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安保险经营理念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0:54:02

华安保险经营理念篇1

关键词:保险超市;保险营销模式;泛华保险

中图分类号:F84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31(2011)11-0048-03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1.11.省略、维达纸业、瑞丽杂志集团等。

(二)泛华保险服务集团业务规模广

目前,泛华保险服务集团已开设省级分公司的省份包括吉林、辽宁、陕西、四川、云南、北京、天津、河北、山东、上海、江苏、河南、湖北、江西、浙江、福建、湖南、广东和海南等,它们分别隶属于我国经济最活跃的东北经济圈、中西部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圈,这些也是我国保险行业成长潜力巨大的区域。同时,泛华保险服务集团已成功完成了覆盖全国重点省市的销售网络建设,业务范围已完全覆盖包括保险、保险经纪、保险公估在内的保险中介行业所有领域。

(三)泛华保险服务集团先进的商业模式

泛华保险服务集团作为我国当前备受瞩目的大型保险超市,它最大的亮点当属它独特的商业模式:后援平台+个人创业(见图1、图2)[3]。

这种独特的保险超市商业模式使得泛华保险服务集团的经营更加具有刚性,在先进的管理模式的引领下,加上总公司强有力的投入与支持,最后凝聚创业者在股权的激励下产生的极大的热忱,有效地保证了保险营销业绩的稳定提高。

(四)泛华保险服务集团商品周全

泛华保险服务集团经营的主要商品类型包括寿险、财险、团体险、金融商品、普益理财和多元商品,但令保险客户感到最为满意的是泛华保险服务集团丰富的保险产品资源。截至目前,泛华保险服务集团已与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阳光财险保险股份公司、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美国大都会人寿保险公司、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永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安邦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华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大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保险公司签署了合同,能为保险消费者提供数十种保险产品。除此之外,泛华保险服务集团在单一险种的基础上不断地创新出属于自己的保险专属产品,例如:泛华保险与平安集团联合推出泛华第一款联名卡单产品――泛华平安万里无忧卡(简称198卡);泛华保险携手瑞士再保险公司、生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推出中国首款由保险中介领衔研发的寿险专属产品――泛华瑞祥综合保障计划;泛华保险与中英人寿共同开发全新专属卡单产品――“英华卡”以及“全家福系列”;泛华保险携手华夏人寿隆重推出“童鑫锁”两全分红保险;泛华产品调研小组奔赴各地,同全国五大寿险公司之一联手,推出全新专属长期寿险产品。泛华保险服务集团坚持以“保险超市”模式和第三方立场服务客户力图将消费新概念、购买新模式、服务新体验呈现给消费者,为客户“货比三家”、“量身定做”,提供专业、诚信、便捷的保险销售和售后服务,维护消费者的权益。

保险超市的营销模式在未来还会面临许多各种各样的挑战,但它的经营模式得到了业界的认可,经营理念迎合了广大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消费偏好。更重要的是它的出现符合营销的发展规律是营销模式改革的结果,在保险实务中它的业绩已初步见证了这种营销模式的成功,发展前景是客观的。

参考文献:

[1]周黎.我国银行保险业务发展现状及战略转变的思考[J].金融与经济,2008(11).

华安保险经营理念篇2

中国人也完全可以办

1843年11月17日,上海正式开埠。很快,中国保险业中心由广州转向上海。只是当时的保险业市场皆为外商所垄断。

20世纪初,华资寿险市场曾一度兴起,但由于管理和经营不善,后多相继停业,颇有一蹶不振之势。当然,也有仍在跃跃欲试的华资保险业,代表其崛起标志的,就是1912年7月1日华安合群保寿公司的开业,其创始人叫吕岳泉。

吕岳泉(1877年-1953年)出生于上海浦东川沙一户普通船家,父母以替人运货为生。吕岳泉读了不到两年私塾,后被伯父带到上海,到一个英国人家里当小佣人,这年他12岁。这家英国人家的主人就是当时英国永年人寿保险公司的业务经理穆勒。

吕岳泉虽说出身于船家,读书不多,文化不高,但他勤劳聪明,肯干好学,善于接受新事物,他在穆勒家学会了不少常用英语。平时吕岳泉还留心观察穆勒和他人洽谈业务,积累了不少保险业务知识。在一次穆勒招聘助手的考试中,吕岳泉凭借平时的知识积累和英语能力,在与其他多名应试者的pK中胜出,正式进入穆勒视线。在慧眼识才的穆勒的提携和推荐下,吕岳泉不久成功进入永年人寿保险公司,短短几年就做出了出色业绩。后来永年公司在南京开设分公司时,风华正茂的吕岳泉被任命为南京分公司经理。

其时的南京正是两江总督署所在地,吕岳泉在南京结识了一些大小官员、文人学士,还在友人引荐下,晋见两江总督端方。端方对吕岳泉说,人寿保险公司是一个大企业,他前几年奉命去美国考察时,曾经参观过他们的人寿保险公司,其规模之大颇为惊人,竟达数十万美元!端方鼓励吕岳泉好好干,为表示对人寿保险企业的支持,端方当即为自己投了寿险,并动员部下们参加保险。从总督署出来后,吕岳泉深有感触地既像对友人,又像对自己说,这样的保险企业,中国人也完全可以办!

1909年春天,以实业救国为号召的南洋劝业会在南京鼓楼开幕,主办者是南通著名实业家张謇。一时各省绅商云集南京,热情参观。吕岳泉躬逢盛会,施展浑身解数招徕营业,在会上辟专栏介绍国内外寿险业现状和前景,并且得到张謇、虞洽卿、朱葆三等一批商界巨头称道,他的生意很是红火。吕岳泉高兴之余却在想,这毕竟是在为“永年”宣传和挣钱,什么时候才能够为中国人自己的保险企业推销、宣传、挣钱呢!

辛亥革命的爆发,给吕岳泉提供了为中国人自己的保险企业创业的契机。1911年冬天,吕岳泉辞去南京分公司经理一职,回到上海总公司。不久,他又辞去总公司职务。他要筹划创立新的寿险公司。这时候,随孙中山卸任临时大总统而解职的前南京卫戍司令徐绍桢来到上海,他是吕岳泉在南京时的旧识,吕岳泉面见徐绍桢时,就打算创办寿险公司征求他意见。徐绍桢大力支持,并且当即认缴股款规银一万两。紧跟着,适在上海从事实业的原四川护理总督王人文也慷慨认缴规银2万两。接着,吕岳泉又募沪上著名绅商朱葆三、朝鲜银行华籍经理顾棣三等人入股,连同他自己投入的资金,一共集得规银20万两。这年六月,吕岳泉审时度势,以维护民族权益为宗旨,创办了足以与外商寿险公司相抗衡的华商寿险公司――华安合群保寿公司。公司在上海黄浦滩30号宣告成立,7月1日正式开业。

华安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

吕岳泉在《创办华安合群保寿股份有限公司纪略》中,曾自述创办华安的过程:创办之议肇始于辛亥(1911年)之冬,岳泉深感于寿险事业之重要,攸关国计民生者,如无华商自立之公司不独利权外溢,且将人民之生命保障委托于外人之手,于国家体面、国民人格上均有关系。遂毅然自创纯粹之华商寿险公司,以此意商诸徐固卿、王采丞诸公,均蒙赞许,乃即着手进行。自辛亥之冬开始筹备,至民国元年(1912年)6月1日成立,7月1日开业。资本总额规银100万两,先收20万两,后改为国币50万元,股份额定5000股,实收5000股,每股100元,决算日期为12月底。华安名称的涵义就是合众人之力、保中华平安。民国元年8月2日,以发起创办人名义致国务院呈文,其具报人为:“王人文(即王采丞)、王芝祥、徐绍桢(即徐固卿)、朱佩珍(即朱葆三)、沈敦和(即沈仲礼)、王夏、顾兆德”等七人。同年11月,华安合群保寿公司具名致工商部申请注册报告中的创办人姓名:“徐绍桢、沈敦和、王人文、王芝祥、朱佩珍、顾兆德、徐承庶”等七人,其中王夏名字没有了,另列徐承庶,呈文附件之一为“中国华安合群保寿股份有限公司创办人合同”,工商部于同年12月颁发执照。

看得出,吕岳泉在创办和打造“华安”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了他的人脉资源。召集权势人物和商界巨子入股及做董监事,是他一开始就刻意追求的。在1926年敬赠客户的《华安合群保寿股份有限总公司丙寅通知书》中,我们可以发现公司董事监事和经理人员的名录,其中就有政界宿耋黎元洪、冯国璋、徐固卿(绍桢)、王采丞(人文)、桑铁珊,军界要人杨耿光,中年政客王子铭、吕天民,商界精英陆文韶、程霖生、王芳畦,外国银行买办顾棣三、吴培初、朱子奎,律师丁榕、瞿绍伊。司理郁赐是英国人、前永年人寿保险公司经理,曾任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董事,交游极广,颇负时誉,董事总经理吕岳泉、董事副总经理经乾液拖謇砉饲煲阋捕加泻袷档纳探绫尘昂痛由绦庞。这样一份董监事及经理人员名单,阵容十分显赫,既有现任或前政界显贵,又有商界和金融界精英,既有各业的行家里手,又有受过中西高等教育的专家或律师。在当时的社会历史环境下,华安公司这样的股东结构和董事监事结构确实从特定视角凸显出一种“人和”的优势。这种“人和”优势正是华安合群领先于其他华商寿险公司的原因之一。

华安开张后,吕岳泉才真正感到万事开头难。凭借吕岳泉在永年保险公司长年跑业务的丰富经验,不愁开拓市场、招揽业务,但寿险管理中的保险费率、责任准备金、退保金计算等技术问题,却让他感到难以应付。华安之前,国内也曾有华兴、华通、福安几家华商保险公司,都因业务原理不明白,加之管理不善,做事常常事倍功半,投入成本很大,收效却微。早于华安成立的几家寿险公司就是因为管理不善,营业不振,以至每况愈下,直至歇业。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华安决不能重蹈这样的覆辙。寿险企业除了内部组织管理,更有对各种寿险的保费率、责任准备金(应对被保险人负担给付的各种准备金如赔款、满期款)和估兑现金(退保金)等的计算,如无专业知识和相应业务能力,断难胜任。彼时国内找不到这样的人才,而公司又必须运作,正是在迫不得已情况下,在筹备成立公司时,吕岳泉已决定聘用外国人。进入他聘用视野的就是原任永年人寿保险公司经理、英国人郁赐,和同一公司的英国人第弗利斯,二人分别担任总司理和计算师。吕岳泉自己任总经理兼营业部主任。

不过,吕岳泉在聘用外国人担任公司要职一事上,一度曾遭到非议。主要是当时其他有些实业颇有外国人凭借掌控的权益,独断专行,目中无人的现象。华安后来果然也出现如此端倪。据曾于1925至1951年在华安合群保寿公司工作26年,离开后仍任该公司董事达10年的龚汇百先生讲述,有一次郁赐与绅商沈仲礼偶遇,双方话及寿险事业,沈即以自己所办的人寿保险公司商请归并新公司。郁赐未加调查,又未征得吕同意即答应了沈。而“实则沈以该公司营业不振,难以维持,亟谋脱身方法。归并之议既成,新公司旋亦成立。新公司原拟定名为中华合群保寿公司,将拟就的开业广告送登《申报》《新闻报》时,沈擅将‘中华’二字改为‘华安’,其别有用意不问可知。即此一事,足见郁赐之专行独断。经过这一教训,吕即谋求控制之策。他一方面把郁赐的权限,订明于雇用合同之内,且合同期限为五年。期满经双方同意,再商续订。另一方面,他即刻着手自己培养人才,从职员中选拔优秀人员加以积极培养”。与此同时,吕岳泉为两个外国高层管理人员精心配置了年轻的助手。营业员经乾夷昵岽厦鳎勤奋好学;刚入公司的实习生周大纶是名牌大学的数学尖子。吕岳泉面授机宜,让他们分别跟郁赐和第弗利斯边工作边学艺。几年下来,经乾蚁ば淖暄校对寿险业管理颇有所获,先被提拔,又升为副经理,逐步取代了郁赐。周大纶也脱颖而出,胜任了计算师工作。这时,大家才感到吕岳泉聘用外国人的玄机。

吕岳泉除了从职员中选拔出经乾摇⒅艽舐诘扔判闳瞬磐猓每当华安有新人进公司,吕岳泉都亲自主持短期培训班。他主讲敬业课,向学员们回顾早年走家串户推销营业的甘苦,以“失败一百次,成功一次即为成功”的事例进行勉励。吕岳泉还每年举行几次营业竞赛,一方面以此鼓励推进业务,另一方面以利提高销售技巧。吕岳泉经常和各地教育机构联系,还于1924年开办了华安人寿保险专业函授学校,他自任校长,以半年为一届,课程设置人寿保险原理、寿险种类招徕学、商业道德等等。这种不受时空限制,开放性办学的教育形式很受欢迎,当时经介绍就学的有600人,云贵等省及南洋群岛,都有学员就学。学成后,他们中有三分之一左右被华安或其他保险公司录用。大批寿险业人才的培养,为开拓华安业务和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除了业务,华安公司也十分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当时社会上对于寿险的意义还不明了,华安公司成立不久,就常在《申报》《新闻报》上刊登介绍寿险的短文,还着手编印《华安杂志》。为了出刊,公司成立了一个“华安出版社”,专事负责杂志的编辑发行,又特约了一批社会名流与作家,为刊物题词、撰稿,前者如黎元洪、冯国璋、陈其美、王一亭等应华安的邀请在报上题词;后者主要有马寅初、王鲁彦、汪静之、傅东华、谢六逸、黄庐隐、洪深、马国亮、施蛰存、章克标、黄源、章衣萍等撰文,宣传寿险业和华安公司,既有人寿保险对保障身家幸福意义的理论阐述,也有文艺小品。杂志全部由公司赠送保户,或做营业员招徕业务之用,不收价。印数最高时达到上万册,深受保户和一般市民喜爱。

