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肿瘤护理论文5000范文大全必备12篇肿瘤护理论文5000范文大全必备12篇

肿瘤护理论文5000范文大全必备12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0:53:24

肿瘤护理论文5000范文大全第1篇

品管圈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活中医护人员对手卫生的认识度不高,不了解手卫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导致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不高,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手卫生标准,最终导致肿瘤患者被病菌感染。通过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提高护理人员手卫生执行率,减低医院感染率。结果显示,该院肿瘤科在品管圈活动前的相关依从性分别为、、、、,手卫生依从性合计为。而通过品管圈活动后,圈员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都得到有效调动,使圈员通过多种措施了解手卫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效提高了五大洗手指征的手卫生依从性,其依从性分别提高到、、、、,手卫生依从性合计为。

品管圈有助于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品管圈活动的目的是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力和质量,通过品管圈不但找到了医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还通过科学管理模式制定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有效改进了手卫生执行方式和设施,提高了护理质量管理效率,是护理手卫生的有效管理方法。通过品管圈不但激发了科室护理人员参与护理质量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增强了护理人员的责任心,有效提高了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使护理人员自身价值得以实现。

品管圈活动的不足

品管圈活动还处于初始阶段,医护人员参与品管圈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医院医护人员缺乏品管圈活动经验,部分计划难以执行,并且已经执行的活动也不到位;手卫生依从性的检测时间及发现时间长,需要占用医护人员很多时间,并且需要观察的人才也比较多,医院无法提供大的场地共被观察的人员使用。总之,手卫生依从性的观察和分析需要消耗很多时间和空间。

肿瘤护理论文5000范文大全第2篇

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建立于20世纪50年代,随着国家经济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医疗、保健条件的不断改善和人们对医疗需求的不断提高,医疗费用上涨速度已超过同期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已成必然趋势.1995年,我国开始进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试点工作,经过数年的实践摸索和经验积累,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社会统筹医疗基金与个人医疗账户相结合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初步建立了医疗费用制约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

肿瘤护理论文5000范文大全第3篇

“临终关怀”来源于人类对年老体衰者或者病入膏肓者的关怀和供养,在中西方都有悠久的历史.传统的临终关怀服务主要由政府或教会等慈善机构提供,体现为对年老体衰或者穷苦无依者的救助,并不具备医疗功能.

现代临终关怀的概念形成于20世纪,强调人有选择“优死”的权力,强调对临终者身体、心理和精神的全方位关怀和照护,并对临终者家属开展心理抚慰和居丧照护.20世纪60年代,英国的西塞丽·,桑德斯创办圣克里斯托弗临终关怀院,标志着现代临终关怀运动开始兴起,之后在美国、法国、加拿大及香港和台湾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相继开展起来.随着临终关怀运动在世界上越来越广泛深入地开展,临终关怀运动发展成为一个新的科学研究领域,并逐渐形成一门新兴交叉学科——临终关怀学,以晚期病人的生理、心理特点为主要研究对象,旨在保障临终病人的生存质量,不再将延长病人的存活时间作为首要的医疗目标.

临终关怀服务的基本目标是为晚期病人及其家属提供全面照护,具体来说,就是通过缓解或者消除病人的疼痛等不适症状来减轻病人面对死亡时的心理恐惧和焦虑,为其提供心理抚慰和精神支持;同时将病人家属纳入到服务对象之中,提供哀伤抚慰和丧亲服务,从而使其尽快摆脱失去亲人的心理阴影,回归正常生活.服务对象的确定既不是依据患者所患疾病的类型,也不是依据其年龄或性别等生理性特征,而是根据病人生命的状况和发展趋势.“临终病人”是指所患疾病在目前医疗条件和医疗水平下已经没有治愈希望、病情不断恶化、并且预期存活时间不超过6个月的病人.临终关怀学所涉及学科较多,与临床医学、护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学和宗教学的关系密切,交叉明显.按照具体照护方式的不同,临终关怀学又细分为“姑息医学”(或称“善终医学”)、“临终护理学”,“临终心理学”和“临终社会学”等分支学科.因此,临终关怀服务不是单纯的医疗和护理服务,并且还包含心理辅导与咨询、生死哲学、死亡教育、健康教育、精神和社会支援、居丧照护等方面的综合性服务,体现了医疗保健服务高度专业化和全科化的统一.

从历时发展来看,临终关怀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早期具有慈善性质的“济岔院”或者教会医院,(二)现代临终关怀运动的兴起,临终关怀机构的创办以及初期发展;(三)临终关怀服务和各国医疗保健体系的接轨以及整合.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临终关怀实践和研究都获得了重要的进展.不同国家根据各自的情况对临终关怀的具体服务模式和组织模式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服务机构类型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总体看来,最常见的有以下三种机构组织形式:独立临终关怀院;附设于综合医院或其他综合性医疗保健机构的临终关怀病区或者病房;家庭病床等居家临终关怀服务.从世界范围来看,虽然临终关怀的概念、纳入标准和服务标准具有国际化的特点,但是临终关怀的服务方式却有显著的本土化特征.例如,英国的临终关怀服务主要采用住院服务的形式,包括全日住院和日间住院两类;美国采用的是家庭临终关怀服务为主、住院服务为辅的服务模式.相比之下,中国临终关怀服务大多在综合性医院、专科医院和养老院的专设病区或病房中开展,基本没有独立的临终关怀机构.一个国家或地区临终关怀服务的基本模式、发展水平和服务质量等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一般来看,决定或制约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的因素有:经济发展状况、医疗卫生制度、文化传统和道德习俗等.西方发达国家临终关怀服务总体发展水平高、设施齐全、覆盖面广,经济落后地区总体水平较低.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临终关怀服务的国家,历史悠久,经验丰富.英国临终关怀的基本特点是服务机构数量多、覆盖广、专业水平较高、普通民众参与程度高,已经进入良性化的运转轨道,较好地体现了临终关怀和医疗保险的结合,从根本上解决了经费问题.英国等国家的临终关怀已形成产业,成为国家医疗体系的一个有机成分,能够为人们的生存质量、死亡前照护质量和死亡质量提供重要的保障.

相比之下,中国目前临终关怀面临两难的选择.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中“临终”和“死亡”都是禁忌话题,“临终关怀”难以得到普通民众的认可.加之卫生主管部门对此行业缺乏足够的重视,在医疗费用等方面没有给予相应的扶持,直接造成了中国临终关怀事业的严重滞后.因而,中国临终关怀处于较低水平,机构少、规模小、运营困难,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且缺乏严格的行业规范.另一方面,中国每年大约有160万人死于癌症,其中60%以上晚期癌症患者都会伴有不同程度的癌痛;然而,每年接受各种姑息医疗和宁养服务的患者估计小足5万人.绝大多数患者临终之际仍旧在接受各种各样的检查和治疗,不仅延长了患者的痛苦,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而且对医疗资源造成了巨大的浪费.低水平的死亡质量与中国经济发展非常不协调,与人们追求高质量的生活相悖.除此之外,多种因素决定了今后中国对临终关怀具有巨大需求,例如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度发展以及城乡“空巢”老人比例的快速上升,所以,中国民众对临终关怀的潜在需求难以估量.

