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的品质特征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0:48:16

茶叶的品质特征篇1

【关键词】iCp光谱茶叶采摘时间二次特征基矿质元素

我国茶树种类繁多、茶叶产地分布广,这些给茶叶的类别、等级、产地、采摘时间等的鉴别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矿质元素是表征地域差异的较好指标,其依据是生物组织不断从它所生活的环境如水、土壤和空气中累积各种矿物元素,由于不同地域土壤中矿质元素的含量与组成有其典型特征,所以不同地域来源的茶叶中元素含量有很大差异。实践中,经常使用等离子体质谱(iCp-mS)等分析不同地域土壤、动植物、水等矿质元素的含量。高建会等人用密闭高压消化iCp测定茶叶等植物性样品中15中痕量稀土元素Ce、La、nd、Y、pr的含量[1]。储溱等人采用iCp测定茶叶中p、Zn、Fe、mn、mg、Ca等14种矿质元素含量,建立了对植物样品中多种元素进行同时测定的方法[2,3]。

光谱能反映样品的组成和结构信息,相同或近似的样品有着相同或接近的光谱。从理论上讲,可以通过比较样品的光谱来区分被测样品质量的“好”与“坏”。然而,通过简单比较离子数量上大小是很难实现对茶叶等农产品进行品质和真伪鉴别的。主成分分析可以用数量很少的几条本征谱,在不丢失主要光谱信息的前提下,取代原来复杂的原始光谱,解决了由于谱带的重叠而无法分析的困难。但是简单的主成分分析仍然不能很好的分析茶叶这种具有复杂信息的品质。因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一种降低茶叶红外光谱图原始数据的维数、提取反映茶叶信息的主要因素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特征基方法。特征基理论即基于主成分分析思想建立的统计分析方法,每进行一次特征提取就好比是一次主成分分析过程。特征提取是为了建立茶叶的光谱特征基,就是选取变量建立特征基的过程,建立特征基后即可对所要分析指标进行投影分析。

1材料与方法

1.1原材料和茶叶产地纬度

我国茶叶资源辽阔、种类繁多,根据茶叶生产的发展、土壤气候条件、茶类和茶树品种等特点分为四大产区:江南产区、江北产区、华南产区、西南产区。其中江南产区由于土壤气候条件等原因是我国主要的茶叶产区,而且该产区纬度分布范围较广,所以本实验就主要以江南产区为例同时在其他三大产区各选一种茶叶进行研究。茶叶样本为:云南普洱、台湾乌龙、泉州铁观音、福建碧螺春、安溪铁观音、苍南龙井、君山银针、西湖龙井、黄山毛峰、洞庭碧螺春、信阳毛尖等。

1.2样品制备

将10g待测茶叶放置在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内40下干燥12小时至恒重,干燥处理后的待测茶叶放入磨碎机内粉碎30秒(粉碎机水平和垂直方向放置各15秒),取出过40-60目颗粒筛后收集到干燥密闭容器备用。准确称取试样0.5克于石英坩埚内,低温碳化,在500摄氏度下灰化完全,用5毫升1+1盐酸提取残渣,移入25毫升比色管内,定容至刻度,澄清后上机测定。

1.4仪器及工作参数

ViSta-mpX等离子光谱仪工作参数为:功率1.00kw;等离子气流量15.0L/min;分辅助气流量1.5L/min;雾化器压力200Kpa;狭缝宽度20μm;内标元素波长Cd228.8nm;观察高度10mm;一次读取时间10秒;数据采集重复次数3。

2结果与分析

2.1样品元素茶测定结果

iCp光谱法测定不同产地的茶叶样品的7种矿质元素,结果如表1所示。

从结果我们可以看出,不同地域的茶叶中B、Cu、Fe、Zn、mn等元素的绝对含量变化较大,但与生理活动相关的K、na、Ca等离子含量相对稳定;B、Cu、Zn、mn和Fe元素在各茶叶中的相对含量具有相同变化的趋势;对于同种茶叶的普洱茶,经发酵后的熟普洱比生普洱中各元素含量都稍高。

2.2二次特征提取用于iCp光谱分析茶叶采摘时间的分析

分析茶叶的采摘时间用的是iCp数据,该数据包括14种茶叶的p、B、Zn、Fe、Cu、mn、na、K、mg、Ca10种元素的含量。经过反复试验,我们最终找出了与茶叶采摘时间关系最密切的4种元素,即p、K、Ca、na这4种元素。将每种茶叶的p、K、Ca、na4种元素的iCp数据进行矢量归一化和平滑预处理,进行一次主成分分析,得到代表主要信息的特征因子,并选取了第一和第三特征因子建基,得到投影图如图1。

由图1可以看出,在投影图上从右下方至左上方,茶叶投影主要是按采摘时间分布排列的,其次投影分布包含一定的产地信息。投影图右下方茶叶的采摘时间较早,随着向左上方的移动,其它茶叶采摘时间逐渐变晚,从春分前后开始,至清明、谷雨这段时间,大部分茶叶被采摘,这段时间也是绿茶采摘的最佳时机,如黄山毛峰、龙井、信阳毛尖等。一般情况下,绿茶的采摘时间最早,青茶和黑茶的采摘时间较晚,因此在投影图上可以看出,从最右下方的黄山毛峰和龙井等开始逐渐向左上方至王霞普洱、安溪铁观音等茶叶投影的分布,正好符合了按采摘的时间由早到晚排列的顺序。由此可见,用iCp检测茶叶中矿质元素的含量,并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分析茶叶的采摘时间,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该方法还将对分析茶叶产地有指导作用。

3结语

本文利用iCp光谱测定了不同茶叶中矿质元素的含量,分析了茶叶中矿质元素的分布规律及其与茶叶采摘时间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采摘时间变化的茶叶与矿质元素的分布存在近似的直线关系。由此可见,用iCp检测茶叶中矿质元素的含量,并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分析茶叶的采摘时间,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该方法还将对分析茶叶产地有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储溱,唐兴敏,董静.茶叶样品中微量元素分析方法的研究.环境资源与工程,2008,(22):468~471.

茶叶的品质特征篇2

与GC相比,除了同样具有分离效能高、分析速度快等特点外,高效液相色谱(HpLC)不受样品挥发性和热稳定性限制,应用范围广,60%~70%的有机化合物均可应用,并且通过与不同检测器联用,可以有针对性地检测分析样品中不同的化学成分。如使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可以得到不同波长下的色谱图,计算机处理后可获得三维图谱,适用于成分复杂物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9]。HpLC方法应用于茶叶组分分析时间并不久,直到1976年Hoefler和Coggon[10]才首次采用液相色谱法测定了茶叶中组分,为茶叶指纹图谱分析提供了研究方向。pedro等[11]采用HpLC分析法对肯尼亚、印度、日本等国家以及中国云南的普洱茶、福建的乌龙茶等进行了产地区分的判别研究。罗一帆[12]根据高效液相色谱中的相对保留时间、相对面积、共有峰、重叠率、八强峰及相对总面积等对广东岭头单枞茶的色谱指纹图谱进行了分析和对比研究,建立了鉴定广东岭头单枞茶品种的色谱指纹图谱分析方法。茶多酚的药理药效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何昱等[13]对33批茶多酚进行了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分析,并结合主要单体成分的含量检测,制作了数字化指纹图谱,认为该图谱可以作为茶多酚产品质量控制的依据。除此之外,还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获得绿茶特征图谱,并以数字化色谱指纹图谱为基础,探讨了绿茶分类新模式,从内在组成上为绿茶的分类提供了一个客观量化的界定标准[14]。HpLC指纹图谱在茶叶研究中主要是通过测定茶叶中儿茶素、茶多酚等特征成分含量,提取茶特征成分并与模式识别方法相结合判别茶叶品种和产地。成浩等[15-16]在这方面做了很多研究,在产地识别方面,以不同类别的扁形绿茶样品为研究对象,从儿茶素和黄酮苷两类物质着手,通过大量样本分析研究,建立了不同的数字化多元HpLC化学指纹模式图谱,能较好地代表其来源样本的特征属性;在绿茶原料品种属性鉴别技术方面,建立的绿茶HpLC多元化学指纹图谱能够较好地表征茶叶样本的品种属性[17];针对武夷岩茶分类识别的研究,借助HpLC色谱数据的多元信息融合,建立了武夷岩茶不同原料品种、不同产地区域的分类判别模型,模型对训练集样本的判别准确率达到100%[18];在普洱茶分类研究方面,利用茶多酚类、咖啡碱及黄酮类物质含量变化的两个HpLC色谱数据,制作了滇青(晒青毛茶)、青饼和普洱茶(熟饼)3组茶样的化学指纹图谱,发现1~2年陈以内的青饼在化学成分上与普洱茶(熟饼)有着本质上的差异,而与晒青毛茶有很高的相似度,本质上还是属于绿茶[19]。宁井铭[20]对晒青毛茶的分类鉴别进行了相关研究,通过对18个云南普洱茶晒青毛茶样品HpLC图谱的分析,确定了普洱毛茶的特征指纹峰,与绿茶比较,二者HpLC图谱存在较大的差异,所得色谱图可以作为云南毛茶专属性的指纹图谱,为普洱毛茶鉴别和质量控制提供了实验依据。在此研究基础上,张梁[21]建立了普洱茶HpLC指纹图谱方法,通过对不同产地的普洱生茶和普洱熟茶的研究分析,发现不同产地的普洱熟茶和普洱生茶分别有24个共有峰和21个共有峰,并且两者因不同的发酵工艺又产生了各自特征性的指纹峰。所以,该法可以用于普洱熟茶和普洱生茶的质量评价和真伪鉴别。随着高效液相色谱仪器的普及,与质谱(mS)联用可同时得到色谱峰的结构信息,使茶叶成分分析更加深入细致。Zhu等[22]建立了茶叶及其提取物中茶氨酸、绿原酸、嘌呤碱类和儿茶素类12种化合物的HpLC和HpLC-mS分析方法,通过该法获得的谱图可以作为茶叶及其提取物中生物活性成分质量控制的指纹图谱。倪倩[23]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pLC-mS)及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生熟普洱茶中的8种主要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结合主成分分析(pCa)、聚类分析(Ca)和判别分析方法,能准确地区分普洱生茶与熟茶。

毛细管电泳(Ce)是以毛细管为分离通道,以高压电场为驱动力的新型液相分析技术。毛细管电泳作为一种快速、高效、微量、经济的分离技术,在茶叶成分分析中已有较多应用,其中毛细管区带电泳(CZe)和毛细管胶束电动色谱(meKC)是最常用的两种模式。利用CZe分离模式,可以分析茶叶中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包括6种儿茶素类[儿茶素(C)、没食子儿茶素(GC)、表儿茶素(e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表没食子儿茶素(eGC)、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4种茶黄素、茶氨酸、咖啡碱、茶碱、腺嘌呤和多种酚酸[24-27],以及水溶性维生素[28]。meKC与CZe相比,不但可以分离带电物质,还可以分离电中性的物质,它可以同时分离8种儿茶素类、咖啡碱、茶碱、可可碱[29],但meKC对茶黄素类的分离效果不佳[30]。宋冠群[31]用胶束电动色谱法建立了茶叶的色谱指纹谱,并用于分析10种中国名茶,实现了图谱的数据化;同时以相对保留值表示各色谱峰的峰位,提高了样品间的可比性。

