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的市场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1:39:06

医疗器械的市场分析篇1

关键词:医疗器械;市场营销学;课程内容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1-0008-04

市场营销学理论诞生于19世纪末的美国,是从经济学分化出来的一门独立学科。随着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医疗器械生产、销售的实际需要,市场营销学知识已逐渐渗透到医疗器械学科之中,形成一门专业性的市场营销分支学科,是一门内容涉及生物医学工程学、哲学、数学、经济学、管理学、行为科学等学科的医疗器械市场营销学。它将伴随着世界范围内医疗器械经济发展与企业经营管理而出现的机会与优势而产生和发展,并且有着在社会生活、经济生活、医疗卫生行业、个人或家庭广泛的服务利用的需求,必将成为本世纪发展最快的管理学科之一。

一、医疗器械市场营销学课程历史沿革

戚鹏等人认为,“教材建设工作在实践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教材内容、创新性的滞后,教材建设与教学改革实践相脱离,教材重复建设严重,缺乏对教材编写质量的监控”[1]。就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来讲,起步较晚,1978年改革开放后,才开始从国外引进市场营销学编著、杂志和国外学者讲课的内容译稿。医疗器械市场营销学更是黑洞,开设医疗器械市场营销学课程的高校只是近十年来的事,且并不多见.即使开设此课程的高校也没有教材,所用教材几乎都是教师自编,湖北科技学院与国内多数高校一样,采用自编自用教材。2011年7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医疗器械营销实务》十二五规划教材,供高职高专医疗器械类专业用,可视为教育史上第一部医疗器械市场营销学教材,它只为今后教材建设提供最初的式样和铺垫,也能为编著出版一部供医疗器械类专业使用的《医疗器械市场营销学》优质教材提供研究基础。

二、医疗器械市场营销学课程内容体系的构架

(一)课程内容目标与体系设计

医疗器械市场营销课程内容总体设计,在“管用、够用、实用”的整体设计指导思想和“边教学、边探索、边选材、边优化”的内容建设原则的影响下,探索医疗器械市场营销课程内容,本着以营销理论为主干线,融洽医疗器械知识特点,在市场领域中形成专业性营销学分支学科,突出以医疗器械市场营销目标、任务为中心组织选择教学内容,以医疗器械营销对象为载体而设计营销知识点,达到以点带面,把握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匹配、实践知识与岗位技术匹配、营销知识与管理能力匹配的关联性,并充分考虑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融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营销知识、技能的要求,完善课程内容构建体系。

(二)课程性质定位与适用专业

医疗器械市场营销学课程内容探索,实质是课程性质的择向。作为非营销类专业或医疗器械类专业使用,在其使用策略选择方面,它针对不同学科或专业来说,可以是一专业基础课,也可以是一专业的主干课;从另一个角度上讲,可以作为医疗器械营销或其他专业的必修课程,也可以成为选修课。当然,医疗器械市场营销学作为新学科、新课程的面世,依内容体系的整体设计,其课程性质应定论为是一门具有系统理论知识与技能的综合性、应用性学科。适应什么专业用?课程性质的定位已阐明,它主要适用于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专业、医疗器械制造与维修(维护)专业,药剂设备制造与维修(维护)专业、医学影像设备与管理专业、眼视光学专业使用;也可供医疗器械营销专业、药学营销专业及从事市场营销或销售管理人员参考。

(三)课程范畴教学要求与学时

医疗器械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建立在经济科学、行为科学、现代管理理论基础之上的应用学科,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特点,属于管理学科范畴。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与讨论等教学方法与手段相结合,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医疗器械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方法,牢固树立以顾客为中心的医疗器械市场营销观念,培养学生应用医疗器械市场营销知识解决企业营销问题的基本能力,为学生毕业后能较好地适应医疗器械市场营销管理工作的需要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于学时分配,医疗器械市场营销学的先修课程是医疗器械监督管理、经济学原理等课程,明确了这些课程,有了这些课程的知识,其营销学的学时配量也就有了基础和方向目标,一般要求是按其在专业课程体系中所占地位与实际需要而分配学时数,其课时量策划,医疗器械类本科专业必修课配量48学时,专科类专业以36学时为宜;如果作为本科专业选修课来开设,学时分配宜36学时为度;公共选修课就不用分专业,教学形式可多样化,分配18学时左右,当然这都是个商榷的课时量,仅是个参考的标准。

(四)课程内容体系的架构

四年多来医疗器械市场营销课的教学实践,探索课程内容与结构体系,以总结性概括出适合理工医类专业特点,体现出医疗器械行业开发生产、营销管理的思想方法,针对医疗器械类专业的差异,已将基本内容的精选与结构框架设计分为10个主体模块部分,并在每个模块后备用中英对照的关键词、模块思考题、典型案例与思考分析,以助知识认知、识记与保持,达到理解、掌握与应用知识、技能的目的。

1.医疗器械市场营销概述。(1)目标与要求:了解市场营销的基本概念,营销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与阶段特征、内涵及其外延,市场营销学的性质、研究对象和方法;掌握医疗器械营销的含义、内容,熟悉医疗器械营销与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关系、医疗器械营销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研究医疗器械营销学的意义。(2)教学内容:市场与市场营销概念,市场营销学的产生和发展,市场营销学的性质、研究对象和方法,医疗器械营销的含义、内容与范围,医疗器械营销与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关系,医疗器械营销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2.医疗器械市场营销环境。(1)目标与要求:了解市场营销环境对市场营销活动的影响,环境和企业营销行为的关系、市场营销环境的分析方法,掌握市场营销环境的概念、微观环境和宏观环境的主要构成,应用分析、评价市场机会与环境威胁的基本方法,分析企业面对市场营销环境变化所应采取的对策,熟练掌握营销环境的分析方法及其应用。(2)教学内容:医疗器械市场营销环境概念和特点,医疗器械市场宏观环境分析,医疗器械市场微观环境分析,医疗器械企业内外环境Swot分析。

3.医疗器械市场购买行为分析。(1)目标与要求:了解消费者市场的含义、特点以及影响消费者购买的主要因素,掌握消费者购买一般行为模式和决策过程,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因素及其作用机理;学会运用消费者购买行为理论分析中国消费者的购买行为类型及其特征。了解生产者市场、中间商市场和非营利组织市场的含义和基本特征,市场营销组织的演变,掌握生产者购买决策的参与者,影响生产者购买决策的主要因素和生产者购买决策过程的阶段特征,运用生产者、中间商和非营利组织的购买行为类型及其相关原理,分析中国组织市场购买行为的特殊性[2]。(2)教学内容:消费者市场的概述,医疗器械消费者市场购买行为分析及其购买决策过程,医疗器械组织市场购买行为分析。

4.医疗器械市场调查与预测。(1)目标与要求:了解医疗器械市场信息对企业法的重要性,掌握市场营销信息系统含义与构成,掌握市场营销调研与预测过程和方法、步骤;预测市场的需求,应用市场营销调研和预测结论为企业市场营销决策服务。(2)教学内容:医疗器械市场现况调查与分析,医疗器械市场需求的预测[3]。

5.医疗器械市场营销组织、计划与控制。(1)目标与要求:了解市场营销组织的演变、组织形式及其对现在和将来的事务的具体安排职能,掌握营销计划内容与实施,市场占有率的主要指标及其意义,明确计划是企业进行营销管理的重要依据,通过计划的制订与实施能够协调营销活动,掌握面向对象的营销技术,加强营销管理,从而实现营销目标;掌握营销控制,面对现在和将来,开展营销质量监控,实施营销质量评估[4]。(2)教学内容:医疗器械市场营销组织,医疗器械市场营销计划,面向个人或家庭消费者、经销商、医疗卫生机构推销医疗器械实务,医疗器械市场营销控制。

6.医疗器械目标市场营销战略。(1)目标与要求:了解市场细分、市场选择、市场定位营销战略各步骤的教学目标与要求及其联系,理解市场细分的作用和依据,应用市场细分原理和市场定位方法,处理企业目标市场营销中存在的各种问题。(2)教学内容:医疗器械市场细分,医疗器械目标市场选择,医疗器械市场定位。

7.医疗器械市场营销组合策略[5]。(1)目标与要求:了解产品的概念及其营销价值,掌握产品组合策略和产品生命周期的阶段特征及其营销策略,学会应用新产品开发过程、新产品采用与扩散过程以及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解决企业市场营销实践存在的各种问题;了解医疗器械定价的主要影响因素,掌握定价的一般定价方法和基本策略,学会应用价格变动的反应及价格调整原理,分析医疗器械行业的价格大战及其利弊得失;熟悉分销渠道和物流的含义及作用,掌握分销渠道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分销渠道和物流管理,以及各类中间商的作用,并应用分销渠道理论来解决当前企业营销的现实问题。掌握促销的含义与作用,促销组合的基本内容以及各种促销方式的主要特点,理解广告的设计原则和人员推销的基本策略,公共关系和营业推广的主要活动方式,应用促销组合理论,分析中国企业促销实践中存在的问题。(2)教学内容:市场营销组合策略内涵、构成、特点与作用,医疗器械产品策略,医疗器械定价策略,医疗器械分销策略,医疗器械促销策略。

