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长期股权投资方法转换十篇长期股权投资方法转换十篇

长期股权投资方法转换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0:50:35

长期股权投资方法转换篇1

[关键词]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和权益法;转换

1成本法和权益法的理念

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确定后,其后续计量的方法包括成本法和权益法。两种方法依据的理念不同导致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的结果不同。

1.1成本法的理念

成本法是指长期股权投资按成本计价的方法,主要适用于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以及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

成本法依据的理念是法律形式重于实质的原则。从法律形式看,投资企业和被投资企业是独立的法人,除非被投资企业宣布分派利润,否则其实现的利润就只属于被投资企业,而投资企业无法按照比例分享。因此,成本法决定了投资企业持有期间不需要对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变动进行会计处理,只有被投资企业宣告分派现金股利或利润时才按持股比例享有的份额进行会计处理。

1.2权益法的理念

权益法是指投资以初始投资成本计量后,投资企业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随着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金额的变动而变动的方法。权益法主要适用于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

权益法依据的理念是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尽管从法律形式看,投资企业和被投资企业都是独立的法人,但是从经济实质上看,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的财务政策和经营政策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因此,股权代表的是股东应享有(承担)的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金额的增加或减少,投资企业应该按照持股比例反映长期股权投资随着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金额变动而变动的部分。

2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的解读

由于投资企业增加或减少投资,导致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方法即成本法和权益法的相互转换。

2.1适用范围

(1)原持有的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因追加投资等原因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但不构成控制的;

(2)因处置投资导致对被投资单位的一些能力由控制转为具有重大影响或共同控制的。

2.2基本原则

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时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初始投资成本如何确定;成本法下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是否需要调整;如果调整,如何调整。要解决上述问题,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的转换处理的基本思想是遵循追溯调整法,即假设从原取得的投资开始就采用权益法,把原取得投资采用成本法下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调整为权益法下的账面价值。

2.2.1初始投资成本的确定

成本法转为权益法时,应以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作为权益法核算的初始投资成本。

2.2.2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的调整

比较该初始投资成本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确定是否需要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2.2.2.1追加投资导致由成本法转为权益法

原持有的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因追加投资等原因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但不构成控制的,应区分原持有的以及新增的长期股权投资两部分分别处理。

2.2.2.1.1原持有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调整原则

原持有长期股权投资的投资成本大于按照原持股比例计算确定应享有原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时,属于通过投资作价体现的商誉部分,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原取得投资时投资成本小于按照原持股比例计算确定应享有原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同时调整留存收益(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借记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账户;贷记盈余公积和利润分配账户。

2.2.2.1.2新增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调整原则

应按权益法处理,比较新增投资的成本与取得该部分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如果新增的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按新增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如果新增的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按新增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其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收入),同时调整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账面价值)。

2.2.2.1.3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的处理原则

对于原取得投资后至新取得投资的交易日之间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相对于投资企业按原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的部分,属于在此期间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中应享有份额的,一方面应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同时对于原取得投资时至新增投资当期期初按照原持股比例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应调整留存收益,对于新增投资当期期初至新增投资交易日之间应享有被投资单位的净损益,应计入当期损益。属于其他原因导致的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中应享有的份额,在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同时,应当计入资本公积。

2.2.2.2因处置投资导致由成本法转为权益法

因处置投资导致对被投资单位的一些能力由控制转为具有重大影响或共同控制的,由成本法转为权益法。

按处置或收回投资的比例结转应终止确认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在此基础上,比较剩余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与按照剩余持股比例计算原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属于投资作价中体现的商誉部分,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属于投资成本小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在调整长期股权投资成本的同时,应调整留存收益(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体现追溯调整。

对于原投资取得后至转为权益法之间被投资单位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的处理:

长期股权投资方法转换篇2

在处置部分投资时投资单位的持股比例下降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投资方会将原有的投资份额进行压缩,导致话语权降低,致使无法控制被投资方时,此时,权益法就必须做为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的方法来使用。首先,被处置的投资部分应按照比例终止原定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在此基础上,重新计算出当前投资部分在整体投资中的比例,整合出当前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购买当日的公允价值在权益法下具单一性,可以不予以考虑所处置部分投资过程中被投资单位的净资产价值),即可以不对其账面价值进行调整。但当投资成本缩水,无法保证原有投资份额时,应同时调整投资成本和留存收益。

二、对财务的主要影响

(一)给母公司带来冲击基于新准则的规定,母公司在对子公司进行投资时,要使用成本法,而在合并财务报表之后则必须用权益法调整。这一变化并不影响财务报表的合并和编制,但是却影响着众多母公司,特别是个别控股型公司的财务报表。成本法和权益法所存在的最大的区别就是在投资收益方面的确认方式。权益法是对投资企业净损益做出改变后确认投资的损失或盈利,以达到长期的价值;而成本法则不受到被投资企业过去盈利或亏损的影响,确认投资收益也是在得到股利之后。当前,我国的上市公司中有一大部分的股利发放都达不到其实现的净利润。而改变了核算方法之后,如果子公司能够一直保持盈利的状态,母公司在对投资收益进行确认时依然运用成本法的话,相比于运用权益法来确认其资产总额和净收益还有些许不足;但是如果子公司不能持续盈利反而一直亏损,这种情况则恰恰相反。这一变化,也使得母公司不得不对企业中原有财务指标作出相应的调整。

(二)过去的财务政策被迫调整1、对利润分配做出改变实务中,净利润才是对母公司进行利润分配的基础。运用成本法时,在子公司的利润分配十分低下的前提下,经营活动方面存在着收益不足等情况使得支出费用大于收益,新准则的规定还有可能导致母公司的留存收益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不能按要求实行分红制度。但是为了符合国家的要求,使资本市场的预定效果得到满足,企业就必须对其当前在子公司中推行的利润分配政策做出明确的调整。2、调整筹资策略在新准则开始实施后,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方法的选择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公司的经营状况。公司的发展能力和偿债能力等也会在原来的基础上发生巨大变化。在新准则实施初期,与新准则存在利益关系的人必然会高度关注新准则的实施。因此,公司在面对这些债权人时不能慌乱,要耐心的进行解释,并调整筹资方式、策略和规模。

三、结束语

长期股权投资方法转换篇3

【关键词】权益法;成本法;转换

一、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和权益法的适用范围和核算思路

1.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和权益法的适用范围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分为成本法和权益法,成本法适用于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具有控制或者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重大影响两种极端情况;权益法适用于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两种中间情况。

2.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和权益法的核算思路

无论哪种方法,整个核算过程中都需先确定其成本再进行后续计量。

成本法在确定初始投资成本以后,遵循保守确定收益的原则,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在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现金股利或利润时才按照持股比例确认投资收益,后续计量与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变化无关。《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规定,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除取得投资时实际支付的价款或对价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外,投资企业应当按照享有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确认投资收益,不再划分是否属于投资前和投资后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实际上删减了投资成本的收回处理,简化了会计工作。

权益法在确定初始投资成本以后,体现与被投资企业同甘共苦的原则,不仅需要对初始投资成本进行调整,而且需要随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变化,步调一致的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并调整相关损益和资本公积。

可见,成本法和权益法有着完全不同的适用范围和核算理念。但是,由于投资企业持股比例的增减或其他原因,可能导致其对被投资企业的影响加强或者减弱,从而核算方法从权益法转为成本法。核算方法的转换不仅涉及原有投资的调整还涉及新增投资的核算,核算方法的转换过程中及后续计量,需要始终秉承述成本法和权益法各自的核算理念。但是,尽管是会计政策的变换,按照最新准则解释,权益法转换为成本法不涉及追朔调整法仅适用未来适用法。

