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投资步骤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0:48:33

期货投资步骤篇1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金融危机

[中图分类号]F83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12)3-0005-02

一、人民币国际化是我们应对当前经济形势的选择

1.人民币国际化的利与弊

一方面,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尤其依赖于资金财富。人民币国际化可以减少中国因使用外币引起的财富流失;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可以提升中国国际地位,增强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减少汇率风险,促进中国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获得国际铸币税收入。

另一方面,人民币国际化也会对我国经济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包括对经济金融稳定产生一定影响、增加宏观调控的难度、加大人民币现金管理和监测的难度。

毫无疑问,从长远看,国际化带来的利益整体上远远大于成本。美元、欧元等货币的国际化现实说明,拥有了国际货币发行权,就意味着制定或修改国际事务处理规则方面的巨大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

2.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

第一、通货膨胀率低。欧盟国家的通胀率一直有3%的硬性规定,但中国作为衡量通胀指标的Cpi今年一直居高不下,11月甚至超过了5%,尽管这其中输出型通货膨胀的因素很大,但中国的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过度的信贷投放才是主要原因,而且Cpi的计算中还不包括住房价格。

第二、国内金融自由化程度高。国内金融机构的大量坏账,金融产品的单一,金融监管的缺位,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国内金融体系不稳定,人民币不能回流成为了阻碍我国金融自由化的最大难题。

第三、国际贸易份额高。中国的经济是出口依赖型经济,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仍然保持着持续增长的势头,但是出口结构单一、出口商品竞争力差、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这些问题成为了制约中国国际贸易发展的瓶颈。

3.人民币国际化的基本步骤

总体来说,人民币国际化走的应该是双轨制、渐进式的步骤。双轨制的第一个轨,是在中国境内实行有步骤、渐进式的资本账户下可兑换,同时加强中国金融体系效率,鼓励和推动外贸企业与境外贸易伙伴以人民币结算。

双轨制的第二个轨是在境外,主要是在香港。香港完全可以较大力度地扩大人民币计价的债券市场的规模,推进以人民币计价的股票市场,利用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不断扩大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资产的规模以及交易水平,其目的是在境外尽快形成与欧元证券和美元证券抗衡的人民币金融市场。

二、政策建议

1.加强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影响力

继续加强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影响力,人民币在许多中国的周边国家已有“小美元”之称,当前情况下,中国要保持币值稳定,加强这些国家对人民币的信心,进而借助“网络外部性效应”扩大人民币的影响力,具体步骤包括设立人民币自由兑换试验区,即选择对人民币认同感较高国家接壤的边境地区,如在广西、云南边境地区实行人民币特殊管理政策,两地居民、非居民持有的人民币资金可通过银行途径兑换为可自由兑换货币或毗邻国家货币。

2.加强区域货币合作

实行人民币区域化,通过区域货币合作,建立起预防和化解金融动荡的机制以维持本地区的金融稳定,具体步骤包括探索建立以港澳为基础,未来包括台湾的“大中华货币区”、以贸易一体化为基础的中国-东盟“核心货币区”、以货币政策和汇率协调政策为基础的中日韩合作区、以跨境贸易结算方式为基础的中国与俄罗斯等周边国家的贸易协作关系等模式。

3.解决人民币回流问题

使人民币进一步上升为投资、储备资产,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解决要进一步解决境外人民币回流的问题。如果人民币没有畅通渠道回流到中国,周边国家或地区难以将人民币作为区域储备货币。具体步骤包括除了继续允许在边境贸易中使用人民币结算以外,还可以进一步允许我国与周边国家或地区在一般贸易中使用人民币结算。另外,可以考虑允许周边国家用人民币购买我国政府债券或对我国进行直接投资。这样除了外汇,境外居民还可以直接用人民币对我国投资。

4.完善和调整法律

尽管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人民币现钞实际上早就流出国境并在境外广泛流通,但并没有法律保护,而且总体上也构不成重要影响。直到2009年我国推动跨界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中央银行与越来越多的外国中央银行签订货币互换协议之后,人民币走出去才正式得到法律保护和国家支持。因此,还需要认真梳理相关的政策法规,围绕支持人民币走出去尽快进行调整和完善。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更离不开中国。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条件下,世界经济的发展将给中国带来重要机遇,走人民币国际化道路是我们把握这种机遇的重大战略选择,只有解决了自身的问题,在以后的亚洲统一货币的道路上,人民币才有更多的话语权,才能努力成为东亚统一货币的核心货币,才能主动创造一个健康稳定的环境;同样,中国的发展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新的推动力量,人民币的国际化也是中国对世界的贡献,全球投资者将会拥有更多样化的投资选择,更和谐的世界经济秩序。

[1]哈继铭.让人民币飞起来[J].科学发展,2012年第1期.

[2]邓吉宁,王莹.人民币国际化与香港离岸中心建设[J].中国货币市场,2012年第1期.

[3]刘江云.对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思考[J].新疆财经,2011年第6期.

期货投资步骤篇2

期货的由来

期货交易的产生,不是偶然的,是在现货远期合约交易发展的基础上,源自商业实践而产生的。1833年,芝加哥发展成为重要的农产品集散地和加工中心,大量的小麦在芝加哥进行买卖,人们沿袭古老的交易方式面对面地讨价还价进行交易。这样,价格波动异常剧烈,在收获季节农场主都运粮到芝加哥,市场供过于求导致价格暴跌,使农场主常常连运费都收不回来;而到了第二年春天小麦匮乏,加工商和消费者难以买到小麦,价格飞涨。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最好办法是“未买先卖”,以远期合约的方式与芝加哥的贸易商和加工商联系,以转移价格风险和获得贷款,这样,现货远期合约交易便成为一种普遍的交易方式。交易双方不必在买卖发生的初期就交收实货,而是共同约定在未来的某一时间交收实货,因此我们就称其为“期货”。后来随着交易范围的扩大,口头承诺逐渐被买卖契约代替。这种契约行为日益复杂化,需要有中间人担保,以便监督买卖双方按期交货和付款,于是便出现了1570年伦敦开设的世界第一家商品远期合同交易所――皇家交易所。为了适应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芝加哥谷物交易所又推出了一种被称为“期货合约”的标准化协议,取代原先沿用的远期合同。使用这种标准化合约,允许合约转手买卖,并逐步完善了保证金制度,于是一种专门买卖标准化合约的期货市场形成了,期货成为投资者的一种投资理财工具。

股指期货是一种以股票价格指数为交易对象的一种期货,目前世界上股指期货有标准普尔500指数、道琼斯平均价格指数、金融时报股票指数、日经股票平均指数和香港恒生指数等几种。

何为股指期货的保证金

股指期货的交易不像股票交易,它是通过保证金来结算的。由于需缴纳的保证金数量比交易对象的价值低,一般要达到1比20,因此具有明显的杠杆效应,当然其风险也较股票的风险更大。例如张三和李四两个投资者,张三估计股指要上涨,李四看跌,于是张三在主力合约3000点时在交易所买进一张合约,李四同样卖出一张合约,在到期(一般期限3个月)的一个月内的任何一个交易日,这张合约就会像股价一样,价格上下波动,如果股指到了3500点,张三就赚了(3500-3000)×200=100,000元(假定手续费为0),张三在买进合约时只要支付保证金200×3000×5%=30,000元,而不是600,000元。