兴建华安大厦

1914年,欧战爆发,日本攻占我胶州湾并据有胶济铁路。巴黎和会时我国未能将该路权收回,1922年在太平洋会议中好不容易露出一线希望――有望五年赎回!但赎路需3000万元,而政府已无此力。于是全国民众发起赎路运动,华安首先认赎路储金100万元,并特定“赎路储金保寿”险种,使国民既能尽爱国义务,又可获得自身及家庭经济保障。

1925年,上海“五卅惨案”发生后,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店罢市,华安除公布宣言声援,更发起“经济救国保寿”险种,以实际行动凸显出企业的爱国主义精神,共谋救国。另外,鉴于团体保寿对劳资双方改善关系极为重要,从1926年起,公司特厘定团体保寿章程,保额由企业决定,保费由企业缴纳,如遇职工身故,即将赔款交由企业转给家属领取。此项业务开展后,商务印书馆等机构先后加入团体保寿。以上这些措施促进了公司业务的发展,营业蒸蒸日上。

1926年5月,公司在静安寺路104号建成八层总公司新址,取名华安大厦,占地1973平方米,建筑面积1.25万平方米,9层,高38.16米,大厦外立面采取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的模式,气魄宏伟,结构精美,极具艺术性。平面呈工字形。桩基础用25米长美松木桩。门前有数根大理石筑成的高大石柱,很是壮观。屋顶九米高的钟楼座于石柱之上,镏金圆顶光彩夺目。内部装修十分别致华丽。它以精美的构思,豪华的设施,轰动了大上海。工程设计为美国建筑工程师哈沙德,招标委托上海江裕记营造厂承建。华安大厦共有八层,底层出租;第二层作公司办公用;第三至第八层经营附属华安饭店,作为公司副业。该大厦为当时南京路路以西区域最高建筑物,彼时外侨青年会(现上海市体育运动委员会)、国际饭店等在华安大厦矗起以后才开始兴建。

声名大振,远播海外

除了拓展业务,宣传业务,吕岳泉还不失时机开展社交活动,扩大公司的社会影响。1927年8月,美国保险学专家许本纳博士到日本讲学。吕岳泉闻讯,邀请他顺道来中国做学术访问。华安公司对他盛情接待,为他组织了讲题为《生命价值的科学管理》的专题报告。听众多达1000余人,包容工商、金融、文教各界。上海几大报都摘要刊载他的演讲,寿险一时成了街头巷尾议论的热点。中美两大保寿专家的会晤促进了公司的声誉。1932年,为纪念华安合群保寿股份有限公司成立20周年,还专门出版了《华安合群保寿股份有限公司20周年纪念刊》。纪念刊发表照片120多幅,除了有当时已故大总统黎元洪、冯国璋的题词外,还有、张学良、张謇、阎锡山、李纯、任城靳、孙科、汪兆铭、蔡廷锴、黄炎培等20多位名人亲笔题词30多幅,该刊照片题词全部用铜版纸印刷,是研究我国保险史的重要史料。

华安保险经营理念篇3

一、中小规模财产保险公司的发展现状

(一)市场份额较小。20*年上半年,*市财产保险保费收入93685*元,其中人保股份、*洋产险、平安产险三家保费收入之和为73892*元,占市场份额的79%;华泰、天安等7家中小规模财产保险公司保费收入共16075*元,仅占17%;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山东省分公司保费收入3718*元,占4%。

(二)业务结构失衡。中小规模财产保险公司均将见效快、技术含量低的机动车辆保险作为销售主导险种,业务范围局限于企财险、车险、货运险“老三样”,导致业务结构失衡。从20*年上半年的情况来看,车险保费收入占全市财产险市场保费总收入的58%,车险、企财险和家财险保费收入占产险总保费收入的72%以上;*、*、天安等7家中小财产险公司的车险保费收入占79%,车险、企财险和家财险保费收入在产险中的占比为90%,远远高出全市产险公司的平均水平。

(三)盈利水平不高。目前中小规模财产险公司虽已成为*市保险业发展的新兴力量,但由于创业前期投入大、规模小、展业能力有限、抗风险能力差等原因,普遍出现盈利水平低甚至亏损的状况。以收入净利率(净利润/营业收入)为例,上半年,人保、太保、平安3家公司的平均净利率为2*元02%,华泰、天安等7家中小规模保险公司的平均净利率为-25*元1%。因此,中小保险公司必须在增加营业收入的同时,改善经营管理,降低成本费用开支,增加净利润。

(四)发展前景看好。中小规模保险公司有着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品牌效应不强、内控制度相对滞后等不足,同时又具备竞争手段灵活、机制灵活、员工成长性强、工作积极性高、没有历史包袱等优势。他们能够有效地避开大公司的激烈竞争,以小额分散业务为主,积极拓展大额业务;以营销渗透为手段,积极发展郊县业务;以多渠道、广为途径,积极争取优质业务,确保有效切入市场,实现平稳起步。

二、中小规模财险公司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目标市场定位不明确,缺乏自身特色。保险业是经营风险的行业,由于大数定律的要求,保险公司存在最低经济规模要求,新进入者的初始规模如果太小,就不能进入。而要达到最低经济规模,新生保险公司面临着资金筹集、人才储备以及因规模增大、产品增加而带来的产品降价风险等方面的问题。虽然天安、华泰、*、*等各家中小规模保险公司的相继成立,打破了*市由人保股份、*洋产险、平安产险3家大型保险公司长期垄断产险市场的局面,但这些新生保险企业目前规模较小,创新性的优势业务较少,在进入市场前,缺乏对市场的足够了解,目标市场定位尚不明确,形成了“小而全”的经营格局,缺少特色,使今后发展具有一定的难度。

(二)专业化经营的基础不牢。目前,*市中小保险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是市场、产品和客户细分不足,专业技术和基础数据积累不够,核心技能水平低,简单模仿多,独立创新少,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严重,产生这些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小保险企业的专业化程度不高。

1*元人才、技术缺乏。一些工作人员未经专业培训或者培训不足就匆匆上岗,保险基础知识缺乏、业务不精,从业人员总体存在技能单一、综合素质不高等问题。目前在中小保险公司还存在从业人员特别是管理人员流动频繁的现象,各新生中小保险公司还没有形成人力资源的培养、储备、使用机制,频繁的人员流动给其业务发展带来了较大影响。

2*元内控机制薄弱,基础管理相对滞后。由于公司初建,人员少,部门机构不全,业务发展的压力大,有些管理人员身兼数职,有的公司内部管理制度尚未真正建立健全,有的公司即使建立了一些管理制度,但由于内控制度不严格或执行不力,也无法得到有效落实。从现实情况看,各公司已逐步认识到了管理上存在的问题,随着内设机构的日益健全,内控管理有望得到加强。

(三)险种结构过于单一。传统的财产险产品市场基本上已经饱和,潜在的新兴保险消费市场尚无能力问津。社会认知度不高,品牌优势不明显,承保能力受限,在大项目上参与竞争的机会少,使中小保险企业在起步阶段只能选择那些标的小、风险分散、技术含量低和易上规模的险种切入市场,在个别险种上产生了“过度竞争”。过度竞争导致企业成本居高不下,生存问题成了中小保险公司面临的头号问题,经营行为日趋短期化,被动跟着市场走,以价格竞争为策略,减少了利润空间,给原本规模较小、实力不足的中小保险公司带来了较重的财务危机。

(四)与中介公司的合作程度低。由于中小保险公司缺乏展业人员,一半以上业务是从中介机构获得的,但中介市场的不规范给中小保险公司的业务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一是合作层次浅,绝大部分的合作关系仅就险种、手续费支付标准等进行了简单约定,然后视市场情况开展业务合作。个别公司利用保险公司间的竞争和扩大规模、抢占市场的心理,凭借自身掌握的保费资源,索要高额手续费,并且不提供中介发票。二是合作内容少,按有关规定,保险中介的业务经营范围可覆盖保险产品营销、服务、理赔的全过程,但目前的合作仅限于收取保费,甚至简单介绍业务,并未实现保险服务和理赔查勘方面的全方位。因此应该推进保险产业价值链上不同环节的专业化,大力发展经纪公司、专属公司、理赔公司、客户服务公司、公估公司等保险中介主体,用市场交易取代内部分工,使市场主体更加关注专业化经营,更加注重技能培养,提高经营效率,增强行业竞争力。

三、对中小规模财产险公司发展的建议

(一)加快自身制度建设,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1*元确立经营理念,明确经营目标。中小规模保险公司要牢固树立起市场观念,凭借自身的敬业精神、专业水准、服务质量和良好信誉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同时,积极研究市场需求,充分利用自身“船小好掉头”的特点,发现新的利润增长点,赢得特定市场利润,避免与大保险公司在已成熟的领域相互竞争。

2*元完善公司内部制度建设,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一要健全组织框架,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和有效的内控机制,确保公司内部责权分明、运作有序、规范经营。二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队伍,用职业水准、职业纪律、职业操守和职业形象赢得投保人与社会各界的广泛认知和认可。

(二)找准市场切入点,打造核心竞争力。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以信息技术为支撑、能够为某个或数个特定保险市场提供核心专长的生产服务体系。中小规模保险公司具备竞争手段灵活、机制灵活、员工成长性强、工作积极性高、没有历史包袱等优势,应进一步加强对市场的调查研究,细分险种、细分地域、细分业务渠道、细分客户群体。首先选择几个效益好、且有前景的行业作为自己的发展依托,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在发展初期,中小保险企业一定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力量,从一两个险种入手,实现突破,通过对核心业务的专业化经营,形成局部优势,做出名气,创出品牌,凭借其专业化优势,抢占某些利润较为丰厚的特定市场,迅速完成利润、市场份额、经验、技术、人才和无形资产的积累,实现高效快速的业务增长,然后再向其它险种或领域扩大战果,最终建立全面优势。

针对市场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建设专业化的核心竞争力是中小规模保险公司最为急迫的任务。做好、做专和做强是建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原则,也是中小保险公司在发展初期应坚持的发展战略。

(三)积极学习借鉴外资公司的先进经营管理理念。中国保险市场正处于全面对外开放环境下,新生中小财产保险公司应积极借鉴学习外资保险公司和较大规模保险公司的经营理念和管理经验。一是在处理“规范和发展”关系问题上,先规范,后发展;二是在短期经营策略和长期发展战略上,坚持效益第一,强调利润最大化为开拓市场的原则;三是采取“品牌经营、服务竞争”策略,使公司在品牌和服务的差异化竞争中长期受益;四是在组织结构、管理流程上,注重专业化分工,强调分权制衡、分级授权,从制度上保证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五是在核算上强调营运细分,以信息技术作为业务、财务、行政管理的平台,注重会计与业务统计的一致性,注重会计与精算互补利用。

(四)监管部门应为新公司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1*元积极引导市场主体向专业化发展。在市场现有竞争格局下,应培养各市场主体的专业化优势,注重在专业领域培育技术实力,增强核心竞争力。由监管部门推动、地方政府牵头,建立推动保险业发展的协调机制。以产品创新为切入点,加强与财政、税务、工商等部门的沟通,及时研究解决影响中小保险公司发展的问题,为保险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华安保险经营理念篇4

关键词:寿险公司;战略管理;战略目标

战略管理是一组管理决策和行动,它决定了组织的长期绩效。战略制定与实施对公司的重要影响在现实生活中不乏成功或失败的典型案例。世界零售产业巨头沃尔玛以“让顾客满意”作为战略目标,据以实施一系列的战术,如为顾客提供“高品质服务”和“无条件退款”,并每周作关于顾客期望和反映的调查,及时更新商品的组合与摆放,通过建立独特的供应链条、配送中心、商用卫星,培养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公司通过实施战略管理,使发展战略有效指导日常经营活动,短中期规划与长远目标战略保持一致,最终实现公司愿景。各行业对战略有不同的要求和体现,对于我国保险公司,尤其寿险公司,实施战略管理是公司成长成熟的最佳途径,其建立战略计划、进行战略管理的必要性也较其他行业显得更为突出。

一、我国寿险公司战略管理的必要性

(一)公司产品的长期性和无形性要求寿险公司树立品牌,作好长远规划

首先,寿险公司为消费者提供的主要产品是人寿保险,从订立保险合同到合同终止往往历时几十年,作为先销售后生产的企业,保险公司能够持续经营是消费者得到应有保险保障的首要前提。虽然我国保险法对寿险公司一旦发生破产,如何保障投保人利益不受影响作出了明确规定,但试问一个连自己的持续经营都无法保障的公司如何承诺为客户提供终身、优质的服务?无疑保险公司的持续发展能力会构成消费者选择保险公司的重要因素。其次,从产品形态来分寿险产品作为一种保险保障服务,属于无形产品,消费者在购买时无法直接接触与鉴别,只是通过保险公司的品牌形象、产品介绍来进行比较判断,主观成分占很大比重。因此公司的诚信建设、文化理念不仅会影响到已有客户得到服务、实现自身权益的质量,更会成为吸引或失去潜在购买者的重要因素。同时,我国居民对保险的认识接受程度还很低,保险意识水平不高,推广产品必须先推广保险理念,居民对保险的品牌认知度也仅限于几家市场占有率高的公司,而树立保险品牌在保险销售中的重要意义为中小保险公司推广产品带来特别的挑战。

