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资金流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0:56:09

公司资金流程篇1

一、现金流量在企业财务中的地位

1,企业的现金流量是当下经济市场中公司经营水平的最真实体现。现金流量是指公司经营过程中进行商贸活动、货物交易等商业活动而获得的货币价值数量,包括货币总量的收入状况、支出状况和转移状况等。现金流量是现代经济市场中,公司会计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公司经营水平的最真实的数据体现。如今的商业公司中,现金流量已经成为了公司财务状况的一个主要体现形式,通过现金流量可以大体上估算出企业的财务状况水平,对公司的财务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2,企业的现金流量是企业整体经济实力的一个真实体现。现金流量包括企业进行商业经营中所收得的现金数量,投资资金数量,已经纯利润的数量。企业商业经营中的现金数量是最真实的、最有效的企业经济实力体现。通过查看一个公司经营过程中的现金数量,投资资金数量等数据,可以真实地了解这个公司的经济实力,估算出公司的经营规模,资本实力企业现状。因此,现金流量是现代经济企业中一个重要的会计财务统计内容。

二、如何通过现金流量进行企业财务分析

1,通过现金流量分析企业的资本水平。通过现金流通量来分析公司企业的财务水平,首先要通过现金流量来分析企业的资本水平,企业的资本水平主要是由企业的整体经济价值量决定的,通过货币的形式加以表现出来。而公司经营过程中的现金流量则是货币形式的体现,通过公司的现金流量可以间接估算出公司的资本水平,进而了解公司的具体财务状况。

2,通过现金流量分析企业的资金管理水平。以现金流量来考察公司的财务状况,另一个形式是通过现金流量分析公司的资金管理水平,公司经营过程中的资金管理水平,直接决定了公司财务状况的质量。公司资金的管理水平较高,那么公司的财务状况势必也能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现金流量是公司资金管理方式的有效体现,通过对资金管理水平的考察,也能了解公司的财务水平。

3,通过现金流量分析企业的经营水平。以现金流量来分析公司的财务水平,还可以通过现金流量分析公司的业务经营水平。一个公司的业务经营水平决定了该公司在经济市场中的地位高低,而公司的现金流通量则是公司经营水平最直观的体现。公司的业务经营良好,那么现金流通量势必较高,而公司的业务经营水平低,那么现金流通量必然有限。通过现金流通量可以看出一个公司的业务经营水平,进而看出公司的企业财务状况。

4,通过现金流量分析企业的财务安全系数。通过现金流通量分析公司的财务状况,另一个形式是通过现金流量来分析企业的财务安全系数,进而查看公司的财务状况安全性的高低。现金流量是一个公司经营过程中现金的流通数量、流通速度、流通动向等数据的总称。通过企业的现金流量,可以明确公司的业务经营安全性的高低,进而确定公司的财务管理现状是否安全。

三、现金流量为何能够体现企业财务

1,现金流量是企业商品交易额的主要数据。现金流量作为企业经营中的一项交易数据,如何通过它来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呢。首先,企业公司在进行商品交易的过程中,需要通过现金货币来进行等价交换。公司的商品所能够交换回来的现金货币,就是公司的商品交易额。而公司的财务状况则主要是由商品的交易额决定的。因此,通过现金流量就可以估算出公司企业的商品交易额,进而进一步地了解公司企业的财务管理状况。

2,现金流量决定了企业的盈利水平。现金流通量能够体现企业的财务状况的另一原因是现金流量决定了企业公司的盈利水平。公司经营过程中的经营利润是由商品贸易额决定的,而现金流量最为商品贸易额的表现形式,其流量的多少就决定了企业盈利的多少,二者是呈一个正相关的关系。

3,现金流量是公司经营水平的真实体现。通过现金流量能够了解公司企业财务状况的另一个原因是现金流量是公司经营水平的体现。公司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经营水平高,那么公司的贸易额必然较多,现金流通量也大,如果公司的经营水平较低,那么现金流通量肯定也少。通过现金流通量看出公司的经营水平,进一步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

4,现金流量是公司资本运转情况的体现。现金流量能够体现公司财务水平的另一个原因是通过现金流通量可以看出公司资本运转的情况,现金流通量作为公司的经济实力水平的直观体现,可以真实的体现出公司的资本实力,通过现金流量的有关数据,可以看出公司资本的运转情况,进而了解公司的整体财务水平。

四、利用现金流量进行财务分析的合理性

1,能够真实地了解公司的资金动向。通过现金流通量来分析公司企业的财务水平,是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的。首先,通过现金流量能够真实地了解公司的资金动向。现金流量是公司中资金流动,资金收支的重要统计数据,通过对现金流量数据的查看,可以真实的看出公司的资金投资出处、收款情况等。而这些具体事宜是公司财务状况的重要内容,因此,通过现金流量可以有效分析公司的财务水平。

2,能够有效地了解公司的资本实力。通过现金流量能够分析公司的财务状况的另一个合理性是现金流通量能体现出公司的资本实力。公司的现金流通量较大,那么公司的资本实力相对比较雄厚,公司的现金流通量小,那么公司的资本实力相对比较薄弱。资本实力决定公司的财务水平,因此,通过现金流量能够真实了解公司财务水平。

3,能够明确公司资金的流通速度,通过现金流量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的另一个合理之处在于现金流量能够体现出公司的资金流通速度。现金流量概念中的一条便是公司企业经营过程中资金的流通速度,通过对公司的资金运转速度的了解,也可以分析出公司的财务水平。

4,能够准确分析公司的真实财务状况。现金流通量体现出公司财务状况的另一个合理性是公司的现金流量是真实财务数据的体现,公司企业经营中的现金流通量是财务数据中最重要的一项交易数据,通过现金流通量,可以轻易地分析出公司的财务状况。

公司资金流程篇2

关键词:财务集约化深化应用;现金流量预算;资金集中管控

一、财务集约化深化应用概述

国家电网公司在2009年明确提出集约化发展、集团化运作、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的“四化”工作要求,在以集团化为核心的“四化”体系中,集约化是促进集团化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标准化建设和精益化管理措施落实的关键目标。财务集约化管理是公司整体集约化管理的重要核心内容,财务的价值管理贯穿于公司生产经营管理的各环节,以资金为纽带,深化财务集约化管理,实现关联业务的紧密结合,将有效促进公司集团化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财务集约化管理的实施,是通过财务管理机制的优化和效率的提升,完成从粗放管理向集约管理的转化,实现公司内涵式发展。

二、现金流量预算的目标与原则

1、现金流量预算的目标

在电力市场逐步向买方市场转化的过程中,电力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因而如何降低企业资金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实现企业自身的财务战略与经营战略是摆在企业管理者面前的一大难题。国家电网公司在此背景下提出的“集约化发展、集团化运作、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管理理念既符合集团整体利益,指导公司有效应对市场竞争,同时也有助于推动我国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各地市供电公司作为网省公司的分公司,其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自主性较弱,因而必须严格按照网省公司的资金管理要求结合各地市公司的特点,践行集约化发展的管理理念,明确如下目标:

1.1现金流量预算管控应兼顾日常经营需求与资金使用效率。一方面,现金流畅通是企业持续经营的前提,因而现金流量预算的编制必须与企业未来的经营计划相匹配;另一方面,电力企业属于资本密集型企业,必须降低货币资金持有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因而各地市供电公司应按照网省公司的要求加强月末货币资金压降管理。各地市公司在制定现金流量预算时不可偏废其一,月末货币资金存量目标应为满足两种需求的最优值。

1.2现金流量预算管控应以优化企业财务状况为中心。良好的财务状况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在现金流量预算管控的各个环节都应注重决策对企业资金结构、产权比率的影响,确保公司财务状况良好。

1.3现金流量预算管控应成为各项业务预算的“指南针”与“监督者”,从而确保资金安全。现金流量预算执行效果的优劣取决于企业全体职工的努力程度,因而必须使企业上下明确现金流量预算的意义与目标,并以此指导和监督各项业务预算的编制与执行。通过将两类预算的管控结合,变传统的事后监督为实时控制,从而确保现金流量可控、在控,保障资金安全。

2.现金流量预算的原则

为实现现金流量预算管控的三大目标,现以甘肃省电力公司下属天水供电公司为例,该公司根据《甘肃省电力公司预算管理办法》、《甘肃省电力公司资金管理办法》、《甘肃省电力公司现金流量预算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该公司实际,制定了该公司现金流量预算管理实施细则,在该细则中制定了七项现金流量预算工作原则:即集中统一管理原则、分级编制原则、均衡支出原则、收付实现制原则和分工协作原则均围绕纵横结合原则和动态调控原则开展现金流量预算工作。

3.财务集约化深化应用过程中资金集中管控的成效和亟需解决的问题

3.1通过现金流量预算与业务预算的紧密结合,科学准确编制月度现金流量预算,使资金预算上报的准确性得到大幅提升,从而为网省公司在组织协调资金调度,统筹协调资金需求,切实做好资金的收支平衡打下坚实基础,全面提升资金集约管理水平。

3.2严格执行现金流量预算,不断减少现金流量预算执行综合偏差,下压公司月末货币资金余额,不断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3.3通过强化内部管理、规范资金业务流程、提高资金综合使用能力,从而加强资金的安全管理。

