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建筑与设计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1:26:39

医院建筑与设计篇1

建筑空间环境设计与医院建设探讨

以病人为中心的环境设计在医院建设中的重要性

医院是为患者存在的,患者作为其服务对象,除了要治愈肌体上的病患,心理、精神状态的康复,也同等重要。因此,医院在室内外环境设计上特殊需要,越来越受重视,医院建筑与使用者全方位关系的特征,已拓展得越来越宽。环境作为现代医院建筑的一项基本功能要素,已成为医院建筑设计中的关键。

随着对医院模式转变的思考和探索,就医及对医院环境功能价值的重新认识,我国医院设计的观念也在更新,提出了以病人为核心,创造良好的医疗环境,满足病人生理、心理和社会需求的主张。医院的"家庭化""园林化""人情味"逐渐成为现代医院设计的热点。本期策划通过对医院空间环境的要求,论述良好的空间环境设计在建设中的重要性。

医院建筑与设计篇2

关键词:医院建筑,发展趋势,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1、前言

全球范围内医院行业比较新的发展动向有:医疗宾馆、短期住院中心、预产-分娩-恢复(LDR)产科模式、诊疗决定单元、住院前门诊、导向系统。

2、国内医院建筑的发展趋势

2.1预留扩建、改建空间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医院发展的需要,在设计医院建筑时病房部、门诊部、医技部都要留有扩建的空间。在进行总平和立面设计时,预留扩建、改建的可能。

2.2高层化和集中化

随着医院规模的逐渐大型化,土地的利用率越来越高,医院建筑的类型逐渐高层化发展,同时在规模扩大的时候,应保证管理线路的高效率,平面布局向集中化发展。

2.3注重流线组织

在进行高层医院建筑设计时,重视流线组织,普遍遵守以下原则:

(1)医护工作人员和患者通过各自的通道到达各个区域,在平面和垂直的空间关系上予以分流。

(2)患者流线通过多级分流至目的地,如:树状分支在入口处初步分流,分急诊、入院、呼吸科、儿科、传染科、普通科等入口;发挥门诊大厅的主要交通功能,迅速将患者从入口分散至各门诊单元;门诊单元的候诊区域再区分为一、二次候诊等。

(3)为控制院内交叉感染,物流中以洁梯、污梯分别运送物品,并从时间上错开。

(4)人流量大的功能区应设置在高层的下部,如门诊部;人流量少的功能区应设置在高区,如专科门诊、手术中心、办公区、病房区等。同时设计之前应该做一些基础调查研究,如门诊流量的变化特征、医院的医疗特色等,以便对医院日后设计做出合理预测。

2.4环境人性化

医护工作人性化。将传统的高窗台、小窗、大隔离栅栏改为低柜台、开敞式;病房走廊在局部适当加宽,为病人提供康复训练场地及交谈休息场所;加大护士站的空间,为患者和医护的交流提供方便,并可设置分护士台和护士站,减少医护服务半径;护理单元中少床化,欧美国家的病房多以单间为主,我国的护理单元床位数有逐步减少的趋势;护理单元形式多样化,包括家庭护理室、儿童护理室、老年人护理室等,在病房平面布置中增加餐厨、卫生间、会客间、护理间等辅助功能区。

使用改良的灯光和自然光源。减少由于阅读信息或治疗要求错误造成的医疗事故,使用夜间光源降低对休息的干扰。改善通风和天气控制。降低院内感染的可能性,通过窗户和阳台引入新鲜的空气,达到对单独房间内温度和湿度的有效控制。

加强公共服务空间的人性化措施。考虑患者及医护、后勤、探陪等健康人的需求,设置餐饮、咖啡吧、电话亭、休息大堂、中庭等。

室内装修人性化。如选用符合病人心理的颜色,增加软装的应用,应用亲切的标识系统等。

人体工程学设计。病人和员工通道的设计(尤其是最有可能发生跌倒的套间和洗手间),左侧或右侧行走通道的设计,减少工伤设计。

增加正面的影响。提供有趣的设计元素,来降低病人对病痛的注意力,提供给病人和员工的可以看到户外的视点(比如在手术间外面设置窗户来减少疲劳),非诊疗用的摆设可以起到诊疗的作用等。

增加体现医院特色的服务。深圳妇儿医院妇产科住院大楼在设计中,手术层设置了家庭等待室,病房区设置了供家庭使用的厨房、配餐室,体现了对孕妇这一特定患者人群的关怀。

2.5重视节能设计

在现代医院设计中,对节能的考虑越来越被放在重要的地位。节能设计主要包括:平面设计中的用能房间划分、房间采光排布等;立面设计中的窗地比选择和遮阳设计等;剖面设计中的采光、通风考虑等。

2.6数字化、智能化

分散办公。传统医院设计中以门诊大厅为交通核心,不但联系其他功能空间,还担负着挂号、缴费等办公功能,存在着人流拥挤、排队等候时间长、噪声大等问题。采用数字化网络后,可以使挂号、缴费等不受空间的物理限制,医院可以在各科科室附近设置分散挂号、收费窗口或柜台,或者也可以与护士站台结合设置。患者看病可以直接到各层科室,挂号、候诊、就诊一次完成,减少了交叉感染的几率。

自助门诊。自助门诊不需要工作人员参与,管理方便,节省空间。自助机器类型包括:自助挂号机、自助缴费机、自助取化验单区机、自助医保查询、自助医疗费用查询等。病人可以自助完成挂号、缴费、查询功能,不需要工作人员的接待。

2.7造型上追求现代感和时尚感

现代医院在造型上追求现代感和时尚感,材料、颜色越来越多样化,不拘泥于人们以往认知的医院形象。

2.8老医院改建需求越来越大,老年专科医院建筑会有较大发展

国内在老医院改建方面的需求应该会越来越大,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城市的新建区也会有新建医院的机会。在国外,医院设计师是非常有地位的;在国内,设计师的地位也会逐步提升,同时,医院建筑的设计人员也会面临更高的要求。另外,中国的老龄化趋势越来越快,预计老年专科医院建筑也会有较大发展

3、医院建筑设计特点

3.1绿色医院的概念日益深入人心

从大型综合医院到社区医院,绿色医院的概念日益深入人心,同时更注重建筑与当地环境、文化的有机结合。例如301医院海南分院,结合三亚地区的自然条件,在遮阳、通风等方面进行了处理;再如自治区藏医院,设计者充分调研和分析了传统建筑的形式和建筑元素,采用现代建筑的布局形态,把传统建筑的元素运用到现代建筑的布局中,创造了属于时代的传统式建筑。

3.2人性化的理念已被普遍运用

在设计中均充分考虑患者及医护人员的生理和心理感受,尽量为他们提供方便。例如云南省文山州精神病医院新建项目,公共空间、病患空间、医护空间分区明确,病患、医护通道相互独立,既关怀了病患,同时考虑了医护人员;住院楼标准层结合层层退台处理,为医护人员及患者提供了合适的楼层室外活动空间,这对患者的康复是很有利的。

医院建筑的内外环境的人性化则更加注重功能使用的便利性、舒适度,尽量弱化医疗功能本身对患者造成的消极影响,并融入日常生活中的积极因素,如花园、交流、购物、娱乐等功能,以辅助功能提高医疗效果。

3.3县级医院注重流线与功能分区

对于县级医院的建筑设计,其最基本的功能是为大众服务,因此最重视流线的简洁和功能分区的清晰。另外,还考虑到了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如何降低未来的运营成本。

3.4预留发展空间的问题已经引起重视

目前,很多医院建设项目开始重视前期策划,设计方案均从现实出发,又能应对今后的发展变化,使医院建筑有序发展。有些医院建设项目的设计方案预留的空间甚至更细化,例如深圳市滨海医院虽然很大,但是门诊和医技科室都有扩展的空间。