另外,股指期货实行每日结清制度,即交易所根据当日结算价对每一交易成员的保证金账户进行调整,以反映该投资者的盈利或损失。如果价格向不利于投资者持有期货的方向变化,每日结算后,股指期货持有者就须追加保证金,如果保证金不足,股指期货持有者的期货就可能被强制平仓。

股指期货的交易流程

股指期货的交易流程不外乎开户、交易、结算、交割四个步骤。

投资股指期货的开户包括寻找合适的期货公司,填写开户材料和资金入账三个步骤。由于股指期货投资必须通过期货公司进行,因此期货公司是投资者和交易所之间的桥梁。对投资者来说,寻找期货公司目前有两种渠道:一是通过所在的证券公司;另一种途径是投资者直接找到具有金融期货经纪业务许可证的期货公司。

期货投资步骤篇3

关键词:金融危机;人民币国际化;国际货币体系

1 人民币国际化的动因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政治地位的上升,加之目前国际货币体系的不合理,中国需要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化以保证一个安全、长期的国际发展环境,进一步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人民币国际化的动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1 经济实力不断增长的要求

一国经济实力是一国货币国际化的基础条件。从历史经验看,英国最早进行工业革命,加之其海外殖民扩张,对外大量输出商品和资本,促进了英镑在世界范围内的流通和贸易往来结算。二战后,英国经济遭受沉重的打击,美国作为战后唯一的超级经济强国,工业基础保存完好,经济地位远远超过其他西方经济大国,在战后经济重建中取得主导地位。主导了一个以美元为主的国际货币体系。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要求一个安全的国际货币环境,而目前美元所面临的信任危机使其受到质疑,对于中国经济安全造成了隐患,因此人民币国际化的呼声也越来越大。

1.2 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和地区流通的急剧增加

目前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流通量正在增加,一些周边国家政府也同意以人民币进行贸易和服务结算。在老挝、柬埔寨和缅甸。人民币也成为了本国货币的替代品和主要贸易货币。由于我国的货币政策限制,海外的银行并不能接收人民币存款,因此无法从人民币存款中获得利息,但由于信赖,周边国家的人民仍然乐意收集、使用、储存人民币。马来西亚于8005年放弃了其货币与美元挂钩。转而实行一篮子货币的汇率浮动,并将人民币作为其外汇储备之一。菲律宾于2006年签署总统令,要求其央行将人民币作为外汇储备。在应对次贷危机中,中国人民银行先后与5个国家的央行及香港金管局签署了总计6500亿元人民币的六份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中国人民银行表示还在与其他有类似需求的央行就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进行磋商,这些情况都反映了人民币国际化已经初具条件。

1.3 中国对外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

随着中国“走出去”战略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中国的优质企业为实现快速增长,开始选择投资境外。开展加工贸易,与境外企业合作开发资源,发展国际工程承包业务等。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已被确定为中国新时期的重要开放战略,中国对外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将大大增加境外对人民币的资本需求,也是人民币获得更多国际金融市场份额的契机。

2 人民币国际化的成本收益比较

人民币的国际化将对中国经济产生巨大影响,中国既会从中获得收益也要为之承担风险。其收益突出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获得铸币税收入。人民币国际化的最大收益是中国可以从中获得铸币税收入。目前美元作为国际货币使美国获得数额巨大的铸币税,从而占有了境外持币者的资源。

第二,缓解高额外汇储备的压力。到2008年12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1.95万亿美元。巨额的外汇储备已经给中国货币政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鼓励人民币流出,既是出于长远的人民币国际地位的战略考虑,也是短期内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的途径之一。另外,人民币国际化也可减少中国对美元等其他国际储备货币的需求。有助于降低中国外汇储备的规模。

第三,防范和降低汇率风险。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持续快速发展,中国企业持有大量外币债权和债务,货币敞口风险较大,汇价波动就会使企业蒙受损失。人民币国际化后,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被广泛接受。中国企业、投资者和居民在国际经济交易中可使用人民币计价和结算,其在对外贸易和投资中所面临的汇率波动风险和货币交易成本也随之降低,而这种双重收益必将进一步促进中国对外经济的发展。

但货币的国际化也会对该国经济产生一些负面影响,最主要的就是货币的国际化会影响该币发行国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的效果。长远来看,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时,中国政府或多或少将承担一部分平抑世界经济波动的责任。未来如果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出现较大的经济衰退,那么,中国货币当局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就不可避免地要考虑其他国家情况。比如通过提高人民币利率。或紧缩人民币发行,使邻国货币贬值。从而帮助邻国走出经济衰退。这也是世界各主要央行出于自己狭隘的业务难度考虑。一般对本国货币国际化并不积极的原因。

3 人民币国际化的现实困难

人民币在国际化道路上还存在着以下的一些障碍:一是人民币国际流通量增长不足;二是国内金融市场深度、广度和国际标准化程度不足;三是在国际化过程中人民币对外价值可能发生巨大变动,妨碍中国经济政策自主性;四是在位国际货币的粘滞性(或惯性)也难以克服。

3.1 人民币的流通量问题

近年来,尽管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大幅度增长,但其规模占全球的比重仍然很小,2004年为0.74%、2005年为1.3%、2006年为1.53%,这样的狭小规模显然难以支持未来人民币国际流通量的需要。因此,中国应当在积极、有序地扩大货物和服务进口的同时,进一步放松对外投资的管制。同时,资本账户的逐步开放也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条件,但目前中国资本账户开放显然还不具备条件。

3.2 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

一种货币要想成为国际货币,该货币发行国还必须拥有一个没有资本控制、广泛、深入的金融市场,即拥有丰富的金融工具和发达的二级市场。发达的金融市场有利于国际社会对该国货币的需求,而且金融市场发达,市场参与者多,交易量大,也有助于降低金融交易的成本。发达的金融市场还可以为中央银行及各国投资者提供成本低、安全性高、流动性强的金融工具,也有助于进出口商对国际贸易活动中的外汇风险进行管理。纽约、伦敦发达的金融市场对树立美元、英镑的国际地位都起过重要作用。中国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显然还不足以支持人民币的国际化。

3.3 对中国经济政策的影响

人民币国际化以后,外国人大量持有中国短期资产,则外国人货币偏好的变化往往会引起大量资本流动,一方面对中国经济产生冲击,另一方面也降低中国货币当局控制基础货币、调控国内经济的能力。

3.4 国际货币体系的粘滞性

一国货币如已占据主要国际货币的地位,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就有了一种粘滞性或者说情性,其他货币如想对其形成挑战并取代它的位置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这一方面取决于新货币所代表的经济体经济实力的上升,另一方面也取决于在位国际货币背后的经济体经济实力的下降及该货币信誉的持续下降。即便如此,新货币取代旧货币也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从美元替代英镑作为国际货币地位变化的历史就可以说明这一点。