二、权益法转换为成本法的两种情况

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的影响程度从中间水平向两个极端靠拢两种情况都可能导致核算方法从权益法转换为成本法。

1.由于投资企业追加投资使得持股比例上升等原因可能导致对被投资企业的影响由原来的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变为控制,从而核算方法从权益法变为成本法;

2.由于投资企业处置投资持股比例下降等原因可能导致对被投资企业的投资由原来的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变为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且公允价值无法可靠计量的投资,从而核算方法从权益法变为成本法。

三、减少投资持股比例下降导致由权益法转换为成本法

由于减少投资持股比例下降等原因导致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从权益法转换为成本法,根据《准则》规定,应以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作为按照成本法核算的基础。由于成本法不存在对初始成本的调整问题,因此,转换过程不需要对原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适用未来适用法,不进行追朔调整,处理步骤如下:

1.按比例减少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并确认投资收益

2.确认剩余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为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3.按照成本法保守确认收益的原则进行后续核算,不再区分被投资单位的收益产生的时间。

例:a公司持有B公司30%表决权股份,由于对公司经营具有重大影响故采用权益法进行会计核算。2010年9月1日,a公司出售了其持有股份的一半,由于不再对公司产生重大影响故而采用成本法进行会计核算。出售时该项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为40000000元,其中成本30000000元,损益调整5000000元,其他权益变动5000000元,出售该部分股份取得价款22000000元。2010年10月1日,B公司宣告分配利润1000000元。

2010年9月1日,按比例减少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并确认投资收益,同时确认剩余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为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借:银行存款2200000

长期股权投资200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成本30000000

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5000000

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5000000

投资收益2000000

2010年10月1日,按照成本法保守确认收益的原则进行后续核算,在被投资单位宣告分配时确认投资收益1000000*15%=100000元。

借:应收股利100000

贷:投资收益100000

四、追加投资导致由权益法转换为成本法

由于追加投资持股比例上升导致对原联营企业的或合营企业的投资转变为对子公司的投资,核算方法从权益法转换为成本法,实质上是企业合并,应按照分步取得股权实现合并的方法进行处理。

《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明确长期股权投资在购买日的初始投资成本为原权益法下的账面价值加上购买日取得进一步股份新支付对价的公允价值之和。

同时《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4号》企业通过多次交易分步实现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应当区分个别财务报表和合并财务报表进行相关会计处理:

(一)在个别财务报表中,应当以购买日之前所持被购买方的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与购买日新增投资成本之和,作为该项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二)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对于购买日之前持有的被购买方的股权,应当按照该股权在购买日的公允价值进行重新计量,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投资收益。

例:a公司于2008年3月以12000万元取得B公司20%的股权,并能对B公司施加重大影响,采用权益法核算该项股权投资,当年度确认对B公司的投资收益450万元。2009年4月,a公司又斥资15000万元取得B公司另外40%的股权,从而实现对B公司的合并。a公司按净利润的10%提取盈余公积。2009年12月,B公司宣告分配现金股利1000万。

个别财务报表中:

2008年3月,确认权益法下投资

借:长期股权投资12000万

贷:银行存款12000万

2008年12月确认投资收益450万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450万

贷:投资收益450万

2009年4,非同一控制的企业合并,按照支付对价的公允价值确认新增投资初始投资成本

借:长期股权投资15000万

贷:银行存款15000万

从而购买日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为12000+450+15000=27450万元,占有股份比例为60%。

2009年12月,B公司宣告分配现金股利,a公司享有1000*60%=600万

借:应收股利600万

贷:投资收益600万

参考文献:

[1]罗素清.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转换的解读[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6.

长期股权投资方法转换篇4

【关键词】成本法;权益法;转换;示例

一、问题提出

企业在长期股权投资持有期间,由于投资目标改变等原因,企业对被投资企业的所持股份增加或减持,这样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式应由成本法转化为权益法。而这种转换的会计核算业务十分复杂繁琐,给许多初学者带来困难。尽管教科书与会计准则讲解给予了明确的表述,但对于学生或教师而言,在学习时仍感到思路不清晰,很难真正理解其核算内容。本文拟通过图示与数学定量分析进行剖析,使其便于理解和操作。

二、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简述

1.由持股比例上升转换为采用权益法核算

企业持有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且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当投资企业因追加投资导致持股比例上升,能够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或者实施共同控制,在自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时,应对原持有投资股份与追加长期股权投资股份分别处理:

(1)对原持有的投资股份应采取追溯调整,即原持有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与按照原持股比例计算,确定投资企业应享有原取得投资时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之间进行比较,若前者大于后者,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原账面价值;若前者小于后者的,其差额分别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和留存收益。

(2)对被投资企业增加投资而新取得的股权部分,应比较其追加投资的成本与取得该部分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若前者大于后者的,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若前者小于后者的,根据其差额分别调整长期股权投资成本和当期营业外收入;进行上述调整时,还应当综合考虑与原持有投资和追加投资相关的商誉或记入权益的金额,然后再具体确定应调整的科目与金额。

(3)在投资企业原取得投资后至追加投资的交易日之间,对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额相对于原持股比例的部分,属于在此期间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中投资企业应享有的份额,应调整其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同时对于原取得投资时至追加投资当期期初的期间,投资企业按照原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应调整留存收益,对于追加投资当期期初至追加投资交易日之间享有被投资单位的净损益,应记入当期损益;对属于其他原因导致的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中应享有的份额,既应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又要相应调整“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金额。

2.由持股比例下降转换为采用权益法核算

投资企业因处置投资导致对被投资单位的影响能力由控制转为具有重大影响或者与其他投资方一起实施共同控制的情况下,首先应按处置或收回投资的比例结转应终止确认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在此基础上,应当比较剩余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与按照剩余持股比例计算原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属于投资作价中体现的商誉部分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属于投资比例小于原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在调整长期股权投资成本的同时,应调整留存收益。对于原取得投资后至处置投资导致转变为权益法核算之间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中应享有的份额,一方面应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另一方面,对于原取得投资时至处置投资当期期初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扣除已发放及已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及利润)中应享有的份额,调整留存收益;对于处置投资当期期初至处置投资日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中享有的份额,调整当期损益;其他原因导致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变动中应享有的份额,在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同时,还应当记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

长期股权投资自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后,未来期间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规定计算确认应享有被投资单位的净权益及所有者权益其他变动的份额。

三、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的数理分析

1.持股比例上升转换时的数理分析

假定甲公司在t-1时点对乙公司进行长期股权投资,支付的投资成本为银行存款C-1,所持乙公司的投资股份比例为r-1(r-1

我们将上述假设参数用图1、2表示如下:

我们对上述经济业务进行数理分析如下:

(1)甲公司在t1时点增持乙公司股份比例时,采取权益法核算。

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成本)

贷:银行存款

营业外收入

若,则“长期股权投资”为,无“营业外收入”;反之,则“长期股权投资”为,“营业外收入”为。

(2)对原t-1时点甲公司取得乙公司股份r-1的投资成本进行调整:

①若时,不作调整。

②若时,则应作如下调整:

借:长期股权投资—公司(损益调整)

贷: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3)对乙公司在时,对甲公司按权益法应享有乙公司实现的净损益的账务调整:

①在期间,甲公司的账务调整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损益调整)

贷: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若乙公司发生净损失,则甲公司应作相反的账务调整。

②在期间,甲公司的账务调整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损益调整)

贷:投资收益

若乙公司在此期间发生了净损失,则甲公司应作相反的账务调整。

(4)在期间,乙公司因其他原因产生的净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增加为,则甲公司的账务调整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其他权益变动)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若乙公司净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减少,则应作相反的账务调整。

