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体育活动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1:27:55

初中生体育活动篇1

关键词:兴趣教学;优化策略;游戏;拓展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1-0199-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31.130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进行初中体育教学时,教师要深入探究新课标的要求,把学生放到体育学习和锻炼的主体地位上,引导她们积极探究体育运用项目的动作和技巧,并通过锻炼提高体育运用能力,促进他们身体素质的发展。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要摆脱传统教学中强制性规定的做法,用学生感兴趣的方法进行教学,让他们在自由活跃的氛围中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育意识,使体育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一、精心设计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精心设计的课堂导入环节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快速地进入到学习状态,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摆脱传统教学中枯燥、单调的教学方式,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精心设计导入环节,使上课一开始课堂氛围就活跃起来,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探究的兴趣。体育学科是一门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教学。在进行室内的理论教学时,教师可以运用直观的多媒体进行导入,让学生跟随多媒体的引导进行体育动作的探究,就能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加强学生对体育理论知识的理解,有助于提高他们的体育运动技能。在进行室外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改变传统的队形,采用自由站位的方式进行热身运动,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积极地进入到体育锻炼中。教师还可以结合体育运动的内容来选择不同的锻炼场地,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时刻保持新鲜感,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的锻炼中掌握体育运动的技能,实现高效的体育教学。

二、优化教学策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

在传统的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普遍采用的教学方式是教师进行体育动作的示范,学生进行大量的练习。在枯燥的体育学习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失去学习的信心,导致他们的学习效率不高。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身体素质进行教学优化,创设趣味性的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积极的体育锻炼,有效掌握课堂中学习的体育运动项目的动作,并通过练习掌握运动项目的技巧。在趣味性的教学环节设计时,教师要深入到学生当中,共同参与体育锻炼,和学生探究体育动作的技能技巧,就能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互动中构建了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能让学生对体育锻炼产生兴趣,并通过练习不断提高身体素质。

三、结合游戏进行教学,激发课堂活力

在体育教学中,结合游戏进行教学,能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自发地投入到体育锻炼中。同时,游戏教学能让学生放松心情,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进行体育锻炼,更能激发他们的参与积极性。在设计体育游戏教学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游戏创新,让学生在新颖的游戏中进行体育锻炼,从而有效激发课堂活力,使课堂教学高效进行。例如,在长跑练习中,不仅需要激发学生对跑步的兴趣,还要让他们在灵活的游戏练习过程中提高身体的耐受力,从而让他们高效完成教师布置的锻炼任务。为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曲线跑”“接力跑”“组对跑”等形式的锻炼。在多样化的练习方式中,学生的积极性高涨,他们在提高身体灵活的同时,顺利地完成了长跑练习,提高了长跑的速度和耐力。在选择游戏时,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要选择不同的游戏,让学生在每一节课的锻炼中都能参与新的游戏活动,让他们对体育课堂产生期待,激发他们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

四、把体育运动融入到竞赛项目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初中生有较强的好胜心。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时设计竞赛的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提高他们的锻炼效率。在竞赛过程中,学生想要获得胜利的决心会让他们忽略身体上的疲劳,积极地投入到比赛中。例如,在进行排球的垫球训练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两个一组,进行垫球的比赛。比赛要求只有动作正确的才能计数。在激烈的比赛过程中,学生精力能高度集中,认真探究正确的动作,使他们掌握快速垫球的技巧。通过比赛,使课堂教学在活跃的氛围中进行,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使他们在锻炼的过程中掌握了学习内容,实现了体育活力课堂下的高效教学。

五、进行体育课外教学拓展,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

初中生体育活动篇2

【关键词】初中体育参与度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2.072

初中这个时期,较小学而言,学生进入了一个学习强度和难度均有所加大的时期。在这时,因为学科门类的增多,作业量的加大,有些学生开始牺牲体育课进行完成家庭作业的死循环,另外有些体育教师教学不够严格,导致体育课成为学生进行自由活动的一堂松散无目的课。这就造成了学生体质差,不愿意参加体育活动的习惯,这是非常不正确的。

学生上好体育课是大有益处的,参与体育活动能够增加学生的体质,提升学习效率,还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做好体育课的课堂教学不仅仅是教师的责任和义务,还是学生的责任,是增强初中生体质,保持学生健康的一种重要方式。教师还应该积极地找学生交流,采纳学生的合理意见和建议,不断地适应时代和年轻一代的个性化需求,改进教学方案,增设教学游戏和比赛,增加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从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运动游戏中来,这样来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运动习惯,为今后学生学习生活打好健康基础。

一、明确教学意义,避免教学形式化

体育教师应明白,进行教学活动是教师应尽的义务和责任,由于体育教学的特殊性,就决定了体育教学难度很大,要统一学生,并要求学生积极参加活动,需要教师进行更加努力的引导。体育教学在中学这个阶段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初中,这时候是培养学生运动习惯的一个重要时期,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体育锻炼,使学生的身心均得到锻炼,良好的运动喜欢也在这一时期得以形成,为学生的身体健康打下基础。

教学应当避免形式化,尤其是体育教学。所谓“严师出高徒”,只有做好教学工作,将教学的工作细化,具体化。将每个细节落到实处,学生才能从中受益。教师才能从中收获到学生的信任和亲近,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是非常困难的,这需要教师有很高的组织能力,教师可以创新各种教学形势,吸引学生参与。另外,教师可以在必要的基础活动中,强制要求学生参与其中,教师通过这种方式强制学生参与。久而久之,学生能够被迫地接受这种教学模式,渐渐的习以为常,学生的习惯也就得以培养了。

二、创新教学方式,改变教学观念

创新是新课改下教师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式,教师通过创新来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同时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活动参与度。此外,这种参与方式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使学生身心得以锻炼,保持学生身体健康,与此同时,这种创新的教学方式能够拉近教学进度。