红外光谱是指波长范围在400~4000cm-1之间的中红外区,因为具有良好的指纹性,所以只要茶叶的化学成分在质和量方面相对稳定,且样品前处理方法统一,其红外光谱是相对稳定的。依据此特性,张俊瑜[32]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法获取了不同厂家不同年份3种普洱红茶的特征红外光谱,并发现对同一加工方式生产的红茶,随着存储时间的延长,其特征谱的差异就越明显。所以,该研究对鉴别茶叶真伪和存储年份有一定参考价值。近红外光(niR)是指波长介于可见光区与中红外光区之间的电磁波,其关注的波数范围为4000~12500cm-1,因其具有快速简便、对样品无破坏性、无污染、成本低等特点,近年来发展迅速。茶叶中的主要成分含有近红外的主要吸收官能团含氢基团,因此根据不同茶叶在近红外区的光谱特征不同,可以将近红外区的光谱信息应用于茶叶定性定量分析品质检验工作中。Hall[33]对134个红茶样品进行了近红外光谱分析,通过对红茶水分含量、茶黄素含量和感官品评来评价红茶的来源和品质。夏贤明[34]用近红外光扫描对40个绿茶试样进行分析,建立了绿茶总氮量、游离氨基酸、咖啡碱、茶多酚这4种成分的近红外定标模型。通过标准化学法验证,得出近红外法和化学法测定结果差异不显著,确认了近红外光谱法可用于绿茶品质检验。Schulz[35]用近红外反射光谱分析绿茶的品质参数,建立测定茶多酚、氨基酸和咖啡碱的模型,结合主成分分析法,能够辨别不同树龄的茶叶。Li等[36]用可见/近红外无损检测技术对200个茶叶软饮料试样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进行测定,并采用偏最小二乘(pLS)和多元线性回归(mLR)的多变量分析方法,建立了茶软饮料的回归模型和指纹图谱。王胜鹏[37]还把近红外光谱技术用于茶鲜叶原料的质量评价。通过建立近红外光谱与茶鲜叶含水量、全氮量和粗纤维含量间的相关性模型和质量系数方程来评价鲜叶嫩度,提出了用质量系数作为评价鲜叶质量高低的参数,为茶鲜叶原料收购和加工分级等工作提供了新思路。近红外技术除了用于茶叶及茶产品的质量品质评价工作,还用于茶叶的分类研究和品种鉴别工作。陈全胜和赵杰文[38-41]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分别结合主成分-马氏距离模式、软独立模式分类法(SimCa)和支持向量机(SVm)识别方法,对龙井、碧螺春、毛峰、祁红、铁观音进行有效鉴别,对绿茶、红茶、乌龙茶识别准确度可达90%以上。李晓丽[42]应用可见-近红外光谱仪在325~1075nm范围内测定西湖龙井、羊岩勾青、雪水云绿等5个品种茶叶的光谱特征曲线,并结合主成分分析人工神经网络建立了茶叶品种鉴别的模型,识别率达到100%。何勇等[43]在相同的近红外光谱范围,用主成分分析(pCa)得到的8个主成分作为输入因子,以8个品种200份绿茶样品建立了一个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Bp-ann)判别模型,对40份未知茶样品种预判准确率达到100%。周健等[44-47]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不同的数据分析方法,在茶叶的分类识别和真伪鉴定方面做了深入的研究,他们利用杠杆率校正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LS-Da),对武夷岩茶中的正岩茶与半岩茶识别正确率达到100%;通过主成分分析法(pCa)建立的Fisher识别函数对成品茶原料品种的定标集和验证样本的识别准确率分别为96.8%和93.5%,对地理标志茶样的训练集和验证集的识别准确率均达96.7%;采用pLS法建立的西湖龙井的预测模型,对其真伪的鉴定准确率达到100%,为其他名茶真伪鉴定的参考。对滇青、青饼和普洱茶(熟饼)的近红外化学指纹图谱的研究中,周健[48]采用欧氏距离、pCa和系统聚类等方法对其进行了定性判别分析,得出青饼的近红外光谱与普洱茶(熟饼)样品差异显著,而与其原料滇青(晒青毛茶)十分接近,这与普洱茶HpLC指纹图谱分类研究的结果[19]一致。除此之外,He[49]和周健[50]还提出两步法对茶叶进行品种或产地判别,这为原产地标识茶叶的鉴别工作提供了新思路。试验对西湖龙井、钱塘龙井、越州龙井和扁形绿茶4个类型的茶样进行近红外光谱分析并建立判别模型,首次判别使用pLS法,对定标集和验证集样本的识别准确率分别为95.28%和93.68%,对不能识别的茶样再利用欧氏距离法进行二次判别,最后对校正集和验证集茶样总的识别准确率达到98.43%和96.84%。用同样的方法对4个茶叶样本的原料品种进行识别,其准确率分别为90.3%(定标集)和83.5%(验证集)。由此可见,利用近红外技术结合多种分析模式,可实现茶叶的快速分类判定和真伪鉴定。

nmR是一种吸收光谱,可以检测多种核素,是鉴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常规方法和重要手段,在茶叶指纹图谱研究中主要用于茶叶特征成分的分析。Gall[51]首先报道了用nmR对191种绿茶的代谢产物进行描述,通过pCa与聚类分析(Ca)显示龙井茶与大多数其他中国绿茶具有显著差异,与其他茶叶相比,龙井茶中茶氨酸、没食子酸、咖啡碱、eGCG、eCG含量较高,eGC含量较低;龙井茶中还发现有茶没食子素、可可碱和一些含糖化合物,这些特征成分有助于茶叶的身份鉴定。Lee等人[52]用1HnmR研究韩国济州岛3个不同茶叶产区的茶叶代谢产物,根据氨基酸、儿茶素类和咖啡碱等特征成分含量的不同,利用pCa和正交投影潜结构判别分析(opLS-Da)等模式识别技术,可正确识别茶叶所在产区。由此可见,通过研究茶叶特征代谢产物来识别茶叶身份是可行的。陈波等[53]用1HnmR分析测定35种不同种类和产地的茶叶,检测出约20种物质,包括儿茶素类、茶氨酸、糖类、脂肪酸、咖啡碱等,所得谱图通过主成分分析实现了不同种类茶叶的区分以及铁观音产地的辨别,结果具有较好的重现性。陆玮洁[54]依据1HnmR指纹图谱与茶叶品种之间存在着较好的对应关系,利用共有峰率和变异峰率双指标序列法分析了29份不同种类、不同产地茶叶样品的1HnmR指纹图谱,能够对绿茶和红茶的品质进行准确的鉴别。

光谱法具有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检出限低、适合微量和超微量分析及同时测定多种元素或化合物等特点。光谱指纹图谱中除了常用的红外光谱、核磁共振之外,还有紫外-可见光谱(UV-Vi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和荧光光谱。其中,紫外-可见光谱通常作为检测器与高效液相、毛细管电泳技术联用来建立物质的指纹图谱。荧光光谱法具有速度快、取样量少、选择性好等优点,已从茶叶成分检测运用到茶叶品质鉴别中。唐心亮[55]运用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建立了15种茶叶样本的三维荧光谱及其等高线指纹谱,选取图谱中的4个峰值作为指标变量进行主元分析,验证了运用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和主元分析方法实现多种绿茶品质鉴定和种类区分的可行性。茶叶中富含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其含量与生长环境密切相关,所以,用iCp-aeS法研究茶叶中的微量元素对茶叶品质鉴定和产地识别有重要意义。moreda-pineiro等[56]通过iCp-aeS和iCp-mS法测定来自亚洲和非洲等地的85个茶叶样本中的al、Ba、Ca等17种金属元素的含量,结合不同的模式识别技术,对地理原产地茶进行了分类研究。以pCa和Ca为探索性技术,线性判别分析(LDa)和软独立模式分类法(SimCa)为分类手段,得出在5%的显著性水平,LDa和SimCa对非洲茶样分类的正确率为100%,对亚洲茶样分类正确率分别为94.4%和91.7%。但在外部样本的判别分类上,SimCa法不能区分印度和斯里兰卡的茶样。Chen[57]利用元素指纹识别技术,通过iCp-aeS法测定茶叶中的al、B、Ca等15种元素含量,结合pCa、聚类分析、LDa、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得到8个不同茶叶品种特定元素指纹,可以用于茶叶品种鉴别。mcKenzie等[58]采用iCp-aeS法测定白茶、绿茶、红茶、乌龙茶和普洱茶中的al、Ba、Zn等14种元素含量,用LDa和概率神经网络(pnn)构建的分类模型对5种茶叶的识别率分别达到81%和97%。

茶叶的品质特征篇3

关键词:湖北省;乌龙茶;感官品质;评价

中图分类号:S5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4)23-5765-04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4.23.036

乌龙茶又称青茶,为中国特有茶类,六大茶类之一,在国际市场上,它与红茶、绿茶并列为三大茶类,其原料主要为茶树新梢上成熟叶,经特殊工艺制作而成,主产于福建、广东、台湾等地,发展前景广阔[1,2]。基于乌龙茶良好的市场前景,针对湖北省茶叶结构单一、夏秋茶利用率低等突出问题,2009年湖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就乌龙茶开发作出重要批示,要求作为重要专项扶持发展[3]。目前湖北省乌龙茶良种茶园及利用现有茶园夏秋季原料改制乌龙茶生产面积8300余公顷,其中良种茶园面积约占24.1%,年产量4800余吨,年产值过6亿元。湖北省20个县(市)50余家企业生产乌龙茶,已兴建乌龙茶加工厂30余个,生产线达到150多条。在湖北适宜区域大力发展乌龙茶以及市场需求旺盛的背景下,利用夏秋季鲜叶原料加工乌龙茶大有可为。

然而,湖北省发展乌龙茶有别于闽、粤、台等传统优势地区,其加工工艺复杂,技术要求高,湖北省却是传统绿茶产区,缺乏熟练的乌龙茶制作工人。历史经验证明,因地理、环境、气候、习惯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湖北省发展乌龙茶不能照抄照搬别人的经验,必须坚持走自己的路。早在2003年,湖北省茶叶创新团队从引进乌龙茶新品种着手,开展品种比较试验,提出了湖北省乌龙茶栽培管理技术[4];对引种后乌龙茶品种的生化成分进行了比较,各品种生化成分发生了明显变化[3];利用乌龙茶品种试制扁形绿茶,提出瑞香、丹桂、悦茗香做扁形绿茶品质特优[5];利用正交处理优化夏暑乌龙茶“三青”工艺,认为夏暑乌龙茶晒青减重率15%、摇青3次和摇青14min为最佳做青工艺参数,以上为湖北省乌龙茶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但是,湖北省乌龙茶产业经过3年的扶持发展,其乌龙茶整体质量如何、具有什么特点等尚不清楚,通过聘请行业内知名专家,跟踪审评2010-2012年湖北省内具有代表性乌龙茶产品,旨在探寻湖北省乌龙茶品质特点,为打造湖北省乌龙茶品牌、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供试材料:2010-2012年湖北省具有代表性的乌龙茶产品,共76个,分别来自夷陵、五峰、英山、竹溪、竹山、大悟、咸丰、鹤峰、宜都、谷城、保康、神农架、丹江口、黄陂等20个乌龙茶产区的县(市)区。生产单位包括湖北采花茶业有限公司、湖北高山明珠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湖北悟道茶业有限公司、竹溪梅子贡茶业有限公司等56家知名的茶叶加工龙头企业。品牌包括采花铁观音、高山明珠、武当道茶等40余个。样品信息见表1。

1.2试验方法

采样方法:由湖北省果茶办公室样品征集通知,产区生产单位送样,并填写单位、产地、茶树品种、商品名称、生产日期、送样人以及联系方式等信息。

样品审评:邀请行内知名专家,按照《湖北乌龙茶》标准要求密码审评,采用百分制加权评分法评定茶叶的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品质总分=外形×20%+汤色×5%+香气×30%+滋味×35%+叶底×10%[6]。每年茶样当年审评。

数据处理:利用excel、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湖北乌龙茶样品数量与产区基本情况

据统计(图1),2010-2012年样品量最多的是咸丰县,样品数为12个,其次是黄陂区,送样8个;其中2010年湖北省样品总数为22个,2011年和2012年送样总数相比2010年均增加5个,且产地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分别增加2个和6个。

2.2湖北乌龙茶产区感官品质分析

对湖北各产区所送乌龙茶的感官审评综合得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湖北乌龙茶综合得分均值范围为86.97~91.90分,整体品质较好,其中在90分以上的产区有10个,占50%,除送样数1个的产区外,五峰、鹤峰、黄陂、夷陵等产区所送样品均值排在前列,质量较高;各产区样品间的标准差、全距、方差等均较大,其中以丹江口、竹溪、谷城、英山、鹤峰尤为突出,方差达到9.0以上,说明所送样品质量不稳定;各产区单个样品最高得分范围为88.60~95.40,其中90分以上产区16个,占80%,丹江口、鹤峰、黄陂、夷陵、宜都、五峰、咸丰等所送单个样品得分较高,品质优异。

2.3茶树品种对湖北乌龙茶感官品质的影响

由表3可知,制茶品种包括金观音、铁观音、黄、本山、青心乌龙、福鼎大白茶和群体种等11个,其中乌龙茶品种6个,占55%;利用铁观音加工的商品茶最多,达31个,占41%,其次为群体种、金观音;各品种所制乌龙茶感官审评综合得分均值范围为86.70~91.55分,青心乌龙、黄、铁观音和龙井43等4个品种感官审评得分均值在90分以上,其中乌龙茶品种占75%,说明乌龙茶品种制优率较高;其标准差、方差及全距最大的为金观音,其次为群体种,说明二者制茶品质不稳定,可能与制茶技术、环境因素等相关;各品种所制的最佳乌龙茶得分范围为87.4~95.4分,其中金观音、铁观音、黄、群体种和青心乌龙得分均在93分以上,表现突出。

2.4湖北乌龙茶外形感官品质的比较分析

将湖北乌龙茶外形感官审评结果进行统计,结果见表4。从表4可以看出,外形以“紧结、匀整、重实、油润”为最优,得分94分以上,样品数5个,占7%左右;其次为“颗粒尚紧实、色油润;圆紧重实、砂绿、尚润;圆结,较翠润”,得分在90~93分之间,其样品数达42个,占55%以上;得分90分以上的占62%。总体来说,湖北乌龙茶外形品质较好。