“临终”是每一位社会成员迟早必经的生命阶段,所以,临终关怀一项关系到社会所有成员的重大问题.基于这种考虑,本研究着眼于全面考察中国临终关怀的发展,重点针对当前中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困难,通过分析、对比国外成功经验、立足于中国历史与现实,探索有益于中国临终关怀事业的运营模式.研究方法采用的是比较研究,以现代临终关怀的发源地英国为代表,目的是在更加广阔的视野下梳理全世界范围内临终关怀的兴起和发展历史,通过对比探讨中国临终关怀的问题,明确中国临终关怀目前所处的水平,以便于就具体问题展开讨论.具体的研究方法以文献整理分析、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和深度访谈等为主;对比分析内容涉及现代临终关怀的起源、背景、服务对象及纳入标准、服务内容、具体运作模式等方面.

本文的内容包括以下七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前言.针对中国临终关怀遇到的严峻挑战以及民众对临终关怀的实际需求之间的矛盾,提出本研究拟考察的重点问题,明确研究的具体方法,阐明该研究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第二部分是临终关怀的概念、来源及研究历史与现状.该部分首先对“临终关怀”的涵义以及概念化过程加以梳理,强调临终关怀的首要服务目标是“优死”和“尊严死”,即提高临终病人的末期生存质理,充分体现对其尊严的尊重.另一方面,临终关怀尊重病人的自然生理变化,不采用任何积极手段极速病人的死亡.镇痛研究的进展为缓解临终病人的病痛提供了技术支持;“整体疼痛”概念的确立为临终病人的全方位照护提供了理论依据:,为现代临终关怀的兴起与发展奠定了基础.临终关怀研究分为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两大范畴,从不同的侧面为临终关怀实践提供参考,从而能够更好地为临终者及其家人服务,同时也使医护人员实现精神和心智的双重成长.大陆的临终关怀研究*绍性和借鉴性研究居多,部分学者已经开始有意识地立足于中国的现实,探索本土化的临终关怀模式.

第三部分是临终关怀的兴起及其背景比较研究.文章对临终关怀的历史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着眼于临终关怀服务从慈善济贫机构向医疗服务机构的转变,在历时研究的视角下考察现代临终关怀的兴起与发展,为对比中英临终关怀兴起及其背景提供宏观全面的研究背景.

第四部分是纳入标准和服务内容的比较研究.英国的临终关怀事业是临终照护传统、传统医疗机构和现代医学发展相结合的结果,顺应了人们对死亡的新认识、满足了临终者的实际需求.中国临终关怀的服务模式基本借鉴自英国,但是中国传统的生死观与临终关怀所主张的“优死”存在较大差异,虽然这种关怀形式为中国社会所急需,但是其中核心理念的接受尚缺乏群众基础,成为中国临终关怀发展的障碍.

第五部分是中英临终关怀具体运营模式的比较研究,重点考察所有制形式、资金来源、经营服务方式、监管体制等.英国临终关怀发展完善的重要保证是国家层面的政策性支持,广泛的群众参与以及多元化的经营模式.相比之下,这正是中国临终关怀所欠缺的发展动力.根据中国目前的状况和英国等西方国家的发展历程来看,这些也是中国临终关怀实现进一步发展应该借鉴且能够借鉴的.

第六部分是中国临终关怀而临的困境以及英国等发达国家临终关怀模式对我国的启示.国内学者之前提出的几种实践模式是经过认真论证且行之有效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新社会问题的出现,需要对其进行补允修订.笔者通过借鉴英美等发达国家的服务模式,针对我国面的困难以及当前存在问题,提出了“立体化人文关怀模式”的基本构想.

第七部分是结语,对中国临终关怀事业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中国临终关怀最重要的是立足中国实际,将外来经验本土化.只有充分评估自己的问题,在比较的视野下取长补短,并适时调整改进运营模式,才能使得临终关怀获得长足的发展、造福于中国大众.当然,“立体化临终关怀模式”尽管已经在小范围内实施,但这一构想主要是一种理论探讨,其初衷是为临终关怀实践提供些新的思路,具体的可行性还有待于在实践中检验、调整和不断改进.

肿瘤护理论文5000范文大全第4篇

化疗药物因素

化疗药物对患者的危害化疗药物的给药方式有:口服、静脉输注、体腔给药3种,其中静脉输注是最常用、最直接的给药方式,在输注化疗药物的时候,由于某种原因,可造成化疗药物外渗,一旦化疗药物未进入血管,在血管周围的皮下或组织中滞留,可造成外渗皮肤及皮下组织发生坏死,甚至造成肢体功能障碍[1]。引起化疗药物外渗的原因较多,在输注药物过程中患者肢体活动幅度太大,肢体做伸缩运动等,均可增加穿刺针刺破血管进入组织的几率;由于护士穿刺技术不佳、患者血管条件较差等原因,输液穿刺成功率低或存在轻微外渗而未及时拔除针头穿刺等,也是造成化疗药物外渗的原因。对于深静脉置管患者,长时间的留置导管,皮肤穿刺处及血管穿刺隧道口收缩力不足,在输注药物时,血管内压力增高,药物容易随穿刺口渗入血管周围组织;另外由于护士置管技术不过关或患者血管条件差等原因,深静脉导管末端未达到要求位置,也可增加化疗药物外渗风险。

化疗药物对工作人员的危害肿瘤科护士长期接触化疗药物,对自身健康也造成严重的危害;化疗药物可通过护士呼吸道吸入、皮肤直接接触或消化道摄取等途径进入护士机体,作用于正常细胞,产生一系列毒性反应。有学者研究发现,长期接触化疗药物的肿瘤科护士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较正常人群低;淋巴细胞Dna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外周血淋巴细胞姐妹染色体交换、畸形、微核细胞率明显增高[2],说明长期接触化疗药物的肿瘤科护士更容易造成化疗药物职业伤害,应注意做好防护措施。

患者因素

患者不配合治疗肿瘤患者反复化疗,对机体造成巨大损伤,化疗药物对各系统的不良反应引发多系统多部位的不适。肿瘤晚期的疼痛对患者的影响也比较严重,患者要忍受常人难以体会的癌痛,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癌痛、治疗费用的经济压力、治疗效果不理想等多方面的因素,容易使患者产生绝望心理,使患者对治疗失去信心,感觉活着是一种折磨,对亲人是一个累赘,死亡欲望增强,导致不配合治疗,甚至故意对治疗和护理措施进行破坏,如拒绝服药、绝食、自行拔除各种导管或输液针头等,给护理工作增加安全隐患。