2.持股比例下降转换时的数理分析

假定甲公司减持乙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比例时,即,甲公司由对乙公司的控制转换为重大影响或共同控制时,其长期股权投资应转换为权益法核算,其他参数与上述情况相同。

我们将此时假设参数用图3、4表示如下:

(1)若甲公司处置乙公司股份所获得的款项为R1时,则账务处理如下:

借:银行存款R1

贷: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

投资收益

若,则应为借“投资收益”,金额为。

(2)对于剩余股份比例部分占初始投资额的差额部分进行追溯调整。

①如果,即,则不作账务调整。

②如果,即,则账务调整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损益调整)

贷: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3)对期间,乙公司实现净损益进行调整

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损益调整)

贷: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如果乙公司发生净损失,,则上述调整分录相反。

(4)对于期间乙公司实现净收益,调整分录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损益调整)

贷:投资收益

(5)对于期间乙公司非经营活动导致可辨认净资产增加额,甲公司对享有部分应作账务调整:

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其他权益变动)

贷:资本公积—其他权益变动

若乙公司非经营活动导致可辨认净资产减少-,则应作相反的账务调整。

四、示例

1.增加持股比例情况分析

甲公司于2011年1月3日取得乙公司15%的股权,拟作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为4000万元,此时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额为30000万元(假定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相等)。甲公司对乙公司不具有重大影响且无法可靠确定该项投资的公允价值,甲公司对其采用成本法核算。

2012年4月2日,甲公司又以6000万元取得乙公司20%的股权,当日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总额为35000万元。取得该部分投资后,按照乙公司章程规定,甲公司能够派人参与乙公司的生产经营决策,因此对该项长期股权投资转换为权益法核算。假定甲公司获得对乙公司15%股权后至新增投资日,双方未发生任何内部交易,乙公司通过生产经营活动实现净利润为2600万元,同时发生记入资本公积的交易和事项金额为800万元,其中自甲公司取得投资日至2011年末乙公司实现的净利润为2000万元。假定乙公司一直未进行利润分配。甲公司按净利润的10%提取盈余公积。

甲公司在股权增资过程中,将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的相关账务处理:

2.减少持股比例情况分析

甲公司于2011年2月5日取得乙公司80%股权,投资成本25000万元,拟作长期股权投资核算,乙公司当时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总额为70000万元(假定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相同)。2012年6月3日,甲公司将持有的乙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二分之一出售给某公司,出售取得价款为35000万元,乙公司当日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总额为90000万元。自甲公司取得对乙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后至部分股权处置前,乙公司实现净利润为3000万元,其中自甲公司取得投资日至2011年末实现净利润为2500万元。假定乙公司一直未进行利润分配。除所实现净利润外,乙公司发生了600万元记入资本公积的交易和事项。甲公司一直未计提减值准备,假定甲公司按净利润的10%提取盈余公积。

五、结语

尽管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的核算十分复杂,但本文将其转换过程通过数理方法加以分析和阐释,再辅之以示例,这样整个核算过程十分清晰,对初学者与实务工作者都易于理解和操作。同样对于权益法转换为成本法,也可采用类似方法加以分析,限于篇幅,本文不在此探讨。

参考文献

[1]全国注册税务师执业资格考试教材编写组.财务与会计[m].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12.

[2]中国注册会计协会.2011年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会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

长期股权投资方法转换篇5

【关键词】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成本法;权益法;转换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会计准则委员会结合我国企业的具体实际情况和国际上的先进理论不断地对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准则进行修订、调整使其符合经济实质且具有可理解性。我们要结合会计准则对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进行正确的会计处理,杜绝利用两者之间的转换关系进行对利润的操控,对税费的操控,要使会计真正的成为有效的经济管理工具。

一、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

1、追加投资导致的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

因追加投资导致所有权的增加,可以实际共同控制或者施加重大影响给被投资单位的,股权投资的方法应按照权益法的核算要求进行追溯调整,追加投资的部分按照权益法的核算要求进行会计处理。

对于追加投资新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部分,应根据计算的追加投资确定的投资成本和追加的投资比例应属于被投资单位的份额比较,两者之间存在差异的,如果追加投资的成本大于追加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份额的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即通过投资反映的商誉),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成本;如果追加投资的成本小于追加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份额的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要对其差额进行调整,也包括调整追加投资当期的营业外收入。

例:2008年1月1日,甲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720万元的价款(包括相关税费)取得a公司有表决股份的8%,因为甲公司对a公司没有重大影响且a公司股份的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甲公司把它列为长期股权投资,并采用成本法进行核算。2009年4月1日,甲公司再次以1750万元的价款(包括相关税费)取得a公司有表决权股份的15%。至此,甲公司已累计拥有a公司23%的股份,可以对a公司施加重大影响,所以,长期股权投资按权益法进行核算。2008年1月1日,a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8000万元;2009年4月1日,a公司可辨认净资产为10000万元。2008年度,a公司实现净利润1200万元,未派发现金股利;2009年1月1日至4月1日,a公司的净利润为200万元。甲公司在取得8%的股份时,a公司各项负债、可辨认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相同,甲公司与a公司的会计年度及采用的会计政策相同,取得8%的股份后双方未发生任何内部交易。

(1)2008年1月1日,购入a公司8%的股份。借:长期股权投资—a公司(成本)7200000,贷:银行存款7200000。

(2)2009年4月1日,再次购入a公司15%的股份。追加投资的成本为1750万元,按追加投资比例计算的追加投资时应享有a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为1500万元(10000*15%),追加投资体现的商誉为二者之间的差额:250万元,不对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甲公司对追加投资的会计处理如下:借:长期股权投资—a公司(成本)17500000,贷:银行存款17500000。假定2009年4月1日,a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12000万元,则甲公司还应对追加投资的成本作如下调整:追加投资成本调整额=12000*15%-1750=50(万元),借:长期股权投资—a公司(成本)500000,贷:营业外收入500000。

(3)2009年4月1日,对原持有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进行调整。原持有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为720万元,按照原持股比例计算的取得原投资时应享有a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为640万元(8000*8%),原投资体现的商誉为二者之间的差额:80万元,不对长期股权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假定2008年1月1日,9500万元是a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则甲公司应对原持有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作如下调整:原投资成本调整额=9500*8%-720=40(万元),借:长期股权投资—a公司(成本)400000,贷:盈余公积40000,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360000。

(4)2009年4月1日,调整应享有a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借:长期股权投资—a公司(损益调整)1120000,贷:盈余公积96000,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864000,投资收益160000,借:长期股权投资—a公司(其他权益变动)480000。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480000。

2、处置投资导致的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

由于投资股权的处置导致所有权下降,不再控制被投资单位但还能够行使重大影响权或与其他投资者一起联合控制的,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应当按照权益法的核算要求进行调整。转换核算方法时,应首先根据处置投资所占的比例核销应终止确认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其他的长期股权投资应按照权益法的核算要求进行追溯调整。转让股份时借记一“银行存款”,贷记“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投资收益”;调整其他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时借记“长期股权投资—成本”,贷记“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调整应享有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时借记“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贷记“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借记“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二、权益法转换为成本法

1、追加投资导致的权益法转换为成本法

投资企业因追加投资等原因使原有的投资转变为对子公司的投资,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应按成本法进行调整。转换核算方法时,应当对原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按照成本法的核算要求进行追溯调整,即最初取得成本为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经追溯调整后的原投资成本加上追加投资的成本,作为按照成本法核算的初始投资成本。追加投资时借记“长期股权投资—成本”,贷记“银行存款”;调整原有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借记“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贷记“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2、处置投资导致的权益法转换为成本法