2.5湖北乌龙茶内质感官品质的比较分析

通过统计湖北乌龙茶汤色、香气、滋味及叶底的感官审评得分和评语,结果表明(表5),汤色以“嫩黄或蜜黄明亮”为最优,得分在94分以上,其样品数达10个,占13%以上。得分90分以上的样品有60个,所占比例近79%;香气94分以上样品3个,评语描述为“花香浓郁”,得分90分以上的样品39个,占51%;滋味方面以“醇厚爽口”为佳,其次为“醇厚较爽,浓醇,醇厚,醇、透香”,得分94以上的占11%,得分90分以上的占43%;叶底以“肥,软,亮”为佳,得分在94以上,其样品数7个,占9%以上,90分以上样品所占比例为49%。由各项因子得分94分以上的样品所占比例来看:汤色>滋味>叶底>香气,按照90分以上的样品所占比例来看:汤色>香气>叶底>滋味。由此可见,湖北乌龙茶汤色最好,香气尚可但不突出,部分产品滋味突出,叶底尚可。

3小结与讨论

湖北乌龙茶产区整体品质较好,但各产区样品间品质存在较大差异。50%产区感官审评得分均值在90分以上;丹江口、黄陂、夷陵、五峰、咸丰等单个样品得分较高,品质优异;各产区样品间品质差异较大,其中以丹江口、竹溪、谷城、英山、鹤峰尤为突出,方差达到9.0以上,说明所送样品质量不稳定,可能与制茶品种、采摘标准、加工技术等有关[7-13]。建议在湖北省内优质区域发展乌龙茶,并加大相关技术培训力度。

湖北省乌龙茶的制茶品种较多,以乌龙茶品种为主,乌龙茶品种制优率较高。金观音、群体种制茶品质不稳定,可能与制茶技术、环境以及加工时间等因素有关[7-13]。下一步,一是要遵循湖北茶产业多元化发展的区域布局,针对性地研究筛选乌、绿兼制,乌、红兼制的品种,并在适宜地区推广;二是要根据不同区域、不同季节、不同品种茶鲜叶特点,装备先进设备,进一步研究湖北乌龙茶加工技术,优化工艺参数。

湖北省乌龙茶外形、汤色品质优异,但特征品质有待挖掘,品牌建设有待加强。外形方面,90分以上的商品占62%;内质方面,按照90分以上的样品各内质指标得分所占比例来看,汤色>香气>叶底>滋味,汤色得分90分以上的样品有60个,所占比例近79%。众所周知,闽、粤、台乌龙茶品质特征鲜明,例如:闽北武夷岩茶具有“岩韵”,闽南铁观音有“观音韵”、“绿叶红镶边”,潮州凤凰单丛具有“芝兰香”,台茶具有“奶香、花果香”等[14-16],与之相比,湖北省乌龙茶的品质特征还不够突出,需要进一步挖掘。此外,湖北省乌龙茶名称仍然沿袭安溪模式,以乌龙茶、某某铁观音居多,没有特色,建议考虑如何与“大红袍”、“铁观音”、“冻顶乌龙”、“东方美人”等品牌错位发展,打造湖北省乌龙茶品牌,鼓励企业生产有机乌龙茶,以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陈军如.乌龙茶的品质特点与保健作用简述[J].贵州茶叶,2012,40(3):17-19.

[2]姜绍丰.中国乌龙茶产业发展现状[J].中国茶叶,2008(9):6-9.

[3]李传忠,高士伟,叶飞,等.湖北省引种乌龙茶品种生化成分变化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1,(16):74-75.

[4]高士伟,龚自明,李传忠,等.湖北省有机乌龙茶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23):98.

[5]李传忠,高士伟,叶飞,等.乌龙茶品种试制扁形绿茶品质比较试验[J].蚕桑茶叶通讯,2011(5):20-21.

[6]DB42/t666-2010,湖北乌龙茶[S].

[7]王飞权,肖斌,任红楼,等.不同采摘标准和加工工艺对陕西乌龙茶品质的影响[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2):146-152.

[8]潘顺顺,凌彩金,孙世利,等.做青强度与环境对乌龙茶品质的影响[J].广东农业科学,2009,(1):75-77.

[9]刘玉芳.低温真空干燥技术对乌龙茶品质影响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3,(13):95-97.

[10]韦欢,宁井铭,方世辉,等.基于造形新工艺的乌龙茶品质差异性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2,39(4):585-589.

[11]陈键,王丽丽,陈林.乌龙茶制作工艺与品质关系研究―铁观音和黄[J].茶叶科学技术,2012(4):9-12.

[12]方世辉,张秀云,夏涛,等.茶树品种、加工工艺、季节对乌龙茶品质影响的研究[J].茶叶科学,2002,22(2):135-139.

[13]林郑和,郝志龙,陈良城,等.乌龙茶品种与品质关系的研究进展[J].福建茶叶,2004(2):30-31.

[14]修明.武夷岩茶品质特征及审评方法[J].中国茶叶加工,2004(1):20-21.

茶叶的品质特征篇4

陕西茶产业近年发展迅猛,为了建好茶园、规范技术、促进产业健康发展,陕西省农业厅组织茶叶专家,在深入调研、科学论证、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遴选了适宜推广的6个茶叶主导品种和4项主推技术,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地实际积极推广。

陕西省农业厅办公室

2014年9月11日

陕西省茶叶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

一、主导品种(6个)

1、陕茶1号。茶树无性系品种,由陕西安康市汉水韵茶业有限公司从紫阳群体种中选择性状表现优良的单株,采用系统选种法选育而成,陕茶1号是陕西第一个自选自育的无性系茶树品种,具有叶色深绿,叶面隆起,光泽性强,发芽早,芽叶肥状,持嫩性强,生长势好,适应性广,抗寒,抗病等优良特征。适应性和适制性很强。适宜在陕南地区种植。

2、龙井长叶。茶树无性系品种,灌木型,中叶类,早生种。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采用系统选种法育成。育芽力较强,持嫩性强,春茶发芽早,适制扁形绿名茶、大宗绿茶。抗寒性和适应性均强,扦插繁殖力强。适宜在汉中地区种植。

3、龙井43。茶树无性系品种。灌木型,中叶类,特早生种。1987年全国茶树良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国家良种,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采用系统选种法育成。抗寒性强,抗旱性较弱,适应性广,产量高,适制龙井类绿茶,品质优。适宜在安康、商洛地区种植。

4、中茶108。茶树无性系品种。由中国茶叶研究所选育而成,该品种属灌木型、中叶类、特早生种。叶片呈长椭圆形,叶色绿,叶面微隆,叶尖渐尖,叶质较薄。抗寒性、抗旱性、抗病性均较强,尤抗炭疽病,产量高。适宜在陕南地区种植。

5、乌牛早。茶树无性系品种。由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省级良种。小乔木型,中叶类,特灌木型,中叶类,特早生种,植株大小中等,树姿半开张。芽叶较肥壮,育芽力和持嫩性强。抗旱、抗寒性强,结实少,单产高,适制扁形绿茶,品质良好。适宜在陕南地区种植。

6、紫阳种(无性系)。1965年全国推广的21个地方品种之一,灌木型,中叶类,早芽种,产量高,适应性强,制绿茶品质优良。适宜在陕南地区种植。

二、主推技术(4项)

1、茶树无性系良种繁育技术

茶树无性系良种繁育是茶树繁育主要的方式。具有繁殖系数大,能保持良种优质高产且性状较―致的特征特性,有利于迅速扩大良种的数量和良种茶园建设规模,采用无性系良种建设的茶园便于管理和机采,能有效节省人工成本和提高种茶的经济效益。

技术要点:选择茶树无性系良种;引种示范;加强母本园的建设管理;按要求适时剪取扦穗;采用露地或大棚进行扦插育苗;苗期管理。

2.无性系良种茶园建设技术

无性系良种茶园是指采用无性系良种茶苗建设的茶园。无性系良种茶园建设中要因地制宜,科学布局,实现茶园建设良种化、生态化、机械化和标准化。

技术要点:科学选址;园、林、路、排灌水系统综合规划、合理布局;选用适合当地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的无性系优良品种茶苗;清理园地;挖沟施足基肥和做畦;根据该品种的生长发育状况选择合理的种植密度适时种植;建设防护林。

3、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是指根据“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按照“绿色植保”理念,采用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态调控方法,科学、合理、安全使用农药的技术,达到有效控制茶树病虫害,确保茶叶生产安全、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和茶叶优质增收的目的。

技术要点:选用经植物检疫后的抗病虫害茶树良种;合理种植管理;生物防治上采取以虫治虫、以螨治螨、以菌治虫、以菌治菌等措施;推广昆虫信息素(性引诱剂、聚集素等)、杀虫灯、诱虫板(黄板、蓝板)防治茶树害虫;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环境友好型农药,积极选用矿物源、生物源农药;建立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系统。

4、茶叶清洁化生产技术

茶叶的品质特征篇5

关键词:美学视角;茶叶包装;艺术设计方法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逐渐加深,我国的茶叶搭乘全球化的顺风车走遍了世界各地,开始成为西方各国会客厅的常驻者。中国是茶叶的故乡,茶一直受到中国人民的喜爱,茶叶包装最初主要注重实用,对外观的要求极低。但由于茶叶的地位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攀升,茶企业不得不对包装进行艺术加工。本文正是基于这样一个目的,对美学视角下茶叶包装的艺术设计方法进行了详细的探析,提出了美学视角下茶叶包装艺术设计的具体方法。

1相关概念概述

美学与人类的审美密切相关,可以说审美就是美学的核心内容。美学视角下的茶叶包装就是在人的审美的基础上,用艺术加工的手段去迎合各类人群的审美。现今美学视角下的茶叶包装已发展到了一定程度,但在某些方面依旧不如人意,这在一定程度上归咎于对美学视角下的茶叶包装的内涵没有更为细致深刻的理解。

1.1美学视角下茶叶包装的现状

最初的茶叶包装,更为注重其实用性,仅以纸张包裹即可,随着全球化大浪潮的席卷,这种简陋包装方式已逐渐被摒弃,在茶叶包装的材质方面有了更为多样化的选择,同一种茶叶为面向不同的消费人群甚至有纸盒装,铁盒装,礼盒装等各式各样的包装[1]。此外,在茶叶包装的配色和图案方面也较之前精美了很多,最常见的就是以中国水墨画中的山水画元素和书法中的各种字体,这些精美的茶叶包装给茶叶带来了新的生命力和更为广阔的市场,很大程度上迎合了各类消费者的审美,具有了最基本的美学特征,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学视角下的茶叶包装就此止步,而是为茶叶包装更高的艺术性迈出了第一步。

1.2美学视角下茶叶包装的内涵

自从认识到茶叶包装的重要性以后,就开启了茶叶包装改革的大门,一次又一次对茶叶包装的改进使中国的茶叶在国际上的地位日益提升,甚至一度成为了中国的代名词。美学的流行使茶叶包装开始逐渐认识到了茶叶包装的内涵,和其内在的艺术性。美学视角下的茶叶包装指的是从审美的角度出发,依据茶叶的性质对茶叶包装进行艺术加工,使其具有更深厚的文化内涵,从而增强茶叶的市场竞争力和发展潜力。此外,茶叶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产品,同样也承载的中国的文化,因此,美学视角下的茶叶包装也拥有更为深层的内涵,即在进行包装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中国的文化,将中国的文化和茶叶包装进行完美的结合,使茶叶不仅仅是一种商品,同时也是一种承载着文化的艺术品[2]。

2美学视角下茶叶包装艺术设计的特征

茶叶包装自茶叶走进世界市场以来,就在不停地发展和进步中。茶叶包装的改进使茶叶在世界市场上占据了一隅之地,将美学与茶叶包装相结合的艺术设计方法将对茶叶的市场扩大产生深远的影响。美学视角下茶叶包装的艺术设计具有一些基本的特征,以简约为美,以传统为美,以文化为美,只有对这些特征有充分的了解才能真正让茶叶包装成为一种艺术。

2.1以简约为美

“简约”并不意味着简陋。最初那种以纸包裹,辅以麻绳的包装方式谓之“简陋”,而非“简约”。在茶叶包装发展伊始,茶叶包装运用色彩繁杂,将多种内容堆砌与茶叶的包装上,这样的包装给人以繁重的感觉[3]。近几年来,简约被美学普遍接受,形成了一种以简约为美的社会氛围,简约追求的是以最简单的一些元素去诠释复杂的东西。对茶叶包装的简约,并不意味着简单和简陋,而是更高程度地追求精简的美。