改变教学策略,实现教学的有趣化,新颖化是教师吸引学生的重要手段。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可以将课堂各个环节以游戏的方式串联起来,使得锻炼是在游戏中进行,教学也在游戏中进行。这样不仅提升了教学的有趣性,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教学不仅仅是教师的事,更是学生的事,只有统一才能使教学达到最好的效果,做好与学生的沟通工作,积极采纳学生的合理意见和建议,这样才能更好地更改教学方案,促进教学的有序有趣进行。

初中时期,学生天生有好动的本性,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天性,利用小游戏达到启发学生运动,唤起学生好动天性,实现学生热爱运动的教学目的。创新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运动自觉,使孩子们能在初中这个阶段快快乐乐的生活,拥有一个健康强壮的体魄,为之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实现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上的长足发展。

三、增加互动游戏,提升学生的参与性

游蚴堑鞫学生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利用游戏学生可以和教师有一个良好的互动。这样一来,不但可以增加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了解,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配合,共同合作,促进学生之间良好的沟通和发展,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学生之间的友谊也能快速建立和巩固。此时,体育课的教学就成了学生重要的提升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平台,这样人际关系协调,身体健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就会有所增加,这可谓是一举三得的事情。

组织学生参与课堂小游戏,增加学生活动参与度。游戏的设置,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比如,为了锻炼学生变速跑和反应能力,首先,可以增加“贴膏药”这种小游戏,一来锻炼了学生的跑步能力,锻炼了学生的反应能力;其次,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其他的游戏,比如学生之间的运动比赛,教师可以采取竞争制度对学生进行制约,在课堂开始之初,就对学生今天要做的一些游戏和活动进行规定。这样,就能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在体育课上要达成的目标,将任务具体化,这样,学生在体育课上就不会无所事事;最后,教师在明确任务以后,可以让学生们分组比赛,这样,在一定的竞争压力下,学生们就会跃跃欲试、积极参与。这样就达到了教学预期,从而使得学生锻炼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度过,这样效果就会很好。除有特殊情况的学生外,可以尝试强制学生参与运动,但是这种方式在有高强度的训练活动时,不提倡,这种强制的方式容易造成学生受伤,得不偿失。

四、了解学生意愿,增进了解,进行教学方法调整

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了解,认真聆听学生的心声,看看学生更喜欢怎样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喜好反馈,对教案进行更改,直至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应对各个学生进行观察留意,学生就能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注,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也会得到提升,从而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鼓励式教学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受到关注,这样学生就会有热情去参与活动。在教师和学生的沟通中,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意愿,采纳学生的一些有效建议,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更加乐于参与游戏,在游戏中被教师肯定,受到关注,从而使学生养成极大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

初中生体育活动篇3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课外活动体育

前言

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以及《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精神,全面推动素质教育,切实落实让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工作目标。因此,开展好课外体育活动,对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及促进学校体育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抽取农村两所初中校学生600人(其中男300人,女300人),进行研究分析。

1.2研究方法

运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文献资料和访谈等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1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出勤率分析

根据体育教师或班主任对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出勤情况的登记,进行整理统计。

初一年学生出勤率最高,原因:1.农村中学的体育场地、器械虽然不能满足需要,但比小学强;2.担心体育成绩不合格;3.中学课外活动组织和要求比小学更规范,而且新生的自觉性强。初二年学生出勤率相对初一年学生低,原因是:1.由于他们的兴趣、习惯趋于稳定,有自己的主见;2.自觉性比初一年差;3.体育场地、器械无法满足要求。初三年学生出勤率最低,特别是女生,主要原因:1.近几年中考取消体育考试;2.上级把中考成绩作为考核校长政绩的重要指标之一,造成工作重心失衡,有的每周体育课只上一节;3.作业多、考试压力大、学生可支配时间少;4.学生为考上重点高中,重文化、轻体育,尤其是农村的女生怕考不上好的学校,家里不让其念高中。总的来看,学生体育课外活动的参与率只有80%多,从初一年的90.5%到初二年的81.5%至初三年的70%,反映出随着学习任务的加重,越来越多的学生逃避课外活动,这样不利于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

2.2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认同度及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近80%的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是比较喜欢的,且有56%的学生是非常喜欢的,但不喜欢课外体育活动的学生也占21.8%,特别是女生达25.6%。喜欢课外体育活动的人数比例,男生要比女生多7%,符合初中男、女生的生理及心理特征。总之,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认识较高,态度也是积极的。

2.3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兴趣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学生课外体育活动项目的选择,男生列前三位项目是篮球(34%),足球(14%),乒乓球(10.3%),合计占(58.3%),女生列前三位项目是乒乓球(19.7%),形体健身(17.7%),羽毛球(14%),合计占51.4%)。这表明男女生体育兴趣的稳定趋于明显集中,男生的兴趣稳定性略高于女生。项目的选择上,男女生大都喜欢球类活动,选择有明显的健身性、健美性、趣味性、娱乐性内容,学校应根据学生的意愿、学生喜欢各项目的人数比例而开设出相应的课外体育活动项目。

2.4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及分析

从对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动机的调查来看,男生排列在前四位的动机是增强体质健康(占42.7%),培养展示个性(占21%),调剂生活情趣(占17.7%),应付体育考试(占12%)。女性排列在前四位的动机是增强体质健康(占39%),培养展示个性(占18.3%),应付体育考试(占16.3%),调剂生活情趣(占15.3%)。调查结果表明:男女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多集中在增强体质,展示个性魅力及丰富生活情趣方面。说明学生已认识到了体育活动的价值和功能,也反映出青春发育期学生身心特征。这正是他们参加课外活动的主要原因。但应付体育考试人数比例占到14.2%,说明部分学生特别是女生(占16.3%)在被动参加体育活动。对此,应加大体育宣传力度,在学生心中树立“健康第一”观念,使其主动投身到体育运动中去。

3.对策与建议

3.1学校要加强对体育课外活动的宣传力度和组织管理,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及能力,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让“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的口号深入人心。