8.医疗器械招投标与融资租赁[6]。(1)目标和要求:了解医疗器械招投标、融资租赁的基本概念、形式、特点及其流程,掌握合同签约与履约的法律责任。(2)教学内容:招标、投标及其融资租赁的基本概念,经营租赁、金融租赁与融资租赁,融资租赁的会计处理,医疗器械招投标的种类、范围与形式,医疗器械融资租赁方案设计与实施,合同签约与履约。

9.医疗器械市场国际营销。(1)目标与要求:了解国际市场营销与国际贸易,掌握国际市场营销与国内市场营销的区别,国际市场营销环境的内容及其在国际市场营销活动中的重要作用,选择国际目标市场的基本标准,揭示和分析进入国际市场的主要方式和基本营销策略。(2)教学内容:医疗器械国际市场营销概述及其演进,国际市场营销与国际贸易、国际市场营销与国内市场营销的比较,医疗器械国际市场营销宏观环境分析,医疗器械国际市场目标选择与进入方式、关税知识,医疗器械国际市场营销组合策略与组织形式,我国医疗器械企业国际市场营销问题与对策。

10.创新理念与特色营销。(1)目标与要求:了解关系营销理论知识,掌握关系营销与传统营销的关系;掌握绿色产品市场,树立绿色营销观念,服务营销的定义、分类,服务营销组合策略,了解网络营销特点,运用网络营销策略;了解体验营销特点,学会让目标顾客观摩、聆听、尝试、试用等方式体验医疗器械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让顾客实际感知产品或服务的品质或性能。了解文化营销内涵,掌握文化营销特征。(2)教学内容:关系营销的概述及其运作;绿色营销的内涵及其特征;服务营销营销概念、分类及其服务特征,服务营销组合与质量管理;网络营销特点与运行方式;文化营销内涵及其特征,文化营销层次与功能;医疗器械体验营销的产生与发展,体验营销特点营销策略;水平营销的概念与传统营销的区别。

三、医疗器械市场营销学课程内容设计的实践探索

(一)近几年课程教学实践成效

几年来,医疗器械市场营销学的教学内容,在满足教学需要中选材,在不断充实内容中优化知识体系。已在2008级、2009级、2010级、2011级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专业(必修课)和2010级、2011级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专选课)的教学中,通过课程试教、试改与内容精选的程序运行中,使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课程内容优化,课程结构体系完善,积累了不少的教学经验。从理论教学上讲,仍采用课堂班级授课,辅导课是利用业余时间完成,实践教学主要途径是每年参加一次区域性或省、市大型医疗仪器、设备展览会,5―6次医疗器械市场调研、营销案例分析,也有平时的课堂案例短时讨论。

(二)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综合运用

主要教学方法。医疗器械市场营销学教学鉴于目前还没有正式出版教材,书市上典型营销案例也较少,教学参考也处于短缺状态,教学仍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适量结合实践教学。理论教学要求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阅读有关医疗器械市场营销案例资料。讲授要求少而精,讲重点和难点,启发引导学生自学;也可运用医疗器械典型案例进行课堂讨论式学习;实践教学要求学生参与营销多种形式的实践来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

主用教学手段。采用讲授与自学结合,案例分析与讲堂讨论结合的方式。基本策略是课堂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借助课堂讨论、计算机模拟、情景模拟、社会实践、市场调查、营销策划、营销咨询与培训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营销知识应用能力、营销决策能力和营销创新能力。在教学中,增加案例教学的比重,安排案例分析作业,给学生接触实际、运作分析的机会,达到实践操作的训练目的。

(三)课程考核目标与单科成绩计算法则

课程结业考核。实行试卷考核的传统模式,采用百分制计分。对于非营销学专业学生来讲,可以通过营销学理论知识的记忆、理解,加深对医疗器械市场营销学课程系统性认知,体察其课程内容的整体概貌。但这方法有引导学生死记硬背书本的基本概念、难以考量出掌握知识的实际水平的缺陷。

考核成绩计算。采用闭卷考试,卷面成绩占50%;医疗器械年展会和医疗器械营销案例分析是学生实践课考核的资料与标准,成绩占30%;平时上课考勤、课堂纪律等项占20%。综合计算单科结业成绩,满分100分。

(四)课程考核命题设计

医疗器械市场营销课程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专业开设的一门专选课、专业必修课程。课程考核试卷命题标准参照全日制普通高校同专业、同层次、同课程教学大纲要求的结业水平,以《课程教学进度计划》中所规定的知识内容和目标层次要求编制。试卷分大题型,以各大题学时分布与该门课程教学中所占的学时数对应,各大题考分分布以考试内容所占全卷的总分分值,体现教学时数的短长,体现知识单元在整个学科领域中的重要性。全卷知识考点涵盖医疗器械市场营销学课程内容体系,符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的要求,并保证多数考生能够在规定考核时间内完成全部试题回答,其试题难易度、期望考试质量与实际命题目标测试要求相符合。

(五)课程内容构建质量与效果的实证分析

课程内容构建质量与效果的实证分析,其实证的内容和方式方法是多方面的,本例见证于采用课程内容选择与内容结构体系调研,课程教学考核的质量分析等手段举证比较。

1.课程内容及其结构体系实证分析。调研对象与方法,以调研开设医疗器械市场营销学课程的必要性、学时数、医疗器械市场营销学课程内容及其结构体系设计问卷调查表。2011年7月以来,先后通过网络调查、问卷调查、回校面谈等多样化的方式方法,向毕业生和在校生共发放调研问卷46份,实际收集有效电子版、纸质版问卷共37份,无效卷3份,有效卷回收率约占80%。

调查结果。对医疗器械类专业开设医疗器械市场营销学课程的必要性回答,有19人认为很有必要开设,14人认为可以开设,4人认为没有必要开设;对开设医疗器械市场营销学课时的回答,23人认为开设36学为好,10人认为54学时合适,4人认为36学时多了;对近三年开设医疗设备营销课程教学内容选择、知识含量与内容结构安排的认知,24人认为内容管用、够用、实用,13人认为内容基本上管用、实用,内容缺少不够用。

实证分析一。从教学学时看,认为36学时多了的观点认为,医疗器械专业毕业生就业主要是医疗器械使用、维护与维修,做售后服务性技术工作,学点营销知识就可以了,没有必要深学;持36学时不够用的观点认为,医疗器械产业是关系人身安全与健康的“朝阳产业”发展迅猛,将会推动医疗器械营销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这个需求量就包括数量和质量,需要懂得医疗器械营销学专业知识,才能适应市场营销工作。最后的结论佐证了开设36学时比较合适,其点击36学时的人数也占多数(62%,23/37)。

实证分析二。从教学内容方面看,撇开认为内容基本管用、够用的观点而来讨论其认为内容不够用的说法。认为内容不够用是因为医疗器械行业是一个较大的支柱产业,营销学涉及的学科知识面宽阔,只有足够学时、丰富知识内容才能构成知识内容结构体系的科学性和系统的连贯性、实用性,才能更好地融入特色营销、家庭医疗保健仪器营销,体验营销知识内容。

结论,教学内容的充实性,内容知识的宽度、深度及其结构体系的科学性,是个漫长的建设与优化过程。对已持有的不同学说,可能是当时的问卷调查表没有把本专科分类设计而形成的调查自身误差,还有待以后进一步研究。

2.课程考核与考试质量实证分析[7]。在医疗器械市场营销学课程内容探索研究,以教学实践为手段,并在教学实践中选材,2010年以来,对课程内容构建质量与效果的考核,用教学测量来举证分析。以2010级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专业医疗设备营销课程结业考核为例,考核资料来源于湖北科技学院课程考试质量软件录入医疗设备营销课程结业考核分数,自动生成考核结果及其成绩分析、质量分析数据。

考核结果,本专业共有35人参加考试,最高分92分,最低分61分,平均分75.8分,标差8.37,偏差0.12,峰度2.18,区分度0.23。

考试成绩分析,从成绩分数段分布频数看,高分或低分的学生数相差也不远,大约处于持平,频数曲线显示中间高、两边低状态,近似于正态分布,大部分学生考试分数在均值75.8±8.37的范围内,考核结果与结论反映学生对课程知识系统掌握和理解程度。

考试质量分析,从试题总体上看,以偏度与峰度见证,偏度值为0.12,表明考试成绩的分配,属于正偏态,偏态程度属中下等。峰度值为2.18,本次考试成绩的分配曲线属于近似于正态曲线,为扁平而略带尖的顶峰度。再从区分度看,它是衡量、鉴别学生水平能力差异的指标,本次考试区分度值为0.23,在区分范围0.4~0.5之外的下限,表明考试质量没有较好地区分学生实际水平。

参考文献:

[1]戚鹏,邢鹏.高校教材建设工作问题及对策分析[J].高

校教育管理,2009,(4).

[2]蒋长顺,乔忠.安徽省医疗器械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研

究[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3).

[3]胡亚荣,金浩宇.把握企业需求提升医疗器械专业学生

就业能力[J].卫生职业教育,2012,(18).

[4]王能河.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营销能力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研究[J].中国市场,2012,(5).

[5]吴锦.浅谈药店会员制创新营销策略研究[J].价值工

程,2012,(17).

[6]金兴,乔忠,王能河.医疗器械营销实务[m].北京:人民

卫生出版社,2011:179-210.

