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渠道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0:50:48

水利工程渠道管理篇1

关键词:农田水利;灌溉渠道;施工技术;后期管理

引言

随着国家对农业和农村的关注与扶持,我国农村的各项生产资料以及有了较大的发展。我国虽然淡水资源水量巨大,但考虑到人口数量,实际人均淡水资源是十分有限的。而农业灌溉的用水量巨大,所以我们要极尽可能采取措施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农田水利渠道灌溉工程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服务于农业生产,方便农田灌溉,在条件一定的前提下,采用科学合理的渠道布置和设备,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增强农村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关于农田水利渠道的工程方面,我们要从如何建造以及后期维护等方面来考虑,而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结合国家现有的三农政策,综合不同农村地域、环境条件、灌溉耕种作物以及当地实际水平等多方面来综合性的分析来使水利工程能够尽可能节省淡水资源并取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

1农田水利渠道工程现状及重要性

农田水利渠道工程是农田水利工程的一部分,在农业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小型农田水利渠道工程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而我国农村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大多数农民文化水平也较低,水利渠道工程一般只是满足灌溉需要,并不会科学合理的去布置建筑工程来节约水资源。大力发展农村水利工程,可以推进农村经济水平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保障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而农村水利工程施工标准要求低、配套设施较差等都会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阻碍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

2施工过程中的技术要点

农田水利灌溉方法众多,为了满足农田生产需要,需要选择有针对性的灌溉方式。中国北方地区最常使用的灌溉方式叫做低压管道输水式灌溉,该灌溉方式利用管道系统和水泵将低压水抽泵到田间,这种方式有灵活性大,不需挖修专门的水渠,且很少受地形限制。综合上述各种灌溉方式的优缺点,所以水利渠道工程施工的合理性和技术性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将结合施工技术对水利工程渠道的设计进行讨论。

2.1施工前准备

好的水利渠道施工不会按照传统经验来操作,施工员不是简单的对技术进行套用,而是通过实地考察,结合农田地势和布局,按照对水利渠道的要求和特点进行分析,规范设计施工程序。一方面要对勘察工作得到的数据和设计方案进行深入分析,然后进一步搜集资料、信息及数据,全面考察水利工程的可靠性和可操作性,再根据差异化的设计模式来设计当前的水利工程,促进工程的完善和地方条件的融合。另一方面,要在工程建造施工过程中,有完备的方案和规范进行指导,如果施工过程中遇到数据外状况,要做好应变处理。最后,施工收工前后,一定要做好细致的收尾工作,不为后期留隐患。所有工作的目的都是为了确保工程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能够最大可能发挥功效,减少不合理的缺失和资源浪费。

2.2粗砂垫层的施工

传统经验性的水利渠道施工容易引起恶性循环,会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在渠道工程中,粗砂垫层是比较基础的施工作业,它对水利渠道能够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在该技术的实际操作用,由于工作量的原因,一般采用人工施工并结合砌压机压实的工艺来夯实。该过程全程由有经验的师傅切身操作,能够及时校正和复测,尽可能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提高施工的技术质量。这一施工技术既符合农村经济发展状况,也能够减少修建渠道的经济投入,并提高工程的质量和效率。

2.3削坡施工技术要点

水利渠道工程的修建会对环境做出比较大的调整与改变,为了获得理想的成效,还需要考核削坡施工的操作要点,促使工程按时完工。在绝大部分情况下,一般采用反铲粗削技术,配以人工精削模式。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调整控制工程速度、减少忽快忽慢的工程进度以及保证工程的精度。采用两种技术联合的方式能够保证工程的可靠性及可行性,需要注意的是,在操作过程中,要自上而下,细节上的处理一般配以人工精削,针对基线做出准确把握,这样是为了保证坡面的平整和清洁。如果是较大的坡面,应该配以适当的机械设备。

2.4土工膜施工

农田水利工程在施工方面的技术已逐步完善,很多技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有比较高的专业水准,工程师傅会根据自然环境的特殊情况来做出临时性和灵活性的改进。土工膜的施工在开展过程中需要使用符合土工膜来实现,并复配焊接技术来实施施工。土工膜施工的目的在于提高水利渠道的防渗功能,使得水利渠道工程在运转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施工过程中,如果某些部位无法实现一次性合成,需要全方位的检查和分析,利用补焊工作来弥补和规范。对于已完成的施工位置,要实施积极地防护措施,如防晒,避免暴晒对已完成的渠道工程产生不良影响。

2.5渠道保温工作的实施

水利渠道除了上述施工技术要点之外,保温板和混凝土的施工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保温板的安装工作需要注意的是:要确保铺沙工作稳妥完成之后才能进行。施工要点主要有保温板开槽加糙方向要与错缝的位置相对应,需要反复核对,从开始杜绝错位安装现象。其次对于混凝土的施工,对于每一项细节工作,必须做出一个全面的把握,尤其要注意浇筑以及振捣工作。根据现场限制条件进行合理分析,采用恰当的施工技术来完成。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要极为注意应力因素、温度因素对该工程的影响,尽可能降低内部损坏的机率。总的来说,施工过程要注意连续性和全面性,施工单位要按照国家相关的规范要求,采用新技术、新设备以及新工艺,要遵循环境保护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合理规划,少占农田及耕地面积,保护自然环境和植被不被破坏。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还要注意确定水位最大位置。也要尽可能依附当地已有的设施和地势来建造,减少临时工程,严格把控质量,注意安全。

3水利工程后期维护及管理

3.1施工及成本管理

在施工过程中经常面临设计及施工过程管理方面的问题,一般农田水渠施工都会采取粗放式施工管理,这种方式会节省资金但会因管理不足而导致工程质量不合格,这就要加强人为关注和管理。成本方面,施工者要对造价等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对造价、预算以及工程时间等做好把控。而有些技术人员由于自身专业素养不够,难以对较为复杂的经济技术问题有一个好的把控,所以预算能力差。所以要建造水渠方要自行考量该方面问题进行多方面比较,以此来控制这方面问题。

3.2水渠工程后期管理及维护

虽然随着国家的重视大部分地区已经提高了对农田水利设施的后期管理工作,但是作为农村地区还是存在着水利工程遭到自然环境或人为因素损害而不及时修护、巩固以及改建等问题。同时因为缺乏维护管理资金,很多管理问题不能落实,导致建后工程无人管理,设备老化失修等一系列问题。这一系列问题的解决需要制定完善专门的管理机制,提高相关的监管力度。还需要专门人员对农村人员进行知识普及,阐明利害,让人们自觉产生维护意识。此外还要为人们提供专门的技术支持,避免想要维护而没有途径维护的窘境出现。

水利工程渠道管理篇2

(宁夏水利厅固海扬水管理处龙湾泵站宁夏同心751300)

【摘要】从当前的水利工程渠道维护与管理的整体情况来看,在加强人性化管理的同时,针对整个发展的现状进行思考,并围绕渠道建设的长效机制构建全方位的考核、奖励、惩处机制,形成技术性运用、制度化管理等全面化的管理模式,更好的发挥出水利工程渠道建设的长远效用,将有着很大的实际效果。

http://

关键词水利工程;渠道维护;管理措施

1.简述水利工程渠道维护与管理的现状

1.1安全隐患的客观存在

在水利工程渠道施工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加之水利工程施工是一项工程规模比较大,现场工程相对分散的管理层面,造成施工安全管理比较封闭,整体的安全性能不高,特别是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各种现代化的机械设备,在持续运转的高强度表现下,难免会出现一定的误差。因此,水利工程施工的安全隐患是客观存在的,譬如,一些水利施工操作人员有些是一些农民工,文化程度相对低点,工种分配的不同,造成安全适应能力各不相同,尤其是应变能力减弱,就会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

1.2传统技术的相对落后

在渠道建设的技术应用中,作为以前灌区的一项关键工程,由于受到工程设计粗糙、建设标准低、工程运行以及维护不足等的一些影响,造成渠道的整体效率不高,尤其是渠道边坡垮塌失事、渗漏等严重威胁灌区的安全生产,因此,思考如何提高灌区的输水效率,围绕渠道防渗、渠道边坡除险加固进行渠道的整治研究,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并在打破传统的砼分块浇筑的方法,形成更快、更好、更省的方法和技术的整体运用模式。传统的渠道防渗衬砌,多采用砼分块浇筑。分块间设伸缩缝,伸缩缝用柔性材料填充。内坡砼设排水孔,以消减地下水对砼衬砌块的浮托力。但这种方法,存在两大弊端:一是伸缩缝费工费料,造价高,且处理不到位易形成新的渗漏通道;二是普通排水孔在渠道运行水位高于地下水位时,渠道水会通过排水孔形成新的渗漏通道。

