美国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大师罗伯特•文丘里(RobertVentuir)所说:“建筑师在建筑中传统地使用象征主义以丰富建筑的内容,同时使它不再是一个纯粹空间的工具,象征主义的范围扩大了,不仅表现其自身,也赋予含义并发出不仅是内涵,而且也是外延的明确信息。”很显然,代表着某种意义的传统视觉形象,能够成为设计形态意义象征与语义集中指向的最佳内在关联因素,因“它借助一种规约的力量进行指示,……依靠所作出的与客体有关的解释而起作用”,所以使其象征具备了普遍意义的典型性、直接性表达特质。当设计形态显现出某传统形象的一定特征时,它便会成为所有构成元素中最引人注意的视觉要素,而对整体语义产生倾向其象征意义的直接影响,对设计主题涵义的形成与凸显发挥着有效意指的作用。

三、作为设计信息解码与形式语义创新基础的传统规约符号

传统符号通过象征方式明确诠释规约意义的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设计符号语义信息的解码和创新的基础。然而,对其过分依赖或照搬,亦会造成设计形式的单调、陈旧和重复而限制其创新发展。艺术设计的符号形态,应是对旧有规约符号充分尊重与利用基础上的新形式语义的创造突破,是对其主要形象特征具象或抽象概括为符合当代视觉传达要求的简洁形式,借以表述不同含义的设计表现。

其实,于特定社会背景和文化心理状态下形成的规约符号,无一不是符合人的信息交流规律,而对以往意义认知经验的形象归纳与再创造,带有语义信息的延续与解读代码的可追溯性。所以,当人们遇到一种陌生符号形态,并对其多义甚至含混不清的语义评价发生困难时,“它们仍然是被当作意指的文化系统来认识的;它们各自都以不同方式,通过特定的形式与一种既定的社会或文化中的含意问题相关连。”从而促成人们对符号语义的判断定位,只是这种定位因认知主体的经验、角度、层面的差异,不象固有符号那样准确而导致理解的偏差。但有时恰恰是这种语义的不确定而触发人们对新符号形态的兴趣,诱惑其通过形式内含的规约语义信息解码,进行广泛联想后获得认知的与满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设计的精神功能价值。当新生符号无数次刺激人们视觉感官后,其语义会被更加理性地从多义猜测,过度到相对明晰、单纯意义的索定,最终变成约定俗成的符号进入社会、文化信息系统库,成为之后符号语义创造的形象依据与信息解码。

四、传统规约符号的当代设计文化价值

“人性化”理念下的当代艺术设计,不但应满足人的自然属性的生理要求,而且要从社会属性的心理层面,更多地体现出形式的历史文脉、审美意念、时代观念、面貌个性等文化价值。传统文化作为现代文明的原生动力,其中物化为形象的规约符号,因其特有的文化的可识别性、差异性与丰富性,将对当代乃至今后的艺术设计文化建构,产生重要的价值效应。

1、利于形成典型文化内涵的个性化风格。某种设计风格的成就,应有着内在文化基因、理念的参与和支撑,否则只能流于形式而丧失灵魂。当代艺术设计的风格,应是根植于民族传统文化沃土、汲取精髓营养的形式创新,是把传统视觉的图像、指示与象征规约符号形态元素融入现代的结构形式,利用它们在“旧元素新组合”中的文化意指作用,来创造能够反映本土文化内涵特征和时代魅力的个性化风格样式。中国书画笔墨元素以及汉字、印章等形象,在香港著名设计师靳埭强先生平面设计作品中的现代结合运用,以及美籍华裔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先生设计的苏州博物馆等作品,采用中国传统建筑形式语素与现代技术、材料、结构珠联璧合的风格表现,就是其中成功的范例。