由于投资股权的处置等原因不再控制被投资单位或对其行使重大影响,并且不能可靠计量该投资的公允价值和不能明确其在活跃市场中的报价,应将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转换成成本法。在会计核算方法转换时,以成本法核算要求为基础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例:甲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持有B公司股份2000万股,占B公司有表决权股份的20%,能够对B公司施加重大影响,采用权益法核算。截止2009年3月31日,该项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为2500万元,其中,损益调整300万元,成本2200万元。2009年4月1日,甲公司出售1500万的B公司股份,收到转让价款1950万元。此时甲公司拥有B公司5%的股份,不再具有重大影响,并且B公司股份的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所以,甲公司仍将其作为长期股权投资并改按成本法核算。转换核算方法时,B公司可供分配利润为1800万元。2009年4月20日,B公司宣告2008年度利润分配方案,每股分配现金股利0.1元;2010年3月25日,B公司宣告2009年度利润分配方案,每股分派现金股利0.15元。

(1)借:银行存款19500000;贷: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成本)16500000;—B公司(损益调整)2250000;投资收益750000。

(2)权益法转换为成本法。剩余股份的账面价值=2500-1875=625(万元),其中:成本=2500-1650=550(万元),损益调整=300-225=75(万元),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成本)750000,贷: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损益调整)750000。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制定.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S].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8.

[2]刘永泽,陈立军.中级财务会计[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2010.

[3]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的调整及财务影响[J].财会通讯,2011.3.

【作者简介】

长期股权投资方法转换篇6

[关键词]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权益法;金融资产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6.13.084

[中图分类号]F275;F830.5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3-0152-02

1公允价值转换为权益法

基本思路:①交易性金融资产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初始与后续计量,以及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成本的确认,都是采用公允价值,因此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转换日原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新增投资的公允价值。②由于该金融资产已经消失,该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以及该金融资产在持有期间产生的累积公允价值变动也相应转入投资收益。③根据该长期股权投资的拟持有期限来决定是否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例1]2015年1月,a公司支付1000万元购入B上市公司5%的股份(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2015年6月底该股份公允价值为1100万元。2015年11月底,a公司又支付5000万元购入B公司20%的股份,原5%股份的公允价值为1300万元。

(1)2015.1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1000

贷:银行存款1000

(2)2015.6.30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1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00

该金融资产账面价值为1100万元,计税基础为1000万元,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100万元,由于该事项的发生将影响会计利润,应确认所得税费用和递延所得税负债100×25%=25万元。

借:所得税费用25贷:递延所得税负债25

(3)2015.11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00贷:投资收益100

借:长期股权投资63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1000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100

银行存款5000

投资收益200

2公允价值转换为成本法

基本思路:①如果追加投资之前双方为独立企业,转换后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成本的确认,仍然按照公允价值计量,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成本=转换日原投资公允价值+新增投资成本,累计公允价值变动也一并转入当期投资收益,转换日形成的暂时性差异必须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其他处理与上文相同。②如果追加投资之前双方属于同一集团,转换后以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体现在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中的账面价值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初始入账成本,累计公允价值变动也一并转入资本公积,其他处理与独立企业相同

[例2]把例1改为2015年11月,a公司又支付18000万元购入B公司50%的股份,双方合并前均受到C公司控制,合并当天B公司净资产在C公司合并报表中账面价值份额为40000万元,其他条件不变。

其他处理与例1相同,追加投资日处理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40000×55%=220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1000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100

银行存款18000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2900

该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为22000万元,计税基础为1000+18000=19000万元,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3000万元,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3000×25%=750万元。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750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750

3成本法转为权益法

基本思路:①成本法和权益法的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存在很大差异,在转换时对已出售部分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确认投资收益。②对剩余股权则要按照追溯调整的原则,视同从初次投资日就采取权益法,对初次投资日与追加投资日之间发生的业务按照权益法的要求进行追溯处理,在调整长期股权账面价值的同时,调整留存收益、投资收益和其他综合收益。③转换后形成的暂时性差异应确认递延所得税。

[例3]2015年1月,甲公司以1000万元的价格购入乙公司80%的股权,按照成本法进行后续计量,当日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1500万元。2015年1月至12月,乙公司净资产增加500万元,其中包括当年的净利润400万元,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上升40万元,其他权益变动60万元,无其他事项。2016年1月初,甲公司以800万元的价格转让乙公司40%的股权,改按权益法进行后续计量。

(1)2015.1初始购入借:长期股权投资1000贷:银行存款1000

(2)2016.1出售40%股权借:银行存款800贷:长期股权投资500投资收益300

(3)剩余长期股权投资在成本法下投资成本为500万元,按照权益法其初始投资成本应为1500×40%=600万元,应进行追溯调整

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100贷:盈余公积10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90

(4)按权益法的要求对乙公司2015年相关业务进行追溯调整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400×40%=160其他综合收益40×40%=16其他权益变动60×40%=24

贷:盈余公积16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144其他综合收益16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24

(5)剩余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500+100+160+16+24=800万元,计税基础为500万元,形成暂时性差异300万元,依据上文分析,如果甲公司不准备长期持有该股权,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300×25%=75万元。

借:盈余公积75×10%=7.5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75×90%=67.5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75

主要参考文献

长期股权投资方法转换篇7

【关键词】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权益法;转换

一、前言

新准则的颁布使整个会计界涌现了一股改革的浪潮,核算更加规范,财务信息更加真实、可靠,为企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2007年,上市公司率先实行新准则,到2008年,国有企业、私营企业等陆续实行。但在实务中,仍然存在很多新准则以及应用指南规范不到的地方,于是处理方法就各有不同,同一种方法也会有矛盾之处。根据收集到的有关文献,本文阐述了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的通常处理方法,并提出了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笔者个人观点。

二、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与权益法概述

长期股权投资是指通过投资取得被投资单位的股份,该投资通常是为长期持有,以期通过股权投资达到控制被投资单位,或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或为了与被投资单位建立密切关系,以分散经营风险。

(一)成本法与权益法的概念与适用范围

长期股权投资在持有期间,根据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财务、经营决策等方面的影响程度以及是否存在活跃市场、公允价值能否可靠取得等,分别采用成本法及权益法进行核算。

成本法,是指长期股权投资按成本计价的方法,适用于以下两种情况:

1.企业持有的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

2.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

权益法,是指投资以初始投资成本计量后,在投资持有期间,根据投资企业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变动对投资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的方法。权益法适用于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即对合营企业或联营企业投资。成本法及权益法的适用范围见图1。

为了恰当地选择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方法,投资企业应正确界定与被投资单位的关系:控制、共同控制、重大影响、无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企业通常可根据法律上的标准,即通过对被投资单位持股比例来判断。同时,企业也应遵循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例如,投资企业虽持有较低股份比例,但仍能通过向被投资单位派出管理人员等方式对其实施影响,因此企业在判断与被投资单位关系时还应考虑经济实质,依据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的财务和经营政策的影响程度来确定投资企业与被投资单位的关系。

(二)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第十四条规定,“投资企业因减少投资等原因对被投资单位不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改按成本法核算,并以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作为按照成本法核算的初始投资成本。”

“因追加投资等原因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但不构成控制的,应当改按权益法核算,并以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或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确定的投资账面价值作为按照权益法核算的初始投资成本。”

根据以上规定,核算方法的转换运用未来适用法,而无需再对长期股权投资进行追溯调整。由成本法转为权益法有两种情况:一是因追加投资由原先的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和重大影响变为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二是因减少投资对被投资单位不再具有控制而变为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成本法转为权益法见图2。