医疗器械的市场分析篇2

【关键词】医疗器械企业;市场;战略

一、国内医疗器械市场现状

在市场需求的刺激和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背景下,我国的医疗器械市场发展迅速。近5年来,我国医疗器械行业保持高速增长,销售收入增速保持在17%以上。2008年1~11月,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实现销售收入636.49亿元,同比增长28.48%,其中高端医疗器械销售额已达100亿元,平均每年保持20%左右的增长速度。同期,我医疗器械总产值677.35亿,同比增长32.53%。我国医疗器械企业虽然数量比较多,但多数都只能在中低端市场寻求生存或是为国外企业提供零配件,在高端市场的份额不足1/3,目前我国登记在册的各类医疗器械公司达1.2万多家,销售额过亿元的屈指可数,绝大多数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只能集中在低端市场血拼。

高端医疗器械市场的主要竞争者为五六家跨国企业,即便是北京万东医疗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等国内知名的医疗器械企业,在高端市场占有率也还比较低。面对如此广阔的国内医疗器械市场,尽管国内有着如此众多的医疗器械生产厂家,却还要从国外进口大量的医疗设备,我国每年都要花费数亿美元的外汇从国外进口大量医疗设备,国内近70%的医疗器械市场也已经被国外公司瓜分。

二、我国医疗器械企业竞争力分析

1.机会分析。经济发展和科技信息化趋势加速,导致医疗服务需求升级,市场容量将不断扩大。国家政策变化带动医疗器械需求增长。药品集中招标制度使得提高医疗服务收入逐步取代医院对药品收入的依赖程度,由此产生的对中高档医疗设备的需求将成为持续动力。社区卫生服务的兴起和扩大,导致常规诊断器械和量大面广的医疗器材用品需求上升。国外医疗器械企业在华加大投资,为向国外大企业提供零配件的国内中小企业带来商机。2009年3月政府宣布在三年内投资8500亿,进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这为医疗器械企业带来了空前的发展机会。

2.威胁分析。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国内企业开始参与国际分工,企业竞争压力急剧增加,经济因素制约了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速度,主要反映在消费能力低和产品研发能力差;国外医疗器械产品技术含量较高,不少关键技术仍被发达国家大公司垄断。我国技术总体水平和国外存在较大差距,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和演变直接受制于价值链中“上、下游”行业的状况。从我国国情看,“上游”行业,如材料、电子、机械、能源等,对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起到较大制约作用。

3.优势分析。与国外医疗器械相比,拥有本土化的人才,一方面更了解国情,更理解相关的政策法规,另一方面也更加了解中国市场。在与洋巨头的竞争中,本土化的直销成为优势,忠诚度低、网络脆弱的模式,将是进口产品的软肋。国内企业的中低端产品相对国外产品具有低成本优势。

4.劣势分析。国内相对国外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而言,规模小、技术含量低、新品开发滞后、行业分工合作不尽合理,在与国外产品竞争中处于明显的劣势。国内医疗器械品牌与世界医疗器械品牌存在巨大差距,市场占有率低下。现代医疗器械行业是知识、资金密集、多学科交叉、具有高附加值的高科技产业,我国缺乏既懂生物、医学、又懂光学、电子的多层次、复合型人才。

三、未来市场的发展趋势

1.医疗器械市场产品结构开始多元化。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国民对自身健康素质的要求也在日益提高,医疗器械的需求日益多元化,这就促进了我国医疗器械产品向多功能方向延伸,产品结构不断调整,市场也随之扩大。我国的早期诊断产品市场不断扩大,家用保健器械市场也得到大幅增长,家庭医疗保健器械产品受到市场青睐,市场上将会大量出现家用化、便携式、网络化的家用医疗电子器械产品。

2.跨国公司进军国内市场步伐加快。为了进一步拓展潜力巨大的中国市场,充分利用我国的劳动力资源优势,跨国公司纷纷在中国设立了生产基地和研发机构,以期实现研发、生产、销售的本土一体化运作。Ge在上海高科技园成立中国研究中心,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了Ge(中国医疗系统集团,在我国整个高端医疗设备领域中,Ge的市场占有率已达到50%~60%,是该市场中的绝对领导者;西门子医疗集团于1999年开始就已经在上海投产Ct机,西门子医疗系统集团又在上海浦东建成新的Ct生产工厂。跨国集团除不断加大对中国高端医疗器械市场的争夺外,还试图向一部分颇有潜力的低端市场扩张,随着中国医疗器械市场的进一步发展,跨国公司将会进一步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资,将会通过兼并、直接建厂、扩大产品线等方式进一步争夺国内市场份额,我国的各类医疗器械企业都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四、医疗器械企业如何应对未来的市场

1.推进高新技术,全方位、深层次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立以企业投入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加大研发投入,重点攻克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实现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也有些大型医疗器械产品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设备概念了,而是医院网络系统的一个终端系统,其产生的结果将以数字信号的形式在网络中进行共享,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诊断的准确性。通过这些技术的应用,使产业结构转化升级,产业水平全面提高。用高新技术、前沿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渗透和带动。

2.重视常规实用技术的创新研究。医疗器械产业整体创新能力较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科研成果转化率低。大型高档高医疗器械产品多数要靠国外进口,是我国的薄弱环节。而中、低档产品虽然在技术性能上并不落后,在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上差距较大,在技术创新和产品更新上不能只局限于前沿技术,应同时重视常规实用技术的换代性研究及可靠性研究,也包括工艺研究、过程管理、零件采用和质量控制。

3.按照市场需求进行产品创新与改造。国外公司很重视创新与市场的结合。如飞利浦看好了中国市场,就按中国特点改造产品,使产品本地化,制作全中文化的产品操作手册和操作界面等。西门子公司会从全球市场考虑,哪种型号在该国有竞争优势就在哪里生产这种型号,在中国不仅生产产品,每年还投入科技人员和大量资金在进行研发和技术创新。不但降低成本,还生产出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的产品,这也是国内医疗器械企业在产品创新上应走的道路。

4.准确把握市场方向。首先,应牢固占领在国内市场。我国城镇、农村市场占了相当一部分,整体市场需求呈梯次分布,从最高端产品到最低档设备,每一个层次都有大量的消费需求。其次,要积极扩展国际市场。随着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的逐步发展,一些大企业在高端市场的竞争力逐步提升,少量的高精尖产品也开始出口。一些规模不大的中小企业在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低的同时,能够准确分析市场,使部分小件医疗器械如按摩器、血压仪在全球市场中占有了一定优势。

5.完善管理体制,明确竞争战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内企业必须形成完善的管理体制,能够快速的感应市场的变化,并做出正确的决策。国内企业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明确自己的市场定位,培养核心竞争力。在产品领域上建立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战略理念,如品牌优势、低成本扩张战略、差异化战略、集中一点突破等。这些利用好了,可以使自己的竞争优势相对集中,形成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参考文献

[1]赵于前.我国医械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高技术通讯.2003(9)

医疗器械的市场分析篇3

关键词:中小型医疗器械企业宏观环境分析

随着全球经济与科技的飞速发展,以及我国经济建设与改革开放的深入,全球经济一体化、市场国际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企业面临的外部宏观环境更加复杂化与动态化。因此企业战略管理更加关注外部宏观环境变量对企业发展的影响,通过对外部环境的分析以发现企业发展的新机会和避免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威胁。外部宏观环境分析,常用peSt的框架进行分析。peSt分析是利用环境扫描分析总体环境中的政治法律、经济、社会文化与技术等四种因素的一种模型。中小型医疗器械企业如何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做强、做大,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战略对其至关重要。“企业战略”是对企业各种战略的统称,其中既包括竞争战略,也包括营销战略、发展战略、品牌战略、融资战略等,是对企业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的发展规划。笔者将对中小型医疗器械企业的宏观环境进行分析,以对同类企业制定发展战略加以指导与借鉴。

1政治法律环境

1.1国家政策扶持拓宽发展空间“十二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攻坚时期。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医疗器械的战略地位,因其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进步和国民经济现代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2011年11月15日,我国科学技术部、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十个部门联合制定并了《医学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重大新药、医疗器械、中药现代化为核心,发展生物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次年1月18日,科技部又了《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十二五”专项规划》,明确指出“十二五”期间医疗器械产品发展重点方向、重点任务布局和相关的保障措施。预期到2015年,中国整个医疗器械市场预计将近3400亿元。目前全球医疗器械占医药市场总规模的42%,而我国仅占医药市场总规模的14%,可见发展空间很大。

1.2法律法规完善,监督有效医疗器械产品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与安全,国家监管严格,从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临床试验、使用和服务等的整个医疗器械产品生命周期都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制度和标准要求的规范。《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就对我国从事医疗器械的研制、生产、经营、使用及监管等均作出了原则性的规定。随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条例》又制定了一系列与之相配套的规章,以令形式。现行主要的医疗器械规章共有11个,具体如下表。

医疗器械法律法规的健全,为医疗器械生产、使用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医疗器械产业健康发展,并保证了人民安全地使用。

1.3新医改带来新机遇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是当前社会各方面高度关注的民生问题。去年,国务院印发了《“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规划明确了2012-2015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阶段目标、改革重点和主要任务。①“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增加财政投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优先满足群众基本医疗卫生需求”。②“到2015年,政府卫生投入增长幅度将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增长幅度,并实现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降低到30%以下,做到有效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因地域、资金等因素影响,限制了其发展空间。目前农村基层医疗机构仅占全国医疗机构总数的7%,却承担着全国近60%的诊疗数量。因此对中小型医疗器械企业,如何研发适合农村基层医疗机构的产品并能销售出去,是一个新的挑战与机遇。