2.2以传统为美

中国历来有“茶之故乡”的美称,茶叶自出现到如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几千年的历史给茶叶打上了中国传统的印记,因此,茶叶不单单是一种商品,同时也是一种传统,其更是和中国的瓷器一同被当做中国传统的最高形式。美学视角下的茶叶包装,已不仅仅是为了茶叶的实用和好看而设计,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要表现出中国的传统内容。我国茶叶的包装,在色彩的运用上,多以绿色为主,图案的选择上多以中国古老的神兽和如意图案为主,我国茶叶包装大同小异,没有很好地和各种茶叶的传统特色和地域性相结合。此外,中国的茶道有“清”“静”“雅”三部分内容,这是在茶叶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的一种精神内涵,代表着茶文化传统中最核心的内容,茶叶的包装也应对这部分的内容进行诠释,力求把茶叶最传统的内容和形式表现在包装上[4]。

2.3以文化为美

中国是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五千年的文化源远流长,滋养着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中国茶叶自神农时代就已有记载,在历史的长河中历经千年而不衰,并由茶叶为核心发展起来一门独立的文化形式———茶文化。茶文化为茶叶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为其加入了文化的内涵。从现代审美的角度出发,拥有文化底蕴的物质就是最美的,把茶叶的包装作为茶文化的有效载体,不仅能大力弘扬我国的优秀文化,更能把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的瑰丽展现在世界人民的面前,让更多的人能欣赏到中国文化的魅丽。中国的水墨画、中国的毛笔字、中国的传统图形等都是中国文化中的精华,这些元素充分的运用于茶叶的包装中,将会使中国的茶叶获得更多世界人民的喜爱。

3美学视角下茶叶包装艺术设计方法

茶叶包装是茶叶进行信息传输的媒介,对茶叶市场扩大和文化输出的作用已是不言而喻。美学视角下茶叶包装设计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最为实用和有效的有三种,第一,以茶叶为基础进行原创设计;第二,以地域为特征进行艺术加工;第三,以文化为内涵进行文化包装。

3.1以茶叶为基础进行原创设计

茶叶发展至此,其包装已经有了质的飞跃,但纵观整个茶叶市场,茶叶包装的色彩单一,多以绿色为主,选用绿色虽能体现出茶叶清新淡雅的特性,但茶叶包装单纯的选用绿色很难以将各种茶叶的特性表现出来[5]。另外,大部分的茶叶包装均采用长方体的铁盒或纸盒装,形状较为简单统一,这样的茶叶包装仅仅是以吉祥的寓意为特征,但忘却了茶叶包装的主题内容———茶叶。粗略估计,中国有几千种茶叶,每种茶叶都有其不同于其他茶叶的特征,想要表现出茶叶的一些特性,首先要做的就是在美学视角下,紧紧结合茶叶的特性进行包装的原创设计。譬如安化的黑茶,是六大茶系之一,其泡出的茶乌黑油润。由于其黑茶的特性,在茶叶包装的设计中,采用了黑白相间的设计方案,牢牢的抓住了黑茶的特性,更是加入了清清白白做人的寓意,把中国文化中的清白二字体现的淋漓尽致。

3.2以地域为特征进行艺术加工

中国的茶叶多种多样,拥有几千种种类,每一种茶叶都分布于中国的不同地区,地域的不同造就了它们不同的特性。茶叶产地的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形式,有的甚至依托于茶产地和地区文化形成了茶文化旅游区,这说明了茶叶的地域性对茶叶本身有着巨大的影响。茶叶的地域性囊括了这个地区的风俗习惯和文化形式,在茶叶包装中加入地域性的元素,毫无疑问是给茶叶打上了区域文化的符号。譬如西湖的龙井茶,盛产与杭州西湖,是绿茶中较为有名的品种,在龙井的包装设计中,主要以翠绿色为基调,背景辅以西湖断桥的形象,这二者正是对茶叶特性和地域性的完美诠释。在美学的视角下,有特色的物质归根结底都是一种艺术形式[6]。茶叶包装以地域性为特征进行艺术加工不仅仅是给茶叶包装的原创设计指出了一条康庄大道,更是为茶叶市场的扩大和文化的传播作出的巨大的贡献。

3.3以文化为内涵进行文化包装

文化,是一个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由此可见,文化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中国民族精神生生不息。茶作为承载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文化的一种物质,其包装对我国优秀文化弘扬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在茶叶的包装上凸显文化的内容,首先可以将中国优秀的文化展现在世界人民的面前,充分弘扬中华民族的精神;其次,把茶叶打造成有文化内涵的一种商品;同时,也更符合现今社会文化为美的社会势态。中国的文化形式多种多样,把中国水墨画中的山水画,中国书法,中国图腾等内容用于茶叶的包装均是对茶叶的文化包装,但前提是要在地域性和茶叶特性的基础上进行包装设计。如信阳毛尖包装上运用的隶书,西湖龙井包装上运用的西湖的水墨画等都是文化与茶叶包装的完美结合。

4结语

全球化的进程,给茶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和新的生命力,美学视角下茶叶包装的设计就是给茶叶注入新的力量的过程,在美学的指导下,在茶叶包装中加入一个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文化,和一个地区的地域文化———特色,大大增加了我国茶叶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和其文化传播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高英.绘画元素在茶叶包装中的应用[J].福建茶叶,2016(5):187-188.

[2]王素洁.浅析中国传统图形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J].大众文艺,2016(3):103.

[3]高语泽.美学视角下摄影艺术的探究[J].大众文艺,2014(18):172.

[4]刘琪.美学视角下的现代报纸排版设计探究[J].中国报业,2011(24):46-47.

[5]徐茂,刘玲.茶叶包装设计研究[J].茶叶通讯,2010(2):33-35+38.

茶叶的品质特征篇6

【关键词】新岗林场;茶叶商品;旅游文化

新岗林场是肇庆市属国有林场,位于怀集县东北部,距县城69公里,东与阳山县接壤,西与连南县毗邻。新岗林场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优势,于1993年与香港高山青公司合办怀集高山青农产品有限公司,引种台湾冻顶、黄金桂、白牡丹等名优茶种。经过20年来的不懈努力,目前,公司初具规模,茶叶品质愈来愈好,“新岗冻顶”茶、“新岗美人”茶分别于2005年、2006年荣获“广东省名牌产品”,成为了肇庆地方特色品牌。名牌效应推动了林场新发展。

1.新岗林场茶叶商品资源的特点

1.1生态环境优,适宜茶树生长

新岗林场位于肇庆怀集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1.7℃,极端最低温度-3℃,极端最高温度37.5℃。年降雨量1740.8㎜,年蒸发量1133㎜,干湿季较明显。新岗林场自然生态环境得天独厚,森林覆盖率高达94.6%。高山青茶园建于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山,终年云雾缭绕,昼夜温差大,雨量充沛,土壤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生态环保无污染,是优质茗茶生长的理想场所。新岗林场利用独特的地理气候优势,引种名优茶叶获得成功。经国内专家、台湾鹿谷农委会茶叶评审专家鉴定,新岗高山冻顶茶的茶色、香气与原产地相近,韵味甚至胜过原产地。

1.2新岗林场多为高山茶,品质优异

(1)冻顶茶

新岗冻顶茶是从台湾引进种苗,在新岗林场1000米以上的高山培育。该茶一问世就得到了茶业专家的一致好评,市场上也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同,特别是产于1300米的大稠顶山麓及1000米的天井坑的茶叶,更是冻顶茶中的极品。加工好的冻顶乌龙茶外形卷曲呈半球形,条索紧结整齐,叶尖卷曲呈虾球状;色泽墨绿油润,毫光宝气;茶汤水色呈金黄且澄清明澈,黄中泛绿,香气清高鲜爽,“青橄榄”花香颊齿生津;滋味甘醇浓厚,茶汤入口生津并富有活性,后韵回味强且经久耐泡,七泡回味余香流连;叶底柔嫩稍透明,叶身淡绿,叶缘呈现锯齿状,带有红镶边;饮后杯底不留残渣。

(2)美人茶

新岗美人茶是目前培育最成功的乌龙茶种之一,市场上供不应求。在新岗林场800米以上的高山茶园引种福建省安溪罗岩大叶黄金桂,由于在特殊的地理环境下生长,产出的茶叶品质香味异化,有脱胎换骨之感,其品质更加优秀、独特、名贵,与新岗林场山美水美遥相呼应。“新岗美人茶”在怀集、肇庆几乎家喻户晓,爱不释饮。其主要特征:外形娇小、秀结、匀称,色泽砂黄泛绿,干香,嗅之有新鲜桂花香气,开汤具有未揭杯盖桂花奶香味已扑鼻;幽雅鲜爽透天香,沁人心脾,极易诱人入茶,杯不离口的感觉;滋味甜香爽口,汤色杏黄明澈,清锐细长,叶底嫩匀,黄绿明亮。

(3)新岗挂绿茶

新岗挂绿茶是在乌龙茶加工工艺基础上创造性的运用绿茶加工工艺生产出新创名茶。该茶采摘标准为两叶一芽的冻顶乌龙,茶青不需要日光萎凋,经试验表明,阴天加工出的新岗挂绿茶品质尤佳。加工出的新岗挂绿茶茶条卷曲成颗粒状、紧结而沉重,匀整,显白毫;色泽乌润而带光泽,叶表略带绿色;滋味清醇甘鲜,香气淡而幽长,汤色浅绿色,淡而清澈;叶底完整肥厚明亮,兼具绿茶和乌龙茶感官品质特征。经过多年精心培育,制茶师傅科学配制,在茶叶市场中独树一帜,别有风味,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是馈赠亲朋好友的新宠茶叶。

2.茶叶旅游商品设计原则

2.1绿色设计原则

商品包装是连接生产和消费者,用于保护商品的质量安全,便于储运,促进人们消费的一种“科学技术”与“艺术文化”相结合的企业行为。包装是综合性的学问,也是一种艺术,同时也是一项包含市场调查、设计定位、艺术构思、技术操作和包装成型等极其复杂的统一工程。包装设计主要包括构造设计和视觉设计。而包装设计的优次,不但对茶叶品质的储藏有重要影响,还对能否打动消费者,促进销售起到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林场茶叶包装采用绿色设计原则,能够使茶叶在最大限度保证茶叶品质的基础上,有效地展示设计的文化特色。无论是图形、色彩,还是外在的造型、大小等都要讲究整体风格的统一,以体现怀集茶文化的内涵和特色。

2.2个性化设计原则

只有富于个性化的商品才能受到消费者不断的追捧。打造个性化的商品首先就要考虑到使商品具有个性化的设计,在商品的包装及商品文化上体现出来。要根据不同的消费群体特征和消费心理来制定相应的开发策略和包装装潢策略,使商品体现出个性化特征,对茶叶商品进行个性化定位。对传统艺术文化元素的有效提炼,运用现代设计的手法,将地方文化元素与茶文化元素有效融合,使之能自然的体现中华茶文化精髓。

2.3品牌化设计原则

随着肇庆旅游的发展,茶叶商品文化旅游的目的地作用将逐步凸显,茶文化旅游产品将会成为石台旅游产品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的途径中,使农产品品牌化,打造著名品牌是提升农产品附加值非常有效的方法。要充分发挥地方政府、行业协会的作用,注重怀集县茶叶品牌的建设,建设和谐健康的品牌成长环境,加强行业监管,在严格保证茶叶质量的基础上,有效地打造怀集茶叶的品牌。目前怀集应加快茶叶公用品牌的树立,这是提高茶叶知名度的重要措施。

2.4本土化设计原则

在茶旅游商品的开发中,充分利用怀集特有的自然资源,使具有原始、质朴的天然性特色的资源赋予其文化艺术性,开发茶叶旅游商品。灵活采用本土化设计,采用特色的包装材料和地方文化元素进行设计,能让消费者感到更亲近自然。使用本地自然材料制作体现当地文化特色的包装,是地域化个性设计的一条途径,能大大增加茶叶商品的文化附加值。在地方文化元素方面,具有地方特色的山水文化、艺术文化、民俗特色等的合理运用能够体现设计的独特个性。

3.新岗林场茶叶旅游商品文化建设

新岗森林旅游项目包括两个组成部分,一是新岗森林生态旅游(含大稠顶省级自然保护区和新岗省级森林公园),二是新岗温泉。森林生态旅游资源主要有大稠顶省级自然保护区和省级森林公园内大面积原始次生林的森林景观,山溪的水体、瀑布景观和高山大面积茶园景观及茶文化等。温泉度假村的温泉属露天泉涌,泉涌区水温65度左右,并富含偏硅酸、氡、锂等矿物元素。以森林生态旅游为主线,再配套新岗温泉,发展茶文化、山地高尔夫球和温泉度假旅游是极具开发价值的娱乐休闲旅游项目。