2、表达民族审美情感、树立本土文化自信。受中国传统人文、自然、哲学观念深刻影响的本土视觉符号形态,常以含蓄、意象的审美表现方式,传达着和善、祥瑞、朴素、率真的思想情感,从一个侧面勾画出凝聚着独有的东方文化情愫和精神气质的中国历史文化的特征容颜,演变成我们审美情感需要和表达的一种特殊语言。因此,处于西方文化冲击、融合、再生中的当代艺术设计,应从人文关怀的角度,注重民族文化心理需求,运用本土文化符号元素表达民族审美情感,并以此传承民族文化精神,唤起本土文化自觉意识,树立本土文化自信。

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篇8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演变;发展

中图分类号:G812.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7-0109-02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特征与各个民族的社会生存环境、地理自然环境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各个民族表现出各自特有的民族体育风貌。另外即使是同一民族、同一地区,因为劳动和生活的环境不同,其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也会表现出各自的风格和特点。如各种形式的龙舟竞渡以及土家族不同跳法的摆手舞就是例证。因此,我们力求探究影响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特征演变的自然、社会环境因素,并总结出决定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演化的模式与运行轨迹,以推动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可持续的发展。

一、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区域性特征源于所处的地理环境

1.东西方地形的区别,形成多样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中国的地势自东向西由低到高,地势相差很大,这样的地势构成“三大阶梯”。我国地理环境山脉纵横、平原辽阔、海岸延绵,这样多样的地理环境就形成了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的多样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东部有宽广的平原和丘陵,属于第一阶梯,这里水系发达,河流纵横,湖泊遍布,造就了当地少数民族驾船驭水的本领。传统的水上体育活动丰富多彩,如傣族、畲族、壮族等少数民族群众的捉鸭、龙舟、漂流等。技艺高超。西部高原以东的太行山、大兴安岭、长江三峡等地,海拔多在1000~2000米,属“第二阶梯”,崎岖的山路,交通不发达、不便利使当地的少数民族在日常生活中练就了攀藤附葛、爬山越岭、荡索渡涧的好本领。青藏高原海拔在4000米以上,为最高的一级阶梯。因其地势较高,为了适应气压低、高海拔的环境,当地的藏族等少数民族经常开展“登山”、“达玖”、“朵加”、“碧秀”等对肺活量和耐力有较高要求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

2.我国南北纬度跨度大,气候差异显著,形成不同内涵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中国气候从北到南有寒温带,也有热带。由于气温的差异使各个名族形成了特色鲜明、风格突出的体育文化差异。比如北方和南方,东北地区气候相对来说比较严寒,冰山项目、冬泳等成为当地民族的主要体育项目。而南方的体育项目确实与北方截然不同,比如,云、贵、川的各民族地区四季如春,体育项目方式:冬天在广阔的地面上打陀螺;夏天在田坎上、树荫下摔跤、扳手腕、顶扁担;秋天在收割后的稻田里及打谷场上打腰鼓;春天登高踏青;等等。

二、民俗宗教仪式孕育了民族传统体育的本体性特征

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中的宗教活动一般包括祖先崇拜、图腾崇拜和自然崇拜。古老图腾崇拜经过时间的推移演化成了祖先崇拜,它体现了人类对远古祖先的敬仰,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意识的进一步提高,是由灵魂信仰观念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图腾崇拜是发生在氏族公社时期的一种的现象。其崇拜物以动物居多,图腾主要出现在旗帜、族徽、柱子、衣饰、身体等地方。如浙北水乡民族传统体育就具有吴越民族龙图腾崇拜风采。自然崇拜是指人们对飞禽走兽、山河湖海、风雨雷电等一些自然现象和自然物的崇拜。根据资料记载证实了彝族体育与本族笃信的原始宗教之间是有密切关联的。彝族以十月历为历法,每到年终岁月交替之时,都要举行祭祀天地神祖的仪式,这些仪式包括打陀螺、跳火绳、跳高脚马、耍狮子等,这些祭拜神灵的祈祷方式,使传统体育项目获得了进一步的延伸。