三、如何将业务预算与现金流量预算相结合,全面提升资金集中管控能力

1.现金流量预算管控工作需遵照集中统一管理、分级编制、纵横结合、分工协作的原则。

2.现金流量预算管控的工作流程

按照分级编制、动态调控的原则,将现金流量预算管控工作细化分解为年、月、旬三个层次,并按照实际执行情况对旬现金流量预算进行滚动编制与执行,以达到“以旬保月、以月保年”的目的。由此可见,月度现金流量预算的科学编制与有效执行是公司现金流量管控工作的核心,旬现金流量预算的严格监控是现金流量预算管控高效率的重要保证。

3.现金流量预算编制工作应做到有理有据、全面精确。在现金流量预算执行过程中应做到照“章”办事,事实求是。月度现金流量预算的编制应根据公司营业收入、可控费用报账进度、工程投资资金需求以及执行中存在问题等多项因素,将业务预算与现金流量预算编制相结合,确保月度现金流量预算的编制精确科学;而在执行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预算执行,禁止无预算项目支付资金、申请预算不报账或资金使用不到位等情况的出现。

4.财务部每月月初应对上月现金流量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并上报网省公司财务部门,汇总分析各业务部门、基层单位预算执行情况,并将其在月度财务指标完成情况通报中公示,对于执行偏差较大,影响地市公司综合执行偏差率的单位在月度绩效考核中给予经济责任考核,以便进一步提高各部门、单位对该项工作的重视程度。与此同时,要求执行偏差较大的主体说明原因,并指导其提出整改目标与措施,促进公司的现金流量预算管控工作水平有进一步提高。(作者单位:国网天水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1]《国家电网公司财务集约化管理实施方案》

[2]《国家电网公司资金管理办法》

[3]《国家电网公司预算管理办法》

公司资金流程篇3

关键词:现金流;内部控制;有效性

内部控制要求企业对组织机构结构、日常工作规范、管理审批流程等环节进行控制约束与调节,以期望对企业整体达到合理的资源配置、高速的工作效率、规范的管理模式的企业优化管理目标。对企业现金流管理中内部控制措施实施效果的研究,体现出企业现金流管理中内部控制措施与企业经营状体的关系。对此问题的研究无论是对企业管理者、投资者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文献回顾

FrancescaCassano点明现金流对企业的重要性,提出现金流管理可以为中小企业创造更多收益,增加企业效益。王思提出,科技型企业的发展存在较多的不确定因素,导致企业的现金流量很难准确地预测。当前企业中,对现金流内部控制的关注度仍在初期阶段。

二、案例描述

1.H公司概述a公司为一家广播电视网络公司,H公司是a公司众多分公司中规模较大的市分公司。在2016年,企业开始建立更加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在总公司的总体内控制度下,根据H公司及分管分公司的情况,建立更加具体的内部控制实施细则。各部门又根据部门的情况及岗位设置编写更加具体的部门岗位职责。通过细致、缜密的规章制度体系建设,H公司初步形成了较全面、健全的内部控制模式。2.H公司现金流内部控制现状(1)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H公司对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主要通过现金的内部控制与银行存款的内部控制实现,此项工作主要为财务部及销售部共同执行,以财务部为主要工作承担者。H公司在财务部内部控制管理细则中对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的使用执行着严格的审批制度,财务部门对现金、银行相关业务均制定了严格的流程,在每个环节均需留存相关资料作为审批、记账依据。县级公司的资金使用与划拨均需通过H公司审批。(2)存货、工程物资的内部控制对存货、工程物资的内部控制可以分为采购控制环节、付款控制环节、仓库控制环节,仓库管理的内控又可以分为入库控制环节、出库控制环节。对存货、工程物资的内部控制环节应从存货采购环节开始,由物资管理部门具体实施对存货的内部控制。初次采购至付款的流程如图1。图1初次采购至付款流程图在采购至付款各环节中,H公司制定了严密的控制程序,对每项流程均需部门领导、分管副总等审批,审批材料及合同等原件由负责部门保管,复印件交由此项业务相关部门存档,确保采购环节所有文件、资料、申请单据的完整、准确。(3)往来款项的内部控制H公司对往来款项的控制涵盖在公司的每一个部门的内部控制细则中:应收、预收款项为公司收入,该部分款项的确认以合同、收费系统为依据;应付、预付款项的控制行为融合在物资管理、工程、财务部门对采购、在建工程的具体控制活动中;其他应收、其他应付的内部控制主要涉及到企业备用金、费用报销的控制,根据预算对备用金、报销款项进行额度控制,费用的审批需要逐层审批。(4)投资、筹资活动中的现金流内部控制H公司的投资活动主要为固定资产的建设,H公司的固定资产主要为网络信号传输设备的建设。此类固定资产的确认均是由在建工程转入固定资产中,对投资活动中现金流的内部控制就是对在建工程转固环节的内部控制。H公司筹资活动中的现金流主要是通过发行债券取得现金流入、向股东发放股利确定现金流出,该部分现金流的控制由总公司统一执行。

三、案例分析

1.采购付款、入库出库的内部控制分析对采购与付款环节进行检查,经过与物资管理部门的访谈、相关资料的检查发现,H公司在对供应商资格审查环节,H公司选取的供应商大多为当地较知名企业,H公司物资采购人员认为无需对此类企业进行供应商资格的审查,故H公司无供应商资料存档,无供应商台账的建立,这不符合采购付款环节内控制度的要求,内控的一些环节未得到有效的实施。通过对H公司期末应付款项账龄组合比重的对比可以看出,企业实行内控后,对采购应付款项付款的控制环节对应付款项的影响是正向的,期末新增的应付款项在减少,对账龄较长的应付款项也在逐步进行收回,但对长期挂账的应付款项仍为有具体的控制措施。应付款项账龄组合对比如下图:图22016年、2015年期末应付账款账龄组成图在仓库管理环节,通过对入库、出库单据的检查,部分省公司调拨入库材料入库存在跨期。工程物资的出库由于工程建设的不确定性,部分材料出库不准确,会产生已仓库出库但账面未出库、工程串户等现象,这种现象的存在显示出内控执行效果的缺陷。2.在建工程转固内部控制分析H公司本年账面有437个在建工程,其中只有8个在建工程转入固定资产中,上述工程均在严格的内部控制规章内执行转固程序。通过对系统中开通信号工程的检查,存在大量已满足转固条件但未转固工程,原因是该批在建工程存在无法提供初验报告、材料出库后滞、人工费未支付等问题。本年进行转固的工程总金额为998120.42,已开通信号未转固账面金额为225916445.45。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大部分已开通信号的在建工程由于相关内部控制管理环节的缺陷,导致无法在已满足转固条件的基础上进行转固,会产生明显的时滞性,影响固定资产增加带来的现金流的流出。

四、案例的建议与结论

通过对H公司的现金流内部控制的分析,发现H公司在内部控制建立过程中对在建工程转固流程的关注度低,应当制定更加明确地工程进度确认标准,为已开通信号工程成本的确认执行明确地控制流程,确保收入、成本的配比。对采购流程中,更应注意对供应商的审查与供应商对账环节,彻底贯彻相关的内部控制管理流程,严格执行供应商审查、管理环节。并且,对部分内部控制环节应该进行精简,以达到内部控制提升企业运行效率的目的。

作者:李鸾佳瑞单位:东北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公司资金流程篇4

关键词:现金流;预算;财务管理

一、专业管理的目标描述

(一)理念和策略

国网公司围绕“一强三优”现代企业目标,借鉴国内外先进财务管控经验,结合公司自身发展特点,建立了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资金管理模式。在资金管理方面,要求所属电网企业推行现金流量预算管理,强化资金的规划、预测、流量和存量管控。在资金管理过程中,流动性、安全性、效益性兼顾,市场化与行政化手段并重,开源与节流并举,盘活存量,拓宽增量,优化结构,从根本上改变过去资金分散管理、粗放经营的状况。

(二)范围和目标

上虞供电公司现金流预算的精益化管理范围:实行旬、月度、季度、年度为管理时间单位的现金流管理,实行现金流量预算、过程控制、预算执行分析、评价及考核体系的全过程管理。

现金流预算的精益化管理目标是:使用“预算管控-资金支付-在线监控-分析考评”的管理模式,控制公司资金流从“用了算”变为“算了用”。

(三)指标体系及具体目标值

上虞供电公司现金流预算的精益化管理,预算指标体系包括:售电收入、购电费支出、税金及代收款项、工资及离退休支出、其他费用性及其他损益支出、股权投资支出、还本付息现金支出、工程项目支出、检修运维支出、委托运行维护支出、营业外支出和其他支出、流动资产周转率等,设立预算偏差率和预算发生费用平衡率两类考核指标体系。

二、专业管理的主要做法

上虞供电公司现金流预算精益化管理主要做法是:坚持三大核心原则,构建五大保障体系,实现全过程管理。主要做法分述如下:

(一)现金流预算精益化管理原则

1.强化资金成本与经营风险的管控

通过提高现金流入和流出金额及时间预测的精确度,力争在保证企业正常经营的前提下减少资金持有量,减少融资数量,降低资金成本。

现金流预算精益化管理按照“公司资金统一分配、资金流入、流出进度有效监控、现金短缺风险及时预警”的要求进行管控,做到资源配置事前进行优化,执行质量事中得到确保,管理绩效事后进行