高山青新岗茗茶是国有新岗林场与香港高山青公司合资企业(怀集高山青农产品有限公司)的产品。目前种植有新岗美人、新岗冻顶和新岗白牡丹等主要品种。新岗冻顶和新岗美人荣获广东省名优产品称号,高山青系列茶叶产品供不应求,旺销国内市场,成功打响了怀集“高山青”品牌。新岗茗茶终年处于浓雾环绕的高山,有着高洁馥郁的独特美味。茶园设计是新岗又一大景观,梯田状茶田,错落有致的茶树,给人一种世外桃源的感觉。新岗茗茶的发展,对开发新岗森林旅游,发展茶文化,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是森林旅游配套项目的亮点。如图1所示。

积极利用境内优美的自然生态和景观资源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将丰富的旅游资源与省级自然保护区、省级森林公园、高山青茗茶以及附近的温泉相结合,打造成特色鲜明、主题突出、具有独特魅力的森林生态旅游区。林场于2004年委托中南林业大学旅游学院进行规划,2005年完成了规划。目前,已进入招商引资阶段。发展生态旅游将彻底改变林场经营理念,是创新发展的新思路,更是促进林场可持续发展的“大手笔”。

4.结束语

重视茶叶商品文化的开发与建设将对加快怀集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二广高速的开通,怀集已融入珠三角两小时经济圈,目前,怀集县洽水镇至林场的县道升级为省道工程正在进行,便利的交通势必为新岗森林旅游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要充分发挥新岗林场的“旅游商品”对游客的吸引力,打造具有地方个性特征的茶叶旅游商品,不断提升怀集茶叶品牌价值,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以规模带动产业,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加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茶叶的品质特征篇7

因产地和制作工艺不同,茶叶有名目繁多的种类。目前茶叶分类尚未有统一的方法,按照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以茶多酚氧化程度为序,依据茶色的不同,把初制茶叶分为绿茶、黄茶、黑茶、清茶(乌龙茶)、白茶、红茶等六大类。下面为您简单介绍几种:

绿茶:

又称不发酵茶。以适宜茶树新梢为原料,经杀青、揉捻、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制成的茶叶。其干茶色泽和冲泡后的茶汤,叶底都以绿色为主,形成清汤绿叶,有栗香的品质特征。绿茶按干燥和杀青方法不同,可分为炒青绿茶、烘清绿茶、晒青绿茶、蒸清绿茶。

功效:

绿茶中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维生素C等主要功效成分含量较高,具有抗氧化、抗辐射、抗癌、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抗菌抗病毒、除臭等多种保健功能,具有中和游离子的性质,可消除黑斑、皱纹、雀斑、皮肤干裂等多种皮肤问题,同时有减肥的作用。有助于预防与年老相关的记忆力减退和痴呆症。

黑茶:

属于后发酵茶。其工艺有杀青、揉捻、渥堆、干燥,其中以渥堆为主要工艺,形成黑茶黄褐、黑褐、陈醇的品质特征。主要品种有湖南黑茶、湖北老清茶、四川黑茶、滇桂黑茶(普洱茶、六堡茶等)。

功效:

其中普洱茶具有降血脂、降胆固醇、抑制动脉硬化、健美减肥、抑菌、助消化、暖胃、生津、止渴、醒酒解毒等功效。

乌龙茶:

又称青茶,半发酵茶。综合了绿茶和红茶的制法,品质介于二者之间。其制作工艺为萎凋、做青、炒青、揉捻和干燥。通过主要工艺做青使其具有天然的花果香,并形成“绿叶红镶边”。包括闽北乌龙(铁观音、黄金桂等)、广东乌龙(凤凰单枞等)、台湾乌龙(冻顶乌龙等)。

功效:

可以清除体内余热,滋润肺腑,具有降血压、减肥、抗炎症、抗过敏、防蛀牙、防癌、延缓衰老等保健作用。

红茶:

属于全发酵茶、以适宜茶树新梢为原料,经萎凋、揉抗炎症、抗过敏、防蛀牙、防癌、延缓衰老等保健作用。和冲泡后的茶汤,叶底都以红色为主,形成红汤红叶、甜醇的品特征。主要分为:小种红茶、功夫红茶、红碎茶。功效。

其中含茶黄素、茶红素以及分子量更大的聚合物,这些氧化聚合物也有强的抗氧化性,所以红茶也有抗癌、抗心血管病等作用。红茶可作为暖胃、助消化的良药,陈年红茶用于治疗缓解哮喘病。

湖际茶业

北方茶城1a35号

福州市湖际花茶厂位于茉莉之乡,福州市仓山区城门湖际,是福建省成立较早较大的花茶专业加工厂之一,注册资金115万元,专业从事茶叶精制、花茶加工、代加工销售等业务。凭借茉莉花乡充足优质的加工原料、先进的加工设备、完善的后勤保障和有多年窖花茶经验的老工人技师的精心制作,湖际花茶厂在福建省茶行业中颇具知名度,被中国银行评定为aaa级信用企业,并多次获得各种荣誉。

湖际花茶厂一直秉持“在生产过程中严把质量关,以质量为基础,以科技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创立自己独特产品“的服务宗旨,精制、窖制、加工生产茉莉花茶、绿茶、铁观音、红茶等各种名茶。欢迎广大茶友光临品鉴,我们将一如既往的以优质的产品、诚信的服务为您奉上好茶。

居天下大红袍

北方茶城1a30号

茶叶的品质特征篇8

关键词:武夷岩茶;品牌;经营战略;Swot分析

一、武夷岩茶品牌简介

武夷岩茶是青茶的一个大类,产在福建北部武夷山地区,周围约120华里,峰峦叠翠,峡谷纵横,九溪回转其间,有36峰和99岩,都生长着密茂的岩茶。有“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仙”、“肉桂”等几十个品种。各品种的茶叶都是以茶树的名称命名的,如肉桂茶的茶树名称即是“肉桂”,水仙茶的茶树名称就叫“水仙”。不仅武夷岩茶是如此命名,闽南的乌龙茶也是如此。如“铁观音”、“黄金桂”、“本山”、“毛蟹”等等既是茶树的名称,也是茶叶的名称。

武夷岩茶区海拔650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为18摄氏度左右,日照时间较短,常年雨量充沛,云雾缭绕,相对空气湿度较大,土质为岩石风化后的砂砾土壤,呈弱酸性,富含有机物和矿物质。宋元两个朝代武夷岩茶曾作为贡品,极盛一时。至今元代的御茶园故址尤存。武夷岩茶外形乌润松散,不甚讲究,但一经沸水冲泡,即呈现“绿叶红镶边”的特点,而且香味浓郁,滋味甘醇,贵在具有天然真味,即武夷岩茶特有的“岩韵”。清代梁章钜的《归田琐记》中更把武夷岩茶的风韵归纳为“活、甘、清、香”四个字。要想鉴赏这种风韵,就得像善于品饮乌龙茶的行家那样,备有一套特制的小巧茶具,泡上一壶武夷岩茶,慢慢品啜,仔细体会,必有心得。

大红袍为武夷珍贵名枞,其名始于清代,因生长在武夷山风景区九龙案悬崖峭壁上,加之长期以来传说的渲染,所以身价不凡,颇具神秘色彩,被历代文人墨客所讴歌,并被视为“珍品”、“茶中之王”。大红袍茶的品质特征是:条索扭曲、紧结、壮实,色泽青褐油润带宝色,香气馥郁,有锐、浓长,清、幽远之感,滋味浓而醇厚、鲜滑回甘、岩韵明显,杯底余香持久,汤色深橙黄且清澈艳丽,叶底软亮、匀齐、红边鲜明。

名枞出自武夷菜茶(奇种)原始的有性群体茶树品种,经数百年历代茶农反复选育,从分离的单株中进行单独培育,单独采制,择其优者称之为名枞。名枞是众多优异单枞的总称。名枞中每个单枞因其香气化学物质基础不同,成茶的品质各具特色,但作为名枞,其基本的特征是:条索紧结、壮实,色泽油润稍带宝色,香气较锐、浓长、清幽,滋味醇厚、回甘快、岩韵显、杯底有余香,汤色深橙黄清澈明亮,叶底软亮匀齐、红边显。

肉桂为茶树品种名,是武夷岩茶中具有奇异高香的品种。原为武夷历史名枞,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肉桂现既是品种名,也是茶叶商品名,其成茶品质特征为:条索紧结、重实、叶端扭曲,色泽砂绿、红点明显,香气浓郁持久,以辛锐见长,有蜜桃香或桂皮香,佳者带乳香,滋味醇厚鲜爽、收敛性强、回甘快且持久,汤色金黄清澈,叶底黄亮柔软,红边明显。

武夷水仙成品茶:条索肥壮、重实、叶端扭曲,主脉宽大扁平,色泽绿褐油润或青褐油润,香气浓郁清长,有特有的兰花香,滋味浓厚、入口甘滑清爽、喉韵明显,汤色清澈浓艳、呈深金黄色,耐冲泡,叶底肥厚软亮、红边鲜明。

奇种亦称武夷菜茶,是武夷山原始的有性群体茶树品种。奇种为产品名,成茶的品质特征是:条索紧结、重实叶端稍扭曲,色泽乌褐较油润,香气清高细长,滋味清醇甘一爽、喉韵较显,汤色金黄明亮,叶底柔软较匀齐、红边稍显。

二、武夷岩茶品牌战略的Swot分析

通过采用“Swot”方法对武夷岩茶的品牌经营战略进行分析,可以明确武夷岩茶的市场竞争地位和实力,为制定可操作性的提高武夷岩茶市场竞争力、品牌知名度和扩大市场占有率的战略性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一)武夷岩茶的优势(Strength)

1、品质优异。武夷山由于独特的岩石、土壤、微量元素、水土条件和小气候,造就了武夷岩茶超群的品质。武夷山目前拥有正岩牌肉桂和正岩牌水仙两个国家a级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的岩茶。

2、历史悠久。据考证,武夷山在公元2世纪就有茶叶,并且留下了古今不少名人与武夷岩茶的故事和传说,茶艺活动等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武夷山作为文化部认定的中国唯一“中国茶文化艺术之乡”,茶叶产业的发展无疑极具潜力。

3、资源丰富。武夷山的茶叶资源丰富,主要体现在茶树品种多,产区分布较广,茶类品种多,并拥有“大红袍”、“肉桂”、“水仙”等一系列闻名全国乃至全球的名牌产品。

4、产地著名。武夷山市是国内著名的旅游城市,这使武夷山茶叶产业的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茶叶作为武夷山的主要旅游产品,是游客购物的首选,扩大了武夷山茶叶的市场和客户群。此外,大量的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又成为武夷山茶叶的品牌使者,让武夷山茶叶的声名远播海内外。

5、文化渲染。20世纪90年代以来,武夷山市先后举办了三届“国际无我茶会”、六届“武夷岩茶节”、两届“武夷岩茶茶王赛”、首届“中国武夷山茶文化艺术节”以及“大红袍”文化旅游路线的成功开发,对宣传武夷岩茶产生了很大影响。这些活动的举办对武夷山的茶叶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武夷岩茶的薄弱点(weakness)

1、单产偏低,标准不高。2003年,武夷山茶叶平均亩产为61千克成品茶,折合茶青约549千克,仅相当于全国水平的74.28%和世界水平的43.9%。在全市的茶园中,相当一部分是低产茶园且趋于老化,经过认证的有机茶园面积0.66万亩,仅占7.3%。

2、厂家多、规模小、技术含量低。全市0.53万吨的茶叶产量就分布在130多家大小厂家里加工,且大多数是家庭作坊,严重阻碍了加工工艺的改进和标准化,质量良莠不齐。厂家多,规模小,不仅重复建设严重,不能发挥资源上的优势,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无法实现规模经济,而且厂家规模小,适应市场竞争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差。

3、品牌意识薄弱。武夷岩茶资源丰富并具有很多的优势,也有一些成名的品牌,但其知名度以及市场占有率却远远不如安溪的铁观音,这主要是由于品牌意识薄弱及与之相伴的营销手段的落后,导致品牌无形资产的潜力和品牌效益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

4、客户服务不足等。市场的不规范,导致内耗严重,无法形成太强的市场竞争力,无法留住客户,最终造成市场占有率和客户保持率不高。

5、科技含量低、加工深度不足。武夷山的茶叶加工主要是初加工,制成成品茶,但成品茶的市场发育较为成熟,利润空间不大;而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深加工产品如液体茶、保健茶、药用茶生产和茶多酚的提取等市场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

6、管理滞后,职能弱化。承担武夷岩茶管理职能的部门多,但协同工作少。现有的管理模式、手段和技术力量无法适应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市场化水平提高的环境。