3.5从非专业逐步走向专业

“十二五”期间医院建筑设计一个非常明显的变化是对设计单位的专业性要求越来越高,现在很多院方和建设方都强调医院的建筑设计需要以功能为先导,近远期规划需要协调考虑,也出现了一批在医院建筑设计方面比较专业的设计单位,所以这个期间医院建筑设计的总体特点是从非专业逐步走向专业,设计单位的设计思路也慢慢从应对普通公共建筑走向专业化设计。在“十二五”初期,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都很少采用设计总承包方式,现在则是在内地或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医院项目中都经常被要求使用设计总承包方式。

结语

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在百业待行的同时,医疗市场之竞争日益激烈,随之改变的是医院的建筑设计,医院的空间机能越来越复杂,因而对系统的要求也就更高了,医院设计者们要有使命感,将医院建筑设计好。

参考文献

医院建筑与设计篇3

关键词:综合医院;空调系统;建筑布局

1工程概况

1.1本工程为石家庄市第一医院搬迁项目

建设内容包括门急诊医技楼、病房楼、科研教学楼、综合服务楼、地下车库及公用工程等。总建筑面积216320m2,其中地上153596m2,地下62724m2。门诊急诊楼地上5层、地下2层,建筑高度22.358m;病房楼地上22层、地下2层,建筑高度88.65m。地下燃气锅炉房、空调机房位于院内绿化庭院的地下,地上为种植园林庭院。为一类高层建筑。

1.2本工程地下二层为人防区域

建筑面积为16570m2,分为6个防护单元,战时功能为医疗救护站(2个)、二等人员掩蔽部(2个)和物资库(2个),平时医疗救护站为戊类库房,人员掩蔽部、物资库为小型车停车库。

1.3各层功能布局

门诊、医技楼部分(地下2层、地上5层)。

地下二层停车库(588辆)、直线加速器。

地下一层核医学治疗中心、高压氧治疗中心、医疗服务用房及地下车库(停车458辆)。

一层:门诊大厅、门诊收费、儿科门诊(含儿童输液)、急诊中心(含eiCU)、成人输液中心、国医堂、门诊中心药房、临床医学检验中心、呼吸肠道感染中心。

二层:外科中心、泌尿外中心、神经内外中心、口腔中心、超声中心、影像中心。

三层:内科中心、眼科中心、心血管内科中心、产科中心、妇科中心、妇产手术中心、康复中心、内镜中心、输血中心及中心供应室。

四层:介入治疗中心、iCU监护中心、CCU监护中心、iCU办公区、耳鼻喉中心、病理中心及手术中心。

五层:皮肤美容整形中心、综合Vip治疗中心、体检中心、学术会议中心、信息中心、手术部办公区、手术室净化机房。

病房楼部分(地下2层、地上22层)(如图2)

地下二层停车库(588辆)、库房(战时为医疗救护站)。

地下一层燃气锅炉房、空调机房、太平间、垃圾处置间、消防水泵房、生活水泵房、热水机房、消防水池、吸引机房、商用服务用房、低压配电室、高压配电室、药库、停车库(588辆)。

一层:病房大厅、配液中心、病房药房中心、职工餐厅、职工办公门厅。

二层:康复科护理单元一、康复大厅、营养餐厅。

三层:康复科护理单元二、康复大厅、血透中心。

四层:产科护理单元、分娩中心。

五层:康复科护理单元三、康复训练大厅。

六至二十一层:标准护理单元一、标准护理单元二。

二十二层:涉外护理单元一、涉外护理单元二。

电梯机房层:电梯机房、水箱间、库房。

科研教学综合服务楼部分(地上5层)

一层:科研门厅、科研室、消防控制室、合堂教室(305人)、办公门厅、办公室、会议室、120调度室、液氧值班室、污水控制室。

二层:院活动中心、行政办公室。

三层:职工公寓、多功能厅、行政办公室。

四层:职工公寓、行政办公室。

五层:专家公寓、行政办公室。

2暖通空调专业设计范围

(1)本设计包括的冬夏季舒适性空调系统、通风系统、消防防排烟系统、地板辐射供暖系统的设计。需设置净化空调系统的洁净区域。

(2)建筑热工(建筑专业提供)。建筑外窗、外门、外墙、屋顶均尽量严密并采取隔热措施,体形系数为0.13。屋面的传热系数为0.46w/(m2・K);地下室外墙为1.6w/(m2・K);外墙为0.6w/(m2・K);隔墙为0.8w/(m2・K);外窗采用铝合金断桥中空玻璃6mmLow-e+12a+6,传热系数为2.26,遮阳系数为0.5。窗墙比:东:0.35;南0.48;西:0.33;北:0.44。

3暖通空调专业与建筑专业配合问题

3.1空调冷热源机房设计与建筑园区规划协调

该院区位于石家庄市新建区域,无市政热力管网供应,有天然气规划。经与甲方协商,选择以燃气为动力的直燃式溴化锂冷热水机组做为冷热源。设计过程中,与建筑专业协调,以不影响地下区域停车位等功能为原则,保证满足消防规范要求,将空调冷热源机房并院区医用蒸汽锅炉设置于于地下一层(室外绿地覆土下)。

空调系统根据使用区域划分为四个系统:

环路一:病房楼部分。

环路二:医技、办公科研楼部分。

环路三:洁净空调、急症区、地板辐射采暖系统。

环路四:院区医用蒸汽锅炉。

在设计过程中,与建筑专业协商,采用泄爆口作为设备入口,将烟囱等地面可见物体,与楼梯间综合考虑,设计为建筑景观。既保证了功能,又满足了室外景观要求。

3.2空调风系统与建筑平面协调

(1)地下一层的内走廊和各功能房间按防火分区分别设置机械通风系统,除特殊房间外排风系统与排烟系统合用,送风系统与消防补风系统合用。此项需专用消防风机房,与建筑专业协调,在不影响建筑外立面,避开建筑入口处设置。因地下车库两层,排烟量、补风量巨大,风口距地规范有明确要求。采用竖行风井,风井三层或两层通高,与建筑外立面配合设置风口。在满足暖通专业技术要求的同时,保持外立面风格统一、美观。

医疗建筑,新风系统宜分区域单独控制。为了避免交叉感染,不宜选择新风竖井模式。这就必然造成外立面的风口不规整,有时候会影响外立面造型。为解决这一问题,与建筑专业协调,尽量将新风机房设于固定方向,固定区域。尽量保证外立面新风口、排风口的美观。

(2)气体灭火后排风

地上消防控制室、计算机中心等排风系统均独立设置,兼作气体灭火后排风。所有设置有气体灭火的房间均应依照规范要求设置为下部排风口。本工程设计为依照建筑专业室内布置,风管贴墙角下行,并设置下部风口。既满足暖通专业规范要求,又不影响室内布局。

(3)地下一层太平间单独设置排风系统,伸顶排放

地下一层核磁医学部治疗房间、地上检验科、病理科均单独设置排风系统,经过滤吸附至低于排放标准后伸顶排放。此项均与建筑专业配合设置局部排风井伸顶排放。

(4)门诊、病房楼、科研楼设定风量排风系统

热回收式排风机组就近设于每层,与同区域新风机组联动,实现按需送排风并回收负荷。新版规范对于新风机房的要求,增加了设计难度。本工程因绵延三年设计期,跨越了新版暖通空调规范,消防规范、洁净区域涉及规范的几次重大变动,有各种各样的不利。在新风机房的设计上,与建筑专业协调,尽量与库房等无人房间合用,并由建筑专业调整区域内房间布局,满足新风机房位置的合理性。并尽量避免无必要面积浪费。

3.3防排烟系统与建筑功能协调

(1)正压送风防烟系统

防烟楼梯间地上与地下合用送风竖井,风机风量为地上地下系统总和。新版消防规范还规定,无外窗封闭楼梯间也需正压送风。这两项增加了防烟楼梯间风井的截面积,为建筑平面的调整带来了很大的麻烦。解决方案为围绕交通核合理调整井道布置。

(2)机械排烟系统

各层内走道和地下面积超过50m2的房间,地上面积超过50m2的无窗房间均设置机械排烟系统。地上超过二百平米内房间区域也需增设排烟井。此项提高了对于排烟系统设置的要求,带来对于建筑平面更多的影响。经与建筑专业协调,在不重要房间设置排烟井,风口设于吊顶下,尽量不使用平行风管加风口影响吊顶高度。