三、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的基本处理方法及存在的问题

(一)追加投资引起成本法转为权益法的会计处理

因追加投资导致持股比例上升,能够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或是实施共同控制,在成本法转为权益法时,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按照权益法的核算要求对原成本法下的核算结果进行追溯调整,即应以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作为权益法核算的初始投资成本,并在此基础上比较该初始投资成本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的属于通过投资作价体现的商誉,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属于原取得投资时因投资成本小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之间的差额,应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同时调整留存收益。

此处暗含一个假设,即对被投资单位原始投资时间为以前年度,才能调整留存收益;若为当年,则应调整当期损益。

第二步,对新增长期股权投资部分也比照上述权益法的核算要求进行相应会计处理。对于新取得的股权部分,应比较追加投资的成本与取得该部分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其中: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应调整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同时计入取得当期的营业外收入。

第三步,原取得投资至新取得投资交易日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相当于原持股比例的部分,调整长期股权投资以及对应科目。

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调整数=(追加投资日被投资单位公允价值-初始投资日被投资单位公允价值)×原持股比例

与其对应应做以下调整:初始投资至追加投资当期期初按照原持股比例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调整留存收益;对于追加投资当期期初至追加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的净损益,调整当期收益;差额部分,即其他原因导致的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中应享有的份额,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此处产生这样一个疑问:所调整的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为什么是账面值,而不是调整到公允的净损益呢?也就是说,存在诸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计提的累计折旧、累计摊销,没有按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进行调整的情况,处理方式前后不一致。如果根据重要性原则,净损益账面数与公允数差额不大,对于实务影响不大,可以忽略。笔者认为,此处也是值得作为理论完善的一个方面。

(二)处置投资引起成本法转为权益法的会计处理

因处置投资导致对被投资单位的影响能力由控制转为具有重大影响或是与其他投资方共同控制,在成本法转为权益法时,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按处置或收回投资的比例结转应终止确认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第二步,比较剩余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与按照剩余持股比例计算原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同理:如果投资成本大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则属于投资作价中体现商誉部分,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如果投资成本小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在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同时,应调整留存收益。

第三步,对于原取得投资后至转变为权益法核算之间被投资单位实现净损益中按照剩余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份额,应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与其对应应做以下调整:初始投资日至追加投资当期期初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扣除已发放及已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及利润)中应享有的部分,调整留存收益;而对于追加投资当期期初至追加投资日应享有被投资单位的净损益,调整当期收益;差额部分,即其他原因导致的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变动中应享有的份额,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此处又产生一个矛盾:追加投资引起成本法转为权益法时,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调整数=(追加投资日被投资单位公允价值-初始投资日被投资单位公允价值)×原持股比例,即长期股权投资是按照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中所享有的份额进行调整的;而处置投资引起成本法转为权益法时,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调整数=初始投资日至追加投资日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剩余持股比例,即长期股权投资是按照其在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中应享有的份额进行调整的。两种处理情况侧重点有所不同:前者注重公允价值的变动,实现的净损益是其中的一部分,比较符合权益法核算的本质;后者则只调整了净损益,没有反映公允价值变动的其他方面。

四、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的改进

根据以上的分析以及问题的提出,对于两种情况下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的第三步,笔者提出如下改进意见:

首先,根据重要性原则,将原取得投资后至转变为权益法核算之间被投资单位实现的账面净损益,调整为以公允价值为基础的核算方式。例如,调整被投资单位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计算确定的折旧额或摊销额,以及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计算确定的资产减值准备金额等对被投资单位净利润的影响。

其次,对于因处置投资导致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的情况,为了更加符合权益法的本质,并且保持方法的一致性,应当按照原取得投资至处置投资交易日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相当于剩余持股比例的部分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即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调整数=(追加投资日公允价值-初始投资日公允价值)×剩余持股比例。因为,被处置的部分已经在终止确认时反映了公允价值的变动,确认了投资收益,所以只需按照剩余持股比例调整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即可。

实务中,企业在进行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时,经常有其一贯的做法,在不违反准则的情况下,处理方法会存在一定差异。笔者一方面提醒企业管理者及其他报表使用者注意核算方法不同造成的报表信息差异,另一方面也提醒进行理论学习的会计相关人员,诸如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转权益法中存在的问题,财务核算中类似情况还很多,有待于更多的会计人去发掘、去完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S].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m].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2006.

长期股权投资方法转换篇8

论文关键词:可转换公司债券;流通股股东;权益

一、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含义及条款

从广义上来说,可转换证券是一种证券,其持有人有权将其转换成另一种不同性质的证券,如期权、认股权证等都可以称为是可转换证券,但从狭义上来看,可转换证券主要包括可转换公司债券和可转换优先股。可转换公司债券是一种公司债券,它赋予持有人在发债后一定时间内,可依据本身的自由意志,选择是否依约定的条件将持有的债券转换为发行公司的股票或者另外一家公司股票的权利。换言之,可转换公司债券持有人可以选择持有至债券到期,要求公司还本付息;也可选择在约定的时间内转换成股票,享受股利分配或资本增值。

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基本条款包括:票面利率、面值、发行规模、期限(包括:债券期限、转股期)、转股价格、转股价格调整条款(包括:除权调整、特别向下调整)、赎回条款、回售条款等。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其他条款包括:标的股票、可转换公司债券偿还以及利率支付方式、强制性转股、可转换公司债券担保及资信评级、还款保障以及违约责任等。

二、流通股股东在企业中的地位及权利

流通股股东是对那些购买流通股股民的称呼,在国外一些拥有发达证券市场的国家由于很少存在非流通股,所以流通股是对股票的一种广泛性称呼。而在我国由于存在大量的非流通股,尤其是在国有上市公司中,非流通股(国有股)占统治地位,国家或代表国家的机构成为大股东,流通股占少数则成为中小股东;在非国有上市公司中,流通股仍占大多数。所以,流通股股东在我国国有上市公司中有特殊含义,而在非国有上市公司中,流通股股东则具有普遍意义,既可指大股东也可以指中小股东。

在我国,流通股股东按在公司中的持股数量可以分为大股东(主要在非国有控股企业中)和中小股东。大股东主要是由机构投资者或一些大的投资公司、财团组成,他们资金雄厚,财力丰盈,投资行为具有较强科学性和战略性,他们的投资具有明显目的性,他们的投资行为一般都会对被投资公司产生很大的影响(成为控股股东或可以对公司未来的经营施加重大影响),他们的投资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得中长期的股利收入或是为了自己的长期整体经营战略目标服务的。中小股东则主要以个人或中小企业投资者为主,他们资金较少,主要以取得短期股价差额收益为主,他们的投资行为具有很大的投机性和肓动性。

大股东和中小股东在公司中的地位和权利显然是不同的。大股东由于其取得了公司的控制权或施加重大影响,因而可以参与公司战略的制定,包括经营战略的制定、筹资方式的选择和筹资规模及时机的确定、利润分配方式的采用等。中小股东由于不拥有控制权也无法施加重大影响。

三、可转换公司债券融资对流通股股东的不良影响

(一)从宏观角度看可转换公司债券对流通股股东的影响

1、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导致流通股股东股权价值下跌。由于非流通股的价值由净资产决定,流通股的价值等于市场价格,当发行可转债成功实现转股后,非流通股的价值仍然由净资产决定,股权价值不降反升;而流通股股东因公司股票数量增加必然导致股权价值稀释,非流通股股权价值的增加是建立在牺牲流通股股权价值为代价上的,是非流通股股东对流通股股东的掠夺,这对流通股股东是非常不公平的。所以,当公司欲发行可转债的时候,大多流通股股东持反对意见,而非流通股股东则极力促使公司发行可转债,由于非流通股股东的特殊地位,流通股股东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利益受到侵害。

