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流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0:54:13

毕业设计流程篇1

关键词:广告学;毕业设计;优化

广告学作为一门应用性文科专业,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极为密切,有很强的实践性。这种特点不仅在课程设计中得到集中体现,表现为广告创意与策划、广告文案写作、广告设计等实务课程的开设,更应在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毕业作品中得到体现。毕业作品是学生四年专业学习成果的最终展示,毕业作品的形式、选题、方法及答辩过程等环节会影响学生整个学习生涯的方向及未来的职业选择。目前,国内主流院校的广告学专业大都实行了以毕业设计替代毕业论文的毕业考核方式,这是符合广告学专业特点所做的必然选择。我院也在2015年顺利实行了首届广告专业毕业设计答辩,根据此次答辩的整体情况,本文针对广告毕业设计流程的现状提出问题和思考,并作进一步优化。

一、毕业设计流程的实施

(一)前期学习、调研

本次毕业设计流程是在借鉴国内主流院校广告专业的优秀经验,并对学院2010级———2013级广告专业全体学生展开问卷调查之后,进行设计实施的。他山之石的参考可以帮助确立毕业设计的基本流程和框架,然而具体流程的设计和实施必须依据广告专业在本地的发展实际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构建。2014年3月教研室对全体广告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毕业设计的态度、要求及实施毕业设计的可能性,此次调查发放问卷294份,回收287份,有效率97%,极为真实地反映了学生对广告学毕业设计的预期和诉求,为本次毕业设计的实施提供了准确数据和落实基础,保证了毕业设计流程的科学、缜密和实效。

(二)构建毕业设计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是区分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的分山岭,它决定了学生毕业创作的方向、努力程度及毕业考核的收效,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毕业设计的成败。综览国内主流高校广告专业毕业设计的评价指标不尽相同,可见,毕业设计评价体系并不像毕业论文评价体系一样,可以“一刀切”,各院校大致用一个标准。毕业设计评价体系的不统一是由广告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所决定的,因毕业设计需与当地的广告市场结合,所以各地广告市场发展的不同水平,就导致了各院校的广告学毕业设计评价体系必须“因地制宜”。我院因所处地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局限,结合学生实操的可行性,逐步构建了一套符合自身实际的评价体系。首先是选题。要求所有毕业选题必须来自真实需求,可自行联系广告公司、企事业单位,也可选择学院公布的选题及当年“大广赛”和“学院奖”的参赛命题;其次是作品构成。毕业设计主要是为培养具有广告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而开展,因此作品构成也是根据业界的广告设计流程而设置,包括策划案、广告作品、研究报告、工作日志和现场答辩等五部分。策划案与广告作品是整个毕业设计的“重头戏”,二者占比相同均为30%;研究报告是表达创作者未尽之意的空间,以毕业创作为主线,谈谈创作过程及其中的感悟、收获和心得,是策划案的延伸。工作日志是对整个创作过程的质量监控,分为小组日志和个人日志,据此可以判断毕业设计进程的科学合理性,了解成员的任务分工。现场答辩则是整个毕业作品最终提交的环节,要求对策划案思路作准确、清晰描述,并呈现作品,回答评审教师提问。毕业设计的评价体系亦从论文的学术评价转为作品创意、艺术呈现、语言表达、调研方法、活动执行等业务标准。整个答辩过程与广告市场的提案竞标基本接轨,充满实战色彩。

二、现有毕业设计流程的局限

现有毕业设计流程的合理性必须由毕业生给出真实的评价,方可成为流程设计者的参考依据。毕业设计答辩当天,评审教师从51名毕业生中按顺序每组抽一名答辩人,与他们进行座谈,了解毕业生在作品创作中的体会、收获及建议。本次毕业设计答辩,从毕业设计选题、作品形式、作品指导、评价体系、答辩等诸多环节及最后结果和学生反馈来看,收效甚佳。毕业生在其中收获了实践经验、作品和可贵的经历,低年级学生通过答辩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不足和未来的努力方向,可有效地将专业学习调整至实践性的方向。然而,本次毕业设计系首次实施,在流程设置等方面亦暴露出不足和局限。

(一)毕业设计创作时间短

此次毕业设计依据传统毕业论文的流程,在大四第一学期期中进行开题答辩,预留一个半学期的时间进行作品创作,然而,毕业设计作品的工作量远远大于毕业论文,加之学生在大四第二学期还需进行毕业实习,实际留给毕业设计的时间非常紧张,无形中增加了毕业设计的创作难度。

(二)毕业设计的整体工作量偏大

按照毕业设计评分标准,毕业作品需准备策划案、作品、研究报告、小组工作日志、个人工作日志和答辩ppt等五个部分,合计平均字数在16000字左右,加之各类广告作品至少在三幅以上,整体工作量远远大于毕业论文平均字数7000字的工作量,这样可能导致学生在策划案和作品的专注度和创作精力会被分散。

(三)作品选题不够多元

此次毕业设计要求必须为真实选题,必须来自广告业界的实际需求,然而囿于学校所处地域经济发展水平,作品选题从产品类型、层次到地域,都有较大的局限性。选题主要来自大广赛和学院奖的参赛产品,本地产品只有莫高、娃哈哈等不多的几家企业,本地广告公司的真实项目几乎没有,作品还是以商业推广为主,选题范围和类型的偏狭不利于学生创作与业界实践的对接。

(四)作品形式的“示人欲”不够

此次毕业设计的作品形式几乎囊括了业界现有的各种广告形态,如平面广告、视频广告、广播广告、Ci系统等,包括最新的场景应用毕业生都有尝试,作品形式表现出多元与丰富。美中不足的是,作品中视频作品、音频作品占比较低,平面作品数量虽多,但作品的“示人欲”显露不充分,即现场调动各类元素表现作品创意的愿望不足。毕业设计中有一些作品的创意和表现都不错,但在现场的展示和呈现未能充分表达作品原有的创意。“示人欲”其实是广告本身应有的题中之义,平时的课堂教学更多强调创意,对此涉及不多,业界实践的广告提案环节才会有所接触。此次毕业设计答辩即为学生提供了类似机会与平台,只有带着强烈的“示人欲”,才有可能把作品更好地呈现出来。

(五)答辩环节有待与业界融合

广告学实施毕业设计的目的之一,是更好地表现广告专业与实践密切结合的学科特点,把课堂教学与业务实践结合起来。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之一,是把业界的专业人士请到课堂来,请到答辩现场来,让他们直接参与作品答辩,使学生真正理解业界的实际需求,使他们的作品创作与学习有更好的实践性。此次毕业设计属首次尝试,来自本地的作品选题不多,加之对作品水平无法预估,因此未能请业界专业人士参与此次答辩。

三、关于毕业设计的优化建议

针对此次毕业生关于作品创作的反馈,及上述存在的问题,结合我院学生的实际状况,拟对下届及今后的毕业设计提出进一步优化的思路。

(一)调整毕业设计的时间进程

根据此次毕业设计创作的总体工作量和流程,需对下届毕业设计的时间流程进行总体调整。首先,需将毕业设计的开题时间提前至大三第二学期期中前后,这样可给毕业生留下较充裕的创作准备期。其次,需将答辩时间由原来的一天延长至两天。毕业设计的作品构成丰富而多元,且很多作品的展示环节需较长时间,根据此次答辩的经验,一天的答辩时间不能充分展示学生作品的完整细节,答辩时间显得仓促而紧张。今后的毕业设计答辩可考虑在两天完成,第一天充分展示作品,第二天演示答辩ppt并回答评审教师提问。

(二)适当压缩毕业设计的总体工作量

根据此次毕业设计的评分标准,毕业设计作品由五部分构成:策划案(30%)、作品(30%)、研究报告(20%)、工作日志(10%)、答辩(10%),上述内容的纯文字工作量平均为16000字上下,再加之作品创意与技术表现,总体工作量相当于论文的两三倍不止。为使学生更好地在毕业设计考核中发挥其专业特长,保证毕业设计答辩的专业性,合理设置毕业设计工作量,可考虑在今后的毕业设计中将现有的小组工作日志和个人工作日志合二为一,只需提交小组工作日志,让评审教师了解小组成员的分工和任务进度,为作品的原创性提供评审依据即可。

(三)多元开发选题,拓深毕业设计的实践性

今后毕业设计的选题可在历次毕业选题的基础上更新、优化、积累,逐步形成毕业设计选题库。选题库中一部分内容可更新为当年的大广赛和学院奖参赛产品,另一部分选题可由学院联系当地主流的广告公司、知名企事业单位及公益组织。尤其是后者的工作,需要与各级机构、组织与公司形成长期合作机制,让它们深度参与毕业设计答辩,并有可能进入课堂教学。一方面,这些公司与机构可为毕业设计提供选题,加强毕业设计的现实性、操作性;另一方面,选题单位的专业人士可成为毕业设计答辩现场的评审教师,使学生的毕业创作与实践结合更密切,并由此可形成双方更紧密的深度互动与合作。

(四)毕业设计作品展与毕业设计答辩的相互补充

广告学毕业设计的一大特色在于,它用多种形式的广告作品表现其广告策略和创意以达到引人注意的效果,实现其毕业设计的目的,因此,广告作品的呈现效果是评价其毕业设计的重要指标。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广告作品的“示人欲”,引导他们在作品中更多更好地表现“创意”,提升作品表现力,拟在今后的毕业设计答辩前,先进行毕业作品展,然后答辩。此种先展后答辩的安排,可让学生作品充分展示在各专业师生面前,使学生充分体会作品呈现效果的重要性,亦使他们更重视毕业设计的创作。同时,毕业作品展本身就是对学生作品的全方位检验,校内其他学生对作品的关注度、评价与反馈就是对毕业生作品综合评价的外在指标,既展示了毕业创作成果,也可与答辩相互补充形成更全面的评审参考。

参考文献

[1]张红,易崇英.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J].新余高专学报,2009.

[2]杨同庆,许敏玉.广告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研究[J].广告人,2009.

[3]卢金婷.基于就业需要的实战型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研究[J].科教导刊,2013.