3.2学校应从实际出发,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锻炼环境。如学生对篮球、乒乓球项目喜欢的人数比较多,但由于受场地器械的制约,许多学生较难实现愿望。因此,一方面要搞好体育场地建设,充分合理使用器械,同时,要利用现有的场地,合理调配,一场多用。另一方面要多开展一些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具有新颖性、健身娱乐性等内容的体育项目。如:新兴体育运动(飞镖、现代舞、简易攀岩等)、少数民族地区传统体育项目(舞狮、毽球、地方拳种等)、体育游戏等。以分散学生对球类的集中兴趣,提高场地器械的利用率。

3.3学校抓体育课外活动同时,结合举行受到学生喜爱的、形式多样的娱乐性单项比赛,如:1分钟跳绳比赛、越野跑比赛、健美挑战赛等等。对优胜者给予表彰,并树立典型,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逐步养成锻炼的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基础。

3.4完善体育课外活动的考评制度。由班主任、体育教师和学生会对学生在课外活动中的行为与表现进行考评,并作为评价学生的重要指标,对没参加课外活动和表现消极的同学及时进行思想工作,以提高课外活动的整体效益。

参考文献:

初中生体育活动篇4

关键词:初中体育课外活动开展策略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要求教育教学要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育是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身心和身体健康发展有重要影响。在体育教学中,积极开展课外活动,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热情,同时为体育教学创新教育形式,可增强体育教学的成效。但是,就初中体育教学的课外活动开展现状看,存在问题,阻碍体育教学的发展进程。基于此,相关人员有必要针对初中体育教学课外活动的有效开展而提出合理建议。

一、初中体育教学中开展课外活动的重要性

初中体育教学中,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具有重要性。首先,通过体育课外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并逐渐锻炼和提高学生的体育综合素质。在课外活动中,学生能够将所学体育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中,既能强化体育知识记忆和巩固体育技能,又能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良好条件。其次,通过体育课外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在活动进行中,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自己喜欢的课外活动,并与其他伙伴共同探讨相关问题和训练体育技能。基于此,学生的社交能力得以有效提高,有利于初中体育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最后,通过体育课外活动,可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根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青少年的体质健康现状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学校作为孕育人才的摇篮,应对青少年加强体育教育,以增强其身体素质。因而,在阳光体育活动的引导下,初中体育教学中应积极开展课外活动,以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育教学,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二、初中体育教学中课外活动开展现状

初中体育教学中,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具有必要性,但就当前初中学校体育课外活动开展现状看,并不乐观,主要表现在:首先,学校对体育教学及其课外活动未能给予高度重视。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束缚影响,校长、教师、家长更加关注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和升学率,致使体育等副科教学活动少之又少。即使能够开展体育教育,但仍然以培养学生体育基础技能为主。其次,初中学校的体育教学模式较为单一,以讲授法为主,不能从学生个体差异、整体发展等视角着手,难以发挥因材施教教学策略的重要性,降低学生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最后,初中体育教学中课外活动与w生生活实际相脱节,未能深入学生之心,使体育课外活动的应用效果大打折扣。

三、初中体育教学中课外活动开展策略

(一)基于游戏的课外活动

初中体育课外活动有效开展中,有必要将游戏融入其中。一方面,初中阶段学生的发展实际、年龄等特点可知,将游戏融入于体育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而言更具吸引力;另一方面,基于游戏的体育课外活动,可以为学生带来新鲜感,有助于激发初中生的兴趣。所以,体育教学活动中融入游戏课外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例如,“跳箱子”游戏融入体育“跳远”或“跳高”课程中,由于学生对该游戏较为熟悉,因而可节省游戏规则介绍等时间,同时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通过该游戏,能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跳远、跳高等体育能力。在体育游戏课外活动中,教师首先应做好防护措施,在箱子一侧铺设软垫;其次,学生可以选择单脚或双脚而完成游戏,教师应将注意事项讲解;最后,如果学生有失误,则要求其表演节目,不仅可以缓解学生教学活动中的压力,而且可营造良好教学环境氛围。

(二)基于舞蹈的课外活动

随着初中体育课程逐渐受到重视,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可能存在运动负荷量大的问题,对学生发展有不利因素,同时降低初中体育教学成效。所以,初中体育教师可以将舞蹈课外活动融入于教学活动中,不仅具有美观性,而且能够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创造有利条件,可激发学生体育兴趣,推进教学活动开展。基于舞蹈的课外活动融入于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中,一方面,可以降低学生的运动负荷量,使其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相适应;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和培养其良好的品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热情,彰显体育教学的强身健体、娱乐休闲等方面价值。

(三)基于体育赛事的课外活动

在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中,根据初中学生自身特点,教师可将体育赛事类型的课外活动融入于初中体育教学中,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求知欲,而且可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积极主动性。首先,在新学期开学之初,教师应针对学期教学内容而合理编排系列小型体育赛事,并将赛事内容、目的等加以明示,使学生对其有一定的了解,激发其期待感。其次,设计体育赛事时,必须根据学生发展实际进行,如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创设差异化的比赛。基于体育赛事的课外活动融入体育教学中,可推动初中体育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例如,篮球赛事课外活动中,教师可为初一年级学生预设定点投篮、运球接力跑等赛事;针对初三年级学生预设全场跑篮球、一分钟投篮等赛事。通过创设体育赛事课外活动,能够充分激发初中学生参与体育课堂教学的热情,同时可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和锻炼学生吃苦耐劳的能力。

四、结语

体育课外活动具有灵活性、自主性、实践性等特点,是较为有效的教育教学方式,实现课外活动和体育课程的相融合,可增强体育教学成效。为解决当前体育课外活动开展的系列问题,作者认为,初中体育教师有必要从游戏课外活动、舞蹈课外活动、体育赛事课外活动等方面出发,将其引入体育教学中,既能保证课外活动的有效开展,又有助于完成体育教学目标和增强体育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岩慧.山东省滨州市区初中课外篮球活动开展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2.