以上产品的特殊性要求寿险公司作好长远的规划,公司整体形象、整体水平的提高与公司业务的发展之前相互依赖、相互促进,而且这种依赖要强于一般企业。

(二)战略管理符合保险行业的特殊性

保险业恢复以来快速发展,具体来看,寿险保费收入2008年全国总计6658亿元,我国2008年保险密度达到736.74元,保险深度为3.25%,法律法规不断健全,监管体系逐步完善,市场主体从一家国有到21家中资、26家外资寿险公司,同时资产管理公司、保险中介公司也逐渐增多。但是,经过仅仅二十几年的发展,保险市场完善程度、保险公司管理水平及保险产品开发、核保核赔以及提供其他服务的各个环节都有待提高,发展中的问题仍然不断出现。在行业发展尚不成熟、变化较大的前提下,保险公司更应该有自己的发展战略、长远规划,保证在未来变化的形势下,公司有明确的发展目标,不会因外界变化而严重影响到公司的生存和正常发展。

(三)公司的不成熟需要战略管理的支持

保险公司一方面,因为整体行业的不成熟而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另一方面,我国寿险公司自身成立时间短,经验不足,缺乏人才,如何面对未知的市场、应对变化的环境并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形成自身竞争力对于保险公司,尤其是中小保险公司的生存和发展都至关重要。在当前的客观环境下,怎样分配资源,平衡各方面不足,集中力量创造自身优势,立足于中国保险市场,需要各公司有合理长远的规划。战略管理不同于普通管理,更能帮助公司实现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之前的协调和统一。

二、我国各寿险公司当前长远战略分析

(一)从企业愿景看公司战略

各寿险公司都纷纷提出公司所培养、秉承和追求的企业文化、企业使命及企业愿景。本文选择各公司所公开的长远发展目标按照构成要素的不同进行如下归类分析:

1.顾客

即寿险公司的目标客户群。大多数保险公司笼统表述为“客户”或是“中国客户”,泰康人寿则较明确提出其市场定位——“融入21世纪大众生活,为日益崛起的工薪白领提供高品质的寿险”。虽然寿险标的不及财产保险标的差异显著,但不同产品针对的需求群体在年龄、经济状况、生活负担等方面仍然有较大差别。对于中小保险公司,分析公司选择客户方面的优势,然后集中资源针对特定群体开发产品并全力经营,实现规模经济不仅是占领市场一席之地的当今策略,即使是长远战略考虑,中国特定群体的潜在保险需求都有很大开发空间,公司也可以在形成的客户资源、特定人群的品牌效应基础上进一步发掘满足保险需求,为凭借专业化经营、提供高品质服务和特色产品形成核心竞争力提供帮助。

2.产品和服务

根据公司的目标产品和服务,可以把我国寿险公司的战略目标分为两类。一类提供专业化高品质的保险保障服务,如招商信诺详细列出“我们的使命是为我们的客户提供国际级品质的、价格合理、购买便利的人寿、意外以及补充医疗保险和服务,为客户及其家庭提供意外或疾病情况下的财务保障。”最终目标产品定位于寿险的还有泰康人寿、华泰人寿、信德人寿、华夏人寿、中意人寿、中英人寿、友邦、海尔纽约等。另一类公司将同时提供保险保障和理财方案或进行全面理财规划作为目标,走综合化道路,如新华人寿的愿景是“在更广阔的领域为客户提供全面、优质的风险保障和投资理财服务”;合众人寿明确订立目标“2010年发展成为国内前七大人寿保险集团,2020年成为国内十大金融企业集团,最终发展成为一流的综合金融企业集团。”金盛目标“成为财务保障和资产管理公司中的领军力量”;信诚、光大永明、瑞泰人寿、中美大都会等都以提供全面的投资理财服务作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愿景。产品和服务是公司存在的核心,一个公司产品的不同直接决定公司的整个运营体系的差别,同样保险公司不同的战略目标会影响当前公司发展的重心及业务发展中的战略合作伙伴的选择。

3.市场

即公司在哪些地区发展业务,可分国内和国际两种。外资公司多作为股东发展战略的一部分而定位于中国,中资公司中国寿股份“推进国际一流寿险公司进程,创建‘学习创新型、资源优化型、成长增值型’企业”是目标国际化的典范,而且公司当前发展进程也在一步步靠近该战略目标,太平人寿“成为中国寿险行业管理、流程和制度的标杆,使太平人寿进入国际a级企业,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杰出品牌,并打造成为中国金融保险业中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百年老店’”。同样体现出走国际化道路的目标。其他中资公司多以发展成为国内一流公司为愿景,在当前公司实力状况下是切合实际的,国际市场的复杂是需要一定实力作为保障的。

4.技术

即公司的技术状况及对技术的追求。保险属于服务业,技术体现在专业人才上,不少公司尤其是合资公司提到“专业经营”、“专业服务”,其中中意人寿“创建知识型人寿保险公司”较有特色。产品开发、优质服务及公司治理上如果能形成核心优势将是保证公司持续发展、占领市场的重要技术。我国寿险技术较国际先进水平仍然落后,导致公司产品同质化严重,老百姓想买的产品买不到,同时保费高进一步加剧保险需求与供给之间的不平衡,在保险市场持续竞争发展的背景下,摈弃恶性竞争,产品的竞争、技术的竞争乃至人才的竞争才是未来保险发展的趋势。

5.对生存、成长和赢利的关注

中国人寿目标中包括“成长增值型”;平安“以价值最大化为导向”;民生人寿希望“把自己建设成为成长性强、富有特色的一流保险企业”;华泰“努力建设一家效益和品质最好的寿险公司”,太平洋安泰“以卓越的绩效,提供高品质的寿险服务,成为客户的最佳选择”;信泰“做稳健于世的百年金控蓝筹”;英大人寿“秉承‘专业规范、高效稳健’的经营理念”。可以看出,公司价值最大化是保险公司一致的追求,这符合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而不会因一味追求利润最大化或是盲目扩张市场损害公司的长远利益。从近年相关统计数据可以看到华泰人寿追求“效益”并将其定为战略目标对公司的经营指导作用显著,在业务质量、投资收益上都有较好的控制。

6.基本信念、价值观

泰康目标成为“最具亲和力、最受市场青睐”公司;生命人寿“秉持‘内诚于心,外信于行’的核心价值观”。除公司多提到诚信这个保险业的最基本最重要理念外,中资公司的价值观中加入不少中国传统文化的色彩。如合众人寿以“和合”为企业理念基石,在核心价值、企业文化中都予强调,并最终目标实现“和睦共生、和谐共事、和美共荣、‘司和万事兴’的完美境界”。基本信念、价值观是一个企业文化的核心,体现了公司经营、人员工作的共同信念,一个得到员工和客户认可的公司价值观可以加强公司凝聚力,树立公司良好形象。

7.定位

平安“以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基础”,联泰大都会“依托全球领先的专业技术和管理经验”。很多公司在战略表述中并没有指出自己的优势,但不代表它们缺乏优势,不同的背景下各公司正确定位可以帮助企业了解自身的优劣势,认识企业所处的环境,意识到自身的威胁识别出机会。比如根据股东及公司规模不同,表1分别选择中国人寿、民生人寿、友邦、中意人寿和太平洋安泰五家公司的优劣势进行粗略总结。

8.对公众形象、社会影响的关注

生命人寿肩负“携手提升生命价值”的企业使命,奉行“以人为本、尊重生命”的经营理念,英大人寿“发扬‘责任心’理念,服务客户、成就员工、回报股东、回馈社会,争取为中国保险业的繁荣和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与品牌建设相一致,各公司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树立良好公众形象,这将是公司一直携带的标志,体现着各公司的价值观。公司利益和社会利益的矛盾与一致,社会责任的承担是保险公司必须面对平衡的难题,一味强调其一都会将公司下一步的发展置于困难境地。

9.对雇员的关注

正德人寿“为把正德人寿建设成为一家‘让消费者满意,股东放心,员工幸福’的一流寿险公司和百年老店而努力奋斗,为创造和谐社会做出应有贡献”。国华人寿将”力争成为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最能为客户、员工、股东创造价值的金融保险集团”。中宏人寿“成为一家令客户、股东、人和员工信赖并为之骄傲的公司,为大众提供最佳保障产品和服务”。公司员工的忠诚度是公司长期储备人才的保障,人才的竞争又是公司竞争的核心,如何留住人才、培养人才是公司必须作出的战略规划。保险公司中一类特殊的人员是保险营销员,保险营销员的定位当前存在很多的不完善,致使营销员流动性大,出现大量孤儿保单,同时客户源也随营销员不断流失变化,不利于公司锁定目标群,且不利于公司进行长期培训。保险营销员需要相关法律法规的明确定位,同时保险公司也要重视营销员的长期稳定性。

各公司在制定公司战略时侧重点各有不同,如注重产品类型、关注市场开拓、看重股东雇员利益等,反映出公司在追求公司价值的过程中欲培养的核心竞争力上存在的差别。通过对我国寿险公司长远目标的分析,可以总结出以下特点:按照市场占有率区分,市场占有率高的公司(中国人寿、平安寿、太保寿、新华寿、泰康寿)更强调公司的向外发展,如向国际化看齐、综合服务平台、追求卓越等,中小公司更多强调提高客户满意度、树立品牌;按照公司性质分,外资公司更多强调提供专业性、高品质服务,中资公司则强调社会效应、传统文化的相对较多。

(二)实际问题体现

华安保险经营理念篇5

关键词:寿险公司;战略管理;战略目标

战略管理是一组管理决策和行动,它决定了组织的长期绩效。战略制定与实施对公司的重要影响在现实生活中不乏成功或失败的典型案例。世界零售产业巨头沃尔玛以“让顾客满意”作为战略目标,据以实施一系列的战术,如为顾客提供“高品质服务”和“无条件退款”,并每周作关于顾客期望和反映的调查,及时更新商品的组合与摆放,通过建立独特的供应链条、配送中心、商用卫星,培养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公司通过实施战略管理,使发展战略有效指导日常经营活动,短中期规划与长远目标战略保持一致,最终实现公司愿景。各行业对战略有不同的要求和体现,对于我国保险公司,尤其寿险公司,实施战略管理是公司成长成熟的最佳途径,其建立战略计划、进行战略管理的必要性也较其他行业显得更为突出。

一、我国寿险公司战略管理的必要性

(一)公司产品的长期性和无形性要求寿险公司树立品牌,作好长远规划

首先,寿险公司为消费者提供的主要产品是人寿保险,从订立保险合同到合同终止往往历时几十年,作为先销售后生产的企业,保险公司能够持续经营是消费者得到应有保险保障的首要前提。虽然我国保险法对寿险公司一旦发生破产,如何保障投保人利益不受影响作出了明确规定,但试问一个连自己的持续经营都无法保障的公司如何承诺为客户提供终身、优质的服务?无疑保险公司的持续发展能力会构成消费者选择保险公司的重要因素。其次,从产品形态来分寿险产品作为一种保险保障服务,属于无形产品,消费者在购买时无法直接接触与鉴别,只是通过保险公司的品牌形象、产品介绍来进行比较判断,主观成分占很大比重。因此公司的诚信建设、文化理念不仅会影响到已有客户得到服务、实现自身权益的质量,更会成为吸引或失去潜在购买者的重要因素。同时,我国居民对保险的认识接受程度还很低,保险意识水平不高,推广产品必须先推广保险理念,居民对保险的品牌认知度也仅限于几家市场占有率高的公司,而树立保险品牌在保险销售中的重要意义为中小保险公司推广产品带来特别的挑战。

以上产品的特殊性要求寿险公司作好长远的规划,公司整体形象、整体水平的提高与公司业务的发展之前相互依赖、相互促进,而且这种依赖要强于一般企业。

(二)战略管理符合保险行业的特殊性

保险业恢复以来快速发展,具体来看,寿险保费收入2008年全国总计6658亿元,我国2008年保险密度达到736.74元,保险深度为3.25%,法律法规不断健全,监管体系逐步完善,市场主体从一家国有到21家中资、26家外资寿险公司,同时资产管理公司、保险中介公司也逐渐增多。但是,经过仅仅二十几年的发展,保险市场完善程度、保险公司管理水平及保险产品开发、核保核赔以及提供其他服务的各个环节都有待提高,发展中的问题仍然不断出现。在行业发展尚不成熟、变化较大的前提下,保险公司更应该有自己的发展战略、长远规划,保证在未来变化的形势下,公司有明确的发展目标,不会因外界变化而严重影响到公司的生存和正常发展。

(三)公司的不成熟需要战略管理的支持

保险公司一方面,因为整体行业的不成熟而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另一方面,我国寿险公司自身成立时间短,经验不足,缺乏人才,如何面对未知的市场、应对变化的环境并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形成自身竞争力对于保险公司,尤其是中小保险公司的生存和发展都至关重要。在当前的客观环境下,怎样分配资源,平衡各方面不足,集中力量创造自身优势,立足于中国保险市场,需要各公司有合理长远的规划。战略管理不同于普通管理,更能帮助公司实现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之前的协调和统一。

二、我国各寿险公司当前长远战略分析

(一)从企业愿景看公司战略

各寿险公司都纷纷提出公司所培养、秉承和追求的企业文化、企业使命及企业愿景。本文选择各公司所公开的长远发展目标按照构成要素的不同进行如下归类分析:

1.顾客

即寿险公司的目标客户群。大多数保险公司笼统表述为“客户”或是“中国客户”,泰康人寿则较明确提出其市场定位——“融入21世纪大众生活,为日益崛起的工薪白领提供高品质的寿险”。虽然寿险标的不及财产保险标的差异显著,但不同产品针对的需求群体在年龄、经济状况、生活负担等方面仍然有较大差别。对于中小保险公司,分析公司选择客户方面的优势,然后集中资源针对特定群体开发产品并全力经营,实现规模经济不仅是占领市场一席之地的当今策略,即使是长远战略考虑,中国特定群体的潜在保险需求都有很大开发空间,公司也可以在形成的客户资源、特定人群的品牌效应基础上进一步发掘满足保险需求,为凭借专业化经营、提供高品质服务和特色产品形成核心竞争力提供帮助。