患者心理不健康疾病的长期折磨,使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除了绝望,不配合治疗之外,更多的患者会产生抑郁、焦虑、角色紊乱、愤怒甚至心理畸形,表现为表情淡漠,对事物不感兴趣,不与外人沟通交流,过分压抑自己情绪,对治疗既渴望又害怕,害怕疼痛,害怕药物引起的不适,害怕治疗效果差,害怕治疗费用高,增加家庭经济负担等各种焦虑;有些患者长时间不能进入患者角色,对生活规律的改变不能适应,产生强烈的压力落差;有些患者会产生愤怒、仇视心理,把自己患病归结于其他人或事造成的,觉得上天对自己不公,对身边的人产生怨恨心理,甚至严重者会对医院、医疗水平、医务人员产生仇视,经常无理取闹,甚至威胁医务人员人身安全。

工作人员因素

护士业务知识不熟练,缺乏安全意识:对于科室新进人员,由于专业知识掌握不牢,肿瘤专科护理经验不足,在护理工作中容易造成护理差错事故,增加安全隐患几率。比如,护士对患者病情缺少观察,未能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或潜在的护理隐患,缺少对紧急事件的处理能力,不能灵活运用专业知识为患者解答一些疑问,更不会主动规避一些护理安全隐患[3]。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认识不足,不能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身利益,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不能及时准确的记录患者病情变化和生命体征,不能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护理,执行医嘱不规范,容易造成用药错误,护理方法不当等护理缺陷的发生,增加差错分析。

管理制度因素

科室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护理人员工作质量监管,护士的工作没有一个统一规范的操作标准,或者护士不按标准操作规范进行护理操作,不标准的护理操作增加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率。比如科室缺乏直接接触化疗药物护士的职业防护用具,且缺少对高毒性的化疗药物的管理,护士接触化疗药物后未严格洗手;科室无洗手标准流程和接触化疗药物后操作流程。护士不能认真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不能及时准确记录,不进行标准的交接班;这些均是科室管理制度缺陷的表现,都可增加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率。

肿瘤护理论文5000范文大全第5篇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0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70例,其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56~75岁,平均年龄为(±)岁,所有患者经过病理活检确诊。恶性肿瘤基本情况如下:肺癌患者15例,胃癌患者20例,结肠癌患者10例,肝癌患者5例,乳腺癌患者2例,卵巢癌患者3例,宫颈癌患者10例,前列腺癌患者5例。随机分组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为3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检查方式等方面的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的意义,具有可比性,p>。

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有针对性的人性化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具体护理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疼痛护理首先应当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科学的评估,通常评估的重要依据来自于患者自身的主诉和感受。参照三阶梯肿瘤止痛方法,根据药物的特点进行给药,对不同级别的疼痛程度患者给予不同的止痛药物,在给药的同时,还应当对患者用药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选择不良反应小的药物进行止痛治疗。

心理支持首先积极主动和患者进行交流,通过恰当的沟通技巧来了解患者的文化素质以及对死亡的想法,并且给予心理和精神上的抚慰和支持。在化疗的过程中,肿瘤化疗患者会在短时间内出现大量的脱发,对于年轻患者尤其是女性而言,这种情况会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告知化疗所带来的症状和副作用,可以通过有效的措施阻滞局部的血流运动,减少脱发。

生活护理肿瘤患者在化疗期间,应当重视饮食为治疗与康复所带来的作用。帮助患者制定多样性的健康饮食方案,通过科学的饮食安排,帮助患者增加食欲,缓解恶心厌食的症状。在肿瘤患者进行化疗的期间,容易引起白细胞计数以及血小板计数下降的情况,可以安排病患者多食用,例如动物的内脏、蛋黄、瘦肉等,同时还可以配合药膳进行治疗。由于在患者接受放化疗的过程中,癌症患者可能出现骨髓毒性、口腔粘膜溃疡、肠胃道反应等不良反应的情况,因此应当根据患者不良反应的具体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观察指标采用KpS评分标准对患者的功能状态进行评分,分数越高代表患者的身体状况越理想,对于治疗所带来的副作用具有越强的承受能力,越能够坚持彻底的治疗。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正态分布的数据进行t检验,对非正态分布的数据进行2检验,采用(x±s)表示数据的分布趋势,n表示病例数,p<表示数据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肿瘤护理论文5000范文大全第6篇

背景:临床实践是决定护理硕士专业学位(masterofnursingSpecialist,mnS)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也是mnS研究生今后能成为某一专科或专病领域的高级实践护士的重要阶段.由于我国mnS教育刚起步,国内尚无可供借鉴的mnS临床实践培养模式.招收mnS的院校各自按照对mnS临床实践培养的理解,在临床教学安排、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实施存在较大差距,有的甚至与本科生实践教学无明显差异,导致我国mnS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参差不齐.为此,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符合国情和护理人才发展规律的mnS临床实践培养模式,是我国mnS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目的:了解和分析国外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的临床实践培养情况,找出我国目前mnS临床实践培养环节存在的不足,探讨mnS的临床实践能力构成要素体系;探索临床实践培养环节的组成及运行规律;提出mnS临床实践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及构建原则;在此基础上构建mnS临床实践培养模式;并验证模式中提出的mnS临床实践教学策略对提高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有效性.为我国mnS临床实践培养提供较为科学、有效的参考依据,促进我国mnS教育质量的提升.

研究内容与方法:

1.中美护理硕士专业学位临床实践培养的比较研究:应用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及比较研究法,对中美4所大学护理学院硕士专业学位的临床实践培养进行深入剖析,了解各院校临床实践的具体实施情况.应用比较研究法从临床实践各环节要素出发,对专业方向、临床实践目标、临床实践安排、临床实践内容、临床实践教学指导、临床实践评价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我国mnS临床实践培养与国外的异同及存在差距,为mnS临床实践培养模式构建提供依据及方向.

临床实践培养模式构建研究:①应用文献研究法提出mnS临床实践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②应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深度访谈法,对本研究的核心概念进行界定;制定相关的调查问卷,调查全国15所护理院校的mnS研究生,了解学生期望通过临床实践学习达到的实践能力及对临床实践过程的看法;通过对我国6所大学护理学院及临床附属医院的13位护理教育和临床护理专家的深度访谈,初步了解专家对mnS研究生应具备的临床实践能力、临床实践培养目标、实践内容、实践方式等的看法,为构建mnS临床实践培养模式奠定基础.③应用文献研究法、模式研究法,提出mnS临床实践培养模式的构建原则,并在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初步构建mnS临床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理论框架.

研究生临床实践教学策略研究:采用教育行动研究法,对mnS临床实践培养模式中提出的基于认知学徒制的mnS临床实践教学策略进行了实证研究,探讨该教学策略对提升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科学性及有效性.

结果:

临床实践能力概念、内涵及特征:mnS临床实践能力概念,即mnS研究生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能以医学、护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为指导,全面考虑服务对象包括个体、家庭、社区的健康需求,有效地解决临床或专业服务范畴内的复杂护理问题,并为其提供适宜、经济及高质量的健康服务,所表现出来的思维品质和行动能力.mnS临床实践能力的内涵,是由多种能力要素构成的集合体;灵活运用系统知识的能力;侧重于在多变的护理工作情境中有效解决临床复杂护理问题的能力.mnS临床实践能力的特征,mnS临床实践能力的运用是植入到不同的临床工作情境之中,具有情境性特征;mnS临床实践能力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连续体,具有动态性特征:mnS临床实践能力需要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具有可评价性特征.