1.3管理机制的不够健全

在水利工程渠道建设与维护管理中,由于受到主观因素等一些影响,在综合的管理技术中,没有形成严格的管理机制,尤其是在渠道维护与管理措施中,没有形成强烈的质量安全管理意识,在对于整个技术的提升、综合模式的运用等多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有些单位对于渠道管理仅仅是停留在传统的管理模式,没有严格按照整体的需要,尤其是不能更好的把握整个工程的建设需要,在维护上不能采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造成主观与客观双重压力的作用失效,不利于整体效能的发挥。

2.分析强化水利工程渠道维护与管理的重要性

2.1提升整体经济效益的渠道

水利工程渠道维护是一项系统化的管理工程,尤其是其中水利工程渠道管理中实行管养分离,采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综合使用维修以及养护措施,对水水利工程建筑物以及机电设备的日常维护与修缮显得更为重要。在水利工程设备管理中,对机械实行常规化的管理与维修,在实际管理中,通过采取规范的设备管理措施,对各种设备给与规范化的管理,譬如压路机、推土机等等设备,通过可视化、技术化、现代化的应用手段,从而提升设备的整体应用能力,构建充满活力的发展空间,更好的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给予管理与维修,能更好的为工程企业节约费用,将设备的每一个技术点运用到实际工程建设之中,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

2.2确保沿线安全运行的重要条件

在水利工程渠道日常维护与护理的措施中,其中水工建筑物及机电设备的日常维修与养护成为确保供水沿线安全生产运行的必要前提条件。采取经常性的、定期性的设备检修,尤其是通过对机电设备的检修,形成沿线供水系统的全面化构建,能减少对生活等各种不良影响。采取以“八定”,即定人、定点、定量、定周期、定标准、定表格、定记录、定流程,为主要内容的设备点检制度,加强设备计划性预防性检修力度,从而有效的改善员工在生产中的理念,形成自主维修、全面进步的良好优势,更好地为沿线供水需求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障。

3.探讨强化水利工程渠道维护与管理的有效措施

3.1工程概况

水库位于黄海462.11m处,干渠为21Km,其中左干9Km,右干20Km,支渠163Km,左干设计流量0.5m3/s,右干设计流量2.0m3/s。

3.2维修技术的整体运用

针对出现的各种问题,采用维修技术的综合运用。一是坝体裂缝的技术处理。裂缝是由于坝体混凝土材料内温差变化所引起,同时也会受到材料水分丢失等因素影响。从调查结果来看,坝体裂缝多数为横向裂缝形式。处理裂缝病害时可选用填补技术、灌注技术、浸入技术等。如:灌注技术,选用高性能的水泥砂浆,把粘合材料注入裂缝中,从而发挥出较好的凝固效果。二是坝体支护的技术运用。对坝体结构设置支护体系,实际上是一种防御性的维修方法,在病害发生之前加强结构的巩固。如:养护期间,施工人员对遭受水利冲击较大的区域添加支护结构,可增强坝体抵制外界力作用的破坏。此外,可适当采用钢筋网作为支护体,将其摊铺在坝体表面后喷洒水泥砂浆,待其凝固后即可发挥出较好的稳固作用。

3.3加强队伍建设

在具体的管理机制上,通过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以及规范管理技术和规章制度约束,在设备维修与养护上,促进维修人员自身素质的提高,并围绕工程建设的每一个需求点,实行现代化的管理理念,更好的创新企业员工在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上的整体创新,让员工在设备管理中对在设备管理中表现突出,工作积极、成效显著,起到鼓励先进、鞭策落后的作用。将管养分开,把养护作业推向市场,管理部门重点加强路况普查、检测与评估、养护作业的招标与质量监督,完善机具、机械的保修保养制度,责任落实到人,并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定期进行检查。量化考核,保证设备的完好率;再次,严格把住计划和资金管理这关,确保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继续加大工资的定额考核和强化管理,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稳定管理维护队伍,增强整体凝聚力。

3.4渠道防渗无缝施工技术的研究

在无缝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上,可以结合考虑当前的砼渠道防渗技术,对于砼渠道防渗技术,具有很多的优点,一是防渗透的效果很好,并且经久耐用,如果注重对混凝土的养护工作,可以大大提高整体的使用率。二是糙率小,输水流量大,一般糙率为0.012~0.018,允许流速为3~5m/s,混凝土本身的耐冲流速可达10~40m/s。因此,可加大渠道坡降,节省连接建筑物,缩小渠道断面。占地面积和建筑物尺寸相应减小,可大大降低造价。因此,在具体的技术运用中,首先要思考这些优势的发挥,为了更好的发挥砼防渗面板与温度的适应能力,并且阻止渠床基础部分不均匀而造成沉降等现象,在具体方案的设计应用中,可以采用伸缩缝技术的运用,就是规定纵向、横向分缝的宽度,一般宽度在5-8cm,但是,这种施工的造价相对高一点,还可以进行适当的技术调整。

3.5加强水库综合管理与监督

加强日常水库渠道巡查,对渠道施工中的违规行为,做到随时发现随时处理,杜绝违规行为事态扩大;定期开展渠道集中整治行动,确保渠道开发活动有序开展。建立现场巡视制度,经常对渠道使用范围、深度、数量及弃料等进行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到位。建立健全案件查办、审理、批准、执行四分离制、执法违法错案追究制、案件公示制、公开举报制等规章制度,提高办案水平,形成渠道维护与管理的具体模式,更好的确保渠道运行的整体质量。

水利工程渠道管理篇3

【关键词】农田;渠道;设计;水力;断面

引言

农田水利工程中的渠道设计和施工与整个农田水利工程系统运行的稳定和高效有着直接的关系。科学和合理的进行渠道设计和施工管理,有利于实现农田的防洪涝。必须结合实际情况深入的对农田水利工程渠道设计和施工管理进行研究,确保渠道工程设计和施工能够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某农田水利工程新建取水坝3座,维修改造取水坝1座,主干渠衬砌15.5km,支渠衬砌10.59km,排洪曹1座,管涵12座,机耕路6.9km。根据该灌区水土资源平衡条件,水源来水充足,在本灌区内根据土地利用规划成果,项目区设计灌溉面积5003亩。灌区设计保证率采用p=80%。该项目工程分别为多条排灌沟渠设计,设计主要建筑物为进水口及渠道。

1农田水利工程渠道设计的原则

在农田水利工程渠道设计中主要是按照以下原则进行设计:(1)在渠道设计的过程中要确保灌溉用水的单位水量能够实现最大的效益,换句话说就是要对单位水量的灌溉面积和灌溉效果进行提高。(2)渠道设计要与除涝、防洪、排渍、航运、水电以及城市的工业生产、居民生活用水进行结合,应当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相符,确保干旱以及洪涝灾害能够得到综合治理。(3)渠道设计要确保在灌溉区域中水资源平衡的基础上,分析灌溉的效益,之后选择合理以及科学的灌溉渠道设计方案。

2渠道设计要点

2.1水力计算

在渠道流量设计中,考虑到其主要任务是灌溉输水,设计流量都是为农业灌溉用水,渠道灌溉方式按续灌设计,流量设计中考虑30%加大流量。同时,考虑工程措施选择,衬砌结构为C15混凝土渠道,糙率取为0.017。渠道设计流量按下式计算确定:式中:Q-渠道的设计流量(m3/s);q-设计灌水率(m3/s•万亩),项目区的设计净灌水率为0.61(m3/(s•万亩));a-渠段的灌溉面积(万亩);J-渠道流量加大系数,取1.3;η-灌溉水利用系数,取0.70。