(三)武夷岩茶发展面临的机遇(opportunity)

1、武夷山成为世界双遗产。武夷山申请世界双遗产的成功,以及国际性旅游度假城市的建设,扩大了武夷山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也必将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同时也可以扩大了武夷岩茶的知名度,增加茶产品消费量。这是武夷山茶叶产业迅速发展的一个良好的契机。

2、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绿色GDp。中央提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绿色GDp,对武夷山茶叶产业的发展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茶叶不仅是经济价值很高的经济作物,而且也是很好的生态作物,在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等方面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促进可持续发展。

3、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计划。福建省开始实施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计划,武夷山在这一战略构想中将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绿色腹地和闽西北的交通枢纽,开放程度将进一步扩大,也将得到福建省更多的重视和优惠政策,各方面的建设将上一个大台阶,这也非常有利于武夷山茶叶产业的发展。

4、绿色消费浪潮。21世纪绿色消费潮流的兴起。随着世界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饮食需求将从营养、嗜好功能发展到健康功能。人们对茶产品也明显地从生理性需求――解渴、提神,发展至安全、健康性需求――保健、抗癌、延年益寿等。武夷山岩茶本身就具有以上一些功效,这一消费潮流的兴起为武夷山茶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

5、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武夷岩茶更好地进军和拓展国际市场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入世后,对武夷山茶产品出口带来的直接好处是可在140多个成员方享受最惠国待遇,有利于促进武夷山茶叶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管理和产品的创新,提高武夷山茶叶产业水平。

(四)武夷岩茶发展面临的威胁(threat)

1、来自“铁观音”的竞争压力。“铁观音”知名度极高,并且一个日成交量50多吨、月交易额2500多万元的“安溪茶都”已经建成并运转良好。武夷山与安溪同属福建,位置相距较近,产品具有一定的同质性,安溪的发展又较为成熟,这是对武夷山茶叶产业发展最大的威胁。

2、以绿色为趋势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阻碍。近年来,一些茶叶进口国还对进口茶叶提出更高的标准,要求更严格的检测,对茶叶企业有关认证及包装、标签等等出台了一些限制性规定,因而武夷山茶叶在国际茶叶市场上将面临着更多的不可避免的“绿色的、技术性壁垒”。

3、国内外同行业的威胁。国内同行业也在不断提高其产业水平、增强竞争力,以占有更高的市场份额。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茶产品的进口关税将迅速降低,更多的国外产品将进军国内市场,国外的产品有更高的科技含量,也将对武夷岩茶的发展造成威胁。

三、小结

武夷岩茶的品牌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即“软”品牌和“硬”品牌。其中,“软”品牌主要是从文化角度考量的,“硬”品牌主要是从外观上考量的,简单而言就是文化品牌和外观品牌。就权重来看,应该说“软”品牌占据更加重要的位置,因为只有具备一定的内涵,为大众所认可,外观品牌才具有价值,否则外观品牌就形同虚设了。

统一和提高标准。严格参照国际和国家标准执行,以规避各种技术壁垒,降低成本,更好的占有和保持市场份额。统一商标、包装和价格,规范市场的运行,提高市场的效率。并且要提高包装的品味和特色,一流的产品质量,需要一流的包装质量为之“梳妆打扮”。因此,在提高茶叶产品质量的同时,也要重视产品以外的质量。

增强品牌意识,打造享誉海内外的名牌。武夷山现有几个具有的一定知名度的品牌,今后要在品牌打造上多下功夫,创立名牌,以提高客户吸引率和市场占有率,并且可以充分发挥品牌效益和品牌无形资产的巨大潜力。

参考文献:

1、陈瑞钦.南平市茶叶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国农业信息,2003(10).

2、福建茶叶.2007年武夷岩茶价格一览表[eB/oL].,2008-04-06.

3、高素英.我国将建茶叶质量标准[n].南方日报,2005-10-25.

4、巩志.武夷岩茶的“岩韵”[J].农业考古,2005(2).

5、霍丽.世界茶叶市场状况与我国茶叶出口竞争力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0(6).

茶叶的品质特征篇9

一、沱茶的创始与名称的诞生

沱茶的诞生年代,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认为它诞生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另外一种认为它诞生于民国六年(1917年)。虽然只有短短十五年的时间差,但是却属于完全不同的两个时代。

沱茶的诞生是与云南大理下关永昌祥商号紧密相连的。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永昌祥商号创立了。它的三个主要合伙人是严子珍、彭永昌和杨鸿春。三个合伙人中,是以严子珍为中心的。严子珍也被视作沱茶的创始人。

严子珍在与人合伙创建永昌祥之前,一直经营的是父辈传下来的永兴祥。严子珍早年就曾接触茶叶生意,但是他的两个儿子对父亲早年茶叶生意经历的回忆却完全不同。

老三儿子杨克成在《永昌祥简史》一文中回忆:父亲严子珍从十三岁学做生意(约在1883年),即开始接触茶叶。作为小商贩,主要是半途购买茶农的散茶,拣选后贩卖。与人合伙后,茶叶也只是贩运性质,派人到思茅、景谷季节性收买,在下关也没有专门的制造。直到民国六年(1917年)左右沱茶定型后,为了充分获得猛库(新中国成立后“猛库”改为“勐库”)、凤山品种原料,采购重心才在1920年移到临沧县的博尚和凤庆县城。从开始的简单生产协作,将拣选、揉制、包装茶叶外包给汪仲侯、陈德先、陈思贤,延续了十多年后,到民国十九年(1930年)左右自己开设手工业方式沱茶厂。

老四儿子严湘成在《永昌祥对外贸易略述》一文中回忆:父亲严子珍自十三岁学做生意起,就开始与茶叶接触,在长期的经营实践中,对茶叶的收购、拣选、揉制、包装,积累了一套完整的经验。开始是自备简单锅灶加工,到民国十九年(1930年)左右开设了手工业工厂方式的沱茶厂。永昌祥名牌沱茶是严家两代人苦心经营创立起来的。

从杨克成、严湘成的回忆中可以看出,他们的父亲严子珍,早年就有接触茶叶。直到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与人合伙开设永昌祥商号,经营的产品中亦有茶叶,但沱茶早期是委托他人代为加工的,直到民国十九年(1930年)才自己开办沱茶厂。

作为一种创新形制的茶,既需要充分掌握技术后才具备创新的基础,又需要打开销售市场需要人力、物力、财力的鼎力支持。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永昌祥成立之后,经历了较长时间的积累,具备了这种基础。先是委托他人代为加工,自己在四川打开了市场。到民国十九年(1930年)开始集生产、销售为一体。所以,就如同杨克成回忆的那样:成沱形式的茶在云南可能早已存在,但永昌祥约在民国六年(1917年)左右把它定了型,做成大宗商品,是有它自己的历史过程的。

辛亥年(1911年),杨春宣告分伙出号。民国五年(1916年),彭永昌分伙出号。自民国六年(1917年)起,永昌祥成为严家独自经营的生意。沱茶创始人的名号,也自然归结到严子珍的名下了。民国十二年(1923年),永昌祥注册了永昌祥记松鹤商标。

沱茶名称来源,据杨克成说:沱茶的名称标志着它的成品形状的特点。川滇两省人民把块形或饼形的东西,都叫做沱,沱可能是团的转音。

民国时期,陈邦贤《自勉斋随笔》中描述:沱茶要以下关的沱茶为最上品。茶味颇浓,颜色呈金黄色,并且可以耐泡。

在位于沱江、长江汇合处的叙府(今四川宜宾),茶商大肆宣扬:“沱江水,下关茶,香高味浓品质佳。”久而久之,沱茶的名声远播。

沱茶的形状为半圆饼形,其一面凹进去,中间有空隙。民国时期的下关、景谷等地都有沱茶的生产和运销。采用景谷、景东原料的沱茶名为谷庄茶,而以猛库、凤庆茶原料的名为关庄茶。

建国以后,沱茶的名称和形制都被承继下来。由于原料短缺的影响,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四川重庆茶厂自1953年开始生产重庆沱茶、四川沱茶。之后,四川万县、涪陵、宜宾、乐山、达县等也开始生产。

在云南,沱茶的生产主要由下关茶厂承担。产品的形态相同,但规格大小不一。名称代表了不同的工艺。1975年下关茶厂普洱茶发酵试验成功之后,此类型熟茶工艺的沱茶都称为普洱沱茶。而生茶类型的沱茶有甲级沱、乙级沱、丙级沱、苍洱沱、大理沱等等。

二、沱茶的形态探微

沱茶的形态源头可以上溯至明代。

明代万历年间谢肇J《滇略》卷三“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团,瀹作草气,差胜饮水耳。”这种蒸而成团的普茶,孕育了后世的众多形态的团茶。

清季,承继了蒸而成团工艺,品质最好、声誉最为卓著的是紧团形的普洱茶,且以京师尤重之的贡茶为最。清宫的档案记载:进贡的普洱茶形态相同,只是规格大小不同。或是大而圆的五斤重、一斤重、三斤重的紧团茶,或是小而圆的四两重、一两五钱重的蕊珠茶。

贡后方许民间贩售的紧团茶,首先在规格与形态上逐步呈现出与贡茶不同的面貌。

雍正十三年(1735年),清政府规定:“云南省贩茶,系每七圆一筒,重四十九两,征收税银一分,于十三年开始,颁给茶引三千饬,发各商行销办课,作为定额,造册题销。”

这种规定或许还隐藏着一种含义:特定形态与规格的贡茶,专为上贡皇帝,代表着皇帝的尊严。民间贩售的茶,先是在规格上与贡茶作出区分。皇帝诏命民间贩售茶的规格以七两为制,就是这种意志的体现。

其次,普洱茶还成为了紧团茶品质与声誉的担当。

乾隆二十年(1755年)张泓撰《滇南新语》:“滇茶有数种,盛行者曰木邦、曰普洱。木邦叶粗味涩,亦作团,冒普茗名,以愚外贩。因其地相近也,而味自劣。”

乾隆三十年(1765年)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普洱茶,大者一团五斤,如人头式,名人头茶。每年入贡,民间不易得也。有伪作者,名川茶,乃川省与滇南交界处土人所造,其饼不坚,色亦黄,不如普洱茶清香独绝也。”

无论是冒名的木邦(木邦在今缅甸境内),或者是川滇交界处仿造的茶,在产地、工艺与品质上都远不如普洱茶。这也无意中透露出今时所称的境外茶、省外茶的源流。

产自腾越州的茶就只能叫做团茶,永昌府的叫儿茶(女儿茶)。普洱茶中的粗茶,顺宁茶中的粗茶等,主要销往、古宗地方。后来,在形制上也彻底改换为心脏形态,或者是砖块形态。

清朝末年,景谷、顺宁、猛库等地的茶业获得了迅猛的发展。这亟需要一种全新形制的茶品来开拓更为广阔的市场,为它们找到出路。

光绪年间贺宗章《幻影谈》卷下:“普洱茶,用布袋揉成数两一饼,或团如月形,或方块,其最佳者,制如馒头,形色味皆胜,所出无多。”文中将饼描摹为或团如月,或方块,最佳的是馒头形。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景谷乡人李文相,土法压制出了月饼形团茶,又名姑娘茶。

馒头形的普洱茶、月饼形的姑娘茶,承接的都是小而圆的女儿茶,并在形态上做了少许的改变。这种改变只能算作是一种过渡形态,直到沱茶的出现,才成为一种成熟的形制。

为了打开四川的市场,为了运输过程中不至于发霉,沱茶在下关诞生了。它符合人们的全部期望,形态既实用又美观。采用顺宁、凤庆、猛库的原料搭配揉造。通过叙府销往四川各地,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并将圆茶挤出了四川市场。

民国六年(1917年),沱茶诞生以后,至今已历近百年。逐步成为主流的紧压茶形态,一直流传至今。

三、沱茶工艺与品质特征溯源

从明代蒸而成团的普茶,到清代的女儿茶、馒头形的普洱茶、月饼形的姑娘茶,最终到民国时期诞生的碗臼形沱茶,形态演化的背后,茶的工艺也在不断演进。

自明代历清代至民国,滇茶向有散茶、紧团茶之分。它们在采制观念、制作工艺和产品特征上,既相互借鉴又各有风格。

从明代至清代,滇茶中的名品散茶,最有声望当属大理感通茶。

入清,崇德四年(1639年),大旅行家徐霞客在《游记》中记述了游历感通寺的见闻:“中庭院外,乔松修竹,间以茶树。树皆高三四丈,绝与桂相似,时方采摘,无不架梯升树者。茶味颇佳,炒而复曝,不免黝黑。”