临床实践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及在模式中的逻辑关系: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mnS临床实践培养模式的核心价值,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是mnS临床实践培养目标建立的理论指导,能力本位教学理论为mnS临床实践培养模式环节要素构建提供了基本原则,个性化教育思想为mnS临床实践培养模式环节要素构建提供了基本要求,情境认知学习理论为mnS临床实践培养模式学习环境提供了基本理念.

临床实践能力构成要素体系:该体系主要由临床实践动机、临床一般实践能力、临床专业实践能力、临床情境实践能力4个基本构成要素组成.其中临床实践动机包括实践兴趣、成就动机、实践压力;临床一般实践能力包括护理基本操作技能、交流沟通与协作能力、科研能力、教育能力、管理能力、专业发展能力;临床专科实践能力包括专科的理论与实践知识、专科护理操作技能;临床情境实践能力包括发现、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临床决策力、临床执行力.

临床实践培养模式:该模式主要由临床实践培养目标、临床实践内容、临床实践教学过程、临床实践考核、临床实践保障机制5个实践环节要素构成.各环节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为:临床实践培养目标是导向性要素,临床实践教学过程是进程性要素,临床实践评价是检验性要素,临床实践保障机制是依托性要素.根据我国生源不同的特点,形成了适用于两类不同生源的临床实践模块.

5.基于认知学徒制的mnS临床教学策略研究证实:该策略有助于mnS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的提升;对激发mnS研究生临床实践兴趣和调动mnS研究生学习积极性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并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该教学策略的应用模型.

结论:

1.界定了mnS临床实践能力的概念、内涵及特征,提出了mnS临床实践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及各理论在模式中的逻辑关系,丰富了mnS教育的理论研究.

2.建立了由4个要素及15个次要素组成的mnS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构成要素体系,为制定mnS临床实践能力考核指标体系提供参考依据.

3.构建了由5个临床实践环节要素组成,且体现不同生源特色的临床实践培养模式,为开展mnS临床实践教学提供了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模式运行框架.

4.验证了基于认知学徒制的mnS临床实践教学策略对提升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有效性,该策略可作为mnS临床实践教学的优选教学策略之一.

该文是肿瘤科护理论文范文,为你的写作提供相关参考.

肿瘤护理论文5000范文大全第7篇

目的:

1.探索中医肿瘤专家李岩教授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作为继承老中医经验,对中医肿瘤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有参考作用.

2.实验研究岩龙胶囊对Lewis()市癌瘤株转染的C57BL/6小鼠的作用,为该药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1.对中医肿瘤专家李岩教授防治恶性肿瘤的主要学术思想进行总结和探索.方法包括通读其著作,重点在《肿瘤临证备要》、《肝癌防治锦囊》、《肺癌防治锦囊》、《乳腺癌防治锦囊》、《鼻咽癌防治锦囊》、《肠道抗癌力》、《癌前病变》等,总结提炼学术思想成文;在临床肿瘤诊疗中随诊李教授,记录其经验的点滴,然后总结成文;列举病例说明李教授临床处方开药的经验.

2.通过实验研究李教授所研制的岩龙胶囊对小鼠Lewis()市癌的作用.方法:将50只成功接种Lewis()市癌瘤株的C57BL/6小鼠随机分为5组:岩龙胶囊高、中、低剂量组,阳性对照组,阴性对照组,每组10只.造模后第8天,前三组灌胃给中药,每天1次,药量分别是一岩龙胶囊高剂量组:;岩龙胶囊中剂量:;岩龙胶囊低剂量:.阳性对照组腹腔注射顺铂注射液(DDp),每天1次,剂量是;四组共给药7天.阴性对照组用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每天1次,共7天.停药后继续观察7天.记录小鼠一般情况,造模后第21天处死小鼠检测各项指标.

结果:

一、临床理论研究

肿瘤护理论文5000范文大全第8篇

良好的心理护理,不仅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同时还是一项高超的艺术,肿瘤病人的心理护理也是一样的道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肿瘤病人的心理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在世界大多数国家中,恶性肿瘤是引起病人残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攻克恶性肿瘤是医学界急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探讨如何加强和正确进行对恶性肿瘤病人的心理护理,是提高病人生命质量,延长病人的生存期的重要举措之一。在肿瘤本身的发展和治疗过程中,有的病人会出现某种精神综合症,称肿瘤精神综合症,而这些症状的出现,大多有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如疾病带来的焦虑,治疗措施带来的痛苦,对死亡的恐惧,对家庭的顾虑等。临床上应针对这些心理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1心理因素与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

心理因素可以致病,而疾病又反作用于人的心理状态。不少恶性肿瘤病人有过长期不正常的情绪状态,尤其是过度紧张和过度忧郁的病史。近年来提出的“C型个性”[1],被认为是癌症易患性人格,其基本性格特征是:表现为合作的,惯于自我克制,情绪压抑、善于忍耐、多思多虑、内向、防御和退缩等。长期处于情绪压抑和精神应激状态下,中枢神经和大脑边缘系统过度紧张,发生不同步机制,通过类固醇作用,使胸腺退化,影响t淋巴细胞的成熟及细胞抗体生成减少,不仅削弱了免疫功能,而且容易造成基因程序错误外显化,增加了人体对致癌因素的敏感性。而恶性肿瘤本身,又可作为一种恶性刺激,对病人产生严重的心理影响。面对癌症的威胁,病人要经过一个对疾病理解并接受治疗的复杂心理适应过程。护士通过为病人提供关于恶性肿瘤和治疗信息,运用交流技巧,给病人以心理支持,可以促进病人对这一紧张状态的调整适应过程。气功和心理疗法使患者处于乐观明达的良性功能状态,通道气量明显减少,动脉氧分压降低,大脑皮层和边缘系统充分发挥协调统一作用和高度有序化,提高各种器官、系统的电能和电磁效益。通过反馈机制,促进细胞内线粒体增殖,细胞正常分化生长,增强全身免疫功能,使疾病向有利的方向发展。

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

确定癌症诊断时的心理护理?