评估。

2.实现业务计划与现金预算的协作

公司预算由业务计划和现金预算两部分组成,业务计划和现金预算充分融合,业务计划是基础,现金预算是形式,两者有效衔接,高度协同。

3.未报预算不准支出

公司的各项支出,实际发生时,由成本责任部门负责人或预算委员会相关部门负责人严格把关,对上月未实施预算的项目,一律不予支付,真正做到了“先预算,后实施”,切实提高公司月度现金流预算编制的刚性和准确性。

(二)实现现金预算执行的全过程

管理

制定经营规划、设定年度目标、形成年度预算、实施现金预算监控调整,各个管理过程的工作内容如下:

1.制定经营规划

财务资产部结合电价政策、成本水平、负债能力、资金流量、利润预期等因素,对业务规划进行分析,经公司综合平衡,形成包括利润总额、销售收入、单位成本、购售电量、电网建设、技术改造等指标在内的上虞电网中长期总体战略实施规划。

2.设定年度目标

公司围绕中长期总体发展实施规划设定目标,公司的重点如图1所示:

3.形成年度预算

基于年度预算目标,财务资产部结合所处的地方经济发展趋势、电价政策等环境,以“标准作业”为依托,以“精细化管理”为导向,由发展建设部组织各职能部门提出电力购销、电网建设、技术改造、运营维护等业务需求,制定业务计划,财务资产部按“预算准入”机制开展初次业务优选工作,形成本单位年度预算方案(包括电力购销预算、资本性支出预算、供电成本预算等)。经逐级汇总审核及再次的业务优选等工作,最终形成公司年度预算。具体如图2所示:

通过实行预算准入机制建立起“大成本”预算编制模型来加强现金流预算精细化管理。现金流预算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具体通过编制细化至月度的期间预算、编制可追溯至业务的现金流预算、加强现金流量在资金数额、资金流入流出方向和时间点管理来细化管理。

编制细化至月度的期间预算。具体操作如下:(1)公司发展建设部与客户服务中心汇同在每月25日前上报次月售电收入(含基金附加收入)、供电量分类结构(网电分峰谷电量、小火电及小水电分厂电量)预测;(2)发展建设部、运维检修部、客户服务中心等每月25日前上报次月专项项目资金支出预算;(3)各费用归口管理每月25日前上报次月归口费用资金支付预算;(4)物流服务中心每月25日前上报次月物资采购资金支付预算;(5)财务资产部每月26日汇总后平衡资金收支,报公司经理会议审定,批准后上报省公司。

编制可追溯至业务的现金流预算。设计现金流量预算模型,将业务活动和现金收支关联,细化现金流量预算表,确保现金流量可追溯至前端业务活动,掌握现金流量的成因,加强资金管控。

加强现金流量在资金数额、资金流入流出方向和时间点管理。现金流量管理是资金运动状态管理,现金流量管理三要素是大小(资金数额)、方向(资金流入或流出)和作用点(资金流入或流出的时间点),有效管理可最大限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通过现金流量图表找出现金流量规律,电费资金每日流入量、现金刚性支出及到期合同支付时间及额度,使现金流量管理更具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控性。

4.实施现金预算监控调整

监控调整包括“执行监控”和“滚动调整”两个步骤。执行监控完成对预算执行结果的实时反映和分析;滚动调整基于执行反馈和外部环境的变化,预测当期预算执行情况与年度预算目标的偏离,实施对公司预算的季度滚动预测、年中调整更新。

(1)建立标准化现金预算管理报告体系

建立一整套区分管理层级和区分业务类别的标准化现金预算管理报告体系,具体如图3所示:

(2)建立分期滚动调整的现金动态预算管理机制

以“规划―预算―预测―规划”为主线,建立规划年度更新、预算半年调整、预测季度滚动的机制(如图4所示),提升现金规划、现金预算、现金预测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三)构建现金流预算五大保障体系

1.建立现金流预算责任网络

公司现金流预算管理组织架构包括预算管理委员会、预算管理工作组、预算编制执行机构三级,构成公司预算责任网络。

2.设计现金流预算标准流程

通过对购电业务、售电业务、供电成本、资本性支出预算流程进行规范,完成流程再造,形成覆盖公司本部和基层的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纵向贯通的管理过程。如图5所示:

3.执行现金流预算制度并制订实施细则

按照规范预算管理过程和保障体系建设的需要,上虞公司在遵循国网公司、省公司关于现金流预算管理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制订了现金流预算管理实施细则,规范了现金流预算管理工作流程。

4.实施评价考核

(1)构建公平、合理的预算考评机制

公司制定了现金流预算管理考核办法,确立两类考核指标――现金流量预算准确率和预算发生费用平衡率。建立“每周、每月、每年一考核”的考评机制,并列入经济责任制考核,对未能完成指标的单位(部室)当即开出“罚单”,限期整改。具体如下图6所示:

(2)建立科学、完整的预算考评指标体系

对预算的执行结果和管理过程实行双重考评。考评指标包括:全部现金流量预算偏差率、现金流入总额预算偏差率、现金流出总额预算偏差率、经营性资金流入预算偏差率、投资性资金流入预算偏差率、筹资性资金流入预算偏差率、经营性资金流出预算偏差率、投资性资金流出预算偏差率、筹资性资金流出预算偏差率。

5.搭建预算信息平台

根据公司信息化现状,以省公司管控系统预算平台为支撑,通过公司编制全面现金流预算模型和图表,提高预算的准确性,同时通过Sap系统预算控制和实时入账监控,实现现金流收支的预算控制。

三、评估与改进

(一)对现金流量管理体系的改进

通过对现金流量管理体系及管理流程的建立、现金流量的预算与实际差异的比较分析,从而建立切合实际科学的现金流量预测模型,定期反馈给上级单位制订相关对县公司资金管理制度和规程,指导后续的资金管理工作。

(二)进一步深化现金流量精益化管理

一方面从省公司管理层面,落实“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的要求,强化省市县资金一体化管理,制定资金实施办法、建设集团账户体系、完善资金安全备付管理方法、归集资金和调配管理及管理资金支付、开展银企合作,细化资金管理考核力度;另一方面从市县公司执行层面,加强资金内控建设、提高现金流量预算准确性及资金使用效益,严格执行批准的月度现金流量预算,保证月度资金流出的准确合规,同时进一步深化资金管理,修订完善现金流量管理实施细则,努力研究和探索资金管理及现金预算应用管理,以进一步提升精益化管理水平,进而提高企业资源优化配置能力。

参考文献:

[1]以“现金流”为基点的创新模式再造[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3(04).

[2]刘棠枝,宁平.创维:基于现金流导向的反向营销策略[J].商学院,2009(04).

[3]尤晟.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现金流运行状态诊断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4(17).

公司资金流程篇5

关键词:大型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管理模式

一、大型集团公司资金管理的特点

集团公司是指以资本为主要纽带、以母子公司为主体,以集团章程为共同行为规范的母子公司、控股公司、参股公司以及其他成员企业或机构所组成的企业法人联合体。由于集团公司本身不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由一个母公司与若干个子公司组成、母子公司之间主要以股权、产权为联结纽带,这些特征决定了整个集团公司的资金管理具有一些独特之处。

1.集团公司是特殊的非法人实体

企业集团是一个会计主体,企业集团母公司对符合条件的下属公司,并以这些下属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为基础编制合并会计报表。因此,由子母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是一个单独的会计主体。但是企业集团并不是法人实体,而是一个由各个法人组成的法人联合体,因此,企业集团是以一个会计主体但是非法人主体的身份来对整个集团的资金进行管理。

2.复杂的资金管理关系

企业集团以资本为纽带,通过独资、控股和参股的形式将各个下属公司联系起来,组织结构复杂,母公司、子公司、子公司的子公司之间的资本结构和经营结构复杂,也就决定了集团内部资金管理的复杂性和艰难性。集团内部资金管理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集团企业资金管理范围很广,集团公司对资金的管理既有内部也有外部的资金管理关系,内部资金管理关系,有纵向管理关系如母子公司之间的资金余缺调剂,也有横向管理如集团企业子公司之间的资金余缺调剂;对外资金管理关系如银行、供应商、经销商等的资金管理关系。其次,资金管理始终贯穿于企业集团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企业集团的生产、销售、投资和融资都无一例外的有资金的贯穿。最后,企业集团的下属公司作为独立的法人实体,独立经营、自负盈亏,下属公司之间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利益冲突和信息不对称,资金的管理需要协调成员企业的利益冲突,这使得大型集团企业的资金管理更为复杂和困难。因此,企业集团的资金管理必须具有全局性才能协调成员企业之间的资金余缺,促使整体的利益最大化。

3.多样的资金管理方式

集团公司以资本为纽带参与成员企业的经营和管理。集团公司对成员企业的投资方式不同,有独资、控股、参股等多种形式。投资方式和权属关系不同,母公司对子公司的参与程度、关联程度和管理方式也不同。因此,集团公司对成员企业也应当采用多样的资金管理方式。

4.资金管理的间接性

企业集团下属企业都是独立的法人实体,因此,集团只能通过控制关系间接对下属公司的资金进行管理。集团企业以股东大会、董事会、委任管理层等方式间接行使管理权。因此,集团公司多层次的复杂的组织结构也就形成了多层次的资金管理结构,影响了企业集团对整个集团内部的了解程度。