2.产品和服务

根据公司的目标产品和服务,可以把我国寿险公司的战略目标分为两类。一类提供专业化高品质的保险保障服务,如招商信诺详细列出“我们的使命是为我们的客户提供国际级品质的、价格合理、购买便利的人寿、意外以及补充医疗保险和服务,为客户及其家庭提供意外或疾病情况下的财务保障。”最终目标产品定位于寿险的还有泰康人寿、华泰人寿、信德人寿、华夏人寿、中意人寿、中英人寿、友邦、海尔纽约等。另一类公司将同时提供保险保障和理财方案或进行全面理财规划作为目标,走综合化道路,如新华人寿的愿景是“在更广阔的领域为客户提供全面、优质的风险保障和投资理财服务”;合众人寿明确订立目标“2010年发展成为国内前七大人寿保险集团,2020年成为国内十大金融企业集团,最终发展成为一流的综合金融企业集团。”金盛目标“成为财务保障和资产管理公司中的领军力量”;信诚、光大永明、瑞泰人寿、中美大都会等都以提供全面的投资理财服务作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愿景。产品和服务是公司存在的核心,一个公司产品的不同直接决定公司的整个运营体系的差别,同样保险公司不同的战略目标会影响当前公司发展的重心及业务发展中的战略合作伙伴的选择。

3.市场

即公司在哪些地区发展业务,可分国内和国际两种。外资公司多作为股东发展战略的一部分而定位于中国,中资公司中国寿股份“推进国际一流寿险公司进程,创建‘学习创新型、资源优化型、成长增值型’企业”是目标国际化的典范,而且公司当前发展进程也在一步步靠近该战略目标,太平人寿“成为中国寿险行业管理、流程和制度的标杆,使太平人寿进入国际a级企业,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杰出品牌,并打造成为中国金融保险业中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百年老店’”。同样体现出走国际化道路的目标。其他中资公司多以发展成为国内一流公司为愿景,在当前公司实力状况下是切合实际的,国际市场的复杂是需要一定实力作为保障的。

4.技术

即公司的技术状况及对技术的追求。保险属于服务业,技术体现在专业人才上,不少公司尤其是合资公司提到“专业经营”、“专业服务”,其中中意人寿“创建知识型人寿保险公司”较有特色。产品开发、优质服务及公司治理上如果能形成核心优势将是保证公司持续发展、占领市场的重要技术。我国寿险技术较国际先进水平仍然落后,导致公司产品同质化严重,老百姓想买的产品买不到,同时保费高进一步加剧保险需求与供给之间的不平衡,在保险市场持续竞争发展的背景下,摈弃恶性竞争,产品的竞争、技术的竞争乃至人才的竞争才是未来保险发展的趋势。

5.对生存、成长和赢利的关注

中国人寿目标中包括“成长增值型”;平安“以价值最大化为导向”;民生人寿希望“把自己建设成为成长性强、富有特色的一流保险企业”;华泰“努力建设一家效益和品质最好的寿险公司”,太平洋安泰“以卓越的绩效,提供高品质的寿险服务,成为客户的最佳选择”;信泰“做稳健于世的百年金控蓝筹”;英大人寿“秉承‘专业规范、高效稳健’的经营理念”。可以看出,公司价值最大化是保险公司一致的追求,这符合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而不会因一味追求利润最大化或是盲目扩张市场损害公司的长远利益。从近年相关统计数据可以看到华泰人寿追求“效益”并将其定为战略目标对公司的经营指导作用显著,在业务质量、投资收益上都有较好的控制。

6.基本信念、价值观

泰康目标成为“最具亲和力、最受市场青睐”公司;生命人寿“秉持‘内诚于心,外信于行’的核心价值观”。除公司多提到诚信这个保险业的最基本最重要理念外,中资公司的价值观中加入不少中国传统文化的色彩。如合众人寿以“和合”为企业理念基石,在核心价值、企业文化中都予强调,并最终目标实现“和睦共生、和谐共事、和美共荣、‘司和万事兴’的完美境界”。基本信念、价值观是一个企业文化的核心,体现了公司经营、人员工作的共同信念,一个得到员工和客户认可的公司价值观可以加强公司凝聚力,树立公司良好形象。

7.定位

平安“以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基础”,联泰大都会“依托全球领先的专业技术和管理经验”。很多公司在战略表述中并没有指出自己的优势,但不代表它们缺乏优势,不同的背景下各公司正确定位可以帮助企业了解自身的优劣势,认识企业所处的环境,意识到自身的威胁识别出机会。比如根据股东及公司规模不同,表1分别选择中国人寿、民生人寿、友邦、中意人寿和太平洋安泰五家公司的优劣势进行粗略总结。

8.对公众形象、社会影响的关注

生命人寿肩负“携手提升生命价值”的企业使命,奉行“以人为本、尊重生命”的经营理念,英大人寿“发扬‘责任心’理念,服务客户、成就员工、回报股东、回馈社会,争取为中国保险业的繁荣和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与品牌建设相一致,各公司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树立良好公众形象,这将是公司一直携带的标志,体现着各公司的价值观。公司利益和社会利益的矛盾与一致,社会责任的承担是保险公司必须面对平衡的难题,一味强调其一都会将公司下一步的发展置于困难境地。

9.对雇员的关注

正德人寿“为把正德人寿建设成为一家‘让消费者满意,股东放心,员工幸福’的一流寿险公司和百年老店而努力奋斗,为创造和谐社会做出应有贡献”。国华人寿将”力争成为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最能为客户、员工、股东创造价值的金融保险集团”。中宏人寿“成为一家令客户、股东、人和员工信赖并为之骄傲的公司,为大众提供最佳保障产品和服务”。公司员工的忠诚度是公司长期储备人才的保障,人才的竞争又是公司竞争的核心,如何留住人才、培养人才是公司必须作出的战略规划。保险公司中一类特殊的人员是保险营销员,保险营销员的定位当前存在很多的不完善,致使营销员流动性大,出现大量孤儿保单,同时客户源也随营销员不断流失变化,不利于公司锁定目标群,且不利于公司进行长期培训。保险营销员需要相关法律法规的明确定位,同时保险公司也要重视营销员的长期稳定性。

各公司在制定公司战略时侧重点各有不同,如注重产品类型、关注市场开拓、看重股东雇员利益等,反映出公司在追求公司价值的过程中欲培养的核心竞争力上存在的差别。通过对我国寿险公司长

远目标的分析,可以总结出以下特点:按照市场占有率区分,市场占有率高的公司(中国人寿、平安寿、太保寿、新华寿、泰康寿)更强调公司的向外发展,如向国际化看齐、综合服务平台、追求卓越等,中小公司更多强调提高客户满意度、树立品牌;按照公司性质分,外资公司更多强调提供专业性、高品质服务,中资公司则强调社会效应、传统文化的相对较多。

(二)实际问题体现

华安保险经营理念篇6

[关键词]四川省产险业,增长速度,险种结构

一、四川省经济发展概况

2005年,四川省全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7385.1亿元,比上年增长12.6%,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7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95.7亿元,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3052.7亿元,增长17.8%;第三产业增加值2836.7亿元,增长10.7%,从需求的角度看,投资、消费、净出口“三驾马车”同向拉动经济快速增长,其中,总投资增长18%,最终消费增长8.8%,净出口增长14.3%。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十五”期间,四川省国民生产总值连上四个千亿元台阶,年均增长11.2%,是四川省前十个“五年计划”发展最好的时期。

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实力最强的省份,四川工业部门较为齐全,其中钢铁、机械、电子、天然气、化工、森林、丝纺织、造纸、食品等部门占全国重要地位;农业较发达,农副产品丰富多样,粮、油、蚕丝、柑橘、茶叶及桐油、生猪等产量均居全国前列;交通以铁路和川江航运为主、联系省内外的水陆运输网已基本形成,为四川产险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四川省财产保险市场的发展概况

近年来,随着四川省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群众收入的大幅度提高,保险业获得了发展的良好外部条件,许多保险机构十分看好四川保险市场的发展空间,纷纷将四川作为拓展我国西部保险市场的桥头堡,抢摊四川,设立机构,截至2005年12月底,四川产险市场主体共有14家,分别为:人保产险、太平洋产险、平安产险、永安产险、华泰产险、中华联合、天安产险、太平保险、大地保险、华安产险、安盟保险、永诚产险、安邦产险、出口信用险;已开业的保险中介机构共有102家(含分支机构),其中经纪公司13家、公估公司7家、公司82家。

(一)产险业发展总体情况

作为中国西部综合经济实力最强的省份,四川省在全国经济发展格局中处于重要地位。2005年,四川省保险事业继续保持良好的平稳增长态势,积极服务大局、服务“三农”、大力发展县域保险,保障功能进一步加强,市场体系更加完善,开放水平显著提高,保险业务规模在全国位列第九,且继续在西部十二个省市中名列第一,全年实现保费总收入190.04亿元,同比增长18.96%。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53.76亿元,增长11.84%;为四川省各类财产提供234144.36万元保额的风险保障;产险公司合计支付赔款金额29.85亿元,同比增长21.4%。

从表1不难看出,虽然四川省保险业在西部处于领先地位,且与中部省份相当,但保险密度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若与东部发达地区相较,则无论从保费收入、保险密度还是保险深度都远远落后。这主要因为:一方面,近几年四川经济虽然发展速度加快,但人口众多,在经济发展速度和人均水平上未能赶超东部发达地区;另一方面,西部地区的大众保险意识有待提高,保险产品不能完全满足市场的需求。

(二)各地市州产险业发展概况

2005年,除绵阳和资阳外,四川省各地市州产险保费收入均有不同幅度的增长(见表2),其中凉山、巴中和阿坝都达到了20%以上的发展速度,而绵阳与资阳的负增长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也有2004年业务发展过快的原因。但是,四川各地区保险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成都市经济发展较快,保险需求旺盛,保险主体多,中介机构发达,市场竞争激烈,是各家公司争夺的重点,其产险保费收入在近两年都占到了全省的40%以上,而其它20个地市州的产险保费收入平均占比则不到3%;另外,产险业务主要集中在包括成都在内的绵阳、德阳、宜宾、泸州、攀枝花、乐山等存在良好工业基础的地区,以上七个城市的产险保费收入占到了四川21个地市州的70%以上,广元、遂宁、巴中、阿坝、甘孜等地区的产险保费收入市场占比不足2%。不过,总体来看,2001—2005年,四川省产险保费收入年均增长17.54%,各地区产险业均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市场前景看好。

(三)各产险公司情况

1.从保费收入(见表3)看,2005年四川省产险业全年实现保费收入537566.27万元,较2004年增长11.84%。其中,人保产险实现保费收入265153.30万元,其市场份额虽较2004年下降约5个百分点,但仍然达到49.32%,占据半壁江山。而根据贝恩的市场结构分析方法,c4≥75%即属于寡占i型结构,而四川产险市场的c4值(位于前四位的人保、中华联合、太保、平安的市场份额总计)为83.68%,具有明显的寡头垄断型市场特征。

2.从增长速度来看,四川产险市场与全国产险市场呈现同样的趋势:保费收入增长水平较2004年出现大幅回落,但仍达到11.84%增长率,与全国12%的总体水平相当。其中,人保产险保费收入与上年基本持平,永安产险出现负增长,其它公司则保持在10%以上的增长率。与此同时,太平保险、华安产险、安盟保险等保险公司业务扩张迅猛,业务增长都在两借以上,永诚产险和安邦产险在成立不到一年的时间内也都取得了良好的市场业绩。

3.从赔付率来看,保费收入占据前五位的人保、中华联合、太保、平安以及大地都保持在50%—60%的区间,而永安产险虽然排名第六,但在赔付率上却高达87.23%。同时,2005年四川产险市场车险赔付率比2004年上升了9.80%,直接导致厂总体赔付率较2004年上升了4.38个百分点,达到55.53%的水平。

(四)险种结构概况

从财产保险险种结构来看,2005年四川产险市场呈现以下特点:

1.机动车辆保险依然是产险业的支柱险种,其保费收入占整个产险保费收入的70%(见表4)以上,成为各家产险公司争夺的焦点。虽然车险业务的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0.09%,增长贡献率达62.54%,但车险赔付率却在同时增长9.80%,并直接导致丁产险业务总体赔付率的上升和产险公司效益的下滑。

2.意外伤害保险、健康保险的增长速度远高于产险业的整体增幅:自从2003年产险公司开始进入“两险”领域以来,短期人身意外伤害险和短期健康险业务增幅迅猛,2005保费收入逾4亿元,市场占比接近8%,已经初步显现了产险公司通过发展“两险”业务来达到提供多元化服务和完善险种结构目的的迹象。

3.家庭财产保险的保费收入在占比不到0.5%的同时,还出现了9.91%的负增长,这在一定程度上昭示:在城乡居民收入的持续增加、消费结构不断升级、购买高档消费品比例越来越大、对家庭财产保险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的背景下,产险公司在家财险方面没有很好的满足市场需求,若能在产品组合、销售渠道等方面推陈出新,应该可以对改善险种结构起到较大作用。

4.信用保证保险业务在2005年迅速萎缩,这主要是因为:房贷险的热销之后,借款人提前还贷、提前解除保险合同,保险公司在退还客户保费后,当初一次性付给银行等商的高额手续费并不能收回,造成信用保险无利可图,进而造成业务萎缩。信用保证保险的赔付率则由于受2003年以前年度车贷险业务的影响,依然呈现389.5%的极高水平。