三、生产方式造就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异质性特征

1.游牧民族体育文化。游牧是指终年随水草转移进行游动放牧的一种粗放的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游牧民族指的是以这种生产方式而生活的民族。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族由于其特殊的生产方式,形成了一些别具风格的体育项目,他们以赛马、赛牦牛、赛骆驼、赶牛、绳索套马、挥杆套马和甩牧羊鞭等为主,需要人和动物的默契配合,并构成了游牧民族传统体育的主要特征。

2.在中国北方及西部的广阔地带,畜牧民族与农耕民族互相融合生活在一起,农业和牧业交错分布。在这一生态复合体所在区域里,并存着以农业、林业、草业和畜牧业生产力主体的多种生产方式。如在北方生活的满族、鄂伦春族、赫哲族等少数民族大多沿袭着畜牧与农耕相结合的生产方式。这种较动荡的生活方式逐渐形成了比较彪悍、勇猛的习俗。充分体现出各民族的独立性和特点。

3.农耕民族体育文化。农耕文化由农业服务和农民自身娱乐为主,在长期的农业生产中逐渐形成的一种风俗文化。尤其是贵州的水族是最典型的农耕民族,以种植水稻为主,故民族传统体育也含有浓浓的农耕文化与特色,例如,扭扁担、顶扁担、扳腰等。这些传统体育游戏,多半是在田间地头进行的。或者劳动休息的时间,可以在地上画一个简单的棋盘,随手捡几颗小石头、苞谷、黄豆、草棍之类的当棋子,可以厮杀一番。从以上可以看出水族传统体育活动大多仍与农耕文化有密切的联系。

四、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

1.转变传统落后的思想观念。充分发挥民族传统体育的经济功能,打造包装一些表演性强、趣味性高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抢花炮、打陀螺、高脚竞速、摆手舞等,并大力宣传,广邀游客。这样不仅可以使游客游览当地的自然风光,参与当地特色体育活动,体验当地的民族风情,也发展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旅游文化事业。

2.挖掘整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对于一些濒临失传、锻炼价值高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资源整合、挖掘和推广,尤其是一些具有明显特征的、民族特点浓厚的项目。如傣族的孔雀舞、象脚鼓舞,蒙古族的马刀舞、筷子舞,苗族的铜鼓舞、芦笙舞等,对一些没有科学依据、落后的,与现代文明相悖以及带有迷信色彩的项目应摒弃,如江湖上流传的吐火龙、油锤贯顶、上刀山、下火海等。

3.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实行产业化开发。文化的发展要提升质量和高度,是以经济的发展为条件的,先进的经济形态能促进先进的文化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多与当地的生活生产相关联,形成了富有民族特色的体育项目。另外它又与当地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有良好的共生性,利用自然、生态和人文资源共同构成产业开发链。这是在外来文化强烈冲击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一条新思路。

参考文献:

[1]黄健.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特征的演化与创新[J].吉首大学学报,2008,(11).

[2]王存文.关于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特征发展的几点思考[J].大家,2012,(2).

[3]王俊奇,徐国民,张华飞.我国少数民族体育形成的地理环境因素[J].体育科学研究,2004,8(2):39-42.

[4]刘亚云,李可兴.湖南地理环境与湖湘传统体育文化[J].体育学刊,2007,14(1):79-81.

[5]王三义.“游牧”的概念与文明史的抉择[J].学术研究,2001,(10):109-113.