二、大型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管理的效用

1.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

集团公司对子公司等下属公司的资金集中管理和统一调配,能够减少整个集团公司为了日常交易和预防动机所持有的总现金量。一方面可以以减少集团账户数目的形式降低资金交易成本和财务管理成本;另一方面实行资金的集中管理,可以降低资金持有成本,将资金投入到效益更高的项目当中去。因此,实行资金集中管理可以加速资金周转、盘活资金,提高整个集团的资金利用效率。

2.减少公司的资金成本,节省财务费用

一方面,实行集团公司统一结算后,降低了集团资金的现金资产的保有量,降低了沉淀资金的水平,可以调剂出一部分资金作为信贷资金的替代,降低贷款规模,减少利息支出;另一方面,集团公司资金统一结算,结算规模得到很大提高,增强了还款能力,因此提升了集团公司可以以更为有利的地位跟银行谈判,从而降低融资成本。

3.增强母公司对下属公司的财务控制强度

通过对资金的集中控制和管理,集团公司可以更好地了解下属子公司的资金流入和流出情况,掌握下属公司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公司通过对资金流动、流出的总控制,对下属公司的收支行为特别是对支付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实现对下属公司的经营活动的动态控制,保证资金使用的安全性。

三、资金集中管理模式

由于不同的公司之间差异非常不同,实施资金集中管理的公司会按照公司规模、资产、组织结构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资金集中管理模式。通常的资金集中管理模式有以下五种,即统收统支模式、拨付备用金模式、内部银行模式、资金结算中心模式以及财务公司模式。

1.统收统支模式

统收统支资金管理模式是指集团公司财务部门统一集中进行资金的回收及支付工作,资金的审批权和决策权以及使用权高度集中在母公司的经营者或者母公司的授权经营者手中,下属成员公司不再单独设立账号对外进行支付。在统收统支模式下,集团企业高度集中资金的收支权,因此经营者能够全面控制和掌握企业的资金使用和经营情况,可以减低沉淀资金的水平,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控制资金成本。当然,资金使用权的集中也面临着成员企业的灵活性受到限制、节省资金成本的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影响了整个企业的经营效果。

2.拨付备用金模式

在拨付备用金模式下,集团公司或经营管理层按照一定的标准拨付给下属成员公司一定数额的备付金供其日常交易使用。在这种模式下,虽然下属公司和部门仍然没有资金的决策权,但有一定范围内的使用权和支配权。相比统收统支模式,下属成员公司获得了一定灵活性和自主性。

3.内部银行模式

内部银行模式,是指在企业内部建立的内部资金管理机构,该内部机构将商业的基本职能和管理方式引入其中。内部银行的职能是协调内部成员企业的资金调拨以及日常往来资金的结算。如设立下属成员企业的内部资金结算账户、进行资金的清算、发放内部贷款、融资、制定计算制度等,使用的是商业银行的管理机制和运营模式。内部银行能够强化集团资本运营和调剂资金余缺的能力,实现资金的内部监控,降低对外融资的规模和费用,提高企业的信用等级。

4.财务公司模式

财务公司是专门从事集团公司内部资金融通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财务公司的主要职能是:集团内部成员之间直接进行结算而不是通过外部的计算机构来加速资金运转;作为集团的融资中心,可以通过多样化的融资手段如同业拆借、发行有价证券等方式拓展集团的资金来源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将集团内部闲置资金归集,进行恰当的投资,提高资金的收益水平;通过对集团其他成员公司提供担保、资信调查、信息服务、投融资咨询,为集团成员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5.结算中心模式

结算中心模式是指集团母公司设置专门的财务机构,负责所有成员公司的资金结算工作的一种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结算中心模式是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初级形式,结算中心集中管理成员公司的现金收入,统一拨付各成员企业结算业务所需货币资金,统一对外筹资和办理成员公司的资金结算,其特点是收支两条线。

四、供应链的管理和资金流管理的集成

统收统支模式、拨付备用金模式、内部银行模式、资金结算中心模式以及财务公司模式等集团公司经常使用的传统资金集中管理模式,重点在于对现金收付的管理和控制。然而,这些传统方式存在着管理上的缺陷,在于集团企业的资金流的管理和业务流的管理不统一,资金流和业务流的管理分属于不同的管理机构,资金流与业务流相脱节。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集团公司建立相应的组织来对资金进行集中管理,也会因为资金的管理者对成员企业和分支机构的不了解,不能合理的评估成员企业和分支机构真实的资金收支状况、资金占用状况、资金盈余及短缺水平,影响资金管理中心对各分支机构的资金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供应链管理被定义为从原材料和零部件采购、运输、加工制造、分销直至最终送到顾客手中的全过程里所进行计划、协调、操作、控制和优化的各种活动和过程,其目标是要将顾客所需的正确的产品能够在正确的时间、按照正确的数量、正确的质量和正确的状态送到正确的地点并使总成本最小。企业只有在整条供应链上,快速高效地组织符合顾客需要的生产经营活动,履行计划、事务处理、控制与决策等内部职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位员工在每个流程业务处理过程的工作潜能与责任,才能有效提高运作效率并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

集团企业应当构建后台业务系统,全面集成企业信息,将企业资金管理与物流管理融入其中,实现物流与资金信息的共享,从而可以更好地实现资金的集中管理。最常见的方式如应收账款融资、预付款融资、融通仓等形式。从物流的各个环节深入挖掘资金潜力,以资金流促进业务流的无缝隙快速传递,以业务流保证资金流的及时回收,从而提升资金运行效率,降低资金成本和生产运营成本,还可以实现对集团内业务的控制。

五、结束语

大型集团企业的资金管理具有复杂性、间接性、多样性以及管理主体特殊性等特点,进行资金的集中管理模式是降低资金使用成本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根本途径。传统的统收统支模式、备付金拨付模式、内部银行模式、结算中心模式和财务中心模式存在着与业务流脱节等现象,影响了资金集中管理的效率。供应链管理与资金流管理的集成管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资金管理的效率,达到资金集中管理的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张艳峰.资金集中管理是集团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J].中国集体经济,2012(7):96-97.

[2]孙静芹.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09.

公司资金流程篇6

一、资金安全风险分析

(一)合规风险

合规管理是财务公司一项核心的风险管理活动,是涉及到财务公司全部业务活动的风险管理。财务公司的经营活动不仅要遵守国家的法律行政法规,还须符合金融监管部门和集团的监管政策。法律风险方面,财务公司业务的相对封闭性,面临的法律风险要比商业银行小得多。财务公司与其大股东、服务对象同属一个集团,相互之间比较了解,也存在一定的行政调控关系,产生的矛盾演变成法律纠纷的可能性较小。此外,服务对象的有限性也使交易对手的道德风险比商业银行低。

(二)流动性风险

与商业银行相比,财务公司的流动性风险较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外部因素。具体来自于货币政策紧缩、市场资金面的紧松变化、外部临时支付骤然增加及外来资金风险的连锁效应等。例如2011年以来人民银行6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财务公司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13.5%提高至16.5%。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必然减少财务公司可用资金,降低流动性,增大流动性风险。

内部因素。集团企业的存款是财务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集团内部资金集中度不高,计划性不强,一旦出现支付过于集中、不能安排好资金来源对象分散化和期限结构等,则会加剧了财务公司的流动性风险。就大多数集团财务公司而言,其基本都是从资金结算中心模式衍生而来,因而管理的重心仍然以传统的集团内部结算、资金管理、存贷款为主,业务缺乏必要的拓展与创新,金融服务功能缺乏多元化,这也大大压缩了财务公司的获利空间,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的能力。

(三)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员工和信息科技系统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操作风险主要来源于公司治理机制失效和内部控制的失效。与商业银行相比,财务公司来源于公司治理机制失效的操作风险大,而来源于内部控制失效的风险小。

二、财务公司资金安全管理内部控制要点

(一)牢固树立合规经营意识

持续关注法律、金融政策和监管要求的最新发展,正确理解政策精髓,准确把握其对财务公司经营的影响,及时为高管层提供合规建议。

定期评价公司的各项政策、程序和操作指南的合规性,定期对业务制度进行梳理和修订,确保各项制度符合法律、规则和准则的要求。

确保公司的各项合规政策、程序和操作流程切实得到执行。通过内部稽核和审计,对内部管理控制制度和操作流程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促进管理制度执行到位。

确立合规风险监测指标体系,收集筛选可能预示潜在合规问题的数据,做好风险预警。

加强合规文化建设,将其融入企业文化建设全过程。提高全体员工的合规意识,促进财务公司自身合规与外部监管的有效互动。

(二)流动性风险控制

金融企业有较强的杠杆操作性质,资产负债率比较高,资产和负债一般都直接涉及资金流动,波动性相对一般企业要大,因此,进行资产负债管理、头寸管理是必要的。针对引起支付风险的各种因素,财务公司开展工作有:

密切关注国外国内经济、政治状况,分析各项经济数据、指标,把握国家宏观经济和政府经济政策的变化趋势。,结合历史状况和数据,开展专题研究,推导出因素模型,以反映市场对宏观政治经济的反应方向和反应程度。

密切关注每日资金市场状况,对流动性供给与流动性需求进行分析,在大的资金面供求状况相对确定的情况下测度缺口水平,从而预测未来一定时段流动性状况,为流动性管理提供依据。

深化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扩大财务公司资金来源。集团企业的存款是财务公司生存之本,要千方百计促进集团资金集中,建成以财务公司为中心的“现金池”,“现金池”越大,沉淀资金越稳定。