4环保设计与建筑环境协调

(1)新风机组采用优质、低噪节能设备并尽量于适宜位置设置新风机房;吊顶式机组采用减震吊架,落地式机组设橡胶减震垫;机组水管与设备连接处设置橡胶接头,送回风管与设备连接处采用防火柔性软管连接,长度150~200mm;吊顶机组安装处的吊顶采用具有一定密度、隔声吸音性能较好的材料,不可采用镂空吊顶。此项设计出于对于建筑环境的保护,尽量避免噪声污染。

(2)空调风系统根据声学计算设置微穿孔式消声器,送回风静压箱内贴50mm吸声材料,穿孔铝箔或无纺布覆面。

(3)空调、制冷机房墙体及顶棚做吸声处理,并采用隔声门窗。

(4)通过专业智能通风系统防止污染空气的外逸,避免空气无组织交叉污染。进行机械式变风量排风同时机械式定风量送风。保证室内空气合理压差,改善室内空气品质,防止污染空气外逸,避免空气无组织交叉污染。核医学等核磁污染房间的排风,处理至低于排放标准后高空排放。

医院建筑与设计篇4

关键词:医院建筑;设计;JCi认证

1.医院建筑的特点

1、开放性和密闭性

医院作为特殊的场所有紧迫的时效性,因此在建筑时,需要完美链接医院与外界,确保医生能及时出诊,就医人员能够及时就诊。此外,还要为伤病人员提供良好休养环境条件,因此,设计医院的建筑时要确保环境的安静和舒适,同时保证建筑设计的密闭性和开放性。

2、医院建筑的特殊性

医院的建筑设计还要深入考虑医院的特殊性。医院面对的人员都是需要及时医治的,因此,建筑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便利快捷的特性,同时也要做好细节工作,确保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避免由于建筑整体结构设计而影响医院工作。

3、医院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性

随着医学的发展,医学技术也是随之不断向前发展。因此,医院需要引进新的技术和新的部门。所以,医院的建筑设计要考虑到这些因素,避免因设计结构过于紧凑而无法安置新技术和新部门。从这个方面讲,医院的建筑设计需要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4、中国医院建筑通过JCi认证改善措施

当前,JCi标准规定了医院要全面进行风险防范和安全监控,特别是问题易发的消防安全、有害物质安全问题、应急预案管理及医用设备维护保障等。JCi标准规定医院要正规管理与病人检查相关的仪器设备,保证仪器性能可靠、来路明确、有操作规程,保证使用人员有相关资质,管理正规,维护制度健全易操作。所有的一切都需要以医院建筑设计的合理性上。由于医院的辅助功能为上,应有足够的亲和力,不可以拒人于千里之外,因此建筑的外在形态要体现出这一点。保证"不突兀、不生硬、不标新立异",建筑风格能够为广大民众所接受。其中,医院建筑中的最基本问题就是明确服务主体,以此来指导医院建筑设计,不管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要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和人性化的风格。建筑设计要充分考虑人的情感、人的感受和需要,建筑师坚持这样的理念来设计医院,合理划分患者、服务者、被服务者、医务人员的空间,以此创建宁静、优雅、富有人情味的医院环境,以满足病人的需求,履行一个建筑师的职责。JCi的认证工作需要中国的医院要做出改善:

1、病房个人领域空间的限定

病人生病住院治疗,内心期望能够不受外界因素的打扰,能够按照自己的心愿去享受支配、医院的环境,保护自己的隐私个性。比如,在有多个床位的病房中,能够随心所欲并依据病人意愿进行变化的设计就能很好的满足病人需求,在明确的个人空间中,来保护好自己的隐私性。

2、公共交流空间的创造

患者组成了社会殊的群体,需要与其他人员进行信息沟通和感情交流。人在生病时,更加需要与外界进行交流,以此来减轻疾病的痛苦,舒缓心理压力,非常有助于身体康复。

3、舒适宜人的声、光、色环境

安静的修养康复环境的创造,既要依赖于医院合理的整体布局,又要巧妙运用病房中的构造手法和建筑材料,避免噪音干扰病人休息。不同的患者来自不同的外部生活环境,因此要消除患者对传统单一白色病房的紧张、恐惧心理,就要营造多彩的病房生活环境。

4、便捷的就医.治疗流线

在大型医院中,就诊人员流量大,频段也更加密集,有着明显的高峰期,因此给患者和家属造成了一定的心理负担和压力,极易产生焦虑不安的烦躁情绪再加之比较复杂的走廊路线、迷宫样的医院内部建筑,会增加患者和家属的不便,不利于病人的康复治疗。所以,医院内的走廊线路设计至关重要,既能够保证医院内部交通高效、线路清晰明了来减缓患者的焦虑烦躁感,也能够减轻医疗人员的奔波之苦,同时减少病人间的互相感染。实现人性化的设计理念,要从建立高效的交通线路体系着手。

三构筑通畅的交通流线

医院交通线路的流畅与否,直接影响到患者就诊流线及医疗抢救的效率和便利。医院的交通线路既应该符合通常的交通组织原则,也应该遵循医院的医疗流程,并能够随时应变医院组织模式的变化,能相应的改变医疗流程。

1、组织便捷的建筑外部交通

医院建筑外部的交通主要可分为车流和人流两种形式。车流具体的还可以分为门诊车流、应急车流、服务车流和出租车车流。人流则可以分为门诊、医护、探视及急救四种方式。

一般来说,医院中的车流与人流交叉的存在,并没有实现分流,通常人车混杂在一起,交通环境状况不佳。而且,人流与车流间、人流与人流间比较难以组织,导致流线错综复杂,影响快速到达目的地。因此,要彻底解决好外部交通,需要做不断的尝试和研究,我们可以借鉴以下几个策略:

(1)设置总平面时可以考虑分设急诊、门诊入口,并为急诊留出绿色通道:借助于当前建筑设计往往把主入口设在第二层的方法,人与车辆分别走不同高度的道路以此实现人车分流,实现立体交叉和分流。

(2)为医护人员留出单独的出入口,实现医患分流。

(3)在人车分流的基础上,考虑到机动车数量的急剧增加,停车库放置在地下。

2、设计流畅的建筑内部交通

内部的人流交通组织是医院建筑功能组织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仅关系到医院的管理模式和医疗组织模式,还跟智能化管理程度、管理的水平有着很大的联系。交通组织的设置,同样要考虑医院的长期发展变化,这样才有利于新的运行机制的实施并为患者提供良好的看病就医环境,更好的服务于病人。在建筑设计中,还要单独划出医护人员的工作区域。同时也要符合细分专业学科、渗透边缘学科、功能区域可耻持续发展和变化的要求,实现以下目标:明确目标、清晰流线、迅速联系、分流医患、各领域分明,最终建立一个为病人服务、方便医护人员工作的良好的医院诊疗环境。

四、结语

一般来说,医院拥有相当复杂的功能,因此,医院的建筑设计会遇到很多的难题。然而正是因为这种复杂性,决定了医院的建筑设计不能反复使用一种模式,必须依据实际需要来设计建筑。也只有如此,才能完全发挥医院的各个功能。在医院建筑设计中,往往会存在设计人员对医院的功能了解不全,造成了在今后的医院使用过程中无法发挥某项功能。这种问题时医院建筑缺陷中的常见问题,一旦缺乏这方面的正确认识,就会不仅影响建筑业的发展,还会影响医院在社会体制中作用的发挥。因此,医院的建筑设计要及时扩展思路,不断开发更多的医院专业的建筑模式,以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同时也为医院医疗体系的建立健全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吴煜明.紧凑复杂地形条件下大型综合医院建筑设计研究『J].重庆大学2012

医院建筑与设计篇5

关键词:中心城区,医院,改建,扩建

中图分类号:tU24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当前经济飞速发展,社会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人们的健康问题越来越重视。国家也大力支持发展公共医疗卫生事业。目前医疗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现有的医疗资源非常有限,仍然不能充分满足广大民众的医疗需求。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医疗需求的增长,很多大型医院现有的医疗设施已经超负荷运转,原有的建筑容纳的医疗功能远远不足,建筑功能不合理等问题日益凸现出来。使得医院建筑的改扩建工作迫在眉睫。