2.2渠道横断面设计

为了对土地资源进行节约,对渠道工程量进行减少,进而降低成本,与实际地形以及地质土壤性质进行结合,在原来的断面的情况下,对渠道断面进行优化设计。

2.2.1纵断面设计

纵断面的设计主要是渠道底坡的设计,渠道底坡尽量结合原渠道的底坡,有效的避免大量的挖填方的出现;对于续建的渠道不但要避免出现大量的挖填方,还应当对渠道灌溉以及排水的高程要求进行满足。该项目多为渠道改造及防渗衬砌工程,主要采用改造、衬砌、修复以及防渗等措施都原本的渠道进行有喜爱的处理,以此提高渠道的输水能力,进而满足下游农业的需求,所以本次渠道的端面设计是将渠系建筑物的进出口高程作为固定高程,以此来推求渠段的纵断面坡降。

2.2.2糙率的取值

渠道断面设计中糙率的取值及其重要,本工程根据相关规范结合实际情况选取15混凝土糙率为0.017,m7.5浆砌石糙率为0.025。

2.2.3流速控制

为确保渠道不冲不淤,渠道断面设计应选取合理的流速,流速过慢则导至渠道淤积,流速过快则会造成冲刷影响,给下一级渠道取水带来不利影响,特别是项目区渠道渠线较弯曲,水流过快将对渠道边坡稳定造成不利影响。渠道断面的设计要综合以上几个方面同时考虑,选取最优断面。

2.3建筑物设计

在地质稳定地段采用C15混凝土梯形衬砌断面,坍塌地段采用挡墙结合埋石混凝土梯形断面衬砌型式。各类排水建筑物设计均应做到结构合理、安全适用、便于施工和管理,有条件和需要时,尚可考虑其造形美观。各级明沟排水的设计流量,应根据其控制面积与产汇流条件,排、灌综合利用的沟道,在满足排水设计流量的条件下,还应考虑其他利用方式的流量要求。根据当地或临近类似地区实践经验,按照治理区的作物种类、土壤特性、水文地质和气象条件等因素确定,各条排水明沟应根据治理区的地形条件,按照高水高排、低水低排、就近排泄、力争自流的原则选择线路。

3农田水利渠道施工管理

3.1现场勘察与临时设施搭建

深入现场及时了解施工地质情况,水文等资料,设置合理的试验室,搞好风、水、电系统及临时设施,为保证工程顺利进行和搞好施工质量奠定基础。

3.2设备及物资准备

加强对原材料、半成品的质量检验及复查工作,及时索取有关材质单、出厂合格证明等资料,并按规定保存与上报。认真组织施工所需设备的进场管理,加强对机械设备正常检验与保养。严格把好材质关。工程上使用的原材料、半成品和各种加工预制品要坚持检验制度。①要有建筑产品认可证;②要有质量证明书和试验报告;③成品或产品要进行标识。从而杜绝不合格材料、产品用在工程上。必要时对已有合格材质证明的材料进行复检,根据使用部位及时转抄材质证明资料,便于追查。这是一项重要工作,必须常抓不懈,贯穿工程施工的全过程。

3.3精心编制关键工序、特殊工序的施工作业设计

根据工序的性质、规模、特点、结构形式,事前由总工程师组织编制好作业指导书,由工程管理部负责进行技术交底,由质安检监人员检查和监督。做好施工过程中对质量要求、操作规程、质量巡视检查与隐蔽工程检查工作。例如对混凝土质量提出对策,要求混凝土质量处于受控和稳定状态,制定监控措施。

3.4坚持自检、互检和预检制度的落实

各工种操作员应该自觉进行自检,班组内部成员之间应进行互检;上道工序转入下道工序之前各工种负责人应进行交接检查。这样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将分项工程施工中产生的不合格品清除在萌芽状态之中,保证分项工程质量达优达良,从而以分项工程优良来保证总体工程质量优良。

3.5狠抓质量通病的防治和成品保护工作

防治质量通病,结构部分要治“粗”治“裂”;平面立面要防“漏”防“变”。成品保护要采取“护”、“包”、“盖”、“封”等有效措施。“护”就是保护成品不被踩坏、撞坏;“包”就是进行包裹防污染。

3.6施工要点控制

工程所用材料(水泥)应有厂家出据的产品合格证书、产品性能检测报告;粗骨料及砂料应进行性能检测,所采用的石料应满足规范要求。本工程砌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a级,砌筑基础前应校核放线尺寸,轴线、高程充许偏差应符合要求不能大于或小于10mm;砌筑顺序应符合以下规定:①基低标高不同时,应从低处砌起,并由高处向低处搭砌,搭接长度不得小于基础扩大部份的高度;②砌体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当不能同时砌筑时,应按规定留槎、接槎。混凝土、砌筑砂浆所用水泥应为合格产品,混凝土拌制严格按照相应规程规范;砂料不得含有有害杂物,含泥量不得超过5%。砂浆应随拌随用,拌制好的砂浆应在3h内使用完毕。砂浆试块强度需符合设计规范要求。砌体采用的石材应质地坚实,无风化剥落和裂纹,色泽均匀有新鲜口面,座板口面宽度不得低于20cm,长度不得低于30cm,厚度不得低于30cm。上下两面平行,大致平整,无尖角、薄边。浆砌石砌筑应符合以下要求:①砌筑前应在砌体外将石料上的泥垢冲洗干净,砌筑时保持砌石表面湿润。②采用座浆分层砌筑,铺浆厚宜3~5cm,随铺浆随支砌,砌缝需用砂浆填充饱满,不得无浆直接贴靠,砌缝内砂浆应用扁铁插捣密实。③上下层砌石应错缝砌筑,要求布排丁、顺砌石,砌石应内外搭砌、上下错缝、拉结石、丁砌石交错设置,砌缝应横平竖直,上下层竖缝错开距离不应小于10cm,丁石的上下方不得有竖缝;④砂浆初凝后,若需移动巳砌筑的石块,应将原砂浆清理干净,重新铺浆支砌。⑤砌缝内应砂浆填充需饱满,饱满度不得小于95%。⑥砌筑好后的水池边墙、底板必须平整、顺直,弧弯必须平滑自然。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渠道的设计和施工管理是重中之重。为了对整体设计和施工质量进行保证,不但要遵循基本原则,还需要把握设计要点,采取有效的施工管理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工程获取最大的保障,进而确保其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参考文献

[1]师李军.分析小型农田水利渠道设计与施工[J].中国水运月刊,2013(10):231~232.

[2]刘加义,金成哲.农田水利渠道设计与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探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7):241.

水利工程渠道管理篇4

1做好渠道防渗漏维护措施

水利工程渠道出现渗漏多数原因是施工过程中不注意清基、渠道土料质地较差或者是夯实较差,渠道中如果存在裂缝或洞穴,再加上常年累月的渗透压力,很容易使其出现渗漏现象。针对渠道出现的这些问题,我国的解决措施主要有加用防渗层或者是改变渠道渠床土壤透水性能,总结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维护解决措施。

(1)在渠道渠床表面上铺设不透水防渗层,防渗层材料一般由三合土、粘土及卵石等组成。透水性较大砂质渠床铺设最好用有一定厚度粘土地衣渗层。护面湿度在20%-25%时,渠床铺设应设置在5-10厘米,以加强其夯实感。如果渠床上不存在冲刷及冰冻情况,可以将有良好防护面干裂作用的细石及砂铺设在上面,厚度为10厘米。相关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黏土厚度增加,防渗效果越来越好,渗水量也随之减少了50%-70%。卵石护面也是一种较好的方式,沙砾层厚度应为30厘米,应该先砌渠底,再堆砌渠坡,发挥渠底的反拱作用。对堆砌好卵石应给予及时灌封及嵌缝措施。

(2)浆砌石防渗漏方法:这种方法具有抗冲耐磨、性能坚固等方面优点,已经广泛地应用在渠道维修过程中,防渗层厚度常常依据石料大小确定,防渗层厚度常设置在20-30厘米之间,应使用不同标号水泥进行水泥砂浆的砌筑,断面应以梯形与矩形为主。按照每隔20-50厘米设置伸缩缝,更好地适应温度变化。渠道防渗漏最重要的是选用可靠技术、进行就地取材及缩减造价,确保其具有足够强度与耐久性。