美国的经济总量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就已经超过了英国,但由于英镑已占据了首要的国际货币地位,仍为当时世界上最主要的储备货币。二次世界大战使英国的贸易和投资地位遭到严重破坏,给英国经济以沉重的打击,伦敦在国际金融领域中的地位也大大下降,英镑作为国际主导货币的条件巳逐渐丧失。即便如此,由于历史的原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美元还未取得实质上的主导地位,直到50年代,英镑作为最主要的官方储备货币的地位才被美元取代。国际货币由以英镑主导过渡到以美元主导至少用了30年(1918年始至50年代末完成)。同样,50年代美元获取了最主要的国际货币地位之后,70~80年代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份量曾持续下滑,70年代下半叶美国曾出现一段时间的通胀与高失业,80年代上半叶以来美国的国际收支持续逆差,1985年以后美元对马克、日元的币值一直下降,这些都使美元的国际地位有所下降,与此同时马克、日元的国际地位有所上升。但由于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已有的位置所产生的粘滞性,美元仍保持了它作为世界上最主要的国际货币的位置,大多数的进出口商及国际投资者仍使用美元进行贸易和投资。

3.5 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应对措施

中国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由于自身经济实力、政治环境、金融系统等各方面存在的缺陷,同时也存在很多障碍,但积极促进人民币国际化意义重大,在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和战术上可有不同的安排。

首先,在地域上采取“三步走”,即坚持人民币周边化、人民币区域化、人民币国际化取向。先人民币周边化,推进人民币在港、澳、台三地及越南、老挝、缅甸、尼泊尔、蒙古等周边国家的流通;再人民币区域化,不断提升人民币在其他亚洲国家的地位,使之逐步成为区域性主导货币;最后逐步使人民币实现国际化。

其次,在货币职能上也采取“三步走”,即坚持人民币结算货币、人民币投资货币、人民币财富储备货币的取向。先人民币结算货币,逐步增加人民币在全球国际贸易结算中的份额;再人民币投资货币,使人民币逐步成为主要国际金融市场上的主要投资币种;最后逐步使人民币成为储备货币。

期货投资步骤篇4

论文内容摘要:文章指出,作为新兴经济体,我国经济刺激政策退出的方式应侧重于转型,将其作为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步骤。此次金融危机中我国及时出台了应对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我国经济复苏速度令人瞩目。然而“非常规”的经济刺激政策能否适时退出决定了危机时政府政策的成败,因此我国在判断刺激政策能否退出时应充分考虑民间投资、失业率及国际环境等条件。

在各国政府的努力下,大部分国家的经济态势都有所好转,特别是以中国为首的一批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复苏速度令人瞩目。然而这些经济刺激政策始终属于“非常规”行为,当经济体具备了正常增长能力时,经济刺激政策必须适时退出。经济刺激政策的退出时机决定着危机中政府政策实施的成败:退出太早,经济尚不具备自发增长能力,复苏后续乏力,很可能前功尽失,陷入二次衰退;退出太晚,宽松的货币政策带来流动性过剩,推高了初级产品价格和金融资产价格,引发通货膨胀。

我国经济刺激政策退出应满足的条件

我国自2008年下半年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及时出台了应对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取得了显著效果。我国外贸出口在经历了连续三个季度的下滑后于2009年12月首度“转正”,同比增长17.7%,当月出口值位居历史第四高位。200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0.1%,增速比上年提高4.6个百分点。虽然全国物价在2009年全年有所下降,但Cpi在年底最后两个月回升,分别同比上涨了0.6%和1.9%。在对我国经济回暖形式普遍看好的情况下,经济刺激政策能否退出、应该以怎样的方式退出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要判断经济刺激政策能否退出首先必须明确这种政策的“过渡”性质。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全球性的金融危机造成我国出口萎缩,消费需求不旺,民间投资信心不足,经济增长缓慢。经济刺激政策的目的就是在短期内通过政府的投资、政策扶持等一系列行为帮助经济重回高速增长的道路。因此衡量经济刺激政策能否退出就要考虑一国经济的内外部环境是否已满足如下条件:

(一)政府投资与民间投资达到协调增长

2009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224846亿元,其中大部分为国家和地方政府主持的包括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公路、铁路、机场等基础建设项目投资。政府主导的大型国有企业成为推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主体,政府投资的增长速度远远大于民间投资的增速。而民间投资作为一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长远动力,只有一国经济刺激政策真正行之有效时,市场和投资者才会恢复信心,民间投资才会被拉动起来。在经济下滑期,国有经济的性质和能力使其担当起扩大国内投资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重任,但当经济情况好转后就要引导民间投资迅速跟进,唯有双方实现协调配合共同努力,才能保证在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后市场继续保持稳定的投资需求。

(二)就业增长实现与经济增长同步

失业率是衡量一国经济运行状态的重要指标,解决就业问题也是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各国政府实施经济刺激政策的首要、中心任务。我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超过60%,而出口企业多为劳动密集性产业,金融危机造成的经济下滑带来的必然是就业需求的减少。“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问题解决不好,劳动者就不能分得社会生产的成果,更不要说达到通过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实现经济增长的目标,这将有碍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进行。而经济增长并不一定带来就业的同步提升,我国长期存在着高增长、低就业的经济现象。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测算,在20世纪80年代,GDp每增长1%,可增加240万个就业岗位,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只能增加70万个。因此在“促增长”时更要“保就业”,在衡量经济刺激政策的退出指标时失业率比经济增长率更具意义。

(三)欧美等主要经济体发出经济刺激政策退出的信号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经济受欧美等发达国家的货币金融政策的影响很大。欧美等发达经济体的货币政策收紧是我国调整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外部条件。因为如果在国际金融政策仍很宽松的情况下,我国过早上调利率必然会引起国际游资的注入,抬高楼市和股市的价格,带来资本市场的泡沫。同时也会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对国内刚刚复苏的出口企业带来不利影响。但是也要防止退出过晚,否则长期的低利率水平带来流动性过剩会流入资本市场,国外资本也会趁机流入。

我国经济刺激政策退出方式

一国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手段主要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欧美等金融市场十分发达的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中“非常规”的经济刺激政策的主要方式有所不同:发达经济体长期以来财政赤字的压力已经使其无法更多的使用财政手段来拉动经济,他们主要侧重于运用货币政策手段有针对性的对拯救对象进行扶持;而在新兴经济体例如我国不存在巨额财政赤字的压力,可以更多的利用政府投资拉动的手段。但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结构尚在成熟和完善过程中,国家在实施经济刺激政策时除了运用货币政策拉动经济高速增长外,重点在于顺势运用财政政策手段对现行经济增长方式进行结构性调整。因此在讨论经济刺激政策的退出方式时,欧美等发达国家的退出即对其支持政策进行有步骤、有针对性的撤减。而我国的退出应为转型退出,借应对危机顺势转变我国的经济结构,使其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甚至是政治体制改革过程中的重要步骤。

纵观国内外经济发展趋势,现阶段国际上欧美等主要发达经济体仍在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我国虽然经济增长态势良好,但经济增长主要靠政策拉动,支持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不强,再加上产能过剩问题没有解决,在此背景下我国仍需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这并不意味着政策实施一成不变,事实上我国的经济政策始终随着国内外形式相机抉择进行微调。在经济刺激政策退出的方式上也要保持渐进性,有针对性的灵活退出。