医院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医院建筑具有多变性,医院功能具有复杂性,由于缺乏对医院的使用情况,医疗流程,以及医院的发展需求等诸多因素系统的认识,使得医院建筑的改扩建工作变的非常具有挑战性。

文章主要结合我国现阶段医院建设的现状,特别是在医院改扩建项目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几点看法,为国内医院的改扩建工程实践和理论做一些有意义的探索。

位于中心城区的医院在改扩建工程中存在着一些限制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中心城区医院建筑改扩建项目的用地非常紧张。

首先,中心城区的医院都位于城市的繁华区域,周边的建设已经相当完备,土地利用度高。医院土地范围的扩张一般很难实现。其次,医院最初的发展用地限制条件小,以及后期的加建、改建比较多,普遍缺少系统性的规划。经过多年的发展医院院区很难形成合理有序的秩序。

2、中心城区医院建筑改扩建项目受到周边环境的限制和影响。

中心城区的医院周边建筑比较密集,医院的建设会受到周边环境因素的制约。如用地范围、道路边界、日照条件、出入口的设置等。

3、中心城区医院建筑改扩建项目受医疗功能的制约

医院规模的扩大,合理的医疗功能设置对医院的发展至关重要。医院的功能是医院最重要的部分,直接影响到医院的运营使用与管理。医院的改扩建会使得医疗功能重组,直接影响到医院的高效有序的运转。

4、中心城区医院建筑改扩建项目的流线设计结合院区的整体规划

医院的整体规划是医院发展建设的指导思想,医院的改扩建不仅影响到医院的整体功能布局,而且影响到医院的流线设计,人流、物流、车流的有效组织,影响医院的日常运营。

5、中心城区医院建筑改扩建项目形象与整个医疗院区协调统一

医院建筑改扩建项目的建设,对医院的整体形象会有较大影响。医院建筑改扩建项目是新建项目,既要考虑建筑的时代感,也要与医院的整个院区的建筑风格相协调,形成统一的整体,增强医院的整体形象。

6、中心城区医院建筑改扩建项目的建设不能影响医院的正常运营

医院建筑不同于其他建筑,医院建筑的改扩建项目建设不能影响医院的正常运营。医院承担着市民的医疗、救助、保健,还可能有科研教学的任务,然而一般建筑的建设周期比较长。因此医院建筑改扩建项目需要协调好医院的各个部门,保证医院的正常运营。

结合参与的工程实例:河北省医科大学第四医院项目,谈一谈中心城区医院设计的几点心得体会。

河北省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位于城市的中心区,周围城市用地建设已经趋于饱和。医院用地的范围也非常有限,院区的东面和北面都濒临城市居住区,受到日照条件的限制影响。医院医疗用房面积紧张,院区入口单一,车辆拥堵。北广场交通集中,流线混乱,人车混行,急救车无单独通道。为此我们做了充分的研究,重新梳理医院的医疗流程,对医院进行整体规划,提高医院的运营效率。我们定了以下几个原则:

一、优化更新医疗流程,先进便捷

本项目为中心城区医院的改扩建工程,需要统筹考虑新建建筑与现有建筑的关系,运用先进的医疗流程理念,对整个院区重新规划,使功能布局更加合理,流程先进便捷。

二、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建设环境友好型医院

建设用地较为狭小紧张,同时需要考虑对道路北侧和东侧现有住宅的日照影响。因此要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在保证住院病房和周边住宅的日照、通风条件的情况下尽可能多的利用地上及地下空间。建筑布局尽量紧凑,注意医技病房楼与周边的住宅或其他建筑之间的方位、间距,留出充足的外部绿化及交通场地,避免对周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使新建建筑与周边环境和谐共处。

三、新老建筑对话,空间环境的协调统一

着重从功能角度出发,充分研究新、老建筑的关系。不仅要保证功能的延伸和完善,而且要延续医院的历史文脉,体现对现有建筑的尊重,使新、老建筑在空间形态,建筑高度及建筑形象等多方面协调统一,既体现医院的文化特点,又充满时代气息,整个院区浑然一体,和谐统一。根据建筑的形体与高度,使医技病房楼的形象和医院协调的结合在一起,形成疏密有致、建筑与环境相互融合的空间形态。

四、建设生态节能的绿色医院

通过采用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和室内环境质量控制等技术措施的使用建设节能高效、环境优美的绿色医院。庭院式布局改善建筑的通风采光条件;屋顶绿化提供了人们更多的绿色视野和休憩用地,更为节能和生态。室外园林喷灌技术和透水地面等技术措施的使用达到绿色医院的标准。

五、实现医院优质的空间环境设计

温馨舒适的空间环境有助于病人的康复治疗。室内外空间通过建筑材料、色调及灯光的设计,激发病人积极向上的情绪反应。患者将得到生理、心理及心灵的综合性康复治疗。同时,关注医护人员的工作环境,使他们能在优美的环境下进行工作。通过空间环境的设计能提高医院的综合品质。

六、人性化的服务

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的流线,提供更大的公共空间。增加商业便民服务措施,增加医院亲切轻松的环境氛围,消除病人的紧张感。

七、一次规划、分期实施

本工程是在原有院址的基础上进行改扩建,建设的同时不能影响医院正常的医疗服务。因此方案设计在体现先进、合理的同时,充分考虑实施的可行性,以及医院自身周转的可操作性,合理安排建设步骤,作到“一次规划,分期实施,分轻重缓急统筹安排”。

中心城区医院建筑的改扩建项目,其设计的难度系数较大,需要考虑的因素也非常多。基础资料的收集,以及对医院现状和未来发展的深刻理解都直接关系到建设项目的品质。

参考文献:

[1]李辉.医疗建筑的人性化设计[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13,(01).

医院建筑与设计篇6

关键词:医疗建筑设计;以人为本;人车分流;医患分流

中图分类号:tU2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09-0123-01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医疗设施包括医院建筑的设计给予了更多的关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医疗建筑的设计,时刻要做到“以人为中心”、“与时俱进”,才能不断地提高。以下就是笔者这几年从事医疗建筑设计方面的一些工作经验和体会,以及对医疗建筑未来发展的趋势,来讨论医疗建筑设计如何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这个话题。

一座医院的发展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的发展史。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医疗建筑的设计越来越重视。本文试图涉及以下问题的探讨:走出传统医院建筑设计的观念,引导一条新型的医院建筑设计方向。

一、医院建筑设计中的服务主体

医院建筑设计中最基本的问题就是明确医院建筑设计中的服务主体,指导建筑设计。新世纪的建筑,无论是从物质上还是从精神上“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已是无可争论的。人的需要,人的感受,人的情感是建筑设计时要考虑的第一要素。正确划分被服务者(患者),服务者(医务人员)的空间,创建幽雅,宁静,富有人情味的医疗环境,这是病人的需要,也是建筑师的职责。

近年来,我国医院建设有了空前的发展,但许多新建医院只满足于一般的功能关系,只注重建筑设计的堂皇与华丽,而忽视了对病人的心理与生理特殊性的考虑。

(一)病房个人领域空间的限定

患者因病入院,希望能远离外界干扰,按自己的意愿支配环境,维护个体的私密性。如果在多床间病房的设计中,变化平常布局形式为病人提供明确的个人领域空间,就能更好地满足病人对私密性的要求。

(二)公共交流空间的创造

病人是社会的人,需要与他人进行信息、思想和感情沟通。人在患病的情况下,更需要与他人交流,这样,可以减轻痛苦的困扰,缓解心理压力,对康复极为有利。

二、构筑通畅的交通流线

医院的交通流线是否通畅,直接关系到医疗行为和就医流线的便捷和效率。医院的交通组织,除应符合一般的交通组织原理外,还应符合医院的医疗流程,并充分考虑到医院组织模式的可变性,为医疗流程的变化留有余地。