2、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导致流通股股东收益减少。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非流通股股东以成本价获得可转债后可以选择在转股期转换成普通股后卖掉获得溢价收入,但更多的则并不想长期持有。当可转债上市后即抛出,以获得一笔短期的数量可观的投资收益。而流通股股东则要面临转股期股价持续低迷的境况,如果转换成功,还要受到因大量增加的普通股造成的股权稀释的影响,因发行可转债筹集的资金所获得的额外收益根本不能抵消因股权稀释造成的损失。

3、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导致公司股价长期低迷。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后,由于要在一段时期内实现转股,但可转换公司债券在转换成股票后一般都存在溢价收入,否则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投资者也不会关注,而我国由于在债券转股价格制定上不太合理,往往造成转股后股票溢价收入过高,这部分收益从企业流入债券投资者手中。转股后公司资产没有变动,只是资本结构有些变化。原来因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产生的负债转变成为公司的股票,对于公司非流通股股东来说,因其持有的股票不能上市流通,净资产的增加对他们来说是有好处的,可以增加其收益,但对流通股股东来说则是在稀释他们的收益,为了保护其自身的利益,流通股股东宁愿使股价长期处于低迷的状态,以便减少可转换公司债券转换成股票的数量。

(二)从微观角度看可转换公司债券对流通股股东的影响

1、来自票面利率的影响。在我国,可转债的发行公司都经过比较严格的审核,信用等级相对较高,且多有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担保保护,基本上不存在什么风险。按照风险与收益相配比的原则,较低的投资风险应该就有较低的收益率,但我国可转债的发行公司仍然靠以支付较高的利率来吸引投资者,以这种较高的利率的发行,从而使发行公司承担较高的利息费用,严重压缩了本应由股东享有的利润,这无益于流通股股东收益的增加,相反,流通股股东还要承担因高利率带来的高利息的支出的影响,这严重打击了流通股股东的投资积极性,使得公司股价始终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难以有好的表现,较低股价的严重后果可能使得可转债投资者宁愿持有到期获得利息收入不愿意实现转股,导致可转债最后转换成股票的比率不大,甚至导致转股彻底失败,使公司面临集中偿付债务的境地,而公司一时间要拿出那么多的现金来偿付本金,会严重影响公司的现金流,到时集中还本的压力会给公司的发展留下了诸多不利影响。

2、市场规模和企业发行规模均过小。由于我国证券市场不太发达,刚刚兴起的可转换公司债券也还处于发展期,加上国家证券市场监管部门对可转换公司债券这一金融工具持谨慎使用态度,审核比较严格,因此可转债投入市场以后,其发行总的市场规模和单个企业的发行规模都受到比较严格的限制。市场规模过小,企业发行额度受限,国家较多的监管,这些限制使得可转债目前尚不能为更多的企业融资所采用,也就不能发挥其特点和长处。

3、可转换公司债券期限过短。可转债作为一种长期融资方式,应该有比较长的期限,国外可转债的期限一般都在5—10年左右,而我国可转债规定只能是3~5年。较长的期限使发行公司可以更加从容合理的使用可转债,即使到期可转债转股不成功,企业还有足够的时间来利用可转债投资来获得丰厚的收益,而且企业也有足够的时间来筹集到足够的资金来偿还借债。我国可转债期限过短只能迫使企业把可转债投资于那些可以获得短期收益的项目上,而这些项目一般收益率不高,获得的投资回报与可转债的利率和风险相比较,企业发行可转债后总有一种鸡肋的感觉。中国的可转债之所以期限短究其原因在于证券市场不发达、机制不健全。

4、当流通股股东利益受到侵犯时,存在严重的法律空白。从法律规定而论,流通股股东可以通过行使投票表决权和提起诉讼权来维护自身的权益。在投票表决权方面,由于非绝对优势地位,流通股股东很难在股东大会上实现自己的利益主张。在提起诉讼权方面,根据《公司法》和《上市公司章程指引》相关条例规定,流通股股东也可以公司控股股东在行使表决权时损害了自己利益且违反了公司章程为由向法院起诉,然而,由于公司法对股东起诉的要件、诉讼时效、原告的担保责任、判决等程序性内容缺乏明确规定,更重要的是司法系统对如何应对大规模股东诉讼给证券市场、上市公司带来的压力还缺乏信心,导致股东诉讼权从立法走向司法还需要假以时日。

长期股权投资方法转换篇9

关键词: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权益法;转换

一、成本法和权益法的适用范围

长期股权投资准则规定:第一,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第二,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

成本法、权益法适用范围的判断是建立在投资单位对被投资单位财务和经营政策的影响程度基础上。在确定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的核算方法时,应区分投资企业与被投资企业因为长期股权投资而形成的“控制”、“共同控制”、“重大影响”的关系。目前存在着两种判断标准:一种是按持股比例,另一种是按经济实质上的标准。在判断投资企业和被投资企业的关系时,要两种标准相结合从经济实质出发,在持股比例的基础上,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的基本原则,以确定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还是权益法核算。

二、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的会计核算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由成本法转为权益法的情形包括:第一,由于追加投资等原因,使投资企业从原来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转变为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第二,因处置或收回投资等原因导致不再对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但能够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或共同控制的,由成本法转为权益法。

(一)因持股比例上升由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

因为持股比例上升由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应区分原持有的长期股权投资以及新增长期股权投资两部分分别处理:

1、原持有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大于按照原持股比例计算确定应享有原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之间的差额(正商誉),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原取得投资时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小于原取得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负商誉),一方面应调整长期般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另一方面应同时调整留存收益。

2、对于追加取得的股权部分。应比较新增投资的成本与取得该部分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其中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正商誉),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对于投资成本小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负商誉)应调整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同时计入取得当期的营业外收入。进行上述调整时应综合考虑与原持有投资和追加投资相关商誉或计入损益金额,即商誉、留存收益和营业外收入的确定应与投资整体相关。

3、对于原取得投资后至新取得投资的交易日之间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相对于原持股比例的部分,属于在此期间被投资单位实现净损益中应享有份额的,一方面应当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同时应调整留存收益;对于新增投资当期期初至新增投资交易日之间应享有被投资单位的净损益,应计入当期损益;属于其他原因导致的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中应享有的份额,在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同时,应当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例1:甲公司于2007年3月取得乙公司10%的股权,成本为800万元,取得投资时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总额为7000万元(假定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相同)。因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重大影响且无法可靠确定该项投资的公允价值,甲公司对其采用成本法核算。甲公司按净利润10%提取盈余公积金。2008年1月2日,甲公司又以1400万元的价格取得乙公司15%的股权,当日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总额为9000万元。取得该部分股权后,按照乙公司章程规定,甲公司能够派人参与乙公司的生产经营决策,对该项长期股权投资转为采用权益法核算。假定甲公司在取得对乙公司10%股权后至新增投资日,双方未发生任何内部交易,乙公司通过生产经营活动实现的净利润为800万元,未派发现金股利或利润。其会计处理为:

1、原持股比例部分。对于原10%股权的成本800万元与原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700万元(7000×10%)之间的差额100万元,属于原投资时体现的正商誉,不需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对于在原投资时至新增投资交易日之间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2000万元(9000-7000)相对于原持股比例的部分200万元(2000×10%),其中属于投资后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部分80万元(800×10%),应调整追加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余额,同时调整留存收益;其余差额120万元(200-80)则为除实现净损益以外其他原因导致的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的变动,应在追加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的同时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借:期股权投资

――损益调整800000

――其他权益变动1200000

贷:盈余公积8000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720000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1200000