加强资金计划安排合理性和预见性,提高报备数据准确度。集团企业特别是股份公司,由于在财务公司存款占比很重,支付周期较为集中且支付金额大,如能较好把握资金计划则能有效减低财务公司流动性风险。

根据市场状况和公司资产业务(涉及资金运用),匹配资金来源期限结构和资金运用期限结构,做到短、中、长期的搭配,保证资金的充分有效使用,同时不至于出现瞬间的支付高峰而出现支付危机。

积极拓展融资渠道,建立稳定的资金补充机制。根据资金缺口期限运用信贷资产转让、票据转贴现等长期融资手段,及法人账户透支以及信用拆借等短期融资手段补充流动性。

(三)操作风险

在岗位职责方面,财务公司各业务部门按照职责分离、相互制约的原则设立岗位责任制,严禁一人兼任非相容岗位或独自完成业务办理的全过程操作。在操作规范上,各项业务需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办理,遇特殊事项需按权限审批。对于资金支付建立报备跟踪制度,及时汇总资金计划部以便统筹安排。在资金预算业务上,明确资金预算编制的流程与口径,及时汇总成员单位资金预算,预算变动须按流程审批;建立预算追踪与考核制度,及时对比预算数据与执行数据,并出具有关预算报告。应对集团企业预算进行全面评价,充分落实考核制度。

公司资金流程篇7

【关键词】现金分红投资并购现金流

一、引言

安青松在分析2011年上市公司分红总额的情况中指出,央企、地方国企、民营上市公司预案分红净利润比分别为34%、26%和28%,每股分红金额分别为0.18元、0.13元和0.14元。从分红情况来看,民营企业分红总额最少,但以相对较少的利润实现了每股分红金额和分红净利润比居中水平而高于地方国企的水平。

民营上市公司较为集中的中小板有其自身的特点:公司普遍处于生命周期的成长阶段,ipo的融资作用、ipo后融资渠道的扩展和收购活动领域话语权的增强效果更为明显。在我国还是发展中经济体并处于外部融资成本较高的现状下,为保持经济长期可持续增长,上市公司进行有效率的投资,保持充足的可投资资金就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必要条件。

那么,当现金分红和投资扩张对现金流要求上产生竞争时,上市公司应该如何权衡呢?本文通过对2004―2011年中小板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和投资状况进行分析,认为中小板上市公司存在上市初期轻视并购而重视购建固定资产和现金分红的现象,建议予以引导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二、文献综述

1、现金分红的主要驱动因素。我国上市公司分红格局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受益于控股股东的派现要求和监管机构同再融资挂钩的半强制性分红要求。从控股股东层面来看,由于我国实施的几乎是全世界最严格的限售期规定,在这期间股东减持套现比较困难,大股东有倾向要求在禁售期派现。有学者就发现有大股东通过增加股利掏空上市公司的情况。自2001年起,监管层逐步颁布股利分配的相关政策,并于2008年出台半强制分红的决定,政策起到引导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李常青等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投资者对于半强制分红政策呈现出“预期―失望”的反应过程;计划再融资、高成长低自由现金流、高竞争低自由现金流的上市公司市场反应显著较差,处于快速成长或激烈竞争行业的公司,虽面临资金匮乏的问题,但为了确保再融资权限,不得不在未来年度进行较高比例的现金分红。

2、投资活动对现金流支配权的需求。我国金融体系发展相对滞后,公司融资工具选择比较匮乏,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融资约束问题。为了降低融资约束带来投资不足问题,理性的管理层将会持有更多的现金或节省现金流。连玉君等(2010)实证发现融资约束公司会出于预防性或投资性动机将更多的现金流以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方式留存于公司内部。同时,由于我国存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机制,可能促使公司在上市初期为完成募投项目而加大对购建固定资产的现金投入。陈玉罡等通过对中小板公司ipo后并购和资本支出活动的研究,发现资本支出与并购额两者相比,资本支出所占的比例更高,认为中小板上市公司的发展和扩张模式主要依赖于内部投资增长,外部并购或许是处于高并购行业公司的一种扩张选择。

3、现金分红与过度投资。根据理论,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机制,管理者会偏离股东的利益而采取自利的决策,当企业内部资金充裕时,容易滋生过度投资等损害股东利益的行为。而现金股利的支付减少了管理人员(内部股东)对自由现金流量的支配权,使其失去了可用于谋取自身利益的资金来源,促进资金的最佳配置。姜付秀等(2009)认为管理者过度自信和企业的总投资水平、内部扩张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当企业拥有充裕现金流时,正相关程度更大。国内学者对于现金股利与过度投资之间的限制关系,因对国内资本市场表现出来的特殊情况有不同看法而有不同结论。一方面,有学者发现上市公司存在限制发放股利和促进过度投资的行为,而现金股利可以限制这种过度投资行为;另一方面,李鑫对中国制度背景下的现金股利过度投资的约束功效的实证研究表明,中国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程度与现金股利支付水平无关。

综观上述文献,关于过度投资程度与现金股利支付水平的关系在我国资本市场的表现还未达成一致的结论。本文通过分析中小板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和投资活动的特点,从而对公司资金配置活动的表现方式进行阐述。

三、中小板公司的分红特点

1、现金分红总体水平较高。截至2012年11月30日,深市中小板上市公司共701家。于2004年到2011年期间,一次都未进行现金分红的公司为49家(其中40家公司的上市时间为2012年度),进行现金分红的公司数占比较高,逐年分红公司占比均高于主板分红公司占比,其中2011年主板55.16%,中小板87%。在统计的8年期间,进行过现金分红的公司652家,累计分红1914次,平均2.94每家次(包括年中分红)。现金分红总额924亿元,综合股利支付率为22.63%。

2、持续性、稳定性偏低。在分红持续性方面,以连续5年进行现金分红公司占中小板所有上市公司数的比例作为连续性的度量标准,中小板上市公司连续现金分红的占比逐年有了明显提高,从2008年的5.86%上升到2011年15.02%,但仍然大幅低于成熟资本市场(平均每年保持在20%以上)。分红持续性相对较低的原因之一可能是中小板自2004年开板以来,新增上市公司数量较大,尤其是2010年新增200家的大幅扩容现状,拉低了连续分红公司的占比。但总体上还是受分红驱动因素影响,达成短暂目的后便没有了继续分红的动力。

在分红稳定性方面,以8年间至少进行过1次分红的652家公司为样本,其最大股利支付率与最小股利支付率的差(经过用5年股利支付率的平均值进行标准化处理)作为稳定性的度量标准,中间值为3.33。一般来说,该值越大分红的稳定性越差。而从进行过5年及以上分红的134家公司来看,中间值为2.35,比整个中小板公司的分红更趋稳定,但稳定性仍大大低于发达资本市场(平均保持在1左右的水平)。稳定性差可能与公司未建立完善的长效分红机制,以及成长型公司盈利能力和现金流的稳定程度低有关。

3、行业与公司分布倒置。按证监会的行业分类标准,分红贡献比较高的是成长性较好的如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分别占比8.94%和6%。而传统的行业分红贡献占比较低,如采掘服务业和公共设施服务业分别为0.39%和0.03%。

一般认为,上市时间越短的公司利用资本市场扩张欲望较强、成长性相对较高,而分红则会相对较少,分红公司中上市时间短于3年的公司占比每年保持在60%以上。这种倒置分布,使合理定价上市公司价值较难。

四、中小板公司的投资特点

上市公司的投资活动主要有资本支出和并购两大类,资本支出主要是进行内部投资增长,实现主业的做大做强;外部并购则存在多样化目的,是迅速实现范围经济、规模效应等价值提升的重要途径。

1、并购的支付方式单一。中小板上市公司开展的并购交易不仅限于做大做强主业,多元化经营、进入新领域等在部分中小板并购交易中已初现端倪。中小板公司的并购活动日趋激烈,2010年的并购交易达到自2004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交易的支付方式多采用现金支付,从2010年的情况来看,187笔交易中5笔交易采用股份支付外,其他多采用现金支付,而2011年股份支付进行并购活动的公司为4家。进行股份支付的公司一般交易规模较大,而现金支付方式的普遍运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交易的规模。目前,进行股份支付的交易还不多,但已有上市2―3年的公司采用股份支付进行大额并购的情况出现。

2、上市当年发生并购活动的不多。从2010年的情况来看,中小板上市公司完成187笔并购交易,交易金额超过126亿元,其中股权并购交易事件为136笔。2010年ipo上市当年进行并购事项的公司为32家,占当年新上市公司200家的比例为16%,占比较低。

3、现金支出多分布于分红和资本支出。除2006年外,2004―2011年期间的其他年份分红当年投资活动净现金流出明显比分红上一年放大,这可能与分红公司中属于上市时间为近三年的公司占绝大部分有关。分红后一年投资活动净现金流出的金额与分红当年相比,没有明显的放大或缩减的趋势,但从并购活动活跃度高的2010年来看,分红后一年投资活动净现金流出约为143亿元,大幅度低于2010当年的支出水平。初步说明公司在并购活动当年照常进行大额现金分红的,则会在下一年出现节省投资活动现金流的情况。

五、结论与建议

本文通过分析认为,上市公司的现金分红在成长性公司中分布较为集中,但稳定性和持续性比较低,不利于完善对中小投资者的长效保护机制。上市初期,募集资金的注入解放了公司的自有资金,较多使用于现金分红,而较少进行并购活动,限定用途的募集资金用于募投项目的投入,降低资金的使用效率。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以下建议。