三、四川省财产保险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产险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地区差异较大

近年来,四川省经济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仍然面临着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较低,农村消费力不足等问题,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整体经济水平依然较低。保险业正处于起步阶段,社会公众的保险意识淡薄,产险市场主体偏少,缺乏有序竞争,有效供给不足,产险业务的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分别为61.44元和0.73%,远远落后于我国东部地区。同时,成都地区的产险保费收入占比达42.14%,比排名第二的绵阳市产险保费收入高出7倍以上,而广元、遂宁、巴中、阿坝、甘孜等地区的产险保费收入均不及市场占比的2%,显然,成都市产险市场在四川省一支独秀的局面将不利于产险业在四川的和谐发展。

(二)寡头垄断竞争格局依然明显,缺乏适度竞争

从目前的产险市场供给主体来看,参加产险市场的保险公司数量偏少。虽然四川省产险公司的总数已达14家,但是只有人保产险等极少数保险公司可以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业务,同时,人保产险控制着一半的产险业务,若加上中华联合、太保产险、平安产险,四家公司的市场份额高达83%以上,而其它公司各自所占的份额则都在4%以下,且平均市场占比不到2%。这种情况与我国多层次所有制的经济形式及尽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不相适应,并充分说明四川省产险市场垄断程度依然偏高,市场竞争不充分。这种寡头垄断的格局难以给保险市场的竞争者带来真正的压力,也使消费者无法享受到优质全面的服务。

(三)险种结构不合理,市场有效供给不足

近几年,车险业务保费收入一直占四川省产险保费收入的70%以上,并没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因此,车险经营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产险业的发展,这直接导致了产险公司经营风险的加大。同时,四川省各家产险公司(安盟除外)都是分公司建制,缺乏独立开发产品的能力,直接销售由总公司从全国层面出发而设计的产品,导致产品雷同,不能很好满足地方的需要。因此,保险公司如何创新观念,加快产品的更新速度,开发设计适销对路的产品,使其满足市场的需要,逐步提高非车险业务的比重,并支持地方经济的发展,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四)中高级管理人才及保险专业人才匮乏

一方面,新兴产险公司在壮大的过程中需要建立完善的机构网络布局,而网点的铺设理所当然需要具有丰富经验的管理人才;另一方面,产险经营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对精算、承保、理赔和查勘等方面保险专业人才的强烈需求。但是,中国保险业由于长达20年的停办,带来严重的人才培养断层,从业人员总体水平偏低,各级管理人才的选拔无法符合保险监管的要求。四川地处西部内陆,经济发展水平偏低,本身缺乏对人才的吸引力,成都、绵阳等中心城市以外的地区,由于条件艰苦等各方面的原因,更是难以留住人才。

四、进一步推进四川省产险市场发展的对策

(一)更新观念,抓住机遇,加快产险业务的发展

一方面,保险企业一定要审时度势,及时更新思想与理念,大力加强自主创新,积极推进诚信建设,努力营造和谐市场,确立与市场经济相符合的新型观念和意识;另一方面,保险企业要强化机遇观念和机遇意识,认真研究当前产险业务发展的新的业务增长点,紧跟全省经济结构调整步伐,抓住西部大开发战略这条主线,积极实施“十一五”规划,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四川产险业又快又好发展,力争使地方经济的增长点成为产险业务的增长点。

(二)推动不同经济类型地区的产险业和谐发展

四川地域广阔,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决定了保险业发展的不平衡。为此,要推动四川保险业和谐发展,首先,应充分发挥成都在保险业发展中的骨干支撑、先导示范和辐射作用,尽快形成区域性保险中心;其次,对经济较发达地区,如德阳、绵阳等市要引导其快速发展;再次,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如巴中、遂宁等市要支持其实现追赶型发展;最后,对甘孜、阿坝等少数民族地区,在确保社会稳定的前提下,积极创造条件促使其实现跨越式发展。

(三)扩大产险市场主体的阵容,培育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近几年,四川省保险市场的快速发展与引进市场竞争机制密不可分,但目前产险市场集中程度依然偏高,须积极稳妥地引进新的市场主体,促进四川保险市场的繁荣和活跃。为此,一是继续吸引产险公司在川设立分支机构;二是应完善产险机构管理办法,放宽对有关机构局限于少数地市州开展业务的限制;三是可考虑吸收一两家外资产险公司来川进行人股和技术合作,以便更好地借鉴国际产险业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和专业技术。

(四)努力加大产品开发力度

目前,四川省产险业务的保险密度为61.44元,与全国平均水平91.06元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这说明四川省产险市场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需要在巩固传统业务、保足保全的同时,抓好市场潜力的调查工作,发现和培植新的业务增长点:如开拓潜力巨大的农村保险市场以及基础建设、生态建设、科技建设等领域的保险业务,拓展产险业服务和展业空间;为迅速崛起的个体私营经济企业、民营企业提供配套服务,为各行各业提供雇主责任险、公众责任险、职业责任险等责任风险转移业务。

(五)稳步培育保险中介市场

目前,四川省内保险经纪、公估主体偏少,中介市场不够规范又缺乏专业性。整顿和规范好现有中介市场,将其纳入规范竞争的同时,更要着力培育多方中介主体,促进产险市场专业分工进一步细化。同时,产险公司与中介机构应加强协作关系,优势互补,在多渠道、全方位销售的同时,为客户提供优质全面的服务,力争实现多方共赢。

(六)加强人才培养力度,提高企业素质

保险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累积的过程:其一,应积极从大专院校引进高学历的优秀毕业生充实现有保险人才队伍,制定有效措施吸引有丰富保险从业经验的人才到四川省保险业创业,优化人才结构;其:二,要创建学习型的保险公司,通过各种不同的学习方式,提升现有从业人员的素质结构,如选派人员到国内外高等院校和知名的保险公司接受培训,与当地的大专院校进行合作,就地培训,合作调研等;最后,应贯彻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以人性化的管理,凝聚人心,提高员工信心,建立起和谐进取的企业文化,以此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华安保险经营理念篇7

[关键词]四川省产险业,增长速度,险种结构

一、四川省经济发展概况

2005年,四川省全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7385.1亿元,比上年增长12.6%,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7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95.7亿元,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3052.7亿元,增长17.8%;第三产业增加值2836.7亿元,增长10.7%,从需求的角度看,投资、消费、净出口“三驾马车”同向拉动经济快速增长,其中,总投资增长18%,最终消费增长8.8%,净出口增长14.3%。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十五”期间,四川省国民生产总值连上四个千亿元台阶,年均增长11.2%,是四川省前十个“五年计划”发展最好的时期。

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实力最强的省份,四川工业部门较为齐全,其中钢铁、机械、电子、天然气、化工、森林、丝纺织、造纸、食品等部门占全国重要地位;农业较发达,农副产品丰富多样,粮、油、蚕丝、柑橘、茶叶及桐油、生猪等产量均居全国前列;交通以铁路和川江航运为主、联系省内外的水陆运输网已基本形成,为四川产险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四川省财产保险市场的发展概况

近年来,随着四川省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群众收入的大幅度提高,保险业获得了发展的良好外部条件,许多保险机构十分看好四川保险市场的发展空间,纷纷将四川作为拓展我国西部保险市场的桥头堡,抢摊四川,设立机构,截至2005年12月底,四川产险市场主体共有14家,分别为:人保产险、太平洋产险、平安产险、永安产险、华泰产险、中华联合、天安产险、太平保险、大地保险、华安产险、安盟保险、永诚产险、安邦产险、出口信用险;已开业的保险中介机构共有102家(含分支机构),其中经纪公司13家、公估公司7家、公司82家。

(一)产险业发展总体情况

作为中国西部综合经济实力最强的省份,四川省在全国经济发展格局中处于重要地位。2005年,四川省保险事业继续保持良好的平稳增长态势,积极服务大局、服务“三农”、大力发展县域保险,保障功能进一步加强,市场体系更加完善,开放水平显著提高,保险业务规模在全国位列第九,且继续在西部十二个省市中名列第一,全年实现保费总收入190.04亿元,同比增长18.96%。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53.76亿元,增长11.84%;为四川省各类财产提供234144.36万元保额的风险保障;产险公司合计支付赔款金额29.85亿元,同比增长21.4%。

从表1不难看出,虽然四川省保险业在西部处于领先地位,且与中部省份相当,但保险密度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若与东部发达地区相较,则无论从保费收入、保险密度还是保险深度都远远落后。这主要因为:一方面,近几年四川经济虽然发展速度加快,但人口众多,在经济发展速度和人均水平上未能赶超东部发达地区;另一方面,西部地区的大众保险意识有待提高,保险产品不能完全满足市场的需求。

(二)各地市州产险业发展概况

2005年,除绵阳和资阳外,四川省各地市州产险保费收入均有不同幅度的增长(见表2),其中凉山、巴中和阿坝都达到了20%以上的发展速度,而绵阳与资阳的负增长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也有2004年业务发展过快的原因。但是,四川各地区保险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成都市经济发展较快,保险需求旺盛,保险主体多,中介机构发达,市场竞争激烈,是各家公司争夺的重点,其产险保费收入在近两年都占到了全省的40%以上,而其它20个地市州的产险保费收入平均占比则不到3%;另外,产险业务主要集中在包括成都在内的绵阳、德阳、宜宾、泸州、攀枝花、乐山等存在良好工业基础的地区,以上七个城市的产险保费收入占到了四川21个地市州的70%以上,广元、遂宁、巴中、阿坝、甘孜等地区的产险保费收入市场占比不足2%。不过,总体来看,2001—2005年,四川省产险保费收入年均增长17.54%,各地区产险业均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市场前景看好。

(三)各产险公司情况

1.从保费收入(见表3)看,2005年四川省产险业全年实现保费收入537566.27万元,较2004年增长11.84%。其中,人保产险实现保费收入265153.30万元,其市场份额虽较2004年下降约5个百分点,但仍然达到49.32%,占据半壁江山。而根据贝恩的市场结构分析方法,c4≥75%即属于寡占i型结构,而四川产险市场的c4值(位于前四位的人保、中华联合、太保、平安的市场份额总计)为83.68%,具有明显的寡头垄断型市场特征。

2.从增长速度来看,四川产险市场与全国产险市场呈现同样的趋势:保费收入增长水平较2004年出现大幅回落,但仍达到11.84%增长率,与全国12%的总体水平相当。其中,人保产险保费收入与上年基本持平,永安产险出现负增长,其它公司则保持在10%以上的增长率。与此同时,太平保险、华安产险、安盟保险等保险公司业务扩张迅猛,业务增长都在两借以上,永诚产险和安邦产险在成立不到一年的时间内也都取得了良好的市场业绩。

3.从赔付率来看,保费收入占据前五位的人保、中华联合、太保、平安以及大地都保持在50%—60%的区间,而永安产险虽然排名第六,但在赔付率上却高达87.23%。同时,2005年四川产险市场车险赔付率比2004年上升了9.80%,直接导致厂总体赔付率较2004年上升了4.38个百分点,达到55.53%的水平。

(四)险种结构概况

从财产保险险种结构来看,2005年四川产险市场呈现以下特点:

1.机动车辆保险依然是产险业的支柱险种,其保费收入占整个产险保费收入的70%(见表4)以上,成为各家产险公司争夺的焦点。虽然车险业务的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0.09%,增长贡献率达62.54%,但车险赔付率却在同时增长9.80%,并直接导致丁产险业务总体赔付率的上升和产险公司效益的下滑。

2.意外伤害保险、健康保险的增长速度远高于产险业的整体增幅:自从2003年产险公司开始进入“两险”领域以来,短期人身意外伤害险和短期健康险业务增幅迅猛,2005保费收入逾4亿元,市场占比接近8%,已经初步显现了产险公司通过发展“两险”业务来达到提供多元化服务和完善险种结构目的的迹象。

3.家庭财产保险的保费收入在占比不到0.5%的同时,还出现了9.91%的负增长,这在一定程度上昭示:在城乡居民收入的持续增加、消费结构不断升级、购买高档消费品比例越来越大、对家庭财产保险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的背景下,产险公司在家财险方面没有很好的满足市场需求,若能在产品组合、销售渠道等方面推陈出新,应该可以对改善险种结构起到较大作用。

4.信用保证保险业务在2005年迅速萎缩,这主要是因为:房贷险的热销之后,借款人提前还贷、提前解除保险合同,保险公司在退还客户保费后,当初一次性付给银行等商的高额手续费并不能收回,造成信用保险无利可图,进而造成业务萎缩。信用保证保险的赔付率则由于受2003年以前年度车贷险业务的影响,依然呈现389.5%的极高水平。

三、四川省财产保险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产险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地区差异较大

近年来,四川省经济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仍然面临着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较低,农村消费力不足等问题,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整体经济水平依然较低。保险业正处于起步阶段,社会公众的保险意识淡薄,产险市场主体偏少,缺乏有序竞争,有效供给不足,产险业务的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分别为61.44元和0.73%,远远落后于我国东部地区。同时,成都地区的产险保费收入占比达42.14%,比排名第二的绵阳市产险保费收入高出7倍以上,而广元、遂宁、巴中、阿坝、甘孜等地区的产险保费收入均不及市场占比的2%,显然,成都市产险市场在四川省一支独秀的局面将不利于产险业在四川的和谐发展。