毕业设计流程篇2

一、毕业设计流程的实施

(一)前期学习、调研

本次毕业设计流程是在借鉴国内主流院校广告专业的优秀经验,并对学院2010级——2013级广告专业全体学生展开问卷调查之后,进行设计实施的。他山之石的參考可以帮助确立毕业设计的基本流程和框架,然而具体流程的设计和实施必须依据广告专业在本地的发展实际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构建。2014年3月教研室对全体广告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毕业设计的态度、要求及实施毕业设计的可能性,此次调查发放问卷294份,回收287份,有效率97%,极为真实地反映了学生对广告学毕业设计的预期和诉求,为本次毕业设计的实施提供了准确数据和落实基础,保证了毕业设计流程的科学、缜密和实效。

(二)构建毕业设计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是区分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的分山岭,它决定了学生毕业创作的方向、努力程度及毕业考核的收效,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毕业设计的成败。综览国内主流高校广告专业毕业设计的评价指标不尽相同,可见,毕业设计评价体系并不像毕业论文评价体系一样,可以“一刀切”,各院校大致用一个标准。毕业设计评价体系的不统一是由广告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所决定的,因毕业设计需与当地的广告市场结合,所以各地广告市场发展的不同水平,就导致了各院校的广告学毕业设计评价体系必须“因地制宜”。我院因所处地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局限,结合学生实操的可行性,逐步构建了一套符合自身实际的评价体系。

首先是选题。要求所有毕业选题必须来自真实需求,可自行联系广告公司、企事业单位,也可选择学院公布的选题及当年“大广赛”和“学院奖”的参赛命题;其次是作品构成。毕业设计主要是为培养具有广告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而开展,因此作品构成也是根据业界的广告设计流程而设置,包括策划案、广告作品、研究报告、工作日志和现场答辩等五部分。策划案与广告作品是整个毕业设计的“重头戏”,二者占比相同均为30%;研究报告是表达创作者未尽之意的空间,以毕业创作为主线,谈谈创作过程及其中的感悟、收获和心得,是策划案的延伸。工作日志是对整个创作过程的质量监控,分为小组日志和个人日志,据此可以判断毕业设计进程的科学合理性,了解成员的任务分工。现场答辩则是整个毕业作品最终提交的环节,要求对策划案思路作准确、清晰描述,并呈现作品,回答评审教师提问。

毕业设计的评价体系亦从论文的学术评价转为作品创意、艺术呈现、语言表达、调研方法、活动执行等业务标准。整个答辩过程与广告市场的提案竞标基本接轨,充满实战色彩。

二、现有毕业设计流程的局限

现有毕业设计流程的合理性必须由毕业生给出真实的评价,方可成为流程设计者的参考依据。毕业设计答辩当天,评审教师从51名毕业生中按顺序每组抽一名答辩人,与他们进行座谈,了解毕业生在作品创作中的体会、收获及建议。本次毕业设计答辩,从毕业设计选题、作品形式、作品指导、评价体系、答辩等诸多环节及最后结果和学生反馈来看,收效甚佳。毕业生在其中收获了实践经验、作品和可贵的经历,低年级学生通过答辩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不足和未来的努力方向,可有效地将专业学习调整至实践性的方向。然而,本次毕业设计系首次实施,在流程设置等方面亦暴露出不足和局限。

(一)毕业设计创作时间短

此次毕业设计依据传统毕业论文的流程,在大四第一学期期中进行开题答辩,预留一个半学期的时间进行作品创作,然而,毕业设计作品的工作量远远大于毕业论文,加之学生在大四第二学期还需进行毕业实习,实际留给毕业设计的时间非常紧张,无形中增加了毕业设计的创作难度。

(二)毕业设计的整体工作量偏大

按照毕业设计评分标准,毕业作品需准备策划案、作品、研究报告、小组工作日志、个人工作日志和答辩ppt等五个部分,合计平均字数在16000字左右,加之各类广告作品至少在三幅以上,整体工作量远远大于毕业论文平均字数7000字的工作量,这样可能导致学生在策划案和作品的专注度和创作精力会被分散。

(三)作品选题不够多元

此次毕业设计要求必须为真实选题,必须来自广告业界的实际需求,然而囿于学校所处地域经济发展水平,作品选题从产品类型、层次到地域,都有较大的局限性。选题主要来自大广赛和学院奖的参赛产品,本地产品只有莫高、娃哈哈等不多的几家企业,本地广告公司的真实项目几乎没有,作品还是以商业推广为主,选题范围和类型的偏狭不利于学生创作与业界实践的对接。

(四)作品形式的“示人欲”不够

此次毕业设计的作品形式几乎囊括了业界现有的各种广告形态,如平面广告、视频广告、广播广告、Ci系统等,包括最新的场景应用毕业生都有尝试,作品形式表现出多元与丰富。美中不足的是,作品中视频作品、音频作品占比较低,平面作品数量虽多,但作品的“示人欲”显露不充分,即现场调动各类元素表现作品创意的愿望不足。毕业设计中有一些作品的创意和表现都不错,但在现场的展示和呈现未能充分表达作品原有的创意。“示人欲”其实是广告本身应有的题中之义,平时的课堂教学更多强调创意,对此涉及不多,业界实践的广告提案环节才会有所接触。此次毕业设计答辩即为学生提供了类似机会与平台,只有带着强烈的“示人欲”,才有可能把作品更好地呈现出来。

(五)答辩环节有待与业界融合

广告学实施毕业设计的目的之一,是更好地表现广告专业与实践密切结合的学科特点,把课堂教学与业务实践结合起来。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之一,是把业界的专业人士请到课堂来,请到答辩现场来,让他们直接参与作品答辩,使学生真正理解业界的实际需求,使他们的作品创作与学习有更好的实践性。此次毕业设计属首次尝试,来自本地的作品选题不多,加之对作品水平无法预估,因此未能请业界专业人士参与此次答辩。

三、关于毕业设计的优化建议

针对此次毕业生关于作品创作的反馈,及上述存在的问题,结合我院学生的实际状况,拟对下届及今后的毕业设计提出进一步优化的思路。

(一)调整毕业设计的时间进程

根据此次毕业设计创作的总体工作量和流程,需对下届毕业设计的时间流程进行总体调整。首先,需将毕业设计的开题时间提前至大三第二学期期中前后,这样可给毕业生留下较充裕的创作准备期。其次,需将答辩时间由原来的一天延长至两天。毕业设计的作品构成丰富而多元,且很多作品的展示环节需较长时间,根据此次答辩的经验,一天的答辩时间不能充分展示学生作品的完整细节,答辩时间显得仓促而紧张。今后的毕业设计答辩可考虑在两天完成,第一天充分展示作品,第二天演示答辩ppt并回答评审教师提问。

(二)适当压缩毕业设计的总体工作量

根据此次毕业设计的评分标准,毕业设计作品由五部分构成:策划案(30%)、作品(30%)、研究报告(20%)、工作日志(10%)、答辩(10%),上述内容的纯文字工作量平均为16000字上下,再加之作品创意与技术表现,总体工作量相当于论文的两三倍不止。为使学生更好地在毕业设计考核中发挥其专业特长,保证毕业设计答辩的专业性,合理设置毕业设计工作量,可考虑在今后的毕业设计中将现有的小组工作日志和个人工作日志合二为一,只需提交小组工作日志,让评审教师了解小组成员的分工和任务进度,为作品的原创性提供评审依据即可。

(三)多元开发选题,拓深毕业设计的实践性

今后毕业设计的选题可在历次毕业选题的基础上更新、优化、积累,逐步形成毕业设计选题库。选题库中一部分内容可更新为当年的大广赛和学院奖参赛产品,另一部分选题可由学院联系当地主流的广告公司、知名企事业单位及公益组织。尤其是后者的工作,需要与各级机构、组织与公司形成长期合作机制,让它们深度参与毕业设计答辩,并有可能进入课堂教学。一方面,这些公司与机构可为毕业设计提供选题,加强毕业设计的现实性、操作性;另一方面,选题单位的专业人士可成为毕业设计答辩现场的评审教师,使学生的毕业创作与实践结合更密切,并由此可形成双方更紧密的深度互动与合作。

(四)毕业设计作品展与毕业设计答辩的相互补充

广告学毕业设计的一大特色在于,它用多种形式的广告作品表现其广告策略和创意以达到引人注意的效果,实现其毕业设计的目的,因此,广告作品的呈现效果是评价其毕业设计的重要指标。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广告作品的“示人欲”,引导他们在作品中更多更好地表现“创意”,提升作品表现力,拟在今后的毕业设计答辩前,先进行毕业作品展,然后答辩。此种先展后答辩的安排,可让学生作品充分展示在各专业师生面前,使学生充分体会作品呈现效果的重要性,亦使他们更重视毕业设计的创作。同时,毕业作品展本身就是对学生作品的全方位检验,校内其他学生对作品的关注度、评价与反馈就是对毕业生作品综合评价的外在指标,既展示了毕业创作成果,也可与答辩相互补充形成更全面的评审参考。

参考文献

[1]张红,易崇英.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J].新余高专学报,2009.

[2]杨同庆,许敏玉.广告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研究[J].广告人,2009.

[3]盧金婷.基于就业需要的实战型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研究[J].科教导刊,2013.

[4]马文镰.浅议广告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12.