[2]郭宁宁.苏州市沧浪区初中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现状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2.

[3]靳彩霞.山西省部分贫困县初中体育课及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调查与分析[D].山西师范大学,2014.

初中生体育活动篇5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课外活动有效开展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及新课程改革目标的提出,我国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与目标,以促使教师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改革,积极地将课外活动加入初中体育教学中,丰富初中体育课程,给其增添新活力新观念。课外体育活动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具有较大的意义与作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及素质,还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课外体育活动的意义

课外体育活动与体育教学一起构成了学校体育,它是体育课的延伸与补充,在体育教学发展改革过程中具有较大的作用,并且与体育教学互相配合,形成学校体育教学的完整体系,课外体育活动在学校体育中不可缺少。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与素质

学校体育中的课外体育活动能使学生体育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技能应用到课外体育实践活动中,这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能够很好地锻炼自己的身体,逐渐树立体育意识。初中体育教学应该围绕《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各个项目开展,采用形式多样的活动形式,积极践行新课程改革精神要求,培养学生的自学、自练及自评能力,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使其具备终身体育的意识与能力,为其以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1]。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学校的课外体育活动,将班级界限、年级及性别等界限都打破了,学校中具有相同兴趣爱好的学生聚集在一起,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一同练习、一同交流,这样能很好地增进学生之间的体育沟通与交流,扩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范围,也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促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

(三)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体质

根据有关我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表及结果显示:我国青少年体质呈现出持续性下降,主要表现在肺活量、速度及力量等方面,大多数学生体质都较差。因此,我国教育部、体育总局等联合开展了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活动,配合体育教学,确保学生每个学习日都有体育锻炼时间,将课外体育活动纳入体育教学计划中。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不仅能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还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改善学生的体质[2]。

二、初中体育课外活动的现状

我国教育受到传统应试教育思想观念的影响,对初中体育教育还不是非常重视,目前的初中教育是将升学率作为最主要的教学目标,教师与学生在体育理论文化课程中投入的精力较多,学生的运动能力被忽视。除此之外,初中体育教育多数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学校体育课外活动并没有很好地开展,学生在这种教育背景下,对体育课程学习的兴趣非常低下[3],体育在初中教育中还是比较薄弱的,这种教育模式不利于促进学生长远发展与全面发展。

(二)学校体育教学模式较为单一

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借助教学手段,在传统体育教学观念下,初中体育教学中采用的还是传统教学模式,多数实施采用大课堂的整体教学模式,没有很好地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整体性发展,对于初中生来说,学生的身体素质及心理素质还有一定差异,有些学生喜欢田径运动,有些学生喜欢球类运动,教师在面对这种情况时,应该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开展合理的课外活动,丰富体育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与兴趣。

(三)学校课外活动脱离学生实际生活

初中体育活动长期受到传统教学观念及理念影响,所开展的体育课外活动非常大众化,缺少个性化,没有很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与需求,课外体育活动得不到长足发展。在目前的初中体育教学改革中,应当将课外活动有机地融入学校体育教学中,并且一些学校体育活动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差较大,不能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课外活动的热情与兴趣,影响学校体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与举办。

三、开展体育课外活动的应遵循的原则

(一)安全性原则

初中生对一些课外体育活动如篮球比赛、足球比赛及乒乓球比赛都比较感兴趣,也非常乐于参与,体育比赛也会分出胜负结果,因此体育活动具有非常激烈的对抗与竞争,在这样的状况下,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一些意外受伤,例如磕碰、骨折等安全事故。初中教师在重视学生运动兴趣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到这些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及时制止一些违反安全性原则的课外运动与活动,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

(二)教育性原则

初中体育作为一门课程,与其他课程一样都具有教育性特点,旨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因此教育性必须深化到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体育教学应该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强调其关键作用,体育活动内容、形式及过程都要凸显出体育课外活动的教育意义与价值,教师在开展这些活动时,应该考虑到学生的智力体力发展特点,引领其在课外活动中获得教育意义。

四、初中体育教学中有效开展课外活动的措施

(一)体育教学中融入游戏

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及年龄决定了其在体育教学中的表现,初中生对体育课程中的课外活动具有较强的新鲜感与兴趣,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初中体育教师应该依照学生的兴趣特点,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类型种类的课外活动与游戏,将这些游戏融入初中体育教学中。例如,教师可以将学生比较熟悉的跳箱子活动融入体育教学中,有效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引导学生参与体育教学课堂,而且能发挥提高学生跳远、跳高等体育能力的作用。在体育教学的实际体育活动中,教师可以将有防护措施的软垫箱子排成一排,学生依据自身能力选择单脚或者是双脚跳,教师在学生活动之前及活动过程中要向其讲解有关的运动技巧与知识,让学生学会助跑,从而提高跳箱子的成绩。教师对于课外活动中出现失误学生,让其表演才艺惩罚他,这样的惩罚手段能够很好地缓解其心理压力,让学生在这种环境氛围中得到很好的教育熏陶。

(二)体育教学中融入舞蹈

近年来,初中体育课上出现了运动负荷过重的现象与问题,这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与重视,解决这种运动负荷过重现象的有效手段就是采用体育舞蹈形式开展教学,体育舞蹈不仅具有很好的美观性、受到大多数初中生的喜欢与欢迎,而且多数的体育舞蹈需要学生之间的沟通、合作及交流,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例如初中体育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体育与舞蹈有机结合,舞蹈不需要过多的运动负荷量,这样就能有效地降低学生的运动负荷,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举止文明等优良品德,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课外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实现强身健体及娱乐休闲的双重功效与价值。