参考文献:

1.巴曙松.巩固经济刺激成果防止经济“二次探底”[J].理论导报,2009(10)

2.谢鹏,刘洪,丁宜.经济刺激计划何时退出[J].金融博览,2009(11)

期货投资步骤篇5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衔接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

2012年12月19日,财政部颁布了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会[2012]22号),该制度于2013年1月1日起实施。同时,财政部针对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也做了说明,颁布了《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但目前部分事业单位还尚未做出调整。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两点:1.虽然财政部已经做了详细说明,但事业单位对于衔接流程尚不清楚;2.新制度中增加了一些新内容,事业单位对此还不清楚如何进行处理。本文主要针对如何进行事业单位新旧会计制度衔接进行阐述。

1新旧准则衔接的步骤

很多人认为,新旧制度的衔接,就是把会计科目变化调整。其实这只是制度衔接中的一部分。通过对多家事业单位进行实地调研,笔者对衔接的工作总结了七个步骤,分别阐述如下。

第一步,执行前的准备工作。凡事预则立,在进行衔接之前,事业单位财务人员要将上一年度的数据进行清查确认。该步骤中主要包括三项:1.对资产负债的清查;2.资产折旧的准备;3.编制科目余额表。事业单位首先要对本单位的资产和负债进行全面清查,包括各项物资、货币资金好往来款项等,并将清查的结果报领导审批,按照原会计制度处理;其次,核实单位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原值、已使用年限、尚可使用年限以及预计净残值等信息,为新制度要求的追述调整做准备;最后编制2012年12月31日的科目余额表,此余额表为原制度下的科目余额表。

第二步,建新账。笔者所说建新账是指根据新的会计科目,将原来的会计科目进行调整。财政部对于科目调整作了详细说明,笔者将其分为五部分,如表格1所示。

需要注意的是,在结转时,应当按照资产、负债和净资产的顺序进行结转,收入和支出类科目因为没有期初余额,因此不需要进行结转。科目结转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平行转入和调整转入。所谓平行转入,是指将旧科目的金额直接转入到新科目当中;调整转入,是指将旧科目的金额进行调整以后,再转入到新科目当中。

在表格1中,需要平行转入的主要包括“名称未变内容未变”和“名称变化内容未变”两部分,这两部分的科目可以直接转入到新科目当中。对于需要调整转入的部分,笔者按照资产、负债和净资产的顺序,选择重点来分析如何转入。1.存货。该科目对应旧科目当中的材料、产成品和成本费用。所以,将旧科目当中的三个科目金额合计数转入到新科目当中,同时,对于无法达到新制度中固定资产认定标准的原固定资产,也将其金额转入到存货当中;2.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该科目对应于旧科目当中的对外投资,将旧科目当中的数据进行分析,把持有时间不超过一年(含一年)的投资转入短期投资,其余的转入长期投资;3.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该科目对应于旧科目的借入款项,转入方法类比对外投资;4.应付职工薪酬。该科目应根据明细,分别对应旧科目当中的应付工资、应付地方津贴补贴、应付其他个人收入和其他应付款等;5.非流动资产基金—长期投资。该科目对应于旧科目事业基金—投资基金,将事业基金中的投资基金分析转入新科目中;6.财政补助结转、财政补助结余、事业基金。该科目对应于旧科目事业基金—一般基金(扣除掉“非流动基金—无形资产”),将旧科目的余额进行分析,分别转入以上三个新科目中;7.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该科目对应于旧科目固定基金,在转入时要注意旧科目当中不符合新制度固定资产标准的部分,应当转入事业基金,而不能转入本科目当中。架起整个衔接的桥梁是“会计分录”,所以在转换中要做出相应的会计分录。

第三步,追述调整。这次新制度中比较大的一个变化就是增加了对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累计折旧、累计摊销的核算。新制度中要求,对执行新制度前形成的固定资产(不包括新旧转账时转入“存货”的固定资产),事业单位应当在2013年度全面核查其原价、截至2013年12月31日的已使用年限、尚可使用年限等相关信息,并于2013年12月31日对这些固定资产补提折旧,借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贷记“累计折旧”。这部分固定资产从2014年1月起,按月计提折旧。

对于执行新制度后形成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新制度的规定按月计提折旧。需要注意的是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下月开始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仍计提折旧,下月开始不计提折旧。这与企业会计制度一致。无形资产的追述调整与固定资产相似,不再赘述。

第四步,基建并账。事业单位应当按照新制度的要求,在按国家有关规定单独核算基本建设投资的同时,将基建账相关数据并入单位会计“大账”。新会计制度中增设了“在建工程”会计科目,并在该科目下设置了“基建工程”明细科目,用来核算由基建账并入的在建工程成本。总结如表格2所示。

2其他注意事项

期货投资步骤篇6

引言

询价采购是政府采购明确规定的五种方式之一,该方式与招标相比,流程简单、操作灵活、参与成本低,在采购技术成熟、规格标准的货物时,被高校或政府机关广泛使用[1]。但询价采购也存在一定问题,它不同于招投标、竞争性谈判等其它方式,缺乏详细的操作法规和规范化的操作程序,这导致了询价采购在实际应用中容易产生混乱。不少单位在询价采购评判过程中,往往出现选择供应商随意、无确定统一标准的现象。

一、询价采购前期工作关键点分析

询价采购过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四十二条上有明确规定,包括:“成立询价小组”、“确定被询价的供应商名单”、“供应商报出价格”、“确定成交供应商”四个步骤[2]。四个步骤中,除了供应商报出一次不可更改的价格这个步骤为机械完成的,其余三个步骤均由采购经手人进行把控。在实际操作中,容易出现问题,也格外需要关注。

1.询价前需做好调研和论证

在高校采购的实际情况中,往往是需求方即货物或设备的实际使用人提出货物的具体要求指标,而采购部门的工作人员协助其进行技术指标的确认和询价文件的制定。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忽略专家组的作用,有时经手人根据自己的使用经验就确定了需求,导致购买的产品指标过低无法满足部门的使用需求,或者指标过高造成设备功能的闲置浪费。询价采购之前,应当组织专家对使用部门的需求进行论证。考虑到询价采购的低成本性,建议通过网上组织论证会的方法对需求及技术指标进行确认。

2.合理选择供应商范围

根据政府采购规定,询价采购可以从符合资格条件的供应商名录中选取三家或以上的供应商,并向其发出询价通知书[3]。“符合资格的供应商”是如何产生的呢?多数高校为了追求更加公开透明的竞争环境,通常采取网站的方式对询价文件进行公示。网上公开当然更加透明,但省略选取供应商步骤也会对最终评审埋下隐患,如有信誉较差、服务较差的供应商靠低价混入评审等现象。在实际操作中,更合理的方法应当是建立一个供应商库,供应商需要注册入库成为高校的注册供应商。在需求货物品目公开的前提下,邀请供应商注册入库后报价。建立供应商评价体系,防止供应商仅重视价格,不重视服务和诚信等问题的发生。