1、不宜设置统一的强制分红要求。中小板上市初期的上市公司分红多,不利于公司本身的持续稳定发展,也不利于降低融资成本和提高资金的配置效率。在不断推动公司分红的过程中,应该考虑不同发展阶段公司对现金需求的差异化特点,不宜设置强制的或者变相强制的统一的分红要求。

2、引导公司合理制定分红计划。强化分红的持续性和稳定性,有利于培养和吸引一批长期投资者,形成良好的分红文化和投资文化。因此,在推动上市公司制定分红计划的过程中,应引导上市公司结合自身发展阶段的特点制定分红规划,并重视分红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3、引导公司利用资本市场做大做强。现金分红是成熟稳健型公司回报投资者的重要方式之一,而成长性公司回报投资者的最好方式并不是现金分红,而是抓住投资机会做大做强,并实现公司价值的不断增值。应引导上市公司充分利用拓展的融资途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实现投资者的价值最大化。

4、鼓励股份支付方式进行并购。在并购活动中,如果股份支付方式使用不足容易造成两个问题,其一,束缚上市公司的资产购买范围;其二,信息不对称而分担资产高估的风险。那么,究其股份支付方式使用不足的原因,部分可归因于定向增发必须经过审核的重组制度,由于审核期间跨度较长,而且上市公司必须委托财务顾问实施定向增发方案,因此收购的成本相对较高,上市公司更倾向采用现金收购。建议对发行少量股份购买资产的并购交易实行更为灵活的监管制度,如实施股东大会批准制等。

【参考文献】

[1]安青松:中国上市公司分红现状与趋势研究[J].证券市场导报,2012(11).

[2]张跃文:我国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决策研究[J].证券市场导报,2012(9).

[3]张文龙、李峰、郭泽光:现金股利――控制还是掠夺?[J].管理世界,2009(3).

[4]李常青、魏志华、吴世农:半强制分红政策的市场反应研究[J].经济研究,2010(3).

[5]连玉君、彭方平、苏治:融资约束与流动性管理行为[J].金融研究,2010(10).

[6]魏明海、柳建华:国企分红、治理因素与过度投资[J].管理世界,2007(4).

公司资金流程篇8

关键词:境外上市;公司投资;融资约束

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892(2007)09-0047-05

一、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随着金融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我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通过境外上市实现国际股权融资,因而中国企业境外上市日益成为金融界一个倍受瞩目的现象。由于政治、经济以及地缘文化等原因,我国企业境外上市地集中在香港、美国和新加坡,其中以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最多。自1993年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发行H股以来,我国企业境外上市的步伐不断加快。截至2006年12月,在香港上市的内地企业高达141家,其中95家在主板市场、46家在创业板市场。

研究境外上市首先要解决上市动因问题。国外学术界对境外上市动因的研究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早期的研究主要是围绕着市场分割假说展开理论和实证分析的。市场分割假说认为,境外上市可以消除投资壁垒和市场分割的负面效应,从而达到分散风险和降低资本成本的目的。Karolp(1998)对这一理论做了很好地综述。iq随着法与金融理论的兴起,学术界突破了传统研究思路,从境外上市的法律“约束”机制、境外上市与全球性招股、境外上市与信息环境的变化等新的视角展开了深入研究。如Lins,Striekland和Zenner(200~)研究了1986-1996年间在美国上市的外国公司,他们发现来自于发达国家的公司在美国交叉上市后,公司投资对内部现金流敏感性没有明显下降;但是来自于新兴市场国家的公司,其投资对内部现金流的敏感程度明显下降。由此他们认为,新兴市场国家的公司到美国交叉上市后,美国市场更为严格的信息披露要求和对中小投资者更好的法律保护,有利于放松这些公司的融资约束。

中国企业境外上市的动因问题一直为理论界所关注。易宪榕和卢婷(2006)认为,国内企业有迫切的融资需求,但近年来为了抑制一些行业过热,政府采取了适度从紧的宏观调控政策,贷款增速回落;而国有商业银行为了降低不良资产也纷纷压缩信贷规模,加上近五年的股市低迷以及投资者对扩容的抵触情绪,国内市场已无法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因此企业境外上市是国内资本市场缺陷下的现实选择。Dsun,tong和wu(2006)也认为,国内市场难以满足企业大规模的资金需求,境外上市不仅可以保证国内市场的稳定和发展,也使国内企业融入了国际市场,改善了公司治理。这些研究表明,特殊的制度背景造成了融资瓶颈,企业因融资需求受到约束而赴境外上市;但这些文献都没有直接研究境外上市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以及上市前后融资状况的变化。本文试图以H股公司为样本,直接检验内地公司在香港上市后,融资约束是否能够放松,以弥补国内学术界在这方面的研究空白。

本文的结构如下:第二部分给出基本理论和实证模型;第三部分检验发行H股后公司投资对内部现金流敏感性的变化;第四部分通过对匹配a股公司的比较分析、H股公司上市前后财务保障比率变化等角度,深化第三部分的分析;第五部分为基本结论。

二、理论基础和实证模型的构建

早期的投资理论假定在一个完美的资本市场中,公司内外部融资是完全替代的,两者之间不存在成本差异,所以公司的投资与资本结构无关。然而,现实的资本市场存在着严重的信息摩擦。由于信息不对称,外部投资者无法衡量公司投资项目的质量,股东会提高投资的预期报酬率,导致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上升;而债权人则会提高贷款利率,或者减少贷款规模。由此,信息不对称导致公司外部融资成本高于内部融资成本。当公司内部资金不能满足投资需求时,外部融资成本越高,公司投资受到融资约束就越严重。myers和majluf(1984)以及Greenwald,Stiglitz和weiss(1984)从理论角度分析了金融交易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对企业融资的影响。

关于融资约束和企业投资关系的实证研究开始于Fazzari,Hubbard和petersen(1988)(以下简称FHp)的经典文献。FHp以公司股利支付率来衡量融资约束的程度。如果公司内外部融资成本的差别不大,则公司会支付较高的股利而只保留较少的留存收益,而当内部资金不足时,公司采用外部融资即可满足投资需求;如果外部融资成本明显高于内部融资成本,则公司会减少股利发放,保留大部分现金流以备新投资之需。因此,股利支付比率越高(低),公司投资的融资约束程度就越低(高)。FHp分别基于投资理论的o模型、新古典模型和加速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模型为:

(i/K)it=f(X/K)it+g(CF/K)it+Uit (1)

(1)式中;表示公司、t表示年份、i表示公司某会计年度在厂房和设备上的投资、K表示期初的权益资本、CF指公司的内部现金流、u真是误差项、g代表投资对内部现金流的敏感性。f分别表示各投资模型中的投资函数,X是其自变量。若f为o模型,则X为公司的tobinQ值;若f为加速模型,则X为公司的销售额;若f为新古典模型,则X为公司的资本成本。

FHp实证结果表明,对于股利支付比率较低的公司,投资与内部现金流之间存在着很强的相关性,说明投资与内部现金流之间的敏感程度可以作为公司融资约束程度的一个衡量指标。

本文在借鉴FHp模型的基础上,建立如下的实证模型来检验内地公司到香港上市后是否有利于放松融资约束:

(2)式中。各变量含义分别为:

iit表示公司i在第t年对厂房设备的投资,本文以公司当年的固定资产净值增加值与当年折旧之和作为i的衡量指标。

pCFit表示公司i在第t年的内部现金流(或称自由现金流)。公司内部现金流的定义通常为扣除非经常项目和折旧前的收入减去现金股利。由于部分数据难以收集,本文用年度的净利润加上固定资产折旧来代替。当公司面临融资约束时,公司的投资与内部现金流之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因此预计系数β1为正数。

List是虚拟变量,上市前取值为0,上市后取值为1。用来控制境外上市事件对公司投资的影响。在香港

证券市场ipo后,公司无论是规模还是业务都将进一步扩大,公司的投资也会增加,List与il之间一般是正相关关系,系数β2的符号为正数。

FCFit×List这个交互项是我们最为关注的变量,如果系数β3显著为负,则意味着在香港上市后,公司投资对内部现金流的依赖程度减少。

opportunityit表示投资机会。经典投资理论认为,如果tobinQ是衡量企业投资机会的恰当指标,而且企业也根据这一指标进行投资决策,那么il与tobinQ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因此预计系数β4为正数。由于本文的样本公司均是在香港证券市场ipo,在上市前没有股价的市场信息,故上市前公司的tobinQ无法计算,我们用公司营业额增长率作为投资机会的衡量指标。

Sdesit-1表示公司i在第t-1年度的主营业务收入,用于控制可能存在的“加速效应”。若公司上一年度的主营业务收入高,则公司本年度的投资额很可能会增加,预计Salesit-1l的系数pj为正数。

Cashit-1表示公司;在第t-1年度的现金(包括货币资金和市场有价证券之和)。公司现金越多,受到的融资约束就可能越小,Cashit-1和it之间应存在正相关关系,预计系数β6为正数,我们用公司年报中现金及等价物这一项作为Cash的衡量指标。