2做好渠道运行的防冻维护措施

水利工程渠道出现冻胀现象及冻胀程度与当地土质、土中含水量等关系非常密切。经过相关的工程实践建设研究表明:水利工程的混凝土渠道防冻维护需要从这些方面考虑:规划布置渠系、处理基土及施工质量等等。如果渠道改建或流量不大于1立方米,最好使用矩形断面取代梯形断面,从而达到防冻胀的目的。也可以采用沿渠线种植树木方法来改善其基土环境,但是应该选取那些根系发达树木来种植,这样才会有较好的防冻效果。渠道出现冻胀之后,使用最广泛的解冻方式是消减冻胀法,也可以使用换填法,它使用了戈壁料、砂作为原渠基土,但是这些材料施工起来有较大难度,在冻土层深度以下才能使用,因此其在北方地区不适合用,这是因为北方的冻土层厚度较大,应选择合适地区使用换填法,防止出现事倍功半的现象,劳民伤财。近几年来,我国经济技术不断发展,相关人员研发发现了一些新型材料,这些材料也都广泛地应用于工程维护中,普遍采用苯板保温措施,苯板的10厘米厚就相当于100厘米的戈壁层厚,有很好的保温效果,这样极大地节省了工程费用,开挖断面也不用扩大。

3做好渠道运行防瘀维护管理措施

水利工程渠道管理篇5

关键词:农田水利渠道;维护;管理措施

农业生产,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事业,对于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水利工程的建设,能够为生农业产提供较为充足的水源,为促进农业生产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农田水利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是民生事业发展的重要工程设施,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影响,同时还能够有效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如何做好农田水利工程特别是农田水利渠道的维护和管理,这是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1我区农田水利渠道维护和管理的现实状况

1.1农田水利渠道带病运行情况突出

我区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区,农田水利渠道分布比较广泛,仅流量为0.2m3/s及其以上的渠道就有228条、长度695.7km、渠系水工建筑物3631处。大部分农田水利渠道都是建于上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的土渠,渠系水工建筑物也比较老旧。虽然近年来通过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中央财政补助县级国有公益性水利工程维修资金项目等工程项目的实施,我区农田水利渠道现状得到较大改善,但仍有一半左右渠道带病运行,渠道年久失修、甚至破损、垮塌。渠道内水体污染严重,沿岸的企业及农户直接把污水排放在渠道内,农户随意将生活垃圾和农作物倾倒在内,造成渠道淤积严重,渠水浑浊、发臭。同时,占用渠道管护范围、渠堤被开垦种植、在渠道上非法搭桥建房情况屡禁不止。这些现状情况使农田水利渠道不仅不能充分发挥其功能,而且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制约着我区农村经济的发展。

1.2农田水利渠道管理不到位

一是实行农村税费改革之前农田水利工程投入主要是基于国家以及地方政府主要采取工程建设补助的形式投入,受益村社投工、投劳等形式建设农田水利工程,当时农民积极性高,工程维修养护好,粮食产量大幅增加。随着群众温饱问题解决后,国家减轻农民负担,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同时农作物收入远不能满足正常的生活开支,大量劳动力转型城市劳作,群众积极性变差了,损毁的农田水利渠道工程不能得到及时的修复;二是国家投入的项目工程没有周全考虑项目建成后的运行维护费用即:谁出经费,谁来管理,造成管理人员经费不足,管理设施简陋等现象,致使部分项目建成后无人维护管理,形成重复建设、浪费人力、物力、财力。这种管理不到位的维护管理意识,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三是基层水利人员待遇较低,同时不具备较强的技术实力,业务能力普遍偏低,缺乏学习动力,无法提升专业技术水平。因此,很难肩负起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运行维护管理工作;四是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由于受人员素质、执法装备等条件限制,导致执法力度不够,涉渠违法及违规的行为时有发生。乡镇及村社管辖的渠道,无专人管理,一般都是在出现比较严重的后果后才被发现,问题更为突出。

1.3农田水利渠道维护资金不足

干渠、支渠、跨乡斗渠,这都是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管理范围。我区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是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况且水费标准几十年没有改变,单位有限的水费收入要维持单位自身运转,管辖的农田水利渠道主要依赖争取上级资金进行建设,单位只能处理一些应急抢险抢修工程,日常维护资金严重不足。其余的斗渠、农渠、毛渠虽属于乡镇或村社管辖,但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也只能依赖上级资金投入。要将全区所有渠道工程彻底整治完毕,需要十分庞大的资金投入,仅仅依靠上级资金投入,那将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大部分建好的末级渠系工程基本处于无人看管、无人维护状态,大大缩短了工程寿命,工程效益日渐降低,并且重复建设过多地耗费了国家投资,不利于水利事业的长远发展,也阻碍了我区农业生产的发展。

2农田水利渠道的维护与管理措施

2.1明确产权,明确各自的权力、责任、义务

对于干渠、支渠、跨乡斗渠明确由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负责,产权归其所有,工程的调度以及运行维护由其负责;对于其余斗、农、毛渠由乡镇或村社负责。权责下放后,由于没有管理规范用于指导和规范乡镇或村社开展渠道工程的管护工作,并且水利工程带有公益性,产生的经济效益差,乡镇或村社对这些工程设施的管理没有积极性,在没有任何监管和激励或处罚措施的情况下,这些渠道工程常常处于基本没人管理的状态。因此,在明确产权的基础上,既要给予政策保障乡镇或村社负责渠道工程运行管理的资金来源,也要明确责任,对于因管理不善造成渠道工程难以发挥效益的要给予处罚。

2.2增加农田水利渠道的养护资金,开辟投资渠道

首先,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加大地方财政投入,在有资金保障的情况下尽量集中治理,保证投入的资金不分散,形成完整的工程配套体系,给后期运行管理打下基础。其次,根据水利工程设施的性质和效益分别制定运行维护管理及资金筹措方案。对于纯公益性质的,各级政府应保障管理维护费用的投入;对于有一定经济效益的,譬如:柚子协会、葡萄种植协会、川芎协会等有收入的村社并且是受益村社,可以吸引他们的资金投入来改造、维护渠道工程;对于公益性与经济性兼有的,则可采取政府补助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运行管理投入模式。再次,在工程建设资金中设立工程维护基金,通过建立运行维护补偿基金的形式调动管理单位的积极性,促进管理单位加强工程运行维护管理工作。同时充分调动农民用水户协会积极性,从政策上、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使其发挥作用。

2.3逐步提高农田水利渠道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农田水利渠道的维护和管理工作,是不能离开人的重要参与的,需要相应的管理人员不断付出努力。想要不断加强农田水利工程渠道施工建设的质量,就需要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经验,逐步提高农田水利渠道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这其中能够通过不断开展一些培训和教育活动的方式进行。通过定期开展一些业务培训活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相应管理人员对于该项工作的工作负责意识,增强他们的学习能力。加强农田水利渠道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对于提高农田水利渠道的整体维护和管理水平,保证农田水利渠道正常运行,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效益,具有良好的作用和意义[5]。

2.4加强水利法律法规宣传,加大水行政执法力度

为了杜绝一切人为破坏农田水利渠道工程、影响农田水利渠道安全运行及渠道水质的行为,从而推动我区农业经济的发展,必须加强水利法律法规宣传、加大水行政执法力度。一方面在全区范围内采用媒体宣传、宣传标语、宣传车、发放水利相关法律法规文字资料等宣传方式,普及群众的水利法律法规知识,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自觉遵守水利法律法规的各项规定,并且参与到农田水利渠道工程的维护管理中来。另一方面区水务局应当尽快组建水行政执法大队,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执法水平,并且配备执法装备,对一切违反水利法律法规的行为,予以相应的处罚,加大惩处力度。

2.5建立健全农田水利渠道的养护和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农田水利渠道的养护和管理制度,能够为养护和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制定好农田水利渠道养护和管理的标准,严格地予以执行,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养护和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完善合理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对于农田水利渠道的养护和管理工作十分重要。同时还需要注意的是,考核监督工作,对于具体的农田水利渠道养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2.6加强农田水利渠道的日常管理工作

在对农田水利渠道进行维护和管理时,需要针对其中的众多工作进行日常的巡查,以达到加强农田水利渠道日常管理工作的目的。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时进行相应的纠正工作,能够有效防止更大风险的发生。进行定期的渠道整治活动,对于农田水利渠道维护和管理工作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抽查,能够有效保证渠道的正常使用。保证渠道管理和养护工作中每个环节都能够到位,才能够有效保证养护和管理的效果。

3总结

农田水利工作可以反映出水利事业的发展水平。农田水利渠道运行维护管理工作,需要的是政策的支持,需要的是进一步放宽社会资本投资水利建设的市场准入门槛,需要的是管理者的责任心和服务意识。管理者应多做调查研究,更多的关注民情民生,相信农田水利渠道运行维护管理工作终将有大发展。

作者:袁利萍单位:眉山市彭山区江口水务管理站

参考文献:

[1]何晓芳.分析水利工程渠道维护与管理措施[J].科技与企业,2013(9):9-11.