(二)寡头垄断竞争格局依然明显,缺乏适度竞争

从目前的产险市场供给主体来看,参加产险市场的保险公司数量偏少。虽然四川省产险公司的总数已达14家,但是只有人保产险等极少数保险公司可以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业务,同时,人保产险控制着一半的产险业务,若加上中华联合、太保产险、平安产险,四家公司的市场份额高达83%以上,而其它公司各自所占的份额则都在4%以下,且平均市场占比不到2%。这种情况与我国多层次所有制的经济形式及尽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不相适应,并充分说明四川省产险市场垄断程度依然偏高,市场竞争不充分。这种寡头垄断的格局难以给保险市场的竞争者带来真正的压力,也使消费者无法享受到优质全面的服务。

(三)险种结构不合理,市场有效供给不足

近几年,车险业务保费收入一直占四川省产险保费收入的70%以上,并没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因此,车险经营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产险业的发展,这直接导致了产险公司经营风险的加大。同时,四川省各家产险公司(安盟除外)都是分公司建制,缺乏独立开发产品的能力,直接销售由总公司从全国层面出发而设计的产品,导致产品雷同,不能很好满足地方的需要。因此,保险公司如何创新观念,加快产品的更新速度,开发设计适销对路的产品,使其满足市场的需要,逐步提高非车险业务的比重,并支持地方经济的发展,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四)中高级管理人才及保险专业人才匮乏

一方面,新兴产险公司在壮大的过程中需要建立完善的机构网络布局,而网点的铺设理所当然需要具有丰富经验的管理人才;另一方面,产险经营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对精算、承保、理赔和查勘等方面保险专业人才的强烈需求。但是,中国保险业由于长达20年的停办,带来严重的人才培养断层,从业人员总体水平偏低,各级管理人才的选拔无法符合保险监管的要求。四川地处西部内陆,经济发展水平偏低,本身缺乏对人才的吸引力,成都、绵阳等中心城市以外的地区,由于条件艰苦等各方面的原因,更是难以留住人才。

四、进一步推进四川省产险市场发展的对策

(一)更新观念,抓住机遇,加快产险业务的发展

一方面,保险企业一定要审时度势,及时更新思想与理念,大力加强自主创新,积极推进诚信建设,努力营造和谐市场,确立与市场经济相符合的新型观念和意识;另一方面,保险企业要强化机遇观念和机遇意识,认真研究当前产险业务发展的新的业务增长点,紧跟全省经济结构调整步伐,抓住西部大开发战略这条主线,积极实施“十一五”规划,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四川产险业又快又好发展,力争使地方经济的增长点成为产险业务的增长点。

(二)推动不同经济类型地区的产险业和谐发展

四川地域广阔,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决定了保险业发展的不平衡。为此,要推动四川保险业和谐发展,首先,应充分发挥成都在保险业发展中的骨干支撑、先导示范和辐射作用,尽快形成区域性保险中心;其次,对经济较发达地区,如德阳、绵阳等市要引导其快速发展;再次,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如巴中、遂宁等市要支持其实现追赶型发展;最后,对甘孜、阿坝等少数民族地区,在确保社会稳定的前提下,积极创造条件促使其实现跨越式发展。

(三)扩大产险市场主体的阵容,培育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近几年,四川省保险市场的快速发展与引进市场竞争机制密不可分,但目前产险市场集中程度依然偏高,须积极稳妥地引进新的市场主体,促进四川保险市场的繁荣和活跃。为此,一是继续吸引产险公司在川设立分支机构;二是应完善产险机构管理办法,放宽对有关机构局限于少数地市州开展业务的限制;三是可考虑吸收一两家外资产险公司来川进行人股和技术合作,以便更好地借鉴国际产险业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和专业技术。

(四)努力加大产品开发力度

目前,四川省产险业务的保险密度为61.44元,与全国平均水平91.06元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这说明四川省产险市场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需要在巩固传统业务、保足保全的同时,抓好市场潜力的调查工作,发现和培植新的业务增长点:如开拓潜力巨大的农村保险市场以及基础建设、生态建设、科技建设等领域的保险业务,拓展产险业服务和展业空间;为迅速崛起的个体私营经济企业、民营企业提供配套服务,为各行各业提供雇主责任险、公众责任险、职业责任险等责任风险转移业务。

(五)稳步培育保险中介市场

目前,四川省内保险经纪、公估主体偏少,中介市场不够规范又缺乏专业性。整顿和规范好现有中介市场,将其纳入规范竞争的同时,更要着力培育多方中介主体,促进产险市场专业分工进一步细化。同时,产险公司与中介机构应加强协作关系,优势互补,在多渠道、全方位销售的同时,为客户提供优质全面的服务,力争实现多方共赢。

(六)加强人才培养力度,提高企业素质

保险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累积的过程:其一,应积极从大专院校引进高学历的优秀毕业生充实现有保险人才队伍,制定有效措施吸引有丰富保险从业经验的人才到四川省保险业创业,优化人才结构;其:二,要创建学习型的保险公司,通过各种不同的学习方式,提升现有从业人员的素质结构,如选派人员到国内外高等院校和知名的保险公司接受培训,与当地的大专院校进行合作,就地培训,合作调研等;最后,应贯彻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以人性化的管理,凝聚人心,提高员工信心,建立起和谐进取的企业文化,以此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华安保险经营理念篇8

关键词:机动车辆保险数据包络分析经营效率核心竞争力退出机制

机动车辆保险一般是指以汽车、拖拉机、摩托车等各种车辆为保险标的的运输工具保险。[1]机动车辆保险有利于减少交通事故发生,促进交通安全,维护社会公众利益和社会安定,促进汽车工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机动车辆保险已经成为我国产险市场上支柱险种,机动车辆保险的保费收入占财产险业务原保费收入的60%以上,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机动车辆保险业务效益已成为财产保险公司效益的“晴雨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现有的研究主要是关于保险整体效率的分析,很少有对于机动车辆保险市场效率分析。肖智、肖领(2010)分析了2005年至2008年中国财产保险业25家公司的经营效率,发现中资公司的平均效率要低于外资公司,行业平均经营效率逐年下降。[2]王家庭、赵亮(2010)研究表明我国财险产业整体经营效率较低,但财险业多数公司多处于规模报酬递增状态。[3]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对我国27家财险公司的机动车辆保险经营效率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探究我国机动车辆保险经营效率状况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产生原因,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

一、我国机动车辆保险发展现状

(一)保费收入增长快,占产险保费收入比重高

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收入的持续提高,我国进入了汽车消费的黄金时期,由此带动我国机动车辆保险的快速增长。表1可以看出,从2000到2010年期间,机动车辆保险保费收入由372.5亿元提高到2010年的3004.15亿元,占产险保费总收入比重,由62.25%上升为77.12%,成为产险业务的第一大险种。

(二)市场集中度高

在机动车辆保险市场上,人保财险、中华联合、太保产险、平安产险四家产险公司机动车辆保险保费收入占机动车辆保险保费总收入的70%以上,其他产险公司占比不足30%(见表2),表明车险市场份额的集中度明显。

(三)经营状况不佳

作为国内产险市场的支柱险种的机动车辆保险,同时也是亏损大户。2006年以来,车险市场已连续三年出现行业性承保亏损的尴尬局面,2008年承保亏损更是高达125亿元,综合成本率达106.7%,也就是说,收取100元的车险保费,却要支出经营成本106.7元,亏损6.7元。直到2010年,车险业务才扭转了2006年以来连续四年承保亏损的局面,实现承保盈利62亿元。基于这样的市场现状,为什么会出现亏损?原因是什么?本文对此采用Dea方法进行实证分析。

二、Dea方法实证分析的基本原理

数据包络分析(Dataenvelopmentanalysis)简称Dea,是运筹学、管理科学和数理经济学交叉研究的一个新领域,是使用数学规划评价具有多个输入与输出的决策单元(DecisionmakingUnits,简称DmU)间的相对有效性,即判断DmU是否位于生产可能集的“前沿面”上。它是由著名运筹学家a.Charnes和w.w.Cooper等学者(1978)在“相对效率评价”概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系统分析方法。自第一个Dea模型CCR建立起来后,有关的理论研究不断深入,Dea己经被越来越多的学者用于分析被评价的决策单元之间的相对有效性,成为管理科学与系统工程领域一项重要而有效的分析工具。

Dea的基本原理是采用数学规划模型,利用观察到的有效样本数据,比较决策单元的相对效率,并做出有效性评价。每个DmU都可以看作是相同的实体,各DmU具有相同的输入输出,通过对输入输出数据的综合分析,Dea可以得出每个DmU的综合效率的数量指标,据此可将各DmU定级排序,确定有效的或者相对效率最高的DmU,并指出其他DmU非有效的原因和程度,给决策者提供管理信息。Dea还能判断各DmU的投入规模是否合理恰当,并分析各DmU调整投入规模的方向和程度,特别适用于具有多个投入以及多个产出的复杂系统。[4-5]

在Dea分析实际当中应用最广的是CCR和BCC这两种模型。本文使用BCC模型分析我国产险公司机动车辆保险效率。BCC模型剔除了CCR模型中的固定规模报酬的假设,以衡量处于可变规模报酬状态下的相对效率值。从而,技术效率可以再分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也就是说,技术非效率除了来自于投入产出配置不当的因素外,也可能来自决策单位的规模因素,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调整规模因素以改进其非效率的状态。

根据Dea模型的意义,若某一公司评价单元的效率值越接近1,则表示这个DmU单元具有较高的投入产出比,单元的生产效率水平就越高;当效率值等于1的时候,则表明该公司的投入产出相对于投入而言达到了综合效率最优。

三、Dea方法对我国产险公司机动车辆保险效率的实证分析

(一)投入产出指标的选取

运用Dea模型进行评价,关键在于选取投入和产出指标,指标的选择要坚持以下原则:(1)满足评价要求的前提下,结合我国产险公司的业务特点,客观反映评价对象的效率水平;(2)从技术上避免投入与产出指标具有较强线性相关性;(3)要考虑到指标的重要性和可获得性。[6]

本文分析机动车辆保险效率在投入指标上,选取劳动力、固定资产、金融资本以及营业费用。劳动力投入为当年保险公司的员工人数,用来反映人力资源的指标,因为现阶段我国保险行业主要是实行粗放式经营,主要是依靠机构的扩展和人员的扩招来获取市场份额。[7]固定资产是用来反映资本投入的指标,能够很好反映实物资本的投入。保险机构在销售保单和提供各项保险服务中还要发生其他相关费用,选择营业费用来反映保险公司的管理水平。按照新古典经济学理论,这三个指标基本反映了企业的投入要素量。同时资本金反映了保险机构的总体规模,在将保险视为风险负债的保险定价金融理论中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投入,因此选择实收资本加资本公积作为金融资本的投入量。[8]对于产出变量,选取机动车辆保险保费收入和赔付支出。保险的本质是风险的分散和转移,选择保费收入和赔付支出作为量化指标进行分析是合适的。投入与产出变量原始数据均来自2009年至2011年的《中国保险年鉴》。

(二)样本公司的选取

截至2010年年末,全国共有保险集团公司8家,保险公司126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10家。从保险公司资本结构属性看,中资保险公司共有73家,外资保险公司共有53家。其中,中资产险公司36家,外资产险公司19家。

运用Dea分析决策单位的效率时,要求样本容量大于指标个数,一般情况下样本数应大于总指标的两倍以上。本文选取2008年至2010年中国财险市场上的27家经营机动车辆保险的产险公司。由于平安产险缺少员工人数数据,故舍去。这27家产险公司在样本期间2008至2010年,各年的机动车辆保险保费收入之和占到整个车险市场保费收入的80%以上,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四、Dea实证结论分析

利用Deap2.1软件,运行投入导向型下的BCC模型对27家产险公司进行效率水平分析,得到各保险公司的技术效率值以及纯技术效率值和规模效率值。结果见表4、表5、表6。

(一)技术效率值分析

从技术效率上看,我国机动车辆保险的总体效率值不高,平均值为0.728,处于技术效率前沿面的产险公司有人保财险、中华联合、天安产险、永安以及天平汽车,这五家产险公司在2008年至2010年三年内,机动车辆保险技术效率值都达到了1,即有效。其中人保财险与中华财险经营历史久,规模庞大,在车险市场拥有众多优势;天平汽车是我国唯一的专业机动车辆保险公司,凭借其专营机动车辆保险的专业化优势,达到有效。

2009年,阳光产险、安邦产险、渤海,2010年国寿产险、太保产险、安诚及长安责任技术效率值在该年达到1,处于技术效率前沿面,表明当年这几家产险公司对于投入进行了有效利用,技术水平、管理能力与其经营规模相适应。

同时,国寿产险、太保产险、永诚、安信农险、渤海、华农、民安、长城责任、安联广州及现代,三年技术值呈现递增趋势,说明经营效率在逐年提高。但是,利宝、中意财险、安联广州、现代等产险公司进入中国车险市场时间短,经营规模较小,技术效率值较低,并未能充分利用资源,因此其技术效率值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二)纯技术效率值分析

从纯技术效率值来看,我国机动车辆保险纯技术效率均值为0.853,总体较高,处于纯技术效率前沿面的产险公司有人保财险、中华联合、永安、天安产险。天平汽车,安联广州以及现代。国寿财险、大地、太平财险、阳光产险、太保产险等12家产险公司机动车辆险纯效率值逐年提高。同时,安信农险、利宝、民安、华泰产险等公司纯技术效率值较低,表明这些公司技术的生产经营性能有待发挥。

(三)规模效率值分析

从规模效率上看,我国机动车辆保险规模效率的均值为0.855,说明大部分产险公司规模效率较高。处于规模效率前沿面上的产险公司有人保财险,中华联合、天安产险、永安、天平汽车,同时国寿产险、太平财险,阳光产险、华泰产险、大众、渤海、都邦、民安、安诚、中银,这几家产险公司都相当接近于规模效率前沿面。在规模无效的产险公司中,太保产险、安信农险、渤海、华农、安诚、长安责任、安联广州及现代处于规模报酬递增生产阶段,说明规模的扩大将会促进生产经营效率的提高。由于规模较小,中小产险公司中的利宝、中意财险、安联广州和现代,规模效率较低。