2经济环境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劲势头,居民收入也随之增长。2011年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77元,比上年增长17.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0元,比上年增长14.1%。2011年末全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839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685万人。其中,参保职工21574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6819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47291万人,增加4028万人。截至2012年9月底,2646个县(市、区)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7.5%,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达到70%左右,人民群众“病有所医”有了基本保障。

通过上述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居民人均收入水平和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有所增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也有新进展,表明医疗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不断得到提升。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疾病不只停留在治疗层面了,更注重日常保养和早期预防,对医疗器械的选用会越来越先进,其产品结构会不断调整,功能更加多样化,市场容量不断扩大。

3社会文化环境

人口因素是影响医疗器械宏观环境的主要因素。人口的数量规模、人口结构、人口分布及人口流动等因素直接影响医疗器械市场需求。2011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为13473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44万人。全国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3.7%,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9.1%,表明我国目前已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老年人长期的医疗护理需求增强,是重要的消费群体,因此未来医疗器械产品进入家庭消费的步伐将大大加快。

4技术环境

医疗器械是高新技术产业,具有高度的创新性、集成性。其发展代表一个国家高新技术的综合实力,对多个领域的技术发展有着较强的牵引和推动作用。

4.1技术复杂、科技含量高医疗器械行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资金密集型的高技术产业。医疗器械工业技术聚集着大量高新技术,如现代计算机技术、精密机械技术、放射技术、激光技术、核技术、磁技术、检测传感技术、生物医学工程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等,涵盖了物理、电子、机械、光学、生命科学及网络等学科,因而医疗器产品是多学科的高技术密集型产品,同时又是交叉边缘学科知识的集合。

4.2行业模式影响如今我国生物智能、机器人智能有了很大的突破,我国未来医疗器械将向更高科技、更人性化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家庭的医疗多元化与微创医疗器械的需求,开启了微型化、智能化、便携化的医疗器械研发新局面,以适用于家庭自我监护与诊断及远程医疗。

通过对中小型医疗器械企业外部宏观环境的分析,为企业根据自身优势抓住机遇,规避风险,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战略提供了有利因素。

参考文献:

[1][美]小阿瑟・a・汤普森,a・J・斯特里克兰,约翰・e・甘布尔,王智慧译.战略管理概念与案例[m].第14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迈克尔・波特著,陈小悦译.竞争战略[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

[3]刘志刚,谭云清.战略管理――理论、案例与盈利模式[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4]陈收,毕少菲.企业战略管理――战略选择与核心能力[m].2003.

[5]于文明,侯书森.企业战略管理[m].安徽人民出版社,2002.

[6]金兴.医疗器械营销实务[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7]菲力普・科特勒.营销管理(第十二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2).

医疗器械的市场分析篇4

【论文摘要】:本文第一部分着重介绍了我国及国际医疗器械行业现状,通过计算竞争优势指数,得出我国医疗器械行业总体在国际竞争中不占优势,特别是高端产品占明显劣势。第二部分针对医疗器械行业现状及问题,提出了五大发展对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提高,医疗器械产业越来越受世人关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已初具规模。我国作为医疗器械产业的新兴市场,潜力大,发展快,吸引着全球医疗器械行业眼球,争先进军中国市场。同时,本土企业规模小、技术弱,缺少发展后劲,存在国内市场占有额低、国际竞争力弱等问题。中国医疗器械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时,应树立民族品牌、构建核心竞争力、加强自主研发能力、改善产品结构等,才能在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及国际医疗器械行业现状

近几年的医疗器械进口总额和出口总额都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但是总体都呈现较大的逆差,且贸易逆差呈波浪形的增长趋势。

就医疗器械行业贸易方式来看,进口以一般贸易方式为主,出口则以来料加工贸易方式为主导,输出的是简单加工产品,缺少附加值高的高端产品。所以目前我国医疗器械出口产品总体来说属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小的现状。

我们从竞争优势指数来分析一下医疗器械的行业现状。竞争优势指数是净出口与外贸总额的比值,能够反映相对于世界市场上由其他国家供应的一种产品而言,本国生产的同种产品是处于效率的竞争优势还是劣势以及劣势程度。其计算公式为RnXij=(Xij-mij)/(Xij+mij)(式中,RnXij——竞争优势指数;Xij——i国j商品的出口额;mij——i国j商品的进口额)。

我国医疗器械贸易竞争优势指数从2001年至2005年均为负值,处于(-1,0)之间,说明我国医疗器械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弱,在国际市场竞争力平均水平以下,医疗器械进口产品市场占有率较大。但2005年贸易竞争指数上升为-0.117,接近于0。

再看另外一个指标——国际市场占有率(mS)。该指标反映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出口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的份额或程度。一个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大小,最终将表现在该产业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其计算公式为mSij=Xij/Xwj(式中,mSij表示i国j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Xij表示i国j产品的出口总额,Xwj表示世界j产品的出口总额)。

mSij值越高,该产品所处产业国际竞争力就越强;反之则弱。我国医疗器械产品目前在国际市场占有率很低,不超过5%,从而表明我国医疗器械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很弱。而从国际上来看,全球高端医疗器械市场基本由美国、德国公司的产品占据着统治地位,其次是日本,其他欧洲国家只是在一些专业项目上有一定优势。在全球医疗器械市场销售额中,美国占到40%多,欧洲占30%左右,日本占15%——18%,而中国仅占2%。国内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竞争能力始终令人担忧。

国内医疗器械企业竞争力偏弱,主要归结为“六大问题”:一是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严重;二是产业结构与产品品种结构不合理;三是中国医疗器械市场本土企业占的份额低;四是进出口不平衡,世界市场份额小;五是有自主品牌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不多,品牌知名度不高,无形资产创造的企业竞争能力薄弱。六,是技术水平不高,产品质量不高,工艺水平落后。

二、我国国际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对策

第一,站稳脚跟——明确企业核心竞争力。中国医疗器械企业若想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首先要处在充分调动和运用各种资源的前提下,进而培养和强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获得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既可以通过自我发展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又可以通过企业间并购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

第二,拳头产品——强化企业研发能力。首先要解决资金瓶颈,加大研发资金投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技术是企业的生命线。著名的跨国公司都有自己实力很强的研究开发机构。国内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只有解决资金问题,才能放手搞科研。其次是要实现自主创新模仿创新相结合。对于目前我国的医疗器械企业,先是要以模仿创新为主,进行技术积累、消化、吸收、再创新,不断增强自己的研究开发实力。

第三,建立品牌——提高企业营销水平。目前我国医疗器械行业还没有一个在享誉国际的品牌。因此中国医疗器械企业必须提高对品牌战略的重视,树立起品牌意识,将产品技术、产品质量等内在指标作为坚实的基础和后盾,并积极发挥广告与市场营销、品牌设计与策划的作用,打造中国百年品牌,靠核心竞争塑造知名品牌,靠知名品牌提升自己的竞争优势和无形资产。创新营销渠道,建立强大的销售队伍和广泛的销售网络。具体措施可以包括:

(1)提高医疗器械产品质量,加强售后服务工作,增强用户的满意度;

(2)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创名牌企业、名牌产品;

(3)完善医疗器械评估与检测中介组织机构;

(4)加强医疗器械技术监督工作。

第四,优化结构——提升企业出口效益。在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时,要随时保持对市场需求进行分析和预测,生产适销对路产品,保障医疗卫生需要,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继续开展传统手术器械、卫生材料、小型设备出口的同时,要加大设备类产品出口,增加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增加出口效益,并使我国的医疗器械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定份额。

【参考文献】:

[1]蒙志莹、蔡天智.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现状与国际化.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7年04期

医疗器械的市场分析篇5

关键词医疗器械现状发展对策

1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现状

我国的医疗器械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到2000年底,全国医疗器械行业产值已突破500亿元,医疗器械工业企业5700多家,生产品种达5000多个,已能够生产部分高科技产品如Ct、核磁共振、彩超、γ刀等。但是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医疗器械技术含量不高,不少核心技术仍被发达国家大公司垄断,而且所占国际市场份额不足2%。

由于庞大的消费群体和政府的积极支持,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发展空间极为广阔,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①经济发展加速,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口逐步老龄化,医疗服务需求升级,促进了医疗消费的增长和医疗器械的需求;②医院信息化引发了医疗器械需求增长。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医疗领域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引发了对影像化、数字化等高精尖医疗设备的需求增长,给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③国家政策变化带动医疗器械需求增长。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逐步降低了医院对药品收入的依赖程度,提高医疗服务收入是医院减少对药品收入依赖程度的重要途径,由此产生的对中高档医疗设备的需求将构成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一个持续动力;④加入wto后,我国医疗器械出口的外向度加大,加入国际市场的空间更为广阔;⑤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将促进医疗器械消费的增加,我国现有医疗机构总数达17.5万家,其中县级以上的医院只有1.3万家,医疗仪器设备的水平较差,亟待提高,这给我国医疗器械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虽然国内医疗器械市场在不断扩大,但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在很大程度上还保留着传统的生产模式,技术水平仅处于中、低档,低水平重复生产现象严重,竞争能力较差。在我国医疗器械行业销售收入排名前10位的企业中,外资、合资企业就有7家;前50名企业中,合资、外资企业的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都在50%以上,外资和合资企业成为国内医疗器械市场的主力军。我国除了超声聚焦等少数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外,技术总体水平和国外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而这种状况在短时间内很难改变。