从清代至民国,滇茶中的名品散茶,声名鹊起的非宝洪茶莫属。

民国十年(1921年),王槐荣、许实编修《宜良县志》载:“宝洪茶,惊蛰后发白色嫩芽,采取焙而揉之,曝干收贮,味香烈异常,他处产者亦多,然味则逊于宝洪矣。”这种初制工艺相较感通茶,可谓上追下效,皆属晒青毛茶制法。

民时期,诸如宝洪茶之类散茶、紧团茶中的圆茶与方茶、心脏形紧茶与砖茶、沱茶等在初制工艺上基本相同或相似。承接的都是晒青毛茶的工艺。

差别主要体现在原料的产区、采摘的老嫩、复制技艺导致的成品特征的差异上面。

沱茶的原料主要来自于顺宁、景谷、猛库等地,采摘的时节涵盖春茶、二水茶与谷花茶,揉造的技艺特色体现在原料的拼配、发酵与否与独特的形态上。

民国时期,下关沱茶主要由私营商号生产、销售,引领了时代潮流。它们中的佼佼者有永昌祥、茂恒、复春和、成昌等众多茶号。它们是一种竞合的关系,既相互联手合作压低价格收购原料,又在沱茶的加工上展开竞争。

永昌祥技师陈思贤口授的沱茶工艺配方幸运的被保留了下来,从中可以看到永昌祥的本牌沱茶、副牌沱茶和正记牌沱茶的规格各有不同,前一个重九两二钱,后两个重八两二钱,都是以老秤来算。原料的来源和配比也有差异,本牌的沱茶以猛库茶为主,辅以凤山茶;副牌茶则相反;正记牌沱茶原料不如前两者,还加入有二水茶。

(一)本牌沱茶:每圆重九两二钱。

猛库茶六成,凤山茶四成,系一般用料。如头批茶系以三七成配料:三尖二两,二盖三两,底茶四两,外加白毛尖二钱(以上全用明前春茶,不参加其他)。

(二)副牌沱茶:每圆重八两二钱。

凤山茶六成,猛库茶四成,计三尖二两八钱,二盖一两九钱,底茶三两五钱。春尖杂茶可掺用一部分;其中并可掺用春中一部分在底茶内,最多不能超过三成。

(三)正记牌沱茶:每圆重八两二钱。

二水尖二成,春中三成,春尖五成(可以用比较次点的)。三尖二两二钱,二盖一两九钱,底茶四两。(在本牌茶中抽出粗茶面,可掺入三几成在正记牌内)。

以上重量都以老秤计算。

茂恒则改进了配料,改为春尖茶两成,春中和春尾各四成,并多加毛尖洒在表面,提高了沱茶的质量。并改进规格,创造生产每圆二市两五钱的沱茶。初开始投入市场,并不提价,牌子销开后,才逐步提价,最后达到比永昌祥还高5%左右。

下关沱茶的成功复又回传到景谷,在民国时期,景谷就有三十多家茶庄。后来名为“景关沱茶”的景谷沱茶与名为“关庄沱茶”的下关沱茶在市场上分庭抗礼。下关的沱茶为五圆装,景谷沱茶则为四圆装。

从产品的风格上看,沱茶有三种工艺:一种是绿茶工艺,加工出的沱茶为绿汤,目的是为了川销市场。它们被认为是下关沱茶中的上品。另一种是有过发酵工序的制法,加工出的沱茶为深红汤。这种工艺有可能借鉴了紧茶的制法,目的是为了藏销市场,下关大茶号茂恒就是沱茶、紧茶并重。还有沱茶是淡红汤、淡黄汤,可能是不严谨的绿茶制法导致的,亦如杨克成所说:民国三十三年(1934年)永昌祥沱茶被带到美国,在纽约的茶商眼里初次看到它时说它既不是红茶又不是绿茶,是一种红绿茶的中间品种。而沱茶一般追求的是绿茶的生产过程。

私营茶商号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永昌祥加工沱茶的原料来自于凤山、猛库等地,甚至在凤山买了几十亩茶山,并将茶引种到大理苍山的沧浪峰上。

早年永昌祥沱茶是交由汪仲侯、陈德先、陈思贤等人承包加工。直到民国十九年(1930年),永昌祥罗致陈思贤成为总技师,自行设厂加工沱茶。

永昌祥沱茶的加工自始至终都脱离不了手工业的状态,最主要是由于人力便宜决定的,以至于五十年代初购买了机器,也未曾投入使用。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开始,下关康藏茶厂采取凤山茶、猛库茶与大山茶作为原料,使用复兴品牌生产沱茶。

四、沱茶工艺与品质特征流变

建国以后,从沱茶的加工工艺与产品特征约略划分:

其一是绿茶紧压茶沱茶时期;其二是绿茶紧压沱茶、黑茶紧压沱茶并存时期。

绿茶紧压沱茶时期至1974年截止,自1975年期伴随普洱沱茶试验成功,沱茶进入到绿茶紧压沱茶、黑茶紧压沱茶并存的时期。

即便是在建国后绿茶紧压沱茶时期,沱茶的工艺与品质特征较之以前,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1961年,安徽农学院陈椽教授主编试验版《制茶学》教材,记录下了这个时代的加工工艺和品质特征。

由于原料的短缺,沱茶的制造减少滇青的用量,而以其它绿毛茶代替。并将生产中心转移到了四川重庆茶厂。

四川引种云南大叶种获得成功,并采用本地中小叶种,经原料配制、压制、烘焙、包装而成沱茶。价格低廉,不但畅销四川,也行销西北,侨销东南亚一带。

自1953年起,开始以40%的滇青、12%的炒青、48%的川青,混合制成“重庆沱茶”,在滋味香气等方面,具有全用滇青制成的沱茶的优良特性。同时又用15%的炒青、85%的川青混合制成“四川沱茶”,品质亦好。

在云南下关,建国初期,私营、国营茶厂还短暂共存了一段时间。1952年私营销售茶叶占70%,国营占30%。这已经是私营茶号最后的辉煌了。国内私营商号沱茶的历史在1956年戛然而止。或者停业,或者在公私合营中被合并。从此之后,沱茶的历史被改写,进入计划经济国营厂时代。

下关沱茶的原料来自于临沧、思茅、保山、德宏和大理等地。路途遥远,道路艰难,原料的运输一直都颇为不易。自1958年,开始想办法将原料经过蒸软压成大方块,以利运输。问题相伴相生,为了防止运输中毛茶霉变,后来5级1等以上的原料不再进行蒸压打包。等级较低的原料小蒸轻压保证质量。

晒青毛茶的初制一直延续传统,冯军在1951年《中国茶讯》第二卷11期《云南茶叶产销概况》中介绍的青毛茶制造,代表了50年代初制工艺。具体的制法是每次取鲜叶2~2.5千克置热锅中炒萎,用手搓揉,使出汁成条,晒干后即成毛茶(晒青毛茶),亦称散茶。

1958年,云南传统按季节命名的晒青毛茶,改变简化为5级10等,每级设两个等。1973年,云南青毛茶改为1至10级,不分等。但沱茶原料始终采用春茶,单独存放。

下关沱茶的精制工序分为原料、筛分、拣剔、称茶和蒸茶、袋揉和压制成型,定型和脱袋,干燥和包装。

严重依赖于手工作业的传统工艺,不断得到改进。1954年以前,茶厂揉制沱茶时,首先要把茶叶蒸软,使用落地土灶,大铁锅。后改用锅炉,提升改造。1954年,根据杠杆原理,加工大的木板凳,增加沱茶形状模具。

沱茶的生产条件不断改善。1953年专设沱茶配茶场。60年代专设沱茶压制场。

建国初期,配方有过变化。1952年,沱茶加工先经过筛制,分为里茶、二盖、三尖、四尖、撒尖,后又改为2个花色,即里茶和面茶(盖茶)。

绿茶紧压茶时期的下关沱茶,1953年就有小批量甲级沱出口,叫侨销沱茶。1958年生产有精制沱茶。1959年为国庆十周年献礼有苍洱沱茶。

这个时期的下关沱茶,规格亦不相同。1962年开始生产体积较小的1/4沱茶,重量为125克。1969年,由于茶叶定量供应的原因,沱茶的重量从本年度改为100克。

甲级沱茶,用高档春茶1~2级为原料。嫩度较高,色泽乌润滋味醇爽,香气清爽,水色黄明。外形规格碗形,直径12.33厘米,厚度3.3厘米,高度6厘米,每个重量250克。甲级沱茶统称内销沱茶。

苍洱沱茶品质特征:外形紧结端正,色泽乌润多毫,具有馥郁清香和清澈茶汤滋味醇和回甜。外形规格碗形,直径12.33厘米,高度6厘米,每个重量250克。

建国后沱茶第二个时期始自于1975年,伴随普洱茶试验成功。沱茶进入绿茶紧压茶、黑茶紧压茶并存的时代。

四川方面,由于下关沱茶的供不应求,除了重庆茶厂之外,万县、涪陵、宜宾、乐山、达县也开始生产沱茶。

重庆茶厂的沱茶,原料采用四川各地引种的云南大叶种所制的烘青、炒青绿茶,少量拼入滇青,以保存下关沱茶的品质风格。

重c茶厂的沱茶,原料春、夏、秋茶结合,高山、丘陵、低地茶结合,大叶种与中、小叶种结合,烘青、炒青、晒青相结合。生产特级沱茶(50克)、重庆沱茶(100克)、山城沱茶(250克)。

云南方面,下关茶厂开始生产普洱沱茶侨销香港,出口东南亚、日本、法国、意大利等国。

1976年,根据生产发展的需要,茶厂建立普洱茶车间,批量生产出口普洱茶。1976年建成小沱茶加工房。1985年建成沱茶车间。1995年建成沱茶拣剔车间。

1977年第一代沱茶压茶机投入生产。1986年第二代沱茶压茶机投入生产。1998年,五台新型沱茶压制机械投入生产。

原料1979年又改回5级10等。1985年后,云南茶叶流通体制改革,原标准虽被打破,但仍然起着指导作用。

第二个时期,下关茶厂内销沱茶增产、增量、增花色。1984年为解决省公司春芽茶库存积压问题,加工成云南大理沱茶。1988年为解决中档原料多的状况,试制加工丙级沱茶。1993年4月,茶厂开始生产一级沱茶,主要销往除四川以外的其他地区。

1981年、1985年、1990年,甲级沱茶三度荣获国家质量银奖的殊荣。1982年在甘肃,1992年在四川成都,都出现了仿冒。1996年9月,茶厂决定将注册厂徽图形作为产品标识压制在甲级沱茶上,以取代原来的甲字。

外销沱茶是熟茶,亦名普洱沱茶,属于黑茶紧压茶。普洱沱茶1975年试制,用普洱散茶经过反复试验,加工成普洱沱茶,1976年首次在广交会提供样品,就获得好评,同年批量出口,专供香港天生行。

1981年5月,下关茶厂出口普洱沱茶制作技艺被大理州人民政府评为一等奖。

普洱沱茶(外销)云南沱茶100克和250克普洱沱茶,唛号7663。100克每箱重16公斤,250克,每箱重20公斤。专供香港天生行。1997年。3克小普洱沱茶开始出口日本。

1985年压制茶类企业标准。普洱沱茶,每个重100克,形状碗臼状,规格口直径8.3,高4.3厘米,色泽褐红,香气陈香,滋味醇和,汤色红浓,叶底稍粗猪肝色。

下关沱茶使用的品牌各个时期各有不同。1947至1951年康藏茶厂使用复兴牌。1951年后使用中茶牌。1992年后使用松鹤牌。

统计数据显示,直到1975年以前,沱茶年生产最多不超过110吨,占茶厂加工总量的5%以内,满足不了市场需求。伴随1984年以后茶叶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沱茶比例不断上升。1985年生产各类沱茶662吨,占总量20.62%。1990年产量增加到1402吨,占总量40.78%。1998年,更上一层楼,全年共产3020吨,沱茶占到总产量的半壁江山。

四川市场,沱茶的销售量从70年代10多吨发展到90年代1000多吨。1982年以前,沱茶占下关茶厂5%左右,100吨上下。1998年,生产3020吨,一个品种占一半。

从标准的角度来看,沱茶始终都是紧压茶类中当家的品种。沱茶的国家标准历经三度修订,但主要针对的仍然是绿茶紧压茶类的产品。并不规定产地,只规定原料、加工工艺和产品品质特征,涵盖了云南、四川都有出产的沱茶类产品。

1989年批准,1990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紧压茶・沱茶》规定:以青毛茶为主要原料,经过毛茶拼配、筛分、拣剔、蒸压定型、干燥、成品包装等工艺过程制成的沱茶。

感官品质特征应符合实物标准样。

外形:碗臼形,紧实、光滑,色泽墨绿、白毫显露,无黑霉、白霉、青霉等霉菌。

内质:香气纯浓,汤色橙黄尚明,滋味浓醇,叶底嫩匀尚亮。

2002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紧压茶・沱茶》规定:以青毛茶为主要原料,经过毛茶匀堆筛分、拣剔、半成品拼配、蒸汽压制定型、干燥、成品包装等工艺过程制成的沱茶。