毕业设计流程篇3

关键词:一流专业;水利水电工程;改革;实践;持续改进

一流本科、一流专业、一流人才,是我国建设一流大学和高等教育强国的根本。作为一流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一流专业需要做到“面向未来、适应需求、引领发展、理念先进、保障有力”。郑州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以下简称水工专业)始建于1959年,2007年获批国家首批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2012年获批河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5年、2018年两次通过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20年成功入选国家一流专业建设行列。相比以往的人才培养要求,一流的工科专业需要培养工程能力强、服务意识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卓越工程师,这也是“建设工程教育强国”和“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的要求。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是保障水工一流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毕业设计是实践教学中的重要一环,为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协作精神以及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供了途径。针对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要求,郑州大学提出“服务区域经济,让学生忙起来;明确定位,让团队指导力量强起来;加强监控,让培养质量高起来”的改革举措,并在2021届水工专业毕业生中实施这些改革措施。课题组秉承“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质量理念,从改革实际成效出发,提出持续改进的方向和对策,为一流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依据和支撑。

一、郑州大学水工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效果评价

(一)郑州大学水工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情况

毕业设计课题由指导教师申请,经院系审核通过后向学生,再按照双向选择的原则确定课题。毕业设计质量利用过程文件控制,包括毕业设计任务书、开题报告、毕业设计计划进程表、中期检查表(含指导教师评价意见)、毕业设计文本、与专业相关的英文文献翻译及对应的英文文献原件、毕业设计答辩记录及评阅意见(含一位非指导教师评阅意见及答辩委员会意见)。课题组针对郑州大学水工专业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部分选题缺少大工程概念、一些青年指导教师工程实践经验欠缺、学生重视程度不够等问题,提出带领学生深入工程现场、加强青年教师与水电企事业单位合作、严把答辩关等举措,并在2021届水工专业毕业设计环节实施。

(二)郑州大学水工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效果评价方法

为了便于了解水工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的效果,课题组设计了包含十个基本问题的满意度调查问卷,在实施改革的2021届毕业生中进行能力培养满意度调查,并与2020届学生的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十个问题包含了卓越工程师十个方面的能力,分别是:1.独立完成设计思路;2.了解设计的工程意义;3.了解设计对社会、环境、伦理的影响;4.了解与设计相关的国内外现状或发展趋势;5.联系实际工程对设计方案进行分析比较;6.能利用工程原理解决复杂的工程问题;7.清晰规范地表达设计过程;8.在设计中与教师、同学交流观点;9.提升英语尤其是专业英语能力;10.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三)郑州大学水工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效果评价结果

此次调查面向2020届和2021届水工专业毕业生,具体过程如下:在2020届水工专业毕业生中发放155份问卷,回收132份,回收率约为85.2%;在2021届水工专业毕业生中发放145份问卷,回收126份,回收率约为86.9%。问卷回收率较高,可满足对改革效果进行评价的要求。具体的满意度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二、郑州大学水工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成效分析与讨论

调研发现,2020届水工专业毕业生对毕业设计在独立完成设计思路,了解设计的工程意义,了解设计对社会、环境、伦理的影响,联系实际工程对设计方案进行分析比较,清晰规范地表达设计过程,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这些方面能力培养的满意度较高。他们对毕业设计在了解与设计相关的国内外现状或发展趋势,能利用工程原理解决复杂的工程问题,在设计中与老师、同学交流观点,提升英语尤其是专业英语能力等方面能力培养的满意度相对较低,甚至有不少学生对能利用工程原理解决复杂的工程问题,提升英语尤其是专业英语能力两个方面能力培养的满意度为一般,这进一步印证了2020届水工专业毕业设计课题缺少与工程实践的结合。从大工程中分离课题不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是建设工程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也是我国工程相关专业毕业生实现国际市场通行的必备条件。郑州大学在2021届水工专业毕业设计中实施了结合实际工程服务区域选题、加强与企事业单位工程师合作指导毕业设计、强化过程监控和严把答辩关等改革举措。由表1可知,2021届毕业生对上述10项能力培养的满意度有所提高。其中,对联系实际工程对设计方案进行分析比较,能利用工程原理解决复杂的工程问题,在设计中与教师、同学交流观点,提升英语尤其是专业英语能力等方面能力培养的满意度提升较为明显,说明学校在2021届水工专业毕业设计中实施的改革是卓有成效的。尽管如此,在2021届毕业生中,仍然有19%的学生对了解与设计相关的国内外现状或发展趋势能力培养的满意度为一般,18.3%的学生对能利用工程原理解决复杂的工程问题能力培养的满意度为一般或不满意或很不满意,31.8%的学生对提升英语尤其是专业英语能力培养的满意度为一般或不满意或很不满意。课题组对这种现象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选题方面。虽然此次选题均来自于实际工程,并且每人一题,但也存在一些相似的课题,如“王庄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与“青山扒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以及“洛阳洛宁崛山水电站增效扩容改造”与“洛阳洛宁张村水电站增效扩容改造”等。英文能力培养方面。毕业设计中主要有两处涉及英文,分别是毕业设计的英文摘要、与专业相关的英文文献翻译。毕业设计答辩环节。毕业设计答辩环节通常由4~5名教师组成答辩考核小组对该组教师指导的学生进行答辩考核。另外,在答辩过程中,教师通常就专业问题进行提问,很少涉及英语表达。

三、“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建议

由上述分析可知,尽管郑州大学在2021届水工专业毕业设计中实施的改革取得了不少成效,但依然存在不够完善之处,课题组从产出导向的角度出发,以培养工程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卓越工程师为目标,对毕业设计环节持续改进,主要建议如下:

(一)进一步提升课题设计与指导质量

一些学生尤其是自我要求不高的学生看到相似课题容易滋生惰性,他们套用其他学生的模板或方法进行计算和绘图,“掌握”知识而非“运用”知识,“简单套用”原理而非“深入应用”原理,“照搬”方法而非“经过分析”寻找方法。在这种情况下,课题组有两方面的建议。一方面,教师在选题时,应进一步提升课题质量,尽量避免雷同,让学生看到课题时充满新鲜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的热情。另一方面,指导教师要严格把控毕业设计的中间过程。指导教师每周都要跟踪学生的设计进展,除了关注学生做了什么,更要多与学生互动交流,多问学生为什么这么做,并对计算过程进行探讨。通过这两方面工作提升学生把握国内外研究现状、利用工程原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增加英语的使用度

通过阅读、翻译文献提升英语能力对不少学生而言是一种挑战,部分学生对借助翻译软件进行翻译非常依赖。此外,在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指导教师大多关注毕业设计课题的进展,很少过问英文翻译的细节,采用英文交流更是少见。一方面,建议指导教师不要停留在审核英文文献翻译及对应的英文文献原件是否具备上,而要在指导过程中加强英文文献翻译的询问交流工作,不仅要关注学生翻译的进度、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还要和学生就英文文献的结构和表达方式进行探讨。另一方面,建议指导教师在答辩环节增加英文的使用度,通过英文问答切实提升学生中对英、英对中的语言应用能力。

(三)严格把控毕业设计答辩通过底线

目前,答辩考核小组多以指导教师本人为主要考核者,其他教师无法真正发挥考核者的作用。一方面,建议毕业设计答辩采用指导教师回避制度,即毕业设计指导教师不作为该生的答辩考核小组成员,以利于最大限度发挥答辩考核小组成员的作用。另一方面,建议答辩考核小组成员就毕业设计核心问题和关键方法技术进行深入问询,杜绝“水”答辩、“形式”答辩,提高答辩的难度,提升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视度。同时,答辩考核小组应客观了解学生毕业设计的真实完成情况,并严格把控答辩通过底线,对未完成培养目标要求的学生暂缓毕业。对标一流专业建设和新时期人才培养要求,郑州大学水工专业对毕业设计进行了改革与实践,并针对实践情况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的建议。毕业设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其选题、指导、答辩的质量关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而人才培养的内涵在国内外发展格局中不断发生变化,这就要求毕业设计不断变革、持续改进,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吴岩.一流本科一流专业一流人才[J].中国大学教学,2017(11).

[2]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9(3).

[3]陈宝生.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建成教育强国[J].陕西教育(综合版),2021(3).

[4]吴岩.勇立潮头,赋能未来:以新工科建设领跑高等教育变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2).

[5]陈旭东,程红强,刘晨辉.“双万计划”背景下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20(6).

毕业设计流程篇4

       

       一、引言

 冷链是根据物品特性,为保持其品质而采用的从生产到消费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低温状态的物流网络。冷链物流是一种新兴的物流方式,对于保障食品安全,降低食品和农产品损耗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近年来以“互联网+农产品+冷链”为特色的生鲜电商成为物流行业的亮点。据有关资料显示,2015年生鲜电商市场规模预计为521亿元,且年均增长将保持在50%以上(如表1),更是对冷链物流专业人才提出了非常迫切需求。

 

但我国冷链物流发展起步晚,冷链物流人才相当缺乏,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物流类专业尚未开设冷链物流相关课程,基于冷链物流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还处于探索阶段。我校自2004年成立开始就将冷链物流作为物流学科与专业发展的重点方向,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学校的共同资助下建立了国内首座“冷链物流技术条件仿真试验台”之后又完善相关生化检测功能和模拟计算软件,该试验台可模拟各种气象条件下冷却储藏、运输设备、货物的各种状况。在冷链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我校依托冷链物流技术试验平台,开设了特色课程“冷链运输管理’、“食品冷冻学”并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了相应的实验项目,每年约四分之一的本科生毕业论文或设计均以冷链物流为专题:有3届全国挑战杯作品均以冷链为研究对象,所完成的作品分别获国赛一等奖、国赛交叉创新二等奖、省赛特等奖、省赛二等奖等,在冷链物流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

 

二、“二位一体”基本思路

 

物流管理专业是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的新兴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1]。因此要求学生在毕业论文环节中,能够应用物流管理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结合企业生产实习,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为社会输送懂技术、会管理的人才。因此,鉴于物流管理专业偏于工科要求和应用性强的特殊性,有必要在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中引入工程化教育这_理念。[2我们在冷链物流的本科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三位一体”的基本思路(图1),即整个毕业设计应包括市场调查、冷链实验和物流方案3个部分,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其中,市场调查是冷链实验的基础,即冷链物流实验方案必须以实际的食品或农产品物流过程为参照:而冷链实验又是物流方案的基础,物流方案和措施的制定必须基于实验结果,有的放矢,不能泛泛而谈。

 

冷链物流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过程,主要对象是初级农产品、加工食品、花卉、药品等,因此技术性和工程化色彩较浓,如果没有具体食品的冷链物流实验做支撑,没有市场调查掌握的第一手资料,物流方案肯定没有针对性,也就没有深度,达不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要求。但是,如果单纯以一个冷链物流实验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本科毕业设计,则对物流管理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应用不够,毕竟我们是管理类专业,不同于食品和制冷类专业,必须将设计重点放在物流方案的制定上。冷链实验结果仅是对物流方案和措施的设计提供量化的支撑。

 

三、实践分析

 