水利工程渠道管理篇6

【关键词】渠道工程;管理养护;防渗;措施

一个设计合理的渠道工程,其工程效益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工程管理和用水管理的好坏。工程管理是对渠道和建筑物进行管理养护,从而提高工程质量,扩大工程效益,防止工程事故发生,使渠道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用水管理主要是根据作物用水和水源供水情况,合理进行引水、蓄水、配水、灌水,从而达到充分利用水源、促进农业增产的目的。笔者对渠道工程的管理养护提出一些意见,以供参考。

1.渠道的管理养护

渠道线路长,涉及范围广,管理内容多。渠道管理养护既是一项技术工作,又是一项群众性工作。搞好渠道管理,要落实水利产权制度改革的方针和政策,贯彻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要勤检查、勤维修、勤处理,做到治早、治好。

1.1渠道养护的工程措施

渠道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的原因,难免出现淤积、冲刷、滑坡等不正常现象,必须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改善渠道的不良状况。

①针对不同的淤积原因,应采用不同的防淤措施,如:控制水源含沙量;及时清除阻碍水流的杂草、砖石、土块等堆积物;加大经常发生淤积渠段的纵坡或缩小其断面;在沿渠道有泥沙流入的部位,设拦洪沟或沉沙地;对已被淤积的渠段,放水前及时清除淤沙等。②为了防止渠道冲刷,对受冲刷的渠段,或加以砌护,或减小纵坡,或加大断面尺寸。对局部冲刷的渠段,多采用块石或卵石砌护,在急弯渠段,应将转弯半径加大到符合要求的长度,或进行截弯取直。③为了防止渠道决口、溃堤等事故,对由于沉陷、淘刷、脱坡而形成的薄弱渠段,要及时进行加高培厚,渠堤裂缝可用挖槽回填的办法及时处理,滑坡渠段可采用削缓边坡,混凝土砌筑等措施加以处理。④为了减少渗漏,除应做好渠道砌护和田间配套工程、提高灌水技术、改革灌水方法外,还应采用适宜的防渗措施。⑤为了防止洪水危害,盘山渠道要做好防洪排水工程。在管理运用过程中,逐步对占地多、用水不便、地质条件不良、渗漏量大等不合理的渠道进行修缮和改建。

1.2渠道的防护和检查

为使渠道一直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保证工程正常运行,必须在采取必要的养护工程措施的基础上,做好渠道的防护和检查。渠道的防护和检查一般包括以下内容:①严禁在渠道上、挖洞及堆放柴草等杂乱物品。②不在渠道中打坝堵水或修筑有碍输水的设施;不擅自在渠道上开挖明口或埋设暗管取水。③为保证正式放水后不发生事故,新建、改建和年度岁修以后的渠道,正式放水前要进行试渠,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为保持渠道水流稳定,在进行流量调配时,流量的增减要比较缓慢。④有计划地在渠道两旁进行造林绿化。⑤进行渠道检查和岁修,除经常性检查外,应加强放水前和放水过程中的巡视养护。每年放水结束后或来年放水之前,对渠道进行全面检查和维修。

2.渠道的管理养护

良好的渠道和齐全完好的渠系建筑物是实施灌区水量调配的必要条件。因此,不但要管好各级渠道,还必须管好各种渠系建筑物,使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才能保证灌区水量调配的顺利进行。

2.1渠系建筑物的管理养护措施

渠系建筑物的种类较多,各种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和作用不同,所处的工作环境也有较大差别,有的埋在地下,有的架于空中,有的落差较大,因此,管理养护措施各不相同。

2.2倒虹吸管的管理养护。倒虹吸管埋于地下,为防止压破管身,震坏管基,上面应避免施加过大的压力或震动,管道应按设计流量放水,不应随意增加流量,以免胀破管身;倒虹吸进口应设拦圬栅,应有沉沙、排水设备。

2.3闸门的管理养护。闸门定期检查,并加以记录。一般1~2年涂抹1次防腐防锈材料,及时更换损坏的零件和木板,要使启闭机件灵活,闸门应紧密嵌合于闸槽内。渠系建筑物亦应采取一些必要的防护措施。如严禁在建筑物附近爆炸,不准在建筑物上施加超过设计规定的荷载,不准在护坡、翼墙上设置重物。木质建筑物裂缝以油灰填塞,附近不准堆放干柴或其他易燃品。

3.渠道防渗

3.1渠道的防渗措施

目前,我国采用的渠道防渗措施较多,大体可分为2种类型。一种是改变渠床土壤的透水性能,如压实法、人工挂淤等方法;另一种是在渠床表面加做防渗层,如用粘土、三合土、卵石、块石、砼等,较常用的防渗措施有以下几种。

3.2压实法。人工或机械夯压渠底及边坡,使土壤密实,减少透水。此法适用于较黏重的土壤。在夯实前,必须清除渠内杂草,并使土壤保持一定的湿度。试验资料表明,各种土壤压实的最优含水量为:砂壤土12%~15%;黏壤土15%~25%;黏土25%~28%。经压实后的土壤容重应达到1.5~1.7g/cm3,压实厚度应不小于25~40cm,压实后一般可减少渗水量70%~90%。该防渗措施可以结合渠道施工进行,投资较小,但防渗效果不能持久。

3.3在渠床表面设不透水防渗层。不透水防渗层一般有粘土、三合土、卵石、浆砌块石、混凝土5种。粘土护面。其是一种在渠床表面铺设并夯实的具有一定厚度的黏土防渗层,适用于透水性较大的砂质渠床。黏土护面一般可以就地取材,造价低,防渗效果好。试验结果表明,防渗效果随着黏土厚度的增加而提高。缺点是容易干裂,耐冲能力差,且表面易生杂草。

三合土护面。用白灰、砂、黏土按一定比例加水拌匀后,在渠床表面铺筑1层防渗层。配料比例按重量计。铺护时,一般先铺边坡,后铺渠底,铺护厚度视渠道大小而定。较大渠道一般应使夯实后的厚度达15cm。三合土护面的防渗效果好,抗冲能力强,不生杂草。据试验资料,当护面厚度为15cm时,渠道渗水损失可减少90%。

混凝土护面。混凝土护面坚固、耐久、防渗效果好、抗冲性能强。一般可减少渗水量90%~95%,允许流速可达5~8m/s,从而可大大缩小渠道断面尺寸,减少渠道及渠系建筑物的工程量。目前,多采用砼板或砼“U”型槽砌护面,可预制亦可现浇。

综上所述,渠道防渗的方法较多,选择时应尽量做到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造价低廉、技术可靠,能达到预期的防渗效果,有足够的强度和耐久性,便于施工和管理。

总之,渠道工程的管理养护对渠道的正常运行以及灌区的合理灌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灌溉管理工作中,应引起高度重视。渠道工程的管理养护是一项系统的、艰巨而复杂的工程,还有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赵保信,葛瑞发,刘民.海林市水田现代农业项目渠道工程设计施工实践[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1(4):293.

[2]李根红.浅谈小型农灌渠道工程设计与施工质量控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20):49.

[3]郭学美,孙兴超.灌区渠道工程质量的控制与管理措施[J].水利技术监督,2011(4):16-18.