从产险公司的规模上看,小规模的产险公司效率较低,多数中小型产险公司处于规模报酬递增的阶段,如安联广州、现代等。在机动车辆保险这样一个竞争激烈且较为成熟的市场,一个完善成熟的产品开发、市场研究以及营销网络,对于财险公司至关重要。中小保险公司,存在资本金小、人才匮乏、机构网点少、品牌知名度低等劣势,导致了在市场上无法与大保险公司竞争。同时,也由于资本规模小、经营绩效差的状况,又制约了中小保险公司无论在人才引进、还是在研发上的投入。比如,产品经营和开发的精算数据和汽车报价系统等为保险企业经营的公共资源需求,对于保险收入规模较大、经营区域较多的大保险公司,可以自己建立和完善,且不会大幅度提高经营成本,而对于中小保险公司,自己建立必将对经营产生较大的影响,如果不建立,又较难有效地参与竞争

(四)中资产险公司与外资产险公司比较分析

从中资产险公司与外资产险公司比较上看,中资产险公司明显高于外资产险公司。在样本期间内效率值均为1的五家产险公司:人保财险、中华联合、天安产险、永安、天平汽车,均为中资产险公司,外资产险公司效率总体不高。分析其原因,由于外资产险公司进入中国保险市场较晚,保险市场上还存在一些限制,所以造成外资产险公司在车险市场上知名度不高,业务规模小。中资产险公司,特别是像人保财险、中华联合、太保产险这样的大公司,产险业务开展时间长,占据了车险市场乃至产险市场的“半壁江山”,外资产险公司进入车险市场难度相对较大。但随着保险市场的逐步开放与外资公司本土化进程的加快,车险市场的竞争必将更加激烈,各保险公司的差距会逐渐缩小。

五、恶性竞争是造成机动车辆保险经营效率低的主要因素

造成我国产险公司机动车辆保险经营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是恶性竞争。机动车辆保险作为产险市场上的龙头险种,创造了巨大而稳定的现金流,吸引了众多的产险公司。但是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我国产险公司机动车辆保险经营效率总体并不高,其中中小产险公司表现尤为明显,究其原因,车险市场上的恶性竞争是造成经营效率不高的主要因素。车险市场上的恶性竞争表现在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表现在2006年以前,特别是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以来,为了扩大市场份额,各保险公司之间开展了盲目的价格战,将产品价格压低到行业平均成本以下,造成大多数保险公司车险经营成本超过100%,车险业务亏损严重。

第二阶段主要表现在2006年至今。2007年4月1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将常用的附加险进行了统一,采取统一条款和费率,除原有的车损险和三者险外,新版商业机动车辆保险又将车上人员责任险、盗抢险、玻璃单独破碎险、车身划痕损失险、可选免赔额特约险、不计免赔率特约险等6个险种也纳入了行业基本条款的范围,实现行业a、B、C三款的基本统一,费率结构、费率水平和费率调整系数全行业基本一致。在此之后,很多保险公司抢占市场的主要手段演变成手续费和高额回扣的竞争。因为保险公司现有的销售渠道主要以业务为主,即使通过业务员拓展的业务也是以业务为主。销售渠道的单一、对中介的依赖程度大,各家保险公司给予中介的手续费不断飙升,连连突破商业车险手续费15%和保监会7折限令的最高水平,加上车险业务70%左右的赔付率水平,保险公司必然出现亏损,车险经营效率也因而不高。

六、提高我国产险公司机动车辆保险经营效率的建议

(一)提高机动车辆保险营销集约化程度

创新营销模式,建立多元的营销机制,是提高机动车辆保险营销集约化程度的有效途径。具体在车险业务中,目前各保险公司营销模式过度依赖中介,均是以直接雇佣大量人员进行保险推销的营销策略为主,这种营销机制造成保险公司销售渠道的单一,使得保险公司对人的依赖程度加大,无法掌握业务的主动权,对人的行为没有掌握权,极易造成手续费支出成本过高与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低下和浪费。

1.创新保险营销观念,以市场营销观念为导向

观念决定着企业的一切营销活动,营销模式的创新,首先需要的是营销观念的创新。对于保险企业来说,营销不仅仅是做广告、推销保险,而是涉及保险公司各部门,贯穿于险种设计与开发、员工培训、销售、售后服务(包括退险和理赔)、品牌建设和信用建设等各个环节的管理过程。整个过程要以顾客满意为标准,包括开发顾客满意的产品和提供顾客满意的服务两个基本方面。

2.创新保险营销手段,开拓营销新模式

积极利用电话直销、网络营销等电子商务模式,创新保险营销手段。机动车辆保险在投保、承保相比其他险种更加标准化和技术化,有利于电子商务的开展。网络营销可以增加消费者主动与保险公司联系的可能性,使得客户与保险公司直接交流成为可能。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会经济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保险企业通过建立网站和网上销售商店的方式,可以让更多消费者足不出户就可以与保险公司取得联系,同时消费者可以通过保险公司在网上的产品介绍,主动而全面地了解各种保险知识,更加自由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保险产品。虽然电话直销有时会给被保险人造成反感,但此类业务确实能为被保险人带来实惠,为保险公司节省大量的手续费成本和人力资源的投入。

3.重视后续和相关服务

目前,我国车险行业大打价格战,产险公司应对竞争的主要手段要么是降低价格要么是增加保险内容,而忽视了后续和相关服务。现代服务营销观念认为在服务结束后,消费者要与企业再次接触需要投入时间和努力等资源,而消费者所付出的这些资源都是额外的,因此企业必须让消费者得到额外的利益。这就要求保险公司在与客户签订保单、收取保费后,必须重视并能够及时提供相关和后续服务。保险销售人员在售出保单后,应该继续保持与客户的关系,并及时进行信息的沟通,让消费者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并对消费者的退保和理赔等要求做出快速反应。保险企业还要加强退保和理赔部门的建设与监督工作,保证客户或人提出的相关要求能够被积极审核并在合理期限内被执行[10]。

(二)提升中小产险公司核心竞争力

中小产险公司要探索适合的竞争战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根据上述的实证分析,在车险市场上,几家大产险公司垄断了大部分市场份额。大多数中小产险公司经营效率低但多处于规模报酬递增的阶段,说明在现阶段,中小产险公司的发展关键在于探索适合自己的竞争战略,发挥规模报酬递增的优势,以提升在产险市场上的竞争力,进而提高各险种的经营效率。但是发挥规模报酬递增的优势,并不是意味着盲目地扩大规模,降低价格,以价格战或者变相形式抢占车险市场,这样只会将恶性竞争愈演愈烈,更加不利于中小产险公司的发展。

1.实行差异化战略,找准市场定位

中小产险公司虽然规模小,但不乏局部优势资源,因此中小产险公司参与市场竞争的唯一手段并不只有降低价格,应集中有限的资源,找准目标市场和目标客户群,实施集中差异化战略。在车险市场上,车险产品单一,同质化问题严重,中小产险公司应当抓住机会,在产品、服务、营销上加以创新,打造专长和特色,形成竞争优势。

2.实行联盟战略,提高竞争力

战略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有着共同战略利益和对等经营实力的企业(或特定事业部门),为了达到共同拥有市场、共同使用资源等战略目标,通过各种协议、契约而结成的优势互补、风险共担、生产要素水平式双向或多向流动的一种松散的组织形式。与大型产险公司相比,中小产险公司在资本金、网点建设、营销渠道等方面存在劣势,而战略联盟可以充分发掘出双方现有资源的经济价值,利用双方各自的专业优势,开展如产品共同开发、技术交换、联合营销等方面的合作,做到最小化投入最大化产出[11]。

(三)建立完善保险市场主体退出机制

经营成功、高效率的保险公司在市场上占主体地位,经营失败、低效率保险公司及时有序地退出市场,这正是市场优胜劣汰机制发挥作用的必然结果,也是市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市场整体经营效率的必然要求。但是一直以来我国保险市场缺乏真正意义上的保险公司市场退出机制,保险市场只进不出的局面持续至今。对保险公司来说,即使经营不善也会有政府的救助和扶持,在这种心理的作用下,就容易出现像忽视公司自身风险管理、不计成本盲目扩大承保量、盲目追求业务规模和发展速度、搞手续费和价格大战等等短期行为,这样后果是引发了严重的道德风险,扰乱市场竞争秩序,市场整体效率难以提高。

1.充分有效发挥我国保险保障基金作用

我国保险保障基金制度的建立和基金规模的不断壮大,为保险公司因经营失败出市场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和现实的可行性。保险保障基金制度的建立是我国保险业的一项重大改革和制度创新,它对改革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保险机构退市,国家财政兜底”的体制,即将保险市场上的隐形的国家信用直接转化为制度化的行业信用,奠定了物质基础。[9]截止到2008年,我国保险保障基金的规模已累积至200亿元,随着基金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可以为经营失败的保险公司退出市场提供坚实的信用保障。在当前我国车险市场恶性竞争愈发激烈的情况下,更应充分有效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完善保险监管政策,处理好效率与稳定的关系

我国保险监管部门既是我国保险业的主管部门,其主要职责是促进保险业发展,提高保险市场的效率;又是保险业的监管部门,其主要职责是防范、化解风险,维护保险市场稳定。处理好提高效率与维护稳定的关系对于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但是在实际操作上,保险监管部门过分强调稳定,间接得为那些经营状况不佳、效率低下的公司撑起“保护伞”,进而导致各种上述的恶性竞争充斥市场,严重破坏了市场的有效竞争。因此,完善相关保险监管政策,构建合理有效地市场竞争秩序,处理好效率与稳定的关系,是当前监管部门工作的重点。

参考文献:

[1]郑功成,许飞琼.财产保险[m].第四版.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177.

[2]肖智,肖领.基于SoRm-Dea的中国保险业效率的实证分析: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J].统计研究,2009(6):29-37.

[3]王家庭,赵亮.我国财产保险业经营效率测度及提升的实证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3):107-118.

[4]魏权龄.数据包络分析(Dea)[J].科学通报,2000(9):1793-1808

[5]郭京福,杨德礼.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综述[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98(2):236-241.

[6]曹敏杰,张宝山,罗剑朝.基于Dea方法的我国中小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54-60.

[7]艾翅翔.基于Dea模型的我国责任保险效率分析[J].当代经济管理,2011(2):91-96.

[8]黄薇,中国保险业效率的实证分析: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J].统计研究,2009(6):29-37.

[9]王德宝.我国保险业市场主体退出机制的研究[J].金融教学与研究,2010(2):77-79.

华安保险经营理念篇9

dea是使用数学规划模型比较决策单元(decisionmak-ingunit,dmu)之间的相对效率,对决策单元做出评价。各dmu需要具有相同类型的输入和输出。通过数学规划从总体上对各输入输出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出每个dmu的综合效率,这个效率是相对效率,相对效率最高的dmu被确定为有效的dmu,其他dmu与这些有效的dmu之间的差距决定了它们的相对效率。

资料包络分析方法起源于charnes,cooper与rhodes(1978),文中所提出的ccr模式,其后banker,charnes与cooper(1984)将ccr模式中要求规模报酬固定的限制取消,提出bbc模式。此二模式被学界公认为是dea领域中最具影响力的(seiford,1996)。

二、对国内产险公司技术效率的研究

1.产出指标和投入指标的选择。作为保险公司特别是财产保险公司,最主要的是进行风险的分散和转移。投保人通过交纳一定的保费,将不确定的风险损失转化为确定的支出。本文选取了“实际引致损失(y1)”这个指标。该指标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赔款支出”,这代表承保业务在当年的支出情况;第二部分是“准备金增加”,这代表由于保险公司当年业务引起的将来期望损失支出。其中“准备金增加”应为“未到期责任准备金的增加+未决赔款准备金增加+长期责任准备金增加”。

在保险公司的投入方面,本文将其界定为三个方面:劳动、物料投入和资本金。本文直接选取保险公司大专以上学位人员数作为“人力投入”变量(x1)的代表。物料投入需涵盖广告、公关、对中介机构和兼业的支出等等许多方面,故本文用“手续费+分保费用支出+营业费用-摊回分保费用-人力投入×当年保险业平均工资”作为代表,用变量(x2)来表示。资本金对提供保险产品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是投入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指标。资本金是决定保险产品的提供和保险公司的承保能力高低的重要指标,除了要满足监管机关对资本金的最低要求外,资本金还是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最后一道防线。因此,本文选取资本金作为投入的第三个指标(x3),采用资产负债表中的“权益资本”和“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都可以代表资本的投入量,两者的差别在于后者没有考虑从未分配利润。我们对于资本金的选取分两种情况,当利润为负时,采用“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当利润为正时,采用权益资本。换句话说,我们此处定义的资本投入为权益资本与“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中较大的那一个指标。