毕业设计一般包括选题阶段、调查和实验阶段、论文撰写阶段。目前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设计)环节存在以下突出问题:一是选题难,据我们调查,大部分学生在论文选题阶段花费的时间要1~2个月,有的甚至更长;二是管理难,目前,很多高校毕业实习、考研、找工作和撰写论文在同一时间内进行,在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支配下,很多学生整天忙于实习和找工作,无暇参加讨论、调研和写论文。一些指导教师鉴于当前的形势,也对这种行为网开—面,往往只在毕业论文的最后阶段,才将学生召回,平时疏于指导;三是难综合应用,论文往往只能针对物流管理的某个方面进行较深入的研究,既没有深度,也没有广度。3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进行了以下探索和实践。

 

(一)结合项目提供设计选题

 

近年来,我校冷链物流团队承担和完成了几十项相关研究课题,在国内系统开展冷藏物流技术条件的试验研究,先后承担了包括东亚运输学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等在内的_系列国际、国内冷链物流项目。在选题环节,鼓励指导教师根据自身的专业特长和承担的课题,提供毕业设计选题;并在召开选题动员会时,洋细介绍自己指导毕业设计的课题来源、主要内容以及要求,吸引有兴趣的主动报名参加。由于毕业设计来源于指导教师的课题,简化了选题环节,又基本上杜绝了抄袭和雷同的现象。如指导教师根据承担的生鲜农产品物流安全方面项目,分别提供了木瓜、龙眼、荔枝、鲩鱼、鲫鱼、冷鲜牛肉等品类的冷链物流设计选题。而且,部分指导教师改进论文选题方式,采用将毕业设计与学生科技创新等活动相结合起来等形式,使学生更顺利地进入毕业设计阶段。

 

要求指导教师根据课题编制设计任务书。我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师承担了较多的食品冷链物流方面的课题,积累了丰富的案例和素材。以此为基础,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编制设计任务书。设计任务书不是课题项目的简单分解,而是在其中加入对物流管理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如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杨桃冷链物流实验及物流方案设计”任务书中,要求通过杨桃供应链问卷调查,结合消费者的购买意向,确定实验的关键指标,模拟杨桃从采摘、贮藏、运输到销售的全过程,研究不同温度变化对采后杨桃品质的影响,最后,从运输方式选择、货物摆放、基础设施建设、人员素质等方面提出了杨桃冷链物流的改进措施。教师的科研项目与学生的毕业设计相结合,解决了教师精力分散、指导时间不够等问题,部分优秀毕业设计成果成为指导老师课题研究的一部分。根据我们4年来的实践,教师和学生对毕业设计也是非常欢迎的。2011年即有17%的毕业生参加毕业设计,2012年后参加毕业设计的人数均超过二分之一(如表2)。

 

(二)加强调查和实验阶段的过程控制

 

目前,学生在冷链物流毕业设计过程中,基本上需要指导教师“手把手”教,否则其往往不知如何开展,所以必须加强过程控制,保持经常联系。要求参加冷链物流毕业设计的学生,首先要在大四第一个学期末制定详细的进度计划,明确市场调查和冷链实验的时间,最好在1个月之内集中完成市场调查和实验:在调查和实验阶段,要求学生不能外出实习,将学生分成若干2〜3人的小组,指定小组长负责管理。指导教师除了每周在指定的地点进行答疑外,还要针对每个学生的情况进行日常指导。如针对进行冷链物流实验的学生,首先要带领他们到食品生产和物流企业进行调查,然后制定洋细的实验方案、指导实验工具的使用,最后进行实验数据分析和提出物流管理改进措施,每一个步骤都有具体的时间和目标。

 

这个过程中,冷链实验方案的制定是重点。冷链物流实验方案制定好坏,直接影响实验的结果和毕业设计的质量。因此,冷链物流实验方案在调查的基础上,要明确实验流程图、实验材料制备和实验方法。如针对“不同温度条件下杨桃冷链物流实验及物流方案设计”将实验分为a、B、C、D四组,其中a组:1°C条件下运输24h,置于1°C陈列柜销售2天;B组:5°C条件下运输24h,置于5C陈列柜销售2天;C组:常温30C条件下运输24h,置于常温30C陈列柜销售2天;D组(包装组):用微孔聚乙烯保鲜包装袋对新鲜杨桃进行单果套袋包装,5C条件下运输24h,置于5C陈列柜销售2天。对每一组实验,要求注明实验开始时间、检测间隔时间、检测指标,且有洋细记录表格。对冷链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甚至重新制定方案。

 

(二)提供必要的经费和政策支持

 

基于冷链物流实验的毕业设计必须提供冷链物流模拟和相关检测的设施和设备。随着学生数量增加,实验室资源越来越紧张,因此必须在大四第一学期末排好实验室使用表,确定各小组的具体实验时间,每组实验时间一般不超过2周。此外,冷链物流实验需要购置原材料、检测试剂、试纸等,可能会产生较大的费用。一方面可以从指导教师科研项目中支持一部分,另外,尽力争取学校、企业的经费支持,最好校企合作能解决一部分经费、场地、设备仪器等问题。

 

另外,目前来看冷链物流毕业设计还处于探索阶段,相比论文写作而言,指导教师和学生都需要更多的时间,因此在评价指标和要求方面,可能需要适当降低。如冷链物流实验数据的精确性可以适当放低要求,毕竟对于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毕业设计的目的是提高学生解决具体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不能将大部分时间放在重复性的实验过程上。另外,还可以适当取消外文文献研究的硬性要求,重视对毕业设计本身的评阅和考核,让学生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有效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毕业设计的撰写等核心工作上。在答辩过程中,可以对毕业设计的创新性不予要求。

 

四、结语

 

冷链物流和生鲜电商的迅猛发展对冷链人才培养提出了急迫需求。在毕业论文环节中引入冷链物流毕业设计,可以加强学生应用能力、动手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培养,突出专业特色,解决本科毕业论文难选题、难创新、难管理、难综合应用等问题,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不过,需要强调的是:对于物流管理专业而言,毕业设计仍然是毕业论文的补充,应当根据本专业特色和师资情况,针对部分毕业生提供该选项,并保持怡当比例。

 

【作者】邹毅峰;谢如鹤;刘广海;

毕业设计流程篇5

关键词:园林专业;指导教师;毕业设计(论文)

中图分类号:G642.477;U66-4文i标识码:aDoi编号:10.14025/ki.jlny.2017.03.037

园林专业是一门跨学科、知识综合性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与园林专业密切联系的园林行业现已成为世界性的朝阳产业。新形势下,如何提高本专业毕业生的实践技能,满足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仍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与难题。从培养本专业本科生的实践技能、综合能力角度来看,毕业设计(论文)过程是其综合专业基础知识解决实践问题最有力的手段之一。目前针对不同专业探讨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相关内容层出不穷[1,2],针对师资以及软硬件薄弱的地方院校,尤其是学生做毕业设计(论文)所必需的软硬件条件得不到足够保障,如何应对教学改革,提高毕业生的实践综合能力仍是一个难题。在这种形势下,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问题无可非议,但如何通过毕业设计(论文)过程,既能达到让毕业生利用专业理论综合知识解决实践问题,提升毕业生综合能力的目标,又能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结合多年指导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经历,从指导教师担任毕业设计(论文)角色的责任谈几点看法:

1重视毕业设计(论文)选题

选题就是指导教师给毕业生选定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选题是毕业设计(论文)的良好开端,选题情况基本决定着毕业设计(论文)基础框架,主要内容和论文质量。

园林专业针对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内容的基本原则是:力求内容多样化;避免组内内容重复、相近;论文内容新颖,侧重专业理论知识综合运用解决生产实践问题,尤其结合实习基地生产问题的解决开展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既有任务又有兴趣,或结合教师科研做创新性研究内容,或结合专业综合实验,或开放实验室开发创新内容。根据以上基本原则,指导教师在给学生选题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针对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课题内容不一定要难度大,但必须新,注重实用性与可行性,并且能够使学生融合学科知识,培养学生自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是针对指导对象进行选题设计。

三是设计多角度选题,使组内学生设计内容丰富多彩,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

四是鼓励学生自主选题,引导学生发掘部分本行业或与本行业关系密切的行业热点与难点,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等,着重把好关。

2挖掘毕业设计(论文)引导与指导技巧

指导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指导教师引导与指导毕业设计(论文)的直接过程是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比较关键的环节,包括几个方面:引导毕业生认识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要性,给毕业画一个圆满的句号;针对新生活开启一盏灯;指导毕业设计(论文)相关文献、资料等收集,把好开题报告关口;开始材料的准备以及交流具体工作如何开展等;使毕业生自行确认通过系列过程,其毕业设计(论文)要解决什么问题。事实上,大部分毕业生步入毕业设计(论文)进程后,对其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指导教师关键指导先怎么做,再如何做,接着可能发现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同时指导利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科技论文写作或书写设计说明,提炼思想等。在此过程中,注意千万不要让毕业生有依赖心理,要加强其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指导过程中,师生间交流对解决问题起到双重作用,一方面解决问题,另一方面交流过程给予指导教师思考或灵感。

3把好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关

目前就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问题,同行相继提出系列改革方案及新见解[3-6]。现行条件下,严格要求指导教师的责任与义务对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有更直接的意义。面对新形势下高等教育改革,要求指导教师不但要有深厚的理论知识,更要有坚实的实践知识,尤其是定位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院校对指导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由于教学与科研双重压力及其他因素制约,加强指导教师实践与社会接轨综合能力的培养也需要一个过程。事实上,教育工作者[7-9]已充分认识到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改善教学条件以及办学定位是改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根本,针对此系列问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定位和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十分重要。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要求遵循国家本科教育规范与原则并依据自身条件进行定位。把好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关,一方面要考虑培养对象实际情况,另一方面要根据指导教师指导水平来设置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体系,同时依据自身条件定位,如何把好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关,主要依据培养对象实际情况,同时考虑指导教师指导水平设置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体系,包括毕业设计(论文)内容的可行性、应用性、可达性、内容完整性、创新性、设计(试验过程)的独立性,以及是否达到培养毕业生“授之以渔”的目的,即毕业生一旦进入毕业设计(论文)阶段,依据毕业生实际情况确定毕业设计(论文)内容后,针对毕业生提出严格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要求,同时严格要求指导教师对毕业设计(论文)内容把好质量关。