目前癌症仍是一个预后欠佳的痛苦的痼疾,病人在接受诊断的过程中常常过分焦虑,但又抱着最好不是癌症的希望。医生在没有确切把握之前,不能向病人及其亲属透露,“可能是癌症”的言词或泄露出暗示性的表情。在诊断已经明确,但病人的精神准备还不足时,医生应该给病人心理上的缓冲机会以避免出现过于强烈的心理刺激,要让病人在知道患癌症的同时,建立起治愈疾病的希望和信心。对病人隐瞒癌症诊断或告诉其假诊断都是不妥当的。前者会引起的病人猜疑,后者病人早晚会知道真象,一旦病人发现自己被蒙在鼓里,顿时就会受到一个突如其来的精神打击,并因此对医生和家属产生不同程度的不信任感,这对进一步治疗措施的实施很不利。护士要以自己对癌症的乐观态度去影响病人,使其对即将开始的治疗抱有信心和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希望。

疾病治疗阶段的心理护理

一个完善的治疗计划将使病人在确定诊断时遭受的心理创伤得以较快地平复,并带来恢复健康的希望,有助于改善情绪。不论是化学治疗、放射治疗,还是手术切除,癌症病人总要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忍受比较大的精神和躯体损伤,故医生必须在治疗中得到病人的高度信任和密切配合,必须把整个计划及其利害关系以及治疗措施向病人交待清楚,使病人有更充分的心理准备。病人对治疗计划有了一定的思想准备则比较容易接受治疗过程中的副作用。若一旦出现严重的治疗反应,并且超过病人事先想象的严重程度时,病人还需要得到心理的和对症治疗的双重支持,对于恶心、厌食、虚弱、失眠等一系列治疗反应,除给予一些对症及保护性药物外,医生和护士一定要在精神上经常地给予其安慰和鼓励,耐心解释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解除病人的焦虑和不安。这种心理上的支持,会使病人情绪稳定、乐观,有助于减轻治疗反应,使治疗方案顺利完成。

弥留病人心理护理?

晚期癌症病人在死亡前有相当一段时间的弥留期,身体严重衰竭而神志尚清醒,除忍受躯体的磨难,还忍受即将与亲人永别的情感痛苦。由于每一个人的人格特征、生活经历、文化素质和信仰不同,对待死亡的态度亦不一样,其中信仰是关键因素,故医护人员应当尊重病人的信仰,不应该对信仰不同的人表示任何轻蔑态度。对弥留病人尽职尽责,这不仅是对病人人格的尊重,也是对其家属的最大精神安慰。3家属对癌症病人的护理

积极引导,树立信心

恶性肿瘤由于发现较晚,病情多种多样,等到查清是肿瘤,往往已经失去根治性的治疗机会,只能采取对症治疗措施。很多病人一听到自己患癌症,悲观恐惧而使精神支柱崩溃。因此,家属要先建立信心,不要整天垂头丧气,要多了解患癌症病人的治疗护理经验,与病人一同战胜癌症。要摸清病人的脾气,对症下药。有的人感情脆弱,忧心忡忡,易激动。对这种人要把真情隐瞒起来,实行保护性医疗,使病人保持轻松的思想状态,不要还没来得及治疗就先吓出问题。对于文化水平高、性格开朗、坚强的人,委婉地或坦诚地将病情讲明,以取得病人的合作,如不然,由于心理敏感多次会诊检查,会引起猜疑;或在偶然中被病人知道,反而造成病人郁郁寡欢,使病情加重。

耐心护理,不厌其烦

晚期癌症病人的全身症状复杂多样,治疗效果多不明显,如疼痛、发烧、出血及肾功能衰竭等。病人在痛苦的折磨下,会对医生、护士、医院及周围的一切不满,这种情绪会导致病人向家属发脾气,这时就需要耐心地适应病人,处处为病人着想,投其所好,分散注意力,让病人多一份快乐,少想一些疾病,家属应理解病人被疾病折磨的痛苦心情。

加强营养,协助活动

恶性肿瘤无限制地生长,消耗机体大量的能量、蛋白质等造成低蛋白血症、电解质紊乱等现象,再加上化疗、放疗对胃肠道的副作用,病人常出现恶心、呕吐、无食欲等症状,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根据病人的胃口,做一些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鼓励病人多进饮食,以改善体内的负氮平衡。

人与人之间是应当相互尊重的,在各种疾病中,很少有如恶性肿瘤给人以巨大的精神压力。他们希望得到医护人员的热情接待、重视和理解,希望能相互沟通思想。还希望能得到病友及家人的安慰和亲近,使其不感到孤独、寂寞。因此,应给予病人亲切的关怀,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情绪。意志坚强和对生活充满希望,是战胜癌症的重要精神支柱。

参考文献

[1]程翠英、刘彦玲、王俊先等.?恶性肿瘤患者心理特点及护理.?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06,1(11):1015.

肿瘤病人的心理变化过程往往比较复杂,且波动较大,极易受外界不良刺激的影响,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及时有效的心理护理极其重要,可以提高疗效,帮助病人完成所有的治疗,还可以改善人体的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的发展。肿瘤患者的心理反应与自身个体特征,病情严重程度,以及对癌症认识程度有关,因此应根据病人的心理特征,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行为指导,逐步减轻癌症病人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同时肿瘤患者还需要得到社会支持,为患者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提供有力的社会支持活动,让患者感受到社会支持的正向力量,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临床资料

2008~2010年我科收治肿瘤病人98例,男54例,女44例,年龄7~92岁,25例未施行手术,其余均进行了手术。

2肿瘤病人的心理特征分析

怀疑否认期

患者突然得知自己患癌症时,都难以承受如此沉重的打击,心理上不愿接受事实,往往认为医生是不是搞错了,表现为不安,烦躁,烦闷,反复去大医院复查,极力否认这个事实,因此怀疑否认期对患者来说,可以缓和沉重的打击以减轻心理上的压力。

愤怒发泄期

当患者确认了癌症的诊断后,常常出现强烈的愤怒和悲痛,出现哭闹、恐慌、冲动,感到对世间的一切都无限的愤怒和不平,并把这种愤怒向周围的人发泄,常常与亲人,医护人员发生吵闹,同时怕亲人及社会遗弃他,这种不稳定情绪,会降低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正常生活能力。

悲观抑郁期

大多数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往往考虑到家庭的各种负担,例如:孩子未长大,年迈的双亲无人照顾,经济负担,因此会出现悲观绝望恐惧焦虑,这种情绪得不到及时缓解,持续时间过长则导致抑郁,并且家庭负担过重,缺乏家人的关心,社会的支持,缺乏交流的渠道,负性情绪得不到及时发泄,均会加重抑郁反应的程度。

绝望频死期

当各种治疗方法均不能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时,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或肿瘤的复发转移时,以及难以忍受的疼痛,患者都会出现绝望情绪,感觉到自己频临死亡,因此失去生活的勇气,会拒绝一切治疗,并极力寻求通往死亡之路,以求早日解脱。

恢复平静期

经过了上述几期的考验,患者已经接受了现实,情绪趋于平稳,配合治疗,对死亡也不再恐惧,当病情发展到晚期,患者常处于消极被动状态,不再考虑对家庭及社会的责任,出于无望无助的状态。3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

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及心理动态,关切体贴病人,耐心听取病人的心理感受,适时的给予心理疏导,同时还要熟悉病人的治疗方案和具体的治疗方法,在掌握全面情况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制定出切实有效的措施和心理护理方案。

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肿瘤患者一旦知道自己患了不治之症,生的希望会降低,死的欲望会加强,这是护理的主要目的就是唤起患者生的希望和求生的信念,护士通过与患者交谈,倾听患者的感受,进行有关健康教育,纠正一些错误认识,或让其他并有讲述成功应对各类情况的经验,让他们多与治疗效果好的病友相处交往,从而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