2影响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因素

2.1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制约了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速度和方向。社会医疗卫生总费用的水平取决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以占国民生产总值(Gnp)的比例来估计。我国在20世纪末社会卫生费用约占Gnp的5%左右,远低于美国(早在1993年美国已经达到了19%)。现阶段,一方面由于人民消费水平有限,医院经济实力较差,大多数中、下层医院买不起也用不起昂贵的现代化医疗设备;另一方面受国家和企业财力的限制,资金投入相对较少,医疗器械开发能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

2.2技术因素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技术水平相对较低,这是影响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资料显示,我国医疗器械产品的总体水平比发达国家落后15年,主要医疗器械产品达到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不到5%,产品可靠性差、性能落后,市场竞争力弱。即使是中低档医疗器械产品,我们也不能与发达国家相比。以呼吸机为例,产品平均无故障时间仅200h左右,而国外产品高达3000h。另外,当今医疗器械产品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产品被仿制的可能性大为减小,竞争壁垒大大提高。总之,相对低下的技术水平,削弱了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竞争力,极大影响着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

2.3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涵盖诸多方面的内容,比较复杂。诸如:企业所有制结构的转换;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医疗保健体制的变革;国家政策的扶持等等,这些都影响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随着改革的深入,制约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各种社会因素将逐步得到解决。

3提高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和建议

3.1国家政策扶持和保护

产业的快速发展,有赖于产业政策的助推器作用,而我国医疗器械产业政策中还存在着制约因素,需要进一步进行改革:①国家制定一些税收、信贷等优惠政策。欧洲和日本的医疗器械行业是作为福利行业进行扶持的,我国可以借鉴参考;②要在政府采购政策上给予相应的扶持。在同等条件下应优先采购国内医疗器械产品;③建立和健全医疗器械方面的标准认证体系,加强认证力度,争取早日与国际标准接轨;④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把面广量大的医疗器械作为发展重点,通过调整医疗器械产业、产品和企业组织结构,鼓励企业联合兼并,实现规模经济,以提高生产集中度和市场占有率;⑤医疗器械行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资金密集的高技术产业,目前状况下,单个企业无论是资金上还是技术上都难以完成大规模的研发,政府需要在科研基金上倾斜。

3.2企业自身竞争实力的提高

企业要在强化研发能力、提高营销水平、调整产品结构、重视质量管理以及加强交流合作等方面多作努力,增强自身实力。这是提高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竞争力的关键。

(1)强化研发能力。医疗器械产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资金密集的高技术产业,涉及到医药、机械、电子、塑料等多个行业,科技含量相对较高。目前,我国医疗器械制造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严重缺乏研发和规模生产实力。因此,强化研发能力,加速产品的升级换代,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是当前我国医疗器械企业的当务之急。

(2)提高营销水平。在与国际龙头企业的竞争中,本土化的直销将成为国内企业的优势,而诚信度低、网络脆弱的模式则是进口产品市场营销的软肋。因此,发挥直销优势,重视名牌效应,提高营销水平,是国内企业赢得竞争的有力武器。

(3)调整产品结构。优先发展经济实用的、高质量的中低档产品,不能片面强调高、精、尖产品,而应综合考虑疗效好、质量可靠、成本低的产品。要开展市场分析和需求预测,生产适销对路产品,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重视质量管理。我国的医疗设备较国外产品在质量和售后服务上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重视产品质量管理,加强售后服务,是我国医疗器械企业赢得市场竞争的长远大计。

医疗器械的市场分析篇6

关键词:医疗器械;出口贸易;现状;风险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2-0003-01

目前,全球药品和医疗器械的消费比例约为10∶7,而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已达到1∶1.02,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已占据全球医药市场总规模的42%,并有扩大之势。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企业加入到全球医疗器械市场的争夺,其中我国一些中小型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以其低廉的价格占据了全球医疗器械低端市场的大部分份额,并获得了相当的收益。中小型医疗设备,医用敷料和耗材成为我国医疗器械出口增长的主力。

近年来,随着生产、流通等环节成本的上升,越来越多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尝试进行自营出口业务,由于减少了流通环节,增强了价格优势。同时作为生产企业,面对停产所产生的压力要远远大于流通企业,所以生产企业开拓市场的动力也要高于流通企业。中国海关统计数字显示:在2008年按出口金额排名的前100名企业中,生产型企业有83家,流通型企业只有17家。医疗器械的生产企业在对外贸易中对风险的控制变得更加重要。

1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出口贸易现状

1.1外资企业出口占主流

在医疗器械高端市场中,诸如诊疗设备等产品的出口绝大多数集中在三资企业,属于加工贸易,可见这一部分的增长主要体现了国际医药集团加速了在中国的布局,利用我国廉价资源为其创造丰厚的利润,这一部分贸易依旧属于国际医药产业的最底层,并不能说明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结构优化进程的加速,尽管中资诊疗设备出口企业出口增长势头明显并且开拓了新兴市场,但研发推广高技术含量的自主品牌医疗器械依然任重而道远。

1.2出口产品品种多,技术含量相对较低

真正能体现我国医疗器械出口贸易发展现状的是那些中小型的民营医疗器械出口企业,他们在医用敷料,一次性医用耗材和保健康复用品等技术含量较低的中小型产品市场上占有很重要的一席之地,这些企业出口的产品在功能和可靠性上与国外同类产品相当,但其价格具有绝对优势,极高的性价比使得这一部分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地位不可动摇,也使得生产这一类产品的企业无论从数量还是规模都有了巨大的增长。一次性耗材、医用敷料和按摩器具等则是我国出口的优势产品,属于技术含量相对较低、劳动力密集型产品,我国产品质量与国外同类产品相当但价格优势较明显,因此国内企业在国际市场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和竞争能力。据海关统计,民营企业该类产品出口占比达到4187%,国有企业出口占比13.90%,以国内企业占主导。但我国企业出口有相当部分是贴牌出口,如一次性耗材以加工贸易出口占比为29.34%,保健康复用品加工贸易比重36.03%。

1.3企业数量多,规模普遍较小

由于低端医疗器械市场的准入门槛较低,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加入到该市场的角逐当中。2009年统计数字显示有19683家医疗器械出口企业,外资企业增长了近1倍,而民营企业增长了近3倍。但由于这些民营企业大多将市场定位在价格低廉、技术简单的低端医疗器械市场中,所以无论是规模还是资金都很难与外资企业匹敌,也缺乏寻求新技术,新产品以及新市场的动力。

2我国医疗器械出口贸易面临的风险

2.1保持价格优势,控制生产成本

鉴于如今医疗费用的逐年攀升,价格优势是我国医疗器械出口企业赢得市场的最主要方面。在保持价格优势的同时,如何避免同行业通品种间的价格战,同时如何在国内大宗商品及原材料成本、用工成本上升的前提下保持企业的利润率已成为众多出口企业的首要问题。

2.2国际贸易环境以及汇率的波动所带来的影响

国际原材料价格以及贸易摩擦对出口亦会带来重大影响。如今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势必将抑制加工贸易的增长,从而也会对加工贸易所占比重较大的医疗器械出口造成不利影响。

2.3国外政策将加大我国出口难度,降低中小企业产品升级动力

欧盟先后出台了weee、RoHS、eUp和ReaCH指令,这几项指令涉及我国家电、通信、工具、照明、运动、医疗等10大类上百亿美元的输欧商品,是出口欧盟电子产品面临的又一道“绿色壁垒”,成为摆在我国广大中小型企业面前的严峻考验。医疗器械产品属于高技术产品,高端市场具有很高的技术标准和准入机制,而目前我国无论是医疗器械法规还是行业标准都处于探索阶段,对我国医疗器械出口企业在海外注册起到了不利的影响。3总结

目前我国中小型医疗器械出口企业才是代表了目前我国医疗器械出口行业的生力军,代表了我国医疗器械出口行业的现状:(1)民营企业占主体,多为加工贸易;(2)品种数量较多,专利数量少,科技水平不高;(3)企业数量多,缺乏核心技术。同时,在医疗器械出口低端市场稳步增长中,我们仍然要注意到在出口贸易中的风险,包括:(1)出口产品缺乏品牌意识,出口产品低价竞争形势严峻。(2)售前及售后服务不到位;(3)人民币升值、国际原材料价格波动、贸易摩擦等因素也将影响医疗器械行业出口发展;(4)国外政策法规以及医疗器械准入机制制约出口贸易的发展。因此企业在保持医疗器械出口产品的价格优势的同时,应该着手建立品牌效应,提高售前售后服务,加大研发力度,定位高附加值产品,这样才能促进企业优化产品结构,提高出口效益。

参考文献

[1]何灼华,富强.李杨玲.浅析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J].国医疗器械信息,2010,16(7):50-53.

[2]蒙志莹,蔡天智.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现状与国际化[J].中国器械信息,2007,(13):27.