三、公司投资对内部现金流敏感性的实证检验

1、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本文的数据主要来自于香港证券交易所网站(http://省略.hk/)提供的公司招股说明书和年报。招股说明书提供了公司上市之前三年的财务数据,上市之后的数据来自公司年报。由于该网站只提供了1999年后上市的H股公司的资料,甲所以样本选择的时间区间定在2000-2003年。剔除金融类企业后,共有46家H股公司的资料,其中18家在主板市场、28家在创业板市场。在剔除因数据缺失的公司后,最终得到36家公司作为本文研究的样本。

2、单变量比较

由招股说明书和年报我们可以获得36家公司上市前后2年或1年主要变量的观察值。首先考察各主要变量在上市前后是否发生了变化,我们剔除上市当年的数据,取上市前后同样年数的观察值。对于有前后各2年观察值的公司,取其均值;否则取前后各1年的观察值。上市前后主要变量中值和均值的变化见表1和表2。

从表1和表2可以看出,公司投资、内部现金流、增长机会和主营业务收入这四项,上市后无论是中值还是均值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现金存量在上市后有了显著的增加。

3、实证检验

不考虑上市当年的数据,取上市前后各2年的观察值,若数据不足则作缺失处理,这样就可以得到一组非平衡面板数据。我们将采用面板数据回归方法,来检验公司在香港上市后其投资对内部现金流的敏感性影响。

首先我们检验数据是否存在固定效应。在零假设Ho:u1=u2=……un-1下,

(3)式中,RRSS是没有固定检验时候的残差平方和、URSS是有固定效应时候的残差平方和、n是样本个数、t是观测的时期数、K是回归方程中自变量的个数。在我们的例子中:RRSS=6.1661,URSS=2.2207,n=35,t=4,K=7。由F=5.12>F(0.01,34,98),我们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零假设,所以模型存在固定效应。

因此,我们可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回归结果见表3。

从表3可知,交互项FCF×List/ta系数为-0.473,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了检验,这说明公司在香港上市后,投资对内部现金流的依赖程度显著下降。

四、稳健性检验

投资对内部现金流依赖程度的下降是因为ipo所筹集的资金注入了公司,还是因为香港市场更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以及更好的外部投资者保护导致了公司融资约束的放松?下面我们将从两个方面来对这一问题展开分析。

1、匹配a股公司投资对内部现金流的敏感性分析

首先我们在a股市场上寻找相对应的公司。为了增强可比性,公司的选择标准为:(1)两地上市日期相同或只相差1天;(2)只在a股市场上市,没有在其他市场交叉上市;(3)有上市前后年度的相关财务数据。最后我们获得了22家a股公司,数据来源为wind资讯。我们按照H股公司同样的方法进行面板数据回归分析,以检验这些a股公司投资对内部现金流依赖性是否同样下降。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

从表4可以看出,虽然FCFxListta的系数为负,但p值超过0.5,未能通过10%之内的显著性检验,不能认为公司在国内上市后,公司投资对内部现金流的敏感性显著下降。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公司在香港上市后融资约束的放松,它不可能仅仅是因为公司在ipo时筹集了大量的资金。

2、上市前后财务保障比率的变化

如果境外上市后,公司投资对内部现金流敏感程度的下降是因为公司融资约束的放松和资本成本的下降,那么公司上市后会扩大筹资规模,在我们的样本中,公司上市前债务融资是惟一的融资渠道,因此,我们可以对上市前后公司债务比率进行比较。

资产负债率(debt-assetratio,Da)和权益负债率(debt-equityratio,De)是衡量债务比率最常用的两个指标,但ipo所筹集的资金计入所有者权益后,会导致上市后公司的Da和De下降。为了避免这个问题,我们采用经营活动现金流/总负债(oCF/tD)来间接衡量公司的负债比率。oCF/tD属于财务保障指标,oCF/tD和负债比率互为相反,即oCF/tD越低(高),债务比率就越高(低)。

采用本文第三部分类似的数据收集方法,我们得到了29家公司上市前后的oCF/tD,取其差值即获得公司上市前后oCF/tD的变化值。对上市前后oCF/tD的差值(上市后减去上市前)做中值检验和均值检验,其结果见表5、表6。

从上市前后oCF/tD的差值检验中可以看出,无论是中值还是均值都为负,而且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了检验,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公司在香港上市后公司的负债率在上升。

简单的中值检验或均值检验并没有控制影响oCF/tD的公司特征因素。参照Jia,Sun和tong(2005)的方法,我们建立如下oLS回归模型:

oCF/tDi=β0+β1FHiβ2FD+β3Soei+β4ReGi+ei (4)

式(4)中,被解释变量aoCF/tD是公司上市前后oCF/tD之差(上市后减去上市前)。解释变量是代表公司特征的4个虚拟变量:

FH表示上市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对公司的影响程度。若ipo后公司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小于50%,则取值为1;否则为o。

FD表示上市后公司是否聘请了外籍独立董事。若有外籍独立董事,则取值为1;否则为0。

Soe表示企业属性。公司若为国有企业,则取值为1;否则为0。

ReG表示企业所属行业受管制状态。若公司所属行业为受管制行业,则取值为1;否则为0。根据式(4),若oCF/tD在上市前后有显著变化,则回归方程中的常数项显著异于0,检验结果见表7。

模型(1)、(2)、(3)、(4)中常数项均为负值,且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了检验,表明上市前后公司的oCF/tD有显著的变化。由此可见,平均而言,在香港上市后,公司的oCF/tD有了下降;由于oCF/tD与负债比率是互为反方向变化的,所以我们可以推断上市后公司的负债率有了提高。

五、基本结论

根据上面的分析,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后,公司投资对内部现金流的敏感程度有了显著下降,境外上市放松了公司的融资约束。通过对匹配a股的公司投资对内部现金流依赖性的分析,以及对H股公司上市前后财务保障比率变化的分析,进一步支持了这样的观点。

香港证券市场更严格的信息披露以及更完善的投资者法律保护,有利于缓解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减少内外部融资成本的差异,放松公司的融资约束。我们的研究也支持了法与金融研究中通过境外上市改善外部投资者法律保护的主流观点。

公司资金流程篇9

一、当前公司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的使用效率低

针对当前很多公司资金管理现状来看,其最为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资金使用效率比较低,尤其是在资金周转方面更是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问题制约着资金的使用效率,影响其公司更好更快地发展。

(二)内控制度不力

内部控制效果不佳也是当前很多公司资金管理中存在一个重要问题,作为财务管理一个重要方面,这种内部控制无疑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在公司结算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严重的制约着公司资金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管理手段存在问题

公司资金管理水平的提升还需要依赖于相应的管理手段,而这种管理手段的缺陷也正是当前很多公司资金管理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表现,尤其是在具体的资金预算以及资金决算等方面存在的管理手段问题,更是制约着资金管理效率的提升。

二、提高公司资金管理的措施

(一)加强资金预算管理

对于整个公司资金管理过程来说,资金预算管理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确保其后续具体资金管理效果的一个基本前提,具体来说,加强资金预算管理应该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明确公司资金管理目标

对于具体资金预算管理过程来说,首先就应该明确其具体资金管理战略目标,进而为资金预算编制和管理提供明确的方向,对于这种资金管理目标的制定来说,可以采取逐层推进方式进行建立,从月目标到季目标,再到年目标可以逐渐的进行明确,保障其具备较高准确性,实现公司发展的最优化。

2、加强预算的广泛参与性

公司资金预算管理工作具体实施应该充分的鼓励各方面的人员积极地参与进来,不能仅仅依靠具体的资金管理人员来进行预算的编制,通过广泛的人员参与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提升其预算编制的准确性,还能够为后续的预算管理打好基础,使更多的人明确资金预算。

3、严格控制现金流量

在公司资金预算管理中,相应的现金流量是需要重点关注的一个内容,加强对于现金流入和流出的预测分析,确保公司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具备较强的支付能力和经营发展能力,避免出现较为严重的债务无法偿还问题。

(二)加强筹资系统管理

对于公司资金管理来说,资金来源无疑是极为关键的一个方面,而对于这种资金来源的控制和管理来说,筹资系统是极为关键的一个管理方式,通过构建良好筹资渠道,完善相应的筹资结构,确保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具备充足的资金来源,避免出现资金断流问题。

(三)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公司资金管理还应该重点针对其使用效益进行充分的关注,切实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益是保障其资金管理水平提升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切实把所有的公司资金用好用活,避免出现资金管理的损失或者是资金的浪费,具体来说,这种资金使用效益的提升应该重点关注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优化资金配置

资金配置是提升资金使用效益的一个关键点所在,只有合理的配置公司资金,才能够促使其实现最佳的收益,避免出现资金的闲置和浪费,而要想实现这一资金配置最优化目,还应该做好相应的资金预测和分析工作,对于整个的公司资金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是保障其配置效果的一个基本前提条件。

2、合理调度资金使用时间

对于具体的公司资金管理过程来说,通过合理的协调时间关系能够在较大程度上保障其资金的利用效率,避免出现较长时间的资金闲置,充分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和使用价值,并且还应该尽可能的避免出现资金不足的问题。

3、做好资金节流工作

资金节流也是当前公司资金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并且对于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益具备着较强的价值,具体来说,这种资金节流工作主要就是针对公司资金的支出状况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避免一些无用资金的支出,严把关,提升其资金的支出效率,在公司内部倡导节约,并且采取相应的激励政策和手段来提升其节约水平。