(三)调动学生的主体性

初中体育教育要很好地开展,必须首先调动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对体育项目的兴趣,不仅依靠学生对体育运动项目的了解,最重要的是在体育运动过程中的主体及主观感受。在体育活动中只有感受到轻松愉悦的运动氛围,才会有对体育活动兴趣,然后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初中数量较多,属于特殊群体,不同学生的个性思想存在差异,因此具备不同多元化的学习兴趣与思想,教师如果采用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及思想,不仅会给学生造成一定学习压力,还会使学生在心理上有一种厌烦厌学情绪。体育教师应该事先征求学生对体育课外活动的意见与要求,并结合体育课程标准制定设置科学合理的课外活动形式与计划,教师设置的课外活动符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主动参与其中,并在体育活动中感受到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

五、结语

在初中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加入体育课外活动是非常重要与有价值的,初中生的身体与心理等都处在一个发展成长的阶段,教师如果采用单一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很可能使学生产生一种厌烦抵触情绪,那么学生开展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将降低。体育课外活动的开展,不仅有效地降低了体育课初中生的运动负荷,而且有效缓解了其心理压力,一些有趣的体育舞蹈或者是游戏能够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进而促使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实现新课改目标。

参考文献:

[1]董海龙.浅议课外活动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地位[J].青春岁月,2011,(24):240.

初中生体育活动篇6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策略

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中,加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性,既能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又能进一步推进初中体育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然而,就初中体育教学活动而言,教师未能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给予重视,导致其培养效果不佳,降低初中体育教学成效。因此,作者认为,有关人员应深入分析初中体育教学中影响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因素,并提出具体的培养策略。

一、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性

对于初中体育教学而言,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具有重要性。首先,通过体育教学活动,学生的体育能力素质得以明显提升,如若加强其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能够使学生将该理念融入到学习、生活等众多层面,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其次,体育教学活动中,加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并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关注体育和参与体育活动。与此同时,教师通过体育课程,向学生传授体育运动基本技能,则学生的体育兴趣能够得到全面激发。最后,中学体育教学活动开展中,可以为终身体育锻炼提供动机。如果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感受到体育的魅力,必然在后m体育教学中,主动参与和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二、初中体育教学中影响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因素

就初中体育教学而言,影响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因素相对较多,主要包括:第一,处于中学时期的学生,生理和心理等方面处于逐渐成熟的发展阶段,对外界因素十分敏感,尤其担心失败、出丑等,其中女同学居多。所以,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尽可能采取措施而规避上述客观问题。第二,教师自身因素的影响较大,如教师体育技能水平、技术指导能力、教学思维、教学方式等,直接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有重要影响。第三,初中体育教学环节设置因素的影响较大,包括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评价等,直接影响体育教学效果和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状况。如,体育教师在教学评价中,如若对学生进行批评、否定等,则容易使学生产生挫败感,同时伤害学生自尊心,给体育教学活动带来不良影响。所以,体育教师应规避不良因素的影响。

三、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策略

(一)激发学生体育兴趣

初中体育教学中,要使终身体育意识得以深化,必须充分激发初中学生参与体育课堂教学的兴趣,使其从内心深处喜欢体育,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融入于体育教学中。基于此,教师可采取以下几方面策略:首先,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创新活动形式,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将学生活动方案融入教学中,既能增强学生自信心,又能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其次,教学创新体育教学方式,更新体育教学理念,在传授体育技能的基础上,与学生加强沟通和交流,营造良好课堂环境。例如,在短跑技巧讲解中,为增强教学成效,教师可通过4×4接力的比赛活动,对学生技能掌握情况加以检验,同时可创新教学方法,缓解传统枯燥乏味的课堂束缚,调动学生的体育参与热情。最后,在体育教学中,要求教师和学生必须端正态度,教师虚心教学和学生主动学习,能够为终身体育意识的渗透创造有利条件。

(二)增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初中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注重增强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因而教师的终身体育意识应增强,以发挥对学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和影响,从根本上引导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首先,教师在完善自我过程中,应从学生基本心理需求视角着手,将体育理论知识和体育能力相融合,并将体育锻炼活动深刻融入至学生的日常体育锻炼和基本技能训练中,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另一方面,体育教师坚持体育锻炼,为学生树立榜样作用,对增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奠定良好基础。其次,初中体育教师将终身体育理念融入教育教学中,创新教学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素养等,以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例如,篮球教学中,讲解运球技巧后,鼓励学生自由组成小组,进行技巧练习,在团结合作的作用下,能够增强体育教育成效。与此同时,教师鼓励学生做示范,有利于使学生感受体育魅力,可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三)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体育习惯

初中体育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必须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是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机,如若能够坚持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培养,则有利于其体育习惯的养成。由此可见,初中体育教师有必要把握机会。首先,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做系列热身锻炼活动,或针对学生编制一套健身拳,使学生能够坚持体育锻炼。其次,学校可组织学生进行晨跑,根据学生特点而制定合理的晨跑计划,如女生1.5公里,男生2公里等计划,有助于激发初中学生的激情。但是,要快速达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目的,体育教师应定期更换体育锻炼计划,避免学生产生厌倦心理,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奠定基础。

四、结语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加强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既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又能推动初中体育教学的发展进程。由于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未能采取有效策略而培养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因而教育部门及其初中体育教育者应加强对该问题的深入研究,根据初中体育教学现状而采取有效的培养策略,从根本上激发学生体育兴趣,引导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不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为全民终身体育的目标奠定基础条件。

参考文献:

[1]汪君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体育权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福建省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

[2]蔡俊璐.大众传媒中的体育信息传播对初中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影响[D].扬州大学,2012.

[3]闫文阁.上海市部分初中学生终身体育能力培养现状的调查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3.