医疗器械的市场分析篇7

关键词: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分析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是指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进行记录、收集、分析、评价和控制处理的过程,是医疗器械监督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障医疗器械安全使用的一项重要工作。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分析是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和监测工作的核心部分,也是行政监督管理采取行政决策的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由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包括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和妇幼保健院)通过国家上报软件上报到国家中心数据库的704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

1.2方法对704例报告通过国家上报软件导出excel2003数据模式,对数据进行汇总、筛选分别从器械种类、名称、患者年龄、性别、事件伤害程度进行统计、评估和分析。

2结果

2.1医疗器械类别医疗器械实行分类管理规定,一共分为三类。全县上报704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中,其中Ⅲ类医疗器械540例,占76.70%,Ⅱ类105例,占14.92%、Ⅰ类59例,占8.38%。统计结果显示第三类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数量最多,占得比重最大。

2.2医疗器械名称上报的器械中一共有种37种,其中不良事件数量占前5位的见表1。

2.3患者年龄发生不良事件的患者年龄0~85岁;各年龄段的发生的例次也不同,>60岁者106例,41~60岁者165例,15~40岁者328例,0~14岁者105例。不良事件发生于任何年龄组的人群,成年人所占比例最大,老年人次之,

2.4患者性别男性330例,占47%;女性374例占53%。男000性和女性不良事件发生比例为1∶1.13,男、女性使用医疗器械产生不良事件的概率大致相当。

2.5事件伤害程度按照事件后果分类:危及生命的1例;可能导致机体功能机构永久性损伤2例;需要内、外科治疗避免上述永久损伤的142例,其他559例。按照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以及对患者造成的损害程度,将危及生命、导致机体功能和结构永久性伤害或损伤以及必须采取医疗措施才能避免伤害或损伤的属严重的病例报告,其他的均属一般的。统计结果表明,严重不良事件145例,占20.6%,一般病例报告559,占79.4%。

3讨论

3.1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分析通过统计发现,不良事件居于前5位的医疗器械其中三类是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分别为一次性使用注射器、一次性是输液器和一次性使用无菌溶药注射器。原因是在基层医疗机构中,以上三种医疗器械使用最为广泛,涉及人群数量最广,出现不良事件的概率也相应增大。

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是指无菌、无热源,经检验合格,在有效期内一次性直接使用的医疗器械。这类器械主要用于穿过皮肤黏膜,而进入无菌组织、器官的器材。使用这类器械致致感染的危险性大,容易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带来风险。

在704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表中,其中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共计351例,占总数的50.14%。针对以上情况,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得到以下提示:建议使用者在使用前认真阅读说明书,仔细检查产品的质量,掌握使用的注意事项。在使用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如发现异常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及时报告值班医生、护士和上级有关部门,并且同时保护好现场和留取样本,以便于进一步调查处理。发现输液反应不能排除输液器因素者,同时填写《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表》向当地监测部门报告。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是医疗器械安全监管科学依据,应依托现有的监测工作,增加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的协调工作。

3.2宫内节育器可疑不良事件分析统计数据显示,宫内节育器导致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共132例,104例为严重不良事件,其中除5例,另取产品外重新放置,其余的需行取环术用药,有65例需行人工流产术。宫内节育器(iUD)是指植入人体进行妊娠控制的医疗器械,是我国主要的避孕措施。目前,常用为含铜、含药、同时含铜含药的iUD。主要临床表现为带械妊娠,持续性腹痛,阴道不规则出血,月经过多,经期延长,腰骶部酸痛、白带增多,节育环移位、脱落等。

针对以上问题,应注意在放置iUD后定期随访、观察。带器妊娠后自然流产率和妊娠并发证的发生率均明显增高,故应劝告妇女终止妊娠,且宜采用手术人工流产。月经血量较多的妇女应在经期注意iUD有无脱出。年轻妇女的脱落率也稍高。如月经血量过多,超过平时月经量的2倍,或见较大血块,应去医院检查。

4结论

704份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表中,导致一般伤害的不良事件的报告较多,引起严重伤害的仅占报告的20.4%,涉及器械的品种也较少。应根据医疗器械的风险水平,确定重点医疗器械品种,开展重点医疗器械品种,有利于严重医疗器械报告表的收集,提高报告总体利用价值[1-2]。这就要求我们监测机构必须加快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的步伐,切实的从制度和机制上建立起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体系,保障医疗器械使用安全,避免和减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发生。

医疗器械作为特殊的商品,一些产品的不良事件是客观存在的,产品被获准上市是对其风险和获益进行平衡的结果。对于各医疗机构来讲,医疗机构是使用医疗器械的主要场所,也是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发生重点场所,发生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就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而言,除了对所生产的产品质量负责外,还要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体系建设,包括获取市场安全信息和临床隐患信息,这是保证产品安全及不断改进的前提。

参考文献:

医疗器械的市场分析篇8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疗器械;应用情况;调查分析

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疗器械配置及使用情况,是社会关注的重点,也是相关部门管理工作的难点和重点[1]。如何能够合理配置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疗器械,提高其使用率,增强社区医生的医疗器械使用技能,促进社区医疗服务站的医疗水平,使得能够为社区民众提高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2]。加大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生的业务能力,提高医疗设备的投入,改善社区居民的就医环境[3]。本研究旨在对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疗器械配置、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希望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有力的建议和意见,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了上海市24家社区卫生服务医疗站作为研究对象,总共47名社区医生,其中男性19名,女性28名,年龄为27~61岁,平均(32.3±4.1)岁。学历分布为:本科文凭13人,占27.7%,大专文凭15人,占31.9%,中专文凭19人,占40.4%。称分布为:社区副主任医师2人,占4.3%,主治医师5人,占10.6%,医师15人,占31.9%,医士25人,占53.1%。执业范围为:公卫医师23人,占48.9%,临床医师24人,占51.1%。所有调查对象均已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

1.2方法通过向24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发放自行设计的调查表格进行了解,表格主要设计到医疗设备、医疗器械、人员配置等方面,例如医疗器械的配置数量、使用频率、掌握情况等。

2结果

2.1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疗器械配置及使用情况由表1可见,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疗器械主要有12类共14种,在所有的医疗器械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为血压计,其次为身高体重仪、体温计及听诊器等。

2.2医务人员对医疗器械掌握情况由表2可见,社区卫生服务站医务人员在医疗器械的常规使用、临床意义、基础知识、器械养护方面的平均得分分别为(16.2±2.6)、(23.7±2.4)、(13.5±2.3)及(15.3±1.8),而合格人数所占比分别为66.0%、46.8%、40.4%及29.8%。

2.3对医务人员进行医疗器械相关使用的知识培训,所有人员均到场,现场调查显示41人(占87.2%)表示支持进一步加强相关培训,加大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疗器械的使用效率。

3讨论

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全科医生缺少一些先进的辅助检查手段,因此在平时的诊疗过程中,应该更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借助现代化医疗器械的使用,准确的判断社区内居民常见的健康问题[4]。如何能够在利用现有的医疗器械的基础上,能够使得社区居民在不出家门的情况下,享受到优良的医疗服务,是每个社区医生需要思考的问题[5]。只有通过借助现代化医疗器械的使用,不断更新疾病的诊疗手段,才能提升疾病的诊断能力,提升服务水平。在社区,一些常规的检查可以由全科医生经过专门的培训后得以兼任,为了能够更好的立足于社区,方便居民就诊,全科医生应该常规掌握医疗器械的使用方法,做好"健康守门人"的角色[6]。

本研究结果显示:①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疗器械主要有12类共14种,在所有的医疗器械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为血压计,其次为身高体重仪、体温计及听诊器等;②社区卫生服务站医务人员在医疗器械的常规使用、临床意义、基础知识、器械养护方面的平均得分分别为(16.2±2.6)、(23.7±2.4)、(13.5±2.3)及(15.3±1.8),而合格人数所占比分别为66.0%、46.8%、40.4%及29.8%;③现场调查显示41人(占87.2%)表示支持进一步加强相关培训,加大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疗器械的使用效率。

综上,加强社区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能力和业务水平,同时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疗器械配置,更好的提高社区卫生服务医疗站的医疗水平,为民众提供更优质的社区医疗服务,方便群众,服务群众。

参考文献:

[1]孟刚,杨兆慧,裴奕.我国医疗器械标准现状调查报告[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8,14(07):40-42.

[2]杨海波,温灵犀,周军.北京市门头沟区"社区卫生服务站"一次性无菌医疗器械购进管理情况调查[J].首都医药,2008,(13):18-19.

[3]马玉芹,杨艳伶,屈宏伟.京郊地区营利性医疗机构医疗器械使用现状调查[J].首都医药,2007,14(06):18-19.

[4]周军.韶关市乡镇卫生院使用医疗器械现状的调查[J].现代食品与药品杂志,2007,17(04):75-77.