(一)组织便捷的建筑外部交通

建筑外部动态交通从主要形式分,可分为车流和人流两种。细分可将车流分为急救车流、门诊车流、出租车流和服务车流。人流可分为医护、门诊、急救和探视。

在一般的医院中,车流与人流重复交叉,不作分流处理,往往人车混杂,交通环境恶化。并且车流与车流之间、人流与人流之间也难以有效组织,造成人流流线复杂,不能迅速抵达目的地。

外部交通的彻底解决需要做大量的研究和尝试,我们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法:

1.总平面布置中可考虑急诊与门诊入口分设,单独留出急诊“绿色通道”。

2.留出医护人员单独出入口,突现医患分流。

(二)设计流畅的建筑内部交通

在医院建筑的功能组织中,内部人流交通组织是极其重要的一环,牵扯到医院的医疗组织模式和管理模式,与管理水平及智能化管理的程度有着极大的关系。在交通组织中,也要动态得考虑医院的发展变化,为新的运行机制留有余地。

创造出良好的建筑就医环境为病人服务。在设计中,应明确医护人员完整独立的工作区域,符合专业学科细分,边缘学科渗透,功能区域可变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最终达到如下目标:目标明确、流线清晰、联系迅速、医患分流、各自领域不被穿越,建立一个以病人为中心,医护人员方便使用的医院诊疗环境。

尽管医院的使用功能十分复杂,然而,没有一种不变的医疗模式可以引导医院建筑建立一套固有的设计模式。使用功能的复杂性,不仅在于它的多样性,复合性,更重要的是它的可变性,即可持续发展的特性。

医院建筑与设计篇7

关键词:医院;建筑设计;探讨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不可否认,医院的使用功能十分复杂。然而同样无法否认的是:没有一种不变的医疗模式可以引导医院建筑建立一套固有的设计模式。使用功能的复杂性,不仅在于它的多样性,复合性,更重要的是它的可变性,即可持续发展的特性。即使认识了这些功能的全部,有时也会因为某些认识是基于一种主观的经验,缺乏必要的科学评估和前瞻性的技术分析,而忽视了功能内在的动态发展规律,从而使医院建筑设计陷入误区。设计人员只有充分了解并考虑到医院的运行模式及发展趋势,认真分析医院切实可行的建筑形式,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打开设计思路,敢于尝试新的医院格局,才能设计出能顺利运行的医院建筑,实现可持续发展。

1在前期策划阶段必须完成的几项任务

1.1在项目的开始建筑师就应该参与可行性研究过程,对建设项目的必需性及可实现性进行分析。医院建筑相对投资大、要求专业全面,一旦某方面考虑不周会造成较大经济损失,所以应全面了解(或协助院方分析)医院对建设项目的规模、档次的实际定位,以及建成后要达到的目标。

1.2在选址程序之前,应对建设项目的构成与面积分配有一个大概分析估算,获得确定建筑物(群)大致体量、高度、占地面积等总体规划条件的第一步信息;在选定建设用地后,应针对医院建设项目特点提出对医院用地基础设施现状的要求以及医疗设备设施的要求、了解医院用地和周边城市道路、市政设施现状条件,获得确定建筑物总体规划条件的第二步信息。

1.3设计前期另一个重要工作是分析和决定项目建设的阶段目标,即确定医院建设发展的近期远期目标。这有利于我们全面的分析研究问题,使工作具备前瞻性,使近期建设在建筑、设备设施等各方面为远期发展留有余地。

2医院建筑设计中的服务主体

随着社会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水平的追求和对医院设施、环境的需求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医院的功能不再是单纯追求治疗疾病的唯一手段,还要通过病人的心理的和社会的需求营造一个方便、安静、祥和、温馨的环境。医院的环境对病人的生理和心理有着特殊的治疗作用。医院建筑设计中最基本的问题就是明确医院建筑设计中的服务主体,指导建筑设计。当代建筑,无论是整体规划,还是单体建筑的外部设计或内部功能,无论是从物质上还是从精神上“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已是无可争论的。人的需要,人的感受,人的情感是建筑设计时要考虑的第一要素。以这样一个理念,建筑师为医院设计,它既要满足医院内部医疗技术功能各部分合理管理、操作的体系;又要正确划分被服务者(患者),服务者(医务人员)的空间;同时,要有一个具有医院本身内涵与地方特色的造型,创建幽雅,宁静,富有人情味的医疗环境,这是病人的需要,也是建筑师的职责。近年来,我国医院建设有了空前的发展,新建与改扩建任务不断增多。但许多新建医院满足于一般的功能关系,只注重建筑设计的堂皇与华丽,而忽视了对病人的心理与生理特殊性的考虑。

3医院建筑设计应克服我国现代化医院发展的盲目性

回顾我国医院建筑设计发展的历程,虽然取得可喜可贺的成绩,但医院建设急剧发展亦带来规划建设上相当的盲目性。如不顾实际情况,盲目扩大规模、盲目追求高标准、高层数、大气派等现象,建设观念上的误区需要辨清。

4我国医院建筑设计现代化的发展

现代化医院应表现在医院医疗技术装备的先进性,管理的科学性,护理素质的高层次,以及医疗服务与建筑环境的有机结合等方面,缺一不可。建设符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化医院是我国医院建设的必由之路,片面追求高标准,医院养不起,病人住不起。现代化医院应加强医疗装备的先进性;洁净标准;采用科学合理的医疗运作模式;更新设计概念;社会化,紧跟发展需求。医院建筑设计概念更新体现在功能环境、卫生环境、空间环境、人际环境的设计,如:

4.1总体布置适当集中,以利于发展、节能、交通与管理;

4.2争取良好朝向应以自然通风、采光(能采取自然环境的,不取人工环境),避免暗室出现,建设新时代的绿色医院;

4.3外部简洁内部舒适考究,注意色彩运用,环境雅致,空间宜人,营造家庭气氛;

4.4选用适当的建筑模数,护理单元、规模化,建筑设计具有通用性,为未来的发展变化做准备。

5建设智能化医院建筑

建筑智能化是实现医院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因此,建筑智能化在医院建筑设计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正逐步改变着医院传统的管理模式和医疗习惯,也影响了医院建筑功能布局和设计要求。由于综合布线和电脑技术的应用,一些综合性医院改变了传统的集中挂号,收费方式,采用分散挂号,收费方式,简化就诊手续,减少了病人往返路程,使门诊,挂号大厅的布置方式随之改变。另外,处方电脑化的实行,缩短了病人取药的时间,对中西药房侯药空间设计也产生了影响。医院的一切运行和原理都离不开计算机,因此,信息中心真正成了医院的心脏。它的位置选择,建筑布局,电源保障以及多层次的保护,成为医院建筑设计必须重视的问题。

6构筑通畅的交通流线

医院的交通流线是否通畅,直接关系到医疗行为和就医流线的便捷和效率。医院的交通组织,除应符合一般的交通组织原理外,还应符合医院的医疗流程,并充分考虑到医院组织模式的可变性,为医疗流程的变化留有余地。

6.1组织便捷的建筑外部交通

建筑外部动态交通从主要形式分,可分为车流和人流两种。细分可将车流分为急救车流、门诊车流、出租车流和服务车流。人流可分为医护、门诊、急救和探视。在一般的医院中,车流与人流重复交叉,不作分流处理,往往人车混杂,交通环境恶化。并且车流与车流之间、人流与人流之间也难以有效组织,造成人流流线复杂,不能迅速抵达目的地。外部交通的彻底解决需要做大量的研究和尝试,我们可以从几个方法考虑:一是总平面布置中可考虑急诊与门诊入口分设,单独留出急诊“绿色通道”;二是利用目前建筑设计中主入口往往设在2层的做法,考虑人车分流,人与车流分别利用不同高差的道路,形成立体交叉,立体分流;三是留出医护人员单独出入口,突现医患分流;四是充分考虑机动车拥有量的大量增加,结合人车分流,将停车场库放入地下。

6.2设计流畅的建筑内部交通

在医院建筑的功能组织中,内部人流交通组织是极其重要的一环,牵扯到医院的医疗组织模式和管理模式,与管理水平及智能化管理的程度有着极大的关系。在交通组织中,也要动态得考虑医院的发展变化,为新的运行机制留有余地。

7结束语

步入21世纪,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医疗保健服务提出更高要求。医院建筑的设计也随着社会要求的变化,出现了新的理念与手法,适应建设现代化医院的需求。但医院建设如何根据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状况,充分考虑世界医疗发展趋势,以及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值得建筑师以及相关人士深入探讨。通过几个医院建筑设计中的问题的探讨,更新传统医院建筑设计中的一些观念,防止设计中走弯路,利于医院建筑的实施和使用。

参考文献:

[1]陈薏珊.浅谈现代医院建筑设计中的几个问题[J].安徽建筑2010,(05).