水利工程渠道管理篇7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渠道设计;施工管理

0引言

近些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较快,农业经济也进入了全新发展阶段,在现代化农业项目施工中新技术与新材料有效应用。目前在农业发展地区通过修建农田水利渠道能够满足农业发展排涝要求,还能为农业生产稳定发展提供规范化水源灌溉,对提升农田总产量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农田水利渠道在规划合计与施工建设中存在较多问题,要在问题分析基础上提出具体应对措施。

1农田水利工程设计中的渠道设计与施工原则

当前农田水利工程在渠道设计中为了确保其科学性有效提升,在设计与施工管理中需要遵循相关原则。在农田水利渠道设计中需要以农田实际情况为基础,然后在施工活动开展之前需要做好勘察设计工作,确保设计方案合理性有效提升。在农田水利渠道设计中,相关部门需要对工程区域施工地形条件等进行勘察,对施工区域深挖方、高填方、危险地段进行标记,对设计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能够全面提升农田水利工程应用功能提升提供保障。在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与施工需要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在工程项目建设区域基本地形条件上进行设计。如果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区域地形地势较高,需要对灌溉渠道进行设计。在地势相对较低的区域,要注重排水沟设计,这样能够确保渠道灌水和排水稳定开展。对灌溉渠道进行设计时,要根据洼地与高地进行划分,有针对性进行设计。此外,在水利渠道设计过程中需要对田地与民房占用情况进行分析,尽可能避免出现交叉问题。农田水利工程渠道设计目的主要是为了确保农田灌溉用水效率全面提升,确保农业种植活动稳定进行。在渠道设计过程中,要对地形、横断面、地质、渠道等问题进行分析,对支渠与干渠进行合理设计,全部各个设计规范方案可行性有效提升。通过强化农田水利渠道设计能够满足现代化农业生产用水要求,还能对农田生产区域防洪防涝问题进行调节。农田水利工程渠道设计中为了确保其可行性有效提升,需要对排水、灌溉渠道合理合理,避免农业生产区域土壤盐渍化问题加重。在设计中保障渠道设计需要绕开危险地段,对渠线周边需要适度布设排洪等基础设施。在设计中需要明确经济性原则,对项目施工高成本进行控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确保渠道施工与区域行政规划、社会规划、土地规划相互协调发展,便于管理活动有序开展。

2当前农田水利渠道设计与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渠道设计中的问题

农田水利渠道设计是水利工程施工的基础,然后要遵循相关设计原则。目前部分区域农田水利渠道工程衬砌设计过程中未能遵循相关要求,导致农田水利渠道工程施工质量较差。有相关设计部门未能结合施工现状展开设计,对设计环节缺乏优化措施。这样导致后续施工阶段需要对设计方案进行整改,拖延了施工进度,增加了施工总成本。在设计过程中未能对跌水展开设计,在部分规模较小的工程项目设计中,参与项目建设的设计人员未能对项目施工现场开展实地勘察,单方面通过施工材料、数据信息进行叠水设计,降低了设计准确度,施工难度增大,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扩大施工总成本。

2.2渠道施工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农田水利渠道工程施工质量和工程项目建设效益与水利设施使用寿命具有直接联系,如果施工质量难以提升,对导致工程建设效益降低,水利设施应用寿命缩短。目前我国在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要求在不断完善,管理技术应用也较为先进,但是施工过程中未能全面遵循相关施工标准,导致施工活动执行过程中存在较大难度。目前农田水利渠道施工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在标尺方面,施工中相关技术人员未能制作标尺,制作误差较大,导致卡尺中心线和渠道中心线难以有效对应,致使开挖施工质量不能全面提升。在开挖过程中,对U型槽顶部未能进行精确化调整,对施工区域的杂质、石头、杂草等尚未及时清除。在施工放样中存在较大问题,放样主要是对渠道边线和挖方位置进行明确,考虑渠道底等数值,导致渠道放样质量难以有效提升,限制了开挖施工操作有序进行。

3农田水利工程设计中的渠道设计与施工管理措施探析

某地区农田水利工程新建水坝3座,维修改造之后取水坝1座,主干渠的衬砌为15.50km,支渠衬砌为10.59km,管涵12座,机耕路距离为6.90km,排洪槽1座。首先需要对此区域水土资源平衡条件进行分析,确保补给水源充足,此项目主要可以设置为多条排灌沟渠设计,在设计活动中需要明确的进水口及渠道设计作用。

3.1强化渠道罐区优化设计

目前在该区域农田水利工程渠道设计中需要对当地农业灌溉标准进行分析,确保其能够与管该区域整体设计规划要求相适应。在设计中需要明确设计要点。在灌溉区域需要设定固定渠道,对干渠、次支渠、斗渠、农渠进行分析,灌溉区域实际面积如果低于2万hm2,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渠道级数进行增减。各个渠道在具体布设过程中首先可以选取地势相对较高对区域,干渠与支渠在布设过程中可以根据沿等高线以及分水岭开展,渠道合理布设需要在分析地区行政区规划以及各个乡村独立分配基础进行。设计渠道线路时,要保持短而直原则,在设计中要灵活规避滑坡、风化破碎岩石等不良地质区域,在设计中防止穿越村庄,或是施工中要采取高填深挖操作。这样能够为后续机耕创造有利条件。此外需要对石渠以及衬砌渠道半径等进行分析,不能超出水面宽度2.50倍左右。如果各项条件受限,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在施工中需要拟定有效的防护措施。布设长藤结瓜式灌溉渠道时,渠道需要适度绕过水库、池塘等区域,渠道再不舍过程中要发挥项目调节与反调节作。如果灌溉区域面积较大,可以依照连续性灌溉对干渠和支渠进行设计,通过轮灌方式对斗渠和农渠进行设计,保障各个轮灌组供水稳定。

3.2加强渠道比降设计

在农田水利渠道设计中渠底比降是重要的设计环节,在设计中需要对原有水利渠道比降参数进行分析,整合不合理的原因,然后与现阶段应用需求进行规范设计,保障农田水利渠道长远发展效益得到有效保障,能够对多项问题进行控制,提升农田水利项目经济效益。此外,渠底沉降问题对其应用性能会产生较大影响,目前需要统筹全局,在设计过程中遵循科学合理化原则,保障项目整体效益全面提升。在土渠道中,需要对渠底比降进行控制,选择的值在1/1000。应用混凝土衬砌渠道,要对跌水个数与落差进行控制,就要确保渠底比降能够增大,选择值控制在1/500,更好地适应灌溉供水要求。

3.3完善农田水利渠道施工管理

针对U型槽施工管理,需要确保混凝土有效夯实,通过U型槽优化设计,能够保障内壁具有良好光滑度,避免渠道在应用中被大量泥沙堵塞,能够解决传统农田水利渠道塌陷和堵塞问题。此外,在施工前需要做好精确化测量与设计,对土方顶面平滑度等进行控制,然后及时清理回填土中的杂质,通过细致回填土进行填充。还要对标尺制作环节进行优化,避免卡尺中心线与渠道放样中心线发生偏离,促进施工活动稳定进行。

4结语

我国自古便是农业大国,农业经济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但是目前农田水利渠道在设计与施工中受到的影响要素较多,导致设计与施工难度增大。所以当前需要明确渠道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根据项目实际建设情况采取控制措施,对施工质量与施工进度进行控制,提高农田水利渠道规划设计与施工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陈永雄.农田水利工程设计中的渠道设计与施工管理[J].南方农机,2015(4):60-61.

[2]罗安琼.农田水利工程设计中的渠道设计与施工管理[J].商业故事,2015(5):44-44.