4充分利用开放的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是建立在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形式上,在时间和载体上具有共享和开放特点的指导交流平台。毕业设计(论文)开题过程就是一个关键的毕业设计(论文)交流平台。毕业设计(论文)开题对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指导教师团队可以依据开题内容,交流毕业设计(论文)内容的可行性、实践性、综合性以及创新性或不足等。同时指导教师可以结合课题内容依据自己指导的毕业生的情况建立小组内交流平台,修改不足或提升思想,或丰富创新性等,达到互相学习、交流的目的。

5培养毕业生合作精神

开展毕业设计(论文)时,通常是毕业生求职、就业或考研复习的关键时期,毕业生往往对毕业设计(论文)投入精力不足,如何平衡求职、就业或考研复习与毕业设计(论文)投入精力之间的矛盾,也是困扰指导教师的难题。通常情况下,指导教师可以设置毕业设计(论文)任务、工作进度、工作量,严格考核制度,并在此基础上要求组内学生团结合作,互相帮助,互相监督,从而使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习能力实现以点带面的放大效应。

6毕业设计(论文)实践教学体系实施取得的成效

毕业设计(论文)实践教学体系框架:按教学大纲要求,安排实践教学任务,首先针对教学任务,对开展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动员指导教师组织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的申报,并提出要求。实用性(尤其毕业设计与就业紧密联系)与创新性强、避免重复性与雷同性,并相互监督,题目数量要求超过所带学生数量的30%;毕业设计(论文)组委会成员对呈报题目审核、校对并对不合格题目进行修改;动员毕业生选题,每一位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申报三个题目,然后组委会依据毕业生申报情况与指导教师对接,并提出毕业设计(论文)的相关要求。时间要求、质量要求(系答辩成绩排序后25%学生,上报院级二次答辩),之后由指导教师负责,组织小组开题,指导毕业设计(论文)的开展,以及毕业设计(论文)成稿提交,最后由毕业设计(论文)组委会组织答辩事宜。组委会在指导教师指导进程中,不定时抽查进展情况,教师指导情况以及学生参与毕业设计(论文)实际工作量等。在系列工作开展中,组委会对论文题目、论文内容严格把关,使毕业设计(论文)达到预期标准。此外,专业课程设置的专业综合实验、利用开放实验室组织设计竞赛活动以及课余部分学生参与的科技活动,帮助教师完成科研项目等对毕业设计(论文)的开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但在本工作开展中,亦出现个别毕业生投机取巧,指导教师指导不到位,组内工作分工不公致使学生之间产生小摩擦等问题。因此,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应以“学生为本”,强化系列制度的科学性、规范性并严格落到实处,本项工作将会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沈赤兵.提高理工科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的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7,30(02):49-51.

[2]王志跃,杨海明,陈燕凌.提高农科类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探讨[J].高教论坛,2006,(05):76-78.

[3]夏守之,郭焱.做好本科生毕业论文选题的探讨[J].化工高等教育,2009,(01):9-11.

[4]罗志勇,张胜涛,陈昌国.本科毕业论文管理工作的改革c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07,97(05):98-101.

[5]刘波粒,刘泽军.浅析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滑坡的原因及其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7,(07):89-90.

[6]程冬梅,陈璇.试论如何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7,19,(04):83-86.

[7]李晚景.对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若干思考[J].咸宁学院学报,2007,(05):168-169.

毕业设计流程篇6

abstract:theselectionofasubject,whichisthebeginningofthegraduationprojectofelectronicmajorsinvocationalcolleges,isoneofthekeystepstopromotethegraduationprojectinnovation.thispapermeltsthecultivationofinnovationabilitywiththegraduationprojectprocess,fromtheviewpointofthesourceofthesubject,theformofthesubjectandthereformationofthesubjectseleclingprocess.So,itputsforwardsomebeneficialexplorationforthereformationofthegraduationprojectcurriculumsofthehighervocationalelectronicmajors.

关键词:高职;毕业设计;创新;选题

Keywords:vocationalcolleges;graduationproject;innovation;subjectselection

中图分类号:G642.4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2-0011-02

0引言

随着高职院校办学思想、定位、目标的不断明确,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而毕业设计作为高职教育中最后一个且最主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更是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毕业设计环节的选题工作又是毕业设计进行的第一步,起着十分关键和重要的作用。本文即是从选题的角度,分析和探讨将创新能力培养与高职毕业设计相融合的方法。

1现况分析

传统的高职电子专业毕业设计题目多采用××电路设计或是××系统设计,并且在任务书中给出明确的设计的功能要求和参数要求。其主要问题体现为:

1.1这类课题建立在指导教师的思维框架下,学生完成过程中无需经过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阶段,即没有概念设计的步骤,也就缺少创新的机会。

1.2这类课题往往与企业和市场相脱节,学生设计时通常不会考虑市场价值和技术的先进性。

1.3学生将主要的精力放在明确的功能和参数的实现上,文献检索的范围很窄,基本不会涉及专利的查询。很难感受到企业岗位的需求。

1.4容易出现类型单一,内容偏少的现象。

由于在毕业设计环节,这些问题的存在,常导致毕业设计流于形式缺乏内涵,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了。

2选题工作的创新

作为毕业设计环节的第一步工作,选题是十分重要的。想要设计过程和内容创新,那么选题内容和方式必须首先适应创新能力的培养。

2.1课题来源的创新

传统课题一般是由指导教师主观出题,有的来源于电子专业范畴中的一些经典实例;有的来源于指导教师自己承担的研究项目。学生仅仅是被动选择,因而,学生喜欢选择简单的课题或是指导较为宽松的老师的课题。若要改变这一现象,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①启发学生按照自己的专业和兴趣去寻找课题。拟定欲解决的问题和采用的方法,然后再与指导老师讨论研究具体内容和工作量,最后共同确定课题。由于课题来源于学生的兴趣,在确定课题之前学生对课题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可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学生选题的盲目性。同时还能激发学生探索和创新的热情。

②深入企业寻找课题。指导教师带领学生深入企业,尤其是学生有意向工作的企业,了解企业产品和运作情况,到现场去发现问题,或是参与企业的技改项目,然后经过提炼后从中确定毕业设计的课题。这种课题来自于企业,并有可能帮助企业进行产品或流程上的创新。

③从市场已有产品的缺陷中寻找课题。选择一些刚上市的新型电子产品,了解产品的主要缺陷,然后通过功能分析和原理分析,找到问题的症结,从中确定毕业设计的课题。这种课题可使学生有机会接触新技术、应用新技术,甚至在新技术的基础上再进行创新。

2.2课题形式的创新

传统的课题表现形式比较单一,多数采用一个明确的课题名称,然后指定具体的功能要求和参数要求。这样一来,学生无需创新,只要完成具体的产品设计即可。所以课题形式也应有所改进才能把创新能力的要求真正纳入毕业设计中来。建议可采用以下形式:

①新产品的设计。以某些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背景,结合本专业的知识,解决该问题,设计一个新产品出来。此时,该课题只有客户对产品的需求信息,不给出确切的产品功能和参数指标。要求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先通过分析客户的需求确定产品功能,提出创新想法,完成新产品的概念设计。再根据成本、功能和参数特性筛选性价比高的可行性方案。然后再确定产品实现形式及具体参数范围。这种课题形式明确地提出了很高的创新的要求,给学生很宽的发挥空间。

②企业技改或流程的优化。以企业技改或流程优化的任务书形式下达毕业设计的课题任务。将具体企业环境、企业要求和企业流程引入毕业设计环节中来。由于企业问题多种多样,即使是相同的问题,在不同企业中也会需要不同的方法解决。采用这类课题形式,不但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了解一些企业的运作流程,而且还能锻炼学生灵活处理现场问题能力。

③现有系统或产品的改进。提出现存某个电子产品的缺陷或是不足之处,要求学生进行改进或是提高其性能参数。这类课题形式,可以引导学生使用一些创新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将学生从被完成任务的状态中,带入到主动求解问题的气氛里,激发学生创新的热情。因此也能产生水平较高的毕业设计作品。

2.3课题确定流程的创新

传统课题确定是先由指导教师申报,再由分院或系部审核通过后下达给学生。课题公布后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才能对课题有所了解,然后再着手进行设计。整个过程,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因此,导致很多学生把毕业设计当作是负担,以应付的态度对待整个过程。

作为毕业设计环节的起始端的选题环节,如果能调整流程,让学生适当的参与确定课题,对调动学生积极性是很有帮助的。笔者认为,可尝试以下两种方式:

①毕业设计环节开始之前,鼓励学生主动联络负责指导毕业设计的各位专业教师,以选择适合自己风格的指导教师。然后再通过与指导教师的进一步沟通,来选择自己想要做的毕业设计课题。最后,再由指导教师将课题整理后申报至分院或系部审核。

②将毕业设计环节和顶岗实习环节相结合。学生先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在实习过程中了解企业问题,然后把问题带回学校,与教师共同提炼出毕业设计课题。

总之,毕业选题环节开始之前,学生就应该参与,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这样,不但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而且还能根据学生个体特点来设计课题。毕业设计中将产生更多的创新亮点。

3总结

毕业设计是高职教育创新性培养的重要途径。如何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能力,应该是高职教育中长期努力的方向。选题工作作为毕业设计的第一步,将对后续工作有着关键的影响,尤其应该注意。笔者对此做了有益的探索与尝试,并取得有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同英.改革毕业设计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创新能力[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27(3).