医院建筑与设计篇8

现代医学的发展模式趋向于生物—心理—社会等几方面的系统化协调发展,与之相适应的,未来医疗建筑的发展也需要在掌握医学科技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前瞻性地提出系统化解决方案,使医疗建筑从片面的功能性设施回归其内在本质:即人们所熟悉、适应、安心、信任甚至乐在其中的场所。这种发展趋势要求以一种综合的方式来统一处理各种问题和需求,各个方面的解决方案都围绕着中心目标展开,从而形成具有高度完整性、一致性,功能、内涵相互融合和转化的总体设计概念,这就是医院规划和建设的系统化设计思路。

关键词

医院建筑?系统化?融合?转化

abstract

Developmentmodeofmodernmedicineisthesystematiccoordinateddevelopmentofaspectsofbio-psycho–social.thereforefuturemedicalbuildingdevelopmentneedsforward-lookingsystematicsolutionsbasedonthemedicalscientificdevelopment.makethemedicalbuildingacomfortable,secureandfunplacedespiteafunctionalfacility.thisdevelopmenttrenddemandsacomprehensiveapproachtodealwithallkindsofissuesandrequirements,allsolutionsarefortheobjective,andformamasterplanningconceptwhichiscomplete,consistent,anintegrationandtransformationoffunctionandconnotativemeaning.thisisthesystematicdesignapproachofhospitalplanningandconstruction.

Keywords

Hospitalbuilding?Systematize?integration?transformation

doi:10.3969/j.issn.1671-9174.2012.08.001

医疗建筑由于其功能的复杂性、使用的特殊性,使业主与建筑师在进行规划和设计时,首要前提就是满足医院的医疗功能需求。从许多医疗建筑的最终实施结果来看,这一特性成为医院是否符合要求的衡量标准。

在从事医疗建筑设计的建筑师中,往往出现两种不同的设计思想,一种是集中精力于医疗功能布局是否得当,以合理的医疗工艺流程为设计的首要内容,其次才是建筑空间形象、环境品质甚至文化内涵等方面的表达;另一种则是以建筑形式为主体,强调建筑自身的特点而将医疗功能被动地顺从于建筑空间、形象。

这样两类设计方式和思路,都是独立、片面地对待医疗建筑的各类关系,仅满足某方面需求,而建筑的功能性和适用性并不能很好地协调统一。

在具体的医院规划和建筑设计中,系统化设计思路主要体现在围绕医院预期的发展目标和既定的医疗功能需求,互动地分析和解决问题,从实现医疗功能、促进患者使用、传达文化内涵等多个角度提出设计思路,采用适宜的建筑技术与措施,并创造性地归纳整合为一个精简、明确的表达形式,能够涵盖各个方面,使医院建筑的不同特性自然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系统化设计思路和方式要求建筑师对医疗建筑的基本特性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并能够运用建筑设计的多种方式充分表达设计意图。在医疗建筑中,建筑形象、空间环境及文化内涵对使用功能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除了实现核心医疗功能外,好的医疗建筑在使用上满足高效、便捷、安全的同时,为使用者提供舒适、轻松的环境,也能够相辅相成地发挥促进治疗的作用。

因此,医疗建筑的设计起点,应采用整体规划与设计的视角,采用系统、全面、互动的方式,视点互换、兼顾全局,从功能流程、使用环境、心理感受等不同的角度提出和检验设计思路,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这样就能够在设计的各个层面和阶段保持建筑功能、形式、内涵等方面的整体协调性,达到形态自然、有机融合,最终确定的设计方案也会比较全面、成熟。

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2号综合楼的建筑设计中,我们将系统化设计方法贯穿了方案形成的整个过程和各个方面,最终形成建筑个体与城市环境、医疗功能与医院形象、使用要求与心理感受协调一致的整体化方案。

一、项目概况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大型综合性医疗机构。医院北临黄河风景线,南面市交通枢纽,地处兰州市的中心地带,院内建筑历史久远,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将要建设的新住院综合大楼位于一号综合楼西侧,计划新增住院床位1600张,同时包含医疗、教研、学术及后勤综合服务等功能,总建筑面积超过120000m2。

项目建设的基本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是:建设用地狭小局促且有较大高差,周边环境复杂,周围建筑的日照遮挡、视线干扰、安全间距等限制较多;建筑体量庞大,功能内容复杂;总体解决现有院区存在的交通、卫生控制、使用混杂等问题,并由此带动整体医院环境品质的提升;医院历史悠久,在现展中传承文化精髓并确立新的医院形象;人性化医疗环境如何在紧凑复杂的功能格局中得到体现并形成鲜明特色。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在设计中归纳出几个方面的需求和与之对应的目标,全面、互动地进行系统化设计。

医院建筑与设计篇9

【关键词】环境功能创新医疗建筑

[abstract]amanifestationof"humane,personalized,ecologicalmodernization,"theexpansionofthehospital,the"Street"introducedtheconceptofspacedesign,aclearemphasisontheconvenientwayformedicaltreatmentandrecycling,tomeetthehealthcareprocess,patientandmedicalstaffcareandrespectforthesurroundingenvironment.

[Keywords]environmentalfeatures;innovativemedicalbuilding

引言

现代医院建筑不仅满足正常医疗服务的要求,更要设计成使患者既可康复又可疗养舒服的神奇之地。电脑化、信息化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一种不可或缺的发展形式。人类的社会心理及行为等各个方面均受到了新技术的强大冲击,而医疗模式也必然要和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这就同时要求我们建筑设计师对传统医院建筑的总体模式有更新的设计要求和构思。医院这个社会特殊和极为重要的体系也正在向集团化、规模化的方向过渡和发展,不再只是门诊加住院的简单组合。

1、工程概况

本方案总建筑面积123556m2,总床位为1265张,20层的板式楼,门诊楼为5层,建筑高度84.6m。安徽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大楼位于原址东北角,四周均为城市道路。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是市政府投资的重点项目,但是给院区用地面积十分紧张,所以在设计时尽量做到布局紧凑,用集中式布局来获得最大的环境效益,从而避免用地紧张等不利因素。另一方面,既充分利用有利的地理位置条件,达到现有的规划条件,又可兼顾医院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2设计原则与理念

2.1设计原则、目标

充分尊重和利用自然环境。建筑群体形态适度处理好集中与分散、体形与城市之间的关系,保持建筑与环境之间的生态渗透。注重建筑细节的“以人为本”设计原则。设施的设计以患者的需求为标准,以医护人员的关怀为中心,确保空间环境舒适、安全。

基于“三节”(节地、节能、节俭)的可持续发展设计理念,为医院将来的发展预留一定的空间。医疗城市空间的设计原则,注重内部空间结构的明晰性和逻辑性,内部医疗流线组织基于“医院街”的空间架构展开,科学地解决好人流、物流的组织,各功能区之间保证全天候、无障碍通行。注重第五立面的设计。把复杂的屋顶设备与屋顶绿化统一起来,既强化建筑的整体造型,也加强了建筑通风和防热效果,同时也为今后的扩建预留空间。适应性设计原则。功能区内的建筑空间采用标准化建筑设计方法,满足医院专业功能的灵活性和互换性。