当患者出现绝望情绪时,这是患者听不进医务人员、家属、朋友的劝说,产生对立情绪,治疗依从性很差,此时应当给予抚慰,允许其发泄愤怒,并让其最亲密的人陪伴在身边,用关心的话语温暖他们的心,调整他们的心态平衡。

同时应重视患者家属的思想工作,嘱托他们不能在患者面前流露出悲哀的情绪,还要强打精神安慰患者,对病人的发泄忍气吞声,为了病人的健康委曲求全,因为家属对病人的关心可以起到药物无法替代的治疗作用,医务人员、家属应共同创造一个良好温暖的环境,有助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

4肿瘤患者的社会支持

恶性肿瘤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理——心理——社会平衡的应急因素,在对肿瘤患者进行治疗护理的过程中,能否为他们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社会支持包括:①情感支持:使其感受到被关怀,被尊重。②信息支持:对个体发展和康复有用的信息均可成为信息支持。③工具性支持:包括提供金钱、物品,帮助完成具体任务等。

社会支持来自:①家庭方面的支持;②社会的支持;③医务人员的支持。总之,良好的社会支持可减轻肿瘤患者的相关性痛苦,并使患者增强对护理行为得的依从性,在需要支持和提供支持之间相互配合是取得成功支持的关键,对提高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配合治疗,提高生存质量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摘要】根据妇科恶性肿瘤病人的心理特点实施心理护理,使患者以客观平静的心情接受现实、正确对待现实,消除不良情绪,积极配合治疗。护士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化病人的家属,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多陪护病人,给她们以安慰,以求治疗效果最佳化,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关键词】妇科恶性肿瘤心理护理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状态复杂多变,有时嫉妒他人,有时有自杀念头,有时沉默寡言、精神抑郁,有时拒绝治疗,有时则任凭命运的摆布。癌症晚期病人既要忍受身体上的煎熬,还要忍受即将与亲人永别的痛苦,其心理因素造成的不良情绪会使病情恶化。因此,医务人员应做好心理护理工作,随时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有效地给予患者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以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我们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了必要的心理护理,其措施如下:

1肿瘤性质确定为恶性时,要对病人进行心理保护

当人患上肿瘤,在医院诊治过程中,心情是焦虑恐惧的,她们害怕自己得癌症,所以肿瘤确诊是恶性时,护士对病人要进行心理保护,不要立即告知患者,给患者一个心理上缓冲时间,以避免出现过于强烈的心理反应,但不是长期向患者隐瞒病情。根据不同患者的心理状态,采取不同的方式及模糊的概念为患者接受诊断奠定心理基础。要多接触患者,建立良好的互患关系,选择恰当时机把真实的病情告知患者。而有的病人回避谈论自己的病情,实际上她已知道自己的诊断,但大多数病人是希望尽早知道病情的。对如何向患者说明病情,工作人员口径应一致,使患者和家属都放心,妇科肿瘤绒癌和侵蚀性葡萄胎是能治愈的恶性肿瘤,对于患这种疾病的病人,医护人员一定坚定地告知病人,这种疾病是能治愈的,从而使她们及早卸掉思想包袱。

2加强心理鼓励,使病人勇于接受治疗

妇科恶性肿瘤治疗方法与其它恶性肿瘤一样,有手术治疗、化疗、放疗,治疗对病人造成副损伤很大,手术治疗后会使她们失去生殖功能,化疗药物对正常组织细胞也有损害作用,放疗对其它器官也有副损伤。在告知患者副作用时,患者有一定思想准备,很恐惧,我们医务人员在病人接受治疗时要不断鼓励病人,并给予对症治疗护理,化疗脱发时可让病人戴假发,告知化疗结束后会长生新发,通过多与病人交谈,耐心解答她们的问题,使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有一定的认识,减轻她们的心理负担,使其能更好地配合治疗。

3尊重患者,维护患者的尊严

任何一个人都有尊严,人不是因为生病了尊严就消失了,相反,人在患病状态下更想受到医务人员的尊重。所以医务人员必须尊重每一位病人,各项操作过程要告知她们,要征求病人意见,要会察颜观色,要掌握病人需要什么,亲手为病人做一些事情,能让患者信任你,肯向你吐出心声。医务人员对患者隐私要保密,要表扬她们的功德,要尊重她们的生活起居和饮食习惯,降低对病人和家属的要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在住院期间她们不会改掉习惯,如果受到医务人员的约束,很多人情绪波动大,甚至也有两顿不吃饭、用被盖脸不说话的,医院应改变服务模式,病室环境最好让病人及家属布置,使病人心理得到满足,维护病人尊严,和谐医患关系,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4性心理护理

患妇科恶性肿瘤的病人,对性问题敏感、对今后的性生活产生消极悲观的心理,病人的丈夫、朋友也都会认为卵巢或子宫切除后,性生活也就终结了,患者面临双重危机,一是疾病治疗结果,另一个是家庭危机,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对病人进行性心理护理。首先讲解卵巢产生雌激素,肾上腺素也能产生,切除卵巢,肾上腺素也能代偿,雌激素在医生指导下也可局部使用。子宫全切除后,阴道缩短,膀胱三角区和直肠壁紧紧贴靠在新的阴道顶端,_时有疼痛不适感,所以性生活前,要把膀胱和直肠排空,且不能在饮食、饮酒或服安眠药之后同房,一定要做好病人丈夫的思想工作,使他们从精神上减轻妻子的心理压力。患者在性生活时自身要有性幻想、性思念、性回忆等心理活动,促使恢复满意的性生活。

5亲近病人,满足病人身体需要

恶性肿瘤病人住院时间长,次数多,疼痛、恶心呕吐,大小便失禁,身上有不良气味等这都是很常见的表现,护士要经常巡视病房,协助病人漱口,保持周身皮肤清洁,保持二便通畅,卧位舒适,及时补充营养和液体,病室通风、换气,给病人生活上以照顾,使患者心情舒畅,配合治疗。

6健康宣教、定期随访

病人住院时心理帮助贯穿始终,护士要定期为病人讲课,介绍成功案例,也可通过看电视讲座和患者之间互相联系,使健康宣教得到最佳效果,患者及家属得到知识信息越多,她们心理负担越会减轻,从而使治疗效果最佳化,患者生活质量最高化。对出院的病人要进行定期随访,以巩固成果,总之,通过临床护理实践,我们感觉到,在中国与世界接轨的今天,心理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邓建平,王艳.妇科肿瘤病人性心理的护理.中华护理杂志,1994年第29卷第5期.

[2]乐杰.妇产科学,第7版.2008:1.