2.计量结果。本文选择了目前在

2.有些公司效率较好,然而利润率却较低。这类公司很多,其中,天安产险和中华联合这两个案例表现的十分明显。天安产险的技术效率表现得较好,但是其效益值却表现较差。天安产险成立于1994年,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产险经验,技术效率较好,但是近年来效益的提升一直较迟缓。导致这个现象的原因可能是:首先,与同业相比,天安产险支付给员工的报酬相对较低,这样虽然短期内降低了人工费用的支出,但是从长远的眼光来看,这种薪酬政策难以吸引高学历高素质和高能力的人才进入团队,影响了公司长期经营的效率和效益;其次,虽然成立时间较早,但天安产险的市场份额却发展不是很快,当时的管理层为了尽可能多地占据市场份额,产生急功近利的思想,主推的产品结构不合理,车险等亏损险种占比较高,这就需要通过其他的财产保险、责任保险的收益来弥补这些亏损;另外,天安产险的投资能力值得担忧,2009年投资收益仅为2.2942亿元人民币,比2008年水平也略有下降,比起同期投资收益较高的公司,还有很大差距,投资收益较低的原因可能是天安2005年~2008年过度投资引起,在资本市场火爆之时,忽视了隐藏的风险,一旦资本市场持续低迷之时,其偿付能力也随着资产收益的缩水而下降,经营的风险也加大。另外,由于偿付能力不足,效益表现较差,天安产险寄希望于在2009年的资本金由6.678亿元扩充至21.72亿元,但半年后很快偿付不足的困境还是出现了,一是因为注资资金不会立刻全部到位;二是业务摊子铺得过散,导致资本金的消耗速度较快。因此,面对该种困境,本文认为应该通过产险公司自身效率的进步和对经营风险意识的加强来慢慢改善。

中华联合也是我国成立较早的产险公司,在走出新疆、迈向全国的发展道路上,中华联合短短数年间,完成了全国机构布局;又在短短数年间,中华联合保费收入呈“井喷式”飙升,迅速跻身为国内第四大产险企业。2006年,中华联合的保费收入从4年前的十几亿增长到150亿,跃居国内产险第一集团。中华联合在创造奇迹的同时,也为自己带来了巨大的经营风险。扩张太快,为了一味追求保费规模,承保控制不到位造成了中华联合一步步走向困境。因总部偏居新疆,在以往的快速扩张中,总部放权过甚,各分公司自成诸侯,日益坐大,形成总部对分公司管控能力较弱的局面。而且因为总部偏处新疆,难以吸引高素质的人才加入。因此,中华联合才于2010年将总部搬到北京。另外,由于扩张太快,承保控制不到位,过度价格竞争。中华联合的快速扩张模式:在车险领域一味依赖高佣金和低手续费,没有控制好赔付率和成本费用,最终导致必须保持业务高速增长,以便用新收保费支付以前的赔付。

为了解决公司最大的问题——偿付能力严重不足,中华联合曾于2007年开始引资工作,法国安盛一度成为潜在收购者,但有关谈判目前已经终止。引资失败,加速了危机的爆发。目前状况:自2006年来一直排名第四,一度陷入巨额亏损的中华联合2010年上半年实现盈利,但6个月保费累计增速均为负值,市场份额也较2007缩水一半,至4.8%。但是,为了维持经营的质量,为了公司长期的稳健经营,收缩业务将是无法避免的事情。

3.效率低但利润率高。一些小型保险公司,效率指标都不是很高,但利润率相对还是很高,如中银保险、东京海上和大众保险等。这可能是由于公司本身资本金就较小,加上经营上比较审慎,坚持利润导向,不盲目追求市场份额,保持每年的收益,这样计算起来,其roa和roe指标就相对较大。

4.效率低,利润率也低。一些公司,如丰泰保险等,利润率和效率都不高。作为新兴的公司,由于在成立了前三年没有赢得一定的市场份额,在业内占据一席之地,加上自身管理与经营理念上的存在诸多问题迟迟没有进步,业务质量和规模都乏善可陈,于是就湮没在众多新成立的小型产险公司之中了。

华安保险经营理念篇10

国资委“关于2009年中央企业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中要求:以解决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重点,加强对重大风险、重大决策、重大事件的管理和重要流程的内部控制,不断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系统,逐步建立、健全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切实提高企业风险防范和应对能力。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是企业围绕总体经营目标,通过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从而为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和方法。本文以明斯克某电站改造的设计、采购、施工(engineerprocureconstruct,epC)总承包工程为例,分析该项目执行过程中出现的运营风险,便于国内企业在白俄罗斯市场或涉外项目中提前做好风险预警工作。

1工程概况

明斯克某电站工程位于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市中心,是对原址纯供热电站的改造工程。工程采用2×25mw重型燃气轮发电机组、2×32t/h自然循环余热锅炉、2×7.5mw抽汽背压式汽轮发电机组。工程从初步设计到机组发电,历时近4年,2011年6月刚完成72h试运行。该电站工程由中国海外经济合作总公司(简称中海经)epC总承包,内容包括:工程设计、设备采购和施工管理。华北电力设计院(简称华北院)是中海经的分包商,除主设备和重要辅助设备由中海经采购外,其他总承包内容均平移至华北院,内容包括:工程设计、其他辅助设备及材料的采购、施工管理。白俄罗斯电力设计院(简称白俄设计院)是华北院的分包商,分包内容包括:土建、建筑、暖通、消防和总平面的设计。白俄设计院同时还是业主工程师。工程安装单位为白俄罗斯中央电力安装公司(简称白俄安装公司),调试单位为白俄罗斯电力维修调试公司(简称白俄调试公司)。

2运营风险分析

企业风险一般可分为战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法律风险等。本文仅从工程设计人员的角度,着重分析中方在与该工程业主方、白俄设计院、白俄安装公司、白俄调试公司等部门合作过程中存在的运营风险。运营风险是指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由于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和变动性以及主体对环境的认知能力和适应能力的有限性而导致的运营失败或使运营活动达不到预期的目标的可能性及其损失。运营风险包含一系列具体的风险,大致可分为组织、流程、技术、人员、外部风险5类。组织风险源于管理模式的变化、文化与沟通、责权配置、发展计划等;流程风险源于业务和管理流程中的薄弱环节;技术风险源于技术上的不完善或技术失败、技术管理软硬件上的欠缺;人员风险源于员工的素质和能力不佳、员工与雇主之间的利益冲突等;外部风险源于外部环境,如市场环境的变化等。

2.1组织风险组织结构复杂带来组织风险。该电站工程为交钥匙工程,中海经作为项目的总包方,负责工程的设计、采购、安装、调试、试运行,然后移交业主。华北院是工程具体实施的主体。白俄设计院、白俄安装公司、白俄调试公司在中海经、华北院的管理下,配合完成工程的设计、安装和调试。工程施工安装之前,各方均按上述组织管理模式运行。进入施工安装阶段后,组织管理模式在较短时间内发生了变化,成为以白方为主导、中方配合的组织管理模式。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1)“走出去”能力不足。中国以epC模式进入白俄罗斯市场,该电站工程是第1例。中方在进入白俄罗斯市场之前,对白俄罗斯文化背景下的组织管理模式、安装和调试公司的水平、电力设备和材料供货市场等等缺乏了解,未进行充分的调研和岗前培训,也无其他工程经验可以借鉴。安装、调试单位来自白方,中方处于非本土作战的不利环境,对白方的管控能力弱。中方各级管理者及设计人员完全依赖翻译进行沟通、配合,而翻译水平不足使得双方沟通效果大打折扣,双方在管理和技术上缺乏快速、有效的沟通渠道。(2)管理理念差异大。中方在电站工程建设管理中,更多体现出严格的节点控制,管理中突出“全局”意识、“一盘棋”意识和抓主要矛盾的管理理念。白方则认为节点可随工程实际进度不断修正调整,缺乏对节点的控制措施,缺乏全盘意识,突出精细化管理。双方因管理理念的差异,导致在配合上很难达成一致。(3)责权配置不合理。白俄设计院一方面是华北院的设计分包商,另一方面是白方的业主工程师。在合同中,白俄设计院的职责已被约定,但在项目具体实施过程中,白俄设计院的身份经常被混淆。事实上,白俄设计院的双重身份不仅没有起到东道主熟悉本土情况、减少设计错误的目的,相反为解决问题带来更多障碍。(4)民族文化与性格差异大。白俄罗斯人兼具中、西方文化的双重特点,表面绅士,内心强势。该电站工程虽为中方epC工程,但白方始终把自己定位在“苏联老大哥”的位置上,情感上难以接受“中国小兄弟”对其技术上的支持和帮助。中方则体现了东方文明古国的君子风范,考虑到政治层面的因素,中方虽为epC身份,但在处理问题时,还是以谦和、忍让为原则,尽可能满足白方的各种要求,把自己放在比较低的位置。在上述各种合力作用下,该电站工程的组织管理模式逐渐转变为以白方为主导、中方配合执行的管理模式。

2.2流程风险

2.2.1设计理念的差异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步伐很快,项目建设中“速度”被提到重要位置,一些设计的细节问题习惯放在后续阶段由设计和施工单位共同承担逐步处理,以此满足日益缩短的设计工期要求。而白俄罗斯的经济发展十分缓慢,在设计流程和设计习惯上,与我国80年代相当,其设计理念是:所有可预见的问题均解决在施工图设计阶段。白俄设计院采取一版提资和一版出图的方式,这一点与中方多版提资和多版出图的方式完全不同。白方出图的深度远大于中方,出图数量大致是中方的4~5倍,基本可以保证没有任何安装经验的工人也能完成安装。

2.2.2设计流程的差异我公司三标管理体系作业文件对设计流程有严格规定,但受业主工程进度的制约,设计流程在实际运用中被普遍简化。下面以提资为例,说明中、白双方在设计流程上的差异。中方向白方提交资料的一般流程是:设计人员—主设人—主任工程师—设计总工程师—白方。而白俄设计院对中方资料的签收和确认流程为:档案管理员—设计总工程师秘书—设计总工程师—工艺室主任—工艺室专业主管—工艺室设计人员—接收专业(如土建)室主任—接收专业主管—接收专业设计人员,共9个签字环节。确认后资料返回流程亦是如此。上述流程中的任一环节,不能有漏项,流程顺序不能改变。若某个环节的人员不在岗,即使是档案管理员,设计文件也只能在此环节停留,不得采取其他变通措施。白俄罗斯网络技术十分落后,该工程申请建立现场局域网尚需总统批复,客观上不具备实时处理文件的条件。另外,白方把工作和生活完全分开,非工作时间没有处理文件的习惯。一般来说,中方设计文件最终到达专业设计人员手中至少需要2个月,中方获得反馈信息的时间更长。

2.3技术风险

2.3.1标准不同根据合同规定,该工程设计、制造应遵循中国标准,涉及环保、消防、劳动安全等强制标准,按白俄罗斯国家标准及明斯克当地标准执行。但白方在施工阶段提出,所有设计、制造标准需按白方标准执行。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大量标准基于前苏联标准编制,但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各行业标准更新很快,电力设计和制造行业的标准已与国际最新标准接轨。而白俄罗斯近几十年的经济几乎处于停滞状态,电力行业仅有白俄罗斯电力设计院1家,明斯克市建成的燃机电厂只有明斯克3号热电站(改造工程,机组容量200mw),在建的燃机项目有明斯克2号和5号电站,均为改造工程。白方标准都是20世纪50—70年代的版本,几十年没有更新或升版。

2.3.2设计原则不落实电站热负荷性质、自动化水平、重要设备(如增压机)的选型等都属于重大原则,在初步设计之前已经得到落实。但白方在施工安装阶段要求对上述设计原则进行修改。电站热负荷性质由带基本负荷、不负责调峰改为随区域热网负荷的变化而变化,参与调峰。电站自动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要求考虑白俄罗斯人的生活习惯和工作习惯,将值班人员离岗因素考虑在自动化控制中。要求改变主要设备结构型式,如:增压机由活塞式改为离心式。上述设计原则的变更,一方面反映出业主身份的白俄设计院对电站设计边界条件信息传达不准确,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业主方对合同及法律文件执行的随意性。

2.4人员风险

2.4.1设计水平白俄设计院近几年完成的燃机项目仅有明斯克3号电站9e级燃机工程的改造,协助中方完成明斯克2号和5号工程部分车间的设计。白方对近20年国际社会燃机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了解甚少,对燃机技术在中国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同样缺乏了解。

2.4.2安装水平白俄设计院的出图深度培养了简单思维的安装公司,安装公司对图纸的理解能力不强,基本没有二次设计能力。中方出图方式和深度无法满足白方安装工人的要求,导致现场设计变更工作量增加。

2.4.3业主方的电站建设经验该电站工程施工管理模式为网状管理,业主总经理直接面对所有单位和个人,而不是逐级的、金字塔式的管理模式。业主方没有配备整齐的工艺、电气、控制、土建等相关专业人员,各方提出的问题,不整理、不澄清、不总结、不分轻重缓急,每个人可以随意发表自己的意见,而问题怎么解决、何时解决,会议中不做决策。经常一个问题每天在大会上被提出,几个月后依然无下文。问题最终的解决方案均由总经理说了算,其他各方意见仅作参考。有时明知解决方案不合理、不正确,专业人员也不敢表态。

2.4.4中方epC总承包管理和设计经验作为中海经、华北院第1个海外epC总承包工程,中方在组织管理和技术管理上同样缺乏经验。中方具有国内和国外其他国家的epC总承包项目管理经验,但对白俄罗斯电力行业了解不够,针对性不强,完成合同约定任务难度很大,存在一定风险。

2.5外部风险明斯克机械制造和金属加工业发达,但与电站建设相配套的设备和材料生产制造企业不多,有少量能够采购到的设备和材料,供货周期长,价格贵,采购难问题严重。Dn100mm及以上的手动阀门、各种规格的电动阀/疏水阀/蝶阀、Dn100mm及以上的碳钢管道、各种规格的不锈钢或合金钢、保温材料(硅酸铝制品)、支吊架材料等在当地均无法采购到,需到周边国家或地区进口。白俄罗斯电力设备和材料市场没有形成规模,更不成体系。若设计上对材料的统计不精确,或现场出现设计变更,采购就成了大问题。即使由中国采购和空运,还存在航班少、无直航的问题,经济风险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