初中生体育活动篇7

关键词:初中体育;多样性活动;放松身心;锻炼身体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广、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现代教育对于学生身体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的关键时期,因而初中体育这门课程的地位日益凸显。然而在这种大背景下,初中体育老师更应该考虑如何增加体育课程活动的多样性,利用多元化的活动吸引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多角度地锻炼学生的身体,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一、初中体育课程的重要性和开展多样性活动的必要性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教育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然而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中考是他们人生的第一个跳板,中考成绩如何往往决定着他们就读的高中如何。因此,很多家长和老师对学生的学习关心过度,总是想方设法压缩学生的休息和睡眠时间,仅仅是初中阶段的孩子,某些家长和老师也对学生施加了巨大的压力。然而这些压力对初中学生来说都是一种不健康的因素,他们正处于稚嫩阶段,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未成熟,如果被学习和考试施加了过大的压力,他们往往会产生消极情绪,不利于他们的精神文明世界的建设。除此之外,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是长身体的关键时期,因此身体素质的锻炼尤为重要,而初中体育课程就为学生的身体素质建设提供了一个方便的平台。

对于初中体育课程来说,传统的课堂模式往往就是集体跑圈,或者单人赛跑这一类单一的体育活动,这样的活动往往带有一定的强制性,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体育课程产生抵触心理,觉得没有兴趣,甚至觉得很累,丧失对体育课程的热情和期待,不利于他们身体素质的提高和锻炼。然而,多元化的体育课程内容恰好可以弥补这一缺陷。老师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推出新的体育锻炼项目,例如拔河、跳绳、排球等;或者原有的课程模式,进行改革,将集体长途赛跑和单人赛跑转变成三人一组的组间赛跑比赛,三个人必须同时到达终点才能记录成绩,学生可以自行组队,每节课的组员也可以不同。无论哪种方式,老师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全方位地加强初中体育课程的建设,提高初中体育课程内容的多元化,充实和丰富初中体育这门课程的内容。

而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多元化的体育活动往往可以提高他们的锻炼兴趣,使得他们对体育课程重新充满期待和热情,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赶走由于理论课程带来的疲惫感和压力感,主动地加入到身体锻炼和有氧运动中,无形当中甩掉消极的情绪,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

二、初中体育课程多样性活动对学生身心健康和综合能力的促进作用

体育课程开设的主要作用就是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尤其是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的身体和精神状态正处于容易引导和建设的关键时期,如果由于中考等压力过大,学生很容易产生焦虑、暴躁、沉默寡言等消极情绪和状态,这样不利于他们建立正确的三观和精神文明世界。而初中体育这门课程的宗旨就是要让学生走出课堂,离开充满二氧化碳的教室,让学生能够呼吸到室外的新鲜空气,提高脑中的氧气含量,清醒头脑,放松身心。初中体育课程往往能够在无形中引导学生建立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能够让学生暂时将学业压力等烦恼抛在脑后,在呼吸新鲜空气的同时,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与清新,逐步树立起健康、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

除此之外,初中体育课程的多元化活动可以从多个方面和角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例如,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拔河比赛这一类新颖的活动,男女搭配进行,每个组选择一名队长,采取三局两胜的原则进行比赛。比赛过程中,学生不仅仅可以收获快乐和满足,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领导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与人沟通和交流的能力等等,从某种程度上还可以培养学生们的集体意识,有利于他们集体荣誉感的形成,培养他们的团结意识。再比如,老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花样踢毽、花样跳绳的比赛,这一类比赛更体现出学生的细心和耐心,有利于学生耐性的养成和专注力的培养。

同时,多样化的体育活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多项技能,使得学生能够通过初中体育一门课程,同时掌握踢毽子、跳绳、足球、排球等多项体育活动的技能,一改往日只会一味跑步的常态,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总之,多样化的体育活动对于初中体育这门课程来说意义非凡,能够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多项技能和综合素质。

三、初中w育多样性活动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必要途径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学生的身体素质日渐成为教育事业的重中之重,学生的身体素质往往是他们提高学习成绩、发展多项课外技能的基础。然而前几年由于老师和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值过高,对学生的休息和睡眠时间压缩过度,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用作学习。学生长期待在氧气浓度不高、二氧化碳浓度过高的室内,往往不利于他们大脑和身体的正常生理活动,再加上长期的坐立,学生的身体素质也常常处于低下状态,学生的抵抗力不强,视力下降严重,感冒、发烧等病状也经常折磨学生,影响学生的正常生活。

初中生体育活动篇8

摘要S着社会的全面发展,国家非常重视提升全民素质,体育教学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传统的体育课程以难以适应对初中生全面发展的需求。过去对体育教学的忽视,同时也缺乏锻炼越来越多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体育有助于初中学生体能增长、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体育教学同时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也有益处。在体育课程中加入拓展活动学生可以获得对体育锻炼的乐趣,促进同学之间的协同合作以及团队精神,这对学生的心理成长是十分有利的。初中体育教学融入拓展活动,使体育成为有益学生身心成长的课程,同时,提升初中生的身体素质。

关键词拓展活动初中体育教学作用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这样的大背景下,人们不仅只关注于自身物质生活的享受,对于自己精神生活的改善也提出更好的要求。随着健康教育理念在人们心中的生根,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着自身健康的发展,他们通过各种方式来保持自己身体健康,比如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散步、跑步以及太极等等。在这样全民运动的时代,学校教育也应该加强对学生身体教育活动的开展,不能一味要求学生提升学习成绩而忽视了他们的身体健康,所以对于初中阶段,学校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开展拓展运动来加强学生的运动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户外适应能力,不能成为只受保护的温室花朵。本文将着重对初中阶段开展拓展活动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做简单介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提升初中体育教学的关注与重视。

一、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开展拓展活动可以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

在传统的学校教育中,学校过度地关注学生文化课成绩的好坏,对于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不重视。在严抓其他文化学科的教育,忽视体育课程的大环境下,渐渐地学生也失去对体育课的期待,对于体育课开展的重要性也就失去理解,体育课的安排也只是单调、机械化的课程安排,只在应付国家的提倡,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表现。初中学生对体育活动更是缺乏兴趣。在这样一种教育环境下,学生也只关注文化课,忽视体育锻炼,缺乏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意识,导致好多学生都在存在着一定的亚健康状态,没有一个良好的身体素质,将难以应对繁重的学习任务。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开展拓展活动,让学生爱上体育,爱上运动。一方面,可以改善大脑的供血状况促进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神经功能得到加强,使神经活动更加灵敏、准确,全面提高大脑的综合应用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刺激骨骼的生长,改善血液供给状态,提高对身体的营养供给,促进新陈代谢,进一步提高学习精力。这样初中学生拥有一个强壮的体魄,成为学习以及日后工作的基础。