[6]白晋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学[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

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篇9

关键词:平面设计;民族风格;特征

社会的不断发展背景下,我们不仅要对先进的文化进行学习借鉴,同时也要能够注重本民族的文化传承和传播。通过现代化的设计,将民族风格加以融入,就能够呈现出不同的设计效果。只有将现代化的设计和民族的风格能够得到有机的结合,才能真正保障设计风格的多样性,从而对平面设计艺术就能起到拓宽的作用。

一、平面设计艺术的民族风格融合重要性和方法分析

1.平面设计艺术的民族风格融合重要性分析

平面设计在当前的各个发展方面都有着相应的呈现,已经和商业经济的发展紧密结合。将传统的民族风格和现代化的平面设计进行结合已经愈来愈受到设计师的重视,这样就能有效的产生全新的设计风格。我国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在多民族的融合下也形成了多民族的风格以及文化。而将不同的民族文化和设计相结合,也能呈现出不同魅力风格的设计艺术。在我国和世界的发展关系愈来愈密切的情况下,商业空间的发展也比较大,在这一过程中充分注重民族风格文化与商业发展的融合就比较重要。现代的平面设计在这一环境下,就成为和传统民族风格相结合的一个重要契机,能够对弘扬传统民族文化有着积极意义和作用。

2.平面设计艺术的民族风格融合的方法

将平面设计艺术和民族风格进行结合,就要能注重相应的方法。进行将两者结合过程中,就要在选题以及对资料的搜索和生活采风等方法的有效应用,来对第一手的资源加以应用,从多样化的民族风格文化中,来寻找比较恰当的文化素材,使之能够和现代化的平面设计进行有效的结合。然后要能够通过自身对艺术设计的感知以及理解,以及对民间艺术的形式等方面的了解等,通过现代化的平面设计的观念方法的运用,和民族的文化以及语言等进行互补和结合,从而来形成独特性的设计风格。通过这样的方法就能够在现代化的设计理念上得到升华,在艺术审美的视野上也能得以有效拓宽,从而提升自身的审美价值。

二、平面设计艺术民族风格的特征体现和实现的程序

1.平面设计艺术民族风格的特征体现

平面设计艺术的民族风格有着比较鲜明的特征,在意象表现构思的特征方面这就和绘画有着很大的不同,在各自功能以及语言表现和造型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不同。由于在材料语言以及设计的主题层面的限制,进行平面设计就不能通过写实和具象的语言,而是通过抽象化以及秩序化等图像加上相应的观念思维,来进行对平面设计的主题观念进行传达,这是平面设计的意象手法的运用。通过这一手法的运用就能够将形意结合体现出传统的民族风格,也能通过文图对应的方式来将民族风格加以呈现。平面合计艺术当中的民族风格的特征还体现在对中和美的追求。中和之美是传统的美学,在形式以及内容之间的联系方面有着比较独到的间接,在传统文化的色彩上也比较浓厚。将中和之美和现代的平面设计进行结合,就能成为民族化的表现特征,在具体的展现上主张版面要素的多样化变化统一,在对立关系上要能协调等。这些中和之美主要就体现在语言的元素层面的和谐,以及对中和之美的应用等。除此之外,现代平面设计中的民族风格的特征还体现在对生命精神的体现。在这一特征方面主要就是从传统艺术的设计角度出发,传统的艺术设计比较重视生命精神的表现,这就和西方科学逻辑推理有着不同。在对民族化的语言运用过程中,要能从概念的抽取以及中间语言的组织和风格表现这样的形式来加以呈现,这些特征都是现代平面设计和民族风格融合的重要体现。