2.2建筑设计理念

芜湖市综合医院的设计充分考虑到综合医院设计的特点,体现“人性化、个性化、生态化、现代化”的设计思想,将“街”的空间概念引入设计,强调对便捷明确就医方式的再造,对医疗流程的适应,对病人及医务人员的关怀和对周边环境的尊重。以文脉相承的城市观协调建筑与周边的功能关系,创造山灵水韵的“绿海方舟”的景象。以城市观组织部门流线,外部通过道路与建筑间的灰空间――广场,将综合门诊楼、医技楼、住院楼进行有机组织,医院内部通过三度灰空间――医疗街,将门诊各科室、医技各科室、住院建立直接便捷的联系。

3、总平面规划

本方案利用两个广场(门诊入口广场、住院绿化休闲广场),两条道路将整个医院分为三部分:医疗区、行政后勤区、康复区。同时,利用一条轴线(沿医院街延伸)结合原有连廊,将医院医疗、行政后勤和康复疗养区紧密联系起来。

3.1基地分析

本工程建设用地位于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原有院区内其中黄山中路道路红线40m,建筑红线60m。渡春路道路红线18m。九华中路道路红线40m,建筑红线60m。镜湖路道路红线约13m。基地现状,沿基地范围内基本为平地。地块内自然环境和绿化经过人工改造美化。

3.2规划设计构思

总体布局采用基于直线医院街“枝状生长式”的空间形态,病人到达各功能区之间的距离最短,保证医院的使用效率和经济性。景观绿化的设计以闹市中的康复花园为中心,依托西面镜湖,设计为方便病人活动的人工花园和园景。以贯穿东西向的医院街构成院内主体交通架构,达到医患分流、洁污分流的目的。平行18m大道作为对外出入口的联系道路。地形利用:由于现状已对地形进行了部分改造,所以本方案为保护自然地貌,对其略加改造后地形为从东向西为递减式,以减少地形对沿街主体建筑的压迫,而其余均保留自然状态。门诊主入口位于整个医院的中部,主入口处的主门厅是整个医院的中心,病人方便可到达医院各功能区。

3.3总体布局

明确功能分区,洁污分区。医院整体分为生活区(清洁区)、门急诊住院区(半污染区)、感染病区(污染区)三大区。门诊是医院最前沿的窗口,是接触病人最早、最多的场所,门诊部具有功能、流线、使用人群复杂的特点,因此将门诊部布置在东南面,全年主导风向的侧风区域,感染门诊病区位于基地西北角,位于全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区域,脱离综合门急诊部、医技部、住院部体系,单独设置,与其他各区通过室外庭院、道路分隔开、自成一体,控制感染人群在病区内部完成就诊、检查、治疗等全过程。

3.4道路交通

本医院的交通实行人车分流、人货分流、洁污分流、医患分流。基地主要出入口安排在南面大道和东面大道,南面临规划道路设置后勤生活次入口。内部形成环形机动车通道,停车场主要设置在北面及南面的后勤生活区。人流主要出入口安排在南面,地下车库出入口安排在门诊楼的东南端。医务人员和后勤供应从医院街的西入口进入。传染病入口独立设在西南面的传染病大楼,污物出口靠近住院大楼的北面。基地内部设计4m宽的内部环形紧急通道,供突发事件和火警时使用。东北面广场的庭院将城市的过街人引入医院。

3.5绿化系统

除地面集中绿地、内庭院绿化及道路绿化之外,还利用各标高层的屋顶形成立体化的绿化体系,屋顶花园可作为病人康复的活动场地。利用芜湖自然生态保护得比较好得条件,结合镜湖设计为供病人使用的康复花园。结合场地设计为人工绿带,庭院保留自然树木,形成人工与自然交相辉映的生态环境。

3.6发展规划

充分考虑医院的可持续发展趋势,后期建设可根据医院的需要作为门诊、医技、住院功能的扩建,发展用地的预留在布局上充分考虑交通联系,布置在医院街较集中的一个方向,使得发展前后的外部空间和建筑造型更为有机,符合原有布局的一致性。

4、总体环境设计

医院是患者治疗、康复;医生工作、休息的场所,患者在医院里有着许多共同的需求和生活规律。医院环境的优雅、美丽、宜人将给患者和医护人员留下终生难忘的美好印象,均质、优美、共享、有序等是医院建筑设计的特点。针对患者和医护人员在医院中治疗、康复、休息、工作、交往、娱乐等多种活动,以及对安全感、私密性、环境氛围的综合要求,医院整体环境设计要能考虑各方面的不同因素。空间环境品质会影响人的行为及生活形态,患者和医护人员居住的空间及环境所反映的内涵,与患者的治疗、康复息息相关。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就是在这一指导思想下因地制宜,设计为一个园林化的景观医院,为患者创造最佳的就医环境,使他们于医院的每一处都能感受到自然之美。

5、单体建筑设计

5.1平面空间格局

平面设计原则、医患分流原则、洁污分区原则、以人为本原则、弹性设计原则。平面设计贯彻“枝状生长式”空间的设计概念,适应医院复杂的功能系统,使医院空间获得紧凑的功能、优良的通风采光,利用南北向“医院街”的简明性实现内部空间的易识别性,并形成整体交通核心。各功能区按资源共享的原则,根据医疗流程设计为既相互独立,又紧凑联系的整体。

5.2医疗功能分区

5.2.1门诊部用“医疗城市空间”的原则进行流线设计。将整个建筑群体按一个年门诊量40万人次医疗区的原则来设计,按出入口是城市的门户,洁污分区,便于管理,采用街巷院场式的综合布局,由建筑组成街(医疗街),巷(各科室),院(室内外庭院),场(各候诊、休息处),室(各诊疗、检查场所)等空间,流线设计体现“高明度”与“低密度”的特点。

5.2.2急诊部急诊与急救分设,急救车可开入抢救厅,急救区内设应急手术,检验与治疗,并设“绿色通道”,通过专梯与上部的手术中心联系,赢取宝贵的挽救生命的时间。急诊区内设独立挂号收费区、取药区、诊疗区(各科诊室、治疗室、检查室、输液室、留观室、监护室),使得诊疗、救治工作“一体化”,避免急诊病人来回奔波。

5.2.3医技部医技部安排在急诊部上侧,为独立的单元块,分别通过医疗街与门诊部、连廊与住院部联系。

5.2.4住院部住院部共30个护理单元。每层设2个护理单元,内廊联系南北病房,走廊中间布置了医护人员空间和护士站,以便最快捷的服务各个病室。医务工作区与病室区分开设置,独立成区,设置在北面,将朝向景观好的南面让出布置病房,使得远处的山景引入室内。医务人员与病患通过分设的医务梯和病床梯到达各病房层,实现医患分流,互不干扰。消毒供应中心的医疗物品和住院部首层营养食堂的食物经中央洁梯到护士站和配餐间,再由护士分发到各病室。污物及尸体通过两端的污梯送至地下层,再经过污物出口运出基地。

5.2.5地下一层地下室分区明确,分为机动车停放区、非机动车停放区、洁净物品存放区和污物存放区。洁净物品存放区设于南端,位于住院部的下部,有效地缩短了物品的运送流线;污物存放区设于西端,各区域的污物则通过垂直污梯送至地下室,经地下室的污物通道运至污物存放处,再由污物出口运出基地。洁净物品存放区和污物存放区之间通过车辆停放区分隔,就诊病人存车后可通过联系上层各功能区的垂直交通核到达其目的地。

6、建筑风格与立面造型

建筑造型在严格遵循总体规划方案的前提下,力求创造出富有清新气息的现代新型医院建筑,同时也保持了在地段文化上的延伸性,无论在建筑的构成,材料细部的色彩方面都着重体现其与周围景观的协调和尊重。建筑尽量沿主要街道布置,最大可能的占用城市道路面。住院大楼两单元像两只手相扣,紧紧组合,使建筑最大面向南面和西南的镜湖展开,体现出对城市和镜湖景观空间的协调。同时使住院大楼的病房获得最佳景观和最佳朝向,南面的主广场也具有了空间的延续性,形成独特的城市环境空间。还在弧形面设置了遮阳板,形成了垂直方向的韵律感。在建筑的顶部设置了挑板框架,形成开敞的“廊”式观景休息空间。立面的开窗形式为简洁的条形带窗,强调建筑水平方向的韵律感。外墙采用统一的干挂浅色石材,其与周围建筑在色系上是统一的。但在整体形象上不强调其“新”,而在材料的西部做法及色彩等方面着重表现建筑的厚重感与现代感,并注重整体协调性,形成大气、谦和的建筑形象。使建筑在整体上与有悠久历史的镜湖及周遍环境建筑相协调,成为镜湖景观的一个背景和局部的亮点。