(四)盘活存量资金

在具体的公司资金管理过程中,其存在的资金形式是比较多的,比如现金、存货资金、其它不动产以及银行存款等都是资金的主要存在形式,针对这些不同的存在类型来说,重点加强存量资金的盘活工作是极为必要的,也是提升资金管理效率的一个重要方面。具体来说,盘活存量资金应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银行存款的管理

对于银行存款的管理来说,其最为重要的一个管理方式就是要切实做好“勤还速贷”,保障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具备较为充分的流动资金,确保公司发展的顺利,并且还应该提高这些银行存款的利用效率,避免闲置时间过长影响其资金管理效益。

2、提高存货周转率

对于存货方面代表的资金来说,其最为关键的一个处理手段就是尽可能的提升其存货的周转率,避免公司大量的堆积存货,导致资金无法形成有效的周转,尤其是对于一些存货要求比较严格的公司来说,更是应该确保其存货的管理有效性,尽可能的减少存货的时间,避免因为存货较多的问题影响到资金的有效运转,增加公司的可用资金数量,确保其资金流的可靠性。

(五)构建良好的供销关系

在公司资金管理过程中,相关供销关系的构建也是极为关键的一个组成方面,只有确保公司具备一个良好有效的供销关系才能够提升公司资金的周转速度,避免出现存货量过大或者是公司资金不足等问题,而为了实现这种良好供销关系的构建,应该重点针对公司的发展战略进行优化,确保其发展战略制定的有效性,并且还应该切实提升财务管理部门的能力和水平,确保其为公司的发展制定出最佳的方案。

公司资金流程篇10

财务管理的核心是资金管理,集团公司对财务的管理,归根到底是对资金的管理与控制。集团公司规模大,母子公司关系复杂,资金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集团公司整体效益的高低,因而加强集团公司资金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应该客观地看到,目前,我国集团公司在资金管理上还存在着许多不足。本文拟根据资金管理的原则,立足于集团公司资金管理现状,对集团公司资金管理问题进行探讨。

一、集团公司资金管理的主要内容

集团公司资金管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讲,资金管理的内容包括筹资管理(即资金的来源管理)、投资管理(即资金的投向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即采购资金、存货资金、应收账款管理)、现金流管理等。狭义上讲,资金管理仅指资金的筹集与运用、货币资金的计划调度与监控,重点是现金流管理。

1 常规资金管理

(1)资金筹集管理。筹资是集团公司生存与发展的前提条件,公司只有能够以尽可能低的资金成本取得源源不断的资金供应,才能迅速发展并显示出活力。集团公司筹资管理的重点是资金筹措战略,资金筹措战略就是根据集团母子公司内外环境的状况和趋势,对集团公司资金筹措的目标、结构,渠道和方式等进行长期和系统的谋划,为集团整体战略实施和提高集团的长期竞争力提供可靠的资金保证,并不断提高集团的筹资效益。

(2)资金投放管理。集团公司资金投放是指为获得未来的经济利益和竞争优势而把筹集到的资金投入到一定的产业、项目或经营活动中去的行为。投资管理是一项全方位的工作,从横向角度说,包容了企业全部经济活动;从纵向的角度说,它既是企业资金的当前合理运用,又注重了资金的未来合理配置。集团公司对全资子公司和控股子公司的重大投资项目拥有决策权,对重大项目的资金筹措和投放,债务偿还等承担重要责任。

(3)营运资金管理。从会计角度看,营运资金是指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差额,营运资金管理就是对企业流动资产及流动负债的管理。集团公司的营运资金管理主要体现在企业应该投资多少在流动资产上以及怎样进行流动资金的融资。

(4)收益分配管理。集团公司收益分配战略是指合理运用集团公司的财务分配功能,适当集中子公司的收益。集团公司作为子公司的出资人,对全资子公司和控股子公司的收益有分配决策权。集团公司应根据集团发展战略和子公司在集团中的地位、作用及发展状况确定各全资和控股子公司的收益分配政策。对于确定要大力发展的子公司,可少集中或根本不集中其收益;对于要限制或控制发展的子公司,其收益应多集中。

2 现金流量管理

现金流量,是企业现金流入,流出的统称。集团公司现金流量管理就是指对集团公司现金流入和流出的管理。现金流量管理既是对“流量大小”的管理,又是对“流转过程”的管理。通过“流量大小”的管理可以发现集团公司在一定时期内是否有现金净流入,从而反映效益的高低;通过“流转过程”的管理可以发现现金短期循环和长期循环过程中的低效损耗和非增值作业情况,控制生产经营过程,提高资产,收入及成本管理水平,加快集团公司资金的高效率周转。

二、集团公司资金管理的原则

资金管理是集团内部控制中确保资金运作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关键内容。集团资金管理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四点:

1 集中性原则

从国外跨国公司的实践来看,事权可以分散,但财权必须集中。若集团内部没能形成高度集中的资金管理指挥系统,缺乏统一规范的财务资金调控制度,没有统一的信息平台,信息传递渠道不畅,财务数据,资金结算不集中,则集团总部难以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生产经营全过程的相关信息,无法实施有效的管理、监督和控制。集中性原则就是要保证迅速而有效地控制集团全部的资金,为实现集团公司战略目标提供资金支持与保障。

2 协同性原则

协同性原则包括以下含义:一是对不同职能之间的资金投入要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二是对不同产品之间的资金投放要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三是战术资金与战略资金要有合理的比例关系;四是集团内部各部门之间的相互调剂,相互融通资金的关系;五是与集团外部的企业或合作者共同协调和投放资金,达到共赢。

3 效益性原则

效益性原则是指集团应尽可能将资金投放到能提高企业盈利能力的项目上,使更多的资金参与周转。但从货币资金的特点看,求利性必须服从于及时性需要,只有在满足偿债能力和支付能力的基础上方能获取利润,否则企业可能出现支付困难。

4 权变性原则

权变性原则要求企业集团的资金投放与管理不能一成不变,必须及时根据企业外部环境和竞争对手的变化等做出相应调整。

三、当前集团公司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目前,我国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理所面临的一个迫切问题是: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集团企业资金的整体使用效益,使资金得到最高回报和创造最大价值,从而实现整合优势。集团企业的资金管理出现了很多弊端和与企业的发展阶段不相适应的情况,突出表现在:

1 资金运动不透明,违规操作多

集团资金分散存放在不同商业银行的几十个或几百个结算账户上,使集团资金在途数量极大、极度分散,部分资金甚至被违法存放在小金库中,使资金出现浪费与流失。

2 监管力度和时效性不足

集团企业的决策者无法实时收集资金信息,不能随时掌握集团整体资金状况,造成决策延误、控制失效。集团企业内部上下游企业之间容易形成内部拖欠“三角债”。

3 资金短缺与闲置并存

经常出现在集团整体资金充足的情况下,部分集团下属成员单位由于局部资金短缺仍向商业银行借款的现象,从而加大了集团整体财务费用的支出。

4 预算管理难以真正实施

很多大中型公司的预算是不完整或者不准确的,导致预算管理非常困难,一些公司甚至放弃了预算这一重要的管理控制方法。

5 信息不对称

走向集团化的大企业,子公司散布于世界各地,母公司对子公司的管理或多或少地存在管理者无法全面真实地掌握经营数据的问题,使决策信息数据的收集出现高成本和信任风险。

四、加强集团公司的资金管理的途径

1 实施资金的集中管理

资金集中管理是集团母公司对子公司实行监控的一种重要手段。在资金集中管理权限下,子公司也必须有一定的资金自主管理权限,母公司对子公司

的资金管理只能是通过制度和授权或通过董事会间接行使,由统一的资金管理中心对集团公司资金流动实施管理和控制。目前,国内一些大型集团公司通过建立资金结算中心,实现了母公司内部整体资金的集成管理、统一调度和有效监控。资金结算中心统一口径开展银行业务,子公司除保留日常费用账户外,统一在资金结算中心开设账户,这种运作模式激活了子公司账户中的大量沉淀资金,提高了集团公司整体资金运作效率。

2 加强融资管理,拓宽融资渠道

不同的筹资渠道的资金成本不同,只有通过多种融资方式的相互借鉴和融合,才能最终实现降低资金成本的目的。一是依靠资金管理中心实现内部企业相互融资,充分发挥资金管理中心的资金管理作用。根据集团内部各企业的资金状况,灵活调度资金,尽可能在集团内部解决各企业的资金缺口,减少集团外部贷款,节约利息支出,以降低集团整体资金成本。二是利用商业信用融资,具体形式主要是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收账款等,合理运用它们相当于取得了无息贷款。三是在相关法规允许范围内,利用银企合作控制资金,使内部调剂和银行融资有机结合起来。

3 健全预算管理机制

强化资金预算管理,应建立健全全面预算管理机制,切实改变以经营计划预算为主的预算范围单一、资金预算形同虚设的状况,扩大到生产经营、基建、投资、筹资等在内的全面资金预算。同时,要大力加强现金流量管理,高度重视支付风险和资产流动性风险。通过对现金流量的预测,控制和分析,严格控制现金流入和流出,对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进行严格管理,做到按计划用款、按进度拨款。

4 资金信息化管理与业务流程再造相结合,提高营运资金管理水平

企业资金信息是各类信息的交汇点,也是支撑经营决策的基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统一的财务管理软件是先进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的有效载体,也是实施资金集中管理和有效监督控制的必然选择。资金信息化是对企业资金流动进行全方位、多角度、高效和安全监控的有效手段,通过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来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与经营管理水平,切实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