2.平面设计艺术民族风格的实现的程序

将现代平面设计艺术和民族风格进行融合,就要能通过相应的方法来加以实现。在平面设计过程中要注重对民间艺术的借鉴,将传统文化的观念进行吸收,不是简单的进行模仿,通过民族文化符号和平面设计进行有机的结合,这样才能使得平面设计的效果得以良好的呈现。对传统民族艺术的借鉴以及向着民族文化形式发展,要能在一定的基础上,就是要能够保证民族文化的优秀性和独特性,要能够充分的体现出平面设计的审美性以及精神性。如我国的传统道家的无为道德准则和含蓄的文化特征,就在进行平面设计过程中的自然含蓄以及意境的表达比较重视,在构图上对饱满以及完整性的追求,能够将民族风格得到有效的呈现,这就能够通过对这些民族文化的应用,使之和现代平面设计进行紧密结合,从而给现代平面设计新的发展活力。平面艺术设计过程中,要能对民族文化的内涵以及形式加以融合借鉴,这也是对平面设计进行丰富的重要方法。在民族风格的元素对平面设计的影响方面,主要是体现在构图方式以及色彩和造型的表现上,其中从构图方面来说比较注重对称美,这是古典美学中比较传统的对美的追求方式。而在色彩的表现方面主要对装饰性比较重视,这样就能够将这些民族的文化要素和平面设计进行紧密的结合,也能实现现代和传统的结合,在设计表现的效果上也能良好呈现。对于平面设计过程中的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的融合方面,民族民间的艺术当中的自由以及生动表现体现的比较鲜明。民间的美术是民间文化的重要基础,并使其成为其他的艺术形式的重要基础和大众艺术的形式。平面设计是文化活动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在当前的发展阶段,平面设计对经济的发展也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在进行设计过程中将其和民族风格进行有机的结合,就能呈现出不同的设计效果,体现出崭新的设计样式等。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的平面设计过程中,对民族风格的展现就要从具体的内容上加以重视,通过民间艺术的元素以及素材的应用等,来实现平面设计的多样化和独特性。通过此次对平面设计的民族风格的理论研究,就能从一定基础上,促进平面设计的进一步发展,对我国的传统文化的传承也能起到积极意义。

作者:叶志协单位:河源理工学校

参考文献:

[1]郑茜.东阳木雕图形与现代平面设计的辩证关系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6(07).

[2]邵卿.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J].艺术科技,2016(03).

[3]尹青.论现代平面设计如何与传统文化相结合[J].大众文艺,2014(23).

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篇10

【关键词】朝鲜族传统服饰时尚延续性礼服设计

朝鲜族传统服饰优雅柔美、独具魅力,在现代社会钢筋水泥的建筑群落中,其独具特色的造型、大胆艳丽的色彩对比和多姿多彩的裙裾所散发出的温暖气息,构成了现代城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朝鲜族传统服饰经历了若干年的发展演化才呈现出今天的面貌。对朝鲜族传统服饰的研究既要基于历史又要超越历史,要正确看待其在现代服饰设计领域所蕴含的时尚延续性。在朝鲜族传统服饰的演化过程中,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大众媒体传播的进步,不仅加速了世界文明的进步和融合,更是大幅度提高了服装的设计水平和生产加工能力,这些时代因素就是朝鲜族传统服饰的时尚延续性的具体体现。

一、朝鲜族传统服饰的基本形态

对朝鲜族传统服饰的时尚延续性在礼服设计中的应用研究,离不开对朝鲜族传统服饰的基本形态的研究。只有通过对朝鲜族传统女装、男装、儿童服饰及传统佩饰等的形制分析,才能够正确分析每个设计元素在朝鲜族传统服饰文化形成过程中所具有的特色和应用价值,才能够正确分析其民族传统服饰形式中所蕴含的设计理念,以及正确分析各种设计元素在礼服设计中的时尚延续性。

(一)朝鲜族传统女装的基本形态

短衣长裙是朝鲜族传统服饰女装中最具民族传统特征的服装形态(图1)。朝鲜族女性最喜欢的上衣形态是短衣,这种短衣通常被称为“则高利”。朝鲜族的短衣在若干年的服饰演化过程中变得越来越短。长裙是朝鲜族传统女装的基本形态,裙子的种类很多,长短不同,叫法也各不相同。短衣长裙能够充分体现朝鲜族女性优雅柔美的民族审美心理。同时,朝鲜族传统女装在设计中大胆的使用简单直接的线条来衬托女性的优雅柔美,这是出于对自然的崇尚,完全体现了朝鲜族传统服饰追求返璞归真、天真和谐的设计理念。