医疗器械的市场分析篇9

[关键词]医疗器械;市场营销能力;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F2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5-0035-04

营销能力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工商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基础发展起来的新概念。是企业利用市场营销环境条件来满足目标市场消费者的需求,以实现自身生存和持续发展性,并通过系统化、程序化运作营销在市场竞争中把握优势与获得机会,创造市场价值与顾客价值,达成互利互惠交换,实现企业及相关利益方目标的能力。它属于企业能力的范畴,内涵量化的实现,是设计与制定评估的要素与标准。作为医疗器械企业构建医疗器械企业营销能力评估体系研究,在国内尚未见报道。

1构建医疗器械营销能力评估体系必要性及其意义

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发展日趋走向规范化和成熟化,市场的制胜模式已进入了全程营销时代,全程营销将为医疗器械产业市场提供高水准的竞争平台,医疗器械企业在这复杂多变的营销时代,构筑起自身的营销能力至关重要,有一套全过程整合的营销策略,体现市场营销质量与效果的评估指标体系,是衡量企业生存与建设发展的标杆。

关于营销能力评估体系必要性及其意义,吕心等人研究认为,“企业营销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与运行不仅可用于企业营销能力的评价和考量,也可作为企业提升营销水平、提高营销绩效、改进营销工作,以不断获取持续性营销能力的参照标准”。

医疗器械市场营销能力评估,我们建议“以评促建,以评促改,建改结合,着眼发展”的评估方略,企业在构建自身营销能力的同时也需要适时评价分析自身的营销能力,以便整合内外部资源,使营销能力不断改善提升,提高企业营销效益。

医疗器械营销能力评估,是对整个市场营销活动进行质量控制的有效手段,具体办法是对医疗器械企业营销活动进行计划、检查、评价、反馈、协调、控制,意旨要提高企业销售数量与质量及其效果,达成市场营销目标,并把营销能力评估作为企业管理子系统。

完善的营销能力评估体系,体现以人为本、以产品质量为核心营销质量观念,将有利于增强企业营销自控意识,强化医疗器械营销质量管理;医疗器械营销质量是企业产品质量与管理质量的核心与体现,可以克服过去营销质量主要由市场营销部门来控制,销售部门处于被控地位的局面,提高主动控制质量意识。全面及时地了解企业产品情况,正确引导医疗器械营销部门,保证营销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2构建医疗器械营销力评估体系原则

构建医疗器械营销能力评估体系,基于市场营销质量管理的思路,强调“质量第一、全员参与、过程控制、效果管理、预防为主、持续改进”的质量管理原则。在营销能力评估指标设计中,要明确构建原则,因为原则是指标体系设计的方向目标,也是设计方法的基础和要求。因此,我们认为构建医疗器械市场营销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的过程中,应当遵循以下六大原则:

2.1分类指导与可比性原则

分类指导、分类评估始于2005年高等教育评估研究,其代表人物是潘懋元教授。这里讲分类指导是指构建医疗器械营销能力评估指标体系要按照企业类型,不同企业依自身特色分类构建评估指标体系,以适合不同类型企业的实际需要,使市场营销突出差异化、特色化,达到强化优势,软化弱势的目的。我国医疗器械企业分类标准:一是按法人代表分为国有企业、三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外商独资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二是按种类分为医疗器械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责任公司。

评估指标体系的可比性,是对企业营销能力进行综合评估,要能在同一行业不同规模、不同经营特点的企业之间进行分类指导、分类评估、分别比较。有明确市场营销质量目标、市场营销指标及其内涵、标准。因此,在设计指标体系时必须考虑各企业指标的差异,考虑到影响市场营销能力的所有要素,并对要素进行分类、归纳整理,以保证指标的可比性、评估的有效性。

2.2以人为本、质量效益为先的目标原则

树立“以人为本”的市场营销哲学观,营销是企业的本质属性。这也是iSo9001认证引入企业管理领域的一条黄金法则。不论是什么类型、级别的企业,质量保障应以人为本,目标效益为先,发挥市场管理人员、营销人员、消费者在医疗器械营销力评估主体和客体作用;围绕市场营销这一活动来展开。即在目的上为了实现目标效益;在行为上提高目标效益,从机制上保障质量效益。质量效益为先是要求营销保障目标具有全程调控性、全员参与性与目标导向性,任何保障体系制度、标准、方案、措施、方法的实施,都必须首先确定其活动目标,如果没有目标,方向就不明,保障就可能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2.3全面性与多维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是从宏微观角度、多维度方面考虑。在产品入市到消费者终端,要有目标及其达到目标的保障措施和标准,以达成品牌驱动,整体推进,发挥其品牌效应及其协调效应;多维性是针对医疗器械类型多、分类复杂的差异化特点,从营销信息系统、营销战略、策略、保障、效益建立全程多维性营销能力评估指标,发挥多维度指标要素间的关系协调、整合效应,保障市场营销质量。

2.4以静制动与多变性原则

过去营销力评估只对影响企业营销要素在某一时点上的静态综合评价,有很大局限性,企业营销要素的动态变化过程不能反映出来,要想研究动态性,就要在评估指标选择上考虑时间因素、竞争因素,以适应不同的消费者个体意愿和购买力,为消费者提供多种使用方式,同时医疗器械使用机构或消费者个人的使用差异,能增进消费者用户的准确性和精确性,也能适应不同消费用户的不同使用多变、应变性节奏,达到以静制动。

2.5有效使用营销战略、策略性原则

营销策略关系到一个企业的兴衰存亡,而战略、策略营销是市场营销的核心原则。营销能力评估指标体系要求所有观测点都能突出企业发展计划、建设模式、企业定位、企业观念、竞争谋略;在主要指标设计上体现营销战略高度,策略上体现机智性。

2.6简便易行与可接受性原则

可行性就是适用的程度。可行性原则是指评价方案在实施时行得通,评价指标与标准符合实际,具体可行又便于操作。一是制定市场营销能力的评估标准和指标体系,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企业的现有基础条件和产品,对不同性质产品与级别企业作恰如其分的评价,客观地反映企业的发展状况,既要符合企业的统一要求,又要充分体现本企业营销发展的实际状况,不能设计得太高或过低,必须符合企业的发展水平;二是评价的指标体系力求具体简明,实用易行。考评项目应能看得见,想得到,抓得住,容易为考评对象理解和接受。指标不能繁杂,要求简单明晰;三是评估的组织应力求简单易行,可操作性要强。对市场营销的评估方法,要简便易行,不能超越市场客观条件的承受程度,以便提高评估工作的效率。

3医疗器械企业营销能力评估指标体系构成

市场营销能力是企业在营销活动中所表现的技术、水平,并由此所产生的效益,是企业认识市场、开拓市场、运用市场来满足消费者需要和欲望的综合能力。由于对营销能力内涵认识上的差异,影响营销质量效益的因素多而杂,许多研究者都从不同的角度研究营销能力评估指标。本文以医疗器械企业为例,设计评估指标体系,在医疗器械营销力评估体系构建原则指导下,根据反映医疗器械市场营销能力的各要素,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分析、整理、分类,编制指标系列,符合逻辑框架基础,设8项一级指标,28项二级指标,每项二级指标内涵有若干观测点,每个点分四个评估等级标准,共同构建医疗器械企业营销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在体系中把企业发展指导思想与市场营销观念作为顶层设计,各指标要素始终突出营销战略、策略的核心观点。

3.1一级指标:企业发展指导思想与市场营销观念

主要观测点是转变企业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在医疗器械市场日益变化发展与竞争中,战略营销是21世纪企业指导思想的必然选择。

(1)企业发展定位与规划。主要观测点是企业发展定位,与社会发展、市场需求的相适应性;企业发展规划合理,有具体方案并能有效实施;医疗器械上市前监督管理技术规范的执行情况。

(2)企业观念。具有先进企业思想观念,企业发展思路明确,企业质量意识强。追求效益、追求卓越。同时明确营销工作与其他工作方面的关系,明确企业第一责任人制度。

(3)企业营销目标。主要观测点有目标销售利润率、销售增长率、市场占有率、价格水平、分销网覆盖面、促销方法与途径等指标,并有通过市场调研、预测,决策分析制定,保证其实现的计划方案。

3.2一级指标:市场营销观念

(1)以消费者需要和欲望为导向。主要观测点:确定目标市场的需要和欲望,以顾客为中心,实行目标市场营销;运用市场营销组合手段,树立整体产品概念,刺激新产品开发,重视价格策略,合理选择分销渠道,开展机智、用技施力的促销活动,满足消费者整体需求而实现企业获取利润的目标。

(2)品牌意识,增强市场竞争力。主要观测点:产品供过于求,市场之间竞争激烈,企业获得竞争优势作出的选择,决定希望在哪个范畴获得优势,争取一定数量的购买者,拥有的市场份额;在营销方式上“取送上门,服务到家”的专项服务策略状况。

(3)营销文化。主要观测点:产品形象,围绕着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更大限度地适合消费者的个体与社会的需求而开发、设计、提供给消费者的产品的综合特质的呈现度;人员形象,营销人员的形象,表达企业精神文化,企业重视对员工的培训,成为有文化、有教养、高层次的工作人员,对企业的生存、发展有潜能;服务形象,为顾客所感受、所看到或所听到的印象认知或看法的综合表现。广告形象,将企业的历史、规模、产品、质量技术、价格、售后服务等诸方面的信息要素化为简单的视觉符号――商标、厂标、公司标志、广告口号、广告歌曲、色彩基调来提升某个企业产品品牌等的整体形象,形成记忆、联想,并将企业形象深入人心。

3.3一级指标:市场营销队伍

(1)选拔、培训、考评。主要观测点:有明确的营销人员入选条件与标准,有合理的培训制度、年度培训计划,营销人员业绩考评制度。营销队伍数量与结构,营销队伍状态分析,专任营销人员中具有学士以上学位人员,市场营销专业、医疗器械类专业人员所占比例不低于50%;具有营销师资格证书的人员不少于60%。

(2)营销人员素质能力。主要观测点:营销人员掌握向经销商、个人消费者或家庭、医疗机构推销素质基本要求,对市场分析、计划、执行与控制管理的横向整合、纵向整合和斜向整合资源整合能力;在既定资源基础上应变市场,获取最大的效率、效益与效能。

(3)个人营销业绩考评。主要观测点:产出指标、投入指标及其产出与投入比率指标。业绩考评以充分挖掘员工的潜能,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3.4一级指标:营销策略及效益