高校的网上公示无法与专业的招投标机构相比,信息也相对闭塞,仅仅网上公示往往不能在截至日期之前得到三家以上供应商的相应,询价难以继续,也会造成采购成本的提高。对供应商库中相应门类的供应商进行邮件通知或提醒也是保证询价顺利进行的关键步骤。

同时,为了防止询价采购中发生供应商串通报价或货物报价差距较大而难以评审等现象的发生,在公开公示的前提下,应选择通知质量接近且地理关系较疏远的供应商参与竞争。

3.严肃报价过程

招标方式有详细的报名、资格审核、现场唱标等执行规范,各个单位执行过程大同小异,但询价采购相关步骤没有成熟的规范和行业惯用方法。在报价的过程中,尤其容易出现不严肃规范的现象。如:不按照询价文件要求格式报价、电子报价、报价不密封等现象在供应商报价过程中时常发生。高校货物门类众多,供应商素质参差不齐,给严肃报价过程带来了难度。高校采购经手人应对供应商进行有效管理,在询价文件中强调规范,并引导供应商进行正确报价。也可以对供应商库中供应商进行邮件宣传,告知其严肃报价的重要性。

二、询价采购评审过程关键点分析

询价采购评审是询价采购工作最重要也是最难控制的过程,其关键点包括:

1.确定正确的选择供应商原则

在政府采购法中,询价采购选择成交供应商的原则被描述为一句话“采购人根据符合采购需求、质量和服务相等且报价最低的原则确定成交供应商”。在很多采购单位的执行过程中,这个原则被解释为多种版本,如:“性价比最高成交”,“报价相近时选择质量较好的供应商”,甚至采取综合评分法来确定询价采购供应商。高校采购的设备物资中多数是质量差异较大的,且附加服务难以在评审时难易量化,从而“质量和服务相等”成为了评审的难点。《财政部关于加强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项目价格评审管理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应当参照最低价评标法,在符合采购需求,质量和服务相等的前提下,以提出最低报价的供应商作为成交供应商”。[4]由此可以见,根据政府采购相关规定和要求,应当仍然坚持报价最低的供应商为成交供应商。在满足采购方要求的前提下,选择最低价格的供应商,可以增强参与供应商的积极性,并防止采购相关人员暗箱操作。

2.防止低质量货物成交

参考“最低价中标”的评审原则确立了,却无法避免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发生质优的货物往往价格高的情况。而选择最低价成交的方法,一定程度上鼓励了低价应标,在货物品质和服务上缩水打折的现象[5]。为了防止上述情况,采购单位应当采取若干措施,保持优质货物参与询价的优势。

期货投资步骤篇7

应该说春节前乃至整个一季度,市场会在政策面利空与基本面、资金面利好的博弈中展开,可能的局面是上难下亦难。

在去年底出国前一天北大第二届资本成长论坛上,我演讲的题目是“2010年赚钱很难”,初步对今年的基本面、资金面和情绪面做了判断。

我一直主张,对股市尤其是转型期中国股市的判断主要是依据三个因素:长期看基本面,中期看资金面,短期看投资情绪;而中国独特的政策面变量更直接地作用于短期投资情绪,间接地影响中期资金面的充裕或收紧――尽管更大程度上是心理层面的。比如上周三下午暴跌100点,市场传言印花税将双向收,传言加息,传言国际板将要推出――直接影响的是投资情绪,间接影响的是资金状况也即供求关系。

新年开局二十天,真的预演了“赚钱很难”的尴尬困局,这是对整体指数而言;但对个股而言,尴尬大盘中,飞扬冲天的个股或急骤暴跌的个股又令人眼花缭乱,比如几天内飙升30%的亏损股方兴科技、高淳陶瓷,比如急骤暴跌的亿阳信通、天路……对这类股的把握很是令人兴奋,当然做反了更会令人沮丧。

我是说,主题投资的“故事会”已在今年年初的行情排了一次。2010年(至少可预见的上半年)没有整体牛市,但局部牛市或主题牛股会异彩纷呈。

别轻视存款准备金率意外地上调0.5%,也别信央行专家辩解此举“不代表货币政策的转变”。到年底回过头来看,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正是从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开始的。

如此意外出手是缘于政府对经济恢复增长的确信。经济增长大局确立,宏观政策的调控当然指向防通胀和抑制资产泡沫,这也是如此密集出台政策打压房价的“底气”。但经济复苏真的不再反复吗?美国经济真的不会“二次探底”吗?

一种可能是,如果下半年形势不如预期的乐观,货币政策还会回到“宽松”上来,甚至制约房地产的政策也会逆转。

政策偏空,但上市公司业绩的基本面又实实在在转好,而且无论怎样“窗口指导”,一季度银行放货的数量还会大大高于去年四季度的单月。也就是基本面和资金面还是利好于股市,股市的下跌空间自然有限。

假设跌破3050点的支撑位,别管啥技术图形,大胆重仓还是安全的,胜算还是大的。

期货投资步骤篇8

走向2049的中国是由无数的问题组成的,往哪个方向去,解决哪个问题,肯定决定着不同的2049的中国。当下讨论的一个问题,就是关于世界各国在刺激政策上怎么退出,要不要退出,以及政策退出后企业资金该流向何处?

率先复苏应率先退出

总是有人问一个问题,现在是不是退出的恰当时期?我说,从中国的情况看,是应该退出。理由,我以前提出过两条:第一,中国的经济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已经保证了8%以上的经济增长,既然第一个复苏,当然有理由第一个退出。第二个理由,在中国的经济刺激当中,我们也看到了刺激政策的一些代价,主要是大量货币的发放,对市场物价的整个形势产生一些不利的影响。

还有一条理由,对于经济到底怎么发展,应该有一些更深层的看法。所谓刺激政策,就是政府在短期内,用负债、用扩大的货币供应来刺激经济,都是在需求这一侧采取的短期办法。根据经验来看,它也只有短期的效果。因为我们不能相信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经济腾飞,都是靠多供应货币、靠政府多负债就可以获得经济长期发展的一个基础。所以,我们认为,根据目前的经济情况,中国应该非常主动地实行有步骤的、坚定的退出政策,让这个经济回到一个可靠的增长的基础上来。

退出要和一些进入组合起来,因为大家担心,现在巨大的经济增长是靠政府下放的投入在支撑,一旦退出,这个速度还会保证吗?这个问题是存在的。但是,这个问题的解决方向,不是说由于担心政府退出,经济速度就会下滑,所以政府要继续保持高强度的刺激,也就是说,高额的负债和过量的货币。我认为,正确的解决办法是让经济回到能够持续增长的可靠基础上来,最重要的是供给一方进行结构性的改革,所以退出和进入要组合。政府的负债、过量的货币供应要退出,坚决有步骤地退出,但是结构性的改革要进入,要加快。特别是由于全球应对金融危机,似乎形成了一个全球的舆论,市场出了问题,政府来救。现在看起来,政府的救也不会免费,美国、欧盟,更不要说日本,某种层面也包括中国。