(二)朝鲜族传统男装的基本形态

朝鲜族传统男装的基本形态是短上衣和裤腿宽大的裤子,这种裤子就是朝鲜族男子喜爱的富有民族传统特色的“灯笼裤”。“灯笼裤”从最初的设计理念到现在的发展演化与其席地而坐的生活习惯的改变密切相关,最初的“灯笼裤”裤长腰宽,便于席地盘卧;现在的“灯笼裤”不断简化,缘于朝鲜族生活习惯的不断汉化。从朝鲜族传统男装的形式可以看出朝鲜民族崇尚自然,追求简单和谐的设计理念。

(三)朝鲜族传统儿童装的基本形态

朝鲜族传统儿童装的基本形态是由七色绸缎做成的“七彩衣”。在崇尚太阳的朝鲜族传统文化艺术中,七种颜色的彩虹是其所尊崇之神太阳的孩子,象征着光明、健康、美丽和智慧。因此,朝鲜族儿童穿着象征光明、健康、美丽和智慧的彩虹之衣,主要出于庇佑的目的,因为人们相信“七彩衣”可以带给孩子光明,庇佑孩子。在这一点上恰恰迎合了朝鲜族传统服饰尊崇信仰的设计理念。

(四)朝鲜族传统佩饰的基本形态

朝鲜族传统服饰必须要有传统佩饰的衬托,而这些传统佩饰更能体现朝鲜族传统服饰的设计理念。精美的绣花发带、绣花荷包、流苏和船形鞋等,都是一些小巧精美具有特殊含义的物件,体现了设计者的和精神寄托。如朝鲜族同胞不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出席各种庆典活动的时候,遵照传统习惯会把一个有着家族徽记或个人标记的流苏佩戴在胸前的领结下,流苏上的装饰或为玉佩或为小银剑,玉佩和银剑不仅仅起到装饰的作用,同时还具有某些特殊含义,例如未婚女性佩戴银剑象征着贞洁。这些佩饰做工精美,与所穿着的服装颜色以及出席的场合相呼应,形成具有朝鲜族传统特色的审美特征。

从对朝鲜族传统服饰的基本形式的分析中得出,朝鲜族族传统服饰崇尚自然、守护和平、信仰光明、乐观向上和简单直接的设计理念,展示出朝鲜民族深沉悠久的民族文化。这些设计理念正是在民族服饰文化演变过程中沉淀下来的时尚延续性,是现代服装设计不可多得的设计源头。

二、朝鲜族传统服饰的审美特征

(一)朝鲜族传统服饰崇尚自然的审美特征

朝鲜族传统服饰中的主色调是象征着纯洁、美好和神圣的白色,这一点源于其民族对自然界的太阳之神及光明之神的尊崇和信仰。同时,在以白色为主色调的朝鲜族传统服饰中,最具审美特征的还有强烈对比的绿衣红裙和黄衣红裙,以及在年轻女性和儿童服饰中经常出现的七彩虹缎,这些强烈对比的颜彩艳丽、独具特色,有着富贵与吉祥的含义。从色彩多变的朝鲜族传统服饰中可以看出,在朝鲜族传统服饰中最为典型的审美特征是对自然的崇尚和信仰,追求万物自然和谐的乐观精神。

(二)朝鲜族传统服饰图案、色彩的审美意义

朝鲜族传统服饰在不断的发展演化过程中,形成了该民族服饰固有的模式和传统,并形成了独特的审美特征。朝鲜族传统服饰的审美意义主要体现在对服饰图案和色彩的感觉和象征性上。首先,朝鲜族传统服饰凝聚着其民族的生存发展史、和民族气质。例如在朝鲜族传统服饰中频繁出现的象征福禄寿喜等美好愿望的文字和图案,正是宗教意识的产物。其次,朝鲜族传统服饰深受汉民族或蒙古游牧民族的影响而经历了多次的发展演化。最后,强调自然和谐的审美意义。朝鲜族传统服饰在面料的选择上喜欢采用天然的棉麻为主要材料,同时喜欢使用淡雅柔和的天然植物性染料对服饰进行染色,这一点符合朝鲜族传统服饰追求自然和谐的审美特征。