2、新增持股比例部分。对于新取得的股权,其成本为1400万元,与取得该投资时按照持股比例计算确定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1350万元(9000×15%)之间的差额50万元,为投资作价中体现的正商誉,该部分商誉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2008年1月2日,甲公司应确认对乙公司的追加股权投资成本。

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14000000

贷:银行存款14000000

3、商誉的会计处理。投资时,投资企业投资成本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进行比较,投资成本大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为正商誉,投资成本小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为负商誉。对于商誉的会计处理,见表1:

(二)因持股比例下降由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

1、按处置或收回投资的比例结转应终止确认的长期股权投资。

2、比较剩余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与按照剩余持股比例计算原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属于投资作价中体现的正商誉部分,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属于投资作价中体现的负商誉部分,在凋整长期股权投资成本的同时应调整留存收益。

3、对于原取得投资后至转换为权益法核算之间被投资单位实现净损益中应享有的份额,调整长期股权投资和留存收益,其他原因导致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变动中应享有的份额,在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同时,应当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4、应注意一点,剩余长期股权投资与出售日被投资单位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无关,因此,在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时,不考虑出售日被投资单位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

例2:2007年1月1日,甲公司以银行存款18000万元投资于乙公司60%的股权,当日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总额为27000元(假定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相同)。2007年末乙公司实现净利润15000万元。乙公司一直未进行利润分配。2008年12月6日,甲公司将其持有的对乙公司长期股权投资60%中的1/3出售给某企业,出售取得价款10800万元,出售时的账面余额仍为18000万元,未计提减值准备,于当日办理完毕股权转化手续。当日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总额为48000万元。除所实现净损益外,乙公司由于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上升使资本公积增加300万元外,未发生其他计入资本公积的交易或事项。甲公司按净利润的10%提取盈余公积。在售出20%的股权后,甲公司对乙公司的持股比例为40%,对乙公司生产经营决策不能实施控制但具有重大影响,故对乙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应有成本法改为权益法核算。其会计处理为:

2008年甲公司处置乙公司20%股权时

借:银行存款10800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180000000×1/3=60000000

投资收益48000000

处置投资后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时。剩余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1200万元(180000000-60000000),与原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之间的差额1200万元(12000-27000×40%)为正商誉,该部分商誉不要求对长期股权投资成本进行调整。

处置投资以后,甲公司按照持股比例计算应享被投资单位自购买日至处置日期间实现的净损益为6000万元(15000×40%),应调整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同时调整留存收益。

借:长期股权投资

――损益调整60000000

贷:盈余公积600000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54000000

处置投资以后,甲公司按照持股比例计算应享被投资单位自购买日至处置日期间资本公积的份额120万元(300×40%),应调整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同时调整资本公积。

借:长期股权投资

――其他权益变动

120000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1200000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8[m].人民出版社,2008.

2、詹毅美.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与权益法转换的会计处理[J].财会月刊(会计),2008(7).

3、闫六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与权益法转换浅析[J].会计之友(下旬刊),2008(3).

4、戴德明,林钢,赵西卜.财务会计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长期股权投资方法转换篇10

abstract:UsingtheCaRmodel,thisstudyanalyzesthecharacteristicsoflong-termweaknessoftheshareswhichofferedbySpaC.inaddition,weexploresthefactorsoflong-termshareprice’sweaknessbytheuseofmultipleregressionanalysismethod.wefindSpaCinvestorsyieldreductionwhichcausesarbitragepossibilitiesincreasingisanimportantreasonforlong-termweakness.meanwhile,businessperformanceisalsoakeyfactorintheweaklong-termstockprice.althoughaffectinglong-termweaknessofstockpriceshavenosignificance,themarketfactorsinhibitsthepossibilityofturningtothestrongprice.

关键词:SpaC;长期弱势;投资收益率;企业经营业绩

Keywords:SpaC;long-termweakness;Roi;businessperformance

中图分类号:F83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5-0032-02

0引言

奥瑞金种业借由SpaC在成功美国naSDaQ上市后,从当时开盘的每股9美元开始上涨,最高时接近每股18美元,差不多翻了一番。而随后的2007~2009年,奥瑞金种业的股价也一直没有起色,最低甚至跌破每股2元。作为从2003年起在美国流行的新兴融资模式,为什么借由它上市的公司股价会持续走弱?本文以奥瑞金为例,运用统计和计量等相关工具对SpaC融资模式的长期弱势效应进行了全面分析,并提出相应建议。

1奥瑞金种业的SpaC融资之路的简要回顾

与中方奥瑞金合并的“纯现金”公司ChardanChinaacquisitionCorp由资深投资人组成管理团队发起成立后,它在otCBB市场进行ipo,并通过并购咨询公司锁定了中方奥瑞金,后又通过在英属威尔金群岛注册的originagritech公司以1000万美金加1000万普通股的形式取得中方奥瑞金通过在英属威尔金群岛注册的StateHarvestHolding公司的全部股权,在规定的时间内收购了一家高成长性企业。由于“纯现金”公司有了具体业务,符合转板条件,故在2005年11月9日从otCBB转到纳斯达克挂牌交易。截止2006年1月,SpaC投资者持有的认股权证全部转换完毕。

2研究假设

假设一:从宏观层面看,奥瑞金股价的弱势效应受SpaC融资机制的特殊性、naSDaQ资本市场、国内行业、产品市场变化和企业经营状况四方面因素的影响。这四个方面把企业内部和外部、国内和国外、资本和产品的因素考虑进去,从这四个方面选取解释变量,使得研究更说明问题。假设二:由于第三个方面的因素涉及的范围较广,且难以计量,把国内行业、产品市场变化中的因素都归结到企业的经营业绩上去。且随着企业的经营业绩的下降,奥瑞金股价的弱势表现越明显,从而方便对问题的研究。

3变量的构建

3.1事件点和样本的选取本研究是在选取的事件点上与传统股票ipo上市弱势分析上有所区别。一般来说,通过ipo上市的股票在计算CaR时都会计算从ipo后1月到某月的累积异常收益率。而通过SpaC上市的股票因为SpaC投资者有权证转换的问题,所以在计算CaR时都会计算从权证转换后1月到某月的累积异常收益率。本研究的样本选取都是截取2006年2月~2009年9月的相关数据,数据都来源于雅虎财经、奥瑞金种业向SeC提供8-k、424b、2005~2009年20-F文件。

3.2基于CaR模型的长期弱势分析本研究采用CaR模型验证奥瑞金种业在权证转换之后是否股价下跌而产生长期异常收益。本文参照股票ipo上市长期弱势的研究方法,在CaR、BHaR、Capm、Fama-French三因素模型等方法中选择CaR模型来进行分析。原因如下:第一,已有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证明了此模型的合理性。mok&Hui通过实证研究得到新股发行一年内是弱势的结论。[2]李蕴玮、宋军和吴冲锋提出ipo后股票三年显著弱势的观点。[3]第二,其他模型方法不适用于本文的研究。由于本研究选用时序数据,用其他方法的相关公式不能直接得到数据序列,影响最终被解释变量的构建。

3.2.1奥瑞金种业累积异常收益率的计算

CaR=-r

其中,CaR是奥瑞金种业在转换完权证后从第1个月到第t月的累积异常收益率,p是奥瑞金种业在转换完权证后第t月最后一个交易日的收盘价,p是奥瑞金种业在转换完权证后第t-1月最后一个交易日的收盘价,r是naSDaQ在奥瑞金种业转换完权证后第t月的收益率,t=1,2…