水利工程渠道管理篇8

关键词:中型灌区;永靖县;末级渠系;管理思路;改进建议

1末级渠系现状及存在问题

1.1中型灌区末级渠系现状永靖县位于甘肃中部,黄河上游,属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境内植被稀少,沟壑裸露,生态破坏严重。境内水资源较丰富,黄河呈“s”形南北贯穿,东面洮河、西北面湟水河环绕县域。是国列省扶41个贫困县之一,也是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三大水库移民重点安置县。全县共有9处骨干灌区,总设计灌溉面积0.76万公顷,有效灌溉面积0.64万公顷,其中0.07~0.33万公顷中型灌区有7处,包括三塬、岘塬、黑方台、红岘子、抚河、拥宪渠和大坝渠灌区,总设计灌溉面积0.68万公顷,有效灌溉面积0.60万公顷。中型灌区共配套干、支、斗、农、毛五级渠道。现有干渠112.89km,大部分渠道已完成衬砌;支渠229.97km,其中衬砌62.10km,衬砌率为27%,斗农毛渠共1123.85km,其中衬砌253.71km,衬砌率为22.60%。

1.2存在问题的原因

1.2.1灌区末级渠道管理主体不明确。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以及各项农业税费的相继取消,各级政府、群众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投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灌区内的泵站、干支渠等骨干工程,由县水务局下设灌区管理单位专门负责日常的运行维护工作,现运行状况良好。支渠及以下的末级渠系,以前是集体所有、集体管理,但自从农村实行联产责任制以来,没有明确具体的管理形式,形成政府不好管、农民管不了的局面,便出现了管理主体“缺位”的问题。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灌区末级渠系破坏损坏严重,大部分工程设施无法正常发挥作用,田间基本无测水量水设施,村民随意挖土取土致使渠道被平毁或破坏,工程效益衰减、用水浪费现象较为普遍。

1.2.2由于受当时条件限制,工程投资分散,设计和建设标准低。工程建设先天不足,加之后期缺乏有效的管理与维护,大多数灌区末级渠系不配套。特别是末级渠系的斗、农、毛渠道缺乏维护管理,设施老化失修,桥涵闸破旧,多数斗渠、农渠坍塌淤积严重。

1.2.3末级渠系建设投入不足。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近年来通过加大对灌区骨干工程改造资金的投入力度,逐步完成了对灌区骨干工程的维修改造,但末级渠系改造所需的改造资金相对缺乏。末级渠系建设的直接受益者是灌区群众,按照水利工程建设“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灌区群众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起主体作用。但是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转变,灌区末级渠系管理体制未作相应的转变,造成群众不能真正行使直接受益灌溉工程的管理权,灌溉工程是“有人用,没人管”,群众种的是“责任田”,浇的是“集体水”,直接影响到群众建设水利工程的积极性,造成现有水利工程维修加固跟不上,新建工程速度慢、规模小,远远不能适应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影响了农业结构调整、优质高效农业推广的顺利进行。

1.2.4末级渠系缺乏计量设施,无法利用水费的经济杠杆作用促进用水户对水利工程的节水改造建设的投入。末级渠系农业用水基本处于无法计量的状态,根本谈不上计量到村到户。由于缺乏测水量水设施,农业用水计量到田间地头的问题难以解决,大部分灌区在末级渠系这一环节仍无法实行按方计价。简单的实行按人头或耕地面积分摊收取水费的办法,导致水费与用水量没有直接关系,农民没有节水积极性,造成水源浪费严重,灌溉成本居高不下。

2建设与管理的思路和方法

2.1加大对灌区末级渠系工程补助资金投入,加快末级渠系实施节水配套改造。先后实施了三塬灌区新建、高白渠道衬砌项目和抚河自流灌区续建与节水改造项目,总投资320万元,共完成末级渠道衬砌19.59km,配套渠系建筑物707座,敷设管道0.32km,改造泵站1座,机电设备2台套,改善灌溉面积486.67hm2,在实施的第一批中央财政小农水重点县建设项目,总投资5895.75万元,计划完成县域内部分小型水源改造工程和三塬、大坝自流渠、拥宪渠3处中型灌区末级渠系配套工程及27处村级小提灌改造工程,衬砌渠道457.35km,配套渠道建筑物2223座,共改善灌溉面积0.45万公顷,新增灌溉面积0.09万公顷,年节水970.04万立方米。目前,已完成2009年、2010年度目标建设任务,三塬灌区、大坝自流渠中型灌区末级渠系及20处村级小提灌改造工程,共完成渠道衬砌290.29km,配套渠系建筑物1603座,改善灌溉面积0.32万公顷,新增灌溉面积0.07万公顷,年节水571.17万立方米。这些工程的建设实施极大地改善了灌区灌溉条件,方便了灌区群众的日常生活和生产,降低了灌溉成本,为优化灌区种植结构、发展高效优质农业创造了条件。同时,对所建成的末级渠道配套工程,建立健全了一整套促进工程效益发挥的长效机制,改变以往“重建轻管”的局面。

2.1.1明确产权归属,落实管护责任。按照“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明确项目实施后末级渠系的管护主体为工程受益农户。工程运行管理由受益户负责,管理责任按照行政区域划分,分级管理,受益村组负责管理辖区内的末级渠道工程。各村委会主任为第一管护责任人,各组组长或指定管护人为具体责任人;完善管护制度,明确管护责任人、具体管护人的权利和义务,按规定兑付管护报酬,受益农户对工程管护随时监督,发现问题,限期整改。同时对建成后渠系工程划定保护范围,严禁在渠道保护范围内取土、挖坑、堆放杂物。

2.1.2加强技术支持。对末级渠系配套建设项目的水利设施建立档案,协助受益村组做好水利设施的维护管理规划,有计划的组织工程管护人员开展水利设施建设和维修等方面技术培训。

2.1.3加强保护水利工程设施方面的宣传和水政执法工作。积极宣传依法用水、合理用水、人人爱水、爱护水利设施的良好局面,严厉打击破坏水利工程的行为。

2.2运用激励机制,加强末级渠系建设管理将集中连片灌溉百亩以上农田、由村组自主管理的末级渠道进行u形渠衬砌的节水改造工程纳入奖励范围,县上安排末级渠系建设奖励资金。由村、组集体、农村用水者协会先自筹资金实施工程建设,县上再按照建设情况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以此鼓励个人、农民用水者合作组织、村集体经济组织和社会民间组织自筹资金实施末级渠系建设。

2.3整合涉农资金。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投其资,各记其功”的原则,以县为单位,通过规划整合、项目整合、资源整合、产业整合,把分散在水利、农业、林业、扶贫、国土、农业综合开发等部门的项目资金统筹安排,按规划集中投放,发挥资金的富聚放大效应,用于末级渠系建设。

2.4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强末级渠系建设管理。通过成立农民用水者协会,把支渠以下工程的使用权、所有权、管理权交给农民,保障工程效益的正常发挥。

3几点建议

3.1抢抓国家政策机遇,千方百计做好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民办公助”小农水、灌区节水改造等重点项目的对上争取工作。大力推进小农水建设步伐,积极发展田间节水灌溉,加快末级渠道的配套建设,完善田间地头的水利计量设施,科学的解决计量收费的难题。同时按照“用途不变、渠道不乱、各建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以乡镇为单位,整合使用农田水利、以工代赈、农业综合开发、扶贫、财政支持等涉农水利项目资金,加强统筹协调,避免重复安排,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3.2按照“谁承包、谁管理、谁所有”的原则,加快中小型水利产权制度改革,通过规范的市场运作方式管好、维护好、经营好灌区资产。改制形式主要有租赁、承包、拍卖、股份合作制等。同时,积极推进以农民用水者协会为特征的农村供水管理体制改革进程,鼓励农民实行自主管理、民主管理。实现计量供水到村社,通过计量供水按方收费调动各级节水的主动性、自觉性。

水利工程渠道管理篇9

由于我国大部分灌区都建设的比较早,建成于上个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因为受到当时科技条件、历史条件及材料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工程施工质量较差,管理模式也较为落后,在工程多年的疲劳运行,然而因为资金投入不足,造成很多需要修理的建筑物无法得到及时的修理,不同程度的造成了建筑物和渠道产生老化失修的现状,功能及效益越来越下降。我国许多灌区由于地质及自然条件的限制,渠道地势陡峻,有较长得到渠线,有较大的水量损失,即使有的也建立了渠道,但是在长久的运行中,也出现渗漏严重的现象,使其渠系利用率较低。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干旱少雨,直接影响了河道来水量,满足不了农民用水,使其工程难以发挥效益。灌区的下游是受益面积最大的区域,此区域的管理人员较多,有较大的维修费用,在加上不断减少的水量,使其灌溉成本提高,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对农民种田的积极性有直接的影响,使得灌区正面临水难放、钱难收的新的困境等问题都是灌区现在存在的问题,直接影响了灌区的可持续发展。我们的渠道灌溉工程是大部分属七、八十年代修建。渠道老化,混凝土已剥落,渠堤不平整,土渠运行大大降低灌溉水利用系数,大水漫灌现象突出,灌溉水量欠缺,末级渠道无水可灌。为了尽力减少泥沙淤积或冲刷,要加强流量调配管理,对渠堤应分片治理和管护,渠道护坡定期维修,实行渠道管护破坏报告制,水主管部门长期调控监管。才能保证水利工程和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使老工程为灌区做岀新贡献。