综上所述,朝鲜族传统服饰充分体现了崇尚自然、追求和谐的审美特征,以及简单直接、返璞归真的设计理念。朝鲜族对服饰颜色和图案的选择不是出于偶然,因此,在把朝鲜族传统服饰的时尚延续性应用在礼服设计中时,既要创新时尚,又要把握朝鲜族对颜色的选择背后所遵循的审美特征和审美意义,只有这样才能让作品更具备其民族之魂。

三、现代礼服设计中朝鲜族传统服饰元素的时尚延续性

近年来,由于对民族传统服饰的应用研究的重视,关于朝鲜族传统服饰的设计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也不断被提出。同时,在民族大融合的要求下,在世界文明的影响下,现代礼服设计迫切的需要各民族传统服饰文化的融合。所以,朝鲜族传统服饰的时尚延续性在礼服设计中的应用研究,符合现代服装设计的发展趋势。

(一)朝鲜族传统服饰的时尚延续性在礼服设计中应用的必要性

目前,将民族传统服饰的设计元素应用于礼服设计中,是服装设计领域里一个热点话题。例如在众所周知的中国春晚上主持人所穿着的端庄美丽、雍容华贵的云锦礼服,就是将民族传统工艺应用于现代礼服设计的典范。这也正是礼服设计的初衷――让礼服在各种礼仪活动中能够更好的衬托气氛。我国的朝鲜族服饰文化历史悠久,且历久弥新,传统服饰在颜色、款式和面料等方面的独特性,及在各种礼仪活动中的显著表现,奠定了在现代礼服设计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在礼服设计中大胆借用朝鲜族传统服饰的时尚元素,为礼服增添时尚动感的民族奇异风采,从而更加靓丽、柔媚,焕发绚丽夺目的光彩,使现代礼服设计能够更好的实现初衷,这就是研究朝鲜族传统服饰的时尚延续性在礼服设计中应用的必要性。

(二)朝鲜族传统服饰的时尚延续性在礼服设计中应用的意义

对朝鲜族传统服饰的时尚延续性的应用研究,就是从深入挖掘朝鲜族传统服饰基本形态、审美特征和可利用的时尚元素,结合中国礼服的设计理念,对朝鲜族传统服饰的时尚延续性的应用进行研究。中国礼服设计的历史悠远流长,礼服制作工艺也是极为细致繁复,虽然由于各种历史原因现代礼服设计曾经几近消失,但是近些年来伴随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伴随世界文化的频繁交流,在日新月异的现代文明社会里,在追求精致完美的现代服饰文化背景下,现代礼服设计再一次迎来了黄金时代。因此针对礼服设计展开相关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研究朝鲜族传统服饰的时尚延续性在礼服设计中的应用,对加快朝鲜族传统服饰的创新设计、拓展礼服时尚设计的思路、强化民族传统服装与现代时尚设计理念的交融关系以及弘扬中国民族服饰文化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对朝鲜族传统服饰的时尚延续性在礼服设计中的应用研究,就是通过准确表述朝鲜族传统服饰文化的基本形态、审美特征和设计理念,融合中国民族传统服饰文化蕴含的时尚观念与现代礼服的设计理念,真正实现礼服设计的目的,使中国礼服设计更具有中国民族传统韵味和文化内涵,尽情展现中国风、民族魂,在国际礼服设计领域创造辉煌。

参考文献:

[1]华梅.中国服装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

[2]吕越.时装艺术――中韩fashionart交流展[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3]许晶玉.延边地区朝鲜族服饰文化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