毕业设计流程篇7

(重庆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重庆400050)

摘要:针对3+1培养模式所造成的师生面对面交流机会减少以及传统考核方式随意性大、考核指标不规范的问题,提出该培养模式下的毕业设计管理方案,包括毕业设计过程管理及控制、师生间的沟通渠道与方法、毕业设计成绩考核评价方法、毕业设计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与细则。

关键词:3+1培养模式;毕业设计;评价体系;过程管理

文章编号:1672-5913(2015)15-0074-04中图分类号:G642

基金项目:重庆理工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2008);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33021)。

第一作者简介:刘智,男,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视觉,liuzhi@cqut.edu.cn。

0引言

针对软件类专业实践性强、涉及学科多、技术更新快的特点,为提高毕业生的实际业务能力,近年来很多高校软件工程专业采用了CDio、卓越工程师等培养模式。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重庆理工大学软件工程专业现阶段采用以3+1培养模式为主、其他培养模式为辅的混合模式。3+1培养模式要求学生在大学1~3年级基本修完除毕业设计环节的所有学分,大学4年级时可全身心投入到企业的实战实习,并在实习期间完成毕业设计实践环节。校企合作的3+1培养模式优势很多,学生提前进入企业实习可以大大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力度。当然,教师与学生间的距离增加也给毕业设计的指导带来一些困难,如毕业设计过程缺乏控制,只能关注最后的结果,导致很多学生提交不出合格的毕业设计成果。

1过程管理及沟通方法

1.1循序渐进的过程管理及控制

从本性上讲,人都是有惰性的。学生进入实习阶段,工作比较繁忙,在面对有一定难度的任务时很可能望而却步。因此,教师有必要对毕业设计任务进行阶段划分,将整个毕业设计任务细分成若干小目标,给每个目标设定完成的时间点和考核标准,将毕业设计工作化繁为简,通过对每个环节的考核来督促学生一步步完成毕业设计任务。

根据软件工程专业性质以及学校对毕业设计的要求,毕业设计一般细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开题报告、文献翻译、文献综述、需求文档、设计文档、系统实施、论文初稿及论文终稿。以上阶段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各阶段时间可能有一定的重叠。每个阶段都规定了应完成的任务,达到的标准及检查时间点,见表1。

为使毕业设计过程管理更加规范,软件工程专业正准备设计开发毕业设计任务及提交系统。该系统能够灵活地设定毕业设计阶段任务和任务提交的时间,学生必须在指定时间内提交自己所完成的工作,逾期将不能提交且没有本阶段成绩。通过设定阶段任务和阶段目标的方法,学生能够更明确自己应有的毕业设计进度;通过建立考核时间点,学生更有时间紧迫感,能变被动为主动,在碰到问题时更主动地联系老师进行讨论交流。

1.2沟通渠道与交流方法

采用3+1培养模式后,学生在毕业设计期间的大部分时间不在校,师生间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很少。根据需要沟通的内容构建相应的沟通渠道和交流方法非常必要,必须保证在沟通时,双方具有一致的沟通基准。软件类专业毕业设计过程中,师生间交流主要涉及的信息及使用的沟通方法包括以下几方面。

1)通知、共享类信息及公共讨论。

此类信息包括以下几种情况:①教师给学生的通知;②教师对某个公共事项的讲解,如写开题报告和文献综述的方法、注意事项等;③教师或学生共享的文件,如毕业设计格式表;④对某一具体问题的讨论,如绘制序列图的方法等。通知、共享类信息及公共讨论主要通过建立QQ群及e-mail的方式进行沟通和交流,对于比较紧急的事项通过电话或短信方式通知。

2)针对具体课题的一对一讨论。

该类信息交流主要是针对具体课题和某个学生的一对一讨论,如具体的需求分析、系统设计、论文的撰写等。一对一讨论主要通过QQ好友或QQ群临时会话方式进行文字或语音的沟通与交流。

3)系统实现情况的交流。

系统实现情况的交流是指对完成的系统进行测试和演示,主要查看系统实现是否贯彻了系统设计的主旨,界面是否友好并包括输入、输出和基本验证等。相对来说,教师对这部分的检查最为困难,需要根据学生使用平台的不同搭建不同的开发环境。要求每位教师搭建学生用到的所有开发平台是不现实的,因此必须采取简单、有效的方式解决如何远程演示系统的问题。

对于系统实现的检查,我们曾经使用过远程桌面的方式,但由于远程桌面数据传输量大、系统响应慢、键盘使用比较麻烦、界面效果差,因此在需要点击大量页面的情形下并不适合。现在采用的方法是租用虚拟空间,仅花少量成本,学生即可将自己所完成的系统部署到虚拟空间,通过亲身实践掌握系统部署的方法和步骤;教师可在任何地方检查系统实现情况,在与学生讨论系统实现情况时有一致的讨论基线。

2简化的毕业设计评价方法及指标

过程控制只是毕业设计管理的第一步,要使过程管理发挥作用,客观的评价方法及评价指标非常重要。传统的毕业设计考评方式缺乏系统的评价方法及指标体系,因此对毕业设计质量的评价往往会夹杂较多的主观因素,造成一些不公正现象,也有学生曾经对评价成绩提出过质疑。为尽量避免这种情况,建立一套简单的毕业设计质量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尤为重要。

2.1毕业设计基本评价方法

毕业设计考核成绩主要由3部分构成:指导成绩、评阅成绩和答辩成绩,3部分成绩按一定比例构成最终成绩。现有的评价方法更多地依赖于事后评价,即在学生完成毕业设计后,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各给出一个综合成绩,答辩后给出一个答辩成绩,根据这3个成绩得出学生的最终成绩。本文提出的评价方法除了事后评价外,更多地加入了指导教师对整个毕业设计的过程评价,而不仅依赖于最终的论文和系统。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和答辩教师对毕业设计的评价内容及依据见表2。

2.2评价指标与细则

上文给出了毕业设计基本评价方法,表3则以毕业设计答辩环节为例,给出答辩环节的考核项目、建议分值和考核细则,建议分值可以根据该年度考核的侧重点进行调节。其他环节的考核指标及细则可从该表中进行抽取。

在以上考核项目中,最难量化的项目是对所完成工作量的考核。量化软件工作量已经有很多方法,如代码行、对象点和功能点,然而这些方法均偏理论化,难以实际应用,而且计算复杂,不适用于毕业设计的考核。与实际工程项目不同,毕业设计考核工作量有其特殊性,最大的特点在于每个学生完成的分析、设计和实现内容可能存在较大差异。根据该特点,我们提出的计算毕业设计完成工作量(以操作点为单位计算工作量)计算方法如下。

(1)统计论文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中已经描述并且在系统中已经实现的功能或业务,该业务应该是系统中的合理业务。

(2)系统中所有以菜单方式进入的一个完整业务或功能均为一个功能点(设功能点总数为n),功能点i所涉及数据库表操作的总数为该功能点的权值wi,所有功能点权值之和即为所完成操作点总数,以opernum表示,即:

(3)为避免简单堆积工作量的情况,基于单表的增、删、改、查操作在整个毕业设计中最多只算3个操作点。例如,在图书馆借书时,需要扫描借书证(读者信息表),判断读者是否有效、借书证状态及获取读者类型,也需要判断是否罚款金额超出(借书及罚款记录表);如果该书借出,则需要修改书目信息表中的状态和在借书及罚款记录表中添加一条借阅记录,因此权重为4。

3实施情况

建立基于过程管理的评价方法及指标体系的思想始于2012年,在2013届毕业生进行毕业设计时形成初步的方案。该方案在笔者团队指导的本科毕业生相应答辩小组(每个小组大概20人)试点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吸纳了答辩小组其他教师的意见。本文所述的过程管理、评价方法及指标体系即为修正后的方案,该方案在2014届毕业生中实施,毕业设计开始时即向学生公布过程管理方案及评价方法指标,收到了良好的实施效果,使得学生每一阶段的目标更具体,每一环节的执行更有序,毕业设计的评价有章可循和更公正客观。实施此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在毕业设计任务及提交系统没有上线使用前,过程管理执行力度难以控制。

4结语

面对目前本科生毕业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现状,各高校逐渐采用3+1教育模式,让学生于在读期间就有机会走出校园多接触企业,增强自己的实践能力,提高实践竞争力。然而,提前介入企业的教育模式给学校对毕业设计的管理带来了困难。基于此,根据软件工程专业的特点,笔者提出了毕业设计过程管理及评价方法、评价指标,建立了简单细致的毕业设计考核评价细则。该方法和细则不但能有效加强毕业设计的过程控制和管理,而且能更客观、公正、有序地对毕业设计情况进行考核。实施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实用和有效的。

参考文献:

[1]李彤,赵娜.CDio软件人才培养教学团队建设[J].计算机教育,2011(7):67-69.

[2]刘智,张小川,涂飞.软件类专业毕业设计教学实践的思考与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4(11):57-60.

[3]刘智,王森,闫河.软件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管理对策研究[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12):242-244.

毕业设计流程篇8

泰山医学院是一所地方性本科院校,其环境工程专业主要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学生主要在环境管理与咨询、环保公司、化工企业、疾控中心等单位从事污染控制工程设计、环境监测与评价及技术研发等工作。由于环境工程专业涉及面非常广、一个学校的毕业设计题目和内容往往受指导教师专业背景和该校实验仪器设备条件的限制,造成不同的学校毕业设计题目往往有较大差异。我校环境工程专业隶属于医学院校,由于指导教师专业背景差别较大,且缺乏学科基础,尚未形成特色鲜明的毕业设计研究方向。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也使得学生在毕业设计上投入精力较少,导致本科毕业设计质量近年来出现下滑趋势。为适应新形势下的人才需求,不断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逐步将本专业建设成校级特色专业,针对当前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对毕业设计的组织形式、管理模式、教师选择和题目设计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一、当前毕业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2007届到2009届环境工程本科毕业设计的分析和总结,发现在毕业设计组织和完成过程中存在许多值得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1.部分学生对毕业设计不够重视、投入精力过少

目前大部分院校在教学计划中把毕业设计都安排在第八学期,而这一学期又是毕业生确定工作和研究生复试准备的关键时期。当前的就业市场竞争空前激烈,巨大的择业压力迫使打算就业的学生不得不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寻找就业单位上,考研通过初试线的同学很早就在准备研究生复试,而学校经常把就业率和考研率作为衡量一个专业建设好坏的重要指标,导致部分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和精力投入不够。有的同学仅用几天时间东抄西拼完成论文,草草了事;有的同学实验态度不认真、实验数据缺乏合理性、不懂得用原理解释实验数据、毕业设计的格式也不符合本科毕业设计的规范;还有的同学随意编造数据或直接照抄照搬别人的研究成果。其结果使毕业设计流于形式,难以达到锻炼学生实验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效果。