3.2.2奥瑞金种业累积异常收益率的相关统计分析

①计算结果。如图1所示,奥瑞金种业在转换完权证后第1个月到第t个月的累积异常收益情况(t=1,2…),CaR始终为负,表明奥瑞金种业股价一直处于长期弱势状态。②累积异常收益率的t检验:H0:CaR=0H1:CaR≠0

通过SpSS软件,我们得到双侧概率sig(2-tailed)=0.000,在95%的置信概率下,CaR(1,t)显著地不为零。

3.3解释变量的构建

3.3.1SpaC融资机制的特殊性首先,SpaC投资者在为实业公司融资上市后,期望通过股权的变卖来赚取高额的回报。由于在转换权证的过程中,股价会出现一个较大幅度的上涨,SpaC投资者可以套利来赚取其中的差价,且收益丰厚,故SpaC投资者的套利目的明确。一旦SpaC投资者集中套利,便会打压股价,使得价格长期弱势。另外,由于最终成交价由并购双方谈判得出,因此被并购公司的股权价格可能会低于直接ipo的价格,SpaC提供的市场价值往往低于传统ipo市场,[4]实业公司所有权被稀释,加之SpaC投资者的套利性,就会出现普通股价值不断缩水的现象。所以,本文从这两方面选定的解释变量为SpaC投资者持有期间收益率和股票的普通股价值。

①SpaC投资者持有期间收益率某SpaC投资者持有期间收益率为:r=×

r=×

r=r+r

其中,rrr分别是SpaC投资者持有a股奥瑞金种业转换权证前的普通股、b股奥瑞金种业由权证转换而得的普通股和两者之和的收益率,p是SpaC投资者权证转换完成后第1个月到第t月的平均股票价格,n是权证转换完成后的普通股股数,ω是除SpaC投资者的股份占比,d是SpaC投资者持有股票的天数,t=1,2…。预计影响方向:随着SpaC投资者持有期间收益率逐渐降低,套利止损的可能性就会越大,股价的弱势效应就会越严重。②普通股价值:eV(1,t)=p(1,t)×n。其中,eV(1,t)是权证转换完成后第1个月到第t月的普通股价值,t=1,2…。预计影响方向:随着普通股价值不断缩水,股价的弱势效应就会越严重。

3.3.2naSDaQ资本市场①权证转换完成后第1个月到第t月的平均日换手率(turnover)。预计影响方向:随着换手率的不断降低,股价的弱势效应就会越严重。②权证转换完成后第1个月到第t月的pSY(t)指标。预计影响方向:随着pSY值的不断降低,股价的弱势效应就会越严重。

3.3.3企业经营状况由于企业的经营状况指标只能从企业的季报、年报等相关文件获悉,而这些数据往往都是时点数据,无法形成时序的数据组,故本文将构建企业经营业绩的指标。借鉴投资者异质信念指标的构造方法①[5]和前文所述的假设一、假设二,CaR(1,t)=α0+α1r(1,t)+α2in(eV(1,t))+α3turnover+ε0。其中,ε0是剔除SpaC融资机制的特殊性和naSDaQ资本市场性所包含的影响因素后的企业经营业绩的指标,称其为achievement,t=1,2…。achievement=ε0=CaR(1,t)-α0-α1r(1,t)-α2in(eV(1,t))-α3turnover

4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4.1一元回归为了防止伪回归问题,首先先分别分析企业经营业绩的指标与累积异常收益率的关系、SpaC融资机制的特殊性的两个解释变量与累积异常收益率的关系,模型如下:

CaR(1,t)=β0+β1achievement+ε1

回归后得到:CaR(1,t)=-0.2181+0.8673achievement

(-16.0359)(16.2933)

经过回归、自相关和异方差的处理,在95%的置信概率下,F-Statistic值为265.4714,企业经营业绩的指标与累积异常收益率呈现显著地正相关关系,即企业经营业绩越差,累积异常收益率越低,长期弱势效应越明显。

4.2多元回归再根据假设一与假设二,加入SpaC融资机制的特殊性所包含的解释变量和naSDaQ资本市场所包含的解释变量,即r(1,t)、in(eV(1,t))和pSY(t)。在处理技术上,由于模型采用时间序列数据,本文采用加权最小二乘法处理异方差,广义差分法处理自相关得到最终的系数估计值和相应的t统计量和F统计量的值。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95%的置信概率下,企业的经营业绩、SpaC投资者持有期间收益率与累积异常收益率呈现显著地正相关关系,即企业经营业绩越差,SpaC投资者持有期间收益率越低,累积异常收益率越低,长期弱势效应越明显。

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加入普通股价值变量,在处理了自相关和异方差后,虽然通过了t检验和F检验,但是普通股价值与累积异常收益率呈现显著地负相关关系,这不符合我们之前的预期。原因在于模型中存在着变量间的多重共线性。由于SpaC投资者急于套利,获取高额差价,这使得普通股价值不断缩水。在模型中,SpaC投资者持有期间收益率与普通股价值存在着多重共线性,使参数符号与预期相背离。市场性因素pSY心理线,虽然参数符号与我们的预期一致,即pSY值越低,累积异常收益率越低,但对于累积异常收益率的影响并不显著。

5结论分析与研究建议

5.1SpaC股价长期弱势的原因如图2所示,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在SpaC融资机制的特殊性中,SpaC投资者的投资收益率减小而引起的套利性增大是股价长期弱势的重要原因。而对于SpaC投资者能够进行套利的原因就在于把使得SpaC提供的市场价值往往低于传统ipo市场的收购行为,即国际私募发行中使用的公司控制权安排――购股期权带入其中而导致的所有权稀释[6]。同时,企业经营业绩也是股价长期弱势的关键因素。而市场性因素虽然对股价长期弱势影响不显著,但也抑制了股价的转向强势的可能性。从SpaC模式而言,以套利为主,成长为辅[7],与看中公司成长性的初衷有悖,SpaC能够给投资者提供一种获得超额收益率的套利机会。

5.2美国市场的特点与SpaC融资模式所暴露的缺陷通过对于市场性因素的分析,我们发现美国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更多的依据公司的基本面,不是进行非价值性投资,不关注企业的内在价值,而跟风投机。美国市场相对成熟和理性。但从另一角度看,我们发现SpaC融资机制的不足。对于直接上市的公司来说,承销商在ipo结束后通常会直接成为该股票的做市商,维持交易的活跃性。但是SpaC上市公司却没有这一支持。

5.3建议虽然SpaC投资者具有运用购股期权进行套利的特性,但是SpaC仍然不失为一种节约时间和成本的融资模式。上市后由于SpaC投资者退出所引起的市场陌生感,实业公司可运用可转换债券来解决再融资难的问题。为了达到实业公司与SpaC投资者的共赢,在设计SpaC产品时,SpaC基金应逐步引入做市商制度,逐渐完善SpaC的退出机制。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SpaC将成为融资模式的又一发展趋势。中国私募股权基金可以借鉴其模式,弥补其不足,这有益于建设我国的多层次资本市场。

注释:①企业经营业绩指标的构建参照,陈国进,高黄远,王景.我国ipo长期弱势及基于异质信念的解释.第四届中国金融学年会,2007-10-28.中的方法.

参考文献:

[1]mokH.m.andHuiY.V..UnderpricingandaftermarketperformanceofiposinShanghai[J].pacific-BasinFinanceJournal,1998,6:453-474.

[2]李蕴玮,宋军,吴冲锋.考虑市值权重的ipo长期业绩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02,6:12-15.

[3]隋文香,温慧生.中国中资企业资本运作新路径――奥瑞金SpaC海外上市之路简评.中国种业,2007,6.

[4]陈国进,高黄远,王景.我国ipo长期弱势及基于异质信念的解释.第四届中国金融学年会,2007-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