1.有关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论文

2.肿瘤护理论文

3.病人心理护理论文

4.有关心理护理论文

5.心理护理论文综述范文

肿瘤护理论文5000范文大全第9篇

护理风险是指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潜在的可能发生对患者、工作人员、医疗环境造成一定伤害或影响的各种不安全事件的总称。由于肿瘤内科收治患者的特殊性,长期反复化疗,在精神和经济上均造成巨大压力,药物的不良反应影响,使患者生活质量不高,容易出现烦躁、易怒等心理负面情绪,给护理工作造成很大的风险安全隐患,不仅影响科室医疗环境,而且对疾病治疗效果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加强肿瘤内科的护理风险管理,有利于科室护理工作的开展,降低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护理差错及纠纷事件的发生,以保证患者治疗效果,提高科室护理质量。

肿瘤护理论文5000范文大全第10篇

2.总结学习李教授防治恶性肿瘤临床经验需重点掌握的五个要点.

3.“辨证+辨病”组方思维探索.

二、实验研究

岩龙胶囊对小鼠Lewis()市癌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结果:

(一)岩龙胶囊高、中、低剂量组,阳性对照组的抑瘤率分别是、、、.瘤重指数统计中,岩龙胶囊组均能降低瘤重指数,与阴性对照组对比,岩龙胶囊高、低剂量组p值均

(二)岩龙胶囊高、中、低剂量组、阳性对照组的肺转移抑瘤率分别是、、、.岩龙胶囊高、低剂量组能减少肺癌小鼠的肺转移结节数,与阴性对照组对比,均p

(三)岩龙胶囊高、中、低剂量组、阳性对照组小鼠体内CD4值分别是±,、±,、±,、±,,与阴性对照组(±,)对比,岩龙胶囊高、低剂量组、阳性对照组p值分别是p

结论:

1.李岩的学术思想体现在“医、教、研、药、书一五位一体”的中西医结合防治恶性肿瘤理念.

2.李岩防治恶性肿瘤理论和临床经验可供中医或中西医结合临床实践参考.

3.李岩研制的岩龙胶囊对小鼠Lewis肺癌及其肺转移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4、岩龙胶囊抑制小鼠Lewis()市癌的作用机制之一可能与升高CD4的表达有关;其抑制肿瘤转移的作用机制之一,可能与降低CD44V6的表达有关.

肿瘤护理论文5000范文大全第11篇

建立健全的科室管理制度

根据科室实际情况,在专科护理标准操作规程的指导下,建立健全的肿瘤内科各项规章制度,并根据知识更新和具体情况改变,及时更新和补充各项制度内容。如“化疗药物管理制度、化疗药物配置标准流程、肿瘤内科护士各班工作职责、工作内容、肿瘤内瘘各项专科护理操作标准流程、应急预案处理流程、护理风险报告制度、医疗事故防范措施”等,定期组织全体工作人员认真学习,并严格落实实施。加强科室的护理管理,确保护理中的每个过程都有章可循、有章必循。

提高护士专业素质

对新进肿瘤内科护士要严格进行系统的岗前培训,保证各项规章制度、护理操作流程、岗位职责、应急事件处理流程、患者健康教育等知识完全掌握,并能灵活应用,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独立工作。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开展病例讨论,加强护理人员继续教育,有计划的、分批次的组织工作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丰富其专业理论知识和专科护理操作技巧[4]。要求每位护士均应对该科室常用化疗药物的适应证、药理作用、使用方法、用量、禁忌证、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熟练掌握,保证严格按照要求给药,确保药物疗效。

优化人力资源管理

根据每位护士的学历、任职年限、进入肿瘤专科年限、工作经验等因素,将肿瘤内科护士进行分层级管理,做好新老护士的搭配,有老护士,年资老、经验丰富、专业素质强的护士带刚进入肿瘤专科的,学历低、年资低、临床经验缺乏的护士,对患者实施分房间、分床管理,患者包干到具体护理小组,有经验丰富的高年资护士担任小组长,带领低年资,经验相对较弱的护士一起对负责的患者进行全面护理。对于疑难疾病或护理障碍,可上报护士长,由护士长组织全科各小组护士进行大讨论,集思广益,共同解决疑难患者,保障整体护理质量,避免护理差错的发生。

重视化疗药物规范应用

工作人员应熟知每种化疗药物的配伍禁忌、给药方式、药理、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严格按照药物要求进行配置,遵医嘱合理用药。给患者讲解化疗药物不良反应所引起的不适症状,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并运用专业知识帮助患者尽可能地缓解不适症状,促进患者舒适。在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用药反应,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避免发生意外。全面评估患者血管条件,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提高穿刺成功率,避免药物外渗的发生;在输注药物的时候,应加强穿刺部位及导管的观察,及时纠正药物滴入不畅等输液问题,保证化疗药物顺利输入患者体内。做好各班交接班工作,对于危重患者或存在护理安全隐患的患者,应实施床头交接班,按照工作内容逐项交接,使患者时刻都在工作人员的密切监护下接受治疗[5]。

做好工作人员个人防护

科室应向医院相关部门申请配备各种工作人员个人防护用具,加强个人防护的管理。工作人员在配置化疗药物或密切接触化疗药物时应做好个人防护,比如戴好口罩、帽子、护目镜、防护衣及手套,口罩应为专科防渗透口罩,有皮肤破损者应戴双层手套,规范隔离衣的穿脱方法,口罩正确佩戴方法,避免不规范的操作造成二次污染。加强化疗药物的管理,尽可能减少与化疗药物的接触;在配置化疗药物时,应先轻轻敲击药物包装瓶颈部和底部,确保没有药物滞留在瓶颈处后,方可打开,对于需要用手掰开的安瓿类药物,应在开口处衬垫纱布,以防止药物飞溅。规范化疗药物配置流程,接触化疗药物前后应规范洗手,避免不正确的洗手方法增加手部化疗药物的残留,间接通过消化系统进入人体,对工作人员造成伤害。

重视患者心理护理,做好护患沟通

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护士应注意与患者的有效沟通,及时掌握患者的心理动态,耐心向患者解释其心中的疑惑,告知患者疾病治疗需要一个过程,治疗费用能够大部分报销,只要坚持治疗,均可得到高质量的生活,消除患者的各种精神压力,避免引发心理障碍;一旦发现患者出现或者存在心理障碍隐患,均应立即采取有效心理疏导措施,加强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管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自杀率,有利于患者树立与疾病抗衡的信心和勇气。对于严重的心理畸形及心理障碍的患者,应报告医生,实施多科会诊,必要者由心理治疗师对其进行心理治疗。

肿瘤内科是一个高风险的专科,各种安全隐患时刻存在于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只有做好各项管理措施,尽可能规避护理风险,才能保证科室工作的安全、顺利进行。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客观、仔细地分析肿瘤内科护理风险隐患因素,根据实际情况,做好患者管理、工作人员的管理、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及实施、各种护理操作流程的规范、提高工作人员自我保护意识,均可有效降低科室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对科室护理队伍的建设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黄涛.浅谈肿瘤科护理风险及应对策略[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34):121-123.

[2]陈霞.化疗药物对临床护士的危害与职业教育[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0):115.

[3]贾巧玲.肿瘤科病房的风险管理[J].包头医学,2013,37(3):191-192.