二、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开展拓展活动可以促进学生的精神方面发展

在初中体育教学开展拓展训练活动,学生通过参加集体的拓展活动,充分地懂得团队精神、信任和沟通在彼此生活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与此同时也让他们学会了挑战自己,学会了在自然中放松、在拓展活动中学习适当学习压力,在活动中得到释放;体验快乐、感知盲点、深受震撼;认识自身潜能,增强自信心,改善自身形象;启发想象力与创造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群体的作用,增进对集体的参与意识与责任心;改善人际关系,学会关心,更为融洽地与群体合作。对每个学生来说,活动中需要自己努力去完成,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收获。所有学生在挑战困难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挑战了自我,更重要的是在活动中彼此之间更多了份信任、理解、包容、默契、鼓励。

三、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开展拓展活动可以促进学生对体育活动的热爱

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应该是活泼好动的,不应该为了成绩而放弃自己喜爱的体育运动,这就需要学校和教师去改变他们的观念。通过在初中体育中开展拓展活动,可以激发初中学生对于体育活动的热情,提高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传统的体育教学的方法、内容过于刻板、单调,导致许多初中学生对体育活动产生厌倦,最主要的一个因素是初中学生对体育课缺乏兴趣。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开展各种有趣的拓展活动,可以激发初中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从体育拓展活动发现体育活动乐趣,自己积极主动的参加体育活动,真正的爱上体育这门课程。

四、小结

社会的深入发展,越来越讲究人的全面发展,国家也将全民的身体素质提上一定的高度,对体育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学生教育方面,不仅要学好文化课程,还有注重学生的身体素质。因此,对提升学生体育热情在初中学习中开展拓展训练,可以更加全面促进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不仅可以学生提高身体素质,还可以让他们懂得团队精神、信任和沟通。同时也让他们学会了挑战自己,学会了在自然中放松、在拓展活动中学习适当学习压力,在活动中得到释放;体验快乐、感知盲点、深受震撼;认识自身潜能,增强自信心,改善自身形象;启发想象力与创造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日后的学习生活和就业工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杨光辉.素质拓展训练在高职护理体育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新西部.2014(5):220-222.

[2]徐冬艳.独立院校体育教学中运用拓展训练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实践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3):101-105.

[3]张文.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开展素质拓展训练的可行性研究[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13(12):115-117.

初中生体育活动篇9

【关键词】提高初中生;体育卫生;教育效率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卫生教育,使初中学生在日积月累中掌握一些卫生保健知识,对增进身心健康,增强体质,不仅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也是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一项重要措施。初中学生日常的体育卫生保健教育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1.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是十分重要的,目的在于使人体从安静状态逐步过渡到运动状态,使参加活动的组织、器官充分做好准备,减少肌肉的粘滞性,增强肌肉韧带弹性,加大关节的活动幅度,克服内脏器官的机能惰性,减少运动损伤等。科研人员曾对44名身体健康者测试发现:不做准备活动就参加激烈活动的有70%的人心电图出现异常变化。准备活动的良好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体温升高开始的,它能使细胞内代谢加快,体温每上升1度,细胞代谢率均增加13%。运动前,往往有些学生不重视准备活动,做得不够就迅速投入到运动中,以致造成各种伤害事故的发生,出现损伤等现象。所以加强准备活动的教育,让初中学生认识到准备活动的作用、目的,运动前要充分的热身。

2.整理活动

整理活动的目的在于人体更好地由紧张的运动状态过渡到安静状态,一些剧烈运动有时是在缺氧的情况下进行的,消耗了体内大量的能量,产生乳酸等物,出现“氧债”。做一些放松动作和调整呼吸的放松练习,就能帮助体内补偿所欠的氧债,使身体更快地恢复。

另一方面剧烈运动时,流向肢体的大量血液要借助肌肉节律性收缩所形成的挤压作用把血液送回心脏,使得心脏射出的血相对减少,造成暂时性脑贫血而产生头晕、恶心等不良反应,甚至会发生晕倒(休克)现象。因此,家长要教育初中学生提高初中学生的思想认识,在大强度运动以后要积极地做好放松整理活动,按照一定的要求做好放松运动。

3.自我监督

身体锻炼要做到有计划、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才能收到增强体质的实效。但人体有时由于某些原因会发生不良反应或潜伏着某种疾病(教育学/学科教育论文省略/)。如能及时发现或引起注意,调整身体锻炼内容、方法以及运动负荷,这对初中学生健康是有利的。因此,日常生活中必须让初中学生注意身体的变化。包括:

①自我感觉,运动前后、放学后疲劳恢复情况、食欲、睡眠等;

②清晨起床前自行测脉搏;

③已经有了月经的初中女学生,让她们注意月经情况,包括来潮前、持续天数、量的多少、经期自我感觉等;

④定期进行体重、胸围、血压的测试,作为日常的一些安排的参数指标;

⑤自我检查运动负荷的适应情况,包括运动前、运动中和运动后脉搏次数。

4.饮食卫生

初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身高体重迅速增加,肌肉增长,加上他们的活泼好动,需要大量的能量供应。能量供应来源于初中学生日常的饮食,只有合理的饮食,才能保证能量的供应。因此,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合理安排好初中学生的饮食,做到平衡膳食,同时对初中学生进行饮食卫生的教育,使他们懂得如何经过饮食达到身体的平衡营养,使得身体平衡发展。人体需要的营养是多种类的,维护身体健康,就要从多种食物中吸取多种营养素。平衡营养,就是要教育初中学生科学地摄取、搭配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等各种成份。教育初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的多样化,防止偏食、厌食现象。同时,必须给初中学生建立合理的膳食制度,不能暴饮暴食。