为了应对这场金融危机,政府这一侧的经济政策方面都发生了一些变化。像美国的财政赤字这么大,占GDp的10%以上。而当年欧洲国家在加入欧盟是有协定的,财政赤字占GDp比例是有控制的,但现在很多欧洲国家都很远地离开了这个原则。

所以,为了应对金融危机,政府使了很大的力量,人类的下一个危机可能就是财政性的危机,像最近土耳其发生的事件;还有我们在达沃斯开会,还听到有一些欧洲国家要发生类似的麻烦。我想这个经济发展问题,还是要回到根本的方面来。

消费拉动是经济增长的动力

到底靠什么来支持经济增长?我想这个道理还是很简单的――就是要在供给这一侧,动员更多的人,更积极地刺激市场需求,从事有效的生产,这是经济增长的根本。短期的刺激政策也许必不可免,但是不能把这个看成是长期经济增长的一个基础,这中间的政策不能混淆。如果混淆,2049年的中国很可能完全是另外一个面貌。中国过去的经验也证明了这一点。

我指出两条历史经验。1980年代的中国,当时有一个所谓的跃进,财政赤字是抬头的,货币也是超发的,但是1980年以后中国很快进行了改革,包括农村改革、城市改革,这个改革是实质地改变了经济活动当中的基本关系,重新界定了普通人的财产权利,界定了普通人、地方、企业活动的自由空间,这激发了一部分供给的增加。所以1980年的财政、货币的不太正常被改革消化掉了。

第二个例子,1997年,中国的经济遇到了亚洲金融风暴的冲击。那一年为了对付亚洲金融风暴冲击,中国政府也采用了扩大开支,加大政府项目,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因此财量、财政赤字、货币供应方面也出现了短时间的不正常、不健康情况。但是1997、1998年以后,中国除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也启动了改革,特别是对庞大的占有大量资源的国有企业体系进行了改革,对金融体系进行了改革,对政府垄断的大产业部门进行了适度的开放,特别是通过wto的签订,中国扩大了对外开放,增加了全世界资本、信息、技术、人才和中国资源的组合。

因此,1997年、1998年以后,中国短期的、不健康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也就被这个改革的成果取代了。

这次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规模可能超过以往,遇到的挑战也将超过以往,但是基本的道理相信是一样的。仅仅有短期超发货币、政府扩大赤字是不够的,因为借了钱将来要还的,政府用什么来还这些债务呢?如果不靠税收,靠多发票子,市场物价就会发生变化,物价的水平也会发生变化,最后只能给企业、家庭、个人带来做决策的困难。

因此,这绝不是长期发展的一个根本可靠的基础。可靠的办法还是要把短期政策和长期经济发展的结构性改革相结合。今天,这方面的任务不但很多,而且依然很艰巨。为此,我的看法,我们不能仅仅着眼于年度的GDp增长,要着眼于长期经济增长的基础。所以,我想当下问题的解决方向就是逐步缩小刺激政策,退出刺激政策,同时启动结构上的改革,让中国经济,面向2049的中国经济,有一个更可靠的发展基础。

在中国经济逐渐走出金融危机影响之后,目前积极的财政政策、宽松的货币政策一定会结束,只不过是退出的方式、步骤和组合拳的问题。

从身边事判断投资趋势

今年的经济增长速度不会有问题,但由于货币流向、流速、流量的不断变化,给企业老总做投资决策造成了很大困难,有几点需要注意:

对今年的经济形势,我们有理由感到乐观。首先今年的消费是掉不下去的,中国的消费并不弱,车、房卖得这么好,怎么能说消费弱?要是有好的对路的商品和服务,中国的消费还会更旺。

同时,出口也会回暖,即便打点折扣搞点贸易保护主义,还大有生意可以做。我觉得不能批判高度依赖出口,该出口还得出口,因为出口生意的商业网络确实好用,交易费用也很低。国内做一单生意得喝多少酒?国际生意发传真就做到了。有这样的优势,你为什么不做?

期货投资步骤篇9

(一)研究背景。从我国证券市场建立之初开始,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就成为国内众多学者论证的主题。历经法律条文的修订乃至操作流程的具体化,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终于在2011年正式推出。股指期货是指以股价指数为标的物的标准化期货合约。股指期货的主要用途有三个:一是对股票投资组合进行风险管理,即防范系统性风险;二是利用股指期货进行套利,即利用股指期货定价偏差,通过买入股指期货标的指数成分股并同时卖出股指期货,或者卖空股指期货标的指数成分股并同时买入股指期货,来获得无风险收益;三是由于股指期货是保证金交易,因此它可作为杠杆性的投资工具。融资融券交易,又称信用交易,是指投资者向具有上海证券交易所或深圳证券交易所会员资格的证券公司提供担保物,借入资金买人上市证券或借人上市证券并卖出的行为。尽管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与卖空机制有所区别,但笔者认为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可将这两个相似概念视为相同,即不考虑可供卖出的证券种类的限制以及必须先借到证券才可卖出的要求。

(二)问题的提出。对冲基金对于许多投资者而言并不陌生,索罗斯的量子基金曾在20世纪90年动了几次大规模货币狙击战,使其成为国际金融界的焦点。其实,对冲基金的本质是对冲风险,它可以起到规避和化解证券投资风险的作用,只是经过几十年的演变,对冲基金逐渐失去其初始的风险对冲的内涵,演变成一种新的投资模式,即基于最新的投资理论和各种金融市场操作技巧、充分利用各种金融衍生工具的杠杆效应、承担高风险、追求高收益的投资模式。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对冲基金在构造投资策略时往往考虑使用杠杆以及卖空。因此,研究对冲基金的投资策略,对我国投资者合理利用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所提供的杠杆及卖空机会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二、对冲基金与非参数投资技术

(一)卖空机制对于对冲基金的意义。因为它们不受买且持有投资策略的限制,许多对冲基金都试图使用卖空、套期保值、套利、杠杆作用、合成头寸或衍生工具等投资技巧来获得收益。上述几种投资技巧几乎都包括了一个重要步骤,那就是卖空。单纯的卖空策略是指出售借来的证券,然后在以后的某个日子以更低的价格把这些证券回购回来。这种策略执行起来相当复杂,它不仅要求识别价值高估证券的能力,还要求以有效的成本借入价格高估的股票和对从最初出售中所得到的现金进行有效投资的能力。但是当市场处于上升通道时,监管者对内生于这种策略的卖空和杠杆作用的限制大大增加这种独立的投资技巧要想成功的困难。因此,卖空往往被结合在对冲基金的各种投资策略中,为其投资方法的多样化做出了很大贡献。