结语

以简洁、清晰的现代形象表达现代综合医院的内涵,力求打破传统医院冷峻的传统形象,赋予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新意义,形成轻快、活泼而富于标志性的形象特色。建筑形象强调整体感和节奏感,并注重第五立面的设计。其白色调的现代造型大方得体,方舟形象的病房楼形成了主体的识别性,建成后将成为新院的标志性景观。

医院建筑与设计篇10

关键词:医疗建筑、设计、原则

引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医院的建筑设施已经深入人心,所以医院的建筑设计成为人们最为重视的地方。医院建筑设计应以功能为主,以医疗流程分析为辅。在设计的过程中,要注意功能分区、多样性、建筑空间的合理设计,为人们提供专业化的服务。

1.医疗建筑设计的现状

1.1无计划的扩建医院规模

我国医疗建设的发展逐渐的提高,尤其是改革开放二十年以来。这与现阶段人们的需求相比已经出现了一个供过于求的现象。从而导致一些医疗门诊人数减少、病床和医疗设备利用率不高。因此,对于医疗建筑建设,如果规模预测不合理,盲目扩大规模,就会使机构臃肿,人员超编,效率不高,加重病人的负担,也势必造成医疗业务的萎缩。所以,医院规模的预测,要综合考虑经济基础、人口增长、服务半径等多种因素。医疗的规模建设应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根据疾病发展趋势和人口发展变化速度的快慢,计划未来的10-20年全社会的医疗服务的需求量,以及按功能、技术特长和所处的地理位置,确立其在三级医疗保健服务体系的地位、任务和服务范围,充分发挥资源的利用。

1.2盲目建造高层

大型的医疗建筑机构一般集中建设在人口比较密集的市中心,由于城市用地紧张,导致了很多地方采取了集中式的高层或超高层建设模式。这就使许多建设方以为高层即现代化。高层建筑、全空调式成为现代化的标志,使人们对认识上产生了很大的误区。高层医疗建筑遇到的一些弊端:难以解决安全自救、隔离传染、高造价、高维护等问题,而且对许多医疗业务而言,水平联系与垂直联系相比较,水平联系更方便快捷。

2.现代医疗建筑设计的要求

现代化医院建筑应具备的条件也发生了转变,即从建筑场地、建筑功能、建筑设备、医疗配套设施、医院卫生等条件,向更高条件转变,对于它的要求也逐步的改变。

2.1满足医疗功能要求

医疗模式从“生物”到“生物心理社会”的转变,这种模式的改变使医院管理体系、医疗体系建设的观念发生了改变,同时也使医院建筑的建设观念发生了改变,传统医院建筑的医疗功能设置,已不能满足医院发展需要。围绕着“以病人为中心”展开的创新理念,如医疗质量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医院经营管理的低耗、高效等,已对医院的建筑提出了新的要求。医院建筑在满足医院卫生学要求的前提下,还需满足各医疗学科发展的专业要求。“医疗功能”重新整合、调整,需达到“整体功能”分区科学、合理;横向、竖向交通流线(包括人流、物流、车流)建筑设备的设置要求科学、经济;医疗设备仪器、医疗专用设施设置要求科学、合理:新的设备设施(如自动化传输物流设备、空中急救直升机坪台等)设置能够加强医院整体功能。同时,医院建筑还需满足“具体功能”争取良好朝向应以自然通风、采光;外部简洁内部舒适考究,注意色彩运用,环境雅致,空间宜人,营造家庭气氛;选用适当的建筑模数,护理单元、规模化,建筑设计具有通用性。

2.2绿色环保建筑要求

绿色环保建筑能够使医院改进治疗效果、降低成本。至少增加了自然光线和景物,改善了室内空气质量,并且减少了医院里的有毒化学,这是一个至关紧要的问题。因为医院依赖强力消毒剂,并且在工作人员中出现高比率的成人哮喘。绿色建筑设计以能源、资源、废弃物、建筑材料、灾害、文脉、室内环境、灵活性、技术为设计目标和原则。医院绿色建筑,不单纯是室内外的绿化、污染水的处理、有害气体的处理、医疗生活废弃物的处理、建筑及建筑装修使用绿色材料,而是要考虑致力于维护病人的安全;致力于更好的病人结果;致力于维护工作人员和医生的安全;使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目标和原则在医院建设中充分体现。

2.3满足人性化要求

在医院建筑设计中,运用新的设计理念DD融合现状,面向未来的建筑,便于使用与管理的建筑“以人为本”,人性化建筑。人类活动与建筑形体空间也存在密切关系,而人类个性化需求向多元化发展,表现在医院建筑建设,在人体工程学、社会心理学、健康权、隐私权等方面,需充分体现“人性化”要求。这具体体现为“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幻觉”的美感。在医院建筑设计、施工中,设施按照“人体工程学”设计,针对设备、仪器、设施使用人群的情况,对其“特殊性”具体设计。医院的设施,应满足不同人群的使用要求,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尤其要注意残疾人无障碍设施的设置。需求多元化,病室、诊室、检查诊疗等空间,就应按照多元化的需求设置。医院设计要突出自身的个性特征和环境优势,强调内在功能美与外在形式美的有机结合,以求在建筑与自然的结合上取得和谐统一的效果,既保证医院功能的合理性,又注重建筑风格的多样性,以满足不同环境和人群的审美要求。

2.4智能化建筑要求

智能化建筑是实现医院进入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智能化建筑一般要求信息通信、办公、建筑设备管理自动化,而医院建筑本身含有特殊性,需具备医疗设备管理自动化的特点。它正逐步改变着医院传统的管理模式和医疗习惯,也影响了医院建筑功能布局和设计要求。由于综合布线和电脑技术的应用,一些综合性医院改变了传统的集中挂号,收费方式,采用分散挂号,收费方式,简化就诊手续,减少了病人往返路程,改变了门诊、挂号大厅的布置方式。另外,处方电脑化的实行,使病人取药的时间减少了,对中西药房侯药空间设计也产生了影响。医院的一切运行和原理都离不开计算机,因此,信息中心真正成了医院的心脏。

2.5总体平面设计要求

注意各个功能分区的合理布局,洁污路线要有明显的提示,避免或减少交叉之间的感染;应保证住院部、手术部、功能检查室、内窥镜室、献血室、教学科研用房等处的环境安静;病房楼应获得最佳朝向。医院出入口不应少于二处,人员出入口不应兼作尸体和废弃物出口。在门诊部、急诊部入口附近应设车辆停放场地。太平间、病理解剖室、焚毁炉应设于医院隐蔽处,并应与主体建筑有适当隔离。尸体运送路线应避免出入院路线交叉。职工住宅不得建在医院基地内;如用地毗连时,必须分隔,另设出入口。病房的前后间距应满足日照要求,且不宜小于12m。门诊、急诊,住院应分别设置出入口。在门诊、急诊和住院主要入口处,必须有机动车停靠的平台及雨棚。如设坡道时,坡度不得大于1/10。电梯井道不得与主要用房贴邻。主楼梯宽度不得小于1.65m,踏步宽度不得小于0.28m,高度不应大于0.16m。主楼梯和疏散楼梯的平台深度,不宜小于2m。

3.总结:

现代化医院应表现在医院医疗技术装备的先进性,管理的科学性,护理素质的高层次,以及医疗服务与建筑环境的有机结合等方面缺一不可。建设符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化医院是我国医院建设的必由之路,首先更新设计理念是重中之重,其次采用科学合理的医疗运作模式,来满足时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常利霞;人性化设计在现代医疗建筑设计中的作用[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0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