[4]陈金萍.急诊科护理风险及防范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35):114-115.(原上草网)

[5]宁佳琼.浅谈肿瘤科护理风险及应对策略[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7):38-39.

中国卫生产业2016年21期

说明:以下内容为本文主关键词的百科内容,一词可能多意,仅作为参考阅读内容,下载的文档不包含此内容。每个关键词后面会随机推荐一个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户从多个垂直领域了解更多与本文相似的内容。

1、百度搜索更多肿瘤内科护理论文»

2、360搜索更多肿瘤内科护理论文»

肿瘤护理论文5000范文大全第12篇

研究目的

有关对护理质量及其评价体系的研究,已有众多报道.但目前所应用的评价体系忽略了护理的非技术性服务属性因素,偏重于基础护理质量和终末质量的评价,使之与护理专业发展不平衡.护理评价若以“量的测量”为标准,忽视“质的考核”,则缺乏约束机制,患者获得的服务质量难以保证,护理评价若以“质的评价”为标准,忽视“量的测量”,则存在公平性问题,从而影响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用科学的方法建立一套能权衡“护理工作量”和“护理质量”的综合评价体系,在保障患者安全和提高护理质量的同时,能够体现护理管理的公平性,以激发护理人员工作热情和提高工作效率.

研究方法

1.文献回顾法:通过查阅文献、书籍和各类数据库,归纳出国内外护理质量管理的相关理论和研究现况,找出当今护理评价的特点,提出本课题要解决的问题.

2.专家咨询法:主要以专题小组讨论、专家咨询和头脑风暴法等方式确定课题的相关项目、研究框架和权重系数.

3.问卷调查法:依据研究的目的和内容,设计合理的调查问卷收集资料.

4.统计分析法:主要运用excel和统计软件包对各类研究数据进行分析.本研究涉及到的统计分析方法主要有多元线性回归、卡方检验、t检验、方差分析、pearson秩相关和离差法.

主要研究结果

1进一步明确了护理的概念和相关理论在护理评价中的应用

从护理的实践出发,结合文献资料分析了护理服务的内涵、特征,对护理的概念进行了新的界定:护理是指具有执业资格的护理人员向有健康需求的人群提供专业帮助,使其恢复健康或从事有益于健康的活动,是一种无形的服务.由此可见,护理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为技术性活动,如遵医嘱执行静脉给药、提供床上擦浴等技术性护理活动,第二为服务属性的护理内容,如护士要具有良好的服务态度,给予心理护理等.同时,运用文献研究的方法明确了相关理论在构建护理评价中的应用.护理工作量与质量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依据系统理论内涵的指导,护理工作量的测量与护理质量标准的重新构建依据持续质量改进理论、绩效管理理论等的启示和指导.

2现行护理质量管理评价的实证状况

通过对某三甲综合医院护理质量检查结果的回顾性分析发现,现行的以终末质量评价为主的护理质量评价有一定的专业价值,主要表现在规范护理操作行为、提高专业性技术操作水平两方面,但也存在其评价不能体现护理服务内涵,忽视全员、全过程管理,不重视经济性和不能达到“零缺陷”、等问题.

应用问卷调查了患者对现行护理服务的满意状况.患者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的满意度较高,但对护理人员主动服务意识满意度不高,影响总体满意度的单项指标为护士进行护理操作前后的解释工作、护士巡视病房的次数等.通过分析,护理工作量大可能是上述结果的重要影响因素.

对护理人员的职业态度和工作满意度的调查发现,护理人员有较高的职业态度,但工作满意度处于中等偏低水平.护理人员最不满意的是福利待遇、工作与家庭的平衡.职业态度与工作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外界因素可能影响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需查找原因进行对症性处理.

运用问卷调查护了理人员对护理质量管理的看法.结果显示,护理人员均愿意积极参与护理质量管理,并且从临床一线的角度对护理质量管理提出了有价值的建议.由此表明,只要建立科学、公平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就能真正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3护理工作范畴的界定及工作量的测量

对收集到的47个临床科室的护理工作项目进行分类、界定,得出基础护理中直接护理47项,间接护理28项,专科护理中直接护理125项,间接护理26项,其中基椿だ碇屑浣踊だ0项为非护理专业性工作,专科护理中间接护理7项为非护理专业性工作.将所有收集到的护理工作项目进行工时测量,统计3年每日人均工作时间,即每日人均工作量,结果显示,内科系统、外科系统、妇产科、儿科、急诊、肿瘤科、综合科系统、iCU每日人均工作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4构建以结构-过程-结果为纵线,以环境、护理人员、患者、服务质量4个维度横向考查的护理质量标准

基于护理具有技术性和服务性双重属性的理念,以结构-过程-结果框架模式为基础,借鉴持续质量改进理论建立了新的护理质量评价标准.新的评价标准包括环境、护理人员、患者、服务质量四个维度.每个维度均从结构、过程、结果三方面制定了评价标准.标准建立后,通过专家调查法确定了各级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环境、护理人员、服务质量、患者四个维度的权重分别是.

5构建了护理工作量和质量综合评价体系

将动态护理工作量采用中位数平移法确定标准值,结合专业特点,设定评分等级,转换成标准分.再运用统计学方法将专家咨询结果进行分析,得出护理工作量与护理质量对总体护理评价的权重系数为,构建出综合评价体系模型.

1.应正确认识护理服务的内涵,提供高品质护理服务.对护理服务的界定直接影响护理服务质量管理,因此,只有充分认识到护理的内涵,才能真正转变护理质量管理理念,适应“以患者为中心”的新医学模式,提供高品质的护理服务.

2.护理质量评价需以患者为中心,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由于护理人员编制的限制,护理工作量是护士主要的压力源,护士没有多余的精力完成治疗操作以外的、患者真正期望的服务.因此,建议医院领导在限制人力成本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应考虑护理人员的编制问题.

3.护理质量标准应从护理的全过程、多维度进行构架.护理质量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制度、人员、环境、基础设施、人力配置结构等.因此,要想达到全方位的护理质量管理,首先必须从护理的全过程、多维度构建护理质量标准.

4.护理评价应以护理工作量和质量综合评价体系进行,以体现护理管理的公平性.新的评价体系引入“量”的测量,其作用以权重体现在体系中.新的评价体系兼顾了公平原则,对所谓的“少做事,少出错,不做事,不出错”的世俗观点提出挑战,由此可见“量”的引入能极大地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和工作积极性.

创新之处

1.确定了护理工作的范围,并科学地赋分,解决了当今护理工作范围不易量化的难点.

2.构建了一套符合现行护理管理模式下新的护理质量标准.

3.构建了护理工作量与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其评价体系所得出的综合量化指标,一是护理部可以此来考核护理单元和个人护理工作绩效状况,二是可作为护理人员晋升、评先和发放奖金的参考指标,三是为管理者科学地配备护理人力资源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不足之处

1.本研究资料的收集局限于一所医院,需扩大样本来源进一步了解现行护理质量评价的真实状况.

2.本研究建立的评价体系需在临床实践运用中进行检验并不断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