(二)对冲基金的投资技术。前面已经提到,对冲基金采取的投资技术主要分为三类:技术分析、基本面分析和定量或统计分析。技术分析模型一般可归为两类。一类模型寻求某个证券或一组证券的确定趋势,这类模型在趋势结束或趋势逆转的时候常常出现错误。另一类模型则是针对趋势逆转做出预期。与技术分析寻找股价波动的规律不同,基本面分析通过分析一系列的公司数据、证券数据、宏观经济数据以及其他一系列的数据来寻求投资机会。很多投资策略都依靠统计指标来确定投资信息数据之间的关系,如被广泛使用的回归模型,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多因素的短期预测,尤其是波动率),甚至包括对风险的定义(标准方差,风险价值)等等。虽然这些技术并不都是假定数据是正态分布的,但是很多都是以此为基础的。非参数投资策略在决定投资关系的内在过程时,不需做任何假设,包括不假设价格和收益率的分布形态。相反的,非参数投资策略依据一系列的方法来确认应该买入或卖出的证券。一般来讲,非参数投资策略是这样生成的。先从几个因素人手。对备选的投资项目进行评级,然后选出应该买卖的证券。具体来说,假定用市盈率来进行证券评级,根据所得的结果,将所有证券分为3到5个集合,并选出最优组(市盈率最低)和最差组(市盈率最高)。然后加入第二个评级标准,假定该指标是股息率,根据股息率的评级结果在前面的组内再分成3到5个子集。这样市盈率最低组中的一些最优证券(股息率最高的)和市盈率最高组中的一些最差证券(股息率最低的)就将被确定下来,接下来就可以买人最优股票,卖空最差股票。决策过程中的评级标准既可以是基本面分析数据,也可以是技术分析数据。这些数据可以是非连续的,也可以是非数字的。当然,这样的操作步骤能否作为一个交易策略还需要实际数据的检验。采取非参数投资策略有很多理由。首先,经实践证明,很多非参数投资策略能够获得非常好的收益回报。其次,以该方法进行投资所得到的收益和传统投资组合收益的相关性不大。最后,非参数方法的独特性及直观性使它很容易被投资者和市场接受。

三、非参数投资技术及策略

(一)基于技术指标的投资策略设计。笔者选择的技术

指标源于均值回归(meanreversion)原理。均值回归理论认为,股票收益率远非不可预测的,从长期来看,它们应该呈负自相关,即股票价格应该呈回归均值的特征。均值回归从理论上应具有必然性。因为股票价格不能总是上涨或下跌,一种趋势其持续的时间多长都不能永远持续下去。在一个趋势内,股票价格呈持续上升或下降,被称之为均值回避(meanaversion)。当出现相反趋势时就呈均值回归。到目前为止,均值回归理论仍不能解决的或者说不能预测的是回归的时间间隔,即回归的周期呈“随机漫步”。不同的股票市场,回归的周期会不一样,就是对同一个股票市场而言,每次回归的周期也不一样。如果能够发现均值回归的时间周期或者回归时间周期的分布范围,股票收益的可预测性就会很强。为了说明在较短的时间窗口内,股票的收益率也呈现均值回复特性,我们设计如下指标:indexl=close(t一1)/dose(t一6)其中,close(t一1)为股票a在交易日t一1的收盘价,close(t一6)为股票a在交易日t一6的收盘价。若indexl大于1,说明相对于交易日t一6,股票a的价格在最近5个交易日上涨;若indexl小于1,说明相对于交易日t一6,股票a的价格在最近5个交易日下跌;若indexl恰好等于l,则说明股票a的价格在最近5个交易日变化不大。根据均值回归原理,价格上涨的股票接下来会发生下跌,反之,价格下跌的股票接下来将会上涨。笔者选取2005年2月24日到2009年12月31日,沪深300成分股每个交易日的收盘价作为原始数据。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利用每支成分股的收盘价计算其相应的indexl;(2)把indexl作为评级指标,按照其数值大小从大到小进行排序,经过该步骤,300支股票分别被赋予相应的序号1.2.3…300,indexl最大的股票序号为1,indexl最小的股票序号为300;(3)由于我们预测indexl大的股票要跌,反之则要涨。那么序号为1到150的股票将被卖空,序号为151到300的股票将被买人。将每个股票的序号减去它们的平均数150.5,得到一149.5,一148.5,…148.5,149.5,则正负指标之和为零,且其绝对值的和为22500,将指标进行归一化,分别除以22500,即得到分配到每支股票上的权重,分别为一0.0066444,一0.0066000,一0.00655556,•一0.00655556,0.0066000,0.0066444。假设可供投资的资金量为m,那么分配到每支股票的资金为m乘以上述权重。(4)每天根据该策略都得到一个回报,一年就将得到一个序列。在不考虑交易费用的情况下,我们得到以下结果(见表1)。从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到,利用均值回归策略投资沪深300成分股所得到的年平均收益率为47.83%。并且该策略选择做多与做空的资金量相等,即现金中性。在这里,我们可以近似的将其视为市场中性。理论上讲,市场中性要求投资组合的贝塔值为零,即完全不受市场波动的影响,而许多市场中性策略依托于通过复杂的计算,衍生品结构的设计,对未来波动性的预测,试图让投资收益完全摆脱市场。但事实上,未来的波动性很难被预测,因此市场中性只能无限接近于理论值。同时,从本文的均值回归策略的结果来看,即使在2007年到2008年的熊市当中,该策略依然获得可观的回报。对均值回归策略获得收益的一种解释是,采取该策略的投资者为市场提供了流动性。当某股票在一段时间内上涨时,有的投资者欲跟进,采取均值回归策略的投资者便将该股卖出;当某股在一段时间内下跌时,有的投资者欲卖出,采取均值回归策略的投资者便将该股买入。

在行为金融学中,也有学者将这种现象解释为股价对信息的过度反应。当有关某股票的好消息公布时,该股可能会受到投资者的追捧,导致该股股价上涨幅度超过均衡价格,随后股价便会回落;反之亦然。为了证实该策略的普遍性,笔者利用2005年2月24日到2009年12月31日上证和深证所有正常上市的a股数据对其进行验证。在不考虑交易费用的情况下,得到结果如表2。所有正常上市的a股所得到的年平均收益率为66.35%,高于仅投资于沪深300成分股的策略。可能的解释是,市值较小的股票均值回归的现象越明显。这种解释是符合逻辑的,因为小股票受关注的程度相对于大股票而言较小,其定价的有效性不如大股票,所以将小股票纳入投资组合中将获得更高的收益。当然,评价一个投资策略不能完全凭借其收益的大小,还应考虑采取该策略所承担的风险。我们用夏普比率(SharpRatio)来对非参数投资策略进行评价。SharpRatio=mean(Return)/Std(Return)从表1和表2的比较中可以看出,仅投资于沪深300成分股的策略所产生的夏普比率为0.1998,小于投资于所有正常上市a股的策略所产生的夏普比率0.3312。综合收益率与夏普比率的比较,我们很容易看到在不考虑交易费用的前提下,采取均值回归策略投资于所有正常上市的a股将产生持续稳定的高回报。