5.作息制度

作息制度就是在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基础上,有意识地使初中学生的生活按照严格的活动规律进行。严格的作息制度就能使神经中枢形成一系列条件反射。这样前一个生理活动成为下一个生理活动的条件,一个接一个,一环套一环,形成“动力定型”,从而使身体各器官、组织和系统都高度规律化、自动化,使身体以最节约的方式,取得最佳的生理效益。

列宁说得好,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会休息的人,也就是善于安排学习和工作的人。有的家长过分地强调初中学生的文化学习,不重视初中学生的体育锻炼,没有形成合理的作息制度,最终会导致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感冒发烧等小病时常发生。因此,教育初中学生多到室外参加体育活动,合理安排学习、生活、锻炼时间,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才能保持旺盛的精力,更好地投入到下次学习和运动中去。

初中生体育活动篇10

关键词:情感教育;初中教育;美术教学

在素质教育思想得到深入贯彻落实的背景下,由于情感教育能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所以受到了广泛关注。新时期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在对初中美术教学活动进行改革创新的过程中,要加强对情感教育的重视程度,并构建更加完善的教育教学体系,促进情感教育在美术教学活动中的合理化渗透,争取能对学生实施积极有效的教学指导,使学生能形成对美术教学活动的全新认识,为将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创造条件。

一、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的重要性

在对初中美术教学活动进行改革创新的过程中,积极探索情感教育的合理化渗透,能促进新课程改革思想和素质教育理念在初中美术教学活动中得到深入贯彻落实,也能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对初中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加以培养,使学生能形成对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全面认识,保障在美术教学改革的作用下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其一,情感教育的渗透是践行新课程改革思想的重要要求。初中阶段的新课程改革标准明确提出新时期教学活动中,要关注学生兴趣的激发,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在学习活动中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对学生的美术艺术修养和美术知识应用能力加以培养。受此影响,在初中美术教学改革活动中,要积极探索情感教育在美术教学活动中的渗透,确保美术教学改革活动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其二,情感教育的渗透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党的报告明确提出新时期在我国教育实践中要继续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贯彻落实,逐步将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1]。在此情况下,美术教学作为美育和德育的重要构成元素,承担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任务。以情感教育理念作为指引对初中美术教学活动进行改革创新,能逐步改善美术教学活动中素质教育思想不足的情况,真正按照初中生的成长需求和全面发展需要对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和指导,使美术教学活动中能基于情感教育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彰显美术教学的美育和德育价值。其三,情感教育的渗透是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审美素养的必然选择。传统美术教学存在教学模式僵化、无法有效激活学生学习情感的局限性,在美术教学活动中一般仅能向学生传授简单的美术绘画知识和技能,无法对学生的审美艺术修养加以培养。而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则能改变这一现状,通过在教学活动中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能对美术知识产生深刻的感知,并且学生借助美术创作表达自身情感的能力也会有所增强,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可见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新时期在对初中美术教学活动进行改革创新的过程中要加强对情感教育的渗透,从不同的角度寻求正确的渗透方法,彰显情感教育理念下美术教学的魅力。

二、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的方法

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需要多元教学方法的支撑,只有教师能把握教学内容和学生情感激发方面的现实需求,对教学组织活动进行改革和创新,才能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使初中美术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增强。在具体探索情感教育渗透方法的过程中,初中美术教师对初中生在美术学习方面的规律和特点进行细化解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探索情感教育的渗透方法。其一,强化教师情感素养,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在初中美术课堂中,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扮演着引导、帮助学生的重要任务,教师情感素养的培养对美术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换言之就是初中美术教师的言行举止会对学生产生教育和感染的作用,所以为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就要强化对教师情感素养的培养,发挥教师言传身教的作用来促进情感教育的渗透,使初中生的美术艺术修养得到进一步培养。如在“瓶罐巧设计”课堂教学活动中,对教师的情感素养加以培养,使教师在设计瓶罐工艺品的过程中能融入自己的情感,并将这种情感表达方面的经验和创作思路等分享给学生,使学生能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情感表达方面的需求完成艺术创作,在瓶罐设计方面融入正确的审美观,突出情感教育综合效果。其二,科学利用情感素材,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初中阶段的美术教学中涉及丰富多彩的情感素材,教师结合教学主题思想对美术教学中的情感素材加以挖掘,并选择合适的方法对学生实施教育和指导,能使学生在美术艺术的学习活动中获得良好的感受和体验,在激活学生情感的前提下,突出初中美术教学活动的整体质量,达到预期的教学组织活动效果。如在“欣赏建筑之美”课程教学活动中,为了能促进情感教育的渗透,教师在对教学素材选择方面,可以选择圆明园建筑复原的3D动画作为切入点,在使学生感受到我国古代建筑艺术魅力的基础上,为学生播放圆明园被毁坏以及当前圆明园遗址的情况,激活学生的情感,并基于学生的情感体验为学生设计相应的教学任务。可以要求学生结合自己对圆明园建筑被毁坏情况的理解,把握其中涉及的美学元素,完成简单的建筑设计方面的美术作品,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作品中。如此,就能借助情感素材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主动参与美术创作的过程中更好地使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其三,开发丰富的课外教学活动,使学生深刻认识生活中的美。美术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是在生活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升华而形成的,因此在初中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为了能促进情感教育的渗透,还要对生活中的美学元素进行挖掘,开发丰富的课外教学活动,使学生对生活中的美形成深刻的感知,进而使学生能在情感教育的作用下端正学习态度,促进学生审美艺术修养的培养[2]。如在组织学生对“中国古代彩陶艺术”课程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参观民间美术彩陶作品以及彩陶工艺的传承情况等,加深学生对课堂美术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在激活学生情感的基础上,使学生对生活中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艺术形成全新的认识,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活动的综合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