2促进灌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基于以上问题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灌区正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灌区管理工作做得不到位,因此,在灌区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引下,必然要加强对灌区的管理,以探索出灌区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该文在灌区管理经验的基础上,一直致力于寻找改善灌区管理现状,探索灌区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下面就是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2.1做好灌区安全管理

在积极主动争取各级财政对污水处理、水利管理投入的基础上,要抓好水质安全管理:主要是通过工程管理、技术管理和信息管理来保证工程安全;抓好法制管理,依据现有的法律,法规和各种规章制度依法管理,努力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保证各项管理工作有序开展;抓好经营管理,充分利用水利工程和水资源及其它优势,下大力气,开展各种经营活动,积极开展水资源调查,对缺水、贫水区域,利用现有工程和做少量工程,在灌区用水淡季,向区域外及时补充地下水等,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坚持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统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保持灌区建设可持续发展。

2.2做好灌区的工程管理

工程管理是灌溉管理工作的重要工作之一,是发挥工程效益延长工程寿命,保证输水安全重要措施。俗话说:“光建不管,能用几天”。因此必须加强对工程的维修养护和管理工作,并建立起一套必要的规章制度。做到建好一处、管好一处、用好一处,更好的为农业生产服务。

2.3做好建筑物及渠道的维护管理

渠道是灌溉排水的重要设施,是工程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对渠道和一切水工建筑物,能否进行有效的养护和管理,对延长工程寿命和灌区建设发展都会起到积极地作用。渠道的流量设计都是按照水工建筑物的承受能力和渠道比降等要素来设定的。所以我认为:(1)放水期间水位、流量必须严格控制在设计最高水位和最大流量以下,并经常观测水位流量变化。(2)调水时要轻压闸,慢启闸,保持水态平衡过渡,杜绝下游冲刷,上游决口的情况发生。(3)对影响输水的杂物及时清理,对冲毁的渠堤要进行修复。(4)放水前后要认真巡回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处理。(5)对各项措施要制度化、经常化,切实落到实处。

2.4做好灌区水价管理

根据已经出台的《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积极主动地对水价改革进行研究,将水价预算工作做到实处。同时也要进行供水体制改革,努力做好水费计收工作,完善供水计量设施,将用水计量收费进行推广。采用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管理模式,将农业供水收费环节减少,将水费收取率提高,以达到减轻农民负担的目的。另外要重视水费支出管理,水费用途规范化管理,主动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督,做到政务公开,避免产生水费乱用的现象,以促进灌区管理良性发展。

3结语

水利工程渠道管理篇10

关键词:农村;水渠管理;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tV93文献标识码:a

目前,我国的水利设施建设不完善,用水受限,用水严重不足。农村水渠灌溉建设标准低,相关设施不完善,并且存在维护困难,年久失修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农业的发展。加之我国国土面积广阔,南北环境差异明显,降水量也具有较大差异,自然灾害也时有发生,受这些因素影响农业发展也受到限制。农村水渠等水利工程的建设能够降低农田对自然降水的依赖性。但农村水渠管理工作存在隐患,需要我们重视农村的水渠管理工作。

一、农村水渠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受地理因素影响

郫县处在川西平原腹地,其水利基础薄弱,抵御旱灾能力不强。郫县属于都江堰灌区,郫县境内干渠有8条,大支渠16条,小支渠加斗渠167条,农渠及毛渠更是数不胜数。渠道数量多对于水利灌溉来说相对比较便利,但是一旦超过一定数量,往往会产生相反的作用,还会增加管理难度。

(二)管理运行政事不分

在对于水利灌溉方面的管理工作上郫县依然沿用的是旧的经济体制,与现代化水平相去甚远。管理模式与时展出现脱节的情况,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时展的需求,对于水利灌溉的管理不能局限于以往模式,要将思路扩宽。水利主管部门多个部门进行管辖的现状也给管理工作带来影响,这种管理模式存在许多弊端。另外,不能很好的做到对水渠的管养分离,会对农村的发展产生影响。

(三)管理政策和体制不健全

我国对于水利灌溉的管理政策和体制不够健全,还需要完善。农村百姓大多文化落后,农民本身在节水意识上就相对欠缺,不能实现使用水渠进行科学合理的灌溉,就造成了水资源的大量浪费。郫县并没有用水协会等相关的部门成立,缺少专业的管理与维修人员使得农村水渠的维护工作难。农民对水渠的维护意识差,使得水渠老化加速,影响其功能发挥。

(四)灌溉工程管理费用的不足

郫县水渠灌溉管理存在很多问题,管理费用的不足使得灌溉工程出现了恶性循环。经费不足很难实现管理和维护,在管理工作上就会受到局限,这样会使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不高,进而使得管理工作更加寸步难行。想要提高管理工作效率,提高管理效果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资金问题。

(五)水渠污染严重

郫县干渠和大小支渠各级渠道淤堵严重,群众向渠道内倾倒农垃及生活垃圾现象严重,这使得许多水渠无法正常使用。水渠对于农业的灌溉起着重要作用,农村中部分村民忽视水渠的重要性,受其自身素质影响,将生活垃圾向水渠倾倒,致使农村水渠和排水系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堵塞情况,加之农村大量养殖户及家庭作坊向水渠非达标排放污水,对水资源造成了污染。

二、农村水渠管理工作的建议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管理政策和体制

1结合郫县实际情况,根据灌溉需要,要加强对水资源、水利灌溉、农村水渠的管理工作,保证水利灌溉的有效实施。

2针对郫县的大小支渠组建管理和维修小组,灵活的开展各种灌溉服务业务,让专业的维修人员承担农村水渠的日常维护工作,保障水利灌溉,最大程度发挥其功能作用。

3建立科学的、层次化的管理体系。通过宣传,提高村民文化水平和节水意识,实现农田的科学合理灌溉。要有效的改变政事不分的问题,增强水利灌溉管理的效率。

4通过体制改革,改变水利主管部门多个部门进行管辖的现状,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强化农村水渠管理。

(二)实现水利灌溉管理资金来源的多元化

是否拥有充足资金对于实现水利灌溉,维护水渠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解决资金问题是解决水渠管理的根本措施。这就需要国家、政府、村民都行动起来,国家应该改善农村灌溉建设的现状,加大投资力度;政府要提高管理力度,保证投资资金切实用于水利灌溉工程建设和水渠管理;农民要增强自身节水意识和维护意识参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日常管理。

(三)实施惩奖制度

为使农村水利工程管理力度进一步加强,郫县政府应该加强对水利设施的监督力度,并针对农村水渠管理工作,推行奖惩制度的实施。在监督管理过程中要做到奖罚分明。对于给水利设施造成破坏的人,结合其行为的严重性做出相应的惩罚,而对于举报或者维护水利设施的人员也要给予相应奖励,

(四)加强水渠的后期维护管理

为调动广大农民群众保护耕地的积极性,我国设置了农村耕保金,由农发局核定土地合同面积,并确定发放金额,郫县可借助耕保金政策进行水渠管理,对向河道内倒垃圾或未清理所负责渠道淤积的农户扣除相应耕保金,例如发现有私自向河道内倒垃圾者首次扣除30%耕保金,第二次扣除50%耕保金,定期检查渠道淤积情况,根据淤积情况酌情扣除一定比例耕保基金,能有效保障农村水渠的日常使用;同时还应专设水渠监管员,负责监督水渠使用情况,出现问题及时报告并安排维修,保障水渠正常使用。

结语

农村水渠的管理工作的开展,能够提高郫县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率,推动郫县经济建设的发展。新时期的农村建设工作,要重视水利灌溉管理,并对其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农村的水利灌溉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要予以重视,并且遵照上述建议进行完善。只有使农业得到更好发展,才能充分保证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加强对于水利灌溉工作的管理就十分必要。通过国家、政府、村民多方共同努力,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在建立健全监督管理体制的同时,也要重视对农民思想的建设,以完善郫县的农村水渠管理、推动郫县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