2.毕业设计质量参差不齐,题目重复率较高

2004年以来,我校引进了大批高学历的中青年教师,这些教师来自不同的专业背景,大多是从高校到高校,虽然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但大多数缺少指导毕业设计的实际经验。由于学生数量多、指导教师少,很多教师未经任何培训就参与毕业设计的指导。多数教师都能不辞辛苦、保质保量完成毕业设计指导任务,而个别教师由于课堂教学任务比较繁重,随便找个简单的题目让学生去做,毕业设计实施过程中也缺乏有效的指导,造成有的毕业设计内容过于简单、格式不符合要求、题目缺乏新颖性,重复率较高。

3.毕业设计的题目分散度较大,尚未形成“医工结合”专业特色

从近三年来环境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题目看,分布范围比较广泛(包括工程设计、重金属修复、有机物处理、环境评价、生态建设、分析方法等),每类题目都占一定比重,没有重点研究方向,难以体现专业特色。目前,国内外着名高校的环境工程专业经过若干年的积累和锤炼后已经形成自己独特的研究方向,这一点在毕业设计题目上表现得非常明显。如中国农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题目“华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体系产量变化特征及产量-气候关系研究”较好地体现了农业大学的特色。为加快专业建设,积极申请校级或更高层次品牌或特色专业,必须花大力气研究和设计毕业设计的题目和内容,不断提高毕业设计的水平,并使人很明显地从中看出其特色研究方向。

4.实验设备破损和老化现象严重,影响实验效果

很多教师除了要指导毕业生进行毕业设计外,还要完成繁重的课堂教学任务,难以全程监控毕业设计进程。部分从事毕业设计的学生对实验仪器不懂得爱护,不按正常规定操作实验仪器。经过几年的使用后,实验室的部分设备出现老化和故障,有的设备如电子分析天平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灵敏度下降,有的设备如恒温摇床已不能正常使用,一些常规玻璃仪器如容量瓶、比色管等破损率较高。由于学校实践教学经费比较紧张,精密仪器难以及时维修或更换,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毕业设计质量。

以上多种不足共同导致的后果便是毕业设计整体质量不断下滑。为避免毕业设计流于形式,真正达到训练学生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的目的,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对毕业设计进行改革已成燃眉之急。

二、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措施

针对往届毕业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多年指导毕业设计的教学经验,下面提出一些改进措施,其中很多措施已经收到良好的效果。

1.改变毕业设计的组织形式和开展时间,使毕业设计的形式灵活多样

为缓解毕业设计的开设时间与考研复试和就业、仪器设备数量与毕业设计人数之间的矛盾,自2009年起泰山医学院环境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主要分两个学期进行:不考研的学生在第七学期进行毕业设计,考研的学生在第八学期进行毕业设计。部分学生也可在第五和第六学期通过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或开放实验,提前完成毕业设计。为解决大多数教师缺乏工程技术实践经验的现状,泰山医学院主动与企业合作办学,探索出“产、学、研”办学的新思路,建立了多个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如山东瑞星化工集团、青岛海利尔药业公司、泰安市污水处理厂等,部分学生经学校推荐后可在实践教学基地完成毕业设计,依托大公司专业人员的工程技术优势提高工程类毕业设计质量和比重。在校内从事毕业设计的学生,也从政策上引导指导教师开展工程设计类毕业课题。

2.加强毕业设计教育,重视实验管理员的作用

为减少毕业设计过程中对易损玻璃仪器和精密仪器的损坏率,每年毕业设计开始前都要召开毕业生动员大会,介绍毕业设计的意义和仪器设备的重要性,使学生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毕业设计,像爱护私人物品一样爱护仪器设备,小心操作避免损坏,用完之后及时恢复原状。对精密仪器如电子分析天平、分光光度计等在使用时应认真填好仪器使用记录,出现故障及时上报给实验管理员,实验管理员在每天上下班检查精密仪器两次,发现问题及时维护或上报给实验室主任。对常规玻璃仪器和易耗品,每个毕业生在到实验室做实验前都要向实验管理领取,同时一式三份登记造册,一份自己保留,一份交给实验管理员,一份交给指导教师。毕业设计完成后应完整归还,损害的仪器应说明理由,并作出相应赔偿。

3.鼓励承担科研课题的优秀教师参与指导毕业设计,提高指导教师水平

一个学生的毕业论文好坏与否与指导教师的科研水平和综合素质有很大关系。在毕业生人数较多的几年里,为缓解指导教师人数不足的现状,鼓励全院教师承担毕业设计指导任务。由于少数教师科研水平不高、责任心不强,题目简单且重复利用率高,毕业设计缺乏新颖性,使其指导的毕业生论文质量较差,影响整体效果。近年来由于生源紧张,毕业生人数较少,为提高指导教师整体水平,一方面鼓励教师进行课题研究,将现有课题向更深层次发展,另一方面倡导承担科研课题的优秀教师积极参与毕业设计的指导,以自身良好的科研素质来影响学生,培养其独立钻研和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为将来的就业和考研打下良好的基础。

4.努力发挥学科交叉优势,倡导指导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

针对以往毕业设计题目分散、内容单一的现状,在最近两年的毕业设计选题之前,组织参与指导毕业设计的教师进行交流与研讨,每名指导教师对本学年拟开展的毕业设计题目和主要内容进行介绍,其他教师可根据自己的学科背景,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该毕业设计题目,分析存在的问题,给出合理的建议,使每个毕业设计的内容尽可能完整,更贴近“医工结合”的特色方向,并能够锻炼学生多个方面的技能。另外,通过相互交流能够将内容相近的毕业设计题目进行整合,分散的题目趋于集中,最终形成综合型的高层次毕业课题,不仅有助于毕业设计总体质量的提高,而且容易形成学术团队和专业特色,提升专业整体水平。

5.改革毕业设计考核方式,加强毕业生的宏观管理与监控

以往的毕业设计考核往往以毕业论文和毕业答辩的成绩为主要考核指标,平时成绩由指导教师自主决定。个别毕业生虽然平时表现不好,但最后总成绩较高,而有的平时认真做实验的同学毕业设计总成绩反而较低,最终在本届和以后的毕业生中产生了许多不利影响。为改变这种情况,一方面应在毕业设计考核指标中提高平时成绩比重,探讨科学高效的打分方式,另一方面应在毕业设计进行中加强监管,严格请假制度,不定期安排指导教师到实验室巡视,对不遵守纪律和经常不到实验室的毕业生进行严厉惩罚,乃至推迟毕业答辩日期。

三、结束语

毕业设计环节对于培养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意识、创新精神和工程技术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提高本专业毕业设计水平,牵涉的因素非常多,应根据每个学校的具体情况作出具体分析。我们结合多年来的毕业设计指导经验,从毕业设计的组织形式、指导教师的选择、管理措施、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验管理员的作用等方面分析了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具体措施,并在实际运用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陆慎,贾松林,黄任常,等.提高工科专业毕业设计质量实践[J].理工高教研究,2004,23(2):1-3.

毕业设计流程篇9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管理

1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要性

应用性本科,以开展应用型研究、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己任,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毕业设计(论文)是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在大学期间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综合性训练,也是学生四年大学获取知识的深化和升华的一个重要过程.它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与人协作能力、独立工作和科研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影响应用型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原因分析

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出现滑坡现象,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到整个本科教育的整体质量.纵观其原因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2.1社会环境

首先,激烈的就业竞争形势是造成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下滑的主要因素.应用性本科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当前,就业竞争日趋激烈,本科学生做毕业设计(论文)的时间正好与用人单位招聘时间相矛盾,这种社会大环境必然导致本科毕业学生不得不分心于求职择业.他们不得不将主要精力、时间用在找工作上,而用在潜心研究毕业设计(论文)的时间上较少.其次,考取研究生的过程对毕业设计(论文)也造成很大的影响.应用型本科毕业生把考取研究生当作是自己的第二次择业,这些致力于考研的大学生,大三、大四正是他们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要时期,他们在准备复习、初试和复试的过程中,做毕业设计(论文)自然成了他们的一个重要包袱,很少有精力顾及毕业设计(论文)工作.

2.2学生自身

首先,很多大学生专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学习不够扎实.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既是一个消化知识、整合知识、训练思维的过程,也是一个主动探究的过程.对于初涉科学研究领域的本科毕业生来说,要求毕业生设计(论文)具有创新性是一项重要挑战.因为大多数学生学习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将来能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而不是搞科研或学术研究,他们对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只是为了应付,在考试前一个月搞突击,平时很少去深入探究,所以这些学生在撰写毕业设计(论文)时,往往由于专业知识的不精或能力的缺乏造成毕业设计(论文)无深度,或缺少新意,搬运别人的观点居多.其次,在大学生中存在对毕业设计(论文)不重视、态度不端正的现象.当前,大学生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就业是其人生最重要的大事.许多用人单位在本科毕业学生大四的第一学期进行招聘,这正是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收集资料、选题、调研等环节的关键时期,许多学生因时间紧迫,觉得毕业设计(论文)做得好坏,不会影响他们的就业,从而对毕业设计(论文)消极对待.

2.3指导教师

首先,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开展应用型研究、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己任.而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也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除了具备普通高校教师的基本素质外,还需具备较强的业务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普遍引进较多的青年教师是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和学生实习的主力,由于大部分青年教师理论基础和社会实践能力缺乏一定深度和高度,致使这部分教师指导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不高.其次,一些青年教师在指导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中责任心不强,对学生要求不够严格,指导一两次就定稿,指导基本是流于形式.因当前严峻的就业态势所迫,本科毕业生不得不奔波于各种各类的招聘会,指导教师出于学校学生就业考虑,对学生是否按照毕业设计(论文)的要求去做而不予理会,毕业设计(论文)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低水平拼凑现象,导致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每况愈下.最后,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普遍存在着教师重课堂教学,轻毕业设计(论文)指导的倾向.毕业设计(论文)和课堂教学相比,教师授课是其首要任务,课堂教学时间相对集中,有学校质量监控做保障,课堂教学得到了足够重视.而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方式比较灵活,时间跨度长且耗时多,需要反复修改与改进,如学校过程管理监控不严,教师本身对自己要求松懈,投入指导的精力不足,就很难有高质量的毕业设计(论文)出现.