感官品质特征应符合实物标准样。

外形:碗臼形,紧实、光滑,色泽墨绿、白毫显露,无黑霉、白霉、青霉等霉菌。

内质:香气纯浓,汤色橙黄尚明,滋味浓醇,叶底嫩匀尚亮。

2013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紧压茶第5部分:沱茶》规定:以晒青毛茶为主要原料,经过毛茶匀堆筛分、拣剔、半成品拼配、蒸汽压制定型、干燥、成品包装等工艺过程制成的沱茶。

感官品质特征应符合实物标准样。

外形:碗臼形,紧实、光滑,色泽墨绿、白毫显露,无黑霉、白霉、青霉等霉菌。

内质:香气纯浓,汤色橙黄尚明,滋味浓醇,叶底嫩匀尚亮。

从普洱茶标准的角度来看,沱茶的身份认定和品类归属不断变化,趋向于完善。

2003年的《普洱茶》云南省地方标准涵盖了熟茶类的沱茶。

2004年的《普洱茶》农业行业标准,涵盖了熟茶类的沱茶,生茶类的沱茶贮存期限达到十年以上,也被包括进去。

2006年云南省地方《普洱茶C合标准》,首次将生、熟沱茶都纳入普洱茶的行列。

茶叶的品质特征篇10

2013年1月我国茶叶出口量价齐升

2013年1月,我国茶叶出口2.92万吨,金额约9783万美元,平均单价3347美元/吨,同比分别上升1.76%、16.34%和14.33%。其中,绿茶出口2.42万吨,总额约7569万美元,均价3123美元/吨,同比分别上升3.53%、20.53%和16.42%;红茶出口2929吨,金额约972万美元,同比分别上升3.64%和3.04%,均价3320美元/吨,同比下降0.576%;乌龙茶出口1096吨,同比下降3.20%,金额约532万美元,同比分别下降27.69%和4.58%,均价4854美元/吨,同比上升31.96%;花茶出口598吨,金额约414万美元,均价6918美元/吨,同比分别上升10.97%、24.40%和12.09%;普洱茶出口358吨,同比下降15.04%,金额294万美元,均价8196美元/吨,同比分别上升719.64%和17.844%。

中国茶叶市场价格指数与行情分析(2月)

安溪中国茶都

2月份安溪中国茶都市场交易量380.3吨,比去年同期减少19.5吨;交易额4960.8万元,比去年同期减少195.1万元;平均单价稳定略增1.1%(以上采样数字仅限于茶都市场毛茶交易量情况)。本月新茶还未上市,市场流通以补充货源为主,交易量整体有所减少。另外,由于春节前期各地茶商已采购储存一定数量的高档茶叶,茶商主要补充一些中、低档茶叶,交易额比去年同期有所减少,平均交易单价增幅不大。

新昌中国茶市

2月,新昌中国茶市新茶上市,与去年相比,上市时间提前了13天。2月份交易量73070公斤比去年同期增长3.88%,交易额5791.32万元比去年同期上涨553.44%,2月价格指数792.57,比去年同期上涨529.02%。由于春茶上市提前,去年同期则以销售库存茶为主,新茶上市的时间差,使得交易价格与交易额均大幅上涨。

松阳浙南茶叶市场

2月5日浙南春茶首度在浙南茶叶市场上市,交易量逐日增加。2月份浙南茶叶市场交易量308吨,交易额18967万元,交易量和交易额分别是去年同期的15.4倍和13.1倍。价格指数为2227.2,同比下降了14.96%。

茶企动态

九峰茗茶召开新品会

4月21日,九峰茗茶“冠军品质一冠难求——一冠难求系列新品上市新闻会”在福州西湖宾馆隆重举行。会上,主办方展示了“一冠难求”、“一贯难求”、“一罐难求”三个系列的五款岩茶新品。这五款新品均产自武夷山正岩产区,由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九峰茗茶常年高级顾问陈郁榕全程监制,经九峰资深茶师精工细作,精制而成。活动现场,主办方组织来宾对五款新品进行了品鉴。在现场泡饮过程中,五款产品所呈现出的香气鲜锐、口感顺滑、滋味醇厚等优异品质特征,得到了在场来宾的一致好评。

第七届“元泰杯”红茶世界征文比赛启动

由华侨茶业发展研究基金会红茶专业委员会、福建元泰茶业有限公司、新浪网主办的第七届“元泰杯”红茶世界征文比赛于4月20日在元泰红茶世界福州正大广场店盛大启动。本届征文比赛以“美丽中国茶乡行”为主题,征文作品将结合往届作品集结成《中国红茶指南(2013年版)》(暂定)出版发行。来自山东青岛的红茶爱好者兼自行车运动爱好者苟焕强先生在元泰茶业的支持下,将用半年左右的时间骑行30000里,深入中国经典红茶“十八茗秀”的主产区。启动仪式结束后,苟焕强先生便在现场的阵阵助威声中踏上了“中国红茶新长征”的漫漫征程。

安溪铁观音首家天交所挂牌企业成功上市

3月28日,福建省昭德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的股票在天津股权交易所(以下简称“天交所”)挂牌交易。这标志着昭德茶业(股权代码:035013)正式登陆资本市场。它创下“安溪铁观音行业首家在天交所挂牌上市企业”和“国内首家铁观音企业成功挂牌上市”两项殊荣。业内人士表示,昭德茶业成功上市不仅扩大了企业本身的知名度,同时也为福建安溪县独具特色的铁观音产业版块走向资本市场拓展了空间。

林深、汤小刚当代中国山水画作品展熹茗开展

4月20日下午,由熹茗茶业有限公司主办的“墨漾熹茗”之林深、汤小刚当代中国山水画作品展在熹茗湖东会所开幕。本次画展共展出国画家林深、汤小刚山水画作共30余幅,画展将从4月20日持续到5月10日。主办方表示,在福建的艺术品投资市场上一向是寿山石独领,书画市场则相对受冷落。但随着近年来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逐渐深刻,对书画艺术品的需求在不断加大。福建的书画艺术品正处低位,投资潜力很大。熹茗举办本次画展旨在为政商精英、书画收藏家和艺术品市场之间搭建一个跨界的桥梁。

则道茶业标志品牌“生命之叶”问世

4月23日,云南则道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熟茶渥堆技术创始人”吴启英熟茶工艺传承等单位在昆明则道“普洱茶谷”举办了主题为“照亮北回归线,生命之叶发现之旅”的媒体见面会。会上,则道茶业的标志性品牌“生命之叶”正式问世,旗下的“部级名优保护品种”紫娟、普洱印级茶、古树红茶、曼松贡茶四大系列震撼上市。生命之叶首次用茶叶地理学重新定义了大叶种茶的历史地位,“万茶之首”紫娟的问世更是激起强烈反响,整个活动引起各界媒体广泛的关注和茶界人士的深入探讨。

聚焦春茶

日照茶农忍痛砍10龄茶树

近日,受经济大环境和今春倒春寒的双重影响,山东日照绿茶要大降价几乎已成定局。由于多年植茶收益欠佳,日照市一些茶农开始将自家种植多年(部分树龄超过10年)的茶树砍倒,改种其它农作物。业内人士对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这些年日照绿茶的知名度与价格都在不断提高,但是鲜叶的收购价格却涨幅很小,并且如过山车般上下起伏不定。老百姓种茶叶,就是为了多卖点鲜叶,多赚点钱。日照绿茶知名度和价格都涨了,但鲜叶价格始终涨不上去。希望政府能增加对绿茶的扶持力度,同时也多给茶农一些扶持。

今春普洱茶价持续走高

进入5月,普洱的春茶采摘开始陆续进入尾声。各地信息显示,今年普洱茶的价格开始出现明显的上扬趋势。在广州春季茶博会上,357克一饼的“老班章”普洱茶售价2560元,折合7000多元/公斤,冰岛普洱生茶更是卖到1.2万元/公斤,与去年同期相比,涨幅达50%-300%。有业界人士分析说,气候因素及供求矛盾是造成今年云南春茶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其次是很多商家为争抢毛茶原料直接上山购茶,令原料(毛茶)价格在茶农处就已被人为抬高,加上商家购进毛茶进行加工的环节成本不断上涨,从而使成品茶的上市价持续攀高,出自名茶山的普洱茶甚至价飙一倍以上。

闽南地区春茶陆续上市

四月下旬开始,泉州各地春茶已陆续上市,销售场面火爆,仅安溪中国茶都一天的交易量就高达大约100吨。今年春茶较去年产量和质量都有所提升,价格与去年基本持平。安溪县茶业总公司副总经理陈家勇说:“今年春天的气温比较高,安溪各种春茶的上市要比往年提前三五天。”3月8日开始,黄旦就在茶都上市,今年1至3月份,中国茶都的茶叶交易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0%。4月份,黄旦、本山等色种茶销量渐增,低海拔的铁观音也开始进入市场,“4月份,进入茶都市场销售的春茶日均达到100多吨。而且,从4月1日到16日,销量与日俱增,最高时1天销售200多吨。”据介绍,目前上市销售的多是色种茶和外安溪及低海拔地区生产的中低档铁观音。

受气温升高影响,永春佛手的采摘也较往年提前,销售情况尚不明朗。南安石亭绿茶早在清明节前后就已上市。从目前春茶销售的情况看,无论是安溪的色种茶还是永春、南安各地的特色茶,价位都相对较低,春茶最重要的主角——中高档铁观音将在“五一”前后出场。

2013西湖龙井春拍落槌

4月3日,中国茶叶拍卖交易服务有限公司(简称“中茶拍”),敲下了今春2013西湖龙井春拍活动的第一槌。经过逐批展拍,多轮角逐,“贡”牌、“狮峰”牌、“馀德”牌、“西湖”牌四个传统品牌的特级西湖龙井最终以5600元至14000元/公斤不等的价格成交,但今年的最高成交价,不到去年的四分之一。“虽然茶叶价格比大家预计的低了不少,但是拍卖的效果却比前三次都要好,这并不是坏事。”杭州茶厂董事长张一民说。这次按照国际通行的拍卖交易方式,并参照茶叶品质检验报告和我国茶叶市场成交价格流通趋势,对拍卖茶品设置最高限价,茶叶的成交价格正在日渐回归理性。

热点资讯

24家茶企首获武夷茶商标使用权

近期,武夷山市举行首批获许可使用“武夷山大红袍”、“正山小种”商标企业授牌仪式。永煌茶业等20家企业获“武夷山大红袍”中国驰名商标(证明商标)使用权;骏德茶业等6家企业获“正山小种”证明上标使用权;有4家企业同时获得“武夷山大红袍”和“正山小种”两种商标使用权。

瀚海春拍将首推名优茶专场

北京翰海2013春季拍卖会将于5月28日至6月2日在北京举行,届时将新增“名优茶品、茶道、香道”专场。这是国内首次举行的茶叶种类齐全、产品丰富的正式拍卖。本次名优茶专场主推来自各原产地核心产区的“中国十大名茶”,金骏眉、大佛龙井、信阳红等新兴茶品也在其中。此外本次拍卖特别推出陈年大红袍、陈年龙珠茶。本次拍卖的所有拍品先由企业自订起拍价,然后主办单位将组织国内知名的茶叶专家和品茶高手对茶叶品尝后结合企业的定位,确定最后的起拍价,以确保茶叶本身实实在在的价格,杜绝炒作。

“2013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十强”出炉

4月9日,2013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结果,获得十强的分别是:西湖龙井、安溪铁观音、普洱茶、信阳毛尖、洞庭山碧螺春、福鼎白茶、大佛龙井、安吉白茶、祁门红茶和福州茉莉花茶。评估从去年12月份开始,历时四个月,依据“浙大CaRD农产品品牌价值评估模型”,通过消费者抽样调查、文献研究、品牌持有单位电话访谈、问卷调研等方式,结合专家评议,最终完成99个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的价值评估。

中国茶产业发展模式创新高峰论坛在杭州举行

4月9日,由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科技教育部主办,杭州茶叶研究院和新昌县人民政府共同承办的中国茶产业发展模式创新高峰论坛在浙江新昌隆重举行。论坛围绕“生态、创新、融合、发展”主题,采取圆桌会议的方式进行座谈交流,专门组织专家团队开展茶产业“专家门诊”,从政府独特视角探索产业融合提升,对于推动当地乃至全国茶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浙江新昌、湖北英山、福建福鼎、福建安溪、河南口河、广西灵山、云南昌宁、湖南安化、贵州都匀、安徽休宁等10个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的茶叶科技创新示范县相关领导,部分媒体、企业代表参加了此次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