(二)基于基本面指标的投资策略设计。除了运用技术指标作为评级因素以外,笔者也尝试运用基本面指标作为评级因素。对于具体的个股而言,影响其股价高低的主要因素在于企业本身的内在素质,包括财务状况、经营情况、管理水平、技术能力、市场大小、行业特点、发展潜力等一系列因素。由于我们可以直接从财务报表中了解企业基本的财务状况,并且财务指标较易量化,所以笔者选取净利润增长率这一指标作为评级因素来构造投资策略。在不考虑交易费用的前提下,分别采用2005年到2009年a股每季度的净利润增长率对沪深300成分股以及所有正常上市股票进行验证。得到的结果如表3、表4。从所得的结果可以看出,与投资于所有正常上市a股的策略相比,投资于沪深300成分股的净利润增长率策略表现较好。可能的解释是,大盘蓝筹股的股价变动与其经营业绩的相关性较大,而对于中小股票而言,经营业绩对其股价变动的影响不如像大股票那般明显。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在两个投资组合中,净利润增长率策略在2005年到2007年这个期间都表现得很好,而从2007年底次贷危机爆发开始,该策略所产生的回报大幅度的下降。可见,基于基本面指标的投资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经济波动的影响。而基于技术分析数据的投资策略所产生的收益与市场波动的相关性较小。

四、结语

通过中国股市过去五年的历史数据的检验,利用股票技术分析指标或者基本面分析指标作为评级因素的非参数投资策略有良好的表现。非参数投资策略有很多优点。

第一,由于对冲基金的经理们往往利用非参数投资策略构造市场中性的投资组合,因此投资策略所产生的收益是绝对收益,与市场的总体表现无关。即便在市场坏境恶劣的条件下,运用合理的非参数投资策略也会获得稳定的收益。

期货投资步骤篇10

特约嘉宾:

专业营销人士天雨生

资深酒类营销策划人云龙

光明乳业驻烟台区域经理隋勇

德芙西安分销商黄德忠

为什么砸货?

主持人:大家好,欢迎做客本期华糖诊所。俗话说得好,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可是一个好士兵应该如何当上将军,应该朝哪些方向努力,应该注意什么?虽然用这些描述贵州这位杨先生的心态不很贴切,但由一个二批商完成向一批商的角色转换和士兵向将军的角色转换的道理却是相同的。闲言少说,言归正转,让我们回到杨老板的“教训”上来。在探讨“为什么砸货”、“应该如何避免砸货被砸”之前,先来让我们探讨什么是砸货?

天雨生:所谓砸货是指市场上某些厂商将一些没有市场前途或操作难度较大的产品在短期内处理给商家,借以转嫁市场风险或恶性掠夺市场资源。

主持人:也就是说,砸货要么是没有市场前途,要么是操作难度较大,砸货的最终结果是转嫁市场风险,或是掠夺市场资源,这些都可以看作是产生砸货的原因。但是,我还是想把“为什么砸货”作为一个问题提出来?

云龙:为什么砸货?从商业规律角度来讲,其追求的就是用最低的投入、最小的风险,换取最大的利润。正如前面所言,当一批货已经没有太大赚取利润的空间的时候,或因种种原因不能不想经营的时候,选择砸货是快速收笼资金、降低自身风险的最好办法。

隋勇:厂家销售计划过高,也会导致经销商砸货。

主持人:看来砸货商也有自身的难处,大家能不能把砸货的原因系统地归纳一下?

云龙:应该有如下几种:第一,没有市场前途:第二,操作难度较大;第三,商的更换,市场遗留问题并未妥善解决,比如前一个经销商还存在库存和欠帐问题;第四,还应包括买断经营的泛滥,随意地买断和越来越多的买断产品,让买断商不能集中精力做市场。

主持人:砸货是不是跟行业或者产品也有关系?

隋勇:厂商为了回笼资金,对利润看得不太重了,就易产生砸货,像保健品行业,利润率相当高,厂商砸货的可操作度就大。还有,比如牛奶的保质期、月饼的时令性等限制,都容易产生砸货。砸货商常用哪些手法砸货?

主持人:搞清了何谓砸货、为什么砸货、哪些行业和产品容易产生砸货的原因后,让我们再来探讨一下砸货商常用哪些手法进行砸货?

隋勇:具体到乳品行业一般会采用打折、买赠、搞特价等方法。

主持人:砸货商砸货时会有哪些异常表现?

云龙:砸货商一般不会等到其市场完全衰落后才动手(如果真到了完全衰落的时候,也没有什么人会上当),一般砸货商在砸货时会有如下几种反常表现:其一,前期较为沉闷,近期市场推广活动突然变得比较活跃;其二,忽然提高或降低某些单品的价格;其三,忽然增强远距离地区商家或有关人士的联系等。这种布局,都是砸货的前兆。

主持人:砸货商在砸货时,是不是也要分具体的阶段和步骤,如果是,一般来讲要分哪些步骤?

天雨生:砸货是一个操作难度较高的不良销售行为,不同于普通的渠道建设和市场推广,因为在短期内让一个陌生的商家对一个陌生的产品大批量进货付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砸货商肯定会分步骤实施,具体来讲,砸货商会有如下方法:第一,对某个区域砸货时,砸货商就会对该区域的商家进行详细的调查、筛选,选择一个或几个合适的目标,并对这些目标进行前期的接触。第二,重点拜访有兴趣的商家。砸货商在对商家的拜访中,会针对商家普遍存在的某些心理设置陷阱,比如,高额利润问题、广告支持问题、返利问题等,但承诺这些条件的前提是现款现货。

黄德忠:说到这一点,我有同感,厂家代表说,这产品如何如何好,如何如何赚钱,并配合广告和配车,说的人挺动心的,殊不知却是陷阱。如何不挨“砸货”之“砸”?

主持人:探讨了这么多,其实无非想解决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防止被砸货“砸伤”,换句话说,如何防止受骗和上当,这也是杨老板的良苦用心。先说哪些人容易挨砸货之“砸”?

天雨生:一般来说,有两类人被“砸”的几率较大:一类是义气用事独断专行的人,另外一类是喜欢暴利产品幻想一夜暴富的人。前一类人由于无法采纳别人的意见,在决策和谈判过程中都会造成被动,极易被砸货商攻破;后一类人,或许有过暴富的经历,或者幻想暴富,他们对微利产品和微小利润都不感兴趣,这样在理论上就存在挨砸货之“砸”的可能,只要砸货商许诺以重利,这些人就有可能上当。

黄德忠:我有一个外甥,今年过节前背着我们花了10万块钱买断了某酒的郊县经销权,当时厂家承诺很诱人,后来一打听,市场上同样的产品零售价才10元钱,而他拿的进价已经达到10元,这么高的价差,市场启动的难度当然可想而知。

主持人:还是那句老话,认认真真做事,本本分分经营,也就是说,对于我们广大的经销商来说,要想不挨砸,看来还得照章行事,这个“章”就是天上不会掉馅饼。其实,这也是防止上当受骗的通用法则。否则,肯定是有苦难言。那么防止被“砸”,还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

云龙:防止砸货其实很简单,只要是同行业的品种,首先要看它连续三个月的走货量,其次是要看与自己签订合同的厂商的人品、信誉情况,还要端正自己的心态,作好前期的市场调研工作,对于过大的许诺要格外警惕。

天雨生:防止砸货的关键要增强经销商的风险投资意识,这不仅需要经销商客观地识别某一产品的投资风险,还应建立一套科学的决策体系,后者对于民营流通企业来说更是如此。

主持人:大家对于杨老板有什么建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