2.4学校管理机制

首先,学校监管不力是影响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重要因素.当前,尽管各高校制定了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办法,对毕业设计(论文)的各环节流程均做了相关规定和评定标准,但在实施细则方面还很不完善,职责不明、执行不严,缺乏督促措施.特别是在“过程管理”方面执行力度不够,从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调研、收集资料、撰写论文、修改、定稿到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一系列过程性管理制度执行不严,管理制度形同虚设,失去了毕业设计(论文)全过程的优先监控.有的学校虽然对指导教师所具备的条件有明确要求,但在具体执行时,有学院因指导教师不足或其他等因素,仍存在老师指导学生人数过多,或有不符合条件的青年教师指导的现象.其次,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对在职青年教师业务培训管理机制不够健全与完善,学校没有制定相应的配套培训政策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大部分青年教师闭门造车,未能得到较好的业务培训.针对以上应用型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要切实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加强毕业设计(论文)的管理工作尤为重要.

3提高应用型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管理策略

3.1加强过程管理,使过程管理制度化,程序化

3.1.1制度化管理

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管理是高校教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集计划性和经常性管理为一体的基础性工作.为使我校各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工作有计划、按进度科学规范运行,确保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学校专门制定了《成都学院(成都大学)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办法(修订)》、《成都学院(成都大学)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标准》、《成都学院(成都大学)毕业设计(论文)的基本要求(试行)》、《成都学院(成都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成都学院(成都大学)校外毕业设计(论文)(暂行)》一系列文件,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组织机构、职责、选题工作等一系列工作均做了明确的规定和说明.在此基础上,为使过程管理制度化,学校组织各学院根据其专业实际,按照学校统一标准要求,制定了各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实施细则和标准要求来指导具体工作.3.1.2程序化管理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工作的严格有序的进行是提高和实现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关键.我校对此项工作的一系列环节均制定了规范、清晰的工作流程和脉络(见图1),使学生和指导教师在有序的程序框架下明确自己的职责.各二级学院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具体执行,做到环环相扣、有章可循,能行之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

3.2建立校外实习基地,鼓励校企合作

校外实习基地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为保证本科生校外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我校特制定了《成都大学校外毕业设计(论文)管理规定(暂行)》来规范校外毕业设计(论文)的管理工作.我校鼓励教师在企业进行实践教学和科研,鼓励指导教师加强和企业合作.具体办法是根据学生的专业,安排学生深入企业单位进行现场实习与交流,同时聘请技术辅导老师,学校指导教师负责考核学生,这种做法既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机会,也保证了毕业设计(论文)的时间和质量,同时缓解了学生就业和学习的矛盾.

3.3加强毕业设计(论文)与学生实践科创活动的结合

为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我校资助、鼓励大二、大三的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和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等实践科创活动.如大学生参加的学科竞赛有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大学生软件创新大赛、机械设计大赛、大学生智能汽车大赛等活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是按照自然年度申请立项,每个项目学校给予一定资金资助,以帮助学生完成科创活动.学生可以通过学科竞赛、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科创活动兴趣小组等各种实践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和探索方向,为毕业设计(论文)提前打下良好的思想和专业基础.3.4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与指导教师的指导质量密切相关.指导教师的工作态度、业务能力、责任心等是影响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关键因素.我校实施了有效的奖励机制对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具体操作上,学校设立不同等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奖,二级学院按照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选出院级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学校在院级评优的基础上,再次评出校级获奖等次,按照校级优秀等级对获得优秀毕业设计(论文)的学生和优秀指导教师分别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

3.5加强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的培训和交流

为使我校一些新进的年轻指导教师能准确把握学校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各环节的要求,学校有计划地对他们进行校内外培训学习.在此基础上,学校要求各学院分阶段定期组织指导教师交流经验,通过以老带新、经验总结等多种方式互相交流和学习,随时调整自己的思路和工作方法,以提高自己的工作质量和效率.总之,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提高离不开科学的管理机制.我校在强化过程管理、加强学生科创活动和校企合作等思想指导下,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实践,建立并完善了科学、规范、系统的管理模式,取得了明显效果,保证了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作者:李瑞瑾单位:成都大学

参考文献:

〔1〕朱治橙.应用型本科毕业设计管理的改革与实践[J].科教导刊,2012(4):53-54.

〔2〕张依凤等.地方高校毕业设计管理模式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9):12-13.

〔3〕季民,马德刚.建立毕业设计管理体系,提高毕业设计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2007(5):20-22.

毕业设计流程篇10

【关键词】毕业设计;教学质量;教学改革

当前,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牵引了世界范围的军事变革,推动着各个国家的军队转型,对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指挥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毕业设计是本科教育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工作,是对学员四年所学专业知识及其运用能力的综合检验。通过本科毕业设计和论文撰写,学员一方面可以培养学术研究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论文的撰写技巧,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1]特别对军事院校而言,毕业设计是培养学员从科技素养到作战指挥能力转化的重要环节。

一、毕业设计目前存在的问题

我校一直非常重视本科毕业设计工作,建立了从立项、开题、中期检查、答辩等环节在内的一整套毕业设计规章制度,并开发了相应的管理信息系统,从管理和技术上对毕业设计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支持。但与培养新形势下高素质军事指挥人才要求相比,仍具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1.本科毕业设计工作需要全面统筹。军事院校的本科毕业设计期间,学员往往有文化课学习,毕业联考,毕业见习等诸多任务,与毕业设计有一定冲突。如果不能合理安排时间,协调好学员的各项工作,就会出现学员疲于奔命,应付毕业设计的情况,导致毕业设计流于形式,失去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宗旨。2.毕业设计没有充分结合军事需求。毕业设计的选题多由教师拟定,根据教师各自的研究兴趣出发,偏重于学术研究前沿,没有体现军队特色和学员将来的部队任职需要,导致学员的兴趣不高。同时毕业设计题目与学习课程衔接不够紧密,部分学员完成毕业设计的难度较大。3.毕业设计的指导模式有待改进目前毕业设计的指导模式是传统的一对一指导模式,由毕业设计教师对学员进行单独指导,教师之间、学员之间由于研究内容差异及其它原因,缺乏合作协同研究的氛围,不利于提高学员在毕业设计中的主动性,培养学员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应用实践能力。

二、改进毕业设计工作的主要措施

围绕本科毕业设计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通过对毕业设计时间安排、毕业设计选题、毕业设计指导方法等方式进行了改进,在部分学员中进行了试点,取得了较好效果。1.毕业设计时间安排。目前毕业设计选题等工作一般安排在大四第一学期末进行,由于学员的专业课学习任务较重,同时准备复习考研,学员往往没有时间深入理解课题研究背景和研究内容,盲目选题,导致对所选题目缺乏兴趣,与自身实际结合不紧密。通过将毕业设计选题前推至大三第二学期甚至更早,结合大学生创新实践研究项目等,让学员早期接触毕业设计研究内容,在课程学习的同时先期展开课题研究,拉长毕业设计周期,打好毕业设计工作的前期技术基础。[2]2.毕业设计选题。为培养学员适应部队培养要求,提高军事研究兴趣,在毕业设计中更加强调与军事问题密切相关的原则,实现学习、研究、应用和创新相结合。改变以往自由探索方式的课题立项方式,强调从实际军事科研项目中进行抽取转化,让本科生参与研究。这样的优势在于:毕业设计选题具有明确的课题背景,有一定的技术基础,学员可以比较快地参与研究,而不需要从零开始,同时课题中的军事问题也促进学员对如何运用对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军事斗争实际问题的思考。[3-5]3.毕业设计指导方式。毕业设计的团队模式已在国外大学进行推广。[6]根据我校的特点,按照教学单位的编制(例如教研室),首先由指导老师组成团队,一般为4-5人,对各自设置的课题进行先期规划和设计,以保证课题具有共同的研究背景,确保课题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其次老师指导的学员也组成相应的学员团队,教师与学员的单独交流转化为教师团队与学员团队的交流,实际中还采用微信群的交流手段。这样,毕业设计中很多共性问题,如资料查询、文献综合、论文格式等可以实现统一指导,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论文中的个性问题可以与团队中其它教师与学员进行交流,参考他们的意见,从而促进创新能力的提高,培养合作科研精神。

三、对改进毕业设计质量的思考

在紧贴实战搞教学的军事院校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毕业设计是提高学员将科技素质转化为指挥作战能力的有效途径,为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在以下方面需要着力加强:1.建立相应的毕业设计管理制度。以往的毕业设计选题过分强调学科前沿和技术创新,部分脱离部队军事斗争实际。因此,毕业设计选题应与当前军事准备、专业特点和学员任职需要等紧密结合,研究目标也不宜过大过空,应着眼于军事应用实际问题的解决。毕业设计还应该考虑与课程教学、毕业联考、体能训练等活动的协调,实行阶段式管理和全过程的质量跟踪。2.采用团队对抗式的毕业指导模式。国防科技大学正在推广团队对抗式毕业设计的指导模式,培养学员的战争对抗博弈能力。其主要特点是将学员分为红蓝两组,在统一军事背景下,针对指挥控制流程、武器装备运用、战法研究等关键问题在对抗的组织模式与实验环境进行研究,撰写毕业论文,从而激发学员的作战研究兴趣,培育学员由技术到战术的能力潜质。3.大力加强毕业设计资源的建设。为在毕业设计中进一步加强军事问题研究需要,做“实”毕业设计,应加强毕业设计资源的建设。这些资源包括想定库、案例库、模型库、知识库、支撑应用软件以及毕业设计支持平台等。这些资源的建设可以从实际科研项目研究成果中进行抽取、转换和适应性改造,以形成对毕业设计工作的有效支持。

作者:张耀鸿单位:国防科技大学信息系统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张芳萍,任志峰,赵春江.关于提高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研究[J].大学教育,2013,(1):118,135.

[2]罗怡.基于本科毕业设计的工科类专业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3,4:152-153.

[3]陈陶等.谈本科生毕业设计中科研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技信息,2013,12:238.

[4]吴盘龙,李星秀,薄煜明.毕业设计与科研项目相结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理工高教研究,2007,26(5):50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