(1)产品策略。主要观测点:对产品组合的宽度、深度、长度和关联度进行最优组合。产品延伸策略,是企业针对产品线,面对市场,对原有产品的全部或部分重新定位,决定向上、向下或双向延伸。产品生命周期、任何产品在市场上的存亡时间都是有限的。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其需求水平、利润水平等不同,因此企业需要采取不同的营销战略。

产品满足消费者需求程度及产品策略优度是决定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要素。

(2)价格策略。主要观测点:价格策略以消费者可以接受的水平为基准,根据市场变化情况,灵活反应,客观买卖,双方共同决策。首次定价格:必须考虑定价目标、确定需求、估计成本、选择定价方法、选定最终价格等因素。竞争性调价:对价格进行修改和调整,主动上下调整价格、购买者对调价的反应、竞争者对调价的反应、企业对竞争者调价的反应。

(3)分销渠道策略。主要观测点:分销渠道开拓能力,改革医疗器械营销渠道模式,健全内外物流沟通体系。销售网络建设,销售任务及覆盖全国各类医疗器械的分销体系情况。分销渠道的选择与管理,产品面对目标市场,企业应选择经济、合理的分销渠道,考察渠道的长短、宽窄决策,中间商的选择以及分销渠道的分析评价和变革等内容。

(4)促销策略。主要观测点:促销策略是指企业如何通过人员推销、展销、学术推广、广告形象、销售促进和售后服务等促销方式组合,是销售人员直面推销,更能达到扩大销售的目的。

(5)政策法规与销售政策。主要观测点:医疗器械产品是国家严格监管的产品,整个医疗器械产品生命周期都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制度和标准要求的规范。简要综合分析医疗器械政策法规对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临床试验、使用和服务等所产生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销售政策是整个企业销售指向性、引导性、激励性销售措施,是销售人员、分销商、客户的反应情况。

(6)公共关系策略。主要观测点:企业通过对生产、营销内外环境进行宣传、沟通和协调,达成和谐生产、营销活动生态环境,以争取目标使他人认我、护我、信我和支持我。

3.5一级指标:营销信息

(1)消费者需求和期望信息及其调整信息。主要观测点:医疗器械市场需求和期望信息,针对产品质量、数量与标准,对消费者需求和期望信息的收取、识别、分类、处理、储存与利用,并对已变化的信息作信息调整能力。

(2)主要观测点:消费者的满意度信息,消费者在购买相应的产品或得到服务之后,所产生的满足状态满意等级。

(3)主要观测点:消费者投诉的信息,对投诉信息所持态度、调研分析情况与处理合理与合法性。

(4)信息沟通形式。主要观测点:口头、书面(各类文件、各种报表、汇报)会议(各种例会)、网络。描述常用沟通畅通情况与沟通困难形式。

(5)办公软件沟通。主要观测点:oa办公系统、管家婆软件、其他信息软件或通信网络群。

3.6一级指标:市场营销管理

(1)企业营销组织机构。主要观测点:营销机构设置合理、组织职责明确,制定较高层次的企业产品和服务策略,以消费者的需求为中心,把消费者需求作为市场运作的起点,把充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作为运行的归宿点,了解消费者、竞争者和分销商的行为。研究开发工程技术、采购、制造、存货、财务等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协作来完成企业总目标。

(2)营销管理人员素质。主要观测点:营销管理人员有较高学历专业理论与技能知识外,面对市场环境,把战略重点放在市场与产品管理之上。有自信、发展的战略眼光;善于选才、理智用人、宽容待人。在使用战略战术执行不可偏性,充分认识战略是方向,过程细节保障性,系统思维性。

(3)营销财务专项管理。主要观测点:财务专项管理机构设置合理,财务人员工作职责执行情况,资金和费用使用与审批情况。

(4)营销制度体系建设与制度执行情况。主要观测点:医疗器械市场营销制度体系建设,主要制度程序化运作情况,对市场营销保障所产生效果。

(5)营销主要环节质量标准。主要观测点:主要是指产品设计和产品有效参数标准,产品包装技艺与标准,售后服务职责与标准,产品生命周期与标准,分销渠道选择条件与标准,运输与储存质量标准,产品零售标准。

(6)质量控制系统,主要观测点:营销质量控制系统是建立计划目标、监测效益、进行比较和采取行动的组合。控制分为年度计划控制、营销质量控制和战略控制。

3.7一级指标:市场营销质量与效益

(1)营销质量。主要观测点:企业在经营活动过程中,以产品为核心而实施的各种营销手段,提高消费者对企业产品质量感知程度,满足或者超越消费者的需求或期望,最终达到顾客满意,促进销售的一种营销质量管理过程,营销质量属于营销过程管理。

(2)市场营销效益。主要观测点:用营销实际结果而转化为经济效益指标体现。通过销售额及其销售增长率、销售利润率、销售回款率、市场扩大率等。是企业营销能力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企业决策的核心数据。

3.8一级指标:特色营销方案

特色是指在企业长期建设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本企业特有的,优于其他企业独特优质风貌,特色应当对优化企业建设发展过程,提高企业产品营销质量与效益作用大,并有一定的稳定性,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影响、得到公认。主要观测点:治企方略、企业发展思路;科学先进企业管理制度,运行机制,企业发展模式,品牌策略及其企业技术创新的重点问题等方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誉为“阳光产业”的医疗器械营销典型案例。

4评估指标等级、权重与评估办法

4.1二级评估指标内涵设定

每个评估量表有不同的二级指标内涵,即使相同的二级指标也因评估主体、客体间的差异及其侧重,赋予不同的权重值。每个二级指标内涵设立a、B、C、D四个评价等级。a级为优秀,B级为良好,C级为合格,D级为不合格。评价等级相对应于分数级区间:a级>90分,B级>80分,C级>70分,D级

4.2观测点评估指标权重值的确定

在指标体系应用评估中,根据一、二级评估指标在整个体系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合理分配权重系数,采用主观或客观赋值法确定权重系数,核心指标可适当调高权重值。

4.3评估程序和办法

评估可采用企业自评,并向有关行业管理部门提交自评报告材料,行业管理部门组织专家深入到企业进行观察、了解、访谈、抽查考核等形式进行审核,以民主科学精神实现自评与专家评相结合。评估结果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四个等级,最后汇总后量化为数据表达营销质量与能力。

4.4评估结果分析与整改方案

对营销能力评估,不能因为评估过后就了事,要把评估结论作为原动力或新起点,对结果进行科学整理分析、进行分类、按质信息反馈,针对存在的问题,确立整改,明确整改目标,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以提高营销质量与效果,把评估工作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吕心,程志超.企业营销能力研究综述[J].企业导报,2010(2):105.

[2]王能河,汪继红.高校学生学习质量与效果监控体系构建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2):24-26.

[3]田锋.对于分类指导、分类评估的研究综述[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0,26(3).

[4]金兴.医疗器械营销实务[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医疗器械的市场分析篇10

关键词:医疗;器械;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tH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7-0073-01

1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前景

现代医学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先进的医疗设备的诊断,在发达国家,医疗设备与器械产业和制药业的产值大体相当。而在我国,前者产值只是后者的1/5,这种比例的严重失调预示着医疗设备与器械产业在我国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医疗器械已经成为医药保健品类商品中第二大进出口商品。数据显示,2005年中国医疗器械出口继续快速增长,出口额高达36.79亿美元,同比增长32.48%;进口额为37.86亿美元,同比增长15.32%。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区医院的发展需要购置新的仪器和设备,中国医疗器械市场潜力巨大。

2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内在动力

由于庞大的消费群体和政府的积极支持,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发展空间极为广阔,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①经济发展加速,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口逐步老龄化,医疗服务需求升级,促进了医疗消费的增长和医疗器械的需求;②医院信息化引发了医疗器械需求增长;③国家政策变化带动医疗器械需求增长;④加入wto后,我国医疗器械出口的外向度加大,加入国际市场的空间更为广阔;⑤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将促进医疗器械消费的增加,我国现有医疗机构总数达17.5万家,其中县级以上的医院只有1.3万家,医疗仪器设备的水平较差,亟待提高,这给我国医疗器械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3与国外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据统计,我国现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2900多家,可生产47个大门类、3500多个品种、12000余种规格的医疗器械产品。但是,在令人欣喜的数字背后,中国的医疗器械产业却也存在着不小的隐忧。例如在发达国家,药品与医疗器械的产值大体相等,而我国后者仅为前者的20%,甚至更低。不仅行业规模相对偏小,本土医疗器械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能力更令人担忧。技术水平的落后表现在终端,医院除了一些简单的消耗性材料外,大量的设备都采用进口的产品。

4建议

(1)增强政策扶持力度,提高行业竞争实力。①政府主管部门要从具体项目入手,扶持一批市场需求量大、发展前景好、带动辐射作用强、具有创新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发展民族工业,实现产业化,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②建立国家医疗器械发展基金,建立工程与医学临床密切结合的新体制,加强医疗器械工业共性技术和研究开发,鼓励已具有名牌效应的大型机电企业从品牌、资金实力入手,快速培育成为医疗器械名牌企业。③引导和加强行业之间的专业化协作国际oem配套,充分发挥各行业的优势,把握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发展和应用,提高技术开发能力和产品性能质量。④对量大面广的医疗器械,特别是一次性消耗产品,以规模经营为目标,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鼓励兼并联合,淘汰一批小规模、低素质的生产企业。